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细节范文

2024-08-06

教育细节范文(精选11篇)

教育细节 第1篇

一、学生学习的计划性是这样培养的

教育的任务必然要从让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对于这一点, 作为中国的教育者是清醒的, 但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确确实实在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上有良好的举措?美国的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并且在让学生从小养成“学习是自己的任务”这样的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做法。

1. 选择了学习任务驱动的最佳时机。

每学期伊始, 美国的学校都会给每位学生下发一张学习任务驱动表, 国外称之为“Syllabus”, 翻译过来叫做教学大纲, 里面涵盖了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的时间节点, 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做好了充分规划。

2. 清晰了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美国教育的教学大纲中涵盖了一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学习内容, 会开展什么学习活动, 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大纲就好比一个个指路牌, 从“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提供学习的要求和指导, 这样的一张任务单贯穿学习始终, 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 尽早让学生了解评分方式。

美国对于学生的评价绝对不是用一张考卷来决定, 而是有严密科学的计算方法, 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这门数学课的全部分数是100分, 一共由3次小型考试, 1次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及小题三个部分组成, 每次小型考试占总分20%, 期末考试占总分20%, 而平时作业和小题也占到20%之多。分数计算的方式列举之后, 就公布成绩的额定标准, 总分得到93~100的期末评定可以得到A等第, 其他的分数分别对应不同等第。学生在开学伊始就可以知道成绩的评定方式, 有的学生就会早早给自己定下目标, “我期末要拿什么样的等第”这样的问题也就会在学生心中酝酿。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也会不断地调整目标, 找准自己的定位, 不会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浪费时间。

二、学生的合作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合作学习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的学习方式, 审视课堂, 发现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且看一下美国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 课的设置有独到之处。

在美国的课程设置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专门设置了一节Discussion Session, 称之为合作学习课或是讨论课。在这节课上, 教师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清单, 清单和教学大纲一样也是非常详细的, 里面会列举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 需要看的书本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合作研究报告。有的讨论课甚至会计算进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评定, 学生只有参与并且完成任务才能拿到分数。

2.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上有独到之处。

在美国的课堂上,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令我们叹服的, 但这绝不是一日之功, 这与他们设计合作机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在课堂上只要有合作必定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 每个人都有任务。而且也是必须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其次是如果有人在这个课堂上一直不想合作, 那其他的同学会给与压力, 今后就无法参与到小组中去, 因为组员都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 学生们往往更加愿意与一些合作能力强的人组成小组, 而不愿意与一些不爱参与的学生在一起讨论。最后, 美国对于合作课或者讨论课也有专门的一套评价系统, 它会对课堂合作表现进行打分, 这种打分方式往往由学生相互之间来完成, 用这种方式迫使每个学生都能走上主动合作之路。

三、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且看美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 全民重视阅读。

美国是一个全民阅读的国家, 美国人爱读书, 在机场、火车、地铁上, 静心读书之人, 随处可见。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很发达, 不仅为人们提供阅读的书目 (当然还有各种现代化的数字化设备) , 更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场所。当然, 这种爱读书的观念在美国更是代代相传。美国人爱读书的习惯促使每年有大量的出版物在美国出版, 美国人也更加愿意去阅读消费, 购买书籍, 大量的消费又再次拉动书籍的生产。如此反复, 才培养出了美国这样的“阅读大国”。

2. 阅读习惯来源于校园。

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从美国的高考也可以看得出来, 美国的高考SAT的阅读部分, 学生需要在25分钟内阅读两篇长达1000词的文章并且回答20多个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也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生在每堂课以前都需要读书, 教师讲课速度之快, 会逼迫你提前阅读。其次, 有的教师会在上课前针对阅读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 突发性的要求学生做题目, 然后算分, 这样的方式逼迫学生去读书。最后, 布置的作业空间大, 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方能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作业。正因为这样的要求和如此“认真苛刻”的教师, 美国学生在校园里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各个学校的图书馆每日凌晨依旧灯火通明。

教育的细节读书笔记 第2篇

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细节力量之磅礴,书中朱教授讲述了很多生活的案例: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有他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朱教授剖析和研读这些案例时,把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操作的创新紧密结合,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在讲述时,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当头棒喝,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嗤之以鼻,但都能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年初朱教授来我校讲学时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书上又提到这个案例,我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今年4月中旬万宁市第二中学就发生了一起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拳打脚踢的事件。起因是学生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发现并叫醒,而学生不满随手拿书砸向老师,进而爆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虽然学生不对在先,但老师是教育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是未成年人,思想还不够成熟,思维尚不够缜密。而这位数学老师遇到突发事件,完全失去理智,不顾教师形象和职业道德,对学生大展拳脚功夫。其实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比如:你想把这个当作礼物送给老师吗,但是送礼的方式可需要改进哟!或者老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教育等等。但这位老师偏偏用了一种对学生和对自己最不利的处理方式。我想这位数学老师要是读过朱教授的书,平时注意加强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绝不会对学生采取如此过激的粗暴行为。二中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在以后从教的路上,我一定得多向那位用手帕擦黑板的林老师学习。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再看看我们万宁的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经我们万宁就有一位四年级班主任对学生迟到后罚做500个上下蹲的做法。虽然最后学校也对该老师进行了经济上的处罚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上下蹲500个”这个数字太刺眼了,太伤人了,可是这是真的,因为这就是我女儿上四年级时班主任最初对迟到学生的处理方式。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做到500个,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这位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感叹我们身边有如此不注重爱的教育、不注意教育细节的老师之余,现在我看到了万宁教育的希望,特别是我进入万宁附中后,在这所学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朱教授的书中列举了很多所学校充满爱的教育、阳光教育的故事,而就在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上到领导,下到每一位老师,都比较注重教育的细节,提倡全人教育,培养的是高分高能的学生。首先是校领导对老师的关怀。比如三八节不仅开展校园庆祝活动,而且每位老师还能得到一份心爱的礼物;而以往的六一节每个老师的小孩(在14岁以下)都可以领到一份精美的礼物;又如高三年级十点后还在上晚修的老师学校会及时送上一个苹果或者一盒牛奶或一个冰凉解口的椰子;还有孩子较小的女老师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都可以申请弹性坐班等等,诸如此类的领导关心老师生活的事情在我校比比皆是。其次,校领导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比如学生座谈会提出食堂饭菜种类少,不干净,超市物品少,营业时间短、教室、宿舍维修不及时;某某老师上课声音小,课间操时间短来不及上厕所等问题,校领导当场就向学生保证这些问题一定要给大家解决好,让大家在学校生活好、学习好。随后学校马上召急相关负责人员整改,现在食堂的饭菜种类增多,质量也提高了,园丁超市商品繁多,营业时间也延长,总务处在维护方面也保证在24小时内维修到位,课间操时间也延长5分钟了,部分老师上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领导也找其谈话,让其改之。我没想到学校领导说到做到,这么肯听“学生”的话,“把学生当作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句空话。

还有我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细节、感动人心的故事也很多,比如有的放假留校生会被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请去自己的家里吃一顿,这样既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孩子的营养,也可以缓解一下留校生思乡的情绪。有的老师看到班上的学生经济情况十分困难时,也从自己的工资中接济一点!还有很多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在这里,没有老师以学生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给学生排座位,很多老师从不接受家长的送礼和请吃,他们对每一个孩子是一视同仁的。还有高二(13)班王开云同学,得了白血病,学校师生代表不仅去医院看望了他,而且全体师生在短短时间内就为他筹得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善款,而且学校还求助社会上的力量来帮助他,王开云同学是不幸的,同时他又是幸福的。所以在这样领导和老师的引领下,我校的学生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爱学习,爱生活。在这里,仍有学生给老师鞠90度的躬后向老师问好,在这里经常看见学生主动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在这里学生补办校卡后总会对老师说声“谢谢”,在这里,遇到节日时学生总会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太多太多,师生之间互相温暖的故事数不胜数。从这些细小的例子当中足可以看见我们的学校、我们全体师生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

品德教育源于细节 第3篇

一、多元推动,润物无声

1. 师德领先,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人格力量。因此,我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要求用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去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习惯。

2. 整合载体,各科渗透。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是可以贯穿在各门学科中的。学校要求教师重视学科的育人功能,不仅要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把养成教育中的有关知识、道理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并提出适当的要求。例如,政治课是开展学科渗透、进行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任课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3. 家校携手,和谐教育。养成教育的有效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还必需要有家庭、社会等各种渠道的紧密配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全面性。正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开办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家教讲座;举办亲子活动,进行家庭走访和家校恳谈,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怎样教育好孩子;还通过家校通,及时向家长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以上举措,家校携手,为养成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4. 改善学校环境,为养成教育营造有利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精心布置走廊墙壁,张贴名人名家、格言警句,建立荣誉橱窗,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近年,我校在市、区关工委和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开展“朝阳读书活动”,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修养。

二、完善制度,有令必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各种制度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显和具体化,是学校管理秩序、教学秩序的保障。一个合理、积极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斗门区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编订了《实验中学升国旗制度》《实验中学学生“六要六不要”规范》《实验中学一日常规》《实验中学学生安全制度》《实验中学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校规)》《实验中学“十佳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评选奖励制度》《实验中学网络文明公约》《实验中学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实验中学学生交通安全指引》《实验中学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实验中学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制度》《实验中学学生违纪行为处分工作程序(试行)》《实验中学创建文明班、文明宿舍实施细则》等校规校纪。

我校就学生仪容仪表、文明交往、文明就餐、住宿生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周到的规范,这些规范基本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班级里也制定了班级公约,这样就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规范可依。

1. 从仪容仪表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学校专门制定了《实中学生仪容仪表规范》。为何要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首先,我们都有一个常识:一个学生如果花了太多的心思和时间在打扮上,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上的用功。其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永远都具有一条: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每一个希望能实现人生理想的青少年,都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遵守纪律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纪律部队,有纪律、有制度,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责无旁贷。

2. 抓日常,日常抓

斗门实验中学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学生日常生活基本实现了“六化”,即:宿舍管理军事化,我校聘请新黄埔军校的教官管理我校的内宿生,基本实现了军事化的管理,有效培训了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学生就餐自主化,通过团委、学生会的干部,实行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觉、文明就餐的好习惯;学生学习科学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自觉主动地求学;养成教育规范化,初一新生、初一家长,刚踏入实中校门,便组织学习有关实中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及早明确有关的规矩;门卫管理制度化,规范门卫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师生安全;校园环境优美化。

3. 创新活动,促进养成教育

责任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感悟要学会做人,就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是营造和谐集体的需要,是创造美满幸福家庭的需要,更是塑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要。我校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助人、体验感恩的快乐。

秩序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中都要按规律、章程、规矩办事,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生的校园生活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

礼貌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

友爱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和别人交往中的关系。

激励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

规范教育活动:重点放在仪容仪表、卫生习惯上。

4. 抓检查评比,把规范落到实处

学校德育处、团委、学生会成立各种各样的检查小组,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月讲评是强化教育。以日检查为基础,一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能达到要求。

细节教育的力量 第4篇

一、捕捉生活细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 所以, 每个新学期接手一个新班级, 我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使之情感化, 人性化, 让细节成为促进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新学期开始, 我接手了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生疏的, 但捕捉细节让我们友好的熟悉起来。

一天下午的课间, 我走进教室, 习惯的环顾教室一周, 学生们有的和同桌小声说笑, 有的在整理书本, 有的趴在桌上休息……这时, 一个女生的举动吸引了我, 她拿着一块纸巾正猫腰擦自己脚边的一块痰迹!这样的举动也许是她无数次中的一次, 但对于我来说,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细节!动作虽小, 时间虽短, 但我要把它留住!留在我们师生的心里!上完课, 我回到办公室用小纸条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李珊珊同学:

下午, 一个镜头吸引并震撼了我——我刚刚走进教室, 只见一个小小的秀气的女生, 正猫着腰, 手中拿着一张纸巾, 轻轻地伸向一滴痰迹, 仔细擦拭, 一点一点, 那秀气的女生正是你, 老师向你投去赞许的目光, 你嫣然一笑, 毫无自得之意, 浅笑中似乎这行为是应该的, 理所当然, 而浅笑中老师看见了高尚的心灵!是的,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一个细节, 都反映着我们的素质, 昭示着我们的心灵, 做好点滴, 成就人生。

我把这张纸条交到了这位同学的手上, 很快我收到了她的回复:

老师:

您好!我收到了您的纸条后, 看了其中的内容, 心里便涌起了一股崇敬, 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举动却让您如此重视, 心中不禁爱上了您这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是啊, 您说的对, 每一个细节, 都反映着我们的素质, 都锤炼着我们的灵魂。希望我们以后成为最好的朋友, 可以吗?我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绩越来越好!

就这样, 我和珊珊最先友好地熟悉起来, 在学生的崇敬和亲近中, 美好的学期拉开了序幕!有了这样的开始, 教学工作将会更加顺利的进行, 这就是捕捉细节的力量。

二、关注学生行为, 让细节改变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可见, 习惯对于一个的一生非常重要, 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所以, 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一些习惯, 从坐姿到起立敬礼, 从开门关窗到学习用具的摆放, 发现不好的习惯我都会予以纠正, 但怎样纠正既让学生接受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根据日常实践, 我发现捕捉细节, 真诚沟通, 会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我的学生中, 有个外形可爱的胖胖男生, 一身干净利索的穿戴, 平时学习劳动都很积极, 但有个不好的习惯, 就是学习用具胡乱摆放, 桌面和抽屉乱七八糟, 好似一个垃圾场。有几次, 我亲手帮他整理, 可整理了几次过后, 他的书桌依然如旧, 在整个教室中赫然醒目!当时, 我们学校正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 于是我利用这个契机, 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一帆同学:

你好!你让老师很快的记住了你, 因为你可爱干净的外表和积极的表现, 不管是听讲、作业, 还是回答问题, 你都很出色, 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但老师注意到你的书桌有些乱, 书本摆放没有次序, 书角折皱了, 这些跟你干净的仪表不太相符啊!“几案洁, 笔砚正”, 这是你能做到的, 对吗?老师期待你的更加完美!

他的回复:

亲爱的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从一些细节上给我的表扬与批评, 虽然我想力争做到完美, 可是每当改掉一个小缺点, 又会有一个缺点暴露出来, 这些缺点就需要人来指正, 那就是老师您, 您把我从常犯纪律纠正到文质彬彬, 所以我十分感谢您, 我会记住您对我的教诲, 努力改正, 请您监督我吧!

从此, 我每次到教室, 会习惯地用目光扫视一下他的书桌, 他发现我的目光, 也会下意识地整理整理书本, 尽管有时已经很整齐了,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俩的默契, 这种默契让这位学生的书桌越来越整洁, 我想这虽然只是一个细节, 但这个细节让他改掉了一个不好的习惯, 这也许会为他以后的生活带来好处。

三、重视学习细节, 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语文是有生命的, 语文课堂是鲜活的, 而课堂又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一个个学习细节组成的, 正是这一个个细节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 只有善于发现这些细节, 并予以适时适度的鼓励和引导, 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培养人完善人的目标。

我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力争不丢掉任何一个环节, 让课堂效果达到最好。学生们学习的细节不胜枚举, 有的让我欣慰, 有的让我难忘, 有的甚至让我感动。

记得在教授文言文《核舟记》一文时, 当进行必要的文言词汇积累时, 学生们都在认真的读书中的注释, 这时一名学生怯怯地举起了手, 这名学生平时有些木讷少言, 性格非常内向, 大家甚至都怀疑他有智障。但我发现他对语文比较感兴趣, 别人读他也悄悄地读, 作业也会歪歪扭扭地完成, 可是课堂上提问却很少见。我走到他的座位前, 他怯怯地问:“老师, 注释里的‘甫’通‘父’, ‘诎’同‘屈’, 为什么有时候用‘通’, 有时候用‘同’呢?”当他提完这个问题, 我感到很惊讶, 看着这个孩子渴望的眼神, 我竟有些感动!这是很多学生不曾注意的文本细节, 可他——一个被怀疑有智障的孩子注意到了!我想我应该抓住这个激励学生的契机。我耐心的解答完这个问题后, 在全班表扬了他, 我告诉全班同学要像他一样认真阅读, 勤于动脑, 敢于质疑, 开启智慧。以后的日子里, 我发现, 这个孩子竟比以前活泼了许多。把一个美好的细节扩大化, 不只是开启智能, 还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

四、结语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这项工作的实施者, 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和心血去担负起这样的重任。关注每一位学生, 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捕捉他们成长的细节, 引领他们走过心灵的成长, 走向成熟, 让细节成就他们美好的人生。

摘要:细节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彰显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细节教育, 教育才是完善的。在教育教学中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细节, 并及时记录下来, 传递给学生, 让这些细节成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使教育过程更细腻, 教育效果更完美。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第5篇

在周一的思想品德课上,我郑重地拿出了此书《教育的55个细节》,并欣喜地告诉同学们,赵老师这段时间发现了一本好书,书名是《教育的55个细节》。为什么要说这本是好书呢?因为这55个细节,就是55个好朋友,只要你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交的朋友越多,你就会发现,喜欢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在我儿子身上做了实验,让他和本书中的细节交朋友,结果呢,儿子每天回来都会快乐地告诉我:“妈妈,你昨天教我的细节真好,我做到了,老师又褒扬我了!”

同学们听了,眼睛都亮起来了,都惊奇地看着我,似乎都在想:到底这些细节是什么,怎么会这么神奇呢?我顺势问同学:“想知道这55个神奇的细节是什么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全班同学迫不和待地说:“想!”看见小朋友们有看这本书的欲望了,我高兴地说:“既然你们都想看书,我很高兴!这样吧,这本书,我放在我们班的书架上,你们有空自身看。谁看懂了哪个细节,马上告诉老师,老师会观察你平时的行动,看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细节,真的和这个细节交上朋友了。假如是,老师要在全班褒扬他。你们说,好吗?”早就想一睹为快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下课了,同学们都围在书架边上,排队看这本书。连续几节下课,我都到教室里观察小朋友们的表示。我发现,看这本书的同学,热情不减,还有不少同学在讨论书中的一些章节,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还主动去查字典呢。我心里暗暗高兴,期待着第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他看懂了书中的哪个教育细节。

第二天,我盼来第一个来告诉我和书中细节交朋友的小朋友。他是邓恩皓。皓皓来告诉我:“老师,我看懂了第二个细节。”我说:“你真棒!能告诉我,第二个细节是什么吗?”皓皓认真地看着我,说:“第二个细节是说用眼睛和他人沟通。就是说,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这是有礼貌的行为。”听了皓皓这么说,我激动地搂着他说:“你真的好棒呀!说得真好!老师真喜欢你!”我开心地看着他,继续说:“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在你的眼里已找到了开心和快乐了。相信你会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皓皓开心地看着我说:“谢谢老师!”然后天真地蹦着跳着回教室了。

我在班里褒扬了皓皓。接下来几天,我发现,往日和他人说话不太礼貌的皓皓,现在和他人说话时,都很有意识地看着他人的眼睛,脸上的笑容多了。我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

现在,找我说书中教育细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有的说知道了“要向表示出色的人表示祝贺。”有的说知道了“接到他人的递的东西要说谢谢。”还有的说知道了“上课时,从一种科目换到另一种科目,换学习用具等各种动作要迅速,恬静和有秩序。”“进出门时,为他人扶住门”。更难得的,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告诉我:“赵老师,我发现您的这本书放在书架上这么久,有这么多同学争着看,但这本书都没被弄烂。所以,我发现我们身边也有细节,那就是我们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东西。”我情不自禁地拍拍小朋友的肩膀,开心地说:“你是个细心的小朋友,你真是棒极了!”我在班里大力褒扬了这个细心的男孩,称誉他是个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能读懂这本书的细节,还能通过读此书,去观察书以外更多的事物。接下来,找我谈细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不只是谈《教育的55个细节》,更多谈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所发现的细节。

其实这些教育的细节,有些也是我们教师平时有对小朋友教育过,渗透过的内容。可有的小朋友就是做不到,或者是为了应付老师而肤衍去做的,并没有化做他们真正的行为习惯。现在我换了这种方式,用心地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此书,小朋友们通过自身的学习,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些细节已逐步化为他们个人和班级的日常规范,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我深信,让小朋友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的知识,才是他们理解得最透彻、最深刻的。

寓智慧于教育细节 第6篇

教育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智慧、艺术的细节。成功的教学, 必定是关注细节的教学;成功的教师, 必定是关注细节的教师。教育细节是一面透视教师教育教学观的镜子。“泰山不拒细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教学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 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 可以是师生之间互动的组合, 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过程, 或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反应, 具有外显性和可观察性。

细节虽小, 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 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 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所具有的对学生心理的、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位严谨的教师。细节虽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效应和作用, 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影响和价值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 才能让教学更合理, 更精确, 更智慧, 更有效, 更成功。细节的践行应在教与学中一点点积累、总结和梳理。

细节蕴涵着教育机智。成功的教师无一不是精细认真、注重细节的, 从学生的一句话、一次作业、一个错误、一个想法、一个质疑都有可能找到教育的机缘。“叶底花开人不见, 一双蝴蝶已先知。”这两句诗说的是看花, 发现苗头何尝不是如此。苗头, 往往现于细微之处。首先, 教师要善于细看, 在绿海丛中找出病斑, 在平常之中发现闪光的东西, 透过学生细微的言行举止, 看到学生内心的变化, 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注意的动态。这就要求教师有明察秋毫的慧眼, 做到眼光敏锐, 善于鉴别, 不但要看到学生的“心里去”, 还要分析到“点子上”。否则, 不是失之交臂, 就是所得未真。其次, 教师要善于细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从细微处抓起, 一点一滴地培养教育学生。教师如同园丁, 若不细心, 多了一刀, 少了一斧, 就会修理掉不该修理的, 也就助长了不该助长的。教师要细致到对每句话、每个动作、每种方法、每项举措都精心推敲、琢磨和设计。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于细微处见精神。强调了“细”, 并不是说凡“细微”的琐碎事都要抓, 而是要抓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理想情操、生活作风、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事。凡是有关青少年成长的, 即使是再“细微”处, 一有苗头出现, 就得抓紧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 确是“教育无小事”。教育工作中, 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 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在琐碎而平凡的小事中进行。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喝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抓住它, 深入挖掘, 就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拿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教育因细节而美丽 第7篇

细节决定我们的教学质量。一个注重细节、做好细节的教师也许不一定会成为名师或教育家, 但他的课堂一定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指导与批改, 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没有注意到或处理好, 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有时候, 普通老师和名师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 这层纸的差距就是细节的把握。

一、《与“精彩”擦肩而过》———备课认真吗

在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生:孔子连这个问题都“不能决”, 人们为什么还称他为“圣人”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但是老师的回答可能不能令你满意。你课后去研读孔子的有关著作, 得到的答案也许更好。

这是一堂高水平的课, 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瑕疵:对学生提出的这个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没有进行引导, 而是搪塞过去, 轻易地将一个绝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与本文对话的契机放过了, 与有望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会发现, 孔子作为当时的一个大教育家、大学问家, 这么认真地对待小孩子的问题, 又这样如实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不能决”, 体现了孔子谦逊、诚实的品格。此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 感受孔子人品的伟大, 感悟知识的浩瀚。

教师为什么会被学生问得措手不及, 以致错失“生成精彩”的良机呢?关键在于“预设”出了问题。本文的人文内涵主要有两种: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 挑战权威;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教师如果在备课时能准确把握、深入领会教材, 这样的遗憾是可以避免的。教师要想成功把握教学细节, 就应“功夫在课外”, 做好多种“预设”, 使自己胸有成竹, 到时才能“以变应变”。

二、《一位听课者的反思》———教研主动吗

在上海卢湾区开展的一节教研课上, 几个跟我们一起听课的年轻人积极而有序地发言。一位说要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位说要来评这堂课上的学生活动情况;然后还有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 评重难点的处理等等不一而足。一个个分析评价都非常到位, 简直都是专家了!而且他们都像是有备而来, 不但有自己的发言稿, 而且好像还知道别人说什么, 因为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 绝不重复或雷同。后来听了区研究室主任现研修班指导老师的介绍才明白, 原来他们都是研修班的学员, 分别来自各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 听课时注意的角度也不同, 几个人分别就一堂课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这样使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 而是快速高效。上海人真是精细啊!我再一次感叹和佩服。上海卢湾区的评课非常实在, “不虚美, 不隐恶”, 更有合理化建议。之后, 还要让授课人进行自查和反思, 写出一篇2000字以上的教学后记。在这样的机制下, 上海市的年轻教师能不很快成长起来吗?而且成长起来的不仅是熟练的教书匠, 更是学者和专家。

就此, 试问:每一次听课之前你独立钻研了吗?你做好准备了吗?就是这样一次次预先准备的细节, 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在乎学生的“在乎”》———教育有智慧吗

听说过这么一件事, 一节语文课上, 学生甲和学生乙先后被老师提问, 两人的回答都正确。老师对甲生说的是“请坐下”, 而对乙生说的却是“坐下”。乙生当时感到很委屈, 觉得老师偏心, 课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听下去。回家后还向家长诉说了心中的委屈。当时我想, 也许老师是“说者无心”, 但学生却是“听者有意”。教师一句无心的话语却打破了一个学生内心的平衡, 挫伤了一个学生可贵的自尊。教育不是抽象的, 教育是具体而实在的。“小事”虽小, “细节”虽细, 但我们也不容忽视, 不可大意。

还听过惠安实小蔡田华老师执教的《春雨沙沙》一课, 其中有一细节让人啧啧称赞, 也给人以震撼。课上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认为比较难的字词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几位学生发言之后, 一名小男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滋润’这个词, 请大家跟我读。”在此之前已有两名学生说过这个词了, 蔡老师已提醒过学生应说不同的词。显然这小男孩刚才并没有认真听。要是平常上课你会怎么办?那蔡老师又会怎么处理呢?没料到蔡老师冲着这小男孩一笑, 高兴地说:“看来‘滋润’这个词确实重要, 又一位小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了。”只见那小男孩神气地坐下来, 一节课腰都挺得直直的。我不由得为蔡老师的教学机智而暗自叫好, 更为她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而心生敬佩。

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 常常是随心所欲, 指手画脚, 很少蹲下自己的身子,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少在乎学生的感受, 在乎学生的“在乎”。教育无小事, 这样的细节正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宽阔的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我想, 只要我们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 于每个细节之处寻找出星星之火, 奋力而艺术地鼓风吹气, 就必能形成燎原之势。

细节教育之片片花絮 第8篇

关键词:细节,关爱,信任,细心

“泰山不拒细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这句话蕴涵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做事要不拘其细, 不嫌其小。小学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 从小事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

一、家长为什么要我做他孩子的老师———大嫂的一课

我师范毕业, 在中学任教两年后被调入民勤县东关小学任教, 至今已有十九个年头。在这十四年里, 我一直从事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并兼任班主任。每逢开学之际, 总有好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入我班, 要我做他孩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我也觉得纳闷。可是我还是找到了答案。

记得那是1998年8月23日, 也就是开学的第二天, 其他年级的班级已经开课了, 我们一年级新生还没有编班。早上到校后, 家长、孩子在楼门口、楼道内围了个水泄不通。见此情景, 我怕人多挤着孩子, 便把孩子们领到了教室里, 坐下来边休息边等。就在这时, 一位孩子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 我便疾步过去, 把孩子扶起来, 轻声问:“摔着了吗?疼不疼?”孩子抱着我的胳膊依偎在我的怀里擦擦泪花微笑着看着我, 边摇头边喃喃地说:“不疼了。”

中午放学后, 一位大嫂到我家找我, 央求说:“我虽然不认识你, 也不知道你课上得咋样, 但请你把我孩子编到你班, 我真的想把孩子交给你。”她还说:“我想把孩子送入你班, 要你做孩子老师的原因是:今天早上, 当那个孩子从凳子上摔下去你疾步过去把那个孩子扶起时, 我就决定一定把孩子交给你, 这样我才放心。”那一刻, 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首要一条是爱孩子, 打心眼里爱孩子。

结果大嫂的孩子没有编入我班, 她未能入愿, 我也再没见过那位大嫂, 但在这十五年中, 我一直记得这件事, 对待学生总是“爱”字当头, 也因此使更多的家长选择我, 要我做他们孩子的老师。十年了, 我真想对那位大嫂真诚地道声:“大嫂, 你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谢谢您!”

二、孩子, 老师相信你能行———艰难而又可喜的第一步

1998年8月20日晚上, 我在家里看电视, 我们学校的刘老师特意来找我。他郑重地对我说:“小陈, 我女儿要上一年级了, 到时候我没别的要求, 只有一条, 就是把她的胆子练大一点。”他还说:“你不知道, 我女儿上学期从乡下来城里上学前班, 那时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再加上老师、孩子都不熟悉, 她总是很拘谨。课堂上, 老师让她站起来发言, 她一个字也不说, 头也不抬, 一个劲地直抹眼泪。总说不想上学。”“别担心, 刘老师, 我会想办法帮她消除胆怯心理。”我说。可是, 刘老师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他再一次强调说:“反正我没别的要求, 只要女儿的胆子大一点就够了。”

开学了, 我带着女儿的一盒子布娃娃去给学生报名。当刘老师和他的女儿进来时, 我站起身微笑着轻轻地走到她女儿身旁, 慢慢地捋了捋她的小辫子, 亲切地对她说:“你喜欢玩布娃娃吗?”说着我打开盒子, 把穿着各种服饰、梳着各样发型的布娃娃展现在她的眼前。她吃惊地看着, 伸手想拿又缩回了手。见状, 我把盒子给了她, 说:“你如果喜欢就拿去玩吧!记住三天后还给我。”她端着盒子开心地走了。

孩子来报名, 一般程序是老师要提出好多问题, 如:你叫什么名字, 哪年哪月生的, 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 他们在哪上班, 家长的电话号码等, 孩子回答完毕再报名。然而, 对于刘老师的女儿———一个胆小怕回答问题的孩子, 我改变了我的做法, 直接给她报了名。

那天晚上, 刘老师给我打了电话。电话里高兴地对我说:“小陈, 你真行!你报名时的做法消除了我女儿对老师、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你这招真灵!你猜我女儿对我说什么了?”“说什么了?”我问。“她说:‘陈老师好, 我不怕, 我要和她玩布娃娃, 我要上学。’”从“不上学”到“要上学”, 这转变真够大的呀!

第二天, 刘老师的女儿一进教室门, 就大声问我:“陈老师, 昨天报名时, 你为什么不提问我?”我捋了捋她的小辫子说:“傻孩子, 因为老师相信你能回答上, 你能行呀!”此时的她有点得意了, 不由自主地告诉我———“我叫……我爸爸叫……妈妈叫……我的生日是……”

听着她的话, 我就知道她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 已经迈出了艰难而又可喜的第一步。正是这一步使她以后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也正是这一步使她后来在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古诗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中屡屡获奖。

三、我是你孩子的老师——别客气, 家长朋友

在1996年秋天, 我班李超同学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要去桂林出差, 时间大概一个月, 他的爸妈只好把他留在他姑妈家。在他爸爸、妈妈走后的日子里, 我经常跟李超谈心, 课堂上他表现很好。可是, 十几天之后, 我发现他精神不好, 讲完课后我就仔细观察他的神情。我发现他的脸色有点发黄, 眼球也有点发黄。当时的直觉告诉我, 他可能得了黄疸性肝炎。我便把他请到教室外面, 问他:“你如果吃油腻的东西, 你会不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他对我说:“是”。听了他的回答我越发怀疑了, 我思索着咋办?跟他爸爸、妈妈说, 出门在外的他们会担心;跟他姑妈说, 我也没有把握, 我还是再观察一下再决定咋办。

那一夜, 我想着李超的情况, 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觉得作为班主任的我责任重大, 这事不能麻痹大意。为了李超, 为了其他孩子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件事。第二天, 我早早到学校, 等待李超的到来, 我多么希望他能精神起来。然而, 当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失望了。他看上去很疲惫, 脸色依然发黄, 眼球也依然发黄。意识提醒我:该去医院检查一下。于是, 我拨通了他姑妈的电话。认真地对她说:“你好!我是李超的班主任, 我发现他这几天精神不大好, 脸色和眼球有点发黄, 我想能不能带他去医院做个检查, 没病则好, 万一有病, 也可早治啊!你看呢?”实话实说, 说这话时, 我怕他姑妈说我“小题大做”, 怕她不同意, 没想到她竟然同意了。她立刻赶到学校, 带着李超去做检查。此时的我, 真是人在教室心在外啊!心里总在惦记医院那边的化验情况。

结果李超被确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必须住院抓紧治疗。在李超住院的日子里, 我经常去看他, 给他讲学校里、班里发生的事情, 讲一些开心的小故事逗逗他, 给他补课。他的爸爸、妈妈很感激我, 多次要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每当此时总有一句话在我嘴边———“我是你孩子的老师, 别客气, 家长朋友!”

在细节上的教育 第9篇

“大”与“小”是相对而言。没有“小”就无所谓“大”, “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大”。如“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然而, 在我们老师和学生当中, 有些人把“大”看得很重要, 而对“小”则不足挂齿。然而, 正是由于轻视“小”, 久而久之, 点点滴滴的细节则带来严重的麻烦。如专家曾对二千多名盗窃犯进行调查, 发现90%的人有过盗窃的前科。他们从偷一支笔、一本书、一副眼镜开始, 第一步得逞了, 侥幸心理增加, 胆量越来越大, 渐渐养成坏习惯, 最后一步一步滑入犯罪的泥坑中。据网载, 天安门广场上口香糖事件, 每年的“五一”、“十一”长假后, 天安门广场上就会布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二00八年, 奥运会开幕前夕, 为了尽快清理这些垃圾, 环保部门出动了上千人次的劳动力, 投入了数十万元的财力, 时间长达半个月。天安门口香糖事件反映出, 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太差。由此可见, 滴水见海, 小中见大, 细节决定成败, 正是由于我们不注重这小小的细节, 一些人的不良风貌得到了无数倍的放大, 所以, 我们失败了。因此, 在强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今天, 素质教育固然要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素质教育之中也应包含在日常细枝末节的小事之中。做到小中见大, 因此,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 我们的学生没有做到。

目前,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学生学习条件更加优越, 但优越的背后, 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们粗枝大叶, 好高鹜远, 眼高手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出口伤人, 日常礼节和传统的道德礼仪越来越少。究其主要原因, 教师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重大的方面, 轻视了细节上的教育, 因此, 加强学生在生活细节上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

1、对学生的教育, 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 小细节抓起。

教师在平时的观察中, 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不光要讲大道理, 也要注意小细节, 大小结合, 粗细相契, 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忽视的关键细节, 如:随地吐痰、从课桌向外扔纸、打扫餐桌、平时文明礼貌用语等。只有从这些小细节, 小环节中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神经, 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教师独特的见解,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以身作则, 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 以切身的行为去感化塑造每一个学生。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 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 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身体力行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小细节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榜样的所在, 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增强老师的威信, 正所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3、将小中见大的事件渗透到课堂, 让学生充分明白“小”的威力, 感受到“细节”的作用。

大家也许读过《一件衬衫》的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是运用细节描写, 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具体阐述了我们的周总理所乘坐的轿车, 因车速过快将一位上班的工人闪倒了, 擦破了衬衫, 这时车子马上停下, 总理快步下车将工人扶到车上, 送到医院全面检查。事后, 周总理托人买一件衬衫, 亲自送到这位工人手中, 此事充分表现了周总理关怀人民, 与群众心心相印的高尚品质。这件事确实小, 但小中见伟大。

4、克服粗枝大叶的说教, 注重点点滴滴小事。

让学生从小处做起, 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 防微杜渐。一个学生能拾金不昧, 那他就不会小偷小摸;一个学生平时做作业不抄袭别人的, 考试时一般也不会作弊;一个学生处处说实话, 就不会撒谎骗人;一个学生小事上讲信用, 在大事上也会诚信可靠。因此, 有这样的谚语:“小洞不补, 大洞难堵。”“从小看大, 三岁看老”, 说的就是小事是大事成败的关键。

细节让教育更美丽 第10篇

学校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校长往往在忙于抓学校德育、抓教学工作时,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软肋”。但正是这些不“软肋”细节,左右着人们对一所学校、一名校长的看法。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凡事如此,教育也是一样。的确,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校长就应该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独特管理能力的人,更应是一个注意细节管理的人。因为细节往往能产生极为关键的作用,产生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不论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该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拒绝浮躁,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作为管理者,如果能结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有效资源,对细节元素多些关注、多些体察、多些爱心,于细节处见宏观,校园自然会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学校如果能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即便暂时没有炫目的光环,也必定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发展的。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校长应该给教师一份同事间的亲密友情、温馨的人文关爱,让他们舒心有效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这是管理学校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

实际上,教师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群体,上了一节受到师生称赞的好课,指导学生写了一篇精彩的作文……灿烂的笑容就挂在了他们的脸上。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举办各类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尽可能多地展示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给教师减压,还给教师一方自由翱翔的天空。在新课程理念下,校长更是鼓励教师“上自己的课”,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框框,让教师更有自主权和创造空间,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教师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如果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给予教师足够的理解,就能赢得教师的真心拥戴。学校领导对细节的关注,应善解人意,这隐含着温馨的人文关爱。理解教师并不一定要付出很多,而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应该是丰厚的。

学校应该以“小”为切入口,以“实”为落脚点,以“情”为催化剂,尊重学生个体,把实践体验活动设置为三大板块:学校、家庭、社区。突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的系列性主题,让学生在细致具体的实践中感受与体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管理内容来看,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学校的人、事、物的管理。

对人的细节管理就是重视“小节”。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待人的表情等,都可以看作是人的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虽是一个人的气质、品位的外在形式,但也是学校管理应该关注的细节。

对事的细节管理就是抓住“环节”。人们干一件事情,承办一项活动,关注更多的往往是程序和结果,而其中的个别环节,特别是一些小的环节,比如什么样的人来接待、怎样接待等,从这些环节的管理更能看出一个学校管理的水平。

对物的细节管理就是扫清“死角”。这些死角都是学校在管理中容易忽视的死角,而这些就是整体链条中的弱环,校长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延伸管理的触角,避免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

细节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时”和“处处”。任何时间都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任何地点都要体现精细化管理,这些是校长的态度问题。校长要端正态度,任何时间、任何小事都不能疏忽,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属于细节管理的范畴。

有人说:“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很容易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只有细节管理好了,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教育功能。所以,只有在管理中彻底摒弃“差不多”的心态,学校的干部、教师和学生才会养成务实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细节会让教育更美丽。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高级中学)

关注细节, 涵养师德, 美丽教育 第11篇

文中说到同事间如日常对话的友谊, 被学生看在眼里转述给家长, 家长把它描述出来, 让作者感到这些平时几乎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竟是孩子和家长眼里极其温馨的一幕, 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学生看见了, 心里暗自庆幸学生看见的是美好。就是这样, 我们平时往往忽视一些细节, 觉得它无关紧要, 或者说根本就没想到它, 更没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我想这个看到了老师间这种维持三年之久的、充满关爱的友谊的学生, 将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很好地经营友谊并享受到友谊的快乐、幸福。美好教育的价值也因此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凡事只有你感受到、意识到它的重要, 才会重视它、发扬它。其实, 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细节的故事, 只不过你没察觉到罢了。

记得去年, 因教师紧缺, 我先带了一年级两周的课。之后来了一名教师, 是我带着这位教师到班里向学生做介绍的。后来就听我的同事跟我学 ( 她儿子和侄女都在一年级) 说她的侄女回家就和她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 是我们迟老师领着来的, 还向我们大家做了介绍。”同事问她是怎么介绍的, 她说: “说不清楚, 还是我和大哥表演给你看吧, 我演迟老师, 大哥演新老师! ”同事说这俩孩子把整个过程都演下来了, 就连我们当时说的话, 做的动作都不差的模仿下来了。还说她侄女挺崇拜我的, 只要我说的话就是真的, 回家经常模仿我读课文, 有什么事还经常说这是我们迟老师说的, 肯定是真的。我真没想到, 短短的时间我能影响到孩子, 而且这些要不是同事告诉我, 我还不知道。过了不久, 我又听同事说孩子回家后和她谈论他们的新老师, 说他们的老师好像失恋了, 接了一个电话就很不高兴, 也不讲课了, 让他们自己写, 老师就低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 给他数着, 一共走了三圈。又过了几天, 这孩子又说, 我们的老师好像又和他的女朋友和好了, 我听他接电话, 要去车站接女朋友。这就是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看到后所说的。听后, 我感慨小孩子的不简单, 并且告诫自己, 以后要拥有一颗敏锐的心, 别让自己迟钝的发现和无意间的不良表现, 给教育留下遗憾和污点。

教育中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的说法, 能将细节落实到工作中, 发挥其作用更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影响学生的资源。我们要将这些细节作成一种习惯, 不能作秀, 也不是搞一场运动。

记得安徽卫视, “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栏目, 有一期请来“多面奶茶”刘若英作客, 主持人问刘若英15岁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她说是一个学期, 上课都不说话。原因是, 一天老师来上课时, 教室很乱, 很多人都在说话, 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刘若英别说话了”, 可刘若英说她真没说话, 就连旁边的人都很意气地证明她没说话, 可老师就是不相信, 认定她说了话。为了这一句话, 刘若英一个学期课堂上都不讲话, 老师问她, 她只是点头或摇头, 实在让她说, 她就用眼睛瞪着老师。一个孩子的逆反就从老师一句“你别说话了”开始, 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因此工作中我们真得要慎言了, 不然无意间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孩子, 产生严重的后果。

平时上课, 不知道你有没有候课的习惯, 或是学生都到教室了你才到。我养成了候课的习惯, 以往铃响后, 总是有几个孩子迟迟不到教室, 说了几次都改不了。我以后每节上课前几分钟就站在教室的门口等着学生, 几次过后, 学生就不再拖拉了, 比说教见效果。

我校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觉得我们班主任非常喜欢我, 因为上半年的时候, 老师给我填写素质教育手册时, 有一句话: ‘老师知道你非常努力, 你要坚持, 要更上一层楼。’”这是孩子从老师的这句话中读到的信息。平时我在批改作业时, 不仅只关注题目的对错, 还关注书写的变化, 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感情、思想上的变化, 经常给予适当的评语, 把我的爱心传递给学生。通过批改作业, 既关注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又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沟通。

教育无小节, 身为教师的我们应注意的太多了, 要慎言慎行。如生活上的细节, 包括我们的着装、对办公桌的整理、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时间观念等。语言上的细节、板书上的细节、教育方式上的细节、和家长打交道时应注意的细节……我们如果把这些细节作实、做长, 定会丰厚师德, 滋养教育, 塑造美丽。

上一篇:人工增雨防雹下一篇:农机信息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