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

2024-08-23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精选5篇)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遗传学》,课程建设,本科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其研究范畴大幅度拓宽和深化, 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涌现[1]。《遗传学》内容抽象, 涉及相关知识面广, 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教师如何“以人为本”地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知识, 成为《遗传学》课程改革的重点[2,3]。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科的飞速发展, 《遗传学》的研究方面逐渐拓宽、深化, 势必将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的竞争, 因此培养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知识, 同时兼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已迫在眉睫[4]。因此, 要强化《遗传学》课程的建设工作, 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前提的基础上, 还要注重运用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遗传学》课程在本科教学中一直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 尤其是在农学和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中的教授中, 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与此同时, 《遗传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之迅速, 使得教学中出现授课内容的增加与课时安排矛盾突出、教学方法不适应《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需要调整及教学仪器和设备较为陈旧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进,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的建设, 将《遗传学》课程的逐步合理优化。

一、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 课程体系的建设

《遗传学》教学大纲严格依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 充分体现出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具有良好的前瞻性。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灵活互动, 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遗传学》所学的基本规律来分析学科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规范《遗传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避免重复知识的讲授, 多配合一些案例分析, 并及时将一些新知识、新案例及时补充到课堂和实验之中, 可以适当地开设与《遗传学》理论相关的综合性实验, 同时结合生物技术前沿技术领域, 开设了有关遗传转化和利用染色体的微核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等综合实验, 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使《遗传学》课程始终保持一种活力, 通过对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探索并运用精品课程教学高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使《遗传学》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

随着近年教学同行们的不懈努力, 已将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添加到《遗传学》授课内容中, 因此《遗传学》内容已有明显增加, 《遗传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保持本学科自身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 还要强调反映力遗产学, 特别是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新进展。因此, 《遗传学》课程为适应21世纪学科发展的需要, 在论述方面应对经典《遗传学》进行适当整合, 以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和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为主线, 对与《遗传学》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做重点讲解和介绍。其内容涉及生物体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次, 包括生物进化过程、植物群落演化、各种生物体形态性状以及细胞染色体、DNA分子结构等。教学内容上, 应注意避免与其他学科相重复, 使学生对《遗传学》的不同层次上有较为完整和充分的认识, 从而充分了解和掌握《遗传学》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更深层次上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知识。另外, 教师把每章内容讲解学习完成后, 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精选习题, 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效果的测评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 要深层次地改进考核办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考核方法上, 可以采取笔试、面试、课程论文和课后习题相结合, 单项试题与综合分析试题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试命题上, 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多出理解分析方面的试题, 做到灵活多变。同时将实验操作过程、报告结果, 纪律和实验考试等也纳入到实验考核中来, 在提高在《遗传学》总成绩中实验成绩的所占比例。“理论综合试题”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后, 在综合全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行完成,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考试可采用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根据考试结果由教师现场打分的方法,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一) 改善传统教学方法

首先, 在《遗传学》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要把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与全新的体验, 教师一般会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交互式、实习法等。这种方式方法对加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论、概念以及研究发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同时, 启发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支配空间, 在实际学习中掌握主动权,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放实验室,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可以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积极性, 这些都是开展研究《遗传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改善改进日常教学效果的基础。同时, 《遗传学》中日常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以及课后征询学生意见制度的实施, 可以多方参考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 适时的改善教学方法, 保持教学双向信息反馈通道。

(二)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改善课程教学质量与日常教学效果, 同时克服有时遇到的课时不足的问题, 需要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重与教学改革中, 积极创建和应用CAI教学课件, 结合实物、图片、录像等进行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的自学和复习, 又能让教师授课使用, 在《遗传学》CAI教学课件中, 可以同时制作网络版和课堂教学版两个板块。《遗传学》课件具有界面美观、内容新颖、结构紧凑、文字精炼、图文并茂等特点, 实物照片和彩图多, 能够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和世代、宏观和微观特性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遗传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使其变得生动直观, 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多媒体课件中附有的教学大纲、日历、参考书和教辅助资料等内容也方便了任课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遗传学》需要掌握的内容范畴, 课后学生们可以随时上网阅读和复习课上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课件链接到国内外与《遗传学》相关的诸多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与兴趣学习。另外, 还要配合《遗传学》CAI教学课件, 编写配套的笔记型电子版教材, 有助于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媒体笔记难记的问题, 也方便了学生们根据相关的课件内容进行复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好一门精品课程不仅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 还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在《遗传学》教学的工作中, 受到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因此, 根据《遗传学》的课程教学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所需的课程, 制订一套《遗传学》课程的发展规划和培养师资的计划, 并且由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 势在必行。可通过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素质培养、科研素质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一) 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之间应该及时交流上课经验, 选修课程应选择与《遗传学》课程相关的一些课程, 例如:《植物学》、《生物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这样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要保证教学的质量, 教学课件必须由专业人士制作, 教学的质量和课件的内容也必须由课程的负责人全权负责。要经常举行《遗传学》的课程教学研讨会,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开学后, 由团队的负责人组织和指导下, 请团队中资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其他学校长期工作的一线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依托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业务部门进行调研, 使教师有机会参加业务实践,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二) 教学素质的培养

青年教师应经常参加学校组织教学观摩课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同时由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中的老教授可以亲自传授一些教学方法或者经验。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到丰富的实践知识以及亲身体验。以便青年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或者说是教学经验不足。学校可以安排青年教师给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授担任教学指导老师, 制定详细的、以老教授带新青年教师的计划, 年轻教师可以给导师承担一些工作。这样在教学上青年教师可以学到的知识很多。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积累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水平。青年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教研的能力。

(三) 科研素质培养

只有当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 才能游刃有余地将理论简单而有效地传授于学生, 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现象的出现。因此, 青年教师需要承担或者参与其中的一些科研项目。通过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及时有效地反馈到教学实践中,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为开展教学实践提供更高的水平。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都是教学团队中最重要的支柱和后备力量。因此学校应大力支持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或有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博士后流动站, 争取实现教师博士化, 在年龄上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四、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的提高

根据《遗传学》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这一特色, 这门课程要从多方面入手, 做出具体的内容调整, 例如:实验的项目、实验的具体教程和实验实践的内容, 对有连续性和相似性的实验进行归纳并拢, 在课堂上多多开展具有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验, 对于验证性的实验要逐步削减, 从而跟上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步伐。争取与国际国内重点大学的学科实践看齐, 不断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实践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 增开新实验

根据开课对象所学专业不同的特点, 在保证经典《遗传学》实验开设的前提下, 逐年增加1~2个新的实验项目。对室内外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在实验课程中我们要积极采用新进的教学技术, 去辅助实验的顺利开展, 此课程的实验要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来开展, 从而提高我们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技术还不够纯熟、不够全面, 知识面也有待拓宽。对此, 此学科的实验内容需要增加与《遗传学》课程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具有综合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 如“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果蝇标本的采集、形态鉴别和杂交实验”、“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等, 这样的实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此学科中的具有综合性的实验应该达到总实验量的一半左右, 这样的实验体系才更加合理。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学生们也要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积极完成实验报告或撰写论文, 通过实验对其原理和方法有了彻底的理解和掌握。

(二) 更新实验设备, 改善实验环境

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环境, 是我们实验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条件和硬性条件。在学校经济条件和实验场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建设完成具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实验室, 同时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 这样的实验室可以满足更多专业学生的实验要求, 能够满足我们更多学科实验任务和符合综合性实验的需求, 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验环境, 我们要积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责任到人, 同时对实验室的开发时间要加以延长, 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亲手做实验。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自主对其进行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协商, 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此课程实验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提升, 从而实现高效实验课堂的目的。

(三)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要采用优秀的教学资料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也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中, 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如此,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教学手法和手段。为此, 实验室要不断增添、更新教学仪器设备,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 在改善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同时, 也为教师自己更深层次的教学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举个例子, 以前教师如果与学生一起进行显微镜内的观察, 难度很大, 过程也比较繁琐。但是,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显微镜里可观察到的物体用数码显微系统映射到大屏幕上, 教师的讲解就更加容易, 更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也简单了, 更增添了学习兴趣。再者, 平常学生自己做完的片子也可以在计算机中保存, 随时就可以打印出来, 减少了学生的工作量, 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平常各种教学图片扫描到电脑里让学生进行观看, 可以使教学效果有一个很大层次的提高。

综上所述,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可以看出《遗传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把握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据此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 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 是提高《遗传学》课程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的有效手段。今后将以此为指导思想, 并进一步完善《遗传学》课程建设, 使课程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旭明, 梁雅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6) :58-60.

[2]沈法富, 王洪刚, 于元杰.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 2000, 22 (1) :34-36.

[3]符碧, 顾惠娟, 乔守怡.遗传学CAI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 2001, 23 (3) :255-257.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 第2篇

摘要:遗传学一直是生物和农业类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随着高等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各地方高校纷纷积极探索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目前,教科书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再加上一些地方高校师资的缺乏,使得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提高地方高校遗传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改革:本科教学;地方高校

一、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大多年龄偏大,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较少毕业于遗传学专业,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遗传学基础知识功底,但对前沿知识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遗传学的前沿知识进行探索。青年教师虽然学历比较高,多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但因为专业研究方向的专一性和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将全面的遗传学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另外,由于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学科划分不细,而遗传学又是生物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中各门学科的核心,其分支几乎扩展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以遗传学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难度明显增大。遗传学中属于不同领域的章节最好由相应研究领域的教师来讲解。然而,由于优质教师资源匮乏,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很难做到一门课由多名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来讲授,有些教师甚至同时担负多专业的遗传学课程,所以就会出现不能针对本专业有的放矢地去传授遗传学知识的现象。因此,教师团队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遗传学学科发展迅速,并与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交叉,实验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实验教师的知识水平、操作技术急需更新和提高,与专门的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仪器和设备较为陈旧。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着验证性、传统性实验多,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少等问题,不少学生对传统的实验缺乏兴趣。另外,仪器的不足使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实验,因而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只能四五人一组,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实验材料和步骤进行规定的实验项目,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得到充分培养,加之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实验效果不够明显。

(三)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需求发生变化

过去地方高校的生物相关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都去中学当老师或在市级以下农业、林业系统等事业单位工作,一般来说,他们的工作对前沿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在大学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地方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选择考研或去公司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遗传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遗传学前沿知识。

二、国内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

作为地方高校,由于人员的单一结构及经费的有限,仅仅为遗传学教学而引进多名专任教师有些不现实。然而,当今信息时代网络非常发达,现在网上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学生可以上网学习系统的遗传学知识。

(一)爱课程网站

爱课程网站上面有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这些网上课程都是中国名牌大学的名师录制的视频,而且有各种资料,如教学大纲、课后练习、试题等。笔者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去充分利用这些网上资源,让学生在偏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名家的讲课,而且是不同大学名师的讲课,学生受益匪浅。这些网上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师团队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网易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上面关于遗传学的视频公开课均是国外名牌大学的名师讲授的,既有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又有关于专题知识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配有中英文字幕,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还能学到大量遗传学专业词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尤其有用。

(三)国内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当今信息社会,作为一名本科生,除掌握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还应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直接地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目前,地方高校一般都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维普)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这些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遗传学相关的前沿知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网络资源给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带来的好处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

虽然现在可以选用的普通遗传学教材种类比较多,但这些教材内容差别不大,只是内容编排上有所变化。国内这些教材的内容更新相对较慢,有些教材五六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出新的版本了。现在网络发达,网上资源的更新速度很快。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新的遗传学知识,利于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利于掌握遗传学前沿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的模式,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讲解基础知识,可以拿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跟学生互动。一方面,老师可以提出新的概念、新的问题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寻找解释和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跟老师和别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实验项目的改革

实验教学一直是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的软肋,仪器缺乏、资金不足等因素使得好多实验开展不了,造成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的现状。现在,爱课程网站上的一些资源共享课就有一些遗传学实验课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动手做,但是看过别人是如何做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的欠缺。

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 第3篇

一、《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学习。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遗传学教学,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最新发展动态, 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遗传问题;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并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学的三大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畸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群体遗传等。 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明确了课程的教育目的、教学要求、 教学所用的教学教材、教学内容, 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立了六个模块: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录像、专题讲解及前沿进展。 教学课件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包含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 教学课件结合录像,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在专题讲解一栏中设置了遗传学中三点测验、遗传力计算、遗传疾病在人类家系中发病的概率等。 前沿进展则将其最新遗传学进展、文献及报道的内容及时上传, 让学生尽早了解遗传学的最新突破。

2.知识拓展。 遗传学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在网络课程中适量地介绍遗传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知识及社会生活中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 有效地扩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提高学习热情。 该部分包括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期刊文献资源三个模块。 对普通遗传学知识来说, 一幅直观的图片或者一段flash动画的教学效果要远胜过授课者的讲解。 因此, 在本部知识拓展中, 制作者搜集和制作了大量图片、flash动画及视频, 充分展示了遗传学的知识点, 直观性强, 突出了教学重点。 网络课程中还提供了实验技术视频, 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制片, 果蝇唾腺的剖取及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的等多种基础实验技术。

3.交互学习。 交流互动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 对课程难点进行讨论答疑,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此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了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该部分包括课程作业和讨论答疑版块。 其中讨论答疑版块是专门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一平台, 涵盖课程讨论区、常见问题、自动答疑和邮件答疑几种形式。 课程作业由教师在线给学生分班、发布作业、修改并完成批阅。 学生可以在线上直接完成或以附件的形式提交。 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重新上传网上并做出总结。 除此之外, 设有通知公告一栏, 有信息及时通知每一位学生。

二、《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特色

1.学习资源多元化, 教育资源互补,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1) 课前网络预习:主要通过教学大纲来预习。 教学大纲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该部分内容, 可有重点地掌握、熟悉和了解部分知识内容。 (2) 课后学生可通过课件和录像的学习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参考资料等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了解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3) 自我测试:自我测试可以检测学习内容是否掌握。每章课后提供有习题, 包括单选题、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就相关章节或全部内容进行自测, 自己评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方便学生检测自己知识的薄弱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突破时空界限, 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平台。 在网络课程的界面上, 可以是同步教学, 亦可以是异步教学。学生浏览了课程上的内容, 针对有疑虑的问题在讨论版上提出来,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群体讨论, 也可以通过邮件答疑的方式向老师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讨论进展, 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教师留有的电子作业, 对于基础知识的客观题可以提供标准试题或答案, 而对于思辨的主观题教师可以提供题源或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进行学生作业的评阅, 优秀的作业可以公开展示, 以资鼓励。对于有问题的作业, 可个别交流, 一方面可维护学生自尊心, 另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课程网络平台为全面促进教学改革和增强教学效果,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评价中, 有90% 的学生对网络课程表示肯定, 认为遗传学的网络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相关知识点的自测提供了平台, 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网上交流讨论, 避免有疑问找老师不方便的现象, 可以很好地与教师及时沟通并解决疑难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 通过自测题检测自己知识的薄弱点而查漏补缺, 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其实网络化教学和课堂教学各有优点, 二者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3]。 网络化教学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 使普通遗传学这门课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但网络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学生上网条件有限, 从而限制网络课程的运用。 因此, 今后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 不断改进, 扬长避短, 才能发挥网络课程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祖洞.遗传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淘宏征, 沈云玫, 白建波, 等.浅谈细胞工程网络化教学[J].科教文汇, 2014 (12) :53-76.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 第4篇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 教学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天的社会对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直接途径,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表观遗传学是我们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模块的主干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表观遗传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生物医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的技术知识层次能跟上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推广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我们在研究生的表观遗传学教学中,随时进行文献调研,密切关注最新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不断补充传达的最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研究活跃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表觀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营养、环境、应激、细胞代谢在表观遗传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这些新知识非常受研究生的欢迎,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研究生的学习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献调研和学术研讨的习惯,逐步形成和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

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决定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于染色质事件对于这些“表观遗传密码”的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及其如何决定细胞的表型和个体的发育。在表观遗传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研究生关注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注意学科的交叉和延伸,紧跟表观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突破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表观遗传学学科领域发展最活跃最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上,例如表观遗传机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细胞代谢与表观遗传变化的关系等。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研究领域。它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病毒感染复制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表观遗传学概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siRNA与miRNA介导的调控,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与癌症,天然产物及中草药的发展对表观遗传学的展望,表观遗传学的治疗进展。上述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插入一些小型专题讲座及相关的研究历史背景资料的方式,介绍和强调学习和掌握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既活跃了课堂,又把课程从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同时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沿进展内容的加入,如代谢、营养、环境等影响因素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进展。

3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所授课的对象是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个人思想见解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本课堂选课人数一般在十人左右,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小班授课。由于是小班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参与研讨、学生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讲授、研论、文献调研、学术讲座、论文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并重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研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为研究生迅速进入科研工作的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播放、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倡导启发式教育,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科研最新进展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由于受学时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详细介绍的前沿内容可使用讨论法,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还可以在部分单元结束后,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撰写小专题报告,组织交流讨论,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倡导自学,组织讨论,是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4 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研究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对课内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采用综述、专题小报告、PPT汇报、模拟课题设计等综合考核方式,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生即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其重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受多因素复杂交错影响的,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充足,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教育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表观遗传学既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学科和热点领域,在生物医学各种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是我们学院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秋芳,孙凤余,李成杰,等.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21.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遗传育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1-01

1.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度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时,认识程度不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本课程的兴趣缺乏,对知识不求甚解,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

1.2 学科的难度较高

《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难度本身较高,课程总体理论居多,硬性理解的知识多,学生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表现在为作物遗传部分理论性强且深奥难懂,加之学校教学设备、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所限,教学上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学科的考核方式落后

学生的成绩考核是由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的,且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比例较低,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学习,到期末针对考试重点突击学习,整个过程表现为应试型学习。

1.4 教师实践

专业教师的技能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专业教师的技能往往与生产实际脱节,跟不上新的生产技术,表现为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差,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不灵活,学生的掌握效果差。

2.教学改革思路

2.1注重教学考核与实践

2.1.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授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作物遗传育种”课是一门较抽象又较复杂的课,课堂上应合理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项目导向,微视频, 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对象对课程的主观认识。

2.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授课时,教师应针对各地的生产实际情况选择授课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农业生产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教学安排也具有时间相对固定的特点,实践教学应贯穿于作物的整个生育期中。我系马铃薯杂交育种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参与到马铃薯父母本的播种、苗期管理、叶龄观测等管理中,而杂交育种项目的操作由于学校假期,部分学生因假期不能参加,教师可通过播放参与学生的视频及其讲解弥补缺失实践内容。

2.1.3重视实习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本门课程的学生尽力联系育种单位、种子生产企业,让学生参与到生产中去,有助于学生对本内容的巩固。实习期间,在保证实习计划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如实记载种子生产程序、方法,在实习结束后由小组做PPT并汇报交流。实习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对课程知识印象加深,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2.1.4 改革考核方法

把单一的考试改为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教学考核要注重过程,平时把考核分配到每一次的实验课和实践教学中,每次实验(实践)课都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合理搭配,每次考核成绩都直接影响到课程期末成绩,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改变应试型学习模式。

2.2 加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2.2.1 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和专业学校教师两个主要工作,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适时地采用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方法教学,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科研案例,适时地采用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方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的。

2.2.2教师的企业锻炼

专业教师除了可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外,还应到生产一线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下企业的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打造一支双师型素质与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学团体,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针对工作时间较短、实践经验少的年轻教师而言,入企锻炼更是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教学己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学生整体反映较好。

参考文献:

[1]任四妹,欧鉴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560-561

[2]樊保臣.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 (4) :111一113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加速调整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