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编辑范文

2024-06-18

网络英语编辑范文(精选5篇)

网络英语编辑 第1篇

网络新闻的宣传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管理更复杂, 难度更大。从微观层面看, 网络新闻编辑作为网站的灵魂人物, 作为网络新闻的重要传播者, 他们的工作极大地影响着网络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把关人理论产生于前互联网时代, 被广泛应用于对传统媒体的研究中。对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对于新兴的第四媒体, 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正在面临挑战。由于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的、无限大的空间, 所以很多人认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角色已弱化甚至模糊。实则不然, 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 把关人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更突出。有了把关人, 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 人们才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 才不会被信息垃圾污染健康的身心, 才不会迷失自我;有了把关人, 网络新闻媒体才能有权威性, 网络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才有可能;有了把关人, 网络才可以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网络新闻的把关人有哪些?从宏观角度看, 网络新闻的把关人不仅包括网络新闻传播的领导者、网络新闻传播的直接组织与发动者、网络新闻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者, 还包括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保障者和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广大网民受众。从微观角度看, 网络新闻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者, 如网络新闻记者、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论坛版主、网络新闻管理 (监控) 及网络新闻网页制作等一线工作人员, 直接负责网络新闻的采写、制作、发布, 是具体的把关人。

网络新闻编辑既可以指一种行为, 也可以指一种职业或者说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本文谈到的网络新闻编辑即是指专业从事网络新闻工作的人, 他们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 运用新技术, 对新闻稿件或信息资源进行快速加工并及时在自己的网站发布。从稿件的初选到编辑上网 (甚至于采访、写作) 通常都由网络新闻编辑一人完成, 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编辑是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当之无愧的关键人物,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发挥着远大于传统媒体中编辑的“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作用。

目前网络新闻编辑队伍有许多没有经过新闻专业培训, 在新闻理论素养、专业技能、职业精神与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 所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把关意识淡薄、片面, 把关方式单一、不够科学, 把关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状况。因此, 要改变这种局面, 网络新闻编辑极有必要提高把关意识, 培养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把关理念与把关能力, 做好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增强政治观念, 把好舆论引导关。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同传统媒体一样, 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因此, 网络新闻编辑增强政治观念, 把好网络新闻的政治关, 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

增强政治观念, 提高政治素养, 就要坚持“政治家办网”。忠诚党的新闻事业, 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 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唱响时代主旋律, 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宣传的重要性,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 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作为网络新闻的重要集散地, 更要积极主动地增强政治意识, 提高政治素养。

网络上的信息数量多, 鱼龙混杂, 作为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的关键人物———网络新闻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 网络新闻编辑有责任为广大受众从中选择精品, 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渗透力强、渠道开放性大、言论限制难等特点, 所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一是要注意信息公开, 合理控制流量, 变“堵”为“疏”;二是要更人性化, 僵硬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已无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有人情味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符合广大网民受众心理需求的方式;三是要发挥网络媒体交互式手段的优点, 把握时机, 利用电子邮件、BBS、网上聊天室等及时反映舆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把好新闻事实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产生方便了人们生活, 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困惑。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就是典型例子。网络传播本身的交互性特点使信息的传播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多种途径快速实现, 许多网络媒体为了生存而追求速度第一、数量至上, 放弃最基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或者操作执行困难以及网络媒体管理的不规范等, 都为网络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便利。“2008年出现的假新闻, 来源于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年, 如《上海方言‘嗲 (dia) ’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孙中山是韩国人》 (1) 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足以说明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为假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便利的条件, 同时也对网络新闻编辑把好新闻事实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网络媒体要履行自己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 就要树立信息传播公信力的意识, 坚持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 都要在网上传播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我国的新闻媒体网站要坚定不移地举起维护新闻真实的旗帜, 树立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的榜样”。 (2) 树立信息传播公信力的意识, 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性,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充分把好新闻事实关, 切实加强对网络新闻宣传的管理, 提高网络新闻的可信度, 树立网络新闻权威, 抢占世纪舆论宣传阵地的制高点。

把好语言文字关与新闻报道的格调关。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担负着推广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 网络新闻编辑把好语言文字关, 就是要在尊重网络新闻语言自身特点 (在网络实践中, 网络新闻语言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 具有鲜明的特性和规律, 例如在网络新闻报道中, 强调语言的准确、具体、生动、简洁和通俗) 的基础上, 合理地、规范地运用语法、词汇、修辞等写作技能, 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中, 常常可以见到因语言文字把关不严而产生的问题, 例如标题制作不严谨、题不对文、错别字和病句屡见不鲜、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现象, 这些问题使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形象。

除了语言文字关外, 网络新闻编辑还要重视把好新闻报道的格调关。网络新闻之所以缺乏公信力, 除了假新闻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多网络新闻追求低级趣味, 格调不高。媚俗化、低俗化的新闻充斥网页, 随时随地污染着受众的视听。因此, 网络新闻编辑有必要坚持“雅正性” (3) 原则, 使网络新闻简洁而不肤浅、动情而不煽情、通俗而不低俗, 呈现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高格调、高品位。

把好技术关。网络媒体的产生离不开高科技, 从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首先面临的是复杂的技术环境, 主要包括网站的技术平台、网站的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网站的基本服务项目和网页制作的技术基础。很多网络媒体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掌握网络基本技术运用与发稿系统、网页制作基本技术、连线与访谈流程与技能、图片及视频编辑制作技能, 了解论坛、聊天室、电子邮箱、站内检索、投票器、短信、博客等网站基本服务项目的基本技术等。正确合理地利用这些技术, 既保证了网络新闻的顺利传播, 也为广大网民受众提供了方便。技术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的, 技术手段如果被误用或滥用则会带来不良后果。例如, 没有必要使用音频、视频的时候, 采用了这些形式会带来资源的浪费;链接技术使用过度则可能弱化宣传效果, 对于系统自动生成的相关新闻的链接, 要适当加以人工干预, 不仅确保每一个链接正确有效, 而且保证其真正的“相关性”。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把好技术关, 使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新闻传播。

注释

1 贾亦凡、陈斌、阿仁:《2008年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 2009 (1) 。

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严肃社会责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在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讲话》,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31010/100155.shtml

网络编辑工作五忌 第2篇

一、忌频道、栏目策划混乱、侧重点不清

有的网络编辑,为了保持首页导航条的精炼、整洁,而把一些不相干的栏目统统归到某一频道中,不但造成了这些频道内容的混乱,也使负责该频道的编辑无所侧重,频道的特点和栏目重点无法得到突显。

一个网站的频道、栏目策划与网站的整体策划是互相关联的,对它们的策划应该既注意与网站的从属性,还要注意内容的专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网站的统一性、有序性,又能使各有特长的编辑在网站的各频道、栏目中大有作为。

二、忌缺乏责任感的“复印机式”工作

有些网络编辑总是原封不动地拷贝新闻,从不进行修改和再制作,对于这种不过脑子的工作方式,在我们包头新闻网被称为“复印机式”工作。这是一种严重缺乏责任感的工作表现。

网页的页面与报纸的版面是有区别的,对于网络新闻的标题,网友只有点击标题,才能进入页面、读到新闻内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标题必须包括新闻内容的基本要素(至少是大部分要素),做到准确、明晰,以帮助读者迅速决定是否点击阅读。

三、忌平时工作中不注意选择积累可靠新闻源

网络上具有欺骗性的虚假新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责任心不强的网络编辑转贴到自己的正规网站上,从而摇身一变转了“真”,又被其他网站从自己的这个正规网站当成真新闻转走,从而造成了不好的连锁性效应。

我们包头新闻网成立伊始,就规定所签发的各类新闻稿件必须要有可靠的新闻源,并固定下来,以保证所签发新闻的真实性。所以,作为网络编辑必须要注意收集并固定下来一些诸如新华网、人民网、国家部委官网等新闻发布权威可靠的新闻源,这是十分必要的。

四、忌只管按自己兴趣选稿,不顾签发后稿件的点击量

有些网络编辑只顾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稿件,把它们认真编辑后签发出去,然后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到此就结束了。这对于一个网络编辑来说是很不合格的。

吸引力是网站的生命源泉,没有点击量,网络编辑的劳动成果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长此以往,网站就没办法生存下去。网站需要不断地创新,需要给网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需要产生共鸣,需要有知识含量,这样才能产生吸引力。所以,作为一个网络编辑,不能只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类稿件,应该还要经常留意在网站的后台系统中察看自己所签发稿件的浏览量数据,看看哪些内容的稿件点击量多,哪些稿件点击量少,通过总结,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自己选择的稿件能更广泛地吸引网友。

五、忌缺乏政治责任感,舆论导向意识不强

既有政治荣誉感,又有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网络编辑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然而,当前有些网络编辑缺乏政治责任感,舆论导向意识不强,以致于对一些格调低下的、黄色的、虚假的、甚至有政治错误的新闻把关不严。今年以来,网上出现的《深圳“最美女孩”》等假新闻曾一度在各地新闻网站所属的论坛中放任炒作,影响恶劣,即是如此。

要掌控好网上的舆论导向,不仅各新闻网站要有鲜明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有严格的选稿标准和健全的网站管理制度,同时网络编辑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强烈的舆论导向意识,这样才能对网络新闻进行正确的编辑和把关。

以上是我对网络编辑工作一些注意事项的总结,谨供大家参考。此外,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编辑,还应该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熟练地完成文字、图像、音视频文件的加工处理工作,网页的设计制作工作;熟悉网络的发布与管理知识,能够组织网站互动活动……所以,这就需要网络编辑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网络英语编辑 第3篇

1 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在新闻传播中的相同点

1.1 编辑流程一致

传统新闻编辑具有的稿件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和版面设计等一套严格的编排流程。网络新闻编辑同样采用这套流程, 同时又增加了相关内容的链接设计、图文组合、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处理等新流程[3]。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基本采用同一套的编辑流程。

1.2 编辑目标一致

网络媒体是一种没有固定新闻传播模式的新媒体形式。传统的人类记录和传播思想的方法、途径遭受了冲击。但新闻编辑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闻信息, 这个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2 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在新闻传播各个环节中的不同点

2.1 稿件编辑的不同

2.1.1 标题的制作的不同

网络新闻的标题靠出彩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出彩的标题新闻与正常标题新闻的点击率要高的多。

题文相符是传统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 从文章标题就能大概了解新闻的基本内容。网络新闻标题往往采用故弄玄虚、断章取义、挂羊头买狗肉的形式, 以追求读者高的点击率[4]。

2.1.2 文字编辑的不同

网络新闻编辑讲求的是易读性。网络新闻的主要功能是给读者提供信息资料, 越简单的文字表述, 读者越容易理解。网络新闻编辑的段落和篇幅都较短, 常采用简短的语句表述将新闻要点。

2.1.3 编辑样式的不同

与报纸新闻编辑有所不同, 网络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有多样性。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 还可以囊括大量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多媒体形式。

2.2 版面设计不同

许多传统版面设计概念, 如开张、版序、中缝、小样、大样等等, 在网络新闻编辑的版面设计中消失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网络空间的无限性。网络媒体的页面是动态的, 虚拟的。网络新闻传播需要美化版面、定期改版以持续吸引读者的兴趣[5]。

2.3 编辑的程序不同

报纸新闻编辑有一套严密的采、写、编程序和制度。网络新闻的发展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网络新闻编辑通过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 就能随意发布新闻信息。

2.4 编辑时段不同

常见的新闻报纸类型为日报和周报, 而网络新闻常见的类型是时时更新的网页。网络新闻相比传统新闻时效性的优势,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凸显出来。网络新闻制作环节简单方便, 不受时间限制, 新闻的传播也没有间隔性, 网络媒体可以24小时全天候向外传播各类新闻信息。

2.5 编辑空间不同

传统报纸新闻编辑需要有形固定的工作空间编辑部。而网络新闻编辑是虚拟的、动态的、随时随地的[6], 不需要有形的工作空间。

全世界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形成了一个存储巨大的数据库, 网络新闻编辑打破了传统报纸版面的限制, 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包揽其中。另外, 新闻传播主体是多元化的, 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 源源不断提供网络新闻信息。

2.6 编读互动程度不同

报纸新闻编辑的特殊原因, 导致“编读往来”存在一定的时差性, 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的信息反馈便捷、迅速。网站编辑们可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和微信等交流平台与读者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6], 听取读者提出宝贵建议和作出合理评论, 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广大读者感兴趣的主题和舆论导向, 并督促网络新闻编辑们为广大读者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

2.7 信息把关程度不同

传统媒体报纸新闻编辑早已形成严格的信息审核流程, 而新兴的网络新闻编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审核流程。网络的开放性, 导致人们发布信息是随意地, 不受限制的, 即使封闭了部分网站的IP地址, 还是阻挡不了信息在四通八达的网络空间中发布出来。如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 政府对报纸、期刊施加压力迫使它们不出版该事件的稿件, 却无法阻止网络中知情者报道发布这一轰动性的新闻消息[7]。所以说, 要有效审核网络信息的新闻传播, 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的互补发展

网络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模式, 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成本低等特点, 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 有大量年轻读者, 市场前景明朗[8]。报纸新闻传承百年, 虽遭受网络新闻的强烈冲击, 仍有大量读者群体, 将继续发展下去。网络新闻编辑和报纸新闻编辑互相学习优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

3.1 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弥补的不足

1) 发布正面新闻, 正确引导大众舆论, 坚持拥护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

2) 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 及时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 不断更新新闻热点,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学习网络媒体经验, 集众家之长。

4) 鼓励和提倡信息内容的严格审核, 杜绝发布“三俗新闻”。

3.2 传统新闻编辑需要弥补的不足

1) 提倡最新热点新闻和适时发布, 缩短与事件发生和信息源的时差。

2) 适当调整版面的排版格式, 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3) 提高信息反馈速率, 增加或定期举办读者见面会活动, 与读者互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网络已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新闻媒介在大众读者心里的地位, 它们也正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学习借鉴其它传媒的优点, 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体, 用来抵制来之网络新闻的强烈冲击。“开放、自由, 以人为本”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核心理念。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各有优势和不足, 只有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才能促进新闻信息更好的传播, 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

摘要:从新闻编辑工作的操作层面出发, 探讨了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共同点。同时, 从稿件编辑、版面设计、编辑流程、编辑时段、编辑空间、编读互动和信息把关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不同点。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各有优势和不足, 只有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在当下媒介市场发展的前提下,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新闻,新闻编辑,互补发展

参考文献

[1]文伟平.报纸“新闻链接”与网络“新闻链接”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7) .

[2]潘胜华.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新闻界, 2007 (3) :122-123.

[3]田恒.比较分析网络新闻的编辑与报纸新闻的编辑[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1) .

[4]尹仙美.浅谈报纸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差异[J].报纸研究, 2011 (10) .

[5].刘雅娟.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比较[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1) :155-156.

[6]安伟.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J].网络时代, 2010 (09) .

[7]闻学峰.网络新闻编辑四忌[J].中华新闻报, 2004, 22 (07) .

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略研究 第4篇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运用各种新闻素材,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是对网络新闻资源进行包装的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体现网站编辑思想与意图的一种内容整合手段。同时,一个新闻专题的制作从选题策划、角度策划到栏目设计、谋篇布局,编辑的整合能力和组织技巧,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新闻专题不同于单篇文章,它能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全貌,在历史感、纵深感以及横向比较方面,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这是新闻专题存在的意义。网络媒介海量存储能力虽然优于传统媒体,但新闻信息数量的急剧上升也可能造成信息超载,让受众迷失在茫茫网海中,无法准确获知所需信息。同时,网站为了抢占先机往往在报道中过分强调时效性,这很容易造成新闻的碎片化。而专题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加强稿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它们相互配合的能力,也可以让受众对新闻主题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把握。所以,自从出现专题这一报道形式以来,它就一直是网络媒体内容竞争的主战场。三大门户网站,最早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专题频道,新浪网推出“新浪观察”,搜狐开设“搜狐视线”,网易创建“第三只眼”栏目,而在当下设置专题频道更成为一个网站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的表现,备受重视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制作新闻专题,如何体现网站的特色,如何将新闻专题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从几个层次上进行一些探讨。

一从主题策划上体现网站定位

网络新闻专题适合表现各种重大新闻题材,但不同网站在选题策划中的侧重点却很不同。点开新浪网的专题频道,我们会发现突发事件类专题很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它和众多媒体在新闻资源上的合作。而搜狐网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策划专题所占比重很高,并且专题中网站编辑的观点和意图很突出,经常以编者按的方式配置在页面中。在专题策划上新浪网很重视自己平面海量的编辑原则,专题内容全面详细。而搜狐网则以策划主观性专题的方式来表达网站和编辑的思想和看法,坚持要有自己的声音。从中我们发现,通过专题主题的策划,能充分体现一个网站的定位,也反映网站对网络新闻的不同理解,有的强调网络平台的中性特点,有的注重意见的表达。同时,这种主题策划上的差异也能满足不同受众对网络新闻的要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选择。所以,编辑在专题主题策划上要重视长期效应,要坚持一种符合网站定位的策划模式,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专题频道的黏性。

二以不同层次的信息满足不同需求的网民

不同网民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扫描式浏览浅尝辄止,有的逐字逐句细细品味。而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也是不同的,编辑可以结合这两方面来配置新闻资源,制作不同类型和内容的专题供网民选择。现有的新闻专题一般都制作七八屏甚至十多屏内容,虽然内容丰富,信息资源多样,但众多网民只停留在第一二屏了解一些专题的主体信息,很少滚动鼠标进入下一屏,而将全部内容都浏览的受众更是凤毛麟角,这样制作专题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认为一个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报道目的,也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

其一,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体的信息,它们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的。众多网民浏览新闻专题只为了解基本信息,编辑可以制作一个专题简洁版置于标题处,利用鼠标滑过隐现的方式提示受众选择浏览,或者设置简洁版链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对专题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既满足其新闻需求,又适合其浅尝辄止式的阅读方式。

其二,周边信息是与专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等,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专题对象的认识,满足受众深层次的新闻需求。打开众多网站的专题页面,我们都能看到关于新闻主题的大量背景信息,一般位于页面的左右两侧,占据专题整体内容的一半甚至更多,但大多数受众并不会仔细阅读。为此,编辑可以将大量周边信息整合,制作一个专题的完整版,并在专题简洁版的页面中设置链接,满足具有深层新闻需求的小部分受众。因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内容组织上并不针对群体受众,而是分众,是一部分对这个事件、这个政策关心的群体,他们将被黏在这个专题网页上。

其三,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引申出来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在一个更大的信息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通常这类信息都以相关链接的方式出现。辐射信息虽然在专题页面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是它却能有助于形成受众对专题频道的忠诚度。这类信息不能只简单地堆砌在页面的底部,而需要编辑进行整合和加工,尤其很多非事件性新闻专题是对社会发展与变化过程的一种更深层的观察,需要从事件中捕捉隐藏或潜在的现象、矛盾和问题。如从南平校园惨案、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和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砍杀幼儿事件等案件中反映出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峨眉山四村民集体自焚和河南许昌征地血案反映的征地、拆迁和合理补偿问题以及引申到对激进城市化问题的思考,都需要从突发事件人手,探寻隐藏在事件背后深层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变迁,让受众从单一事件关注到社会普遍问题,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网络信息的网状链接模式和无限空间条件为制作这类专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制作专题难度很大,但平面海量的堆砌方式只能使受众迷失在信息洪流中,也使专题流于表面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真正体现逻辑性和立体感的结构化专题,不但满足一部分受众深层的新闻需求,也能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网络的连通性,转换网站的成本几乎为零,培养固定网民更是难上加难,而专题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内容体现的深度解读,对受众将产生强大的黏贴性,不失为一个提升人气的好方法。

但是这种深度分析专题对网站编辑的业务素质、新闻敏感度、对社会和问题的认知程度要求很高,编辑原则

和言论尺度也需恰当把握,制作上难度很大。不过,众所周知网络编辑一直被认为在从事剪刀加糨糊的简单工作,网站在内容上也备受原创性不足的质疑。通过对新闻素材的重新整合与加工,从编辑方式中做文章展功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三利用互动手段吸引网民参与

在专题页面中一般都设置互动栏目,多是受众评论和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受众的意见与观点,也可以提升专题的关注程度。但是如何使用互动手段,发挥它的潜力和优势,就需要编辑的思考和创造。

其一,利用评论栏目让传受双方真正互动起来。现有的评论栏目在设计上更多是给受众一个表达的机会,互动效果不明显。其实网站完全可以从受众的评论中掌握专题的关注度和关注点。评论越多说明专题关注度越高,可以继续进行跟踪报道;如果评论和点击率都不高,就可以减少同类专题的策划,并引导其进入其他专题继续浏览,而不能置之不理放任受众自由离开。同时从受众的评论中也能发现其对专题中的哪部分信息更感兴趣,据此策划制作同类专题,以利于形成受众对网站和专题频道持续关注。最后,通过对专家意见和网民评论选择式配置来表达网站的观点,体现编辑意识。当然也可以如传统媒体那样用编者按的形式直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但是要注意评论的尺度,不要轻易打破网络媒体中性平台的属性。

其二,在互动栏目设计上不能干篇一律,不要总是“我来说两句”或者是“网友热议”等,单纯地引导受众发表观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栏目,或者一些互动环节让受众参与。如财经类专题很多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设置“我家的账本”等栏目,从受众的体会和经历中解读和阐释经济政策、经济形式等新闻主题,也许比“网友热议”参与度更高。同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重要的网友评论推荐出来,而不是让它们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帖子中,或将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受众进行辩论。当然互动方式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栏目,而是要编辑从新闻主题中抽取受众最关注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展现,用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的设计来实现互动。如在一个关于微软公司行业垄断的新闻专题中,编辑设计了一个表格,列出微软公司开发的所有软件,并提示受众勾选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然后计算一共需要支付的费用,以此种方式来展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微软的垄断行为“添砖加瓦”。这一环节让受众从自身行为来感受新闻主题,不仅参与度高,也达到了网络调查的目的,一举两得。

其三,网络调查的问题设置不能过于笼统,最好是简单明了的封闭式问题。备选答案要多样化,再给受众一个在备选答案外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方式。还要在技术上尽量保证收集的数据真实准确。这样网络调查才不会仅仅是填充页面的摆设。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专题的浏览量和评论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多数受众都只是浏览页面,不发表评论。这说明一部分人只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也说明互动手段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四从栏目设置上体现网站资源

网络新闻专题一般都有固定的模板,设置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视频信息和网友评论等栏目,虽然栏目设置多而全,但是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很多栏目受众点击率很低。其实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定位,在内容制作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新华网,有新华社庞大的信息资源和遍布世界的通讯社做支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优势是其他网站无法企及的,便可在突发性事件和国际新闻专题方面可以设置“新华独家”栏目,来凸显这一优势。而作为商业网站代表的新浪网,和传统媒体的广泛合作是它的优势,设置“媒体纵横”栏目集成各家媒体报道资源就很有新浪特色,也是其他网站很难效仿的。如此,从栏目设置I二展现网站的资源优势和团队特色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编辑策略。

综上,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站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专题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何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在网络传播中凸显网站的品牌力量,还需要网站编辑思考和实践,也需通过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和指导。

参考文献:

[1][2][4]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39,40。

[3]吴鹍,探索网络专题发展新路子[EB/OL]http:∥news,xlnhuanet.com/newmedia/2005—.03/10/com-tent_674123.7.htm。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出版单位: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名: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价:28.00元

内容简介

文学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第5篇

文学网络编辑人才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培养模式上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复合型技能的培养,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网络编辑 复合型 行业转型 对策

一、文学网络编辑特点

内容和版面是当代网站的灵魂,网络编辑人员是网站灵魂的设计师。自互联网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以来,网络编辑人员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就网络文学(网络连载形式的文学作品)方面而言,近些年掀起了网络文学“阅读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网站,它们的日平均点击量均超千万。相对于其他网络编辑而言,文学网络编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在稿件审定和发布上的筛选通常会更为严格,强调文学性。摒弃低俗的、毫无意义的内容,旨在为喜好文学的网友提供一个阅读和交流的平台。

2.在网页形式上,文学网站也需区别于其他网站,一般商业性网站无论在界面,还是在内容方面的设置都显得花哨,鲜艳的颜色采用的较多,这是为吸引一般网友的眼球。而文学网站需将内容编辑得雅观、清素,这样才能很好地符合文学阅读群体的审美需求,文学编辑要避免使用大红、大紫等或是鲜艳错杂的颜色,注意发现和迎合读者的审美需求。

二、现阶段文学网络编辑行业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学网络编辑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网络不像电视媒体那样注重公益、慈善和品牌建设,其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在运营方面重点吸引关注和访问量,以增加收益。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为赚取网站点击量,增加网站的收入,文学的严肃性、艺术性和真实性已受到威胁,各种低俗的、毫无文学意义的创作和评论时有出现,有的编辑随意篡改已有的文学著作,使得文学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丧失基本的真实性,侵犯他人的版权,甚至出现影响极坏的黄色文学和暴力文学。以上种种虽说并不普遍,但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明显降低,尚不如传统纸质文学。从表面上来看,上述现象是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缺陷引起的,但深究起来,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文学网络编辑人员素质低下。因为职位赋予网络编辑对任何文学内容和形式具有选择权和决定权,网络的健康发展呼吁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2.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工作滞后。网络编辑属新闻媒体专业范畴,但其一直是新闻媒体专业设置的缺口。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和专科院校设立了网络编辑专业,且设立时间都不长,更不用说在艺术、音乐、文学、政治等层面上的细致划分了。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一些在职的网络编辑人员是相关领域转过来的,短时间不具有系统的网络编辑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的局限性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网编”学科体系建设,以缓解人才缺乏的危机。

三、文学网络编辑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文学网络编辑人才的能力要求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文学专栏和网站活动的策划。有关文学创作与评论的网站多为盈利性质,同样要求网页访问量达到一定的指标。此时,文学编辑人员常常需要组织读者活动、制作专题或增设网站的文学专栏,要求编辑有一定的策划能力。2.作品采集能力。文学网站发表的文章只有一部分是编辑自己创作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由编辑收集而来。网站的更新速度比纸质媒体快得多,这就要求编辑有较强的交际范围和素材收集能力。3.信息处理能力。文学网络编辑免不了接触读者反馈意见、读者需要、热门文学主题等信息,网络中存在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流通,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快速进行选择、判断。,计算机操作能力。编辑人员需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软件应用能力,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网页编辑、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等。并且,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编辑人才要切实做到“不做金钱的奴隶”“不盲目跟从他人思路”“不浮躁”。

四、关于文学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1.相关院校需积极引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在文学网络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复合型师资(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奇缺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当前适宜采取“引入”为主、“培养”为辅的方法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具体来说,该方式着重“引入”,引进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国内实践岗位上杰出的专家作为一线老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然后借助这股引入的“东风”,积极开展国内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尽快在国内形成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2.利用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转型这一“跳板”。传统文学出版行业由来已久,在我国的地位可谓“根深蒂固”,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化产业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迎来了变革,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文学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方面需借助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转型的跳板,一方面是因为从“无”到“有”式的培养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相较于此,动员出版社原有编辑人员学习网络技能和网络知识实现转型更为便捷;另一方面,文学网络编辑人才要求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网络技能于一体。一般来说,文学功底的形成与一个人的阅历关联很大,培养一个网络技术人员的文学功底,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编辑的网络技能仅仅要几个月的时间。

3.规范和完善网络编辑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网络编辑数量的快速增长挑战行业规范,各大文学网站将采取何种方式招聘编辑?怎样判断网络编辑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这些是行业领域频繁遇到的问题。一个可靠的解答是建立一套网络编辑人员考核认定标准,并为考核通过的人员颁发国家认定证书。职业资格认定有助于体现网络编辑人员的能力,这也是国家对网络编辑行业实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到职业资格认定的细节,由于网络编辑行业的特殊性,笔者建议实行“双考核、双证书”制度,如果是文学网络编辑行业的考核,就需进行文学水平考试和网络编辑考试两项,根据每项评分,颁发相应证书。

4.增加文学网络编辑专业学生的实训机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训机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安排学生到各大网站做文学见习编辑。

复合型文学网络编辑人才要求具备较高深厚的文学功底、较高的网络技能和职业道德,学科教育涉及文学创作、计算机基础应用、网页设计等。当前,我国网络编辑人才总体匮乏,学科建设中理论和实践体系尚不健全,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多行业学者和专家的共同支持。

上一篇:语文课的语文味下一篇:微创漏斗胸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