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应用范文

2024-07-11

构成应用范文(精选12篇)

构成应用 第1篇

“构成”其实是一个很简单易懂的名词, 在中国的设计领域中风靡起来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 现代派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对设计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使设计者对二维平面, 三维空间的认识得到更深的了解, 能多角度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设计主题, 对设计创作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而我们在日常的设计过程中如何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构成领域知识是我们十分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一起称为三大构成, 是设计基础课, 都是为设计做基础知识储备的课程, 其最终目标也就是为设计服务的。在构成基础课程中不仅能为今后的设计生涯提供了诸多设计思路, 设计方法, 让设计者能够有一定的程序可以遵循, 然而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设计者形成对形态美学和构成原理的认知以及掌握如何进行完整设计流程的能力。是设计者在进行专业学习前对思维的启发以及对观念的一种传导。构成基础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设计者有方法有依据的产生设计理念, 并能较轻松地付之于设计本身, 对于提高设计质感和专业度有很大帮助。

二、色彩构成设计应用分析

色彩构成 (Interaction of Color) ,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 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性,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个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也就是将两个以上的色彩, 根据不同的目的性, 按照一定的原则, 重新组合搭配, 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

色彩构成的应用在构成范围内应该是最为广泛的, 纵观身边形形种种的设计, 色彩是最为显眼的部分, 不论何种设计, 构成的合理应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辅助设计本身, 提升设计效果。

对色彩的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对色彩三要素的分析理解, 色彩三要素就是指色相, 明度, 纯度, 这也是进行设计工作时应用色彩前必须要十分了解掌握的内容。简单来说色相, 其实就是指颜色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每人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张三, 李四, 而色相就比如说红色, 蓝色, 橙色, 是色彩的姓名或是代号, 当然, 有一定物理知识的应该会了解, 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色彩, 就是因为有光线, 反过来想想在漆黑的环境中是看不到任何色彩的。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亮度, 在无彩色系中, 明度最高的就是白色, 明度最低的就是黑色;而在有彩色系中, 明度最高的是黄色, 明度最低的是紫色, 在色彩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对色彩的明度进行变化可以通过加黑色或白色来改变其明度等级。纯度就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 所有的色彩中纯度最高的为红色, 其次橙、黄、紫色也是纯度较高的色彩, 如果在色彩使用过程中需要改变其纯度, 可以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和纯度就会降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的色相, 不同明度的同一色相, 不同明度的不同色相, 不同纯度的同一色相, 不同纯度的不同色相对心里的影响是十分微妙的, 而不同个性, 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和文化背景等的人群对色彩的的心理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研究受众人群来了解其对色彩的喜好, 再根据这样的调研结果来完善设计配色, 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对色彩的心理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虽然从客观来说, 色彩只是一种单纯的物理存在, 并不带什么情感, 但在人们长期对色彩的感受中不断被刺激, 从而产生出对色彩的心理反应。不同色彩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形成各自独特的表情。如黄色, 黄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 给人活力, 光明, 希望的心理感受, 而然偏暖一些的黄又会增加甜蜜甜美的感觉, 偏冷一点的黄又会增加酸涩酸甜的感受。明度高的黄色会让人感觉到稚嫩, 柔弱, 明度低的黄能使人联想到萧条, 枯萎, 不健康, 在中国古代, 黄色更加只能是皇家的御用色, 是皇室的象征。不同的黄色在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人群中象征性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多变影响便可以充分为我们设计来用。同时, 我们在针对各类设计主题来采用色彩关系应用是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解构, 提炼, 分析等一系列步骤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借鉴, 从而获得灵感。

如日常生活中比较大众的服装设计, 服装的设计的成功与否涉及到其销售情况, 一件成功的服装除了款式的优美合理设计, 对色彩的使用要求也是相当之高, 不同色彩应用在同一款式服装上效果也是大相近庭的。首先来讲, 优美的色彩搭配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是否能吸引消费者驻足的很重要因素。消费者从对服装色彩的选择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其气质, 个性甚至爱好。优秀的服装设计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色彩的特性, 突出消费者身材气质的优点, 弥补不足的地方。比如女士爱穿的连衣裙, 其实是对身材要求比较高的一类服饰, 偏圆或偏胖的身材在腰身处很难收到优美的曲线效果, 但一些连衣裙的设计合理应用色彩特性, 在身体侧边采用较为深色的色彩拼色, 当穿上身时在视觉效果上会形成收腰的效果, 但在款式上便可以对身材要求放松, 色彩本身就在视觉上就容易让人产生较强的幻觉, 抓住这样的特性有效运用便可达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所以说配色的合理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再比如说较专业些的平面广告设计, 一般一件广告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 色彩和文字, 其中色彩对大众的视觉影响和刺激应该来讲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广告作品, 大家第一留意的就是作品的色彩, 其次才是图像和文字。色彩在广告中的信息传达可以对受众产生引导, 其象征和识别的影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而广告作品对色彩的心理影响的应用近年来也是越来越淋漓尽致, 色彩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 如一些餐饮类广告宣传中会大量使用橙色系来配色, 因为橙色系可以让人感受到甜美美味的心理感受, 有增加食欲的效果。

三、结语

此外还有其他比如商品的包装设计, 书籍设计, 室内设计等, 也都会运用到色彩构成中的象征美化及色彩的冷暖心理感知等特点。大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大比例上是靠视觉的部分, 色彩更是视觉系统中显示性最强的, 可以让人产生很直观的心理感受体验。合理的根据不同色彩的不同特性来有针对性的设计会带来意想不到优秀的视觉效果和反应, 然而在许多设计过程中, 对色彩构成的应用还可以更加的充分, 在设计的发展进程中这也是可以不断探讨和学习的。

摘要:构成是从事艺术设计人员所要了解的知识基础, 是对事物元素的独特认知训练以及对思维能力扩展训练的基础内容, 色彩构成中对色彩特性的研究, 诠释对设计工作的辅助作用是十分有影响力的, 合理的应用其特性可增强各门类的设计的鉴赏度和专业感, 所有从事设计的人员应该不断的摸索, 不断的学习如何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最为合适的应用色彩构成的知识。

关键词:构成,色彩构成,色彩三要素,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梅, 刘爽.色彩构成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水彩创作中黑白灰构成设计应用论文 第2篇

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前期的题材以及构图的选定和画面黑白灰构成因素的布局设计是绘画创作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选择最能体现构图立意的视觉形象,运用黑白灰构成形式因素,使画面变的有主次、有秩序,把零散的图形元素整合成具有感染力的创作艺术整体。熟练掌握黑白灰构成设计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驾驭水彩画创作就会得心应手,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水彩画的优点,反之,水彩画难以重复修改和反复覆盖的弊端就会影响创作画面。

关键词:水彩画;黑白灰;图形;构成。

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watercolor painting process, preliminary selected and thecomposition of the 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black and white ash compositionfactors of layout desig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painting creation is also the key point.In the limited space plane, select the best embodi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visual imagecomposition, the use of black and white ash constitutes form factors, so that the pic.ruiwen.com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ly, integrate fragmented graphic elements intocreative arts as a whole has a contagious.On top of black and white ash constitutes design and use into creative ofpainting ,then watercolor will be handy control, so that enable unleash and harness theadvantages of watercolor fully, Conversely, the malpractic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peatrevision and coverage will affect in watercolor creation screenKey words: Watercolor;Black and white ash;Graph;Structure.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对现实物象进行图形归纳,建立画面基调

二、概括画面黑白灰色块,确定正负形关系

三、对画面中的黑白灰图形进行串联,明确画面构图立意

四、对画面黑白灰图形进行主观设计

五、黑白灰构成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在水彩画的绘画创作中,应主动的归纳画面黑白灰色块,在处理手法上应积极的转变绘画和创作思路,注意避免把画面各部位全都具体化,注意分清虚实和主次,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刻画和整体色调的运用。在把握整体画面色调的关系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步的刻画和描绘,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局部刻画的同时不能超越整体关系。无论是水彩、色粉、素描等绘画的创作练习中都是在组织画面的构图与构成以及黑白灰基调的关系内进行的审美语言的传达。

绘画中的黑白灰构成不仅仅是指没有色彩的单色色块,也包括色彩对比中的色块的明度对比关系。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处理好黑白灰色块之间的关系是件很难的课题,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受到固有色和光线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画面表达思想对黑白灰构成进行主观设计,这也是创作中处理黑白灰关系最复杂的一个环节。

一、对现实物象进行图形归纳,建立画面基调。

在现实生活的视线范围中,大自然带来丰富多样物体景象,其层次多种多样;样式也是多姿多彩的。如图 1 所示,通过太阳的强光照射,同一个物象就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的自然现象,受物象自身固有颜色、光线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实物象展现出各种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大小各异的抽象图形样式,在诸多不规则的图形中形成层次丰富的色块。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然物象的自身固有形体被划分为明亮区域与阴暗区域,各明暗区域的图形取代了物象自身的固有图形。通过对现实物象明暗图形进行归纳,利用色块和光影现象简化层次丰富的自然物象中的色块,从而建立明确的画面黑白灰关系。如图 2 根据自然的物象固有条件来划分,提取画面的黑色块的面积和形状,并且保留画面的灰色块,统一画面的白色块。该画面明暗反差大,浅色面积占据主要部分,从而可以确立画面为高明度基调,并且采用的是长对比调。在高长调的强对比的画面中,灰色调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对画面有着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

在创作绘画中的灰色涉及到黑、白两极色的对比与协调,是画面必不可少的调和色。灰色调就像一座桥梁让两极色平稳的过渡,能够达到黑中透着白,白中隐现黑的微妙效果。灰色既是画面中最出彩的中间调,也是创作过程中特别难处理的色调,处理到位能让画面呈现出丰富的韵律感,反之会让画面关系散乱而起反作用。

在创作起稿的开始就应该高度重视画面黑白灰关系的概括和提炼,画面的处理中首先应明确画面基调,并明确基调与之对比的长短调关系;明确对比色调的形状和形状之间的明度调长短范围的层次关系;确立第一对比基调的层次并梳理画面内部层次关系,让内部层次关系统一在整体层次对比关系中。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既具有相对独立的语言特征,又能具体的呈现物象秩序和结构关系,这些体现的不仅是绘画者的审美,更是绘画者艺术修养的体现。

二、概括画面黑白灰色块,确定正负形关系。

在绘画创作中的实体物象、重色块称之为“正形”.反之,将空白、淡色、虚体的背景或图形称之为“负形”.二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相互转换,且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图形的变化都会影响相关联的图形发生形状或面积的改变,从而整个画面的黑白灰构成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画面中的“正形”、“负形”在画面的形式构成中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正负形是相互影响和衬托的,“负形”的浅淡能够衬托“正形”物象的轮廓和美感,同时正形的深沉也对“负形”有着图形分割和遮挡的形式美感。二者交织融合,正形中有负形,负形中有正形,在穿插交替中让画面的变化更加丰富。在创作绘画中正形是最常受到关注,“负形”最容易被忽视。试想没有白色的衬托又如何显示出黑色的分量感;没有黑色的铺垫又如何展现白色的轻盈。二者既是光图 3与影,又是火与水,这种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让绘画创作变幻无穷更加精彩。无论正形还是负形,在画面边框的位置都会被截止,从而形成新的图形样式。

因此,在创作选景取材的开始就要认真构思和取舍画面所需要的正负形关系,这样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减少大量探索和讨论的时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强调或减弱光线照射形成的黑白灰明暗关系,使原有的色块形体出现或消失从而使正负形的分量变化,起到平衡画面关系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置换画面正负形的位置,明暗面积的互换带来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图 4 和图 3 相比较,二者的正负形关系完全倒置,并且减弱原来正形的明暗对比,根据创作需要打造出来一种全新的画面效果。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应主动的把绘画构图关系与正负形关系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画面中正负图形的优势。

绘画创作中的正负形的关系,是确定创作画面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概括黑白灰关系的重要体现。“正形”、“负形”在画面中所组成的抽象图形,是一种平面化的图形结构。这种抽象的平面图形打破了具体创作对象的造型边界;这种抽象图形的组织关系是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是创作者对所要表达对象的一种审美语言的具体体现。

三、对画面中的黑白灰图形进行串联,明确画面构图立意。

绘画创作艺术博大精深,多少大师艺术家付出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虽然有绘画种类的区别,但是无论是何绘画种类或者是多么华丽的技法与处理手段,在对待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画面黑白灰色调的节奏和韵律的关系。

对画面中抽象的色块图形进行有意识的串联是组织画面图形关系的有效表达方式,借助现实物象原来固有图形的基础进行提炼,对各个黑图形、白图形、灰图形进行串联,关注抽象图形串联以后形成的整体的画面图形结构;图形串联后在总体趋向上是以横向为主、纵向为主或者是以曲折的形式发展为主,等等,都是创作者构图立意的具体体现。

构图完整的艺术作品就像文学家一气呵成的锦绣文章一样,有开始、铺垫、高潮、结尾,绘画创作也能像写作那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画面的视觉中心就是文章的高潮,是画面黑白灰图形结构变化最抢眼的部位,是画面中变化最为微妙和丰富的部位。如图 5 中,十九世纪法国具有东方韵味的浪漫主义画家,莱昂·贝利的代表作品《尼罗河畔的农妇》,作品以醒目的黑白灰对比,有意识的利用各人物图形的横贯把整个画面并串联起来,画面总体趋向横向为主,人物形象布置在黄金分割线上非常突出,画面形成雕塑般的视觉冲击感。画中人物作为重色块的图形,在进行图形串联设计中有的站立、有的弯腰、有的半蹲,就像华丽的乐章由底到高逐渐引人入胜,并且采用拉长黑白灰明暗对比调拉开画面空间,展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形式美法则的总结,从而使画面构图立意明确,节奏韵律优美。

总而言之,构图立意是创作者传达对画面的情景感受和艺术思想,利用审美法则布置和处理画面的形式结构,是创作者在进行绘画形式调控最有效的处理手段。在有限的画布中选择最能体现立意的视觉形象,运用黑白灰构成形式因素,使画面变的有主次、有秩序,把零散的图形元素整合成具有感染力的创作艺术整体。

四、对画面黑白灰图形进行主观设计。

每一组画面的表现手法都不会只有一种方案,同一组现实物象的取景,会在黑白灰色块的布局、画面的构图立意、图形的发展趋向上发生变换的同时产生截然不同的画面艺术感染力。对画面黑白灰图形进行主观的设计就是在同一组现实物象的创作中变换出多张不同的画面效果,以锻炼绘画者表现能力或作为参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运用黑白灰色块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语言,通过概括画面图形的方式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物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画面中的黑色块、白色块、灰色块经过主观的设计编排形成一种抽象且平面的黑白灰图形关系结构。根据画面的创作需要,安排图形、色块的分布,可以按照现实光线因素和自身固有色因素,也可以主动的对其进行编排和设计,只要有利于画面的形式美感,就可以打破自然现象的限制,一切服务于画面形式美的要求。

对黑白灰图形的主观设计就是对画框内的所有元素的统筹安排,主观设计的创作构思就像一个设计出的策划方案,指导着整个创作的全过程,使绘画的每一步都在整体创作构想的指挥下,并且符合创作艺术审美规律。如图 6 中,《晚钟》是十九世纪法国着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着名的杰作之一。作品构图采用水平与垂直的高地平线构图形式,作者通过主观的黑白灰图形设计,让人物和背景统一在一个色调范围内,并且画面中人物形象作为主要视觉中心分别分布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中的大地和人物占三分之二面积的黑白灰色调处理成一个整体的中低调,在整个中低调区域内又深入刻画处理出层次多变的灰色调,天空小部分的高明度对比调与大地的暗色调拉开距离,天空的云彩与大地的起伏让黑白灰层次关系更加的丰富,不仅增加了画面的体量感,而且让主体更加鲜明,加上粗厚朴实的物象处理手法,塑造出主题更加明确的雄浑画面。

画面中的黑白灰图形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就像天平上的砝码有大有小,图形中形状、面积、位置的变化都会导致天平指针的倾斜。黑色块、白色块就像同样重量的钢铁和棉花,这里的轻重比喻不是物理的质量,而是绘画中的黑白灰图形要素所产生的心理重量感。通常来说,明度相同,形状大者重于小者。

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画面图形给人的心理感觉来进行主观的图形设计,以平衡画面的走向和重心,尤其是画面浅色块中的重色块形象以及深色背景的浅色形象都是视觉中的闪光点,主观的夸大主题部位的黑白灰对比,减弱次要部位的明度和对比,都有助于增加画面的分量感和设计感。

五、黑白灰构成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水彩画创作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水彩画创作成败的关键,水彩颜料的透明特点既给了水彩画创作一个特殊的效果,同时也导致了水彩画不能像其它绘画种类那样能够反复的修改和大面积覆盖式涂改。因此,在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前期的题材以及构图的选定和画面黑白灰构成因素的布局设计是创作的难点也是关键点。

在水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开始阶段的素描起稿就已经进入水彩画的正式创作状态,素描稿绘制的同时就是在编排和设计画面黑白灰构成要素的关系,也是对画面正负形关系的布置和整理。在水彩画创作中对待素描起稿的态度应该和后期对待铺设水彩颜色阶段的态度一样重视,因为前期素描是可以修改和探讨的,在前期创作过程中把黑白灰的骨架结构组织完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创作过程事半功倍的佳法。若把黑白灰构成关系的处理放到后面铺设水彩颜色的阶段进行处理的,就很容易造成反复修改从而影响水彩颜料透明特性的后果。如图 7 的水彩作品中,笔者在起素描稿的过程中对待远处的山川仅仅是寥寥几笔,并没有考虑其在整个画面黑白灰的关系,导致在铺设水彩颜色的时候对色彩的明度控制不准确,从而影响了整个画面效果,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以后对整个画面关系破坏度减弱,但是,如果能从开始就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的话,最后的效果肯定是会更好。

在水彩画的创作中黑白灰构成设计就像一个剧本,绘画创作就是演出的过程,若剧本苍白空洞缺乏趣味的话,又如何能为演出精彩而吸引人眼球的节目提供有利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图 8 中,笔者初学水彩的练习作品中,其黑白灰关系含糊不清,主次关系杂乱无章,构图立意索然无味 ,表现主题很不明确,画面中的正负形穿插关系平淡而没有节奏,虽然在绘画的过程中利用水彩技法和塑造手法进行补救和修改,但是也难以根治画面黑白灰构成的硬伤。

任何事物都是各有利弊,水彩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若熟练掌握黑白灰构成设计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驾驭水彩画创作就会得心应手,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水彩画的优点,反之,水彩画难以重复修改和反复覆盖的弊端就会影响创作画面。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应该努力在黑白灰色调统一中寻找变化,在变化的同时再融入到统一的色调里,就像音符的节奏尽情的舞动却总离不开五线谱一样。黑白灰构成设计不仅是水彩画创作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力、说服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和关键,也是水彩画创作成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家具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家具设计 立体构成 空间意识

一、立体构成的空间意识应用

立体形态是一种三重维度上形态展现,也是目前人类普遍认知中最高的维度层。由于立体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性,所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立体构成将会有不同的形态变化。所以在家具设计中,要充分考量到家具在不同角度的视域下所展现出来的造型的美感,也就是说家具设计不仅要对家具的造型设计进行设计,而且要兼顾到家具所在的空间变化。虽然说在家具制造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的就只有家具本身所具有的立体构成,但是消费者实用家具最主要的不仅是要利用家具的实用性,而且是要将家具与室内空间环境相融合,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和谐的室内空间,所以在进行家具设计的时候要长远的考虑到家具适合在怎样的空间中存在,在怎样的空间中能够体现其美感,并保证家具的存在不会让空间出现突兀感,这是家具设计的核心内容所在,也是评价家具质量的一个核心的标准。在家具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凭什么来选择家具,考量的因素不仅仅有家具的质量,还有家具的立体构成与消费者所要充填的室内空间是否匹配[1]。所以从空间意识的层面上来看,家具设计本身的目的性在于填充空间,而家具的造型不过是满足这一目的的基本手段,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讲,在家具设计之初就应该讲空间放在造型之前,要充分考量家具所处的空间环境之后才能够决定家具以怎样的一种造型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二、立体构成要素的应用

家具的立体构成要素实际上也就是立体构成的点、线、面等要素,而将这些要素放在家具设计就实体化为各种点材、线材、面材等构成材料。

点材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门把手、沙发上的包扣、锁型等,这些内容相对较小,但是却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的家具设计中,这些环节的设计对于家具的整体构造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2]。在点材的设计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点材作为整体家具的装饰而存在,而另一种则是点材作为独立的家具而存在。首先从前一种来看,众所周知一般的家具上都会有一定的饰品来装点家具,通过一些小的零部件来强化家具的美学感官。譬如说木制橱柜的把手、电脑桌上的笔架托等等,虽然说这些设计在内容量上相对较小,但是却能够让家具从整体上更具有美感和实用性。而后一种则是通过将一定数量的点材进行搭配来达到整体的美化效果。以墙壁书架隔板为例,单一的书架隔板如果放置在墙壁上的话,会从墙壁的整体感官效果上突兀出来,但是如果将一定数量的书架隔板以一定方式来进行排列和组合的话,就能够起到装饰墙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非常良好的实用性。

从线材上来看,其实从家具设计的整体结构上来看,家具整体感官效果实际上是以线条的形式传递的,也就是说家具设计能够通过线条的勾勒来呈现出家具应有的美感和气势。从古至今,纵观家具设计中的立体构成要素中的线材应用,尤以直线材应用最为广泛,无论是在古典木制家具的设计中还是在现代铁质家具的设计中,都会大量应用到直线和硬角,而家具的棱角分明也能够带给观赏者良好的感官体验[3]。而相较于直线才来说,曲线材的应有都有着其独特的使用空间,譬如说洛可可风格、托纳特的曲木椅等,这些家具设计都使用了曲线造型,而曲线造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柔和之美,与直线材冰冷的直线和硬角对比来看,曲线造型虽然并不适应于大多数的家具,但是却能够带给人一种和谐之美,正如中国传统太极文化一样,以柔克刚。

面也是有曲有平之分的,不同形状的家具表面所展现出来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和设计情感也不尽一致。一般来说,规矩的平面能够让家具呈现出简洁、秩序的美感,而且平面更好用来进行装饰。而曲面所呈现出的是柔软、温和、亲切的艺术感官,尤其是在触感上,相较于平面的规规矩矩,曲面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包容的力量[4]。而且对于家具设计中的平面、曲面选择来讲,他们的材质、颜色、机理等都会填充到面的内在美感之中,借助于面的延伸和厚度来向人们传递一种空间的占有感。

结束语

立体构成对于家具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能良好的使用立体构成的元素的话,家具的造型就不会带给人良好的感官体验,也无法与其使用的环境相融合,甚至还会破坏掉室内空间的和谐感,因此,只有充分把握立体构成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才能够设计出更具有美感的家具。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2]张书鸿.家具设计概[M].武汉:华中华技大学出版社,2015 .

[3]来增祥.家具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

浅论构成艺术教育的应用 第4篇

一、中国构成艺术教育

尽管构成艺术教育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已经走过二十余年的历程,但它仍然是一门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颇具争议的课程。构成艺术教育是从抽象的形式、形态,抽象的思维去锻炼、培养学生的感性创造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要求并没有顺利地实施到专业基础教学中。20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多以“教育救国”为宗旨,诸学科全盘参照西方的教学模式,美术教育也如此。不可否认,我们曾经有过许多收获,培养了一批近代美术与设计的优秀人才。但也走了很多弯路,如构成艺术教学至今还未能真正走出探索、论证的弯道。构成艺术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后仍未弄清构成艺术的实际功效,部分学生甚至怀疑构成艺术是否具备真正的应用价值。相当部分的授课老师同样不完全了解课程的实用价值,因此偏离了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通常把设计中的理论性作业称为“无用”设计,这是一种忽视应用价值的作业训练,在课堂上刻意追求艺术化的视觉效果。如果这类作业训练投入过多,势必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当下构成艺术教育中的共性障碍恰恰就在此。

二、客观对待构成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和适用领域

构成艺术的教育体系来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育理念,包豪斯的课程内容和方式直接受到了社会实践的检验,为近代工业和现代艺术的起步和发展注入了决定性的设计因素。我们不仅引进了构成艺术的教学模式,也接受了抽象造型产品的简洁美。事实上,在我们专业设计中甚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离不开抽象构成这一特定的艺术手法和语言,它凭借简洁、通俗的视觉美感造型,成为近代美术专业创作中最活跃的艺术类型之一。实用性是构成艺术能在各专业设计中得以应用的首要条件,图像造型、色彩组成、空间形态与色光的创意构成,决定了构成艺术能够胜任从二维到多维的艺术创作工作。从积极意义上分析,构成艺术散发出的抽象气息、设计魅力和应用性结果,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从消极的角度看,大量抽象的、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养成一定的惰性,替代了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审美内容,犹如文化中的赤潮现象,窒息将至还浑然不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构成艺术的实用价值、适用范围,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认清构成艺术应用的类型和范畴

构成艺术在西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近代西方著名的艺术大师几乎都是抽象艺术创作的高手,如米罗、毕加索、马蒂斯、摩尔、考尔德、奥基弗、康定斯基等等,他们创作的作品不仅标志着现代艺术审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证明了抽象构成艺术在绘画、雕塑和设计等专业中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三大构成中每门课程的训练都可以在实际创作中发挥作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技法主要针对平面化的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标志设计、染织设计等图形设计为主的创作设计类型,但也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借用平面手法装饰的区域,即使是雕塑的表面,都可以派上用场。色彩构成除了需要掌握构成和审美规律,更需要了解在相关的专业设计中,如何确定包装设计、VI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绘画设计、壁画设计、雕塑设计、陶瓷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搭配组合及色彩调子的设计方案,如何应用对比色彩,突出视觉冲击力的效应,怎样应用邻近色统一设计方案的整体关系。相对而言,立体构成运用的知识面更广一些。线性材料、面、体和综合材料的构成是主体构成内容,此外还需考虑有关色彩的添加、材料质地的对比选择、构成结构安装要求以及空间比例和光电等附加元素的运用。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般的叙述抽象构成设计的经典范例: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美国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流水别墅和国家纪念碑、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在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各式功能的构成佳作和各异的应用现象。

四、落实构成艺术教育应用功效的授课要求

构成艺术教育同样遵从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从二维空间表现开始,向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逐渐展开抽象构成艺术内容的深入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关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实质内容。构成知识应融合二维、三维和时空的元素;立体构成中包含着图形元素、色相元素、光影元素。在作业设计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应用方法和相关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选择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是增加教学效果的方法,切忌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技法性(即“非作用”)作业的训练,通过实验作业与社会作品的反复比较,获得宝贵的设计经验,拥有实际应用的方法。

构成应用 第5篇

论文摘要:一种筒式聚合物熔体过滤机,包括支座体及位于其上的筒体组件及操纵阀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组件及操纵机构外罩有保温层组件,筒体组件内依次装有热交换器、授液盘、过滤器组件,该装置解决了现有聚合物熔体过滤设备加热熔体温度不均匀,过滤精度低、泄漏严重的问题,可广泛作为化纤行业各种流量熔体的过滤设备。

前言

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构成;并置;人文;功能

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也是初学艺术设计人员的必学基础知识,构成艺术在任何艺术设计中都贯穿始终。三大构成主要是研究各单元基本元素结合色彩在平面、空间等多维方向方面的组合应用。众所周知,平面构成的常用构成手法主要有平衡、对称、特异等;色彩构成的构成手法主要有色彩的对比、调和等;而立体构成的构成手法主要以平面构成中的重复、对比与变化、韵律与节奏等在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变化组合为主。这些都是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构成手法,但在具体的各设计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就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应用。

产品设计是涉及众多专业知识和行业的系统设计工程,构成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针对构成艺术的手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

1 构成元素的并置应用

并置在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放置或排列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位置上。[1]也就是利用点、线、块等元素并列在一起,通过空间和视觉生理混合以获得所需要的较强视觉审美效果的一种方法。并置所强调的首先是要素的合理配合、适应,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审美的效用最大化服务,防止空间的效用递减性质,并置在更多的场合是一个由外因促使内因逐步同化的过程。[2]构成元素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并置应用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同化并置和异化并置。

(1)同化并置是指相同或相近要素的并列而产生的空间有序的组合变化,这种并置要素的方式常常会产生共性的重叠,重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叠的是意象审美性,稳定的特质。[2]同化并置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空间、色彩、材质的同化并置。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不同大小功能按键、不同的功能部件的同化并置,从而产生相似、重叠、统一的空间视觉效果。功能类似的按钮或为了区别于单一的色彩,从而采用色彩的同化并置。用同化并置方法所取得的色彩,比之于一般颜色调和所得的色彩有跳跃、颤动的效果,比较适合表现时尚、动感、轻松的产品设计定位。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的视觉特性和感受,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廉价硬塑胶给人感觉生硬、冷漠,缺乏情感,档次低,为了提升功能、情感的需要,材质的同化并置被提升到较高的位置。例如,大部分手机外壳都采用塑胶件,为了防滑,手感更好,手握部位采用喷涂皮革漆(即PU漆)的塑胶件,为了提高视觉效果,一些功能按键或连接边框采用镀铬塑胶件,甚至还采用合金金属外壳等。

(2)异化并置是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转化成同自己对立的东西,具有异化性质的要素并置产生的是突变性对比,是一种非逻辑、非秩序、反常规的异质性要素的并置于混合方式。[2]我们在艺术设计中,当使用规律性、统一性很强的重复、平衡或纯色、同一色等构成手法进行设计时,审美效果就会逐渐降低,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异化并置从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来看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应用较多。当一个产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了,必然带来价格的下降,利润的降低,在功能无大的突破状况下,为了区别于同类产品,提高产品销售和利润率,利用异化并置手法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进行在设计,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被眾多厂家采用的一种手段。通过个性新颖的造型、色彩重新取得消费者的关注。

2 人文与审美因素运用

很多深受西方构成主义思想影响的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片面、单纯地追求点、线、面组合的简约化、几何化,一味地模仿西方简约风格设计。简约风格不是不能用,只是不能盲从,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在用构成手法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将中国民族传统的图腾、典故等用构成手法进行提炼,打散、组合再构,通过点、线、面、块和色彩的变化呈现出来,在传统的象征性符号中加入构成主义的元素,体现出现代化和民族化相融合的特点,使之既有国际认同的基本视觉因素,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征。[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就是中国人文和审美相结合的典范产品设计,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纸作为主体造型设计,火炬上的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祥云,经过提炼的线条祥云采用重复构成手法,统一而有规律。色彩也是以中国传统的喜庆吉祥的大红为主色背景,祥云运用银色辅助处理,进行搭配,色彩对比非常醒目,火炬的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的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设计师的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我们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时,要根据产品的定位,有目的性的将各元素打散进行再构,在关注整个产品外观审美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得注意人文内涵的体现,给产品注入文化情感和灵魂,产品的外形设计和构成元素的组合应与产品要体现的文化内涵特征相吻合,并对文化内涵的体现能起到强化突出作用。当产品具有人文和审美内涵体现时,它的经济价值也会得到更大的回报和体现。

3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形式与功能一直是产品设计中的争议话题,我认为产品设计的目标就把产品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除去,使之达到满足于现代人类生理与心理需求的最高目的,也就是形式必须服从功能。产品的功能是产品解决问题的物质依托,如果忽视功能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强调形式审美,那这个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十年前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著名手机厂商西门子独树一帜的推出多款个性而另类的手机款式,想以此重新夺回市场份额,但由于其个性手机与消费者的审美和功能需要脱节,反被市场淘汰,因而破产被收购。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市场研究,要从市场角度进行外形的设计,图腾和色彩的应用。

构成元素在产品设计的应用中应结合功能的定位综合进行考虑,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例如,在功能操控区,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变化分割不同的功能控制区域,并结合色彩在不同显示面板或控制按键上的应用来强化操控识别,便于消费者能快速、准确的操控。如果我们在这些功能操控区为了个性,为了美观,用花哨的装饰图案来应用,按键设计成非常有个性的另类造型,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可能会相对有艺术气氛,讨人喜欢,但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么眼花缭乱的设计,消费者怎么轻松识别呢。其功能就大打折扣,事倍功半。在构成元素的运用中,还有一个元素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光。光在产品设计中不但能起装饰作用,还能起到指示功能作用,能让消费者清楚直观的了解产品的使用状况。光的应用实际也就是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应用,只是光在亮和灭状态下的显示效果不同而已,在光元素运用时,要从产品整体的整体进行考虑,在亮与不亮状态时,都不能破坏整个产品的审美和造型统一,在光的设计中,应结合功能,通过点光或线光来起到指示操作,引导消费者操控。产品设计中的被动光和主动光综合起来反映了产品设计中的比例、构成、色彩和材质等具体的物理审美特性,同时也构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基础。良好的光构成设计能更好地表现产品的美学特征,体现产品的美学性能。[4]

构成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面,不管是哪方面的应用,在设计时都要从市场、人的角度去考虑,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构成元素和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注意产品造型整体的和谐性,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新华字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S].2004.

[2] 黄维.要素并置的空间设计构成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

[3] 王村杏.中国龙——构成设计的造型分析[J].艺术评论,2012(10).

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构成论 第7篇

(一)知识、信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

知识、信息本身并不是能力,也不是智力,但却为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写作者掌握了写作的基础知识,各种经济应用文体的性质特点,各种文体的规范要求等,这些知识就成为写作主体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依托。知识的储备越丰富,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就越深厚。知识、信息愈多愈广,写作主体的智力活动就愈见成效。

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中的知识、信息因素具有相对的规定性和一定的专业性。经济应用文的文体基础知识、文体格式、文体程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定的,要求写作者要严格地遵守。这些知识掌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写作的成效。专业性是由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所决定的,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其文体在应用中的定向、定域的特点。相关的知识、信息必须与一定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写作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信息,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应用文写作。

(二)写作智力———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

文章的形成需要人类特定的活动———写作,而写作活动又是客观事物、作者、文章和读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写作主体即写作者非常重要。从微观的角度看,文章写作表现为作者特定的思维活动、语言活动、心理活动、实践活动等。如果说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是在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基础上所实现的主客体的统一,那么,其写作能力即表现为外在的、可视的写作技术、技巧,同时还伴随着内在的、隐性的写作智力活动。

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因素构成的完整的、独特的综合心理结构,是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写作活动的认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基本的智力因素,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等应用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进行。所以,智力因素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

1. 注意力和观察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把有关的线索区分开来,跟踪一个与己有意义的信息线索。经济应用文写作者要从纷繁的经济现象和书面材料中选择、跟踪有意义的信息线索,剥离与写作目的无关的信息材料,目光集中到与写作的文章有关的事实上,围绕一个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实际中去调查、收集、整理写作材料。观察力是通过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较系统细致地认识事物的知觉活动。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中,为了研究某一个经济问题,通过视觉触及经济客观事物获得感知,就是观察。经济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很强,善于观察,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者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意力和观察力主要在于积累各种感性材料,是认识过程的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中,注意力和观察力还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计划性。选择性指只选择与主旨有关的事物、事件、活动去观察。从选择的事实观察中寻求事物的本质特点、寻找与观点的相互联系、验证观点的正确性等。这种观察是从具体生活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在观察事物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针对性指有明确的性质与任务,或解决工作中实际经济问题,或了解市场行情,或了解消费者心理,或解答某个经济问题等,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计划性,即有预先准备的、系统周密的计划作为依据,其观察按事先安排的方法步骤、时间进行。

2. 记忆力和想象力

记忆力是对经验的识记、保持与随后的再现,写作文章须调动记忆中众多或全部的知识信息构思酝酿。如经济合同的结构格式、常用的习惯用语、合同的主要条款等都是写作经济合同不可缺少的。大部分的知识信息需从头脑的记忆中提取,即使临时查阅的资料,也只是为了保证经济合同的正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而作者必须有记忆线索,才可能进行查询。记忆才能保持学过的知识、信息,使写作者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才能使文章更加全面深入。

心理学认为想象力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的形象的过程。加工改造必须在大量记忆材料基础上进行,它是作者进行文章定型构思中创造崭新内容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广告、企业策划书等写作,其创意上创造性的想象是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作者占有了大量材料构思时,想象常表现出自由无拘束的特点,将材料根据需要“任意”进行“组装”。作者谋篇布局时,满意的文章结构并非一次构想成功的,往往要经过假象的阶段。先按主旨需要把材料排列在一起,构想出文章结构的雏形,再衡量这篇结构的效果,若不满意就推翻重新构想,经过多次构想直到满意为止。这个反复构想的过程,须靠想象来完成。想象力在取材、立意、构思整个过程中亦不可缺,尤其是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多向性,从而获得丰富材料,想象力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可贵。

3. 思维力

经济应用文写作大致为三个阶段:首先为思维问题的思考阶段,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其次是构思阶段,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表达阶段,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思维贯穿于写作的自始至终。作者掌握了一定的材料,面对众多的感性材料信息,运用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接着进入运思阶段,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对材料加以确认、复审、剪裁。最后,写作进入表达阶段,运用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方法。抽象是区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其他特征;概括则是将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推广到同类的事物上去。具体化和系统化是在写作过程中,依据文体形式和事物的联系,将内容安排得次序井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济应用文写作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模式思维与创造思维、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无所不包。因为逻辑思维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在写作中占主导地位,作者将理论知识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就是逻辑思维在写作中的表现。写作每个阶段都要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每个环节都需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进行和表达。思维的方式也不完全排斥形象思维,特别在表达上有时还需有一定的形象性,以增强表达效果。因此经济应用文写作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去开拓新的领域,逻辑思维常常借助形象思维取得发现和突破,并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逻辑思维的内容,使之更广泛地传播和被人接受。

模式思维又称为再现性思维,或者对事物作出直观的再现与判断,或者对信息进行直接的反馈与反映,或者对经验加以模仿与借鉴。经济应用文写作中主要表现为直观、求同与定向。直观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认知和再现。如企业设计出新产品批量投入试销后进行市场调查,调查者写调查报告的思维有明显的直观因素:他需要直接观察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用户的反映,以及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形势;然后对反馈的信息直接加以认知和再现,归纳成效。求同指写作中强调意志的统一、思路的同一。许多经济应用文体并不反映个人意图,如公文、合同、决策、计划等写作过程,思维活动在于写作者如何运用国家的法令政策,正确体现领导者的意志等,而各类文种又有着各自相近的思路。写作意图及文章思路的求同,使经济应用文写作更趋规范化和实用性。定向指一些文种写作只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展开思考并传达思维的结果。如商品说明书介绍商品概况、性能、用途、用法等内容时,思维活动多为定向的,直奔目标。

经济应用文写作逻辑地探求事物本质,特征上其写作内容相对固定,体式规范或大体规范,即经济应用文写作多用较为固定的格式、概括式的语言,表现较为固定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在内容处理、结构安排、行文格式及语言用语等方面较为固定的模式,掌握这些模式,写作者就掌握了写作的各个部分、环节、文体的共性。

创造性思维指创造出新颖、独特、有价值思维成果的思维形式,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写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经济应用文写作中体现为独特、求异及多向。独特指写作过程中思维活动新颖而富有个性,求异指写作中对现有材料或对成定论的观点提出质疑或挑战,多向指思维进行着正向与逆向、纵向与横向以及辐射型的运动,通过多向拓展来寻求最佳的角度。

(三)写作技能———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显现。

技能是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通过模仿、借鉴、练习,在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下获得的自动化的写作活动方式,体现在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的外在形式中,表现为立意、结构、表达、修改等技能。人的技能不断提高,便逐渐地形成技巧。写作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写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而写作能力中其他层面的因素,潜隐在技能背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技能的形成和运用。技能在应用写作能力结构中具有规范性和协调性,并要求技能之间准确、灵活、协调地配合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技能的全面形成并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意味着写作能力的形成,前者发展水平越高,后者水平越强。

二、经济应用写作者的应有素质

(一)具备一定的政策和理论水平。

经济应用文的大多数文体写作要以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为依据,不了解相关政策和有关法律,很难从事此类文章的写作。写作者应经常学习政策、法律,分析、掌握其实质,并以此指导经济应用文写作,否则,文章难免出现差错。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决定了要讲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指导。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构成中的重要的、突出的特点。

(二)熟悉掌握业务和专业知识。

大多数经济应用文的反映对象都是实际工作活动和实践,总结其经验和规律。缺乏经济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就失去了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由,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只能人云亦云地发些无关痛痒的议论。如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完全不懂“市场”,怎么写?制定合同,若不懂建筑,就不能制定“建设工程合同”。写商品广告,写作者不仅要懂得广告的基本理论,而且要有市场学的知识,懂得商品在市场周期中的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知识,等等。可以说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水平是经济应用写作的基础,为写作者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

(三)具有较强的信息灵敏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应用文写作就是以收集、整理、制作和传播信息为对象,以语言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精神生产活动。这类文章本身就是灵敏的信息载体,及时迅速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写作者要有高度的信息灵敏度,准确、及时地获得最新的信息,才能保证文章的信息价值。

风能提灌站的构成及其应用 第8篇

据统计,目前全国小型固定式提灌站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4 000万k W,其中,20%以上可以采用新能源进行提灌。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采用风能提灌站是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探索,可有效解决电力缺乏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及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并起到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有利于建设节水型农业。近年,继凉山州宁南县红星乡前卫村建成了四川省首台风能提灌站,为当地超过66.67 hm2烤烟大田移栽解决了灌水难题后,德昌、冕宁等县先后修建了4座风能提灌站,风能的开发利用已逐渐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点。

1 风能提灌站抽水原理及构成

1.1 风能提灌站抽水原理

工作状态下,风轮转动,带动水泵抽水工作,直接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进行抽水。风轮中心的毂与风车齿轮箱的风轮主轴连接,风轮旋转带动风轮轴转动;同时,由巴氏合金制成的轴承支撑两个驱动齿轮,这两个齿轮的旋转带动大齿轮,进而带动轮臂上下移动,轮臂带动导轮及与导轮轴上连接的所有部件上下移动,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抽水周期。轮臂在冲程顶部,导轮使泵杆和冲程保持直线运动。大齿轮和轮臂可以形成两种冲程——长冲程和短冲程。长冲程较常见,短冲程适用于微风和扬程较高等特殊情况。

1.2 风能提灌站构成

风能提灌站主要由风车抽水机组、风车抽水机组附属设施、水工建筑物组成。风车抽水机组包含水泵、风车、传动机构、控制机构、风力机塔架等。风车抽水机组附属设施包含输水管道、管件、配套阀门、防护网等。水工建筑物包含风车及水泵基础平台、进水池、高位蓄水池、镇墩及支墩等。

1.3 风能提灌站特点

风车可以离开水源,避开障碍物,安装在山顶高坡等风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适应地形的能力较强。

可充分利用风力资源,不耗费油、电等常规能源,避免了传统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经济环保;在有效灌溉农田、发挥用水保障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亮丽的水利景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风能提灌站工程应用实例

2.1 基本概况

项目区位于凉山州宁南县华弹镇铜厂村,项目所在地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970 mm,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逐日风速统计数据表明,当地11月至次年3月,月平均风速为2.5 m/s,最大风速达11.1 m/s,能满足建设风能提灌站的要求。

根据现场勘测,提灌站水源来自七零水库大堰,经风车抽水机组提水后,输送至高位蓄水池,配置风车抽水机组2台和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风车及水泵基础平台、进水池、出水池等土建工程和风车抽水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等。

2.2 风能提灌站系统

提灌站基本参数:高程①一级站设计取水位为-1.00 m;②一级站水泵基础高程为±0.00 m;③一级站出水池水位(二级站设计取水位)为+39.0 m;④二级站水泵基础高程为+40.0 m;⑤二级站出水池水位为+84.0 m。净扬程为85 m,设计流量为7~8.5 m3/h,装机2台。

经综合考虑工程的用途、风资源条件、提水的流量及扬程、布置便利与否等因素,选择如下风车抽水机组。

宁南县华弹镇铜厂村风能提灌站(一级站):直径6 m的风车1台,水泵扬程50 m,流量7.0~8.5 m3/h。

宁南县华弹镇铜厂村风能提灌站(二级站):直径6 m的风车1台,水泵扬程50 m,流量7.0~8.5 m3/h。

风能提灌站的风车抽水机组布置在风车及水泵基础平台上,风车及水泵基础平台四周设砖砌围墙。水泵出水管横向布置,为直进直出布置形式,管路经过镇墩,沿地形铺设至高位蓄水池。

2.3 风能提灌站的自动化措施

通过科学设计,该风能提灌站的风轮弯曲度按严格度数要求设计,确保风车在微风、强风、风暴条件下有效运转;此设计在任何风力条件下都能够抽取最大限度水量;全自动自我保护装置保障任何强风和风暴都不会损坏风车。

该站采用全自动润滑系统,所有工作部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得到润滑;箱罩经过防锈镀锌处理,可长期有效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

尾翼控制风轮方向,使风车运转不受任何风向限制;风速超过13 m/s,尾翼自动折叠保护风车,无需人工操作。

大量支撑部件增加了铁塔的牢固性,可抵挡暴风对风车的损坏;所有钢铁件均经过严格镀锌防锈处理,延长了风车的使用寿命;塔梯牢固且安全,坚实稳固的平台为安装和后期维护提供了安全保障。

2.4 风能提灌站的效益

宁南县华弹镇铜厂村风能提灌站的建成,使当地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利于灌区农作物灌溉以及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增强了灌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可使土壤得到改良,种植绿肥,提高土地肥力,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引种优质蔬菜、瓜果、烟叶等作物,社会与经济效益良好。

3 结束语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9篇

一、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1. 三原色:

这里主要探讨色料三原色, 即红、黄、蓝。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 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

2. 色彩三要素:

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即色相、明度、纯度。色立体均由这三个要素组成。色相是指色彩的本来面貌, 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也称亮度。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 如黄色明度最高, 紫色明度最低, 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 其明度就越高, 如果加黑, 其明度则越低。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 也叫彩度、饱和度。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在色环上, 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 (红、黄、蓝) , 其次是三间色 (橙、绿、紫) , 再其次为复色。而在同一色相中, 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 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 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3. 色彩的物理效应: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物理作用至关重要, 色彩的物理效应是指色彩的冷暖感、远近感、轻重感、大小感等, 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 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

4. 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人的生理器官和心理感受, 直接影响到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不同的人又具有不同的情况, 这里面存在着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个性差别, 然而人又是室内环境的直接受用者, 因此作为设计师在设计时应与受用者充分沟通, 以便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5. 色彩的含义和象征性:

色彩构成对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意义, 作了共性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建立在人对客观自然界的理解之上, 因此受到地域和民族差异的影响, 在设计中运用色彩时要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 从而创造出使用者感觉最放松、最方便的设计方案来。

二、室内设计色彩的基本原则

1. 室内色彩的分类:

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室内中色彩的面积和重点程度来分,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

背景色

背景色是室内中大块面积表面的颜色。如地板、墙面、天花和大面积隔断等的颜色。

背景色决定了整个房间的色彩基调。

主体色

主体色主要是大型家具和一些大型室内陈设所形成的中等面积色块。它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较有分量。如沙发、衣柜、桌椅等家具的颜色, 大型雕塑等较大型的摆件的色彩。

主体色的配色有两种方式:如果以形成对比为前提, 应选用背景色的对比色或者是背景色的补色作为主体色, 并且色彩的明度要比墙面的低, 色彩的纯度要提高, 方能凸显主体物;如果要达到简约和谐, 应选择同背景色同一色系或者类似的色彩作为主体色, 在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上以统一为前提, 可以适当的去变动。

点缀色

点缀色是指室内里小型、易于变动的物体色。如灯具、织物、艺术品和其他软装饰的颜色。

室内需要点缀色是为了打破单调的环境, 创造整体中的变化而存在的, 所以点缀色经常选用与背景色能够形成强对比的颜色, 最好是背景色的互补色。

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的整体, 背景色作为室内的基色调, 提供给所有色彩一个舞台背景, 它必须合乎室内的功能需要。通常选用高明度、低纯度、含灰白色成分较多的色, 可增加空间的稳定感、扩张感。主体色是室内色彩的主旋律, 它体现了室内设计风格, 决定环境气氛, 创造意境。它一方面受背景色的衬托, 一方面又与背景色一起成为点缀色的衬托。点缀色作为最后协调色彩关系的中间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少成功的案例中都得益于点缀色的巧妙穿插, 使色彩组合增加了层次, 丰富了对比。一般来说, 室内色彩设计重点在于主体色。主体色与背景色的搭配要统一中有变化, 和谐中有对比, 才能成为视觉中心。通常, 三者的配色步骤是由最大面积开始, 由大到小依次着手确定。

2. 色彩与室内的空间

在室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 可以使空间的大小得到控制和改变。不过这种改变可不是物理尺寸上的改变, 而是一种心理错觉。

色彩的进退感。高纯度、暖色调的色彩给人产生视觉上的前进感, 被称为前进色。低纯度、冷色调的色彩给人产生视觉上的后退感, 被称为后退色。

色彩的轻重感。深色给人感觉沉重, 有分量感;浅色形成轻盈的上升感, 被人视为轻色。

色彩的扩张感和收缩感。冷色、浅色、轻快而不鲜明的色彩有扩大空间尺度的效果, 减小色彩对比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强烈的色彩、暖色、深色或艳丽的色彩与其他色对比可以缩小空间尺度, 也可以通过增加色彩对比来做到这点。

色彩与人的情绪。色彩的三要素也会影响人的情绪, 一般认为高纯度、明度的暖色会使人的情绪高涨、心情舒畅, 给人活泼轻松感;而低纯度、明度的冷色使人清静, 给人沉静感。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人的瞳孔极度放大, 感觉麻木, 久而久之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应谨慎地选择黑色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 色彩与室内的材质

色彩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 客观事物之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色彩也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是因为吸收、反射不同的光。经过牛顿的物理实验使我们明白太阳光谱中, 通过三棱镜的反射, 被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光。同时也有利的证明了一点:白光不是单色光, 而是复色光;而红、橙、黄、绿、青、蓝、紫光不能再分, 因此是单色光。

物体的颜色呈现由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而定, 比如红色物体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吸收了除红光以外的所有色光, 反射了红光, 所以呈现了红色。还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也就是反射形式也决定着物体的成色。反射形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镜面反射, 比如表面光滑的物体;一种是漫反射, 是物体表面粗糙造成的。

室内设计涉及的材质很多, 材质表面粗糙或光滑的质感可以影响人们的色彩感受, 这被称做是视触觉, 视触觉的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与暖

表面光洁, 给人的触感经验冰冷的物体被称为冷材质, 如金属、玻璃、石材等;各种织物、毛皮则被人们认为是暖质材料;木材的特点是比较中性, 它比金属、玻璃等暖, 比织物等显得冷。由于色彩分冷暖, 因此冷材质呈现冷色, 暖材质呈现暖色, 中性材质呈现中性颜色。当这种情况与实际正好相反时, 同色材质, 冷材质要比暖材质显冷。比如红色的金属和红色的窗帘比较起来, 金属显得冷。

粗糙与光滑

物体表面的光滑或粗糙程度不同时, 即使是颜色相同, 也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有些情况下用同色“一统天下”时, 就要靠材质来丰富视触觉。一般情况下相同材质, 不同触感时, 光滑的显得明度高, 纯度上鲜艳;粗糙的则纯度会相应显得低, 明度也会显得有些暗淡。

肌理

肌理是指材质自身的花纹、色彩及触觉形象。自然界中的肌理十分丰富, 不同的纹理涂以相同的颜色也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肌理致密、细腻的效果会使色彩较为鲜明、肯定。反之, 肌理粗犷、疏松会使色彩暗淡、混浊。有时对肌理的不同处理也会影响色彩的表达。同样是木装修中的清漆工艺, 色彩一样, 光亮漆的色彩就要比哑光漆来得鲜艳、清晰。

三、结语

色彩的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关于色彩的理论, 我们在应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实际需要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设计不断的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赵国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

[2].王磊卢佳.《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GPS伪随机序列的构成与应用分析 第10篇

伪随机序列广泛应用于扩频通信、数字加密和时延测量等重要领域。卫星导航系统中利用伪随机序列优良的自相关特性实现时延测量是载体定位的关键;同时借助伪随机序列实现频谱扩展,也是提高星地通信抗干扰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伪随机序列在卫星导航系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现代化的推进,GPS民用导航信号已从以往的L1 C/A码扩展到L2 C码,同时还将新增L5民用救生信号(GPS Block IIR-F卫星)。为提高GPS信号的抗干扰性能,使信号更易于捕获和跟踪,新增的伪随机码结构也有所改进。本文首先讨论GPS各个频点上伪随机序列的结构特征,然后再分析它们对GPS卫星信号的捕获和抗干扰性能的影响。

1 伪随机序列的结构分析

m序列是一类典型的伪随机序列,由m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生成,其能够生成的扩频序列长度为N=2m-1。每个序列周期由2m-1个“1”和2m-1-1个“0”组成。序列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如下:

{ai+1(k)=ai(k-1)i=1,2,,m-1a1(k)=j=1mcjaj(k-1)j=1,2,,mb(k)=am(k),

式中,b(k)为k时刻寄存器的输出;ai(k)为第i个寄存器在k时刻的状态(0或1);cj(取值0或1)代表寄存器反馈抽头,当cj=1时,表示k-1时刻第j个寄存器的状态反馈到k时刻寄存器的输入中。

自相关函数为

φ(τ)={1τΝ-1ΝτΝ

式中,N表示m序列的码长。

由于m序列采用的是线性反馈结构,抗干扰性能和码的安全性能都较低。更重要的是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较差,因此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可用作地址码的m序列数量太少,并且系统内多址干扰较大。为此,m序列一般不在扩频系统中直接应用。

Gold序列是一类互相关性良好的伪随机序列。

如果两个周期为Nm序列其互相关函数在{-1,-t(m),t(m)-2}内取值,则称之为理想序列[1]。两个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值t(m)可表示如下:

t(m)={2(m+1)/2+1m2(m+2)/2+1m,4,

式中,m表示寄存器长度。

对于一对理想序列a=[a1,a2,a3,…,an]和b=[b1,b2,b3,…,bn],通过取ab的循环移位形式二者模2和,可构造出周期为n的新的序列集合。加上ab序列本身,该集合中总共有2m+1组伪随机序列,我们称其为Gold序列。

由于Gold序列继承了m序列优良的自相关特性,而且可以用作地址码的数量远大于m序列,抗干扰性能和安全性能较m序列也有极大的提高,因此,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GPS中伪随机码的分析

随着GPS系统现代化的推进,各个频点上的伪随机序列也在优化升级。不仅在伪随机码的生成结构上有所变化,在信号能量的分配和调制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下面就主要针对GPS民用伪随机码进行分析。

2.1 GPS系统L1上的伪随机码

GPS L1上调制的测距码有C/A码和P(Y)码,两者之间相互正交。民用C/A码采用的是著名的Gold码,码长为1 023,码速率为1.023 Mbit/s。通过m序列优选对G1和G2来产生Gold码族。根据不同的G2,移位寄存器初始化方式一般有3种,即基于双相位逻辑选择方案、基于调用初始化向量方案和基于时钟延时方案。GPS系统中C/A码采用的是第1种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选择两个不同

相位反馈逻辑输出模2和,得到相对于原始G2寄存器序列不同时间延时的输出序列。该方案具有寄存器初始化结构简单、向量延时分布均匀、序列互相关特性好以及简化多通道接收机设计等优点[2]。

由于C/A码是为捕获军用码而设计的,因此码长和码速率都相对较低,信号更易于捕获,但是在抗干扰性能和定位精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2.2 GPS系统L2上的伪随机码

GPS L2上调制的测距码有P(Y)码和L2 C码。民用L2 C码包括CM(moderate length code)码和CL(long code)码,CM码的码长为10 230,时钟为511.5 kHz;CL码的码长为767 250,时钟为511.5 kHz,周期为1.5 s,是CM码的75倍,其码生成器与C/A码有所不同 (如图2所示) [3]。由结构图可知,该生成器只生成一组超长的伪随机序列,通过对该组伪随机码的截短,来实现码分多址(CDMA)的要求。

通过VC++软件仿真,得出各个卫星的测距码,发现CM码和CL码只是该伪随机序列的一部分。假设伪随机序列从CM码的一号星开始,那么所有卫星的CM码和CL码只占该伪随机序列的1/3左右;而不同卫星的测距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CM4与CM5、CM34与CM35除外)。由于CM码(调制有导航电文)和CL码(无导航电文)在0.511 5 MHz的时钟控制下,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进行组合[4](如图3所示),平分了L2 C信号的能量(-160 dBW),使得CM码和CL码信号更加微弱。

信号能量低导致难以对CM码进行捕获,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L2上新增的CL码。由于CL码上未调制导航信号,在相干积分时不受导航电文20 ms的限制,可通过适当延长相干积分的时间来提高信噪比(SNR),然后再利用CM码和CL码的关系,通过导频完成对CM码的捕获和跟踪,最终实现定位。

2.3 GPS系统L5上的伪随机码

GPS L5信号是专为救生安全而设计的,包含的测距码有I5和Q5信号,分别调制在同相和正交相通道上;而L1和L2上的民用码只调制在同相通道上,

正交相通道上调制有军用P(Y)码。L5测距码生成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5],分别采用两组移位寄存器(XA,XBIi和XA,XBQi)的输出模2和作为测距码,其中子码XA为截短码,而子码XB为m序列。由于I5和Q5测距码的生成多项式是一致的,为此采取设置初始状态的方式来实现CDMA的要求。

I5和Q5的码长都为10 230,是C/A码的10倍,码速率为10.23 Mbit/s,码周期为1 ms,因此L5测距码的功率谱带宽是L1或L2信号的10倍。功率谱的拓宽有利于L5信号的快速捕获,但同时也易受窄带信号的干扰。

L5信号还新增了Neumann-Hoffman(NH)码,其码片长度为1 ms。I5通道上,导航电文首先调制到NH码上,然后再与测距码模2和。由于NH码的码周期为10 ms,正好等同于导航电文的码片长度,因此有利于接收机的解码和定位计算。在Q5通道上,测距码和NH码调制后生成无数据通道(Pilot channel),主要用于对L5信号实施捕获和跟踪。

2.4 GPS系统伪随机码的性能比较

通过前面对各个频点上伪随机系列的分析,表1给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参数。

注:BPSK为二相移相键控调制;QPSK为四相移相键控调制;FEC为前向纠错编码。

由表1可知,随着GPS现代化的推进,测距码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码长和码速率的提高。码长的增加提高了伪随机码的抗干扰性能,测距码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也有所提高,便于接收机的自相关捕获和跟踪。L2C码中CM和CL码采取分时复用的方式,因此其输出的最终码速率为1.023 Mbit/s。

(2) 信号能量的增加和导航数据编码方式的改变,提高了信号的准确性和SNR。

(3) 无数据通道的增加为接收机提供了全新的捕获方式。GPS L2C和L5上都增加了无数据通道,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L2C民用信号是采用BPSK方式进行调制的,CM和CL码采用的是分时复用的组合方式,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的;而L5上的扩频序列是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的,I5和Q5信号相互正交。

(4) 新增副码,优化伪随机码的频谱。NH码的加入,首先缩小了频谱谱线之间的距离,提高了L5信号抗窄带干扰的能力;其次,进一步降低了扩频序列的互相关特性;最后,由于I5通道上NH码与导航电文同步,也更便于导航电文的解码。

3 结束语

扩频序列是GPS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增的L2C和L5信号为民用多频定位提供了可能。L2C中新增的与数据通道同相的无数据通道为GPS信号的捕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弥补了同相分时复用引起的SNR下降的缺点。相比较而言,L5信号结构比较完善,正交双通道数据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码长和码速率也作了相应的优化,使得信号在捕获、抗干扰性能和定位精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贤达,保铮.通信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59-182.

[2]帅平,曲广吉,陈忠贵.导航卫星测距码的优化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6,4(2):1-9.

[3]IS-GPS-200D-2004,Navstar GPS Space Segment/Nav-igation User Interfaces,Space and Missile SystemsCenter(SMC)Navstar GPS Joint Program Office(SMC/GP)[S].

[4]Kannan Muthuraman.Tracking Thchniques for GNSSData/Pilot Signals[D].Calgary:University of Cal-gary,2010.31-33.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构成浅析 第11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工作量

1 概述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的设置不再仅局限于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这几种传统大学类型,更多地方性高校、新升本院校开始转向应用技术大学方向发展,这既是高校特色发展差异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但由于应用技术大学刚刚兴起,许多高校还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在工作量统计和管理上还是沿用传统大学的做法,没能有效的激励教师开展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特征的各种教学活动,因此探讨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构成,合理的构成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较有必要的。

2 应用技术大学特征分析

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校类型。其强调面向社会办学,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1]。

应用技术大学具有四大特征:第一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第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是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第四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

3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构成分析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构成与传统大学教师构成相比,传统大学教师主要是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研究水平较高的教授学者,而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强调除了理论知识深厚外,还要求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强,具有深厚的实践动手操作经验。因此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还包括大量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教师,这些教师把行业、企业生产的新技术带到了课堂,这些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教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为学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了便利。

4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构成浅析

4.1 从应用技术大学特征出发思考工作量的落脚点 应用技术大学的四大特征如何落地,如何与工作量进行对接?笔者认为: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这个一方面需要高校根据地方区域行业产业分布来设置相适应的学科专业,通过学科专业培养行业产业所需的人才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高校利用智力优势和科研力量,为地方行业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如献言献策、科技研发等。落脚到工作量,主要是教师对市场进行考察调研,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咨询,参与地方政策制定,评审,主持、参与科技课题等。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各种各类组织机构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企业、市场一线的工作场景、技术技能要求,从而实现毕业即能上岗的应用型培养。落脚到工作量就是理论授课、实践授课、到行业企业等校外场所参观实习、带队学习实习等。③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模式也是基于前两个大环境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多的注重于实践性的环节,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的培养。落脚到工作量上应该主要是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竞赛指导等。④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高校中不仅要增设一些就业创业课程,还需要高校创设创业园、创业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等此类就业创业实践场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创业环境和就业机会。落脚到工作量上就是课程教学、创业就业指导、项目指导、竞赛指导等。

总的来说,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与传统大学教师工作量相比,理论性教学比例较低,偏重实验实践实训环节,加强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强调高校的“服务”职能,通过专业设置、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咨询、参与地方政策制定、评审、人才输送等各种形式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4.2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构成 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教师构成和工作量落脚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指标应与学校发展类型相衔接,学校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其工作量构成应能反映出“应用技术大学”的特征。根据工作量落脚点进行归类,应用技术大学工作量可以由四部分构成:社会服务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教研科研工作量、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量。

4.2.1 社会服务工作量:行业企业调研工作量、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智力支持、参与政策制定、参与技术开发、参与科研项目等。

4.2.2 教学工作量包含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和指导工作量。

理论教学工作量:主要是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进行理论授课的工作量。

实践教学工作量:包含一体化教学、实验课授课、实训指导、各种课程设计、实训实习、金工实习、认识性实习、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企业实践、社会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等,还有近年来热门的网络课程、翻转课程。

4.2.3 教研科研工作量:包含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主要有申报项目、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调研报告、参加学术会议、专利、软件、技术等。

4.2.4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量:主要是对学生就业创业的竞赛进行指导、就业创業项目指导、对学生参与创业园、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等活动指导。

5 结语

上述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工作量构成只是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去阐述,实际上每个高校有着自身的特点特色,也会有各异的发展重点和目标导向,因此具体到某个高校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再认真研究细化和量化。

参考文献:

[1]夏建军,赖每,陈雄章.破解广西新升格本科高校的发展难题[J].当代广西,2013(14).

[2]袁贵仁.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学院2014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基于web的南宁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项目编号:2014XJJG25)的研究成果。

平面构成在鞋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篇

平面构成法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在设计构思时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为方案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一般而言, 平面构成法则具有下列特点:独立性强, 仅依靠和参考平面构成法则就可以独自完成设计;机械性强, 初学者往往在头脑中尚未建立设计体系, 而构成法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形成有效的构思, 从而实现操作性强, 能独立承担简单设计, 同时按照平米构成法则的一些定义及其方法, 可帮助初学者有效完成创造设计;由于鞋样设计的组合性比较强, 初学者在刚接触设计时, 可在选取设计对象时, 考虑平面构成法则的几种构成样式, 从而保证设计样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在鞋样视觉艺术设计中应该主要考虑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以及有形和无形的关系, 考虑这些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形因素则是包括了空间因素, 构成因素、色彩因素以及对比因素等, 设计者在完成作品的外观设计时, 还应考虑到无形因素如作品表现得到内容、理性因素、思想等, 从而使作品的外观获得思想的交流和艺术的体现。平面构成法则的最主要基本形式在范围上属于有形范畴, 其主要内容包括:重复构成、渐变构成、近似构成、空间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和其他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结合相关鞋样设计实例同时依据平面构成法则对对上述形式展开详细论述, 介绍其在鞋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 平面构成形式应用

2.1 重复构成的应用

在平面构成法则中视觉式样对于视觉感官而言有重要作用, 各种构成形体在出现重复时都应考虑到如何实现样式美的形式, 这里所提到的重复式样, 一般是指在画面或设计的造型中, 一些要素如形态、色彩、线条等出现雷同, 且次数较多。以一个基本的元素单形体作为主要构件, 在其基本的单体格式内出现单调的重复排列, 遇到重复排列时可以考虑将单形体的位置或方向等做不同排列, 实现样式的变化, 从而使作品更有较强的形式上的美感。基于此, 平面构成中可分为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构成。

鞋样的造型设计可由几种比较抽象的几何块体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很好运用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式如点线面的组合, 辅之以特意的基本形体中的重复排列, 由此可以实现较好的预期效果。如在设计鞋样时, 鞋样的帮面鞋身可以采用长方形和图形的有序而且重复的排列, 侧布片中的横向重复构成采用长方形块体, 同时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皮纹饰面作为重复排列状, 其中皮饰片则采用通常的辑明线的工艺表现手法, 可使这种鞋样设计的形式感更加具体, 具备相当的时尚感。

2.2 近似构成的应用

近似构成是平面构成法则中重复的轻度变异, 从形式上属于非规律性的变动, 这中间虽然缺少严格的规律, 但是不缺乏规律性。在相类似的形体构成中, 可以将“变化”、“统一”这两个因素构成作品相似的构成特征, 在鞋样方案的设计实践中, 往往采用基本形状块体间的加减获得近似的基本形体。如鞋样设计中常以几何三角为主要图案, 在图案重复中实现略微的样式变化, 实现大小各异的非规律性的图样变化, 在鞋样帮面的构成设计时应打破设计图案的单调性, 再以形似的形体大小通过简单合理的结构布局在不打破平衡的前提下, 实现在变动中统一。

2.3 渐变构成的应用

平面法则中的渐变构成是指图形图案逐渐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在运动中变化的规律, 可把几种基本的形体根据块体的大小方向、色彩和虚实等相互关系实现渐次变化的排列, 渐变构成中主要可分为块体形状各异的渐变、图案线条疏密的渐变等。在鞋样设计的帮面设计中主要考虑以形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渐变、骨骼排列的渐变, 基于此实现远近间的深度、强烈的空间效果和相关的层次感。鞋样帮面的织带除了用于装饰以外, 其设计也是一大亮点。

2.4 发射构成

平面构成法则中的发射构成是指以形体中的其中一点或多点为中心, 由中心向两边呈发散和扩展形成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运动感和运动的节奏感, 发射构成中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单点式发射、多点式发射、旋转式发射等。如在运动鞋设计时, 常常在鞋样的帮面设计中考虑以多点为中心, 向四周呈发射状, 其发射中心选定在帮面中的护眼处, 发射中心的形状采用以长方形和曲线相结合的发射形式, 其间依据相关的动势, 按一定的运动秩序渐次移动到相关位置, 实现线型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的发射构成可以保证画面出现较强的运动感, 线条起伏不变的变化除增加运动感以外, 还可以保证所设计的运动鞋在运动律动方面表现突出。

2.5 特异构成

平面构成法则中的特异构成, 往往是指对一种比较有规律形态之中的一小部分图样实现变异, 用以突破某一比较规范的单调构成, 形状、位置、方向、色彩等都是构成特异构成的组成因素, 局部图案变化的比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否则将导致局部的变化, 与此同时还将破坏整体和局部的相关效果, 如在设计时可以考虑在同一场景中完成不同的艺术主体间的对比, 在视觉上保证视觉反差的实现, 形同戏剧表现中的现实和虚拟, 写实和轻松间的切换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悬念, 以便吸引眼球。大量几何形体以及线条的组合, 可以凸显其特色, 获得特异效果, 构成视觉的焦点。

3 结语

由于初学者缺乏相关的鞋样设计的经验和素材, 在鞋样设计中入门较难, 平面构成法则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在短期内实现鞋样设计的初步构思, 鞋样设计的水平代表着现代社会时尚和潮流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是现代时尚的风标, 在不同的社会时期的视觉设计面构成都是不一样的。在鞋样设计中, 初学者应根据平面构成法则中的一些基本构成法则, 如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等实现各种线条结合和图案变更, 成功实现设计作品的视觉表达。

摘要:鞋样设计依赖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往往难度较大, 初学者缺乏必要的设计经验及素材, 面构成法则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的完成鞋类设计的构思。本文从平面构成的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等方面, 结合实例分析平面构成法则在鞋样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平面构成法则,鞋样设计,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港, 丘斌.平面构成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结构顶板下一篇:游戏界面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