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024-05-2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精选12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1篇

1. 理论与实际的差异

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缺乏实际效用和吸引力, 这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今拜金主义盛行, 诚信严重缺失, 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中, 学生思想教育也仿佛遇到了瓶颈一般, 没有遏制这股势头的力量。问题出在平时的教学中, 虽然这些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章节, 但大多是空谈大道理, 缺少对实际情况的细致的理性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空洞而毫无吸引力。学生在接受理论时难以联系实际, 久而久之, 当思想出现偏差后, 没有力量帮助他们去校正, 形成了教师只管教、学生难去学的不良局面, 造成德育收效甚微。

2. 受教群体的差异

现在很多学校都希望以优秀学生为榜样, 拉动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群体共同进步。

教材不同, 教法也应有所不同。没有因材施教将会导致一些特殊学生的思想风气越来越难以转化, 学生的带动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一些家庭困难、学习困难、行为和心理存在缺陷的特殊学生群体, 如果死搬一套教学方法, 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不同学生得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收到的思想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都有悖于共同进步的初衷。

3. 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偏离

在小学和中学, 学生思想教育分成了几个独立的部分, 很多教学内容过度的重复出现, 而有些内容又没有多少联系, 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期存在这种问题后, 学生会对思想教育学习产生逆反情绪, 使深化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下去。当前思想教育问题不仅仅出自某个局部, 应该从全局性上查找原因, 总结来说, 是思想教育管理的缺失。

二、学生思想教育本质的回归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育人。但是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两个重要的难题。把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知识学习紧紧联系起来、把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紧紧联系起来、把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紧紧联系起来, 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想。这三个结合不仅为学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工作方法, 也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价值目标。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到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课程, 学校始终把课堂作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寓教于学、寓教于教、寓教于社会实践中。

三、教师团体的角色转变

教师出示结论———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是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生的, 使得学生极为缺乏自己的探索活动, 没有深入推敲的想法和机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课堂里, 基本上就是记忆和理解, 没有一点积极的思维活动, 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薄弱经常体现在需要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把知识做了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因此,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既定结论, 离开了相应的问题和整体任务, 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小要点, 这些小要点意义不大, 学生就不了解学习这些东西的目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被消磨一空。但也不能说, 传统教学中没有一点需要吸取的优点。传统教学角色重权威、重传授, 如今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两个特点, 权威的存在保证了课堂的纪律, 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传授可以弥补只让学生自己学习、归纳知识点“全而不深”这一缺陷。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有了具体的说明:“通过教学中的引导,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成长和社会现实的问题, 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访谈、调查等活动, 扩展自己的经验的同时也在合作中分享收获, 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 新的教学思想倡导一种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即建构性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以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学生还能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对不同思维方式、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智力水平的学生实现相互帮助,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 来使得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积极的状态, 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主体活动开展与整合的过程, 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许放, 王民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2篇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的不断繁荣,对艺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类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今,艺术发展已经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层次发展。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更多以艺术的生产和消费为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大众还是艺术专业人才,都很容易将艺术的大众化理解为庸俗化,误解为迎合、迁就大众的品味。因此,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不随波逐流且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倾向复杂,政治意识淡薄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状况是较好的,然而,由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局限性以及教育引导的片面性,致使许多学生客观地存在着“实惠化、功利化、势利化、庸俗化”的倾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充斥着校园市场。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较为欠缺,“为艺术而艺术”的职业观,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学生中都不关心政治,虽然思想较为活跃,但缺乏深度;虽然热爱专业学习,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一味的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轻视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两课”的理论学习。

2、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进取性,但理想信念相对淡薄,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艺术类高校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很多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较好的名次,故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心很强烈,然而其往往会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对人生的理想目标十分困惑。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普遍有着较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们能够满足多种自我需要。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情况,常常理想化,但思想深度不够,理想信念相对淡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甚至所学技能已经能打工挣钱,这并非坏事,但因此会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使他们表现为思想偏激,遇事不冷静,情绪化较为突出,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崇尚远大理想,缺乏理性思考;注重专业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忍受不了寂寞;认同纪律约束的必要性,但主观要求与行为放纵相矛盾,经常表现出不自觉地与纪律约束相对抗;自我意识突出,思想上依靠集体与言行上推崇个体相矛盾;文化基础薄弱,思考问题缺乏深度;思想活跃,敢说敢为,富有创造性,但过于理想化,易脱离现实;情感丰富,好恶分明,但遇事不冷静,情绪化行为突出;崇尚真知,追求个性,但在是非问题面前缺乏辨别力,易盲目模仿;社会活动能力强,参与活动机会多,但又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易感”人群,随意性和散漫现象时常在学习生活中发生。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的这些特殊现象和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所以为了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

加强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辅导员应该经常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走。做好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工作,使其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施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对他们放任自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从而确立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提供个性舞台,增强个体信心和价值所在艺术类大学生都有很好的专业素养,他们大都多才多艺,专业优秀,但文化课成绩相比其他专业学生低很多,因此很多艺术类学生会有自卑感。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各类比赛或表演形式的平台,可以让艺术类学生提高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肯定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走向成熟,帮助他们完善性格。创造更多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才艺和思想的平台,让他们在充分表现自我个性和自我创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建立规章制度,思政法并行

建立完善的校园规章体制,合理的奖惩措施,对学生的某些不合理行为进行约束,这对规范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很大作用。在对艺术类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除采用制度进行教育管理外,还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用心去换位思考,更好的从根本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也需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有效途径。加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观看、学习先进事迹影片、文章和其他资料。要将德育教育同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有保障、工作有计划、教育有成效。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不断引导艺术类学生自我成长,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地运用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的知识,加强校园信息安全工作,防止网上有害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青年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及时有效的化解学生思想中矛盾。帮助他们加强自身约束力,转变思想观念,时刻提醒他们坚守道德准则,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让艺术类学生多听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丰富其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家庭、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群体。而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成长于对外不断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不断蓬勃兴起的时期。虽然他们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等问题,这些都使得高校思想政治面临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诚信意识淡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些学生考试作弊,不还国家助学贷款等等现象。

(二)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现出多元化,他们的价值取向有着较明显的功利性。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报道这样的新闻,说现在很多女大学生普遍认为现在找个好的工作还不如嫁个有钱人。还有一则报道说南京某一所大学的大三女生,整天想嫁给一个有钱人,她从各个方面训练如何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

(三)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相反他们的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不断增强。

(四)心理素质欠佳。由于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等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差,产生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健全,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贪污腐败现象的增多、失业人员的增多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当代大学生也在思考,当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就会迷茫,会出现政治观、价值观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化浪潮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强化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大学生,他们自主意识增强,接受新事物快,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实际上变成了智力投资和学业督导。但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失策了,他们舍本逐末,轻视或忽视了德育,所培养出来的并不是真正健全的人才,只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具。这些都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缺失,道德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完善。

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跟不上学生的变化。内容枯燥,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失去兴趣,教育效果的大大弱化。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采用灌输似的教育方法,对隐形教育方法的运用不够充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的现象,缺乏实践教学。

2、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薄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人员必须是高学历、高素质人群。在这一基础上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

(四)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是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来说他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他是扩展青年大学生的视野、获取知识信息、增进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各种不实信息和迷信必然会影响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引起思想的困惑和迷茫。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国家一贯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必须不断变化的现实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探索研究并实践富有成效的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全社会都必须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将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持久而强大的动力。

(一)加强针对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变化形式面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注重针对性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将理论成果较快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高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队伍要经常组织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个别交流,与任课教师交流的多种形式,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理论成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注意选择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专题,针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组织理论界的专家进行研讨和攻关,进行理论创新。

(二)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没有充满活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落实。适应新形势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校必须要建设好这三支队伍。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的,作风正的要求建设这三支队伍。要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要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使他们干事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要对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给予表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令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

(三)建立家校合作体系。在现代社会,构建家校合作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可行,这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能象中小学教师一样进行家访工作,因此,学校需要有计划的对家庭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加以引导,力争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取得更多的一致。这也是高校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影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如,高校以书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双方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他们在中学时代已广泛接触网络,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心理发展、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建立班级QQ群、年级博客等形式建立具有时效性的网络交流平台,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便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二是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思想教育理论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利用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讨论。

(五)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里比较脆弱、抗挫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学校开设心里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应该首先担负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辅导员首先应加强自身心理学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心态;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其次,通过形式与政策课,辅导员可以就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进行讲解。个性独立的当今大学生,反对说教的形式,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辅导员,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和相信他们,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旦发现学生中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及时介绍其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咨询或其它专业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秀花.我们要为后代负责〔N〕.内蒙古日报,2007-08-2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4篇

问卷编制内容:观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内容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内涵, 包括大学生政治观、爱国主义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择业观、学习观、人生价值观、恋爱观和学校文化认同观等方面。

问卷编制步骤:随机选取师生对选定的题目进行阅读, 重点是对测题文字阅读后的感受, 如测题文字表述是否清楚、是否完全表达了测题的含义、不同的被试者对同一题目的理解是否一致等, 根据回答情况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分析、检验, 同时对存在歧义的测量题目进行删除, 删除了10个题目, 保留了符合问卷编制要求的题目45个, 设立单选题26题, 多选题19题。

问卷测试范围:参加测试的学生共有1126人, 收回有效问卷1007份, 有效回收率89.43%。

二、主要问题分析

(一) 学习目的功利, 理想悄然回避

在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项目中, 大多数学生选择学习为了有个好工作, 为了挣钱, 为了做老板。他们对未来是“目标明确”, 但自身却缺乏实现的毅力。在谈及读书目的, 选择“振兴中华”的学生最少, 其次是“求知”, 在关于理想与目标的选项中, 很少有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大多数人有自己的目标, 却没有自己的理想。这项调查的结果暴露出我们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值得深思。

(二) 思想政治教育被动接受, 主动探求不够

在涉及有关政治的条目中, 很多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开展与认识表示有一定的了解, 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 很少选择非常了解, 同样也很少有人选择与己无关。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对学生有一定面的影响, 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影响是我们主动开展, 学生被动接受。没有让学生在这场思想教育活动中真正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这也折射出我们在调动他们对政治活动的热情与主动性中缺乏办法与亮点。

(三) 朋友要关心, 贫困生要尊重

在与朋友相处的有关项目中,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正确、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事原则与理念, 他们认为选择朋友要以诚相待, 帮助朋友要耐心、真心, 对于贫困生和一些特殊的同学他们都表示了认同与尊重。这种现象表明了学生心灵是善良的, 个性是开朗的, 处事是宽容的, 他们大多富于正义感, 很直爽, 寻求的是一种平等相待, 尊重认同。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了对人的一种尊重, 并且内心也积极地渴望被一样地认同。

(四) 职业生涯有待规划

在对职业生涯认识的调查中, 很多学生选择“知道一点”, 没有人“非常了解”, 第一年进校的学生, 学校没有对他们开设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所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迷茫与恐慌。如果对他们能适时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将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人生影响。

(五) 关于恋爱, 坦然对待

在对于恋爱的看法中,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坦然面对, 他们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可以谈恋爱, 如果有一些不文明现象他们认为婉言相劝比粗暴干涉更有意义。这种开放却不放纵的观念可以说是90后学生的主流交友思想。这种主流思想暗示了一种他们渴望健康、文明却又能真正找到真爱的想法, 这种想法值得肯定, 但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引导, 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健康恋爱。

(六) 爱国积极, 中国雄起

在有关民族自豪感的调查中, 学生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尊敬, 对民族的热爱, 对同胞的支持。他们认为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说明在他们的骨子里都有相当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虽然他们有时顽皮一点, 但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 他们是毫不含糊的。但是, 值得提醒的是, 爱国不是冲动, 在对待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学生可能会一时分不清是非。这要求我们管理者既要充分认同他们热爱国家的一面, 又要从正面积极引导, 让他们能将这股热情化为学习的动力, 并付诸于行动。

(七) 明辨善恶, 愤世嫉俗

在大学生道德品德的调查中, 很多学生对一些不好的现象, 不道德的表现是强烈反对的, 并且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道德水准诸如“诚信”、“功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 他们认为当今社会精神及文化道德风尚的主流是表面朝气蓬勃但是问题很大。他们内心渴望纯净的社会风气与环境, 这要求我们老师更要以身作则, 不能让丑恶的习气感染自己。

(八) 学校文化, 亟待规划

在对学校生活和文化的调查系列中, 大多数学生表示了对目前学校生活的不满意, 他们认为学校生活一般, 对大学生活的无聊归咎于生活的单调。他们认为学校的活动效果不大, 流于形式。学校的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 它的建设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 也需要主体与客体的配合和努力。就当前而言, 我们的学生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不满意的, 他们内心渴望多姿多彩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在这方面需要我们认真规划, 如果学校的文化丰富了, 精神有了, 又何患我们的学生不能健康发展呢?

三、思考与探索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切实保证学生工作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需要从六个方面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一) 建立“以生为本”的工作观念

首先, 在学生学习技能, 接受知识之前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工作, 工作要站在民族、国家的高度, 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其次, 要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人”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充分调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新特征, 从而进一步分析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所在, 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第三, 要强抓落实, 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充分运用新的沟通方式和平台,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努力开拓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 建立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观念

首先, 要为学生素质的拓展与提高创造条件和平台, 通过系列的素质教育活动, 努力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及其素质养成的培养模式。通过整合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志愿服务意识, 创新创业动力,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各方面的水平融入到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全面成长成才的体系之中。

其次, 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素质的内涵。大学生的素质不仅要求其具有态度、方法和思考的逻辑以及创新精神, 更重要的是指其具有人文情怀、国家意识和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人文情怀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是提倡对综合文化关注的情怀。国家意识是对国家关注、人民价值的取向。世界观是指对世界、人类的价值观。

(三) 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工作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潜能, 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在新时期, 若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就必需通过具有实效的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正能量的引导, 通过动机激励的驱动, 充分激发学生内在成才的动力, 为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四) 建立层次明显、融会贯通的工作体制

要建立具有一定层次和条理的学生工作体制, 首先要纠正体制中心的错位, 避免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应付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 要加强管理部门对学生工作进行协调与把握的综合能力。其次要避免体制基层的缺位, 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活力,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创造力。第三要改进体制创造力的虚位, 避免领导机构、基层组织与协调部门的工作脱节。

建立融会贯通的工作体制, 就必须从决策层着眼学生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和原则, 从协调监控层着手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控的功能, 从责任落实层完成工作的评价与考评机制。

(五) 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学生创新管理服务的科学工作观

建立创新的学生服务工作内涵首先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其次要以创新管理为内涵, 第三要以创新服务为理念,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 实现服务最优质化、物质利益的最小化。

(六) 建立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服务体系

做好入学指导、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学业指点、职业规划, 以对学生的服务代替管理来促使学生自律。学生工作归根到底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为学生成才服务。因此学生工作需要为学生提供周详的服务, 以帮助学生成长, 发挥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摘要:文章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入手, 通过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分析, 探索切实保证学生工作统筹兼顾的学生工作新理念, 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积极性, 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卢军良.教育的最大效益在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J].吉林教育, 2009 (6) .

[2]谭慧敏.浅析共青团工作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实践[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5) .

[3]崔开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J].前沿, 2012 (21)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5篇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涉及到思想领域还有政治领域,思想上要积极上进,政治上也要提高觉悟,做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完成这一人生途中的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因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如何做人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期待。

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更是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发展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更成为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民心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满意了,高校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我们党就会得民心、顺民意。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天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到2020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在今后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突击队的作用;十年之后还将在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担当主力军的作用。能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扛下去?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的因素在于这一代年青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我们曾有过因忽略和放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深刻教训。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综合各种因素形成的,任何失败的教育有可能因为一个因素的缺失就会造成恶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大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纵观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府的一些事例,从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海洋无故伤熊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疯狂杀死几名同学,如今又出了南京大学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到底是谁扭曲了刘海洋们的人格、泯灭了马加爵们的人性、淡去了不孝儿子的良知?家庭、学校、社会均难辞其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对策和措施。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我意识方面要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自强自立,人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是由你我他每个人组成的,因此对他人的奉献,复合机体、国家、人类的需要,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提高自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就要履行义务。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才能承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与磨练。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参政意识还有利于在以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好,可以摆正心态勇往直前的积极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2]陈跃,白美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策略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在相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水平。但是,从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老套、死板,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至于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第三,偏向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关键。如创建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总体来讲,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相关的实践活动要求不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日常训练、课堂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都纳入到最终的评价体系中,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所提升。

2.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偏向理论,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味地理论性教学也使得政治教学缺乏生活气息。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政治教学能够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应用的一系列检测能够更好地评价和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应用程度,同时我们也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成绩纳入到学科最终成绩中,这样的评价机制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将政治课堂的生活化落实到实处。

3.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大纲同等重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从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课程考试的成绩,而产生这一状况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师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使政治教学不仅失去了生活性,也逐渐丧失了趣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相关教职人员能够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政治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教职人员应当明确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政治教学的水平,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课堂学习当中,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4.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以往我国的政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说教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教育模式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以知识教学为重,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情境教学是将思想政治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育过程中来,同时使得思想教育课程不再晦涩难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以及学案导学式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5.创建主题教育活动

创建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又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都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因素,促进精神境界的进一步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都是各大院校极为重视的,其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融合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具有责任感,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格日乐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60-63.

[2]肖燕.探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第7篇

一、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下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 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当今社会的影响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 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观念, 意志力薄弱, 自信心充足, 创造性较强但是缺乏危机意识;第二, 感情早熟, 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难以树立正确的感情观;第三, 由于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侵蚀, 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 没有良好的自制力, 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 思想政治观念盲目不成熟。[1]

同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教育内容不全面

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内容单调, 只有理论性的灌输, 缺乏实践性的参考。教师对同一案例只有正负两方面的教育指导, 缺乏中和的说法, 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不能提高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2. 教育质量较差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特点, 在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背景下, 难以硬性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所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下降。[2]

3. 教育方法不当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大学生已经习惯通过一些新型的社交手段表达心声, 比如, 微信、微博等。在这种网络时代大背景下, 缺少新型教育手段, 势必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实践, 充实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在生活中获得启发, 积极面对生活, 合理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 所以一些理论性内容还是源自生活。因此,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应该使教育内容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举办一些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开展一些关注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 加深大学生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培养;还可以开办模拟法庭, 提高其法律意识;也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时下最热门的政治话题的辩论赛, 鼓励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 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质量

鉴于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 相关教育者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情感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不仅要了解其学习方面的特征, 还要针对其情感和生活方面的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加强交流, 采用多种教育策略相结合,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 给其充分表达自我意识的机会, 对其出现的不良思想政治动态进行适当纠正。但要循序渐进, 不可强硬, 切勿矫枉过正, 使其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与时俱进, 创新教育方法

高校更应该重视教育方法的创新, 因为大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想意识, 如果没有创新的教育手段, 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兴趣。所以, 相关教育者应该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与时俱进, 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比如, 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当今政治格局或者社会热点相关的新闻、微电影等,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在课下则成立相关兴趣小组或者利用网络建立讨论小组,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综上所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障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是成为人才的基础, 是高校的教学之本、育人之道。所以高校要切实保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力量。

摘要:作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基地, 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还要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其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但是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系统的变化,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性格和政治认识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鉴于此, 本文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旨在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赵旭阳, 柴江, 李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1 (01) .

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与教育 第8篇

关键词: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因素,大学生教育,管理,多样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但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 这其中就包括正处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 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积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认真探索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 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

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导致立场不坚定;大学生思想活跃, 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 但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 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 对政治淡漠, 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 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价值观说,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 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 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大学生追求更客观, 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 但身心发展不平衡, 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 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 偏重个人发展。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 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 从注重知识的价值, 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 认为获取知识只是为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做铺垫。

2、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本因素

(1) 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阶段, 每个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从有意识开始, 慢慢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 观念的产生和性格的养成是一个过程, 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可能好动, 喜欢交友、聊天、运动等等;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能喜欢一个人学习, 不愿与人交往, 不善与人沟通, 这些性格的养成会使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思维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疾病的产生、表现多数是在大学期间, 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个体性格怪癖和思想扭曲综合在一起产生的。而大学生自身控制范围内的如惰性、不上进、意识薄弱等都会让自己的思想状态发生变化。

(2) 外在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丰富, 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对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当然也不会例外。这其中包括家庭环境、父母言传身教、父母教育方式、传统观念、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等许多社会因素都让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变化。从一个人出生后, 有清楚的意识开始, 他的思想状态就在不断的变化, 一个大学生可能因为父母生活中常伴有不文明的语言, 而学会了骂人, 而不认为这是不对的;可能会因为自己要好的同学和玩伴喜欢抽烟、打架而跟着去做;可能会因为在电视和网上看到流行歌曲播放, 便去追逐潮流而去歌唱, 却从不会唱一首革命歌曲;可能会因为父母下岗, 生活拮据而感到自卑;可能会因为父母经常打骂自己而产生逆反心里;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攀比, 而走上违法道路;可能会因为追求时尚, 而无心学习, 总之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都会让大学生的思想变得不求上进,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 而社会环境因素也成为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摆在了高校管理的面前。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和核心, 带动其他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 其相互依赖性增强, 社会环境的作用显得日益复杂。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能影响大学生思想变化。因此,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 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资源管理、倡导主流文化等, 以此净化社会环境, 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潘锦全:《试论青年社会化的制约因素》,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2]黄莉、史勤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人民论坛》, 2009年第17期。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9篇

1 研究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逐步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高校学生的研究还不够明确, 不够具体, 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力度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差不多都采用自我管理为主, 在学习中是由学生自我控制, 自我把握的过程。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教学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 没有一本 (或篇) 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 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由此看来, 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 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 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 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 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把学生从劳累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2 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2.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

偏差, 即重外延, 轻内涵;重能力, 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 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 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2 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

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

2.3 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内容,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 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 坚持与时俱进, 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

政治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以调查研究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 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3 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

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4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 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4.1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

会主义的需要,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4.2 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 重新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4.3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

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 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 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5 结论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10篇

一、学生健康志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学生健康志趣的缺失源于“场”, 又反作用于“场”, 这种低俗现象大行其道并不易失去其生存土壤, 甚至在某些学校、某些青年学生当中渐成“时尚”, 并且深刻影响着“场”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理想的迷惘缺失

学生人生理想的迷惘或缺失是其健康志趣缺失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不少青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缺乏思考规划, 有的心安理得地附老、啃老, 有的公开傍婚富豪, 还有的为社会假象所迷惑, 是非不辨, 随波逐流, 自暴自弃, 行为、倾向方面处处标新立异、不断出格, 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严重扭曲, 自制力、辨别力极差。

2. 教育主体的作为不力

教育本是一张网,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但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家庭监护不力、教育不当或者缺失;学校教育升学首位, 忽视学生情感的合理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污染严重, 功利性极强。三种教育的互相推诿、分离、甚至效果互斥成为学生健康志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3. 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风貌、习尚”, 它是一个“总和”的概念, 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具有客观性、多重性、阶段性等特征。一段时间以来, 职业人世界中的“日记门”、“诈捐门”等不良风气流毒甚远。此等虽非主流, 但对于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4. 网络媒体的不当炒作

网络媒体作为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 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刻。有些网站定位低俗, 热衷于追踪影星秘闻、披露社会趣闻、介绍花边新闻, 大肆宣扬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名利追逐、一夜成名甚至于卖身求荣等低俗色情观点, 严重偏离主流社会的舆论方向, 扰乱了青年学生的人生视线。

二、志趣教育的内涵解析

志趣是一个人“行动或意志的趋向”, 亦指“人在某种行为动机上具有的志向和兴趣”。志向源于愿望, 而兴趣则令人乐此不疲。由此, 加强志趣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及推动作用可见一斑。古往今来, 高雅脱俗的志趣一向为人们所歌颂追求, 诸如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曹操“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执着;王勃“穷且不坠青云之志”的高洁;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豪迈等等, 无疑成为激励年轻人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故此, 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审美观、择友观、生活观, 促进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判断和合理选择, 着实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当中, 首当其冲就是要助其养成健康的人生志趣。就教育内容而言, 笔者认为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健康的个人兴趣

大千世界, 绚丽多彩。随着社会进步, 文化繁盛, 现代生活对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有人好读书, 有人爱上网, 有人热衷于欣赏音乐, 有人孜孜于收藏古董, 这些均无可厚非。爱上网本是青年学生的天性, 但如果形成网瘾, 那就贻误正业以致深陷其中了。所以, 作为教育者, 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满足青年学生好奇心理和健康的个人爱好, 另一方面也要教育青年学生培养对个人成长成才有利的兴趣, 远离抽烟、喝酒、打牌甚至阅读观看黄色读物、视频等低俗行为。

2. 高雅的审美情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如何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则因人而异。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力建筑在个体的文明素养和对低俗的辨别能力基础之上, 能够帮助人怡情冶性、健全人格, 美化生活。相反, 庸俗鄙陋的审美眼光则会反射并且滋长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阴暗和龌龊。因此, 必须通过阅读、欣赏、体悟、反思等多种途径, 让学生理解崇高, 接受精神洗礼和灵魂震撼, 在心理上追求艺术美、人文美、自然美和社会美, 牢牢筑起抵御低俗的强大防线。

3. 豁达的生活意趣

个体因家庭、教育、经历、个人努力程度等不同, 必然有穷有富。而由于个人的生活意趣不同, 各人对穷与富的理解也就不同。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陶渊明先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激励多少文人志士。不少青年学生总是艳羡那些物质富足乃至钟鸣鼎食的所谓成功人士, 但他们只看到洋房、香车, 却看不到隐藏背后的智慧与艰辛, 不思拼搏和奋斗, 往往闲坐玄想, 指望路边捡金一夜暴富, 或像藤萝一样攀龙附凤, 甚或出卖自己的人格尊严获得所谓幸福生活, 这样的生活无异于行尸走肉。

4. 谨慎的社交志趣

古人云: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何种社交志趣必然导引何种择友倾向。有的青年学生被江湖义气、哥姐情结所迷惑, 缺乏对正义行为的基本判断, 认为那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就是见义勇为, “用拳脚打拼天下”的就是英雄豪杰。不少地方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甚至出现带有涉黑性质的学生非法组织群体, 就是某些青年学生视莠为良的具体表征。还有的学生交友不慎, 误入歧途,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社会交往上的理性缺失以及择友标准的低下随意。

三、加强志趣教育的路径

学生健康志趣的生成、强化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打造。因此, 新时期加强学生的志趣教育离不开以下三个互相联系且层层递进的内容。

1. 理性分析社会, 辨明志趣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容易被社会上的现象所迷惑、左右和牵引。所以, 从家庭方面来看, 要完善家庭的教育方式, 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支撑和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 增进关爱与交流, 排解其孤独和空虚。作为学校教育者, 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其呈现社会现实, 助其分析社会现实, 促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而不是不顾一切的“歌舞升平”、颂歌式的说教。对偏离主流价值的社会现象, 要实事求是地、不偏不倚地帮助学生分析其存在或发生的社会根源, 在分析中鉴别, 在鉴别中提升判断力。

2. 提升人文素养, 强化志趣

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机制下, 家长要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以及课余生活, 对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进行合理引导。学校应根据青少年求知欲、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设计, 力求使学生的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古人讲:读书品自高。要通过读书讨论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生、感受高尚。此外, 完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 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3. 善待志趣差异, 发展志趣

在志趣教育过程中, 家长可主动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监控,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 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其他课余活动, 发展多种兴趣。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更需要讲究教育方法, 以宽容之心冷静对待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志趣追求, 避免简单的、整齐划一的规范要求, 否则, 不仅不能收获预期的教育效果, 反而带来对学生创造力的戗害。同时, 在社会层面要切实加强生活娱乐设施和文化资源建设, 为青少年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论情感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教育内容,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倾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很高的理论修养,更要具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和亲和力。情感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做好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方针的先决条件。情感教育要用真情实感去触动、感染、教育,引起广大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说教的目的。因而,采用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以情为基础、寓情于理中,增强理论教育的接受性、认可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尤显重要。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1.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即指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我们要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情感教育的特点。一是把情感领域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要强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的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使人的情感得以发展和升华,从而促进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的升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把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特体验的个体。要强调尊重个体、尊重个性、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与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教学,形成互动和交流。

三是把情感教育视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情感教育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对学生情感的了解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认真地分析工作对象的情感,化消极为积极,从而达到转变思想认识的目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一项重要艺术。大学生情感发展到一个丰富、饱满的时期,利用情感原理去做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易于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古人云:“有所知,才有所爱。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认识提高了,才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世界,这样就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情感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条件。情感教育是一种感化教育,易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沟通,便于解决思想问题,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是从感化着眼,以情动人,寓理于情中,以淡化教育角度,强化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这种教育彼此易建立感情,易思想交流,收到教育的目的。

3.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手段。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情感的发育阶段,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利用情感进行教育去做工作,易于转变大学生的思想,加强沟通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工作通了,大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首先,大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凭借个人感情去认识世界,感性冲动较为频繁。对许多事情容易动情,易于产生情绪行为,这种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可以激励大学生做好每件小事,有时也可能导致一失足酿成大错。对待大学生这种情绪行为只有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才能有效地触动他们的情感领域,接受劝诫,引导他们加强情感的自我控制。

其次,80后的新一代在思想上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感性思维等特点,社会阅历浅和实践经验匾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对有关事物的情感体验也比较肤浅。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动之以情,这样不仅可以疏导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灵活,更加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情感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方法,运用得好就会使教育对象心悦诚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1.动力作用。情感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主动力,高尚情感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情感教育则影响着思想的形成,乃至性格的形成。所以,情感在思想教育中有强大的动力作用。

2.调节作用。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形成某种不良习惯,可能造成情绪纷扰,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根据学生的情感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纷扰,才可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和情操。特别要加强正面教育,强化正确积极的情感,克服错误消极的情绪。大学生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乐西,要善于点燃他们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和亲情的火种,这对于克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3.激励作用。情感教育可以唤醒心中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发展由于竞争而导致的良性互激心理作用,如通过树立典型,激发群体成员奋发赶超,也可以开展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让群体成员在竞争中互相激励。这里要注意引导大学生由个人竞争心理升华为集体竞争的心理。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恶性互激向良性互激转化。可以把这种争斗心态引向完成集体任务,变成为集体做出贡献的高尚情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4.期待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表现在对学习和希望成才的期待上,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形式关心学生,使学生自立、自爱、自强。这种期望具有高度的感召力、推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情感的期待功能,会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反之,则会产生一种遗弃感和目卑感,甚至产生嫉妒、怨恨的心理,品行变劣,对社会、家庭和教师往往存有报复和抵制情感。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的效果。

5.感染功能。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决定了自己在协调师生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感是师生心理协调的基础,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而且要善于以感情教育感情。例如教师首先要对事物抱有正确的情绪态度,而且感情要真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得到共鸣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先进人物的崇高感情对学生进行教育,无疑将会对学生的感情起着巨大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松发.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2005(2).

[2]尚鸣谦,徐万彬.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德州师专学报,1997(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12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相关社会人员与群体对从属于其的成员进行运用某些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目的的使他们成为符合被需要于一定的社会, 一个特定阶级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社会中以大学生为社会群体使用某些政治观点、思想规范、道德标准为使他们成为符合被需要于一定的社会, 一个特定阶级的思想品德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 有组织、有目的的影响的社会实践。

二、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师理念的深远影响。

2. 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 由于现在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呈现出多种形式, 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慢慢地从单一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各种各样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实施变得非常重要。再者, 学分制在高等院校的应用相对限制了传统教学的有效性结构形式的发展, 就像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基本单位教育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和处理学生流动性问题。

3. 学生注重物质享受, 忽略精神追求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汹涌浪潮的影响下, 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 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这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但其注重经济利益的一面也有其负面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 他们的思想更加前卫, 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 他们更加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 互相攀比, 衣服要穿名牌, 各种电子产品要用最新的一代。过分注重物质享受, 淡化了大学生勤劳节俭的传统道德观念, 从而忽视精神追求。

4. 网络信息影响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上存在很多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 这些不良信息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行为选择产生严重影响。信息网络是一个宝贵资源, 但是有用的信息和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混合在一起, 许多青少年往往抵制不住诱惑和欺骗, 一些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导致判断对错标准模糊, 有时甚至只从网络新闻获取信息, 容易导致行动失稳, 做事偏执的情况。

三、优化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以创新的精神搞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我们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 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 努力营造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自觉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 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水平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育队伍, 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教育水平。

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 在引导政工干部队伍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 要提供给辅导员应有的进修和提升机会, 以便其增长本领, 增加才干, 更好的满足学生对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3. 引导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大学生的修养由外化转向内化的转化实现过程,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最高阶段。

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思想上、认识上的种种问题放到伟大的实践中去接受检验, 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 寻找答案。从而能够主动的自觉评价、反省和鞭策自己, 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增强自我认识、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自我完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必不可少的可靠途径。

4. 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最后, 高校需要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只有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下, 学生才不得不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才会提高对其的重视, 将其当作一门值得学习、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要让学生没有捷径和漏洞可以利用, 只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学习。基于此, 学生才会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努力, 获得真实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要在新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开展更多的有新意而又有实效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以情感为纽带进行沟通, 以热爱和尊重为核心, 以正确的教育观点为基础,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 全面推进高校综合素质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 大学生们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当中, 由于社会转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 使得许多新的挑战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引言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

[2]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政治教育, 2011, 2

[3]邓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北大学:2014

上一篇:教育现象分析下一篇:体系适应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