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师范文

2024-08-20

景观设计师范文(精选12篇)

景观设计师 第1篇

根据景观的性质, 道路的景观要素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历史景观。根据景观与人的距离, 道路景观要素可以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

自然景观包括保持自然性的山体、水体和植物, 山体往往处于远景的位置, 如果没有近处建筑物的遮挡, 将构成道路景观中优美的外轮廓线。人工景观包括沿街建筑物、建筑小品、雕塑、灯具、广告牌、休息椅等, 建筑物由于体量大, 往往会遮挡一部分远景, 对景观轮廓线的影响较大。历史景观是道路要素中具有历史价值的人工建筑物和构筑物, 在西方的城市中, 具有宗教意义、纪念意义的教堂、纪功柱、门等作为历史景观, 往往成为道路的视觉焦点。

二、城市道路的形式

根据道路所承载的交通性质和交通量的大小, 可以将城市道路分为以下5种道路:

1. 主干道:主干道路是市区主要的交通运输线路, 连接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公共场所等。

2. 次干道:联系主干道的辅助交通线路。

3. 支路:联系各个街区之间的道路。

4. 尽端式道路:街区内部的道路, 同时也是机动车交通最末端的道路。

5. 特殊性质的道路:包括专用步行道、风景路、残疾人通道等。

三、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点与内容

道路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愉悦的通行空间。然而, 现代社会里, 机动车大量存在, 以确保交通通畅为目的的路网组织形式对道路景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1、建筑控制

道路主要的景观要素是建筑, 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筑的外观和形态进行改造和控制。建筑的高度、后退距离、建筑外观以及户外广告物的形态和色彩是建筑控制的重点。

1) 建筑物高度

城市天际线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天际线, 对道路景观、城市景观产生根本的影响。因此, 对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应当根据多样统一的原则, 适当集中高层建筑。街道建筑群的轮廓线以横“S”形为宜。沿街建筑物高度 (H) 与道路的宽度 (D) 影响行人的视野和视觉感受。

2) 建筑的外观

道路外观的主体是沿街建筑的外观, 体现道路景观的文化氛围, 直接影响人们对道路景观的感受, 应当根据整体性原则, 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和精心设计, 尽量避免建筑形态的凌乱。对建筑外观的控制主要包括色彩、材料和样式三个方面。

3) 广告标示物

室外广告标示物的数量急剧增加, 对道路的景观风貌影响很大。室外广告标示物包括独立设置的广告物和依附于建筑物设施的广告物, 成为道路环境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广告本身追求醒目的效果, 往往容易破坏道路和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因此, 必须对室外广告标示物的形态进行控制。

4) 建筑物后退

沿道路的建筑物控制在一定的后退距离内, 可以在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开敞空间, 不仅有利于丰富道路景观的变化, 还可以通过增加行人的行走空间, 提高步行的休闲性和愉悦感。

2、道路绿化设计

植被不仅能够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 还具有调节气温、增加湿度、降低热岛效应、释放氧气、降低噪声等作用。在道路两侧和道路中间栽种植被, 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对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每公顷绿地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1.767t, 释放氧气1.23t, 日平均蒸腾水量为182t, 年滞留粉尘量为1.518t。道路植被主要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等,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互结合。

1) 分车绿树带设计

分车绿树带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隔离带, 其一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 其二位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之间或者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树带的宽度不得小于1.5m, 城市主干道的分车绿带宽度应大于2.5m,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道、次干道中间的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应布置成封闭式绿地,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对面车辆行驶时候的眩光。在距离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m之间的范围内, 植物的布置应常年枝叶茂密。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两侧分车绿带的宽度大于1.5m的, 应以种植乔木为主, 并结合灌木和地被植物。两侧分车绿带的宽度小于1.5m, 应以灌木为主, 结合地被植物。

2) 行道树绿带设计

布置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 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树带是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设计应注重连续性, 以行道树为主要植物。行道树的最小种植株距为4m, 树干中心到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得小于0.75m。

3) 路侧绿树带设计

路侧绿树带是指在道路侧方, 布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树带。路侧绿带需要根据邻近地块的性质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 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 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并保证其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路侧绿地总面积的70%。

4) 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绿地是被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包括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交通岛绿地一般布置成封闭式绿地, 其周围的植物应该具有导向作用, 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通透式植物配置手法。中心岛绿地布置为装饰绿地, 并保证各个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立体交叉绿岛除了地被植物以外, 可以适当地种点植灌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 在墙面进行垂直绿化, 桥下种植耐阴地被植物。

因此, 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点在于合理安排交通路网和通行功能, 保证人、车出行效率的基础上, 对沿街建筑和广告标示物进行控制, 精心设计绿化植物、停车场地和休息所等。

参考文献

[1]陈小佳;蔡旌;刘春玉;沈雪香;张曦;;道路景观设计元素的探析[J];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景观设计-论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 第2篇

景观设计-论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是人类的栖居地,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 者:刘帮权 作者单位:广西华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11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3)分类号:关键词:

景观设计师 第3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应用方向

一、生态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向

(一)总体规划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要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定位,其主要目标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其基本着陆点为城市的结构,另外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景观。换句话说,在设计生态景观时,不仅仅要将自身的特性考虑其中,还要将其与城市的景观整体设计相结合来考虑,将城市整体结构状况加以衡量。其出发点为城市的整体结构布局,其生态景观怎样形成以及未来如何演变都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方向来理解,最后考虑将生态景观设计放到所有的环节以后的发展势态,确保能够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城市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层次。

另外,为了使城市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把握整体,同时将细节设计与整体设计相互融合,适当地规划设计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最后把越来越多的市民与越来越多的投资用特殊的设计风格吸引过来。

(二)生态景观地域性特色

每一个城市必然拥有自身独特的生态系统。为了避免生态植物种类单一,结构简单的情况,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出发点必须把握在城市的系统条件方面,将景观中各自的优势特色在相互协调的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此外,为了将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优势特色体现出来,使得此景观设计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等,工作人员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材料。当设计城市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时,应将不同生物物种的优势特点运用其中,将结构或者形式上的设计完美地做出来。

(三)景观共享性效果

为了能够将景观享受的效果提供给市民,工作人员常常将生态景观区域设计成一个城市景观中比较清新、风光最为优美的区域。为了使得生态景观设计的意义得以实现,城市的精神风貌变得更加完美,在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生态景观的共享性,而不是在圈地专用的范围划入临水区域,这样才能将自然气息与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传递给全体城市的市民。

(四)以人为本,优化设计

为人服务的设计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根本。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景观中融入城市人们的心理或者生活中的特点,进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添加更加真实的体验,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其出发点必须是市民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同时要懂得将任何一项生态景观的设计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如若将城市人们的需求与生态景观设计相隔离,那么城市的景观设计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生态景观也会因此成为一种摆设,不能将生态景观对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进而也就无法将现代人对于城市景观的需求给予充分满足的理由,从而最终违背城市生活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造时,要坚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同时将不同层次市民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分析,然后依据解读出的心理需求对不同市民群体的生活需要提供服务,进而使他们得到满足。

(五)综合全面把握

作为综合学科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不是靠单一人群所能够决定的。全面衡量这个项目能否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能否从现实考虑规划设计城市的地域景观,是否能够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得以改善,使市民来到这个生态景观面前就能够立刻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感受其中,一种地理空间的归属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这些都是评价这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 生态景观的设计方法

首先,将地域特色体现出来,同时将本土生态资源开发保护起来。为了使得自然与人文协调统一,实现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使生态景观健康、持续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该做到的是,生态景观的设计要坚持对本土性的注重,要将当地的自然物种材料充分运用起来。与此同时,也要将生态物种之间的协调性增强起来,对于生态景观区域的自然规律要懂得尊重,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等诸多方面。

其次,将多维的生态景观空间创造起来,使得市民的活动范围得以拓宽。市民娱乐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就是生态景观区域,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在设计生态景观时,不同的区域地理空间的规模是其依据的标准。

再次,将生态景观中的人文资源开发出来。城市的生态景观不仅使得城市的文化意义丰富了很多,而且在展示城市生态景观特色与塑造生态形象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将城市的整体文化特色体现出来,将城市长远发展的优势维护起来,将区域的景观特色衬托得更加美好,将具备特色的景观效果优美地展示出来,进而将城市的形象丰富起来,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把握城市的区域文化背景,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设计的创新性要根据区域景观的特殊性来确定。

另外,一个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与改造的重要目标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景观环境的完善情况。完成此目标以后,不仅可以将城市各自的特色自然风光建设出来,还能将城市的生存环境加以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把当地商业的发展推动起来,从而把当地经济的增长拉动起来。此外,将购物广场、旅游景点等诸多商业项目增设在生态景观附近,可以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快速地推动起来。

三、结语

作为城市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景观设计,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加以维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更多、更舒适的生态自然环境为人们创造出来,进而使得人们对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陈波,包志毅.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07):44-47.

[2]丁金华.生态科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中建筑,2007,(02):130-131.

[3]李宇,付军,冷平生.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8):51-56.

[4]严昉菡.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研究[J].科学发展,2010,(05):52-60.

[5]付博.生态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2,(09):103-105.

作者简介:

景观设计师 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困境与问题,可持续发展,景观价值,理想

0 引言

作为一名从业景观设计四年的浅资景观设计师, 隶属本土景观设计师, 在专业方面有些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分享。

在中国, 景观设计是较为新兴的行业, 在古老的园林专业和西方景观专业的历史下多元共生, 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发展起来, 在重重矛盾中快速生长而又善变。作为古老而又新兴的景观设计学在中国压缩成为短短的15年, 而且其中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现在我在这四年光阴间的一小缕缝隙中稍事停留, 盘点往昔、警醒现实, 寻找自我价值, 做自身设计道路上的自赎, 努力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1 现实篇 (困境与问题)

1.1 中西合璧随着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 信息高速的运转, 各种类型的景观项目纷至沓来。

在中国景观业的这个市场上, 本土景观设计师与境外景观设计师同台竞技, 有合作亦有拼杀。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在古老的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 境外的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早, 在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近些年来, 境外景观设计思潮和作品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介绍到中国。

市场的巨大诱惑力使得各种类型的景观公司来染指中国的景观项目, 其中鱼龙混杂, 有好有坏。本土景观设计师在面对中西合璧在这个问题上其实还是很被动的, 业界有一些怪现象:首先呢, 中国人比较崇洋媚外, 很多重大项目都是境外设计师主持的, 不得不说境外的设计师有些确实是很厉害, 但也不全是, 请不要盲从, 其中有一部分以市场为目的, 打着异域旗号的劣质设计师, 同时还有中国的设计公司挂在境外设计公司名下、请境外的设计师来充场面, 这种现象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作为本土设计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面对国外的各种思潮, 不能以读图为先, 在具体设计随心所欲抄袭模仿西方景观, 再冠以境外之名做做中国的景观项目。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师正视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国的景观项目已经不缺形式怪异, 与地方文脉、基本环境毫无关系的景观, 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师要警醒自身, 寻求中国自己的本土景观设计之路。

1.2 信息泛滥和创造力下降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个小故事:

刚开始做设计师的时候, 一次抱了一摞书遇到一位院里的领导, 领导问道怎么拿了这么多的书啊?我回答说回去做设计。领导微微皱了一下头, 淡淡的说了句, 看那多书对做设计没有好处。当时没有理解, 随着在工作上阅历的增多, 再想这句话的时候感想颇多。

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各种景观类书籍的大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在各个设计公司门口总会周期性的出现贩卖各种地下出版物的书商, 时不时的会向你推销各种景观书和盗版光碟, 也许几天几周后, 书中、光碟中的某个方案就会变相地出现在你的设计中, 最终成为某甲方的项目。此类图书以图片精美、价格优惠, 与国际接轨, 各种国外最新设计方案, 国内最新楼盘, 铺天而来, 而本土的景观设计师沉迷于这视觉盛宴里, 热衷浮光掠影的阅读, 参考各种意向图片, 习惯了拿来主义, 一味抄袭模仿。盗版光碟, 使本土设计师习惯了“Ctrl+C”“Ctrl+V”, 将自己或别人已有设计成果拼贴、重组、微调, 成为新的设计方案, 简单快捷, 方案质量没有提高, 其面上的成果却大大扩大。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我们一般设计师中, 一些著名设计师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上学的时候我的设计老师就讲过, 设计是以创新为养分而生长的, 没有创新, 设计终究有一天会走向死亡。

1.3 视听盛宴本土景观设计师常说一句话:

没事, 还有效果图呢!其出现的原因是现在专业的效果图公司的表现高手风起云涌, 于是设计师与表现高手用震撼的视听盛宴来合谋打动甲方, 各种炫酷平面, 万里晴空、晚霞夕阳、冷月无声、细雨绵绵的鸟瞰图、透视图, 再加上等比例的模型, CG动画, 让甲方触景生情, 接受了原本平庸的方案。作为本土景观设计师为什么与境外设计师出现一定的差别, 主要是没有把精力放在方案本身的推敲上, 而是注重表现方面。

1.4 梦想状态

所谓的梦想状态, 就我本人而言, 希望自己的设计的作品没有修改, 在建成后的一定时间内, 达到理想状态, 追求景观的稳定性。但是现实和理想是有一定的差距:甲方在造价上的考虑、物业在后期的维护、场与图纸有出入等等, 真实的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持续变化的前提下的, 所以我们设计师的目标不应该是照搬图纸, 而在于更自觉地建立一个动态的过程, 协调各种关系, 使设计更好地与现实结合, 孕育出真实的风景而不是停留在纸上空间。

2 理想篇 (探索与创新)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只有重新认识景观, 研究本质, 才能冲破现阶段的束缚, 挣脱虚假继承和创造力枯竭的恶名, 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

2.1 生态可持续景观设计

生态学法则是现代中国景观设计发生转向的一个重要特征,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观念里融入里生态可持续的理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 中国近些年提出了低碳的理念, 景观的低碳可是说是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是设计师寻求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下面想从细节工作上来讲一些自己对生态可持续景观的运用:瑞安C14地块该项目的设计概念就是低碳、可持续的景观设计, 对于概念的落实在4个方面:绿色屋顶、光导管、太阳能板、雨水收集。

绿色屋顶,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屋顶都是生态可持续的, 一些是为了最大程度实现环境可持续性, 有一些需要满足使用者的日常使用要求。这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区别, 一种是简单的屋顶绿化, 淡化人的使用要求, 采用本地的耐旱野生植物, 屋顶灌溉主要依靠自然灌溉, 而非机械灌溉, 绿化的面积也较大, 对建筑自身的热能消耗有大大减少, 能吸引一些生物, 形成一个生态的系统, C14项目四号楼的绿色屋顶为这种。另一类是花园式的屋顶绿化, 人的参与比较多, 在植物的选择上, 耐旱的品种常常被忽略, 多用的是有景观效果品种, 一般需要机械灌溉, 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作用比较弱。

光导管, 是利用太阳光照明, 将光线导入室内, 减少对电能的消耗。C14将光导管运用在地下车库的照明上, 光导管同时也作为庭院灯使用, 将节能20%。

太阳能板, 这个我想很多设计师都很熟悉了, 一般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转化为电能利用, 一种是转化为热能使用 (常见的就是太阳能热水器) 。C14项目是将太阳能用在电力的使用上, 主要是提供景观和地下车库的照明。

雨水收集,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场地的雨水有效的利用起来。C14项目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水景和灌溉, 节约了一部分水资源。

在这些具体的设计中, 找出如何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将生态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结合到设计中, 我们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保护自然的基础更有效的利用能源是每个景观设计师传承的。

2.2人文化的景观设计

对于人文化的景观设计是关注人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景观很大一部分是为人服务, 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师要关注人性场所, 这要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 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 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 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 还有不同人群的偏好和对弱势人群, 预计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在这里日本的通用设计很值得我们学习, 通用设计不是具体某件东西或是设计, 它是以人为本, 把人的相处方式充分的考虑到设计中, 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一个人。我们中国本土设计师要好好的研究这方面, 不要让设计有种无情、冷冰冰的印象。

3结语

景观设计师简历 第5篇

2008/07—现在 ***公司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规模:1 - 49人

景观/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组 景观设计师

工作地点:南京

工作职责和业绩:景观设计。

教育培训

2005/10-2008/06 **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类 大专

主修:工程制图,工程图学,泥塑基本技法,摄影,明暗素描,速写,色彩学,环境雕塑设计,造型基础,环境空间构成,规划制图,结构素描,写生色彩,平面设计基础,陈设设计,雕塑材料工艺学,中外雕塑史,人物造型,人体写生,线描,造型基础,环境规划CAD,测绘学,环境小品设计,风景素描,环境艺术效果表现图,外部空间论,室内设计,空间论,泥塑小品,金属雕塑基本技法,雕塑效果图绘制,中外建筑比较,传统园林设计,施工图绘制,环境建筑构造,园林史,建筑速写,环境模型制作,环境小品设计,传统雕塑,环境雕塑小品,环境雕塑,环艺模型技术,绿化植物设计,传统园林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水电设计基础,园林诗文,环境规划学,金属雕塑创作,装饰雕塑,城市雕塑,中外景观比较,景观设计实务,环境规划规范,绿化植物设计,绿化植物设计,…………

职业技能

外语: 英语等级:大学英语考试四级

英语口语水平:一般

获国家普通话专业考试三级甲等证书

计 算 机: 熟练掌握个人电脑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如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Sketch Up﹑Auto CAD﹑Adobe Photoshop、3Ds Max、CorelDraw、天正等绘图软件)美术专业毕业,具有较好的美术手绘能力

证书: 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获得时间: 年

Auto CAD等级证书获得时间:2005 年

3ds max等级证书获得时间:2006 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获得时间: 年

自我评价

大学三年,我积极提升个人能力,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在大学这个舞台,我选择了一条积极上进,厚积薄发的道路。

学习上,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选修了《中外古典建筑赏析》、《古典园林鉴赏》、《苏州民俗文化与民俗风格》等课程,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完成实践环节,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在校期间我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院第十一届入党积极份子,并取得党校结业证书,担任了系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学院环保行动社外联部部长、班级的活动策划等职务,在苏州市环保局举办的《环保知识竞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和最佳组织策划奖等。在校内外积极参加各社团、集体活动,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在大学里我努力改变自己腼腆的、沉默寡言的性格,主动结识朋友,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大大提升了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三年时光让我收获许多,我很庆幸我所在的每一个团队都非常优秀且团结,宿舍如此,班级如此,相信我的下一站定会也是如此,而我也将带去我一份力量!2008/07—现在 ***公司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规模:1 - 49人

景观/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组 景观设计师

工作地点:南京

工作职责和业绩:景观设计。

教育培训

2005/10-2008/06 **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类 大专

主修:工程制图,工程图学,泥塑基本技法,摄影,明暗素描,速写,色彩学,环境雕塑设计,造型基础,环境空间构成,规划制图,结构素描,写生色彩,平面设计基础,陈设设计,雕塑材料工艺学,中外雕塑史,人物造型,人体写生,线描,造型基础,环境规划CAD,测绘学,环境小品设计,风景素描,环境艺术效果表现图,外部空间论,室内设计,空间论,泥塑小品,金属雕塑基本技法,雕塑效果图绘制,中外建筑比较,传统园林设计,施工图绘制,环境建筑构造,园林史,建筑速写,环境模型制作,环境小品设计,传统雕塑,环境雕塑小品,环境雕塑,环艺模型技术,绿化植物设计,传统园林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水电设计基础,园林诗文,环境规划学,金属雕塑创作,装饰雕塑,城市雕塑,中外景观比较,景观设计实务,环境规划规范,绿化植物设计,绿化植物设计,…………

职业技能

外语: 英语等级:大学英语考试四级

英语口语水平:一般

获国家普通话专业考试三级甲等证书

计 算 机: 熟练掌握个人电脑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如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Sketch Up﹑Auto CAD﹑Adobe Photoshop、3Ds Max、CorelDraw、天正等绘图软件)美术专业毕业,具有较好的美术手绘能力

证书: 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获得时间:2006 年

Auto CAD等级证书获得时间:2005 年

3ds max等级证书获得时间:2006 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获得时间:2007 年

自我评价

大学三年,我积极提升个人能力,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在大学这个舞台,我选择了一条积极上进,厚积薄发的道路。

学习上,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选修了《中外古典建筑赏析》、《古典园林鉴赏》、《苏州民俗文化与民俗风格》等课程,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完成实践环节,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在校期间我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院第十一届入党积极份子,并取得党校结业证书,担任了系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学院环保行动社外联部部长、班级的活动策划等职务,在苏州市环保局举办的《环保知识竞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和最佳组织策划奖等。在校内外积极参加各社团、集体活动,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在大学里我努力改变自己腼腆的、沉默寡言的性格,主动结识朋友,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大大提升了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景观设计师 第6篇

摘 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乡土景观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对乡土景观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乡土景观产生了无尽的喜爱之情。而作为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乡土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价值。加强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完成乡土景观的设计,则能够在实现现代景观设计创新的同时,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一、乡土景观的概念、特性及表现

(一)乡土景观的概念

乡土一词起源拉丁语,原本的意思为某领地出生的奴隶,在后期发展中延伸出各种意思。而作为形容词,乡土可以被解释为某个时期某个场所或某个群体的特征。目前,可以被称之为乡土景观的景观共有两种,即地域景观和乡村景观。所谓的地域景观,则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由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具有系统性、区域性和人文性特征。在不同地域,拥有的地域文化不同,也将形成不同的地域景观[1]。而乡村景观指的是在乡村地区范围内由自然、经济、人文和社会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其景观拥有特定内涵、形态。乡村作为人口密度小和土地利用粗放的地区,拥有明显田园特征。作为地域综合体,乡土景观包含村落、农田、道路、河流、树林和一系列生活风景。比如,仅村落就包含聚落、民房、屋后林等,农田包含村头聚会地、篱笆和菜地等,道路包含田间小路、农用道路等,河流包含池塘、水渠等,树林包含杂木林和郊山林等,生活风景则包含洗衣场所、小木屋、石碑、祠堂和木桥等。

(二)乡土景观的特性

从景观特性上来看,乡土景观首先具有功能特性,该特性也是其与非乡土景观的重要区别。具体来讲,就是乡土景观对于人来讲具有功能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包含人们的生活习惯。其次,乡土景观具有地域特性,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智慧和经验,美化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不同地域的农田才会有不同的肌理形状,并且种植了不同的作物,能够使农田拥有不同的色彩。而这种景观美并非刻意刻画,只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耕作需要,是经过不自觉的美化形成的,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乡土景观,是由于人们积极地适应当地自然过程和景观,同时也是由于当地自然景观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于生活需求,当地人将对所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并在生产生活中给自然环境带来影响。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乡土景观形成的动力就是人们生活需要。因此,地域性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特性,地域美则是在乡土景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与地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再者,乡土景观具有文化特性[2]。作为文化和社会体验的载体,乡土景观对地方的历史进行了记载,传承着当地无数动人的故事,并对土地的归属、人与土地、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叙述。

(三)乡土景观的表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乡土景观构成要素有大有小,包含了千变万化的内容,是自然艺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具体表现上,可以从景观风貌和景观空间层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方面,在景观风貌上,乡土景观可以被划分为人文和自然两类。人文景观又可以被划分为经济景观、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包含丰富的内容。自然景观是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一切景观,包含风雪、动植物和山水等元素,可实现人类文明生活的囊括[3]。只有能够与自然景观融合的乡土景观,才能拥有地域乡土气息,才能被称之为乡土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是人文集聚。比如,聚落景观就是乡土景观构架,由结合自然景观特色的建筑物、建筑特色构成,是能够体现乡土气息的景观框架。文化景观由非物质和物质形态景观构成,如宗庙、水井、寺庙、碑刻等都属于物质形态文化景观,传承了人类文化。而非物质形态景观十分丰富,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不同。其中,风气、宗教和民俗为地域特色的重要表现内容。经济景观则是从行动上实现文化与自然融合的景观,能够展现当地文化的发展情况,包含生产场景、经济作物和农田耕作等元素,可展现当地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从乡土景观空间层次上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景观。其中,微观景观为具体事物形成的景观,包含物件陈设和生活器皿等,可借助一个碗、一口水井展现出乡土气息。将这些器具符号化,则能将其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从而更好地进行乡土景观文化和设计理念的表现[4]。而中观景观由微观景观构成,形成了如聚落和民俗等景观片段,并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囊括在内,能够使乡土文化得到更好地体现。宏观景观是由中观景观构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土空间,对当地的人文理念和自然风情进行了融合,可实现人文理念和地方特色的完美融合。

二、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一)为景观设计带来灵感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乡土景观符号将为景观设计带来更多灵感。因为,乡土景观历史传承性很强,对其进行解读能够使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地方情感和居民态度,从而使现代景观设计者与当地人的感知差异得到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景观设计将能更好地体现地域特性,可以使不同用户群体感知到设计者的思想,并理解和接受这种景观设计理念。通过理解乡土景观,设计者能够先对当地气候有所了解,然后再对土地上的人文过程进行深入理解。由于乡土景观能够使用物质形态进行真实情况的展现,所以它将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乡土文化。同时,乡土景观具有的多样性将能为现代景观设计者带来设计灵感,从而使其完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作品设计。比如,乡土景观更为接近自然,所以更能使人感到身心放松。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融合该设计理念减轻都市人的生活压力[5]。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借助周围环境完成具有乡土气息的场景设计,以勾起人们对舒适乡村生活的回忆。此外,也可以完成与乡村生活相接近的景观设计,从而给人们带来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继而使人们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二)使景观设计融入生活

从本质上来讲,一切设计都来源于生活。而乡土景观设计更是起源于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和活动,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乡土景观才能自然地融入生活,轻易地被人们接受。对乡土景观展开研究,能够使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硬性文化植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环境将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在没有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情况下,其形成的景观就没有规划设计的缺陷。乡土景观就是这样的景观,未经过刻意设计,仅仅伴随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所以能够引导人们学会如何利用空间形式。认识到这一问题,则能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好地融入生活,并为当地景观发展留有更多空间,进而使城市规划设计缺陷得到有效弥补。具体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则可以利用乡土“物”使景观传承朴素自然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融合[6]。比如,通过使用现代技术进行传统地方材料的运用,则能够使地方特色得到保护,并使当地风俗和传统得到尊重,继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回归感。

(三)传承人文历史经验

乡土景观的形成,与人文历史经验有关。关注乡土景观,并保护乡土景观,则能实现人文历史经验的传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传统农村文化和建筑的保存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乡土景观蕴含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色彩,能够体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情况,并确保自然环境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认识到乡土景观的这一特征,也能够使设计师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景观设计问题,有助于设计师实现人文历史经验的继承[7]。借助乡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师能够呈现各种历史文化内容,并将人类历史文明更好的展现出来,继而使现代景观设计上升到新的高度。

(四)提高景观生态效益

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景观设计显然过于注重形式。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而这些现代景观不仅难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还将给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以至于导致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的频繁发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设计思维,完成接近原生态的景观设计,则能使生态系统维持稳定发展,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因为,对乡土景观的形成过程进行理解,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而从乡土景观角度进行设计,则能够使现代景观生态效益得到提高,并为生态环境提供保护,进而更好地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8]。具体在设计现代景观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气候、地质和水系分布等情况有所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当地植物进行景观设计。而利用这些植物完成城市特色人文景观的营造,则能够使景观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并且通过发挥其生态功能为城市环境提供保护。

三、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乡土景观为生活和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其能够更好地体现地方人文风情、传承理念和宗教信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景观文化符号,则能够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好地融入自然和生活,从而在传承人文历史经验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因此,相信本文对乡土景观以及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郭君洁,邓洋.论乡土景观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233-234.

[2]孟琦.基于乡土景观及其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486.

[3]曹瑞祺.浅谈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21):63.

[4]林永安.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4.

[5]陈晓菲,王瑶.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传统乡土景观的借鉴与创新[J].福建建筑,2014,(08):30-33.

[6]郭选昌,高麟腋.校园景观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7]陈谦青,张飞.乡土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江西建材,2015,(20):31+37.

[8]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12):105-108.

作者单位:

李艳,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景观设计师 第7篇

1.辛辛那提大学校园规划的具体体现

1.1总平面布局

平面总体走势使用了原生态十分有力度的丘陵状地形, 形成纵横交错、起伏变化、神秘而奇异的效果。

1.2注重各种尺度围合空间的形成

在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 (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 的环境设计中, 强调空间变化带给人精神层面的感受。一系列蜿蜒流动的草地土丘好像是从建筑师艾森曼 (Peter Eienman) 设计的扭曲的解构主义建筑中爬出来的一样, 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幻的影子。这个设计并不是创造一个景观来迎合这个后现代代表人物的建筑, 而是站在景观创作应有的角度来创造一个“玄秘而又奇异”的场所, 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好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的环境设计见图

1.3因地制宜、构思巧妙

在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广场的设计中, 哈格里夫斯创作了一个螺形平面形状的广场, 铺装的纹理表现出生命体的特征和独特的韵律, 见图2。

由于广场下面为停车场, 所以不能种植大乔木。为了弥补竖向的不足, 哈格里夫斯在“螺嘴”的方格位置布置了一组细长的锥体氖光灯, 方格与螺形的有机体形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之字形的残疾人坡道使广场与校园其他部分有趣地连接起来。设计所表现出的“幽默”使广场受到人们的喜爱, 见图3。

1.4 建筑形式的多样

建筑材料的本地特色与建筑细部的设计运用, 体现设计与环境、当地人文特色的融合, 由艾森曼 (Peter Eienman) 设计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大楼 (Stanley J·Aronoff) , 有着粗糙的外墙, 歪歪扭扭的窗户, 这个解构主义的建筑将粉红、蓝色和绿色的方盒子混杂在一起, “像个扭动的怪兽” (引自哈格里夫斯事务所设计文稿) 爬在山坡上。哈格里夫斯的这个园林景观对这个复杂的建筑的回应就是:设计了一系列似乎是从建筑中爬出来的草丘在地面上涌现着, 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化的影子。场地的独特波动形式为学习艺术的学生们布置他们的临时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与建筑风格很好的呼应, 从而为学生创造出宜人的学习、交流空间。

2 校园文化与景观相融合

2.1 总平面布局

应用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 因势利导。从环境与景观规划出发, 将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 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和穿透性。景观和绿地组织:环心为特征, 形成公寓围合空间、综合楼内外教工公寓内庭院;绿地系统为:绿地率高、连续性强即空间景观不是孤立的, 而是连续通透的, 使得视觉更具层次感。

2.2 坚持景观生态优先

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景观生态优先, 兼顾大学校园发展和满足师生基本教学生活需要的原则。从选址、总体布局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考虑, 景观安全格局是在难以满足景观最优格局的情况下, 景观规划设计能够达到的某一相对理想状态。在进行校园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规划的时候应注意校园绿地的相对面积、景观连接度及其对校园景观变化的控制作用, 争取让绿地系统成为大学校园的基质。校园道路应当通而不畅, 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的麻花辫道路, 以减少机动交通和人的行为对景观连接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维护景观基本稳定和谐。

2.3 人与自然的统一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 把观赏性作为校园环境的首要目标, 喷泉、大而空的广场占据了大量的校园空间。而校园可供师生的交往空间很少, 是视觉上的美学景观而非以人为本的使用性景观。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统一, 即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4 自然景观的利用

自然景观的利用要考虑场地原有自然景观的特征。认真分析场地景观元素的特征, 我们应该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 剔除不应该保留的要素。而事实上, 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依自然而建筑, 尊重自然形成的山体、水体、地形、地貌、植被, 它可以提供古老文化中的尺度和魅力, 它的物质和空间经济学法则使建筑和景观紧密相连。例如, 在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哈格里夫斯按照校园的地形原貌设计其道路, 利用有利的原生态地形进行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特色, 见图4。

2.5 融合设计原则

兼顾功能和景观的需要, 将人文内涵, 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体现大学文化特色, 展示大专院校的形象。

在功能上, 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营造, 强调学习、交流的舒适度, 合理利用校园的室外环境, 为人提供可供学习、交流的景观空间, 与教学等相关活动的范围从室内延展到室外, 通过这样来营造校园内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景观上, 应注重高等学府的外形象的诠释, 让校园环境在高教园区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的个性, 并紧密结合本校的内部学科设置, 通过环境景观向外界展示其特有的学院风格及学术特性。

2.6 保留与创新

新校园规划要在校园历史空间的保留和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对校园景观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提炼、选择。新老校园拥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新的教育理念和规划要求造成了与老校园拥有不同的校园形态, 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展示校园历史和文脉的延续的可能是教学楼旁选用相同的树木, 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与老校区道路相呼应及绿化风格的呼应使其成为特色。新老校区环境的整体意向得到传承。

3 结语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思想完整的理解包含3个方面的意义:1) 要满足校园使用要求并让原生态的潜力得到发展。2) 校园环境是一个师生休憩学习的场所, 是一个充满闲情和平和安静的生态区域。3) 设计一个提供美学享受的景观。因此校园设计的环境应是有实际用途的, 其景观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有高层次的美学品质。设计者应将三个特点融为一体并呈现出来。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着重营造具有现代化、网络化、景观化、生态化特点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风景过程主义之父[J].中国园林, 2001 (12) :35-3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7.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9.

[4]余键.大学新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景观设计师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美原则,契合之处,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对自身及自然的审美认知, 因此, 在景观设计中, 应追求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功能性的全方位结合, 从而实现设计理念的扩展。

1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理念概述

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 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以几何形式的和谐拼凑为宗旨, 在中轴线的基础上将几何图形加以融合, 体现一种对称、规则的和谐之美。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重视自然之美, 利用曲线、自然基线实现景观的自然组合, 从而使景观达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而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较多元素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领域的影响, 现代设计元素已经被赋予了很多特有的寓意, 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符号。

2 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古代园林设计是由传统文化指导构建的, 其与现代景观设计并非对立的两个概念, 客观而言, 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事物。在我国, 现代景观设计是传统文化积淀与现代生活方式、西方设计理念结合的产物, 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 设计师要借鉴古代园林设计、西方设计理念中的先进理念, 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

3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融合

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 设计师应该在建筑布局以及园林雕塑艺术的使用上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 运用花卉、树木等植被来对景观局部进行点缀, 从而使整体景观呈现浓厚的东方韵味。而在造景的过程中, 必然要考虑现有的自然环境, 实现造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布局, 凸显景观主题, 从而构造一幅富有民族情趣与现代美感兼具的优美画卷。

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中, 计师以“钟”、“磬”、“鼓”、“萧”等特有的民族元素象征“礼乐”文化, 礼乐文化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迎客庆典习俗, 与奥林匹克公园迎客的理念不谋而合。整个景观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景观手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3.2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色彩表达与现代园林设计的融合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自然环境与景观的完美融合, 色彩作为对人视觉感受冲击最为强烈的因素, 必然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季节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过程中, 要求各种植被与景观的和谐性不可被破坏, 能够呈现不同的季相特征。

在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中, 植物色彩大多使用绿色, 杜绝大量色叶植物使用, 使整个景观的色彩更为纯净, 从而保留了景观整体的自然色彩, 而天空与建筑整体色彩遥相呼应, 体现了自然和谐的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3.3 结合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辅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 现代园林中的新材料应用已经不可或缺, 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中, 除了砖瓦、天然石料以外, 为配合意境的制造, 新材料有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当下在设计上一般采用陶瓷透水砖、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玻化砖、陶瓷锦砖这些陶瓷材料在景观设计上能够凸显设计的古朴韵味, 又能够非常好的配合视觉效果的凸显。

以深圳太古城花园的设计为例。在景观设计上大量使用了玻璃、方钢、不锈钢、花岗岩等现代建筑装饰材料, 并利用这些新材料来塑造中国园林图案, 以此表现自然古朴的中式风韵, 在小区入口处的玻璃跌水假山, 以通透的绿玻层层叠加, 配合隐藏的灯光设备, 表达出传统的中式假山景观。太古城花园利用新材料对传统民族图案进行加工, 运用在架空层门框上的中式窗花图案, 在大尺度的冰裂窗格中利用钢丝进行不同方向填充, 形成虚实对比, 丰富了原有图案变化。地面铺装的碎拼图案, 则通过演绎变形及对花岗岩毛面拉丝的材料处理, 形成不同的图案纹理, 演绎出梅花三弄、玉楼春晓、阳春白雪等景观意境。

4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千年探索的基础上汇总出的哲学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元素是民族文化的具象化体现形态, 在当下很多园林、居住区西方景观设计融入风行, 大家逐渐产生审美改变的当下, 注重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应用方式, 从而汲取其中与现代生活方式契合的部分, 无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还是对于推动景观设计的美感传达, 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巍译.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形式感[J].价值工程, 2011 (23)

[2] 赵一凡.浅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J].现代园艺, 2013 (2)

[3]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景观设计师 第9篇

1.1 区位

丹阳地处长江下游, 水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10条, 总长603.33km。其中骨干河道19条, 计长229.43km。其中简渎河北起丹阳南门与香草河相交处, 全长22km, 其中市区段从香草河口至122省道, 总长1200m。

本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 河道呈南北走向, 北端接南二环路, 南端接振兴路, 全长约920m, 河道两侧景观区域宽20~35m, 景观设计总面积5万m2;河道面积为3万m2。

1.2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丹阳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 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 后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 乾隆元年 (758年) , 改名丹杨 (阳) 县沿用至今。

文化、文物: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 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 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 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 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 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关于简渎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晋代有周元君掷简于此, 化为简渎, 唐代以曲阿置简州以此得名, 由此可见晋代时已有简渎河了。有诗云:“浮山云軿废, 谁传掷简名?斜日一长望, 诗景逐烟生。”

1.3 现状分析

1.3.1 基地分析。

简渎河全长1200m, 本次方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 河道呈南北走向, 北端接南二环路, 南端接振兴渎河路, 全长约920m。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 洪水水位为4.5m, 历史最高水位为6.5m, 振兴路以北有些区域已经施工部分挡墙, 挡墙高度为6.5m, 挡墙以外部分填土高度已经和挡墙高度持平。河道两侧的用地类型均为居住用地。

1.3.2 存在的问题。

挡墙裸露过高, 线型过于直板, 虽在功能上可保证防洪的需要, 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 减弱了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视觉效果上也有些欠佳, 无法跟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 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升。

简渎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 污水积滞;河流水位在汛期与旱期的时候落差比较大, 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驳岸形式单一, 生态效应较差, 没有和水体进行有机的结合, 无法营造出一个亲水的绿色空间;该地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文化感染力缺乏。

1.4 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 在历史风貌的发扬、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 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 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具体而言, 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 提出相应的对策, 创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理念

简渎河作为一条丹阳城区的主要内河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由“简”而生, 因“简”而得其名。

本方案景观立意以“流水浮玉洲, 简牍缀云帆”作为创作主题, 以简渎河古老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背景, 景观元素取形于河道上游弋的轻舟和古代竹简、木简的构造形式, 提炼为小品或绿篱的造型题材, 通过自然园林的手法结合流畅、舒展的现代构图形式来表达和谐与自然的意境, 创造自然、生态、人性化的滨水景观空间。

2.2 设计原则

2.2.1 场所适宜原则。

(1) 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 (2) 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 (3) 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 (4) 充分体现丹阳的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性。

2.2.2功能凸现原则。

以人为本, 强调市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空间。

2.2.3文脉原则。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2.2.4 生态优先原则。

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

2.2.5 经济合理原则。

(1) 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 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 (2)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 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 减少工程造价, 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 (3) 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 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 (4) 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 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2.3 景观结构布局

一轴:河道生态水轴。蜿蜒的河流仿佛一条灵动的玉带, 以水为轴串联沿河的景致, 达到移步换景, 水景互生的自然效果, 因为水与陆地的交流,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活跃, 优化了周边的人居环境, 形成空气的清新廊道。设计中拟求强化水的生态性。

两带:滨水景观绿带。合理设计小品和人们的聚合空间, 增加人与生物的互动性, 同时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两翼:位于滨水绿带与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觉引导性景观。

多点:分布于滨水绿带内的多处景观节点。

2.4 竖向设计

在强化简渎河岸线的线形变化的基础上, 我们着意刻画了滨水两带的地形空间, 对微地形及坡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逐步推敲地形的等高线使其呈现跌宕起伏的自然形状, 并保证地形于汛期水位4.2~4.5m以下高度无冲突。

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 因借自然风光, 尽可能地增加空间的起伏变化, 以强化环境的情趣, 同时结合一些滨水的景观元素, 如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力求形成滨水天际线的高低错落, 做到平缓与突出相结合。并以滨水区线性的内在秩序为依据, 以延展的水体为景线, 形成从序曲、高潮直至尾声的视觉走廊。

2.5 交通分析

本方案中, 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 对滨水绿带内道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交通线路;通过木栈道、游步道、踏步等方式, 解决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

2.6河道平面线型分析

现状的河道平面线型比较平直, 给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 为了给居民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 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 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 局部曲化或折化河道线型: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 (草坡) 的手法,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 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2.7 河道水位分析

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 洪水水位为4.5m, 历史最高水位为6.5m。

对于2.1~4.0m高程的景观, 我们主要采用水下种植槽的方式培养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景观, 活跃滨水效果。而对于4.0~4.5m高程以内的景观部分,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处理: (1) 在硬质景观上, 选用价格经济、经久耐用的材料, 比如:混凝土压膜、卵石、水洗石、预制砖等铺地材料以及石质座椅等等。 (2) 选用水葱、香蒲、芦苇、落羽杉等大量耐水湿的植物品种。

这样, 即使到了每年的汛期, 不但能保持较好的滨水景观形态, 而且不会因为水流的侵蚀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 专项设计

3.1 绿化设计

3.1.1 设计原则:

(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滨水绿化树种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 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 了解滨水植物的耐水湿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耐水湿能力最强的树种有:垂柳、落羽杉等。耐水湿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栀子、乌桕等。耐水湿能力中等的树种:龙柏、水杉、竹等。根据河道两侧景观功能的需要, 适地适树, 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 苗木搭配疏密有致, 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空间。 (2) 以乡土树种为主, 体现地域风貌。对于河道沿线的植物配置, 我们尽量以丹阳地区的乡土树种为主选品种, 如:银杏 (丹阳的市树) 、金桂 (丹阳的市花) 、香樟、花桃、樱花等等, 营造能体现丹阳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 (3) 经济、适用。以美化河道景观为目的, 选择抗性强、长势好、能够创造良好的景观效应的品种。

3.1.2 绿化设计目标。

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充分体现植物品种功能上和景观上的统一性。注重季相变化, 以达到“人在绿中行, 水在花中流”的景观效果。

3.1.3 树种规划。

植物品种以及规格的选择, 做到“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景观生态学的要求。

本河道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就是应塑造符合丹阳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地域特色的滨水绿化景观, 以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作为河道总体绿化的出发点, 同时考虑到不同休闲空间的功能和景观上的需求, 设置一定的景观石、点景树, 努力做到“季相分明, 特色突出, 四季常绿, 三季有花”的绿化格局。

3.2 景观照明设计

本次电气设计在4.5m汛期水位以下暂不考虑照明。

(1) 灯具的选择与开放空间的活动级别相关。 (2) 局部采用动态效果, 强调活力。 (3) 可照明范围, 避免“光污染”。 (4) 低能源的使用, 避免能源浪费。 (5) 经久耐用, 易于维护。

3.3 铺装设计

设计原则: (1) 考虑使用的耐久性和节约维护的成本。 (2) 防滑处理, 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 (3) 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的铺地材料和凸现自然风格的材料相结合。 (4) 现代节能生态材料技术的运用。 (5) 道路、广场的分级设计。

4 结语

景观设计师 第10篇

三、四线城市, 是指城市发展具有一定规模, 但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方面来说, 较很多一线城市仍有差距, 在很多方面还有所欠缺, 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没有广泛地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导致这些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相对落后,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三四线城市较好地保存了原始的自然景观, 成为其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文讨论的景观建设以湛江市景观设为例, 试图为三、四线城市的景观设计做出有益的指导与建议。

2 研究背景与综述

景观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 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将研究重点从人类自身的研究转移到人与其生活空间的探究。将自然、农业、人类和城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这个学科兴起的目的所在, 形成对自然文明和人类精神文明的系统性认识, 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这其实就是人类理想和追求的现实反映。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是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就是之所以把园林看作是一种文化的现象的原因。它具有着文化特有的属性和独特的内涵, 园林是人们刻意追求自然的一种文化现象, 长期的历史发展赋予了园林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园林设计符合现代城市风格的同时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始终, 将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依托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个拥有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的城市园林, 才能够给予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艺术和美的享受,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精神栖息的场所。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以及区域位置的局限, 三、四线城市的园林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展现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 在共性之中不要失去了每个城市都应该具有的个性。无论什么形式的景观建设, 但凡是能够称得上成功案例的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大体上保持当地原有的地理环境, 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 不可做太大的改变;其次就是要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 付出太大代价得来的东西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最后就是要将设计理念和周围的环境融合, 相辅相成, 从而形成特有的兼具艺术魁力与人文主义精神的景观。作为三、四线城市的景观建设绿地系统规划更具有挑战性和科学技术含量, 我国有相当多的城市正在朝着园林景观城市的方向发展, 探索三、四线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与园林景观城市的建设, 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具有极广泛的现实意义。

3 设计与实践研究

3.1 湛江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湛江市是一个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地处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兼具港口城市的优势和沿海地区的宜人气候。沿海城市一般气候湿润, 四季分明, 所以城市绿化也就自然优于一些内陆城市。城市公园成为了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依托, 为人们带来愉悦的生理与心理享受。良好的自然条件、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物种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颇为丰富的资源素材, 也大大降低了成本预算。因此,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带有丰富的亚热带风格。这就是受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日照时间长, 以常色叶植物, 包括常色叶灌木和草本所构成的色叶类为主的植物景观, 全年都能够保持着较为艳丽的色彩, 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然而常绿植物并不全是优点, 常年温差较小, 植物的色彩很难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很难让人们体会到时间的变化, 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不过由于这样树木的落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清扫落叶产生的管理和维护的费用也就减少了, 这可能也是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衡量成本时所考虑的, 从而也就无法满足人们想要通过树木植物来感受季节变化的愿望。然而调查显示, 大多数人们还是希望植物景观在各个季节有所变化, 季节特色感。

3.2 三、四线城市景观设计

从建设方式上来说, 在景观设计建造的过程中, 都会考虑现场处理、场地建造与场所维护三个问题。在处理现场方面, 三、四线城市的环境特征与自然是开发时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尽可能达到减少景观建设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预的目标。园林植物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决定一个城市风貌的关键因素, 绿色植物作为城市的软质景观以其柔和的色彩和动人的姿态淡化了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带来的死气沉沉, 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的植物景观就具有了人文和使用的双重价值。在场地建造方面, 有些城市面临着资源、技术和资金三方面受限的境地, 如何降低资源改造和施工成本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场所维护方面, 为了实现经管的可持续发展, 造福子孙后代的目标, 就必须采用“低成本和低能耗”的运营方式。还有政府部门的政策鼓励、公益组织的慈善援助与科研机构的研发实践等外力支持,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正常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法规政策, 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充分运用政府权力, 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双重支持。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宣传、鼓励与动员当地民办企业、公益社团等社会机构无偿地进行财物与人力捐助, 可节省景观建设的成本;科研机构可以培养园林景观建设的专业人才, 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化园林景观的目标。

因此, 在面对三、四线城市的景观建设项目时, 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干预程度必须进行准确的估计, 借此来减少建造项目各项的花费和投入。发掘创新思路, 利用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发现多种融资手段, 建立机制鼓励社会资金的流入, 对建设惠及全城市人口的景观园林建设做出贡献是每一个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的光荣义务。坚持以政府作为组织行为实施的主体, 倡导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 利用市场运作, 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努力的局面, 对后期景观园林维护产生的资源消耗做出估计。利用外界的支持推动园林景观实现正常运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因此外界的干预在此来说并不是越少越好。促进景观的良好实现, 建设美好的家园,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关系城市建设与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触及到的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 因此单单靠政策法律等强制力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全市人民自觉自发地参与其中, 毕竟人民才是这项事业最大的受益主体。政府需要广泛宣传园林景观保护手段和政策实施办法, 提高公民保护意识。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定期公开园林景观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成本消耗。社会媒体要积极进行监督,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建议权。现代信息的发达完全可以成为市民们最便捷的监督和建议渠道, 及时获得信息, 以便于更好地为其发展建言献策, 进行交流。

3.3 制定湛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制度

为维护生态园林建设的正常运行, 提高各项决议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便于社会进行广泛而全面的监督, 必须制定和落实关于湛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制度, 首先要确保所有规划的实施力度, 必须有法律的保证和政府强制力的约束, 防止某些人在此过程中以权谋私。其次要健全监督制度, 规范信息公开系统, 这其中要有社会群众、社会媒体和公众人物, 以及专家人员。重大项目的进行必须通过投票表决, 争取大多数人的意见和专家的看法, 当大多数人持反对票的时候, 项目的建设就不得进行, 这样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还要考虑规划项目的公众参与度, 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这项事业中的作用, 领导和普通民众的共同参与才是成功的关键。政务公开的制度同样适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的事务公开, 增强透明度, 鼓励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使各社会主体都能自觉执行规划, 支持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4 结语

要建成具有示范意义和城市名片作用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 就必须进行良好的设计和规划, 做到理念与设计的与时俱进, 改进方法, 运用高科技手段, 提高建设质量。突出湛江市的港口城市、亚热带气候、历史名城和区域中心的特点, 使湛江市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走在前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 带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艺术和美的享受。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的人们, 能够有一个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场所, 这也是一个城市人文气息和城市文明的体现。因此, 我们要把园林建设作为促进城市进步的手段, 而不是单纯地欣赏休息的场所。所有的这一切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四线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这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应该立足自身发展, 减少资金投入,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人文精神、地方特色与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璐, 吴华意, 宋红.数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技术结合模式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5 (2) :95~101.

[2]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 2003 (7) :63~69.

[3]肖国清.城市大环境绿化的探讨[J].中国园林, 1991, 7 (2) :40~41.

[4]黄肇义, 杨东援.未来城市理论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 (1) :9~11.

景观设计师 第11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绿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绿地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发展草坪绿地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如成本高,养护难,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缺水的情况下草坪容易死亡,既不符合节约型社会也与绿化美化的初衷不相符。本着创造自然多样的园林景观,探索回归自然的植物形式,例如,野花组合景观种类丰富,管理粗放,观赏期长,野趣盎然,是代替草坪的好的选择。基于此,主要对野花景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野花景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随着城市绿化和园艺景观的越来越受重视,为使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应对设计理念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现如今,野花景观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还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当前,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1 野花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地域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只有选择的花卉品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条件相适宜,花卉的生长才能达到最好,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假如在当地野花景观设计中要使用其他地域的花卉,则必须要先对引入的花卉进行试验性种植,只有引入的花卉符合当地的种植条件,才可以对这些花卉品种进行引入,否则野花景观设计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1.2 位置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的种植位置非常重要,不同品种的花卉的种植必须要充分考虑种植位置的地势、阳光条件等,并要依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种植,以便使花卉能够健康的成长,确保野花景观的设计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假如不考虑其习性,采用与习性相悖的方法进行种植,不仅会降低花卉的存活率,还会影响到野花景观的美观度。例如,对于坡地地区的绿化,应种植一些耐旱性好的花卉品种;对于湿地地区的绿化,应种植一些耐水性好的花卉品种;林下或阳光照射条件较差的地区,应种植一些耐阴的花卉品种。在野花景观设计中,依据不同的种植地区,选择适宜的花卉品种进行种植,不仅能够保证花卉的存活率,也能够提高野花景观的美观度。

1.3 色彩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不同颜色花卉的配置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到野花景观的美观度。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色彩的选择应与种植地区的环境、氛围相符合,以便确保花卉色彩的搭配能够更加合理,保证花卉的色彩能够符合整个野花景观设计的风格。在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色彩的搭配应以跳跃新鲜的效果为主,这不仅能够提高野花景观的美观度,还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官造成刺激,激发人们的观赏欲望[1]。

2 野花景观的应用

2.1 野花种类的选择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野花景观要想取得更好地效果,种类组合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设计、位置、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种类,并进行合理的搭配,野花景观的美观度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一般情况下,野花景观主要选择1~2年生自播能力强或宿根花卉,如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松果菊、蜀菊和大花金鸡菊等,这些花色彩比较鲜艳,生命力强,管理方便,不仅让管理者轻松,而且让观赏者感官效果达到最佳。选择品种组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2.1.1 花期的搭配

再设计景观的时候,设计者首先学会想到在景观植物的生长期尽量做到“季季有花”,和花境的理念相似,每个季节都要有花才能更好的突出景观,这就要求设计者对野花花期的掌握,要做到“花落花起”花不断的效果。一些宿根花卉开花较早,如宿根天人菊、金鸡菊;一年生的波斯菊、满天星等。

2.1.2 色彩的搭配

如行人较多的地方可以选择颜色亮丽的、花多的种类混合种植。在野花景观的色彩搭配中,往往会使用结缕叶、矮生百慕大等作为点缀,以便突出花卉的色彩,从而达到提高野花景观感官度的目的。

2.1.3 适用地区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组合。如池塘边宜选择耐湿的种类;干旱少雨的选择耐寒的种类;高速护坡的选择根系强健的种类;林地下选择耐阴的种类;大面积造景的注意选择自播能力强的种类。

2.1.4 种子混合量的掌握

要对所选的种类株高进行筛选,一般要求有高有矮,若混合播种,株高较高的花卉种子量应稍少些,尽量选择株高基本一致的种类,否则较高的植株长起来容易对低矮的植株遮阴,影响低矮植物的生长和开花[2]。

2.1.5 高度选择

野花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度,若在公园和体育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若野花过高,夏天宜引蚊虫和蛇,一些野花多雨或种子自播退化后能够长到1~1.5 m,若行人在中间穿行,两旁植株密集而高宜给人压抑感,也影响视线;应选择低矮种类或者矮化种。大面积造景或坡面造景,想要给人形成强烈冲击力景观的情况下,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用过多在意高度,但要注意不能过密。

2.2 野花的种植

目前,野花种植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较大或公路护坡等地区的绿化种植方法是以机械播种为主,因为这些地区由于受到地势的限制,不适合使用人工播种方式进行种植。在种植花卉之前,种植人员需先准备工具和材料,并将草种、花种、土壤粘结剂、保水剂等材料与水进行混合和搅拌,以便使其能够形成一种均匀的混合液。机械播种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将搅拌好的混合液倒入相应的机械中,并在高压泵的作用下将混合液喷入地面,确保花种喷洒均匀。同时,在野花生长过程中,杂草的出现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杂草生长密度较小的地区,人们可以用深翻土层的方式进行解决;而对于杂草生长较为旺盛的地区,景观设计人员应进行选择性播种。花卉的种植必须要注意种植地区、种植密度、播种时间等一些要点。

3 结语

野花景观以低廉景观构建的成本,高效的景观效果赢得了很多设计者和种植者的青睐,能够使景观的设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人们深入的去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野花组合景观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禧琳.园林花境的植物种植设计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6).

[2]林迅.试述花卉组合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09(2).

景观花坛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第12篇

1 花坛定义和分类

外部平面轮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 种以各种低矮的观赏植物, 配植成各种图案的花池称为花坛。一般中心部位较高, 四周逐渐降低, 倾斜面在5°~10°, 以便排水, 边缘用砖、水泥、瓶、磁柱等做成几何形矮边。根据设计的形式不同, 可分为独立花坛, 带状花坛, 花坛群;因种植的方式不同, 又可分为花丛花坛和横纹花坛。

1.1 独立花坛

内部种植观赏植物, 外部平面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花坛, 又作为局部构图的主体称为独立花坛。长轴与短轴之比一般以小于2.5为宜。种植材料常以1、2年生或多年生的花卉植物及毛毡植物为主, 多布置在公园、小游园、林荫道、广场中央、交叉路口等处, 其形状多种多样。由于面积较小游人不得入内。

1.2 带状花坛

花坛平面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者称带状花坛。较长的带状花坛可以分成数段, 其中除使用草本花卉外, 还可点缀木本植物, 形成数个相近似的独立花坛连续构图。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常作主景使用, 多布置在街道两侧、公园主干道中央, 也可作配景布置在建筑墙垣、广场或草地边缘等处。以树墙、围墙、建筑为背景的长形带状花坛又称境栽花坛。

1.3 花坛群

由许多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为花坛群。在花坛群的中心部位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纪念碑、雕像等。常用在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或大型规则式的园林中央, 游人可以入内游览。

1.4 花丛花坛

又称盛花花坛、集栽花坛。长短轴之比为1:1~3:l, 常用开花繁茂、色彩华丽、花期一致的1~2年生的球根花卉为主体。花坛花色要求明快、搭配协调, 主要表现花卉群体色彩美。在城市公园中, 大型建筑前广场上人流较多的热烈场所应用较多, 常设在视线较集中的重点地块。要求四季花开不绝, 因此必须选择生长好、高矮一致的花卉品种, 含苞欲放时带土或倒盆栽植。

1.5 横纹花坛

又称镶嵌花坛、图案式花坛。它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花叶并美的观赏植物为主, 配置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 幽雅、文静,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常作配景使用, 布置在各种倾斜坡地上。

使用一定的钢筋、竹、木为骨架, 在其上覆盖泥土种植五色苋等观叶植物, 创造时钟、日晷、日历、饰瓶、花蓝、动物形象称为立体模纹花坛。常布置在公园、庭园游人视线交点上, 作为主景观赏。

2 布置和管理

花坛的设计造型应与周围的地形、地势、建筑相协调。平面要讲究简洁, 边缘装饰要朴实, 不能喧宾夺主。其中花卉植物的体形、色彩、开花期等在生长过程中都有很大变化, 设计时要周密考虑, 科学安排。如用同一花色, 不要混有其它杂色花, 注意突出单色调的主体。如果需要其它色彩, 也应注意色相的调和, 如红、黄、橙是暖色, 有温暖、热情、活泼之感;蓝、绿、紫为冷色, 有平静、凉爽、深远之感;红和绿、黄和紫、橙与蓝等对比色同时用时, 要有主有从, 形成主体色调;用白色或浅色可以调和对比矛盾。

对于花坛的施工和管理, 要花一定的功夫。施工时首先覆盖一层腐殖土作基肥, 整地20~25cm深, 除去石块、树根和杂草。花坛、花境、花台四周都应使用建筑材料做成边牙或边台, 形成一定的轮廓, 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人流的践踏。具体栽植要认真按照施工设计图样进行, 可用方格法把图案放大在实地上, 或用幻灯将图案照在实地上进行栽植。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不要在烈日下进行栽种。种植的步骤依多面花坛还是单面花坛而定, 如果是圆形或多边形的多面花坛, 应从中央开始栽植, 逐步向四周发展, 形成中央高, 四周低的立体景观;如果是靠墙的单面花坛, 应从靠墙的一面开始逐步向前栽植, 使之前低后高, 方便人们在前方观赏。平时还要注意除去杂草, 剪去残花败叶, 保持植株的群体美。特别是模纹花坛的纹样平时就要注意修剪, 以免变形或草荒。

参考文献

[1] (美) 尼古拉斯·T.丹尼斯 (Nicholas Dines) , (美) 凯尔·D.布朗 (Kyle Brown) 著.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曹瑞忻, 汤重熹.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红外热像诊断技术下一篇:双系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