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范文

2024-05-28

学案范文(精选12篇)

学案 第1篇

一、学案

(一) 学案的编制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指的是学案可以由任课教师单独编写, 但最好是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们一起合作编写, 并且编制时要以学情与教学目标为依据, 以保证所编制的学案比较科学合理。

2.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以及不同课程内容所需要的学案是不一样的, 因此, 我们在编制学案时要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案的具体内容。

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我们要努力确保所编制的学案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并且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4. 启发性原则

要想发挥学案的引导作用, 在编制学案时就要使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启发性。不过, 自主学习最终还得由学生自己来构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意义, 因而我们需要把握好启发的程度。

(二) 学案的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原则, 笔者认为学案应该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内容: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练习题, 并且这些的内容需要按照顺序排列, 不可以颠倒次序。

在学案中首先需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培养新知识的生长点, 以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 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 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并构建知识的意义。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展开。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整个学案教学中进行学习所应达到的状态。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的设定, 应该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依据。

学案中应该参照课标中活动建议, 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案, 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把它们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

二、学案教学

(一) 呈现学案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方式把编制好的学案呈现给学生。学案呈现的时间最好是上一次课结束之时, 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活动。学案的呈现方式包括口述呈现、板书呈现、课件呈现以及活页纸呈现。一般情况下, 活页纸呈现的效果最好。虽然它费用较高, 但是使用方便, 易于保存, 便于未来复习时使用。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 要灵活选取呈现方式。

(二) 自主学习

在教师呈现了学案之后, 学生借助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不是肤浅地预习课堂学习内容, 而是要尽可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学生既要以教材为主要的学习材料, 又要不拘泥于教材, 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学生应学会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学习策略, 提高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自我分析和管理控制能力。

(三) 反馈自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 要向教师反馈自学效果, 为教师筹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依据。首先, 要在下一次课之前及时反馈, 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筹备时间。其次, 反馈方式最好也是通过使用方便的活页纸呈现。最后, 反馈内容必须真实而全面, 包括学习收获、独创性设想、疑难困惑以及课堂教学期望等。

(四) 筹备课堂教学

筹备课堂教学是一个能够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的过渡环节。首先, 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并把目标分解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任务, 以便围绕它们组织课堂教学。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 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编制检测题、选择问题释疑的方式等。最后, 准备课堂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器材及相关教学材料。

(五) 实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可以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高效率地解决学生在借助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 检验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终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1. 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确保每个小组内部都有学习水平优、良、中、差的学生, 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学的体会, 通过相互答疑解决学习的疑难困惑。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而产生困惑时, 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通过提问, 从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 知识检测

一般情况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只能解决一部分学习问题。即使学生们已解决自己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完全掌握了学习内容, 因为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不了或者容易忽略的。因此, 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检测, 进一步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检测题。测试题要有针对性, 并且具有适当的难度、信度和效度。

3. 反馈释疑

在学生知识检测结束时, 教师首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公布参考答案, 以便学生根据参考答案分析出错的原因, 进行自我纠正;然后需要针对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释疑。释疑的方式可以是启发式也可以是精讲式。对于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释疑方式。为了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释疑应该具有激励性, 在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的同时, 赞扬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敢提出新问题,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难点。

4. 归纳总结

在教师对问题进行释疑后, 学生要独立思考, 梳理在本次课堂中所学的内容, 归纳容易出错的知识环节, 构建知识结构, 总结学习方法及规律, 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三、结语

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第2篇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学案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学案;实践

本文将就学案普遍从在的优点和传统农村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描述,并就具体农村政治课堂教学和学案结合的必要性加以实践。

一、导学案之学案的优点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减轻课外负担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在我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最后达到日趋完善的过程。

(1)政治教师通常自己讲的内容多,自己介绍的时事新闻多,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正真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少,政治课常进行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限制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的提问及答案设置没有正真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教师问的多,又常自问自答,学生参与性不强,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4)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注重流程的完成,限制了课堂教学对课外实践的指导。

(5)课堂上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提升和情感教育的现象。

(6)课堂上重视将问题的答案的给予,对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缺乏科学的指导,即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指导,也忽视了学生问题的生成。

三、政治教学与学案结合实践

学校通过平行班同一老师,传统教法和学案导学的两种形式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运用政治学案教学,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学生能明白自己学什么了,学会了什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大部分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掌握,在平时检测中,学生不需要特别的强化记忆,就能把基础题回答完整。实践证明,本人所教运用学案班级,在学校几次的考试中,班级成绩都略优于其不用学案的平行班。

学校政治教师集体备研讨制定适合我们农村学校的政治学案并进行了实践:

1.新闻我知道

学案中加入“新闻我知道”栏目要求学生把当天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新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写下来,利用课上两三分钟进行播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又很好的关注了时事政治,并且不同的事实新闻开阔了学生眼界。

2.自学反馈

学案中加入“自学反馈”栏目,要求学生把预习不知道的写在上面上课予以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同学和教师集体讨论解决,特别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学反馈可以更好的尊重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加以不同辅导,更具有针对性。

3.课前准备

学案中加入“课前准备”:以填空、简答形式给予学生预习提纲;“当堂达标”测试:用中考题型为例,结合本课内容,给予适量的当堂练习。

4.只是扩展

“知识扩展”: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为线索,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些问题的涉及的内容,既要源于课本知识,又要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要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时事热点,使学生自学正真有效。

5. 辩出真理

“辩出真理”为我们学校学案之一大特色,通过小组预习,教师对一些命题进行开放性的启发,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到课堂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疏漏之处;首先写上各自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要用上“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这样经过对生活中的政治时事加入自己的观点和学习知识相结合,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到结果更让学生记得牢,并且加强了学生思辨能力。

总之, 导学案之学案运用变教为学、由学为思、以引达思、促进学生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下讲授法为主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被动学、无奈学、压迫学、”变为“主动学、灵活学、愉快学”,学生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峰,郑向荣选编.《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广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出版

[2]《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开发研究》.富阳市常安镇中课题组

[3]石中英等.《基础教育新概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对一堂学案教学课的学案设计的反思 第4篇

一、学案设计呈现

《金色花》学案

重庆68中学文明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2) 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走近课文了解作者】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搞定字词扫清障碍】

(1) 注音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2) 解释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锦上添花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品品句子谈谈理由】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想, 课文里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句子, 而你, 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由!请找出来, 把你的理由讲给大家听听!

【轻松想想认真答答】

问题1:孩子变成金色花做了些什么?

问题2:孩子为什么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自己是金色花呢?

问题3:妈妈 () 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孩子 () 说:“我不告诉你, 妈妈。”

(你认为妈妈和孩子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案设计反思

初读这一学案,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篇教案,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案。

教案和学案有着本质地区别。教案和学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教案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设计和上课的依据, 教案往往是从课文文本出发, 融入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身认识体验。教案关注的是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 它是给学生阅读和使用的“教案”, 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学案强调学生的“学”。当然学案不应该是简简单单地“教辅型练习册”, 不是纯粹的知识强化与反馈的过程体现。教案和学案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了两者不同的落脚点。不同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为教学流程服务的, 因而教案关注的是“预设”知识点的传授和“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案就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表演的“脚本”。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班情和学情设计的。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人翁的学习意识, 关注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自我反思精神的培养。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目标完成效果的理想与否。

分析文明老师的《金色花》的学案设计, 我们很容易将此学案当做是一个教案来看待。但是说是当教案看待, 实际上还不是安全意义上的教案。参照以上对学案和教案的分析, 我觉得文明老师的《金色花》学案设计有这样几个优点和不足。

第一: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重难点目标是很恰当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读文句”和“悟真情”就是本文的关键之处, 学案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 养成朗读的基本能力和培养对于亲情的感悟。因而, 我觉得【锦上添花伴乐朗读】和【展开想象开怀畅写】这两个环节就设计地比较好。这两个环节就紧扣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抓住“读”和“悟”这两个关键词, 而且这两个环节也充分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迫使”学生“主动”起来, 张开自己的嘴巴, 用自己的朗读来感受文字的美和情感的美, 放开自己的手, 用自己的手来抒写和赞美人间最真的母爱亲情。根据这样的学案上课, 我们就能充分地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学生在这样的学案设计中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学生完成《金色花》的这两个目标, 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顺利的达成了。因而, 学案设计要有明确的并且是准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学案目标。

第二: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有些环节是不必要的。如:【品品句子谈谈理由】这个环节就可以省去。为什么呢?首先, 我认为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 我们不可能像讲读文章那样在设计学案时要多角度考虑, 我们只要侧重于一个或者两个关键的目标即可, 自读文章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涉及。其次, 我认为文辞优美并非本文的一大特点, 比起前面所学的《紫藤萝瀑布》《蝉》《贝壳》《风筝》等文章而言, 本文的文辞要逊色一些。所以我认为学案设计要从整套教材的文章编排考虑, 合理地安排学生训练的目标。学案设计要体现教师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不可随意安排学案目标。由此,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设计学案其实比设计教案难度要大。教案设计时的思维方向比较单一, 就是从教师而学生 (施教和接受) 的单一顺序, 而学案则是要求教师站在文本和学生双重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成了课堂“生成”的调控者和导航员, 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很可能在课堂上失去话语权。其实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 教师占有的信息不一定会多于学生, 学生占有的信息未必就比教师少。这样的状况下, 教师就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施教者”。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将课堂作为学生充分参与和活动的舞台。

比如, 我在设计《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的学案时, 我抓了“读”和“写”这两个关键词。我的学案设计是:通读《皇帝的新装》,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并且参照下面的标准, 给自己的概括文字打分, 总分为7分。

【评分标准】

《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 我的学案设计中就以以上的“概括”目标为主。“概括”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需要学生能够完整地、具体、通顺地串联故事情节。这是一项基本能力, 也是我们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上的训练, 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在顺利达标后大家的脸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 每一个学案的设计要从学情入手,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对于学案目标要删繁就简, 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针对《金色花》而言, 我觉得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就是说学案除了关键的目标要设计之外, 还要注意梯度。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案教学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将《金色花》的学案目标和环节调整一下。如:

《金色花》学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感悟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积累知识走近课文】

(1) 文常填空。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2) 注音解释。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3) 主题概括。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至爱亲情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

学案 第5篇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

生命力的体现吗?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水是自然界的产物,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我。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导学案”设计初探 第6篇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准”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的。它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为目的,起到贯穿课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我布置给学生的导学案是:“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1、2、3、4、5、9、0、0、0、0,组成你自己喜欢的多位数,举例子说明你是怎样读出来的?然后请仔细分析它们的读法分别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设计的导学案目的性非常强,直接告诉学生研究作业的目的就是要你读数,总结读数的方法,然后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为提高课堂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学案”的设计要“浅入

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时,我给他们设计的“导学案”是:“5+3=(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我的计算方法是:

”在课堂交流时,竟然出现了近十种计算方法,有一个一个数的、接着数的、画图表示的、摆学具的、还有编故事的……真是出乎意料!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能通过操作、查找、观察、推理等进行学习的内容,尽量地引导他们在“我的发现”中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或规律性的东西来,以达到知识的内化。

3.“导学案”的设计要“开放”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开放性的原则。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和厘米,对单位之间的转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本虽然只是以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化作为学习内容,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还是设计了一题开放性的问题:“你还想研究“毫米”与哪个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呢?”没想到,在这节课中,最为精彩的交流就是这个问题。

二、导学案的设计类型

1.“感受型”导学案

所谓“感受型”导学案,应突出“感受”两字。“感受型”导学案因要求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单元或某个知识点做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设计要任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初步感知新知,以学生的初步感知为目标,不做过高的硬性要求。它可以分为“大感受”和“小感受”两种类型。“大感受”适合于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它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体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小感受”则适用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它可以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成口述或学生游戏的形式。如 “感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课的导学案,我把它设计如下:

感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导学案

同学们,请阅读课本第二单元,找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实物,仔细观察,挑战自己,完成下表。

我的发现:

这是一份五年级的导学案,设计时遵循了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原则。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实物或者网上观看相关的PPT,都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部分学得好的学生不但了解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在我的发现中,不但能归纳出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还提到了求它们体积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认识型”导学案

“认识型”导学案 是在“感受”型导学案的基础上有侧重地分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目的要求高于“感受”型导学案,要以学习的知识点为目标,围绕该重难点,以例带理,以例引理,使得学生明晰概念,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达成一定程度的数学认识。一年级的导学案,要求设计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紧紧围绕计算方法的研究,鼓励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多样化,既联系实际认识了减法的意义,又突出了本课的计算教学。

3.“整理型”导学案

“整理型”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完成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对该单的知识进行梳理而设计的。它的设计要求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梳理思路,查漏补缺,尽可能做到所学尽在掌握中。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不但可以理清知识间的关系,还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反馈,交流,能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学案 第7篇

一、要站在“一标多版本”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准确、简洁、易懂的学习目标和精准高效的习题练习

教师首先要在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之上, 对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各版本的异同点, 同时出现的毫无疑问是重点, 没有共同出现的知识点应稍微提及一下。这样, 在设计学案的学习目标, 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的知识点在学案的练习中应当有所突出。同样对重点的问题进行练习预设时应从不同思维角度来设计。只有这样, 学案是有思想的学案, 是思路清晰的学案, 是能驾驭全局的学案, 更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和保证。

二、要在熟读、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路见解, 而不是随意地对现成资料进行拼凑组合

上述已经提到了怎样确定教材的重点内容, 接着就是怎样编制学案的问题。首先, 教师要在没有参考任何资料的前提下熟读教材至少三遍, 初步理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思路, 知道有哪些内容, 那些是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其次, 精读各种教辅资料, 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 再精准的确定学案的编写内容及重难点。具体的做法就是:结合往年高考真题, 各种资料出现频率最多的, 同时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等因素也应当有所考虑。最后, 要对各种习题进行精心的筛选、编写、编排。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在认真做题研究的基础之上, 结合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 习题的先易后难顺序等进行精编学案, 而不是随意的对现成资料进行简单的拼凑。

三、学案练习量的大小要适中

关于学案习题量的大小怎么控制, 既要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 同时还要考虑正课和晚课学案的细微区别。正课学案的习题量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晚课学案的习题量尽可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其余时间做到精讲和高效记忆的有机结合。这要灵活掌控, 目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学期清, 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和减负的有机统一。

四、具体学科与所有学科及时间安排的统一

教师在编制学案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每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位及学校时间安排的有机统一。因为每门课程学校都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 这已经告知了各个学科的地位。因此, 在学案习题量的大小上要科学、合理、典型、适量。尽可能在具体的安排时间内完成, 不要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时间, 我们应当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反思、改进、预习的时间。这样既达到了编制的初衷, 亦实现了高效学习和减负的有机结合, 同时也做到学、练、思、纠、预的高效统一。

学案 第8篇

一导学案的涵义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课堂笔记、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等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前必须研读教材和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 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教材。

三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课堂导学、当堂检测、归纳总结等。

1. 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包括知识目标, 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同时要指出学习的重难点, 应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 不要使用“掌握、了解、理解”等模糊字眼, 而要使用明确具体的词语, 如“说出、复述、识别、背诵、举例”等行为动词,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2. 自主学习

这部分一般在学生预习时使用, 可采用填空 (如细胞的分化) , 连线 (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选择 (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等方式进行, 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或对旧知识进行回顾, 问题一般较简单, 学生可通过预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是导学案的核心,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部分, 可以填空 (如人类遗传病) 、概念图 (如细胞生活的环境) 、表格 (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例题 (如伴性遗传) 、比较 (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流程图 (如免疫调节) 等形式出现,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应把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引领学生逐步分析, 层层递进,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在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中, 课本中给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但很难理解, 我就通过一道实验题来引导学生理解, 先让学生以生长素浓度为横坐标, 生根数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学生通过分段描述曲线图, 逐步分析讨论, 这样更容易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 当堂检测

根据所学内容精选习题, 夯实基础, 突出重难点, 难点适中, 题量控制在8题以内, 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当堂检测完成后再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5. 归纳总结

这部分可由教师归纳总结, 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整体认识,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四导学案的使用步骤

1. 课前

在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印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回批阅,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调整上课思路。对学生掌握了的不讲, 不会的、易错的、易混淆的内容精讲,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2. 课上

上课时, 教师用导学案组织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上台展示, 得到反馈,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要适时设问、启发,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就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3. 课后

学生课后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 再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导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案 第9篇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合作课堂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为引入新课创设情景, 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文课堂。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一开始时就提出问题:“请说出借月抒怀的诗句, 看谁想得最多。”这个问题急需学生去探索与解决, 但利用目前的知识又很难解决, 于是, 形成了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接下来的共同学习探究埋下伏笔。

二、根据导学案进行阅读, 用质疑的精神理解教材

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目标内容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地独立阅读学习, 初步认识和了解新课的内容。上课时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中心句、各段大意、中心内容等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 带着怀疑的探索精神去阅读, 努力把课本知识的条理弄清、内涵搞懂;对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学生间小声议论, 互相启发。教师巡视, 了解阅读效果。

三、合作交流, 讨论探究,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 而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针对疑惑给予启发, 让学生调整认识思路, 展开讨论或辩论,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互相影响、启发和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对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更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 当然对于见解有偏颇的也要纠正, 不过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寓教于学, 寓学于乐, 才显得生机勃勃。如在讲授《药》时, 分析描写华大妈掏钱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的动作——“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的装入衣袋, 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华老栓夫妇怎样的心态?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互相表演, 重复了华大妈的一系列动作, 细细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变化, 最后感受出是因为华老栓夫妇生活的窘迫和内心的恐惧。

四、课堂展示, 让语文课堂成就学生

小组讨论结束后, 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 由一名组员进行展示。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 如进行组内小展示, 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当已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时, 可以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 准备点评。

小组展示要求内容全面、完整, 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 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展示后由学生负责点评。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 然后讲解其展示的思路, 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做出总结和补充, 总结规律和方法, 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 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 完成点评过程。

五、点拨得失, 反馈矫正, 科学评价

学生在展示点评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 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点拨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具体说来包括四点: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肯定好的, 指出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 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做出明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 归纳方法和规律;四是针对展示情况科学地评价各个小组的学习收获, 激励到位。

六、适当练习, 学以致用

适当的练习是把学生的讨论从“思”和“议”中带到“做”的关键一环, 就是抓落实, 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碰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使练习的内容既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 又具有典型性, 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共同讨论, 然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展示的形式来完成, 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学习, 直到学生全部达标。

七、归纳整理, 总结提升

练习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和心得, 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回顾该新课的知识点及介绍合作研究的过程和收获。教师再给予画龙点睛的评价。随后, 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 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八、当堂测试, 巩固升华

设计一两套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试题, 当堂测试, 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升华。

《范进中举》导学案 第10篇

1.了解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2.学习通过具体描写和对比讽刺等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本文的主题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三学一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准备好组牌与贴纸小红旗

教学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了解相关文体文学常识, 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 (范进) 和事件 (中举) 。“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 考中后称为举人。

【知识链接】2———了解作者作品:吴敬梓 (1701—1754) , 字敏轩, 号粒民,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 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 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 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 腐朽的生活, 一切秽行劣迹, 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 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 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儒林外史》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 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是一幅刻画入微, 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 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生考试, 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 从20岁到54岁, 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 引起了周进的怜悯, 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 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 他才得以考上举人, 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 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 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 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腆 ( ) 着肚子啐 ( ) 在脸上避讳 ( ) 绾 ( ) 了头发星宿 ( ) 攥 ( ) 紧带挈 ( ) 桑梓 ( ) 作揖 ( ) 行 ( ) 事醺 ( ) 舍与 ( ) 商酌 ( )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范进中举发疯的片段)

2.检查预习情况

①各小组长检查成员完成“预习导学”中第1小题的情况, 都完成的小组加一面红旗。

②请同学概括故事情节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有机会获得红旗)

中举前:进学回家, 屠户贺喜———借钱遭拒

中举后:喜极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范进赏银

3.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学习通过具体描写和对比讽刺等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自学 (分析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横线中内容可摘录原文的关键语句回答。

小说中哪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找出具体描绘他们的词句, 说说他们有什么性格特征。 (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有机会获得红旗)

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

生活状况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无油乡试无盘缠卖鸡换米煮粥)

中举后 (有米有酒有肉有房 有钱)

社会地位

中举前 (邻里无人理会现世宝尖嘴猴腮癞虾蟆 不三不四)

中举后 (天上星宿才学高品貌好贤婿老爷 张乡绅登门拜访百般拉拢)

对胡屠户的称呼

中举前 (岳父) 中举后 (老爹)

性格:猥琐懦弱, 圆滑世故, 热衷功名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对比:

对范进的态度中举前称呼 (现世宝) 评价 (烂忠厚没用的人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不三不四, 就想天鹅屁吃尖嘴猴腮)

中举后称呼 (贤婿老爷) 评价 (文曲星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贺礼中举前一副大肠一瓶酒

中举后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离开范家时的神态动作

中举前横披着衣服, 腆着肚子去了

中举后千恩万谢, 低着头, 笑迷迷地去了

对范母的称呼

中举前老不死的老娘中举后老太太

性格: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

小结:小说通过范进和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等前后的变化来突出人物性格, 这种写法就叫对比。 (出示课件)

三.研学

范进连续三十几年参加科举考试, 朝思暮想能金榜题名, 可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 他却怎么样? (疯了) 今天我们来当当医生给他看看病吧。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范进发疯一段, 大家思考大屏幕中的问题。这一个环节看看哪组先抢到发言权, 抢到的小组可以任选1题回答。回答对了小组获得红旗。

(一) 精读片段精读范进发疯一段, 给范进“看病”。

1.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范进发疯的过程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找出写范进发疯状态的语句, 看看吴敬梓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他。

动作语言神态外貌

3.对于范进的发疯, 众人有什么反应?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 烘托范进疯得厉害

师:范进好不容易中了举却疯了, 聪明的你给他诊治诊治吧。请思考研学部分4至6题。

(二) 探究主题

4.范进为什么会发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分析。 (诊病)

直接原因:喜极而疯

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5.他的疯病是怎样治好的?为什么要指出是报录人出的主意? (治病)

胡屠户打好的。报录人镇定自若提出治病方法, 说明这种情形在封建社会里不只一次出现, 这也是塑造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

6.有病的还有哪些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边板书边总结:封建科举制度像一条毒蛇钻进人们的心脏, 残害人们的心灵。这些人的表现突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四.反思检测

这篇小说的对比手法用得好, 突出了人物性格, 反映了社会现实, 于是拟了一副对联 (请看大屏幕) ……大家是否想一试身手?请分组创作对联, 最好反映各色人等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哪组拟得又快又好, 拟得好的组加两面红旗。

1.小试牛刀 (根据你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试拟对联)

例:上联尖嘴猴腮癞虾蟆

下联才高貌好文曲星

横批趋炎附势

学生展示。

师:下面晒晒各组的成果, 评选三个优胜小组,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学了这篇小说, 你可能有很多话要说, 下面进入畅所欲言环节, 请看大屏幕:

2.畅所欲言

古人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发言, 老师及时评价。

结束语 (出示课件)

送你两句话

读书给人以乐趣, 给人以光彩, 给人以才干。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 启迪智慧。

《肖邦故园》学案 第11篇

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作家,二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其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以11世纪波兰的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假面舞会》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二战后他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其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语言质朴、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肖邦来到法国巴黎,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他的音乐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曾被舒曼誉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当沙俄授予“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词拒绝。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正音

伶仃(líng dīng) 给予(jǐ yǔ) 掳掠(lǔ lüè) 缱绻(qiǎn quǎn)

涟漪(lián yī) 马厩(jiù) 灰烬(jìn) 婆娑(suō)

夙愿(sù) 狐裘(qiú) 雪橇(qiāo) 通衢(qú)

庇护(bì)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馨香(xīn) 乖舛(chuǎn)

2. 辨形

“茕茕孑立”的“茕”,宝盖头下面是“卂”字底。

“形影相吊”的“吊”,是“吊唁”的“吊”,不是“追悼”的“悼”。

“荒诞不经”的“诞”,不能少掉“言”字旁。

“浮想联翩”的“浮”,不能写成“肤浅”的“肤”。

“玲珑剔透”的“玲珑”,都是“斜玉”旁,不是“单人旁”。

“历尽沧桑”的“沧”,是“三点水”旁,不是“草字头”。

“张皇失措”的“皇”,不是“慌张”的“慌”,是“惶恐”的“惶”的半边。

“通衢大道”的“衢”,中间是一个“瞿”。

“满目疮痍”的“疮痍”,都是“病字旁”。

3. 释义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渊源:源流,本原。

柔媚:柔和可爱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分难舍,缠绵。

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不合情理。

(二) 整体把握

1. 梳理结构

文本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第二部分(第3~8段),肖邦音乐与故园景色的密切联系;第三部分(第9~12段),肖邦热爱故园;第四部分(第13~19段),肖邦故园成为波兰人民的精神支柱;第五部分(第20~27段),欣赏故园的美景,与肖邦促膝谈心。

2. 明确中心

文本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本文通过肖邦的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地说明祖国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的音乐:爱国是肖邦音乐的灵魂。

3. 掌握特色

散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且生动形象。但是仔细读来,这种描写完全为形象地阐释音乐服务,不少地方就是把音乐艺术地转化成了文字艺术。例如第7段写故园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是为了表明“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最后一部分为了表现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融为一体,对一年四季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而描写用的主要手法是通感,几乎对每一景物的视觉、嗅觉形象,都用听觉形象来比喻,写得异常精彩。

(三) 重点研习

1. 开头两段追溯了肖邦故园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变化?

【明确】追溯肖邦故园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意在突出肖邦出生的那座过去简朴而后来成为波兰人朝拜与外国音乐艺术家造访圣地的小屋,进而突出肖邦的伟大。

2. 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而激情的爱国主义。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3. 说说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nlc202309012129

【明确】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樽“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再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景仰和膜拜。

4.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明确】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5. 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确】异国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所产生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净化了儿时之国的画面,但在肖邦生命的末日,故乡的朦胧景色又回到了他的心中,对那片土地的情感也就熔铸进他的音乐中。

【课后检测】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厩(jiù) 掳掠(lǔ) 庇护(bì) 茕茕孑立(jié)

B. 通衢(qú) 烙印(lào) 瘠薄(jǐ) 命途多舛(chuǎn)

C. 夙愿(sù) 缱绻(quǎn) 天籁(lài) 玲珑剔透(tī)

D. 俏丽(qiào) 教诲(huì) 簌簌(sù) 怏怏不乐(yàng)

2.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糅合 风驰电掣 造摇撞骗 老谋深算

B. 枯燥 阿谀奉承 凤毛鳞角 斩露头角

C. 搔扰 既往不咎 老奸巨滑 休养生息

D. 编缉 仗义执言 返璞归真 自立更生

3. 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通衢大道:宽阔的道路。

B.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小巧,也比喻人小巧精明。渊源:源流,本原。

C.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分难舍,缠绵。

D. 柔媚:柔和可爱。命途多舛:命运不顺,偶有坎坷与挫折;舛,不幸。

4.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大中的一个,他的作品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 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A. 不仅 而且 又是 因此 B. 不仅 更是 所以 因此

C. 既然 也 还是 所以 D. 因为 所以 又是 因此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

B. 大雪覆盖,粉妆玉琢,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C. 夏日的肖邦之家,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D.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静静地倾听那飘逸迷离的荒诞不经的音乐的时候。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B. 因此,可以说,此时的肖邦,眼前浮现了故乡的景色和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

C. 他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与惜别的心情,告别这儿的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

D. 通过肖邦之家,使我们确信,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威力。

7. 根据“人才派遣”示意图的提示,填写下面一段话中空缺的内容。

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它是由 , ,从而使被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建立起使用关系的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用人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①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③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④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nlc202309012129

⑤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国》)

8. 第②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9. 第④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10. 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2)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11. 第⑤段说“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瘠jí,薄)

2. A(A.招摇撞骗;B.凤毛麟角,崭露头角;C.骚扰,老奸巨猾;D.编辑,自力更生)

3. C(A.“宽阔”应为“四通八达”;B.两个“小巧”依次为“通明”与“灵活”;D.“偶有”应为“总是”)

4. A

5. D(“荒诞不经”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多用于贬义)

6. C(A.分句间关系颠倒;B.“浮现”与“歌”动宾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通过……使……”的主语残缺)

7. 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签订派遣合作协议、形成劳务关系,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8. 为了说明肖邦故园所在地朴素的特点,同时使其与“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形成对比,表现肖邦音乐的价值。

9. 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10. (1)①人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往往会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艺术创作中,孩童时代曾经拨动过心弦的旋律会在作品中自觉、半自觉甚至不自觉地流露出来。②肖邦故园“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那种“朴素、淡雅而又持久、深沉的美”,孕育了肖邦具有“蔚蓝的色调”音乐,它悠远而深邃,宁静而安详。(2)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共同的色调,是这片土地滋养了肖邦音乐中的乡土情结。

11. 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因为波兰的风景和肖邦的音乐都具有蔚蓝的色调表现出悠远而深邃、持久而深沉的特点。

正解“学案教学” 第12篇

一、“学案教学”的含义

目前,关于“学案教学”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界定。比如王明友认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其他的定义也是大同小异,都强调了“学生学”“自主学习”及其效果的外显。

二、关于“学案教学”的争议

(1)正方观点。

许多教师和一些专家认为,与传统的以教案为基础组织实施教学相比,这种方式更能体现“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诸如认知结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观等,并且经过实践摸索形成了相关的教学模式。从实践层面看,主要在考试成绩方面显示了学案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学案教学也成为了当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方式。“学案教学”的作用:“①为了帮助学生自学;②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④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⑤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⑦能让学生尝试成功快乐;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反方观点。

学者山子认为:“①‘学案’概念还没有可靠和稳定的内涵,不足以作为一个有效概念。②‘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利弊和功效是人为的、想象的,不是本质的、客观的。③‘学案’及其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或主体论理论,不足以推论出学案及其教学;如果可以,从建构主义或主体论理论,同样能推论出取消教学、取消教师和取消学校的结论。④‘学案’及其教学是归因出错的产物,理论上无法证明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病是由教案造成的。⑤‘学案’及其教学无助于减轻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负担,反而加重其负担,不可持久。⑥‘学案’偏离教学活动的专业性质和特征,夸张了所谓‘学生’和‘学’的价值与效能,不合乎教学的性质和规律,也会导致教学上的本末倒置,并诱使教师及其教学的努力偏离正确方向。”

三、对争议缘由的分析

(1)“学案教学”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上世纪末教育界各方力量都在呼吁教学改革,传统学习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脱节以及沉重的升学负担,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学情的显性呈现和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为了克服其弊端,追求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可以更为显性的体现,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呈现出的问题“以学定教”,寻找更符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辅资料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学案教学”自然应运而生。

(2)争议出现是正常现象。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成都需要反复的理论推敲和实践验证,短时间内学案的优缺点呈现显著、实践探索困境重重,各方争议纷至沓来。

四、一线教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

(1)学案是中性的,应该定位为一种教学凭借,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要素是教师。

“教学”不是“教”与“学”两个独立现象或独立行为的简单组合或合一。教学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活动,它由教材、教师、学生、方法和目标五个要素组成,有起点和终点。非上述的教案、学案之争忽略了五个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教师。教学要传授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养成对待知识、技能及学习本身的正确的情感态度,怎么学习、怎么学习效果好,怎么学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并且是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这些都是教师分内的天然责任和义务。在这一点上,无论什么时代的课堂,教师能做到的都只是为学生提供有关怎样学习的一般方法、道理和经验,最多是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或者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适时提出比较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办法而已,并非说教案做不好、变为“学案”就一定能做好。

学案出现历史尚短,过早的模式化带来系列的问题引来很大的争议,不如暂且将学案定位为一种教学凭借或手段继续研究,能形成模式是最好,不能的话也不可全盘否定,充分发挥其优点即可。学案和教案一样,都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或凭借,它应该是中性的,不该夸大或过分追捧,发挥课堂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具有教育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教师,及其对包括教学和学案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凭借的合理利用。

(2)戒浮戒躁,潜心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摒除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要对学案的含义、定位、作用、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依据和原则,有全面到位的领悟和持续的思考;及时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高中阶段相关的各种争议以及新的研究进展。不能因为实践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问题就简单的放弃学案教学,而是应该有自己的尝试和努力,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检验和创新,形成自己正确的观点。

(3)合理编制和使用学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案】相关文章:

上一篇:建筑感受下一篇:高级中学学生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