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汤范文

2024-07-15

清热化痰汤范文(精选9篇)

清热化痰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修订版) 》[4]中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支气管哮喘、呼吸道肿瘤及甲状腺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 实验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41~83岁, 平均年龄 (61.45±5.25) 岁;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 (62.11±5.17)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吸氧、支气管扩张、祛痰及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 患者加用清热化痰汤治疗, 药方组成为苦杏仁5g、浙贝母10g、紫苏子15g、瓜蒌20g、旋复花10g、黄芩10g、地龙10g、桔梗10g、鱼腥草30g、桑白皮10g、半夏10g, 加200mL水煎服, 分早晚2次服用, 7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 检测Pa (O2) 和Pa (CO2) 并记录, 同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临床症状及相关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6.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分)

2.3 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Pa (CO2) 低于对照组, Pa (O2) 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流可逆性不完全受阻, 进展到急性加重期时气流受限尤为严重。在急性加重期时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均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西医认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主要诱因为气管和支气管的持久性感染, 治疗主要采用抗炎、扩张气道等措施。中医认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外邪内侵、伏痰肺损所致, 属于肺胀和喘证等范畴。因此, 治疗应采用平喘清热、祛痰宣肺原则。

(±s, 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本研究中, 实验组采用清热化痰汤治疗, 具有平喘清热、祛痰宣肺的作用。桑白皮、鱼腥草和黄芩具有泻肺清热的作用, 浙贝母具有清热作用, 旋复花、半夏、地龙和紫苏子具有化痰降气的作用, 而桔梗同样也有止咳平喘的效果。金晶等[6]进行清热化痰汤药理学研究, 结果表明其具有扩张气道、抗菌杀毒的作用, 与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原理相近。本研究,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6.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Pa (CO2) 低于对照组, Pa (O2) 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提示清热化痰汤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状况,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 清热化痰汤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兴林.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5) :3216.

[2]宣小飞.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6) :142-143.

[3]邓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 (4) :300-301.

[4]李文, 毛兵, 王刚, 等.从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研究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的机制[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6 (8) :799-805.

[5]陈雪梅, 王儒平.清热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1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9, 41 (9) :25-27.

[6]金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8) :93-94.

化痰安神汤临床应用要点 第2篇

【关键词】 失眠;不寐;化痰安神汤;痰热内扰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中医对其认识历史久远。远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专门论述,后世医家对其理论多有发挥。现代医家在先贤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失眠的诊治亦有发展。

陈少玫教授在20余年临床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结合当地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陈师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严重,人们易因饮食不洁、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因压力过大,肝气不舒,木郁克土,损伤脾胃。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气候常年以湿热为主,居于此地,平素易感湿热邪气,正虚之时易生湿热。故或体虚,或外感,或调摄失宜,或饮食失节,或起居失范,外界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或正气不足湿热内生,内湿热与外湿热邪气相感触,湿热内扰神志,神志不宁则见不寐。其病位多责之心、脾,与肝、肾密切相关。同时又因湿热之邪或耗伤阴精,或阻滞气机,或蒙蔽清窍,而见不同兼证,临症之时,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了化痰安神汤。笔者有幸侍诊于旁,随诊学习,受益匪浅。将其总结如下:

治疗原则

失眠症患者起病有缓急,病程有长短,且本病易反复,极其缠绵。故在初次接诊病人是既可见到实症,亦可见到虚症或虚实夹杂之征象。陈师在针对痰热内扰之病机,确立化痰安神治则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患者的情况,辩证施治。

化痰安神汤组成

黄连3g 竹茹10g 陈皮10g 茯苓15g

半夏10g 川芎10g 远志15g 夜交藤20g

酸棗仁20g先煎龙骨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

化痰安神汤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主治:痰热内扰型不寐。

化痰安神汤方义:

本方以酸枣仁为君药,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肝经,可收敛精气,宁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酸枣仁对中枢神经起到抑制作用,而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其特点是以增加慢波睡眠为主。 臣以半夏、竹茹、黄连,半夏味辛,性温燥,善和胃燥湿,竹茹味甘性微寒,清热化痰除烦,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可清热燥湿,泻火除烦,此三味相伍,可起清热燥湿之功;陈皮味辛苦性温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二味同用使脾健而绝湿热之源,同时也可避免龙骨、珍珠母伤及脾胃;龙骨、珍珠母重镇安神,远志、夜交藤养心安神,共助酸枣仁安神之用;川芎可调肝血疏肝气,活血安神,此共为佐助。本方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共奏清热化痰安神之效。

辨证要点:

不寐诊断要点: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③.本病症常有饮食不洁,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痰热内扰型诊断要点:具有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的特征。

辩证注意事项:①.此证型往往以舌脉为主。可见到黄腻苔,或厚腻稍黄,或舌质鲜红,舌苔厚腻,或舌苔黄厚腻。可见到滑脉,或滑数脉,或数脉。②.此证型患者往往有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或体型壮实,或肥胖,或有嗜食烟酒,或长居湿热之地,或不喜运动;③.此证型患者可有较重口臭,或大便不爽,或周身不舒服,或伴有其他部位炎症。

兼证辩证要点:

①兼郁证:兼见喜叹气,胸胁不适,易发怒,脉弦滑。治疗兼以疏肝解郁,可合用四逆汤。②兼阴虚:往往病情较久,或年事较大,或消瘦,可兼口唇艳红,口干不喜多饮,舌苔花剥。治疗兼以滋阴清热,可合用猪苓、生地、麦冬。③兼上蒙清窍:兼见头昏,困倦,乏力,不喜动。治疗兼以化浊开窍,可合用石菖蒲、佩兰、藿香。

临床案例:

患者庄某,男,57岁,以反复入睡困难7年,再发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7年来反复出现入睡困难,反复就诊于各处,症状时有改善,1周前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常躺下2小时不能入睡,甚至彻夜难眠,入睡后眠浅,易醒,夜间可醒来3-4次,夜眠少于4个小时,晨起疲乏,困倦,自觉头昏,全身似裹被,纳差,小便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初诊考虑:不寐-痰热内扰。予化痰安神汤,具体处方如下:

黄连3g 竹茹10g 陈皮10g 茯苓15g

半夏10g 川芎10g 知母10g 远志15g

夜交藤20g 石菖蒲10g 酸枣仁20g先煎 龙骨30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一周后复诊,诉夜眠改善,入睡约需30-60分钟,夜间醒来2-3次,晨起精神较前改善,纳可,小便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续上方,经1疗程患者夜眠可于30分钟内入睡,睡眠质量尚可,夜眠约6-7个小时,晨起精神较好。

按:患者老年男性,病程较长,考虑虚损之证,然观其症状、舌脉一派痰热内扰之象,依法处方,患者复诊时诉一付见效,一疗程后症状已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秋玲,王二丽,郭素华,等.中药酸枣仁镇静催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天津药学,2010,22(5):59-61

清热化痰汤 第3篇

1 在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

继发性癫痫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 (如:多种脑部疾病或代谢异常) 的癫痫, 即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癫痫。继发性癫痫的病因主要分以下两类:一是脑内疾患, 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后遗症、脑局部疤痕、脑积水等;二是脑外疾患:如:低血糖、低血钙、窒息、休克、子痫、尿毒症、糖尿病、心源性惊厥以及金属、药物中毒等。周绍华主任认为, 癫痫的病因与惊恐、积痰、火郁、先天因素相关, 其中以积痰最为主要, 痰与癫痫的发病最为密切, 有“无痰不作痫”之说。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门》所说:“痫证或由惊恐, 或由饮食不节, 或由母腹中受惊, 以致脏气不平, 经久失调, 一处积痰, 厥气内风, 卒焉暴逆, 莫能禁止, 待其气反然后已”。初病实证, 多由痰热迷塞心窍所成, 久病虚证, 多由痰湿扰乱神明所致。热痰可由气郁化火, 火邪炼液成痰, 或过食肥甘厚味, 损伤脾胃而生。癫痫病反复发作, 痰实郁久化热生风更易诱发癫痫。基于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对于继发性癫痫, 在痰浊的基础上, 往往伴随有痰瘀互结的病理机制。

2 治疗法则及组方用药特点

积于上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周主任在临床上治疗继发性癫痫常以清热化痰、活血散结、熄风止痉为治疗方法。清热化痰以温胆汤、涤痰汤为主要应用方剂。温胆汤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 眩悸呕恶, 苔白腻, 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周主任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温胆汤, 如黄连黄芩温胆汤、柴胡黄连黄芩温胆汤, 柴胡竹叶温胆汤, 柴胡人参当归温胆汤, 以加强清热、解郁作用。涤痰汤治疗风痰, 功能豁痰清热, 利气补虚。主治心脾不足, 风邪乘之, 痰与火塞其经络而致中风痰迷心窍, 舌强不能言。方中人参、茯苓、甘草补益心脾而泻火;陈皮、胆南星、半夏利气燥湿而祛痰;竹茹清燥开郁;枳实破痰利膈;菖蒲开通心窍。周主任用涤痰汤治疗癫痫因其具有清热化痰开窍, 兼补心脾之功。临证时常以橘红易陈皮, 认为陈皮偏入脾肺, 理气和胃, 兼能化痰, 而橘红化痰的作用大于陈皮。礞石也是周老治疗癫痫的常用药, 用来治疗顽痰所致癫狂惊痫, 兼见咳嗽喘急, 痰涎上壅者。熄风止痉以止痉散为主, 擅用虫类药, 如全虫、蜈蚣、僵蚕、地龙等。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攻坚、熄风定惊、搜风止痛、祛风止痉、行气和血等功效, 全蝎主入肝经, 性善走窜, 既平熄肝风, 又搜风通络, 有良好的熄风止痉之效, 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 常与蜈蚣同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蜈蚣、全蝎、地龙、白僵蚕均有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1]。此外, 周主任还常常在处方时加用天麻、皂角刺。天麻具有熄风止痉, 平肝潜阳, 祛风通络之功, 临床常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症。皂角刺功能搜风, 拔毒, 消肿, 排脓, 原为外科常用药。但在《本草崇原》中记载此药:“祛风化痰, 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 攻痘疮起发, 化毒成浆”。

周主任在治疗继发性癫痫时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认为活血散结与清热化痰并用。对于脑血管病后继发性癫痫加用活血化瘀, 脑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加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选方以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为主,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 辅以养血、行气。全方配伍得当, 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 化瘀生新。血府逐瘀汤组方是由桃红四物汤去白芍加枳壳散加牛膝、桔梗, 功效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常用于治疗癫痫、头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病等。常加用三棱、莪术、三七粉等破血逐瘀, 贝母、橘红化痰软坚散结。

继发性癫痫常因紧张, 睡眠障碍, 情绪不舒, 受惊吓后而诱发, 因此周老认为在治疗继发性癫痫时在清热化痰活血散结熄风通络基础上, 须加用镇惊安神药物, 如琥珀粉、珍珠粉、安神定志丸等加减养心安神。琥珀粉有镇静活血之功。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处方时以琥珀粉每日1.5g, 随群药分两次冲服。珍珠粉内服具有镇心安神、清心肝之热的作用, 腹腔注射珍珠粉混悬液可使家兔皮层电活动呈抑制性波型, 并可延长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潜伏时间, 保护时间及降低死亡率。提示珍珠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脑皮层可能为其作用部位之一[2]。常用于治疗失眠、癫痫。处方时每日1g, 随群药分两次冲服。安神定志丸为治疗失眠常用的方剂, 方中朱砂、龙齿重镇安神, 远志、石菖蒲入心开窍, 除痰定惊, 同为主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 协助主药宁心除痰。周主任在治疗癫痫时应用此方取其重镇安神, 补益心脾之功, 用于痰热内扰心神, 兼有心脾不足之象者, 因癫痫患者需长期服药, 朱砂中含有汞为有毒物质, 在处方时不用该药。

3 典型医案

男, 20岁, 2011年9月13日初诊。患者于2010年7月头外伤后脑出血, 随后发作癫痫, 当时全身抽搐, 意识不清, 双目上视, 口吐白沫, 当时诊断为继发性癫痫, 未予抗癫痫药物治疗。2011年10月无明显诱因癫痫大发作2次, 症状与前相同, 因恐西药抗癫痫药各种副作用拒服西药。就诊时头昏沉, 时有头痛, 胸脘痞闷, 心烦, 乏力, 精神萎靡, 纳呆, 睡眠正常, 二便正常。舌质正常, 舌苔黄腻, 脉弦细。中医诊断:痫证, 辨证:痰热上扰。治疗清热化痰定搐, 活血散结。以温胆汤合止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法半夏10g, 橘红10g, 茯神30g, 胆南星10g, 竹茹10g, 枳实10g, 皂角刺5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浙贝母10g, 红花10g, 当归12g, 赤芍12g, 全蝎3g, 蜈蚣3条, 地龙10g, 远志6g, 金礞石30g (先煎) , 炙甘草10g, 天麻10g, 莲子心5g, 珍珠粉3g (分冲) , 琥珀粉1.5g (分冲) 。连服40剂。二诊2011年10月25日, 服前方后, 癫痫未再发作, 头昏沉好转, 无头痛, 胸脘痞闷好转, 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偶有心烦, 口干, 饮食正常, 二便正常。舌尖红, 苔薄黄, 脉弦细。处方:前方去枳实, 加白芍15g滋阴柔肝, 三棱活血散结。连服40剂。三诊:2011年12月6日, 癫痫未发作, 无不适主诉,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 前方去皂角刺, 金礞石, 再服30剂。1月后复诊, 仍未发作癫痫, 停药。

按:该病例为脑外伤后出血所致继发性癫痫, 按痰瘀辨证。痰瘀互结, 化热生风发为癫痫, 痰浊上扰清窍而头昏沉, 头痛, 痰热中阻出现胸脘痞闷, 乏力, 精神萎靡, 纳呆, 痰热内扰心神表现为心烦。舌质正常舌苔黄, 脉弦细为痰热之象。在为本例患者处方时, 充分体现了周老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临床思路。颅脑外伤引起脑出血, 血溢脉外, 日久转化为瘀血积于脑内。因此在清热化痰熄风定搐的基础上加用四物汤、三棱、浙贝母等药养血活血散结。舌尖红为心火上炎表现, 加莲子心清心火。全方共奏清热化痰活血熄风定搐之功, 收到良效。

参考文献

[1]郭友立, 谭晓梅.动物药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 24 (2) :112-115.

清金化痰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清金化痰汤;支气管炎;止咳;祛痰;平喘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组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急性发作多由下呼吸道感染所诱发[1],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或)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2],如《丹溪心法•咳嗽》所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提示了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日久则痰瘀阻碍肺气,痰瘀不除则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临床上中老年人多见,并且在秋冬季气候变化时尤为显著。本院应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68例,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在65±10.5岁;平均病程在3~22年。以2002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订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标准[3],此8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方剂组成清金化痰汤加减方:瓜蒌25g,麦冬15g,橘红12g,黄芩、桑白皮、山栀、浙贝母、知母、杏仁、桔梗、茯苓各10g,炙甘草6g。乏力、头晕加党参15g-30g,便秘加麻子仁12-30g,炒槟榔15g,或生大黄10g,喘促加地龙、白果各10g,喘促、心悸、胸闷加葶苈子、枳壳各10g。每天一剂,十四天为一疗程。

1.2.2判断指标疗效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祛痰、止咳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估。咳嗽:轻度(+)为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为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1.2.3疗效评估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控制:咳嗽、咳痰症状不足轻度或消失。显效:咳嗽、咳痰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一);好转:咳嗽、咳痰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一);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结果

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临床治愈(咳喘、咳嗽等症明显缓解,随访1年未复发)52例;好转(咳喘、咳嗽等症状好转)23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咳喘、咳嗽等症状无明显变化)5例。总有效率93.7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理化、感染、过敏、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3]。隶属于中医“咳嗽”、“喘病”、“哮病”、“肺胀”等范畴。其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且病情反复,病程较长,易出现肺、脾、肾虚损,阴阳失调,久之导致痰瘀交阻的复杂病机[4]。慢性支气管炎以咳、痰、喘三症为主,属中医的咳嗽、哮喘、痰饮之证,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本病因外感之淫之邪,触动伏痰,痰阻气道而为病,痰饮内伏是为病的内在因素,痰由湿生,湿聚成痰。肺失通调之权,水湿为聚,酿痰成饮,上渍于肺,留滞肺脏,阻塞气道,以致肺气宣降失司,造成咳嗽、痰多、哮喘等症。

应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医方集解》曰“治痰通用二陈”,二陈汤为治疗湿痰之主方。慢支病程久,久病必瘀,丹参、桃仁祛瘀活血,联合应用共奏祛痰止咳,平喘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桃仁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肺部循环的血液灌流和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加减的桃仁还有镇咳平喘的功效。

综上所述,清金化痰汤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能发挥祛痰、镇咳的功效,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方剂。

参考文献

[1]安浚,王珏,张洪雷,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4):320-321.

[2]方晓惠,纽善福.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疗效观察[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2):152-153.

[3]Paganin F.Evluation of the efect of ambrexol on the ofloxacin concentration in bronchial tissues in COPD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exacerbation.Biopharm Drug[J].dispos,1995,16(5):393.

清肺化痰汤治疗咳嗽临床体会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咳嗽患者100例, 随机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50例。西药组男25例, 女25例;平均年龄55.4岁;患病时间7天~3年, 平均4.0个月。中药组男25例, 女25例;平均年龄46.0岁;患病时间6天~4年, 平均4.1个月。西药组和中药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 肺部纹理清晰, 血常规正常, 咳嗽主要以干咳为主, 无痰或少痰, 不易咳出, 同时伴有咳痒, 胸闷等症状。咳嗽时恶心、呕吐、且病情缠绵难愈。

1.3 方法

西药组口服咳必清胶囊, 成人25mg/次, 3次/日;5岁以上患儿12.5mg/次, 3次/日, 疗程为一周。中药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肺化痰汤, 1剂/日, 水煎日服2次。方剂组成:板蓝根20g, 黄芩、浙贝母、橘红各10g, 天竺黄15g, 元参12g, 炒杏仁、白前各10g, 鱼腥草15g, 芦根20g, 炙紫苑12g, 甘草10g。患儿药物剂量减半。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西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咳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 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咳嗽的症状。中医学理论有曰:“五脏六腑, 皆令人咳, 非强肺也”。倘若患者的其它脏腑受邪入侵, 造成生理功能紊乱, 均会给肺功能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而导致咳嗽[2]。咳嗽症状的脏腑不只局限于肺, 但也不离于肺。笔者应用清肺化痰汤治疗咳嗽效果可佳。本方系从《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倩太医院配方》太极丸等方化裁制成[3]。方中以芦根、板蓝根、天竺黄三药为君。芦根性味甘寒, 清肺骨之热, 生津止渴, 并能透邪外出;板蓝根性寒, 功能清热解毒, 近代药理实验研究, 证实其对多种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天竺黄性味甘寒, 为清热化痰要药, 对于痰热壅盛的喘咳尤为擅长。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火, 紫苑、杏仁、白前降逆止咳, 浙贝母清热化痰, 橘红理气化痰, 甘草泻火和中。全方用药以清热化痰为主, 佐以降逆止咳之品。邪热得清, 肺金清肃, 气机通畅, 咳喘自宁, 故适用于温邪犯肺之咳喘。若发热轻微恶风寒, 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以疏风解表;如发热重, 少汗、口苦, 加柴胡、葛根以发表解肌;如表为湿郁, 热虽不甚, 肢体酸困拘急, 加浮萍、桑枝以解表祛湿;如邪入气分, 高热汗出而热不解, 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以清气透热;如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以清热宣肺平喘;如热邪灼热, 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 海浮石以祛痰软坚;若肺阴虚加花粉、麦冬从生津润肺、大便不通加大黄、元明粉、瓜篓以泻热通便。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清肺化痰汤治疗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新秀, 秦龙建.外感咳嗽证型, 发病季节规律研究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0 (1) :29-30.

[2]吴晋英, 李俊建, 张世霞.浅析张仲景咳喘辨治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8 (7) :580-581.

清热祛痘汤治疗痤疮的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 男62例, 女38例;年龄最大39岁, 最小13岁;平均病程3个月~6年, 大部分患者曾经治疗过, 疗效不显著。

1.2 诊断标准

参照“寻常型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分级[2]。Ⅰ级:粉刺为主要皮损可见少数丘疹和脓疱, 总数灶数少于30个。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 偶见大的炎性皮损, 分布广泛, 总病灶数51~100个以上, 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Ⅳ级:结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 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 病灶数在100个以上, 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本组100例中, Ⅰ级58例, Ⅱ级25例, Ⅲ级10例, Ⅳ级7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方药:连翘15 g, 黄芩15 g, 野菊花15 g, 白花蛇舌草15 g, 薏仁20 g, 白术10 g, 夏枯草15 g, 牡蛎20 g, 桑白皮10 g, 栀子10 g, 痒甚者加苦参10 g利湿止痒;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 g;月经不调者加当归10 g, 白芍10 g, 益母草10 g等活血调经,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用, 20 d为1个疗程。

2.2 外用法

可用剩下的药渣加水300 ml煎煮半小时约剩下150 m药液倒入一个小盆里用小块毛巾沾药液敷面部约15 min, 然后用干净水清洗面部即可, 每天2次。

2.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 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 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3 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1例, 显效30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

4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28岁, 工人, 1年来面部出现许多痤疮, 开始是黑头粉刺, 面部肤色潮红、微热并伴有脓疮和囊肿, 痒痛相兼, 自述排出脓液后形成瘢痕痤疮。检查面部除密集的黑头粉刺外, 还有散在的脓肿, 囊肿, 一部分形成萎缩瘢痕, 另见下颌部有多处瘢痕疙瘩, 皮脂溢出明显, 颈部、前胸、后背也见到多处损害, 临床诊断为囊肿性痤疮, 经纯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痤疮症状逐渐减轻, 脓肿逐渐转平, 已不再起脓疮, 又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除, 嘱多参加户外活动, 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嘱患者注意睡眠, 禁辛辣、油腻、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祖国医学称痤疮为肺风粉刺、酒刺。《外科大成》论肺风酒刺说:“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3]说明肺经积热上冲颜面熏蒸肌肤, 致使局部血热蕴阻, 气血淤滞而生红斑、丘疹、疙瘩。此外, 颜面部系阳明经循行部位, 若过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 使湿热内生, 而气机不利, 升降失调, 湿热结于内, 不能下达, 反而循经上逆颜面, 蕴阻肌肤而成本病。清热祛痘汤中栀子、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连翘、野菊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赤芍、生地凉血活血、清热消斑;薏仁、白术健脾利湿, 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清热化痰, 诸药合用, 共奏宣肺清热之效。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皮肤炎症, 调查发现12~25岁青少年的发病率达70%以上, 25~36岁青少年的发病率在15%以上, 如防治不当或治疗不及时, 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 令众多青年患者十分苦恼。痤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病程较长, 迁延难愈。“战痘”单靠某一种方法治疗是不妥当的, 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综合治疗。除以上治疗外, 在防治上亦应注意保证充足睡眠,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尽量减少熬夜, 避免因情绪或压力造成失眠;经常用温水、硫磺皂洗脸, 皮脂较多时可每日2~4次[4];保持开朗愉快心情, 减少情绪激动或心理压力, 以免使痤疮增加或恶化, 饮食均衡, 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的带有强刺激性的食物, 少食高脂肪高糖食物及含酒精类饮料,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5]。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理疗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药方剂清热祛痘汤加减内服, 配合热敷清洗皮损治疗痤疮。结果:本组100例痤疮患者经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96%。结论:中药方剂清热祛痘汤加减内服配合热敷清洗临床效果好, 无副作用, 患者满意度高, 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治,治疗,痤疮

参考文献

[1]黄慧芹.皮肤病偏方验方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207.

[2]吴志华, 樊翌明.皮肤性病诊断与与鉴别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615.

[3]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768.

[4]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90-192.

清热化痰汤 第7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100例痫病患者。其中男47例, 女53例, 年龄6~79岁, 平均年龄27.9岁, 病程13月至37年, 平均病程9.8年。接受化痰定痫汤治疗≥12个月, 部分发作71例, 全面发作20例, 其他类型9例。经脑电检查异常82例, 大致正常18例。经头CT检查89例, 头MRI检查47例, 结果正常46例, 异常54例。

临床表现:发作时昏仆抽搐, 吐涎, 或有吼叫, 平时急躁易怒, 心烦失眠, 咳痰不爽, 口苦咽干, 便秘瘦黄, 病发后, 病情反复持久, 出现健忘失眠, 心悸头晕目眩, 心神不宁, 甚至彻夜难眠, 目赤, 舌红, 苔黄腻, 脉细滑而数[1]。

1.2 治疗方法

1.2.1 方法

(1)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脑电图和颅脑影像的诊断。 (2) 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标准明确发作类型[2,3]。 (3) 回顾近3个月 (基础期) 平均临床发作>1次/月。服用化痰定痫汤, 每天一剂, 14岁以下药量酌减。于治疗前查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钙、心电图、肝脾肾B超、脑电监测等检查, 治疗后要求患者至少3~6个月复诊1次, 复诊时复查治疗前项目, 由痫病专科医生客观、详细记录患者应用剂量、临床发作次数及副作用。

1.2.2 不良反应

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 轻度:症状不明显, 无需处理;中度:症状明显, 需给予对症处理或减缓加药速度;重度:症状突出, 患者不能忍受, 需减量或停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

12个月服化痰定痫汤的为100例, 保留率为100.0%。观察12个月治疗期效果:临床无发作;显效:发作减少75%以上 (75%含) ;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 (含50%) ;无效:临床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84例无发作, 无发作率为84.0%, 10例在12个月仅有1~3次发作, 有效率为94%, 6例在12个月中发作次数有减少, 但未达到减少50%以上, 但症状减轻, 持续时间缩短, 脑电图改善率为89.0%;无效率6%, 总有效率为94.0%;出现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为2%。

3 讨论

痫之为病, 病理因素总以痰为主, 每由风、火触动, 痰瘀内阻, 蒙蔽轻窍而发病。以心脑神机失用为本, 风、火、痰、瘀致病为标[1]。化痰定痫汤主要成分为天竺黄、珍珠、全蝎、琥珀、人参、紫河车、酸枣仁七味中药组成。其功能为:清热化痰, 养心安神、熄风定痫。主治:痫病属痰热内伏, 气血虚弱, 心神不宁症。方中天竺黄味甘性寒, 入心肝二经, 清凉镇降, 有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之功;珍珠味甘咸, 性寒, 专入心肝而安神镇惊;二药治痫清热化痰, 安神镇惊并为君药。主治痫病痰热内伏, 心神不宁症。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息风镇痉, 开窍镇痫。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有镇惊安神, 散瘀之功。主镇降, 专入心肝而安神镇惊。二药并为臣药。人参甘, 微苦, 平。归脾、肺、心经。其功能大补无气, 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生津、安神。气旺则血充, 故亦有养血之功。故云有:全补五脏, 安精神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开心益智, 之功。紫河车甘、咸、温, 归心肺、肾经。其血肉有情, 质润气雄有“温肾补精, 益气养血”之功。酸枣仁, 酸甘、平。归肝、胆、心经。功能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能养心阴、益肝血、安心神。其三药为佐药, 即能大补气血, 温肾益精, 又能养心阴, 益肝血, 安心神[4]。

纵观全方, 以清热化痰, 熄风定痫治标, 以补养气血, 温肾补精, 养心安神治本。标本兼治, 适用于痫病痰热内伏, 气血虚弱, 心神不宁的患者长期服用。本组患者无发作率为84.0%, 总有效率为94.0%, 不良反应为2%, 不良反应表现除个别食欲下降外, 无其他不良反应, 无造血系统等影响, 安全性好, 保留率为100.0%。化痰定痫汤治疗痫病功效确切, 药物副作用少, 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有关药理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5]。

摘要:目的 为了观察中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跟踪服用中药化痰定痫汤治疗癫痫病患者12个月,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84例无发作, 无发作率为84.0%, 10例在12个月仅有1~3次发作, 有效率为94%, 6例在12个月中发作次数有减少, 但未达到减少50%以上, 但症状减轻, 持续时间缩短, 脑电图改善率为89.0%;无效率6%, 总有效率为94.0%;出现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为2%。结论 中药化痰定痫汤是一种疗效可靠, 副作用少可作为癫痫的常规治疗药物。

关键词:癫痫,化痰定痫汤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0.

[2]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56-67.

[3]吴立文.癫癎 (发作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M].C P Panayiotopoulos, 2008:45-57.

[4]许新升.癫痫病防治360问[M].内蒙:古出版社, 2005:52-61.

清热化痰汤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儿均为儿科2010-03~2012-01门诊经综合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个月~7岁, 其中≤3个月2例, 3~6月5例, 7月~110例, 1~2岁18例, >2岁8例, 平均年龄 (10.9±5.73) 月;病程2~10天, 平均 (4.14±1.31) d。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3个月~8岁, 其中≤3个月3例, 3~6月6例, 7月~1岁9例, 1~2岁17例, >2岁7例, 平均年龄 (11.6±5.19) 月;病程3~9天, 平均 (4.11±2.01) 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常、结核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肺炎者。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治疗, 用抗生素头孢他啶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剂量按每天100mg/kg计算, 将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 加入抗病毒药病毒唑 (湖北纽兰药业有限公司) , 剂量按每天10~15mg/kg计算, 每日2次, 3~7天为1个疗程。对气促喘憋严重者, 可用氨茶碱静脉滴注, 每次2~4mg/kg, 每6小时1次, 5~7天为1个疗程。对喘息严重者可加用泼尼松, 每日1mg/kg, 1~3天为1个疗程[1]。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止咳汤治疗。方由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而成, 药物组成:陈皮5~7g、姜半夏3~6g、茯苓3~6g、杏仁3~6g、苏子3~6g、白芥子3~6g、莱菔子3~6g、前胡3~6g、栀子3~6g、款冬花3~6g、豆豉4~8g。风寒袭肺者加炙麻黄1~3g、桂枝3~6g;风热犯肺者, 将苏子换成苏叶, 减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加入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各3~6g;痰热壅肺者减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加蒲公英2~6g、鱼腥草2~6g、川贝母3~6g;兼见腹满便干者, 加瓜蒌3~6g。上方每天1剂, 用水煎2次, 共取汁50~100ml, 少量频服。上述剂量为3个月~2岁婴幼儿1天用量, 临证时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酌情加减, 7天为1个疗程。服本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

3.2 结果

见表1~2。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4 体会 小儿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 也可能为二者混合感染, 许多病毒, 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在呼吸道感染的5周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组胺[3], 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气管痉挛, 会激发或者加重咳嗽, 甚至可能会出现哮鸣音和气促的症状, 尤其是婴幼儿症状较重, 还可能伴有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影响患儿的饮食及精神状态。西医多以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药物控制症状, 临床上会取得一定疗效, 但易造成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 加之小儿呼吸道易受冷空气、粉尘等刺激, 以及部分患儿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 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等都会造成该病反复缠绵难愈[4]。而中西药合用可相互促进, 增强协同作用, 减毒增效[7]。

本病属于中医儿科学“咳嗽”、“喘证”范围, 临床表现一般以实证、表证多见。由于小儿形体未充, 脏腑娇嫩, 脾胃薄弱, 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 导致脾失健运, 水谷不能化为精微, 遇热灼则成痰, 遇湿滞则为饮, 酿成痰浊, 上贮于肺, 加之六淫客邪外至, 痰湿壅阻气道, 故肺气不得宣畅, 而引起咳嗽。本方中二陈汤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以半夏为君,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为臣, 理气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三子养亲汤有降气快膈、化痰消食的功效。以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三药皆属治痰理气之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 三子养亲汤有明显解痉止咳平喘作用[6]。配伍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豆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栀子清热泻火。全方共奏健脾利湿、化痰止咳、解痉平喘、宣散风热、清热润肠之效。临床观察中发现, 许多患儿服用中药后会排出含有黏液的粪便, 可以根据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使大便保持在每天1~3次, 这样有利于痰液排出, 咳嗽、气促症状易缓解, 且明显缩短病程。本文结果显示, 化痰止咳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减少复发, 特别是在迅速缓解气促喘憋、咳嗽咳痰症状方面尤为突出, 且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运用。同时由于婴幼儿服用中药汤剂不配合, 依从性较差, 为了提高疗效, 今后可以从剂型的改革方面进行研究, 为临床提供更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76.

[2]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6.

[3]蔡柏蔷, 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583.

清热化痰汤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西医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其中, 男42例, 女36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 (55.4±5.6) 岁;病程8~15 d, 平均病程 (9.5±3.5)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疗法治疗, 主要包括脱水降颅压、吸氧、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压以及营养支持等疗法, 1个疗程为2周, 共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 其中, 中药成分:胆南星10 g、芒硝6~9 g、全瓜蒌30 g以及生大黄10 g等, 1剂/d, 加至500 ml水中煎汁后服用, 1剂/次, 2次/d;如患者伴有言语不清症状, 则增加全蝎10 g和石菖蒲12 g;如患者伴有神志昏迷症状, 则增加服用安宫牛黄丸;如患者伴有明显热象, 则增加栀子12 g、牡丹皮10 g以及黄苓12 g;如患者为津亏体弱年老者, 则增加生地黄15 g和麦门冬15 g;如患者伴有严重瘀血征象, 则增加川芎10 g、鸡血藤30 g、丹参15 g以及桃仁10 g;如患者肝阳上亢, 则增加生牡蛎30 g、鸡血藤30 g、丹参15 g以及桃仁10 g;如患者伴有球结膜水肿、头痛以及项强, 则增加益母草15 g、牛膝15 g以及泽兰15 g;患者大便通畅后, 可去掉芒硝;如患者大便次数为2~3次, 则要减少大黄用量, 不去掉大黄, 1个疗程为2周, 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言语不利、头昏头痛及恶心呕吐。得分越高, 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27, P>0.05)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 (t=6.034,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3 讨论

西医中中风病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主要包括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风病急性期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 患者主要伴有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 严重者患者主要伴有昏迷、便秘、大小便失禁、痰鸣以及鼻鼾等症状。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发作以本虚为主要表现, 标实为关键。中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风邪, 为该病发病机制, 在血溢脑脉、脑脉痹阻后, 风邪之象会逐渐递减, 热、痰、瘀等渐盛, 尤其是痰热症较重, 会阻滞中焦, 导致肺气不通、浊音不降, 因此, 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主要以处理痰热腑实证为关键[3]。

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化痰通腑汤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 加快毒素排出, 改善人体新陈代谢, 进一步降低机体应激状态;另外, 能够稳定血压, 增加脑供氧量, 降低颅内压, 有效调整血管通透性;此外, 还能够加快血肿吸收, 缓解脑水肿状况, 最终减轻、预防发生应激性溃疡, 并能够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缓解神志障碍。配方中的胆南星主要具备熄风、化痰、清热的作用;芒硝具备软坚散结、通腑导滞的作用;全瓜蒌能够起到理气散结、清热化痰的作用;生大黄则能够发挥出荡涤胃肠积滞、峻下热结以及通腑化浊的作用;四药联合应用, 能够共同发挥出通腑气、化痰热的效果[4]。

综上所述, 应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 可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对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7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支持疗法、控制血压、降颅压脱水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疗法,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化痰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应用化痰通腑汤,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化痰通腑汤,症状积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英, 张伦忠.清热化痰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河北中医, 2011, 33 (10) :1491-1492.

[2]王家艳, 康宁, 黄宏敏.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研究现状.海南医学, 2015, 10 (4) :550-553.

[3]白雪, 罗钢, 杨思进, 等.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2014, 55 (9) :768-771.

上一篇:属性识别模型下一篇:超声影像设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