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范文

2024-08-16

国产医疗设备范文(精选12篇)

国产医疗设备 第1篇

1 国产医疗设备的应用现状

2006年以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执行的是同质不同价的双重标准———进口医疗设备检查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国产同类同档次医疗设备(有数据显示为1∶1.5~1∶2的差距)[1]。各级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宁愿花高价进口国外设备而不愿买国产设备,而高昂的设备购置费用必将转嫁到患者身上,造成患者检诊费用居高不下。统计显示(见《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从1995年的9.1元升到2000年的16.8元、2005年的37.8元及2008年的45.3元;出院患者人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则从1990年的121.5元攀升至1995年的507.3元、2000年的978.5元、2005年的1 678.1元及2008年的1 887元。值得一提的是,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中检查诊断费用的比重从2000年的19.6%增长至2008年的30.9%,增长幅度非常大。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口大型医疗设备使用频繁,但多数是在做“无用功”。经检查发现病症的只占检查人数的30%[2],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达60%以上的标准(即接受检查后确定有问题的患者要占到检查总人数的至少6成)(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16%的CT扫描没有必要。由此可见,多数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是不必要的,它只是医院创收的一种方式,换而言之也是在当地物价部门的价格限定下医院力求尽快收回设备购置成本的主要途径。

2 国家关于使用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

2005年12月15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不得区别设备产地、型号,应根据医院不同等级,合理拉开差价”,扭转了使用国产设备、进口设备收费标准不一致的局面。

《通知》的出台从表面上给人一种直觉———国产和进口大型医疗设备在检诊费用方面给患者带来的费用压力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但实质上,由于医疗机构在国产和进口设备的购置资金、日常维护费用以及专用耗材价格方面相差甚远,在国家明确要求“不得区别设备产地、型号”的前提下,势必会促使医疗机构对国产和进口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的运营措施,以保证昂贵的进口设备的后期运营收入,尽快收回成本,随之出现了过度检查、无用检查等给患者带来极大费用压力的情况。

3 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首先,与进口医疗设备相比,国产医疗设备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骨科用的X射线机,同品质国产产品仅20多万元,进口产品则要70万元左右;国产常规床边监护仪单价多在3万元左右,而进口同档次设备则基本在5万元以上;国产单通道注射泵单价不足5 000元,进口同功能注射泵则要近1.5万元。同时,在维护成本上,国产医疗设备也有很大的优势,如:进口普通X线机球管单价在10万元左右,而能够代替进口产品使用的国产普通X线机球管单价不足1万元。国产医疗设备相对较低的购置和维护费用势必会减轻医院收回成本的压力,避免过度检诊和重复检诊,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其次,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常用耗材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如:国产双筒高压注射针筒单价仅125元左右,而同规格的进口产品则要240元左右;国产医用CT胶片(14 in×17 in)单价一般在10元左右,而同规格的进口产品则基本在20元以上;国产一次性血液回收耗材单价800元左右,而进口产品单价则要1 300元左右。众所周知,患者在检诊过程中涉及的耗材费用一般都要由患者自己承担,而且医院会在购置价格的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加价。因此,国产医疗设备所使用的配套国产耗材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费用支出。

此外,按照《通知》要求,各地物价部门“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应按有关规定做好成本分摊测算工作,严禁列支各种不合理成本项目”,一旦国产医疗设备能够更多地走进医院,在医院成本支出减少的情况下,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检查治疗价格相应也会降低。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产医疗设备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减少医疗成本:

(1)医疗机构成本支出减少,避免了过度检查、无用检查,患者花的“冤枉钱”相应减少。目前,多数医院均对各科室开展全成本核算,科室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价格、维修费用以及耗材价格方面都更为关注,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购置价格和维护费用都相对较低的国产医疗设备,降低了科室收回成本的压力,减少了医疗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患者看病的费用。

(2)医院成本分摊减少,物价部门制定的检查治疗价格相应也会降低,对于必须实施检诊的患者,支付的检诊费用相应减少。医疗设备检诊价格是由当地物价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的投入成本综合制定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的总量都在迅速攀升,对于大部分国产医疗设备,其性能、质量均可满足临床检诊需求,相比进口医疗设备,其购置费用的巨大优势极大地减少了医院的成本投入,物价部门制定的检诊价格也必然降低。此外,国产医疗设备即使需要使用专用的耗材和试剂,其价格也远低于进口医疗设备的配套产品,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会相应减少。

与进口医疗设备相比,国产医疗设备虽然在前沿、高端技术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国产常规医疗设备在技术性能和质量方面与进口医疗设备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可否认,由于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数量庞大,竞争态势严峻,各医疗机构仍然不惜花重金购置高精尖的进口大型医疗设备,以提升自身名气和竞争力,而患者对于进口医疗设备的认可程度依然高于国产医疗设备,但是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产医疗设备必将更多的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其优势也必将逐渐明显。国内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支持和认可也必将为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契机,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检查治疗费用。

摘要:介绍了国产医疗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国家相关政策,分析了国产医疗设备在购置价格、维护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指出了国产医疗设备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国产医疗设备,进口医疗设备,患者,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丘慧慧.国产医疗设备“男儿当自强”[EB/OL].(2003-01-20)[2010-03-01].http://business.sohu.com/17/72/article205867217.shtml.

核电国产化设备安全供应管理 第2篇

核电国产化设备安全供应管理

结合当前国家加快核电发展的形势,以有效实现核电设备制造国产化、加快推进核电建设为背景,阐述了核电建设单位通过采取设备监造、引导培育核安全文化、实施风险管理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措施,控制核电国产设备的质量和进度以确保安全供应的管理建议.

作 者:胡光耀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刊 名:电力安全技术英文刊名: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年,卷(期):9(9)分类号:X9关键词:核电 国产化设备 安全供应 管理

国产医疗设备 第3篇

2月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提出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优先办理;5月26日,国家卫计委启动首批国产医疗设备遴选;8月16日,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提出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种种迹象表明,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政府推广“国产化”的动作正在加快。

“时势造英雄”,接连不断的扶持鼓励政策让国产医疗设备迎来了史上“最好的时代”。8月15日,一家成立仅仅3年、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誉为行业排头兵的民营企业——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携十余款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设备站上中国国际医用设备展览会,与数十家跨国企业同台竞技。

宣战“GPS”

“这是中国医疗设备品牌首次以诊断、治疗、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全线覆盖的产品阵容跻身世界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核心阵营。”联影总裁张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医疗设备企业是他们的梦想。“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为了这个梦想埋头努力,未来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中国市场占有量前三名!”

闯入前三,这句誓言的背后意味着联影要在三年内彻底打破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垄断。

一直以来,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资品牌所垄断。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统计,2013年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超过70%的市场份额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被并称为“GPS”的跨国企业所垄断,而逾百家中国品牌只拿下了整个市场中不足20%的份额。

今年5月,习近平在联影视察参观时曾表示: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我们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让国民健康命脉真正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

“整个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不但会导致设备与服务价格虚高,还会造成严重的专利壁垒,且在这样的垄断局面下,随着医疗信息化逐步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国人的日常体检、影像诊断数据都存在流出国门的巨大风险。”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要想打破现有局面,就必须要打造出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品牌。”

沉重的行业包袱

从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说起来只有一字之差,而路途却是道阻且长。

在张强和他的同事看来,国产医疗设备之所以一直会在高端产品领域失语,是由于存在自身产品质量不过关、核心技术缺失以及经营理念滞后等问题。

“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这块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敢跳出来跟国外公司竞争。”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以前这个行业里大家一直只求有,却不求做好,导致国产医疗设备在之前30多年里积累的口碑越来越差。因为有着这样一个沉重的行业包袱,我们的起点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白知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之所以会形成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一方面是国产设备自己不争气,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时间短也有直接关系。“咱们的国产设备不仅样子长得丑,用起来不行,后续服务更谈不上。另外我们国家这一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沉淀和积累不够也是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白知朋表示,欧美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磁共振、CT机的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我们国家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引进这些先进机器的。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外资公司完全垄断了高端医疗设备在市场的中国定价权。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一台国外售价仅75万美金的设备,同期在中国的售价可以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除售价虚高之外,外资公司还通过对设备售后服务的垄断,使得中国医院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后期维护保修费。

“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话语权,所以我们不得不向跨国企业支付高昂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咱们国家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张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联影现在的设备价格和国际同类型、同档次、同技术水准、同质量标准的国外产品相比要便宜30%左右,而且后期维修服务只是国外公司的一半。他表示,随着未来销量不断增加,产品和维护费都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

据悉,目前联影已经有11款产品进入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09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台湾明基集团下属民营医院等多家医院在内的国内一流三甲医院,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明基集团下属民营医院安装了联影的全系列产品。

张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产品投入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联影的订单已经超过5个亿,公司今年的目标是订单突破10亿。

实现中国“智”造

要想赢得市场,必须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先进的技术。

习近平在联影视察参观时表示,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要想缩短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中国创造,中国企业一定要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

“技术都是靠人才创造出来的。应该说,人才是联影的核心资产,而创新则是联影的核心战略。”张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成立于2011年的联影目前员工总数已经超过17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六成。而在这将近1200人的研发团队中,有500多人具有在国际大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工作的经验。他表示,在高端医疗设备行业里,联影现在聚集的人才超越了国内所有医疗设备公司的人才总实力。

“联影所有的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全都是由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截至今年7月,我们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达1014项,其中高技术发明类专利731项,占全部专利申请数量的72%。”张强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联影自主研发并推向市场的首批11款产品中,不乏一些中国乃至世界首创的设备:如世界首台96环超清高速PET-CT、中国首台全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家世界级的医疗设备公司。”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尽管这条路走起来很远很难,但我们一定会把这项事业做好!”

对话张强:与跨国巨头正面“宣战”

《中国经济周刊》:您一直强调人才是联影的核心价值,请问联影是如何在三年内吸引到了这么多的人才?

张强:在公司创立之初,很多医疗影像界的高端人才与学术界专家都是被我们要做一个世界级的国产医疗设备企业这个愿景和使命吸引过来的。另外,随着国家政策对国产医疗设备不断扶持,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大型医疗设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重点推动,就使更多的人更加坚定地投身这一行业。随着联影快速发展,我们也搭建了一些跨学科、跨技术的大平台,更多地和医院、学校展开了产学研医多平台合作,因此在高校和行业内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今年5月,习主席到我们公司视察参观让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并了解联影,这也帮助我们逐渐吸引到更多的行业高端人才。

《中国经济周刊》:您一直非常强调自主研发。请问公司目前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有多大?

张强:投入真的非常大。我们每一个产品都有大量的研发工作,从外观到硬件、软件和应用。我们几乎在每一款产品上的投入都超过了一个亿,总投入十几个亿。

联影一直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样机都会经过反复测试,不但每个部件要做单独测试,整机还要再做测试。说实在的,我们的质量标准比当今的国家质量标准还要严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有信心通过国家检测。

《中国经济周刊》:联影今天可以算是要和众多跨国企业正面“宣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

张强:从商业上来讲,如果我是跨国企业,一定会想办法对付联影,不能让它顺利长大。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有信心来应对未来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在跟国际巨头竞争时,没有胆量和魄力,没有长期奋斗的决心是不可能的。

国产心脏介入医疗产品新进展 第4篇

1 市场分析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 数量的急剧增加, 以及革命性心血管治疗技术 (介入治疗技术) 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血管内支架市场成为当前医药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之一。

2004 年以前, 国内冠脉支架系统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所占据。2004 年, 微创医疗成为国内第一家药物支架系统生产企业, 2005 年, 乐普医疗成为国内第二家可以生产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系统的企业。随着国内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国产药物支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统计, 2006 年、2007 年、2008 年国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9%、65%、70% 左右, 彻底打破了药物支架系统行业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2 我国PCI手术普及率过低

近年来,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生活方式的进一步都市化,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快速增加。有研究表明, 70 岁老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15%, 女性约为9%, 且呈现出逐步年轻化的趋势, 心梗的发生率也每年递增。

事实上, 在中国, 与总患病人数相比, PCI手术的比例仅有应该接受治疗的患者的1% 左右, 总数不足20 万例/ 年;而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近似的日本每年PCI数量达28 万例, 美国更高达180 万例, 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

3 支付能力提升是介入治疗手术普及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介入治疗价格昂贵, 所以支付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国内PCI普及率低的首要障碍即是支付能力不足。由于居民收入的提升、支架价格的下降以及越来越多的省市将介入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不断提升, 支付能力不足的瓶颈正在迅速解除。

4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动介入手术数量增长

4.1 能够施行介入治疗的医院范围不断增加

介入手术将不再局限于中心城市的大型医院, 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具备了手术资质和能力。

事实上, 我国的介入治疗开始于国家级心血管病医院 (阜外医院) , 然后逐步向省级医院和各省的教学医院扩展, 再后来是市级医院, 最后, 一些技术较发达的县级医院也开展了此类治疗。尽管各医院间仍有较大的水平差异, 患者理论上也可以异地就诊, 但毕竟存在医保政策的地域限制, 重症疾病患者也不宜长途搬动, 所以施行介入治疗的医院范围增加有利于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

目前, 会诊和进修是推动该事件进展的重要手段, 如果医生多地点执业放开, 技术的推广速度或会加快。

4.2 手术适应症的逐步放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 原来无法采用介入技术治疗的病人也可以享受到该技术的好处, 所以手术适应症逐步放宽增加了潜在患者的数量和市场增速。

4.3 技术进步促使单个患者使用支架数量增加

介入治疗开展早期, 由于价格和技术的限制, 患者使用支架的数量较少。随着医生操作水平的提升、患者接受水平的提升、支架技术的提高, 可以同时在多条血管或同一血管不同部位的放置支架, 也可以在原来难以放置支架的难点部位放置支架, 单个患者使用支架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据我们了解到的临床资料显示, 已经有单个患者同时放置7 个支架的情况出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国产介入产品性能、质量的不断提高、产品价格的下降、居民收入的提高, 国产品牌心脏介入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有效的推动介入医疗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

摘要:本文在介绍国产心脏介入医疗产品的基础上, 探讨了国内介入材料市场上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的格局变化, 并充分肯定了国产心脏介入产品对人民群众医疗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 对国产心脏介入产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心脏介入,心血管疾病,国产心脏介入产品,冠脉支架

参考文献

[1]关磊, 肖勇波, 陈剑.对我国心脏支架市场的三点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1) :75-78.

[2]Sunil V Rao, Richard E Shaw, Ralph G Brindis, et al.Patterns and outcomes of drug-eluting coronary stent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6, 152 (2) :321-326.

[3]Sangiorgi G, Melzi G, Agostoni P, et al.Engineering aspects of stents design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J].Annali Dell'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a, 2007, 43 (1) :89-100.

[4]D Stoeckel, C Bonsignore, S Duda.A survey of stent designs[J].Informa Healthcare, 2002, 11 (4) :137-147.

[5]朱国旺.我国心脏介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N].中国医药报, 2011-03-22.

[6]杨宁, 张国刚.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J].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 2009, (12) :6-7.

借鉴国外技术研发国产计轴设备 第5篇

借鉴国外技术研发国产计轴设备

对目前国内使用的计轴设备的`主要特点进行比较,研发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计轴设备,重点对计轴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进行介绍.

作 者:黄忠札 胡树宣 Huang Zhongli Hu Shuxuan 作者单位: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成都,610045刊 名: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7(1)分类号:U2关键词:计轴设备 车轮传感器 城市轨道交通

国产电子轴凹印设备的创新发展 第6篇

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的主要特色

当前,性能优越的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已被成功推向市场,其不仅可以在印刷功能上完全满足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在缩短总时间、降低总损耗及融合EHS(环境、健康、安全)理念方面也具有突出优势。下面,让我们跟随笔者一同见证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的特色。

1.缩短总时间

总时间是指从开始换版到完成一个订单的生产所花费的时间总和(如图1所示)。随着短版活的增多,缩短总时间的意义越来越大,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有效缩短总时间。

(1)安装印版滚筒预清洗装置,其可在印刷完成后对印版滚筒进行自动清洗,以有效防止油墨干固在印版滚筒表面。这种预清洗装置可以完成印版滚筒的大部分清洗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人工清洗的工作量,大大改善操作环境。

(2)配备可快速定位的上版上墨一体化小车,这种小车的更换(拆卸和安装)可在2分钟内完成,操作极其简单。

(3)采用三腕压印滚筒或套筒式压印滚筒结构。其中,三腕压印滚筒预先安装的三种不同型号的胶辊可在1分钟内完成更换;套筒式压印滚筒可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30秒内完成快速更换。

(4)使用快速更换刮刀,如弹性片紧固刮刀及刮刀片,其可在1分钟内完成更换,且无须借用任何工具。由于该类刮刀片在设计上采用了刚性结构,因此可以减轻刮刀压力,使印版滚筒的使用寿命延长1/3。另外,刮刀的三方位显示还可以提高印刷质量,并节省2/3的刮刀调整时间。

(5)使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断系统,这样系统故障不再需要工程师到现场解决,而只需通过互联网诊断即可解决,可平均减少2天的停机等待时间。

(6)利用计算机控制管理,可存储并调用主要工作参数,如张力、温度、空气循环率、速度以及套准位置等。

2.降低总损耗

总损耗包括原材料、套印、油墨、安全事故和能源等方面的损耗。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有效降低总损耗。

(1)采用三棱裁切刀及裁切辊预驱技术,可使接换卷成功率高达100%,且废品损失减少7~20米。

(2)结构设计紧凑,可减少10米以上的走料路径,同时降低套准调试过程中的材料浪费。

(3)采用安全、高效、节能的全自动LEL干燥系统和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可节约30%~40%的能耗。

(4)采用精确的双张力控制系统,可使套准更加快速、精确,同时适应轻薄材料的印刷。

(5)采用生产管理系统,将同一种产品的印刷压力、印刷温度、印刷张力、刮刀三方位位置直接设置在生产管理系统的菜单中,这样既可以节省印刷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印刷质量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避免因操作人员技能的差别而导致印刷质量不稳定。此外,采用生产管理系统还可以方便生产管理,下至机长,上至总经理,均可随时浏览机台的生产状况。

3.融合EHS理念

凹印设备本身存在诸多隐患,如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易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火灾等。国产第二代电子轴凹印设备充分体现了环保、健康、安全(EHS)的理念,为安全生产及员工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1)电气柜通入正压新鲜空气,可防止溶剂性气体因电弧引燃而发生爆炸。

(2)在印刷色组之间安装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当检测到烟雾、高温、火焰时,该系统可喷出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3)采用安全拉绳紧急停止开关,当设备或操作人员处于危险状况时,在设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这种开关紧急停止设备的运转。

(4)在各维修点采用安全锁装置,可避免操作人员因误操作而造成的人身伤害。

(5)与VOC回收设备的联合应用,减少溶剂向环境中的排放。

国产电子轴凹印设备的创新改进

国产电子轴凹印设备已经实现了“大跨步”的进展,但我们也看到,国内凹印设备制造商过多地追求高速和多色化,而忽略了设备在结构设计、功能控制等方面的创新。笔者认为,国产电子轴凹印设备还应在如下方面做出一些改进。

(1)结构设计追求标准化、模块化,从而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生产,以及新产品的快速研发。

(2)制造过程由结果控制上升为过程控制。

(3)控制智能化。在高速凹印设备上配备功能性部件,如智能操作、声光报警、语音提示、在线质量检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4)设备功能多元化,如印刷涂布连线,印刷复合涂布连线,以及印刷、模切、压痕连线等。

(5)安全、环保、节能、人性化仍是凹印设备发展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将噪声控制、残留溶剂控制、LEL(最低爆炸浓度)控制、VOC处理和利用等作为常规配置,更多地应用到高档凹印设备中。

国产医疗用纺织品,方兴未艾 第7篇

9月24~26日,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产纺展上, 本土医疗用纺织品成为重头戏, 不仅有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还有以集群形式亮相的湖北省仙桃市——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众多企业参展的产品以其高性能、高品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成为展会关注的焦点。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其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能全球最大, 年产1500吨。其生产的以纯壳聚糖纤维为主要原料的非织造布, 是海洋生物新材料, 具有天然广谱抑菌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等生物特性, 能够止血促愈、吸附螯合、减少疤痕等功能, 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涉及止血材料、伤口披覆材料等, 如疝修复材料膜、止血类辅料贴、烧伤促愈类辅料贴。据公司董事长胡广敏介绍, 公司目前正在研发应用在植入类、修复类等三类医疗器械中的产品, 因为看好医疗领域的发展空间, 看好生物材料的市场潜力, 未来, 公司将不断加大在医疗领域的投入, 全力打造生物新材料领域的“莱卡”品牌。

展会上, 吸引参会者关注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高端医用防护材料及其制品。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此次展会就带来了他们的明星产品——各类医疗用纺织品。必得福董事长邓伟雄表示, 医护人员服装、病人服装, 医疗器械用的包布, 伤患用的纱布、床单等, 都应该有各自的性能要求, 在保护患者免受二次感染的同时, 也保护医疗工作者的健康, 因此这些医疗用的纺织品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医疗工作者该穿着什么材质的防护服来避免在救治时被感染, 早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 必得福生产的高端医用非织造布及其成品, 既能满足医疗行业的防护要求, 最基本的如抗菌, 特殊的如抗血液、抗酒精、防病毒等, 而且环保、节约, 是目前医用防护产品中的高品质产品。据悉, 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医卫用非织造布生产商之一, 占据国内卫材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以集群形式参展的湖北仙桃医卫用非织造布集群此次也展示了他们在医疗用纺织品领域的发展成果, 据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招商分局局长杜伟华介绍, 仙桃集群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 经过20年的培育, 目前已经拥有1000多家企业, 从业人员10万以上, 年产量20多万吨, 形成了集原料生产、辅料配套、制品加工、物流外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年总产值达246亿元, 成为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

但在展示成果的同时, 业内企业也一致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即我国医疗用纺织品存在使用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相关政策需要调整等问题, 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均表示, 在医疗用纺织品领域, 创新依然停留在学习吸收阶段, 自主的高科技产品非常少, 尤其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高技术材料, 基本依赖进口, 每年进口量可达6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 医疗防护意识不够、保障力度不足等又使新产品开发的先导性和替代意识滞后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 导致国内生产的很多高品质产品绝大部分出口, 例如高品质医用防护材料及其制品。此外,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行业满足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产业链衔接度不够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应首选国产药 第8篇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医保管理的核心要求, 也是保证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药品目录》已基本涵盖了基本医疗保险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国产药药品的品种。国产药价格相对低廉, 许多药品比较适应国人的体质特征, 可以满足多数疾病临床诊疗的需要。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但首选国产药应该是施医行为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也是医保管理部门对供方合理制约, 实现有效费用控制的关键。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应首选国产药, 并不是排斥进口药、合资生产的“洋药”的选用, 只要是临床必需, 此类药品宜作为“二线药”使用。医患双方都不能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等“洋药”, 价格高的“洋药”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 而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取决于治病的效果和药品的不良反应 (或毒性) , 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 其实不然, 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 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的药厂生产的贵, 进口药就更贵。贵不等于好, 关键在于是否对症。“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的错误用药行为会导致滥用药物, 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税收政策解析 第9篇

在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方面, 根据《增值税条例》第15条的规定, “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可享受免征增值税的待遇。退税主要经历以下阶段:

(一) 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国产设备全部退税。

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最初为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给予退税政策, 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推开后, 为规范税制,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停止执行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52号) , 对进口设备免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停止执行。

(二) 只适用国内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税。

国税发[2010]9号文明确, 国内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采购国产设备, 自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时间为准) , 实行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该规定与之前被废止的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 只限定了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可享受全额退还增值税, 并非是指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

(三) 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时间延长。

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15号) 有关规定制定的《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10]9号) 执行期间为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在该文到期后, 根据财税[2011]88号文制定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延长了优惠期间, 执行时间为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二、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企业范围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适用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的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包括以下三方面:1.《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4号) 规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构。2.《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5号) 规定的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校。3.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

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研发机构具体包括以下八类:一是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制为企业和进入企业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机构。二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核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四是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五是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是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各类科研院所。七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实施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八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税部门和企业所在地直属海关依照有关规定批准或确认的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需要注意的是, 不属于独立法人的公司内设部门或分公司的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 由总公司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三、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设备范围

研发机构不是采购所有设备都给予退税,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 是指为科学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提供必要条件的实验设备、装置和器械, 具体包括三大类二十四小类。第一类是实验环境方面, 包括教学实验仪器及装置、教学示教、演示仪器及装置、超净设备、特殊实验环境设备、特殊电源光源、清洗循环设备、恒温设备、小型粉碎、研磨制备设备等。第二类是样品制备设备和装置, 包括特种泵类、培养设备、微量取样设备、分离纯化浓缩设备、气体液体固体混合设备、制气设备、气体压缩设备、专用制样设备、实验用注射挤出造粒膜压设备、实验室样品前处理设备、实验室专用小器具等。第三类是实验室专用设备, 包括特殊照相和摄影设备、科研飞机、船舶用关键设备和部件、特种数据记录设备及材料、特殊电子部件、材料科学专用设备、可靠性试验设备、微电子加工设备、通信模拟仿真设备、通信环境试验设备、小型熔炼设备、特殊焊接设备、小型染整纺丝试验专用设备、电生理设备等。

四、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 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认证时间要求。

研发机构应自购买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 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报送《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申报审核审批表》申请退税, 逾期不得申报。研发机构所采购设备根据付款比例退税, 凡企业未全额支付所购设备货款的, 按已付款比例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确定应退税款;未付款部分的相应税款, 待企业实际支付货款后再予退税。

(二) 退税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办理采购国产设备的退税认定手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原件及复印件) ;税务登记证副本 (原件及复印件) ;退税账户证明;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 监管期间。

已退税的国产设备, 由研发机构专门部门负责登记在册, 加强管理, 并由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监管, 监管期为5年。在监管期内发生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或移作他用等行为的, 研发机构须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应补税款=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 ×适用增值税税率。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累计已提折旧, 设备原值和已提折旧按所得税法规定的办法计算。

(四) 涉税风险。

研发机构以假冒采购国产设备退税资格、既申报抵扣又申报退税、虚构采购国产设备业务、提供虚假退税申报资料等手段骗取国产设备退税款的,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得重复抵扣, 研发机构已享受退税的国产设备, 增值税发票被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加盖了“已申报退税”章的, 不能再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避免重复抵扣涉嫌逃税被罚。企业对已退税的发票应注意做好留存备案, 以待主管税务机关检查。

五、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会计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 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 (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以外, 都应并入企业利润, 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直接减免或即征即退的, 应并入企业当年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先征税后返还或先征后退的, 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退税或返还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符合减免税规定的民政企业减免增值税, 如果是直接减免的, 减免税款计入当年利润, 如果是先征后退的, 则在收到税款的年度计入利润。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时, 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必须注意的是, 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 应并入企业当年 (税款所属年度) 利润总额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对先征后退和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 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或退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总额交纳企业所得税。

六、举例分析

例:成立于1998年的A研发机构是独立法人, 2011年11月获批准承担一项科研项目, 2011年12月20日购买培养设备 (培养箱、发酵罐) 200万元, 增值税34万元, 价税合计234万元, 款项通过银行汇出, 在2012年2月20日进行了认证, 进项税34万元未抵扣。

分析:首先, 看该研发中心是否满足财税[2011]88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的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 所购买设备可以申请退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 申请退税时, 附送:采购国产设备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 (抵扣联) 、付款凭证、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研发机构购进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在规定的认证期限内办理认证手续。所以, 购买培养设备 (培养箱、发酵罐) 增值税34万元可以退税。

假若研究项目在一年后完工, 所采购的培养设备不再使用, 对外转让,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 在监管期内发生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或移作他用等行为的, 研发机构须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应补税款=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 ×适用增值税税率。设备折余价值=设备原值-累计已提折旧。设备原值和已提折旧按所得税法规定的办法计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1]88号)

[2].国家税务总局:《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3号)

国产医疗设备 第10篇

关键词: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策略,用户思维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医药工业中的一个分支行业,是当今国内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健康产业,是保障国民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具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以及其他物件(包括其所对应需要的软件),对它的使用其宗旨主要在达到以下的预期结果:对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控制、缓解等;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等[1]。

由于医疗器械独有的产品特殊性,政府部门对其也有着严格的监管体系,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产品,其往往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体,因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因素,所以对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对各生产厂家制定有高标准的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国家对生产厂家的资格准入以及产品进入临床的许可资质方面都具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受国家法规监督和制约的部门和条款均多余其他行业,如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

此外该行业相比其他传统行业的工业产品,其产品种类更为繁杂,涉及的技术领域更为宽泛,如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芯片技术、计算机科学、机械制造、生物工程、医学、材料学、力学等众多交叉学科。所以,医疗器械行业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复杂的行业。

1 国产疗器械产品的临床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中高端产品被国外跨国集团知名品牌所垄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应用呈现以下几种现象。

1.1 产品技术低下,尚不能真正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缺少整体的战略规划,产品的原始创新和技术沉淀不够,设备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较低,产品研发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大多还处于模仿-吸收-创新发展阶段,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品牌企业近年来大多数还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投入相对不足,其核心的技术和一些关键部件需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还未得到彻底性改变,产品和技术尚不能真正满足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

1.2 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不能确保临床应用效果的一致性

产品质量不仅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生产加工有关而且与整个产业的供应链有关,医疗器械产品往往处在产业供应链的中间位置,上游的元器件材料、电子电路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以及一些核心部件的生产代加工都会影响医疗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基于对一些国产医疗设备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顾忌,一些医疗机构在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或救命的设备方面只能选择进口产品。

1.3 售后服务跟不上,影响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不得不承认,一些国产医疗设备产品在售后服务效率方面较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售后服务响应时间较长,承诺时间往往不能正常落实等缺点,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打击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使用信心,也制约了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2“一切为了临床”———基于用户思维的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策略探讨

通俗地讲,所谓“用户思维”就是临床一线工作者在解决临床问题时,国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为用户提供能为患者全面解决疾病诊疗需求、做得好、用得上、用得好,用得放心,切实让老百姓受益的产品。作为国产医疗设备生产经营企业的一分子,现从一线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在国家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的利好政策指引下,对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策略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2.1 加大本土化的产学研用结合,从战略上积极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创新

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要打破进口品牌的市场垄断,需要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以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自主创新,首先需要体制的创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缺少整体的战略规划,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部分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尚不能很好地为临床服务。为此,国务院、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的政策红利文件。比如2014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增加了很多行业发展的内容,把一些行政审批权和自主权下放到了地方和企业,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责任。该条例的实施更加符合新医改形式下的发展趋势,鼓励了企业产品技术的创新,积极的推动了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同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颁发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该程序指出,相关部门将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地前提下,针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此外,鼓励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纽带,以临床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为保障的产学研用合作导向,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与高校、医院共建研发机构,促进相互间交流,合作共享,逐步完善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体系,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有效提升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患者服务。

2.2 实施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策略,注重一线临床医师的创意

一般来说,传统的医疗器械产品到达临床用户手中,企业往往经历了市场调研-市场研究与需求确定-竞争分析-概念设计-研发测试-顾客测试-试销-正式上市这八大关键流程。而且企业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可否认,在众多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研发企业中可能有许多好的创意,但企业毕竟不是临床一线,技术开发工程师由于专业限制也不可能全面细致了解具体疾病诊疗的需求,特别是目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临床亚临床专业分支繁杂,新技术临床应用往往涉及众多交叉学科。在此现状下,临床一线医师的创意往往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疗器械产品创新的源泉。

有学者报道,在以色列这个人口不足800万的国家居然有近800家生命科学公司,其中半数以上是医疗器械公司,该国人均医疗器械发明专利居世界第一。现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心血管球囊、支架、人工瓣膜等医疗产品大多都源于以色列。在以色列,国家从政策上鼓励临床医师参与医疗器械研发,给予临床医师丰厚的回报;科技成果向产品产业化转化渠道畅通;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医疗器械研发,投融资体系比较健全,风险投资也愿意介入。从临床医师的创意到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各个环节通畅,效率高[2]。

而在中国,由于医疗体制等原因,医师往往连自己的患者都看不完,此外还有科研、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涉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同时也缺乏这种意识和动力。

目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背景下,国家也逐步出台了一些鼓励临床医师参与医疗器械新技术研发的指导性政策文件。所以,企业应注重与临床一线专家的深入合作,在技术开发、专利申报、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定制及产业技术推广展开深入合作,让更多有创意的、实用的新兴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走向市场,进入临床一线。切实达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轻国家社会保障负担,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符合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初衷。

2.3 提供优质化的产品服务,搭建专业化的产品应用服务平台

一款优质的医疗器械产品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除了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外,还需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特别是产品的售后跟踪服务。临床医疗工作者一般都有众多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他们关心的是达到的临床效果和预期目的,至于设备的具体操作、功能拓展及产品维护往往很少关注。以肿瘤微创治疗设备为例,在提供产品跟台服务的前提下,医师往往能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与厂家工程师协商调整设备应用方案,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保障每台手术疗效的一致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使用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以企业为主导,搭建专业化的产品应用服务平台。为企业与医院、医院与医院相互间在临床技术应用、心得体会、并发症处理等方面搭建一座畅通的桥梁,切实从临床应用出发,有效保障了临床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力田.论所谓“医用三源”及其强制检定的法理错讹[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22(1):29-30.

国产医疗设备 第11篇

电子轴凹印设备的优势

机械轴凹印设备由一台主马达通过传动轴来驱动每个印刷单元,而电子轴凹印设备的每一个印刷单元均由一台单独的伺服马达(或矢量变频马达)来驱动。从制造成本来看,电子轴凹印设备要比机械轴凹印设备高,因此在售价上,电子轴凹印设备也要比机械轴凹印设备贵。但是,一台设计合理、制造品质精良的电子轴凹印设备,其运行速度、生产效率、能源消耗、成品合格率等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机械轴凹印设备。也就是说,从设备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电子轴凹印设备的“总成本”指标要比机械轴凹印设备更胜一筹。这都是由电子轴凹印设备工作原理的合理性、各功能部件的设计得到优化所决定的。

电子轴凹印设备是靠版辊的相位调整来完成印刷过程中的套印程序的,这就要比机械轴凹印设备的套印过程来得更直接,且反应更快、效果更好。而且,为了配合版辊相位调整的需要,电子轴凹印设备的其他功能部件,如印刷压辊、刮刀设计、烘箱设计和干燥效果等,也必须分别进行优化。这样,电子轴凹印设备整机的性能和印刷效果会比机械轴凹印设备更胜一筹。

电子轴凹印设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套印原理的改变和软件的合理设计,使得套印精度更高,套印反应速度更快,废品率更低;

(2)印刷压辊的优化,在无须增加压辊压力的情况下,保证油墨(尤其是浅网部分的油墨)转移效果更好;

(3)刮刀系统的优化,使得版辊的使用寿命更长,刮刀对版辊的干涉和影响更小;

(4)烘箱的优化,使其工作温度可以进一步调低,承印物的拉伸变形更小;而且,热风的合理循环使用,能够使印品的溶剂残留量和烘箱里的最低爆炸浓度得到更好的控制,VOC的排放量大大减少,废气排放系统的能源损耗得到进一步降低;

(5)电子轴凹印设备的可靠性更高,使用过程中停机修理的工时损耗更少;

(6)小车式的版辊和油墨槽装卸更为方便,订单的准备工时更短。

以上这些项目是除了设备价格之外,构成设备使用“总成本”的其他重要部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使用电子轴凹印设备的“总成本”要比使用机械轴凹印设备的“总成本”低。

量化设备所创造的价值

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轴凹印设备的“总成本”优势还没有被业内的一部分凹印设备制造厂商和用户所认知、理解和接受。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如果一些凹印设备制造厂商没能明白和做到电子轴凹印设备并不是简单的传动方式的改变,而是整体性能的提高这个关键要求,其设计出来的电子轴凹印设备大多会存在套印精度不高、承印物拉伸变形的问题,并导致承印物单边套印不准(包括纵向和横向套印)、设备速度无法提高、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生产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会提高。

这样根本无法体现电子轴凹印设备印品质量高和低能源消耗的优势,也无法体现电子轴凹印设备的价值所在。

其次,就是我们没有去量化设备所创造的价值,这一点是我们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问题。也就是说,设备制造厂商没有很好地向客户销售价值,而只是停留在销售产品这个层次。销售价值和销售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销售价值是为了达到设备制造厂商和用户双赢的局面,而销售产品只是设备制造厂商单赢的结果。进一步看,如果设备制造厂商只是把销售价值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真正地把设备所创造的价值加以量化,没有让用户知道使用电子轴凹印设备能够为其创造多少价值,能够节约多少金钱,那么,国产电子轴凹印设备就不能很好地被推广和广泛使用。例如,应当量化使用电子轴凹印设备后,每个新订单开印时所需的调机时间、调机时产生的废品米数、设备升降速时产生的废品米数、承印物换卷飞接时产生的废品米数、换单时所需的准备工时、印刷时驱动能源的消耗、排风系统消耗的能源、VOC排放量、处理VOC时所需的能源消耗等,这些都是构成使用设备“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只有加以量化后,才能体现电子轴凹印设备所创造的价值,这样用户才能做出选择设备的决定。同时,只有通过量化设备所创造的价值,设备制造厂商才能找到自己产品的差距,才有改善和提高设备性能的准确目标。这也是量化设备所创造的价值过程中,帮助设备制造厂商提高自身产品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研究与实践 第12篇

引进设备备件国产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了确保国产化效果, 做好国产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十分重要。首先企业领导要重视, 除指定专人负责进口设备的维修与备件国产化研究工作外, 还要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其次要明确国产化工作内容、职责和工作程序以及要达到的管理目标。

一、备件国产化程序

1. 研读技术文件并对随机资料进行消化与整理

熟悉随机文件资料是做好备件国产化的基础。进口设备技术文件大多为外文资料, 要及时做好资料的翻译、整理和存档工作。进口设备随机资料齐全, 在查阅技术文件时, 应重点研读设备使用说明书, 读懂机械结构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以及液压、气动原理图, 配合使用说明书, 了解设备各部件及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作用, 记录装配图上各标准件的规格与相应标准、电气元件型号规格与标准等。通过查找资料, 了解国外轴承、密封件、皮带、碟形弹簧等标准明细;一定要仔细查阅进口设备的备件手册。备件手册里一般会按机床结构组成分别列出各部位零件的图号或标准号以及订购号, 有的还提供部分易损件零件图, 以便用户申报采购或自制。

2. 确定进口设备的备件品种

对于已正常投入使用的进口设备, 在处于运行平稳期间, 就要积极做好设备备件需求的预测, 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确定。

(1) 运动分析法。预测方法主要有运动分析法, 即根据设备加工工艺内容进行判断, 设备运行中哪些零部件处于运动受力状态、有无磨擦磨损, 并结合零部件使用频率、工作环境、操作者习惯、设备平时保养情况进行预测。

(2) 借鉴法。可通过设备进出口公司了解国内拥有同型号设备的生产厂家的拥有情况并取得联系方式, 建立单位QQ群, 通过交流了解各单位同种设备零件更换情况以及备件国产化所取得的成效, 也可经常与从事备件进出口业务的公司沟通, 了解该设备进口备件品种需求情况, 特别是进口数量较多、频次较高的备件, 应重点纳入该设备备件国产化品种之列。

(3) 常规预测法。将设备的易损件如密封件、轴承、皮带、按钮、行程开关、丝杠螺母等纳入到设备的备件品种范围。

总之, 确定进口设备的备件品种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确定符合本单位进口设备实际的备件品种。

3. 对确定好的备件进行国产化研究

将备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标准件和通用件, 如轴承、紧固件、密封件等标准件;液压泵、换向阀、接近开关、按钮等通用件。对这两类备件国产化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能否用国产标准件、通用件替代。因此, 在查阅随机技术文件时, 就要将外国设备的标准件机械标准记录下来, 通过查找外国机械标准, 找到相应轴承、密封件等相关标准, 然后查找轴承、密封件等国内标准, 进一步确定替代件。在找到替代品后, 就要选择替代件的生产厂家。国产标准通用件生产厂家很多, 可通过网络、媒体、广告宣传资料等途径了解生产所用替代件的企业单位, 通过调研和走访用户方式了解企业产品质量、价格与信誉等情况。最后选择一家市场知名度高、产品质量过硬、产品定价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企业作为替代件采购单位。

另一类是非标件, 如轴、齿轮、皮带轮、丝杠螺母等。对这类非标件国产化的主要任务是检测零件的化学成份及金相组织, 研究零件在机械结构中的作用与要求, 分析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进而确定零件材质与热处理要求;了解零件在机械中装配性质, 合理设计零件的公差;组织有关测绘技术人员对零件进行测绘并形成图纸。另外考虑到国外标准与中国标准的不同, 有些标准通用件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件, 因此国产化主要任务还包括对与国外标准件有装配关系的零件, 在保证其功能要求不变前提下, 进行局部结构改装设计, 以适应国内替代件装配要求。在测绘出零件图纸后, 可以根据需要制订自制与外协加工计划。对没有自制能力加工的零件, 要积极寻找外协单位, 尽可能选择一些具备生产技术能力的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共同研制开发, 并不断收集、储存这些国产化成功的资料和信息, 在需要备件时, 随时可组织生产。

二、备件国产化途径

1. 改装设计与测绘相结合

对能够找到与国外标准通用件等效的零件, 可直接选用替代件。但找不到国内标准件替代的国外标准件, 通常是采用选择国内标准件进行替代, 然后对与国外标准件有装配关系的零件进行局部改装设计。如德国CW630加工中心上的密封元件, 很多找不到规格尺寸相同的国产密封元件, 在加工可行和成本不高前提下, 可对原配合零件进行局部结构的更改和加工或重新设计新的配合零件解决。

2. 外协与自制相结合

准备自制件图纸时有些零件可利用设备停产检修时对部件解体时进行测绘, 检测零件材质和金相组织。还有一些作为备件的零件平时检修时不需解体, 只有在出现零件失效故障时, 才能进行测绘。还有一些零件图纸可通过与拥有相同型号设备的其他厂家互相交换取得。

三、备件国产化实践

1. 液压系统蓄能器和双联齿轮泵的成功替代

德国CW630加工中心液压系统曾出现两次压力达不到工作要求, 一次是由于系统压力达不到要求, 经压力表显示是双联齿轮泵高压输出压力只有20MPa, 导致刀具不能松开。分析认为可能是泵的问题, 为准确判断, 采用交换法, 将另一台CW630加工中心的双联齿轮泵替换原来有问题的齿轮泵, 结果系统工作正常。于是查阅设备技术档案, 找出替代的型号与生产厂家, 填写采购申报单, 加急采购, 通过改装泵的安装结构, 3天后就解决问题。另一次是刀具交换时压力下降很快, 以致出现压力过低报警而停机, 在排除油泵问题后, 怀疑是蓄能器有问题, 经检查, 发现蓄能器盖上冒出气泡, 同样用交换法作进一步判断, 证明判断正确。由于事前已选好了替代品, 通过填写急件采购申请单, 一周之内就排除了故障。

2. Y轴滚珠丝杠螺母图纸测绘及委托外协加工

一次CW630加工中心在运行中出现异响并出现过载报警而停机。根据提示, 对Y轴进行检查, 发现滚珠丝杠螺母副钢球破碎, 滚道表面粗糙度很差, 并有点蚀破坏, 经分析需立即更换。由于事先已作好了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测绘准备, 只需立即送专业生产厂家制造。通过与滚珠丝杠专业化合作, 不仅节省了外汇、缩短了制造周期, 还保证了备件质量。

3. 主轴刀具夹紧部件改装设计

德国CW630加工中心主轴刀具夹紧装置经常出现前面拉紧刀柄的抓爪断、后夹紧油缸活塞杆断裂现象。原因是刀柄夹紧力过大, 查资料得知现设计夹紧力为100 000kN, 由于夹紧力过大会导致活塞杆断, 最终损坏碟形弹簧和抓爪。还有一台国产加工中心与进口CW630加工中心做的是同一产品, 可查出刀柄夹紧力只需30 000kN。由此可得出结论:进口加工中心在加工现有零件时, 刀柄夹紧力可调小到40 000kN左右。经过选用国产碟形弹簧, 测绘抓爪零件图并外协加工和自制夹紧活塞杆, 并对活塞杆易断处进行局部改装设计, 从根本上解决了断活塞杆和抓爪问题。

四、备件国产化管理

1. 建立进口设备的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包括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备件更换件记录、零件失效原因分析记录;国外标准件、通用件有关标准及详细规格数据以及对应的替代件有关标准及详细规格数据;替代件生产厂家的产品、价格、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非标备件材料化学成份、金相组织以及机械性能相关数据;测绘后的图纸汇总成的备件图册, 各批次备件检验情况记录等;外协件生产厂家有关详细资料等。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整理有利于备件国产化工作开展和备件质量跟踪, 做到备件质量有据可查, 有利于改进设计与制造, 使备件质量达到进口件水平。此外还须建立并完善备件国产化工作中的过程控制, 做好设备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以备不时之需。

2. 加强自制件的质量管理

对机床专用备件的国产化可通过自制与委托外协加工来实现, 不管哪种途径, 备件质量都与零件测绘与设计质量有关。因此首先要保证零件图尽量与进口件相符。对需外协加工的零件要选好外协单位, 主要考察外协单位的设备与制造水平, 质量保证体系等;对自制件主要加强制造过程中材料选取、加工方法合理安排、零件检验等环节质量控制。特别是要对零件关键工序的质量进行跟踪, 以防出现不可修复的缺陷。只有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 通过实现进口备件国产化, 才能降低维修成本, 节约外汇, 同时提高修理速度与质量。

摘要: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进口设备开机率不高和备件费用高等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 提出备件国产化工作应提前着手, 精心准备, 并加强与拥有同型设备的企业与贸易公司交流与互助等观点, 备件国产化工作应做到改装设计与测绘相结合、自制与外协相结合, 最终达到备件需求预测准确、提供及时、费用降低之目的。

关键词: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护患纠纷的成因下一篇:景观设计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