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2024-06-27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精选12篇)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1篇

1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比较

1.1 管理理念

当前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理论基础, 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生发展理论”政府和学校认为学生事务的任务在于创造条件激励、鼓励学生把更多时间、精力投身到课堂内外一切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中去[1]。

美国大学对体育类社团的扶持力度惊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往往能进入西点军校、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等一流学府就读。在大学中, 每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同学, 都能获得一定的学分。这些学分可以冲抵平常课业所需要的学分。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在体育中获得相当的学分, 以支持其毕业。

在我国, 高校在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还没形成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思想, 没能在学生社团管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服务于学生的需求[2]。

对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 多数人将其看做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大学生活的点缀, 学校也更为重视表层的技能培养和短期的目的性, 很少将体育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相提并论, 忽视内在潜力的挖掘[3]。

1.2 社团活动场地

美国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一般集中在一个统一地点举行, 体育类的社团活动有固定场地, 并且不收取费用, 使用方便。

国内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场地的基本情况是:场地不固定, 体育场馆的使用需要审批, 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偏低, 现有场地利用率低。

产生的原因是:一方面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大都是自发性的, 体育部门不是主管单位, 而学校大部分体育场馆、设施是由体育部门管理的, 平时这些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需要申请批准, 过程比较繁琐;另一方面, 学校正常的体育课教学也在露天场地和室内场馆进行, 体育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场地所限, 与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冲突。

1.3 指导教师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都有指导教师, 社团的诸多事务需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认可。有关社团重要文件、活动申请表、租借场地等都需要顾问签名。哈佛大学《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正式批准成立学生社团的条件[4]:必须提供有顾问署名的推荐函, 并且有个人兴趣和专业知识向社团提供咨询。指导教师的身份只有通过生活委员会认可后才能正式确定。

我国高校大多数体育社团都是自行聘请指导老师, 或虽然学校团委规定社团须配备指导老师, 但并不直接指定。社团自行聘请的指导老师基本上都是义务兼职, 在师范类院校, 体育社团的活动指导大都由体育专业的学生担任。

另外, 也有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并细化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如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并要求年轻教师在晋级副教授之前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学生工作经理并做了明确规定[5]。

1.4 活动经费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有:一是靠学校拨给主要有学校相关部门和基金会的经费支持, 这是主要来源。二是学生社团通过营利性服务项目获得经济收入以及举办活动而得到活动费。三是校友会和社会团体赞助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机构为社区服务性学生社团提供经费与相应的物质支持。四是成员每年缴纳的会费。此外, 学校每年会另外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经费作为活动基金的补充。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由三块组成, 一是社员会费, 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社会组织赞助。三是学校团委等提供拨款, 但所占比例较低。再者有部分社团通过自身社团活动或参与比赛、表演等获取创收, 但过程比较艰难。

目前, 从总体上来讲, 我国现有大多数学生体育社团组织自身运动水平低, 活动层次不高, 很少走出校园与社会企业建立联系, 所以受到学校上级部门的重视还不够, 社会上对学生活动的认可度也不大, 致使学生社团活动筹集资金比较困难。

1.5 作用影响

在美国高校中,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开展服务项目, 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因而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其中体育类社团的地位也是尤为突出的, 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较深远的。如美国四大职业球类联赛每年的选秀, 选中的新秀许多都来自美国各大高校;许多参加过重大比赛的运动员也是来自参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大学生, 一些毕业后就走向了职业运动员生涯。

我国高校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体育类社团, 它们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如, 北京大学的以自行车运动比赛和社会实践为内容的自行车协会, 近年来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并取得了巨大地成功;上海师范大学的网球协会成功地把一个学生社团发展成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 这些优秀社团在为数众多的体育社团中实属凤毛麟角, 更多的体育社团受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与其他社团没有多大差别, 总体上还停留在校园内以娱乐为主, 影响力不够, 未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更高的价值。

2 建议

2.1 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

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理念的差异比较, 可以看出, 我国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还相对滞后, 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价值认识不深。体育社团以它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 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其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2 合理利用体育场地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学校要协调好与体育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向体育社团公开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 以改善场地设施不足的窘况。从长远发展来看,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体育俱乐部。

2.3 优化管理,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优势

在管理层面上, 学校应当重视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给与其奖励与支持, 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高度来重视对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2.4 多渠道筹集社团活动经费

社团活动的质量与层次需凭借大量的经费投入。对此, 我们应当学习美国, 多渠道筹集经费。首先, 应积极争取学校加大对学生社团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其次, 社团应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组织面向师生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和服务, 从中获得经济收入, 以及通过与相关企业和单位建立联系获取商业赞助。

2.5 打造特色, 提高知名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何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 打造体育品牌社团, 是体育社团发展应关注的重点。结合美国高校社团的成功经验及国内优秀社团的表率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首先应当拥有自己的特色, 可以依据专业特点或地区优势拓展活动项目特色, 吸引各方的关注和参与;其次立足校园, 走向社会。在校园内, 广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同时可以与其他社团联合起来, 参与节日、活动的表演以扩大宣传和知名度。在校外,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项目, 有能力的可以走进社区, 与群众体育相结合, 形成高校体育社团与社区群众体育互动互利的良好发展态势。

3 结语

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上的不同, 其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取长补短。学校方面, 要重视管理效益, 从管理者转向监督者、指导者, 给予学生体育社团大力支持, 充分挖掘利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场地资源;社会方面, 社会力量的支持与赞助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意义重大, 与学校体育结合还能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实施;体育社团自身方面, 通过营造特色鲜明的品牌社团活动, 展现体育的魅力与价值, 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摘要: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历史较长, 社团活动以其规范化、多样化、社会化为我国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分析,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提出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社团长效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体育社团,比较

参考文献

[1]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李同果.发达国家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7) :93~95.

[3]张家勇.关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4) :80~84.

[4]任志宏, 赵平.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1 (10) :78~80.

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理性思考论文 第2篇

2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理论阐述

高校体育社团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需要而自发组织的一种非盈利性体育组织,其最终目的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实现高校体育社团价值的最大化,因而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应围绕社团活动的开展而设定,以使社团所涉及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以,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应落实到实处,以社团会员为本,以社团可持续化发展为基本点,明确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五大方面的管理要求。其一,计划是指高校体育社团在秉承章程或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就实制定出社团发展总体规划和详实具体的分活动计划。其二,关于组织,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社团的组织结构,清晰并完善社团的职能部门,形成稳定合理的内部关系;二是社团的活动组织,主要表现为开展方式、次数、场地器材、社团会员及工作人员的安排等。其三“,指挥”在宏观的层面上讲是高校相关领导对于该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整体把控及规划,充当一个掌舵人的角色;在微观的层面上讲是一个社团的直接负责人或社团干部,以自身能力及可调动的种种资源来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其四,“协调”是指在整个活动策划实施过程中,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统筹与调动,使得社团活动效果达到最优化。其五,社团的控制主要是指对于社团的管理监控,具体主要体现为经费保障、活动效果等多方面的调控。

3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以会员为本”的理念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社团体育活动是一项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集体活动,由于学生自身锻炼方法不当等多方面原因而发生运动伤害的几率较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安排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运动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学生的安全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少数的学生社团有指导教师且经常指导,大部分的社团有指导教师但不经常指导。当会员在满足了自身的安全需求后,便会希望得到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学生依据自身需求与意愿进行社团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可以使得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努力来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赞许,增强个人信心,进而达到在社团活动中自身价值的实现。然而据了解,社团活动的内容一般由体育教师或体育社团负责人来设定,由社团干部进行组织与实施,很少由学生自己依据自身意愿提出活动方案而组织活动,这就造成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起初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很高,然而随着对社团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与积极主动性却大打折扣。社团活动的主体是作为会员的学生,缺乏学生积极性、参与度低的活动是不能取得很好活动效果的,当然也达不到社团活动开展的意义。

3.2管理模式不明,职责不清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有学校团委负责,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二是由学校团委及体育部门共同负责。体育社团不同于其他类社团,在体育场地、器材、技术、竞赛等方面,更需要体育部的指导、支持与协助。由团委及体育部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容易因为两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协调不足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出现。管理模式的不完善,甚至于是缺乏管理,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及活动组织都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未来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

3.3忽视社团的反馈与监督制度的建设

判断一个社团活动开展的好坏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会员对于所参加社团活动的反馈、社团干部对于社团自身建设的总结与反思及学校相关领导对于该社团的认识与考核。然而,很多高校体育社团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较多注重活动的前期准备,而较少涉及活动后期的意见反馈和监督机制所带来的激励作用;较多沉迷于自身发展、固步自封,而缺乏与其他社团的交流与共同成长。从学生层面上讲,只有少数社团设立专门的会员意见反馈与监督渠道,更鲜少有社团会真正依据会员的意见而结合社团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改进与完善。从社团负责人的层面上讲,社团负责人较多注重自己在任期间的短期成绩,而较少考虑到社团的长远计划。社团负责人的换届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任的负责人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和管理办法,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从学校的层面上讲,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体育社团的监督和评比条例,使得社团在自身发展中没有活动依据及目标追求,忽视了评优、监督活动所能带来的社团之间的激励效应,各体育社团看不到其他同类社团的优缺点,无法相互学习与补足。

4建议

4.1注重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体育社团评比标准,且依据这一标准,对校内各个体育社团进行评选,对于发展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等。注重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等外在行为化为体育社团的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完善社团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规范社团申请成立的程序、每个社团按照章程的活动实施及建立专门的会员反馈意见的渠道等。

4.2做好社团干部的培训,强化指导教师的认识

社团干部作为社团骨干人员及活动组织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领导能力及管理能力,提高自身认识,做好交替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批判地继承前任负责人的工作计划与要求,避免重复劳动和多走弯路。与此同时,应当注重强化指导教师的正确认识,明确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的任务及要求,增强教师责任感,同时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指导的时间与次数,使得学生能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颇有收益。

4.3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活动范围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3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象为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对其社团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影响他们发展的某些因素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一些期刊和论文等研究文献里的观点进行归纳统计,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之后作为论文的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在论文调查的展开上,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问题的采集,给体育社团的成员发放100分问卷,并对所收上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

3.数据统计法。依据发放回收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結果。再对得出的结果加以分析,为论文的结论做出理论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类型。到现在体育社团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类,只有运动项群的分类,大部分的爱好者都会以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对这些社团分类。根据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实际情况在表中采用如下分类方法(见表1)

根据表1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宜春学院的体育社团有9个。如表1,在这些分类中,可以发现篮球裁判协会和大学生足球迷协会归为运动兴趣类社团,因为这两个项目不属于那种球类和某种运动项目。但是这两个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对篮球和足球的认识和兴趣。虽然轮之舞轮滑协会(方便叙述以下简称轮滑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只有一个,但还是把它们划分成两大类里,便于区分。

2.宜春学院体育社团成员的构成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中显示,男女比例实际上是严重失调的,在91份问卷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达到63%,而女生只有37%。由此可以看出来,学院的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女生兴趣度不高。

3.宜春学院体育社团的社团活动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社团都能够保证每周都开展活动,并且有的社团活动频率已经高达一周四次以上,这是一个社团运营的灵魂脊髓。活动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周末或者课余时间。但也不难发现,有些社团的活动频率是相差很大的。在对一些干事的访谈中得知,这种活动频率和活动所需场地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球类协会和定向运动协会对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就会要求比较多或者高,所以活动次数无法增多。总的来说场地是否充盈也是影响活动的一个因素。

(二)宜春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宜春学院场地设施条件对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好与不好,与其所拥有的经费有关,场地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一个体育社团来说,有没有充盈的场地来支撑就注定着这个社团未来的走势。社团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在社团的管理中,得到一个关于场地使用的问题:有一些场地在课余时间是不对外开放的,如果想进去练习或者开展活动都是必须缴费的,那么就使得社团对经费方面的不充盈很尴尬。

三、结论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综述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社团发展,研究内容,综述

近年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已呈多样化发展的阶段,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被愈来愈多的高校所重视。2002年, 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体育锻炼、校外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可以说,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大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了环境条件和组织保证, 而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无论对学生自我发展, 还是对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推进体育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体育社团的概念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组成部分, 具有社团最基本的属性, 又具备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5号) 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目前, 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定义众说纷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建军和何建华在《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中定义为: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以大学生体育活动为活动内容的群众性的团体, 它不但是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点, 也是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大学生余暇生活的乐园, 又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2 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与功能

2.1 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

2.1.1 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环境

学生体育社团因为其聚集方式的灵活性, 体现出鲜明的优越性, 成为学生取代班级而参加体育活动的载体, 使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成为可能, 它增加了在校园体育活动中承担的比重, 学生更多地在体育社团中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2.1.2 营造社会化的终身体育环境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 大学是人生中学生与社会人的连接点, 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准社会人”。学生体育社团不同于体育课, 完全是学生自我参与, 自主管理, 没有强制的管束, 培养了自我体育意识与行为能力, 为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1.3 促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构成大学体育社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社团里, 教师的权威不能靠考试评分的强制性, 也不能靠教学规章制度的约束性, 而完全靠自身的调控力、亲和力和指导艺术。体育社团的发展无疑能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2.1.4 发挥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潜力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临问题的不光是建设, 还有使用与管理。只重建设, 不重视使用与管理, 场地设施是体育社团的硬件条件, 体育社团的发展必会向学校场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2.2 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

2.2.1 对学生的功能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成员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表达成员的情感、能力, 为成员寻求体育机会, 以获取社会承认, 实现自我, 这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主要功能之一, 也是社团吸引成员的基本原因。

2.2.2 对学校的功能

大学生体育社团超越了体育课堂, 延伸体育课堂的空间, 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发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 也丰富和推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2.3 对社会的功能

学生体育社团有较大的社会容量, 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较好形式。可以说, 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 是一个社会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鉴标之一。

3 高校体育社团形成背景简析

卢元镇先生将体育社团从性质和构成主体的角度对体育社团分为五类, 其中高校体育社团就属于第二类即社会体育类社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出现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现象。体育资源的有限势必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在占有有限体育教育资源上的竞争。而代表集体利益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社团成员的利益, 从而使得社团内成员在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方面变得更加理性、有序和高效。从社团的本质分析, 出现高校体育社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4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各类体育社团组织中, 绝大部分是男性社团, 其活动项目与内容主要是篮球、足球、健身、乒乓球, 部分社团 (约14%) 则无固定项目与内容的随意性组织。女性只占总数的7%, 主要以健美、健身操、羽毛球和现代舞为基本活动内容, 且组织活动不确定, 存在时间较短;在这些体育社团中绝大多数没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指导运动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女性体育社团尤为明显;组织活动层次低, 对高年级学生不具有吸引力, 社团成员到大学高年级脱离社团的比例普遍较高。

4.2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趋势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与实践衔接等特点。近年来, 各高校学生社团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主观努力, 工作优势日趋明显, 并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4.2.1 高校体育发展方向

高校体育社团应该发展体育营销的观念, 培养现代经济意识, 要有敢于与企业联合办体育社团的勇气, 我们为商家提供这样的舞台, 应该很具吸引力, 吸引社会力量办高校体育社团, 可以说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大胆尝试。

4.2.2 让全校教职工都融入到体育社团中

这种办法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校教职工的身体素质薄弱的问题, 改善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职工的交际能力, 扩展经济来源, 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 让教职工和学生搞对抗赛的形式。

4.2.3 大学社团将取代大学体育课

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最大胆设想, 也是体育社团发展的终极目标,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需要社会的发展到一定的层次, 也需要中小学的配套改革的支持, 对于能否实施, 怎样评定学生的成绩, 什么时候能具体实施?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管理部门、专家和各位学者的继续研究和总结。

4.2.4 数量增多, 学科覆盖面广

在当今高校校园内, 学生社团少则十余个, 多则近百个, 几乎涵盖文、理、工、医、农等所有学科门类, 而且科技类的社团逐渐增多, 专业化更加明显。

5 结语

在当今高校体育的发展, 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 使高校体育工作走全面化、多样化的健康发展之路。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 要系统的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 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为社团活动筑牢经济基础。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 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人员, 对社团成员的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何建华.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5, 6.

[2]杨左, 段洪华, 等.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10.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5篇

参考文献:

[1]朱奇志,黄尊兵,岑人军,黄志华.21世纪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6):82―84.

[2]卜苏利.美国三所知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及启示[D].无锡:江南大学,2015.

[3]焦建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J].体育教育,2017,161:71―72.

[4]陈添巧,沈克印.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37―39.

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6篇

摘 要 校园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促进学校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对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 体育社团 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

一、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

当前,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原来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而,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拥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不需要体育职能部门的干预,靠大学生的兴趣自发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并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由于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产生积极影响,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社团都由学校领导、主任主管,建立了较系统的组织领导机构模式,加强社团及其会员管理,注重强调社团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提高,积极为社团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社团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二、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

1.体育社团种类的多样性和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扩大了校园体育的内涵

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所以体育活动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因此,这些社团成员将成为大学生社团的二次媒介,把体育活动乃至其他先进文化的信息播撒在学校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的非社团成员的人群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培养了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

2.社团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目的的多样性,繁荣了校园体育活动

社团活动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社团体育活动,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利用体育社团形式多样、层次多样的文化活动优势,可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生活具有非常积极、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3.参与体育社团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营造了和谐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社团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频度,能够按个人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争取、创造各种满足个体需要的机会。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是以各单项体育社团为群体,自筹自办,自我管理,具有形式多样、实施灵活的特点。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使体育社团成为一个较为宽松的团体,有大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有教师适当的指导、有不同形式的小型竞赛,而且是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下进行的活动。

4.体育社团成员的高层次,提高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品位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主体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这就决定了校园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层次。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只是满足于简单、传统形式的体育活动的重复,而是企盼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组织活动,创造出崭新的体育精神产品和活动内容,以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5.起到加强校际交往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以前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由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学校的一般学生很难有机會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交往,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为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运动代表队有一部分队员是在体育社团中发现并挑选出来的,而且这部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相当不错。体育社团通过组织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使广大学生得到实战锻炼,使学生体育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可见,体育社团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才能,为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1.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成为沟通系际、校际间的中介,为学校运动队提供了人才资源。

2.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要系统的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团活动筑牢经济基础。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对社团成员的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3).

[2] 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7篇

1、高校体育社团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其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 使学生都能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线以上, 掌握两门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而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运动习惯养成的基础上。相关调查表明, 运动兴趣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第一动因, 其中体育社团由于具有自愿、主动、灵活等特征, 通常是基于某项运动的强烈兴趣而设立的, 社员通过在社团内的各种活动, 能够形成对某一运动项目的理性认识, 切身体会到某一运动项目的价值与乐趣, 养成相对固定的体育行为习惯。因此, 体育社团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参加体育社团的人数往往只占学生总数的3%-5%, 而且多是以大一学生为主, 在某高校500人的调查中发现, 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在体育社团中所占比例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其中大一学生占到了46.8%, 而大三、大四、研究生数之和才占到了总数的17.4%, 这表明学生从大一向毕业生、研究生的过渡过程中, 社员的流失率比较大, 虽然有考研、就业等因素的影响, 但这也暴露出了高校体育社团在管理与发展上的弊端。因此,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 如果寻求更加有效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2、基于 “阳光体育运动 ”的高校体育社团的有效发展路径

2.1、完善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

高校体育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发展体育社团、吸引学生入团的关键, 否则过于单调和陈旧的体育设施, 只能造成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热情的丧失。对此, 高校在健全体育基础设施时, 要同体育社团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尽量为体育社团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 为体育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这对体育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2、提高经费投入 , 拓宽经费渠道

高校体育社团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 所以高校必须增加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 以保障社团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 高校以及社团自身还应当加强同社会企业等组织之间的联系, 争取更多社会团体组织的支持, 拓宽经费来源的渠道, 这样不仅给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保障, 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和社团活动的丰富, 可谓一举多得。

2.3、加强教师对体育社团的指导

在针对体育社团活动组织形式的调查中显示, 现阶段高校的体育社团普遍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 如图1所示, 仅有约37%的高校社团能够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 其他社团基本都是学生自己组织或老社员、体育特长生“传帮带”的形式。而在图2关于体育社团教师指导情况的调查中却发现, 其实57%的社团都安排了指导教师, 但“有指导教师却从不指导”的占了20%, 只有10%多一点的社团能够经常性的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发展不够重视, 没有针对指导教师制定激励性措施。因此, 高校要提高对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视力度, 加大师资和经济投入, 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社团的指导工作。

2.4、丰富体育社团的项目内容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中来, 顺利实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预期目标, 负责发展体育社团的校团委以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活动需求的深层次挖掘, 设置更多有针对性的体育社团活动项目。通过实际调查发现, 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中设置的运动项目主要是三大球项目, 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 武术、健美操等体育舞蹈项目, 从整体上看还是以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为主, 而诸如定向越野、轮滑、街舞、拓展训练等时代性比较强的项目却相对较少, 但学生的参与意向却非常强烈, 所以高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释放青春活力的舞台, 建立和发展更多内容与形式的社团, 增强体育社团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3、结 语

总之,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体育社团具有很多大的优越性, 能够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运动环境, 提供内容丰富的活动平台, 充分满足学生运动与交际等方面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因此, 高校要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 突出娱乐性、时代性和灵活性, 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社团的活动中来,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第8篇

1、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1、经费不足

一般来说, 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包括学校相关部门拨款和社团会员交纳的费用两类。特殊的, 有的体育社团为了举办竞赛可能会寻求校外资金的赞助。然而, 由于体育社团毕竟不属于高校正规教学的领域, 因此学校的拨款数量极为有限;另外, 由于会员都是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 因此交纳的会员费也比较有限;再则, 由于总体来说高校体育社团规模较小, 对于校外的企业来说起不到很大的校内宣传效果, 因此很难得到校外企业的赞助。以上三个因素直接导致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营经费严重不足, 也直接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营状况。

1.2、活动场地不足

由于高校规划用地紧张, 导致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场地十分有限, 加上目前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 使得高校体育运动的单位活动场地少之又少, 另外, 由于资金投入和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致使体育运动措施也无法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体育社团在高校的正常发展。

1.3、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不健全

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机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即行政领导组织模式和自由组织模式。如果仔细分析一下, 就能发现两者均存在很大的缺陷:行政领导组织模式容易造成管理死板、教条化, 而且上层领导的权威性和“套关系”等现象极容易引起社团的决策判断失误, 而自由组织模式则容易导致组织秩序混乱, 制度难以规范化等问题。因此,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1.4、活动内容单调

当前高校体育社团, 活动项目大多较为陈旧, 很多都是从网络模仿复制而来。另外, 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 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 无法适应参与者的不同兴趣需求, 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前景

2.1、招新门槛有待提高

可以想象, 一个崭新的社团要想逐渐发展壮大, 在起步阶段, 第一件事必定是增加会员人数以及附带的入会资金。 这种方式虽然效率比较高,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会员有一定的强迫性, 有些同学根本不了解社团的具体状况和活动项目就被“收买”了, 这类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往往会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 这类“ 充数” 的会员可能对该社团的项目根本不感兴趣, 鉴于自己已经交纳了会员费, 因此参与活动的时候占着运动器械却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运动中去, 导致其他同学想锻炼却没有器械。因此社团在招新的时候一定要调查核实好会员的具体状况, 不能盲目招新, 那样极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2、健全结构、规范制度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大环境下, 高校体育社团必须健全自身的组织结构, 规范管理制度, 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体育社团应该明确工作分工, 确立领导决策层、中间管理层以及项目执行成员, 并注意三者的有效连接。对于管理制度, 可以模仿项目管理的模式开展, 确立各级人员的具体职责。另外, 干部选举制度必须公平民主, 决不能出现贿赂、关系户等状况, 由于老会员对社团的了解情况较清楚, 因此选举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老会员的建议, 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老会员的想法去开展选举。与企业管理类似, 社团内部还可以制定奖罚机制, 如增加绩效考核制度, 增加月末奖、全勤奖等奖项, 并增大奖励力度, 以激发活动组织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表现差的会员也应该相应地指出其缺点, 并帮助其改正。社团制度要做到实事求是, 绝不包庇, 该奖励的奖励, 该惩罚的惩罚, 让工作环境充满正能量, 以保证社团有效率地运营。

2.3、完善体育资源

在社团活动场地方面, 尽量避开店铺、教学楼等场地, 以免造成拥挤, 或者对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造成影响, 尽量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等较空余的时间段开展社团活动, 以保证体育运动的效果。针对指导老师的选用, 必须找较为专业的老师, 当然活动结束后应当对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以提高指导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 学校在社团经费拨款和场地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 绝对要避免“套关系”的状况出现。当学校缺少必要的体育器材时, 社团可以与周边的健身房或者体育馆合作, 将其作为教学场地, 适当情况下, 可以让健身房或者体育馆的专业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教学, 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4、主动对外交流与展示, 重视宣传工作

高效体育社团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内的发展, 还应该多与校外社团加强交流。对外交流既有利于社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又可以提高自身社团的校外知名度。 高校体育社团在对外交流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自身社团会员的技能知识水平有限, 无法与其他社团人员有效沟通, 二是对外交流的活动经费不足。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首先要提高社团内会员的技能水平, 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以拓展其知识的广度, 方便其与校外社团的交流沟通, 并将学习到的新技能或者新知识应用到本校的体育社团中来。另外要解决的就是交流活动的资金问题, 社团一方面可以联合本校的其他经济能力较强的社团一起参加对外社团交流活动, 担任副角, 另一方面社团可以和校外社团制定好资金合约, 两方共同分担资金费用, 以减少经济负担。

任何一个社团, 想要被其它社团了解,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因此, 高校体育社团必须重视自身的宣传。大众媒体在宣传工作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大众媒体通常可以分为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两部分, 电子媒体一般包含广播、电影、网络、电视等, 印刷媒体一般包括期刊、杂志等, 以上这些方式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均有很好的效果。另外, 如果有条件, 体育社团还可以寻求校外赞助商协助宣传。

3、结束语

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的体育运动发展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是由学校政策导致, 然而更多的是由社团自身造成的, 因此社团内部应该时时总结经验, 提出改善措施。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 同时也是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交友平台, 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 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 而建设有创新特色的体育社团更是高校体育社团今后发展的必然前景。尽管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高校的相关部门仍然应该完善对体育社团的管理, 使其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与此同时, 高校还应该协助社团的校外宣传工作, 以促进本校体育社团与校外体育团体接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韦瑞英, 杨枝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0) .

[2]王美.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性发展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2) .

[3]曹运华.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6, (04) .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广西,高校,体育社团,模式

1 前言

高校是通常所说的高等学校, 从管理归属的角度它可以分为教育部和中央部委直属、省属院校、市属院校三类高校, 在广西的普通高校中基本上属于第二类, 即省属高校。体育社团是一种以体育运动为目的自发性形式社会团体。高校学生社团就是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组成群众团体, 这种团体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高校体育社团是以特定体育活动为载体群众性体育组织。

当前,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兴趣也在发生转变, 近年来, 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校体育设施的提升,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迅速, 广西高校体育社团会员递增, 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文以广西高校为研究对象, 综合采用了调查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高校三大城市的高校体育社团的规模、人员构成、管理形式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 分别对位于广西南宁、柳州、桂林三大城市的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进行调研, 他们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等高校。由于篇幅有限, 我们在这里只列出社团生产模式、体育社团类型的调查结果。具体如表1, 表2所示:

3 广西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社团经费不足, 社团开展活动形式单一

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设备是体育社团的物质基础, 因此, 经费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们通过对广西8所高校的专家进行访谈得知, 当前广西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它们分别是校方拨款、会员会费和企业赞助三个方面。在广西,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滞后, 企业缺乏投资与宣传意识, 当地企业对本土高校赞助不多, 因此, 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校拨款, 其余部分是会员赞助。据统计, 广西高校体育社团的基金来源中, 高校自身拨款就达到75%, 会员交纳费用为18%, 企业赞助费仅为7%。由于学校拨款有限、学生社团会费的收取又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 广西高校各个单项体育社团活动规模不大, 社团活动层次不高, 运动项目的水平低, 缺乏观赏性, 难以争取当地到企业的赞助, 严重影响体育社团的发展。

3.2 高层领导对体育社团缺乏重视, 社团活动缺乏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高校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课堂和常规的行政管理上, 对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不予重视, 把学生体育社团看做一种单纯课外活动组织, 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体育社团益活跃和壮大的事实, 没有充分地认识学生体育社团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主动、正确的引导高校社团向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几乎2/3的高校体育社团没有建立系统规范规章制度, 对会员缺乏组织纪律的约束与正确的导向, 社团活动与学生课堂教学几乎没有联系, 响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3.3 社团活动规模小, 社团发展缓慢

广西高校体育社团单项运动项目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多项项目没有普及, 调查中发现, 有1/3院校的社团开展项目仅为2~3个运动项目, 无法满足学生运动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受场地限制, 很多受欢迎的体育项目都没有开展。调查中发现, 广西高校目前成立体育社团最多的有16个, 社团个数偏少, 无法满足高校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 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由于许多社团的组织管理不完善, 有些高校的体育社团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能够真正发挥体育社团的职能。直接制约了广西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从而也一定程度的阻碍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4 体育社团活动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性指导

专业教师的引导是社团团活动正确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全国当前成功体育社团的经验可知, 每一个高校社团应当配备1到2名的专业教师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团活动的效能, 充分发挥社团的职能。但在现实运作中, 广西大部份高校的体育社团没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受过系统训练的教练员。在广西师范大学调查中发现, 12个社团中的篮球、足球项目基本上学生干部自己组织训练.广西科技大学体育社团中网球、篮球、足球及街舞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体育教师授课任务繁重, 主要精力放在常规的教学任务中, 没有精力对体育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其次, 高校的体育社团没有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 没有具体激励性措施, 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具体的标准。这些都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4 广西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4.1 转变传统办学观念, 正确认识体育社团的重要性

作为高校的领导层, 要正确认识到学校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交友范围的主要方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 学校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基于体育社团背景下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例如, 基于高校社团背景下的北大和清华赛艇对抗赛, 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一流高校, 通过赛艇比赛, 实现了各国学生的交流与互通, 弘扬校园体育文化。

4.2 拓宽社团经费来源渠道, 规范社团经费管理

体育社团经费匮乏是全国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广西也不例外,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高校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学校对经费管理过紧, 经费审批程序过于烦琐。这是阻碍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保证广西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必须多渠道引进资金。在学校拨款费用基础上, 鼓励各社团走出校园, 走进企业, 采用“社会赞助”、“有偿服务”等形式, 推进社团社会化、商业化运作进程。另一方面, 学校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性, 规范社团资金管理, 简化资金使用流程, 提高社团活动职能。

4.3 加大体育社团的经费投入, 健全社团基础设施, 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内容

物质基础是社团发展的基础, 高校高校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加大体育社团经费投入力度, 完善各类社团活动场地设施, 确保体育社团活动顺利开展。与此同时, 高校建立完善的社团规章制度, 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 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 在社团基础上设施健全的基础上, 丰富社团活动内容。以此同时, 根据高校的作息时间, 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 彻底改变体育社团的落后面貌。

4.4 加强社团培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引进专项教师, 增强社团师资力量

社团活动的项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没有专业化的指导教师, 社团成员的活动就无章可循, 参加社团活动的效率不高。因此, 高校应当励本校老师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参与社团指导工作,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外聘老师参与社团指导活动, 增强社团的师资力量。在政策方面, 高校可以制定各种鼓励政策, 把具有专项技能的老师引进社团参与指导。另一方面, 可以试行“以老带新”的教学模式, 选拔高水平的社团成员, 又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 带领新社团成员从事社团各项活动, 增强社团服务职能。

4.5 加强社团的管理, 完善社团机制

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深化学生社团改革, 可以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学生社团过程中, 我们要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结合广西高校特点构建完善的社团机制。管理方面, 首先要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 各项制度内容要尽量做到具体化, 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要规范社团中社员、指导老师及社团负责人的具体职能, 使得每项活动都能有章可循;其次, 要加强社团的组织管理, 强化社团负责人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 努力改进社团组织的服务质量, 推动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5 总结

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 广西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 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组建健康的广西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模式,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 积极引导广西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可以为广西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广西高校知名度,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锻炼高校学生的促进学生组织、领导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惠洋.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 .

[2]彭艳梅.云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 2010年10月.

[3]刘伟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2) .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10篇

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的基本现状

1.1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信息

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社团是在校园内部建立的一种具有群体性的体育组织或者团体组织, 他能够将学校内具有共同体育爱好、体育兴趣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社团活动, 并且不受高校内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约, 活动形式多元化, 活动内容多样化, 是新时代大学生自由发展的基本方式。根据对黑龙江18所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信息调查得知:18所普通高校具有体育社团共128个, 总体可分五个类型, 细分可得25个项目, 其中球类体育社团60个, 比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社团, 占所47%;健美健身类体育社团具有16个, 比如瑜伽、健美操、街舞等社团, 占13%;棋类体育社团13个, 比如国际象棋、围棋、五子棋等社团, 占10%;武术类体育社团26个, 比如太极、跆拳道、散打等社团, 占20%;其他类社团, 比如田径、游泳、轮滑等共13个, 占总体10%。

1.2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基本现状

1.2.1 体育社团的基本管理模式

在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当中规定, 高校社团需要学校的团委在党委的领导下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与指导。在此学校的团委需要指定一个团部或者指派一个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活动进行管理, 如果学校的社团数量较多则需要成立一个社团联合会对其进行负责与管理, 并且需要与学生会进行连接, 指派一个社团负责人进行管理, 在此也需要校团委进行指导。

通过调查得知,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一种是校党委领导校团委, 校团委领导学生社团联合会, 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管理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一种是校党委领导学校体育部, 学校体育部领导各个体育研究室, 研究室负责管理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一种是校党委领导校团委, 校团委负责校学生会, 校学生会领导体育部, 体育部负责管理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一种是校党委领导校团委, 校团委直接负责校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这四种管理模式对校体育社团均发挥着指导、监督、管理作用, 管理效果良好。

1.2.2 体育社团的基本决策方式以及干部的基本任命方式

在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中,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决策环节, 这个环节直接反应了体育社团的治理机制和民主化管理程度, 对体育社团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对黑龙江省18所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调查信息可知, 这些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决策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直接由负责人个人决策, 一种是社团全体成员共同协商决策, 最后一种是由主要负责人直接决策。从数据分析可知, 第一种决策方式也就是个人决策方式占总比例的百分之十五, 后两种决策方式也就是民主决策方式占总比例的百分之八十五, 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校的社团决策是趋于群体民主化的, 能够做到集思广益的决策效果。

1.2.3 体育社团的基本财务信息

在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 财务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如果社团没有稳定的财务支持, 那么社团就无法得到稳定的发展, 甚至会逐渐解散。对于体育社团的基本财务信息, 下面对体育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社团的基本经费来源以及活动经费的用途这几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进行分析, 从黑龙江省18所普通高校社团信息的调查可知, 体育社团中不收取会费的仅仅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 绝大部分都是需要缴纳会费的, 缴纳的会费一般每学期在每人6到10元之间。

对于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 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 一种是学校支持捐助的会费, 一种是社团成员向社会拉的赞助, 一种则是社会的捐助。在这几种经济来源的途径中, 团员所缴纳的会费占绝大部分。

对于社团会费的用途来说, 绝大部分都是支付场地和购买器材设备所消耗的, 也有一部分是请指导老师、广告宣传等所消耗的。

2 黑龙江省体育社团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物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社团的经费问题, 由于社团的经费消耗途径比较广泛, 比如场地支出、器材购买、聘请辅导老师等, 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 而社团的资金收入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社团成员的缴费, 而社团成员的会费是有限度的, 这就导致了社团经费紧张的局面, 并且会费的财务管理方面也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 这样就使得社团的经费问题更加严重;其次是社团的场地器材设备问题, 社团的器材设备是社团能够日常正常活动的基本保证, 由于社团的场地器材基本上都是学校提供的, 而学校的器材基本上都是给学生上课利用的, 这样就导致了社团器材紧缺的情形, 使得社团的活动受到影响。

2.2 人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以及重视程度, 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学校领导都认为过多的参加社团活动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使得体育社团的许多活动都被否决, 使得体育社团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其次是体育社团的专业指导情况, 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活动组织过程中都需要一些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好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但是实际情况中却不是如此, 这些基本要求难以达到, 使得社团的发展具有局限性;第三需要从体育社团中的干部能力说起, 在当今时期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良好的服务观念, 责任心不强, 社团的干部亦是如此, 对社团没有良好的归属感, 不能够良好的尽职尽责, 对社团的声誉以及社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 社团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一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但是有的社团没有基本章程, 没有基本的议事制度, 也没有基本的社团规章制度, 这样对社团的发展没有基本的规范与引导, 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其次需要从组织机构上说, 一些社团对部门层次的安排和社团成员的要求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使得组织机构只是一种虚构, 无法发挥它的指导作用;第三需要从监督机制上说, 绝大部分体育社团的管理部门都是团委以及体育部, 但是由于社团的数量基数比较大, 团委以及体育部的管理人员比较少, 这样就造成了体育社团监督松散的情况, 使得社团的发展缺乏规范性和引导性等。

3 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基本建议

3.1 拓宽资金的来源途径

资金是社团能够正常运行、正常组织活动的基本保证, 所以要想使得高校体育社团得到充足的发展, 那么首要任务则需要社团的资金得到保证, 在此则需要拓宽社团资金的来源途径, 充分的利用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在黑龙江省的高校体育社团中, 基本资金来源就是社团会员的缴费、学校的拨款、社团向社会拉取的赞助以及社会的捐助, 而最主要的则是社团成员的缴费, 但是社团成员的缴费资金又比较少, 所以社团就要争取学校的拨款以及社会的赞助。在此, 一方面社团需要组织各种优秀的活动得到校领导的重视, 让校领导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培养, 将社团的建设归纳到学校的整体建设环节中, 得到学校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社团需要走向社会, 充分的利用社团内部能够利用的资源, 主动与社会的企业事业进行联系, 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赞助, 实现社团资金的多元化来源。

场地资源、设备资源一直是制约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此一方面社团需要抓住学校可以利用的资源, 搞好和学校的联系与沟通, 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运动训练等计划安排合理的设计社团成员的活动时间;另一方面社团要充分的利用校外的体育资源, 灵活主动的走出学校, 举办校外活动, 补充校内体育资源的不足, 保证社团活动的基本运行。

3.3 人力方面的检疫

3.4 争取学校的技术指导

高校的体育社团成员基本都是学生, 这就导致了社团技术不到位, 所以社团需要争取学校的技术指导, 提高社团的整体技术水平。一方面社团需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使得学校能够指派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社团需要走向社会, 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或者相关技术的爱好者, 让他们给社团成员加以指导, 整体提高社团成员的体育技能。

4 加强社团管理和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社团管理人员是社团成功发展的必须条件, 社团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社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学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对社团管理人员的培养, 可以定期的组织各种培训、讲座以及研讨会等方式对社团干部进行培养, 拓宽社团干部的视野, 使社团干部树立正确的干部意识, 加强干部的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要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 首选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使社团能够得到科学、客观的管理。在建立规章制度时, 一定要从各个方面统筹兼顾, 比如社团的宗旨、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社团成员的管理制度、奖罚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 促使社团得到健康的发展;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组织机构, 需要请学校的老师或者优秀的学生干部对其进行指导, 根据本社团的工作需要进行切合实际的策划, 明确该社团的发展目标, 并且也要明确各部门的分层以及工作方向, 比如设立宣传部、外联部、培训部、信息部等各部门, 使得社团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等。

参考文献

[1]傅明, 任玉峰.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 .

[2]贺昭泽, 马勇.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3]唐宇钧.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探析——实践调查与路径探寻[J].体育与科学, 2008 (1) .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11篇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大学生娱乐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营造和谐校园,从而发挥体育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强青少年体质,建立和发展高校体育社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已经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计划,成为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阐述体育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1 高校体育社团的概念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200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对大学生社团概念的定义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由此看出,高校体育社团是除去学校正常的教学环节外,将有共同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的学生通过一定的章程组织在一起,从而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满足身心需求的体育组织团体。

2 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与作用

体育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自发结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章程来规范社团活动的团体组织。它不仅仅是校园活动的一种,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成员也不仅仅只限于本校学生,跨院系、跨校和一人同时参与多个体育社团已成为普遍现象,显示出与社会联系愈加紧密。通过学生参与,增强沟通与交流,缓解学习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力,使其身心得到满足与放松。另外通过参与的过程,展示了自身,陶冶了情操,磨炼了意志品质,在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情操以及行为规范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另一方面,体育社团所带来的体育文化生活在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具有体育教学的成分,因此具备体育教学活动的延伸意義。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校园文化反映说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反映和缩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建立具有正确的引导性与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从而满足学生身心要求的娱乐功能和展示自我的功能等。因此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

2.2 体育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2.2.1 体育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体育社团开展的各种积极的、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挥学生特长,激发了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紧密联系社会,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竞争理念、社会实践能力;发挥学生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2.2.2 体育社团满足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需求。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大学生除了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也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利用体育的特殊功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娱乐身心、缓解压力,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有效方法。

2 体育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学生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实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缓解压力之外,同时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社团除了具备了一定娱乐和健身功能,也是体育教育活动的另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和重要载体。以此达到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途径

1。思想重视,全面规划,协调管理,正确引导。

学校应重视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创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将体育社团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中去,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与发展进行规划、协调与管理,并对社团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2。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建立特色体育社团。

社团的良性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对社团发展拒用重要作用。另外,除了文字规范,社团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社团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了体育社团的生命。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制度是社团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和良性发展,从而建立特色体育社团使之成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团体。

4 结束语

体育的特殊功能使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功能,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为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校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2]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45-151。

[3]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新《纲要》的通知[S]。2002-11-29。

[4]俞宏建。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3-24。

[5]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3。

[6]盛克庆,石建文,杜 辉,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85。

[7]董小强。试论高校体育爱好者协会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25(2):76-76。

[8]教体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S]。2005。

[9]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39-41。

[10]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9):40。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 第12篇

社团指的是社会群体。我国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社团是公民自愿参加和组织的, 可以实现成员共同愿望的, 并能够依据其相关章程组织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活动的社会组织。根据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念, 国外学者萨拉蒙依据体育社团的五个基本性质界定体育社团, 这五个基本性质指的是: (1) 组织性。每个社团都有社团内部的规章制度, 有利于社团的管理; (2) 民间性。体育社团具有民间性质, 不属于政府部门的组成成分, 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 (3) 非盈利性。体育社团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活动的组织, 不存在利润的积累; (4) 良好的自治性。体育社团具有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性质, 不受任何部门的限制和控制; (5) 志愿性。社团成员都是自愿参加, 具有主动性。在我国, 体育社团指的是在经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批后依法登记成立的, 并由各级体育局监管的社会组织。高校体育社团是将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 成立一个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社团。高校体育社团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学生发展的平台, 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一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

(一) 思想教育功能

体育社团具有坚定的集体观念, 陶冶学生的精神文明, 严格规范学生的道德养成, 方方面面体现着思想教育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教育具有灌输性和导向作用, 体现在学生进行自我要求和发展方面, 常常以生动的形式影响学生, 具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群体凝聚功能

体育社团具有满足社团成员共同愿望的性质,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内容和成员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共同的爱好和奋斗目标是体育社团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原因。因此, 高校体育社团对于具有共同特性的学生有群体凝聚功能。

(三) 社会适应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能够关心社会, 又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而高校的体育社团正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与社会相接轨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 提早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培养团体协作和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平台。

(四) 文化再植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文化专业课的开设, 而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种方式。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容, 对校园文化具有再植功能:一是可以将体育专业课、课余体育活动及假期实践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集专业知识学习、拓展课外兴趣、丰富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组织;二是拓展了社会的基本功能, 尽可能的与社会文化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的基本状况

(一)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况

1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规模

目前, 我国体育类的社团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并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黑龙江省所有高校都具有数量相当的体育社团, 包括足球、篮球、武术、游泳、健美、舞蹈等多种体育项目。

2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成员结构

通过调查, 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中, 低年级学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而高年级学生则占有较小部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开学时, 体育社团的招新对象主要以低年级为主, 因为高年级学生有较为繁重的功课及实习和就业的压力, 致使高年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下降, 从而造成社团人员流失。经过对成员结构的分析, 发现不但存在年级的不同, 还有着性别的不同, 一般是男生较女生多一些。

3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及原因

一般来说, 动机指的是能够引起并维持人们坚持参与活动, 以到达预期目标的动力。通过对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的调查, 发现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多种多样, 并具有明确性, 从而反映出体育社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是因为运动的快乐, 在运动中感受快乐, 丰富大学生活, 或者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和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

4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 通过精心的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及安排的合理性来评价体育社团的运作是否良好。通过对社团成员的训练和辅导, 满足成员对体育运动的基本需要。社团内部的比赛, 既可以为成员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又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而相对较大的校级比赛不仅可以进行比赛交流, 还可以宣传体育社团, 扩大社团的影响力。从总体来看,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缺乏创新性。

5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频率

据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组织体育活动的频率是平均每周一次或者两次, 少部分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的频率不太固定。由此可以看出, 一部分体育社团在安排体育活动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状况

1黑龙江省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及态度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每年在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比较大的比例, 而其中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上的学生占一半多, 由此可知,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体育消费能力了。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些观念的建立, 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 增加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健身的队伍中, 由此产生的体育消费也日益增加, 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是体育器材和装备。赞同由高校体育社团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进行有偿锻炼的学生占到一半, 而同意由学校投资, 由体育社团引导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到四分之一, 由此可知, 学生乐于在体育社团的引导下进行有偿锻炼, 适当的收取一定的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

2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

经过对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可知, 学生的主要消费是运动服装。由于学校体育课严格要求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装, 从而加大了体育消费量。加上一部分同学存在攀比和追名牌的心理, 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体育消费。与服装相比而言, 运动器材和体育类书刊仅占较少部分, 绝大多数的器材都是由学校专门为学生免费提供的, 因此, 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支出。

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关系

由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经费保障、场地不足、社团成员流动速度快, 加上组织的活动层次较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限制。

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对象, 大学生具有的体育价值观、消费观及消费能力成为影响体育市场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不断更新。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集中了大批具备高学历、高技术、高水平的体育运动员, 他们不仅拥有良好的体育技能和组织能力, 也具有比较丰富的训练、指导健身的经验, 还具备着较强的体育市场开发能力, 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有偿锻炼互动。

4黑龙江省体育设施有偿服务系统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从黑龙江省体育设施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分析来看, 大学生仍处于弱势群体, 而却有一部分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 通过兼职、勤工俭学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他们的体育消费则比较少, 由此看来, 经济基础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一定的会费会打击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 限制了他们以后参加有偿体育锻炼, 从而影响了运动质量。黑龙江省体育设施的有偿服务系统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 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促进了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 有助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总之,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社团的内部管理和监督上比较粗放, 还未走上规范道路。在社团内部管理上, 经常存在感情用事的现象,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自律机制, 促使人发生一些不良行为, 远离了组织的共同目标。其中学生的有偿锻炼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 应加以宣传和强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是保证黑龙江省体育社团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从法律上、制度上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社团发展的规定和制度, 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避免社团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 为社团的快速发展提供条件, 加大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 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越, 史臻, 申鸿鹏, 曹丽娟.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发展的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2 (12) .

上一篇:文本资料下一篇:流态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