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与适应范文

2024-08-23

改变与适应范文(精选6篇)

改变与适应 第1篇

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 课程改革, 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 本人在课改实践中, 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如下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换句话说, “学会”并不重要, “会学”才是重要的。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一旦“会学”, 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 便会强化学习动机, 从而更喜欢学习。

因此, 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的真正本领, 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明明事实是徐公美于邹忌, 客面对邹忌的提问, 为什么妻、妾、客异口同声颠倒了事实呢?他们的言辞之间结论相同可是语气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呢?我让学生划出妻、妾、客回答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再次品读它们说的话, 学生明白了个中缘由, 进而理解了后文邹忌对齐王的劝谏。让学生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传统教学中, 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 学生被遏制住兴奋, 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 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 才一吐为快, 老师不点名, 就不准开口, 如此, 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 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 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 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 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 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 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 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 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 使学生敢想、敢说, 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 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 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 使有些课文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 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使学生喜欢这门课。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第2篇

XXXXXXXXXXXXX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从潺潺溪流到长江大河,再到浩瀚海洋,一路上有着无数的阻碍,然而那柔弱的水却成功的跨过了这重重险阻,直达目标。为什么呢?因为水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能够通过改变自己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因此,无论横亘在它面前的是什么,它都可以找到自己通往目标的道路。

有人说,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不适应环境。也许我们都不会承认自己是庸人,但是又有几个人能说自己有着改变环境的魄力抑或是利用环境的能力?那么作为一个凡人,我们要想不被湮灭在这茫茫人海之中,要想闯出一片天地,那么就必须要很好地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你可以有着伟人那样的抱负,可以有着能人那样的信心,但是在你的水平还不够的情况下,请你先让自己去适应眼前的环境,不要在自己的理想还未实现的情况下就已经湮灭在人海之中。

如今的社会已不是那个盛行以不变应万变的社会,在一切都飞速更新的大环境下,你若是不能够很好的去适应,那么等待你的必然是被淘汰的命运。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对社会形态的灵敏感知,能够很好的预知未来形式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发光发热,最好的办法还是踏踏实实,跟上环境变化的节奏。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不能够因为要迎合某些东西就可以轻易改变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里说的改变称为修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寻不足而改之,达到修身的效果。古之圣人尚且一日三省己身,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又有几个可以做得好过那些先贤?或许你会说,我很忙,没有时间。那么鲁迅会告诉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你若是再推脱,那么有一句古谚语会告诉你“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无论遇到什么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迎上去,察其根源,并做出修正。你若是想要在一个环境中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让自身针对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环境,否则一切都是徒劳。这个世上原本就没有适合我们的东西,真正适合我们的东西还要我们自己去创造。然而在我们之中最多的毕竟还是凡人,因此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一切才会自然去迎合我们每个人。

没有人可以超然物外,真正的圣人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等我们发现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冲突,不要去抱怨或者是逃避,更不要妄想改变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修正己身。

改变还是适应? 第3篇

这场风潮的始祖是玛格达? 斯耶格(Magda Sayeg,生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于2005年9 月组建“Knitta Please”(请编织) 团队。此后, 她化名“PolyCotN”,与另一个匿名成员“AKrylik”,领导一群艺术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开展一系列编织创作。他们第一件成功的作品是玛格达所创的门把手“保温套”,据说“观众的反应非常疯狂”。不仅在美国,在悉尼、罗马、米兰、布拉格,瑞典、德国、中国长城等地也能看到他们的足迹。世界各地追随其编织理念的团队也非常多。纽约曼哈顿本土艺术家欧雷克(Olek)曾在平安夜凌晨2 点,冒着零下20 度

的气温,用粉色和紫色的毛线,将华尔街的公牛雕像包裹起来;但朱丽安娜(Juliana SantacruzHerrera)比之走得更远,用针织填补了巴黎街道的坑坑洼洼和裂缝。荷兰利用编织的岩石、郁金香和蘑菇来装点村庄。冰岛市提供编织游览,可以参观涂鸦针织会议并参与其中。日本地铁和神社也出现了编织的章鱼和佛像。

街头艺术在过去几年一度人气高涨,实际上,恶意破坏和涂鸦的成分要比艺术多得多。街头编织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拆除,不会给业主造成损失。但对警察来说,涂鸦本身就是一种非法行为。通常编织者会在星期五的夜晚和星期天上午进行创作, 他们在完成的作品上附一张纸条,上书口号“Knitta Please”或“whaddupknitta ?”( 什么是编织?),背面还有个性签名。虽有“作案证据”,城管却拿他们无可奈何,聪明的涂鸦者们用的都是化名或昵称,如“Knotorious N.I.T.”、“Son Of a Stitch”和“P-Knitty”等。休斯敦的一些评论家抱怨说,他们应该用这些技能做些有用的事情:为什么不给那些无家可归者织毛衣呢?玛格达则回应,“我们生活在德克萨斯,无家可归的人不需要毛衣。”应该看到,这些编织确实给城市冰冷的景观注入了一丝鲜活的动力,也促使人们去关注那些经常被忽略的公共设施细节。

性别歧视是编织艺术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公众似乎不愿意深思编织者为什么涂鸦,因为它的主要施行者是妇女。街头涂鸦多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编织业却往往将男性排除在外,理由是太年轻、太老或不适合;在DIY 针织圈内,编织艺术已被公认为时尚工艺而出现在地铁、酒吧中,但是通常也有着另一种历史遗留观点——编织天经地义是“女人的活计”。“编织者”们用这种无害城市环境的涂鸦方式美化了城市生活环境,也对现在的艺术权威做出无声的抗议。“请编织”成员中有着同样热情的男性参与者,他们有着不输于女性的娴熟拆除技巧,各地也有一些男性组成的编织团体出现,如“Men Who Knit”(编织的男人们)、“HizKnits”(男性编织)等。

到2007 年末,“请编织”团队已经扩展到11 个成员,其中一位化名“WoolFool”的成员通常会在作品上留下一颗印有自己名字的木制钮扣;还有一位从不外出涂鸦的高龄荣誉会员, 昵称SQ 外婆。7 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请编织”只剩其创始人玛格达,但编织艺术已经深入人心,在美国被看做当代文化的一部分。现在的玛格达忙于接管一些大型委托项目,包括纽约威廉斯堡大桥下的大型装置《未雨绸缪》,在网络上参与Etsy 网站( 美国一个手工工艺品在线交易网站,可以展示和出售作品)在布鲁克林举办的交流活动,还在罗马举办个展,并通过网站销售iPhone 针织手机套,从不放弃任何展示她作品的机会。

在艺术世界中,玛格达是针织涂鸦界当之无愧的女王,有趣的是,玛格达平时却很少给自己织毛衣。一分钟前她还以“PolyCotN”之名在街道上进行创作,下一刻就已经围在蛋糕皇家糖果店小桌旁品尝刚出炉的蛋糕。玛格达一天花费10 ~12 小时在针织机上,家中随处可见只完成一半的织品,“我会厌倦和不安,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同时进行十个不同的项目”。她是“无声电影之夜”的忠实观众,也会在编织的同时听怀旧音乐,任她的白色斗牛犬斯黛拉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还是3 个孩童的母亲,咖啡馆和书店的老板娘,她没有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新的城

市,只认得去教堂和沃尔玛超市的路,却会偷空从编织机上抽身去做瑜伽。她希望她的亲人能以她自豪,鼓励孩子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她说,“是人们改变自己的环境,而不是让生活去适应环境”。

改变教室环境适应素质教育 第4篇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为完成这一目的,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让教育教学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室环境, 限制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室环境是为方便教师的讲授而设计的, 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接受知识, 不考虑学生如何运用知识, 如何创造知识, 更没想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而今天的素质教育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只是学习知识、应付考试。素质教育特别反对灌输, 反对一言堂, 提倡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 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但是, 教室内桌椅的固定摆放形式, 影响了这一目的实现。

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充满民主气息、科学精神和个性色彩的教育, 应该特别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交往模式, 而不是生产模式, 学习应从交往开始, 学校必须为师生间的交往提供合理的场所和环境。从这一目的出发, 教室环境必须进行改革, 它不应该是单一的, 一成不变的, 应该形成丰富多彩的形式, 形成一个便于师生活动的教室环境。西方国家中小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像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小学生, 每人都有一套小桌椅, 但不是按行列排放的, 而是根据不同课的要求, 把桌子摆成大圆圈, 或弧形, 或摆成几个组 (学生围坐) , 让教室内形成几个互相连通的小区, 这样很便于教师来回走动, 学生可以听讲与讨论相结合, 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只顾在讲台上讲, 学生只会在台下竖起耳朵听的灌输式, 从而形成气氛活跃、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这一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室环境, 给了学生最充分的活动余地, 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年龄特点的教室环境,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与创造精神。教师在讲课时走进学生们中间, 消除了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学生因接受了教师而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另外, 在这种围坐或相对而坐的教室里, 学生们看到的不再是一片后脑勺, 而是一张张生动熟悉的脸庞。这种座位方式无前无后, 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 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气氛, 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从小就培养了民主和参与的精神。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

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不同的环节入手, 但从教室的内部环境改革开始, 是对“应试教育”在形式上最直接的抛弃, 笔者认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切入点之一, 有条件实施这种改革的地方和学校应该大胆地进行尝试。

适应环境先改变自己美文摘抄 第5篇

良好的自我适应表现为自我觉察的敏锐、自我评价的恰当和情感体验的积极,即我们对自己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有清楚的觉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恰当的评价,对自己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包括坦然承认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并对以后的发展有信心。

适适应环境,首先要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它是我们经过多次自我评价后得到的一个概括。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失败,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完全否定自己。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人,则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面前完全否定自己,体验深刻的自卑。

1适应环境,我们要对自己各方面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看法,能认识到任何人都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自己的价值,又有自己的局限;既能成功,也不可避免会经历失败。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经过努力,今天不会的,明天可以学会,今天不如别人,明天可能超过别人,有这种观点的人,就既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价值,又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短处,接受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并能采取积极进取、扬长避短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要有改变的能力,也要有适应的心态 第6篇

天慢的时候二十多公里,快的时候可以到三十多公里。

那两个月,他关掉手机,摆脱世俗的缠身,一个人朝圣,只身走进西藏,去感受天地之间,去体会生死之界。

在北京这么久,我遇到过无数想要辞职、退学去拉萨的人,眼前的这个人正过着他们羡慕的生活,活得自由自在,过得无拘无束。多少人,愿意有一天也成为这些江湖上的神话。

我问他,你还继续走吗?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不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没钱了。这个回答特别冲击我的三观,江湖人士,还能因为没钱停止前行的道路,你见过哪个武林高手为了银子发愁过?忽然,我明白了,所谓精神自由,第一步,必须财务自由。否则,所有的自由,都是空中楼阁。

这位旅人,在厦门是一个卖手机的小老板,两年前,他和两个合伙人租了一个店面开始合伙做生意。他出发前,是他店铺倒闭的日子,两个合伙人开始东拼西凑地借钱,他本来有了一些办法,可是,没过几天,情场失意,他一下子崩溃,人生跌到了谷底。

第二天,他背上包,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成都,开始了两个月一个人的行走。开机那天,他的手机被人打爆,他的亲戚朋友以为他失联了,差点报警。我问他,那现在为什么回去?他说,處理本应该处理的事情,去找新的女朋友、去复兴我的事业!他说得气势磅礴,我却

笑着说,是去面对该面对的事情了吧?

他点头,说,这一路我都在想自己该何去何从,现在想明白了,这样的消失在自己的圈子里,只会让关心我的人担心。有了问题,应该去面对,不应该一味地逃避。不过我不后悔,等我有了钱,还要这样步行,不过,不会像现在这样连食物都买不起。

可是,有多少人,仅仅是爱情受挫,就决定逃离所在的城市,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到最后却发现,很多问题,该解决的,还是没有结局。旅行的意义,在于冥思,在于更好地放松,在于更好地开始。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我还遇到了一个青年旅社的老板,一个24岁的姑娘,已经在这川藏线待了4年,她过着开门没雾霾,开窗两边全是山的生活。她的客栈住着各种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总之.她过着别人想要的生活,那种宁静,那种自由,是无数朝九晚五的你我羡慕的节奏。

我问她,这种生活,无数人羡慕,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她说,我要去大城市,然后结婚生孩子。我很惊讶,于是说,你会不会也从某种程度羡慕过那些朝九晚五的生活。她不停地点头,说,其实有。

我问,你知道我们有多少人羡慕你的生活吗?她说,我知道啊,每次客栈里的人都跟我这么说。你知道我羡慕你们什么吗?你们可以选择在这里或者那里生活,而我,没有选择的资本。我接着问道,为什么。她回答说,这个客栈是我爸爸留给我的,每年就赚几千块钱。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去读书考大学赚点钱,可能我会适应不了大城市的雾霾最终回到原点!可是,至少这辈子能多一些选择。幸福,不就是能多一些选择的权利吗?

人这辈子,无论是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本来都没错,我们期待着另一种生活状态不过是希望在自己生命里能多一些选择。一味地朝九晚五和一味地浪迹天涯,都会让生命变得乏味,最好的生活,是让自己足够强大,支配两种生活状态。在想旅行的时候,说走就走;在想安心的时候,朝九晚五。工作失败了,去旅行其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终究还是要回去继续面对,直面挫折才是最好的方式。旅行的意义,在于放空自己,那些放空,能让你逐渐明白你要的是什么。

别着急羡慕别人的生活,先过好现有的日子,再去追求想要的状态。漂泊累了,还能回家;在家烦了,马上出发。有改变生活的能力,有适应生活的心态,这样,你既可朝九晚五,又可浪迹天涯。

上一篇:准谐振电源下一篇: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