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2024-05-25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精选7篇)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1篇

“今后, 上海、江苏、浙江要形成一个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 并发挥其活力、扩张力和辐射力, 争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这种联动模式将对全国教育事业起到示范意义。”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近日在浙江举行, 教育部政策法制司司长孙霄兵在会上表示。

据悉, 自2 0 0 9年三地成立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会商机制以来, 一直致力于推进跨地区教育服务平台的发展, 先后成立长三角地区中职实训基地、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 并开通了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浙江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陈峰向记者介绍了三地资源共享后的优势, “过去我们上课本《桂林山水》时, 可能只是文字上的认识, 现在浙江的老师可以在共享资料库中找到由上海提供的视频、江苏提供的课件, 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也节省了教学成本。又如, 想要观摩外地特级教师的课例, 现在只需到平台看特级教师的录像课, 这对提高三地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帮助。” (浙江新闻网)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2篇

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复杂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积极的双边活动外,还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其潜能和作用,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相应的知识点,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构建、创设一些与现实相符的情境。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创设的情境对所学的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对学生帮助是很明显的。在教学中应用演示法,可以借助动态的画面、音响,将比较抽象的、学生不熟悉的、离现实生活远的意象适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的思维,振奋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掀起课堂的高潮,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

如:《阿里山的云雾》写的是台湾阿里山最负盛名的美景奇观—云雾。写出了云雾造成的那种丰富多姿、变换无穷、神秘诡谲的美,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文章在写云雾景观的美时,先说没有风的时候:“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之中,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再写起风之后,云雾变化无穷,景观也变化无穷:“云雾在山涧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云雾和景观到底怎样变化的,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没有到过实地,很难想象出云雾的那种变幻无穷、神秘诡谲的美。而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演示法播放对阿里山云雾风景真实记录的视频片段,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同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观看光盘资料,对阿里山的云雾有了直观的印象。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就便于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应用光盘媒体突出重点难点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直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应用光盘媒体形象化的演示,尤其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概念、定义、天文现象等知识比较抽象,这会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若用光盘上的动画来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变难为易,而且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或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知识就难以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综合性强,并且它还能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依托具体的表象展开,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如:在《赤壁之战》这一多媒体课件中,除了教学内容设计外,还有《赤壁之战》动画效果的配音朗读、《赤壁之战》的背景简介、作战线路图、电影剪辑、电影的主题歌演唱、曹操、黄盖、周瑜人物简介等,有了这些,使以往教师千言万语也描述不详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如临其境、其声可闻,也让曹操、黄盖、周瑜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活生生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而冲天火光、无数火船也醒目于眼前,使这么宏大动人心魄的历史场景浓缩于课堂,过去几节课的内容在方寸之间全部领略。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与容量,也使学生拓展了许多历史知识。

四、使用动画课件深化内容理解

《田忌塞马》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有教学资料、练习资料、实践活动……其中实践活动中有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各三场比赛的动画设置,教学中不仅可用动画课件来演示这两次比赛实况,还可以启发学生推测尝试其他两种出场顺序比赛结果,对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积极思考并大胆操作尝试。这样以观代讲,以做代讲,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另外为了让学生对生字能更好地掌握,课件中设计了生字笔顺较难的字的写法动画,播放时屏幕上显示在田字格里按笔顺一笔一画写字的过程,这个过程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反复多次播放。通过教学示范,学生对这些字的写法的记忆会很深刻的,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3篇

《规划》要求“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五个方面,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2012~2015年, 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基本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6~2020年, 根据行动计划建设进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和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状况, 确定各行动的建设重点与阶段目标。

就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而言, 《规划》要求, 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 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及可持续发展。

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 建设2万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 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 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规范汉字和普通话及方言识别系统, 集成各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字库和语音库。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定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 制定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采用引导性投入, 支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制定政府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政策, 支持使用者按需购买资源与服务, 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服务。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就国家教育云资源平台建设问题, 《规划》进一步要求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 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 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 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 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初探 第4篇

一、积极观念转变,增强整合意识

信息革命的浪潮加速学校教育的“技术化”,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日趋成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适时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来抓。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应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知识,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当前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趋势,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具体学习内容:(1)学会硬件使用,如实物投影仪、计算机、VCD-DVD机、MP3-MP4电子播放器等 ;(2)掌握几种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如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3)学会上网冲浪、聊天 ,通过浏览 网页查找 或下载资 料 ,建立自己 的邮箱,进行网上交流与课件制作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各学校要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者提供指导和支持,选送热衷课程整合的骨干教师学习和进修,然后以他们在课程整合实践中的示范、榜样和言传身教,带动全校的课程整合行动。

二、运用媒体创境,有效教学设计

实践表明,强化媒体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精心教学程序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英语教学中,My favourite fruit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授水果(fruit)类的单词,具体教学时,可运用动画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动画呈现水果类的谜语,如:I’m a kind of fruit.I look like a moon.Monkeys like me very much.(我是一种水果。我的样子像月亮。 猴子们非常喜欢我。 )让学生根据提示猜出banana(香蕉 )这个单词。此时 ,通过猜谜结果 ,揭示本课主题———fruit(水果 ),随即复习已学过的水果类单词。

又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教学《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课时,巧妙地选取电影《开国大典》和电视专题片《世纪中国》中的部分历史片段与史料,创造性地将“历史场景(影视资料)、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有机结合,开创了历史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声结束的时候,教者模仿毛泽东湖南湘潭味十足的口音复述《开国大典》中那句震撼世界的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由此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本课的教学。

再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欣赏《蓝色多瑙河》一曲时,教者可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在华丽优美的旋律声中,引导学生欣赏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丽风光, 以及大型管弦乐队演奏该曲的画面,让学生深受心灵的震撼,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分析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使学生轻易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如此形象直观设计,把形象与音乐完美结合,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并通过教者的教学引导,轻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较好地理解歌曲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三、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学习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实践表明,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交互性网络学习平台,可为学生营造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类似真实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例,教学课文《莫高窟》时,笔者在充分搜集素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精读品味”、“研究天地”三大网络教学版块。如在 “精读品味”版块中 ,笔者将课文内容、著名学者的精美散文、有关莫高窟的历史、传说、典故等文字资料与相关的图片、影片等内容进行有效链接,通过设计“超媒体”的阅读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品读的场所。又如在“研究天地”版块中,着重指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学写研究报告,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策略和展示的平台。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5篇

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巨大内驱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 直观的图形图像, 会刺激人的视觉神经, 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 对于微观的 (用眼睛看不见的) 或抽象的知识点, 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如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内容时, 有一个例子: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是200毫升吗?宏观实验可以看到结果是小于200毫升。但是, 从理论上解释的原因:两种分子之间相互挤占了间隙的结果, 这样, 初中学生比较难理解。如果用计算机设计的动画表现出来就变得直观了。首先在两个量筒中分别装着两种不同的分子微粒 (一个装的是大的, 一个装的是小的) , 许多分子堆积起来时, 中间有一定的间隙, 当把一种分子放到另一种分子的容器中, 小分子就挤占了大分子的间隙, 像一盒乒乓球放到一箱篮球中一样, 所以两种物质混合后的总体积不能直接用原来各自的体积相加, 在多媒体的课件中就能非常容易、清楚地表现出来。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 化学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2.化解教学难点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 而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 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 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 主要适用于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和难理解的内容, 如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溶解和结晶、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氨分子结构等。比如, “离子键”的教学, 在这一节内容中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形成和概念, 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 要求学生从陌生的微观世界来分析问题, 得出相应的概念, 学生往往较难理解, 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 就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教学。

例如, 首先, 用计算机模拟一个容器中多原子的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 有些原子互相结合, 而有些原子则没有结合。然后, 通过分析原子间相互作用时的不同变化情况, 概括出化学键的概念。其次, 计算机模拟显示钠原子和氯原子 (球型, 内有一些电子) 的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 在碰撞时, 一个钠原子的一个电子转移给一个氯原子, 同时原子变成阴阳离子, 然后吸引靠近, 排斥推开到一定的距离 (把这一过程设计成能多次重复, 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还可以用计算机从电子层结构方面模拟上述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出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 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 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内容, 让学生上网查询一些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 扩大知识范围, 如“纳米材料”“有名的化学家”等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科学发展前沿动态等, 用自己查询的资料编写“化学手抄报”, 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 既获得了知识又为今后自身的发展志向打下了基础。总之, 化学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只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化学人才。

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 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 依托校园网的学校, 化学教育信息应以其内涵建设为中心:

1.建立教师备课系统, 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 实现教师间的交互。

2.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 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 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 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

3.建设信息资源库, 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 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 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课件制作容量过大, 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就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 也省了许多写板书的时间, 但是有时却容易走入误区, 认为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代替粉笔板书, 而且教学信息量大, 当这些内容超过了一定的“度”时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这样没有起到真正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活化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所以, 必须注意多媒体课件要解决的问题, 必须十分明确它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冲淡主题。往往是老师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搜索到的丰富多彩的事例和材料, 而学生不但没有足够的思考、“吸收消化”时间, 更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效果下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变成了“电灌”。例如, 在讲“燃烧和灭火”这一内容时, 我做的课件中, 又是燃烧的短片 (将近5分钟) 、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和知识点的脉络, 还要忙着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课件的容量过大, 学生又要做笔记, 没有时间思考, 吸收, 结果40分钟忙完, 收获很小, 后来经过改进后, 取消了短片和学生笔记, 用充足的时间做实验, 看图片, 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使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很深刻,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不利于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 是灵魂的对视”, 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只管击键讲解, 被电脑牢牢固定在讲台上, 只能把学生放在一边, 师生很少交流, 少了一份亲切感;为了能看清楚屏幕, 又拉窗帘又关灯, 由于光线不好学生会乘机开小差、睡觉等, 有时课堂纪律也难于控制, 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不专心学习, 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科技在不断发展, 知识在不断更新,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也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要尽量设计到学生合作、思考、表述的过程,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但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 只要能用得适时、适当, 发挥它的优势,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学曼, 徐国良.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 2003, (05) .

[2]王凤芝, 李德才.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在化学教学法实验中的运用[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8) .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6篇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结合, 凸显时代特色, 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有很多, 但思想政治课内容脱离生活、远离实际、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是主要原因。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 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多媒体教学方式, 尽量多开发和利用最新的课程资源, 特别是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的地方课程资源, 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信息, 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课程具有时代性, 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同步发展, 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 赋予教学内容以极大的感染力。我们梁丰高中部分学生很少直接与市场接触, 在讲述《经济生活》时, 我必须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来让学生切身体会各种经济活动, 比如在讲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时, 我走访了学校附近的菜市场, 我用手机拍下了商家与消费者讨价还价的场景, 拍下了同样是卖鱼的摊位, 有的摊位生意兴隆, 有的却无人问津。在课堂上, 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多媒体给大家播放这段视频, 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 价格与消费的关系。这种贴近学生的课程资源, 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讲求三趣, 而兴趣是第一步, 之后才是志趣和意趣, 没有兴趣的支撑, 也就不可能发展到志趣和意趣。教学中如果仅凭教科书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 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 学生们不喜欢政治课也就顺理成章。其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 其课程资源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 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 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和情趣,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和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学表明, 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现, 既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我们说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 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性和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无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等等。比如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生活的面面观》, 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 同学们有的做成了课件, 有的用相机拍摄, 有的则用文字描述, 在多样的展示中, 大家都对文化现象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三、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景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

从培养目标来说, 政治学科更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我们说价值具有普适效应, 比如说糖, 古时的人觉得甜, 现在的人也会认为甜, 这是因为甜所借助的物质是不变的, 而价值则不同, 价值所隐蕴的材料, 事件是多种多样的, 时代在变, 学生在变, 所能激发学生共鸣的课程资源也在变, 比如说讲文化生活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汶川地震救援视频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事例远比空谈古老的成语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个创新。所以说依据当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学生熟悉的资源, 找准学生和时代的结合点, 这才能最大效益的实现学生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统一, 这也是政治学科的内在要求。

四、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优化专业能力结构。教师的发展经历着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发到具体教学中, 这就是适应教材, 改进教材和整合运用教材的过程, 是逐步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过渡。政治教师参与资源开发与利用, 首先要去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 要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 要去认识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 还要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 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丰富其学科知识, 并能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最终将会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这也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位教师有多少菜, 菜单上有多少菜, 学生就有多少选择, 这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精选一组成为你自己的方式, 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而在规范办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让学生在合理的课程资源引导下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这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教与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所在。

摘要:现在教育要求规范办学, 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里, 更是我们提高教与学有效性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而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 要走近学生, 贴近学生, 进入学生心里, 让学生愿意去学政治, 主动去学政治, 快乐去学政治, 首先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开发出情感为学生所系, 利益为学生所谋, 资源为学生所用的高质量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如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 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将有效地提高其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优质课程资源现代教育 第7篇

自2008年4月起,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学区课题组, 在各农远项目学校的有力配合下, 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的教学实验。我们的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农远项目资源优势, 为实现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背景及理论依据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村“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国家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用好农远项目资源, 使农村中小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有机整合, 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轻松、有趣、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 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设计及实施

1. 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课题的实施

第一, 确定子课题承担学校。语文学科整合研究——中林学校;数学学科整合研究———安川学校;英语学科整合研究———徐川中学;社会学科整合研究———徐川小学、徐川中学;科学学科整合研究———店子学校。

第二, 观摩交流。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学区定期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校际交流活动。同时, 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观摩评估。

第三, 优质课竞赛。为促进课题实验向纵深推广,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鼓励教师大胆应用电子设施备课, 探讨新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1. 课题研究成果

摸索出一套符合我镇农村实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如, 语文、政治学科可采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数学学科则可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图形问题”教学模式等。

“整合”实验的开展, 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 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

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大部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课题实验, 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各级各类论文、课件、优质课等方面获得成果。

2. 研究后的反思

一是强调整合的必要性, 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的, 而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二是注重整合的服务性, 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 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 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3. 把握整合的规律性

上一篇:物理性能检测下一篇:猪瘟的综合性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