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培养

2024-07-04

小学课外阅读培养(精选12篇)

小学课外阅读培养 第1篇

一、营造“书香”氛围, 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 建立班级图书室

首先, 每接手一个中高年级的班级, 我就会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 你都可以向它求助, 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 通过这些名人名言, 学生明白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若接手的是一个低年级的班级, 我就会给孩子们讲笑话或有趣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明白老师这些有趣的知识都是来自于课外读物。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其次, 我会要求大家捐书, 把自己的好书与同学分享, 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

(二) 时间的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其次, 合理进行阅读时间的安排。在校, 我要求学生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阅读课, 我和学生一起静静地徜徉于书海中。我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读半小时课外书。一二年级时, 拼音一学完, 我就要求课外阅读, 当然也可以采用家长讲故事, 家长签字的方式。这样, 在阅读时间上为孩子做做出合理安排, 从而保证阅读的量。

二、名人故事, 诱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往今来, 那些名人、伟人, 或对人类有作为的人, 无不是博览群书, 勤奋好学的人。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 科学家及身边优秀人士的成才之道,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伟大领袖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 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仍然坚持要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 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 叫我躺在这里, 整天就是吃饭、睡觉, 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三、教给阅读的方法, 帮助学生善于课外阅读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得法者如鱼得水, 无法者如瞎子点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 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学会精读和泛读。精读就是认真地读, 逐字逐句地读, 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泛读是指大略地读, 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泛读是量的积累, 同时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 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籍, 从而扩大知识面。通过泛读, 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大概内容, 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 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如对篇幅较长的文章, 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我们可以先进行泛读, 再对精彩片段进行精读, 学习典范语言, 从而增强语言修养。

2.注重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总喜欢给孩子们介绍毛泽东主席的读书方法, 引导孩子边阅读边进行圈点批注。同时, 要求学生对重要的片段, 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 或写读后感等, 建立读书笔记。这样,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搭建展示平台, 稳定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我经常利用各节日, 班会, 或根据单元学习主题等, 不定期举办阅读汇报, 展示阅读成果。例如, 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新书介绍、评选书虫等活动。我要求自己一个月至少举办一次活动, 对课外阅读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我除了进行大力表扬外, 还适当给予学生物质奖励。这个展示台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继而从成功的体会中, 不断增强读书的兴趣。这样, 大家资源共享, 孩子们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如前段时间我教完人教版第三册《识字8》后, 根据课文内容“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我引导学生课外收集神话故事, 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神话故事比赛。

五、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 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只有这样, 孩子们才能进入到读经典名著的最佳境界。

1.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读物。一般来说,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中高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幻题材的传记, 小说等。当然, 从性别上说, 女生喜欢读童话、神话故事;男生喜欢科幻、探案故事。为了能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 我也常常逛书店, 上网搜索, 我发现当代作家曹文轩、秦文君的书很适合高年级学生看。

2.根据教学内容推荐读物。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 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这样, 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如, 我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课文《卡罗纳》时, 学生被课文中的同学、老师、家长那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时, 我趁热打铁, 引导他们去阅读《爱的教育》。又如学习了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有关童话的课文, 我就引导学生阅读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 英国王尔德童话, 或《格林童话》。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2篇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有百益而无一弊。在多年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与大家交流探讨。(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还不会阅读,或者没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每周抽出时间引导孩子阅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阅读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读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可问问孩子: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文章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在一个记录本上,简单签出阅读时间、书名、效果。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对坚持好的学生,发给阅读激励章等方式奖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已调动,且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进入三、四年级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此时家长由原来的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可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进入高年级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课外阅读要求:

1、根据各年级语文大纲的规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了量的要求,老师要在每学期末对学生提出下学期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让学生与家长提前作好计划安排。

2、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初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与每周末拟定下周的《周阅读计划》。《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第一确定本学期要读的课外书籍,即:老师指定的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书籍,老师、家长、同学推荐的书籍和学生自选的书籍。第二拟订阅读完这些书籍的时间安排。《周阅读计划》,具体安排每周阅读什么,阅读多少。家长要做的就是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并以签字的方式反馈给老师,并且填写《小学生课外阅读记录反馈表》。家长要详细写出孩子阅读时的表现,并加以评价,之后反馈给老师写建议,再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建议指导并关注孩子后期发展,再写评价再反馈给老师,如此循环往复两次,可以让老师与家长更具体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如果能利用好我们的课外阅读记录反馈表,并和阅读考级结合起来,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读物时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第二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

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第三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初期,更要注意课外读物的选择。此时,应以孩子喜欢的读物为首选,如有彩图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生动、形象的科普读物。但我们也不能从自己的主观认识出发,认为该给孩子读什么,就一定要他读什么,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建议,但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第四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第五要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第一从教材扩展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的作品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时充分地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再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五年级学生学过《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推荐长篇小说《红岩》。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科学小品文。为了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的鉴赏力,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怎样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第二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第三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四)、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三次的读书笔记,分层次要求学生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式完成。老师每周检查一次,给学生写上评语。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读书笔记的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1、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遮盖速读法”操作方法是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读法”即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2、运用迁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我教古诗《牧童》时,通过感情朗读,观察图画,理解诗意后,学生深深体会到古诗语言凝练、言简意浓、景真情切,自然会引起学生对古诗阅读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每周都提供一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背诵。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因此以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语文功底,加入七言绝句、律诗也不

成问题。好多学生还自己买了《唐诗三百首》、《四季古诗》等书进行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3、养成默读的好习惯。首先明确默读的要求:要正确地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做到不丢字,不掉句,不漏行,逐步达到手不指、唇不动。注意每一个标点,注意每句话的语气。要读得流畅。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养成正常的眼动习惯,克服不必要的回视和不正确的扫视。要集中注意力读。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稳定,好动不好静,所以要养成静读,不怕干扰的习惯。要理解地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文中不懂的地方绝不轻易放过,要反复看多遍,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动脑认真地分析、思索,使之真正弄明白课文内容。达到了以上四点要求,也就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默读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三不三到”。“三不”就是不出声、不动唇、不用手指着默读。“三到”就是眼到,眼睛离书距离要适当,保证一行字都在视觉范围内,眼皮要少眨动,最好看完一句或几句才眨动一次,要一句一句地读。心到。眼睛看到哪,脑子就想到哪,一边默读,一边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通过“读”和“思”领会文章的内容。手到。提起笔来,边读、边画、边写,学会圈点。画什么?画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内容,佳词妙句。写什么?写自己的看法、疑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到“三不三到”,再加上有效的训练途径,就一定能使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指导学生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我觉得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l、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划圈、摘录、做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利用阅览课教学生阅读方法,我对学生提出“三读法”。即:“一读”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大意;“二读”要懂得文章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或道理;“三读”要质疑问难,在好词好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对学生的发问,我总以为表扬鼓励为主,并及时指出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如《童年》、《城南旧事》、《鲁西西传》、《草房子》等,让家长写上一句希望的话。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根据年级的特点,讲究实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解概括能力,教会他们除了摘抄外,还要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内涵等方法。

3. 教会学生做读书卡片。读书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特形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几十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评价放在一起。读书卡片上可以记哪些内容呢?一张卡片,可以记下一本书的简要介绍,记下一篇文章的内容提要或它的出处,记下一个论点或有说服力的论据,记下一段格言、语录,也可以记下一则资料、一张图表、一个公式、一个典型例题,等等。总之,凡是对自己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或收获、体会都可以记录

下来.(六)、开展比赛,鼓励阅读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安排在阅读课上。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比比谁知道得更多”、交流自己的读书名言、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魅力,并以此评出班级的“读书小博士”,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进行创作诗歌朗诵、故事会比赛,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结合“阅读章”,向同学介绍少儿书籍的书名、作者姓名及主要内容。开展知识竞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通过演课本剧、编小报等活动,不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多方面文人的熏陶,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最好的学习动因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培养其“兴趣”入手。

一、精选读物,让学生喜读

“读什么”这是我们着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是阅读主体,读物只有受到阅读主体的欢迎,才会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读书欲望。因此师长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读物的推荐导读工作,不仅考虑内容的健康有益,而且应当考虑必须适应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特点,适应其精神需求和接受能力,着眼于读物的趣味性、知识性,尤应以趣味性为重,这是让学生坐得住读得进以而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是教师推荐。定期在板报栏里列出一些优秀书目,供学生选阅。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可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精选》,教《高尔基的童年》向学生介绍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等。

二是让学生推荐。在晨会和活动课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拓宽了阅读面,从而促进了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是家长推荐。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家长是把关的最佳人选,所以我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探讨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什么样的书是好书,适合孩子读,从而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爱读

“为什么读”,这个问题同样是教师必须认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的。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书籍是自己不可获缺的精神食粮,才会把读书当成迫切的自我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在阅读的乐趣与受益中,极大地激发起读书的热情。

一是举行故事会,激发读书兴趣。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举行各个专题的故事演讲会。比如事先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介绍领袖人物、科学家等勤奋读书的书籍,然后让他们上台演讲,学生从前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动人故事中获得启迪,激发起读书成才的志向。

二是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增强读书意识。参观图书馆,让学生了解一些图书馆知识,不仅对激发阅读兴趣十分必要,而且对今后利用图书馆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带领学生参观市图书馆和校图书室,让他们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氛围,了解图书馆的职能、任务、作用以及图书目录和借阅常识等,教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还结合作文训练,以《我爱学校图书室》为题,引导学生去亲近图书室,与好书交朋友。

三是阅读成果展示,营造读书氛围。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科普知识竞赛”“手抄报剪贴簿展评”“读书征文比赛”“读书交流主题队会”等等。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展示读书成果,从而自我激励,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竞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每月张贴一次手抄报,当一期手抄报的中心确定以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设计的栏目,广泛地搜集材料,进行大量的阅读、摘抄、分析、筛选。一张张满知识性趣味性的手抄小报,激发了学生自发地查阅资料、认真地读书的自觉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个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燕霞.少儿不同年龄阅读兴趣的培养[J].图书情报论坛,2009(03).

[2]云霞.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浅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3] 郭巧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3).

[4] 刘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2).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我国对九年义务教育之内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九年时间内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 其中145万字需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完成。从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从小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 阅读时间少

小学生自制力差、好动, 将阅读看作是学习不是娱乐, 所以一般不会主动进行阅读。据相关调查显示, 小学生一般只能保证每天10分钟的课外阅读量, 能够达到30分钟的还不到四分之一, 超过一个小时的学生不到2%, 可见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

(二) 阅读量小

由于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也就决定了小学生阅读量非常小, 小学生每天10分钟的阅读时间一般会有300—1000字的阅读量, 阅读实践超过30分钟的学生的阅读量也只保持在500—2000字, 而每天阅读量能够达到5000字的学生几乎没有, 可见现代小学生阅读量之少。

(三) 阅读内容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施行课程改革, 但是学生和教师都还非常重视学习成绩, 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一般推荐具有教辅性质的《字词句篇章》《一点通》等书籍, 而真正能被称为课外读物的《安徒生童话》《中国智慧少年的故事》《人与自然》等书籍却很少得到老师的青睐, 有的教师甚至否定学生阅读除教辅资料之外的课外读物。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两个地方度过, 所以要把这两个场所作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切入点。

学校是进行学生教育的重要和关键部门, 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第一, 学校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悬挂一些名言警句、经典诗词以及著名图画等,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接触课外阅读, 潜移默化, 有助于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 向学生口头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图书由学生自愿捐献和学校图书馆提供。教师可以提前统计学生想看的课外书籍, 报给图书馆, 由图书馆进行统一采购并放置在学校图书馆供学生浏览。

学生的大部分课外时间在家庭中度过, 因此必须做好学生在家庭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家长完成。在家长进行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培训时要先和教师沟通交流, 由教师传授相关经验和读书要求。然后家长在结合孩子具体实际购买孩子感兴趣的健康书籍供孩子阅读。家长可以通过设立物质奖励鼓励孩子进行阅读, 久而久之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 注意学生兴趣, 以人为本, 针对性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向学生推荐符合其性格特征、年龄特征的健康读物。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 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要转变观念, 不能逼迫学生去阅读自己认为非常好的读物, 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人为本,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健康读物, 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 真正做到“择真、择善、择美”。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的优秀美文或者童话故事向同学推荐某些课外读物。比如,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小学生年龄较小, 对此类故事非常感兴趣, 希望能够阅读到更多关于此类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 让学生自己课下去阅读里面的经典故事, 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意识。

(三) 创设情境, 促进内化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自主进行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丰富教学方式, 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和兴趣。比如, 语文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鼓励一名学生自主上台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课下阅读的书籍内容, 把精彩片段讲述出来;可以向同学推荐自己阅读的优秀书籍;也可以是自己阅读时摘抄的优美诗文。对于上台演讲的同学, 教师会给予口头表扬, 演讲效果较好的, 教师还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 引导学生明确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小学生的阅读存在两种形式, 分别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现在还不能明确区分两者的关系。有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学习时间, 分散学习注意力, 是坏学生的表现, 所以从心里反对课外阅读, 只注重课堂阅读;另外一些同学则非常喜欢课外阅读, 认为课外阅读能够扩充知识面, 增加知识量, 认为课堂阅读量小, 内容狭窄、枯燥, 不喜欢课堂阅读。这是现在小学生存在的两种比较典型的错误观念, 其实无论是课堂阅读, 还是课外阅读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既要重视课堂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 最终实现两者的结合。比如, 在课堂上讲《赤壁之战》时, 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讲唐诗时, 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唐诗三百首》, 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三、结语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第5篇

实验小学 王莉芳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精心推荐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选择的书籍不仅要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要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学期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长袜子皮皮》、《昆虫记》、《草房子》、《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巨人的花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王尔德爷爷的童话;学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推荐学生去阅读《周恩来传》;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后,教师这时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古诗《峨眉山月歌》、《别董大》、《秋浦歌》、《山中送别》等等,让学生进行欣赏阅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如果是学生长时间的阅读,管理员要做好借阅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我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三)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就没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校园的幽静处,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可能掏得的是“鸟蛋”,也可能采到的是“蘑菇”,但都能烹制一道美味的“佳肴”。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如果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就会踊跃参与,乐于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激活兴趣”。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五、鼓励先进,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六、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6篇

学生提高质疑能力,教师一定要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下功夫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只有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才会自觉地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洪流中去,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邀游。

阅读课外书虽然益处很多,刚开始,同学们并不乐于接受,经过调查,一个班级中每天有看课外书习惯的只有1/5,75%的学生是有时看有时不看,即便是看的同学也大部分看“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过去学生读课外书普遍存在着“囫囵吞枣”的习惯,从书中获取的信息量很少,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在教师的指导和阅览课上同學的交流中,学生对这本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给学生创造交流的平台

(一)学生是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表现展示,他们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形成习惯。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新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的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录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成语接龙游戏等,这些做法,都会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做好读书卡,记录阅读收获。为了培养孩子记录、积累、收集资料的习惯,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已动手做书签或读书卡,在读完书之后都要认真的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写好读书笔记。同学们的兴致很高,读书书签就像一件时尚的文具用品,课后经常拿出来比一比。

三、恰当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一)结合学生学到的课文内容推荐课外书,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语文课上学到许多优秀童话、寓言、名著片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子》《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老师则推荐同学们去品读《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全册名著或是相关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推荐读物。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推荐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调动起来。

(三)向学生推荐畅销热门的读物。学生都有一种追求时尚的心理,宣传比较多、比较畅销的优秀书籍,他们接受地比较快。《芒果街上的小屋子》《新狂人日记》《别笑我是英语单词书》等这些热门书,学生会带着好奇去阅读,并乐衷于和同学交流。

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是学生诵读、涵养、感悟、积累的过程,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师的讲授;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广种博收”,仅仅几本教材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必须加大阅读和写作总量。我校图书室对外开放补充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莲花中心小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增加适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其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当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之后,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学习方法,从而可以促进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升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主要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实现,能够让他们见识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领略到语文知识的活力,感受到文字语言的魅力,对学习语文知识充满无限热情。尤其是在课外阅读能力得以提升之后,小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第一,讲故事,设悬念,为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给他们讲故事,故事范围主要以寓言故事、成员故事和童话故事为主,然后设置悬念,让他们阅读这类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自主阅读动力。第二,树榜样,立大志,古今中外,不少领袖人物、文学家和科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阅读事迹和成功之道,利用名人效应激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榜样的力量调动其阅读的动力,并且树立远大的志向。第三,抓契机,促转移,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天真烂漫,喜爱玩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契机,进行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他们经常接触的卡通形象、三国、水浒中的人物,然后给他们讲解这些人物的故事,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课外阅读。

2.传授阅读方法,指导阅读。第一,浏览法,指的是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以较快的速度把阅读材料诵读一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需要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但是学习时间有限,为提升阅读量,对于那些内容较长的书籍,教师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需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其中道理即可。第二,摘抄法,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会遇到不少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产生一定的感触与想法,仅靠阅读,难以产生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小学生进行摘抄,在以后进行温习巩固,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三,精读法,主要指的是仔细阅读,对课外书籍进行精研细读,透彻分析和理解。对于那些篇幅较短、内容精彩或语句优美的课文书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促使他们感悟到文字语言的优美,分析遣词造句的技巧,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推荐阅读材料,选择阅读。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比较随意、盲目,并且课外书籍的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筛选,给他们推荐阅读材料,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第一,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让他们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注意科学性,阅读一些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等;第二,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应该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推动课内学习,需要结合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像《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第三,符合小学生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给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如《海底两万里》、《中华上下五千年(注音版)》等。

三、总结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8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从一、二年级的不少于5万字, 到五、六年级的不少于100万字, 可见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 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量的, 更不用说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了。那么,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感受到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的快乐, 将阅读转化成一种休闲享受。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阅读是“无我的回响交流过程”, 只有当读者真正地走进书本, 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谛。所以, 作为教师, 我们要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让学生能愉快地进行阅读, 读他们想读的书, 学他们想学的知识。

1. 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书籍组织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 我们可为其选择含有半图半字的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课外书进行阅读。这种类型的课外书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像, 让学生能借助图片来进行内容理解, 简单易懂,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年级学生则可多阅读那些文字兼美的叙述性作品和优美诗文。而到了高年级, 则可以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再多选择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浅近的议论文、文言文进行阅读。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生活积累, 重要的是运用语文素养和生活积累来读懂作品, 享受阅读后的获得收获的快乐。

2. 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选择想看的书本。

阅读需要空间, 学生需要自由选择权。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想读什么, 就读什么, 想怎么读, 就怎么读。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让学生有选择适合自己胃口的读物的权利, 这样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 更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的摄入。

3.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要多阅读书本以外, 更要向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班队, 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演讲会、朗读擂台赛, 或是将读到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等形式。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能力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外, 更要让他们学会读书, 使他们不仅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 而且在课外能独立阅读, 这样才能读得更好且更有收效。此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作为读书的指导者,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 勤思考。

(1) 思考文章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 当读到优美动听的句子时, 我们就应该停下来想一想, 这句话好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如果是自己执笔还可以怎样写?读完一篇作品又可停下来想一想, 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我又学会了什么?

(2) 思考阅读方式

在阅读时, 可以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若是阅读那些能辅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书, 或是能使人博学多闻, 知识性、科学性很强的书, 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 就应该精读, 读书时要聚精会神, 深入钻研, 对书本中的精华部分要进行分析和理解。若是阅读一般的网站、报纸、杂志等这类有利于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的读物。一般只需略读, 即看看大标题或选择重点进行阅读, 了解大意就可以了。

2. 勤动笔。

(1) 摘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我们应提倡学生多做读书笔记, 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采蜜集”, 阅读时每当发现精彩内容、优美语句、成语或名言警句, 就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到“采蜜集”里。

(2) 标记号

读书时, 我们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 在自己的书上多作不同的记号。例如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 有机会可以向教师或父母询问解答。若读到精彩的语段或词语时可以用“______”划出, 之后再将其摘抄到自己的“采蜜集”里。

3. 勤诵读。

除了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做好“采蜜集”的摘抄外, 还要把摘抄下来的内容搬进头脑“贮存库”里, 勤诵读, 这样才能将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 头脑里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 当需要运用时, 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发展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 当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 一定会有自己独到体会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交流, 将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大家一同分享。

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进行课外补充阅读, 再在此基础上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比赛。例如学习了语文书第8册中的《三顾茅庐》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多了解一些三国故事, 举办一个“三国故事交流会”, 让学生将看到的一些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又如学了植物之类的常识性课文后, 可以进行“一分钟知识竞赛”;学了童话或寓言故事之类的课文后, 开展“讲故事比赛”。

针对学生阅读的不同内容, 还可以开展“书报信息交流会”, 介绍从课外书报中获得的科技发明信息或国内外新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手抄报的制作比赛, 看谁的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新颖, 并将一些好的作品在教室的学习栏中展出。

开展这些交流活动, 既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又能活跃他们的课余生活, 还能促使学生在智力训练中提高自我,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记忆效果。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 第9篇

一、精选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1. 诵读类。

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论语》《小学生优秀作文》等, 宜在早晨晨读, 让学生吟诵、熟读, 以积累语言材料, 形成语感, 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 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名著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让学生阅读名著, 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让学生必读的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等。

3. 浏览类。

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 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熏陶, 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 比如《小学生周报》《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小读者》《意林》等。

二、开设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我们学校今年投资60几万改造图书馆, 还每周特别开设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 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指导阅读方法。 (1) 可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地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讲演、辩论、竞答等方法进行指导。 (2) 努力创设读书的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

1. 激趣导读

(1) 师读给生听。老师常选一些情节鲜明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图书朗读给学生听, 或放映录音, 孩子们在短暂的时间里, 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听的故事越多, 孩子的阅读期待就越强烈。 (2) 生讲给生听。班里总有几位早就与书为友的“小书迷”, 多开展几次“好书介绍会”、“精彩故事会”等, 让那些早“读”起来的同学上台讲演读书的经验、收获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听了同伴的介绍, 孩子们会激起强烈的读书欲望。 (3) 师生读书交流会。我与班内学生共同商定了每月的必读书目, 并定期举行了读书内容交流会。

2. 读书指南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是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必须走“开放型”的大阅读教育之路。为此, 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语文活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 每周安排一节课的自由阅读课。利用阅读指导课,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如浏览、略读、精读等;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 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 如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

三、读书活动巩固荟萃

1. 阅读积分

建立“阅读积分卡”, 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我们班成立了读书会, 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 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 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 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 学生积满50分, 可获得一颗读书星, 获得30颗读书星, 将荣获“班级阅读大王”称号。

2. 成果展览

(1) 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 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 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 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 比如加上标题, 在四周添上花边, 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2) 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 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 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 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 做到图文并茂。

3. 好书推荐

孩子们开始热爱读书了, 可书从何来? (1)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 里面有藏书上万册, 除必读书外, 每个学期再搞个调查, 列出班内学生最想看的书目, 每星期让学生到图书室去借, 然后在每天中午半小时阅读课中, 学生可以随时先还后借, 每次限借一本, 最迟在7天内归还。 (2) 学生个人购书。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课外书。在班内搞个图书推销活动, 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书, 再借给同学看, 看完后讨论讨论。凡推销成功一人者可得10分, 谁推销的多谁得分就高, 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图书推销员”若干名。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浅见 第10篇

一、营造氛围激起阅读兴趣

每个人如果在一个非常好的氛围中学习, 那么对他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更是如此, 所以我营造了以下的一些氛围, 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先让学生听书, 听老师讲一些他们没有听过的有趣的故事。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 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从而诱发了他们的兴趣, 同时他们还认为老师真了不起, 很佩服你, 把你当成他们的偶像, 愿意追随你、向你学习。同时他们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 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的心理, 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 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我又以搞小比赛的形式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 并有一定的小奖励, 让他们更爱读书。如我开展了故事演讲比赛, 促进各个学生间的互动。在故事演讲比赛中, 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 相反, 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 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会对自己读的课外书上的情节进行再“创作”, 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在这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真正爱上了阅读。

二、有效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我觉得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书,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 阅读面窄, 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 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 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需要我们教师帮他们筛选、推荐, 我认为, 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 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小猪唏哩呼噜》、《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 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纳尼亚王国传奇》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 不懂得如何去读, 如何学会技巧, 学以致用, 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 我利用课堂, 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当中去,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中总结的一些方法, 来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泛读法:如阅读趣味性的读物, 应采取泛读法, 甚至可以一目十行, 了解文章情节及大意即可。还有, 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 也可采用此法。

精读法:对于知识性文章和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则应该采取详读、精读的办法, 甚至还可以将文章背下来。如此, 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 揣摩其谋篇布局, 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 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笔记法: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作好读书笔记有利于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积累材料, 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纪小, 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 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想方设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 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 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故事比赛: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 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 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这样一来, 同学们都积极的背诗、阅读, 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习作创作: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 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 可经常举行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熏陶;感染;兴趣;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6-01

閱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发受到重视。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引向书海,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一、教师率先垂范,熏陶学生

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进取。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然后进行交流。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营造书香校园,感染学生。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果让某一个学生买齐这些书恐怕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每人买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轮流借阅。这样每个人只花一点钱就可以看到很多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各项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在力求扩大阅读面的情况下,引导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可以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让大家对所读的的书本有共同的感受,还能各抒己见,把读与写链接起来。

三、利用故事情节,吊足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师要选择故事的高潮或其它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或在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续讲。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在推荐著名作家张天翼的经典童话《大林和小林》时,选择书中最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明的孩子解除后,又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大有一读为快之势头。这样充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四、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应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在未经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红猫蓝兔七侠传》等卡通图书。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地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 第12篇

一、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一) 打造环境, 让书香浸润校园

学校通过创设适宜的育人环境, 精心打造“书香校园”。创建图书室、亲子阅览室、漂书走廊、流动书车、好书展览等, 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各类读物。每学年定期举办“共建书香校园, 同享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以班级、校级为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各种读书活动。书香弥漫的校园环境, 会使学生自然萌生读书的热切愿望。

(二) 走进班级, 让阅读引领成长

通过多种途径创建书香班级, 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1、利用班级文化墙开辟“经典诵读园”“知识窗”“书海拾贝”等专栏, 向学生推荐经典、介绍新书、分享读书体会等, 并做到每月更新。

2、在黑板一角开辟了“每日一诗”, 摘抄经典诗词, 每天记诵。

3、在教室里张贴读书名言, 鼓励学生立志读书。

4、开设班级图书角, 精心管理。给图书角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如:“书虫天地”“漫步书林”“快乐书屋”等;再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

5、开展师生 “好书推荐”活动。鼓励小学低段学生多看童话、神话故事、图画书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中高年级可以涉及小说、散文、历史人物传记、科普著作、诗歌等多种体裁。

以上途径会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让课外阅读成为校园生活、班级生活的常态。

(三) 牵起大手, 让家庭成就精彩

开设“家庭读吧”, 让书架成为家居装饰的重头戏, 让孩子摆上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倡导每天晚上半小时“亲子阅读时间”, 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共享阅读好时光、分享阅读新感受, 使孩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每日必须的事情、快乐的事情, 从而养成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将会给孩子文化修养、社会适应、终身学习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种共读, 巩固兴趣

(一) 亲子共读

利用家长会、读书联系卡等方式, 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好书, 共同探讨书中的某些话题。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 让读书像互动娱乐节目一样, 成为家庭生活中一份必不可少的休闲大餐, 并在班级QQ群中, 让家长们推荐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实现资源共享, 让好书伴随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二) 师生共读

首先, 精选课外读物。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选择合适他们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选择的课外读物既要做到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又要做到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思想上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其次, 教师要选好导读内容, 做好导读工作。导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常用导读方式有:朗读片段、研读片段。教师应先读完这本书, 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给孩子听。朗读止于悬念为好。朗读片段要能反映故事推进和人物命运发展的线索。赏析研读应精选最有代表性的片段。

(三) 小组共读

让同学们根据个人阅读兴趣和爱好, 自愿组建阅读小组, 选择共同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如军事爱好者, 可选择《军事天地》《兵器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等读物, 从中了解军事知识、知晓历史史实;如科技爱好者, 可选择《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科学大奥秘》等书籍阅读, 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科学素养。

阅读方式可以先独立阅读, 然后, 在小组内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疑惑之处展开讨论, 还可以进一步延伸阅读相关书籍。在小组共读的基础上, 间周一次举行班级读书会, 交流、讨论、分享小组成员读书的收获, 还以本小组最擅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如办手抄报、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方式, 精彩地再现同学们的收获:在阅读中积累, 在积累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

小组共读的形式自由、灵活, 会促使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主参与课外阅读, 进一步巩固课外阅读兴趣。

三、阅读指导, 提升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习惯于“快餐式”的浅阅读, 这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保持。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首先, 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五个基本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 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可以默读或朗读。读的过程要专注, 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 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 把握情节, 体会情感, 品味语言, 感悟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 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 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平时多诵读积累, 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其次,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作品, 圈点勾画关键处、细微处、疑惑处, 批注阅读感悟, 积累好词佳句, 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及时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并以读书卡、手抄报等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上一篇:教育教学中的智慧下一篇:城市土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