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需求范文

2024-06-16

个体需求范文(精选5篇)

个体需求 第1篇

根据学生差异论可以得出, 不同学生在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基础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点, 这是学生个体之间不可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同的效果, 也直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正视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名学生的知识需求。在这种背景下, 众多中职英语教师开始思考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最大化满足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也成为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 本文在此浅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个体知识需求, 以期能够为众多中职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教师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适应学生个体知识需求, 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身传统的观念和意识, 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 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之间必定存在不同的差异, 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接受的环境熏陶不同以及对英语的认识不同,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自然不同。因此, 教师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应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逐步落实这一理念, 要产生相应的意识根据学生个体知识的需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集中优势力量对英语进行突破

在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知识需求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中对英语知识需求较高的学生开展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这些对英语知识需求较高的学生普遍是英语基础能力较强、对英语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或者想要在英语方面取得某些成就的。因此, 从一定程度来说这些学生基本是班级中的英语优等生, 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更高的知识需求来进行更有深度的英语教学, 集中班级优等学生的力量对英语进行突破。

这些学生大多数已经拥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 他们对英语的需求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而不再是一味地夯实基础和英语知识。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开展课后英语兴趣小组, 给其制定课外的英语探究性学习计划。

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利用英语对外国人进行采访。在此过程中, 学生就能够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 并且能够逐步产生西方的英语思维, 这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这些学生开展英语学习交流会, 要求每一名学生阐述自己这段时间内学生英语的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对策。通过的交流和总结, 学生能够对借鉴其他同学学习英语的经验, 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整合。

另一方面, 针对这些对英语需求较大、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完全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用英语完成彼此的交流。这就能够在学生之间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此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同时还可以锻炼英语思维, 从英语语言环境的角度缩小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四、依照教材夯实基础

此外, 除了这些对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以外, 班级中必定还存在不少对英语需求不大的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基础、意识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 往往无法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 这就导致学生普遍对英语的需求和追求度不高, 这是中职英语教师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

虽然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高, 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放弃这些学生。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基础以及对英语的需求层次, 而后在教学中进行更加基础的教学, 以此夯实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 缩短其与英语优等生的差距, 甚至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针对对英语需求不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运用。

五、分层教学法

最后, 从整体上说, 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 教师完全可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 即根据学生个体知识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才能够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才能够最大化的优化教育资源,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结束语

总的来说, 中职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知识需求的不同, 这是教师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因此, 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体知识需求为背景进行更有效地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对英语需求高地学生进行突破, 同时不断夯实其他学生的英语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丽红.浅析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 2012 (10) .

个体需求 第2篇

――徐汇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践研究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邱轶

随着上海市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教育模式正初步形成。同时特殊教育领域回归主流思想深入人心,残疾儿童就读普通学校渐成风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崭新教育理念-全纳性教育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有效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充分地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教育需求是全新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徐汇区创一流教育一个重要抓手。我区于1994年开始尝试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并于一九九五年接受上海市教委委托率先开展随班就读的试点。随班就读学生人数1994年为25人,1995年各小学随班就读人数增至271人,1997年随班就读的对象扩展到了聋、盲、情绪行为障碍、肢残等六类对象。1998年我区开展了中学的随班就读工作,至2002年全区共有11所幼儿园、37所小学、38所中学开展了随班就读工作,接受随班就读的学生达473人。全区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四级领导体系和三级教研网络。每个学区都设立了巡回指导,每所学校都确定了随班就读主管领导。共有255名教师被任命为随班就读教师。并依托教育学院和辅读学校进行了数百人次的随班就读教师短期培训。

在随班就读工作推进过程中,为确保特殊儿童受教育的质量,我区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区级、学校级规章制度,包括随班就读工作统计制度、随班学生档案建立及管理制度、各级随班就读管理机构及教师责任制度、各级教研组教研制度、视导评估制度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制度。其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制度对我区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比较突出的作用,也使我区随班就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96年随着我区随班就读行政、教研网络的基本建成、随班就读儿童的入学、管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随班就读工作进入了一个高原区,工作质量的提高受到了阻碍,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基层学校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A:学校教育应试现象严重,导致随班就读儿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开展了随班就读工作,学校也只能以应试的形式辅导随班就读儿童,以致随班就读学生学得很苦却得得很少。B:课堂教学中没有保证随班就读学生受益的措施。C: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空间很狭隘,没有帮助其发展个性特长的课程及措施。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反复研究确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实施的制度,并由区特教教研员依据国内外成功范例及我区实际情况编制了全区统一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表。1997年5月我们将有关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的条例正式写入徐教〖1997〗024号文件:《关于弱智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要求》。近年来我区随班就读教师为512位特殊儿童制定了千余份个别化教育计划,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遭遇到不少问题。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有关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模式。

一、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1、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儿童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教育的任务不是抹杀这种差异而是适应这种差异来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智力、身体、感官上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妨碍其达成充分发展的目标。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特殊儿童或许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较多的身心障碍和学习困难,因此必需根据其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体现。

2、是随班就读学生受益的保证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既然是特殊教育就应该有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是这种方法和手段的最佳载体。因为,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依据正常学生发展水平实施的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这些特殊儿童的需要,很多随班就读学生因为课堂上没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而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随班就读儿童在教学中真正受益,必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适合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在课堂外为补偿其缺陷安排特别的辅导,在普通教育的组织、措施方法或教材、教具之外,增加一些能够帮助儿童学习的措施和方法。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教育内容、形式、进度、目标是按个别儿童发育上的需要而定,保障了随班就读儿童在教学中受益。

3、是导向全新教育模式的渠道

由于实施了个别化教育计划,普通班的教师必需在课堂中考虑不同的教育需求,这就对传统的以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为基础的课堂集体授课制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思考和采纳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为合作教学、伙伴教学、程序教学、等方法进入课堂提供了契机。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他们具有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儿童各个不同,而且一个儿童所具备的几种能力中也有强势、弱势之分。只

要教育实施时能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尊循儿童发育规律来制定教学方案,每个儿童的潜能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个儿童都有能力学习。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为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教育需要,提供了工具和基础,为发展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全纳性教育铺平了道路。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运用

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工作是展开个别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针对性的强弱是随班就读儿童是否能够受益的关键,同时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又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素质的体现。为做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工作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特殊教育需求,提高随班就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一些工作:

内容: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特殊学校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能照搬特殊学校的现有模式,同时在我们开始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1996年,随班就读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还很陌生,因此我们由教研员制定了全区统一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和格式。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a.学生基本情况描述。这项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家庭的有关情况

b.教育心理诊断情况。这项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接受测试的结果包括智力测试和学科测试,要求教师能根据测试结果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使测试的目的导向教育,使测试的结果能够真正为教育服务。第二部分是教师观察的结果,我们要求随班就读教师在孩子入学或新学期开始时进行为期2周的周密观察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及课余学习特点。观察内容包括:随班就读学生上课态度、理解力、日常考查情况、作业及其他相关情况。

c.特殊服务情况。随班就读学生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缺陷和教育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随班就读教育对象的扩大,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病弱儿童纷纷入学,他们往往需要更为特殊的帮助,虽然我们不要求所有随班就读学校都能提供这种服务,但是我们要求各学校至少能够分辨这种需要,并将名单提供给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d.学期目标及单元目标。这项内容包括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的学期和周教育目标,同时单元目标还包括其开始实施和预计完成的时间。

e.评估日期、方式和标准。此项内容与单元目标相配合,要求随班就读教师确定对所设教育目标以何种方式、间隔多长时间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通过标准。

过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科学的决策和计划过程,一定要遵循适当的程序。我们要求随班就读学校在开学后两周内依据以下程序制定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计划。

a.学生评估。学生情况是制订教学目标和策略的基础。我们要求随班就读教师分析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评价情况,并在开学2周内了解学生智力情况及做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评估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首先目前的智力测试还无法为教师提供学生详尽的心理能力情况,大多数教师也不了解正式测试分数的涵义;其次目前的教育诊断工具还比较缺乏,适用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测试几乎没有;最后教师缺乏了解个别教育需要的经验和手段。因此为了使随班就读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较正确的评估,我们提供了简易的智力测试工具,进行了大量的师资培训,并在近年结合个案研究,定期分小组讨论随班就读学生特点。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学习前的评价和分析。在充分的掌握各项能力水平及强势和弱势能力之后,便可根据其特点制定计划。有一些有特殊障碍和需要的学生,还需要进行各种专项评估,以便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提供特殊的训练、治疗或康复措施。

b.教材分析。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必然有很大一部分在课堂集体授课制的情况下实施,随班就读学生所学的内容和进度必然与正常儿童一致,如何达成因材施教的个别教育目标必需在教材分层上动脑筋。因此要求教师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和课程进行分析和调整,调整内容可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教学进度的快、慢;强化、削弱某一门课或增加、去掉某一门课;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使用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材或教具。

c.个案会议。在各位随班就读教师了解了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本学科的学习特点之后,我们要求学校随班就读主管领导组织相关的个案会议,讨论各方面的评估观测结果,综合各学科的要求,并纳入家长的意见,制订教学目标。个案会议是决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走向的重要会议,因此各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很重视,有的学校还邀请家长提出建议。

d.撰写计划。根据个案会议的精神和确定的目标,参照普通学校教学大纲和弱智学校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按格式撰写个别化教育计划。

原则: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此我们以文件、规定等形式保障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遵循必要的原

a.在开学后2周内需对随班就读学生作教育观察,并在2周内召开个案会议制定个别教学计划。至少一年召开一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新评估会议。

b.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前应该对学生进行家庭访问,做各种测查、观察,确实掌握学生各种能力的发育水平。

c.在为学生设计个别教学计划或评价学习的进步情况时需要巡回指导教师、随班就读主管领导、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要的话要邀请学生家长和残疾学生本人共同参与。

d.教师要共同商定学生语文、数学等学校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和评价学生进度的方法。

e.对长期中期近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都要有所规定。各学习单元的目标按先后顺序排列,对每一种能力要达到的水平明确规定。每一个段落的考试和评价。不要求全体学生学习所有课程或教材,应该针对学生的需要和进步情况做出个别的决定。教案上可以包括教科书,练习手册,参考书,游戏和计算机等。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集体、小组或个别辅导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

f.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随班生能够接受的)原则;实用性(随班生今后生活必不可少的)原则;后续性(降低要求后不影响以后继续学习的)原则。在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同时,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大部分学校分为课堂及课余两部分,课堂上老师通过降低要求、增加练习、辅助提问、小组辅导等形式完成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目标。课余老师通过辅导作业、增设科目、资源教室等帮助学生。

课内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课内教学如何体现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精神是随班就读工作探索的重点,也是随班就读质量提高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适应个别差异。从教育史的角度看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是一个从个体到集体,再从集体中去体现个体的一个进化过程。传统的班级制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大班的,竞赛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把学生看作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人集合,不在课堂上满足某个人或某类人的要求,教师只把国家统编的教材和教师手册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因此要在课内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必需进行多方面的变革。

a.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课堂提高课堂教育效益,满足随班就读儿童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教育需要。近年来,我区组织基础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研究,先后组织研究了的杜鹃园小学分层教育模式;东兰路小学的伙伴教育模式;虹桥路小学的资源教室模式和南丹路小学“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模式等。其中杜鹃园小学、南丹路小学的教学模式先后作了市级汇报研讨。这些模式,都试图解决好差异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个体与整体的矛盾、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使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成为可资利用的有效教育的教这些学资源。

b.教学策略的改革。很多学校在学习了《特殊教育概论》一书后认识到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整体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面对差异、利用差异,扬长促短、长短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例如:有的学校利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细分,并设置过渡内容供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有的学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特意安排5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在在正常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帮助随班就读儿童复习巩固;有的学校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伙伴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恰当组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发挥其最大效能。

c.教学手段的创新。有些学校利用适应个体差异的先进技术,如:程序化的课程,电脑教学,视听科技教学。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区南丹路小学和杜鹃园小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连机教学的形式体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育目标,通过软件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时得到更多的帮助。比如学习阅读时随班就读儿童面前的电脑有语音提示和拼音提示,帮助其进行学习,而在练习时电脑会提供给随班就读学生适合其水平的练习题,通过习内容个别化,个别化的任务来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d.教学评价的变革。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需改变过去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评价方式,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特点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利用合作学习等方法,在小组间和小组内展开评价。

课外个别教育的实施:课余老师通过辅导作业、增设科目、资源教室等帮助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随班生随普通班级上课课内集体教学的不足,是为了尽可能使随班生最终不需要辅导也能跟随上普通班级就读。进行必要的补课,是为了最终不需要进行补课(补是为了不补)。课外辅导的形式:辅导应从实际出发,具有多样化的变式。根据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文件精神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一些落实:教师的落实、时间的落实、地点的落实、对象的落实、内容的落

a.教师的落实。采取多种形式落实辅导老师。可以是:当班的任课教师,本校的专职或兼职辅导教师,外校的教师(中心校的巡回辅导教师、特殊学校的巡回辅导教师、教研员、或其他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社区志愿人员、临床医疗人员等),也可以是从学生中物色的小先生,也可以是经过培训的家长。辅导教师须经市、区县、辅读学校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职技教育专业知识。

b.时间的落实。可以放在:课前课后的早自修、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免修某些课程(如外语)或合并某些课程(如《思品》和《自然》合成《常识》综合课)多出的时间,自修课时间或选修课、活动课时间,双修日或节假日的时间,社会实践的时间,其他时间(半天、一天或几天)。安排辅导的时间时,应注意学生学业负担的适度。

c.地点的落实。可以放在:教室的辅导学习角、生活角,教师的办公室,为满足残疾学生特殊需要的资源教室(本校的、或外校的),其他(如学生的家庭、少年之家、少年宫、少科站、劳技职教中心、社区其他地点等)。地点应因地制宜,并配备必不可少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训练设备、康复器材等。有随班就读学生12人以上的学校应逐步设立资源教室。

d.对象的落实。可以是:本班级的随班就读生,跨班级的随班就读生,跨年级的随班就读生,跨学校的随班就读生。也可以是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对象应因人制宜。生源多的学校应对辅导对象实施分类教学,以取得规模效应,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e.内容的落实。可以是:知识的补缺补漏补差,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潜能发掘和个性培养特长发挥,心理咨询、习惯培养、学法指导等。辅导的内容应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保障

1、教师培训是基础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尤其是对学生进行评估,更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专门知识,否则很难制定出切合随班就读学生实践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了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区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我区是全市第一个申报随班就读240课程培训的区,其后又根据市教委师资处的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其次我们利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资源,每学期组织3-4次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讲座,让教师了解不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至今我们已经对脑瘫、自闭症、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障碍、言语语言障碍等各类儿童进行了专题讲座;最后我们利用各级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探讨随班就读学生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师的认识和水平。

2、个案研究是手段

96年起全区各随班就读学校开始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为进一步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全面深入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特殊教育需求,踏踏实实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近年来全区各随班就读学校开展了随班就读学生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是特殊性升华为一般性的重要过程,是以点带面普特渗透的重要手段,因此各校都十分重视。98学年起每所学校确定一位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教师对案主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估诊断,分析了案主的特殊困难及其教育需求,确定了详细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并做周全的观察记录。2年来,各校的个案研究工作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使一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机会,同时随班就读教师分析解决特殊学生教育需求的能力也有所提高。99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了徐汇区首届随班就读学生个案及个别化教育计划评比。全区有35所学校,共撰写了48篇个案研究报告。个案涉及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困难、脑瘫等各类过特殊儿童,儿童的问题涉及语言、行为、学业、行动、心理卫生等各个方面,而仅就学业问题,个案研究就探讨了语文、数学、英语、图画等学科的障碍与教育补偿。部分个案在《大众心理学》、《上海教学研究》、《徐汇教育》等杂志刊登。通过个案研究极大地丰富了随班就读教师对特殊儿童及其特殊教育需要的认识,增长了其了解分析特殊儿童问题的能力,积累了处理特殊问题的经验。

3、督导评估是保证

督导工作是保证学生享受优良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行政机关监督教育方针、政策是否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随班就读学生受到适合其需要教育的保证自然应该成为教育督导的重要方面。我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的督导A:把个别化教育计划督导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督导工作中。在双十条中加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定标准。B:通过学区巡回指导的定期巡视加强对普通学校的指导。C: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激发学校自我监督、自我指导。D:教师通过定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讨论会检讨个别化教育计划执行和实施情况。

四、问题与反思

我区于1996学年起在全区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应用,基层学校都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周密的计划。很多学校在制定计划之前接受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并且在随班就读主管领导的组织下进行了集体讨论。为使计划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班就读老师都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诊断。同时大部分学校每月督察个别化教育计划,以保证其按学生发展情况作及时的修订。但在操作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l目前普通学校仍基本采用课堂授课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为了满足培养大批普通受教育者的社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课堂上很难照顾到个别教育需求。虽然随班就读一些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如:伙伴教学、合作学习、适度参与等在一些学校得以有效的运用。但教育模式还未取得全面的突破性的变革,个别化教育计划因此变成个别辅导计划。l由于分科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往往是通过随班就读教师一个人来处理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部问题,而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全体教师的参与是相当重要。因为残疾儿童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一些应用于随班就读教师之间合作方法如:同伴协作,互动咨询、专家小组还不能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所需的多学科合作仍未形成。

l资源教室是落实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所必须的基本设施。同时也是体现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进行特殊教育这一随班就读中心思想的重要标志。但资源教室的建立还没有政策和经费的保证。

l现在还没有一套能适应学生个性的教材,教材的分析和分层只能在统一要求的范围内进行。

l缺乏可以在短时间内理清学生特征的评价手段。教师往往不能从智力测验等评估中得到有用的教育信息,同时有缺乏自己能够使用的评价工具,导致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经验来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发展的水平。

l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且有较大部分是重复的劳动,在目前教育资源还不丰富的情况下,如何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值得思考,目前国外已经有结合评价自动生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软件,上海市是否可以考虑结合各方面专家的力量,为随班就读教师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1.汤盛钦 《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陈荣华《智能不足研究》台湾师大书苑……1992

3.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2

4.DANIEL P.HALLAHAN JAMES M.KAUFFMAN 《Exceptional Children》ALLYN and BACON1991

个体需求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学 适应 学生个体 知识需求

一、引言

根据学生差异论可以得出,不同学生在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基础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点,这是学生个体之间不可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同的效果,也直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正视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名学生的知识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众多中职英语教师开始思考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最大化满足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也成为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个体知识需求,以期能够为众多中职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教师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适应学生个体知识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身传统的观念和意识,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之间必定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接受的环境熏陶不同以及对英语的认识不同,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自然不同。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应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逐步落实这一理念,要产生相应的意识根据学生个体知识的需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集中优势力量对英语进行突破

在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中对英语知识需求较高的学生开展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这些对英语知识需求较高的学生普遍是英语基础能力较强、对英语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或者想要在英语方面取得某些成就的。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说这些学生基本是班级中的英语优等生,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更高的知识需求来进行更有深度的英语教学,集中班级优等学生的力量对英语进行突破。

这些学生大多数已经拥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他们对英语的需求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而不再是一味地夯实基础和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开展课后英语兴趣小组,给其制定课外的英语探究性学习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利用英语对外国人进行采访。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并且能够逐步产生西方的英语思维,这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这些学生开展英语学习交流会,要求每一名学生阐述自己这段时间内学生英语的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对策。通过的交流和总结,学生能够对借鉴其他同学学习英语的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整合。

另一方面,针对这些对英语需求较大、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用英语完成彼此的交流。这就能够在学生之间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此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英语思维,从英语语言环境的角度缩小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四、依照教材夯实基础

此外,除了这些对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以外,班级中必定还存在不少对英语需求不大的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基础、意识等方面是相对落后的,往往无法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这就导致学生普遍对英语的需求和追求度不高,这是中职英语教师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

虽然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高,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放弃这些学生。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基础以及对英语的需求层次,而后在教学中进行更加基础的教学,以此夯实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缩短其与英语优等生的差距,甚至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针对对英语需求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运用。

五、分层教学法

最后,从整体上说,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教师完全可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即根据学生个体知识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才能够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够最大化的优化教育资源,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职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學生知识需求的不同,这是教师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体知识需求为背景进行更有效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对英语需求高地学生进行突破,同时不断夯实其他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丽红.浅析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10).

个体需求 第4篇

一、最大限度满足个体需求课堂必须是学生充分自主的

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 我们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让每个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而要想使学生的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理想的确立。平时的英语教学, 我们总不难发现, 学生中真正体现主体地位的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一是课堂教学的时间紧, 不容许我们去发挥尤其是学习差异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学习差异学生的自卑色彩比较浓, 有时这般学生还极为显得“好逸恶劳”。因此, 作为我们教师必须去努力考虑好的问题是怎样去适应我们差异学生的需求问题。实实在在的讲,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更好问题不是太大, 而让学习差异学生吃饱则需要动点脑筋, 但办法总会比困难多的。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 特别注意关注学习差异学生, 我采取的最为笨拙的方法是对他们投诸于更多的爱。因为, 只有对同学们奉献了爱心, 而且应当是纯洁的爱, 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实惠。这实惠不是物质上的, 而是精神上的, 是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所得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多给他们能够表现的机会, 多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达成表现目的乃至提高表现效果的机会, 这样许许多多的学生则不会永远腼腆于他人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最大限度满足个体需求课堂必须是学生努力探究的

现代外语教育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在学习时无论是对英语知识和技能, 还是对英语文化都需要他们努力进行探究。但这探究作为我们高中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力量, 需要多发挥些群体优势, 虽然不少的问题使学生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困难, 但有时他们的探究对所有的学生都富有其启迪意义。我们又必须看到的实际性问题是, 作为一个个学生也不管是怎样的学生, 探究英语学习的问题能力也还总是有的, 关键是他们还有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探究, 需要的是学生们的有效乃至于高效的探究。譬如说, 多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 人们已开始充分意识到, 我们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但就是英语文化能力显得比较欠缺。因此, 我们所需要做到这样一点:英语学习时努力让学生去进行英语文化的探究, 这对于每个学生的需求都是有一定好处的。英语文化中类似于初中阶段所学过的dog之现象的还比较多, 不必一一列举, 如果我们让学生去进行一些比较性的探究,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更为主要的是增进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生从英汉文化的比较中则清晰地认识到:在英国文化中dog多呈褒义, 而在我们的汉语文化中却多呈贬义, 比如过去替大户人家管账的就叫“狗腿子”, 再比如说一个人的良心不好就称他个“狼心狗肺”。这些属于情感色彩的文化差异, 英汉文化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还比较普遍, 涉猎到的范围也比较广, 所以, 仅就英语文化角度学生就有探究不完的问题。对于我们高中教材中的种种现象还比较多, 在此不必一一列举。

三、最大限度满足个体需求课堂必须是学生高效合作的

高中英语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同时, 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平时英语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不应当只是教师的讲授, 也不应当就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 如果学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冷场则干脆由教师越俎代庖, 这虽然是让学生去获取了知识, 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未曾得以充分发挥, 那就谈不上合作性了。所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的英语课堂同样也必须是学生高效合作的课堂。譬如笔者曾要求学生以“我所喜欢的……”为题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 有的学生准备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学生能从季节的特点和与其相关的活动谈起。在学生做出一定的书面准备后, 利用近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合作交流, 主要有学生相互之间去进行一定的评价, 笔者也插进一个合作小组当中与学生一道去予以分享。从笔者与学生的分享中我发现, 进行这样的合作学习, 我们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也有了每个学生所自由发挥的空间。事先, 学生可以去根据自己的真实经验和感受进行习作, 以此提高我们学生的构思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 再让学生去交流合作, 那么, 学生与学生之间则可去得到习作构思能力的相互启迪、信息内容的相互补充、语言表达能力的相互影响。而对于那些自感学习存有差异的学生应当说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携带, 所以, 从本质意义上讲, 个体需求的满足, 有时亦不尽然就是个体自身所完全需要的, 也可以是外界客观现象的影响。总而言之, 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做出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必须善于总结和反思, 才能获取更为广泛而又普遍的效果。

摘要:英语课程对我们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们综合国力的发展其意义亦比较深远。所以, 英语教学对我们每个教学对象而言都是重要的, 英语教学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 才能最大化地获取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个体需求 第5篇

关键词:投资者,上司公司,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综合反映, 以满足特定使用者的需要为目标, 是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据中国证监会统计, 个体投资者构成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需求。个体投资者人数众多、力量分散, 在资本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其有效需求往往不能得到充分表达。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 从会计信息供给角度讨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者众多, 而从投资者角度考察信息需求者甚少。很少专门研究为数众多的个体投资者的需求, 或者虽然研究了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但多以定性分析为主, 缺少实证数据支撑, 而且分析方法单一。简单的统计描述, 既无法说明样本的代表性, 也不能准确揭示数据反映的需求状况。本文选取个体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划类选点的方法抽取统计样本, 综合运用方差分析、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知识, 在合理置信区间下对个体投资者的会计信息需求进行定量分析, 以期客观反映个体投资者在列报时间、列报形式、列报内容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 并通过与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比较, 找出需求和供给的差距, 为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体系的改革、完善提出建议。为了保证样本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作者采用划类选点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样本数据。作者于2010年在南宁、深圳、上海、武汉、兰州等地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324份, 其中有效问卷266份, 有效率82.09%。在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严格的信度、效度分析, 保证了数据可靠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 综合使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从时间、形式、内容三个方面揭示样本对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情况。

二、调查与统计

(一) 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

本次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及全国股民学历分布对比情况, 如 (表1) 所示。由 (表1) 数据可知, 样本除高中组外, 其它各组学历构成与全国开户股民学历构成总体一致, 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 不同学历调查对象对列报时间、形式、内容的需求

(1) 不同学历对象对列报时间的需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在失去其决策价值之前为信息使用者所使用。也就是说, 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以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设计了三个问题, 分别调查个体投资者对现行列报时间的态度、投资者认为合理的列报时间、投资者对实时会计报告的看法, 以了解个体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这一质量特征的需求。初中、高中、本科学历的个体投资者需求情况基本趋同,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比较长”, 极少数认为“过短”;而硕士学历的受访者则对报表的时间有着较高要求, 认为“太长”的占到78.57%, 如 (图1) 所示:

鉴于现行年报报出时间的供求矛盾, 进一步询问了个体投资者认为合理的报出时间, 初中组、硕士组分别有64.00%和78.57%的个体投资者认为“次年1月”是比较合理的时间, 显示出个体投资者对年报报出时间较高的及时性需求;而高中和本科组多在二月、三月间做出选择。值得注意的是, 四个学历层次的个体均没有认为报出时间可以是5月及以后, 结果如 (图2) 所示:

调查分析发现, 实时财务报告成为讨论的热点。除了硕士的众数是“一般”外, 初中、高中和本科学历的众数都是“比较有用”。值得注意的是, 选择“非常有用”的个体在各学历层都很少, 选择都集中于“比较有用”和“一般”。个体对实时报告的评价如 (图3) 所示:

(2) 不同学历调查对象对列报形式的需求。各种新列报形式在不同学历中的支持率不尽相同, 接受新形式的态度受到学历的影响。各学历都没有对新形式表示否定态度。如 (表2) 所示:

(3) 不同学历调查对象对列报内容的需求。个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比较信息的评价与要求。随着学历的提升, 人们对上市公司过去一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评价逐渐降低, 但普遍持认可态度, 如 (图4) 所示。大多数个体投资者需要三年及以上的历史比较信息, 以满足自己的决策需求, 如 (图5) 所示。个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预测信息的需求。各学历层对于上市公司提供未来预测信息均有很高的支持率, 如 (图6) 所示。预测信息的时间要求上, 各学历层均不满足一年以内的预测信息, 1年以上的选择差异很大, 如 (图7) 所示。个体投资者对不同会计指标的需求。受访者对于会计指标的需求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 值得提出的是, 初中组对于股利支付率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变动有所偏好, 高中、本科和硕士则对各种会计信息偏好平均。两道题的其他选项都得到不少的青睐, 表明了需求的多样性。如 (表3) 所示:个体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选择五种较为典型的会计信息调查当个体投资者面对众多会计信息时如何衡量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并做出选择: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明细表;人力资源的信息;与企业价值有关的其他信息 (企业商标价值、研究与开发项目的价值、客户和员工满意程度等) ;关联方的经营情况的信息和管理部门的分析预测信息。为比较不同学历受访者对上述五种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 给不同的选项赋予不同的分值:“非常需要”赋值5, “比较需要”赋值4, “一般”赋值3, “不太需要”赋值2, “完全不需要”赋值1。因样本的学历构成不同, 对每个学历的总分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得到平均值表。为比较不同学历信息需求程度之间的差距, 再将上述数据进行极值标准化, 以更方便比较不同学历对于不同会计信息需求程度的差异。本科对所述五种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 接近“比较需要”的水平, 而硕士学历的调查人群则需求程度较低, 接近“一般”的水平。固定资产明细表、人力资源信息、其他信息、关联方信息和管理部门内部分析信息的需求程度最高的分别是本科、初中、本科、初中和硕士。如 (表4) 、 (图8) 所示: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无论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综合反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四张主表”, 还是报表中的具体项目, 不同个体投资者的需求均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不同个体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投资目的、期望收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个体投资者需求亦有明显不同。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历史财务信息。历史财务信息是企业对过去交易、事项的记录, 反映企业现时权利和义务, 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 是投资者判断企业价值, 并根据长期趋势做出经济决策的基础;预测信息。对投资者而言, 相对于企业现时价值, 其更关心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以及能给投资带来的回报, 更愿意知道“企业将来会怎样, 而不是现在是什么样”; (3) 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财务报告提供以货币记量的信息为主, 但决定一个企业发展及盈利能力的因素还包括大量不在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信息, 如人力资源,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2) 不同学历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别。不同学历的投资者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 对对列报时间、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学历较低的投资者更关注反映结果的会计信息, 更倾向于简单明了的列报形式, 而对涉及复杂计算的比率类指标、对会计信息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计量属性的选择等内容表现出较少的兴趣;相反, 学历较高的投资者对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 更看重会计信息的实质, 而对列报方式等形式上改进未置可否。同时, 在对投资决策理性程度的考量上, 二者也表现出明显不同。

(3) 合理的列报时间、列报形式、列报内容。投资者普遍认为“年度财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的时间规定过长, 并认为合理的时限应该是年度终了后3个月。而对列报形式进行调查, 大多数个体投资者赞成在财务报告中增加图表等形式。但对于是否可以采用非货币方式计量, 有将近一半的投资者明确表示反对。除了时间、形式的需求, 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个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过去一年比较信息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期望能够获得过去三年和未来两年的预测信息, 以利于做出投资决策。而对主要报表项目的需求中, 关联交易信息、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变动、各类明细表和速动比率、EPS等财务指标得到较多投资者的偏爱。

(二) 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加深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综合表现, 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报告都以服务特定使用者为目标。资本市场产生以后, 虽然会计服务范围扩大, 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依然是财务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所以加深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 按需供给, 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目标。

(2) 重视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 机构投资者为数不多, 专业投资团队还有待培育和发展。社会公众股股东中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或者小股东。所以, 重视个体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提供满足要求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保护个本投资的利益, 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3) 关注不同层次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差异。不同学历的投资者对同一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求。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要求信息的供给方提供差异化财务报告, 此差异主要体现在:广度方面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组合, 深度方面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明细程度的不同选择。如何根据投资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财务信息, 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4) 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在失去其决策价值之前为信息使用者所使用。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以利于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然而, 如何在及时性和可靠性间取得平衡, 既保证信息供给的及时性又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5) 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又“明晰性”和“可读性”, 是指企业财务报告应当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调查发现, 大多数投资者对使用图表等方式增加会计报告的可理解性表示赞同, 而对采用非货币计量持谨慎态度。所有如何适应投资者的需求, 增加更多易于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适度引入非货币属性以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情况, 是另一个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5]陆正飞、刘桂进:《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之探索性研究》, 《经济研究》2002年4期。

[6]IASC, Framework for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Financial Statement, 1989.

[7]H.Kent Baker&John A.Haslem.Information Need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7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个体需求】相关文章:

员工个体05-12

个体标准05-22

个体护理06-04

个体道德07-09

个体商户08-07

个体角度下05-08

认知个体论文06-11

教育个体功能06-22

教学个体论文06-27

个体经营者08-06

上一篇:利用程度下一篇:网络学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