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和焦虑范文

2024-07-31

恐惧和焦虑范文(精选6篇)

恐惧和焦虑 第1篇

决策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反应。它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存在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二,决策者会评估行动方案的好坏,并估算出概率值。而不确定性决策是由于受个体信息加工能力限制的条件或客观由于外在环境不完备而使个体不能充分评估客观事物。不确定决策受多种环境、心理、社会因素所制约,其中个体对事物所体验到的情绪在决策行为中起重要制约因素。

过往决策一直受经济学家和决策研究者们所忽略。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决策中的理性思维和效用模型。在决策理论中,情绪常常被看作干扰决策过程的主要因素。冲动性的情绪系统有时会妨碍更加有序的理性系统( Jefferson,1905) 。 尽管情绪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得我们违背自己的最大利益, 但近来研究者的观点也在转变,开始关注情绪在行为中扮演的积极而且有适应性的角色。Robert Zajonc ( 1980) 确立了情绪反应在快速评价、趋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Barone、 Miniard和Romeo ( 2000) 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促进消费者更广泛地搜索信息,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行为。 但也有研究表明比起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消费者在消极情绪下个体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产品( Chuang,Kung,Sun,2008) 。

在有关风险决策的研究中,Johnson和Tversky ( 1983) 发现不管当前的情绪体验是否源于当前决策目标,积极情绪会促进对风险的偏好,而消极情绪会增进风险规避。Forgas在2003年也指出积极情绪促进形成积极自我概念,消极情绪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负性情绪会预期一个悲观的结果, 而积极情绪会形成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目前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情绪效价上取得的,但是是否相同效价下不同情绪成分会对决策判断产生一致影响? 根据情绪效价范式,就会预测同是消极情绪的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具有不同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体验两者不同情绪时所产生的决策反应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效价范式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同效价的情绪有差异的影响( Smith & Ellsworth,1985) 。因此, 不能简单地从效价上来说明情绪能促进或干扰决策行为,还得考虑情绪效价中具体情绪对决策者的差异影响。

2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差异影响

Smith和Ellsworth ( 1985) 在通过实验研究区别出情绪的6个认知评价维度: 确定性、愉悦性、注意活动、控制性、预期努力和责任感,从而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该理论指出,各特定情绪之间的差异是通过每一情绪在6个维度上的差异来区分的。例如确定性、控制性和责任感维度是区分愤怒与其他负性情绪的核心维度。愤怒是个体可以控制并能对负性事件负责,对于发生的事件存有高确定感; 而恐惧则是环境控制负性事件,个体对负性的客观事件存有高度的不确定感。Lerner和Kltner ( 2000) 运用认知评价模式预测并验证了恐惧者对未来事件会产生悲观的预期,并因此采取消极的决策行为; 而愤怒者对未来事件会形成乐观的预期,并因此形成积极的决策反应。尽管恐惧和愤怒同为负性效价的情绪,但是由于在评价维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对风险判断的差异。Lerner和Kltner ( 2001) 又验证了恐惧和愤怒情绪在风险知觉上有对立差异: 决策者体验到恐惧情绪时往往表现悲观风险评估并做风险回避的选择; 而决策者体验到愤怒时往往表现乐观风险评估并选择风险寻求选择。有研究还表明悲伤的个体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愤怒的个体则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 Keltner,Ellsworth, & Edwards1993) 。另外,关于神经系统的研究也发现恐惧会激发紧张感产生更多的生理反应; 而愤怒则会降低生理反应( Lerner,Dahl,Hariri,& Taylor,2005) 。

根据情绪即信息理论和情绪一致性理论,高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确定感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发生的事件做高确定性的评价; 低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低确定感的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事件做低确定性评价。情绪对于决策信息加工的差异影响在于情绪的确定性评价维度的差异,高确定性的情绪导致决策者更倾向于启发式信息加工,更多的依赖于一般知识结构、表面信息、线索等; 而低确定性的情绪则促使决策者信息加工时更倾向于系统式加工,更多的依赖于分析,细节知识,更多的控制性搜索信息,并且不受情绪效价差异的影响。因而愤怒会促使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更具有冒险性、攻击性和惩罚性,而恐惧者则会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问题。

3愤怒与恐惧影响不确定决策的性别差异

决策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性别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所研究问题的类型与采用的实验范式不同,性别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无统一定论。如有研究表明,男性在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自信,而女性由于对负性情绪的敏感性,在信息加工与认知承载方面不如男性。然而,在决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体验到的负性情绪的强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性别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差异可能存在。相比起女性来说,男性报告更低的风险评估(Slovic,1999)。比起女性来说,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男性被试者在决策中往往体验很少的恐惧和较多的愤怒,对决策结果报告更乐观(Biaggio,1980;Grossman&Wood,1993)。因此,男性在风险决策中往往采取更加冒险的行为,而女性则更偏好风险规避。

4结论

恐惧焦虑症的病因 第2篇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研究发现,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考试恐惧焦虑的应对策略 第3篇

再过不久,学校就要举行期末考试了。小丽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考不好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会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她想:要是没有考试该多好啊!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她吃不香,睡不着,分秒必争地看书做题,可复习效果很差,心里着急得不得了……小丽该怎么办呢?

心理分析:

临近考试,不少同学像小丽一样被种种烦躁心绪困扰,十分害怕考试。有的同学因平时测验失误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于是悲观消沉;有的同学考前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整天患得患失,不知复习该从何处下手;有些则因基础差或期望值高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会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瓦伦达心态”的经典案例,说的是美国一个相当出色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他曾经进行过上千次表演,从来没有失过手。有一次,他要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走钢索。上场前,瓦伦达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演出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只能成功,绝对不能失败。然而,从未失过手的他偏偏在这次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他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这样多虑。过去,每次表演之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好钢索,不关心其他事,更不会为成败担心。这次他太看重成功了,畏惧失败反而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1796年,高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他是个很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每天,他都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3道数学题。有一天,高斯顺利做完了前两道题,第三道题他却做得非常吃力。这道题是这样的: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高斯用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依旧毫无进展。于是,他尝试着用超常规的方法,终于解开了这道难题。第二天,他把答案交给了导师。导师看过以后非常惊奇,问道:“这是你做出来的吗?”高斯回答说:“是我熬了一个通宵才完成的!”岂知导师激动地喊道:“你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原来,这位导师努力多年,一直试图解开这道题,他昨天不小心把题目误交给了高斯。多年以后,高斯回忆这件事时说道:“如果知道这道题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解开它。”

我们看到,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临场不慌、沉着冷静、专心致志,在考场上就能够像高斯那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如果过分关注成功、荣誉、名次,或害怕失败、患得患失,有了这些杂念,带着包袱上考场,就会分散自己对考试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心理处方:

其实,考试并没有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能够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在考场上往往能够超水平发挥。那么,应怎样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呢?

首先,应该正确看待考试。考试只是为了检验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也不要过多地考虑结果,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考试中把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

其次,应该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古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你尽力了,即使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也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你就不优秀。同时,也要积极和父母沟通交流,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并表明你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决心,就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理解。

最重要的还是要为考试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从而从根本上克服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只要你平时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前也按照老师的要求系统地复习了,再运用一些考试的方法和技巧,就不用太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

当然,像案例中的小丽那样对考试过度恐惧、紧张和焦虑,肯定会引起大脑对学习的抑制,严重地影响复习备考的正常进行,也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情感转移、替换。有意识地用各种办法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不要老去想那些引起烦恼和担忧的事情。当烦恼和担忧袭来时,可以专心地听听音乐,做做有利于身心的放松练习,看看电视节目,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事情等,从而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情绪好起来。

2.及时宣泄情绪。有了烦恼、担忧这些不良情绪时,不要将其积压在心里,而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当宣泄。如倾诉,即将心中的烦恼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尽情地诉说出来,以得到他们的开导和安慰。

恐惧和焦虑 第4篇

1 一般资料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非凡性, 所以在治理上大多是封闭式治理, 这种治理对病人来说有"监狱"的感觉, 并且病人活动空间狭小, 轻易使病人产生急躁情绪, 从心理上不易接受。加上病人与家人长期分离,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使大多数病人拒绝住院治疗, 甚至产生出走行为。因此, 改善病人住院环境, 搞好病人室内及户外活动就极为重要了。

护士与病人之间能否建立有效的沟通取决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因此, 护士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也需要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同时, 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爱好。在接触病人时首先是态度和蔼, 让病人感到亲切;其次是找到切入点, 让病人有爱好;再次使知识性强, 让病人感到信任。他们才愿意接受护士。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发展中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神疾病康复程度与精神病患者能否很好的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分不开的。

2 方法

2.1 生活护理

我院新建的病房楼采用人性话治理。集进餐与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大厅宽敞明亮、视野开阔, 使病人心情愉快, 消除了病人的惧怕感。病人在病房首先接受生活技能的练习, 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个人卫生、内务整理等基本技能。内设阅览室、音乐治疗室、健身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病人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2.2 组织交流

我院康复科还有专业的护士给予指导。定期把各科室恢复期的病人组织在一起相互交谈自己住院治疗的切身体会, 从开始住院否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 到通过治疗和康复护理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了熟悉使其自愿接受治疗。

2.3 适当活动和体育锻炼

安排病人在面积大、视野宽、且种植了多种树木的环境中进行活动, 让病人在美丽的环境中休息, 可消除病人紧张、急躁、焦虑情绪, 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临床经验说明, 体育锻炼是缓解压力的不可缺少的途径。经常组织乒乓球、篮球、跳绳、羽毛球等比赛项目, 可以增强病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精神, 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 医学研究证明, 定期组织病人在市区内或郊区游玩:如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等有特点的建筑物, 使病人在游玩中心情愉快, 感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使病人的住院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论

恐惧和焦虑 第5篇

1.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

(1)惊恐发作:

典型的表现为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胸口跳出来,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过度换气、头晕、出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也有的伴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一般没有明显的诱因或原因,不可预测,两次发作期间,除了害怕再次发作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发作突然,一般10分钟达高峰,不超过1个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经过。

(2)预期性焦虑:

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常常担心再次发作,因此常感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3)求助和回避行为:

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因此要求立即给予救护,在发作间歇期,因担心发作得不到帮助,因此回避一些活动,不愿单独果在家里,不愿单独外出等。惊恐发作病人常伴抑郁症状、自杀倾向增大,应给予重视。

2.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

以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自由浮动性焦虑也称漂浮性焦虑),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过分担心的期待)为特征。病人的基本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的惊恐。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病人的这种紧张不安与现实不相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紧张和过分警惕等。

(1)焦虑和烦恼:

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危险的担心,患者预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紧张,坐立不宁。如果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的而固定的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称为浮动性焦虑(漂浮性焦虑)。若经常担心的是某一两件非现实性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如担心家人出门后会发生车祸等,这类焦虑的程度和现实很不相称者称担心的期待,是广泛焦虑的核心症状。这类病人常有惶恐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如大祸临头,总担心出现最坏的结局。

(2)紧张和恐惧:

表情紧张,过分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

(3)运动性不安:

几乎每个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性不安,表现为紧张不安、心神不宁、搓手顿足、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来回踱步,惶惶不可终日,可有眼睑、面肌和手指的震颤。

(4)神经过敏:

恐惧和恐惧本身 第6篇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隐私。更开放更透明是使隐私的边界更清晰,还是让Facebook得以进入到一个前人没有进入的领域—以用户的隐私成就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当一个企业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质疑是公司的边界在哪里,其次就是它是否过度滥用了公众的信任,并以此盈利。

而谷歌或者Facebook这些新一代平台型公司,它们的盈利模式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和采集,而数据的采集则考验大公司们对于隐私边界的把握。

在西方,即使是一个民选的公共服务提供者,都要被公众反复质疑,更何况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它的所有者,哪怕他们一直说,“我们是聪明的家伙,我们诚实正直,相信我们吧!”但这也不足以掩饰它未来会产生的变化—实际上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这一期杂志封面故事,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关于Facebook的上市,另一个是它与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在数据挖掘这个领域里获得的收益与整个社会的隐私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报道中继续保持一种警惕大公司的态度,但我觉得我们同时还可以关注更远一点:比如虽然每个人会把隐私受到侵犯当成一件大事,但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比,我们对自己的隐私实际上是更不在意了,或者说对大公司的“挖掘”更宽容了;还比如,我们注意到谢尔盖·布林曾经表达过的那个观点:请给出更多的事实,而不是通过讨论你的恐惧或情感来模糊我们的双眼—我不赞成他所说的,我知道这是他为谷歌的“保证”寻找支点,但我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只是恐惧,那么我们就不会应对未来,大公司作恶或者不作恶,都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变化。

上一期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专栏中有一句话,“在政治家们看来,世界就是由生活在特定地理位置的选民构成的一个个集团……但是,在越来越多的首席执行官们看来,世界是一个通过全球供应链随处可以制造、随处可以销售其产品的地方。”“我们的很多公司实际上都已经把自己看成了世界公司,而奥巴马却还只是美国的总统。”我提到这句话是想说,Facebook的10亿用户已经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而在它这个平台之上正在长出一个新的商业体系,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全球化平台本身,而我们现在还是游离于这个平台和体系之外,我们在丧失机会。如果我们还记得当年入关或入世,付出如此多的艰辛工作只是为了进入全球化的体系,但你看现在,我们正在因为恐惧而选择拒绝平等的无障碍的一个全球化平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恐惧和焦虑】相关文章:

教育恐惧05-12

恐惧诉求05-11

社交恐惧症状08-10

科技恐惧症05-21

消除孩子恐惧心理05-31

被孤立的恐惧09-09

舞台恐惧论文题目04-02

如何克服恐惧范文06-05

克服恐惧重塑自我07-21

如何克服恐惧心理07-27

上一篇:机动车辆治理下一篇:止水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