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员选材

2024-09-14

武术运动员选材(精选10篇)

武术运动员选材 第1篇

20世纪50年代, 竞技武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兴起。它是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活动内容, 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 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依照竞赛规则, 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根本目的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术竞赛规则和云南省武术优秀选手的身体指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文章有联系的国内文献资料, 为文章的撰写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同时, 收集大量的武术优秀运动员身体指标数据, 作为文章的研究基础。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竞技运动的发展与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文章的撰写。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的发展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

2001年7月13日, 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了成功, 这意味着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向奥运会又迈进了一大步。

2002年, 为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国家体育总局对武术套路运动竞赛规则作了重大修订, 迎来了竞技武术崭新的一页。2003年, 武术套路运动竞赛规则再次修订。修订后的竞赛规则, 一改往日裁判员凭主观意愿打分的方法, 进一步量化了评分标准, 细分为A组———动作质量的评分, B组———演练水平的评分, C组———难度动作的评分三部分;执行裁判也由原来的6名增为10名, 使武术套路竞赛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客观和准确的方向发展。

2.2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订后的运动员选材

武术竞赛规则的修订和武术科学选材的特点为运动员的选材带来了新的挑战, 选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现代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必须完成复杂的高难动作, 而且必须把高难动作完成得十分准确、干净利落, 才能在比赛中获得高分, 这就要求武术运动员具备超出一般正常人的能力。人体是十分复杂的, 选材包括许多方面的问题, 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选拔一个好的素材, 更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下面就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订后的运动员选材进行分析。

根据原有的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原则, 结合云南省武术队近几年来的优秀武术运动员的选材特点, 得出武术竞赛规则修订后选材时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 武术的早期选材年龄为7-9岁较好。但应注意儿童发育时期有早有晚, 要根据其实际生长发育情况区别对待。 (2) 选材时, 选身高适中、身体型态匀称、协调、偏瘦、四肢比例正常的儿童为好。但因我国各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选材时要根据本地区儿童发育的年龄特征, 制定各项指标对照表。 (3)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全面, 因此要选弹跳力、爆发力和相对力量以及胸腰、肩、髋、踝的柔韧性, 肢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较高的儿童。但在重视选拔对象的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的同时, 还需重视其内在因素, 是否有坚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 (4) 武术套路运动属极限强度的运动, 所以选材时要选心率、血压低, 负荷后恢复快, 肺活量指数大, 前庭器官稳定性好的儿童。 (5) 选材时注意父母对子女的遗传因素, 选择那些指标适宜武术专项需要的儿童。 (6) 选材时, 以选注意品质优良的少儿为宜。 (7) 选材时, 选多血质与胆汁质类型的少儿最佳, 粘液质型的次之, 一般不选抑郁质型的。

传统武术的选材除了注意以上七个方面外, 还要全面评定预选对象的条件, 既考虑到现有或先天的条件, 又要预计今后的发展趋势, 不能绝对化。

演练传统武术, 若运动员力量素质稍差, 可通过柔韧、协调素质提高动作规格来弥补;若运动员柔韧、协调素质稍差, 则可通过提高速度及力量素质来弥补, 因此运动员只需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改后, 动作越来越复杂, 难度动作既包括力量性动作 (如:旋风脚转体360°、540°或720°等) , 也包括柔韧性动作 (如:后踢、侧踢抱腿直立等) , 甚至一个动作既需要力量, 又需要柔韧 (如:前举腿、后插腿低势平衡) ;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既有弹跳力、爆发力和相对力量等力量素质, 又有胸腰、腿、肩、髋、踝的柔韧性, 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运动员只符合传统武术的选材要求已远远不够。

竞技武术中, 旋转跳跃及平衡动作等比传统武术的要求加大了难度, 且旋转跳跃动作结束多要求连接平衡或静止性动作 (如:旋风脚540°落地必须衔接跌竖叉或提膝独立) , 这就要求运动员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要特别好, 才能保证难度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和稳定性;动作难度的增大, 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更坚强的意志 (具备坚持性、自制性、果断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 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各种难度动作;同时, 要求运动员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 (注意范围大、稳定性好、可分配、转移灵活) , 不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 都能全神贯注于各套路动作的完成, 以保证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不失误、不受伤, 较好的完成套路演练, 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外,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现代武术运动员应具备的。参赛的武术运动员在身体能力、技术、难度动作等差距不大的情况下,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对实力相当的运动员来说, 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心理能量的发挥, 往往在竞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 心理能力强的远动员能够顶住压力、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3 结论

在优秀武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中, 有些是经过后天训练可以改进的, 而有的是后天不能改变的。所以说, 选材的好坏, 直接决定运动员能否向高水平发展。

综上所述, 现代竞技武术选材时要选择身高适中、身材匀称、身体素质全面、前庭分析器稳定性好、意志品质坚强、注意品质优异、心理素质好的少年儿童从事竞技武术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同为, 刘淑慧.浅谈武术运动员的选材[J].安徽体育科技, 1990 (3) .

[2]乔巨有.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选材[J].搏击·体育论坛, 2010 (8) .

[3]崔昭海.初探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化选材[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12) .

篮球运动员选材 第2篇

学号:***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分析选材指标的确定:

根据篮球运动具有的综合性、对抗性和集体性的特点,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应考虑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因素等六个方面确定选材指标,并结合教练员对被选对象对篮球运动是否真正喜爱,以及协调与应变能力、接受与创造能力、意志品质和训练、比赛作风等方面的评定进行综合选材。

(l)形态类:

由于篮球比赛是双方在一块25m×15m场地上以较多地将球投入对方的球篮(悬挂在球场两端3.05米的高度上)为目的而展开的全场或局部、空中或地面的长时间的激烈对抗,要求运动员既要高大灵活,又要全面而有特长,也就是跑得快、跳得高、素质全面、技术突出,所以身高(其遗传度为男75%、女92%)的发展潜力应为首选条件,并应兼顾其它身体形态指标。所以,篮球运动员应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短、特别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且脚弓隆起、肩宽胸阔、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2)机能类:

篮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激烈、负荷强度很大的非周期性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这两大系统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承担运动负荷的大小、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恢复速度的快慢和程度的高低,是能否提高运动成绩,以至最后达到技术巅峰的重要基础,也是选材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篮球比赛中95%以上的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并且往往安排在晚上灯光下进行,因此,运动员必须有较好的视力与视野,可见视力与视野也是选材的指标之一。

(3)素质类:

身体素质是由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构成的。健康素质是防病、抗病和保持长期参加系统训练的重要保证;运动素质则是技、战术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不仅关系着训练的效率,而且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幅度及达到的最好成绩。运动素质选材的指标既是评定运动员的标准,其测试方法又是较好的训练方法。

(4)技术类:

篮球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篮球技术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类。作为技术类的选材指标,应充分考虑到如何体现某项技术的动作规格和运用形式,并力求与比赛要求相吻合。

(5)心理类:

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就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把具有优越先天心理因素的运动员选拔出来。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两者密不可分,其中心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高水平竞技能力稳定发挥的重要条件。由于激烈对抗、长时间作战、比赛情况瞬息万变、集体配合的相互依存与制约等独特的比赛环境,要求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坚定、沉着、勇敢、机智、善于应付复杂局面的心理素质。在一次或一场重大的比赛中,心理因素往往成为运动员及运动队创造优异成绩与比赛胜利的关键。

(6)经验评定类:

谈摔跤运动员的选材 第3篇

1、初选阶段

1.1 初选阶段队员来源:(1)基层教练选送队员。(2)教练下基层选拔队员。(3)其他项目转项来的队员。

通过应测对象的家长,学校或所在业余体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表现,关键是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到摔跤运动项目中来,及其决心大小,然后对他们进行简单测试。

1.2 健康检查: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一些简单易行的机能测验,把那些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无运动禁忌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完成一定负荷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比较强的对象列入下一步继续考查的范围。

1.3 素质测试:原始身体素质水平可选择几项简单易行、有代表性的身体联系进行测验,根据各级别实际情况制定应达到的最低标准,通过测试了解应测者的原有身体素质水平,根据我省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如下表:

1.4 选择体型特征

优秀摔跤运动员体型特征有:手大,臂长,腰长,肩宽,有力,下肢较短,骨盆相对较窄,颈围,臂围,胸围,大腿围的指标较高,肌力较大,整个体型应该是比较匀称,肌肉壮实,属于各级别的中等身材。

这种体型特征的优势,从理论上也可以解释的。比如手大便于及时地有力地抓握为快速进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臂长腰长有优先接触、控制对方的优势,并能发挥以腰部力量为主体的进攻;下肢较短相对地增加了上肢的长度比例能产生与腰长的等同效果;同时腿短能缩小对方进攻下肢的范围,反过来讲进攻也会快速接近对手,这对自由式摔跤更具有一定的意义,骨盆较窄有利于及时地灵活地使用一些转体摔的方法,各部围度的指标较高能使人更有力量。

2、集训阶段:

集训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进行选材的好办法。因为人的才能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被发现,同时实践活动还能揭示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我们采取集训办法的目的就是建立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为第一阶段入选的对象,创造全面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和个人特点、行为特征等所必需的条件,同时也是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查所必需经过的步骤。通过考查所获得的结果,把那些热爱本专业,训练刻苦,比赛成绩较好的对象筛选出来,然后进行较长时间的重点培养,在摔跤专业上有所造诣。同时对那些在集训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不行的,要及时结束他们的集训,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不要耽误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前途。

在集训过程中,我们尽量给集训队员多创造一些参加各类型比赛的机会,使他们在比赛中经受锻炼和考查。从2002年开始,我们把录用、转正与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那些在比赛中取得相应运动成绩的集训队员及时的录用为摔跤运动员,试用期一年到一年半。试用期间,在全国比赛中,或相当于全国规模的比赛中,成绩达到相应的要求标准时,可以转正。转正时间从到达之日起计算。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转正标准的,再延长试用期一年,再达不到者就要送回原单位或下级体育单位。

录用转正的具体标准:

凡在全国比赛中,有十人以上参加的各级别进入前六名者,六至九人参加比赛进入前四名,4至5人参加比赛进入前三名者,均可录用为摔跤队员,凡在被录用之日起至试用期止,完成录用时规定的名次者均予以转正。凡在试用期间,各级别在10人以上进入比赛的前三名者均可以转为正式队员。对未被录用的集训队员达到此项标准时可直接转为正式队员。获全运会冠军或世界比赛前三名,亚洲比赛的冠军退役时可留广州安排工作。

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给集训队员和正式队员指明方向,使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激励他们努力刻苦训练,奋发进步。录用转正、安置工作条件明确、具体,够条件的谁也卡不住,条件不够的谁也进不来,客观上起到了堵塞走后门的作用,也能避免在人材培养方面造成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更大浪费,为国家节约一定开支,使运动队伍更精干。

集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两年半,期满后,对没有达到录用标准的每一个集训队员进行严肃认真的综合评定。经评定认为再没有可能达到录用标准的应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对他们的集训,对少数还有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标准并有一定依据的,可以再给他们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但时间不得超过半年。再达不到录用标准时,应该坚决动员他们离开集训队。

武术运动员选材 第4篇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艺术欣赏性很高的项目,它需要有优美大方的造型及惊险娴熟的技巧,套路动作特别是高难度动作,需要运动员在空间一瞬间准确而又细致地区分各肌群变换用力的时间、方向、速度及用力方法。这一切都要求神经中枢快速地反应、协调,而且除了高难度动作外,套路运动又需要能够熟练的演练套路。本研究就是如何从神经类型的角度进行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神经类型的了解,如何进一步进行武术套路运动项目进行科学选材。从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角度来分析,适合武术套路运动的神经类型有:稳定、亚稳定型、灵活、亚灵活型、以及部分灵活型。

1 对神经类型的剖析

1.1 神经类型的概念

神经类型全称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它是人体发育最早的系统,人的一切行为均受其控制与支配。故任何复杂的体育动作都毫无二致的要在神经中枢的控制下而实现。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相同的外因条件下,不同的个体间仍存在着诸如能力的大小、承受刺激的程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以及运动技能掌握的快慢等差异。这种差异归根到底主要是由个体彼此间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所决定的。而根据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可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简称神经类型。对于武术套路运动来说不仅需要记忆套路的演练,而且需要做一些高难度复杂的跳跃翻转动作,对肌肉感觉以及空间感、平衡能力要求也很高且运动强度较大,故需要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能均衡控制的类型。而决定神经类型过程的三大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其遗传度高达90%。可见,要想攀登武术套路运动的巅峰,在运动员选材时,必须注重适宜的神经类型的选拔。

1.2 神经类型分类

现代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应用高级神经学说,根据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原理把人分四种类型:(1)灵活型——其生理学表现是强、平衡、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并且容易转化,反应敏捷,表现活泼,能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2)兴奋型———其生理学表现是强、不平衡,特点是兴奋抑制过程都强,但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是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又称不可遏制型。(3)稳定型———其生理学表现特点是强、平衡、不灵活型,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转换比较困难。它是一种安静沉着、反应较为迟缓的类型。(4)抑制型———其生理学表现特点是弱型,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弱。过强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并以胆小畏缩、反应速度缓慢为特征。

曾有专家根据人的大脑皮层机能能力的发展和皮层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活动规律研究设计了一种非文字的神经类型测试量表,此表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以上任何年龄者,测试可个人或集体进行。每人测三张表,每表测5分钟,测试后根据受测者在规定时间内所阅符号的多少所得出的得分率,所阅符号错、漏的多少分别得出错百分率、漏百分率,可评定出14种神经类型。其分类特点如下:

灵活、亚灵活型:反应快,准确,活泼,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稳定、亚稳定型:反应较灵活型慢,细心,踏实,肯钻研,思维准确,具有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能力。

兴奋、亚兴奋型:反应快,准确性较差,好动,对新事物敏感,不易控制自己,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易扰、亚易扰型:反应较快,但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工作能力不够稳定,起伏较大。

中间型:有的接近灵活型或稳定型,有的接近兴奋或易扰型,有的介于两者之间。

谨慎型:反应慢,准确,沉着谨慎,细心踏实,肯钻研。

中下型:有的接近谨慎型或泛散型,有的接近抑制型或模糊型。有的介于两者之间。

泛散型:反应慢,准确性差,自控能力差,工作能力较低下。

抑制型:反应慢,注意力分散,粗心,工作能力较低。

模糊型:反应既慢又不准确,接受能力极差,很难建立条件反射,工作能力低,其中有部分属于智能低下。

1.3 神经类型在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中的重要性

成功的选材意味着运动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早期的科学选材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要从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素质等多方面兼顾分析,缺一不可。而正确的神经类型选材正是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拔的必考虑因素之一。

神经类型是一种反应心理运动能力的良好指标,要想选拔一名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创造出可喜的运动成绩必须考虑到要从神经类型的角度出发。

1.4 武术套路运动项目所需要的神经类型运动员

武术套路运动的规律性。武术套路运动是武术运动中比较复杂的一项内容,它要求大脑皮质机能活动能力强,大脑皮质抑制后作用弱,分化能力和记忆能力强。由于武术套路的种类繁多,如刀、抢、剑、棍、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很多种,动作结构也十分复杂,因而对大脑皮质机能活动能力及分化能力,记忆能力影响较大,要求也较高。不仅如此,也可以说它和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运动项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文英、张卿华、王维群等科研学者曾在《神经类型与运动员的选材》一文中说:“灵稳型是好的类型,它具有形成和发展才能的许多基本“气质”和心理品质,如反映准确、分化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力都较强,并具有肯于钻研、意志力强,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武术套路的规律,推测总结出,具有忍耐和长时间稳定工作能力的稳定型及兴奋抑制过程容易转化的灵活型,是比较复合武术套路运动需要的。

从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特点来分析,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求动作灵活,肢体位置变化多且快,套路记忆能力较武术中其他运动高,所以选择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擅于模仿,可塑性强的少年儿童,神经兴奋抑制较强,且容易转化,反应比较灵敏的灵活型相对其他神经类型比较占优势。

从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应激因素来分析,研究表明,在大型武术套路比赛时,运动员临场应激应对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据前人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武术套路运动大型比赛中,名次比较排前的运动员采用进攻式应对方式的策略均高于名次排后的运动员,而采用回避式应激策略的得分均少于名次排后的运动员,可以看出进攻任务比回避任务更有利于水平的发挥。要求神经过程的惰性相对较弱,灵活性较好,神经系统较强。这一点,再次给与推论结果以支持。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考虑。武术套路运动强度大,套路运动的能量代谢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的乳酸能供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少年儿童是优良选材的对象,所以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抑制型以外的其他强型,特别是具有稳定工作能力的稳定型比较占优势。

2 结论与建议

2.1 神经类型是才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一个有着好的神经类型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一个优秀的栋梁之才,则一定具备有好的神经类型。同理,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也应具备适合本项目的神经类型。因此,教练员在选招套路运动员是,应注重神经类型的优劣。

2.2 神经类型遗传成分占很大比例是可以肯定的,但并不是一生出来就表现出来的,往往要到一定阶段才会表现出来,即在“敏感发展期”或“最佳发展期”遗传的作用显著,在相对缓慢期遗传因素的作用就不太明显,选材时要充分考虑遗传的阶段性。

2.3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同样,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也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应依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神经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是不易改造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后天的环境的重大影响下,神经类型具有可变性,但,遗传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而且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长期作用,才能获得改造的可能。

2.4 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应加强后天的培养,只有系统的高水平的科学训练,才能把一名“天才”培养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卫香莲.武术运动员选材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7,(02):15.

[2]邱建华.太极拳推手运动员选材探讨山东体育科技[J].1999,21(03):34-35,49.

[3]方秋丽.血型、神经类型与运动专项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学院学报,2002(4):49-51.

[4]中国学生大脑机能及神经类型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的神经类型研究[A].人的神经类型测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4-97.

试论篮球运动员的选材 第5篇

摘要:

本文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概念、基本内容和选才误区做了简要论述,基本上可以为体育工作者了解篮球运动员选材、体育院系大学生掌握篮球选材的理论提供一份简单易懂、内容精炼的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科学选材运动员选材

前言:

现如今世界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飞速发展,各国运动训练水平、训练条件日益接近,想要在高手云集的篮球比赛中取得一席之地,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显得尤为重要。而以往我们往往是利用过去选材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评价预测被选材对象,或综合优秀运动员成长过程制定不同层次的选材模式,再通过借鉴这些模式对备选运动员进行评价预测。这些方法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操作起来未免过于主观,不能称之为科学的运动员选材方法。现如今科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备选运动员进行各种测量,然后通过对数据分析来预测运动员的未来发展空间。

正文:

一、什么是科学的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将那些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于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材从小就选拔出来,进行系统有目的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1]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明显改变的,即是可训练的;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特征所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先天性。从运动员选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选材的任务就是选拔出最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这样的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后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本人能否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预定目标;直接关系到家庭给予的支持和牺牲是否能获得回报;直接关系到教练员的辛劳是否有价值;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够有效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赶超世界先进运动水平的后备力量。

二、科学的运动员选材的层次

运动员选材分为基础选材、初级选材、中级选材和高级选材四个层次。

基础选材在8—12岁的儿童中进行。越是年龄小,越是要侧重把那些健康、活泼、机灵、敏捷,尤其是身高已有优势的孩子选拔出来,让他们参加训练。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篮球启蒙教育群体,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基数。

初级选材在13—18岁的少年中进行。把那些表现出有篮球运动优势的性状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少年选拔出来。选拔时要注意遗传基因,要以某些先天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为主。应该在广大中学范围、篮球传统学校和少年篮球俱乐部物色。通过对这些身体条件符合篮球运动特点的少年的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我们可以储备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的后备

人才。

中级选材在19—21岁的青少年中进行。把中学和体校毕业生中既表现出先天的遗传基因优势,又在篮球训练中提高较快的少年选拔到各青年队或大学代表队中去,给他们创造机会,一边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一边扎实而又深入地掌握篮球运动技能。由此我们可以选出一批高水平的队员。

高级选材的任务是选拔出类似达到甲级以上职业队水平的篮球运动员,使他们通过高水平队的竞赛,竞争进入职业篮球俱乐部,并有可能成为国家队的备选人才。在这层的选拔中先天性的因素的测评比例应相对减少,而后天训练的技术,素质,机能及心理素质等的测评才是主要的。

三、现代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

我们都知道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运动员选材时要考虑不同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所以对篮球运动员选材首先要了解现今的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特点。篮球运动于1891年诞生于美国。初创传播时期的篮球运动攻守技术简单,普遍限于双手做几个基本动作,后来经过完善传播时期、普及成熟时期和全面提高时期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以运动员个性、智慧、体能、体质、技巧、素质、素养为基础,以智、悍、高、快、准、巧、灵、变为特征的阶段。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高智慧、高身材、高体能、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等专项素质。

四、篮球运动员选材之身体形态

由于篮球比赛是双方在一块长25米宽15米的场地上为较多地将球投入对方的球篮而展开的全场或局部、空中或地面的长时间的激烈对抗,所以要求运动员既要高达灵活,又要跑得快、跳得高、耐力好、反应快、素质全面、技术突出。这样身高的发展潜力和其他身体形态指标就成为了首先要考虑的条件了。篮球选材时首先要选择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腿长躯短、指距(两臂按水平方向充分伸展时两手手指指尖之间的距离减去身高的数值,此数值越大,说明手臂越长)大、小腿长、手大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且脚弓隆起、肩宽胸阔、骨盆窄、臀部肌肉上翘、皮下脂肪少、体重—身高指数(即:克托莱指数,它由体重/身高×1000计算出。克托莱指数是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来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的重要形态指标)大、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

五、篮球运动员选材之身体机能

篮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激烈、负荷强度很大的非周期性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

较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两大系统的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恢复速度的快慢和恢复程度的高低、是否能提高运动成绩。篮球比赛中95%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比赛多安排在晚上灯光下进行,因此,运动员必须有较好的视力与视野。所以选材时要测量最大摄氧量指标,心功指数指标、身体工作能力指标、血乳酸指标、眼的功能运用能力指标等。

六、篮球运动员选材之身体素质

像篮球这样的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去自然是少不了的。身体素质是由健康素质

和运动素质构成的。健康素质是防病、抗病和保持长期参加系统训练的重要保障;运动素质则是技、战术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不仅关系着训练的效率而且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幅度。一般在篮球选材中要测试30米跑,60米跑,100米跑,800米跑(女),1500米跑(男),助跑单脚跳摸高,背肌力,十字跳等的能力。

七、篮球运动员选材之心理素质

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两者密不可分,其中心

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高水平竞技能力稳定发挥的重要条件。由于激烈对抗、长时间作战、比赛情况瞬息万变、集体配合的相互依存与制约等,要求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坚定、沉着、勇敢、机智、善于应付复杂局面的心理素质。一般,篮球选材中通过手动稳定性、综合反应、教练员经验来评价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八、篮球运动员选材之测量局限

篮球运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竞技运动,机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仍有许多

难解的奥秘。属于篮球运动员情感和意识之类的指标很难直接量化,例如反映运动员准确、熟练控制球与支配球能力的“球感”向题,反映运动员适应与驾驭比赛能力的“篮球意识”问题,反映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许多指标等等,都是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只能定性而不易定量的指标。即使运用了测试手段,得到的也只能是间接的关系量值。只有和运动员朝夕相处的教练员,或者经验丰富并与之接触的专家,才能凭经验和体会作出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的定性鉴别。可见,科学的选材既需要客观测试又不能仅凭测量数据判断一个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结束语:

其实任何体育项目都需要结合该项目的技术特点来选材,根据项目的发展需要制定选材标准。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是一项既严格又细致,阶段性和连续性都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选”与“育”配合一致的优胜劣汰的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虽然儿童、少年阶段的选材非常重要,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接踵而至的将是育才与跟踪监测直至进入高一级的选材,如此循环,最后培养出优秀篮球运动员。也就是说要把选材点和选材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掌握选材对象的真实情况。目前,我国的篮球运动员选材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完善,不断培养专门的,有高超的选材技术的专门人员。

参考文献:

运动员心理选材预测 第6篇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心理,运动个性心理,运动专项心理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文献报道,与本研究有关文献等方面的著作。

(2)数理统计法:在中知网和期刊网上查阅数据进行统计。

(3)经验总结法:根据近代、现代运动心理的发展,和自己在平常比赛中的观察,系统的总结运动员心理选材和预测。

2、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依据

心理选材是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预测,预测是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这些依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2.1、人类的遗传特点和规律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可能

研究表明,遗传素质是生来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对人的某些心理能力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2.2、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为运动员心理选材的测评和预测提供了可能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容易改变,其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倾向性,其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2.3、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阶段性为运动员心理选材的预测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为不同阶段运动员或其后备队伍的选拔心理测评和预测的可能。

2.4、运动员心理研究发展和实践中的运动经验为运动员的选材预测提供了可能

大量实验证明,在优异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加上早期的训练,形成优秀运动员苗子的新起点提供了测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预测提供了可能。

2.5、不同项目运动员心理素质会有不同的要求为运动员心理选材提供依据

许多项目要求有特殊的感知觉能力,不同的反应特点、不同的智力、思维能力、运动记忆和运动表象等,例如。排球运动员要求性格开朗、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反应灵敏、情绪稳定、不服输拼劲足、集体观念意识强等。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心理能力的选材测评

运动心理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控制运动的过程,强掉的是一种心理能力的提高,如提高运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心理品质,激发运动员兴趣、动机、意志、发展智力、调节情绪所要解决的问题。

(1)在中知网上查阅了19802010年文章发现,输入“心理训练并含有选材”得到文章177篇,经过二次检索,输入“运动心理的练习并含选材和排球”得到文章7篇。经过上述,从运动心理的选材及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好多运动项目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的素质身体条件等要求相同,但针对不同的项目,就有所差别,比如在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的“校长杯”乒乓球赛中,自己亲眼目睹了一场五局三胜制的乒乓球赛,A队员在前两局2:0领先的趋势下,第三局A队员在9:6领先,然后B队员任然没有放弃,只要有机会就有希望,B队员顶住了,第三局获胜了,紧接着剩下的两局也获胜了,从而反败为胜,这就说明了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选材和训练是很重要的,要在平常的训练中要重视,不容被忽视,应加强训练。

(2)运动员要学会运动心理的控制和调节,针对不同的环境、场地、气候等因素,运动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在排球比赛中,在本方队员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心理上有放松的想法,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球,争取每球必赢。如果在本方球队的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我们更要相互鼓励增强自信心,在场上的队员要有那种气质,每赢一球用自己的气势压倒对方的气势。因此,在运动员选材的过程中,要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特别重视,并且协调有效地训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2、运动个性心理能力选材训练和预测

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其运动过程中,心理经常稳定的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运动员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在排球运动中,每一个队员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对整个球队的竞技成绩会带来影响,同时个性心理还能塑造对优秀排球运动员本身的健康成长以及教练员选材和培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从中国期刊网上通过输入不同的关键字,检索从1980-2010年关于心理学、运动心理、个性心理学和排球与各方面领域研究的文献,有关心理学文献有8471篇占总数的97.3%,运动心理学229篇,占总数的2.6%,排球与个性心理学5篇,占总数的0.1%,因此可见,排球与个性心理的研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2)气质是决定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因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气质与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是个体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马金凤在《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二传手的选材分析》中分析,排球运动中适合做排球二传运动员的标准是多血质,还要对外界不良的刺激反应沉着、平缓、冷静、情绪稳定等才能做合适的二传手。张建在《对男排甲级队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一文中,对33名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气质类型以多血质居首位,从队员所处的位置来看,主攻位置多血质最高,占63.6%,副攻位置相对少,占33.3%。

(3)运动员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形成的,具有可变性和稳定性,早期探讨,优秀排球运动员在个性心理上与一般运动员不同,美国学者“vealey”研究认为,优秀排球运动员的特征根本是人云亦云,并且人格特征是稳定而不可改变的。法国学者“Highlen Benentt”认为指出,人格的特征对优秀运动员及一般运动员的成绩有所影响,但对运动员达到最高表现的成绩却没有多大的影响。

3.3 专项心理能力的选材训练和预测

专项心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时,对通过场上各种情况的观察、综合思维、最终实施动作过程所表现出了来的心理特征。因项目的不同,其选择内容和方法及预测的要求不同,运动心理的某些选材及预测方法可以作为专项心理的测试。

(1)临场运动思维预测,这是排球运动员合理发挥技战术的前提,没有准确及时的预判,任何良好的的防守或者进攻都有可能会失败,甚至被对手利用,直接影响赛场的局势,排球运动对技战术的运用,是以对手的进攻路线和本方的防守好坏为基础的,运动员具备了这种心理素质,就可以及时的预测场上的所有变化,立即作出反应,提出对策,运动员也会对自身将要采取的技战术效果做出思维预测,从而采取制胜对策有效地控制自己思维和行动。

(2)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受到情绪的干扰,这是专项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表现,这种情况波动是由内外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是运动员心理情绪波动,不能保持平静、以清醒的头脑做出各种决策反应,它的产生直接影响着技战术正常发挥,尤其在处于落后的情况下,缘于内部和外界的干扰,这种专项心理受到影响,而并非对手的实力超过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情绪球”,因此重视培养专项心理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3)在比赛中的客观性因素,如裁判的执法公正与否,裁判几次的失误或者对主场球队的故意维护,判客场球队的犯规比较多,判主场球队的犯规少,这就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了影响。因此,在平常的比赛中要对运动运员的这种专项心理多培养,是运动员的情绪不能受到很强烈的影响,应该表现出镇定自如动作随便等,不能被客观因素所影响。

(4)在比赛中的主观因素,如队员的自我调控能力,在比赛中运动员受到各种干扰,比如某个队员进攻的过程中或者防守的过程中连续进几次的失误,这是心理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时,自我调控能力非常的重要,自我调控能力差的队员,受到干扰后情绪变化很大,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注意调节队员的情绪,让队员适应各种因素的影响。

(5)专项心理恢复能力,排球运动是一个运动时间较长体力消耗很大的比赛,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从而是运动员的注意力下降,引起控制情绪的能力下降。因此,运动员在场上应及时的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进行恢复疲劳,从而产生新的力量注入和激情的培养,这就需要队员在场上相互的鼓励和信任,不管哪个队员失误后,大家相互鼓励是增进心理增强的重要因素,从而促进心理恢复能力,以保证队员在赛场上正常发挥。

4、结论

(1)由于运动心理选择和预测涉及到运动员心理、社会以及生理多方面的复杂情况,到目前为止心理的选择研究和预测任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许多人长期、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预想的目标,并且提出许多新问题和设想,进一步的进行完善。

(2)运动心理的选材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技术和方法的支持,包括心理测验、心理诊断、现代的数理统计和预测技术等用于科学选材和预测方面,它需要与形态、生理、素质及遗传、血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预测,不能从表面或某一项来预测。

(3)研究和实验证明,了解和鉴定不同人的气质类型,对教育训练以及选材等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气质类型是个性心理依据之一,因此测量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也是运动员选测和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合排球运动项目,当前对个性心理研究较少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深进行研究和完善运动员个性心理选材和预测的方案。

(5)专项运动心理能力训练是竞技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不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比赛的成绩,是队员在比赛中更好的应付挑战。

(6)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情绪调节与控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以“生理调节”为主的方法,如放松训练。二是采用“认知调节”为主的方法,这对运动员调节和控制情绪尤为重要,是专项运动心理训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邱宜均.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学,1986,2.

[2]马启伟.和教练员运动员谈谈心理学(二)[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2,2.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6]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射击运动员选材问题探究 第7篇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选材方法,模型特征

一、引言

射击起源于原始时期的狩猎与军事活动,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 欧洲各国都已产生了射击协会组织。自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第一枚射击奥运金牌以来, 我国的射击运动蓬勃发展, 并出现了许多优秀运动员, 如李玉伟、吴小旋、王义夫、张山、李对红、陶璐娜、杜丽等。但是, 并非任何人经过科学训练都可以成为世界冠军, 只有那些有运动天赋的人, 才有可能成为射击比赛冠军, 因为许多先天遗传因素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在射击运动上的发展可能。[1]因而, 选材工作是射击训练的重要内容。

从运动特性上看, 射击是以技能为主、高度准确性为基本特征的运动项目, 它对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心理稳定性、时间感觉、注意力、平衡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 运动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射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而这些都与科学选材有着密切关系, 只有科学选材、早期训练, 才能减少盲目性和淘汰率, 推动我国射击运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秀射击运动员的模型特征

射击运动的优异成绩与科学选材有着密切关系, 只有选择有射击天赋的青少年, 并进行长期的、科学的系统训练, 才能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射击运动员选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可以分为初选、训练及比赛观察、精选三个阶段。优秀射击运动员的模型特征是指优秀运动员在最佳运动状态下各种运动指标的客观描述, 这是选择射击运动员的重要参考指标。[2]

(一) 年龄特征和生理机能。

从优秀射击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来看, 选材的最佳时期应当是十四五岁, 步枪运动员可以放宽到十五六岁, 让这些队员们再进行两到三年的训练, 等他们到十六七岁时, 就到了专业训练的黄金时期。如果选材年龄过小, 容易产生很多弊端, 如会造成选手脊柱弯曲变形、腰肌劳损、颈椎病等。相关机构调查显示, 16岁之前参加专业射击训练的队员, 脊柱侧弯、腰肌劳损发生的可能性达到90%以上。

射击运动是一项以静力工作为主的运动项目, 不仅对运动员的腰腹部力量、平衡能力、静力持久性、耐力素质、自控能力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而且还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控制精细动作的能力, 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动作果断、行动准确。此外, 射击比赛对运动员的视力灵敏性、集中度、本体感觉、呼吸系统等要求都比较高。

(二) 身体形态和心理素质。

有关机构调查表明, 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的身高大约在1.6米至1.76米之间, 体态匀称, 身体结构合理。[3]因而, 在选择射击运动员时, 应选择无慢性病、身材匀称、颈长适中、肩部平整的青少年。在选择步枪运动员时, 要选择臂展长度等于或大于身高、小臂较短的青少年;选择手枪运动员时, 应选手掌大些、手臂肌肉用力协调的青少年;此外, 在选材时还应选择体温低、出汗少的青少年。

虽说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活性要求较低, 但对运动员的自制力、注意力等要求很高, 要求运动员有自信、自制、果断、顽强等心理品质, 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应变能力, 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

三、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内容及方法

在射击运动员选材上, 我国现代化测试设备较少, 因此, 应多使用“一看, 二测, 三普训”的传统选材方法, “一看”主要指看受试者的身体体型、身体状况, “二测”主要指测试受试者的心理素质、运动能力等, “三普训”是指通过训练观察受试者的心理素质、技能、稳定性、性格特征等。

(一) 精细动作稳定性控制能力。

精细动作稳定性控制能力对射击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这种能力有着先天遗传性, 后天训练难以改善。因此, 应将之作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内容。具体测试方法为:受试者心情放松、自然站立, 手臂平举、手背向上, 将32开的中等厚度的打印纸放于受试者的手背上, 肉眼看不出纸张颤动的可以评为“最好”, 看出纸角微微颤动的可以评为“好”。可以重复测试三到四次, 然后取最好的成绩。

(二) 身体稳定性。

在测试身体稳定性时, 可以让受试者单脚站立, 另一条腿屈膝, 足跟贴着站立脚的膝部, 脚尖离地面55厘米左右, 双臂平整前举, 然后紧闭双目。若受试者能够身体不倾斜、双臂和腿不颤抖地保持20秒, 成绩为一般;保持30秒的, 成绩为良好;保持35秒以上的, 成绩为优秀。

(三) 心理稳定性。

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情绪控制能力、心理稳定性等要求较高, 要求运动员做到沉着、镇定、平静。一般情况下, 可以让受试者手持乒乓球拍, 另一只手向球拍上放弹壳, 直到弹壳倒下为止, 然后在各组中选择成绩优异者。

(四) 手臂稳定性。

手臂稳定性对射击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在射击比赛中通常选用单臂笔墨举枪平衡法。在手臂稳定性测试时, 可以将软水笔固定于枪管上, 将靶纸固定于软黑板上, 让受试者单臂举枪, 笔尖对靶心, 然后闭目三十秒, 测量笔尖的移动范围, 以此判断受试者的手臂稳定性。

(五) 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

兴趣是人们愿意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也是射击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许多优秀运动员从小就对射击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求知欲望, 并成就他们良好的运动成绩。因而, 应将兴趣爱好作为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人的气质特征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等类型, 射击运动员往往需要果断、自信、坚毅、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如果一个人做事慌慌张张、颠三倒四, 遇事手足无措、毫无主张, 则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 因而, 应将性格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标准。在心理选材中,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目测法, 看受试者是否谈吐大方、思维敏捷。二是即兴表演法, 让受试者即兴表演一个节目, 看受试者表现时是否紧张、手足无措。三是数字测试法, 让受试者顺写数字、倒写数字、顺写奇数、倒写奇数等, 看字迹是否流利、清晰, 写字的速度, 是否存在写错、漏写的现象。[4]

射击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有着较高要求。因而, 我们应当在射击运动员选材上下功夫, 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射击“苗子”, 为射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宋平.浅谈射击运动员的心理选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6, 1

[2] .张锡金.射击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

[3] .郑壮荣等.广东省业余体校射击运动员形态模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浅谈铅球运动员的选材 第8篇

关键词:铅球,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

1 选材的身体形态要求

由于投掷铅球需要绝对的身体力量, 这就要求运动员身高体壮, 能够在直径2.135米的圆内, 通过滑步或旋转, 由肩上将铅球推出去。为了达到好的成绩, 应以身材高大、肌肉结实、臂长肩宽、胸厚手大的为主要条件, 上体和下肢的比例是否合理, 但不是绝对的。双臂的臂展长度最好要大于身高, 躯干和大小腿部肌肉发达的孩子为理想的选材。

2 选材的发育情况要求

把发育迟缓作为选材的首要条件, 年龄10~12岁之间的儿童少年为宜;要求身体健康、无病史及遗传病史, 身材高大, 肌肉结实, 身体比例匀称, 上肢粗长, 下肢有力。不应该选拔发育过早, 提前发育、基本成熟的儿童少年。因为早发育儿童少年的身高、体形已经基本定型。身体不能够再发育、再生长, 这样的运动员没有发展前途。虽然短时间内通过训练, 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但是把这样的运动员输送到省体校优秀运动队后, 只能停留在以前的运动水平。很难再提高, 不论对运动员本身来说, 还是对教练员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为了不发生和少发生这类的事件, 应尽可能选拔那些发育迟缓的孩子。例如:男孩的嗓音未变、喉结未起、唇须未显、腋毛和阴毛未现等身体第二性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特征, 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3 选材的身体素质指标

首先对孩子进行30米计时、立定跳远、纵跳摸高、投掷实心求、前后抛实心求等项目的测试;观察孩子的灵敏性、爆发力、协调和柔韧性, 选拔那些跑得快、跳得远、跳得高、投得远的儿童少年。在测试时, 观察孩子跑的步频和步幅, 摆臂是否协调一致, 跳的过程动作是否连贯协调, 爆发力好不好, 投的远度如何, 能不能把下肢、腰腹和上肢的发力协调起来。通过测试, 有目的去选拔理想的专项铅球运动员——跑得快, 动作协调, 柔韧性好;跳得高, 灵敏性强, 下肢有力量;投得远, 爆发力强, 动作协调。

目前, 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还明显落后世界水平, 要改变这种局面, 就要求我们教练员从儿童少年的选材抓起, 要经常下基层学校, 多走多看, 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搞好关系,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基本资料。发现和挖掘那些身材高大, 有前途的儿童少年, 及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 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综上所述, 铅球运动员的选材, 要通过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选择出来的苗子, 潜力大, 成材的机率高, 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 困难多, 任务艰巨, 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 切实作好孩子及家长的思想工作。明确目标, 针对儿童少年的身体特点, 科学选材, 系统的训练, 更好地为优秀运动队培养出优秀人才。

运动员简介:赵勇超, 男, 99年2月5日出生, 身高1.78米, 体重85公斤, 臂展1.83米, 身材匀称, 结实有力, 特别适宜做铅球运动员。 (见表1)

参考文献

浅析三级跳运动员选材 第9篇

关键词:三级跳,运动员,选材指标

1、三级跳运动员选材的基础条件指标

1.1、 选材的年龄指标

年龄选材是运动员选材的基础,该指标应从两方面考虑,一为最好成绩获得年龄,二为系统训练年龄。考虑最好成绩获得年龄,有利于估计、确定训练的年限。 系统训练年龄,十三岁左右较为合适由于三级跳远对运动员的技术和全面性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为此打下基础,因此,准确选择系统训练年龄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

1.2、选材的身体形态指标

儿童在少年期通过身体的比例就能判断出其运动能力,可以说身体形态是三级跳运动选材的重要指标。现研究发现发现,体重轻身材高、身体围度与宽度较小、下肢修长、足弓高以及脚掌有弹性的少年跳远运动潜力巨大,是跳远运动员较为标准的体型。此外,体态对于跳远运动也有一定影响,身材高、下肢长、躯干短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潜力巨大, 前者影响了动作得幅度及身体的重心位置,而后者则关系到了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能力。

1.3、选材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指标

在选材的过程中,教练员应高度重视心理锻炼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向专项素质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的特征是跳远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的两个维度, 空间的本体感觉速度、力量、灵敏及柔韧都是选拔所注意的环节,同时选择性格活泼、外向、进取心强、情绪稳定、拼劲十足、注意力集中的运动员。

2、三级跳运动员选材的专项条件指标

专项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是三级跳远运动员选材的主要专项条件。素质和专项技能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 可以说,三级跳运动员的优异成绩的获取,不仅仅要求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层面具有较高的运动素质,同时还要求如何通过完善的运动技术与专项能力转化为优异的运动成绩。

2.1、专项指标 ———速度

三级跳远运动需要足够的助跑, 以获取更大的向前作用力,而这种作用力的获取是基于速度素质条件。 既包括运动员的助跑动作,又包括运动员完成动作速度。 速度素质对于三级跳运动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是三级跳运运动是关键点。 因此,在选拔过程中对于速度的要求是理所应当的,但应避免跑得快就是跳的远的认识误区,不是说速度快就能在三级跳远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只能把它看成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少年运动员来说,期望他们刚开始就能具备较强的速度能力是不可能的。

2.2、专项指标 ———力量素质

众所周知, 三级跳远是以三次连续的大幅度的跳跃完成动作该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从力量的角度分析,力量是保证运动员顺利完成动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性因素。 同时力量素质要求运动员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应该承受大力量能力,负重深蹲重量数是表示该指标的量化指标;其次是承受大重量基础上快速用力能力,我们可以让运动员从不同高度跳下立即上跳练习,通过再次跳起能力作为我们考查的标准。

2.3、专项指标 ———柔韧、协调性

柔韧素质和协调能力也是三级跳远中的重要因素。 虽然,训练能够使得踝关节伸展的幅度得以改善, 但在选拔少年运动员的时候,对于原始状态下的踝关节伸展幅度测定是必须进行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训练来发展踝关节力量、改善伸展的幅度,这一实践过程经常受到运动员原始状况的约束与制约。测定其原始状况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徒手直立(没有扶持)进行提踵,测定其脚跟离地面的高度。 一般来说,离地面越高的,通过训练,提高踝部力量和改善其伸展状况的潜力越大。

2.4、专项指标 ———心理素质

虽然运动技术、专项素质较为重要,但是结合三级跳远运动的技术特点,即技术的难度性大、比赛的强度高、比赛的时间跨度长所以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也是三级跳运动员获取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三级跳运动员心理素质应该是意志顽强的、充满信心的、善于思考的、控制力强的。

3、小结

浅析少年摔跤运动员的选材 第10篇

1. 整体形态:

四肢匀称, 上肢略长, 肩宽, 胸阔, 颈短, 纬度粗, 腰长, 纬度适中, 各关节灵活有力, 肌腱柔韧性好。具备这样身体形态的就是摔跤运动员的好苗子。根据遗传学的观点, 体型的发展是可以预测的, 后代的肥胖与父母的肥胖有密切关系, 身体形态的遗传度比较高, 所以在进行少年选材时要走访家庭, 观察其父母的体型。

2. 躯干:

躯干长是摔跤专项特点的要求, 躯干长则其杠杆臂长, 椎间盘总厚度大, 因此躯干的灵活性和做动作的幅度也就大。进攻时利于使用抱单臂、夹颈背等动作, 也利于向后方使用过胸摔, 如果在防守时被对方压成桥的状态, 由于躯干长, 桥弓大则不容易被压成双肩着地。

3. 上肢:

上肢较长符合摔跤专项特点的要求, 上肢较长则右杆臂长, 肌肉也长, 有利于发挥肌力并能掌握对手, 找到最好的进攻时机, 但上肢也不能过长, 因为相对力量与杠杆臂的长度成反比, 上肢越长, 需要付出力量也越大, 专家文献表明, 摔跤运动员上肢长指数 (上肢/身高) 在0.439~0.446之间为佳。

4. 肩宽:

肩宽大也是摔跤专项特点之要求, 肩宽大则肩带的杠杆臂长, 肩带肌也长, 有利于肩带肌的发展和肌力的发挥, 还能增加上肢的长度, 进攻时用揣、穿腿等动作时有利于插肩和缩小自己的阻力臂。

二、生理机能与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

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体内在潜力不断挖掘, 比赛中对抗程度不断增高, 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不断增强, 冲乳酸能力和耐乳酸能力 (81%与遗传有关) 大大超过以往, 要求摔跤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心血管系统工作能力, 完成一定负荷的运动能力, 运动后有较快的恢复能力。

1. 循环系统的发育与摔跤运动员选材利用心率与血压, 在

摔跤运动员选材中, 要选出那些在安静时心率低、极限负荷时心率上升得快高, 运动员负荷后心率恢复迅速的人。而血压在运动负荷后有和心率相似的变化, 也值得我们选材时注意。

2. 呼吸系统的发育与摔跤运动员选材:

(1) 呼吸频率与呼吸声:我们选摔跤运动员时, 不仅要注意呼吸频率, 还要注意呼吸声。呼气声明显强于吸气声, 这是因为呼气肌群强而有力, 主动工作更明显的结果。 (2)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肺通气量:选少年摔跤运动员时要选那些肺活量大的、最大通气量大的人。肺活量的大小, 它与呼吸肌的强弱, 体力的好坏, 毅力等均有很大联系。

三、运动素质与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

1. 力量素质:

所有技术动作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力量素质基础之上, 没有力量就无所谓摔跤。搂抱、折、提抱、抱滚等摔跤的技术动作需要动用全身90%以上的肌肉。绝对力量 (遗传度为35%) 在选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对力量 (遗传度为64%) 则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靠后天训练提高的幅度甚小, 因此在选材中既要看一般力量素质, 更重要的是看先天力量素质。

2.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在摔跤运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遗传力高达0.75以上, 后天的训练只是把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 并稳定下来。

在进行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时, 需考虑影响速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反应时、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肌纤维的类型及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和技术、爆发力发展水平等) 。因此, 在选材时需选那些速度快、反应好、天份高的人。

3.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 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耐力是力量和速度这两种素质的结合, 分别表现为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有:运动员对长时间工作的心理耐受程度、运动器官持续工作的能力、能源物质的储存情况和长时间工作中氧代谢的能力, 以及掌握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功能节省化的水平等。运动员耐力素质越好, 抗疲劳的能力越强, 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工作的时间越长。因此, 在选择少年摔跤运动员时, 需选那些机体能持续工作时间长和抵抗疲劳能力强的少年。

在三大素质中, 后天能通过训练改造最大的是绝对力量, 而相对力量、速度力量改变较困难, 后天改变百分比远低于前者。

四、心理素质与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

体育竞赛不仅是运动, 也是心理活动, 更是运动员的个性在运动场上淋漓尽致的表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不仅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 出色的技术战术, 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意志品质与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

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 所以除了要有好的身体素质、技术外, 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快速的反应速度, 稳定的情绪等心理因素做保障才能克制对手, 所以在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时, 心理测试是不可缺少的。

2. 心理状态与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

目前, 在比赛中, 参赛运动员之间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差距甚小, 比赛中常常出现以弱胜强的实例, 表明竞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遗传度60%) 。

五、重视跤感在选材中的重要作用

摔跤运动员的选材也存在着不少困惑。例如:在摔跤比赛中, 有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无一特长, 不成比例, 身体素质无一项突出, 但在比赛中也屡次取得优秀成绩。有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每项都很好, 身体素质大部分都出类拔萃, 而比赛成绩总是平平的。在实践中发现, 试用跤感选拔摔跤运动员的方法, 效果还不错。

参考文献:

[1]赵斌:运动员科学选材[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刘凯:我国国际式摔跤运动员体态分析[J], 柔道与摔跤, 1991, (6) :41。

[3]郑念军.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

[4]周之华:摔跤运动员个性特征与选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2) :26。

摘要:摔跤运动是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 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行少年摔跤运动员的选材方法比较传统, 严重束缚了这项运动的发展速度, 如何进行科学选材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根据摔跤运动的特点和少年摔跤运动员所具备的能力特征, 对影响摔跤运动科学选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遗传

参考文献

[1]赵斌:运动员科学选材[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刘凯:我国国际式摔跤运动员体态分析[J], 柔道与摔跤, 1991, (6) :41。

[3]郑念军.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01, (2) :23

上一篇:阅读理解及答题技巧下一篇:合作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