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2024-06-11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精选7篇)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第1篇

长期以来,路基边坡、滑坡的综合防护、治理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未艾,由于缺乏对防护、治理技术的系统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供设计部门应用,因此只能用低等级公路的防护技术或借鉴铁路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防护,缺乏综合考虑,从而为工程埋下隐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中断交通。在我国山区修建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公路滑坡灾害的防治是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2 滑坡的分类

山区公路滑坡根据其滑体的物质组成、滑动体厚度及滑体体积等,可以分为不同类型,详细分类见表1所示。

3 滑坡防治原则

防治滑坡应当贯彻早期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对症下药,综合整治,有主有从;治早治小,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正确施工的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滑坡防治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滑坡防治设计与施工应与移民迁建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应与新址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设计与施工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经济、美观和适用。

(3)在正常荷载条件下,防治工程既要保证滑坡整体的稳定性,又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不会对建筑物产生新的危害。

(4)在特殊荷载条件下,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应能保证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

4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治理的费用在工程建设中是极其昂贵的,据EN Brodhead的统计,用于滑坡治理的费用约占地质和自然灾害的25~50%左右。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要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和确定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次要因素及彼此联系。在进行滑坡治理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可以避让时,尽量采取避让。当避让困难,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视滑坡规模、公路与滑坡相互影响程度、防治费用等条件,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选。

(2)对于可能发生急剧变形的滑坡,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于滑动缓慢的大型滑坡,宜系统规划,分期治理,仔细观察工程效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施工及运营中产生的大型滑坡,应慎重做出绕避方案、治理方案或局部改移与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然后进行全面综合比较决定取舍;对于古滑坡,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

(3)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一般可进行整治,路线无须避绕。整治力求简单、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4)滑坡整治之前,一般应先作临时排水系统,以减缓滑坡的发展,然后针对滑坡主因,采取相应措施。

(5)滑坡整治工程宜在旱季施工,并注意施工方法和顺序,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滑坡的发展。

整治已经发生的滑坡或防治潜在滑坡的发生,关键在于减小滑坡推力和增加滑坡抗滑力,从而提高滑坡的稳定性。任何滑坡治理的措施必须完成上述两项或两项中的任何一项任务,目前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下面的四大类:

(1)几何的方法

主要是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和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即通常所谓的砍头压脚,或减缓边坡的总坡度,即通称的削方减载。英国人Hutchinson提出的“中性线”方法为减重反压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式滑坡,在上部主滑地段减重,常起到根治滑坡的效果。对于其他性质的滑坡,在主滑地段减重也能起到减小下滑力的作用。减重一般适用于滑床为上陡下缓、滑坡壁及两侧有稳定岩土体的滑坡。下部反压,即在滑坡抗滑段和滑坡体外边缘堆填土石加重,填方时,必须做好地下排水工程,不能因填土堵塞原有地下水出口,造成后患。减载和反压的治理效果,关键取决于所选择的位置是否得当。

(2)水文地质的方法

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主要是雨水可以湿化坡体,降低土体强度,润化滑面,促使和加剧滑体滑动,故有“十滑九水”之说,所以治坡先治水。水文地质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治理地表水主要是在滑坡体周围作截水沟,使地表水不能进入滑坡体范围内;在滑坡范围内修筑各种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滑坡体范围以外,同时应做好沟渠的防渗措施。

治理滑坡体中的地下水,针对出露的泉水和湿地等,作排水沟或渗沟,将水引出滑坡体外;滑坡体前缘,常因坡体内地下水位活动而松软、潮湿,引起坡体坍塌,可作边坡渗沟疏干;注意护坡和植被,加大蒸发量,保证坡面干燥。为了排除深层地下水,土层和岩层工况下均可采用长水平钻孔。在滑坡区域内外,地下水最集中的地段附近,可设置集水井,用于集中汇集基岩面上及其附近的地下水。

(3)支挡结构物的方法

通常对于大、中型滑坡体,在单单依靠改变滑坡几何形态和排水措施不能保证坡体稳定的情况时,常采用支挡结构物如:挡墙、抗滑桩、沉井、拦石格栅或斜坡内部加强措施如锚固、土锚钉、加筋土等来防止或控制滑坡岩土体的运动。支挡工程通常作为滑坡治理工程的主体部分进行设计。抗滑挡土墙,对于大型滑坡,常作为排水、减重等综合措施的一部分;对于中、小型滑坡,常与支撑渗沟联合使用。优点是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一般多采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另外一类支挡结构物,并不阻止灾害的发生,而只是作被动的防护,阻止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设置于斜边坡上一定部位处的刚性拦石格栅或柔性钢绳网,可以拦截或阻滞顺坡滚落的块石,从而保护边坡免遭破坏。

(4)坡体内部加固的方法

坡体内加固的方法,主要是改良滑带土,增加滑坡自身的抗滑力,比如灌浆、旋喷混凝土、石灰桩、焙烧等,尽管作用的微观机理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加强滑带土的强度。灌浆按浆液材料,可以分为水泥注浆、化学注浆、混合注浆。滑坡注浆加固一般适用于以岩石为主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岩溶角砾岩堆积体,以及松动岩体滑坡。而石灰桩对滑坡的加固作用主要是生石灰消化反应吸收桩体周围粘土中的水分,减低了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增加抗剪强度,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向周围迁移,与周围的粘土发生反应,从而增加强度。

5 结语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第2篇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且地形复杂多样,地貌奇特,且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滑坡防治措施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不管是减载、排水,还是支挡等方法,都与爆破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爆破技术是诸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

1 简述滑坡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岩土工程理论以及相关技术为滑坡防治工程的高效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地质体的复杂多变,导致滑坡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原有的相关理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滑坡防治工程的基本要求,从而推动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拓展,实现滑坡防治工作的新发展。

1976地质工程专着出版,其作者为美国地质专家;断裂岩体讨论成为90年代国际会议的热点,其中著名的地质咨询公司ITASCA以地质工程的相关术语为基础,设计出能准确解决复杂地质体工程的相关问题的软件,为地质工程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3DEC、FLAC等。胡海涛、梁炯均于1992年对地质工程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孙广忠于、罗国煜于分别进行相关的技术与理论探究。

近几年,由于新奥法技术与挪威法技术的引进,为我国滑坡防治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实现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的结合,抗滑桩以及挡土技术成为滑坡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促进我国滑坡防治技术的提高,保障其防治效果。通过灾害体治理灾害体,以灾害体的不良地质过程为的手段,达到改良不良质地体过程的目的,有效充实了我国滑坡防治的基本理论,为滑坡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2 探究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

控制爆破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基本措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应合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保障滑坡防治的效果。下面,笔者将从排水工程、削坡减载、滑带土改良、抗滑工程几方面进行爆破技术运用分析。

2.1 爆破技术中的排水工程

滑坡的稳定性受到滑体位置的内地下水位的影响。滑坡常发生于雨水特别多的季节,尤其是暴雨和久雨。雨水较多时,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拦截,从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达到滑坡稳定性提高的效果。常使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有深层地下排水、浅层地下排水、地面排水。排水平洞一般安置于较稳定的土层理,竖井是深层地下排水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在进行竖井挖掘时一般采用爆破控制技术。

在排水工程中运用爆破控制技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进行滑坡体坡脚压脚。其次,在滑坡体地表建立相应的集水沟,用以进行地表排水。最后设置合适排水洞。一般情况下,排水洞的拱顶和边墙均不稳定,因此,在利用台阶进行施工的基础上,借助周边预留减震孔,实施上下掏槽的爆破技术,保证排水洞的实用价值,促进排水工程顺利完工。

2.2 爆破技术中的削坡减载

针对推移型滑坡,主要在滑坡中上部的主滑段进行削坡减载,达到降低其下滑力的目的。而滑坡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通过对滑坡前部堆土石进行压脚,达到抗滑力增加的效果。

针对滑坡体上部较厚,滑动面十分陡峭,且地处郊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在没有重要工程设施的`前提下,可采用削坡减载。其中,开挖的土石可放置于压脚。如果削坡会导致上方或两则坡体出现不稳定状态,或者迫使居民和其他重要工程搬迁,亦或是土石运输距离太远,均不宜采用削坡减载的方法。

如果岩石或坚硬土体组合而成的滑坡,在削坡减载过程中最宜采用爆破控制技术,其有利于缩减工期,提高工作速度,减少工程成本。由于滑坡体由不同的物质和形式组成,因此,在控制爆破技术运用时必须以其作为依据。台阶控制爆破技术与硐室控制爆破技术是较常用的控制爆破技术。

2.2.1台阶控制爆破技术的使用台阶控制爆破技术具有适用性强、较灵活等特点,其能有效控制爆破规模以及爆破振动,是最常使用的滑坡防治工程削坡减载爆破技术。其施工程序较简单,简言之为从上到下、分层开挖。通过微差起爆达到控制单段起爆的药量,从而降低爆破的振动。在进行微差起爆时,以爆破规模为依据,合理选择排间微差、孔间微差、孔间孔内微差等。在岩体具体条件基础上,进行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以及适时借助爆孔或预裂孔前设置缓冲孔,进行爆破缓冲,从而保障边坡开挖轮廓的质量。

2.2.2硐室控制爆破技术的使用硐室爆破技术具有成本低,对施工设备要求低都能特点,其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工期较短,主要形式包括集中药包和条形药包两种。硐室爆破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已进行过有效探讨,但诸多工程担心采用硐室爆破会引起滑坡失稳以及相关的次生灾害,导致硐室爆破技术的运用受到限制,真正运用硐室爆破技术的案例微乎其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硐室爆破技术得到一定发展,且运用成功的案例逐渐增加,显示出硐室爆破技术的使用价值。

2.3爆破技术中的滑带土改良

滑带土不良将影响滑坡防治工程的正常运行,影响滑坡防治效果。因此,针对部分地区的滑带土不良现象,可通过提高带土强度的方式,达到防止滑坡滑动的目的,其中钻孔爆破是其主要方法。钻孔爆破是在已有的钻孔孔底,通过炸药实行爆破,破坏滑动面的完整性,从而形成低强度带。与此同时,混合岩石碎块与滑面上附着的土体,使其滑动力得以降低,增强抗滑力。该方法主要优点在于施工技术难度低,应用简单且十分便捷,其有效结合化学、物理的相关知识、理论,达到加固滑坡的目的,其效果十分显着。从理论出发,钻孔爆破技术对滑带土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滑带土改良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技术上的欠缺,此方法未得到有效运用,实践实例较少。

2.4爆破技术中的抗滑工程

抗滑工程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抗滑桩、阻滑键、抗滑挡墙,其中控制爆破技术常运用于抗滑桩孔和阻滑键洞井开挖。

2.4.1抗滑桩中使用控制爆破技术抗滑桩的灵活性较强,对滑坡扰动小,且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滑坡,特别是滑坡体破碎、滑坡床坚硬完整的滑坡,是较常用的抗滑措施,在滑坡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滑桩属于被动受力结构,需通过嵌入滑床,起到稳定岩土地层的效果,多为风化程度不一的岩层。在对滑坡体内开挖钻孔过程中,易遇到较大快的岩石,例如漂石、孤石等。以上情况导致人工挖掘以及机械挖掘的难度增大,严重影响工程速度。因此,在进行抗滑桩工程时应适当运用控制爆破技术。通过光面护壁爆破技术的运用,致使桩孔开挖的速度大大提升,有效缩减工期,实现桩孔壁岩体不受损害,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2.4.2阻滑键中使用控制爆破技术阻滑键主要用于滑动面十分清楚、单一且滑动带软弱以及上下岩体均较完整的岩质滑坡和危岩。其设计思路是针对具有一定高程范围内的滑带而言,通过钢筋混凝土实现置换,从而提高滑带的抗剪强度,提高工程质量,实现治理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控制爆破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提高滑坡防治工程的效率,保障滑坡防治工程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应在排水工程、削坡减载、滑带土改良、抗滑工程等相关环节合理、适当运用控制爆破技术,体现爆破技术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为高效完成滑坡防治工程工作提供保障,促进我国滑坡防治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胜坤。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J].爆破,,29(4)。

[2]李占丽。滑坡防治工程中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0)。

[3]唐然。监测技术及其在滑坡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4]张金朋。阳坡里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工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

[5]殷跃平。中国滑坡防治工程理论与实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01:8-12.

公路滑坡的防治技术浅析 第3篇

大气降水, 形成地表水。它经过地面裂缝渗入边坡, 造成边坡强度降低, 是产生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1.1 地表排水系统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把滑坡区以上山坡来水截排不使其流入滑坡区, 把滑坡区内的降水及地下水露头通过人工沟道尽快排出滑坡区, 减少其对滑坡稳定的影响。滑坡区以外的山坡截水沟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米以外, 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 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滑坡区内树枝状的排水沟的主沟方向应尽量与滑坡的主滑方向一致, 或充分利用滑体内外的自然沟, 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 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 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地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 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 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 以防地表水渗入。

1.2 地下排水系统

对一般边坡来讲, 地下水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 所以疏干边坡体内以及截断和引出边坡体内的地下水常常是整治边坡的根本措施。整治地下水的原则是“可疏而不可堵”。

明沟、槽沟:明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埋藏很浅或水沟通过地层稳定, 能够进行较深的明挖的地方。槽沟用于处理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地质不良, 水沟边坡容易发生滑塌的地方, 其深度可达到3m左右。

盲沟:盲沟具有疏干表层土体, 增加坡面稳定性;截断及引排地下水, 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土壤细粒间的冲移和侵蚀作用。盲沟如做到浅层活动面以下, 可以起到土体的支撑作用。

群井排水:群井排水是在滑坡的中上部地下水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布设若干个抽水井, 井底伸入到滑面以下的稳定底层, 由群井集水并降低地下水位, 井中积水用汞抽出地面用明沟排走, 但由于管理上的麻烦, 且井深时造价也不低, 故在大型滑坡上应用的较少。

仰斜孔群:仰斜孔群是一种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从而达到疏干滑坡体、使滑坡稳定的措施。仰斜排水孔的位置, 可按滑体地下水分布情况, 布置在汇水面积较大的滑面凹部。

虹吸排水:虹吸排水是利用虹吸管的真空原理及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大气压差将浅层地下水自流排出地表的一种方法。具体是在滑坡区地下水分布比较集中的部位打若干个垂直钻孔, 将水汇集于孔中, 在孔中放入虹吸管 (直径10~30mm的聚氯乙烯管或镀锌铁管) 降水排出孔外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滑带土强度稳定滑坡的目的。

2 上下支挡系统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中在边坡中部和下部修建各种形式的挡墙, 在滑坡不同部位修建各种多级挡墙, 阻挡滑坡体的滑动, 这是一种对稳定滑坡有长久作用的有效措施。对于不同的滑坡采用不同形式的支护挡墙是一种既经济又简单的措施。支护挡墙主要有抗滑千砌片石垛、重力式挡墙、抗滑挡墙和抗滑桩等。

2.1 抗滑干砌片石垛

抗滑干砌片石垛:是一种用垒砌石块的方法来阻止滑坡体下滑、达到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对于滑体不大, 滑面位置低于坡脚不深的中、小型滑坡, 又有足够的场地和廉价的石料时, 就可采用这种工程措施。这种措施不适宜用来治理下滑力较大的大、中型滑坡。对于强地震区的滑坡, 由于片石垛本身结构松散, 这种措施也同样不宜采用。

2.2 重力式挡墙

重力式挡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挡土墙多用浆砌片 (块) 石砌筑, 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 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 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

2.3 抗滑挡墙

抗滑挡墙:是目前整治滑坡中应用最广且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采用抗滑挡土墙整治滑坡。抗滑挡土墙尤其适用于开挖山坡使坡脚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为主要原因的牵引式滑坡, 特别是当滑动面较陡、含水量较小、整体性较强、滑动较急剧的滑坡, 修建抗滑挡土墙后即能起到抑制滑动的作用。

2.4 抗滑桩

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动面 (带) 以下的稳定地层中, 利用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稳定滑坡的一种结构物。抗滑桩一般应设置在滑坡前缘抗滑段滑体较薄处, 减小作用在桩上的滑坡推力, 减小桩的截面和埋深, 降低工程造价, 并应垂直滑坡的主滑方向成排布设。

3 清方减压

对于高陡边坡出现的危岩体或滑床呈上陡下缓的推动式滑坡或滑塌等灾害, 可采用清除上部危岩或上部减重和下部反压的方法, 这是平衡边坡的有效措施。一般用于具有上陡下缓形状的边坡, 可将部分或整个滑坡体挖除。清方时应注意:必须查明不稳定坡的发展范围和土方数量;削坡时, 严禁先挖坡脚, 以免坡顶开裂变形, 必须从上往下清方。同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切断断层面或其它发育的结构面, 以免导致新的滑动;边坡失稳处, 不能对边坡大面积开挖, 可顺山坡倾斜方向, 跳跃式分段开挖, 挖一段挡一段;应采取少挖多护或挖了就护的原则。

4 斜坡内部加固

4.1 锚杆、锚索

为了改善荷载分布, 近年来开发了在一个钻固孔中置入多个单元锚索的单孔多锚索体系, 每个锚索都单独密封于抗腐蚀系统中, 各锚索的密封囊用本身的预应力千斤顶加载, 并将荷载分别传递到预定深度。这种锚索完全消除了传统锚索的累进性破坏机制。

4.2 加筋土

加筋土是在土体中埋入具有抗拉的单元以改善土体的总体强度, 稳定天然或堆填斜坡、支挡开挖边坡。最常用的土中加筋材料是能承受张荷载的金属 (钢或铝) 条带, 钢或聚合物格栅等。为防金属条带锈蚀破坏而开发了镀锌防锈腐钢条带或外包以环氧树脂的金属条带。

4.3 土锚钉

土锚钉是指将金属棒、杆或管打入土体或软岩中, 或灌浆置入土或软岩中预先钻好的钻孔中。由于金属棒、杆锈蚀速度的不确定性, 土锚钉主要用于临时结构物。土工材料在多个结点上加强, 并以长的钢杆将这些结点锚固起来。、土锚钉系统既有柔韧性又有整体性、。

5 喷混植生

对于无植物生存条件的石质边坡等, 风化严重, 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治理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一般采用喷混植生的方法, 种植一些恰当的花、草, 对固土护坡的作用是快捷明显的。

摘要:公路滑坡的防治一般采用“排、挡、减、固、植”等五种方案相结合, 尽量做到减轻或避免灾害的发生, 减轻甚至消除各类灾害对交通以及人员的危害, 达到道路通行安全, 人、车、路、自然完美和谐的效果。

关键词:公路,滑坡,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徐邦栋.滑坡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第4篇

武罐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G75兰海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洛塘南隧道位于洛塘南大姚公路K61+060处右侧山梁,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右洞长190 m,左洞长158 m,最大埋深61 m。

经现场调查勘探,该隧道南端进、出口端通过一滑坡。滑坡堆积体长约100 m,宽约120 m,滑动方向与路线方向一致,滑坡属于大型碎石土滑坡;滑坡体主要由变砂岩碎块组成,岩体破碎,产状凌乱,呈碎石镶嵌状;洞门裂隙发育,围岩级别Ⅴ级,该滑坡目前稳定。

2 滑坡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可以采用“蠕滑—拉裂—剪切破坏”三段式破坏模式描述,在滑坡体前缘洛塘河的冲刷下,河沟向下切割滑坡体,滑坡剪出口临空,出现滑坡体水平向的变形空间,在降雨、地表水入渗等作用下,滑坡体中部产生渐进性挤压变形,变形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滑坡体后缘拉裂,出现拉裂缝,地表水及降雨等入渗,进一步软化滑动面,使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下降,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诱发滑坡体的整体剪切滑移失稳破坏。

3 滑坡防治措施

该治理方案的总体施工流程如下:实施地表环形截、排水沟→滑坡体中部地表深孔压力注浆→滑坡体上部预应力框架锚索施工→坡脚微型钢管抗滑桩群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续梁施工。隧道的暗挖进洞施工必须在滑坡防治工程施作完毕后进行。

3.1 截、排水措施

采用粘土封堵夯填后缘裂缝及周边裂缝,防止地表水下渗影响坡体稳定。沿滑坡边界3 m~5 m以外范围设置环形地表截水沟,实施预应力锚索框架防护时,在框架间布设仰斜排水平孔,以有效疏干滑坡体后缘内地下水,并采用急流槽将汇集的地表水引入洛塘河,防止地表水下渗对滑坡产生不利影响。

3.2 地表深孔压力注浆

地表注浆采用劈裂注浆。注浆管采用外径56 mm、内径39 mm硬质劈裂塑料注浆管,钻孔孔径采用80 mm的钻孔,劈裂注浆管每隔33 cm~50 cm钻一组射浆孔(即每米2组~3组),外包橡胶套。

注浆竖向控制范围:穿越碎石堆积层潜在滑移面以下至强风化基岩层2.0 m;注浆孔布置间距按1.5 m×1.5 m梅花形交错布置,注浆按照从两侧向中间主轴线的顺序施工,采用跳孔压力灌注,从下往上压浆。

3.3 框架预应力锚索

滑坡体后缘布设预应力框架锚索,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每片锚索框架布设四孔750 k N级的预应力锚索加固,每孔锚索由6根Φs15.24 mm高强度、低松弛1 860 MPa级的环氧树脂全喷涂防腐PE钢绞线组成,锚孔直径为130 mm,锚索长度为28 m~32 m,锚索锚固段长度为10 m(锚固于稳定岩层),锚索倾角25°,锚索钻孔采用130 mm钻孔;每片框架整体浇灌,待框架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能进行锚索张拉,锚索锁定荷载750 k N。

3.4 微型钢管抗滑桩

坡脚设置三排组合钢管抗滑桩,组合钢管抗滑桩采用150×19 mm无缝钢管、钢管内增设332钢筋束的微型组合结构,32钢筋通过Φ14定位钢筋焊接成整体结构,钢管桩纵、横向布置间距2 m×2 m,钢管内压注纯水泥浆和M30水泥砂浆,桩顶通过40 cm×40 cm钢筋混凝土框架地梁焊接、浇筑成整体结构,以增强整体抗弯刚度和强度。

3.5 坡面防护与绿化

洛塘南隧道罐子沟端出口仰坡及侧坡均采用菱形骨架绿化防护,滑坡上部设置框架预应力锚索区域实施液压喷播植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改善洞口景观、美化环境、防止坡面冲刷。

滑坡防治工程剖面布置图见图1。

4 防治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4.1 地表深孔注浆施工

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钻孔:钻孔孔径采用80 mm的钻孔,钻孔垂直度误差小于1%。

2)孔内灌套壳料:套壳料又称封闭泥浆,到钻孔设计深度后从钻孔内灌入封闭泥浆,其作用是封闭单向阀管和钻孔壁之间的空隙,迫使从灌浆孔内开环,压出的浆液挤破套壳料注入四周土层,从而达到注浆压密、劈裂加固地层的目的。

3)在充满封闭泥浆的钻孔中插入单向阀管(劈裂注浆管),注浆管采用外径56 mm、内径39 mm的硬质劈裂塑料注浆管,每隔33 cm~50 cm钻一组射浆孔(即每米2组~3组),外包橡皮套,插入钻孔时需封闭管内充满清水。

4)在封闭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单向阀管内插入双向密封注浆芯管进行分层注浆。首先加大压力使浆液顶开橡皮套,挤破套壳料,在土体产生劈裂,并沿着裂缝扩散。从底部向上注浆,达到一定的压力后,提起一段再注浆,这样重复进行。注浆完成后,清洗管内残留浆液,以便于第二次重复注浆,注浆完成后灌浆封孔。

4.2 预应力框架锚索工程施工

预应力框架锚索施工工序为:先施工锚索,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施工。

1)钻孔。

钻机严格按照设计孔位、倾角和方位准确就位。在钻进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施工记录,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锚索孔深应大于锚索长度30 cm~50 cm;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索长度的2%,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3 min~5 min,同时应及时进行锚孔清理;锚孔钻造结束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 MPa~0.4 MPa)将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体的粘结强度;若遇坍孔,应立即停钻,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 MPa~0.2 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经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锚索安装。

2)锚索制作、安放。

锚索材料选用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下料应整齐准确,误差不大于±50 mm,坡面外钢绞线长度为1.5 m,钢绞线下料应注意各单元锚索体长度的差异;各单元锚索的无粘结钢绞线应通过P锚锚固于钢质承载体上;注浆管与隔离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设,注浆管底端距孔底10 cm,各单元锚索的外露端应做好永久性标记。

3)注浆。

锚索注浆采用纯水注浆,水泥需选用普通硅酸盐525号水泥,水灰比0.38~0.5,外加10%URA-Z的复合膨胀剂和0.6%的UNF-5高效早强减水剂;锚索锚固段遇强风化岩土层且地下水发育时,除适当加长锚固段外,还可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法来提高地层锚固力。

4)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施工。

锚杆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进行框架梁施工,现浇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为C25。

5)张拉、锁定。

当注浆体强度和传力系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并经验收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张拉作业。

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因各单元锚索长度不同,应根据设计荷载和锚索长度计算确定差异荷载,并根据设计的差异荷载对各单元锚索进行补偿张拉。锚索的预应力在补足差异荷载后分4级施加,即设计荷载的25%,50%,75%,100%,在张拉最后一级荷载时,应持荷10 min~15 min,观察位移是否稳定,若无异常,即进行锁定。锚索锁定后48 h内,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则及时进行补偿张拉。

6)锚头封锚。

锚索张拉完成后及时对锚头进行补浆和封锚,外锚头用与锚固墩同标号的混凝土封头,以防锈蚀破坏。

4.3 微型钢管桩施工

1)钻孔。

采用从滑体两边逐渐向中间推进的施工顺序,成孔时必须采用风动潜孔钻机干钻,孔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为避免地下水对成孔排渣造成影响,成孔应连续进行,必要时在坡底设置排水孔以降低地下水位。向孔内灌注稀纯水泥用以堵漏裂隙或护壁以防止滑动面上的裂隙产生漏风现象,高压空气无法形成有效回路而影响排渣,同时避免因孔壁岩石破碎而产生的塌孔现象。

2)微型桩加工和吊装。

下料时桩顶预留Φ32钢筋的弯钩,以备与桩顶钢筋混凝土框架地梁焊接浇筑,3Φ32钢筋通过Φ14定位钢筋焊接成钢筋笼,放入钢管内,组合焊接后的3Φ32钢筋笼应严格对中,并在中央部位绑缚30硬质PVC注浆管。应尽量采用大型设备进行吊装。

3)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灌注。

微型钢管桩吊装时,注浆管随钢管桩一起放入钻孔中,安放好后在孔口设置止浆塞,然后进行孔底注浆。

注浆压力采用0.8 MPa~1.5 MPa,要求注浆加固区内岩层之间的空隙、滑动面上下段落的裂隙和节理面能被浆液有效充填,使其凝结成整体。

4)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系梁的施工。

待孔内浆液已经凝固并达到预定强度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系梁的施工。

5 结语

通过对洛塘南隧道进出口山体滑坡原因进行分析,完成了该不良地质路段滑坡工程治理方案的设计与施工。从目前隧道施工和监控量测情况来看,山体滑移变形值小,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殷跃平.中国滑坡防治工程的理论与实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25(1):41-42.

[2]王恭先.面向21世纪我国滑坡灾害防治的思考[J].滑坡文集(第十四集),2000(1):83-84.

[3]徐邦栋.滑坡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公路滑坡防治技术分析 第5篇

该滑坡位于甘孜州色达县XV18 线色柯镇至色尔坝公路内侧。坡体变形较明显, 浅表层坍滑严重, 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

2. 1 地形地貌条件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丘状高原地区 ( 川西高原) , 属于构造侵蚀高山地形。区内沟谷大体上呈浅“V”形, 谷底地势较为平缓, 两侧地形较陡, 坡度一般30° ~ 40°。

2. 2 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 滑坡表层为滑坡堆积 ( Q4del) 的含砾粘质粉土, 下部为冲洪积 ( Q4al + pl) 的卵石土,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 ( T3zh) 的板岩。

2. 3 区域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带的北东侧。每当该地发生地震便波及到工程区, 且亚龙寺—罗柯玛断裂和色达断开直接插入工程区腹地, 具有产生地震的构造条件。工程区尚无5 级以上的强地震记载, 5 级以下的小震时有发生。

2. 4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内的地表水系主要为色曲河水, 其水位高程及流量主要受上游洪水及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 补给源主要为冰雪融水、上游洪水、大气降水, 排泄及河流水等。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3 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3. 1 变形特征

该滑坡整体呈弧形, 为一小型、中层、牵引式覆盖层滑坡。滑坡体轴线走向145°, 近垂直于公路走向。滑坡体浅表层渗水现象明显, 坡体上多见积水洼地。每逢雨季或者冰雪融化后, 坡体浅表层坍滑现象加剧。坡体上植被稀疏, 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零星发育, 乔木见明显“弯刀树现象”。滑坡后缘见较明显拉裂缝, 错台高差约0. 5 m ~ 1 m。滑体宽约35 m, 长约100 m, 平均厚度约9. 5 m, 总方量约3. 3 万m3。

3. 2 成因分析

根据钻探揭露, 该滑坡物质组成以含砾粘质粉土为主, 下部见卵石土, 下伏基岩为板岩。斜坡在自然状况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原坡体地下水较丰富, 未见有效排水措施。坡体内地下水较发育, 且前缘排泄不畅, 造成含砾粘质粉土层遇水软化, 土体重度增加, C,  值降低, 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孔隙水压力增大, 上部土体向前挤压, 前缘坡体蠕滑变形, 导致挡墙破坏、边沟堵塞等。结合地形地貌及滑坡变形演化过程分析, 滑坡变形模式为滑移—拉裂型。

4 滑坡稳定性计算

4. 1 滑坡推力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选用折线型滑面推力计算公式。

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

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

其中, ψ = cos ( βn - 1- β) - sin ( βn - 1- βn) tgфn; Fn, Fn - 1分别为第n块、第n - 1 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 k N/m; ψ 为传递系数; Kt为滑坡安全系数; Gnt, Gnn分别为第n块滑体自重沿滑动面分力及垂直滑动面的分力, k N/m, Gnt= Gnsinβn, Gnn= Gncosβn; фn为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内摩擦角, ( °) ; Cn为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单位凝聚力, k Pa; Ln为第n块滑体滑动面长度, m。

4. 2 定量计算

该滑坡坡体渗水较明显, 坡体含水量较丰富, 因此天然和饱和工况下的参数差别不大。工程类比附近相同地质条件滑坡计算参数指标, 最终确定滑坡计算参数指标: 天然粘聚力C =13 k Pa, 天然内摩擦角  = 17°, 天然容重 γ = 19 k N / m3; 饱和粘聚力C = 12 k Pa, 饱和内摩擦角  = 16°, 饱和容重 γ = 20 k N/m3。

4. 2. 1 浅层滑坡推力的计算

Ⅱ—Ⅱ'断面浅层滑面稳定计算分析图见图1。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4. 2. 2 深层滑坡推力的计算

Ⅱ—Ⅱ'断面深层滑面稳定计算分析图见图2。

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5 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 综合施工安全、工期进度及公路保通等多种因素, 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1) 建议在滑坡区范围设置监测系统, 对其稳定性进行监测。

2) 滑坡目前变形较明显, 对公路行车安全影响较大。建议对其采取抗滑挡墙或抗滑桩等支挡措施以保证公路行车安全。

3) 地下水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建议加强对该滑坡坡体的截排水处置措施。建议在滑坡体后缘设置截排水沟, 将地表水引向滑坡两侧排泄, 防止地表水 (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等) 的入渗。采用仰斜式排水孔、排水盲沟等措施将坡体内丰富的地下水排出, 并进行坡面防护。

4) 色曲河受人类活动影响 ( 河床采砂等) , 滑坡前缘的公路外侧已经临空。建议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 如设置浸水挡墙等) , 防止河水冲刷、淘蚀公路, 进而引发滑坡深层整体滑动。

摘要:结合高寒区某公路滑坡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 选用折线型滑面推力计算公式, 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提出了合理的滑坡治理措施, 从而保证公路行车安全。

关键词:公路滑坡,稳定性,滑坡推力

参考文献

[1]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2]DZ 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3]张倬元, 王士天, 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327-331.

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探析 第6篇

1 山区公路滑坡概述

滑坡构成要素:发育完整的滑坡一般由以下要素组成, 即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周界、剪出口、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洼地、滑壁裂缝、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动床。

滑坡分类:按照滑坡的物质组成分为堆积层滑坡、残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岩石滑坡;按照滑坡体的厚度分为表层滑坡、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度滑坡;按照滑动面的位置与岩层间的关系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均匀滑坡;按照滑坡各部分滑动先后顺序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滑坡的危害性:一旦发生严重的山区公路滑坡, 路基和桥梁就会被摧毁, 隧道道门被堵塞, 行车和过往人员的安全就会被危及。总而言之, 滑坡会严重影响公路交通通行, 给物质输送和人员来往造成很大不便, 而滑坡治理并不容易, 从而使得公路周围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2 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分析

2.1 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该种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具体而言, 岩层的地质构造主要是各种断层、层面、裂隙和节理发育的斜坡, 尤其是顺坡缓倾及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成的构造面发育所致滑坡发生, 另外, 不同构造单元的褶皱轴部、大断裂带附近、交接带等处也常发生滑坡。地层岩性发生滑坡需要具备软弱结构面、聚水条件和受水结构, 一旦软弱层因工程活动或自然作用而处于临空状态且受水软化, 其上覆地层就极有可能发生滑坡, 换言之, 就是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抗剪强度较弱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就易发生滑坡。地形地貌主要是陡坡区域中缓坡段、线状延伸的断壁下的崩积坡积地形、单面山地形等地貌较为容易发生滑坡。

2.2 滑坡产生的水文地质条件

该种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的赋存、径流、补给和排泄条件。具体而言, 地下水富集程度的提高往往随边坡水文地质条件改变, 相应地也会引发边坡稳定性的改变, 这样坡体下滑力随之增大, 滑动面的抗滑力也相应减小。而在水文地质条件中, 地下水活动对滑坡形成起着主要作用, 能够软化和潜蚀岩土, 增大岩土容重, 降低岩土强度等。

2.3 滑坡产生与气候条件有关

该种成因主要是与大气降雨的气候条件有关, 因暴雨、长期降雨及融雪会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 使得岩体强度降低, 边坡稳定性也相应降低。此外, 滑坡产生与风化作用密切相关, 即岩土风化速度和岩石矿物成分改变等都会诱发滑坡。

2.4 地震诱发滑坡和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滑坡

在自然灾害中, 地震作用导致滑动面抗滑力减小, 岩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 从而使得边坡稳定性能降低发生滑坡。如若地震与雨水的共同作用更易助长滑坡发生, 这样不仅雨水渗透力加强, 而且因地震造成的裂缝和断崖也增多。同时, 人类工程活动的工程设计和选线走向不合理, 坡顶加载、地下开挖、不适当的削坡等也会使得滑坡发生。在地震、雨水和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下, 滑坡发生不可避免。因此, 在不能阻止地震和雨水发生的条件下, 要确保人类工程活动的科学合理性, 特别是前期的地质勘查活动一定要做好, 不能马虎大意, 否则后期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3 山区公路滑坡防治对策

3.1 滑坡预防措施

1) 做好山区公路工程勘察工作, 避免在滑坡地段或发育阶段进行公路施工。2) 注意在斜坡地带进行填挖工作时, 要做好边坡排水工作, 避免形成雨水聚集。3)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避免施工无序进行。4) 做好对于危险源的边坡监测和良好管理, 确保滑坡不会发生。5) 对于无法避让的滑坡群, 要通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后再予以审慎选择, 并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施工。

3.2 滑坡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要予以综合考虑, 需要认真分析滑坡形成的主次因素, 认真研究滑坡的类型和发育阶段, 认真调查山区公路的环境条件。而对于大型滑坡力争绕避;对于中小型滑坡可以进行整治, 但要注意经济合理;对于窄长而陡峭的滑坡, 可以采用旱桥通过;对于滑坡整治施工宜在旱季进行, 并要设计好施工次序;对于滑坡整治前期, 需要做好排水工作, 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3.3 滑坡整治方法要点

1) 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主要包括地表水治理和地下水治理。对于前者, 可以在滑体周围修筑环形截水沟、树枝排水系统 (见图1) 、绿化工程措施、平整夯实自然山坡坡面等, 但要同时做好沟渠防渗工作, 即修筑隔渗层来使得地表水快速汇入排水沟。对于后者, 区分为滑坡体中的地下水、滑带附近的水和深层地下水治理, 而究其滑坡体中的地下水治理而言, 可以种草植树来固化地表, 亦可对滑坡体前缘作边坡渗沟疏干, 还可针对出露湿地等作排水沟或渗沟;究其滑带附近的水治理而言, 可以采取盲洞、平孔或垂直排水等方式来降低地下水水位, 亦可进行疏干和排除工作, 还可使用截水渗沟 (见图2) 、盲沟进行拦截;究其深层地下水治理而言, 可以采用长水平钻孔和集水井及盲洞等排除地下水。

2) 消除滑坡体:可以使用某些导滑工程或挖除整个滑坡等方式来避免滑坡发生。

3) 实施上部减重和下部反压:对于上部减重, 一般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峭下缓和且稳定的岩土体的滑坡, 主要是在上部主滑地段进行减重即可, 但是对于卸载膨胀特点的滑体就不能采用此法进行;同时也要注意上部减重会导致地面水渗入坡体, 不利于边坡稳定。对于下部反压, 一般适用于抗滑段而不能在主滑地段进行, 并做好排水工程。

4 结语

一般而言,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 地质结构多样, 对于山区公路滑坡的成因寻找一定要综合考量;同时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结合施工场地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来审慎确定防治方案, 从而确保滑坡不再发生, 为当地经济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清徕.山区公路滑坡构成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 (3) :87-88, 91.

[2]姚凯.山区公路滑坡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9:25-45.

[3]孔德刚, 马周全.某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263-266.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滑坡的防治探讨 第7篇

1 边坡滑坡的诱发原因

1.1 现场勘察:

现场取水文地质资料不全、不详细,无法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或提供错误的资料,导致设计错误或防护不到位;

1.2 设计阶段:

选线时候未能避开大型古老滑坡、滑坡连续分布及易发生滑坡的地段,边坡防护设计未能一次性根治;

1.3 施工阶段:

施工组织不合理,监测不到位,防护意识不强;

1.4 维修保养:

施工完成后的对边坡监测不到位,维修保养和及时治理不到位等。

2 边坡滑坡防治措施

2.1 现场勘察

2.1.1 加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与调查工作;

2.1.2 作好滑坡的调查与识别,滑坡的条、块、级、层划分清晰,对于滑坡的勘探线、点的布置进行分析,找出控制主轴断面;

2.1.3 加强高边坡失稳形态的调查,做好工程类比调查;

2.1.4 滑坡的钻探方法采用:无泵反循环法。

广东省内某路基合同段四级边坡,因勘察资料不全,导致边坡防护设计为拱型骨架防护,等防护施工完后经过雨季,通车前边坡出现大面积滑坡,后来采取减压卸载、坡脚对顶加固措施;因此勘察边坡实为重要;

2.2 设计:

2.2.1 加强“地质选线”,尽量大型古老滑坡地区,滑坡连续分布地区及易发生滑坡的地段;

2.2.2 做到逐坡勘察、逐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逐坡拟定加固防护工程设计;

2.2.3 尽量减少边坡高度;

2.2.4 30m以下边坡以设计稳定坡型和坡率为主,30m以上的边坡以坡型坡率设计与加固排水相结合;

2.2.5 遵循“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在卸载受限制,放坡对自然植被影响或附近结构物影响地段,采取“强支挡、弱削方”的原则来加固边坡;

2.2.6 贯彻动态设计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地质工作的跟进,以及边坡变形观测情况的跟踪,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验算,及时进行动态设计;汕梅高速公路汕揭段某高边坡施工当中,设计单位采取施工全过程跟进,收集地质资料,全范围进行观测,分析边坡稳定性,有效控制了边坡稳定性;

2.2.7 有滑坡可能的边坡必须设置预防滑动的支挡工程;

2.2.8 坡形坡率设计对高边坡的处治至关重要,极大程度决定边坡的稳定性与工程费用,边坡的坡高及坡率根据工程地质类比、力学计算、生态环境保护、绿化的难易程度及行车视觉等综合考虑确定,避免“剥山皮”式的刷坡,宁可设置支挡工程以减少刷方高度;

2.2.9 尽量绕避滑坡,采用改移线路、隧道、桥梁等措施;

2.2.1 0 大于三级的边坡锚力与推力必须相结合;

2.2.1 1 有滑坡可能的边坡必须设置预防滑动的支挡工程;

2.2.1 2 正确认识滑坡的性质和主要原因;

2.2.1 3 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综合应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力学计算发、经验数据对比发进行设计边坡;

2.2.1 4 对于滑动边坡加固应优先考虑锚索框架;

2.2.1 5 充分考虑水的影响,重设计排水工程。地表水采用滑体外设置截水沟,滑体内设置排水沟,对自然沟进行防渗等;地下水采用截水盲沟,盲洞,边坡渗沟等;

2.2.16滑坡加固中力学上平衡方法有:减重工程、反压工程、支挡工程、防滑挡墙、挖孔、钻孔、锚索、排架桩、钢架桩等;

2.2.17滑坡采用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进行设计;

2.3 施工:

2.3.1 施工方法、工艺及施工顺序对边坡稳定有很大影响,故应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及工程特性,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做好施工组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尤其做好开挖与支挡工程的有机配合;

2.3.2 对多级边坡,必须分级开挖,随即支挡,挖一级,支挡防护一级,再向下开挖。严禁采用一挖到底再进行加固防护,或采用大爆破等不当施工方法;广梧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未采取挖一级,支挡防护一级施工组织,开挖到第一级坡的时候,经过一场雨后,未能及时防护第二级边坡,导致8m长边坡出现坍塌事故,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浆砌片石满砌防护措施,有效控制了边坡的继续恶化;

2.3.3 保护植被,严格管理生产、生活用水,严禁边坡上部人为堆载;

2.3.4 选择旱季施工,避免雨季;

2.3.5 边坡防护工程基础开挖,不能同时开挖,先治推力小的,逐步施工推力大段;

2.3.6 排水工程、支挡工程同步施工,并加强边坡监测工作,特别开挖到三级坡以后;

2.3.7 开挖后是否发生新滑坡的预测方法:

A.从宏观地质条件上调查预测,有没有断层面?破碎面等;

B.从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稳定状况的调查预测;

C.从软弱结构面调查预测;

D.从地下水的调查预测;

E.从作用因素变化分析,对比预测;

2.4 监测:

2.4.1 监测在滑动体的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边坡监测一般采用:测斜管;

2.4.2 各级平台及堑顶地表位移观测点应尽可能设在边坡的前后缘、裂缝和地质分界线等处,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精度要求达到±1mm。监测基点应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2.4.3 地表位移观测点的制作及埋设要求: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0.5×0.5m的孔约80cm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5cm,钢筋顶段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但是混凝土底盘的尺寸可视情况调小。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2.4.4 人员坚持每天对开挖坡体进行巡察,主要察看坡面是否存在裂缝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2.4.5 测频率要求如下表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边坡滑坡现象的发生, 不仅仅与线路所跨地区的自然环境、天气气候有关,更多的时候,是与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各个主要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有关。本人相信,只有当我们准确地找到了引起边坡滑坡的影响根源,才能为处治方案的制定起到“对症下药”之效,才能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边坡滑坡处治预案。

参考文献

[1]罗志强.边坡工程监测技术分析[J].公路, 2002 (5) :45-48.

[2]杨文渊.道路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280-283.

上一篇:物流概念下一篇:供热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