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意义范文

2024-07-16

创业教育意义范文(精选12篇)

创业教育意义 第1篇

一、瑞典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 一) 林雪平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

于1993 年成立的林雪平大学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建立的基础在于网络,该组织是一个规模较小的机构,而在创建早期实际的参与人员都是一些中性人员。该机构最初的发起机构是SMIL创业学院以及创业项目,其中SMILES为学生提供了瑞典5 个极为典型的创业课程,但是所提供的课程并不是必须完成的,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以及其他有志向的人员进行选修的。课程讲述的重点在于创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传授。当大家完成课程的选择之后,当地的网络组织就会在SMIL网站上运行,从而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建创业项目的基本目的在于为毕业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便利。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所确定的主题进行计划书的拟订,并且为学习者提供四个月的车间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为每一位学习者都配备一名经验极为丰富的指导教师,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和网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服务。一般来说,每年会设置两个类似的创业项目,并且在制定的项目中融入15 - 20 个想法。对于每个项目来说,每年投入的经费大约为五万欧元,但是对所有参与该活动的人员都是免费的,而组织的经费则由所在地区或者国家公共机构的基金支出,而参加该项目必备的要求是,参与者必须成立公司,并且所成立的公司必须为当地所在科技园的孵化基地所接受。

( 二) 查尔默斯科技大学进行的创业教育

作为瑞典的第二大工科类高校,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创建于1996 年,在创建之初,学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极小规模的试验教学,是为了将实际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想法商业化,在此过程中也着重加强了对未来企业家的培养,经过后期的不断发展和拓展,该大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该学校都会从本校的工程、商业以及设计等三个学院中选取大约23 名本科学生进行初次考核,在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时限为一年的项目研究,在此过程中接受有关创业的教育。所建立的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项目,项目的人员构成是三人,并且根据自身研究得出的相关成果成立全新的企业。与此同时,创业团队还会向参与者提供相应的创业课程,并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爱好,经过半年的培训之后完成对具体项目和团队的选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有的项目都必须是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并且保证公司孵化的基地是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对于学校来说,每年的科研经费大约为100 万欧元,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学校以及其他的公共机构进行资助,当然也包括少量的个人捐助。经过调查得知,当前在瑞典所创办的13 家新企业中,有131 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是由查尔默斯科技大学提供的。

二、瑞典高校创业教育特色

( 一) 将国际化知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瑞典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逐渐增多,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逐渐添加了国际化因素,国际交流密切。对于瑞典大学来说,在创新教育课堂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教学学者在给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会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给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而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国际知识以及创新思维。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激励学生,让学生结合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较为完善的创业发展计划,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多思维、多角度地看待创新创业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大学中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通过英语进行教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了各个地方学生的沟通以及交流,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国际化教育以及经济的发展。

( 二) 创业教育培训贯穿各个阶层

对于瑞典的教育教学来说,其教育教学系统相对完善,国家大部分人员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在2004 年,瑞典经济以及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机构已经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方案,并且该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子方案组成,即中小学教育创新创业知识培训方案、大学创新创业培训方案、教育教学培训讲师及服务人员的实践技能方案、国家地方性方案。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发展。在瑞典,绝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活动,从小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对创业意识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学习。对于瑞典来说,大学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的场所,不仅象征着教育教学质量,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创业培训中,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的创业教学培训的学员有单位人员、创新创业人员、家庭妇女以及年迈老人等。这种教育创业模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教育培训中去,进而加强创业精神的影响力。

( 三) 结合教育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

瑞典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对较多,主要有创业学、小型企业管理、创业资金、市场营销等,创业教育课堂主要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结合理论实际,从而使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有时候会让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入校园,给创业学员带来创业经验,并且和学员对创业潜在危机进行分析,而这些企业家是高校教授或者是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经过研究分析显示,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时,应当结合创业成功案例、角色扮演以及互相讨论,对于学员们来说,他们在初创业阶段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此时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角度出发,解决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组织各种创业活动以及创业比赛,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实际的锻炼,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组织创业比赛,并在大赛中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奖励制度,对于较为优秀的比赛者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从而提高比赛者的创业激情。

( 四) 结合创业孵化器与创业中心建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实际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创业孵化器在创业项目以及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创业孵化器是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创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瑞典来说,过去创业孵化器发展相对缓慢,近几年来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对于瑞典来说,创业孵化器、科技园以及创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瑞典的教育教学事业,并且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机构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创业孵化器、科技园以及创业中心组成了密切联系的网络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大学,部分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将研究分析的结果带入创业孵化器、而这些大学生在国家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从而实现了商业转化,经过几年的时间后就可以离开创业孵化器自主创业。目前,林雪平大学提高对SMTL的支持,让更多的人员参加到创业活动中,并且SMTL提供早餐、会议室以及其他服务。SMTL创业培训的服务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创业者创新精神和企业的成长、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而这些项目还可以分为子项目,给创业者指引发展的方向。

三、瑞典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发

( 一) 将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在高校中还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制,而相关的教师以及学校资金的支持更是严重匮乏。虽然大家普遍认为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极为重要,但是大家还是认为大学的创业教育是为了给学生寻找一条就业的新道路。然而,为广大的就业者提供一个基本的就业岗位只是进行创业的一个微小作用,其更宏伟的价值体现在创业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某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在我国属于新生经济体制,而在大学教育中只有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创业信息才能够长久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并且将创业的意识深深地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基于上述分析,整个社会以及各高校应当摆脱就业和学科的限制,对创业教育在实际的教育体制中所占有的位置进行再次划分,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 二) 与国际接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趋于全球化。虽然创业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培养创业精神和基本技能的方式,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和国际社会接轨,加强和外界社会的交流,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 另一方面,相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创业教育将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授课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即加强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案例中的真实事件,使学生对整个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国的高校教师对于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并不熟悉,在后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 三) 增强高校间交流合作,促进创业教育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学,然而高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和沟通相对较少,这样很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2005 年,在清华大学开展了创新创业教学会议,在2006年,在南开大学开展了创新创业讨论会,并且在讨论会中提到对创业网络的重视,而这两个会议都没有对创业教育起到应有的影响。由于我国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并且无法进行高校间的互相交流和分享,因此,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缓慢,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 四) 对建立孵化器和科技园引起重视

我国应当加强对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的重视,提高孵化器和科技园的影响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成立孵化器以及科技园,而部分高校的创业机构形同虚设,只是挂个名号,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转变为上班族办公场所。瑞典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的重视,建立健全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管理系统,充分挖掘孵化器以及科技园功能,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研究机会,进而利用创业机构提高国内创业意识,加强创新创业的影响力。

( 五) 改变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国内大部分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主要在商学院以及管理学院进行设置,并且在课程体系中影响力相对薄弱,很多学校都将创业课程当作学生选修课程。虽然高校内部成立了很多创业机构,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但是这些创业活动实际上和商学院以及管理学院没有密切的关系,这极大地降低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学生很少能够接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不利于高校创业理论以及创业实践的稳定发展。对于高校来说,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学校稳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六) 促进和其他创新创业机构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重视创业教育理论的高校;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创办的企业项目机构; 全国青年联合会以及工商联合开办中国创业计划; 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电视台创办的创业活动竞赛。这些创业教育机构本身具备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特征以及优势、创业群体以及技能。因此,高校应当合理运用创业教育机构的特征,加强和其他创新创业机构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综合水平,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保证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国家应当重视创业教育教学,确保各个高校之间发展平稳。高校在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制订教育教学方案,并且制定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课程系统,吸取国外优秀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制度,创立教育教学实践平台,结合外部资源,从而建立一条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而提升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23-24.

[2]王蕊,郭晨阳.中国大学生创业不足——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8):20-21.

创业教育意义 第2篇

五、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要到2050 年才能停止。据预测:我国人口到2005 年为13.32 亿,2010 年为13.81 亿,2050 年为15.82 亿⑤⑤李京文主编《: 走向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第367 页。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到2010 年入学率接近15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能提前实现。若按每年新出生人口为2000 万计算,入学率15 % ,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500 万,每年毕业生将在500 万以上。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将继续增加,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又据预测,到21 世纪30 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 %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了。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发展职业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而不要造成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只是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了农村和城市。由于所学的这些一般的基础知识不足以使他们在农村和城镇的生产活动中进行新的创业,不少人就加入了四处流动的求职大军,以至带来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回去,就拓宽了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岚清同志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更是从政策措施上提出支持学生创业:“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陈至立同志也撰写文章,要求“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我国农村人口占70 %以上,乡镇企业已超过2000 万个,第三产业急待发展,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广阔的创业天地。

我国的国情,更加需要加强创业教育;同时,也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创业教育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两个哲学思考 南昌工程学院 王水平姚爱民

1、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1867.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张晓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4、薛虹,谢立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军工高教研究.2005(3).一、何以需要

这个命题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从实践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所以能顺时而生,是因为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拓展大学生的素质,即能促成大学生成为有创新品格的自由、全面的独立之个体。

实践的历史进程表明,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转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历程”。诠释这个“历程”,从理论上理解和深刻反思这个“历程”,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何以需要”的追问。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认知两个前提性问题:时代的变迁和人存在方式的转向。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该国的创造力水平。正如江

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提高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人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基于此,在1996 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都重要。”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呼唤,这也决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开发创造力为着眼点,全面促进人的现代化。

诠释创业教育的功能,它不但是对“就业教育”的一种辩证性超越,而且是市场经济所催生的促使人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一种时代产物。首先,从知识经济角度看,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掌握着最高级的知识,因此也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和社会财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对我国在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创业是繁荣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是创业的原始力量,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创业来扩大就业,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最后,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创业教育对于推进人才培养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培养质量;

四、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五、高等教育扩招后,创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以上是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说了创业教育“何以需要”的问题以及创业教育本身的功能契合时代变迁的内在属性。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陈文华 关小燕 江西教育科研 2004年第12期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侧重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根据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创业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殊意义。

1、创业教育有助于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教育本质上

是培养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务实趋利、理性进取的商业精神。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一贯重农轻商、贵官贱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次序,正好反映了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低贱

地位。尽管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早就打开了中国开放的大门,1978

年后开始的市场取向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传统的中庸之道和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等、靠、要陋习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大力

发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

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利于扩大我国开放、改革的成果;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孕育和成长

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2、通过在高校中推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可以在产业升级

和产业梯度转移中内生出一批素质更高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为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产业

集群已发展为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加速了产业的更

替,在产业集群升级和扩展过程中,蕴藏着大量商机;同时#在沿海3、4、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优势,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许多创业机会。这样,在沿海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批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较强的创业者能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第三产业的需求中找到创业的机会。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且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这些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应该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是在产业升级和转移中开展创业活动的主体。但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重学分轻能力的学历教育,许多大学生不具有起码的创业知识和理念。据调查,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创业的愿望,但是,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感到可望不可及,创业成功只是痴心妄想。创业教育正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适应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产业政策激励大学生开办自己的企业,能够借助产业升降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孕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不仅能带动就业,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创业教育为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提供重要契机。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超过40%,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10年。强劲的需求拉动着我国高校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无论公办还是民营,都在大规模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未来高校竞争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就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是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中,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我国的高校中,只有少数有可能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在未来的竞争中,高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民营高校,虽然目前招生火爆,但要保持现有的良好势头,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可以改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促进

社会就业。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就业压力巨大。国际劳工局公布的《中国就业议程》报告称,中国正面临就业不足、农村高失业率和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等问题的困扰。2004年4月26日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确定了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3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5-01

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不区分性别差异的教育模式,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较少,这无疑会导致女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

创业教育是在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劳动力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虽然众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针对女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还比较少。尊重男女差异,重视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探索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

创业教育的研究极大丰富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弱点。而区分男女的差异性而开展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有效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分社会性别的一刀切的思想,必将极大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更多的同学理解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刻意义,认识到培养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型创业人才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3、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

马克思说过,“每个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强,女大学生已将占高校人数的一半,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女性在入学机会、专业分布、就业等方面与男性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是实行无差别教育的,在教育的多个侧面一直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种种性别偏见和歧视现象,这对女性的成才和发展构成直接或潜在的阻力,最终妨碍了真正的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针对女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她们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也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之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一些代表认为:“信息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遗憾的是,女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分析原因,专家指出,排除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女大学生缺乏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发她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为她们把所学知识变成现实财富提供准备,勇于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

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女大学生传统的被动就业观念,形成积极创业的现代就业意识,带动社会整体就业观的转变。高校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她们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思路,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使大学毕业生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这是女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3、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据美国妇女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女性创业时代正在来临,在中国也有一大批法人代表为女性的企业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女性与男性有先天的生理差异,同时传统社会习俗在女性身上留下的一些烙印也使得女性拥有不同于男性的后天其它特质。历史的发展要求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实现自身价值。一个社会越是文明、开化,就越强调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统一。

女大学生处在奠定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不同于男性的特质,也有不同于已经进入社会中的女性的特质,因此,高校应重视这些特质和差异性,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提高她们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做到两性发展的平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第4篇

创新创业教育是被联合国称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短期的知识技能教育, 也不是快速创建企业的教育。它是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 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 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建设知识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5年, 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 2012年7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指出, “到2020年,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创新效益大幅提高, 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 勇于投身社会实践, 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2. 促进人才合理分配, 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 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 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 学科专业特点弱, 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有经济头脑、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自身特长结合高科技进行创业, 使最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家, 继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 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6%-8%, 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人才高度密集的北京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只有20%。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促进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创业, 通过创办中小型企业和研发新产品, 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我国的总

体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 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在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经济开放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突出, 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 其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培养综合素质高且创新创业能力强, 抗打击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我国在世界的综合竞争实力的迫切要求。我国当前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要加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为支持国家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满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落实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执行精神,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各高校在校内纷纷成立了以校园为依托的非营利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比较典型的有中南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中南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于2005年成立, 是一个集理论研究、创业教学与培训、创新创业实践、创业服务于一体的职能部门。中心由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大学生创业园、SIYB培训项目管理部、模拟创业实训项目管理部 (简称PF管理部) 、学生助理等五个学生组织和部门组成。

据统计, 自2005年起中心已经投入资金1 600多万, 资助了2 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有19家学生公司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710万元无偿资助, 有52家学生公司获长沙市创业富民专项资金、长沙市科技计划立项等各类资助共计378万元。真正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东北农业大学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率先建立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效率, 中心实行“三带一体”制度, 即领导班子带领负责教师, 负责教师带领优秀创业者, 优秀创业者带领整体创业者, 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 领导班子带领, 可以为创业者的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第二, 负责老师的带领可以使创业者的想法更加切合实际, 化理想为现实。第三, 优秀创业者的带领可以加速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步伐, 完善创新创业想法, 实践创新创业策划。在中心的带领下, 目前已发展了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培训过上千名大学生, 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2. 引企入校, 加强校企合作

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中指出, 高校要实现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校企合作不仅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金扶持, 增加创新创业策划实践的可能性, 更可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指导, 业务咨询等服务。多方校企合作可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007年河南农业大学利用与河南莲花企业集团、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河南金星啤酒集团等集团的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并以研究生创新创业带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以学校—企业共同体共创实习优良环境为主, 双师型教师教学为辅”的独特形式和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利用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合作, 如希波肉制品公司、蒙牛乳业、上海光明等公司的合作基础上, 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和内容, 将企业引入校园创新与创业实践教育中, 与企业实行资源、信息共享。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在校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参与公司的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可以得到高水平教师的指导, 与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有效弥补了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 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紧贴市场需求, 设置和调整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计划, 将企业需求、标准、技术等资源引入创新创业中心的人才培养中。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项目资金, 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对优秀的创新创业策划提供创业基金,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促进优秀创新创业想法的实践。

3. 实行产学研一体结合, 加大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产学研一体结合模式不仅可以促进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生产, 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锻炼创建企业所需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青海大学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建立了“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基本生产环节实习 (校内实习车间) —生产实践 (校外实习基地) —课堂的本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科学研究上实现了“研究开发 (学校研究室) —产品小试 (学校实习车间) —产品中试开发 (企业) ”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真正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科研能力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研究能力, 将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为成型商品, 中心建立集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商业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技创新思维、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心产学研一体结合的产品成为了一大特色, 如利用蓝莓研制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品, 蓝莓原浆、蓝莓果醋、蓝莓果酱等;自制面包以其物美价廉、不含工业防腐剂而美名远扬, 自制红肠更是每个来农大的人必买的一个特色, 自制山楂胡萝卜汁已成功引来了千万元的投资。

4.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 发挥基地辐射示范作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文件中指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3],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实践教育的发展。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向社会招商和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建立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孵化基地由学生自愿组织的创业团队成立公司, 以竞标方式获得经营权,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激励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于2009年首先建立了大学生健康吃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健康吃吧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成功的带领下, 中心又建立了西面来风大学生校园直营店校园孵化基地。

在校园孵化基地的建设中, 实施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由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进行品牌选择、与厂家协商、校内选址、采购及校内实体店的运营管理。实体店的经营真正地贴近了社会独立实践体, 在经营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敏捷的思维, 使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也在不断努力争取以现有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 孵化出更多创新创业实践实体, 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为本校乃至国内各高校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提供借鉴。据统计, 黑龙江省已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方学院三所高校效仿东北农业在本校建立了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其创新创业中心对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结语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是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为增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人才建设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改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理论实践结合的教育才能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而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 为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院校在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实践教育创建大学校园实习基地, 培养出与社会“无缝连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编辑:汪晓]

摘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中国高校教学热点, 中国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 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率较低, 创新创业型人才还很匮乏。为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该文章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及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实例, 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及对实践中的问题的思索, 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徐景学.高职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前台后院”模式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1) :7-10.

[2]王静康.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深化全国化工学科教育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1) :1-12.

创业计划书意义 第5篇

从企业成长经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团队、股权结构、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只有内容详实、数据丰富、体系完整、装订精致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吸引投资商,让他们看懂您的项目商业运作计划,才能使您的融资需求成为现实,商业计划书的质量对创业者的项目融资至关重要。

融资项目要获得投资商的青睐,良好的融资策划和财务包装,是融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做好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融资成功率不高,不是项目本身不好也不是项目投资回报不高,而是项目方创业计划书编写的草率与策划能力让投资商感到失望。

“二次创业”的历史学意义 第6篇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在赢得世人尊敬的同时,却都未能在“迫不得已”之前在“后院”打造出一个同样优秀的创业模式——所谓优秀的创业模式,我们暂界定为:创业者为保障自身的创业理想与权益,而对各种创业要素的合理搭配——于是,他们的事业先后在辉煌的顶峰戛然而止,他们的角色先后在与资本的碰撞中溘然出局;继而,他们在舐伤之后更不约而同选择了再度出发,只为自己心中未竟的事业与梦想!

其实,他们的最新一次出发大多已不是“第二次”,但只因为这一次的前一次留给世人的光环太亮,只因为这一次与前一次的得失足以警醒他们一生,只因为我们一时找不出更贴切的概念来诠释这种抑扬顿挫的铿锵……人常言:忘记历史,就是犯罪。然而,历史又总是惊人的重复。因为我们总是自负,因为我们总是健忘。但在时不我待的今天,这些创业精英们的代价不容白付,学费不容白交!

于是“第二次”的最大意义,恰恰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隐含着对已过去的“第一次”的反思修正,在于对各种创业模式的理性评估……因为有太多的初次创业者,由于那些本可避免的错误,而再未获得“第二次”的机会;因为有太多的初次创业者,在雏鹰展翅的同时,急需那些先行者们指点迷津,让他们能在打牢“后院”基础之后,再到市场上无怨无悔地一搏高低。

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与意义 第7篇

一、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开展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寓意是: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开展此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没有一流的教师, 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因而, 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性, 确立教师的核心地位, 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先决条件。同时, 民办高校的教师还应该明白,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个人的发展。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 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更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更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以人为本开展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通过创业教育文化的传递、内化、选择和创新, 将个体的发展同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统一起来, 同时将个体的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统一起来, 充分挖掘个体的智能, 这样, 能够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地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从而使学生在创业中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创业教育, 英文全称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也可翻译为“创业精神教育”或“企业家精神教育”。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 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创业教育从狭义上来讲是学校开设创业学课程, 给学生教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等, 使学生掌握创业的本领和技巧。创业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塑造为核心、以培养开创型人才为目的, 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 这样一来, 就很好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拼搏精神、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来激发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教育。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从以下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一, 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一切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其二,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学生知识增长和就业发展的需要。其基本任务一是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二是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三是指导民办高校学生积累创业知识,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四是向民办高校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 帮助其选择创业方向, 作好创业准备。

二、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 以人为本开展创业教育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扩招使民办高校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学生自主创业顺理成章成为拓宽就业渠道的新途径。与公办高校相比, 民办高校还比较年轻, 办学经验欠缺。由于资金不足, 导致一些院校的实验、实训的条件较差, 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这导致目前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从而出现民办高校生源匮乏, 学生就业更困难的现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民办高校必须领先且优质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创业教育。以人为本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是大学生个体生存、发展、适应社会的现实内在需要。创业教育的价值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 而是要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在时机成熟时一举创业成功。这样可以为国家积蓄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同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虽然这个发展过程比较长, 但我们要着眼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而民办高校要善于抓住机遇。创业教育是转变中国传统办学思想的表现, 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自主研发能力, 而学生能力的好坏又是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所以, 当前民办高校很有必要抓住机遇, 赢得先机, 实施“以人为本的创业教育”理念。此教育理念可使民办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在时机成熟时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成功的创业教育可以大大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这对于民办高校的生存乃至和谐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 有利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出来了多少为社会认可的优秀学生。目前,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是在探索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促进了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让高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既然教育部要在高等教育中扩大规模, 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那我们民办高校就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正确的定位, 抓住一切机遇, 办出自己的特色。民办高校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但要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 必须深化改革、提升办学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引导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创业, 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样才能提升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民办高校如果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强的学生, 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无形之中也在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档次争光添彩。

(三) 是促进民办大学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一面旗帜, 从胡大白校长30元起家到拥有今天的现代化、数字化校园的事实证明:黄河科技学院之所以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校中越走越稳, 是因为它在发展自己的特色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学院发展的艰辛历程为学生树立了创业的榜样。学院非常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首次在高校中成立校卫队。这一组织成为学生提升能力、追求最大程度个性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大熔炉。学院在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拓展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空间, 学院成立了校办工厂, 定期举办大学生辩论赛、就业指导、毕业设计大赛等, 其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开展创业教育, 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丰富了学生的创业知识, 培养了他们的创业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欲望, 提升了他们的创业素质。

(四) 是进一步深化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加快,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异常普遍, 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中更为严重。如果民办高校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 那就更难就业。而创业教育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分工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因此,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创业教育是当前中国引进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以人为本开展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阐述了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并就民办高校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办高校,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郭万牛, 杨蓉, 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 2009 (1) :119-121.

[2]魏汉琴, 李宝江.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1) :67-68.

[3]吴松岭.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8 (11) :35-37.

[4]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9) :158-160.

创业教育意义 第8篇

教科文组织曾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那是因为创业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功能,概括的说,创业教育具有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1)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则可以将加强创业教育所带来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1 加强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迅速的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虽然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不够理想,要完成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式的完全转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为了高效率的解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我国制订了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其中具有强大“创新素质”的人自然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和载体。

作为培养国家精英人才的高校,对于为国家输送大量创新人才自然是负有重任的。而创业教育正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它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活动,就是要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力,若高校能加大创业教育的幅度和深度,创业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也可能培育的越多越快,随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也就越快,同步而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就越好,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一步繁荣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2 加强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来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和实践过程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而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紧跟时代潮流从而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1.3 加强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转型,在稳定以及宽松的氛围下,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别在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上,希望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展现自己的能量和才华。早在2007年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完成的一份调查就已经显示:近万名大学生中,对学校进行创业教育认为非常必要的占31.96%,有必要的占44.01%,可有可无的占15.10%,认为无必要的只占6.85%。(3)将近75%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需求,由此可以得知同学们希望获取一定的创业知识,从而拓展自己未来的发展途径和可能性。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常规的职前以及就业教育时要增加或者加强创业方面的教育以满足大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

1.4 加强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依然明显。一方面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对我国就业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接连爆发导致企业招聘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也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水平,加深了就业矛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介于以上客观事实,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创业成功的学生还能增加社会岗位数量,解决部分社会就业问题,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及落后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大力倡导和鼓励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但是由于我国比起国外,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再加上许多高校仍然没有正确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些也始终处于观望状态,致使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较为“业余”的水平。一方面,由于对于创业教育并没有内化为一种教育理念,因此在我国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或活动也存在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比赛而比赛,并没有真正将创新、创业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正由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单一、形式化,致使创业教育的辐射面狭窄,往往只针对一部分学生,比如以各类创业比赛为形式的教育只是在选拔精英,很难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培养和教育。

2.2 创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在我国的创业教育中,所开发的课程普遍没有统一进入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也没有与学科的专业教育做结合,专门化的课程少之又少。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创新课程体系,也就不存在自己的课程教材,也没有一定的质量标准。正因为如此,各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普遍处于自发的、初步探索或者刚启动的状态。这样的客观现实就致使相当一部分高校都是采取了先开选修课试点的方式来开展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往往是著名企业、集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对学生真正有帮助的则是应该集中在小企业从创立、发展、如何生存等的分析,指导意义较弱。(4)另外一种高校选择的方式就是引进国外的培训课程,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KAB课程则是一类,但国外翻译过来的课程往往有文化上的差异,所选的案例也未必符合我国的国情,并且国外在课程的设置上都给予了充足的课时,而我国高校引进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则会大幅度压缩,从而弱化课程的效果。

2.3 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由于创业教育所具有的内涵相当丰富,教学内容牵涉的知识面也非常广,牵涉到企业建立到经营、成长的各个方面,还要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这对于任课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国外,基本上讲述创业课程的教师基本具有丰富的企业运营知识,大多都有亲身创业或投资的经历,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但是目前在我国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创业培训师资却非常匮乏,大多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都缺乏创业经历以及实践能力,纯粹是按照书本的理论灌输,难免使课程的现实指导性欠缺。

2.4 创业实践环节薄弱

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大多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讲授使得课堂互动较少,缺乏必要的实践结合性训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真正能够被激发出创新能力并投身于创业实践的学生凤毛麟角。高校若是纯粹采取这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的方法,不和社会建立起必要的联动,则很容易脱离实际,不但不符合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同时也难以得到社会资源的支持,有碍于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有志学生的发展。

3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3.1 要着重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在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时,决不能遗忘学生强烈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5)因此,创业意识是一种内化的动力,它是人们思想意志层面的一个问题,若创业意识缺乏,那显然真正会去实施的可能性就小。

特别在我国,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不强,虽然有些学生愿意去了解创业的一些内容,但实质上会行动的却很少。所以站在高校的角度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和培育创业的思想。首先,可以在大学生刚入校时所进行专业认同教育中就向学生们提到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强调创业也是就业的有力途径;其次可以利用大学生的形势政策课,专门设置一个模块介绍当下的创业形势;再次,可在高年级的职前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程中再强化。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氛围

要成功的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积极良好的氛围。高校可以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来塑造和建立起适合培育创业人才的环境。首先,学校可以倡导一种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科研环节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其次,组织和宣传各类创新创业型比赛及活动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比如全国挑战杯大赛、“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各类营销策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校园创业节等等,鼓励同学们参加,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再次,形成支持创业的机构或学生组织,一方面可以由学校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起创业指导中心给同学们提供咨询和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担当主角建立创业协会并聘任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顾问,利用榜样的力量也是不错的方法。

3.3 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系统的创业课程教授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操作方法、培养创业能力的基本以及重要的途径,高校理应重视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优化建设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增加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写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若各方面条件一般的则可以从全校性拓展性类副修课程先开始入手,若条件成熟的则可以根据各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开设与专业相配合的创业类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程。

另一方面,在创业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可以进行完善和丰富。一是要注重理论型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包括选择教材、教学的内容都需要仔细研究,理论教学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完成基本的创业知识储备,了解创业必要的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强化与理论结合的实践类课程和活动,这往往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比较缺乏的方面。由于创业教育是属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际操作非常的重要,因此高校需要为同学搭建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平台。首先,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拓展校外创业实习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带着项目进企业实践、在学校学习,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其次,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开设自己的创业试点区甚至是大型的创业园区,给同学们更广阔的平台来实践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孵化出比较成熟的项目,减少学生毕业后失败的风险。

3.4 加强创业课程的师资培养

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创业教育在师资方面的问题,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非常匮乏,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效果和听课学生的培养,因此在进行一系列课程优化的同时,各高校也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合格的师资。创业教育是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的,因此相关师资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在培养创业教师时就应该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在实际配备创业教师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可以尝试招聘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他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其次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的方式,理论课程采用校内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实践课程则可以聘请校外企业人士来做兼职讲师来授课。

综上所述,由于创业教育启动较晚,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努力完善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可以培养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创造性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国高校应该要重视创业教育的建设,通过各个有效途径将我国的创业教育带上蓬勃发展的轨道。

注释

1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99-100.

2陈剑波.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58.

3曹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24-25.

4刘志刚.创业教育: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源头活水[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1(3):81.

创业教育意义 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创业教育,就业能力

2008年至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的同时, 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除了高校财政压力外, 还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随着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 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2000~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07万增加到了610万。据统计, 2010年江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 (大专及大专以上) 人数约24万人, 比2009年增加约2万人,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 还有大量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 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大学生就业压力又促使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手段和方法。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教会学生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生就业难题破解的途径

(一) 高职学生就业仍有优势

据《人民日报》报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培养实用人才, 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订单培养”是职业院校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09) 》显示, 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 而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的是工科类, 其次是财经管理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

2009年, 我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技能型人才颇受企业青睐。所以, 高职院校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 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和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6%就是证明。

(二) 积极就业

就业形势迫使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创办中小型企业, 即积极就业。

什么是创业?英语对创业 (enterprise) 的解释为:从事艰难、冒险的事业;创办、经营、管理企业的活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强调的则是创办企业, 创造财富。

创业是高职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渠道。但很多学生却苦于不知如何下手, 如何作创业准备, 以及怎样开始创业之旅。所以,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特别是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应给予支持和扶助。

(三) 我国的创业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综合国力全面发展, 当前, 大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创业时期。党和各级政府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002年3月, 教育部全面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业问题研究则起步更晚。培养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要求。

《中国青年报》分析认为, 九江职业大学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得益于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九江职业大学将创业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计划。

创业教育目标是确立择业———就业———转变职业———创业的教育理念, 培养有个性化的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案例教学法对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针对本校的办学方针、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结合当今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 从分析毕业生创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展开, 找到一套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实际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需要立足高职院校的实际, 合理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利用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 找到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最有效的创业教学模式, 为学生顺利创业打下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 引导学生讨论,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要解决如下问题: (1) 案例从哪里来?案例要立足国情、本土、本校;内容上真实、通俗、典型。 (2) 如何帮助学生从案例中分析创业原理和规律?首先要提高教师创业素质。 (3) 如何应用推广?答案是建立创业实训基地, 鼓励学生多渠道见习、实习、自主创业。

案例的运用是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不是教“案例”, 而是以案例为工具让学生获得具体实用的知识,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充分重视、分析和有效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优化教学, 更新教学手段, 促使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为自主创业作好充分的心理、能力准备。应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法, 以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 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 要选择较为完整的、能够较为系统地传授知识、便于展开讨论又便于教学的案例。由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具有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知识的综合性, 所以较宜于在理论教学后进行综合实践和实训的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将所学知识串连起来, 而且便于讨论题的展开,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从而做到“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达到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行为训练的很好结合。

(二)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 要有效地开发案例, 进行案例的研究。在案例教学中, 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分析案例、研究案例, 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了解创业步骤。

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1) 收集学生的真实创业资料, 特别是本校校友的创业资料; (2) 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 (3) 进行团体讨论或小组讨论; (4) 在讨论中, 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5) 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

案例教学法可以针对三类案例展开分析: (1) 其他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 (2) 本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 (3) 学生的创业计划书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应用案例教学要分析创业或计划的得失, 面向本校全体学生,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本校毕业生创业的经历作为案例更有说服力。九江职业大学建校以来, 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不少。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 创业过程也充满挑战, 可以给在校学生很多启发。现略举两例。

案例一:外贸网店

创业者:九江职业大学商务英语班两位2004届毕业生。

网上购物已成为现代人的时尚。这两位女孩2004年9月结伴来到广州一家外贸公司打工。这家公司主要经营服装出口业务, 生意火爆。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后, 2005年下半年, 她们分别在广州各自开了一个网店, 利用公司熟悉的业务关系和周围价廉物美的服装批发市场, 请网络专业的同学为自己申请了网址, 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销售网站。然后, 他们用数码相机拍摄样品图片传到网站上, 标明价格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只要有人打电话购买, 就通过快递寄给对方, 再通过支付宝和网上银行接收货款。两个人做得都不错, 在2008年之前都有了车和房。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富裕的生活。

她们的创业经历对想创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启发意义。网络创业是一项成本较低、受众面广、时间灵活、体力付出少的创业方式。该案例告诉我们:网络创业要有好的创意, 懂得一定的网络知识, 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 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自己的人脉关系。选择网站, 一看网站的网络营销理念;二看网站的知名度;三看平台上成功案例。

案例二:某县希望艺术教育中心

创业者: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一位2008届优秀毕业生。

2008年, 她在家乡创办了“希望艺术教育中心”, 中心现有学员200多名, 实现了“零风险”启动创业, 为当地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中心也成为我校学生实习及就业的又一个基地。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以上案例, 让学生们讨论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第二步:选择一种好的创业构想。第三步:做好市场调查, 这一步是自主创业最关键的环节, 直接关系到自主创业成败与否。第四步:企业的人员组成。第五步:选择企业类型, 合伙经营需要订立一份合作协议, 要明确规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第六步:办理相关证件;第七步:预测你的启动资金。第八步:预测你的利润, 预测月营业额、月开销和月利润。这些自己都能做好, 就可以开业, 接下来就是如何加强宣传力度, 招揽生意, 热情服务, 保证服务质量, 控制成本, 管理好员工等。

首先, 在教学中可以把案例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行为强化法结合起来。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以理论讲述为主, 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2) 以案例讲述为主, 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理论。 (3) 每次案例教学后, 教师须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在思考和讨论案例后须进行总结。

其次是改进教学手段。我校创业教育面向不同专业的上万名大学生进行, 任务重、责任大。为了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 还须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业教育以前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2007年, 我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 每周1课时, 形成了创业人才的常态培养, 有了一支经验丰富、经过严格培训的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 以增大信息量, 使教学更直观, 充分发挥案例的功能。

再次是重视实践教学。要强调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要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通过参与和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重结合理论教学演示或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除了课堂的案例教学, 我们还把案例教学延伸到不同的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培训中, 还与九江市开发区联合培养创业人才, 体现了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

要搞好创业教育还要积极探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及教材建设, 做好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我校开发了自己的教材———全国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 2010年又重新编写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 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力度, 加上创新教学方法, 我校的创业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 教会学生创业, 使高职院校成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是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和当前国情的, 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詹一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J].教育研究, 2006, (9) :90.

[2]王一凡.江西省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约24万[OL]. (2009-11-20) .http://www.ganjiangrc.com/news/news_detail.asp newsid=25057.

论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阶段和意义 第10篇

一、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萌芽和起步:1998年———2000年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想法出现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的国家科委组织了“新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提出建立创业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建议。但由于当时市场并不成熟,创业板作为一个独立的股票二级市场并未被正式提出,而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机制提出。

目前业界公认中国创业板起步于1998年。1998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由国家科委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总体方案并进行试点;同年3月,被人们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向九届政协会议提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提案是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同年8月,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正庆在视察深圳证券交易所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在证券市场形成高科技板块;12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

1999年1月15日,深交所向证监会正式呈送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3月2日,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文件称: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适当时候在现有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同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议》,决议指出:根据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其上市交易的股票将在现有的证券所内单独组织交易系统进行交易。这次会议还对《公司法》作了修改,在《公司法》第29条增加一款作为第2款:“属于高新技术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以工业产品和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的金额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公司发行新股、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公司法》的修改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股票上市并建立相应的交易机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0年2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板工作小组成立,目的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板的各项准备和建设工作;同年4月,刚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不久的周小川在“2000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对设立二板市场已做了充分准备,一旦立法和技术条件成熟,我国将尽快成立二板市场,为我国证券市场补充新的内容。与此同时,证监会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就二板市场的设立方案、上市条件、上市对象、股票流通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建议;5月16日,国务院讨论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二板市场的请示,原则上同意中国证监会的意见,将二板市场定名为创业板市场。

在决策层达成统一意见后,深交所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2000年6月30日,深交所第二交易结算系统正式启用;9月15日,中联重科在深交所上网发行后,深交所停止在主板市场的新股发行;9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创业板市场发展战略委员会、国际专家委员会两个专门委员会和发行上市部等八个职能部门,标志着创业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10月18日,深交所通过巨潮网首次正式发布了《创业板市场规则咨询文件》,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10月20日,深交所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创业板系统全网测试的通知》;10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全部会员单位顺利完成创业板技术系统全网测试。

与此同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伴随着新经济和网络股概念热浪,全球创业板市场出现了疯狂上涨行情。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创立初期的100点增长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5132.52点,从1998年7月16日收于2000.6点到2000年3月10日一跃超过5000点,纳斯达克仅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全球的创业板市场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全球创业板市场的数量达到了75家(目前已有30余家市场实施了关停并转)。

二、中国创业板市场推出的波折和转向:2001年———2004年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代表新经济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创业板市场开始大幅下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历史最高点位迅速下滑,到2002年10月曾跌至1108.49点,跌幅最高达78%。2001年,随着多个上市公司造假黑幕被披露,国内主板市场也出现了崩盘。

2001年11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表示,吸取香港和世界其他市场的经验,要把主板市场整顿好后再推出创业板市场。在证券市场未整顿好之前,如果贸然推出创业板市场,担心会重复出现主板市场的错误和弱点;随后11月22日,成思危在香港出席新经济与中国2l世纪的发展研讨会时也表示,内地创业板短期内不会推出,应先整顿主板市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再推出创业板。自此,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暂时被搁置起来。

2002年前后,全球经济开始逐渐复苏。由于国内没有相应的二板市场,急需获得成长资金的国内互联网及相关企业如新浪、搜狐、百度、盛大、分众传媒、携程、阿里巴巴、掌上灵通等纷纷选择在海外上市,其中部分企业采取了借壳上市的方式。面对国内优质公司的资产纷纷由海外投资者控制和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缺少融资渠道等状态,2002年11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给中国证监会《关于当前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的报告中,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创业板建设,监管部门开始重新考虑打开创业板的大门。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对发展中小企业提出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一系列要求,使得创业板市场的分步实施具有了紧迫性和必然性;同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宋海领衔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推出创业板的议案》。其中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国家抓紧出台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法规,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第二,采取分步实施方式,推进创业板的市场建设。在不改变现有证券市场的法规、上市标准、发行审核程序和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将具有成长性及科技含量的中小型企业流通股集中到深交所发行上市,作为深圳现有市场的一个板块单独监控、独立运作;随后在8月,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提出:上交所的目标可定位为类似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深交所的发展模式则可参考纳斯达克模式,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既积极又慎重地推进;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这一意见直接促成了中小企业板的成立。2004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这个在主板市场框架内相对独立运行、并逐步推进制度创新的新市场的诞生,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它肩负着为创业板市场的建设积累经验和打下坚实基础的使命。截止2009年12月,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从最初的8家扩张到318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资料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http://www.szse.cn/main/sme/xqsj/jbzb/

三、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再次启动:2006年———2009年

诚然,中小企业板为中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其门槛较高,拟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需要符合主板公司的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客观上使得很多高成长性、建立时间不长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无法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

2006年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和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股市连创“历史新高”: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88点开盘一路震荡上行,冲破诸多整数关口后,在这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收盘于2675.47点,较2005年末涨幅达130.43%;沪深市场的总市值达到89403.9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75.68%。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称资本市场面临转折性变化,将适时推出创业板;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于8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标志着创业板市场的重启即将开始。

2008年3月1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8年将加快推出创业板,积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力争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3月22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创业板规则和创业板发行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创业板将在2008年推出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让监管部门直接推迟了创业板推出的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率先走出危机,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6月5日,经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创业板上市制度;7月26日,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8月14日,第一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创业板发行工作即将正式启动;10月23日,创业板在深圳正式举行开板仪式;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以青岛特锐德为首的28家公司挂牌上市。至此经过十年的等待和准备,中国创业板市场终于正式启动。(见表2)

资料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http://www.szse.cn/main/chinext/scsj/jbzb/

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市场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等创业企业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功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创业板的建立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走的是“外向型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对境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加强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不能满足长期充当劳动密集型产品“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必须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数量和比例,成为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的“世界加工厂”。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将促进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创新资源与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通过创业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积聚,促进一批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逐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创业板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而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长期以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创业板的推出将撬动民间投资,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使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及其他信贷、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资金进一步汇集和投入到中小企业。同时资本市场有一个杠杆放大的效应,通过这样进入资本市场以后,有助于形成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而且,创业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将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因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初期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很大,稳定这类企业并促进其发展,将有力地保障社会就业。据统计,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员工人数平均只有1300人不到,上市后二至三年,其平均员工人数就增加到3400人,增长近1.6倍。

第三,创业板的建立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伴随着创业板的开板,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四部分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市场)。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企业规模分化日趋明显,不同区域、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迫切要求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单一的主板市场和同质化的制度安排已经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创业板的推出适应了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要求,也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有利于扩大资本市场服务范围,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刚.论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基础[J].经济,2009(6):6-7

[2]成方.1998~2002:创业板的第一次起落.互联网天地[J].2009(6):24-25

[3]罗武.2003-2008重启创业板[J].互联网天地.2009(6):26-27

[4]中国创业板大事记[J].中国高新区.2009(5):31

[5]涂永红,谷宁宁,朱元甲.创业板:十年磨一剑[J].西部论丛:2008(4)40-43

[6]曹东.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8(1)31-32

[7]王云鹏.中国创业板的开启与香港创业板的启示———基于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16)53-55

[8]李杰.金融危机下创业板的推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109-110

[9]陆岷峰,陈志宁.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2009(6)54-58

[10]孙琪琦.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09(8)155-156

大学生校园咖啡厅创业的意义与尝试 第11篇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进,咖啡逐渐走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各类咖啡厅也成为了人们休闲、会友、洽谈业务的首选场所。而大学校园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年人生活学习的地方,更应有一间咖啡厅以适应他们的生活需要。更有一些大学的咖啡厅俨然成为学生展现才华和创意、企业老板猎取人才的交流空间,我们称之为创客空间。

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教育,其中包含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德育。将校园咖啡厅放手交给学生社团来实战经营,配以相应的出品、营销方面的指导老师,可以将三种教育融合在一起,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强调素质教育,通过指引,再由素质教育升华体现人的品德素质。这才是大学教育最应该做的事。

创建校园咖啡厅不仅仅是为了开一家咖啡厅赚钱,或者提升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以咖啡厅为平台,推广咖啡、餐饮文化,其背后的产业价值是学生更需要去学习和体会的。具体的做法,就是要通过开设各种与之相关的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文化活动,让咖啡逐渐走入大家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咖啡行业创业人才所需的各项职业能力,可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全方位专业技能+经营策略+营销技能。需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弄清在本校开咖啡厅的可行性及所需面对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创新性地设计出各种对应方案。要教会学生在创业大潮中不随波逐流,紧扣实际情况,善于寻找“市场空白”,能够不断创造新颖的“话题”以保持咖啡厅的“新鲜度”。核心目标是要在校园咖啡厅经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校的咖啡厅采用的是对外承包的形式,这样就错失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好机会。也有部分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下面就以广州某大学的咖啡厅为例进行分析:该校出资建设硬件,其他事宜由企业负责,包括技能培训、设备和货源的提供等。咖啡厅的经营范围包括产品和培训活动。产品有:现制的咖啡、西点以及企业经营的食品、食材等。培训活动则是面向社会的亲子类休闲餐饮DIY,有咖啡拉花、饼干烘焙等多种课程,活动多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

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能减少资金投入,经营初期在外力的协助下能迅速让项目上马,但学校在经营过程中难于监管学生的学习收获,很多情况是学生最终只成为了普通打工者,难于接触到咖啡厅经营的核心,更不用说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关键还是要配备校内教师长期进行技能和经营方面的指导,以增强学生实训的目标性。

我国高校内绝大部分师生平时较少接触咖啡,但对于新开业的咖啡厅还是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此种兴趣是短时的尝鲜,要想能长久地吸引顾客,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市场,让目标消费群体更多地了解咖啡文化并将其内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调查还显示,顾客对免费的餐饮知识讲座和培训有强烈的兴趣,可通过此途径宣传咖啡文化。因为大部分人平时较少喝咖啡,所以相对于醇苦的黑咖啡,更乐于接受奶香浓厚,甜味适中的意式咖啡,尤为中意样式美观的意式拉花品种;除咖啡外,顾客还希望能吃到更为丰富的食物,如甜点和小零食等。

未来咖啡行业的发展将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有准确目标客群定位的各类小众咖啡厅将取代大品牌连锁咖啡店成为主流,此类咖啡厅的特点是小而精,老板往往就是生产者,且一人身兼数职。咖啡厅除经营咖啡外,还兼售茶、酒、西餐、西点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尝试如下经营方案:

(1)为推广西式餐饮文化、培育市场,可通过微信平台以提前预约的形式,定期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和品鉴会。如在红酒品鉴会上,我们会推出几款经典的红酒和西餐,并邀请国际三级侍酒师前来讲解红酒品鉴和餐酒搭配的基础知识。

(2)成为创意人才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与相关机构合作,挂牌成立校园创客空间,固定活动时间,为每次活动提供主题策划和相应的服务。

经营策略:

(1)在咖啡吧内兼销售店内食品的原材料(如咖啡豆、牛排、酸奶粉等)。为降低经营风险,可考虑场地寄卖的形式,即不直接进货售卖,而是免费提供货架给供应商展售,店员负责销售并从中赚取提成。

(2)成立“格子铺”。在咖啡吧内摆设两个立柜,柜子分割为很多带玻璃门的小格子,我校学生可免费租用格子寄卖自己的物品,可由咖啡吧员工代销(赚取少量提成),也可自己来咖啡吧内销售。此举既能为咖啡吧吸引客流,拉动酒水饮品的消费,又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小型创业的平台。

(3)寒暑假期间,面向从化地区开设亲子类的餐饮DIY休闲培训活动。具体可设咖啡拉花、花式饮品、茶艺、饼干和蛋糕烘焙、手工冰激凌制作等多种课程。

定价策略:

(1)价格策略:为提高创业者的高品质服务意识,同时兼顾学生的消费能力,咖啡吧的各类产品采取“量少而精”的出品,以此保障中低段的价格水平,适当保留少量高价产品。也可推出优惠套餐,将份量大、成本低的食物与少量高档食品搭配,既能保证出品水平又能吃饱,同时兼顾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承受能力。

学生是初次创业,为降低经营风险,在初期不宜每日做太多的品种,但为丰富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可制定更利于成本控制的“固定套餐”销售方案。即设计五个单人套餐,每日只推出两套。每天的单点品种均出自当日套餐内容。

宣传策略:

(1)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餐饮消费意识仍普遍处于初级水平,即以吃饱为主要前提,很少关注到餐饮文化、餐饮礼仪在未来职场社交的重要性,或者无从了解。为了培育市场,我们计划定期免费开设与餐饮相关的社交礼仪知识讲座(如“红酒品鉴”、“你所不知道的宴客礼仪”等),以吸引学生消费群体光顾,初定每半月举办一次,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形成系列化。也可在周末开设短期的实践培训课程,我校学生仅需在店内购买原材料即可参加培训。课程可通过微信平台报名,根据项目操作条件,一次容纳5-10人培训。

【参考文献】

[1]王保江 .创新创业导航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 .

[2]徐井宏,缪纯 .聚合—国内外创新创业平台案例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创业教育意义 第12篇

一、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 对创业板退市提示方式进行改革

为了和主板市场及中小板块市场被实施“*ST”的公司相区别, 新推出的制度对创业板退市的提示方式进行了改革, 不再使用“*ST”这一标识来揭示退市风险,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深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且加强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披露的方式向投资者及市场充分揭示所存在的退市风险。在披露的时间上, 要求出现退市风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对退市风险及时对外提示, 并且之后每周披露一次。在披露的形式上, 要求证券公司应该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手段, 及时通知持有创业板退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等内容。我国创业板提示方式通过在时间以及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有效的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并且更好的完善了信息披露的功能。

(二) 退市时间缩减, 加快了退市进程

新推出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不仅明确了“财务报告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又不予以改正的公司将快速退市”, 而且还要求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加快其退市进程。“创业板上市公司触发资产为负条件的, 一旦经审计的年度的会计报表显示该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值, 其股票立即暂停上市”。达到“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条件的, 该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与原来规定的退市时间及进程相比, 现行的制度表明了监管当局对于规范创业板市场的决心, 大幅度的缩短了退市时间, 加快了退市进程, 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 上市公司审核标准更为严格

针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特有的风险特征, 以及充分借鉴主板市场的监督管理经验, 新规则引入财务报告质量、市场指标等方面的退市标准。例如现行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出现“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情形的, 将终止其股票上市。触发“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的退市条件的, 一旦达到此标准, 将直接终止上市。而且又增加了“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两个退市条件, 这无疑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核标准更为严格, 优化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同时构建了多元化和合理化的退市标准体系。

二、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影响

(一) 促进了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减少市场投机性

由于创业板的上市要求与主板相比降低了很多, 导致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大多数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的组织结构并不完备, 另外对其的治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 由于董事会, 监事会等职能部门的职责没有充分发挥, 从而没有对其起到很好的促进和监督的作用。而现行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使整个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有进有退”的畅通渠道, 它完善并恢复了上市制度的审核标准, 体现了不支持通过“借壳”方式来实现恢复上市这一原则, 这不仅有效避免了上市公司“停了不退”及“壳资源”的炒作等行为的发生, 也杜绝了一些内部治理不良, 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继续存在于创业板市场的现象。“创业板公司被公开谴责三次将终止上市”, “造假引发两年负净资产直接终止上市”等规定也从财务报告, 净资产等方面严格地限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 不满足规定立即退市, 这反映了资本市场的竞争原则。此外因为低门槛的原因, 使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数量不断地增多。然而在有限的市场容量内, 它们定将为争夺上市席位展开激烈的竞争。一些公司的退市, 必将引入新鲜血液的流入, 新制度的推出使得一些经营业绩良好, 投资者追捧的上市公司处于优势地位, 避免了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良莠不齐,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并且促进了市场的优胜劣汰, 实现了我国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创业板是高科技企业的摇篮, 它的推出一方面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 它也为广大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增多, 上市公司质量的良莠不齐无疑给本身并不完善的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 再加上投资者对创业板规则的认识缺乏, 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建立严格的创业板退市制度, 有效的保护了整个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有退市制度做依据, 监管层可以更好地履行其监管职能, 将业绩差的, 治理不规范的上市公司罚离创业板市场, 投资者也就可以更专注地寻找具有高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 结合技术分析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入场, 而不是时时刻刻都担心着选择上的失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的信息披露, 投资者可以及时的了解到上市公司动态和经营运作方面的风险, 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并且对可能到来的风险做到提前消化。“创业板公司终止上市后将统一平移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这一规定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股份转让的渠道和平台, 大大减少了因为直接退市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最大限度地保护创业板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

(三) 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由于创业板退市制度已经酝酿多时, 证券市场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消化, 加上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大量退市公司出现, 因此可以预计短期内对市场的冲击有限。另外由于创业板大多是小公司, 在大盘比例中占有微乎其微的位置, 对市场的总体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与此同时,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有助于市场投资理念的形成, 为A股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同时也为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这项措施能促使一些上市公司改善经营业绩, 那么因为业绩差、管理不善等原因退市的公司也将因此减少。新制度的推出对创业板短期内构成利空的同时, 却对主板市场构成了利好。原因是主板市场的资金不仅不会被分流, 还会因为创业板股票供应量的减少而受益。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对市场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 金融改革成功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生存环境及生存状况, 因此创业板退市制度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只有弊而无利。

三、创业板退市制度推出的意义

(一) 加快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纵观国际创业板板块, 上市公司退市是一种很普遍的正常现象。首先, 从海外的的创业板退出数量上来看, 纳斯达克市场、香港创业板等板块的退出率均高于其主板市场, 这说明越是成熟的创业板市场, 退市率相对就越高,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让新公司源源不断地流入创业板市场, 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国创业板市场因为起步较晚, 在一些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 有效的借鉴了国际创业板市场的经验, 突出了退市标准, 并加入了对信息披露不实等违规行为的考察, 不仅规范了上市公司而且强化了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实现了与成熟市场的靠拢, 并加快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二) 是培养理性投资, 降低市场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 使广大中小投资者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认识与了解, 在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谨慎,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了市场上存在的盲目投资, 跟风投资等现象的发生。另外, 新规定还明确规定了首次风险披露时点以及后续风险披露的频率, 并且对退市整理器的起始时点、日涨幅、行情揭示等也都有明确详细地规定。这不仅规范和约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的行为, 而且大大的减小了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 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投资环境。

(三) 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退市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资本市场的变化并且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陷, 如退市程序比较复杂, 退市效率低, 个别上市公司通过特殊手段规避退市的情况时有发生等现象。新制度构筑建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建立起了有效的约束机制, 保证了市场的整体质量, 并减少了创业板市场的剧烈波动所引起的社会震荡。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优化我国创业板市场结构, 增强市场的声誉和公信力, 提高创业板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时期, 也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业板市场。新推出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迈出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一步, 也时刻提醒我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挑战, 应该不断的制定和完善与之配套的规则及制度, 从而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以实现资本市场平稳健康的运行与发展。

摘要:为了有效的规范我国创业板市场秩序, 充分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新推出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完善了原有的退市制度, 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丰富。新制度的推出及实施对创业板市场, 中小投资者, 以及主板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加快我国证劵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降低市场风险以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板退市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完善资本市场,短期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峥嵘.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J].科学发展, 2010 (9) .

[2].关旭.基于国际经验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1 (11) .

[3].周爱民, 周霞.创业板退市制度小议[J].西部论丛, 2010 (11) .

上一篇:电子自动化工程下一篇:演出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