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2024-09-08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精选12篇)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1篇

1 学生英语学习目的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都经历了8-10年的英语学习过程, 有的甚至从小就在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班学习、感受英语。或许开始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那后来必然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为了升学。那么, 学生在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之后, 除了完成修学分、拿证书、考研等这样的硬性学习任务之外, 学习英语的目的仅此而已吗?

对于那些轻松拿学分、过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步入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 他们开始切身地感受到英语学习目的的变化, 即从追求语言学习的功利性到实用性的变化。他们有的训练听力、口语、参加口译培训, 因为“听”和“说”这两方面是他们之前英语学习中的短板;有的则有意识地与外教多交流, 实现其使用价值。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们发现听力、口语的训练仍然带有应试模式的烙印, 而且在和外教交流经过初期的互相了解之后, 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以上现象的根源其实是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缺失, 从而导致学生学到的语言过于正式、过分追求语法的正误, 而不利于切实的交流。正如美国教育家伯温斯顿-布伦姆格所说, “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如果学生没有了解与所学语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没有社会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 那么他们掌握的语言的实用性就大大被削弱了。因此, 缺失文化做支撑的语言学习是枯燥的, 是不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的。

2 学生对文化知识需求的变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 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在2006年, 我对所教各专业的230多名学生作了一个题目为“你愿意从外教那里获得哪些信息?”的民意调查, 结果表明:国外的风俗习惯排在第一位, 其内容包括国外的饮食习惯、礼仪、实际状况和生活节奏。排在第二位的是, 在英美人眼里, 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和的差异, 以及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性格差异;排在第三位的是, 国外的大学体制, 国外的大学生与我们在人生观、爱情、价值观上的差异。

如今, 回顾这一结果, 我们会发现, 这些基本都是“是什么”的问题。对于排在第一位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列出一大串例子。其原因就在于, 英美文化的全面深入、普及和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例如, 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过“万圣节”、“圣诞节”, 因为它们有趣、充满幻想;商家会引入各种节日, 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来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实现对接, 以此成为促销的理由。由此可见,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 他们对外国文化的需求已经不是“是什么”的问题, 而更多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对于“是什么”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解决, 而“为什么”的问题则较复杂、较专业, 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的传授, 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文化知识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

3 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过程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就实质而言是一个“输入”和“输出”过程, 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也不例外, 且输入量普遍大于输出量。在输入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生词、词组、课文背景和内容的分析, 以及文中长句、难句讲解都是“输入”的过程;输出阶段则侧重于对原有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应用, 即运用所有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阅读和进行讨论。输入的“质”与“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出的效果。而如果在输入过程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 就好比在烹饪过程中加入调料, 使输入“有滋有味”, 促进输入材料的“内化”。

另外, 传统的语言教学输入过程往往以从词汇开始, 先学习词汇, 之后阅读课文, 再了解课文内容、提炼主题。这种从自下而上的模式将掌握语言点作为首要任务, 而文化点的提升似乎是顺便的事。按照人类接受新事物时“先入为主”的普遍原则, 进入学生脑海的自然是“生词”, 而“文化”, 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学英语就是记单词”的错误认识。事实上, 从我们汉语阅读的体验中, 我们也能印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没有人会认为“学汉语就是记汉字”。

因此, 语言输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首先是将文化主题放在首位, 其后是有关这一主题的句子, 最后是解决词汇的问题。这一输入过程的前提是学习材料正规、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下面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第三册中的材料为例。探讨教师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 文化知识传授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1) 以课文主题为文化教学的线索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各个单元都以不同的主题展开, 第三册中涉及的主题就有“教育”、“地震”、“文化象征”、和“克隆”等, 分别通过A、B两篇材料来丰富每一主题。因而, 先把握文化主线更符合教材的安排和课程要求。而且, 受限于课时的要求, 教师是不可能将两篇材料都讲解的, 那么, 以文化为主线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提炼、归纳的能力和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克隆”主题为例。首先, 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克隆”的认识足以表达出课文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为他们看过好多关于“克隆”类电影, 而且中学的生物课也讲过“克隆”的机理。一方面, 他们对克隆的目的和结果都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大家的共识是“克隆是为了挽救人类、濒危物种”, 而“器官移植”是他们一想到“克隆”必然会想到的词汇。另一方面, 对可能的“克隆世界”, 大家普遍感到担心、恐惧。这可能就是“克隆”类电影对他们的影响。基于以往背景知识的铺垫, 大多数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做到“有话说”, 解决了“说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只是不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 即“怎样说”和“说得好”的问题。

其次, 在教师对“克隆”相关历史、克隆羊“多莉”的情况进行梳理之后, 学生们会发现课文中提到的大多说问题是伴随着“克隆”技术发展孕育而生的, 如“克隆”对人类道德、法律的挑战等问题。因此, 关于“克隆”的话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此时, 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掌握“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这样的短语, 既学习了短语, 又突出了主题;另外, 教师在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造出“关于克隆的话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之后, 再与课文里“And wild questions on the topic of cloning continue to mount”的句子对比。他们会自然而然比较自己的句子、用词和课文的差别, 比如“problem”和“question”的细微差别、“increase”和“mount”的使用, 同时记住“mount”的用法。在此基础上的课文学习进行的非常顺利。因为文章涉及的问题, 学生们觉得有的问题他们自己也曾考虑过, 有的则让他们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难题。

以课文主题为线索的文化教学削弱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词汇, 觉得这些词是他们需要的, 是有用的。而且, 学生甚至可以忽略生词, 因为根据课文语境, 他们可以顺势猜出词义, 自己解决词汇障碍。以此, 学课文更重要的是思维、视野方面的拓展, 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

2) 难句、长句的语言文化剖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点会明显地体现在课文的句子结构上, 尤其是难句和长句上, 通常句子因为“长度”而增加了“难度”。例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中“教育”类主题“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中的句子“Now, Joe Gauld is trying to spread his controversial CharacterFirst idea to public, inner-city schools willing to use the tax dollarsspent on the traditional program for the new approach.”

首先, 从文化点而言, 教师会解释inner-city的含义, 特指美国市中心贫民区, 而inner-city schools都要靠政府支持 (tax dollar) , 所以他们是public schools, 采用的是传统教学。并且也是问题少年或少数民族学生较集中的地方。学生也就自然明白在这些学校推广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原因。

其次, 从句子结构而言, 教师如果先将英语语言结构和汉语的差别用“葡萄式”和“竹节式”形象的作为铺垫, 那么学生对长句的理解也就形象起来, 翻译出的汉语也就自然了。所谓“葡萄式”结构, 就是一个主干的不同层次分支上串联着与之关系紧密的不同级别的修饰语;“竹节式”就是用一个个逗号层层递进的表达句意。学生对长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层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对长句的翻译就是找“节点”, 然后打断, 翻译成短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难句的分析和翻译, 将句子成分的分析融入了一个大的、形象的框架中, 是“授之以渔”而不是简单讲清楚成分和修饰关系、明白句意的“授之以鱼”。

3) 词汇中的文化教学

词汇是承载文化的基本单位,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础, 也是平淡、甚至是有点枯燥的过程, 但只要提前设计, 精心挖掘, 其中蕴涵着极大的文化传授空间。

首先, 词汇本身就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例如, 与网络发展紧密相关的netizen;与克隆相关的clonee。而且, 即使是同一个词, 由于生活环境和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词汇本身就存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如, individual (个人, 个体) 和red meat (牛、羊肉) 。

因此,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例句, 争取一个例句中能涵盖几个生词, 将词汇融入更大的语言结构和语境之下, 使词汇鲜活起来, 具有可联想性。例如, 在学习“美国文化”主题“自由女神像”时, 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句子:“‘自由女神像’的含义是‘自由照耀世界’;实际上她是一座纪念碑, 用来庆祝美国独立和美法联盟”。学生会在读生词之后, 用新学的5个单词就可以完成句子, 学习单词的用法, 而不是孤立地背诵单词。

同时, 英语中的“时”和“体”也体现在词汇上, 而汉语则通常反映在时间副词和虚词。如“Once the problems are worked out, Hyde should work well in public school, saysa teacher whotaughtfor 14 years in public schools.这句话的时间就体现在say和teach的时态上, 而汉语则用“如今”、“曾经”这样的时间副词来体现。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察觉这些细微但具有实质性差别的词汇形式, 培养他们自身的洞察力和敏锐性。

4 小结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要从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高度出发, 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文化主题, 用自上而下的文化教学方法, 使语言学习模块化、整体化, 使语言水平在文化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尽管“输入”与“输出”听起来似乎是先“入”后“出”, 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它们是相互交替进行的。学生“本能输出”、教师的“文化输入”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输出”循环往复, 更利于学生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永良.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J].外语教学, 2013 (1) :65-68.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5]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6]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 2012 (2) :2-7

[7]刘爱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教育探索, 2008 (10) :67-68.

主题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论文 第2篇

一、词汇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许多课堂小游戏都能够很好的展开对于学生的词汇教学,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将单词的记忆以及单词的应用融汇到有意思的教学游戏中,过程中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展开有意思的教学游戏。我会设计如下单词游戏。我会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者。学生们对于这类游戏都非常积极,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渗透了对于单词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游戏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与体会,也很好的提升了单词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语音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帮学生们打下好的语音基础不仅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单词记忆与单词拼读提供帮助,这也是学生们后续的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积淀。语音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针对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要增强学生们对于语音的理解与领会,要让大家在独立摸索与探究中体会到语音的特点,进而深化对于语音的认识与掌握。具备很好的语音辨析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单词识读上更准确,在语音的帮助下也能够让学生们慢慢领会到英语单词的基本构词法,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针对语音板块的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然后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巩固学生对于语音的识别与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读、练结合的方式,分清二者的异同,通过各种练习模式,如比赛、分组、对练等进行这些语音的强化记忆。例如:关于字母“i”的读音规则,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让学生去体会,一组是pig,big,fish,his,swim,milk,chicken等;一组是:rice,nice,like,white,kite,bike等。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同样是字母“i”,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教学同样非常重要。当英语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已经逐级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实践水平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应用是关键,然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却是一条漫长的教学道路。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对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应当借助有意思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好的锻炼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的语用水平将会很有帮助。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多表达,要让学生们的口语能力能够更充分的得到锻炼。可以筛选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情景若干,如:问候、谈论天气、日期、邀请别人干某事、征求别人同意、道谢、自我介绍、打电话等,创设了一些有趣的话题:“talk about your family”;“your favorite food,sports”;“my birthday”等等,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这些话题展开积极的交流研讨。研讨的内容不重要,但是过程却很有意义,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多说多练是关键。另外,对那些不敢讲 、不愿讲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慢慢消除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多讲多用,对学生要有耐心且态度亲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语用氛围,这样才能够让这个主题的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四、结语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3篇

摘要:为适应军队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解决目前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主题牵引”下军校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构成及特点。通过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还有助于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主题模式、融合、输出导向

【中图分类号】H319

近年来,海军进行护航、出访、联合军演、人道主义救援、军队互访等任务日益增多。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对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海军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军事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军事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建立通用外语和军事英语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教学体系。

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个性化培养,我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例如,在原有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分级化。学员根据入学英语考试成绩排名,分成提高班和基础班。在第二学期期末,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高班学员在通过了四级考试后,在第四学期适当融入一些后续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的部分内容。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的问题。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无法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其原因有三:其一,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目前,各军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不是专门为军校英语教学设计的,而是为了满足地方大学的通识英语教学。那么,就难免有些内容与军校学员和他们的未来岗位任职关系不大,无法体现军校特点。其二,虽然在第四学期,学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尝试融入了一些后续的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但是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的安排和固定的教材,没有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不利于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或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其三,我院目前正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虽然以主题为单位进行编排,但是其《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各个单元主题相对独立,没有一一对应,不利于对同一主题内容开展综合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训练活动。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例如读写教学主要采用的PWP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信息的识别,内容的推理判断,以及篇章结构的分析。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课堂上,还是以教员为主体,以教员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在教学评估方面,主要还是采用终结性评估的形式,虽然也在尝试进行形成性评估,但主要是以单元测试为主,其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二、相关理论研究

1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是Brinton[1]在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下,提出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Brinton将内容依托式教学分为三种模式:1)课程模式;2)辅助模式;3)主题模式。主题模式是指利用内容传授语言技能,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为了方便操作,Stroller & Grabe[2]又提出了6-T方法:Theme(主题)是贯穿各单元的主要思想;Texts(课文) 广义上就是内容(content resources),可以是视听材料和阅读材料等;Topics(话题)是单元的子单元,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主题;Threads(线索)将主题用相对抽象的概念有机地连贯起来;Tasks(任务)就是在语言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Transitions(过渡)是一个主题中各个话题间的自然转换。

2“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3]教授在Swain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课堂授课实践,将原假设修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

三、“主题牵引”下军校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成

1教学对象。本教学模式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口语和听力水平较为薄弱,在第二学期期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提高班学员。

2教学目标。培养学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员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军事英语基础知识,增强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员的后续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以及在今后工作中顺利完成国际交流任务,特别是军事交流任务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

○1基础阶段:主要针对大学英语1-4级的教学内容,在经过两个学期的通用大學英语学习之后,学员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如果学员通过四级考试,完成了通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后,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基础阶段的第三、第四学期学习通用军事英语,使学员了解军事英语的基础和特点,了解相关军事知识,为后续的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打下基础。提高阶段:一方面,开设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拓展普通大学英语学习,继续提高学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开设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必修课,旨在继续提高学员的军事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保证学员在海军出访、护航、联合演习等军事交流与合作中能够使用英语顺利进行沟通交流。根据上述思想,形成了“主题牵引”下军校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础阶段,1-2学期通用大学英语和3-4学期通用军事英语,“主题牵引”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以主题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以主题为牵引,以主题内容为载体,对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教学的基本流程[4]进行改进,增加课后反馈环节,形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基于主题任务的输出导向型教学模式,其具体实施流程见图1。

5 教学评估。在教学评估中除了原有的入学考试起点评估,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估以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估纳入其中。形成性评估除了原有的书面作业、网上自主学习作业外,还应加入对于主题任务的展示和完成情况的评估。

四、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内容主题式、融合式。首先,在基础阶段中的通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在学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后,融入通用军事英语内容,使学员了解军事英语的特点,掌握其军事基础,为后续的海军专业英语课程,也为未来岗位任职中可能会遇到的联合演習和诸兵种协同作战等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1-2学期的通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主题为单位设计输出活动,主题虽然源于教材但却不拘泥于教材,每个主题适当融入军事元素,从报纸、杂志、影片、新闻中适当补充文字及视听材料,使教学内容既富有时代气息,中西兼容,发人深思,又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

2教学过程体现学员主体、教员主导、全员参与。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在学员课前完成主题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对主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学员以语言输出性活动为主,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员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评价。这样教员和学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学员变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体,教员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课堂活动强调语言的输出和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的输入不再是漫无目的的行为,而是为了完成输入任务做准备。

3评价体系多元化,加强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员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学员参与教学活动起到积极地激励作用。反之,如何没有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估,就会出现有的学员“滥竽充数”不认真完成任务等情况。起点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书面评估与网络评估相结合,教员评估与学员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有助于教员和学员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发现学员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激励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结论

总之,“主题牵引”下军校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完善军校英语教学体系,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将军事英语融入到通识英语之中,在通识英语的基础上拓展军事英语,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优化教学内容;还有助于转变教员与学员的角色,提高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进行军事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rinton, D. M. Snow, M. A. & Wesche, M.B.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89.

[2]Stroller, F. L.& Grabe, W. A Six-Ts Approach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A]. In Snow, M. A. & Britton, D. M. (eds).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C]. New York Longman, 1997:78-94.

[3][4]文秋芳. 2013.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J]. 外语界, (6).

基金项目:大连舰艇学院2015教育科研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4篇

一、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更多的是注重听说读, 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就实现了教学的初衷, 而语法教学就会相对应地减弱, 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较为简单, 另一方面是被找不到正确的语法教学方法所限制, 如果对学生强行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话, 只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厌学情绪。但是这样一种弱化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 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比如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 就会说出一些中国式英语, 到高年级学习的时候, 对各种句式和动词变换的形式感到很迷惑, 对学生英语的学习就会产生困扰。

因此, 我们需要探究小学生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只有基础打好了, 在后期的遣词造句的时候才能够运用正确的英语用语习惯, 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牢固、正确地掌握英语。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 使得学生能够在趣味的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更加地准确。

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法, 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贯穿教学过程, 故事的结束就标志着教学任务的完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对故事和教学内容的融合进行良好的掌控, 尽量将学生也代入到故事的角色扮演过程中,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故事最好具有重复性, 但是重复的时候要有逻辑, 在重复中锻炼学生的语法使用能力。再次要强调的是, 在进行故事主题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 使得学生在完整的故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

二、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进行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教师要进行精心的备课。教师进行讲课之前, 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 对教材中的语法点进行充分理解之后, 再将语法点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之中, 在选用故事时, 一定要注意故事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语法融入的时候要自然流畅, 不要过于生硬。 (2) 选用必要的道具来增加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故事讲解的时候,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可以通过一些手工道具或者装饰品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难度, 使得学生能够听完完整的故事。 (3) 叙述故事的时候要谨记教学任务。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要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使得学生在边玩边学中掌握语法点, 不能够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语法点。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 要准备一些具有模仿性质的素材, 通过不断重复故事中出现的字、词、句来来加深学生对语法点的体会。在学生的英语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就可以对语法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这个时候学生再学习语法点, 感受到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规则, 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三、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故事主题英语语法教学的真实案例来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做一个直观的感受。

在对学生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 学生刚开始对于动词的变化形式不是忘记了be动词, 就是忘记了将动词变为-ing形式,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下面这个故事来加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中“be动词+动词的ing形式”的理解。

很久以前, 在山上住着一只公老虎 (理解为be动词) , 后来这座山上又来了一只老虎 (理解为动词) , 但是俗语有云“一山不容二虎”,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发问:“现在有两只老虎怎么办?”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就可以想到, 想要让这两只老虎和平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让其中的一只老虎变成母老虎, 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问学生:“让哪一只老虎变成母老虎呢?”学生就会回答:“因为后面来的那只老虎比较年轻, 那么就让那只老虎变为母老虎!给那只老虎穿上裙子就可以变为母老虎了!”这句话理解在语法点中就是将第二个动词变为其ing形式。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的讲解, 将整个“现在进行时”的动词变化形式加入其中, 使得学生在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时候, 就会联想到这个故事, “第二个动词变为ing形式”也会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5篇

Topic:organs

Time-management:40minutes

Teaching purposes:

1.to review the words learned last time:policeman,fireman,doctor,nurce, driver,cook

2.to learn the following new words:head,eye,nose,mouth,ear

3.to lear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structure:Touch your … Draw a …

Procedures:

Pre-task:1.老师自我介绍(英文)

2.复习上次教过的单词

Task 1:学习单词

A.head.说出一个谜语,引导小朋友猜出“头”字,然后告诉

他们“头”的英语是“head”,让他们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头并跟着老师大声说单词。

B.eye

C.nose

D.mouth

E.ear

Task 2:教授句型:

① 用手指触摸头,并说This is my head/eye/nose/mouth/ear.(复习),然后接着说Touch my head/eye/nose/mouth/ear.② 老师在黑板上画画,一边画一边说单词,并引出一个句型draw a …并引导学生在空中模拟画画。

Task 3:寓教于乐(游戏)

叫10个小朋友,分成两队,每队5人,站在黑板前(每个老师负责一个队)。

游戏规则:老师发出口令Draw a …”,小朋友听到单词就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单词,哪一队的小朋友画得快、画得像就获胜,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奖励。(激发小朋友的团队协作精神)Following-up:

1.Review the words about organs

2.作业:与爸爸妈妈玩“Touch your …”“Draw a …”的游戏 附:参考谜语

1.葫芦七个眼,听的听来喊的喊。(头)

2.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眼睛)

3.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他他就懂。(鼻子)

4.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嘴巴)

基于主题设计的小学英语复习教学 第6篇

一、基于目标选择新颖主题

主题式复习,就是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主题,将其与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是通过单元、话题、功能以及任务的依次顺序来进行编写的,各个单元均有其各自的主题思想,而且这本书中涉及了非常多的话题,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家人、朋友、假期、气候、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兴趣爱好、问路与指路等,非常多。三到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符合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可满足学生的认知以及心理的发展需求。

比如,在复习传统节日时,我就设计一个这样的情景:大家都非常喜欢奥运会,我就将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奥运会预设为一个大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关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想要成为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志愿者,并使学生认识到,想要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丰富的知识储备量是必不可少的,进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传统节日复习。我主要是通过一个对话和游戏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复习现阶段所有学过的节日,也就是我扮演一个志愿者招聘的主考官,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节日、哪些风俗习惯、喜欢哪一个节日等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有学到的询问节日的比较重要的句型。又如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以及5A Unit4 Halloween等课时,我就给学生出示一张有雪人、有圣诞老公公的图片,和一张有女巫和南瓜灯的图片,然后问:“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date is itCan you guess ”,学生们纷纷回答“Its Christmas”/“Its Halloween.”“Its the 25th of December”/“Its the 1st of November”等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What?date?is?it??”、December、November等关于节日的重点句型和单词了。

二、围绕主题进行趣味活动

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往往会使出各种手段和方法,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但是在复习课上,由于习题讲评的操作比较简单,备受老师的青睐。然而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松散而又拖沓的复习节奏,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致使学生不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学生只是成了知识的容器。因此,老师需要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像多媒体技术、游戏设置等。比如说,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中的“Numbers”和“Time”时,老师可以整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Time”以及3B Unit5 Plus and minus这两个章节,设计一个主体,即为“Numbers and Time”。接下来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周末的时候静香、胖虎和小夫要到大雄家去做客(这是一个大的情景),请你和朋友们一起帮着大雄来烤饼干和做数学作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How many...”“Whats ...plus /minus...”“Whats the time?”,以及“Its time to...”“Shall we...”“You can...”等重要句式很好地代入游戏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习。如此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三、围绕主题设计有效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时还强调了要通过发现语言规律,来慢慢掌握语言技能以及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用各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

知识树复习法。该方法主要是使用“知识树”来指导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英语学习可以使用,而且也适用于其他的学科。比如说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中关于颜色的单词时,老师就可以与动物单词复习相结合,设置一个“Animal——Color”的主题 “知识树”示意图。

表格复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表格来梳理知识,使知识可以更加系统化。使用该方法进行复习时,可由老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借助表格,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非常便于巩固和复习。比如说在复习颜色的单词时,就可以和动物单词复习相结合,设置一个“Animal——Color”的主题示意图。

主题式复习课作为复习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一种,相信通过我们众多小学英语老师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摸索出更多可以满足学生需求、教学需求的复习课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收获知识,而且还能够得到学习的自信和快乐。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主题式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到如今的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交际法。学习一种语言是学习一种文化的社会规则, 必须依靠学习者的参与和体验才能理解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基于这一点,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主题式情境”的教学方法。

一、 主题式情境的概念和教学意义

主题式教学 (Thematic teaching) , 是指以内容为载体, 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

主题式情境则要求所有创设的情境都围绕主题, 主题必须非常鲜明, 情境创设更需要一脉相通。在主题式情境的课堂里, 言、行、情境融为一体, 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趣味性, 学生仿佛置身其境。主题式教学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 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 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 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 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二、在英语教学中, 主题式情境创设的作用

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 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 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其次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 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再次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 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 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最后主题式教学法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主题式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确立主题。主题的选取要从教材内容出发, 源于课程内容又成考大纲内容, 同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好的主题应该是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设置主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它和本堂课知识点联系的恰当性和合理性, 不要让主题漂浮于课堂之上。例如: Mary的生日派对, Rose的婚礼, shopping等等都是合适的主题。关键是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基于平时对他们的了解, 找到适合的主题。

2.设计教学环节。在主题式情境下, 围绕这个确定的主题, 设计几个情境和相关的任务。分情境的创设根据主题以及要教授的知识点来决定。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语言规律3P步骤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导入环节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学生转换角色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参与并体验。另外教学活动也必须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规律, 以确保每个学生热情参与得到锻炼。

3 . 课堂演绎。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强烈的个性。课堂上, 学生的注意力应当集中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体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完成任务。教师组织, 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情境里不知不觉地掌握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 了解异邦文化的特点。

四、关于“主题式情境”设计的几个问题

1.情境与任务相结合。一堂课光靠一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实践中发觉如果把任务型教学融入主题式情境中将事半功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 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 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创设了主题式情境, 并围绕它设计相关任务, 在课堂上, 提供学习资源, 组织学习活动, 指导学习方法。

2.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新课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践必须明确地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而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主题式情境, 情境不能游离教学目标之外, 也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 否则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充分研究学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想要学习, 积极主动地学习, 地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因为如今时代变化快, 孩子的思想也很难琢磨, 教师得花很大力气跟上时代的脚步, 配合学生的兴趣, 让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师生共同达到身心愉悦。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就不能单单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教师个人风采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独特教学方法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友士.情境认知教学理念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9) .

[2]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课程研究, 2001 (3) .

大学语文主题式专题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8篇

一.大学语文主题式专题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主题式专题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将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新时期语文建设的重要目标。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正因此, 一方面大学语文的专题式教学内容本身应表现出多元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面对社会开放与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信仰和观念的震荡、变革,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关怀意识淡薄和人文精神失落的现实, 大学语文专题教学也应选择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社会现象, 而且能够以经典的高尚的人文精神引领自己分析人生和社会的问题, 摆脱功利浮躁的心态, 锻造现代学子的人格素养、文化品格、以及精神价值。

主题式专题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它旨在以问题意识带动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发现。教学内容以热点话题作引导, 并以多元化的范文作参考, 将更多的热点和焦点以开放式的问题适时地释放给学生, 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结论, 而恰恰是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为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搭建探索学习的平台, 我们灵活地将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围绕专题内容参与专题的课堂讨论, 充分地集思广益, 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兴趣。

主题式专题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优势, 旨在更灵活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延展性和实用性。在主题式专题教学中教材的范文构成了思想汇聚的点, 而教材外的问题延展则力主形成更为广阔的意义链条, 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激发中最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探讨性学习的平台。把专题的思考融会进学生课堂以外的求知过程中, 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和实践等方式收集资料, 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提炼,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而且通过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

二.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推进性思考

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 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面对一系列衍生出的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 在专题式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实现文本细读与文化讲析之间的有机融合。人文并不等于语文, 因此,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语言文本的细读与文化讲析之间的平衡和交会。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尽管涉及的话题跨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等诸多人文领域, 但对它们的分析和理解都需要建立在经典篇目的赏析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 以经典篇目带动学生自觉体验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 启迪他们去感知和体认包括自然世界、宇宙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人类共同的神圣精神及文化资产,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语文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9篇

“主题式”教学或者是“话题式”教学来自于1960年英国小学课堂的实践。18世纪的英国小学中,学生一天内和一名教师学习所有的课程。在这种学习背景下,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整合在一起教学。“主题式”教学已经从常规的小学教育转移到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了。(Garvie 1991;Holderness 1991;Scott and Ytreberg 1990)。(Tongue 1991)认为这和交际语言教学相联系,学生通过主题内容进行学习。“主题式”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有激励的语言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更加清晰了解语言的意思和使用语言的目的。

“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即许多不同的活动相连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课堂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好的“主题式”教学可以产生多种有启发灵感的教学,改变杂乱和无效的课堂。有效的“主题式”教学对教师的设计和实施有很大的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活动类型和资源,要能够长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避免学生花费过多认知在缺乏高水准的活动上。要使学生能活跃的学习,教师还要能很好的管理班级、小组甚至两人合作的能力。同样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教师要考虑学习吃力的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忽略课堂中不善于交际和表达的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认知模式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学生的语言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以确保和评估学习过程。为了发现和创造资源,教师还要具备组织和工艺技能。当下小学使用教科书,每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都可以选做一个主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扩展。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1.主题式教学的运行机制。“主题式”教学的语言学习机会来源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这些活动和内容决定了语言使用的环境和语篇类型。从教学过程来看,一个教学主题的完成包括七个有序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运行机制如图1.

2.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特征。

首先,主题目标源于学生真实生活背景。小学生对语言的获得,其语言环境十分重要。主题目标要是学生熟悉并且在认知范围内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和目标。

其次,主题内容要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学习方式。主题式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鼻、舌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融听、读、看、说、写、做、思、想等各种基本学习方式于一体,以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要扩充教学信息量,扩展学习领域,确保教学主题所关涉的教学内容具有必要的广度和合理的深度。

第三,以“项目研究学习”的主题形式进行练习。教学主题不仅是由教师单方面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它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共同探索与发现中形成的,它需要共同选择、组织材料信息,并从研究中共同得到发展。教学主题应当是具有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或是能引发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最后,以师生对话的主题方法巩固练习主题式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的教学本质观,它强调师生围绕教学主题而互动、协商、交流、合作与对话, 它要求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思维, 主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的思维碰撞,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学习思维网”,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

三、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来自儿童目前的兴趣、其他课程的话题、一个故事或者当地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在以“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为例,我们以“potatoes”为核心词,建立与“potato”相关的“学习思维网”,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与“potato”相关的活动以及代表的活动的词汇。类似话题,在教材中还有在学习“weather”和“festival”等主题单元。开展主题前,让学生自己提出和讨论活动主题,或者教师列出主题清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主题,更易让学生融入主题活动中。

2.组织内容。基于“主题式”教学活动有两个基本的计划工具,分别是头脑风暴和“网”(相互联系)。两个工具都将想法非线性的连接起来,能够反应我们试图产生的学习过程。头脑风暴是让学生开动大脑,围绕一个想法发散思维, 随机、无意识的将观点进行联系。所有的可能的想法都要记录下来,供学生选择。“网”是记录的一种方式以及将各种想法连接起来的方式,而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在纸上写下线性的想法。学生可以将主要的观点和想法写在纸的中间,与之相关的观点围绕在主要观点的周围。学生可以在头脑风暴前“网状”方式记录想法也可以在头脑风暴之后。主题内容可以包括:

Pepole+objects+actions+process+typical events+places

例如 , 以“P o t a t o”为主题 , 主题周围 就可以有 “farmers”、“Gardeners”、“Eaters”、“Cooks”和“Customers”,相应的活动即可有介绍“Types of potatoes”、“farming implements”、“cooking implements”等。

教师将全班分为不同小组,不同组充当不同角色分担不同活动任务。充当“farmers”的小组就要负责找到与“potato”相关的知识并查找出相关词汇,在“action”任务表中(表1)找到farmer的工作,如“digging”、“planting”和“”harvesting。充当“farmer”的同学就要掌握与“种植”有关的词汇,并且了解与种植相关的知识。充当“cook”角色的学生就要查阅与烹饪有关的词汇,了解烹饪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小组的学生会学习到不同的词汇,在最后小组汇报中,同学们之间通过交流和教师对核心词汇的教学,让全体学生掌握核心词汇,并间接扩大了学生对其他非核心词汇的熟悉度。通过多次“主题式”教学,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对生僻词的熟悉,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阅读文章。

与此同时通过上表,教师可以再增加论述类型,将大主题下划分副标题,在进行网状联系。例如:Types of potato可以包括where potatoes come from /discovery of potato/history of potato; Growing potatoes可以包括how to plant/how to weed/ Harvesting;Customers可以包括selling and buying/The habits of eating potatoes。所有小组的同学完成各小组的任务后,大家将自己的成果制成表格。表格形式可以根据各自小组的角色进行特色设置,如“cook”就可以制成menus or recipes, “customers”则可以制成“shopping list”,“farmers”可以制成“instruction on seed packets”or“the history information about potatoes”。不同小组的成果表格即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词汇的词库。

3.设计语言任务。针对一节课来说,“主题式”教学的任务则要简洁、易操作。以“potatoes”为主题,副主题可以为“What do sweet potatoes Taste like?”具体任务分配,如:

(1)课前主题活动准备:找到一个制作土豆的食谱(网上搜索;收集超市清单)

(2)课堂主题活动情境设置:

1)去超市买食材(计划路程;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记录路程;解释说明以上记录)。

2)烹饪食材(准备好所需食材;进行烹饪;记录和评估烹饪过程)。

3)检测成果(写邀请函邀请他人品尝;对他人的评价、做记录;制作一份食谱)。

(3)课后主题活动评价:通过笔记、图片或者摄影记录整个过程。同样,教师将全被分为不同小组,学生进行不同任务, 最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示成果。教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针对核心词汇进行强调,巩固词汇的掌握。

大学英语主题教学 第10篇

一、基于复习目标选择新颖主题

主题式复习, 就是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主题, 将其与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是通过单元、话题、功能以及任务的顺序来进行编写的, 各个单元均有其各自的主题思想, 而且这本书中涉及了非常多的话题, 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以及心理的发展需求。

比如, 在复习“传统节日”时, 我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景:大家都非常喜欢奥运会, 我就将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奥运会预设为一个大的情景, 吸引学生的关注, 鼓励学生想要成为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志愿者, 并使学生认识到, 想要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 丰富的知识储备量是必不可少的, 进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传统节日复习。我主要是通过一个对话和游戏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复习现阶段所有学过的节日, 也就是我扮演一个志愿者招聘的主考官, 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节日、哪些风俗习惯、喜欢哪一个节日等,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有学到的询问节日的比较重要的句型。

二、围绕主题进行趣味设计

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 往往会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但是在复习课上, 由于习题讲评的操作比较简单, 备受老师的青睐。然而这种松散而又拖沓的复习节奏, 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致使学生不能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因此, 老师需要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像多媒体技术、游戏设置等。比如说, 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中的“Numbers”和“Time”时, 老师可以整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Time”以及3B Unit5 Plus and minus这两个章节, 设计一个主题, 即“Numbers and Time”。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周末的时候静香、胖虎和小夫要到大雄家去做客 (这是一个大的情景) , 请你和朋友们一起帮着大雄来烤饼干和做数学作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How many...”“What’s ...plus/minus... ”“What’s the time?”, 以及“It’s time to...”“Shall we...”“You can...”等重要句式很好的代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围绕主题设计有效复习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同时还强调了要通过发现语言规律, 掌握语言技能以及知识的学习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复习阶段,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使用各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

知识树复习法。该方法主要是使用“知识树”来指导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比如说在复习《牛津小学英语》中的关于颜色的单词时, 教师就可以与动物单词复习相结合, 设置一个“Animal———Color”的主题, “知识树”示图如上所示:

表格复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表格来梳理知识, 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借助表格,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非常便于巩固和复习。比如说在复习颜色的单词时, 就可以和动物单词复习相结合, 设置一个“Animal———Color”的主题, 示图如下:

小学英语课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第11篇

一、以主题为圆心,精心选择辅助资源

开展主题阅读,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切不可只团于教材之一隅,而要拓展阅读资源作为学生补充阅读资料。由于要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所以对资料的选择要做到精当适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不能局限于文字的材料。鉴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应该将视频、图片甚至是漫画等被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列入资源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Unit6 “Holiday she”和Unit7“ Christmas”时,笔者选用了《Festivals》一书,通过该书中对节日的不同介绍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主题有了详尽的补充理解。该书的英文表述篇幅较短,难度稍微高于学生本身水平,但其装帧色彩艳丽、插图鲜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坚持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准,倾心策划资源融合

这一板块是英语主题阅读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要狠抓教材内容的教学。主题阅读是以教材内容为蓝本的,不对教材内容作通透教学,一切补充阅读将形同虚设,毫无根基可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英语教学材料,紧扣教材汇总单词、词汇以及结构的特点,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精心推敲、直至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感知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与教材内容对话的基础上实现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次,教师善用辅助材料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中要么留出专用时间,要么在教学过程中伺机穿插,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灵活迁移,迅速掌握文本的大致内容,体悟其中的蕴含,使得学生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为主体阅读奠定方法论的基础。基于以上思考,仍旧以上述课题为案例,笔者采取了以下两个方法:

1.在教材中丰盈学生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预习翻阅了相关的节日简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虽不能读懂全部的英文,但依据语言环境、以图推测,甚至采用查阅英汉词典等方式对节日有大致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新的英语词汇,并练习跳跃读、寻找读、省略读等多种英语读法,捕捉了自我需要的信息。

在实践操作层面,教师有意识地将探究相同节日的学生分在一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阅读的经验和所得。

2.在拓展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教师用中国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作对比,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能够认识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差异,认识不同文化的历史渊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以“ I lik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better”为切入口的主题辩论。

另外,教师还根据当下中国家庭的特殊模式,让学生结合西方感恩节的相关传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节日,并通过制作贺卡、撰写英文祝福语表达对家人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三、以展示为目标,悉心展示资源成果

在充分准备和深入阅读的基础上,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一定要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实践中内化主题阅读的成果,拓展主题阅读的空间,释放智慧,达到升华主题、提升素养的最终目标。

1.创编Festival手抄报,分享阅读

在主题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主题的学习所得创编出一份手抄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学习所得进行总结,带着自身的理解与体验来制作手抄报。同时,学生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复习和展现英语主题阅读成果的过程。另外,在制作完毕之后,教师组织全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互阅,形成针对主题的二度阅读。

2.创作英语小短文,反促阅读

通过几年英语的阅读与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学生就能够利用形成的英语能力进行适当的英语创作。而在主题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为英语创作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学生能够趁热打铁,形成认知。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节日以英语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在主题阅读中的广泛吸收,学生丰富了新词汇,习得了新句式,他们的英文创作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所写,其中的交流显得更加自然亲切,效果更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热情。

简论公共英语主题教学的输入与输出 第12篇

一大学公共英语课面临的问题

教材选题方面:多数高校英语教材均为各大出版社统一教材, 教材内容多集中于人文、历史、情感、文学方面, 未能突出各个高校的专业特色, 不利于发挥各高校专业与英语的有效结合。

教学方法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下, 各高校英语课堂已配有多媒体和相应的网络资源, 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为主导, 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互动能力以及语境的合理创造。

评价体系方面: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依然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形式, 主要测试学生的听、读、写、翻译能力, 学生的口语能力未列入评价范围, 因此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相应练习只形于表面。

四、六级导向方面:部分高校将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道卡口, 而30%以上的高校已经将这一关口放松, 因此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没有必要。另一方面, 四、六级考试对于口语表达运用能力方面的检测列入考核标准, 因此, 大部分学生靠高中的英语基础, 亦能通过此考试, 从而降低了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激励性。

教师的知识结构方面: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多为英语语言文学, 这些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 单纯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对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知识缺乏, 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公共英语课堂中, 关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讲解受课时的限制而不能为学生讲解, 致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文化差异意识。

二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主题模式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强调:当学习者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符合“i+1”, 习得者“情感过滤”较低时, 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 习得就发生了。而Swain认为, 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 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 学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 需要对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思考, 使它更恰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 输出通过验证假设对语言学习过程检验, 对语言可理解性和目的语结构的假设, 使输出者能根据反馈来修改或重新加工自己的输出, 从而掌握或巩固某种语言知识。主题模式是以CBI教学理念为基础, 以课程内容为依托,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注重语境的创设与体验,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学习内容分为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话题和主题模块, 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输入材料, 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 从而提高其语言技能。

在此理论背景下, 公共英语课堂应体现“主题模块模式、学生自主、英语过度专业化”的理念, 教师是课堂资料和课堂运行的组织者和收集者, 教师设置学习任务, 学生搜集构建学习任务要求, 通过大量可理解性的输入和学生小组的互动, 形成学生的课堂展示, 通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准备, 既可以克服外语学习心理障碍, 排除消极情感因素的干扰, 又可以加速外语知识的内化和习得, 最终通过输出和教师评价, 将各个主题板块内化吸收。

三模式运行保障

随着就业市场对于某些专业人才的相对饱和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 单一的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针对培养复合型人才, 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 即公共英语专业化将逐步成为公共外语教学的重心。

根据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各高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材内容应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向, 突出专业特色, 可将各专业的教材, 由专业教师和公共英语课教师统一编写, 将教材内容通过主题模式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第一学期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第二学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第三学期贯穿专业英语知识, 将专业课与专业英语课程同步安排;第四学期讲授跨文化交际知识, 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禁忌和以此引起的文化交流差异。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 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因此, 教师利用英语进行教学, 通过主题模式, 学生可自觉接受信息, 表达思想, 模拟情景, 输出语言, 验证语言, 从而提高习得。

Swain认为可理解输出的以下三个功能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注意与触发功能:输出过程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输出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假设验证功能:二语习得被认为是一个对目标语不断做出假设并对假设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 而输出过程通过主题模式的验证和修复, 正是对潜在假设进行检验的手段。元语言功能:学习者在口语和文字表达等输出过程中, 会主动调动已学到的知识去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量主题模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资料的输入前提下, 学习者会用目标语来思考输出, 这种用目标语来思考目标语的元语言作用促使学习者控制或消化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与专业结合,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加强他们的专业学习, 通过输出过程检测, 使学与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公共英语主题教学在现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以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主题教学,主题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余热回收技术下一篇:提升小波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