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范文

2024-09-05

3-6岁范文(精选12篇)

3-6岁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社区29所幼儿园的2660名3~6岁儿童, 其中男童1290名, 女童1370, 男女比例0.94:1。

1.2 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的视力筛查仪, 严格按视力筛查仪的各项要求, 对儿童的眼球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如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建议到眼科进一步检查。

1.3 诊断标准

采用屈光度异常参考标准[2], 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 2~3岁S≤-1.0或≥3.0, 4~5岁S≤-1.0或≥2.5, 5~6岁S≤-1.0或≥2.0。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 C≥1.0。

1.4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 对有关数据进行χ2统计分析。

2 结果

2660名学龄前儿童中, 发现视力异常222名, 异常检出率为8.35%;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比男童略高, 经χ2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χ2=0.711, P>0.05) , 见表1;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 从4岁组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率呈上升趋势, 但经检验, 不同年龄间无显著差异 (χ2=3.966, P>0.05) , 见表2。

χ2=0.711, P=0.399

χ2=3.966 P=0.265

3 讨论

本社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8.35%, 低于同级城市南海市叶艺等报道的9.82%[3], 但高于国内王涛等报道的5.52%[4]和浙江省杭州下城区的6.4%[5]。从表1、表2可见,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女童略高于男童, 视力异常检出率且随着年龄增大, 异常率有增加趋势, 与赵涛等报道相符[6], 这可能与儿童不良的用眼习惯, 年轻父母缺乏眼保健方面的知识, 对小儿体检结果为视力异常并没在意, 以及托幼机构对眼保健工作重视不够有关。提示本社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有待加强, 对学龄前儿童应早期进行视力筛查和干预, 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视觉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两岁前为视觉关键期, 10岁前为敏感期[7]。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 年龄越小, 疗效越高, 3岁和5岁年龄段的疗效最高, 且疗效相近 (86.0%、84.8%) , 大于13岁疗效最差[8], 因此发现弱视的关键年龄是3~5岁, 而防治弱视的关键是在学龄前儿童中进行大规模视力普查以诊断弱视和评判弱视治疗效果[6]。而伟伦视力筛查仪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便于携带, 操作方便[9]。

能准确反映儿童视力状况, 叶亚等人也报道了眼科确诊与筛查符合率较高达93%[10], 应用于儿童视力普查, 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能有效避免儿童不合作情况, 因此伟伦视力筛查仪值得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大力推广, 能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情况, 进一步确诊弱视等视力异常。

由于家长对孩子视力异常的危害性、及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每年体检结果为视力异常的报告单反馈给家长, 而许多家长并没在意, 没有及时进一步检查, 延误矫治时机,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视力异常的儿童追踪随访, 反复通知使其就医为止, 进一步确诊视力问题, 根据视力异常疾病分类, 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矫治。

由于父母缺乏眼保健知识, 同时此项工作需要家长配合, 因此, 儿童眼保健医护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普及眼保健知识, 可以通过报纸、电视、讲座、手册、健康处方等形式来宣传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性,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的眼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本社区3~6岁儿童的视力低常情况及病因, 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45月对本社区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 对视力异常原因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结果2660名学龄前儿童中, 发现视力异常222名, 异常检出率为8.35%;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比男童略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有待加强, 对学龄前儿童应早期进行视力筛查和干预, 有利于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关键词:弱视,视力,近视,儿童

参考文献

[1]张漫萍, 陈惠, 吴清静, 等.海口市8326名3~6岁儿童弱视调查[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2, 10 (4) :163-165.

[2]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 (3) :97-98.

[3]叶艺, 刘煜, 刘振寰, 等.南海市3~6岁儿童视力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12 (4) :347-348.

[4]王涛, 刘慧燕, 张静, 等.学龄前儿童1866名视力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2) :184-185.

[5]毛和君, 叶彦, 应慧星.1609名幼儿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1) :59.

[6]赵涛, 营宜.7541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6) :784-785.

[7]陈林义.儿童眼病诊断与治疗[M].第1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8]刘家琦,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刘念, 杨智宽, 关征实, 等.SureSit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的临床评估[J].美中国际眼科杂志, 2001, 1 (3) :110.

《3-6岁》学习心得 第2篇

我是一个有着五岁孩子的家长,一次偶然接孩子的机会,孩子的班主任蒋老师向我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由于当时时间匆忙,我对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于是,为了深入了解,我通过网络细心地上网查了查,这一查,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原来,这里面大大有学问,有讲究,看来孩子的教育不容怠慢和忽视啊。我细细地翻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心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 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要积极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强调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以前,我一直认为孩子0-6岁是她认知能力的最好阶段,因此,我觉得孩子认识得越多越好,所以,家里面关于对孩子每个年龄阶段该学什么的这类书是应有尽有,而一有时间,我和她爸爸就使劲地教啊教,直到看了《指南》,才发现我们的教育模式有问题,这样会让孩子对未来的求学道路过早地产生学习的压力和恐惧心理。

3-6岁 第3篇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育建议: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3-6岁 第4篇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理解《指南》”,第二部分是“怎样实施《指南》”。在第一部分中,参与《指南》研制工作的专家从整体到各个领域对《指南》进行了解读。《指南》的主要撰写人,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从整体上阐述了《指南》的研制背景、目的与作用,回顾了《指南》的研制过程,解释了与《指南》文本有关的概念,如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并分析和说明了《指南》的架构与内涵。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准确地了解和运用指南,李季湄教授还对《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对《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围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刘教授从实践层面上概括了实现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工作方向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对《指南》语言领域进行了解读,她指出,要认识到幼儿语言发展对全面发展的意义,在明确《指南》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掌握住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对《指南》社会领域进行了解读,冯教授在解读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她特别强调,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要注重活动中的体验,要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对《指南》科学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分析了《指南》科学领域的结构,包含着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但不论是科学探究还是数学认识方面,都强调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对《指南》艺术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阐述了《指南》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还提出了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以及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艺术领域的认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怎样实施《指南》”部分,对如何把《指南》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进行了解读。深圳市教学研究室肖湘宁老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周亚君就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进行了介绍,强调教师要深入、全面理解《指南》的结构和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重视观察幼儿日常表现,并积极看待幼儿每一点进步。李季湄教师在分析了有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华爱华教授谈论了如何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如以《指南》为依据创设活动区环境,怎样的材料投放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则论述了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使用《指南》。她指出,要全面了解集体教学的利弊,正确运用《指南》,特别是利用《指南》相对具体可操作的特点,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

3-6岁儿童亲子游戏 第5篇

目的:欢乐家庭气氛,培养孩子勇敢无畏的精神及动作的敏捷性。准备:乒乓球一只

过程:选一人当预报员,其他游戏者面对着他,站成一列横队,相距3米远,游戏开始,当预报员发出各种气象预报时,全体游戏者要作出勇敢的反应,如: “刮大风!”-“不怕!” “下大雨!”-“不怕!” “有大雾!”-“不怕!” “下大雪!”-“不怕!” 唯独听到“下冰雹罗!”必须赶快转身抱头蹲下,要是动作迟缓被预报员用乒乓球击中了就算失误,互换角色。接着游戏开始,谁失误三次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指导建议:欢乐家庭气氛,培养孩子勇敢无畏的精神及动作的敏捷性。

2:雏鹰试飞

目的:发展儿童前庭器官的控制平衡的能力,不怕困难的精神。准备:健身盘、矮平衡木及小垫子

过程:孩子双足并拢蹲在健身盘上,由父母各拉住一只手,发令后按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十圈,完成后让孩子站起迅速跑出,通过矮平衡木(若跌倒必须重做),再跑至终点,先完成者可得分。指导建议:数个家庭的父母子,开家庭运动会时最适宜。3:钓鱼

目的:发展跳跃能力及反应灵敏。准备:长竹竿一根,空可乐瓶若干

过程:各参赛家庭的父母子,各人的双脚踝用小短绳系上空可乐瓶,围站成一个圆圈,比赛开始,由工作人员在圆心处,贴地按逆时针方向抡转一根长4米的竹竿,通过谁谁必须立即跳起,若脚或瓶碰竿算被钓到退出场,最后剩下人多的家庭为胜。

指导建议:数个家庭的父母子,开家庭运动会时最适宜。

4、扔瓶进筐

目的:培养孩子空间方向判断能力及投掷的正确性。准备:空罗筐、镜子、空可乐瓶

过程:参赛家庭父母子依次背对一只3米远的空罗筐,左手持一面镜子,右手拿起一只空可乐瓶扔向筐内,每扔进一只就再有一次机会,直至失误为止,扔进积分多的家庭为胜。

指导建议:数个家庭的父母子,开家庭运动会时最适宜

5、夹跳比多

目的:培养合作性,发展夹跳能力。准备:材料:矮条凳、大可乐瓶

过程:参赛家庭的父亲与母子,相对而站,中间布置一只矮条凳,发令后依次用双足夹抛一只大可乐瓶(里面盛适量的沙子)过凳,每成功一次算一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积分多的家庭为胜。6:装卸木材

目的:培养孩子干活细心认真的品质,融洽邻里关系。

准备:在桌子的一端放1只铅笔盒,盒上横放10支铅笔,另一端放1只纸叠蓬蓬船,大小如同铅笔盒,再配备30厘米长的细绳拴住的钥匙圈2根。

过程:方法:游戏的父子(或母子)二人分别站在桌子两边,拿起带圈的绳子,发令后,用圈插进铅笔两头,保持好平衡,把铅笔一支支抬到船上,圈不许碰到桌面或铅笔盒,否则重做。栽判员记时,哪对完成得快并且质量好的为优胜。

指导建议:(二个家庭的父母子,利用吃饭桌)

7、赶鸭子

目的:培养孩子做事认真仔细,热爱小动作的思想品质

准备:在地上画两条相距8米的平行线代表小河,父母子双脚穿上二只用报纸叠成的“篷篷船”,手持一根1米长的纸棒(将报纸卷得硬挺直为好)。

过程::让孩子发令,然后,要求各人赶四只“小鸭子”(用报纸叠成的纸气球,外面画鸭头)过河,先到对岸并且“船”不破,“鸭”不死(未碰扁)者为胜。

8、鹅赛跑

目的:发展协调性和合作配合的能力。

过程:各对父子面相对,孩子的双脚踩在父亲的双脚背上,双手相拉,组成“企鹅”,主持人发令后,从起点出发,孩子的双脚始终不得离开父亲的脚背,全*父亲的移动,途中需绕过三个障碍物,先到达终点的父子为胜。

指导建议:(数个家庭的父子)

9、袋鼠赛跑

目的:发展协调性和合作配合的能力。

过程:各对父子面相对,孩子的双脚踩在父亲的双脚背上,双手相拉,组成“企鹅”,主持

人发令后,从起点出发,孩子的双脚始终不得离开父亲的脚背,全*父亲的跳跃移动,途中

需绕过三个障碍物,先到达终点的父子为胜。指导建议:数个家庭的父子

10、刮胡子

目的:训练儿童奔跑速度和灵敏性。准备:旧报纸、胶条

方法:爸爸把旧报纸撕成长条当胡须,用胶条固定在下巴上。游戏开始后,孩子追逐并撕去爸爸脸上的胡须,爸爸进行躲闪。在有限时间内计算孩子能撕下几根胡须。

3~6岁儿童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第6篇

传授的知识类型

社会生活知识

认识自己和别人,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自己的家庭及所在地区,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关系。

认识周围的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小学、工厂、商店、军营、邮局、本地名胜及它们与人的关系和具有的意义。

认识劳动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以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知道国家的名称和首都,认识国旗、国徽,知道重大节日。

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功能,了解必要的交通规则等。

自然知识

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知道有晴天、阴天、雨天、刮风、下雪,知道春夏秋冬,知道年四季与人的生活及生物生长的关系。

认识常见的蔬菜瓜果、花草树木。

认识常见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习性并进行初步分类。

了解日常生活中浅显的科学常识。如水、冰、蒸汽的变化情况,物体的沉浮以及电、热、光、声和磁等物理现象。

知道有关安全和卫生的一些常识。

数的初步知识

包括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宽窄、厚薄、深浅、轻重等;认识几何形体;认识时间,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一个星期有几天等;学会看时钟、日历;认识空间,分清上下左右前后;认识100以内的数,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音乐和美术知识

教给孩子有关唱歌、跳舞、欣赏音乐的一点粗浅知识和技能;教给孩子有关绘画、泥工、纸工和欣赏美术作品的一些浅显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画画的知识。

生活和活动技能

教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包括穿脱衣服、鞋袜,盥洗、吃饭、如厕、睡眠,以及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和整理图书、玩具等。教给孩子正确地走、跳、跑、投掷、攀登和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

语言技能

教孩子掌握口头语言,发音正确,学会说普通话;能讲出自己经历和想象的事物;能比较连贯地看图讲述或围绕一定题目谈话;会正确地回答别人的问题。

传授知识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

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一门主课,玩具是孩子的教科书。家长要保障孩子的游戏权利,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使他们在游戏中满足对知识的渴求。

观察活动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智力发展的源泉。

在观察活动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不必急于回答,而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从中指导、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其次,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

顺序观察法

让孩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按顺序观察某一物体的外形特征。

典型特征观察法

引导孩子先观察物体最明显的特征,而后再观察它的一般特征。

分解观察法

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以了解其全貌。

比较观察法

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或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

操作活动

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通过动手练习、实地操作掌握知识与技能。家长可通过以下操作活动向孩子传授知识与技能:

①捡东西、钉东西、穿珠子、玩沙子等。这是训练手指功能的活动。

②泥塑、画图、上色、剪图拼贴和剪纸,这些手工劳动需要孩子脑、眼和手的协同配合,是锻炼和发展动手能力的好办法。

③手工制作一些玩具。为孩子准备一些材料,如纸筒、纸盒、小瓶子、小棍子等,指导孩子手工制作玩具,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制作。

④让孩子早些使用筷子吃饭。人用筷子夹食物的时候,要牵扯到肩部、胳膊、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让孩子使用筷子吃饭,可促进眼睛、手、嘴和脑的有机配合。

积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

视觉的训练

视觉训练要注意:从安全、卫生、光线、视力活动的紧张度等方面保护孩子的视力;创造明亮优美的家庭环境,玩具、图书的放置要井然有序,吸引孩子愿意观看;利用自然的景象、景物训练视力;让孩子观看各种图画、物品、服装,辨别衣服的样式、颜色,各种物体的大小、形状、长短等。

听觉的训练

3-6岁 第7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过多年的实际调研,专家研究论证,不断的研讨修改以及网上的征求意见,终于在2012年的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此次《指南》开篇明义的指出其要旨: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从《指南》的要旨中我们可以知道《指南》是指向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其使用对象是幼儿教师与家长。这与《纲要》仅仅面向幼教机构的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有所区别。

英国EPPE项目研究发现:在学前期,家庭学习环境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相关关系;其进一步研究考察幼儿园质量与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协同影响发现,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受到儿童早期家庭学习环境质量的调节,同时其结果还说明家庭因素和教育因素结合能够使儿童在11岁时获得显著更好的发展成果。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理论,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幼儿最为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只有这两个重要的微观系统环境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为幼儿建构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平衡、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指南》是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表述了3-6岁三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并以此引导幼儿家长对幼儿提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期望。于此同时,《指南》在引导家长合理期望的基础上,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以供家长合理参考。

《指南》对于追求幼儿园“小学化”,存在教育盲区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让家长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处在哪个年龄阶段,会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对幼儿的合理期望,而不是“超前”期望。《指南》不仅从教育观念层面上引导家长对幼儿做出合理期望,更从教育行为层面上给予家长合理的教育建议引导家长进行合理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指南》是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的“宝典”。

(二)《指南》是幼儿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宝典”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中专业知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舒尔曼认为:要是教学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具备七类知识。其中关于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就是七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舒尔曼认为最重要是的知识是PCK(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基于个人教学经验而将理论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所形成的。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知识。幼儿园教师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幼儿。《指南》不仅仅让家长了解3-6岁各阶段儿童的发展情况,也让幼儿教师从他们所熟悉的五大领域出发了解3-6岁各阶段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到什么,大致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在此幼儿普遍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去充分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丰富和扩充其专业知识,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指南》不但为幼儿教师提供3-6岁儿童发展水平的基本信息以促进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客观评价3-6岁儿童发展水平的基本的评量标准。幼儿教师可以依据《指南》中3-6岁儿童普遍发展水平以及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幼儿在各个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美国幼儿园创造性课程(CC)提倡和推崇融入教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优秀和资深幼儿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从《指南》中衍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可以不断反思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

《指南》相对于《纲要》来说其操作性更加明显。对于幼儿园的新手教师来说,《指南》中关于五大领域的那些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建议可以让新手教师迅速的进入角色,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教育活动质量。新手教师参照《指南》中操作性强的教育建议以及3-6岁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的去认识幼儿,不断的自我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无论是幼儿园新手教师还是资深优秀教师,《指南》都是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宝典”。

(三)《指南》是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沟通的“共同语言”

英国确保开端计划的组成部分—————潘格润研究中心的潘格润幼教模式(Pengreen)是家园合作的典范。潘格润强调家园合作,父母参与儿童的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其中最具特色的“潘格润循环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联系,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现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家园合作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内容单一,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汪芳的研究认为是教师与家长在角色认知方面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性;幼儿园与家长交流与沟通缺乏层次性;教师与家长的思想与行动的不一致性;教师与家长呈现出的角色单一性和不平等性等是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尤其是在家园合作的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所关注的内容不一致,教师在沟通内容上更偏重于幼儿行为习惯方面,而家长更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究竟该培养孩子什么认识不足,造成多数家长还停留在让孩子多识字,多学技能的陈旧教育观念上。

家园合作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认识不一致,对幼儿的期望不一致,导致家园合作在内容上存在差异,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没有一个共同的“桥梁”。《指南》的出台无疑是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个“桥梁”,统一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并统一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障碍。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指南》是教师开展家园合作,取得家长认同与积极配合园所工作的有力依据。对于幼儿家长来说,《指南》改变了家长在家园合作中把被动的地位,针对《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协作。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念认识上的统一,家园合作内容上的一致,还有助于家园合作工作中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不再是以前的形式多样内容单一的状态;同时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层次的不断提升。所以,《指南》构建了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的“桥梁”;让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为真正贯彻落实《纲要》中家园合作的精神创造了平台。

三、几点思考

(一)《指南》不是衡量幼儿一切的“尺子”,使用“宝典”不可走火入魔

《指南》对3-6岁不同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但是《指南》不是衡量所有幼儿一切发展的一把“尺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是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家长在使用《指南》的时候,如果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没有达到《指南》中的某些目标,不可过分强求孩子按照《指南》的目标进行发展,也不可依照《指南》的发展目标去指责孩子的不足。幼儿园教师在使用《指南》的时候就《指南》中的目标去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而忽视班上幼儿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将《指南》看作是万试万灵的“宝典”更是不恰当的。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在对待《指南》的态度上切勿将《指南》看作是绝对的“标准”,使用《指南》“宝典”的时候切勿“走火入魔”。

(二)《指南》不是“枷锁”,“超越”《指南》

3-6岁 第8篇

2012年国民体质监测对3-6岁儿童设置了生活、抚育方式的问卷调查, 它使我们得以获得3-6岁儿童生活环境的宝贵资料。有关泰州市3-6岁幼儿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有过报道, 我们拟对2012年泰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测试中有关3-6岁幼儿生长、抚育环境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以期认识其现状、发展规律,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泰州市幼儿的健康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参加2012年泰州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组的全体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 、EBSCO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查阅, 了解并积累与幼儿体质相关的理论知识, 借此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 了解他们对本论文研究的一些看法, 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 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回收, 问卷发放600张, 回收585张, 有效584张, 有效率99%。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数据均为泰州市2012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数据。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幼儿园每周活动次数

“音、体、美”是幼儿园的主课, 幼儿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幼儿身体形态和体质的发展, 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表2是泰州市城乡幼儿园每周室内外身体活动次数的比较的列联表X2检验结果。从表中可见, 泰州市城镇幼儿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规范的, 都保证了每天一次。城乡比较的结果, 无论是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 城镇都要优于农村并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1) 。我们分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除了硬件 (场地) 条件的不足以外, 更重要的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农村幼儿园可能还有相当一总分满足于充当看护的角色, 淡忘了自己的教育职责, 这也正是城乡幼儿最主要的差距所在。

3.2 幼儿园每周活动的方式

幼儿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幼儿身体形态和体质的发展, 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器械是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硬件保证, 没有器械幼儿体育运动必然要受到限制。表3是泰州市城乡幼儿园每周室内外身体活动有无器械的比较的列联表X2检验结果。从表中可见, 泰州市城镇幼儿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规范的, 大部分保证了器械。城乡比较的结果, 无论是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 在器械方面, 城镇都要优于农村并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1) 。我们分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除了经费不足以外, 更重要的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3.3 幼儿园每周活动时间

幼儿园幼儿每周活动时间是对幼儿园体育教育状况更加细致深入的反映, 表4是泰州市城乡幼儿园和年龄组每周室内外活动时间的差异检验结果。从表中可见, 年龄间比较, 城镇幼儿园各年龄组之间室内外活动时间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而农村幼儿各年龄组之间室内外活动时间就都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来了 (p<.01) , 尤其是室外活动时间, 幼龄组比大龄组相差甚远。

各年龄组之间城乡幼儿室内外活动比较结果表明, 除了6岁组的室外活动外, 其他各年龄组的室内外活动时间, 城镇幼儿园都要高度显著性地高于农村幼儿园。由此可见, 农村幼儿室内外活动时间显著性地低于城镇幼儿园, 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幼儿室内外活动时间与幼儿园运动场地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有关行政部门应对幼儿园室内外运动场地制定标准并强制执行, 这样才能逐步缩小两者的差距。

3.4 幼儿特长班

幼儿文体特长班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园外延伸, 总体上说, 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表8是泰州市城乡幼儿参加各类特长班学习人数的列联表X2检验, 结果表明, 男性幼儿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5) , 女性幼儿城乡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1) , 不过进一步的分析发展, 城镇女孩主要在参加文艺班上比率大大高于农村女孩, 农村女孩则在体育和文艺+体育班的人数比率上要高于城镇女孩。

3.5 幼儿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延伸, 总体上说, 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表2是泰州市城乡幼儿对学校体育活动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活动非常满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泰州市城乡幼儿园每周室内外身体活动次数、硬件设施城镇都要优于农村并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泰州市城镇幼儿园各年龄组之间室内外活动时间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而农村幼儿各年龄组之间室内外活动时间都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 尤其是室外活动时间, 幼龄组比大龄组相差甚远。

3.泰州市城乡幼儿参加各类特长班学习人数男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女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城镇女孩主要在参加文艺班上比率大大高于农村女孩, 农村女孩则在体育和文艺+体育班的人数比率上要高于城镇女孩。大多数幼儿对体育活动比较满意。

4.2 建议

提升里面, 加强硬件设施, 注重幼儿活动的多样性, 争取配合器械活动, 保证每周的活动次数;避免单一发展体育, 应文体结合发展,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海燕.河北省体质调查3~6岁儿童形态指标的比较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

[2]戴瑞磊.济宁市3~6岁幼儿体能素质发展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 2012 (3) .

3-6岁 第9篇

1.1 3-6岁儿童心理特点

3岁开始, 儿童开始形成自尊的意识, 即当自己独立的做了某些事情后产生得意自满的感觉, 引以为豪, 自尊自爱。这时往往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 不仅要求自己穿衣, 而且有自己选择的表现, 抛掉自己不喜欢的衣帽等。4-6岁的儿童发展了自我意象, 即对自我看法或对自我形象的估计。这时儿童喜欢获得别人的积极评价, 从而体验好的感受。

3-6岁这段时期是儿童由幼儿期向学龄期转变的时期, 儿童就读于幼儿园, 生活、学习处于半自理状态, 对于服装的购买有其自己的主见。

1.2 对商品的直观性认识

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来自直观表象的刺激, 对商品的关注和兴趣也往往来自商品的外观因素。这些特点在3-6岁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极易被服装上的图案、色彩、造型等因素吸引。因此, 童装上新奇活泼的图案、鲜艳明快的图案色彩, 就成为设计者考虑的必要因素。

1.3 儿童消费的从众性

3-6岁的儿童多就读于幼儿园, 大部分时间进行的是集体生活, 当儿童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就是从众性, 这也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所以, 当一件卡通图案的服装受到小朋友或者老师的赞扬时, 其余的小朋友也想拥有一件。

2 童装服饰图案的现状分析

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是继款式、色彩、材料之后的第四个设计要素。没有图案的服装实在是越来越少了。服装图案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当代儿童服装设计之中, 使它成为服装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目前相当一部分服装图案背离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 内容过于单调或者存在成人话, 儿童对图标不能理解更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些卡通人物造型呆板做工粗糙, 图案的色彩也不能吸引儿童。甚至, 个别粗劣的印刷图案还会给儿童带来危害, 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童装服饰图案引起高度的重视。

3 如何有效的运用服饰图案促进童装消费

针对以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目前童装服饰图案的现状, 童装服饰图案迫切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设计、塑造和美化儿童的衣着形象。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美的享受, 感受到美的陶冶。

3.1 图案色彩、形态要符合儿童认知能力

3-6岁儿童对于文字的识别能力不强, 但是对图型非常敏感, 通过他们接触过的标志, 他们能准确认出各种商场、银行甚至各种品牌的汽车。服装品牌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运用图形语言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来推广品牌传播。所以, 无论是服装的品牌标志还是服饰图案的形态都要简单、直观、易懂, 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童装品牌“黄色小鸭”就是很好的例子, 该品牌以一只明黄色稚拙可爱的小鸭子做为产品标志和所有服装的装饰图案, 深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

另外, 根据实验证明, 儿童对图案的关注首先是色彩, 其次是形状。儿童服饰图案常采用鲜亮而活泼 (下转第256页) (上接第236页) 的对比色、三原色, 给人以明亮醒目和轻松感。此外, 以色块进行镶拼、间隔、也能收到活泼可爱、色彩丰富的效果。图案应精巧、简洁, 具有艺术特色, 位置要安排在前胸、领角、袖口等明显的部位, 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3.2 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儿童虽然没有独立的购买能力, 但是他们是童装的最终消费者。父母在为孩子采购童装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孩子的喜好。所以说, 童装的营销策略一方面考虑父母的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更要满足儿童的愿望和心理特点。

儿童接触图案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电视媒体。丰富的服饰图案形象, 有人物, 如孙悟空、圣诞老人;有动物, 如米老鼠、唐老鸭、小兔、小熊;有花草、景物、玩具等等多以动画片形式在电视媒体予以表现。儿童对于服装的选择常受这些动画片的影响慢慢产生和培养起来的, 认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时下, 电视台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市场上带有喜羊羊图案的童装就受到热烈欢迎。所以, 服装的品牌形象和图案形象要与媒体充分结合, 提高关注度, 成为孩子熟悉的卡通形象, 才有利于刺激儿童的购买欲望。

电影海报, 轮番出现的卡通形象, 惊鸿掠过的动画名字……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怦然心动, 更令设计者赞叹不已, 如果说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 那么图案带来的永远是最甜蜜的惊喜。

当前, 市场上出售的早教图卡, 也是我们的服饰图案设计者取材的源泉。将这些图案用到童装上, 同样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另外, 童装品牌企业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心促销活动, 例如服装知识、儿童健康等方面的讲座, 让父母儿童参与到其中来, 或者举办各种儿童游戏比赛等, 加深儿童对该品牌标志性图案的认识, 进行消费诱导, 扩大影响力, 在未来的市场中刺激儿童的消费。甚至还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图案绘画比赛, 将优秀的儿童画作印到童装T恤上, 图案来源于儿童, 服务于儿童, 父母也会很开心地为孩子们的作品买单。

3.3 推动品牌图案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而他们的标志图案和延伸产品都会向小朋友传递一些信息, 甚至可以将该品牌图案形象拍成动画片, 化身成正义的使者或者惹人怜爱的形象。这些图案就会成为儿童和家长的朋友, 受到大家的喜爱。例如来自韩国的童装品牌“冬己”, 昵称“迷糊娃娃”, 就以一个卷毛大眼的可爱娃娃作为自己的服饰标志和服装图案。2002年一上市即成为韩国最受欢迎卡通人物, 该品牌并在2004年发行同款人偶娃娃。冬己娃娃图案的设计追求表现现代人群内心深处童真可爱的一面。冬己娃娃因一脸无辜与童真和超级可爱的造型, 天然质朴, 让人爱不释手。

该品牌同时推出“冬己”flash动画故事, 围绕着“冬己”的家庭生活, 通过四岁女孩与父母、朋友的故事, 表现出一个“小大人”的个性生活, 可爱又搞笑。“冬己”的经典形象, 各种童趣的言行举止, 不仅反映了儿童的童真, 也令早已远离儿童时代的大人们心领神会, 不难发现自己的影子。童趣的“冬己”, 正是这样打动着每一位心怀童真的顾客。

通过以上对童装服饰图案和儿童消费心理的关系探讨, 我们可以了解到童装服饰图案是刺激儿童消费的点睛之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童装的消费比重也逐年上升, 人们对童装的审美越来越重视, 在讲究质量款式的同时对服饰图案更是非常重视。因此,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合理选择服饰图案, 推广服饰图案的宣传力度, 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并能利用服装图案来刺激消费, 已成为当下童装设计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斌.消费心理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2]苗莉, 王文革.服装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3]袁仄.服装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6.

[4]高海燕.从儿童的消费心理浅析儿童读物的插画艺术特征.金山, 2010.2.

3—6岁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规则教育 第10篇

一、规则的来源

儿童的社会规则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父母、老师的影响 (如父母与老师经常对儿童说:“不要打人”, “要用筷子夹菜吃饭, 不能用手拿”等) ;二是法律规定 (如法律规定:不准破坏他人财产) ;三是儿童的社会互动 (如一个儿童违背了性别角色期望, 其它儿童可能会嘲笑他) 。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要求人们的行为举止要有规章, 并阻止有不良后果的行为发生。

二、3—6岁儿童的规则掌握

(一) 需要掌握的规则

由于幼儿灵活的思维, 幼儿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 此时教师会制定相应的规则以维护教学秩序, 促进幼儿人格健康发展。在幼儿园中实习和听课的时候, 或许会感觉到老师对儿童要求很多, 且指定的规则是各种各样的。那幼儿园该制定哪些规则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谨慎规则是最主要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且幼儿园也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有研究表明: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 排在第一位的是意外死亡。为此, 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谨慎规则, 如不要触摸电插座, 不在园内乱跑打闹, 不做危险和不安全的游戏, 等等。

其次, 是道德规则的教育。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有研究发现: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但3岁后, 随着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成人可以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提出教育要求, 即给幼儿灌输道德规则。由于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 且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起。中期儿童不但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标准, 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 而且开始关注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中班幼儿常常告状, 即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 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晚期的道德感则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最后, 是习俗规则的教育, 也就是国内学者所说的适应性规则。这些规则的功能应该体现为:既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性格, 又能够充分地指导他们探索世界。这类规则通常以“家规”和幼儿园中的“常规”这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二) 掌握和执行规则的方法

1.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首先, 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

由于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 要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 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序是十分困难的限制自己不扰乱一。对此定的生, 教师就活习惯、要给幼社会秩3—

6

儿定“规矩”, 从日常行为、卫生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当然教师在培养规则时, 应该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 知道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 我们还可以将岁日趣、常色生彩活鲜中艳的的各标种规记则图, 绘放制置成在一相幅应形的象有环儿应, 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发展。其境中, 以此来提示幼儿做出相应的行为反童次,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在能的的强重弱、要遵途守径。规教则学的活情动况中将幼直儿接规影则响意活识动仲伟◎幼2的有序.家园合作进行和活动, 促进幼的质量。儿规则意识的秀儿发展。常言道“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园孩规子”, 不还仅要要在在家幼遵儿守园家中中遵的守“班家级规中”。的班“班级中制定则取决于家长的观念的班规取决于教师的观念, , 双方的观而“家规”念的、的要求一致了, 幼儿的规则意识才会不断地规得作, 到争巩取固家和长发的展。配因合此和我帮们助。要通注过重家家长园园合则通地、, 互通幼宣传栏、儿成长中的点滴家长会等多种渠, 争取在教育道与家长沟教方法、要求上取得一致。通过实现家园共育育, 形成家园合力, 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

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 与儿童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

范。规则是客观的, 但是对于儿童而言, 规则不是一个早已知晓的结果, 他们需要去体会其中的滋味, 因此对儿童来说, 他们对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会感觉到好奇, 遵守规则到底和他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因为对于儿童来说, 让他怎么样去理解为什么要一起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变得更加重要。在强制让儿童执行一些行为规则的时候, 更多的是让他们也能理解其中的规则, 从而很好地去遵守。

4. 对儿童的规则教育要回应。

用游戏开发3~6岁孩子的脑潜能 第11篇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孩子轮流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孩子轮流用左右手拍球,同时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拍球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孩子高出10~20厘米处,请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次数就奖励给孩子一张贴纸。

玩法四:孩子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往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在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对准目标用脚滚动小球去撞击玩具,令玩具倒下最多的人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在通过运动四肢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促进孩子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孩子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生活用品等。让孩子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生活用品。然后,家长可以再换一张图片,上面的内容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孩子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进行记忆训练游戏。

游戏三: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孩子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孩子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孩子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来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的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的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大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四:剪一剪,贴一贴

玩法:找一幅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整齐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玩,能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五:动一动,试一试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孩子跟随家长拍打手心的动作提示,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腿敲膝。左手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在喊“开始”口令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换”的口令,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玩。孩子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因不断地受到刺激,而扩大脑细胞的功能范围,进而促进脑的发育。

3-6岁 第12篇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选取2002—2012 年火箭农场所属幼儿园和学前班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4 062 名3 ~ 6 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2 102 名,女童1 960 名; 3 岁614名,4 岁760 名,5 岁1 092 名,6 岁596 名。对儿童龋齿的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2]。主要调查项目包括: ( 1) 2002—2012 年3 ~ 6 岁儿童的患龋率、患龋牙数、龋均,不同性别儿童的患龋率、患龋构成比; ( 2) 描述乳牙龋齿在不同牙位上的发生情况。

使用SPSS 17.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 ~6 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通过趋势 χ2检验来判断患龋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2002—2012 年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患龋情况4 062 名儿童中共检出患龋儿童2 014 名,患龋率为49. 58% 。 其中男童患龋率为48. 33% ,略低于女童的50. 9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2. 71,P > 0. 05) 。患龋牙数8 214 颗,龋均值为4. 06。2002—2004 年随着年龄的增高,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005—2012 年随着年龄的增高,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有增高趋势。见图1。各年龄组患龋人数所占的比例,6 岁组所占的比例最大( 48. 41% ) ,3 岁组所占的最小( 6.36% ) ,4 岁和5 岁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 89% ,29.34%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患龋率/% 。

2.2乳牙龋齿在牙列位置上的分布乳牙龋病的好发牙位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病率最低。3 ~ 6 岁儿童近端乳牙患龋率以上颌中切牙较高,远端以下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较高,下颌尖牙和侧切牙较低。见表2。

3 讨论

乳牙患龋病首先会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如造成牙体缺损、残冠、残根、失牙等,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乳牙患龋还会对恒牙造成危害[3],殃及以后生长的恒牙,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或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除此以外,乳牙患龋还会使相邻口腔组织形成溃疡,妨碍舌运动,引起牙龈炎症,甚至可引起相应部位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颌骨骨髓炎和副鼻窦炎等。

本调查结果显示,火箭农场3 ~ 6 岁儿童2002—2004 年随着年龄的增高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火箭农场人群口腔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儿童保健机构的工作尚处于完善阶段,因此没有对口腔卫生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导致龋齿检出率不高;也可能是2002—2004 年火箭农场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条件较差,儿童无法额外摄入蔗糖,减少了龋齿发生的危险性。从2005—2012 年随着年龄的增高患龋率有增高趋势,原因可能是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4]而导致孩子没有养成按时刷牙的习惯[5]; 两餐之间摄入含蔗糖类零食较多,口腔里面容易滋生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这从而会增加龋齿发生的危险性[6]。更重要的是,母亲对龋齿的认识程度和防龋意识直接影响孩子龋齿的发病率[7],可能因为火箭农场母亲龋齿防治方面的知识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随孩子年龄的增加接触甜食的机会越多,患龋率就越高。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3 ~ 6 岁男、女童对甜食、新的食品兴趣爱好大致相同,大众父母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一般。另外本次调查的儿童均来自火箭农场,可认为这一地区的环境、水资源、饮食情况大多相同。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齿在各牙的发生率存在着差别。本次调查表明,在上颌牙中乳牙龋的好发牙位由多到少依次为上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最低; 在下颌牙中,下颌第一乳磨牙患龋率最高,其次为第二乳磨牙,下颌前牙患病率最低,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调查结果一致[8]。可能与儿童饮食、刷牙嗽口习惯有一定的关系[9 - 10]。

火箭农场3 ~ 6 岁儿童患龋率较高。有研究显示,儿童因为龋齿常常需忍受疼痛,无法正常咀嚼和饮食,常引起身体不适[3,11]。为了未来儿童的口腔健康,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儿童的患龋率: ( 1) 提高家长的乳牙龋齿主动预防意识,尽早培养孩子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习惯。若家长本身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更不能使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在形成对于特定事物的强烈偏爱或者反感。来自电视、广播和杂志的商业广告开始发挥作用。( 2) 确保3 ~ 6 岁儿童通过饮食摄入最适量的氟化物应该是家长首要关心的问题[12]268 - 277。对于无法饮用氟化水源的儿童,需持续提供足够的氟化物补充。大多数3 岁儿童已经能够咀嚼和吞咽片剂,因此氟化物增补剂的使用上应该体现出这些发育变化。3 岁以后,推荐的氟化物增补剂的剂量也需要相应的增加。如果3 ~ 6 岁儿童饮用水中氟含量低于0. 3 mg / L,则每日补充氟化物的建议剂量是0. 5 mg;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0. 6 mg /L,则不需要再补充氟化物。虽然在该年龄组引起恒前牙氟斑牙的可能性减小,但因为此时亚冠基本发育完成,所以在使用氟化物之前应该坚持分析每个孩子饮用水的水样。可以要求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家庭牙医或商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及早采取措施。( 3) 戒除造成乳切牙移动或妨碍牙齿萌出的不良习惯。如吮指习惯、安慰奶嘴习惯都会使上切牙唇向移位,下切牙舌向移位和上牙弓缩窄[12]215 - 216。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础的阶段,是更需要合理膳食的阶段,因此作为家长应尽力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有趣味地增加预防乳牙龋齿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让儿童明白不经常漱口、不睡前刷牙和过多食用甜食及甜食后不及时漱口或刷牙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给孩子观看有关口腔疾病以及龋齿的图片让其知道乳牙龋齿的严重性,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自主性。3 ~ 6 岁儿童虽然有一定的认知力,但是自控力尚缺乏,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长期耐心地指导,才能够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3-6岁】相关文章:

上一篇:手术后并发症下一篇:有效期药品的规范管理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