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系统范文

2024-06-01

情感教育系统范文(精选7篇)

情感教育系统 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感因素,思想教学

近年来, 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 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中情感因素倍受重视。

一、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

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 除了诸多主客观因素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改进之外, 还必须加强对情感因素的研究和运用。因为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因素能直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在情感状态高涨的情况下, 学生会专心致志, 全力以赴去钻研和探讨。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 通常靠意志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发挥情感因素的动力作用, 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因素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接受性。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政治这门科学知识, 接受程度如何, 虽然取决于该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但情感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情感状态如何, 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富于情感的教学是易于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运用情感因素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 能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摄取、加工、储存大量新的信息, 实现知、信、行的转化。靠忽视情感因素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来解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间短与信息量大”, “时间短与实现知信行转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是行不通的。提高学生智力活动效率, 情感因素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二、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材既有严密的逻辑性, 又有感人的思想性,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授理, 又要有丰富的情感以传情。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教态表情法。教师的音容笑貌, 站立姿式, 手势动作, 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讲帝国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谁也阻挡不住时, 随着语言节奏的加快, 情感激奋, 右手掌从右上方猛地向左下劈下、果断有力, 增强了感染力, 给学生以坚定的信念感, 使学生的情感随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语感传递法。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 其感染作用首先见之于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分钟。此时, 教师的教学语言严谨、简洁, 逻辑性强, 坚定自信, 快慢得当, 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 就能形成一种魅力, 使学生感到入情入理, 置信不疑, 激起学习之情, 从而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愉快地吸收和掌握。

展现情境法。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教材过程中, 通过多种途径, 展现富有启迪意义的情境。

故事生情法。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事例或故事, 感染学生, 从而透彻清楚地论析原理。如在讲“礼貌待人”时, 教师讲述《岳飞传》中牛皋问路的故事。幽默的故事盟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使学生受到了启迪, 他们认识到;对人要讲礼貌, 说话要使用美的语言。

实践体验法。即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 努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心发生变化, 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成为实现教育的内驱力。

三、情感教学要注意几个问题

情感教育系统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 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

在大学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情感一般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意志、动机和合作精神,消极情感包括焦虑、厌恶、抑郁等,如果学生受到消极情感的影响较大,再好的老师、教材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一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有较高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时代赋予情感教育新的内涵。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生活,这必然是教学的一大缺陷,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使学生能够体会教师的关心与尊重。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身心享受的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给学生充分的宽容,去尊重和了解学生,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以真实的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完善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使他们健全自身的人格,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要求大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把“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另外,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师生作为课堂的共同参与者,共同认知和获取知识,共同收集和分享知识,就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生机,就能使学生有被尊重、关心、爱护、理解的感觉。

三、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优化教学效率

由于情感教育一般不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单独实施的环节,不为情感教育单独专设课程,因此,情感教育最好是渗透、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有着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文学课程,是对学生施加情感教育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因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和本质,是文学得以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文学中的很多作品都能够体现出作者的高尚理想,感情真挚,充满人文精神,具有民族特色,这些优秀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如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同情,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也希望能够拥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陆游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可对学生进行社会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对灾区人民、残疾人、贫困失学儿童深切的同情心,让他们懂得,该伸出援手时一定要慷慨解囊。有些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和友谊,如舒婷的当代诗歌《致橡树》,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待爱情,在爱情中寻求双方的平等、独立、尊重。还有大量的行旅怀思、赠答送别之作,反映了珍贵的友情。教师通过正确定位文学作品的思想主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友谊观。

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成功的教学就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责任感和自尊心,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能有效推动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铁芳.教育情感与生命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杨华云.加强情感教学之我见[J].江西教育,2005.

情感教育系统 第3篇

一、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寓教于乐, 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效实施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剪辑了各种动物的声音, 引导学生听声音, 猜动物。在播放声音时, 学生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如听到狗叫声汪汪汪, 学生要迅速回答出dog;当听到猫叫声喵喵喵, 学生要迅速回答出cat。紧接着, 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请班上的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 其他学生一起竞猜动物名, 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喜爱,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 学习情感也被激发出来。最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chant, 强化对动物单词的印象, 如:Dog, dog, dog, 汪汪汪, I like dogs.Cat, cat, cat, 喵喵喵, I like cats.

二、挖掘教材, 促进学生情感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 教师要深入挖掘, 并加以利用, 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调动和表达。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中的Unit 8“At Christmas”这一单元时, 为了调动学生热爱节日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圣诞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次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 小组合作讨论圣诞节和春节的异同, 并分析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节日。在对比学习中, 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情感被彻底激发出来。有小组学生说中国春节时人们喜欢包饺子, 而在圣诞节中西方人喜欢吃火鸡;有小组学生说在圣诞节中, 西方人喜欢举办party活动, 而中国人则基本没有举办party的爱好。在不断对比分析中, 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圣诞节, 同时对本民族节日的热爱情感也被彻底调动起来。也就是说, 教师渗透情感教育于无形之中。在教学末尾, 教师总结:节日无好坏之分, 大家要辩证地看待各国节日。

三、适时激励, 激励学生情感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句温暖的激励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 都能温暖学生, 激励学生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地激励学生, 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从而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6“Keep our cit clean”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As primary school student, 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由于“城市清洁”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而学生都能积极给出点子。有学生说“We should no litter everywhere”,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主意真不错, 从小事做起, 不乱丢垃圾, 感染他人。还有其他的建议吗?有学生说“We can take the bus or the metro to school”,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这个点子非常实用, 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 减少污染和拥堵, 非常可行, 我们给点掌声给这位同学好不好?此时, 班上掌声响起。适当、适时的激励能让学生的情感达到膨胀状态, 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四、多元活动, 关注学生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时, 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设计多元化的英语活动, 从而促使学生爱上英语。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8“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贺新春”活动, 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营造暖暖的新春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剪窗花、贴对联、贴福字, 教室中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在举办活动时, 教师还与学生一起改编生日快乐歌, 哼唱happy new year to you, happy new year to you...又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创新活动, 取得很好的效果。故事讲述的是“皇帝的新装”,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为皇帝设计新装, 并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做出新装模型, 并选择一名学生展示新装。这样的活动非常新颖有趣, 学生的情感彻底被调动出来。

总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上。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结合英语教材资源, 挖掘情感因素, 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学习。由此可见, 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拟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深入分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促进情感教育, 从而最大化助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挖掘情感因素,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 2009 (02) .

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4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 情感教育 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而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美术课国家课程标准基于这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结果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学生却无心听,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使美术教育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一、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却过于兴奋,如何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唤醒状态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爱,还需要老师善于控制把握学生的情绪,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关心爱护,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易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的动力。我还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课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创作“刷牙”为题材的画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刷牙的姿态,笔者就用动作加以提示,让学生在讲讲做做中,不仅获得有关刷牙的知识,也体会到美术创作

的乐趣。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和感受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的经验贫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不厌其烦地协助学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可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场景,在充满“诱惑力”的气氛之中,学生自然产生审美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这里指的是美的语言,美的仪态,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语言美,即要求教师平时注意修炼语言,使之动听而富有磁性,同时注意前后逻辑关系,使话语中充满着生气和感召力,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声音,便觉得很开心。仪表美,表现在老师的衣饰和体态上,美术教师的衣饰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走进教室便让人为之一振,而仪态的优雅不凡,风度的超然不俗,也需要平日里去改进,这样,会给学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对这样一位教师,学生自然会很愉快。

三、运用爱的语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熏陶

如何让学生在缺少相关的情感经验的前提下,体会作品的各种情感,笔者的体会是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体验各种情感。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变强制欣赏为自主欣赏,再师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多听听学生的见解,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

四、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现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曾经问过学生:什么样的美术课觉得比较开心?有的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多看看录像,做做相关游戏”;有的说:“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上”隐隐约约中,透出对开放的美术课堂的渴望。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整节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本身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的过程。

藏文文本情感分类系统设计 第5篇

传统的文本分类是根据主题进行分类,将网页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等类。近年来,根据网页中作者对主题的评论、观点等主观感情色彩进行分类开始受到关注。对于英文的文本情感分类研究,文献[1]以电影评论为语料进行的研究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取得较好的分类结果。文献[2]以包含形容词的词组及其修饰语作为特征来区分正负面评论的文本,也取得较好效果。国内学者对汉语进行了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文献[3]对基于监督学习的中文情感分类技术做了比较研究。文献[4]结论认为,布尔权重性能不弱于词频特征权重,并且最大熵方法明显优于朴素贝叶斯方法。

1 系统概述

藏文文本的情感分类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文本预处理、情感特征选择、分类算法。

1.1 文本预处理

文本预处理,是对文本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去除部分停用词,得到表示文本内容的特征项。在文本分类中,最常用的文本表示模型有布尔逻辑模型、概率模型、向量空间模型[5]等。向量空间模型是目前文本分类中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文本表示方法。

文本预处理中,藏文自动分词是难点。英文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不存在分词问题。汉语方面,中科院计算所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分词精度可达98%以上。汉藏语虽同源,但藏语具有相对严格的格语法理论,并且藏语词还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形态曲折变化,具有拼音文字的特点,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藏文分词软件。本论述采用文献[6]提出的藏语三级切分体系进行分词。第一级切分,将复句分成单句,然后借助格助词再把单句分割成若干个词群,词群可能是一个词或者词组;二级切分将短语切分为更小的词块;三级切分用匹配法切出终结词汇。

1.2 情感特征选择

情感特征项是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可以代表文本情感信息的词或短语。在进行文本分类时只需对这些情感特征项进行处理即可。但中等规模的文档集合,情感特征项数以万计,特征空间的维数就会很大,从而影响分类的效率。特征选择是从原始高维特征空间中选取对分类最有效的最小特征集。常用的文本特征选择方法有互信息法、信息增益、CHI方统计量等方法。信息增益方法通过特征项在文本中出现与不出现的情况来推算该特征项的信息量。信息增益方法的优点是当特征项未在文本中出现时,也可能对判断文本所属类别提供信息。

文本中不同的情感特征项对文本的重要程度和类别区分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对特征项进行加权。特征加权就是对该特征项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赋予一个权值。常用的文本特征加权方法有布尔权重、词频权重、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权重、信息熵权重等。本文采用文献[7]中改进的TFIDF算法进行特征项的加权。

1.3 分类算法

分类算法是分类系统的关键部分,目前有多种应用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分类算法。分类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模型:相似度模型、概率模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组合模型。不同的分类模型依据的理论不同,模型的性能也有所区别。

相似度方法计算待分类文本与类别的中心向量之间的相似度。类别的中心向量从训练集中统计得出,训练集是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并且分好类别的一组文本。相似度的计算公式有词条重复率、向量夹角余弦、欧几里得距离等。

分类方法的评价使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这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的值越大,说明分类方法的效果越好。

2 实验及结果

实验数据从藏文网站、博客、论坛中挑选感情色彩明显的文章共1156篇,人工标注好正负面评论,其中正面评论586篇,负面评论570篇。正负面评论的各50%分别作为训练集、测试集。

实验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文本,信息增益特征选择方法和TFIDF权重方法,相似度分类算法进行文本情感分类。分类结果为正面评论287篇,负面评论291篇。正面评论的准确率为72.82%,召回率71.33%,F1值为72.07%;负面评论的准确率为71.13%,召回率为72.63%,F1值为71.88%。与汉语的文本情感分类结果相比,本论述的藏文文本情感分类的准确率及召回率略低,主要原因在于藏文分词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另外特征选择方法和分类算法的选取,也会对分类结果产生影响。

3 结束语

本论述实现了一个基于情感词库的藏文文本情感分类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藏文分词的准确率,解决好词义消歧和未登录词识别问题;另一方面,情感词表主要收录了基本的藏文情感词汇,应尝试从语义理解层面,增加句法匹配模板等,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Bo Pang,Lilian Lee,Shivakumar Vaithyanathan.Thumbs up?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C].EMNLP’02Philadelphia,USA,2002.

[2]WhitelawC,Garg N,Argamon S.Using appraisal groups for sen-timent analysis[A].In Proc.of the 14th ACMInt.Conf.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625-631.

[3]唐慧丰,谭松波,程学旗.基于监督学习的中文情感分类技术比较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7,21(6):88-94.

[4]徐军,丁宇新,王晓龙.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新闻的情感自动分类[J].中文信息学报,2007,21(6):95-100.

[5]G.Salton,A.Wong,and C.S.Yang,A Vector Space Model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Journal of the ASIS,18:11,613-620,Novem-ber 1975.

[6]祁坤钰.信息处理用藏文自动分词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6,4,92-97.

情感认知与现代情感教育 第6篇

主体间的静态反应模式

行为心理学指出, 人的行动, 本身就是对信息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并基于自身所获得信息实施行为决策。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自身, 也可能来源于自身以外的社会环境。图1展示了行为主体基本的信息选择和反应模式:

在师生的社会群体关系中, 教师一直处于能动的一方, 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显而易见, 而学生的被动式行为特征是这一群体关系维系的基本条件。两者同处于学校的社会组织下, 信息的基本范围也局限于此, 偶尔会增加家庭因素的影响, 但这些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学校组织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情绪的控制, 对书本的固执都源于其自身的被动接受和疏于反馈。即使是在彼此间存在矛盾的状况下, 家庭、学生群体等多方面的信息仍然能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认知保持不变, 即师者敬也。在学校组织结构下, 教师虽然处于能动性较高的一方, 但是其并非是主动性的一方, 与学生一样处于静态的信息引导地位。教师并非感同身受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 并且也缺乏对客观信息的观察和分析。

简单来说, 学校组织框架下的师生关系仅仅停留在静态模式下, 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对信息的选择和传导仍然体现出显著的被动型特征 (见图2) 。被动的反应使得师生矛盾难以解决, 同时有碍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由此, 静态反应模式下的主体认知来源于两个方面, 环境渗透和信息选择。环境渗透形成了学生以客体的身份接受有局限性的信息;并且双方在信息选择过程中不包含对主体间沟通和反馈内容的吸收, 主要原因在于不存在沟通和反馈。有理由相信适当调节和变动师生行为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定位, 形成积极的互动反应模式能够改善这种被动式教育和学习模式。

主体间的动态反应模式

图3给出了师生群体组织下的动态反应模式。这里的动态性突出表现为老师和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介入到该反应框架下。学生不再以被动的反应方式选择信息和确立认知, 而是可选择的信息范围涵盖了在组织关系内的互动内容, 即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的主动性体现在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因素的考察和分析, 并展示为能动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不再以固步自封的方式行为做事, 而且在行为过程中注重对信息形成反馈和交流, 使得原本紧绷的师生关系舒缓和和谐。在整个互动过程中, 情感互动是核心, 双方以沟通和反馈为媒介实现了环境渗透、信息选择、认知调整和情感互动的动态反应机制。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模式, 适当的激励和能动地鞭策才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实现理想和人生目标。相比静态的反应模式, 其更加容易实现学校整体氛围的向好。

现代情感教育的科学范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教育对象是否接受某一思想或者信息, 更多地取决于施教者的人格、气质和魅力。相对的感召力和强烈的互动情感能够驱使不同的群体向共同的方向努力, 这也是现代情感教育要秉持的基本原理。建立和形成必要的师生动态情感反应机制, 形成良好的信息选择、反馈、交流和互动模式是科学情感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

发挥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能动性是整个教育模式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塑造了师生之间固有的关系层级, 被动式反应是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尝试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调节和改善固有的关系框架是整个互动模式的核心。学生与老师之间直接而无障碍的沟通渠道是该模式的有力保障。这种情感互动模式最关键之处, 是学生能够改变以往的被动式行为, 主动地实现沟通, 获取反馈信息, 完善对教师职业的理性认知, 从情感的层面, 保持与教师的趋同和相近。

总之, 科学的情感教育模式是当代学校教育框架下的必要组成部分, 其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教学氛围, 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质量。改善和完成动态情感教育模式虽具有长期性, 但具有实效性!

摘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一直处于一种独特的群体关系中, 但两者更一般化地处于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范式之下, 彼此之间对信息传导和接收更多地体现在认知和互动中。现代思想教育应趋向于环境渗透、信息选择、认知调整和情感互动的动态反应机制。

关键词:情感,认知,信息选择,师生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骆艳萍:试论同情心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04) , 41-45

[2]孙晓涤:学校管理中的情感因素[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0 (02) , 66-67

[3]辛亮、郝建萍: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 江西教育科研, 1994 (02) , 40-42

[4]马丽:论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性和渗透性[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03) , 83-84

无情感不成教育 第7篇

一、感恩教育

在模块9中的Task部分介绍了西方的圣诞节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 5 月 14 日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Susan 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情,并简单说明原因。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的写帮助母亲做家务;有的写给母亲送礼物;还有的写给母亲送贺卡等等。

二、环保教育

如模块5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环境",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为题的英语主题班会,通过同学们讨论,他们认识到了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对环境的破坏: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能源;提出了如何处理垃圾的建议:垃圾分类;报纸、玻璃的再利用;并就个人如何保护环境谈及了相关做法。最后,大家都表了决心:尽我所能,爱护环境,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三、团队精神教育

模块1第一单元是与人相处的话题,该单元的主题为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教师可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出:我们经常被要求在小组里工作,但为什么呢?而且事实上,在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的所有工作几乎是通过小组来完成的,学校生活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让他们明白与人相处融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并用英语简要解释其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竞赛,笔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要求他们先对图画进行描述,再发表评论。这张图画的画面内容为:两个人在沿着一段斜坡向上骑一辆双人自行车,坐在自行车前面座位上的人在奋力地骑着,累得汗流浃背,但在后面座位上的人不但不用力,还面朝后面坐着并欣赏着风景,反而为前面骑车的人增加了负担。

四、"三观"教育

"三观"教育指的是教师可把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如在模块6第二单元中的 Reading 部分向学生展示了受伤运动员桑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笔者在教授此部分时进行了拓展,在学生阅读前,为他们简要介绍了桑兰的有关情况;还为他们设置了几个思考题,目的在于带学生走进教材,启发学生自我教育,最后组织了班级讨论,内容涉及运动员桑兰的人生态度、他的梦想等。

总之,鲜活的、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的教材内容,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既培养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上一篇: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下一篇:大径级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