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言表达范文

2024-06-27

课堂语言表达范文(精选12篇)

课堂语言表达 第1篇

一、用心调整语言的速度、音调与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快慢无需划一,但一般来说,宜慢不宜快。语速过快,像打机关枪一样,学生的听力难于跟上,学生不易把听到的声音、信息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象,再现历史情景。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天南地北的“侃大山”,听漏点、模糊点都无关紧要。历史课堂语言是一种教学语言,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得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吸收进去,否则使人疲于理解,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影响教学的效果。当然讲课也不能匀速前进。如同老和尚念经,无语调变化,像首催眠曲,使人恹恹欲睡。课堂语言要根据内容随时调节,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讲课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不要以为只有高分贝、高八度的声音才能“镇住”学生,要知道语音太高太强会使学生由兴奋状态转人抑制状态,注意力不持久,从而降低听课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高深,尽量做到口语化,否则将减弱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能太庸俗,过于浅显,让学生感到乏味,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备好教材,而且要备学生,这样才能采用最恰当的语速、音调、和深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贵在一个“准”字

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语言不可能向文学那样虚构和夸张,历史课堂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真实性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语言确切,用词严谨。

历史课堂语言有别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可以无限夸大“: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在文学园地里千古传颂的绝妙佳句。而我们历史教师不但要语言准确,用词严谨,就是形容词的用字遣词也必须恰如其分,任何言过其实,夸大其词都是在禁忌之列。历史课堂语言切不可美辞而害意,丢了一个“准”字。

三、讲究一个“精”字

讲课务求明白、简炼、干净。简炼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要害的话越讲得多,听的人越糊涂。作为教师应尽力避免出现“啊”、“这个”、“那个”……这些口语,做到少重复,即使认为重要、关键的内容要重复,也不妨换个说法,或从另一个角度去表达。

历史课堂语言含金量也非常重要。有的教师讲课,知识量、信息量丰富,语言表达又准确精当,逻辑性强,学生获益匪浅。而有的教师话语过剩而内容贫乏,废话连篇,言不及义,或者虽然并未离题,但含金量太少。譬如水果汁,掺水太多,浓度不够,则淡而无味,吊不起人们的胃口。课堂语言含金量太低,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于一堂课的质量。

当然我们教师在课堂里更不能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甚至插科打诨,荒诞不稽,学生也许会捧腹大笑,但扪心自问,有效果吗?对得起学生吗?

四、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打动学生

俗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用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智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爱和憎,才能通过历史课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对于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革命志士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触动心灵,感染学生。但切记不要矫揉造作,故作惊人之语;不要堆砌空泛的形容词,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言为心声”,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对历史史实有一个公正的善恶是非观,对历史人物有一份真挚的爱憎感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语言的表情达意才能感人至深,教书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实处。

五、幽默、诙谐,增强语言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语言风趣幽默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师生合作的和谐气氛,强化知识的形象记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无不得益于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我们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听”服务的,教师的讲必须和学生的听协调一致,才能出现学生听课的最佳状态,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在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收到教学语言的最佳效果,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就必须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要求教师注意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及历史语言课堂的准、精、情感色彩等六个方面,追求历史语言的表达艺术。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能、情、趣、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学境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第2篇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

第一节 教学语言表达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教学感染力的基础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三种基本功是:语言表达艺术、文字表达艺术、情态表达艺术。

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考核指标(权重15%):

A级: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强;语言干净利索,无废话,无赘语,语言连贯流畅;嗓音宏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语音准确。

C级:基本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基本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较强;语言较干净利索;嗓音较响亮,吐字较清晰,语流较连贯,节奏感较好,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音较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主要训练吐字、节奏,强调语调的作用,避免粘、拖、弱、错。

一、研究教学语言表达的意义

教学语言是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1、教学语言表达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通过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这样说,教学语言 表达是教师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教师的讲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教学语言清晰度指的是语言表达得是否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的严密度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在逻辑性,严谨、周密、有条理的表达能够增强教学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

2、教学语言表达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由于语言与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一般而言,不同特点的语言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概括性语言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生动形象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语言机智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工具性范畴,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它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学语言艺术本身也会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语言表达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语言信息是思维的原料,思维过程本身又是信息加工过程。语言信息越丰富,思维加工越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促使其不断增加自身信息的储备,自觉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久而久之,在教师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思维品质的提高。

二、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 性。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及修辞的规范,不带语病,不引起歧义。第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索,不说废话,杜绝套话、半截子话和空话,杜绝赘语。第三,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第四,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要富于逻辑性,论述问题要有系统性。

2、教育性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学语言当然要具有教育性。教学语言应该深思熟虑,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的教育性语言,它具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教师要避免讲粗话、脏话和假话,更不能恶语伤人,不能以讽刺和挖苦性的语言批语学生,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加强语言修养,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发挥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作用。

3、启发性

教师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跟随教师语言叙述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教师一面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一面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寻求答案,获得真知。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仅仅在于课堂中多提问,它更注重教师语言内在的启发因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口语化

教师要善于将备课讲稿转化为口头教学语言,做到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与书面语言相比,口语借助于语言的细微差别、语调停顿等一系列手段,产生言语的特殊表现。在教学中,通过口语化的教学,把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表述出 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教学效果。口语化的教学语言要求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避免使用方言土语。口语化的教学语言还要注意证据和声调的运用,恰当地使用语气和声调,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虽然我们提倡教学语言的口语化,但这不等于要用生活中的口语进行教学,这种口语化是以口语形式表现出来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综合,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是最有活力和表现力的。口语不同于书面语,也不同于朗诵或舞台上的道白,它有自身的韵味,这是由口语的特点决定的。

讲课,口语是主要的表达方式,由于讲课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所以其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都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听懂了,就算写成了。老太太说听不懂,就反复修改,直到老太太完全听懂为止。要做到通俗化,适当地运用比喻与实例是必要的。比喻与实例是讲课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讲解难点时,恰当的比喻既可使学生“茅塞顿开”,又能增加情趣,调节课堂气氛。但比喻一要恰当、贴切,否则会违背内容的科学性,给学生造成错误概念;二要避免庸俗,否则会造成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不良影响。

5、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直观形象,语调情真意切,富有情趣、充满情感色彩,有丰富的表现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这要求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听课上。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指教师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开启人的智慧,强化记忆。教师的讲课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注意讲课的声调应既平稳又有合二情理的抑扬顿挫;用词造句既有科学的严肃性,又有优美的文学性;讲课既富有哲理,又有幽默感,富于情趣。为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涉猎,还应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

三、教学有声语言的要求

教师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语言的准确、清晰、生动、幽默和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讲课是当着众多学生讲授知识的语言活动。有声语言是讲课必不可少的表达手段,有声语言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讲课的质量。讲课,一定要注意声音的质量。

讲课与日常谈话、播音、朗诵的区别:

与日常谈话的区别:日常谈话随意性大,不可能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推敲,甚至还有许多依赖语言环境才能理解的省略;讲课则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语言比较完整,口语规范化程度高。

与播音的区别:播音是“照本宣读”,忠实于原稿;讲课阐述的是课程内容,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消化与领会,用自己的语言将课程内容表达出来,可以根据需要随机应变,绝不可对着讲稿或教材逐字逐句宣读,也不能背书。

与朗诵的区别:朗诵有一种“朗诵腔”,语调特别夸张,语速特别慢;讲课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其语言风格,就是自己平时讲话的风格,他可以充分自由发挥,体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特征。

综上,教学有声语言的特点表现在:

1、宏亮有力,圆润自然。圆润悦耳的声音能愉悦学生,喑哑、刺耳的声音会刺激学生,教师的嗓音质量会影响到讲课的质量。但讲课毕竟不是表演,它应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接近生活。

2、吐字清晰,连贯流畅。讲课不宜有太多的重复,一般情况下,讲课声音一过即逝,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听明白,容易接受,其有声语言就不但要宏亮,而且还要清晰、自然流畅,因此讲课很强调语流的自然、连贯、流畅,要符合人们的听话习惯。

3、节奏适度,变化有序。讲课有声语言的节奏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应该是有起伏的。随着讲课者的感情及讲课内容的变化,讲课也有高潮的涨落,节奏起伏也会有所不同。但讲课中的这种节奏对比和表演中的节奏对比有所不同,它较为接近片段状态的口语节奏。

4、感情充沛,身心投入。讲课的有声语言应该包含激情。无论是讲课内容有无感情色彩,教师都应全身心投入,才能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的有声语言应该是声情并茂的。

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可概括为:

亮——吐字清楚、声音宏亮、字字入耳,不吃尾音; 专——语言准确,不模棱两可,用专业术语; 准——普通话的音准好;

精(净)——语言精炼,不啰嗦重复;

慢——课堂上讲话速度应比平时稍慢,有一定的节奏感,有适当的停顿,以让学生有一点思考的时间。

第二节 口语发声技巧

听话听声。人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且其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大凡宏亮、圆润、甜美、悦耳的声音,总是叫人喜欢的,因为它是美感的基础,声音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教师理当追求这样的声音,使自己的嗓音能够很好地表达课程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讲课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训练有声语言的时候,需要从发声练习开始。

一、认识发声器官及其活动规律与功能 图片:发音器官,喉头构造 人的发声器官很像一架管风琴。肺是风箱,它提供发声的原动力。气流从肺部自下而上,通过气管上升到喉头。喉头是声源所在。它是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构成的一个小室。甲状软骨很像古代士兵所穿的盔甲,它的突出部分是喉结。在小室中央有两片肌肉韧带。它们的一端连在甲状软骨上,另一端分别连在两块勺状软骨上,这就是真声带。人们呼吸时,勺状软骨分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出口,这就是“声门”。如果两块勺状软骨并拢,声门就闭成了一条线,挡住了气流的道路,这时,如果有气流冲击,声带就会振动而发出声音来了,但这时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声音继续上升到口腔和鼻腔时,口、鼻就成了管风琴的两个管。但是人的口腔、鼻腔远比管风琴的管来得巧妙。它不但可以起扩大音量的作用,而且可以任意参与共鸣,发出的音就不带鼻音色彩。如果软腭下垂,则气流不从口腔而只从鼻腔流出,发出的音变成了鼻音;如果软腭中悬,则口、鼻同时参与共鸣,发出的音就是带有鼻音色彩的口音了。此外,由于唇、齿、舌各部位的协同动作可使口腔改变形状;口腔成喇叭形,发出的音是:“a”;口腔成坛子状,发出的音就成了“u”。由此可见,人们所拥有的这架“管风琴”比任何一种只有固定共鸣器的乐器都更为巧妙。当然,一个人拥有了一架琴并不等于会弹琴。练嗓音,就是要了解,熟悉自己所拥有的这架“琴”并且遵循其活动规律,发挥其功能、作用,正确、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音。

1:发音器官9

图片

2:喉头构造

图片

二、影响声音质量的主要因素

音域——即个人声音从低音到高音的范围的大小。大,则为音域宽;小,则为音域窄。音域的宽窄,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平时,人们说话,其音域多在一个八度左右,而常见的也只有四、五个音的宽度,还影响不大,但若用于演讲——面对众多的听众说话,特别是用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时,影响就大了。因为这时,往往会迫使说话者不得不用至音域之极限,奋力往上冲,以至扯开嗓子喊叫,便会感到发声吃力,声音失去自然,甚至还会嘶哑。如果是音域宽,声音的高低起伏都留有余地的话,这样的问题便不会发生了。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包括响度和力度。微弱的声音,缺少力度,影响表现力,难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响亮、浑厚、穿透力强的声音,能高能低,能大能小,游刃有余,其表现力与感染力就强。

音长——即声音的长短,它同语速、停顿等有关,可以影响节奏型的形成,对声音的质量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音色——即声音的个性,如笛子有笛子的声音,二胡有二胡的声音。音色与音高不同,音高决定于声带振动的快慢,音色决定于共鸣腔的状态和质量的变化。音色影响到声音是否优美悦耳,也影响到声音的表现力。

我们练习发声,锻炼嗓音,就是要扩大音域,增加音强,把握音长,改善音色。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练习要坚持不懈,其主要方法是练呼吸和共鸣。

三、提高声音质量的方法

(一)呼吸

我们时常发现,有教师在上课时讲课时间不长,声音就嘶哑了,不得已,只好把力量集中在喉咙上,结果声带压力更大,最后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大大削弱了讲课的感染力。这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呼吸与发声技巧而造成的。

气和声是讲课语言的载体,正确呼气与合理发声,是有效讲课的必备条件。气息是声音的动力,呼吸和发声是分不开的,故古人有“气者音之帅”之说。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快慢无不与气息的运用密切相关,所以,掌握好呼吸是讲课口头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有了充足、稳定的气息,才能发出响亮持久的声音,而这又离不开正确的呼吸。

所谓正确的呼吸,简单地说,就是指胸腹联合呼吸,“丹田一口气”。初练时,可将手轻轻放在腹部上,吸气时,会感到手被明显地向外推;呼气时,手掌会感到随着腹部肌肉的收缩而向里靠。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只是胸部一起一伏,那就错了。练习时应注意吸气时要迅速,呼气时要缓慢、均匀,逐渐做到轻松自如。

1、常用的呼吸法

第一,胸式呼吸法。主要是靠肋骨的呼吸运动来完成。这种呼吸法,上胸部的肋骨被吸气肌肉群的牵动而略往上提,而腹部没有明显的鼓胀和瘪缩。发声时,声带紧张,声音虚而不实,即所谓声音发飘,没有底气。如果发高音,还会出现中气不足的现象,容易造成喉头及颈部的肌肉紧张,声音于瘪,缺乏弹性,像是从喉咙里逼出来的,这是一种不足取的呼吸方法。

第二,腹式呼吸法。主要靠横膈膜的力量来完成的。这种呼吸法,腹部有明显的鼓涨和瘪缩,而胸部却不见明显的变化。这种呼吸比胸式呼吸要深一些,呼吸力量要强一些,能发出较大的声量,在平常说话的呼吸中很占优势,尤其男性用得较多,不过也有局限性。由于腹式呼吸时,胸肌不能积极推动换廓,胸部固定在一定状态上,得不到胸部呼吸肌肉的配合,所以,当面对需要大气量的讲课,如激昂型讲课,或对没有扩音设备的讲课,就显得力不从心。

第三,胸膈呼吸法。是靠肋骨和横膈膜共同运动来完成的,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联合。胸腔借吸气肌肉群的力量,使肋骨提高和扩展,因而扩大了胸腔的空间,横膈膜的收缩而下降,又拉长了胸腔的长度,这就使胸腔和肺的容积得到全面的扩大,气流量和呼气的力度也随之加强,而且这种呼吸法有利于控制气 息,有利于用气发声。因此,讲课者和其他语言艺术工作者,凡是声音质量高的,一般都是采用此法的。

2、呼吸的训练(1)吸气练习

第一种情况——慢吸(闻花)

第二种情况——快吸(受惊吓“倒吸一口冷气”)

注意:体会横膈膜的运动,手被腹肌往外推。(2)呼气练习

注意:不要一下子把气呼光,要平稳均匀慢慢地呼出,手感到往里靠。

方法一:轻轻吹拂桌面上的灰尘;

方法二:对着窗户上的纸条说话,保证纸条不动;

方法三:数数,吸一口气,然后数数;

方法四:唱“啊……”

(3)换气练习

传统说唱中有“气口”的术语,实际上指的就是“换气”。其中又有大气口和小气口之分,大气口即指一般的换气,小气口指偷气,即在人们察觉不到的一瞬间很快地换气。

练习1: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一口气)

练习2:望夜空,满天星,光闪闪,亮晶晶,小银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闪闪烁烁,数来数去也数不清。仔细看,看分明,原来那群星分了星座还起名。按亮度,分了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六等,一共分六等。谁最亮,是一等,谁最暗,是六等,一等到六等,总共不过六千九百多颗是恒星。星空中,还能看见那大行星和卫星,小行星和彗星,更有那无数无名点点繁星看不清。要想看清它,请你借助现代化的天文望远镜。

(二)共鸣

气流从肺部上升到喉咙冲出声带发出的声音本来是很微弱的,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但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鸣,就能扩大音量,并美化音色。共鸣器官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会运用它,控制它,因此就需要通过训练,加强共鸣,使声音变得洪亮、圆润,传送得远。

1、共鸣器官及功能

人的声道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鼻腔等。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明亮;鼻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丽,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共鸣器官,声音就会失去应有的圆润、洪亮。

学习控制共鸣腔,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从高声诵读到低声诵读,反复练习,不断摸索,仔细体会。

2、共鸣的方法训练

(1)扩大共鸣腔。张大嘴去咬一个大苹果,或者打一呵欠,我们的口腔、咽腔都随之扩大,整个发声通道畅通无阻碍。口盖抬起并收缩为拱形,舌头放松,喉头处于吸气的位臵,扩大共鸣腔要适度,不能无限制,要以不失本音色为前提。鼻腔、胸腔不像口腔可以随意扩大,只可用加强其声气的共振来扩大共鸣的效果。

(2)控制舌头。我们常听见有的人以音偏前(多于女性),声音显得单薄,这是因为舌前部举得过高,使口腔内部扃平。针对这种毛病,应该扩大口腔开度,压低舌头后移。注意多读者:u、ua、uo、uang、ueng、可以纠正。

而男性一般声音偏后,似乎在喉咙里咕噜,声音浑浊不清,那是舌根下压过分,无形之中使发音向前延伸,吸上去发音偏后不清亮。注意多读:i、ia、ie、ian、in、ü、üe。

(3)均衡紧张。学会控制共鸣腔的肌肉紧张度,保持均衡紧张状态。例如:音升高时,紧张度的口腔开度应逐渐增加;音下降时,节奏变缓时,要适当减小口腔开度,但肌肉却不应放松,仍应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控制气流。

(4)协同动作。在注意控制唇、舌、齿时,不要忘记咽肌。咽肌能使软腭闭合紧密,防止“漏气”而造成鼻音。如发uo、uai、ui时,如果不注意使咽肌发挥作用,常会使软腭闭合不紧而造成鼻音。

发声器官练习:

口腔开合——把嘴尽量张大,闭拢,再张大,再闭拢,反复多次; 唇的变化——对着镜子,反复朗读元音a-o-e-i-u-ü;

舌的伸卷——舌尖平伸——卷起——再平伸——再卷起,反复多次。

第三节 发音技巧

有声语言,是讲课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由声音和意义两种因素组成的。好的声音要注意呼吸与共鸣,那么表情达意就要靠讲课者的发音与吐字。

一、发音与吐字

讲课者的发音与吐字,总的来说要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语音准确,语法规范,语言流利,语气恰当。

1、音准——即语音准确,指讲课者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1)读准四声,即声调准确。

阴平(第一声),又叫“高平调”或“55调”,它的调值从5度到5度,声音比较高,而且基本上不发生升降变化。如:阴、深、积、枪、英等。阳平(第二声),又叫“高升调”或“35调”,它的调值从3度到5度,发音时音高有向高处升的滑动变化。如:谋、极、明、时、平、阳等。

上声(第三声),又叫“降升调”或“214调”,它的调值从2度到1度再到4度,发音时由半低音先滑到低音再滑向半高音,特点是先降后升。如:产、赏、好、远、广等。

去声(第四声),又叫“全降调”或“51调”,它的调值由5度降到1度,声音是由高滑降到低。如:去、到、降、虑、力等。

如“枪挂在墙上”----------有些方言会说成“墙挂在枪上” 这种方言大量出现,就会影响讲课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一些包含“阴平

(一)、阳平(/)、上声(Ⅴ)、去声()”,四个声调的词语多做练习。

练习: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积极努力 英明果断 综合练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力。(贺知章:咏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娄山关)

(2)分清“平翘舌音”,即分清“zh、ch、sh”和“z、c、s”。

江苏除了徐州、常熟、南京及其附近地区以外,大多只有z、c、s,而没有翘舌音,而连云港相反只有zh、ch、sh,而没有z、c、s。练习1:

山前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有四十四只涩柿子。四十四只石狮子偷吃了四十四只涩柿子,四十四只涩柿子涩死了四十四只石狮子。练习2: 支援----资源 智力----自立 知识----姿势 主力----阻力 摘花----栽花 铡草----杂草 中和----综合 珠子----租子 制止----字纸 初步----粗布 商业----桑叶 筛子----塞子 山歌----三哥 诗人----私人 收集----搜集 时事----十四 打闪----打伞 推迟----推辞 木柴----木材 午睡---五岁 棉纸----棉子 数目----肃穆 使命----死命

(3)区别“n”与“l”,“f”与“h”,“j、q、x”与“zh、ch、sh”

n与l,(江淮方言的多数地方不分)

例如:啦——拿;赖——耐;兰——南;老——脑;里——你;

联——年;临——您;刘——牛;

年代——连带;女客——旅客;难得——懒得 f与h:江淮西北方言区较多。

老虎——老府;妇女——护女;胡——浮;花——发;费——会 j、q、x与zh、ch、sh,吴方言、江淮地区,还要防止女国音

西——斯;洗澡——死澡;笔记——笔子;想——

练习: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挥会发灰,灰化肥发挥会发黑。(4)读对字音

讲课中出现读音错误,轻则影响内容的表达,重则可能引起哄笑,从而导致讲课的失败。

常会读错的字如:棘手、酗酒、畸形、塑料、仿佛、拂晓

讲课应该力求正确、规范。纠正错误读音的最好办法是常查工具书。练习字音:审时度势;兔死狗烹;情不自禁;曲高和寡;如法炮制;弄巧成拙;诲人不倦;丢三落四;大腹便便;方兴未艾;宁死不屈。

(5)练习:一字多音: 好:爱好——美好; 秘:秘鲁——秘密; 卡:卡片——关卡;

似:相似——似的; 假:假日——真假; 琢:琢磨——雕琢

塞:活塞——闭塞; 血:血(单念)——血液

处:处理——处长; 脚:脚色——手脚。

扎:包扎——安营扎寨——垂死挣扎

二、节奏与语调

1、节奏的概念——语言中的音节排列组合后体现出的一种均衡和谐的美。节奏是一个运用得十分广泛的概念,音乐、绘画、文章都涉及到节奏,如歌曲“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由四拍——三拍,效果不一样。一节精品课,除了讲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声音质量高外,注意上课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课中的节奏是讲课者根据课程内容、个人的情感、学生的反映等即主客观因素而形成的在讲课过程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对比反映。

2、节奏的安排

节奏技巧的运用,要根据讲课的目的、内容及学生的情绪等多种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节奏可大概为:

(1)轻快型------这种节奏的主要特点是比较活泼轻快,比较随和,语调与气氛比较活跃,有跳跃感。如娱乐性、赏析性的内容(院级选修课)。

(2)持重型------这种节奏具有镇定、老成持重、沉稳的特点。如“两课”中的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内容等。

(3)舒缓型-----主要特点是流畅自然,平缓,没有压迫与紧张感。如一些内容抽象、较深奥的知识,语速应徐缓。

(4)低抑型------这种节奏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声音低沉,有厚重感,并伴有语音拖长、语速缓慢的现象。适合感情色彩较浓的内容或比较安静的场合。

(5)高扬型------这种节奏形式的特色是高昂、宏亮、张扬,象军号那样嘹 亮,象战鼓那样激越,具有振奋作用。如鼓励与激励的内容。

上课的节奏不是不变化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反映及具体内容自觉调节节奏,一堂成功的课不可能是一种节奏形式。

3、节奏构成要素

节奏构成要素有速度、重音、升降(扬抑)、停顿等。(1)速度

速度是影响上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难点与重点之处、逻辑性强的地方,其速度应慢些;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或回顾已学的内容,其速度应快一些,这样才能做到有张有弛,舒密有致,并能顾及到学生的反映。

练习:中国的第一大岛、台湾省的主岛台湾,位于中国大陆架的东南方,地处东海和南海之间,隔着台湾海峡和大陆相望。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福建沿海较高的地方,就可以隐隐约约的望见岛上的高山和云朵。

(2)重音

就是根据表达课程内容的需要,有意把某个词语加大音量,讲得重些。在上课时运用重音的目的在于显示词语的主次关系,重音处理和其他词语处理方式的区别,在于咬字的气量和气度方面。重音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好重音词。确定重音的主要根据在于讲课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引进学生的高度重视。

练习:

“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尽管当前还有许多困难挫折,我仍然怀有一个梦想,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梦想中的梦想。”

(3)升降

语调的升降就是人们语音的高低抑扬。语言要表达出喜怒哀乐,惊愁悲急都可以通过声音的升降抑扬变化体现出来。

练习:他的学习很好。(降调)表示肯定 他的学习很好?(升调)表示疑问 他的学习很好!(重降调)表示赞扬

练习: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鄂拿着一张宣纸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有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东坡的狼毫在纸上挥洒起来,上面写着:“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在讲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调的升降来表达不同的内容与情感。

(4)停顿

停顿就是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句群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

停顿,一般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和心理停顿。语法停顿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标点符号表示语法关系,同时也表示语音停顿。凡有标点的地方,都应停顿。停顿的时间,大致是: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心理停顿是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在表达激动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

练习: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心理停顿)练习: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是因为我喜欢当教师的时间安排表和生活节奏。七、八、九三个月给我提供了进行回顾、研究、写作的良机,并将三者有机融合,而善于回顾、研究和总结是优秀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然而,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了。

(5)语言的弹性

上课时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弹性体现出来。

语言弹性是指声音对于所表达的、流动着的、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与驾 20 驭能力,它能加强口语的感染力。语音的变化与控制源于情感的变化与控制,这样就形成了语音的弹性。语音的弹性色彩从对比中体现出来,语音的弹性训练也离不开对比的方法。

明与暗——表达开朗明快的感情,语音要明朗;表达悲哀,抑郁的感情,语音要暗些。

实与虚——实声是平时讲话的基本声音;而表现紧张、惊异等心理活动时,压低嗓门,用带有气流的语音讲话,这就是虚声。

刚与柔——表达激昂慷慨,语音要刚强;表达温柔亲切,则柔和。粗与细——表达豪放的感情或性格粗犷者的话语,声音则粗;表达细腻的感情或性格纤细者的话语,声音则细;

厚与薄——表达严肃、郑重的气氛,语音要厚实;表达轻松愉快的气氛,语音要薄脆。

松与紧——表达激动、振奋,口腔紧张些;表达舒缓、松懈,口腔要松驰些。连与断——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讲课吐字流畅,或如大江东去,或似潺潺流水;在情绪异常激动时,吐字也会断断续续,这种断是必要的,有助于情感的表现。练习:

我打猎归来,沿着花园的林阴路走着。狗跑在我前面。突然,狗放慢脚步,蹑足潜行,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黄色、头上生着绒毛的小麻雀。风猛烈地吹打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麻雀从巢里跌落下来,呆呆地伏在地上,孤立无援地张开两只羽毛还未丰满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向它靠近。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跟前。老麻雀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接着向露出牙齿,大张着嘴的狗扑去。老麻雀是猛扑下来救护幼雀的。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但它整个小小的身体因恐怖而战栗着。它小小的声音也变得粗暴嘶哑,它在牺牲自己!

在它看来,狗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还是不能站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枝上……一种比它的理智更强烈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

我的狗站住了,向后退了退……看来,它也感到了这种力量。我赶紧唤住惊慌失措的狗,然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开了。

是呵,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冲动和力量。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达 第3篇

语文教材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语文课必须把教学语言和文学语言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本文以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摭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成与运用。教学艺术是语言艺术,也是衡量教学艺术精湛程度的一杆标尺。语文教师,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一、导入语——扬波掀澜

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清泉畅流,似小溪出谷,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 “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一下子把学生导入了美好的学习氛围,吹暖了学生的心田,撩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冲动,激起了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使学生的脑海里扬起了波澜,在心中升腾起对大自然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二、提问语——撩拨心弦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无数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中思索、寻求,从而不断地活跃思维,开拓思维,积极思考。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不时笼罩在疑问的“迷雾”中,虽虚无缥缈,

却神奇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求寻和追索,由此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能力经受考验,当他们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一定会获得更新、更浓、更久的快感。笔者曾听过一节七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课堂上,当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询问孩子们: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船长随着船慢慢的沉入海底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当时我被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正是他那独特的语言魅力使得学生们在回答的时候被船长那崇高的精神打动了.

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教师的语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

三、点拨语——拨云见日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成的。教学这样的课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通过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的描绘,在脑海里重现场景、感知故事、认识人物、思考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使用了这样的教学语言:“作者描绘的又一幅图画是洞庭清明图:风和日丽、景物鲜明,湖上微波荡漾、天空万里无云,绿水蓝天相映、上下一碧万倾,水中鱼儿游戏、湖面水鸟成群,鱼儿来往翕忽、鸟儿或飞或停,岸上芳草茂密,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组成画面。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既有静态的景,又有动态的景。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烟雾全消、皓月如洗,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这段话鲜活清新,且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老师用浓郁的抒情色彩的语句,形象地把课文中描写的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评价语——如沐春风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这样,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我们可以耐心地说: “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你想不想听一听?”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本来是想设置一个问题,让大家有思考的机会,而有的同学却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可以开玩笑似地伤心地说:“反应真快,如果能给其他同学一次机会就好了。”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总结语——余音绕梁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 第4篇

一、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 渲染特有的氛围

准确规范的语言会渲染出我们想要的特定的氛围。要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 选用不同的词汇、句式, 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比如, 讲earthquake一课, 要再现那种灾难性的场面带给人内心的震撼, 就可以把描写灾难和破坏的一些词汇, 用排比的句式一下呈现给学生, 如地面的剧烈震动, 房屋的倒塌, 路面的崩断, 电线的火花, 汽车的撞击, 巨大的哄响, 妇女的尖叫, 儿童的哭喊, 一连八九个句子, 就一下子渲染出地震这样的自然灾难来临时那种给人紧张和震撼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少天甚至多少年后还能记得描写那个场面所用的词汇destroy, damage, pull down, tear down, crash, cut off, scream, shout, panic等等。再比如, 讲The British Is les这一课, 就要选一些能准确描述出其人文风情、自然景观的词, 把一个颇有历史风韵, 又有迷人风景的英伦再现眼前, 令人心神向往, 想更多地了解它, 甚至想亲身体验。如果一位英语教师不能用合适准确的语言渲染出特有的氛围, 则英语的魅力已在他那里大打折扣了。不管一堂课设计多合理, 内容多充实, 也少了一种感染力, 少了一种韵味。

二、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促使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复杂过程。而只有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促使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才有助于知识的传授、吸收、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中, 如果一位老师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 而使用高级的词汇, 复杂的句式,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甚至他所提问的问题本身, 学生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还谈什么作出回应, 给出答案?还谈什么会心一笑, 你知我知呢?比如, 问一个初一的学生, Can you describe the man who is standing against that tree in detail?我想, 他一定不知该说些什么。而如果这样Say something about that man, will you?他想必还能说点儿。所以,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尽量选择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三、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 展示语言特有的美

语言要简洁易懂, 绝不是要单调重复。相反, 必须有语言的丰富多彩, 才能展示出语言特有的美, 特有的魅力。而学生只有感受到美的愉悦, 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才会对英语感兴趣, 才会对英语着迷, 才会为英语疯狂。语言的丰富多彩带给人美的享受, 反之, 则让人顿觉无味。有一年讲省优质课, 一位老师的课上, 出现了十多次的“Ready?go!”她声音又特别洪亮, 一节课下来, 不记得都讲了些什么, 耳边只留下一句响亮的“Ready?go!”后来评课的专家笑评:“你就不能换一种表达吗?哪怕是一个‘Are you ready?go!’”教师如果不能把丰富多彩的语言带进课堂, 就会一点点扼杀掉学生对美的感悟, 对英语的着迷。

课堂语言表达 第5篇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 张伟星

【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文章从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分析原因,试图通过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强化复述的训练、鼓励学生大声“说”、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途径

记得有一次,城区教师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调研上课,讲课教师设计独特巧妙,启发也到位,课上得很精彩,唯独欠缺的是学生流利的、有表情的回答,课后该教师说了一句很“客气”的话:“可能是农村的学生胆小不敢说!”这句话引发笔者很长时间的思考。的确,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①学生缺乏自信,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②几个优秀学生代替全班学生发言,大部分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好像课堂发言不关他们的事;③即使会发言的学生也是语言嗦,词不达意,表达不完整,不清楚,只会“做”数学,而不会“表达”数学;④一些学困生连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都说不清楚,教师提问都不知道问什么。但是,一到课外就“生龙活虎”,有说有笑……这样的现象不必一一列举。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一些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心理方面训练(包括机会、鼓励性)和能力方面培养(包括方法、训练)两方面入手。

一、给予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非演说家、讲解师,应尽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如果只限于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不妨通过自言自语、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实现有效、自主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信息与解决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请学生个别说,一个学生如果说得不完整、语言不规范、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把你思考的`计算过程跟同桌说一说。”请优秀学生到讲台上做回小老师,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可以质疑,也可以互相补充。

这样的教学既给了学生说的时间,也给了他们说的空间:个别说、同桌说、全班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应适时指导,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培养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能力。

二、强化复述的训练

复述是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可以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在机械朗读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训练时,首先要选好复述内容,可以先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的话题开始,如童话故事、动画片等。进而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复述,如解题思路的复述、学生回答内容的复述、教学过程中重点语句的复述;其次要丰富复述的方式,可以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能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有条理,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三、鼓励学生大声“说”

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如经常使用“你能说得更完整吗?”“你能大声地表达出来吗?”“你回答得真响亮”“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等商量、鼓励的语言。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一开始可以多提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答对之后多加表扬,还要肯定学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在日积月累的课堂教学中,再慢慢地提高要求,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鼓励平时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能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他们都想、都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是否成熟,都将课堂变成思维碰撞的阵地,思维交流的空间。渐渐地,学生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教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成了学生向往的舞台。

四、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想法”的习惯,让学生经常自述,把口头语言、思维过程转换为数学语言表达出来,适当增加要求,要求学生不但会做,而且要会说。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先说,说好了再做,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做好了再说。学生解题只是一个环节,用笔写出答案就是完成解题的全部任务。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就“对”了吗?也许作为考试可以,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学生真正理解题目,将题目的每一个步骤都透彻解析出来才是完整的解题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无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有自己的思路。因此,学生会做,更需要会表达。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天就能训练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搭建形式多样的训练平台,从易到难,分层次逐步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和。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夏文村。小学数学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语言表达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作为幼儿在园内生活主要内容之一的課堂教学无疑成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感受魅力,树立幼儿“我要学说”的理想

幼儿阶段是接受新事物最强的阶段,孩子富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表现得尤为感兴趣,注意力也会集中于此,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努力营造热烈的氛围,创设多彩的的情境,让幼儿感知语言的魅力,初步建立起个性向往。如,在语言课的教学中,开展“课前精彩秀”活动,即每节课之前设计一个录像短片播放的环节,内容可以是“名家讲故事”“著名小小主持人”“幼儿诗歌展示会”,还有中央少儿频道的节目“新闻袋袋裤”“芝麻开门”“卡通欢乐岛”“智慧树”等方方面面的语言范畴。通过这些短片主持人优美语言的展示,开阔孩子的视野,将魅力语言植入孩子心田,使孩子产生个人崇拜,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使他们对语言产生一种神奇的向往,将短片中的魅力语言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理想奋斗的目标,从内心深处萌生驾驭语言的渴望。在适当的时机,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模仿主持人的形象、说辞、语气,尝试做一次主持人,过过主持的隐,哪怕只是一小段,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梦想的实现,一种欣喜的尝试,孩子会用心去演好这个角色的,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可能就会成就孩子一个伟大的理想。

对于“课前精彩秀”这一环节内容的确定教师要有计划的进行,每一个阶段进行一个训练主题,主题的确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依据训练主题选定“课前精彩秀”的内容,有序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课中教学,示范引领,激发幼儿“我想学说”的欲望

模仿是人的天性,这一点在幼儿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初的咿呀学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幼儿来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一个难题,如何疏通这条语言之路,还需要我们教师花些心思、下些功夫。在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榜样示范是开启幼儿语言智慧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投入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幼儿,以读儿歌、讲故事等方法启发幼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三个小猪盖新房》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故事后应该趁热打铁问孩子:“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此时,可以让孩子们到前面复述表演,孩子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整个故事。此时挂在孩子脸上的笑容,不仅仅是因为小猪战胜大灰狼而喜悦,更是为能给大家讲出这个故事,战胜自我而感到喜悦。每学一个故事,教师要反复地示范讲,然后让孩子模仿讲,用问题引导孩子从中懂得道理,受到启示。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不仅会讲许多故事了,而且愿意讲故事,乐于说出自己对故事的想法了,开启了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初端。

三、把握心理、因材施教,培养幼儿“我敢表达”的自信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语言教学的明确要求。

幼儿的语言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表达不够完整清晰,有时不能够合理地组织语言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越是表达不出幼儿就越着急,以至于语言颠三倒四,让人摸不清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候教师就要善于观察,依据幼儿表现推测其心理状态,使教学语言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缩短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消除孩子表达时的恐惧心理。

1.坚持耐心,保持童心

当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不能迅速准确的进行语言表达时,教师应该学会耐心等待,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组织语言,并适时鼓励,消除其紧张的心理情绪。直到引导幼儿准确的完成回答。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亲和力,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作幼儿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一样把一张纸上的点想象成是夜空中闪闪的星星,是面包上的芝麻,是老师脸上的雀斑……用儿童的思维去看待事物,用儿童话的语言去描述事物,拥有幼儿的心态,幼儿的思维,用幼儿的心理去看待事物,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孩子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表达的欲望就会慢慢的强烈起来。

2.语言表扬,奖品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一句表扬可以对幼儿产生无穷的动力。“你说的真好!”“你说的太形象生动了!”“你给小朋友们作了一个好榜样!”等等激励性语言要不断地挂在嘴边。依据大多数幼儿喜欢小奖品的心理特点,还可以制作一些精美漂亮的礼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孩子产生说的自信,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如:回答完整、表答具体的幼儿优先得到奖品。经常用这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话,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逐步形成想说敢说的习惯,对说产生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倾心交流,辅助弱势

数学课堂不应忽视语言表达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 经济的振兴, 人们口头语言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提高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社会对于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 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史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责任。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认为, 学生的语言训练只是语文教学所必须重视的, 数学教学就无足轻重了。其实不然,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 语言表达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只有当学生能用准确、清楚、简练的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时, 才能反映出他的思维过程, 才能说明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 本人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比做数学题目更难, 也更重要。

为此, 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经常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下面就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为例, 说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收获。

一、加强语言表达, 有利于强化概念理解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特点, 对数学概念较难掌握。在教学中, 我通常借助实物、教具、多媒体等,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概念, 同时结合读、讲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意。

例如, 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一课中, 首先, 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地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 其次, 让学生自己一边指出一边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两个长和两个宽的长度的和;最后,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 我通过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小组交流说、全班汇报说等多种形式地说,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从学生不俗的课堂表现中,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概念更清楚、更明了、更深刻了!

二、加强语言表达, 有利于梳理数学思维

数学课堂上, 我不仅鼓励、引导学生能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而梳理学生的思维。

例如,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中, 我尽可能创造机会, 指导和鼓励学生说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下面以课本第63页例题为例, 截取课堂中学生精彩发言的片段:

师:谁能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向大家说说你的方法。

生1:28 +15 +28 +15 =86 ( 米) 。因为篮球场是个长方形,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只要按顺序把一周边线的长度相加就行了。长 +宽 +长 +宽。

生2:28 +28 +15 +15 =86 ( 米) 。我的方法其实跟他差不多, 只是先把长方形的2个长的长度相加, 然后依次加上2个宽的长度。长 + 长 + 宽+ 宽。

生3:28×2 =56 ( 米) , 15×2 =30 ( 米) , 56 +30 =86 ( 米)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有2个长和2个宽围成。我先算2个长的长度是28×2 =56 ( 米) , 再算2个宽的长度是15×2 =30 ( 米) , 最后把2个长和2个宽相加, 即56 +30 = 86 ( 米) , 就是长方形操场的周长。

生4:28 +15 =43 ( 米) , 43×2 =86 ( 米) 。我把长方形的周长看成两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都有1个长和1个宽。长方形的1个长和宽的和是28 +15 = 43 ( 米) , 2个这样的长和宽就是43×2 = 86 ( 米) 。

真不简单! 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 我不仅了解了学生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有条有理地描述过程中, 把脉到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严谨性。相信这样的训练只要持之以恒,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语言表达, 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 才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乐于敞开心扉, 积极思考或回答问题。因此, 课堂上我常常会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中, 我并没有把学生埋在各式各样众多的练习中, 而是通过给学生创设大胆发言的机会, 鼓励学生说出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哪里; 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用算式怎样表达……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 让学生你说, 我说, 大家都来说, 为学生营造主动表白自己思想的民主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 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其乐融融。学生在每次小小的尝试中感受到了“说话”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他们感觉到数学课再也不是原来枯燥无味、学而生厌的哑巴课、练习课, 从而慢慢开始喜欢上数学课了。

物理课堂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摭谈 第8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根据心理学规律,人的语言表达兴致受当时心情影响。当学生知识表达起来思如泉涌,妙语连珠,神采飞扬时,教师要给予赏识、给予肯定。当学生表达起来吱吱唔唔,语无伦次,甚至南辕北辙,面部会闪露尴尬表情,这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更要给予点拨。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是被忽略的,而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物理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物理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物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它是隐性的。

二、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语言,多数学生不能用简明准确的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来表述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一系列物理问题。近年的物理中考试题中,对物理表述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从填空题、实验题、论述题到计算题都加强了对表述能力的考查。就这类表述试题而言,本身并不难,然而得分率却都不高,反映了学生表述能力不足。物理表述能力高低,恰恰反映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例如把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说成温度的增大和减小,把压强的增大和减小说成压强的升高和降低。

三、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由于受生活简化语言的影响,学生把生活习惯简化语言带进物理课堂,对因果关系表述不清,缺乏严谨性。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研究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流和电阻成正比,学生表述时往往把电压不变的条件忽略掉。又如叙述气球在太阳下体积增大的现象的原因时,只说温度升高体积增大,而不强调气体质量一定,压强不变这个前提条件。在书写物理语言时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学生物理学习时说过,当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有待纠正,很多学生看了题目就写公式,然后便是乱代数据,而对问题的过程、方法想得很少。物理问题科学的研究方法应是:从定性到半定量再到定量。

四、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中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上,物理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怀疑和提问,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精心设计问题,突出开放性,激活创新思维。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如学生设计测量铁块密度实验方案,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质量,也可通过测力计间接测量质量,可以用体积公式测量体积,也可用量筒测量体积,还可以用浮力法测量体积,这样测量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对每种方案都能体现学生的创造灵性,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

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中形象模型的建立

形象思维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并利用错误资源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之我见 第9篇

一、导入语———扬波掀澜

一堂语文课, 一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清泉出谷, 扬波掀澜, 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记得幼时的语文老师在讲《望梅止渴》一课时, 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三国时, 一天曹操带兵行军, 正值天气炎热, 将士们走得又渴又累, 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曹操眼看着这样下去必定按时到达不了行军地点, 影响整个战局, 便心生一计, 没有强令将士们加快速度, 而是大声对将士们说:‘大家一定渴坏了吧, 再往前走就有一片梅林, 估计梅子现在已经熟了, 大家到了那里休息吃梅子吧。’将士们一听前方有梅子吃, 立即口中生津, 加快了行军速度, 按时到达预定的地方, 最后取得了胜利。他在讲这段故事时, 辅之以口中酸涩生津的表情, 一下子把我们引入到这个精彩的历史画面之中。然后老师才让我们把课文翻到《望梅止渴》这一课, 开始进行讲解,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十多年过去了, 课文的内容和老师讲课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印象至深。

二、提问语———撩拨心弦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他们在陌生而又多彩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寻求, 从而不断地开拓思维, 积极思考,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难点,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 使课堂不时笼罩在问题的“迷雾”中, 虽虚无缥缈, 却神秘诱人, 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探险”和“追踪”, 由此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升华, 能力得到释放。笔者曾听过一节七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课堂上, 当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询问孩子们:“如果你当时在场, 看到船长随着船慢慢地沉入海底的时候, 你是什么心情?”当时听课的人都被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 同时被船长那崇高的精神所打动, 流下激动的热泪。教师的语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

三、点拨语———拨云见日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 教学这样的课文, 教师的语言点拨显得尤为重要。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 这样说道:“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洞庭清明图:湖上微波荡漾, 天空万里无云, 碧水蓝天相映, 上下一碧万倾, 水中鱼儿游戏, 湖面水鸟成群, 岸上芳草茂密, 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 组成画面。既有动物, 又有植物;既有静态, 又有动态。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 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 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 烟雾全消, 皓月如洗, 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 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这段话鲜活清新, 绘声绘色, 形象地把课文中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 将文章的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评价语———如沐春风

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既要中肯, 又要委婉。对学生的正确理解应该予以鼓励, 指出不足;对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理解, 则可以委婉地说:“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 你想不想听一听?”这样使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才会和谐生动, 活力无限。

五、总结语———余音绕梁

在教学终了之时, 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对课文进行概括、点化、揭示, 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比如, 一位教师讲完《荆轲刺秦王》后这样总结:“‘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明明知道这一去可能永远回不来, 但仍然义无返顾, 驱车而去, 这正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不经历这种悲壮, 也就注定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寥寥几句, 升华了事件的本质, 给学生留下了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 一堂语言精彩的语文课, 就像老师带着学生一路欣赏美景, 这些目不暇接的美景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冲淡着学生学习的疲劳感, 最终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获取了知识。

课堂语言表达 第10篇

那么,在语文课上,怎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创造机会,激活互动

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它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行为,可以说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感知的直观、形象,高度的感染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抽象说教,传授灌输,而是必须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虽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但语文课上,因为动笔写的相对不多,一些思维懒散的同学会不经意地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进而逐步滋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必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锻炼的机会,激活多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互动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演讲中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不过,这里说的演讲并不是“信马由缰式”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由教师或课代表预先定下每天演讲的主题。演讲内容一般可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安排学生演讲“长征故事”;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安排学生演讲“父爱情结”;教学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时,安排学生演讲“爱国情怀”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把学生演讲内容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可谓一举两得。

2. 复述中提高

复述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它是对课文理解的直接体现,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语言,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素材和机会,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对写人记事类课文的教学中,经常安排这一环节,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假以时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以提高。

3. 提问中促进

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语文学科的课堂提问更是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交流,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增加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当然,要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得关注学生回答时的言语质量,尽量避免一些标签式的答案。如:教学《陈涉世家》,当问及“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具有哪些英雄品质”时,不少同学会立刻想到诸如“不甘平庸”“有远大抱负”“有反抗精神”等标签式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得及时加以引导了。如:“这些词语通俗易懂,固然不错,如果能用上更形象、更有文采的语言,那就更能体现出你的文学功底了,同学们能尝试一下吗?”不一会儿,文采的火花便喷溅而出:“胸怀韬略”“洞察时局”“以天下之忧而忧,心系大局”……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诚然,新的课堂改革理念,非常强调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其实,即便是学生的提问,老师或同学的回答也得保证言语的质量。这样日积月累,又何愁不能妙语生花呢!

4. 反馈中提升

课堂反馈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在课堂反馈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了鲁迅先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句式,就把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得条理清楚且有声、有色、有趣,教师就可以据此让学生仿写或仿说一段景物描写;不少课文结尾意蕴丰富,意味深长,这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续编故事,如《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等。经常这样做,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重视差异,关注全体

生命本都是平等的,在教育面前亦然。《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多处明确出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字眼。而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差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提高。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将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留给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难度稍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中等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那些难度较大或很大的问题留给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可以提高对他们的评价标准,使他们获得更大提高。

当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长期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言语训练,“妙语生花”必然指日可待。

课堂展讲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11篇

一、努力培养“展讲”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展讲情况有着直接关联。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展讲教师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展讲意识。

然而,学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外,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调动他们展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展讲意识。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给学生展讲的时间、空间、氛围以及指导学生展讲的方法。

课堂展讲从展讲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展讲和集体展讲。从展讲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小组展讲和全班交流。本文所突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无论小组还是全班,学生要展讲的是“展讲”,而不是泛泛的“交流”。展讲高于交流,交流高于交谈,交谈高于照本宣科,照本宣科高于一言不发。一层比一层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就产生了一层比一层高的效益。既然是展讲,当然就是一种展示的讲解。展示什么,展示的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即时思维,迅速组织语言的思想或思维成果。要有一种意识,甚至是“下意识”,浅显的内容,也要在脑子“过滤”以下后再说出来;复杂的内容,必须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语言层次,再准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要接近或就是书面语言。即便是在小组交流中的讨论和互辩中,也要努力追求这种“展讲”方式,形成一种“展讲”意识。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可以使学生受用一生。

二、努力提高“展讲”能力

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要素之中,课堂展讲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程度和课堂效益的部分,也是“有效课堂”构建的灵魂部分;它既要承担解决突破课堂重难点、形成学生知识、技能系统的任务,又要体现学生体验情感和自主构建的过程要求。新课程改革目标赋予课堂的主要目标基本上凝聚于这一环节。在平常的实践中,课堂在此环节出现大量生动、流畅、真实的展讲情境,学生的认识发展和个性展现令人振奋,也有很多的课堂因教师引领不当,没有形成展讲高潮,错过了让学生享受课堂的机会而令人扼腕叹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1)教师的口令或要求模糊,使学生无所适从或没有操作要求,从而使学生没有清晰的信息搜集和呈现。如:“拿出旧单子,看有没有新问题”等,拿哪些单子、看哪些问题、不拿不看怎么办?如何操作“看”,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看”……这样的环节要求之后,学生不可能有展讲,不可能有展讲的迫切和冲动。所以,教师的展讲口令应该是指向性、量化性、步骤性、可检性的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迅速兴奋,迅速形成自觉地一种器官动作和完整的步骤。

(2)要引领学生在展讲之前,完成从“想到”到“说准”到“讲全”的思维过程,突现从模糊地感知到清晰的理解,到准确的记忆,到完整的表述,有时还要有精准的迁移。节省时间、节省空间,让展讲即生动、即时,有充满理性和智慧,让其他受众 和同伴爱听、乐听,久而久之使所有学生养成一种缜密思维,生动表述的能力和意识。

(3)要引领学生把展讲中的即时生成转化为有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系统,这同时需要在全班引领一种展讲纠正、补充展讲意识,形成辩论氛围,展讲过程在头脑中、在书面中、在问题解决中“留下”了什么,防止热热闹闹一阵,下课后神马都是浮云现象。

(4)在展讲中,学生中存在对“先展讲交流哪些问题,为什么先展讲交流这个问题”的随意现象,这应当引起大家注意——课堂展讲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①按知识结构,因果关系的顺序展讲。②按综合和边际效应顺序展讲。③按情感激发点,思维发散点来展讲。

三、激发新问题并最大程度发挥迁移作用的问题,应当先讲

(1)首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其实这个“展讲时间”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说”的时间,更多的是准备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有充分的生成时间,学生才能在自学和生成的过程中,在自读文本和其它课堂学习行为中做好充分的展讲准备,产生更强烈的展讲欲望,这是“展讲”成功的最根本的保证。

(2)想让学生“展讲”生动、充实、精彩,教师的展讲就要更生动、更充实、更精彩。而教师的展讲就是在课堂各个环节中的、贯彻始终的情境引领和具体要求,一种深刻的课标领会、清晰的指导要求、隽永的语言情调、自然的嵌入方式。怎么实现这种“教师展讲”,只有注重平日的修养积累,更重要的是“经典备课”。备好“字眼”、“词眼”、“句眼”、“段眼”,再加上课堂情境中的自然生成。

(3)提出明确的“展讲”要求。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展讲是一种代替“认真听讲”的课堂义务,是一种个人学习

方式,无需他人安排和点名,克服从众心理和趋势心理,培养一种阳光而清新的人格。

(4)在展讲中,变教师指定展讲主持人,为小组竞争推荐主持人,为自我推荐主持人等,充分突现主持人的串联、整合作用,使课堂更加生动、真实、和谐。

课堂语言表达 第12篇

一、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说”

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发言,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 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 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发言的方式要变化, 只有多姿多彩的方式才会刺激更多的学生站起来。比如:我的课堂不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只要会就站, 站起来对的都得分, 错的自觉不得分, 这也是诚信的培养, 可以一起说答案, 可以轮流说, 重复的不说, 反正先练胆子。可以在我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小组必答, 时间到小组没人站起来回答的作弃权处理, 机会就让给别的人, 小组里面的发言人也必须轮流, 不能让几个人独占, 反正要不留痕迹地逼着他们都起来参与。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想说”

1. 精心设计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情, 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就应该设计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中, 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以“新闻发布会”为活动情境, 先以选小记者为由, 请几位同学示范, 引导他们说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信息。这样孩子们不仅熟练说出百分数的意义, 还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精彩的发言让大家啧啧称赞。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言, 设计开放的环节, “记者们”不必点名, 自由发言,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2. 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环节让学生“想说”。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乐说”

1. 随时随地要进行学习检测, 让学生口述学习内容。

比如, 新课预习前, 我会说, 几分钟后预习检测, 到时书一合起来, 刚看了什么, 有哪些知识, 哪些图片?框题是什么?……这样学生看书时的注意力一般都会很集中, 看书也较认真, 记忆力也会得到训练, 否则应付不了老师的问题。比如我刚讲了一个知识点, 讲前我会说:完了老师检测。一完, 真检测, 要求立即把书合上, 刚讲什么了?你背出什么?内容在左面还是右面?最后老师讲了一句什么话?等等等等问题, 这样不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还绝对能检测出孩子们的听讲程度和注意力, 同时也强化训练孩子们的记忆力。不练不行, 这样每个学习环节我会变着法子检测学生, 那么一旦学生养成这个习惯,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提高很多。

2. 用竞赛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有的学习任务要学生来告诉我, 并且要进行速度的竞赛, 比如要学新课, 同学们, 今天学第几课, 谁第告诉我?第一个回答加个人分1分;今天学的第3课, 谁告诉我页码啊?任何问题我不是仅仅停留在什么答案上, 而是提升到谁会而且是谁更快上, 所以我的课堂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有竞赛, 我用竞赛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有问题的答案会由学生告诉我, 而且是抢着告诉我, 比如课堂练习, 谁第一名交给我, 哪一小组第一名交给我, 都有考核, 我对他们的说明是:同学们, 机会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均等的, 在都会的前提下, 有时候机会就是看谁快,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敢于展示、敢于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做勇敢者, 只有勇敢的人机会才会靠近他。

3.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称赞, 让我们多些微笑

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称赞与表扬,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点燃每一颗心灵的火花, 使一切天赋和才能被挖掘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言中能时时流淌对学生的赏识与鼓舞:牵动嘴角, 翘翘鼻翼, 微微一笑, 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微笑会使你创造奇迹。进步时肯定, 落后时鼓劲, 成功时喝彩, 胜利时引导……以充满激情的话语更多地点燃他们的热情。

上一篇:依法公开下一篇:战斗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