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合力范文

2024-07-22

部门合力范文(精选5篇)

部门合力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控烟对象为成华区的医疗机构、学校和车站等禁烟公共场所。

1.2 方法

1.2.1 加强领导, 科学部署:

区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牵头, 将控烟工作纳入我区目标管理范围, 与工作绩效挂钩。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 我区先后在不同阶段联合制订了多个控烟文件, 控烟被明确列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重视。

1.2.2 建立机制,

多部门组成控烟联盟:明确控烟责任, 加强监管, 控烟才能有实效[2]。2011年我区建立了控烟机制,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是其重点所在, 特别强调了10个主管部门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职责, 让控烟“主线”贯穿于“块”中。如区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四川省公共场所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并指导相关部门开展科学控烟工作;区教育局负责对学校、区食药局负责对餐饮业经营场所以及区公安分局负责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等。同时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化原则负责具体督促和落实控烟措施, 持续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发放禁烟标识、控烟倡议书和控烟劝导员袖标等。单位自管与社会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是机制中的另一重要内容。主管部门对分管范围控烟工作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控烟督查, 敦促相关问题单位整改到位。同时, 社会监督也在同步跟进。2011年4月起, 我区各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均同步开展了张贴禁烟监督电话标识的行动, 在醒目位置公布了禁烟监督电话,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妥善处理控烟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

1.2.3 注重能力建设,

大力开发控烟技能:各医疗单位均注重对全体员工、控烟监督员和劝导员开展控烟知识与技能培训, 为全面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很多单位正在探索戒烟咨询服务, 在对本单位吸烟职工优先开展戒烟服务的基础上, 逐渐尝试对患者和社区人群公布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让更多的有戒烟意愿的居民接触到科学、易行的戒烟技巧, 远离烟草危害。随着控烟工作的逐步开展, 在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学校等单位还掀起了控烟和戒烟热潮, 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严重危害, 掌握了基本的控烟知识, 不少吸烟的单位工作人员减少了吸烟数量, 成功戒烟者的人数不断增加。

1.2.4 关注健康, 多渠道同步控烟: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目标是人类健康, 控烟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群健康, 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其根本在于关注健康。抓住这一关键点, 我区各医疗单位一方面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严格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估标准》进行创建和保效果行动, 强调完善制度、创建无烟环境等, 营造健康的医疗环境, 并主动将控烟宣传融入到日常健康教育讲座与咨询、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中, 努力塑造医疗机构控烟先锋队伍形象;另一方面, 控烟宣传通过搭乘我市“文明城市”复查工作的顺风车, 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之一, 受到了各部门、各单位的普遍重视, 烟草的危害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和普遍关注。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关注控烟、关注健康, 区卫生局还通过电视台、报纸和网站等媒体来扩大宣传覆盖面, 如为本区《新成华》报提供烟草危害科普知识和我区的控烟动态, 为成华电视台提供控烟公益广告和短片, 供其滚动插播和在《科学与生活》栏目选播。同时, 成华区公众信息网和成华区疾控中心网站摘录、上传了控烟讯息, 及时传达省、市和区的控烟精神和工作动态。

1.2.5 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

区卫生局负责全区控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为达到预期效果, 卫生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区控烟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查找控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 技术人员与单位负责人现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协助其及时解决问题, 保证控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结果

通过2011年持续开展的一系列控烟行动, 我区80%以上的医疗机构达到了无烟医疗机构创建标准, 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亦明显减少, 二手烟行为受到大家的共同抵制。截至10月份, 区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累计督导分别达67所和219家;各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对公共场所累计督导超过800家;共发放8 900个禁烟标识、1万余份“要烟草还是要健康”宣传折页、2 000份宣传壁报和7 560份控烟倡议书。控烟行动受到了居民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形成了良好的控烟氛围。

3 讨论

3.1 领导重视是根本

能不能获得足够资金, 能不能扎实、有序地开展控烟工作并取得预期成效, 领导的重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开发领导层, 争取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工作方可层层展开, 措施才会得力, 控烟才不会流于形式。

3.2 建立机制、部门合作是关键

控烟工作涉及面极广, 而区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力量毕竟有限。通过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单位自管与社会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强调责任划分、科学部署和合作, 使控烟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据可依, 才能有效避免在控烟工作中出现敷衍塞责、推诿等现象。

3.3 开展控烟工作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

与控烟宣传较为密切的“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以及“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日宣传, 固然能很好地促进和推动控烟工作, 但作为一项长效管理工作, 多渠道、广范围的累积宣传效应方能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和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平台、各类媒体的宣传平台, 将控烟内容主动融入其中, 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对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关注、保护居民健康大有裨益。

3.4 完善机制, 持续管理

让居民摈弃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不健康行为, 培养远离烟草危害的健康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 难度可想而知。在控烟过程中, 出现过少数主管部门理解不到位、配合不得力和敷衍了事的情况, 而部分商家和居民也持质疑或抵触态度。因此, 进一步完善控烟机制, 持续开展宣传、督查, 如加强惩处力度、突出检测重点禁烟场所和增加各部门沟通等, 是下一步控烟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双.控烟戒烟—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 27 (2) :117119.

部门合力 第2篇

2016年,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加油发力,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航程中澎湃前行。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7月4日,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举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旨在推动央企研究院、在京氢能领域优势研发机构聚焦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协同创新。至此,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航天科工云网等6个双创服务平台持续深入建设。怀柔科学城取得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

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逐步深化,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8个试点项目在央企研究院试行,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按计划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面启动智能车联、新型显示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顺义中航发动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2016年,北京市科委挂牌16家“科技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面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其中,大唐网络、航天云网等国有企业孵化器突破原有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中航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等军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腾讯、小米等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产业链资源和大数据资源,吸引小微企业和团队在平台上开发面向市场应用的产品和服务;硬创梦工场、洛可可设计集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东方中科集成等科研助手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形成了远期有总体方案、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改革举措、每年有工作重点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和推进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央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运转有序。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在国务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北京市政府和10个国家有关部门合力搭建“组织架构图”;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绘就科技创新中心“施工任务图”,制定实施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启动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级产业。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12.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一。与科技部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使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7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加快推进。

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近年来,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承接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在京运营或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市科委深入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科技惠民专项,加快垃圾处理、生态功能提升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等“城市生命线”信息的实时监测。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170项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

此外,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快聚集。北京市科委制定实施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截至今年5月底,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京设立研究院。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

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事关北京的发展,更是京津冀及全国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和中关村行动计划,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聚焦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和一系列产业承接合作平台,构建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上下游高效衔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园区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创新平台、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布局、汽车模具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立。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2016年达到154.7亿元,是2011年的2.3倍。

同时,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与其他省区市建立了区域科技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辐射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五年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4%辐射到国内350余个城市。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共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和云南科技桥头堡,创新要素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支持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技成果落地新疆和田,筛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集成组装10多项援疆农业科技成果,在小麦、玉米、设施蔬菜、设施果蔬等方面充分示范展示了增产增收效果,累计培训带动上千农户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成功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创新活动周等活动,与40余个国家的40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多元化科技投入创新资助方式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5年间年均增长9.4%。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种子。财政投入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财力保障。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44.06亿元,5年间增长了73.76亿元,增幅43.3%,年均增长9.4%。

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具体说来,采用定额补助方式,对市属公益性科研院所给予稳定支持,用于支持院所基本运维、自主选题研究以及人才引进等;采用后补助方式,针对有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或政策,待项目单位绩效目标实现并通过审核验收后,给予后补助方式支持;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采用基金方式,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发行政府债券,通过向建设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支持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已投入资金30亿元;在北京科技领域首次探索采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与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共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5亿元。同时,北京市注重从构建长效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上创新突破,打造“松绑+激励”的财税政策体系。《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简化科研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环节、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及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和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八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创新举措。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卓有成效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增强其辐射效应,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应有之义。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以下简称“专项办”)首先完善了创新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制定了《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工作目标。研究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

在架构理顺前提下,专项办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节点建设,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组建了先进动力电池系统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和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4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技术合作,打造高标准、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已经发布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规范标准》是全国首个服务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团体标准。

以亦庄、顺义为主体,组织申报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并在开发区实施“4—10—20”工程,全面启动4个千亿级集群、10家百亿级企业、2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顺义实施了中航发动机、中航复材、青云航电、502所等20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推动中科院联动创新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建设,推进顺义从传统制造业大区向先进制造业强区转型发展。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光刻机零部件、新型显示、基因技术转化、创新医疗器械、车联网、增材制造和新材料6个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中关村引领全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约2万家,政策范围覆盖北京市十六个区。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全国科创中心建设要“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引领北京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中关村“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六大重点技术领域收入占比76%,现代服务业收入占比64.9%。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北京市1/

5、全国1/10。在中关村试点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股权激励、新三板等10余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广到全国或其他示范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增强,涌现了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中芯国际28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制造工艺、航材院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百济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术等一批国际前沿创新成果。2016年,企业获发明专利授权1.48万件,同比增长15.3%。

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067.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3,近八成辐射到京外地区;中关村308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3/4在北京以外地区实现,对外辐射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企业京外设立分支机构1.2万家。

中关村链接全球创新网络,聚集了英特尔、微软、IBM等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领军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超过500家,在境外上市公司97家。2016年,中关村企业境外并购52起,涉及金额685亿元,同比增长15.7%。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中关村围绕全国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政策。在中组部等15个部委支持下,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着力实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项政策,并启动中关村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工作。今年上半年,出台了“1+4”政策支持体系,从创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金融、“一区多园”统筹等方面加大资金精准支持力度。

二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构建了由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为代表的创业服务体系,2016年创办科技型企业2.5万家。实施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出台中关村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支持中科大北京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三是坚持创新治理理念,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目前中关村有2万天使投资人、670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2016年天使投资案例819起,投资金额45.6亿元;创业投资案例1961起,创业投资金额1054亿元,均占全国1/3以上。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协会组织超过500家。

四是聚焦“4+N”产业合作功能区,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成立了“一司一金一空间”,即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链,着力推进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五是推动开放式创新,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建立中关村驻硅谷、伦敦等10个海外联络处,支持设立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吸引全球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在中关村落地。

部门合力 第3篇

2013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会见了台湾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就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建设、消除经贸合作障碍等交换了意见。

作为第17届台交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13海峡两岸经贸论坛12日在厦门举行。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在演讲中发布新政策。她表示,商务部将于近期扩大第二批对台小额贸易试点。陈星指出,近期,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将在充分评估第一批对台小额贸易扩大开放试点的基础上,对进出口业务达到相当规模、具有电子报关条件、并有海关机构和人员实施有效监管的部分对台小额贸易点,列入第二批扩大开放的试点。她表示,希望通过扩大对小额贸易点,能够对两岸蓬勃发展的贸易增添新的亮点。

随着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的开幕,14日,位于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两岸贸易中心总部也正式揭牌运营,该贸易中心将打造为台湾商品大陆营销中心、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服务贸易商大陆服务中心“三大中心”。

据悉,两岸贸易中心是厦门市贯彻落实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平台之一,旨在整合两岸资源和服务优势,携手两岸及全球贸易主体,在两岸国际贸易方面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合作。该项目分两期完成,总建筑面积约达30万平方米,目标是打造成为集商品、服务、技术、信息及金融支付于一身,融贸易经济、电子交易、会展经济、综合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据数据显示福州今年第一季度对台双边贸易总值达到3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占同期福建省进出口总值的8.3%,台湾成为福建省第四大贸易伙伴。在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闽台经贸往来持续向好。今年首季,福建出口台湾产品达7.7亿美元、增长31.2%,进口台湾产品25.2亿美元,增长29.1%。

据报道,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和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联动,日前办理了天津市首笔对台跨境人民币业务1.66万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表示,津台两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将极大便利天津、台湾两地的商贸交流。据介绍,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之前,台商为了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风险和损失,除了采取远期外汇操作外,通常是将境外美元尽快安排汇入大陆境内,并尽速结汇换成人民币。但有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后,台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始终持有人民币,自然可避免持有美元的汇兑损失风险和银行换汇的汇差。

中央地方在行动,两岸中小企业贸易往来日渐通畅,有效的激发了两岸中小企业经贸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两岸经济,带动两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部门合力 第4篇

《通知》明确, 为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态势,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今年起, 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这对于保障中央“三农”政策贯彻落实、加强农村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促进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指出, 各级检察院与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 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相互交流通报工作情况, 研究解决协作配合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检察院应当主动向相关部门通报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的动态信息和进展成效, 并应相关部门的要求, 提供在专项工作中查办该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根据专项工作需要, 相关部门应当如实向同级检察院提供由本部门负责的“三农”资金规模、具体项目、政策文件、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 以便检察机关全面掌握“三农”资金投入情况和相关政策, 有针对性地开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通知》要求, 相关部门通过接受举报、监督检查等发现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 应当及时移送同级检察院或者通过其下级部门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院。各级检察院对于移送的案件线索, 应当及时审查处理, 并向线索移送部门反馈查处结果。经调查依法决定不立案的, 应当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各级检察院在查办案件过程中, 对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尚不构成犯罪的, 应当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检察机关反馈。

《通知》强调,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检察机关开展专项工作, 对“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进行清理、整顿、规范, 主动开展自查自纠, 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各级检察院要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摆在突出位置, 向相关部门通报典型案件, 认真总结犯罪的规律特点, 深入剖析发案原因, 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 提出健全完善“三农”资金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的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对检察机关的预防建议应当给予重视, 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整改, 并及时向检察机关反馈。各级检察院要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加强对“三农”政策的宣传, 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 共同推进农村地区廉政建设。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配合检察院依法办案, 不能因查办案件的因素影响对当地“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 妥善处理积极查办案件与“三农”资金分配的关系, 为检察院积极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部门合力 第5篇

2014年初, 潮安区整合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组建潮州市潮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加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2014年3月起履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监管职责。机构改革后, 潮安区食品药品监, 所有基层派出机构已落实好办公场所, 配备了工作人员并正式履行职责。机构改革后, 局领导班子多次向区政府汇报, 理顺各方关系, 及时调整食安委成员, 成立了食安委工作机构, 制定出台了《潮平州市潮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工作制度》。每年区政府与各镇政府、各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权限, 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政府、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 将食品安全责任制和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监管部门和镇级政府, 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各镇政府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提高了全区食品安全监管总体质量和水平.潮安局高度重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特别是新进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在认真研读及熟悉食品药品的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监管工作岗位职责, 对涉及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掌握, 做到全面理解、准确运用。

今年以来, 重点是加强对新修订的国家标准 (GB2760-2014) 、新《食品安全法》和《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邀请专家教授为局食品监管人员和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培训, 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较好地掌握新法主要内容,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使广大食品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为抓好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夯实基础。联合相关区食品行业协会, 采取专题培训、实操培训等方式, 分期分批对全区食品企业检验人员进行培训, 切实增强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坚持日常巡查监管与专项整治结合, 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在日常食品生产监管过程中, 着重推行“三严制度”, 即严格原辅材料入厂质量关、严把生产过程配料关和严控企业产品出厂检验关, 以此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活动, 争取达到“一个落实、三个提升”, 即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提升食品企业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自觉性, 提升食品企业的规范生产, 提升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示范引领, 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区食药监局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点建设入手, 以示范促规范发展。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单位, 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推广一批先进经验, 进一步增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并组织其他餐饮单位负责人到“示范店”参观, 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目的, 着力建设“平安餐桌”。以镇为单位, 以“指导办证进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进基层、食品安全宣传进基层以及食品安全承诺进基层”的方式推动工作的开展。三是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服务。我局针对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在风险监测中出现的问题, 充分发挥局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服务进基层、进企业的活动。由局业务骨干组成党员志愿者队伍, 并邀请食品检验专家为食品企业问题产品进行“会诊”,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 对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进行仔细分析, 共同研究分析超出风险监测参考值的原因, 就如何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注重技术手段对行政监督的支撑作用, 共抽检食品276批次, 其中重点对餐饮具、食用油、调味料、米面制品、豆制品、果冻饮料、膨化食品、糖果、蜜饯等品种展开监督抽检, 较好地发挥了技术监督的作用。主动加强与潮安区食品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 通过协会及时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新政策、新标准等传输给企业, 并通过协会了解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为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区食品协会制订行业自律公约, 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意识, 提高全区食品行业整体素质, 带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主动与食品协会联合举办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活动, 努力营造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一是开展以膨化、豆制品、饮料和果冻等儿童食品为重点产品, 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小作坊聚集地为重点区域的二个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规范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通过专项行动, 着力解决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生产、产品标识不规范、违规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等突出问题, 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捣毁无证食品生产的“黑工厂”、“黑窝点”, 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通过专项整治, 使无证食品生产行为和超范围生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明显提升, 企业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企业的行为得到有效杜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部门合力】相关文章:

合力论07-09

合力共赢范文05-18

凝聚合力范文05-19

形成教育的合力05-12

学生工作合力05-29

家校教育合力07-24

扎实工作合力攻坚08-18

心合力合范文05-20

合力聚人心范文05-22

活力合力竞争范文05-31

上一篇:大规模教育下一篇:精心设计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