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管理技术

2024-08-06

水产养殖管理技术(精选12篇)

水产养殖管理技术 第1篇

1科学投饲

饵料以饲料为主, 青料为辅, 一般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量的4%~6%, 具体投饲量根据水温、水质状况、鱼类吃食情况而定, 以2 h吃完为佳。投饵次数3~4次·d-1, 饲料颗粒与鱼体大小相适合, 饲料要新鲜, 无霉变, 上、中午多投, 傍晚少投, 晚上一般不投。

2合理施肥

夏季施无机肥为主, 有机肥为辅, 每次施氮、磷肥30~60 kg·hm-2, 发酵的猪、鸡、人粪750 kg·hm-2。施肥时间在晴天10∶00~12∶00为宜, 施肥间隔7 d左右, 每次施肥要少量多次, 使池水透明度45 cm左右为宜。若天气反常, 池水透明度低, 池水混浊, 应禁止施肥, 并及时换水。

3水质调节, 防止浮头

夏季鱼类摄食量大, 排泄物多, 容量引起浮头, 因此要加高水位至150~200 cm, 并经常换水;每隔10 d左右泼生石灰一次, 用量300 kg·hm-2;每天巡塘3次, 黎明时检查鱼类有否浮头, 白天观察鱼类活动、吃食情况及是否有残饵, 一旦发现浮头征兆, 要及时注加新水, 并开动增氧机。

4病害防治

梭鱼养殖管理技术 第2篇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红眼鲻、斋鱼。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纹。各鳍浅灰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幼鱼喜欢集群,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繁殖场购苗,运输苗种的车辆为普通面包车或农用运输车。水库养殖梭鱼,以有池滩、苇草的生态环境最为理想。鱼苗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

小龙虾池塘养殖管理技术 第3篇

一、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池。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光照足,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为便于管理,池塘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佳,池水深度1.2~1.5米,池坡比1∶3。池塘中间设置几条泥埂,埂长约为池长的4/5,两头不与池埂相连,以便于养殖生产用船的航行;埂宽1米以上,埂高出水面5~10厘米,为小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池塘还要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做到能排能灌。每口塘应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功率为0.2千瓦/亩,曝气管长度为30~40米/亩,以增加养殖产量,提升产品品质。

二、放养前准备

1. 清塘消毒。冬天排干池水,对池塘进行修整,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淤泥厚10厘米左右,加高、加宽并夯实池埂,修补池坡缺口,整平池底,并暴晒20天左右。放苗前15~20天,注水5~10厘米深,用生石灰按100~150千克/亩的量全池均匀泼洒,做到不留死角。选用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而且还能起到改良水质、增加钙质的作用,有利于小龙虾的蜕壳生长。

2. 围网防逃。小龙虾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故池埂四周须用塑料网做防逃墙,网下部埋入土中10~20厘米,上部高出水面50~60厘米。在网外侧每隔1.5~2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上部内侧缝上宽度为30厘米的钙塑板。排水口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以防小龙虾逃逸。

3. 栽草投螺。小龙虾养殖池塘栽植的水草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金鱼藻、凤眼莲、水花生、水浮萍等。按照分布均匀的要求,在池中央呈“井”字形栽植水草,池四周距离池边1米处呈“口”字形栽植水草。水草栽植不能过密,以满足小龙虾正常游动、生活的需求。水草品种搭配应合理,在池塘四周栽植伊乐藻、苦草,池塘中央栽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为增加综合经济收益,可在池坡上种植蔬菜、瓜果,在池中间的泥埂上种植水稻、茭白、慈姑等作物供人食用。水草种植结束后,于清明前后投放螺蛳,投放量为300~4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为小龙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物性饵料;8月份可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100~200千克/亩。在虾池中适时适量投放螺蛳,这样有利于调节水质、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4. 虾池施肥。施肥的目的是增加池塘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能迅速生长繁殖,抑制青苔发生,促进光合作用,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溶解氧。种草投螺结束后,向虾池投施经发酵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投施量为300~500千克/亩。20~30天后可追施氮、磷肥,追肥要掌握“及时、少量、勤施”的原则,施肥量视水质肥瘦情况而定,以保持池水水质稳定。

三、虾种放养

要求放养的小龙虾规格整齐一致、个体丰满度好、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附肢齐全无损伤,且同一池塘放养规格要一致,一次性放足。放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新建或初次养殖小龙虾的池塘,在清塘消毒后直接放养亲虾,让其自然繁殖虾苗,再养殖成商品虾出售。亲虾的雌雄比为1.5~2∶1,规格为20~4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12千克/亩。二是已经养殖过小龙虾的池塘,8~9月将小龙虾全部捕出,9月底至10月初清塘消毒,进水后用对甲壳类有杀灭作用的药物杀灭漏捕的存塘虾。选择本地培育和湖区收购的幼虾放养。放养规格为4~5厘米,放养密度为1万~1.5万尾/亩,放养时间在10月中下旬或翌年春季。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可搭配放养在生态和食性上与小龙虾无冲突的鲢、鳙、鳜鱼鱼种等。鲢鱼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尾,放养密度为50~100尾/亩,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鲢、鳙鱼夏花的放密度为3000~5000尾/亩,放养时间在7月上旬;鳜鱼鱼种放养规格为5~6厘米,放养密度为2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上述苗种在放养前应用3%~5%食盐溶液浸洗8~10分钟,以杀灭有害菌和寄生虫。

四、管理技术

1. 饲料投喂。可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在养殖池内培育大量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供稚虾和刚入池的虾种摄食。幼虾和成虾养殖阶段,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的新鲜动物性饵料。幼虾阶段饲料蛋白含量应大于30%,成虾养殖阶段饲料蛋白含量应在26%以上,并辅以部分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2次,早晨、傍晚各投喂1次,早晨于日出前投喂,投喂日投喂量的20%~30%,傍晚于太阳落山后投喂,投喂日投喂量的70%~80%,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2. 水质管理。①调整好水位。池塘养殖小龙虾通常保持水深1米左右即可,高温季节和越冬期间可稍加大水位。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影响小龙虾生长。②调控好水质。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将水体pH值控制在7.0~8.5之间;经常使用微孔增氧设施增氧,当微孔增氧设施因故障无法使用时,抛撒粒粒氧等化学增氧剂,保持池水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3. 虾病防治。虾病防治应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小龙虾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①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小苏打各400克对水全池泼洒。②烂鳃病。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对水全池泼洒。③黑穗病。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对水全池泼洒。④烂尾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5~20克茶籽粕浸泡液全池泼洒。⑤纤毛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络合铜全池泼洒。⑥肠炎病。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3克全池泼洒。⑦藻类中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青苔净0.3克全池泼洒,3天后再泼洒1次。用药时容易缺氧,必须开启增氧设施,以防小龙虾浮头。

五、捕捞

经过2个月左右的精心饲养,部分小龙虾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及时捕捞上市销售,以及时降低存塘虾的密度,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规格、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小龙虾的捕捞方法比较多,可采用地笼网、虾笼等工具诱捕,地笼网诱捕效果较好。一般将捕捞工具置于养殖池内,每天下午放笼,清晨取笼捉虾。养殖末期,排干池水,将小龙虾和其他鱼类全部起捕。

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第4篇

黄鳝苗种放养前, 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整, 彻底清除养殖设施内污物, 检查养殖设施是否完好无损, 及时进行补损补漏, 要特别注意进排水是否流畅、排污是否彻底。所有养殖设施包括饵料台等都应进行彻底消毒, 不论是老池还是新池, 不论是有土土池、水泥池、稻田, 还是无土养殖的水泥池、网箱 (指设箱在池塘水域) , 都应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其他强力杀菌灭虫药物 (高效低残毒品种) 进行干池或带水彻底消毒。其用法和用量可参照养鱼池操作进行。需要注意池中泥埂应用铁钎插许多孔眼让药物渗入全部泥中, 方能达到理想的杀菌灭虫效果。

2 科学调控水质、水深

在养殖设施消毒5~7d、药物毒性彻底消失后, 选择晴天傍晚进水。水源应当充足、清洁、溶氧丰富、p H值6.2~7.8、不带病原体或其他有毒物质 (如农药、工业三废等) 。有条件的可在养殖场旁建一蓄水池, 水在蓄水池中先净化、消毒, 再进入养殖池使用。由于黄鳝体内无鳔, 它不能像一般鱼类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 一旦停止游动即沉下水底。而生长阶段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 因此养鳝水体不宜过深, 根据黄鳝大小水深应控制在5~20cm不等, 一般苗种阶段水深控制在5~10cm为佳。

3 培植水草

进水后应及时培植大量的水草。用于黄鳝养殖的水草有水花生、水葫芦、油草等。鳝池水草应占50%以上水面, 网箱养鳝水草应占80%~100%的水面。只有这样才能为黄鳝提供优良的生活生长空间。

4 选择适宜苗种放养时间

人工繁育苗可以早春放养。野生苗经过越冬, 体质弱, 且早春水温不穏定, 放养成活率低, 不宜早春放养。还应避开怀孵繁殖高峰期, 6月中下旬水温穏定在25℃以上时放养。投放苗种应选择连续晴天的早晚进行, 下雨天不可放苗。

5 优选苗种

最好选用国家认可的黄鳝原 (良) 种场人工培育驯化的种苗;也可捞取黄鳝受精卵, 自行人工培育黄鳝苗。规格一般以25~50g/尾为宜。选用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品种, 不能用杂色鳝苗。鳝种要体表鲜亮, 健康无伤病、无畸形, 黏液丰富无脱落, 游动自如。可将黄鳝放在3%~5%的食盐水中进行挑选, 4~5min内身体有伤病的鳝种会剧烈蹦跳, 体质差的鳝种会昏迷、软弱无力及身体变形;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鳝种可进行放养。

6 苗种放养

6.1 温差调节

将养殖水通过容器缓慢加入鳝桶中, 过20min左右使鳝种逐步适应塘水的温度。

6.2 消毒

工具可用50mg/kg高锰酸钾或20mg/kg漂白粉溶液浸泡5~10min消毒, 也可放置在太阳下曝晒。温差调节完成后, 鳝种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方可入池, 可用10%聚维酮碘20~30mg/kg或2%~3%的食盐水浸泡鳝种10~20min, 剔除受伤和患病的鳝鱼。然后换入净水, 淘汰活力差的鳝种。

6.3 放养

放养时规格要一致, 大小规格分级放养, 以免相互残食, 一般10~25g/尾为一规格段, 25~50g/尾为另一规格段。经消毒后的鳝种取出在清水中冲洗一下后轻入池中, 消毒水中含有脱落的病菌、寄生虫等, 不可倒入鳝池内, 需另行处理。放养密度因养殖方式、饵料来源、苗种规格以及饲养管理等不同而异。一般放养体重25g的幼鳝100~150尾/m2, 即放养幼鳝2.5~4.0kg/m2。家庭养殖一般放养量以2.5kg/m2为好, 池中可搭配放养一些泥鳅。

7 及时驯食

鳝种放养后3~4d内不投饲, 使其腹中食物消化完, 变成空腹;再将池水放干, 加入新水, 于晚间进行驯食。驯食时将黄鳝最喜食的蚯蚓、河蚌肉等切碎, 分成几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 并适当进水, 造成微流。第1次的投饵量可为黄鳝重量的1%~2%, 第1天早晨如果全部吃完, 投饵量增到2%~3%。如果当天的饵料吃不完, 要将残饵捞出, 第2天仍按前一天的投饵量投喂。待吃食正常后, 可在饵料中掺入较充足的麸皮、瓜果皮、豆饼等, 第1次可加入1/5, 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饵料。如果吃得正常, 以后每天增加1/5的普通饵料, 5d后即可正常投饵。

8 病害防治

每隔15~20d使用漂白粉1mg/kg或晶体敌百虫0.4mg/kg交替全池遍洒1次。饲料台每隔7~10d消毒1次, 或每隔5~7d取出曝晒1次。每天检查饲料台, 残饵及时捞出。除配合饵料外, 活饵鲜饵如蚯蚓、蝇蛆、小杂鱼虾、蝌蚪、小蛙等均需洗净, 再用5%食盐水或20mg/kg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清水漂洗后投喂, 防止病害带入池中和“病从口入”。

摘要:从养殖设施的清整、水质调节、水草培植、苗种放养时间、苗种选择、苗种放养、驯食、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鳝养殖技术, 以期为黄鳝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第5篇

在夏季气温可高达35~42℃,夏天阳光的曝晒很容易将池水水温升高到28℃以上,甚至可达38℃以上,水温高,黄鳝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也由止而降低。如果不抓好夏季管理工作,高温天气对黄鳝的正常生命活动构成威胁,黄鳝会因环境不良引起死亡。因此夏季养殖黄鳝时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防逃管理。夏天的雷雨特别多,时常要注意池子的排水系统是否堵塞、防逃网是否完好。池埂高度是否够高,如果不够高,须加筑池埂,以免黄鳝跃埂或用尾部向上钩住池口逃跑。当然在建池时就要做好防逃设施,池子的上口要做成“厂”字形,池子四角最好砌成弧形,以免黄鳝沿池直角成s形窜出逃走,造成严重的损失。

防暑降温。夏季气候炎热,水温特别高,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将引起黄鳝的中暑死亡。有条件者夏季专设荫棚降温或在室内养殖效果较好。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降温措施以达到养殖最佳效果。

荫棚降温。即在成鳝池的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以遮挡午间烈日直射。荫棚的搭设可以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等)的藤蔓或直接用遮阳网与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

水生植物辅助降温。这种方法多与荫棚降温接合使用,具体方法是,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借助植物体遮阳。

换水调温。上述方法水温仍超过28℃时,必须加注新水,最好选择地下水或深水降温,但温差不得超过3℃,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

水质调节。黄鳝喜浅水生活,夏天池水也不宜过深,鳝池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绿色为好,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鳝池较浅,一般不要施用有机肥料,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可2天换水1次,若水质过差,最好1天1次或1天2次。

科学投喂。黄鳝以投喂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肉等鲜活饲料为佳。同时,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麸皮和瓜果皮之类。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为宜,也可略微推迟。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一般投喂量为在池鳝体重的6%~8%。

防止缺氧。防止缺氧的办法有:一是注入新鲜而又清洁的冷水,但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黄鳝浮头;二是在鳝池中混养一定量的泥鳅;三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何发现浮头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黄鳝安全地度过夏天。

病害防治。发烧病。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昏迷病。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藏系绵羊舍饲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第6篇

1.羊舍建设

(1)羊舍宜建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和排水方便的地方。

(2)羊舍四周的密闭性要好,墙角、屋顶与墙面等接合处注意贼风,屋顶的通风换气保证顺畅。

(3)羊舍要宽敞,羊舍面积依据绵羊生理状况、年龄阶段不同要求不一样。妊娠母羊1.5米2/只,育成母羊0.8米2/只,幼龄公母羊0.5米2/只,育肥羊0.6米2/只,群养公羊2米2/只。

(4)运动场面积一般为羊舍面积的2~2.5倍,成年羊运动场面积可按4米2/只计算。

(5)饲槽一般呈倒梯形,上宽30厘米,下宽25厘米,高15~20厘米。羊槽用三角铁、厚铁皮及钢筋制成,在槽内边设置隔栏,以免挤抢,保证每只羊都能均匀地吃到饲料。饮水槽单独摆放,长度及数量以羊的数量确定。

2.饲养管理

(1)为加快舍饲藏系羊周转,缩短生产周期,一是要实行早期断奶。羔羊断奶时间为2月龄。二是要及早补料,从产后7~10日开始对羔羊训练采食易消化精料,精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添加,由最初50克/只到断奶时200克/只为宜,优质青干草不限量饲喂。三是要适时出栏。羔羊最适宜的育肥年龄为4~8月龄,按市场行情适时出栏。

(2)合理补饲。妊娠母羊、哺乳母羊、种公羊及羔羊除适当补饲精料外,还要添加胡萝卜、优质青草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青绿多汁料以及骨粉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满足其生理需要。

(3)保证充足饮水及啖盐。舍饲养羊要注意羊的饮水和啖盐,要先啖盐,后饮水,羊的日饮水量为3~5升,供饮用的水要清洁,同时避免羊空腹饮水和饮冰碴水,尤其是怀孕母羊。给山羊喂盐可增加食欲,每只养每日可给啖盐5~10克。

(4)使用尿素及防止中毒。尿素饲喂量按日粮干物质的1%~2%喂给,成年羊日喂10~15克是比较安全的。一旦发现中毒,应静脉注射100~2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灌服0.5~1升的食醋。

(5)肥育时以饲喂优质青干草加玉米为主,精粗比例为60∶40,日粮配方:玉米57%,干草40%,饼粕2%,食盐1%,同时还要补充骨粉、微量元素、青绿饲料(如青贮草)等。

3.防疫

对舍饲养羊的疾病防控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要把饲养管理与防病治病结合起来。日常喂给的饲料、饮水必须保持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饲喂用具保持干净,羊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1)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注射羊的四联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1次,不论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5毫升,肠毒血症的免疫期为6个月,其他均为1年。

(2)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药品有阿维菌素制剂、阿苯达唑等,体外的驱虫药注射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体内用阿苯达唑口服(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

(3)常年保持羊舍内外环境清洁。重点是及时清理粪便及污物,降低污物发酵和腐败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的含量。

(4)羊舍内外隔天清扫1次。场地用具等要坚持每周消毒一次。交叉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2%~5%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甲醛溶液,10%的百毒杀溶液等),尽量做到羊栏净、羊体净、用具净。病死羊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严防传染病流行。

绵羊舍饲养殖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养殖方式。因为舍饲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可解决日益突出的农牧、林牧矛盾。从广义上讲对于改良草场,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封牧育草,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肉鹅的夏季养殖与管理技术 第7篇

1 防暑降温

防暑降温是夏季肉鹅养殖的首要问题。肉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鹅舍温度不得超过26℃。生产中可采取下列降温措施:

(1) 保持鹅舍通风透气, 并在地面撒上1cm厚的细沙。在圈舍内安装风扇, 强行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 加强空气流通。在圈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蔓攀援植物, 让藤蔓爬满墙壁、房顶和凉棚, 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圈舍。

(2) 鹅舍外活动地搭凉棚遮阳。

(3) 天气过于炎热时, 可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冷水, 也可向鹅身上轻轻喷射细雾状凉水。

(4) 在圈舍离鹅体2m左右的高处, 用1.5~2.5cm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层天花板, 由于塑料板的隔热作用, 可使圈舍温度下降2~4℃。

(5) 在圈舍的屋面上覆盖一层15~20cm厚的稻草, 麦秸或草苫, 并洒上凉水, 保持湿润, 可防止热量被吸入圈内。

(6) 将圈舍的外墙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 房顶覆盖白色物料, 增强光的反射作用, 减少圈舍对热量的吸收。

2 精心饲养雏鹅

出壳1d后的雏鹅, 要用切细的鲜嫩菜叶放手中诱食 (最好是莴笋叶) , 多数雏鹅争食时即可开食。开食后, 先调教其饮水, 再将菜叶分次均匀撒到塑料布上, 任其采食, 以后每隔2h左右喂一次。经1.5~2d、能吃到七成饱左右后, 再适量撒喂用水浸过的米饭或碎米。从第3d后, 改用料槽喂料, 日喂4~5次, 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时左右。

6~10日龄的雏鹅, 日喂6~8次, 其中晚上喂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料占70~80%。到11~20日龄, 可将米饭逐渐改为碎米, 日喂6次, 其中晚上喂2次, 并在白天适当进行放牧。21~30日龄, 可适当增喂煮熟有裂口的谷物、麦粒, 并逐渐改喂浸泡过的, 接近30日龄时可喂干的, 并延长放牧时间。注意每次喂料量均以吃九成饱为宜, 同时尽量让雏鹅多饮水, 这样可促进生长。

3 圈牧结合

肉鹅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 是生长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阶段, 在饲养上要圈牧结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 选择草质好、草量足的地方进行放牧。其余时间要圈养, 适当补饲糠麸、稻谷、玉米等精料, 尤其是在肉鹅背部、腹部的绒毛开始脱落换新羽时, 更要注意补饲优质精料 (如大麦、小麦、玉米等) , 以免引起换羽不一, 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每天补饲2~3次, 每次以吃到八九成饱为宜。

4 适时进行催肥

当肉鹅的主翼羽长出后, 即可开始催肥。整个催肥期都要圈养, 饲料要多样化, 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麦子、糠麸等为主, 适当搭配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催肥的参考配方:玉米40%、稻谷15%、麦麸19%、米糠10%、菜粕11%、鱼粉3.7%、骨粉1%、食盐0.3%。饲料要粉碎, 加水拌成干湿状饲喂, 日喂4~5次, 其中晚上喂1次, 喂量不限, 让鹅充分吃饱, 并供足饮水。每天要清扫圈舍, 清洗料槽、水槽, 并隔天让鹅下水半小时左右, 以清洁鹅体。一般经15~20d的催肥, 手摸其胸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时即可上市出售。

5 搞好防疫灭病

肉鹅在夏季易发病, 要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刚出壳的雏鹅, 及时用抗血清接种, 每只肌注0.02ml, 能有效地预防鹅瘟。到30日龄左右时, 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ml。饲养用具每隔3~5d用5%鲜石灰水消毒一次。鹅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d用1%的漂白粉、2%的火碱水交叉消毒一次。鹅舍门口设消毒池, 放入火碱水, 并定期进行更换。同时, 要注意搞好一些易发病的防治。

5.1 小鹅瘟

此病主要以防为主, 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 超前预防。万一感染小鹅瘟, 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 每日2次, 每次1ml。

5.2 寄生虫病

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1次驱虫, 在晚上每千克体重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mg, 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5.3 鹅白痢

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 放入锅内炒几分钟, 然后拌入米糠再炒, 米糠炒熟放凉后喂给, 连喂两天可治愈。

5.4 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 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 病程3~5d, 治疗不力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病鹅肌注青霉素, 也可以口服磺胺嘧啶片, 同时注意保暖。

5.5 副伤寒

7~10日龄的雏鹅苗最易感染, 表现为不吃食, 口干, 喘气, 颤抖, 拉稀水粪便, 头往后仰, 痉挛抽搐, 最后倒地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3~8d, 可见效。

5.6 中毒症

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 往往引起中毒现象, 若不立即抢救, 将造成死亡。可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 然后喂水, 并且放牧河里, 让其自由饮水, 2h后, 中毒的鹅便慢慢恢复正常。

5.7 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 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 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mg (治疗量用100mg) , 连用10d。

5.8 禽霍乱

獭兔养殖现状及饲养管理技术 第8篇

2.2.4妊娠与妊娠检查

一般母兔妊娠期平均为30~31 d。妊娠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 试情法:在配种后5~6 d进行一次复配, 如果母兔拒绝交配, 并发出咕咕叫声, 通常有可能怀孕。

(2) 称重法:成年母兔体重比较稳定, 变化不大。如果母兔体重迅速增加, 说明有可能怀孕。

(3) 胎儿触摸法:在母兔配种后的10~12 d用手可以隔着腹壁触摸到胎儿。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手抓住兔耳后颈部, 另一手指分开, 放在腹下, 用手轻压骨盆脐前方腹部, 如能摸到花生米粒大小肉球, 并有滑动, 不易被抓住, 这说明受胎了。15 d后可摸到几个连在一起的小肉球, 20 d可摸到胎儿。但要与粪球分开, 胚胎呈椭圆型, 柔软滑动有弹力, 粪球圆形质硬, 互相压挤, 手感粗糙。摸胎检查时不要用力过猛, 防止流产。

(4) 外部观察法:受胎1~2周后, 腹部渐渐增大, 活动十分小心谨慎。怀孕2周后, 乳腺明显增大, 挤压时有少量乳汁样液体流出。怀孕3周后, 腹围增大, 隔着腹壁可摸到胎动。

2.2.5分娩

在分娩前2~3 d将母兔放入产仔箱, 箱内放入柔软切碎的清洁干草。对兔笼及器具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

母兔在临产前2~4 h频繁出入产仔箱, 情绪十分紧张和不安。正常情况下, 每经2~3 min产出一只仔兔, 20~30 min全部产完。

2.2.6繁殖季节

(1) 春季气候温和, 饲料丰富, 是母兔发情旺季, 在此季节配种繁殖受胎率高, 产仔数多, 仔兔成活率也高。春季是母兔繁殖的大好季节, 应力争春季能产2窝以上。

(2) 夏季夏季气候炎热, 家兔食欲减退、体质瘦弱, 性机能不强, 配种受胎率低, 产仔数少, 成活率低。应避开夏季配种繁殖。

(3) 秋季气温不冷不热, 饲草丰富, 母兔膘情好, 所以母兔发情旺盛, 是兔繁殖的又一好季节。

(4) 冬季气温较低, 青绿饲料缺乏。但是对具备防寒取暖设施, 又有青绿饲料来源的兔场, 冬季可照常繁殖。

2.2.7非亲缘交配

根据公、母兔的亲缘关系进行选配称为亲缘交配。相互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一定有共同的祖先, 亲缘关系越近, 所生的后代越易发生退化, 对兔群越不利。应进行7代以外的非亲缘交配。

2.3 精心的饲养管理

2.3.1 种公兔的饲养管理

对种公兔的饲养要求是, 使其发育良好, 体质健壮, 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优良。

(1) 饲养技术提供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日粮, 则种公兔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好, 配种受胎率高。

(2) 管理技术第一, 留种公兔从3月龄开始应实行一兔一笼, 以防早配、滥配。第二, 严格控制初配月龄。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 青年公兔的初配月龄应控制在6~8月龄, 每天最多配种1次。第三, 种公兔笼应与母兔笼保持较远距离, 避免因异性刺激而影响公兔性机能。第四, 换毛期间应尽量减少配种, 高温季节应停止配种。

2.3.2 种母兔的饲养管理

2.3.2.1 饲养技术

经产母兔自仔兔断奶至重新配种妊娠之间的间隔期为空怀期。饲养空怀母兔的中心任务是恢复膘情、调整体况。

妊娠期母兔的营养需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妊娠早期胎儿发育很慢, 所需营养物质不多, 饲养水平稍高于空怀母兔即可;妊娠后期因胎儿发育很快, 需要营养物质很多, 饲养水平应比空怀母兔高1~1.5倍。哺乳母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分泌乳汁, 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所以必须喂给容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饲料, 保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2.3.2.2 管理技术

(1) 空怀母兔的管理:注意运动和日光浴,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2) 妊娠母兔的管理:搞好护理, 防止流产, 施行一兔一笼, 防止挤压, 不要无故捕捉;饲料要清洁、新鲜。

(3) 做好产前准备工作:一般在临产前3~4 d就应准备好产仔箱, 产前1~2 d将产仔箱放入笼内, 供母兔拉毛筑巢。

(4) 母兔产后管理:应及时清理巢箱, 清除污染的垫草和死仔, 保持笼舍清洁、干燥。经常检查母兔乳头、乳房, 防止发生乳房炎。

(5) 哺乳期管理:目前有些兔场采用分娩后即将母仔分开饲养, 定时哺乳, 一般分娩初期每天哺乳1~2次, 每次3~5 min, 以培养仔兔独立生活能力, 减少球虫病的感染机会。

2.3.3 仔兔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至断奶的小兔称为仔兔。

2.3.3.1 饲养技术

吃好初乳是提高仔兔抗病力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初乳是指母兔产后1~3 d内的乳汁,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 还有助于排泄胎粪。仔兔生后6 h内就应吃到初乳, 从16~18日龄开始应及时补料, 开始时可喂给少量容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饲料, 如麦片、麸皮或豆渣和少量木炭粉、无机盐和洋葱、大蒜等消炎、杀菌、健胃药。

2.3.3.2 管理技术

仔兔出生后可分为睡眠期和开眼期两个阶段。

(1) 保温防冻:冬季和早春因气温偏低, 仔兔怕冻, 应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2) 定时检查:发育正常的仔兔肤色红润, 腹部饱满, 安睡不动。

(3) 搞好卫生:仔兔抗病能力弱, 特别是开食之后, 粪便增多, 必须坚持每天清扫, 定期消毒, 产箱要勤换垫草, 保持清洁干燥。

(4) 适时断奶:仔兔一般在30~45日龄时断奶。

2.3.4 幼兔的饲养管理

从断奶至90日龄的兔称为幼兔。

刚断奶的幼兔, 往往在1~2 d内表现不安, 食欲不振。饲喂的饲料尽量与断奶前相似, 每天喂青饲料3次, 精料2次, 间隔饲喂。应注意饲料的多样化, 要求营养全面, 容易消化。

在管理上, 应注意以下几点:

2.3.4.1断奶后的幼兔, 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笼 (或群) 饲养, 每笼3~4只为宜。

2.3.4.2当仔兔转入幼兔群时, 可初选后备种兔, 根据系谱选留生长快, 身体建壮, 未患过病, 体质外貌合乎要求的公、母兔留种。作种用的公、母兔应分开饲养, 每笼2~3只。

2.3.4.3精心管理, 仔细观察。每次喂料时要检查幼兔的神态、食欲, 发现采食减少、精神萎靡、粪便不正常、被毛粗乱无光泽的要及时隔离治疗。

2.3.4.4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保持兔舍干燥、通风。兔笼、舍要定期消毒。

2.3.4.5加强幼兔的运动, 多见阳光, 促进其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

2.3.5 青年兔的饲养管理

生后3月龄到配种这一阶段的兔称为青年兔。特点是采食量大, 生长发育快。因此, 在饲料的组成上, 应以青饲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料, 不要养得过肥或过瘦, 而影响种用价值。

在管理上, 应注意以下两点:

2.3.5.1断奶时选留的小公、母兔进行第二次挑选鉴定之后, 留种的公兔要单笼饲养, 母兔每笼饲养两只, 到5月龄以上时, 可再单笼饲养。

2.3.5.2注意运动, 促进生长发育。

2.4 严格的疫病防控

2.4.1 獭兔的免疫

獭兔必须重点预防的烈性传染病是兔瘟、兔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和波氏杆菌病, 这四种病的预防免疫有两种方法:

(1) 颈部皮下注射三联苗 (兔瘟、兔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30~40日龄仔兔颈部皮下注射该苗0.5~0.8 mL, 90~120日龄强化免疫, 注射该苗0.5~1 m L, 以后每间隔6个月注射1 mL。

(2) 颈部皮下注射单苗:

兔瘟苗:30~40日龄仔兔颈部皮下注射该苗0.5~0.8 mL, 90~120日龄强化免疫, 注射该苗0.5~1 mL, 以后每间隔6个月注射1 mL。

巴氏杆菌苗:每次皮下注射1 mL, 每间隔4~6个月一次。

魏氏梭菌灭活苗:每次皮下注射2 mL, 每间隔4~6个月一次。

波氏杆菌苗:每次皮下注射1 mL, 每间隔4~6个月一次。

也可以用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或巴氏杆菌和波氏梭菌二联苗皮下注射1 mL, 每间隔4~6个月一次。

2.4.2 球虫病的防治

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病之一, 对仔、幼兔危害极大, 死亡率甚至高达80%以上。本病是由于家兔感染球虫所致。其典型症状是:一旦家兔得了球虫病,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伏卧不动, 生长停滞, 眼鼻分泌物增多, 下痢消瘦, 直至死亡。病理解剖可看到小肠臌气, 肠壁充血或肝脏肿大, 肝表面及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

由于此病属寄生虫疾病, 球虫随家兔粪便排出易存留于土壤之中, 因此, 最直接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止饲草、饲料受粪便污染, 将家兔隔离地面, 实行笼养, 并妥善处理粪便, 及时清理, 减少感染机会。

兔球虫对药物产生抗性, 在治疗时应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如地克珠痢、球痢速克, 每日每千克体重内服30 mg, 连用10 d, 停药一周后, 再用10 d, 或按0.03%加入饲料或0.02%加入饮水, 连续喂饮一个月, 也可以将氯苯胍拌入饲料, 预防时每千克饮料拌入150 mg, 从兔断奶开始连续饲喂45 d, 治疗时每千克饲料拌入300 mg, 连喂1~2周, 也可以用球虫灵, 每日每千克体重内服50 mg, 每日两次, 连用5 d。

2.4.3 疥癣病的防治

疥癣病分耳癣、体癣、脚癣, 均由疥螨虫引起, 使患处掉毛, 进而产生痂皮, 发病后还可向四周扩大。

防治方法: (1) 治防结合:对发病兔应及时治疗, 又要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 治疗时可按体重每公斤注射0.06~0.1 mL虫克星、痒可平、癣螨净或伊维菌素, 效果非常显著, 也可用0.1%乐杀癣涂擦患处, 或用皮炎康每隔2 d喷洒患处; (3) 脚被诱发感染葡萄球菌时 (有大块痂皮) , 用1%来苏儿浸泡, 隔日1次, 连续3次。

2.4.4 常见病的防治

(1) 感冒和呼吸道炎症:由流感病毒引发, 易造成幼兔死亡, 易发季节是气温变化剧烈的春、秋和冬季。

防控方法:预防:注意兔舍保温, 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 在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粉, 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治疗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氨卞青霉素。

(2) 便秘和胃肠炎:由细菌和病毒引发, 易造成幼兔和青年兔死亡, 易发季节春、夏和秋季。

规模化肉鸡养殖饲养管理技术 第9篇

饲养日志是养殖的第一手资料, 在饲养日志中, 要体现饲养管理中的要点、问题点和亮点, 这对以后的养殖意义重大, 养殖不是个简单的重复, 但每批鸡都有相似之处, 饲养日志能帮助我们把所有“相似过程中的一致性”找出来, 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规模化养殖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让食品安全有保障、可追溯。实在不放心, 可以打开饲养日志回头看看, 让自己安心、让别人放心、让鸡省心。

2 清理与消毒

2.1 鸡舍清理与消毒

大家养鸡最怕的是鸡生病, 尤其是传染病, 而控制传染病最容易也是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在控制传染源上下工夫, 消毒是最有效的做法。这是养好鸡的第一要务, 大家都在做, 但做得如何就很难说了。同样的鸡场同样的人, 有的清理半月就能上鸡、有的清理20多天还觉得很紧张, 为什么?标准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 匆忙和粗放带来的只有隐患。

2.1.1 清理

只有把鸡粪和垫料都彻底清理干净, 我们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人家冲刷鸡舍出来的水是干净的你冲刷鸡舍出来的水是黑色的, 这就是差距。在有机物存在的时候, 消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1.2 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彻底杀灭鸡舍内的所有病原 (细菌、病毒、细菌的芽孢、寄生虫的卵囊等等) , 但这个“彻底”也往往很不到位, 为什么很多鸡场越养病越多?病是怎么“沉淀”下来的这都是我们的责任, 因为我们每次消毒都不“彻底”。进鸡前的常规消毒一般是两遍喷雾消毒、一遍熏蒸消毒 (消毒药物也要有针对性和覆盖性) 。

2.2 场区的清理与消毒

很多人只注重鸡舍内的消毒, 而忽视场区消毒, 这很容易导致内部二次污染。洗了澡不换衣服, 还是不干净。

硬化, 不仅方便交通和运输, 更利于清刷和消毒, 很多鸡场因为怕花钱, 往往舍不得地面和道路硬化, 所以也就难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了。

更衣室, 要有足够的衣橱、板凳, 里外衣服分开, 不能乱扔乱放, 要整齐有序。进鸡前和鸡舍同步熏蒸消毒。

员工宿舍, 床上用品和工作服、鞋袜、洗刷用品都要叠放和摆放整齐, 不能有脏乱差的现象。进鸡前和鸡舍同步熏蒸消毒。尤其是工作服, 要先洗后消毒、再穿。

药库, 根据进货时间、分类记录清楚, 及时清理和盘点库存, 不能超过失效期, 对于干燥、通风和避光储存的药品要有专门的货架存放;疫苗要有冰箱和恒温箱。注意药库卫生, 进鸡前和鸡舍同步喷雾或熏蒸消毒。规模化养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药库内种类繁多、零头也多, 这既容易导致失效、浪费, 又容易导致混乱, 乱了自然就脏。

工具也要分类管理、存放、出入库, 熏蒸消毒。

厨房保持日常卫生, 整洁干净, 进鸡前也要进行严格的喷雾消毒。

总之, 对于场区或生活区的死角要非常关注, 否则会留下隐患。

3 鸡苗选择与运输

鸡苗的选择:品牌选择是第一位的, 不管是大型种鸡场还是中型种鸡场 (规模养殖和小种鸡场无缘, 因为供苗能力不够) , 只要管理水平达到了, 口碑好, 都在我们选择的范围之内。正确评价鸡苗质量:纯度、早期死亡率 (甚至是2~3周) 、母源抗体水平、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任何一个种鸡场都会有鸡苗质量不好的时候, 要及时调整进苗计划并果断更换场家, 鸡苗的市场竞争最终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质量和服务力的竞争。

鸡苗的运输:运输工具准备、运输计划、运输线路勘察、防风、防雨、防闷、防颠、防堵车、接上鸡苗就预计到场时间, 到场之前20分钟再次确认准备接雏的时间。

4 预温

预温就是鸡舍进雏之前的提前加温, 目的就是在鸡苗到达之前达到合适的接雏温度。

根据多年的经验, 预温时间一般是:夏季:1天、春秋:2天、冬季:3天。

如果遇到阴天、雨雪天气、大风降温天气等, 在预温时要考虑接雏时湿度的变化和敞门导致的温度变化, 提前把握好温度的高低, 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以上, 温度可以在33℃~35℃;如果相对湿度在40%以下, 温度可以控制在35℃~37℃接雏都是可行的 (现在肉鸡生长速度太快, 我们一般不采用低温育雏即31℃以下接雏) 。

如果接雏后在鸡舍内做喷雾免疫, 适宜温度为28℃~30℃, 相对湿度为65%左右。夏季一般为28℃, 冬季为30℃。喷雾免疫20分钟以后再把温度调到正常的育雏温度。

5 加湿

湿度在养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湿度能保证鸡舍内没有尘埃漂浮和绒毛飞扬;适宜的湿度能维护鸡的呼吸道黏膜和黏膜纤毛的屏障和清洁搬运功能。

问题是我们在育雏的前三天, 几乎普遍存在湿度不够的现象 (除非阴雨和梅雨天气) , 北方地区在寒冷季节甚至整个饲养周期湿度是不够的, 这时候需要加湿, 加湿的方法很多, 加湿器、雾线喷雾、地面洒水等都行之有效 (规模养殖毕竟数量大, 很多养殖户过去曾经有效的做法并不再好用, 与时俱进也是很好的选择) 。

鸡群在腹泻的时候, 要注意通风除湿;因天气原因导致的高湿可通过热风炉配合通风得到改善;如果是养殖中后期因天气原因导致的高湿, 往往缺乏有效的措施, 高湿对于网上养殖影响不大。

地面垫料养殖是世界上发达国家规模养殖的主打模式, 但在国内却往往不容易成功,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对垫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导致的, 按要求要及时翻晒、更换或添加, 我们的垫料价格比较高, 养户往往因为舍不得而用量太少、垫料厚度不够, 同时垫料污染或霉变现象非常普遍, 这些都是地面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面垫料饲养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没有优势。

6 开口

根据多年的经验, 小鸡到鸡舍之前水线中就已经准好水了 (深井水或自来水都行, 但要经过化验达到饮用水标准, 规模化养殖在使用乳头饮水线的情况下饮凉开水就不方便了) , 同时在辅助料盘和开食布上已经撒上料 (80~100只鸡拥有1平方米的采食面积) , 前1~2天由于料线不方便小鸡采食, 可把料线升起来, 2~3天后再开始用料线。

水压, 刚开始要调试乳头饮水线的压力, 水压不要太大, 最好控制在:乳头饮水线头上压力显示管中的水位高8~10厘米即可。

刚开始喂料要少喂勤添, 每天喂6~8次, 第一次喂2~3克便于开食, 以后的6~8克分次添加 (首日喂8~10克左右) 。

7 免疫

1日龄传支疫苗1倍量喷雾免疫。

7~8日龄新支二联1.1倍量点眼、滴鼻+新流油苗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

14日龄法氏囊疫苗1.1倍量饮水免疫。

20日龄新城疫疫苗2~3倍量饮水免疫。

30日龄新城疫疫苗3~4倍量饮水免疫。

(现在有些种苗场已经开始尝试胚蛋免疫了, 是否值得推广需要大量试验验证) 。

疫苗选择:笔者用的活苗以进口苗为主;油苗可以选择:青岛易邦、华南生物、哈药集团、乾元浩、洛阳普莱柯、广东永顺、哈兽研等 (要尊重自己的使用经验、效果, 你觉得哪里的疫苗好, 就坚持用, 只要没有发生免疫失败的情况就不要随意更换疫苗) 。

8 分群

规模化养殖一般根据养殖数量和密度, 结合季节特点和成本控制目标, 选用鸡舍近端1/3、1/2、2/3育雏的方式, 一般寒冷季节密度大一点、炎热季节密度小一点。但这毕竟是“限制性育雏”方式, 要是不计成本的话, 全舍育雏是最好的, 全舍育雏比较适合于夏季。

既然是限制性育雏, 就必然面对分群的问题, 适时的分群能保证每只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扩大地盘并有效地发挥生产性能和生长潜能。

分群之前要先预温, 以免把鸡从暖和的近端分到寒冷的远端而导致“冷应激”, 夏季分群几乎不用预温。

为了不在分群时惊扰鸡群, 可以在喂料前结合早期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用“扣手”的方法引导小鸡去疏散、也可以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借助灯光的反差引导小鸡疏散到“相对明亮”的地方。

9 脱温

脱温需要循序渐进, 绝对不能因为脱温而产生冷应激。一个常见的现象是, 分群了、脱温了, 又变天了, 降温了。那就要及时“加温”, 不要怕麻烦、不要怕烧煤。北方地区即使是在夏季, 昼夜温差也很大, 在脱温时必须考虑到鸡舍24小时内的温差变化, 最好的做法是每天的温度波动不超过1℃~2℃。

脱温时要关注天气变化和湿度变化, 及时修订脱温曲线。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更不能脱离鸡舍凭想当然做事, 我们很多时候是替鸡作主, 习惯于说:应该没问题。其实很多鸡场在脱温的时候, 都没有向员工详细地说明和交代、技术员和场长也“脱岗”, 结果就是持续脱温、过渡脱温、不断长病。饲养员在管理松散的时侯, 也会出现责任疲劳的现象, 责任心没有了, 一切都是空的。

1天35℃左右, 每天下降0.5℃~1℃, 7天30.5℃;每天降0.3℃~0.4℃, 21天26℃~27℃, 每天降0.3℃, 35天22℃~23℃, 42天19℃~21℃。

1 0 温度-湿度-通风

几乎70%以上的疫病直接或间接的诱因是环境因素 (也有很多情况下是垂直传播和营养失衡等导致的) , 而环境因素中最难以掌握和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通风问题;谈到通风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所以很多人习惯于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温度、湿度、通风之间的关系, 而且往往会顾此失彼。

如果我们用一定湿度下的“风感温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那么就必然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概念, 温度、湿度和通风的“不同组合”照样能给鸡提供相对舒适 (以鸡为本、看鸡是否真的舒服?) 的生长环境, 这就是养殖中富有弹性和技术意义的关键环节。要想管理上简单而安全, 就要关注相对高的硬件投入和自动化, 这样就容易把矛盾的三个方面统一到一个关键点上来, 这个关键点就是鸡的感受 (看鸡施温是有道理的, 鸡的感受和表现比我们的认识和感受要准确的多) 。

1 1 公母分饲

公母分饲在种鸡饲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即使在产蛋交配期, 公、母鸡也拥有各自不同的喂料系统和日粮搭配。

公母分饲对于商品鸡来讲, 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公、母鸡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速度, 调整出栏时间 (同等体重公鸡比母鸡早出栏2~3天) , 改善料肉比 (能降低0.05个料肉比) , 提高出栏整齐度 (30%~40%) , 为屠体、胴体规格提供保障, 这对于做快餐原料非常重要。商品代实施公母分饲需要孵化厂的性别鉴定来支持。

公母分饲需要孵化厂的支持, 快慢羽自别雌雄是商品代公母分饲中的一大进步;另外父母代种鸡中—母系中的公雏、父系中的母雏单独饲养的效果也不错。

1 2 动物保健

强化对病原的控制, 对病原的研究、跟踪、扑灭要有切实可靠的措施和方案, 解决污染问题。

强化对饲养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把饲养管理落到实处, 解决“无应激养殖”问题。

建立立体的生物安全体系, 从“饲料” (营养是否平衡、霉菌毒素是否超标、原料是否被污染等) 、“饮水” (水质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养殖需要) 到“环境控制” (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外环境、微环境) 都要有生物安全的概念和兽医卫生的标准, 提升综合抵抗力的问题。

1 3 疫病防控

一旦鸡群发病, 就要采取措施。

相关措施:鸡舍隔离, 饲养员、技术员、场长不能从病舍到健康鸡舍, 必要时需要重新消毒。病死鸡焚烧最好、也可以深埋 (下面铺生石灰、上面用土压实后再用消毒剂泼洒) 。如果是新城疫, 紧急接种是首选;如果是法氏囊炎、保健护理、对症治疗是关键, 必要时对病鸡和疑似病鸡进行卵黄抗体注射 (一过性) 。要是球虫病, 结合球虫的生活史联合用药、或用两个疗程的抗球虫药物 (地面养殖建议使用球虫疫苗) ;细菌性感染, 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同时对病群实施保健辅助性方案, 肾肿解毒药、电解多维或速溶维他、复合氨基酸、葡萄糖等, 只要对症或应用得当, 会有助于病群康复。

1 4 换料

肉鸡从小到大, 对营养的需要:蛋白逐渐降低、能量不断提高, 多维、多矿等, 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给鸡设计了4个不同配方。

有不同的料号, 就需要换料:

1号料 (0.35~0.4千克) 1~10天

2号料 (1.25~1.3千克) 11~25天

3号料 (1.3~1.5千克) 26~35天

4号料 (2~2.5千克) 36天到出栏 (42天左右) 。

换料需要提前2天过渡, 因饲料颗粒的大小、气味、硬度等差异会导致鸡群不适应、从而导致换料应激。正常换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鸡群健康状况不好, 容易导致减料、减水, 所以在鸡群不健康或正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延缓换料或不换料。

1 5 光照

间歇性弱光制能提高肉鸡养殖的综合效益8%~12%。

第1天, 长明灯;第2~7天, 每晚关灯1小时让小鸡逐渐适应黑暗;第2~3周, 开灯2小时、关灯2小时、交替执行或开灯2小时、关灯3~4小时交替执行;4周后逐渐减少关灯次数至长明灯, 因为这时候鸡大了、密度也“相对增大”、考虑到采食槽位相对不足和采食时间不断延长, 就不再采用间歇光照了 (要是从鸡的生理和生长的需要出发, 间歇光照还是更科学的, 我们饲养肉鸡有点强制性生长的味道、所以肉鸡养殖的后2周我们称之为“催肥”期) 。

间歇光照能减少死淘率、猝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因为关灯后限制了鸡的运动而降低鸡舍内尘埃浓度、减少羽毛漂浮等 (但关灯后注意鸡舍内“提温”) 。

间歇光照 (或者说是限制饲喂) 要关注:第一周的周末体重必须达标180~190克 (第一周末的体重直接影响到出栏重) , 限制饲喂后每周称重2~3次看鸡的增重情况, 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光照方案。

光照强度, 育雏第一周50~60勒克斯, 一周后采用暗光制5~10勒克斯, 如果在白天, 我们进入鸡舍会感到有点黑暗的味道。

16出栏

根据养殖利润的平衡点决定出栏时间是最科学的。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笔者建议出栏时间在40~44天是最佳的, 早了太亏 (成长快就那么几天) 、晚了不一定合算 (42天以后饲料转化率就低了) 。

气候决定出栏时间, 天气不好, 路也不好走, 尤其是雨、雪、雾天。

节假日影响出栏, 近几年影响特别大!

健康状况决定出栏时间是最无奈的, 死多了不卖也不行啊, 早卖是为了少赔。

毛鸡行情走势影响出栏, 适当提前与拖后1~2天, 自己算好就行, 也不能拖后太多。

鸡苗价格影响成本, 高价苗养大鸡合算、低价苗养小鸡合算。养殖天数越长风险越大, 11~4月份养殖风险比5~10月份大。

养殖合同的探讨, 养殖密度、养殖规格、宰杀标准、市场需求、抓鸡、运输等都要考虑细致。

17对肉鸡生产指标的认识

如果我们孤立地去谈论:成活率、药费、体重、料肉比等, 是不能准确反应肉鸡养殖水平的。

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欧洲肉鸡综合生产指数来衡量和评价肉鸡的生产指标:

EPI= (出栏率×平均体重/千克) ÷ (饲养天数×料肉比) ×100

一般要求EPI在300以上才算有利可图, 在320~360之间就比较理想了, 如果达到360~400, 就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了。

例如: (90×2.6) ÷ (42×1.8) ×100=309

(93×2.9) ÷ (42×1.8) ×100=356

(94×3.0) ÷ (42×1.8) ×100=373

(94.5×3.2) ÷ (43×1.72) ×100=406

美中不足是这个公式在我国不能反应生产指标和饲养密度的关系, 如果规模化养殖考虑到国情, 我们密度以每平方米12只为标准的话, 建议:

中国肉鸡综合生产指数= (出栏率×平均体重/千克) ÷ (饲养天数×料肉比) ×100× (实际饲养密度÷12)

18小结

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的管理技术 第10篇

绿壳蛋鸡,顾名思义,因产绿壳蛋而得名,其特征是所产蛋的外壳颜色呈绿色。绿壳蛋鸡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喜食青草菜叶。绿壳蛋鸡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抗癌元素硒、铁等矿物质,肉质乌黑结实、味香鲜美、口感极好;蛋黄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鸡蛋,鸡肉中各种氨基酸明显高于其它鸡种,具有滋补肝肾、大补气血、调经止带等功效,且药效卓越神奇,被誉为“药鸡”。该鸡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禽种,其中江西东乡鸡、四川旧院鸡、湖北麻城鸡、湖南芷江鸡、南昌绿壳蛋鸡所产蛋均具有绿色外壳特征[1]。江西东乡黑羽绿壳蛋鸡由江西省东乡县农科所和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而成。体型小,适应能力强,羽毛、皮、骨、肉、内脏,喙、趾均为黑色。单冠直立,大部分耳叶呈浅绿色,肉垂深而薄,胫细而短,成年母鸡体重1.1~1.4kg,公鸡体重1.5~1.7kg,大群饲养的商品代,绿壳蛋比率为80%左右,但该品种抱窝性较强(大约15%左右),因而产蛋率较低。绿壳蛋鸡耐粗饲,黑色素,氨基酸含量高于泰和乌鸡,开产日龄140~160d,开产体重1.25kg,500日龄产蛋量150~180枚,平均蛋重47g,料蛋比3.8:1。

2 绿壳蛋鸡林下养殖的场址选择与建设

围网放养场地确定后,要选择尼龙网围成高1.5m的封闭围栏,鸡可在栏内自由采食。围栏面积根据饲养数量而定,一般每只鸡平均占地8m2。场址最好选在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处,远离居民区排污口,特别远离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等。与居民区的距离,中小养殖场不少于300~500m,与其他养殖场的距离,中小型养殖场不少于150~300m。一般可以在树林或果园开垦一块平地略有缓坡的地方,也可在树林中或林地边,坐北朝南修建鸡舍。鸡舍的搭建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距离道路500m以上的地方修建,鸡舍可采用塑料大棚式,宽6m,长度按鸡的数量而定,大棚顶内层铺无滴膜,上铺一层用以保温隔热的稻草,在稻草上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绳固定。塑料大棚纵轴的两侧下沿可卷起或放下,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换气。鸡舍也可用木板、竹子等简单搭建,也可以使用彩板、砖瓦加固搭建,棚内地面可垫细沙,使室内干燥,每平方米养鸡6~8只,同时,搭建多层产蛋窝和栖架,产蛋窝大小以容纳2只鸡为宜。充分利用果园、树林、草地资源作为活动场,搭建一定数量的鸡舍作为鸡只休息、产蛋、躲避兽害之用。

育雏期可以采取垫料平养,也可以采用网上平养,或者笼养。场区要设置栖架和产蛋箱。山林围网选择尼龙网、塑料网、钢网,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公顷2500只(有条件的可采取轮牧方式,以利于草地休养生息),场地周边设围栏,栏高1.5m,间隔2m打一木桩,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即可。

3 饲养用具准备

喂饮用具可每3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其他设备如育雏的采暖设备如地炉,热风炉,通风、光照设备,垫料等要准备齐全。

4 饲料营养标准

附表是绿壳蛋鸡饲料营养推荐值,可以根据以上营养指标进行配置饲料,配置时可使用1%预混料以满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能量饲料常使用玉米,蛋白质饲料可使用豆粕、棉籽粕或菜籽粕,补充钙和磷可以使用石粉、磷酸氢钙。林下放养时通过放牧可饲喂三叶草、苦荬菜等,或自由采食青草[2]。

5 饲养管理

(1)绿壳蛋鸡饲养的温度要求为第1周32~34℃,第2周30~32℃,第3周28~3℃,第4周26~28℃,第5周24~26℃,第6周24℃,第6周后可脱温饲养,以上温度指的是鸡只周围的温度。相对湿度0~10日龄70%,之后可在65~70%。

(2)光照:第1天24h光照,第2天23h光照,以后每周减少2h光照,到第8周时接近自然光照时采用自然光照即可。

(3)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如果是地面平养0~2周龄15只/m2,3~4周龄,10只/m2,5~7周龄,6只/m2,如果采用网上育雏0~2周龄17只/m2,3~4周龄,12只/m2,5~7周龄8只/m2,如果是笼养0~2周龄60只/m2,3~4周龄,40只/m2,5~7周龄34只/m2。防止鸡浪费饲料和相互啄羽等现象,可以进行断喙,6~9周龄一次,18~20周龄第二次断喙。

(4)产蛋期为了保持摄入充足的营养,应控制放牧时青饲料的采食量,增加精饲料的采食量。由于绿壳蛋鸡产蛋量较少,要做好各项工作,维持产蛋高峰期,尽可能增加产蛋量。开产后第一个产蛋期可维持12~14个月,以后则根据产蛋量和鸡群健康程度,适时淘汰低产鸡[3]。

(5)定期防疫与驱虫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Ⅰ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1.5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茎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Ⅰ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Ⅳ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0.6毫升。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驱虫。

(6)精心管理育成期管理要做到“五勤”。一是放鸡时勤观察。健康鸡总是争先恐后向外飞跑,病弱鸡行动迟缓或不愿离舍。二是清扫时勤观察。清扫鸡舍和清粪时,观察粪便是否正常。三是补料时勤观察。补料时勤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健康鸡往往显得迫不及待,病弱鸡不吃食或反应迟钝。四是呼吸时勤观察。晚上关灯后倾听鸡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带有“咯咯”声,则说明呼吸道有疾病。五是采食时勤观察。从放养到开产前,采食量逐渐增加为正常。若发现病鸡,应及时治疗和隔离。

幽暗环境和窝内积蛋不取,可诱发母鸡就巢性,所以应增加拣蛋次数,做到当日蛋不留在产蛋窝内过夜。一旦发现就巢鸡应及时改变环境,将其放在凉爽明亮的地方,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鸡会很快离巢。

6 消毒

在放养环境中生长的绿壳蛋鸡,容易受外界疾病的影响,消毒工作必须到位。放养场进出口设消毒室或消毒池,场区门口设置消毒池,长度为车辆车轮2个周长,深度不低于20cm,消毒液使用3%来苏儿或2%火碱,并谢绝参观。鸡群做到“全进全出”,每批鸡出售完后,应对鸡棚彻底清扫、消毒,对所用器具、盆槽等经行熏蒸。在养殖过程中还需根据下雨、使用情况缩短更换消毒液的时间,外来人员进场需更换工作服、工作帽、胶靴,尤其要重视鞋底的消毒,做到不消毒不进场。

7 疫病防治

(1)鸡场引进种鸡时,做好产地疫情调查,应到有信誉的大型场引种,并开具产地检疫证明。隔离舍观察30~60d,确认健康后,方能混群饲养。

(2)南方地区多雨潮湿,要重视球虫病的预防工作。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白痢等疾病也要作为防控的重点,免疫可结合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参考蛋鸡免疫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步丽丽.绿壳蛋鸡主要品种[J].中国养鸡,2003(9):22.

[2]薛志红.绿壳蛋鸡在林下散养的基本知识[J].养殖技术顾问,2014(5):2.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76-1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渐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是采用人为的控制措施,以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环境和生理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无公害水产养殖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推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饲养环境

1.1 池塘条件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活的场所,应选择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水方便,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

1.2 底质改良

底质改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底泥过多易积累大量的有机物和有害物,从而减少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另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使下层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导致水生动物生长缓慢、暴发疾病。池塘底质改良一般在生产闲暇的冬季或早春进行,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确定底泥厚度。当底泥过厚时,在排干池水后清理过厚的底泥,池底经过冰冻日晒,有机物充分分解,消灭有害生物。

2 鱼种选择

选择鱼种要从正规厂家购买,以保障鱼种的成活率。选择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泼健壮、规格整齐、抗病性强、符合无公害苗种要求、适宜本地养殖的优良鱼种。鱼种投放以冬投为主,春投为辅,投放量一般为成鱼产量的1/5,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水源和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投放,水温5℃~15℃。

3 水质管理

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良好的水质是无公害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

3.1 观察水色和透明度

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通常用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的颜色通常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油绿色和茶褐色是养殖的最佳水色。当池水呈现这两类颜色时,说明池内含有大量易被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藻类。池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0~30cm最好,池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定期变化的,这也是池水“活”的证明,当池水颜色异常或无变化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2 水质控制

3.2.1 物理调控 ①定期加注新水。根据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变化情况及时注入新水,做到“春浅” 、“夏满”、“秋勤”。加水时间应在晴天下午3点之前,否则温差过大易引起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②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可以有效增氧、曝除废弃物、净化水质。使用时应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

3.2.2 化学调控 可利用常见化学物质进行调控,如生石灰、氯制剂或氧化钙等。还可以适量施放氮肥、磷肥、钾肥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3.2.3 生物防控 施放酵母、光合细菌等生物菌,能有效降低水体中NH3、N、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4 饲养管理

4.1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是水产动物营养的来源,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生态环境,劣质的饲料不但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还会污染养殖环境。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格选择适宜的优质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养殖品种取食。饲料在水中要稳定,虾料4~6小时,鱼料5小时。

饲料投喂要科学化,做到既保证养殖对象吃饱,又要兼顾环境不被污染,以70%~80%的养殖对象不再取食为度。此外,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灵活控制投喂量。

4.2 日常管理

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记录,包括放养日期、数量、规格、用药情况等,以便日后总结分析。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定期测定溶氧、pH值和水温等指标,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5 病害防治

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鱼种投放前要进行严格消毒,生产工具使用前后也要消毒或暴晒。勤巡查,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早治理,对症下药,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避免使用抗生素,同时认真做好用药记录。

参考文献

[1]巩俊霞,杨玲,陈述江,等.水产健康养殖主要技术措施[J].内陆水产,2005(12):6.

[2]邓国艳,周仙.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与策[J].水产科技,2005(4):25-27.

[3]潘芳华.无公害罗非鱼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措施[J].大众科技,2009(5):23.

[4]李学勇,孟令军.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06(3):20-22.

[5]吴红英.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J].实用技术,2007(3):19-20.

种猪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12篇

关键词: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青海省仔猪繁育场较少, 大部分生猪来源于外地, 易引发疫病的流行, 因此发展自繁自育势在必行。种猪养殖场、种猪品种的优劣、饲养管理技术的高低、疫病防疫的好坏关乎着仔猪的身体状况、生产能力等。

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 按种用要求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公猪个体。一般要求公猪品种纯, 睾丸大、两侧对称, 乳头7对以上, 体躯健壮而灵活, 膘情中等, 腹线平直而不下垂。

(2) 外购种公猪, 要在无疫区的猪场选购, 公猪调回后, 先隔离饲养, 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 等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 转入正常饲喂, 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

(3) 实行单圈饲养, 定时定量饲喂, 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调教公猪定点排便, 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

(4) 加强公猪运动, 每天定时驱赶和自由运动1~2 h。

(5) 每天擦拭1次猪体, 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皮肤病, 促进人猪亲和, 切勿粗暴哄打, 以免造成公猪反咬等抗性恶癖;利用公猪躺卧休息机会, 从抚摸擦拭着手, 利用刀具修整其各种不正蹄壳, 减少蹄病发生。

(6) 配种前要先驱虫, 再及时注射乙脑、细小病毒、猪瘟、链球菌等疫苗。

(7) 后备公猪要进行配种训练, 初配时要进行人工辅助, 防止猪跌倒或者体况差、体重小的母猪被压伤。

(8) 初配青年公猪第1个月每周可配种2~3次, 幼龄公猪配种应每2~3 d配1次, 成年公猪宜配种1次, 偶尔可使用2次, 5~7 d休息1 d;配种时间, 夏季在一早一晚, 冬季在温暖的时候, 配种前1 h不能喂饮, 严禁配种后用凉水冲洗躯体;公猪发烧后, 1个月内禁止使用;对于性欲较差的公猪, 可肌注175 μg氯前列烯醇, 但在夏季不能使用。

(9) 不定期采集公猪精液进行镜检, 评定精液质量, 调整饲养管理, 保持种公猪正常配种能力。

(10) 严格执行配种计划, 做到不错配、不漏配, 认真填写配种记录, 严防近亲配种。

(11) 及时淘汰不能作种用的公猪。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 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 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 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 仔猪初生重1.2~1.5 kg; 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 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 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形良好, 体格健全、匀称, 背线平直, 肢体健壮整齐。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 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 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 (如疝、锁肛等) ;⑤外生殖器发育良好, 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1次发情; ⑥母性好, 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 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2) 外购后备母猪, 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 猪调回后, 先隔离饲养45~60 d, 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 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 转入正常饲喂, 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

(3) 小群饲养, 每圈3~5头 (最多不超过10头) , 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 m2, 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

(4) 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 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90 kg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 90 kg或180 d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 日饲喂2.5 kg左右, 分2~3次饲喂, 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 目的是达到肥瘦适宜 (八成膘) 的种用体况。

(5) 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 日饲喂量增至3.0~3.5 kg;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 kg左右, 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 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6) 每天至少运动30 min, 从而增强体质, 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保证肢蹄健壮。

(7) 按驱虫和免疫程序, 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8)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9) 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 刷拭体躯, 建立人猪感情, 使母猪性情温顺, 好配种, 产仔后好带仔。

(10) 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 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 仍未发情的后备猪, 要采取强刺激, 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 饥饿24 h、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1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 (有人看护) 刺激母猪发情, 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11) 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 可促进发情和排卵。一般按风干物质算, 可喂给其日粮构成的20%~25%。

3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 将断奶的母猪小群饲养 (一般每圈3~5头) , 有利于母猪的发情配种。

(2) 断奶2~3 d后, 实行短期优饲, 饲喂3~4 kg/d, 有利于母猪恢复体况和促进母猪的发情和排卵;对于初产母猪, 还要在断奶后肌注孕马血清促情腺激素 (PMSG) 1 000~1 500 IU进行药物催情, 以解决初产后发情延迟和二胎产仔少。

(3) 做好母猪发情观察和发情鉴定, 并适时做好配种。

(4) 断奶后对于乏情、异常发情和反复发情的母猪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可采用公猪诱情、应激法刺激发情和药物催情 (①给不发情的母猪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1 000~1 500 IU, 发情后配合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00~1 000 IU;②用乙烯雌酚按每头2 mL的剂量给不发情母猪注射, 并在配种前注射促排卵3号 (LRH-A3) 的方法促使猪发情、排卵并受孕) , 若这些措施都不能使母猪发情配种, 要尽快淘汰。

4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 配种后尽快将群饲改为个体饲养 (妊娠前期可采用3~5头的小群饲养, 后期单栏饲养) , 在适温的情况下保持安静, 使子宫能有效地埋植更多的受精卵。此时期的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 特别是要避免热应激, 不得鞭打、追赶及粗暴对待母猪, 不得大声吆喝, 不得饲喂霉败、冰冻的饲料, 以防止死胎和流产。

(2) 配种后18~24 d以及39~45 d认真做好妊娠诊断, 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3) 调教定点排便,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做好夏防暑冬保暖工作, 使温度保持在20 ℃左右, 严禁舍内高温、潮湿、结冰、打滑, 防止流产。

(4) 妊娠1个月后, 应让母猪充分运动, 妊娠后期减少运动量, 临产前停止运动, 防止便泌, 有力于产仔。

(5) 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并全群消毒, 禁止使用容易引起流产的药物 (如地塞米松等) ;严防高烧, 造成流产。

(6) 母猪在产前7~10 d转入产房适应环境, 同时注意乳房、腿、阴户部分的清洗, 保持圈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

5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 产前7天母猪进入分娩舍, 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卫生, 并逐渐减少饲喂量, 对膘情较差的可少减料或不减料。

(2) 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 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产后注射1针青、链霉素, 防止产期疾病;在高温季节产前1周要给母猪肌注鱼肝油-抗生素合剂, 以防止高温综合症。

(3)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 要有专人细心照顾, 接产时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严防产房高温, 若有难产, 通常用催产素肌肉注射, 使用剂量10~20 IU/次, 若30 min后还未产出, 则要进行人工助产;母猪产后最好做子宫清洗及注射前列腺素 (在最后产仔36~48 h, 1次性肌肉注射PGF2a 2 mL) , 以帮且恶露排出和子宫复位, 也有力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

(4) 母猪产仔当天不喂饲料, 仅喂麸皮食盐水或麸皮电解质水, 1周内喂量逐渐增加, 待喂量正常时要最大限度增加母猪采食量;饲喂遵循“少给勤添”的原则, 要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在泌乳期还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防止母猪便秘, 影响采食量。

(5) 要及时检查母猪的乳房, 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上一篇:肌肉疲劳下一篇:体育新闻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