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设计范文

2024-06-26

地下空间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地下空间设计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 商业综合体已经在大中城市甚至三线城市中快速成长。而大型综合超市以其强大的集客能力特别受到开发商青睐, 成为商业综合体里最为吸引人气的业态。由于大型综合超市需要足够大的经营面积, 且利润率低, 租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故很多商业综合体选择将其设置在地下。然而, 大型地下超市人流量多, 货流量大, 给商业综合体设计带来许多挑战。如何处理好大型地下超市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出入口设置、功能布局、商业动线以及消防设计等, 使之和谐相处, 值得研究。

1 项目概况

厦门湖里万达广场 (如图1) 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与金山路交叉口东南侧。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2.9万m2, 总建筑面积约53万m2。内容包括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室外步行街、SOHO公寓、高级写字楼及商业街区等多种业态, 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休闲多种功能为一体。其中A1地块购物中心 (含商业街) 于2011年9月建成营业。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 (如图2) 总建筑面积约20.65万m2。其中地上二~五层, 局部六层, 建筑面积约13.15万m2, 包括百货楼、综合楼、娱乐楼、室内商业步行街和室外商业步行街等;地下建筑面积约7.5万m2, 地下一层为超市、车库和设备机房等;地下二层为车库和设备机房。其中, 地下一层超市面积为1.5万m2。

2 大型地下超市在万达广场中的设计价值

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建设之初, 所处地段人气明显不足, 而大型超市由于是老百姓购买日常用品的必须场所, 显然是带来人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此地段相对较低廉的租金也能被超市所接受。因此, 将大型超市设计在商业综合体中已经成为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开发成功的关键。

本次设计的A1地块购物中心包含有百货商场等高端业态, 而超市走的是“亲民”路线, 而且货流量大, 人流大而杂, 对高档百货会形成冲突。因此将超市设计在地下一层, 解决了不同业态商业之间的有效分区, 同时地下室相对低廉的租金对超市和开发商均是一举两得。

3 总平面布局

A1地块购物中心总平面采用三座主楼外带两圈商业内、外街的布局模式, 沿仙岳路与金山路, 金山路与规划路交叉口设置大型商业街的主入口和入口广场, 沿金山路设置百货楼、综合楼、娱乐楼主入口, 同时场地四周道路均有商业入口 (如图3) 。

4 交通流线组织

4.1 顾客人行流线组织

超市顾客量大, 主要分为步行人流、非机动车人流、公交车人流以及少量出租车人流等。本项目地下超市在地面一层的人行出入口主要设置在西北角 (仙岳路与金山路交叉口) 购物中心的主入口门厅内, 共设置一上两下三部扶梯直通地下一层 (超市人行出入口A) 。这样可有效解决超市大量人流的集散, 与购物中心内其他业态共享人流的同时又具备自己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如图4、5) 。

在地下一层超市西南角, 另设从车库直通超市的出入口 (超市人行出入口B) 。A、B两个出入口分布两头, 通过外场区串联在一起 (如图6) 。

在地下二层, 出入口A对应的平面位置旁边, 设置一上一下两组人行步道与地下一层相通, 形成了超市人行出入口C (如图7) 。

由此, A、B、C三个人行出入口分别处于地面一层和地下一、二层, 使得不同标高平面的购物人流均可便捷到达超市外场区。

4.2 顾客车行流线组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驾车购物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 所以顾客车行流线组织亦应成为交通组织的重点。本购物中心地下一层车库与地面对接的坡道主要有两处:一处位于购物中心西侧与金山路衔接, 另一处位于东北角与东侧规划路衔接。同时, 另设通往SOHO区地下车库的连通坡道。由此, 停车地下一层的顾客可由入口B直接进入超市外场区, 停车地下二层的顾客亦可通过入口C的人行步道通往超市外场区 (如图8) 。

4.3 货物流线组织

考虑到超市出售的是老百姓每天消费的日用品, 消耗量大, 故超市的货流量大, 必须充分考虑。本项目首先考虑将超市卸货区设置在地下一层, 可避免车行及卸货对地面交通及商业价值的影响;其次, 超市供货主要在夜间非营业时段, 避开了营业时段的顾客车流。因此货流由购物中心东北角出入口坡道直接进入, 可最短距离到达卸货区。本项目地下一层超市面积为1.5万m2, 根据超市使用方沃尔玛的要求, 共设置6个装卸车位 (如图8) 。

5 功能布局设计

5.1 大型超市主要功能组成

超市主要功能区有卖场区、外场区、办公区、卸货区、存货区和必要的设备用房等, 其中卖场区是超市的核心, 外场区是超市完善其功能及提高盈利的有效补充。经过多次与沃尔玛深圳总部的对接和沟通, 超市设计采用以卖场区为中心, 将超市卖场A、B两个入口之间的通道一侧布置外场区, 形成商业“街”的布局, 靠近卖场出入口A一端设置对外办公区, 例如开发票和退货等, 卖场区北侧设置内部办公区, 内部办公区通过走道与卖场区连接, 卖场区东南侧设置卸货区及仓库区 (如图9) 。

5.2 超市卖场区功能布局

卖场区是整个超市的核心, 约占超市70%的面积, 本次设计超市面积1.5万m2, 其中自选卖场区约1万m2, 卖场区的购物体验是决定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方面。本次设计卖场区功能布置为:服装鞋帽区-化妆品区-婴幼用品区-日用品区-电器音像区-文体用品区-食品区-蔬果区-熟食区-生鲜区等, 熟食区与仓库之间设置熟食加工区、冷库等。设计时通过货品分区限制出交通流线的方式拉长商业动线, 提高购买率。同时整个购物流程均以顾客为上为出发点, 例如购物最后一个环节为熟食区、生鲜区等, 主要是考虑到此类商品保存时间较短, 购买后可以直接付款, 同时生鲜、熟食区需要加工区, 此加工区靠近仓库, 有利于杂、脏的货物以最短的流线进行运输。最后将收银台垂直于货架一字排开, 本项目设计34个收银台, 有效缩短高峰时顾客排队等候时间 (如图10) 。

6 消防设计要点

6.1 防火分区设计

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工程整体属于一类高层商业综合建筑, 耐火等级为一级, 地下室消防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商业的每个防火分区控制在≤2000m2, 其中办公区、卸货区、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控制在≤1000m2 (如图11) 。

超市自选卖场区面积大, 需要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 另一方面超市也需要开阔的视野, 为解决整个矛盾, 设计时尽量将大量的防火墙“藏”在两个背靠背的货架之间, 仅在通道之间设置防火卷帘。

6.2 安全疏散设计

完整的空间带来开阔的视野, 有利于超市自选卖场区各个功能块的布置, 提升其商业价值的同时也给购物者带来舒适的空间感受。基于这点考虑, 设计时将疏散楼梯间尽量沿四周均匀布置, 设备用房、设备管井等结合楼梯间周围集中布置, 这样便可带来购物区空间的通透、完整。同时, 疏散楼梯间尽量采用剪刀梯形式以期达到商业空间利用最大化。

疏散距离:根据《高规》6.1.7条规定, 高层建筑内展览厅、营业厅等,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本项目是参照《建规》中表5.3.13注释第3条的37.5m执行。疏散宽度:根据《建规》中第5.3.17条及《高规》中第6.2.9条对疏散楼梯的规定计算所需宽度, 另本项目采用相邻防火分区借用疏散宽度的作法。

由于本项目面积大、功能复杂, 故业主另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消防性能化设计, 并最后组织了消防专审论证。

7 结语

近年来, 综合了超市、百货、办公、酒店、餐饮、影院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大量出现, 此类项目逐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市民的重要休闲购物场所, 大而全的综合建筑给设计理论和相关规范带来很大挑战。本文结合相关国家、地方标准, 并结合超市实际使用方的需求, 对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大型地下超市的设计进行研究, 分析和总结了大型地下超市在商业综合体中综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交通与流线设计、功能布局设计、消防设计等方面内容。

摘要: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开发成本的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 地下超市这一零售业态已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采用。旨在通过设计实例--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地下超市设计, 对大型地下超市的设计价值、交通流线、功能布局以及消防设计等方面加以总结, 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关键词:地下超市,交通流线,功能布局,消防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一夫.大型超市对万达广场的作用.联商博客

[2]刘明.浅谈大型超市在商业综合体中的设计.中外建筑, 2013, (7) :106-108.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第2篇

专业名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1005T

2培养目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要求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动态,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等最新发展的理论与技术,能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力学,以及地下空间工程的现代科学技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土层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接受实验研究、工程设计方法、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进行城市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地下工程概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方向;

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岩土力学试验和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4.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城市地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有进行地下工程概预算及成本控制的初步能力。[1]

4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岩石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工程爆破,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结构、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地

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土层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等。

5实践教学

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6从业领域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就业部门广泛,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7就业前景

2008年,同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保险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哲学专业、稀土工程专业、言语听觉科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和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民网教育专题被誉为“物以稀为贵的十大专业”。搭上开往春天的地下铁:

如今,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致命的瓶颈,人们在拥堵中等待、愤怒、绝望,也开始因为渴望速度而寻找方向。当一个名字叫地铁的尤物可以让交通烦恼消却、速度诱惑满足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爱上了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之旅。地铁的另类空间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地铁天文数字般的投资令城市人痛并快乐着,地铁承载着所有都市人内心的柔软和抒情,令那些对城市失望的人可能重新爱上城市。甚至可以说,地铁是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道具,如果没有地铁,你都不好意思自称自己是大城市。

古代的城市沿河流或沿海而生成,现代的城市沿公路或铁路而生成,未来的城市则是沿地铁而发展的,那么,我们在大学里读什么专业,才最有可能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呢?当然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了。

随着中国进入第三波地铁建设高潮,首先拉动的就是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热度。而且,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并非仅仅适用于这一领域,就业去向很是宽广。当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其他专业毕业生也有能力争这张饭票,但总没有科班出身者驾轻就熟吧?

8相近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一、案例简介

2004年,《杭州市人民防空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3~2020)》获市政府批准通过,成为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定性文件。在之后十几年里,杭州的八个城区都将陆续兴建相应的地下“新城”,形成“两中心两轴线十二区块”的地下网络空间,作为区块的旅游商贸、金融会展、文化休闲等功能的重要载体,大量地下商业、文化、娱乐场馆、旅游综合体、交通快速线等设施将极大改善百姓城市生活。

该《规划》还将未来杭州地下空间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浅层0~-10米:结合城市改造、地上与地下统一开发,主要用于商业、旅游、停车场、步行街,以及城市水、电、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中层-10~-30米:开发地下交通,如轨道交通、地下公路、隧道等。深层-30米以下:作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快速交通线路、城市设施更新等用途。

二、开发背景

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杭州市亟需拓宽渠道,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杭州市目前的空间利用状况主要面临以下3个难题:

①紧张的土地资源。杭州市土地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而人口约为424.3万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723.07平方米。1990年,全市耕地面积共203500公顷,2003年,全市农业用地共182706公顷。13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20794公顷,平均每年约减少1599.5公顷。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张,人口更加密集,社会环境更加激化,城市的发展急需向地下寻求出路。

②交通是社会经济的动脉。杭州市虽已建成绕城高速公路、快速公交、水运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交通用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过小。加上不少公路标准不高,不但影响车速,而且限制通过能力,因而,常常造成堵车现象,既影响城市经济联系,又浪费了时间与能源。

③影响市容市貌。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拥挤,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破坏城市形象。随着杭州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普遍进入家庭,停车场少、车库不足的矛盾将十分突出,乱停车的现象十分严重。城市道路重复建设频繁,不但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而且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财富。

三、存在问题

①管理体制不完善。忽视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系统管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系统规划、组织指挥、综合协调与监督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地面与地下空间的协调开发有待加强。

②法律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我国地下空间的产权和有偿使用也尚属空白,对地下空间的规划立法、建设立法,管理立法,以及地下空间使用权有偿出让立法,地下工程产权的取得、转让、租赁、抵押立法等,都有待制定和完善。

③技术问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技术装备、安全防护和内部环境调节三个问题。杭州的土质比较松软,施工难度大,建设大型地下工程需要精湛的技术支撑。

四、发展建议

①合理规划,依法开发。目前存在的一些地下空间建筑没有相互连通的情况,除技术设计方面的问题外,没有地下空间规划的规划与具体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必须站在面向21世纪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高度,积极着手编制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更好地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服务。

②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地制定与颁发地下空间建设和管理的法规,确立地下空间权的概念及物权形态,地下空间权的取得方式、转让、抵押方法及权属管理等,从而来规范建设者的建设行为,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有序进行。

③克服技术难题。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高校等组织开展研究,加快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教训,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建设地下空间。

五、结语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杭州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生存空间趋于紧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走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道路,是缓解杭州市土地资源紧缺、解决城市矛盾、创造和谐的城市环境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宇.地下空间开发对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J].地下空间,1994,(3):205~207

[2]童林旭.地下空间开发对现状与需求[N].中国建设报,2003-09-09(5).

[3]张德印.地下空间开发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N].郑州日报,2008-12-12(014).

[4]杭州市主要年份耕地面积统计(1990--2003)[EB/OL]. http://tjsj.baidu.com/pages/jxyd/28/58/1c812ee596982060521e6f2e444ca5e3_0.html,2003-12-31/2010-12-17.

地下空间照明节电设计综述 第4篇

地下空间照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人防工程照明为例,它是分别按照战时和平时要求设计的,在战时照明负荷一般占工程总负荷的20%;而在平时由于只有少量维护管理任务,风机和水泵等大功率负荷很少运行甚至不运行、通信设备业务量也很小,照明负荷成为工程的主要负荷,占工程总负荷的40%~60%,照明节电的潜力大,效益非常可观。因此,对地下空间的照明节电设计做具体深入的研究,能节省工程用电,大大降低维护管理费用,提高工程平时经济运行效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推动节约型地下空间建设,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2 地下空间照明分类及基本特点

地下空间照明分为正常照明、值班照明、应急照明和过渡照明。正常照明是指在平时或战时为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所设置的照明;值班照明是指在非工作时间为值班所设置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过渡照明是指为了调节地下建筑内外照度差异而设在出入口段的照明。结合地下空间照明的不同分类,地下空间照明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战时可作为战略设施,可靠性要求高;照明光源和灯具受温湿度、腐蚀性和爆炸性气体、机械振动、油污、尘埃等影响较大,内部环境复杂;无自然采光,照度要求高。

3 地下空间照明设计

3.1 选用合理的照明方案

3.1.1 合理确定照明设计方案

采用光通利用系数较高的布灯方案,分区优先采用一般的照明方式;在有空调集中且照明容量大的场所,采用照明灯具与空调回风口结合的形式;在需要有高照度或有改善光色要求的场所,采用两种以上光源组成的混光照明;室内表面采用高反射率的浅色饰面材料,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光能。

3.1.2 合理选择照度标准

不同的区域均有相适宜的照度标准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同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仅给出一个,设计时可参照标准值进行设计。若有必要时,也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调整,但不能盲目提高照度标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3.2 照明节电设备选型

3.2.1 选用高效节电的电光源

电光源的产品种类很多,按其发光物质来划分可分为固体发光光源和气体放电发光光源。

光源的规格较多,制造工艺、材料不同,发光原理也不尽相同,但从电光源发展与应用情况看,均要求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等特点。紧凑型荧光灯的光效较高、寿命较长,而普通白炽灯的光效较低、寿命较短。因此,应优先选取性能较优越的紧凑型荧光灯,达到降损节电和提高照度、改善显色性的效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替代普通白炽灯能节电70%~83%[1]。

自镇流荧光灯和普通白炽灯结构相似,用自镇流荧光灯更换白炽灯不需要重新铺设线路,也不需要更换灯具,特别适合于地下空间照明节电改造,且改造费用低。当紧凑型荧光灯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可采用白炽灯与紧凑型荧光灯混合光源,如在工程口部采用混合光源达到照明过渡的目的。

3.2.2 选用节电型镇流器

镇流器分为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众所周知,传统的电感镇流器因功耗大、体积大、重量重、灯有频闪等缺点,而逐渐为电子镇流器或节电型电感镇流器所替代。

电子镇流器与传统电感镇流器相比,具有功效高、无频闪、无噪声、启动快速可靠、体积小、重量轻、节电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使用寿命短、电源电流谐波大、抗电源瞬时过电压能力较弱、经济性不高的缺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镇流器寿命已得到延长,大范围推广电子镇流器已是大势所趋。

节电型电感镇流器与传统电感镇流器相比,在自身功耗和光效比上有了很大改善;与电子镇流器相比,具有开机浪涌电流低、电源电流谐波小、抗电源瞬时过电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同[2]。

因此,在地下空间照明设计中,采用荧光灯照明时,应优先选用配备电子镇流器或节电型电感镇流器的灯具。

3.2.3 选用高效的灯具[3]

地下空间内,电光源是不容小觑的热源,低效照明灯具的电耗大部分变为热能散发在室内,这就增加了空调设备的制冷量。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如采用空调照明器来节省制冷量,可使电能得到综合利用。所谓空调照明器,就是将空调用的送(回)风口与照明器统一考虑,组成一个整体的形式。其运行方式为:夏季将照明器的热量散至顶棚空间内,用风机排至室外,或将空调回风管与空调照明器相联,将照明器50%~60%的热量排至室外,空调耗电可节约10%左右;冬季将空调照明器的热量排至室内,补充空调热量,亦可节电。各类空调照明器效果比较见表1。

战时地下空间受到袭击时将会产生剧烈振动,因此在选择灯具时应选择一些轻型灯具,并尽量用线吊或链吊,灯头宜采用卡口式。这样可以使灯具受到振动时得到很明显的缓冲,而重量较轻的灯具即使掉下,所造成的危害也会减小,采用卡口灯具可以防止在振动中松动。所以,紧凑型荧光灯和自镇流荧光灯是最佳的选择。对环境潮湿的房间如洗消间、开水间以及腐蚀性、粉尘多和油污大的环境选取防护型节电灯具,对易燃易爆环境选取防爆型节电灯具。

3.3 配电线路的节电设计

线路上存在电阻,当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根据设计规范,应选用铜芯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防潮的要求,还可以节约电能;缩短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缩短供电距离;对于较长的线路适当增大导线截面。对于季节性负荷的线路,如空调的末端设备等与照明计费相同的负荷,可与照明线路集中在同一线路供电,在春秋季节不使用空调时,截面相同的干线传输小电流会减少线路损耗。

3.4 供电方式的节电设计

目前,地下空间照明配电方式一般都采用单相二线式,如图1所示。而单相三线式配电方式是在单相变压器低压侧采用两个220 V绕组,中性线接地,将负荷分成两半,均匀分配,如图2所示。

设两个单相负载为Z1和Z2,且Z1=Z2,一根导线电阻为R,线路总电流为I,运行时间为t,则单相二线制线路损失为

ΔA1=2RI2t×10-3 (1)

而单相三线制线路损失为

ΔA2=2R(I/2)2t×10-3 (2)

可见,在负载分配对称时,单相三线制供电比单相二线制供电的线损减少了3/4。即使在负载分配不对称时,也会有明显的降损效果。

人防工程在低压线路供电半径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尤为经济[4]。

战时应急照明利用平时的应急照明,主要功能一致,其区别主要是供电保证时间不一致。对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由于平时使用的需要,设计照明灯具较多,照度也比较高,而战时照度要求较低,不需要那么多灯具。因此,将平时照明的一部分作为战时的正常照明,回路分开控制,两者有机结合,即将人防工程照明负荷分为战时照明一和战时照明二。人防工程平时照度要求高,战时照明一负荷和战时照明二负荷均运行;而战时照度要求低,只运行战时照明一负荷,战时照明二负荷作为备用照明。由于战时照明一和战时照明二不在同一回路,因此,这种配电方式可靠性较高。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工程公共部分与房间分开,这样公共部分的灯具回路在节假日和下班后可兼作值班照明。因此,可将战时照明一作为公共部分平时照明,将战时照明二作为房间平时照明。

若非防护区与防护区内照明灯具合用同一回路时,非防护区的照明灯具、线路一旦被破坏,发生短路会影响到防护区内的照明。因此,可将战时照明一作为防护区照明,战时照明二作为非防护区照明。

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是战时人员在三种通风方式时均能进出的出入口,特别是在滤毒式通风时,人员只能从这个出入口进出,所以由防护密闭门以外至地面的通道照明灯具电源应由防空地下室内部电源来保证,特别是位于地下多层的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至地面通过的路径更长,更需要保证电源可靠。因此,可将单相三线式的两个电源独立设置,为防护区照明和出入口照明提供双电源保障。

由以上分析可知,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节电降损效果好且容易实现,可较好的满足人防工程对照明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为提高地下空间照明系统可靠性提供参考。

3.5 选用先进的照明设计软件[5]

在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定下初步的节电设计方案之后,设计者往往对该方案的可实施性的把握不是很强,可以运用照明软件分析灯具的布置是否已满足功能上的需求,灯光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空间的照度和亮度分布是否合理,是否节电等等。照明设计软件能对以上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到可靠的数据,将问题解决在照明方案实施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有美国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的Simply lighting和Lumen micro 2000,Lighting Analysts Inc的AGI32,ITL Inc的Autolux v7和欧洲Oxy Tech Inc的Light Star4.1,Lighting Reality Ltd的Reality等。

4 影响地下空间照明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

4.1 电压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电压波动不仅会造成照明系统的照度不够或眩光等问题,还会增加照明灯具的电能消耗、缩短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

当光源端电压为1.1UN时,输入功率会明显增加。白炽灯、荧光灯增加14%~15%,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增加20%~29% (其中钠灯增加28%~29%)。因此,为了尽可能降低各种能耗,设计中应考虑稳定电压措施(如采用照明专用变压器对照明输入电压进行动态调整,使照明输入电功率与实际照度达到最佳匹配),不仅节约了电能,而且稳定了电压,延长了路灯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双重意义上的节能[6]。

4.2 功率因数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地下空间采用的照明光源,基本是气体放电灯,其功率因数相当低,一般在0.45以下,这不仅使电功率有效利用率低,而且增大了传输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同时增大了系统设备和线路的投资,很不经济。可采用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法以提高照明系统功率因数,达到节电效果。

4.2.1 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7]

荧光灯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采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都可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到0.85~0.95。

4.2.2 无功补偿法[8]

无功补偿包括集中补偿和单灯补偿两种方式。

集中补偿是在控制箱处集中装设低压大容量三相电容器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法的优点是投资少、安装简单、运行可靠、利用率高、维护管理简单、费用低,缺点是电容器至负载之间的无功损耗仍然存在,只能对电网起无功补偿作用。

单灯补偿就是在每盏灯上并联电容器进行补偿,既可提高照明电路的功率因数,也能减少低压照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一般功率因数可达到0.95。同时,由于线路电流降低,可选用较小截面的导线。

地下空间照明设施是均匀分布在工程内部的,由照明电源至照明灯具的低压配线较长,照明系统产生的损耗主要发生在这一段。采用在照明电源处集中补偿的方式,并不能减少低压配线的耗电。而采用单灯分散补偿,不仅提高照明电路的功率因数,而且减少了照明电源至照明灯具这一段线路上产生的损耗,将起到较好的节电效果。

4.3 控制管理方式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采用传统照明控制管理方式的地下空间照明系统,照明控制装置没有实现集中管理,各自为战,准确性及可靠性相对较差,最关键的是它不能做到人走灯灭和人在时自动调节照度,而且对于天气、人速、人流量等参数也只是在设计阶段以最大值考虑,最终各段照度也始终是处于最大值状态,无法从宏观上对整个地下空间的照明进行自适应方式调制。这种传统设计与使用的地下空间照明系统存在着大量电能浪费问题。智能照明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它不仅具有调光,全开全关等基本功能,而且具有如场景设置、分区照明并与其它智能系统集成而产生的各种高级功能,能够满足地下空间照明节电的实际需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5 地下空间照明控制

通常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是利用开关控制,但一个开关往往控制数个灯具,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目前,智能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它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调光技术相结合,使灯光控制从传统的普通开关过渡到智能化开关,不仅能控制光源发光时间,用亮度配合不同应用场合做出灯光场景,而且还能考虑到管理智能化和操作简单化以及灵活适应未来照明布局和控制方式变更等要求,实现照明系统自动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光感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开关、照度调节器等[9],如图3所示。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照明技术的一个革命,它与传统的照明系统相比,具有智能化控制、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延长灯具寿命,降低运行费用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它能产生可观的节电效果。

节电是照明控制系统的最大优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人流量,进行时间段、工作模式的细分,把不必要的照明关掉,在需要时自动开启。同时,系统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自动调节照度。有资料显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比传统开关控制节电可达30%以上[10]。

6 结语

照明是地下空间内部重要的电力负荷,开展地下空间照明节电设计研究,可以节省电能,增强地下空间的整体效能,还有力地推动地下空间向节约、增效型方向发展。本文从照明方案设计、照明节电设备选型、配电线路和供电方式设计、照明设计软件、照明运行管理以及照明控制等多方面,探讨了适用于地下空间的照明节电设计技术,适合于新建工程的节电建设,对工程电气系统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实践表明,选用合理的地下空间照明设计、照明节电技术特别是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达到很好的节电效果。

摘要:地下空间照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地下空间的特点,阐述了照明设计、照明运行和照明控制管理方面的节电潜力,探讨了适用于地下空间的照明节电技术。

关键词:地下空间,照明设计,照明节电,智能控制

参考文献

(1)网易电气,节能灯镇流器初级教材.http://co.163.com/index dq.htm.

(2)陈海凤.浅谈住宅设计中的照明节能(J).电气应用,2007,(4):36-38.

(3)朱小清.照明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58.

(4)曹太忠.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J).科学咨询,2007,(3):50-52.

(5)高小新,魏康林.商场中的节能照明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9:208.

(6)院蕾.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6.6:39.

(7)李明.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势及其应用(J).公用工程设计,2007,(6):61-63.

(8)吴春海.城市照明节电探讨(J).中国市政工程,2005,(4):70-71.

(9)徐群英.建筑照明节能设计(J).低压电器,2007,(12):45-48.

丰台地下有限空间考试 第5篇

复审说明: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时限由每2年复审1次调整为每3年复审1次。对于7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执行每3年复审1次,按原证件规定的复审日期顺延一年,经复审合格的换发新版证件;不合格或逾期未复审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已经连续从事本工种以上的执行每6年复审1次。

主要考试科目及学费:

考试科目

初学费用

复审费用

考试科目

初学费用

复审费用

低压电工

650

450

高压电工

680

450

电焊工(气焊手把焊)

700

450

氩弧焊

1200

800

制冷运转、制冷安装维修

900

600

空调运转、空调安装维修

900

600

建筑脚手架拆装(架子工)

900

500

蜘蛛人(高处悬挂作业建筑物表面清洗)

950

500

挖掘机、推土机等

1200

800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1380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水 第6篇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规模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城市地下空间的排水与防洪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地下空间防洪标准可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洪排水的重要性。同时也根据现有的技术程度,总结出一些的已有的可用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现状;处理措施;盾构法隧道衬砌接缝防水

0.引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不断适应人类的需求,现在已经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等等设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但由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一旦发生暴雨等,城市地表水极易涌入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城市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是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自身要求,也有利于解决城市的排水防洪问题; 另外,地下空间的规划不同于传统规划,其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其布局更加注重空间的连通和衔接,使得地下空间的前期规划尤为重要,因此,对地下空间排水与防洪功能的深入研究对整个地下空间的规划意义重大。

1.地下空间防水现状

纵观各国防水技术,不论是明挖法还是暗挖法,大体可分为三种 类型。其一是从围岩、结构和附加防水层着手,拒水于工程之外,采用种种办法,千方百计地使地下水不进入工程内边,称之为水密型其二 是从疏水、泄水着手,将地下水有意识地导入工程内边的排水系 统,使之不破坏结构本身,称之为泄水型或引流自排型其三是两者结合,在同一工程中既有泄水的一面,又有水密的另一面,称之为混合型。防水做法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 防水、抹面防水等。构造防水是采用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底板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倒滤层,离壁式衬砌等。任何一种防水作法都依附于或立足于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效能,即防水混凝土的质量。[1]

2.防水材料

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现行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即通用型GS防水材料和柔韧性JS防水材料。通用型防水材料是一种双组份防水材料,两种组分分别是由丙烯酸乳液和助剂组成的液料与由特种水泥、防水涂料包装效果图级配砂及特殊矿物质粉末组成的粉料按特定比例组成。

JWG-1型防水材料。JWG-1防水组合是由JWG-1型渗透式防水剂和JWG-M型防水膏组成。JWG-1 防水剂是一种无毒、无味、不燃、无污染、环保型高分子聚合物防水材料。具有优良的渗透性、防水抗渗透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及耐候性,施工简便快捷、省人省时省力、造价低、防水效果好,且不破坏原有装饰做防水维修。适用于屋面、墙面、地下室、卫生间、蓄水池、泳池浴池、外墙体渗漏、窗口渗漏等防水工程。

高弹防水。高弹防水涂料是以高档丙烯酸乳液为基料,添加多种助剂、填充剂经科学加工而成的高性能防水涂料,是普通防水涂料的升级产品。由于添加了多种高分子助剂,使得该产品的防水性能比普通防水产品更优,同时又具有高强度拉伸延展性,能覆盖裂缝。[2]

丙凝防水材料。丙凝又叫丙凝防水防腐材料,环保无毒,是一种高聚物分子改性基高分子防水防腐系统。由引入进口环氧树脂改性胶乳加入国内丙凝乳液及聚丙稀酸脂、合成橡胶、各种乳化剂、改性胶乳等所组成的高聚物胶乳。加入基料和适量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经塑炼、混炼、压延等工序加工而成高分子防水防腐材料,选用进口材料和国内优质辅料,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最高等级批示生产的优质产品。

3.防水方式

盾构法隧道衬砌接缝防水。盾构法隧道衬砌管片防水的基本措施,按构造形式分为单层衬砌防水和双层衬砌防水两大类。单层衬砌 防水的特点是,接缝防水构造是隧道衬砌构造的永久组成部分,选用 的防水材料要求具备良好的粘着力、弹性复原力和较高的耐老化性能。双层衬砌由于隧道内衬层起主要防水作用,对管片接缝的防水材料要求较低,仅起临时止水作用。此外,螺栓孔防水衬砌背后注浆防水都是不可忽视的防水环节。基于圆形隧道衬砌结构受力要求,在纵向缝中还要加承力衬垫。

地下工程新奥法防水层。新奥法构筑隧道时,在一次被覆与二次被覆之间设置防水层解决防水的问题,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其构筑 防水层的方法有喷涂防水膜。在一次被覆与二次被覆之间喷涂防水膜这样形成的防水膜要求被覆的底层比较平整,不能有滴水现象否则,影响防水膜的附着力,降低防水效果。所以,这种防水层只适用于没有涌水和滴水的隧道。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防水膜厚度较难控制。此外,由于这种防水层完全隔断水的渗漏而不能把水疏导排出,所以二次 被覆结构要承受外水压。

混凝土裂缝及防水。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现象,裂缝的产生与防水设计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裂缝按常规的说法不一定就是缺陷或事故的预兆。经过多次调查表明,在具有一定厚度如左右和承受水压不太大的防水混凝土构筑物中,表面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时,尚不致造成影响使用的明显渗漏当水压不大,轻微渗漏时,这种混凝土的裂缝具有自愈能力,同时对钢筋锈蚀影响也不明显。因此,处于地下水和淡水中的混凝土允许宽度,其上限可定为万,在特殊重要工程裂缝允许宽度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结构防水宜采用多层防水线。隧道和地下工程结构防水,采用多层次防水线是我国多年来施工经验的概括。目前,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多层次防水线的做法是第一道防水线初期支护加背后注浆,初次支护一般都采用喷射混凝土,视地质条件决定喷射混凝土是否加钢筋和网构拱架第二道防水线初期支护与二次模注混凝土间设置封闭的塑料防水板隔水层,其作用是防止二次模注混凝土开裂,并起到隔水和防水作用第三道防水线二次模注采用抗渗等级高的防水混凝土,并做好接头缝的处理。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做好每一道防线,其防水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4.结语

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必须认真对待。要结合地下工程的地质状况、防水等级、防水材料、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寻找解决的办法,即材料、技术的先进性和人员素质的全面性。对于地下室工程防水,特别应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功能。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地下空间的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开发耗资巨大且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对其规划建设更需要经过慎重的研究,而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地下空间又需要提前规划。 [科]

【参考文献】

[1]薛绍祖,花象娟.隧道和地下工程的防水现状及发展趋势[J].2007,7.

谈地下车库设计 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提高到“住得好”“行得便”的标准, 社会经济的发展, 私家车拥有量迅速增多, 使居住区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住宅区停车位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停车难, 乱停车, 严重影响住宅区的环境品质。因此, 解决住宅区的停车问题, 做到实用、经济、环境优美等因素的综合平衡, 使住宅区能正常运行,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 高价的基地用地面积, 不能满足大规模停车需求, 并且地上停车车辆与绿化、建筑、道路等等争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环境质量就差强人意。现阶段, 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其自身需要比较大的埋深深度以满足结构需求, 这必然增加了地下使用空间, 设计中往往将汽车库以及各类设备用房安排在地下层中。因此, 地下车库未来将成为住宅区汽车停放的主要方式。

2 地下车库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 确定车库规模。根据小区规模, 住户人数,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小区停车位一般都应达到1辆/户, 据此可确定小区停车位数量。再根据停车位数量估算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型车平均每车位约30 m2~40 m2, 据此可得出地下车库的建筑面积。至此, 车库规模基本确定。

2) 是否设人防。在设计之初, 我们应协同建设单位向城市规划部门确定配建人防的面积、用途、类别。一般城市规划对人防配建面积比例都有强制性的规定。如果开发商不愿意建造人防, 可由政府异地建设, 但需缴纳一定费用。地下汽车库的人防设计通常应平战结合, 即平时为汽车库, 战时为人员或物资的掩蔽场所。

3) 确定坡道。a.坡道数量及宽度。根据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坡道出入口数量及宽度由车库停车数量决定:50辆以下地下车库设一条单车道坡道;51辆~99辆地下车库设一条双车道;100辆~300辆地下车库设两条单车道坡道;301辆~500辆地下车库设两条双车道坡道。汽车疏散坡道宽度单车道不小于4 m, 双车道不小于7 m, 此尺寸要求为净尺寸。b.坡道位置。根据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 m。因此汽车坡道不宜集中布置。坡道出地面位置还应考虑小区地上路面设计和景观设计, 坡道出地面位置应尽量远离小区中心景观部位, 尽量远离交叉路口, 出入口路线通畅, 避免曲折, 180°转弯。

4) 确定汽车库在地下的位置。我们已经确定了地下汽车库的建筑面积, 这个范围划分在小区地下的哪个部位还应仔细斟酌。a.通常的考虑方式是:地下汽车库主要为地上哪几栋住宅楼服务, 车库范围就位于哪几栋楼之间, 并在住宅楼地下设专用汽车通道, 把地下汽车库与住宅楼单元楼电梯联系起来, 一方面解决了地下车库人员疏散问题, 另一方面方便居民使用。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车库尽量集中布置, 这样可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 即车库容量越大, 车道所占比例越小, 单位停车位所需求的平均面积越小。另外, 车库集中布置, 便于车库统一管理, 节省管理开支, 减少工程建筑造价。c.另一种优化设计的思路:中央景观和中央停车相结合。利用中央景观区集中建造整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库, 停车库顶部做集中绿化景观, 出入口坡道设在四周相对隐蔽的地方, 且与小区路相结合。这样就避免了车辆穿越中央景观区, 形成小区内部人车分流, 形成小区中央景观, 提高了小区的环境品质。

5) 确定停车方式。汽车库内停车方式有0°, 30°, 45°, 60°, 90°, 即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相比之下, 垂直式停车所占面积较小, 停车方便, 因此, 地下停车库大多采用垂直式停车, 只有柱距较小的某些跨度内, 才采用平行式停车与斜列式停车。

6) 确定柱网。a.要有整体观。要把住宅楼的地下室与地下车库统一考虑。柱网尽可能统一, 与住宅楼相接处的边跨可按需要调整。车库内主要车道尽量贯通, 避免曲折, 并能直达汽车坡道疏散口。行车带与停车带要合理排布, 提高车库使用率。b.应查阅规范, 了解相关数据, 确定经济合理的柱网。由《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1.5.3条知:小型车垂直式后退停车的停车位最小尺寸为5.3×2.4, 通车道最小宽度为5.5 m。经验表明8.1×8.1的柱网单元比较经济合理, 如图1所示。

7) 覆土厚度。确定覆土厚度的考虑因素:a.地上景观设计的内容, 景观植栽的种类和范围。一般车库顶板不宜种植根系太发达的植栽。通常覆土0.8 m~1.50 m即可满足一般的景观种植要求。b.覆土层内是否走设备管线。如果走设备管线, 应在当地的冻土深度以下, 还应考虑排水等重力管线的坡度及标高。参考覆土的控制厚度0.8 m~1.50 m。

8) 确定层高。柱网、平面布局、覆土厚度等确定后, 就应与结构设备专业协商, 确定层高。决定层高的因素有:车库净高要求, 结构梁板厚度和设备管线布置。

根据相关数据, 小型车的最小净高要求为2.2 m。

结构厚度应经结构专业精确计算确定。一般采用宽扁梁结构和无梁楼盖可减少结构厚度, 但建筑造价有所提高。另外覆土厚度直接影响结构的计算荷载, 因此建筑专业在确定覆土厚度时应经济合理。

设备管线布置对层高的影响主要是消防水系统和通风排烟系统。建筑专业最好做管线综合图, 对管线密集交汇多的部位, 会同各设备专业做出优化设计, 以减少对层高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非机械停车库的层高参考值为3.6 m。

9) 防火设计。在排完车库平面后, 就应进行防火设计。地下车库的防火设计对建筑专业来说, 主要是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根据规范, 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 000 m2, 一般地下车库都会设自动灭火系统, 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 即:4 000 m2。机械停车防火分区面积为2 600 m2。划分完防火分区就是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分为汽车疏散和人员疏散, 二者不能互相借用。汽车疏散对地下车库来说主要是坡道疏散, 坡道的宽度和数量在前面已有陈述, 人员疏散需要满足规范要求: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两个疏散口, 每个封闭楼梯间疏散宽度不小于1.1 m, 两个疏散口应分散布置, 汽车库内最远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 m, 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 其距离不应超过60 m。这些基本都能满足。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设计, 地下汽车库的基本布局已确定, 这个过程需谨慎对待, 一个个问题踏踏实实的解决, 一旦某个问题出错将影响大的布局, 影响各个专业。

基本布局确定后, 就可给结构专业, 设备专业提条件。以后的过程就是细节设计, 例如:车库坡道设计, 地面排水设计等。与各个专业协调配合设计, 例如:加设集水坑, 通风道等。这些细节设计也很关键, 如设计不合理必将影响将来的使用。

总之, 我们在设计时, 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汽车库设计的相关数据, 与结构、设备专业密切配合, 综合考虑, 反复斟酌, 优化设计, 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地下空间设计 第8篇

然而,“地下造城”也意味着安全、成本和管理等诸多风险。据记者调查,我国在宏观层面的管理指导、法律规范的前瞻性以及技术的保障性都还存在短板。能否合理规划、安全施工?能否规范经营、有效管理?这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地下空间开发提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曾经只是梦想的“地下造城”,如今已经走进现实。

据了解,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形成了规模在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平方米、功能综合、体系完整、内部环境优越、地上地下协调一致的地下城。

武汉最早提出“规模化造城”的设想。2008年武汉市通过规划,尝试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计划用10年的时间打造4座新城,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堪比60个中山公园。目前,武汉在建的地下商业项目即达30余个。

沈阳刷新了武汉的构想,计划打造8座地下新城。5000万平方米的地下建成面积,总量不及北京,但人均拥有地下空间面积却超过北京,将达到6.8平方米。

从地下开发规模来看,最具想象力的还是北京。目前北京地下空间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将达到900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面积将为5平方米。

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深圳、青岛等几十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专项规划。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高潮已经到来,进入地下空间利用的高速发展期。

规划缺乏通盘考虑

然而,规划上的失当却使得不少地下空间未能发挥预想的作用。

从1997年开始,北京中关村地区就开始酝酿一条地下交通环廊。10年后,地下环廊通车,但环廊交通标志不清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2011年,相关部门对环廊交通标志改造,在LED显示屏上标注环廊的出入口,并提示地下车库的可用停车位。指示牌虽然变清晰了,但车流量却一直上不去。

缘何使用率不高?中关村西区办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关村地下环廊不属于城市次干道,它只是连接此处13座大厦的连廊。在这些大厦工作的人可以通过连廊驶入、驶出大厦停车库,减少在中关村西区地面等红绿灯的时间,但对外面的人和车辆来说,却很难驶入。

在北京西城区,已初步建成2.3公里的金融街地下环廊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连接金融街中心区1 1座大厦的地下车库,提供8000多个车位。然而,该环廊一直未启用。

有消息人士称,金融街地下环廊一直未启用是因为原来选取的出口地点在月坛体育馆加油站附近,该地段一直很拥堵,不适合作为出口。

“其实,说到底还是没有规划和政策引导,形成目前一团乱的地下空间开发现象。”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工程师、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张瑞龙说:“比如一些地铁站就是一个孤立的站点,周边既没有地下商业设施,也没有和附近的写字楼完成对接,大大降低了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在业内不少专家看来,这样的地铁站也许就是目前国内地下空间建设的一个缩影。

最棘手的问题则来自法律归属权的空白。1997年,原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虽然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章可循,但停留在行政管理范畴,并没有明确对开发利用中涉及的民事权益的保护方法。由于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及管理指导相对落后,很多城市根据自身情况编制的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可实施性和整合性方面存在种种不足。

据记者调查,很多地铁和地下隧道要穿过城中村,但比如广州的城中村保留集体土地性质,这些地下空间到底是国家的还是集体所有,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规定。广州市人大城建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除了各种专项规划外,广州尚未编制完成一部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此庞大的“地下城市”,各种设施却仍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

这也是让张瑞龙深以为患的一点:“地下空间建筑具有不可逆性,不可能像地上建筑一样,随便推倒重来。”他表示,在“N无”背景下发展地下空间,其混乱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众多缺失中,制定总体规划是最为迫切的。”张瑞龙直言,地下空间一旦开发利用,地层结构就不可能恢复原状,已建的地下设施将影响到周边地区的使用,一旦陷入混乱,付出的代价将更大。没有系统规划的地下空间开发,盲目性和实验性成分居多,对城市日后改造将会带来巨大麻烦。

管理才是最大挑战

事实上,规划建设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地下空间建成之后,政府和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设施配套能力、商业开发能力将受到空前挑战。

2008年3月,北京一栋高楼的地下空间发生火灾,火苗蔓延至18层,楼内100多名居民被困,所幸经过安全疏散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伴随着密集的开发建设,塌陷事故也开始在各地时有发生。在广州,珠江新城接连发生了几次地陷,地下空间又在几次大暴雨中“水漫金山”。尽管施工方称“与地下空间施工无关”,专家称“地质结构较稳定”,人们还是有颇多疑虑:作为未来的“地下城”,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会否一遇下雨就变成“水帘洞”?有关负责人坦言,作为国内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的地下空间,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的排水问题自然也是工程难点。事实上,不仅仅是珠江新城,广州全市、北京,都曾遭遇大暴雨过后地下停车场水浸、全城“遭殃”的难堪。

此外,不少关于地下空间空气质量、通风效果和安全隐患的报道揭露了其管理上的欠缺。部分地下公共场所的氡浓度普遍较高,最高达到地面空间的5倍,地下厕所的臭味和地下商铺装修时的材料味道,其浓度之高常常令人头晕目眩。

而地下停车场更是成了汽车尾气排放的聚集地,如果通风效果不好,在停车场短时间停留都会造成头痛、恶心等感觉。如广州天河城、广百百货的停车场空气质量几乎都达不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城市发展规模增大后,面临的灾害威胁也就越大,城市地下空间由于独特的抗震、抗风、抗爆及防化等防御功能,对灾害的防御能力要远远高于地面建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魏清泉教授也提醒,作为地面建设的延伸,地下尤其要纳入城市线网规划中,特别要注重“三口”,即通风口、出入口、排水口的规划和有效管制。

“看地下空间规划图,整个地下基本连成一体都要掏空,那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对地下这种巨大的综合体如何管理,才是个最大的问题。不是建好就一定能够管好。”他表示。

切忌盲目开发

有批评家质疑中国地下水道设计能力不够,而城市规划设计师却提醒我们,城市循环排泄的功能失效并非设计理念落后,而是城市化进程一味冒进的后果。

“希望地下空间不会成为地方政府比拼政绩的新赛场。”针对“地下造城”热潮,有专家如是表示,地下空间的开发,地方政府首先要抱有“理性建设”的心态,切忌不顾具体条件、不顾经济水平,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盲目开发、贪大求全。

上海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教授束昱提出建议,首先要完善法规,只有法规完善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才有可能持续化、有序化,才能有法可依;其次要创新完善管理体制。现在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如何在管理上体制上创新,适应发展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像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环保、卫生、人防部门各司其职,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部门负责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管理。”束昱说,上海此前创建了一个地下空间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另外,还要强化风险预测、管控和安全管理,同时要强化新技术,运用生态、低碳、智能环保等新材料,才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当中更加安全,让成本更低,环境更舒适。

地下空间六大应用功能 第9篇

地下空间有岩土介质围护, 提高了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隐蔽性、封闭性和耐震性。因此, 近代城市的防灾、特别是防御战争灾害, 就首先考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二战中, 欧洲多国曾经利用地下空间作为防御工事, 例如巴黎利用地下废旧洞穴作为弹药库、掩蔽部和军火库;伦敦利用地铁作为人员疏散、掩蔽和物资输送的设施。我国到如今仍在规划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防御平时的自然灾害。

第二大功能, 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

地下空间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将城市交通的部分设施有序地转入地下, 在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 节约城市大量交通用地。交通设施地下化, 第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地铁。英国伦敦的第一条地铁建于1863年, 就是把原来城市中心地区的地面铁路搬到地下, 与人行、马车交通实行立体分离, 解决城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经过140多年的发展, 地铁已经成为现代100万人口以上大的城市, 解决中心城区通勤交通的首选方式, 并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修建地下停车场。现在城市中心区停车已经变得十分困难, 用地受到限制, 地面开放式停车场的成本太高, 停车场的出路只有“地面立体化”或“地下多层化”。

第三大功能, 修建隧道及地下道路设施。

为提高效率、减少干扰, 将部分道路从城市中心区地下穿越, 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上海外滩地区交通大改造的主要方式, 就是规划建设地下快速道路系统。如中山东一路下面正在建地下道路, 浦东大道地下也在建7.0公里以上的地下快速路, 通过地下快速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 来提高外滩CBD地区的交通效率。地下公共步行通道也是地下交通系统中的一类重要设施。通过规划建设地下公共步行通道, 可将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的地下层连接, 行人不必穿越马路即可快速到达目的地。如今, 上海规划建设地下人行公共步道不断加宽, 两侧添加了商业店铺, 使地下空间的环境气氛更热闹, 不但安全性提高了, 也可获得很好经济效益。

第四大功能, 在地下铺设市政管线。

最早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设施就是铺设在道路地下的市政管线。以前采用直埋法, 管线平铺并设置安全间隔, 开挖后回填。由于有安全间隔, 任意一条管线发生故障就要开挖路面, 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比较低。后来逐步发展成多条市政管线集约化铺设在隧道里, 称做综合管沟, 日本叫共同沟, 台湾地区叫共同管沟, 英文是utility tunnel。管线的安全度提高了, 铺设预留容量更大, 铺设新线也更方便, 道路也不需要经常开挖了。

第五是仓储的功能。

城市仓储的需求量很大、品种很多, 如水、油、粮、物品、机械设备等, 将其存放在地下, 在限定的空间中, 温湿度的变化不大, 保密安全性高, 虫害比较少。地下仓库可达到恒温恒湿效果, 对一些物品的储存很有好处, 比如储存粮食可以减少虫害、增加保质期等。

第六是发展地下商业设施。

商业活动肯定依附于交通设施, 人流快速集散的过程能够带来商机, 因此, 地铁交通往往和公共步行交通相结合。日本就是在地铁车站道路两端的某一段距离, 规划建设地下商业街, 行人走出地铁站后通过公共步行通道进入商店街, 在舒适的环境中方便购物。后来把停车库也结合起来, 规划建设地下2~3层地下街, 地下一层是店铺和公共步行通道, 地下二层以下是车库或地铁站厅, 功能合理、换乘方便, 商业效益显著, 为世人所赞誉和仿效。

地下空间设计 第10篇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和前提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交通需求、交通状况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在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下换乘空间”作为人类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它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还缓解了地面交通, 实现了人类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人车立体分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等。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作者, 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一个场所使它既能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物资文明的需求, 有能释放一些城市空间满足人们精神交流的需求。

1. 地下空间利用

我们熟悉的地下空间包括地铁、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地下市政管线设施、地下人防工程等等。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主要分为上班、上学、业务、商业、娱乐、回家等, 而其中上班、上学、业务这三种出行目的都会有较高的时间要求。因此, 我们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地下换乘空间”的建设理念, 将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枢纽在某些时间段过于拥挤、堵塞的问题。

2. 地下车库的优势

如今, 在城市中心区停车、特别是经济商业中心区停车, 已经显得十分困难。不仅因为用地受到限制, 而且地面开放式停车的成本太高。所以停车场由“地面立体化”转变为“地下多层化”, 并且将地下停车库与地下商业街、地铁站、人防工程结合建设已成为当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主流。同时我们注重公共地下车库与周边大型建筑地下空间的连通, 与周边人防工程设施的相互连通或者预留, 与城市市政管网、市政设施的整合关系, 尽可能的将地下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因此, 我们提出了将“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结合利用的观点。

二、学校专业地下换乘空间的选址与城市规划布局

目前, 各省市在建设“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的选址上, 都将“地下换乘空间 (即地下室) ”规划建设在校园用地范围内。即地面建设教学用房, 地下建设停车库。表面上是实现了校园专用地下换乘空间的转换, 方便了家长接送小孩, 缓解了道路交通的拥挤、堵塞现象。但是对于这样的城市规划布局, 笔者觉得是不合理、不完善、不环保的。特别是将“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社会停车库”共同建设的时候, 二者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加突出。

1. 地下换乘空间选址——案例分析

以下用“白沙路第二小学”建设地下换乘空间为例 (如图1) , 分析其案例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笔者认为较合理的方案 (如图2) 二者对比分析。

白沙路第二小学地下换乘空间方案, 将地下换乘空间建设在校园用范围内, 如图1所示。

较合理的规划布局方案, 将地下换乘空间规划建设在城市公共道路、城市公共空间下, 不涉及校园用地, 如图2所示。

本项目位于柳州市白沙路中部, 学校建设规模为教学综合楼1栋、体育馆1栋、门卫室及室外运动场所。本项目把“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社会停车库”共同建设, 将地下换乘空间 (即地下车库) 建设在校园用地范围内。尽管运用通透式围墙, 将车库出入口、地下室安全疏散楼梯、风井等隔离在校园外, 学生依然可通过较靠近的室外楼梯以刷“电子磁卡”的方式来到地下换乘空间。但将地下换乘空间 (即地下室) 建设在校园用地范围内, 则会对校园产生很多不利的因素。

(1) 地下室的进风井、排风井不能完全避免不建设在校园范围内, 有些风井根据地下室防火分区的需要, 必须贴着或临近教学楼、体育馆外墙修砌。地下车库平时进风、排风产生噪音,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环境。

(2) 地下车库建在校园用地范围内, 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 对校园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严重影响了小孩的身体健康。

(3) 地下室安全疏散楼梯不能进入教学用房内, 必须单独设置在学校范围外。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要单独建设的室外疏散楼。虽然通过围墙将其划分至校园外, 但是其本身还是建设在“校园用地范围”内的, 占用了一定数量的校园用地, 剥削了部分学生室外活动场地, 从使用空间上来说是不合理的。校园就是单纯的为小孩而建的, 我们要进可能的“归还”给小孩。

(4) 同时进出地下室的汽车坡道、以及汽车通道都被围墙分隔在校园外, 但在本质上还是占用了校园用地。

综上所述, 将“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社会停车库”建设在在城市公共道路、城市公共空间下, 不涉及校园用地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可以避免以上几点的问题的发生, 还能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学生专用“地下换乘空间”。综合开发地下停车系统、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周边社区、居住区, 是今后我们调整城市规划建设步伐的方向。

2. 换乘空间的布局形式、换乘方式

换乘空间的平面布局形式决定换乘方式和换乘的时间, 作为学生专用的“地下换乘空间”不能按照平时我们等待公共汽车的模式, 简单的设置一个等候的站台 (如图3) 。因为小孩处于地下室, 他的方向感和认知感是很薄弱的, 修建在城市公共空间下的地下室, 首先我们必须使用学生专用楼梯及自动扶梯 (如图4) , 让学生能直达地下候车室, 学生使用“电子磁卡”进出候车室和专用楼梯,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家长开着汽车到达地下室, 在候车室附近停放好汽车后, 也是通过“电子磁卡”进入候车室接小孩到车上或者送小孩到学校门口, 真正实现“安全换乘” (如图5) 。

三、地下换乘空间功能的明确性、针对性、安全性

1. 换乘空间的交通流线组织

换乘距离的长短是决定换乘便捷性的主要方面, 换乘距离长则会出现换乘时间长的问题。

换乘流线交叉处是最容易出现交通问题的地点。人流、车流都集中在这一点, 从而影响换乘的顺畅。

2. 换乘空间的导向

空间导向就是人们如何确定他们身处何方, 以及如何到达一个特定的场所的过程, 建立一个具有良好导向性的空间的就是便于人们的定向与寻路。首先是标识, 学生通过标识有“学生专用”的楼梯、自动扶梯进入到地下室, 地下室安装有标识指示灯指引方向, 将学生指引到“候车室”。这整个过程中, 换乘空间的形态、光线的强弱、颜色明亮、材质舒适等都将使换乘空间的导向性更明确。

3. 换乘空间的步行系统和服务设施

学生步行系统的连续性不能被城市道路切断, 因此我们在设计“学生专用楼梯”时, 必须将其设计在学校大门外10 m范围内。保证学生从校园出来后, 只要在城市人行道上直走, 就能尽快的来到“专用楼梯出口”。不要穿过马路, 出入口距离校门不能太远。

换车空间的服务设施, 在上学、放学人流高峰期难以快速疏散人流。在地下换乘空间的候车区, 必须设置自能信息系统、广播系统以及专项工作人员辅助服务等。

4. 换乘空间的外部交通和交通管理

在换乘空间的地面上, 人流和车流因做好分流。特别是在学校门口处, 应设置好“红绿灯” (交通信号灯) , 汽车坡道出入口、周边十字路口处设置好“慢行灯” (交通警示灯) 。运用有效的手段来控制人的行为, 即保证学生在过马路时是安全的, 人流是有序的, 又保障了车流的顺畅性。并且“社会停车数量”和“学生专用换乘人数所需的停车位”, 二者的停车总数量不能超过规划设计车库的停车总数。地下车库的运行要仅仅有条、规范化管理、分区域管理, 还要把“社会停车位”与“换乘专用停车位”分开, 分区域停放。将“换乘专用停车位”靠近“候车室”布置, 预留有足够的临时停车位。

四、如何实现地下换乘空间的可行性、可控性、可实施性

1. 合理组织换乘流线, 到达“换乘”目的的可行性

将换乘空间作为建筑室内的一个公共活动场所, 通过空间组织和交通流线组织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实现“换乘”。即使用建筑手段从空间上将各个交通节点立体的连接起来, 路线方向具体如下。

家长接回路线:学生放学经学校大门→学生专用楼梯→换乘空间候车室→家长接到小孩开车回家;

家长送去路线:家长停车到换乘专用停车位→刷卡进入候车室→通过学生专用楼梯→来到学校大门→送小孩上课。

这两条路线都是以最简单、最直接、最安全、最可行的方式, 在“地下换乘空间”中实现了家长接送小孩的“行为”。

2. 通过标示空间形态设计增强导向性, 实现“换乘”目的的可控性

(1) 重视换乘空间的可识别性、导向性设计充分考虑了人的行为和心理, 运用建筑手段将高效、便捷的标识系统设计在换乘空间中。因为小孩比较调皮, 在设计时要增加方向指示牌的数量, 形成连贯的出现体系。特别是出入口的设计需要在视觉上更加显著。通过强化标识牌, 注重换乘空间的光线设计、色彩运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来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楼梯、疏散通道、候车室等。

(2) 换乘空间尽量通过建筑手段来引导学生, 而不是简单的利用栏杆、拉绳来渠化人流。并且在换乘的过程中, 无论是平面方向还是垂直方向, 尽量减少途中的转弯和方向的转换。楼梯、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的方向最好与候车室直接连通, 或者通过安全通道连接, 避免拐弯和变向。

3. 建立连续的步行系统, 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系统, 完成“换乘”目的的可实施性

(1) 提高步行系统的环境质量, 包括室内、室外换乘空间的步行道, 保证步行道的连续性, 并通过标识系统的设置提高步行道的方向引导性。

(2) 换乘空间必须是舒适的、安全的等候空间, 不但可以遮风避雨, 还需要环境明亮、空气质量好, 以及要有足够的座椅, 设计有一定数量的卫生间、设计有空调系统等, 保证小孩能够在一个较好的空间环境中等候家长。从细节上, 我们还需要注重换乘通道楼梯的宽度、防滑措施、设计防止小孩攀爬的楼梯栏杆等等。针对换乘空间的特殊性, 还需要建立电子磁卡系统、电子显示屏以及广播系统, 方便家长寻找孩子。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学生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社会停车库”共同建设的论述, 笔者从一名建筑设计师的角度, 有针对性的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疑问, 并且相应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对建设“地下换乘空间”的选址、如何合理的组织流线、如何增强换乘空间导向性、如何建立连续的步行系统、如何加强基础设施与信息服务建设等。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地下换乘空间”可行性, 改善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 保证道路的畅通。与此同时, 我们也期望政府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 给予更多的优越政策以及资金保证,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换乘空间”。

参考文献

[1]叶霞飞, 顾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2]韩冬清, 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大有, 杨鲲, 陈建中.Agent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 2000.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迫使城市建设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现在的城市地面建设经常出现很多问题,那么地下建设必然要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而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发展也必然与之密切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更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这类空间的营造会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现在,营造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空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营造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营造无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居民家庭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它不仅代表着城市的面貌形象建设,还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发展程度。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关乎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污染严重等,所以,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地下空间景观的良好营造,可以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地设计运用地下的空间,可以丰富地下的空间层次,增强城市的空间层次感、改善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从而有形或者无形地带动城市的各项发展。它的建设,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的营造,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所以,这也是现在国家和社会非常注重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让居民生活更好,是国家和城市建设的中心,它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对于地下空间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和忧虑感,使得人们都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中去。

二、营造城市地下空间景观需要注意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建设是要围绕着解决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而展开,并且同时要针对解决地下空间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城市的地下空间多是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通道等,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照明问题,地下空间与地面相隔,根本无法见到外面的自然阳光,那就需要建设的时候,合理地增多地下灯光照明,通过灯光照明来进行弥补,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度,看清楚事物,要知道,不管什么样的政策或者发展,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

其次,尽管是地下的空间,但终究归属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它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面貌和风采展现的方式,所以,它的建设需要兼顾美观性,合理适度的装设、设计外观形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地下空间的高度、宽度和内部的摆设等都需要建设者格外的注意,要知道,部分的美观决定着整体的建设,我们只有关注每一个小细节,才能使整体建设达到最优。

地下的空间是有一定程度的封闭的,很不利于空气的流通,那么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它的透气性和与外面空气的流通性。建设者在建设的时候,应该选择透光处比较强的位置,在内部,也可以选择适度增加一些透气的孔,或者在内部摆设一些生命力比较强的、适合在那样的环境里生长的植物,这样既能够改善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也能够展现出内部的生命活力,显得美观。

地下空间的建设由于缺乏光明,尤其是路比较绕,方向感不强的人容易迷失方向。现有的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多少都有些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不利于人们识别和对空间内部环境的把握。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在内部的墙壁上贴上方向标,这个方法其实在现在的城市地下建设中,已经普遍运用了。因此,适度的结合人们的心理因素,增加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感是必要的。另外,在地下空间的入口处,也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使得其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考虑建设在比较容易接触光照的位置,设计简单环保的入口,增强它的便捷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营造关乎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强地下景观的营造,必然使得城市的交通、居民的住房更加便捷、舒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者们应该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加强地下空间的绿化建设和人性化建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其营造的影响,使其设计的各种指标达到最优。一个城市的发展依靠的是综合指标的提高,依靠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城市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艳红,陆伟伟,王丽洁.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06).

作者单位:

地下车库通风设计探讨 第12篇

所谓车库的通风,也就是要排除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汽,送入新鲜空气。以便有害物(这里主要指CO)的含量稀释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防排烟也就是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滞留烟气,限制烟气的扩散,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现场,减少伤亡。

1 设计原则

1.1 地下车库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

1.2 当排风量无计算资料时,可参考换气次数估算。一般来说,排风量不少于6次/小时,送风量不少于5次/小时;

1.3 地下车库的排风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排除1/3,下部排除2/3;

1.4 对于散发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污染源应设局部排风装置;

1.5 根据工艺及污染物的产生状况,对不同的工艺设备应采用不同的排风罩,除受生产条件限制外,均应优先考虑密闭罩;

1.6 局部排风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工艺流程,同时使用情况及有害气体性质等因素。对于混合后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结聚凝块或形成毒性更强的有害物时,应分设排风系统;

1.7 局部排风系统排出的空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应根据排出空气中含有有害物的毒性和浓度;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排出口方位以及排放标准的规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2 建筑车库通风方案的选择

采用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目前这种机械排风兼作排烟系统方案设计比较多,由于它是用同一台风机和同一管道系统,平时作排风用,火灾时作排烟用,往排风量与排烟量相差很远。为节省投资,当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时,只有采取缩小防烟分区面积的方法,来减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使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与排风系统的排风量相等或相近,才可能使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

3 建筑车库通风设计

车库位于地下-1层,总面积2691m2,位于一个防火分区内,根据要求共分成2个防烟分区:分区1:1660m2;分区2:855m2,共设两个排烟系统:系统1,系统2,风别负责分区1和2,

3.1 机械排风量的确定

在本设计中,为了满足地下车库的排风量需求,排风量取为6次/小时。换气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Q—风量,m3/h;n—换气次数,次/h;s—地下车库面积,m2;h—地下车库高度,m。

3.1.1 系统1

上部排1/3为16268m3/h,下部排2/3为32536m3/h。共布置22个风口,上下各11个,上部每个风口的排风量为1478.91m3/h,每个风口尺寸为320x250mm;下部每个风口排风量为2957.82m3/h,每个风口尺寸为500x320mm。在主干管上布置4个向上开启的常闭排烟风口,每个尺寸为800x600mm,同时在各支管上设防火阀,有火灾发生时由自动控制系统关闭防火阀并开启排烟风口进行排烟。

3.1.2 系统2

s=855m2,n=6,h=4.9,Q=6x855x4.9=25137m3/h上部排1/3为8379m3/h,下部排2/3为16758m3/h。共布置10个风口,上下各5个,上部每个风口的排风量为1675.8m3/h,每个风口尺寸为320x200mm,下部每个风口排风量为3351.6m3/hm3,每个风口尺寸为400x320mm,在主干管上布置3个向上开启的常闭排烟风口,每个尺寸为600x500mm,同时在各支管上设防火阀,有火灾发生时由自动控制系统关闭防火阀并开启排烟风口进行排烟。

3.2 送风量确定

防烟分区2比较小且靠近车库入口,可以实现自然捕风,分区1比较大,且离新风口比较远,考虑机械捕风,进风量取排风量的50%,则捕风量为:24402m3/h,共布置5个风口。每个风口的风量为:4880.4m3/h。

3.3 管路计算

3.3.1 排风系统1(见图1)

计算得,最不利支路481Pa,最有利支路226Pa,加阀门调节以达到平衡。

3.3.2 排风系统2(见图2)

计算得,最不利支路1-3-5-6-7 194Pa,最有利支路1-2-7 70Pa,加阀门调节以达平衡。

3.3.3 新风系统(见图3)

计算得,合计总阻力732.06Pa

3.4 风机的选择

3.4.1 系统1

将输送风量增加10%作为选用时的依据风压亦考虑10%的余量,即

3.4.2 系统2

将输送风量增加10%作为选用时的依据,风压亦考虑10%的余量,即

3.4.3 新风系统

将输送风量增加10%作为选用时的依据,风压亦考虑10%的余量,即

结束语

随着城市中、小型汽车数量迅速增长,地下汽车库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如何改善地下汽车库的空气品质,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就需要通风专业设计者,通过准确的风量计算及管路计算,合理地选择满足功能的风机,以及选择合理的排烟方案,方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地下车库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葛风华.地下车库通风能耗分析[J].暖通空调,2006,3.

上一篇:美国民主党选举的歧途下一篇:企业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