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方法范文

2024-07-02

不同训练方法范文(精选12篇)

不同训练方法 第1篇

一、快速力量的练习方法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能力。

1、快速力量的决定因素。

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完成动作, 表现出最大的力量。因此, 除以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 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 此外, 由于快速力量具有非常专业化的特点, 所以要特别注意完成动作时是否符合正确技术的要求。

2、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从快速力量的测试指标可以清晰的看到, 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 不外乎是提高最大力量和缩短表现出最大力量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方面。发展快速力量的综合性练习主要有: (1) 减负荷练习。包括减轻外界阻力, 以及给以助力进行练习。例如男子铅球选手用4—6公斤的球练习, 以提高出手速度, 然后, 在保持同样速度的前提下, 逐步把球加到7.257公斤。再如举重运动员在两名同伴的帮助下加速举杠铃, 都有助于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 (2) 先加后减负荷练习。先增加负荷的重量, 使之超出比赛时需的阻力, 当运动员基本适应后, 再减少负荷至正常水平, 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

二、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

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肉紧张, 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前者称为静力性力量耐力, 后者称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又包括重大力量耐力, 快速力量耐力, 以及长时间力量耐力。

1、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

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兼有力量与耐力的双生特点, 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 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可见, 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也表现出双重的特点。当持续工作的时间较短时, 如200米、400米跑, 对运动员力量大小有较高的要求, 而随着持续工作时间的加长, 如500米、1000米跑, 对运动员长时间发挥一定力量的能力的要求则明显地提高了。当然, 也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坚持长时间工作的经济实效的运动技术了。

2、发展力量耐力的途径与练习方法。

发展力量耐力首先要根据专项特点认真分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力量耐力。进而选择训练方法, 确定训练负荷的基本要求。 (1) 持续训练法。是指用强度较低的练习不间断的持续较长的时间, 主要用于锻炼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 (2) 间歇训练法。是指严格规定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及各次练习间的休息间歇时间。它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好。 (3) 循环训练法。将发展人体不同肌群的6—10个练习按一定顺序排列, 并设置必要的练习器械, 运动员连续地依次完成各站规定的练习。短时间间歇后, 再做下一组, 根据专项比赛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及一组练习负荷的大小, 可分别选做3—10组, 从而使不同肌群的力量耐力得到发展。

力量素质时各项运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也是其各素质的基础。但许多人由于在负重练习时, 不能因人因项选择训练方法, 或因负荷的时间、次数安排不当, 结果效果甚微。那么, 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呢?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三、要根据力量发展的规律, 组织安排训练

力量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年龄时期是不同的。有快速增长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个和下降阶段。男子在7—16岁为快速增长阶段, 17—21岁为缓慢增长阶段, 22—29岁为相对稳定阶段, 30岁以后为逐渐下降阶段。女子7—10岁为快速增长阶段, 11—15岁为下降阶段, 16—20岁为第二次快速增长阶段, 21—24岁为相对稳定阶段, 25岁以后为逐渐下降阶段。不同年龄时期训练所获得的效果不同, 而在力量下降的年龄时期训练效果特差。

四、要合理选择力量练习的方法

力量练习的方法从肌肉的收缩形式上看有等张 (动力性) 力量练习, 等长 (静力性) 力量练习和等动力量练习等。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可以发展不同性的力量。因此, 应根据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动力性力量练习时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它对发展速度性力量, 爆发力和力量性力量有极大促进作用。它可使肌肉、神经的调节更为协调, 少年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静力性力量练习时肌肉在力时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力量练习。它对提高绝对力量、静力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作用很大。它是一种既节省训练时间, 又能有效提高力量的手段。静力性力量还可以发展动力性力量练习所不易锻炼到的那些肌肉属和力量落后的肌肉群。但静力性力量练习对爆发力有不利的影响。等动力量练习是一种利用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 它能在关节的整个范围内给肌肉以负荷, 使肌肉所受的训练符合实际的需要。

五、要采用合适的负荷量和负荷顺序

在力量训练中, 采用不同的负荷训练, 其效果也不同。训练水平较低的人, 采用相当于本人70%的最大负荷进行训练, 对促进力量增长效果较好。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 负荷量应不断增加。在力量训练中, 由于小肌肉群先于大肌肉群出现疲劳, 所以应先安排大肌肉群后安排小肌肉群进行练习。各大肌肉群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1) 大腿和臀部; (2) 胸和上臂; (3) 背部和大腿后部; (4) 小腿和踝; (5) 肩和上臂后部; (6) 腹部; (7) 上臂前部。

六、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越来越多的少年运动员开始接受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方法很多, 但并不都适合少年运动员, 指导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陈鹤编译的美国《教练员》杂志, 1939年10期) :

(1) 训练前首先进行身体机能和医务检查;

(2) 可以把分头作为初期力量的训练方法之一, 以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弹性;

(3) 要以较小的抗阻力来培养正确的技术;

(4) 要逐渐由小阻力多重复形式向大阻力少重复形式过渡;

(5) 力量训练的次数限制在每三次以内;

(6) 要避免片面追求大运动量训练;

不同训练方法 第2篇

一、用给出的字先组成合适的词再填空。

1、读下面的一段话,用“清”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走进森林,空气格外()。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了一条()的小溪。我们喝着()的泉水,听着()的鸟叫声,真是心旷神怡。

2、读下面一段话,用“严”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戚家军”以纪律()而享誉中外。一天早上,一个士兵睡过了头,晨练迟到了,一向()的戚家军将领板着脸对他说:“睡懒觉不是小事,而是一个非常()的问题,回去面壁思过,下不为例!”经过()训练,“戚家军”各个英勇善战,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3、请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应”字组词,填在括号里。(4分)

⑴妈妈已经()我去北京旅游。

⑵爸爸每天的()真多,他都烦了。

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一味搞()教育

⑷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语文知识。

4、用“精”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心灵手巧的李阳()雕刻艺术。他花费了毕生(),()研究,制作的工艺品构思(),工艺(),受到人们的称赞。

5、用“密”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计算()文件门窗()人口()工作()关系()质地()至亲()

6、用“幽”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夜晚,我顺着()的乡间小路往前走,来到了小镇的街心花园。那里环境

(),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的月光给街心花园镀上了一层神秘的洁白。

7、用“然”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起舞。

(2)我请她与我一同照相,她()一笑,答应了。

(3)这颗左公柳,()挺立在戈壁滩上!

(4)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大悟,不禁对左公柳()起敬。

(5)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地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尘。

(6)尽管“致远”舰甲板起火了,邓世昌()命令继续冲向“吉野”舰。

(7)诸葛亮交待完所有的事情,便叹了一口气,()长逝。

(8)小红同学是这么优秀的学生,真没想到,好()做出这种事情来。

(9)大家正在操场上游戏,天()暗了下来,像是要下雨了。

(10)登上泰山绝顶,看着壮丽的齐鲁大地,我()开朗。

(11)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那风景()如故,可那老师那学生却已物是人非。

(12)漫步在超市里,看着一件件让我()心动的东西,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无奈。

(13)战场上,战士们怀着一往无畏的精神,向敌人的阵地()冲去。

(14)()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上星期他说要帮助我完成课外作业,这个星期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8、用“续”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观众们()走进体育馆观看乒乓球比赛。首先进行了的是男子单打比赛,在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分时,两个运动员()抽打了十几个回合才见分晓。接着,()进行女子双打比赛。运动员高超精湛的球艺,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掌声()了整整一分钟。

9、用“静”字组成词语填空

夜深了,周围()了下来,玲玲走过()的校园小路,来到李老师的宿舍。她()地坐在李老师身旁,看着李老师()的脸,心情久久不能(),老师教导她:“遇事要(),不能慌张。”

10、用“深”字组成词语填空

(1)音乐家蒋大为()地歌唱自己的祖国。

(2)()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上面。

(3)()的树林里,小精灵们正在睡觉。

(4)很多()的数学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得到不解决。

(5)老师用()的爱来教育学生成人。

(6)我和爷爷之间有()的感情。

11、我们要把()献给祖国,把()献给社会,把()献给父母,把(送给别人,把()留给自己。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改为反问句:

2、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改为肯定句:

3、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改为“被”字句:

5、总理对我说:“你的文件我放在最后。”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三、修改病句。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3、在施工时,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4、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5、詹天佑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考验,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6、一个人难免有缺错误,改进了就好。

四、扩句和缩名句。

1、小女孩表演了节目。

扩写:

2、他很快乐。

扩写:

3、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缩写:

4、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那块肉。

缩写:

七、下列句子各属什么修辞手法?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4、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清新,清澈,清甜,清亮/清脆

2、严明 严厉 严肃 严格

3、答应 应酬 应试 应用

4、精通 精力 精心精巧 精湛

5、精密 机密 密闭 稠密 严密 亲密细密 密友

6、幽静, 幽雅, 清幽

7、(1)翩然(2)嫣然(3)竟然(4)恍然 肃然(5)毅然(6)仍然(7)猝然(8)居然(9)突然(10)豁然(11)依然(12)怦然(13)猛然(14)蓦然(15)果然

8、陆续 连续 继续 持续

9、安静 幽静 静静 恬静平静 冷静

10、深情 深远 幽深 精深 深沉 深厚

跑遍全场训练不同位置击球的能力 第3篇

移动抓球——熟悉网球的弹跳规律

无论是教练还是学生,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总是纠结于自己的技术动作还没有定型,球稍稍偏离自己的位置,往往就放弃了。这也就导致许多孩子要花很长的时旬才能完成从打原地球到运动中击球的过渡。其实从_开始学球,教练就应该引导青少年球员掌握击打不同位置球的能力。如何在运动中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的。

对于初学网球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进行最基本的抛接球练习。通过抛接较大的足球或排球,慢慢地适应球的弹跳规律并且提高孩子的移动速度。也可以作为热身或体能训练项目。

发球线位置相隔4到5米分别放置两个标志桶,球员站在发球线中间位置,教练站在学员与球网之间手持足球;

教练将球抛向任意一个标志桶外侧,球员需从中间位置迅速转身并在球第二次落地前在身体外侧将球双手抱住;

接住球后要求学员转体抛球,用双手将球从身体外侧抛还给教练,然后迅速从标志桶前面用滑步的形式绕回中间位置;

当学员回到中间位置后,教练将球抛向另一侧标志桶外侧,学员仍需转身快速移动接球并从外侧将球双手抛回给教练,同样从标志桶前面绕回到中间位置。

训练目的

通过这个练习,孩子可以熟悉滑步和交叉步在移动接球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抛接足球的练习,掌握在横向移动中判断球落点的能力。

学员站在发球线中间位置,双手持标志桶,底座朝上。教练用标志垫或标志盘标出侧前方两个位置及侧后方两个位置;

教练站在学员身前2到3米左右抛海绵球或低压球,要求学员朝相应的位置跑动并在身体侧前方将球装到标志桶里,并将标志桶从身体外侧后方以挥拍的轨迹将球

抛回给教练:

学员在移动接侧后方落点球时,教练要提醒学员必须跑到球的后面,保证在身体侧前方接到球,不能转身背对教练。

训练目的

移动击球——让孩子驾驭整片场地

这个练习主要是让青少年球员适应不同深度的球,在前后移动中找到正确的击球位置。让青少年球员学会向后移动时运用交叉步并且身体侧对前方,这些对于初学网球的孩子稍稍有点难度,但稍加练习完全可以掌握。

对于有一定网球基础的学员,教练在指导的过程中就要尽早地引入不同位置击球的概念,让学员对整片场地有一个了解,让他们理解网球运动的领地绝对不是他们周围两米的区域。

利用分区域的挥拍练习让学员学会在场地的不同位置运用不同的移动和击球形式。主要分为正手区、反手区、深球区、前场区;

可以几个学员分别站在不同区域进行挥拍练习,正反手区域主要练习前后移动击球,要求学员挥拍时必须移动到标志桶侧后方,挥拍时拍子要穿过标志桶正上方;

前场区两个标志桶摆在截击位置,学员练习正反手截击及移动;

底线后一米左右靠近单打边线位置摆放两个标志桶,学员练习深球的移动和挥拍,要求学员理解从下往上打出上旋挑高球。

训练目的

这个练习可以作为上课前的热身,让孩子在移动挥拍的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熟悉运动中找击球点的感觉,并理解场地各个位置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技术。适合于有一定网球基础的孩子。

舒服的球——学员只需稍稍转身即可击打的球。这样的球要求学员保证成功率并注意技术动作的完整性:

浅球——需要学员向前跑动一段距离才能击打的球。要求学员提前转身拉拍并注意留出足够的击球空间。许多初学的学员容易把握不好向前移动的距离造成站位过于靠前;

大角度球——需要学员侧向跑动一段距离才能击打的球。教练喂球时可以将学员调出场外,让他们体会救球的感觉,并养成打完球迅速回位的习惯。但一定要给他们一定的跑动时间,视学员水平球速不能太快;

深球——需要学员向后移动才能击打的球。告诫学员一定要侧向移动,身体侧对前方,充分后移保证在球的下降期在身体的腰部高度击球。初学的学员不太容易掌握深球的回击技术,经常在头顶高度击球导致动作变形,这时可以在正确的位置放置标志物引导学员充分后撤;

机去球——对方回球较浅,本方可以打出制胜分的球。这种球可以让学员有成就感并理解机会球应该怎么去处理,目的是什么;

随机球——对方的滚网球或者其他类型的比较意外的球。这种球可以培养学员每分必争的精神以及处理各种随机球时的灵活性。

训练目的

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在连续击打6种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球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移动步伐和击球方式的综合运用。

不同训练方法 第4篇

舞蹈力量的训练过程也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中, 肌肉和关节相互作用不断融合, 从而实现最大力量和作用发挥。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力量, 而其中任何一方面力量的欠缺和不足, 将会对整体力量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和消极作用。舞蹈力量是由不同类型组成的, 而这些力量又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想要在舞蹈训练上取得一定成绩, 实现一定突破, 就必须在具备全面力量基础之上, 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力量训练, 从而实现训练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效果, 就需要我们对舞蹈训练者肌肉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 从而依据具体的肌肉类型制定有利于舞蹈者训练和发展的科学方法。

一舞蹈训练者肌肉类型的主要分类

在舞蹈训练中, 我们发现一些训练者稳定性较强, 但控制力量就较为一般;弹跳力强的人, 其空中动作控制力和表现力就较差;肌肉耐力好的人, 动作速度就较为一般。这一系列事实就充分证明舞蹈训练过程中, 力量能力的表现是展现在不同方面的。而依据肌肉力量在舞蹈动作中所发挥作用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爆发力、时间特点, 可以将肌肉类型划分为7个主要类型。而依据时间和能力的区别, 主要有稳定性力量、控制性力量、柔韧性力量、加速度性力量、爆发性力量、反应性力量和耐久性力量等。而这些不同的力量类型都分别作用于不同类型的舞蹈姿势当中, 但每一种具体的力量类型都终将在具体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展现出来。

主要力量类型分为稳定性力量、控制性力量、柔韧性力量、加速度性力量、爆发性力量、反应性力量和耐久性力量。具体而言, 稳定性力量是一种静止用力类力量, 主要表现在身体重心控制、平衡力把握和舞蹈姿势造型等方面。控制性力量则是匀速用力, 在不考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 通过克制性用力的完成, 让身体产生舞姿、形成稳定姿态。柔韧性力量则是减速用力, 通过肌肉的退让性用力过程, 给身体提供力量。速度性力量是一种加速用力过程, 重视加速度作用的发挥。爆发性力量是全速用力过程, 是一种短时间内急速启动的爆发力。反应性力量则是变速用力, 通过运动变化的身体迅速制动, 实现有效弹跳。耐久性力量需要持续用力, 需要在有效克服外部压力的前提下, 最长时间的保持稳定。

二依据舞蹈训练者不同肌肉类型制定的解决方法

肌肉类型划分的主要落脚点在于确保舞蹈力量训练的有效侧重性。依据不同肌肉类型能够对整个训练计划实现合理、适当安排。通过对原有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改革, 加上技术手段的合理利用, 从而确保整个训练结果的有效性。在舞蹈力量分类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科学手段, 吸收以往舞蹈力量所能提供的经验, 最终形成了有效提升舞蹈力量的训练方法, 实现有针对性地训练活动。

针对稳定性力量的训练, 实施静力法训练。对除去耐久性力量的其他力量训练实施相对力量方法。在柔韧性力量的训练过程中, 可以使用重复完成某一动作的方法来练习力量。在训练速度和力量方面, 通过增加训练强度, 快速练习来发展速度。针对耐力性力量的训练, 还可以使用极限次数法, 通过多次完成极限次数的重复练习, 最终有效提升耐力训练效果。

然而,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 不存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具体方法使用的范围和作用力都有一定局限性。因此, 要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力量不足的训练方法, 而针对不同肌肉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 这正是科学训练的必经之路。

三结束语

不同训练方法 第5篇

如果说到要像刺激胸部肌肉的生长的话,比较重要的一个训练动作是推举或者卧推运动了!这个是比较经典的动作,它能够在其他部位的帮助下最大程度上的刺激你的胸部,如果在重量上进行变化的话,胸部的肌肉会更加健硕起来的,大家其实可以很好的进行的!

针对二头肌肌肉

做完手臂肌肉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肌肉,其实能够锻炼它的动作也不少,比如哑铃弯举以及杠铃弯举都是给力的动作,但是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选择杠铃和哑铃哪个比较适合呢?从多方面分析的话,杠铃比较给力,因为它能够让二头肌的顶峰以及宽度效果更好,而且能够选择的重量会有多个选择,不过要记住是动作过程当中是需要平衡感极强的,否则极易受伤!

针对背部肌肉

特别推荐就是杠铃划船这个动作,它能够很好的刺激背部肌肉,不管是宽厚度或者部位,这个动作都是非常的出色。而且整个动作可以多做变化式,比如握住的距离以及角度,这样刺激的更加全面的。所以想要更加刺激或者将背部肌肉锻炼更加宽厚或者健硕的话,一定要好好的做这个动作!

针对手臂的前臂肌肉

手臂以及腿部肌肉是日常生活当中都是非常利用的,因此要好好的锻炼手臂前臂肌肉是必要的!具体是怎样做的呢?选择一个椅子,将双手握住一个杠铃,动作就是需要前臂来进行弯举就好,不需要完全利用到整只手。但要记住的是尽可能让杠铃在手指上向外旋转,高度尽量抬高,从而确保更大的运动幅度,希望大家多尝试!

针对肩部肌肉

毕竟这是一个比较重要而且薄弱的部位,真的想要刺激到这个部位的动作是不多的,而推举就是很好的动作,就是在利用杠铃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要求自己,这样才能避免受伤的情况下能够锻炼到肩部肌肉!比如可以选择低背训练凳来帮助保护自己腰部,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

针对小腿的肌肉

小腿的肌肉是腿部肌肉当中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肌肉群,日常想要锻炼这个或者增加肌肉的话,可以做坐姿垫脚的运动,通过负重的要求可以让小腿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非常给力的。当然要记住,垫脚的形式可以多样的,但是负重选择不能损害了自己的身体!

不同训练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康复训练;鼻饲胃管;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3-01

吞咽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我院对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胃肠营养方式配合吞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鼻饲胃管组(NFT组)和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营养组(PEG组),NFT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3.1±15.9)岁,16例为脑血管疾病,10例为脑外伤;PEG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2岁,平均(45.1±11.2)岁,17例为脑血管疾病,9例为脑外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PEG组行PEG手术,术后予以吞咽康复训练;NGT组不行PEG手术,予以鼻饲胃管进行胃肠营养支持配合相同吞咽康复训练,两组所用营养液均为医院自制营养均衡匀浆,康复训练时间均为12周,前8周的训练为30min/次,5次/周,此后改为1次/周。训练过程中发现吸入性肺炎,并且体温持续2~3d超过38.5℃者,暂停实施吞咽肌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吞咽基础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发音训练、咀嚼肌、舌肌、面颊以及口咽部肌肉的运动功能训练。2.进食训练:当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一定改善后即可实施进食训练,训练前应先向患者阐明进食训练的重要性,以免发生误吸和呛咳。进食时应做好进食体位、进食环境、进食量、食物形态以及进食准备等方面的工作。(3)间接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屏气发声、声门上吞咽运动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喉内收训练以及吞咽反射手法等,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4.代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训练体位、姿势以及方法等合理进食渠道,选择下颌下降吞咽法、转头吞咽法、随意性咳嗽法、点头样吞咽法以及交互吞咽法等合理的吞咽方法,以确保吞咽安全,改善吞咽功能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测评,测评标准按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为(5.1±0.2)、(20.3±1.0)、(2.3±0.9),NGT组依次为(4.9±0.3)、(19.9±0.8)、(2.2±0.9),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2.3±0.7)、(22.1±0.9)、(0.4±0.3),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NGT组依次为(3.3±0.7)、(19.8±0.9)、(1.2±0.7),洼田评分及肺炎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BM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中非常常见,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状况是现代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2。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在经临床治疗后多意识清楚、病情稳定,但对于经补偿性吞咽手法或者改变饮食性状等方法仍无法经口获取充分的水分及营养时,就需要实施经导管胃肠内营养支持。目前临床常用的经導管胃肠内营养方法主要有手术胃造瘘、PEG以及NGT三种3。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PEG与NGT下吞咽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肺炎发生次数均明显降低,但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G组显著优于NGT组。故认为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的吞咽康复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即不同胃肠营养方式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配合规范有效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实施吞咽基础训练以及尝试性进食训练,酌情配合间接训练以及代偿策略,在改善吞咽功能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摄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配合康复训练12周以后,PET组的BMI显著提高,而NGT组无明显变化,虽然两组的营养液相同,均经胃十二指肠管饲,但PET组显著优于NGT组,认为PET的营养支持效果更好。PEG无鼻饲胃管的干扰,可避免NGT对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的压迫及摩擦,因而更有利于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综上所述,PEG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等.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41

[2] 郑茶凤等.改良式插鼻胃管法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110

不同训练方法 第7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 . 1研究对象

普修排球弹跳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随机抽查取武汉体育学院普修排球课中的学生45人)。

1 . 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搜索了中国期刊网关于排球弹跳力研究的文献资料百余篇,包括博士、硕士、期刊、学报、重要论文报告会等,全面了解有关排球弹跳力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SS的一些方法对数据统一进行处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数据和结果进行归纳、对比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2结果与分析

2 . 1对抽取的学生随机性分析

本文从武汉体育学院普修排球组中随机抽取45名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平均分成三组每组15位学生,对每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一个学期的训练,并记录训练前和训练后原地起跳高度,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值分析。

2 . 2对不同训练方法的分析

对第一组学生的采用训练方法为:通过徒手或负介于自身体重5%~10%之间的杠铃快速稍蹲、半蹲、全蹲、快跳,我们将其定义为方法二。对第二组学生采用训练方法:在沙地上通过负自身体重15%~20%之间的杠铃慢速稍蹲、半蹲、全蹲、慢跳,我们将其定义为方法三。第三组采用训练方法二及混合训练方法,将前两组训练方法隔天交替使用,我们将其定义为方法一。每组学生每周课进行2次的弹跳力训练。

2 . 3对不同训练方法提高弹跳力成绩的分析

本文将这抽取的45位学生均分成三组,通过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分别对他们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对其训练前后的弹跳成绩。

“消除原跳高因素”后检验不同训练方法对跳高的影响,其中“原跳高度”是人为不能控制的因素,要作为协同变量处理,因此本文采用协方差分析,协方差检验是因为在数理分析中有一些变量很难进行人为的控制,而这些变量的不同水平确实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就是利用线性回归放大并消除混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后进行的分析,同时这种分析方法是将一些认为很难控制的控制因素作为协变量,并在排除协变量对观测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作用效果,从而更加准确的对控制因素加以调控方差分析与协方差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方差分析的各个因素水平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加以控制,而协方差分析中的某些因素的水平是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的。通过分析得到如(表1~表5)。

Descriptive Statistics为描述性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方法训练后所得成绩的平均值、标准差和个数。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是协方差分析输出的最重要的表格,从表中可以看训练方法出:原来高度的df(自由度)为1,Mean Square(方差)为420.594,F值为40.134,Sig.(概率)为0.000<0.05,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说明原来高度对弹跳能力的增加是有影响的,那么原来高度与训练方法的效应便会混合在一起,不考虑袁术高度而进行单因素方差反洗是不科学的。在训练方法对弹跳能力左右的影响中,F值为4.912,Sig.(概率)为0.012<0.05,可以认为不同训练方法对学生弹跳能力的影响效果的诧异是显著的,再结合Grand Mean可以得出: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注:a R Squared=.582(Adjusted R Squared=.552)。

注:a Covariates appearing in the model are evaluated at thefollowing values:原弹跳高=54.82。

注:a Covariates appearing in the model are evaluated at thefollowing values:原弹跳高=54.82。

3结论

(1)在影响弹跳力的因素中,普修排球学生弹跳力影响因素除身高遗传因素外,还受训练方法不同等方面的影响。

(2)通过徒手或负介于自身体重5%~10%之间的杠铃快速稍蹲、半蹲、全蹲、快跳这种训练方法与在沙地上通过负自身体重15%~20%之间的杠铃慢速稍蹲、半蹲、全蹲、慢跳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普修排球学生弹跳力方面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前者稍弱。

(3)通过徒手或负介于自身体重5%~10%之间的杠铃快速稍蹲、半蹲、全蹲、快跳与在沙地上通过负自身体重15%~20%之间的杠铃慢速稍蹲、半蹲、全蹲、慢跳结合的办法提高最为显著。

4结语

不同项群专项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第8篇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和收集了涉及本研究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阅读了大量有关现代训练理论、项群理论和体能训练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 掌握我国体能训练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对相关材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 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从事多年体能教学和训练方面的专家, 了解体能训练的相关知识, 就有关不同项群体能训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探讨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和对策。

1.3 逻辑分析法

结合系统理论对中国各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揭示其结构及特点。分析相关资料, 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不同项群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和训练方法, 整理出中国运动员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的关键所在。

2分析和讨论

2.1 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就是指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要, 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 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要求, 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能够适应比赛中战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掌握新的技战术, 并将已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的发挥出来[2]。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 专项成绩的提高日趋缓慢。这时一般的训练手段和负荷已不能对机体产生作用, 只有那些具有专项化、个体化和高强度的训练才能突破已有的平衡[3]。

2.2 专项体能训练特征的界定

专项体能训练是指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 一般性的训练负荷和手段已经不能对机体产生作用, 只有根据专项需要设计训练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能训练。长期以来, 我国体育的主要优势项目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跳水、体操、射击等适合东方人灵巧特点但对运动员体能要求相对不高的技能主导类项目上[4]。这种情况让人产生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 认为竞技体育项目的竞争主要是技战术方面的竞争, 技战术水平的高低是主导竞技体育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导致我国早期对竞技体育的研究重点多体现在技战术方面, 而忽视了对体能训练这一重要因素的研究[5]。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各运动项目对体能训练已经有了充分重视。专家和教练员都把体能训练纳入到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部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许多项目上的教练员对体能训练认识不足, 训练方法粗放、单一, 教练员一提到体能就想到耐力跑训练;提到力量训练就想到杠铃。在许多不同质的项目上运用着相同或类似的训练方式, 对专项体能训练特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对专项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界定和选择就显得愈发重要。

2.3 不同项群专项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2.3.1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快速力量性项群主要包括田径中的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这些项目均需要运动员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发挥出极大力量, 表现出很强的做功效率, 均是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此项群由于运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决定了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力求以快速力量训练为核心, 需要把专项爆发力和速度力量作为典型素质予以发展。其中快速力量的无周期性是它们的一个特性, 以增强身体“爆发区域”的大肌肉群的最大力量练习是另一个特性。通过对该项群运动员的肌肉运动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投掷项目中, 铅球最后用力时间约为0.3S, 标枪在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仅为0.12-0.15S, 举重项目中抓举用力时间约为0.5-2S[5]。因此, 在体能训练中, 应把力量、跳跃、专项技术动作速度和短距离冲刺跑结合起来, 通过项目转换调节神经系统, 形成新的反射, 有效的提高爆发力。采用最大力量练习、超等长练习及动力性练习, 有效地发展最大肌肉力量和快速力量是该项群体能训练的重点。

2.3.2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速度性项群在比赛时生理上完成着极限强度的工作, 竞赛成绩的评定, 并不是考虑运动员们动作难度的高低, 也不是评判选手们完成技术动作的多少和优美程度, 而是要求选手们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 以最快速度到达赛程的终点。该项群由于动作技术相对简单, 表现为周期性的多次重复, 决定了在体能训练中力求是训练训练手段集中、简练, 力求实效, 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训练手段则主要集中在发展爆发力, 提高动作速率, 改善反应能力以及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大量研究证明, 优秀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时, 支撑腿从落地到完成瞪地动作用时在0.08-0.11S之间, 而肌肉收缩时发挥的最大力量所需时间在0.7-0.9S之间;在短距离游泳项目中, 大部分肌肉都在做等张收缩, 速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群的动力性力量, 而非最大力量值[6]。因此, 体能训练的主要特点是连续周期性的快速力量训练, 超等长练习法, 退让练习法和等动练习法是此项群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2.3.3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耐力性项群主要包括赛艇、皮划艇、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自行车、中长距离游泳等众多项目。其主要技术结构特征属于周期性运动, 由若干个动作循环组成, 每单个动作中的多余动作环节都会消耗一定的机体能量, 这些动作的重复与积累会对整个比赛发挥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动作距离的增加, 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动作幅度会趋于减小, 要想在长时间的比赛中维持较快的运动速度和稳定的动作幅度, 运动肌肉就需要在整个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耐力性。研究表明, 长距离跑和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红肌纤维所占比例较高, 肌肉收缩体现出协调性和耐久性特征[7]。在该项群的体能训练中应着重强调利用相对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 发展运动员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耐力。

2.3.4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主要包括花样游泳、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这类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均以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难度、优美程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来进行成绩评定。此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优美的形体, 动作敏捷而灵巧, 强调整套以及单个动作的难美。在运动中强调的是由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 其中动作造型的高质量完成和各种动作变化是提高运动员表现力水平的主要环节。因此, 专项的体能素质是保证运动员高规格、高质量完成动作, 提高整体训练水平的基础。体能素质对运动员表现力影响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感染力、动作的到位程度、节奏和协调性等方面, 整体上对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动作速度和肌肉力量耐力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在专项体能训练中着重强调在以下两方面: (1) 加强身体基本形态的训练。通过徒手、持轻器械等专门动作练习来训练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感觉和准确姿势, 维持动力定型, 形成正确的身体标准姿势; (2) 加强各专项素质的训练。对力量、柔韧、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着重训练, 并且要在训练中把各专项训练方法整合起来进行整体的协调性训练。

2.3.5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表现准确性项群主要集中在射击、射箭、弩弓等项目上, 与其它项群相比项目较少。在比赛中没有大运动量和激烈对抗性是其突出特点。该项群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训练和心理训练一直以来是教练员所关注的重点, 而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运动员的体能。该项群虽然消耗的体力较小, 恢复较快, 但比赛时间较长, 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对肌肉的静力性耐力要求较高, 调整不好, 就会容易产生疲劳。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力量消耗容易得到教练员的忽视。在该项群的技术动作训练中, 如射击的稳定功、运枪功和击发功, 以及射箭的撤放功、举开功和稳定功都需要良好的静力性力量和耐力。因此, 巧妙地组织与安排体能训练可以良好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可以采用各种姿势的游泳等练习发展肌肉耐力;采用推举、仰卧起坐等负重练习提高上肢、腰腹为主的肌肉力量、静力性和动力性力量耐力;采用各种信号刺激手段提高反应能力;采用徒手和多种器械的基本体操练习及球类运动发展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2.3.6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格斗对抗性项群主要包括摔跤、柔道、拳击、武术散打、击剑等项目。此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和应用以及比赛心理的稳定与自身体能水平密切相关。格斗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全面的身体素质, 力量、速度、耐力是该项群的主导体能素质。摔跤要求最大力量、爆发力、动作速度和耐力;拳击、跆拳道主要表现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灵活性、耐久力上。在比赛中, 运动员在进行激烈对抗时的心率可达180-200 次/min。因此, 该项群运动员的在日常训练中的平均心率较高, 练习密度大。机体的体能训练主要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提高身体抗击打能力和内脏器官抗震能力, 提高运动员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下的耐力。在体能训练实践中, 通常采用最大强度和次最大强度的短时重复练习法, 以此提高动作速度, 增强爆发力;采用极强间歇和强化性间歇方法, 提高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和肌肉的耐酸能力;采用循环训练和组合训练法, 通过变换训练强度、密度、方式使机体性功能和结构上产生与比赛实际相吻合的训练适应, 发展类似比赛中所要求的综合体能素质

2.3.7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一场比赛达是十分钟, 甚至2 h以上, 但是运动心率相对不高[8]。网球、排球、羽毛球等都是该项群的代表性项目。整体上来看, 该项群的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体能的差距显得比较突出, 对比赛成绩影响较大。因此, 增强该项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途径。隔网对抗项群的主导体能特征体现在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及快速移动的耐久力上。速度和力量训练是核心, 耐力训练是基础。在训练中应采用较多的强化性间歇法和短、中时持续法, 以此提高以无氧代谢为主结合有氧供能的交替供能能力。以短时重复训练方法发展爆发力、反应速度及短距离移动速度。以强化性和发展性间歇法发展快速挥拍和快速位移的爆发力及力量耐力[9]。

2.3.8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

同场对抗性项群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橄榄球、手球等项目, 该项群运动员在比赛的进攻和防守中身体对抗频繁且激烈, 运动员如果没有出色的体能水平作保证很难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只有具备出色的体能, 才能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攻防转换, 并在全场比赛时间内自始至终发挥出高水平的技战术能力。体能训练能占到整个训练活动的三分之一[10]。同场对抗项群比赛中的运动员跑动积极, 多次重复快速起动和冲刺, 身体在合理接触中频繁冲撞, 且比赛时间较长。因此, 爆发力、起动加速度、动作速度、直线和变向位移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是同场对抗项群的主要体能特征。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围绕在提高心肺功能、非乳酸供能能力, 肌肉力量和耐力几个方面进行, 训练中运用循环法、间歇法、重复法和变换法, 其特点是高度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 强化近似同场对抗比赛活动方式的运动能力。

3结论

专项体能训练是一种专门为挖掘自身的潜力, 作为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组织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实践表明, 缺乏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进行盲目的体能训练已经无法保证运动员在国际化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取胜。因此, 在体能训练中的每种训练方法都应与各专项动作相结合, 依据不同项目的运动规律和特征进行相适应的体能训练,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专项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适应体能科学理论与方法才能提高我国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J].体育科学, 1990 (6) .

[2]陈小平.试论“专项能力”的训练——对我国体能类项目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1) :10-14.

[3]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芬.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1) :104-106.

[5]王卫星, 彭延春.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 :56-59.

[6]张昌言, 周日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3) :425-427.

[7]官钟威.400m二级运动员乳酸耐受力训练设计及其理论依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5) :142-144.

[8]王振亚, 朱杰.现代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中能量代谢特征及其对训练的指导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52-54.

[9]吴晓阳, 于海涛.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 :46-53.

基于不同群体的大强度间歇训练思考 第9篇

关键词:群体,大强度,间歇性,训练

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间歇训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基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特殊性,它对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如果大强度间歇训练方法掌握不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到训练者的训练效果,甚至会造成安全问题。因此,要基于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化大强度间歇训练。

1 大强度间歇训练定义及益处

1.1 大强度间歇训练定义

大强度间歇训练也称为高强度间歇训练,通俗来说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的停停歇歇式的全力、快速、爆发式训练方式。它典型的特征是训练时间短,一般要远远短于普通训练;强度大,训练的方式也不同于一般训练,是短时间内的爆发式训练;训练过程具有间歇性特征,不具有持续性。“最近,一些研究强调了大强度的间歇训练(HIT)和持续、大运动量、低强度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产生的不同影响。”[1]

1.2 大强度间歇训练的益处

1.2.1 富有挑战性

一般性训练内容枯燥,长期训练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感,不利于激发训练者的挑战欲望。大强度间歇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给人不同的训练体验,加之训练强度在不断变化,带给人持久的兴趣,高强度又往往能够激发训练者的征服欲,与常规训练相比,富有挑战性。

1.2.2 节省训练时间

常规训练一般来说耗费的时间长,只有保持较长的训练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大强度间歇性训练则不同,训练时间一般为7~30 min左右,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大节省了训练的时间,短时高效。

1.2.3 锻炼训练者意志

尽管大强度间歇性训练的时间短,但是训练的强度要大大超出常规训练。因此大强度训练往往需要训练者具有很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将运动持续下去。因此大强度间歇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训练者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锻练训练者的意志力,帮助训练者提升精神境界,增强信心,成就自我。

2 基于不同群体的大强度间歇训练

高质量的技术不仅对技术类项目的运动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运动项目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3]。

2.1 健康人群

2.1.1 追求健康的初学群体

大强度训练的前提是训练者要具有健康的体质,尤其是心脏病、骨关节疾病患者不能进行大强度间歇性训练,否则极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健康人群进行大强度间歇性训练能够起到训练肌肉、塑造形体、提升身体素质、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通过大强度间歇性训练运动技术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力量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超级组训练可以按天循序渐进地推进,例如可以按照表1进行训练。

2.1.2 追求塑形的熟练群体

熟练的塑形者是指具有一定的训练经验,以塑形为训练的主要目的。主要采用循环式训练,不断增强训练强度。HIIT循环式训练,尽管不是训练者获得最优训练质量的训练方式,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既可以训练肌肉,也可以实现减肥的目标,触发脂肪大面积燃烧。

HIIT循环式训练基本环节包括腿弯举、卧推、站姿提踵、高位下拉、半蹲等。训练者在训练时,主要分为3个基本的训练组,每一个训练组又分为3次进行训练,以两周为周期;两个周期后,可以根据训练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要把握好训练节奏,把握好休息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注:节奏5-0-1-0,下落时间控制为5 s,底部无停顿,快速1 s上升,顶峰无停顿。

2.2 运动员群体

HIIT训练是建立在一定的训练基础之上的训练提升,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基础,这种大强度训练会促进训练者的热量燃烧,从而达到塑形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训练者的肌肉线条更加分明,肌肉的力量也得到快速增加。对于训练者来说,经过HIIT训练后,训练者能够背负的重量增加,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肌肉也变得紧致起来[2]。

针对该群体的训练主要包括腿举、卧推、高位下拉等基本环节,训练次数是6次,每一组做完后休息20 s;重复3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合理优化训练的次序,否则会导致技术失误伤害。

3 基于不同群体的大强度间歇训练注意点

3.1 大强度间歇训练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尽管大强度间歇训练具有诸多的优势,适应的群体也很多,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强度间歇性训练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每一个训练者在选择训练方式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要贸然选择,也不要具有从众心理,以免对训练者形成身体伤害,甚至带来训练安全问题。没有训练经验的训练者,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科学训练。

3.2 大强度间歇训练动作关系训练质量

大强度间歇性训练要取得实效,与训练者的训练动作有很大关系。训练者在进行大强度间歇性训练时,要注意规范自身训练的动作,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运动技术,从生理学角度进行改善。“生理学的改善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和心肺系统两方面,生物力学的改善主要包括动作和技术两部分。”[3]。动作既要规范,又要到位,把握住动作要点,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盲目性训练。

4 结语

总之,大强度间歇性训练具有自身的训练优势,但是任何一项训练方式都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训练者要树立正确的训练思想,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掌握的现状,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养成科学的训练方法,不要盲目追风,以免造成运动伤害。只有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马继政,张仁祥,谷波,等.大强度间歇训练研究与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4.

[2]陈小平.论运动技术和技术训练——我国训练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研,2006(5):50.

不同训练方法 第10篇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可追溯到二战时期,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其引进到了学校教育,得到了美国教育局的支持,目前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板块。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拓展训练才被引入到中国大陆。

拓展训练是以体验方式来培养人们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学生或学员在一定范围内的互动交往,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美提升。

1. 1拓展训练的目的

( 1) 挑战、超越自我。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去客观地了解和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思维转变,学会去控制情绪、情感,并能更好地超越自我的模式,最后使参训队员完成挑战自我的目标。

( 2) 熔炼、提升团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使参训队员逐渐发现团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务,提升团队核心价值。

( 3) 思辨过程。项目设计、实施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对学员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给予启发,引起思辨的过程。

1. 2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

项目操作流程: 小组活动、体验———内心感受产生———行动分析——— 理论整合———项目指导———启发工作、生活方式改变。

项目分类: 课程所涉及的项目包含室内、外项目、室外项目包括地面项目、高空项目等,这一系列活动组织实施使学生或学员对整个培训保持高度的热情及参与感。项目设计丝丝紧扣,每个项目到要以理论为基础,从活动中去理解和感受,在从理解感受中去升华内心,做到融会贯通,进而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当中。

2不同群体的项目设计

2. 1小学生参加训练项目的设计

小学生参加拓展训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周围事物还很难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对自己更难有准确的定位; 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但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行为上还是犯错。

训练中设计项目要注意不是简单的对他们进行启发,有时要给他们指出正确方向。所以项目规则不能太复杂,因为他们很难非常全面的考虑问题,过多的规则会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导致注意力逐渐不集中,慢慢对内容失去兴趣。例如,“七巧板”,成人做的过程中,很难拼成正方形,即使让他们明确拼正方形的任务也很难完成。但是小学生却能很快拼出来,但前提是把规则简化; 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规则范围内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长杆钓鱼”“水枪CS”等; 训练过程中要提倡互相帮助,要对做得好的人或事及时鼓励,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和教练的认可,同时鼓励对别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

2. 2中学生参加训练项目的设计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些自己的判断。但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有逆反心理,对老师、家长说“不”,甚至明明知道这样是对的,却非要按错的做; 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却采用不正当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来认识自己; 对社会上的一些事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却很片面,不深入; 认为许多事情都很容易做,但做起来却问题多多、 障碍多多而找不到头绪; 什么事情都好奇,却“三分钟有热情”; 许多事情都想去做,却不想吃苦,遇到困难就后退; 许多事情争强好胜,却无法接收失败; 在参与团队活动中出现问题很难从自己这里找毛病,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不会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别人; 不懂得团队协作得重要性,等等。

而拓展训练能从许多地方给学生启发,但在方案的设计上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从设计思路上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关于责任的项目,如信任背摔,让学生从体验中理解什么叫为别人负责,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都缺乏责任感。回顾分享时多启发学生一些关于“责任”的话题,引导他们正确的方向,因为他们还不完全具备对事情正确的、独立的判断; 成年人拓展训练整个体验过程不能中断,保持训练的完整性、连贯性,把所有的训练中发现的问题都放到回顾分享时。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在他们遇到很大挫折的情况下停下来,及时疏导情绪、导引思想的正确方向,保持时效性; 再有,中学训练项目除了一些常规项目外,可以多设计一些竞技项目如挑战150、蛟龙出海、风火轮等。 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什么事情都想第一,但遇到挫折时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有的甚至在此时会和别人发生冲突; 还有,学生感性的成分多一些,很多情况下不理解老师和家长的做法甚至发生顶撞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一些感恩的项目,如“感恩的心”“牵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所以,教练要能很好的把握整个场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进行适时、合理的疏导,引导学生心理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 3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项目设计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对周围事务的认识也有了近一步的发展; 思想和行为也慢慢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大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外,还要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适应,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现在的教育使许多学生智商很高,自觉、自律、同理心、人际关系等情商指数很低这样一个结果。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环境接触、沟通、相处,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合作,在合作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缓解压力,使得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崩溃走上绝路。

所以,这个时期的项目设置可以完全按照成年人的要求进行,保证体验的连续性、完整性,不要轻易破坏项目的过程; 保持“分享”的时效性; 要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角度出发,项目设计要增加沟通、协作、执行力、 领导力等的内容,知识点要包括信任、责任、习惯、感恩、规则、换位思考等, 让学生慢慢体会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 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理解对结果的促进;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好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形成等。安排项目如信任背摔、高台演讲、孤岛求生、海难逃生、七巧板、挑战150、高空断桥等。

3结论

3. 1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很大差异,安排拓展内容、 形式应有所不同。

不同训练方法 第11篇

摘 要 探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与尿蛋白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指标运动前后的变化得出不同训练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运动次日指标与正常值的分析比较,得出不同训练水平男大学生身体恢复机能状况。本研究为衡量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运动疲劳发生程度及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男大学生 运动训练 运动负荷 尿蛋白

尿十项检测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手段,包括尿酮体、白细胞、尿糖、尿蛋白、尿胆红素、尿潜血、亚硝酸盐等十项指标的检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完成的身体负荷量。不同的负荷量对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不同训练水平的人在进行相同运动负荷时,各器官系统反应也不同,这些反应在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1]。尿蛋白(PRO)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运动时尿中蛋白排出的数量和组成成分,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在激烈运动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此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尿蛋白[2]。本课题通过测定运动前后尿蛋白的变化,可有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以及疲劳程度并为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学院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各40名,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均无病史;平均身高(173±14)cm,平均体重(69.8±13.7)kg。

(二)研究方法

1.实验仪器、实验试剂采用日本产AUTION MINI AM—4290型自动化尿十项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一次性试管、MONARK功率自行车、心率遥测仪、身高体重称等。

2.指标测试时间: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后第二天清醒空腹安靜状态

3.测试步骤: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并记录;测试前24h,测试者不得做剧烈活动。测试时,测试者静坐15min,取中尿10ml;受试着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运动后5min取中尿10ml;取运动后第二天清醒空腹安静状态中尿10ml。

4.数据统计:将原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中存儲,建立原始数据库,实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男大学生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尿蛋白(PRO)含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进行运动时间为9min,功率为200w,转速为60r的功率自行车测试。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在运动前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都为0;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后5min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10% ,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12.5%;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次日测量的尿蛋白(PRO)含量阳性率为0,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5%。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的中尿尿蛋白(PRO)含量与运动前安静状态相比经t检验分析:运动后5min体育专业组和普通专业组尿蛋白(PRO)含量都有所提升且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普通专业男大学生的尿蛋白(PRO)含量比体育专业男大学生明显提高;运动次日体育专业组和普通专业组尿蛋白(PRO)含量相对有所提升且有著性变化(P<0.05)。

三、讨论与分析

根据在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5min、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对尿蛋白和尿胆原所测量的有关数据分析,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和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在运动前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都没有出现阳性变化,每位学生的尿蛋白(PRO)含量各不相同但都在正常范围(阴性,<15mg/dl)之内。提示,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测验指标含量正常。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即学生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体育专业组男大学生运动次日清醒空腹安静状态测量的尿蛋白(PRO)含量阳性率为0,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测量的尿蛋白含量阳性率为5%,提示,这是因为普通专业的男大学生与体育专业组相比没有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导致普通专业的学生和少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出现大强度下尿蛋白含量升高甚至出现运动性尿蛋白的现象,其存在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体的相对稳定性,即不同的学生之间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不受训练水平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是个体差异的结果,但在完成相同负荷时,训练水平则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运动后尿蛋白的排泄量与运动强度有关,一般来说,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尿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晨尿中尿蛋白的含量还是较高或是超过正常范围,这可能是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的表现,教师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上课计划。

(二)相同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强度时,运动后尿蛋白的含量相对稳定;当身体机能下降时,尿蛋白含量则会增加;当训练水平提高或机体适应能力较强时,尿蛋白含量则会减少。

(三)尿蛋白作为评定运动负荷较为灵敏的指标应被体育教师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运用指标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传敏,魏争.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后某些生化变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不同训练方法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分娩并行产后6~8周检查, 通过询问病史、全身检查、专科检查以及盆底五大常规检查, 盆底一类肌力、二类肌力为0~3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300例, 本组病患均符合产后尿失禁相关诊断标准,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患共150例, 年龄在24~40岁, 平均年龄为 (29.87±4.79) 岁。观察组病患共150例, 年龄在25~41岁, 平均年龄为 (30.15±5.02) 岁, 生育史为1次, 均经阴道分娩, 既往无盆腔手术、无引产史。经比较, 对照组病患和观察组病患的一般资料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疗程结束后根据随访、问卷调查测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盆底一类综合肌力、二类综合肌力、尿垫实验情况, 进而综合评价。

1.2 压力性尿失禁分度。

轻度:漏尿≤2 g。中度:漏尿>2 g且<10 g。重度:漏尿≥10 g且<50 g。1 h尿垫试验方法为:试验前15 min, 嘱患者饮水500 m L, 试验时嘱患者走路或爬楼梯30 min、起立和坐下10次, 剧烈咳嗽10次、原地跑1 min、弯腰拾物5次、流动水洗手1 min, 1 h结束时称量患者尿垫的重量ı1 g为阳性。

1.3 方法:

盆底肌 (kegel) 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 每次收紧保持3~5 s, 放松3~5 s, 连续12~30 min, 可在站位、坐位及卧位时进行, 时间可任意选择。

对照组进行盆底康复器 (阴道哑铃) 联合盆底肌训练, 方法为:一般患者的肌力是1级, 就用1号康复器, 以此类推。训练时从最轻或直径最大的球囊开始, 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使康复器在阴道内保持1 min, 逐步延长保持的时间, 当患者可以保持10 min以上, 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 逐步增加重量。推荐的方案为每次15 min, 每天一次, 持续3个月。嘱每天配合kegel训练。

观察组病患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 具体的方法为:所有患者均采用法国杉山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涂有导电膏的治疗仪探头轻轻插入阴道内, 由该系统软件对患者的盆底功能、肌肉张力进行评估, 对神经传导进行诊断, 根据受损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先调整合适的频率和脉宽进行被动一类、二类肌肉的电刺激, 之后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生物反馈模块、选择不同场景反射, 让患者按照治疗仪显示屏图形的提示主动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 再选择A3反射, 锻炼患者在咳嗽时或有腹压增加时收缩盆底肌肉, 治疗时间25~30 min, 治疗2次/周, 12次为1个疗程。嘱每天配合kegel训练。

1.4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盆底肌力测定指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 Ⅰ~Ⅴ级, 分值越高, 肌力级别也会随之变高[2]。Ⅰ级:感觉阴道肌肉颤动;Ⅱ级:感觉阴道肌肉不完全收缩, 持续2 s重复2次;Ⅲ级:感觉阴道肌肉完全收缩, 持续3 s重复3次, 无对抗;Ⅳ级:感觉阴道肌肉完全收缩, 持续4 s重复4次, 有轻微对抗;Ⅴ级:感觉阴道肌肉完全收缩, 持续≥5 s重复5次, 有持续对抗。

以1 h的尿垫实验为基准, 治愈:尿垫实验呈阴性, 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且任何情况下均无尿液流出;有效:尿垫实验漏尿量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尿垫实验漏尿量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与治愈之和除以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以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盆底一类肌力、二类肌力恢复综合效果显然比对照组好,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2。

2.2 两组病患的尿失禁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病患尿失禁的治愈50例, 有效64例, 无效36例, 总有效率为76%, 观察组病患的尿失禁治愈81例, 有效57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92%, 观察两组病患的尿失禁疗效显然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 对病患的身体以及生活方面造成影响, 使得病患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故此寻求较好的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方式, 帮助病患有效地改善病症减轻痛苦, 提高病患的盆底肌力以及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3]。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显示,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能够显著的提高病患的盆底肌力, 缓解以及治愈病患产后的尿失禁, 帮助病患极大程度上减轻痛苦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盆底一类、二类综合肌力恢复效果显然比对照组好, 差异显著 (P<0.05) , 观察组病患的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 差异显著 (P<0.05) 。以此显示结果可进一步看出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疗效, 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物理方法锻炼, 使得盆底肌肉的力量得到增强, 从而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盆底肌训练则通过使病患采取合适的体位, 根据病患自身症状的不同来进行相应强度的康复训练, 极大地改善了病患的盆底肌张力, 使得产后盆底功能得到了快速恢复, 达到了有效预后的作用, 从而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力训练用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是一种极为安全有效的方式。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力训练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能够明显提高病患的盆底肌力, 改善尿失禁症状, 使得病患的身体得到快速恢复,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和运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300例产后尿失禁病患, 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盆底康复器 (阴道哑铃) 联合盆底肌训练]及观察组150例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 , 对两组病患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病患的盆底肌肉力量, 改善尿失禁症状, 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康复器,kegel训练,盆底功能,产后

参考文献

[1]游尊玲, 李应梅.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0) :153-154.

[2]陈玉清, 裴慧慧, 陈蓓, 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 (3) :234-237.

[3]杨晓, 刘玉玲.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 (2) :164-166.

上一篇:工程造价咨询业下一篇:职业岗位技能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