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2024-07-16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精选9篇)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第1篇

关键词:总装部队教导队,发展性评价,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是指根据教导队上级单位赋予教导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 对教导队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的总体的或单项的价值评判。科学的办学水平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导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教导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一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的意义

办学水平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评价。总装部队教导队实施办学水平评价的意义在于, 在评价客观、公正、可靠地鉴别和评定教导队办学水平的同时, 促进教导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 有利于促进教导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办学水平评价能够促进总装部队教导队坚持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是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尤其是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且符合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

2. 有利于促进教导队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条件

办学水平评价能够促进总装部队教导队坚持“评建结合、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软硬件条件建设, 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条件。

3. 有利于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够调动教和学双方面的积极性, 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对提高办学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办学水平评价能够促进总装部队教导队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教学管理,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二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

实施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在客观、公正、可靠地鉴别和评定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的同时, 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因此, 实施办学水平评价应坚持如下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办学水平评价是依据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导队要获得理想的评价结果, 就必然要坚持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方向, 围绕办学方向开展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方向。

2. 发展性原则

办学水平评价以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根本目的, 因此, 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结果都应是为了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实施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过程。

3. 公平性原则

要通过办学水平评价促进教导队全面实现科学发展, 就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要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相关人员和制度, 提供学员、教员、学员队、机关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确保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 对教导队办学水平作出客观、公正、可靠的全面鉴别和评定, 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4.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实现公平性的保证。多样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内容包括对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工作等方面实施全面评价。评价主体除了教导队上级主管部门外, 还应把教导队纳入, 并且要把学员、教员和学员队领导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 实行教导队自评、上级主管部门初评、总装军训局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 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有效信息, 形成相对客观的综合评定, 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5. 可行性原则

办学水平评价是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全面性是其必然要求。但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很难也不必做到“面面俱到”, 并且有的项目可以量化, 有的项目则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易受评价者情绪和偏好的影响, 或者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要建立合理评价指标体系, 使办学水平评价做到简便、直观, 具有可操作性, 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三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的内容指标

按照上述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办学水平评价的内容指标应包括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管理工作。

1. 办学方向

总装部队教导队的办学方向应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是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尤其是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目标。

2. 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评价的核心是判断教学目标实现的潜在可能性, 或者说是判断教导队的有关软硬件条件是否能充分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标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领导班子:配备、素质、结构。 (2) 师资队伍:教员编制额和实有数量、专业证书考核合格率;教员的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专职兼职教员的比例。 (3) 物质条件:营房、场地、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卫生设施。 (4) 经费:学员人均公用经费、学员人均业务经费;专职、兼职教员待遇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3.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评价的核心是判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是否科学有序, 能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行政管理保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组织领导:行政首长的岗位培训、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政治委员、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与保证监督作用的情况;民主管理与军人委员会的建设;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团结协作、工作效率;规划与计划的实施;信息统计与处理。 (2) 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实绩、考评与奖励;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骨干教员和教学带头人的培养;有关教员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教员队伍的稳定情况。 (3) 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地位;政治工作制度与队伍建设;政治工作的计划与实施;各项工作渗透政治教育,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教导队、上级单位、送训单位的配合;队魂、队风、队纪;政治教育研究与改革。 (4) 教学工作: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 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检查, 教研与教改;教材与复习资料的管理;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情况;课外文体活动;教学设施、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的利用与管理。 (5) 后勤保障工作:财务管理与监督;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营院规划、建设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安全措施。

四总装部队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的主要方法

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主要由教导队自建自评、上级主管部门初评和总装军训局评价三个阶段组成。办学水平评价作为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包括上述三个阶段, 本文就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自评做一论述。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自评主要采用学员评价、教员评价、学员队评价和机关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学员评价

学员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是指学员依据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标准从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管理工作三方面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进行评价。学员作为教学的主体, 对教导队办学水平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 只要引导好, 学员往往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能够作出客观、公正、可靠的鉴别和评定, 更能发现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学员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需要机关提供科学的评价量表, 并在机关的指导下由学员队组织实施。评价方式除了通过评价量表进行量性和质性评价外, 也可以以座谈会或者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学员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重在帮助教导队查找和发现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教员评价

教员作为教导队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实施者, 对教导队办学水平也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 并且教员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进行鉴别和评定的同时, 发现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 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员评价的作用。教员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也需要机关提供科学的评价量表, 并在机关的指导下进行。除了通过评价量表进行量性和质性评价方式外, 也可以组织教员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教导队办学水平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畅所欲言的交流。

3. 学员队评价

学员队领导作为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一线带兵人, 对教导队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管理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 更能发现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学员队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除了通过评价量表进行量性和质性评价外, 还可以结合每周的交接班会和每月的办公会等进行, 在对教导队办学水平作出鉴别和评定的同时, 更要注重查找和发现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出谋划策。

4. 机关评价

机关作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对教导队办学水平评价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综合评价。机关进行综合评价时要在收集、分析和处理学员评价、教员评价和学员队评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对教导队办学水平作出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同时更要注重查找、发现和收集各方面对教导队在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同时, 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整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促进教导队提高办学水平。

五结束语

科学的办学水平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总装部队教导队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办学水平评价的重大意义, 坚持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 以办学水平评价的内容指标为依据, 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在对办学水平进行客观、公正、可靠的鉴别和评定的同时, 促进教导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教导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何高兴、李宏亮.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 2011 (11) :54~56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第2篇

自查报告

根据鄂教高[2002]7号文件和郧医行发[2002]2号、郧医行文[2001]48号文件精神,医学影像学系成立于2002年3月,是建立在郧阳医学院原影像诊断教研室及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科、核医学科等部门的基础上,其各部门均有较雄厚的实力。

建立医学影像学系是我院紧随医学科学发展,为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所开设的特色医学专业之一。为了迎接国家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系积极组织和落实,按照教评指标体系的要求,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

医学影像学系成立于2002年,并于同年招收本科学生,第一届(2000级)、第二届(2001级)是从临床医学系转招的,从2002级起正式单独招生。目前在校学生有2001级(33名),2002级(42名),2003级(57名),2004级(47名),2005级(63名)等共计242名,已有第一届(2000级46名)学生毕业。

医学影像学系从建系之初的3个教研室发展到现在的6个教研室,即:放射及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影像设备及技术教研室、CT诊断教研室、MRI诊断教研室、超声学教研室和核医学教研室。专业设置合理、规范,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教学计划符合 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结构科学合理,课程开出率达100%,除承担医学影像学系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护理学系及公管等的教学任务。

办学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急需大批高科技人才的良好机遇,提高办学层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创品牌、求特色,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医学事业特别是影像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办学思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坚持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及科学发展,突出学科、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以诊断和治疗兼备的临床学科为发展目标,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化医学影像医师为重要目的,争取通过10-20年的努力奋斗,使医学影像学系达到精品课程或品牌专业。

二、人才培养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本专业定位准确,即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全面,身心健康的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三、专业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目前我系共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人,讲师10人,助教9人。不同职称人员构成比为:11%,36%,28%,25%。教师中有博士2人,硕士8人,博士和硕士约占30%,35岁以下教师18人,36岁-50岁教师15人,51岁以上教师3人。教师总体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在各专业课程中,符合授课教师岗位资格的人员100%,教授和副教授上课率均为100%,另有专业师资培养计划及充足的师培经费。

2、教学基础设施

本专业授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状况良好,另外由于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我系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并使用的是多媒体网络化实验室。

临床医疗、教学设备:学校的3个附属医院(附属太和医院、东风医院、人民医院)具备所有的医学影像设备,设备总价值约1.5亿元,包括有:CT6台(其中16层螺旋CT3台,2层螺旋CT1台,普通CT2台),磁共振3台(1.5T1台,0.5T1台,0.2T1台),ECT2台(单探头及双探头的各1台),数字X线设备(其中CR3台,DR2台)。DSA4台,数子胃肠机 2台,钼靶乳腺机1台,彩超7台等。

临床实习基地有7所,全部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除了学校的3个附属医院,另外4个为武汉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均为特大型医院,教学设备能非常好地满足本专业的临床教学需要。

3、教材与图书资料

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所选用的教材全部为全国统编教材,课前到书率100%,全部使用最新版本的教材;教研室按照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大纲执行,现有图书资料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校图书馆资料生均达120余册。

四、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

本专业任课教师职称结构合理,主干理论课均由副高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任主讲(授课),各教研室有专业课程建设计划和要求,落实情况良好;本专业所有专业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全体教师能认真、负责、精心组织、细心辅导、收效良好。

2、实践教学

本专业有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和设备,实验开出率能够达到100%;有专业实习计划,实习指导及实习考核手册,实习医院教学资源优良,病源充足,管理严格、规范,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落实和总结,效果良好。

3、教学改革

医学影像学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 的教学需要。制定有教学改革计划,目标具体,措施得力,具有专业特色,成效显著。

4、教风建设

教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制度规范,且严格执行每周安排主管领导负责教学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系以来,无任何教学差错。

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

1、教学管理

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教学文件完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建立有教学质量保证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工作资料记录完整。

2、教学质量

近三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部为优良,学生对专业办学条件满意度达95%,教师命题合理,所有考试试卷均由各教研室封存,并同时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工作。

通过自查发现,我系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教学科研方面差距较大,无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但就总体而言,我系认为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业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都已达到教评的要求。

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3篇

体系构建

构建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社会契约论、市民社会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进行归纳分析,规避社会管理中一些狭义及有局限性的思想,得出社会管理的核心和影响因子,并结合新时期政府社会管理政策的重点和社会的需要,以公民为主体、强调政府责任和人的因素,以增进全民福祉为目标来建立社会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规范系统原则、全面多元化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发展性原则。

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方法

文献法、德尔菲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体系权重

根据相关理论思想,我们将反映社会管理的指标分成社会规范、市容环境、社会安全、社会福利、城乡统筹、社区建设和城市幸福感知程度等七个维度构成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萨蒂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也是一种最优化技术,它把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以此作为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可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层次分析结构。根据上文所构建的社会管理水平评价体系,将问题所包含的各因素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评价的总目标层,即社会管理水平总体水平;第二层是准则层,即社会规范、市容环境、社会安全、社会福利、城乡统筹、社区建设、城市幸福感知程度等七个一级指标;第三层是子准则层,即23个二级指标;最后将84个三级指标作为第四层,即指标层。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聘请熟悉此方面情况的有关专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逐层对各个要素两两之间采用指数标度法、1~9标度法或其他标度方法评分(见表1、表2),通过专家定性的经验判断分析,确定因素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比值,构造判断矩阵。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其中对于n个准则的准则层来说,可以得到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U=(uij)n×n。uij表示因素i和因素j相对于目标重要值。显然矩阵U具有如下性质:uij>0且uij=1/uji。对于每个准则层下的子准则层和指标层,也进行同样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三级比较判断矩阵。

第三步,根据判断矩阵初步计算准则层、子准则层及指标层的权重。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求解如下的特征方程:(UW)=λmaxW。其中W为对应于λmax的特征向量,W的各分量wi就是对应于各准则(或各指标)的权重,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第四步,计算总权重。上文分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分别计算了权重,用各准则层的权重乘以其下各指标的权重,得到总的权重。总的权重也要通过一致性检验。但也有最新研究指出,使用AHP方法不必检验总权重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总权重的一致性检验可以省略。

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在体系的具体计算过程中,使用了yaahp软件进行计算机求解,判断矩阵的评分标准采用e^(0/5)~e^(8/5)指数标度法。

经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如下表3所示:

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七个评价指标,23项关键要素来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发展程度,涵盖经济、社会、教育、环境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有机、有序联系,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实效提供了基本的评价依据。

我国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第4篇

效益是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或消耗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相应地, 高校办学效益是指高校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或消耗与取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办学效益的高低对国家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办学效益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方面是教育成本投入与内部效益产出的对比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设备、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师生比等, 即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即社会效益, 简言之, 就是高校教育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力。高校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

二、构建办学效益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一) 实际性。

指标的建立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 以高校的实际财务数据以及院系信息资料为基础, 联系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教育目标时代性, 考虑评价指标是否与高校成本投入以及效益产出密切相关。在选取指标的过程中, 以客观真实反映高校办学效益的状况为导向, 以符合评价对象总体情况为出发点, 建立符合实际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二) 独立合理性。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独立性。

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是并列关系, 应避免指标相互重叠以及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

2、可收集性。

评价指标具有多样性, 但是在建立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客观环境, 是否可以取得数据。在评价指标中, 有些指标数据可直接取得。对于不能收集到数据的指标, 应谨慎使用。

3、可比性。

选取评价对象应在同一层面或具有共同属性, 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应该可比。

(三) 综合性。

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具有短期效益性, 而社会效益是长期沉淀, 具有长期效益性。因此,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 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还要考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四) 激励性。

指标设计的目的在于给高校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依据。评价指标应对高校教育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对比关系更加合理化有指导意义, 加强特色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弱系的发展。

三、构建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 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高校办学过程中使用教育资源产生的内部效果及影响。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方面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指标。

高校人力资源主要表现为高校的师资队伍。高校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教辅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及其他。其中, 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人力资源指标主要包括生师比以及教师占教职工比例两个指标。

生师比=标准学生数/ (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其中标准学生数= (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 /12, 这一指标表明了教师数量相对应学生数量的分布情况, 在一定的程度体现了高校的办学基本条件以及办学质量。

教师占教职工比=年末教师总人数/年末教职员工总人数。这一指标体现了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职工中的分布情况, 反映了高校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是否存在人员浪费或者组合不合理的现象。

2、财力资源指标。

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分为事业支出和基建支出。事业经费支出分为个人支出和公用支出。公用支出是指用于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及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经费支出。高校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科研经费拨款、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研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为避免指标重复, 本文将高校的基建纳入物力指标, 将科研项目作为社会效益指标, 因此财力指标即生均公用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以及自筹收入比率。

生均公用支出=年末公用经费总额/标准学生数。公用经费是经常性支出。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办学基本条件以及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性。

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 这一指标衡量了高校事业支出的结构, 反映了高校对资金合理分配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 说明高校用于发展的资金投入越大, 公用支出的比率一般在50%左右。

自筹收入比率=学校自筹收入总额/学校经费收入总额。自筹收入比率指标反映了高校自筹资金的能力以及高校在办学上对政府拨款的依赖程度。该指标值越大, 说明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大。根据行业的一般评价标准, 正常的自筹收入比率一般在50%左右。

3、物力资源指标。

物力资源主要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消耗或占用的固定资产值。主要包括生均教学设备, 生均土地占用值等。

生均土地占用值=年末教室及宿舍折旧费/年末学生总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教室及宿舍等房屋的利用率。生均土地占用值不宜过高或过低, 生均土地占用值过高 (超过一定的范围) , 则说明高校教室和宿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存在土地或房屋闲置的现象。在高校效益保证的情况下, 生均土地占用值过低, 则说明高校房屋需要扩建, 进一步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生均教学设备值=教学设备年折旧额/年末学生总数。这一指标反映了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及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为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合理购置教学设备提供参考。

(二) 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办学过程中教育成本投入为社会带来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学校为社会输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发成果以及学科影响力。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学科影响力以及科研产出三方面分析。

1、人才培养指标。

学生就业率是衡量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最直观的指标。就业率越高, 某种程度上说明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此外, 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能给学校带来好声誉, 而且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高质量人才培养无法用一个直观的数据量化, 因此应慎重选用此指标。

2、学科影响力指标。

学科与专业建设是评价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高校的重点学科以及特色专业越多, 说明高校的教学效果越好, 随之带动高校的专业声誉度。从外部效益的角度, 专业声誉度是衡量高校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专业声誉度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 本文将高校生均专业录取分数作为衡量专业声誉度的指标。

生均专业录取分=某专业学生录取分数综合/此专业学生总数。生均专业录取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个学院及其专业的声誉度, 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专业的认知度。一般情况下, 生均录取分越高, 说明招生计划内报考的人数较多, 说明专业声誉度与社会认知度越高。

3、科研产出指标。

科研项目是体现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科研项目的研究发现某种程度上会对某一领域知识结构与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也必然会给某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影响, 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科研产出主要表现为科研项目数、论文数和学术专著数。

摘要:2012年教育经费投入已占GDP的比例为4%, 高等院校数和招生数都在逐年增加, 生源下降, 高校间招生的竞争日益激烈, 提升办学效益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校办学效益的涵义出发, 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办学效益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教育经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丁月华, 鲍善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3.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S].发改价格[2005]1008号.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第5篇

校企合作是软件学院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培养实用性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软件学院深入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稳步提高管理质量, 促进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成为软件学院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校软件学院始终坚持开放的办学思路, 积极主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深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 按照“求新、求精、求实”的方针, 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探索新型的教学改革方案, 狠抓教学过程监控管理, 提高校内外实训质量, 走出一条适合我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新途径。

2目前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质量监控定位不够明确

一是部分软件学院缺乏独立的办学理念, 在教学管理上照搬普通本科的管理模式, 未能突出软件学院职业教育的特色;二是部分软件学院过分突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与监控, 形成高高在上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及监控模式教学管理及监控的职能, 忽视了其激励和导向作用。

2.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环节不够完善

一是缺乏来自社会的第三方评价“国外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通常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 大多数停留在学生的评价上面, 忽视了社会和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 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的脱轨;二是各环节间缺乏有效的连贯性, 沟通渠道不畅通, 信息的采集、处理、反馈还停留在表面上, 执行力度不够。

3针对性建议方案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头绪多、时间长, 要实现全程、全方位监控, 必须全员参与。在实施过程中要调动教师、实训公司和学生的积极性。

3.1校内教学监控方式

(1) 实行多层次听课制度。

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学校教学督导员、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院系学生信息员等不定时、不定点听课、评课, 确保教学质量。

(2) 检查工作常态化。

制定详细人才培养质量检查制度, 定期公布各项检查结果。检查制度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教学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 检查结果作为院系评先表优、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3) 多角度评估制度。

学生评价、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院采用网上评教与学生信息员制度相结合的评教方式。召开学生、辅导员、教学秘书、主管教学领导分别进行评教座谈会, 分类整理不同角度了解和认识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

(4) 全方位质量跟踪体系。

由就业服务中心以及系总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毕业生就业及市场调查的结果, 向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社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能力体系要求等教学需求信息, 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5) 信息公开制度, 执行到位。

学校与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将监控信息及时在相关范围公开。通过各级监控的信息集中、信息反馈及跟踪监控, 直至问题的有效解决。

3.2多级架构、全员监控

一是以实习团队为单位, 实行自我监控。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团队, 由学生组长, 定期记录实习情况, 交流实习心得, 向指导教师反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实现自我监控。

二是以项目为单位, 实现定向监控。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组织实施, 人员参与、实绩成效等情况进行监控并定期向实习单位或学校报告, 实习单位与学校不定期进行巡视、检查, 对重要指标进行定向监控。

三是以实训基地为单位, 实现定点监控。对那些合作较多的实训基地, 可共同协商, 成立领导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本单位所有的合作项目进行检查、督促, 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实现定点监控。

3.3网络平台、即时监控

为了提高监控的覆盖面、即时性、有效性,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 搭建网络交流监控平台。一是可以通过开发独立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即时收集、监控学生教学实习实训情况;二是用QQ群、邮箱, 微博, 飞信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 实现即时监控。

4结论

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关系到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学院要积极探索并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和教学激励机制。切实落实推动校企共建实训监控及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实训跟踪监控及评价体系建设, 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真正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健全多渠道信息反馈机制, 为软件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目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共同结果。通过分析目前软件学院教学质量监考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提出了构建全方位校内监控体系;以及多级架构, 全员参与监控;多渠道网络监控的信息互通机制, 上述建议的有效实施, 对于全面提高我校软件学院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 .

[2]陈平, 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08) .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效益,DEA

随着知识的飞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民众的受教育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实行扩招以后, 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但是仍然有大比例的学生会选择高职教育和民办高职教育。而民办高校由于经费来源、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方面与公办院校存在差异, 因此如何评价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 促进民办高校的自我整改, 是当前民办高校的重要课题。

1.DEA评价方法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 是由A.Charnes、W.W.Cooper和Rhodes在1978年创立的,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 (DMU) 来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民办高校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系统, 选用DEA方法进行办学效益的评价, 一方面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减少误差, 另一方面可以不用考虑量纲, 从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比, DEA评价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表中: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所选取的指标科学有效, 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能反映民办高校办学效益的实际情况, 与评价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2.2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这样不仅可以使高校在不同时期通过测算做到横向可比, 而且可以使不同高校之间纵向可比。但是由于所评价的对象不同, 特点不同, 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 尽量选择共有的或者存在共性的指标。

2.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切实可行, 去繁就简, 设计体系简明扼要, 尽量多采用定量指标, 不用或少用定性指标和经验指标。

2.4 针对性原则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经费安排、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存在差别, 这就要求在设计相关指标时应从实际出发, 选取一部分能够体现民办高校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而为民办高校办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

根据民办高校投入产出的特点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初步形成民办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其中专职教师素质主要指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师生比;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土地、房屋和建筑物以及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材料和易耗品主要指低值设备、家具及实验消耗的材料等;在校生规模包括在校专科生数量、旁听生数量、专接本学生数量;学生培养质量主要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优秀毕业生数量、学生参赛获奖数量及英语、计算机和各类技能证书的通过率来衡量;科研成果主要指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发明专利数及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数量;科研经费主要指来自于省部级的科研经费数额;校企合作主要指与各类教育机构合作项目数以及校企合作企业数;社会服务收入指向社会提供游泳池、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向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取得的收入。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图1中所列示的相关指标, 结合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 对相似或者相关的指标进行合并, 对办学效益影响较弱的指标予以删除, 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合理、更简化。在投入指标体系方面, 保留教职工数、经费支出总额以及固定资产存量;在产出指标体系方面保留在校生人数当量、科研经费和论文数这几个指标, 具体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 构建DMUj (j=1, 2, …, n) 的指标体系, 如图3所示:

其中, 在校生人数当量是指:Q=∑KiXi, 式中:Ki为i类学生数当量系数, Ki=K1, K2.K3., 按照教育部规定分别取1, 1, 0.1;Xi表示i类学生的在校人数, X1表示专科生, X2表示专接本学生, X3表示旁听生。

需要说明的是, 民办高校办学效益的DEA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唯一的, 不同的研究者在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时可能存在不同。本文所讨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只是从一般意义上进行了研究, 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还取决于被评价高校的特点、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以及评价的侧重点等方面。

总之, 评价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 评价指标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进民办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工作, 进而推动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海泉, 陈艳秋, 刘旭东.高等教育成本与规模效益探讨[J].财会通讯, 2006 (10)

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7篇

1 化工园区整体安全性评价概述

1.1 安全相关性的理念

安全相关性, 主要说一个企业所出现的问题, 可能会对周围的企业产生影响造成严重的损失, 安全相关性越大, 说明这个企业所出现的问题会对周围的企业产生的影响越大, 反之, 安全相关性越小, 说明这个企业所出现的问题会对周围的企业产生的影响越小。

1.2 安全相关性的类型

安全相关性的几种类型主要包括, 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露扩散的问题。一个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能会对化学工业园区里的其他企业产生严重影响并造成损失, 即一个企业对化学工业园区里其他企业火灾爆炸的相关性。一个企业发生有毒气体泄露扩散的问题, 可能会对化学工业园区里的其他企业产生严重影响并造成损失, 即一个企业对化学工业园区里其他企业有毒气体泄露扩散的相关性。

2 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

2.1 区域企业安全的生产状况

区域企业安全的生产状况, 决定着在这个区域里的化学工业园区在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露扩散的问题发生的概率的大小。因此, 区域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影响是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区域安全生产状况的指标应该从有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种类特征、储存的多少、可能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露扩散危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危害程度、企业管理和监控等方面来进行系统分析。

2.2 区域规划状况

区域规划状况是为了实现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开发和建设的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规划, 这对化学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决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工协作不合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应从区域的功能定位、人口密度、交通情况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 进一步完善化学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化学工业园区整体协作水平, 使得区域的规划更加合理, 保证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运用的更合理, 来实现地区范围内化工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2.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决定着这个区域内的总体布局。研究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 应该从区域内环境质量的现状、生态安全的现状和生态状况的反应情况等方面来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才可以更好利用区域内的这些资源, 更好地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学工业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4 区域应急资源利用能力

研究区域应急资源利用能力, 可以看出这个区域内的整体能力, 应从区域消防、公安、医疗等方面, 以及在一定区域内可以获得的应急资源的配套完整状况来进行系统分析判断这个区域的应急资源利用能力。一个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利用能力越强, 这个区域内的经济、科技和资源的储存能力越强, 一个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利用能力越弱, 这个区域内的经济、科技和资源的储存能力越差。

2.5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决定着一个区域内的开发能力, 应该从区域经济的承载能力、消费者的社会需求、科技的发达程度和环境保护占投资的比重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越好, 这个区域内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较且快水平越高, 反之, 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越差, 则这个区域内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缓慢且水平越低。

3 结语

我国的化工园区日益增多, 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提出了应用相关性理论, 从区域内企业安全的生产状况、区域规划状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区域应急资源利用能力、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五个方面来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来完善化学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提高化学工业园区整体协作水平, 最终进一步提高园区内经济、科技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化工园区日益增多, 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学工业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从区域内企业安全的生产状况、区域规划状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区域应急资源利用能力、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五个方面来构建比较全面的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化工园区,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安全保障,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魏利军, 多英全, 于立见, 刘骥, 吴宗之.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年05期.

[2]李传贵, 巫殷文, 刘建, 张力, 黄典剑, 汪卫国.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计算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年03期.

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第8篇

一、节能评价体系构建的做法

1. 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目标。

油气生产企业开发的区域属于典型的“三低”油气田, 地面条件复杂, 集输管线长, 加热点多, 自用油耗量大, 耗电量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生产基础的限制, 单位产品耗能相对较高, 节能降耗的空间相对较小。国家“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油气生产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研究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 从油气生产企业的视角出发, 从节能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管理为着手点, 为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评价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从而使石油生产企业实现能源结构优化, 能源生产利用效率提高, 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典范。

2. 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的关键问题。

一是由于油气生产企业之间的环境、特点极为不同, 能耗差距较大, 如何解决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用性、公平性、客观性。二是各油气生产企业在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员工意识上存在较大差异, 数字化管理的普及和操作水平上也有很大差异, 如何在不同的生产组织管理状态下, 切实做到节能路径的统一。三是油气生产企业在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上起步较晚, 可以借鉴的案例很少, 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具体困难及测试过程中误差的控制。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以全面改善取代局面的改善, 以持久的改善取代临时的改善, 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与习惯, 继而形成持久的企业文化。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 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能源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3. 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 将上一年度的企业综合能耗进行整合分析, 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 将这个数据在考虑现实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条件下对于同类能耗指标进行预测。可以用同比分析、定比分析、环比分析等方法, 形成项目柱型图、折线图形成趋势变化来分析节能管理工作需要的各项指标。移动平均法, 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在油气生产企业中, 水、电、天然气、原油的消耗情况是有每月分析的, 通过这些实际数据来分析预测油田生产中短期能耗。因果分析法, 是把影响能耗需求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 找出其因果关系, 并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来分析能耗。这类方法包括部门分类法、技术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等。想定法, 根据以往数据整理分析, 对未来油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若干不同估计和要求, 然后对各种不同设想方案进行内部能源消耗需求的计算机仿真, 以获得相应的能源消耗需求估计值。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可获得性。指标的对比既要看能效水平, 又要看成本和效益, 以确保在节能方案的挖掘中获得最佳投入效果比。要使能效对标活动中提出的改进方案既能够与国际接轨、体现企业的一流水平, 又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要求。

(1) 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根据油气生产地面工艺服从地下,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阶段的用能单位之间开展能效对标缺乏可比性的特点, 企业应立足于以过程指标管理为主, 以终端指标管理为辅的原则。过程指标, 即根据各工艺、工序、工段的情况, 设计出产品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设备指标体系框架。油田生产企业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可直接针对采油井站、油田水回注站、联合站等用能单元;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可直接针对采气站、脱水站、集输气站、增压站、配气站、气田水回注、CNG站、天然气净化厂等用能单元。且指标体系内容可包括人均综合能耗、产品综合能耗、产品各能种单耗、工序能源利用效率、设备效率等指标。终端指标考虑产值与能耗的关联度、产量与能耗的关联度、产量与主要能耗 (电耗) 的关联度, 由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油气综合能耗、单位油 (气) 综合电耗三个指标构成。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统计报告期内每产生一万元的产值所消耗能源数量。它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耗能水平指标, 是计算企业节能量的基础。计量单位统一使用“吨标煤/万元”。单位油气综合能耗:指油田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 每生产一千克油气当量消耗各种能源能量总和的平均水平。计量单位统一使用“千克标煤/吨”。单位油 (气) 综合电耗:指油田企业生产一吨油气当量消耗的电量。计量单位:千瓦时/吨。

(2) 能耗结构。从系统学的角度建立一套能源使用的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每个指标的分析、计算, 获得整个能源系统的评估结果, 以此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同时, 根据国内外的指标对比, 可以发现一些指标的不足, 寻找解决的对策。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需要利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构造节能的可持续利用系统结构模型, 包括对能耗进行分类, 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 构建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3) 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生产系统能耗指标, 油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几种设备与系统中。主要能耗设备是泵类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 和锅炉 (工业锅炉) , 主要的能耗系统有通风机系统、集输系统、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节能技术指标, 节能技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技术本身, 二是节能技术已取得的效果及收益。可以从资源利用水平、节能技术应用两方面构建节能技术指标。

5.节能评价体系的管理。

(1) 内容:节能管理评价制度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积极应用节能先进技术, 推动技术进步, 促进企业在节能对标方面的更好发展。节能管理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管理评价, 是对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燃料管理和计量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的评价;设备评价, 是对油气田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装备水平和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 是对企业生产综合能耗指标和生产系统主要耗能设备能耗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2)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企业自查和专家查评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评价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按照查评、整改、复查、提高的方式开展工作。企业自查工作应成立企业自查小组, 根据查评标准定期进行。自查完成后编写企业自查报告, 明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复查是对初查存在问题整改进度及结果的查评。复查由基层企业自行组织开展。

(3)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实行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与日常考核制度相衔接的原则, 将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纳入公司考核体系, 其考核指标、考核周期、挂钩奖金等与考核体系相衔接;实行分层分类原则, 按照考核对象的不同将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分为不同层次, 即集团公司、厂矿、井站等;按照考核的内容不同, 每个层次的考核又可以分为工作考核和结果考核两类。

二、建立节能评价体系的作用

1.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 加强节能减排。

在安全生产方面, 企业应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活动, 保证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数, 改善能耗和环境控制指标, 达到安全环保形势良好的局面。提高了总体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安全文化的理念、工具和方法的普及运用, 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严格贯彻本质安全理念。企业推进属地管理层, 逐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例如从原油的输入、加工直至产品的输出, 所有可燃物料始终密闭在各类设备和管道中, 提高各个连接处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 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安全,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2. 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开发投资大、石油事故影响大等特点, 石油开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石油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 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安全、环境和职工健康是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持续发展应该是石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和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高度兼容。建立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评价、分析和管理系统, 为组织节能管理提供保障。

3. 在安全、节能的双重前提下, 保质保量。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新探 第9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国不论是经济、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人民的生活质量、心理需求、道德素质却未随之同步增长, 这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的“中国梦”是背离的。为“切实维护好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国家不断推进法制建设, 然而新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效力具有滞后性。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 以期在制度表现滞后时, 及时判断经济发展现状。

学者曾使用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劳动及技术) 评价、制度因素的量化评价指标、以经济增长质量发展为中心的评价因素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这些学者都将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着眼于某个单一因素, 按照这种思路评价的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必定有所偏颇。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国民幸福与否成为了衡量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基于规范化和时代性的要求, 笔者拟建立一个包含物质增长、国民幸福因素、市场优化因素在内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一、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应当是一个由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构筑的反映经济发展时空状况的复合系统, 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以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为基础, 根据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同因素, 以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B1) 、国民幸福指数 (B2) 以及市场优化指数 (B3) 三结合的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A) , 作为评价我国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指标。其中, 第一部分, 以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经济结构和内容的12个指标来综合反映经济发展质量 (B1) 状况, 具体为:GD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单位GDP能耗产出率、一产、二产、三产构成比、工业增加值率、三产增加值率、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别以X1-X12表示;第二部分, 从国民幸福感受出发, 选取影响国民生存、生产生活的关于收入、消费、教育及安全方面的需求等18个指标评价国民幸福指数 (B2) , 具体为: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普通高校数、高科技产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教育投入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每万人大学生比重、每万人卫生机构数、每万人执业医师数、犯罪率、刑事案件发案率、以及治安受理案件查处, 分别以X13-X30表示;第三部分, 从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 选取市场开放程度和环境承载力方面的10个相关指标, 对市场优化指数 (B3) 进行评价, 具体为:财政支出比重、经济外向依存度、出口商品总值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比重、利用外资比重、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水土流失土地治理率、以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分别以X31-X40表示。

二、数据分析

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并消除量纲。其中, 由于恩格尔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犯罪率是逆向指标, 对指标值取倒数, 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

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各层指标。

利用主成分分析, 通过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 能将众多的具有错综复杂相关关系的一系列指标归结为由综合指标描述的少数几个主成分, 又能更集中更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A) 的特征, 分别从经济增长质量 (B1) 、国民幸福指数 (B2) 及市场优化程度 (B3) 三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对第一层指标B1进行主成分分析得知, 前两个主成分包含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659%, 所以取前两个主成分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对指标的理解, 从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对B1进行评价。其中, 由X1-X3、X5、X10-X12七个指标来描述经济效益的好坏程度;由X4、X6-X9五个指标来描述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

同理, 第二层指标B2可以归结为三个主成分来描述, 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为占贡献率达77.751%的生存物质需求类指标, 它包括X13-X15、X17-X18五个指标;第二个主成分为占贡献率达8.344%的教育文化程度类指标, 它包括X16、X19-X25八个指标;第三个主成分为占贡献率达7.078%的安全健康需求类指标, 它包括X26-X30五个指标。

同理可知, 市场优化程度总指标由包含贡献率占92.713%的前两个主成分描述。其中, 第一个主成分可以表示为市场依赖度指标, 包括X31-X33、X35四个指标;第二个主成分可描述为环保投入程度指标, 包括X34、X36-X40六个指标。

2. 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熵值赋权法是利用指定指标的信息熵值来客观判断指标的有效性和价值, 对分析综合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数据标准化、以及对各指数综合水平计算, 对原数据标准化处理后, 采用熵值计算指标权重 (如表1) 。由初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得到的矩阵与各指标权重相乘累加, 得出各部分指数的时间序列, 再乘以其所占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加权可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三、评价结果分析

1. 我国以物质为主、以人本为辅的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及市场优化指数三方面的分析, 可以合理有效地评价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在物质上、精神上与人和自然的和谐程度。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51.38%。一方面, 可以看出, 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劳动生产率、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单位GDP能耗及工业增加值率几个指标能有效概括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 而且要依赖巨大的固定资产, 消耗能源等物质条件, 一旦出现资源短缺问题, 经济效益马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 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好坏。可以看出,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但不断注重工业、轻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不仅搞活了农业发展, 也促进了工业和轻工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同时可以看出, 能源消费对经济结构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因此,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物质资源的丰俭, 这正是当前必须节约能源的原因。

国民幸福指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56%, 主要从收入、消费、物价及就业医疗安全等方面, 阐述了物质条件的好坏是国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 只有满足了生存的物质需要, 国民才有寻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等需求的欲望。另外, 国民教育文化素质的高低体现了社会进步程度。从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投入可知, 我国一直秉持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发展原则, 不遗余力的促进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高校、教育经费的增多, 高科技人才和产品产出也不断增加, 国民幸福感也不断提升。高校的扩招和数量的增多, 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但是从2003年开始, 就业问题逐渐显露,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 高科技产品不断涌出, 国民幸福感却增幅不大。究其原因, 可以看出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多并没有带来应有的社会效果, 反而带给人们诸多生活和消费的压力, 说明教育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不断落实和完善, 这与现阶段我国国民生活状况相吻合。

市场优化指数可以看作是包括市场依赖程度及环保投入程度两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保护环境治理投资的加大, 我国引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备, 这几年表现尤为突出, 对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高的贡献率, 这是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 我们更新了人与环境共生共赢的思想观念, 加大投入环境保护的人、财、物力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 继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市场发展理论, 合理利用国内的自然资源和外国的社会资源, 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

通过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知,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仍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 虽然在建设文明市场和满足国民需求方面也有投入, 但是投入力度还是比较薄弱, 即对以人为本的实践还不够深入。

2.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以人为本转变的轨迹。

上一篇:健康体检须知下一篇:艺术生党建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