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解读

2024-07-07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解读(精选3篇)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解读 第1篇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 用形成命题来描述世界。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 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 -phor或pherein表达carry, 所以, 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 一种转换, 也就是我们汉语中所说的“本体”到“喻体”的转换。隐喻意义就是把喻体的意义映射到本体上, 从而达到重新认识本体的目的。

从认知的角度看, 隐喻可以分为“根隐喻”和“派生隐喻”。根隐喻指的是一个作为中心概念的隐喻, 如:争论是战争 (Argumentiswar) 是个根隐喻, 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隐喻, 如:Heattackedeveryweak pointinmy argument./If youusethatstrategy, he willwipeyouout./I’ve neverwonanargumentwith him.等就叫做“派生隐喻”。本文中对情感表达法的分类都是从根隐喻的角度进行的, 而其中列举的语言现象则很多都是派生隐喻。

此外, 从隐喻的句法和结构来说, 既有名词性隐喻, 也有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和介词性隐喻。如:

Loveisfire. (名词性隐喻)

Shewasseizedbyjoy. (动词性隐喻)

首先, 快乐不可能“抓住”什么东西;其次, “她”也不可能被快乐“抓住”。这一动词性隐喻的背后预设着这样一个基本隐喻:“快乐的情感”是一个对手或敌人。

Hehasahottemper. (形容词性隐喻)

这里, “hot”对“temper”的描述, 暗示着这样一个隐喻:Emotionisfireandheat. (情感是火, 是热。)

Iamalwaysbehind you. (介词性隐喻)

“behind you”把物理意义上的“在后面”转移到了抽象意义上的“站在某人或某事的后面”, 即“幕后操纵”、“支持”某事或某人。

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时候, 创造了大量的隐喻。这些表达方法中, 有根隐喻, 也有派生隐喻;有名词性隐喻, 也有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和介词性隐喻。在英语学习中, 熟悉并掌握这方面的丰富表达方法, 对于英语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将从隐喻修辞的角度对英语中的情感表达法进行分类说明和解读。

一.情感是容器里的液体

在这个根隐喻中, 人被看作是一个容器, 情感则是容器中的液体。这个隐喻通常用来形容人欢喜或悲伤的情感, 这种感情的强度和容器中的液体的数量成正比。容器装得越满, 感情越强烈。当液体溢出来的时候, 说明人的感情最强烈。

比如说, 当人们表达快乐的时候, 人们会说:

1. Thevictoryfilledthem with joy. (胜利使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2.She overflowed with joy whenshesaw thegift. (当她收到礼物的时候, 高兴极了。)

3.Ibrimmedoverwith joy whenIsaw her. (当我见到她的时候, 我非常高兴。) 而当表达愤怒的时候, 愤怒则被比喻成身体中一种火热的液体:

4.Youmademyblood boil. (你把我气死了。)

“boil”本用来指液体沸腾, 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极度愤怒的情绪, 非常形象、生动, 表现了强烈的愤怒之情。

5.He wassimmering with rage whenhelefthere.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憋着一肚子气。) “simmer”表示“炖, 煨”, 而这里用来比喻人憋气, 其背后预设着的根隐喻是“愤怒是人体里一种热的液体”。

二.情感是对手、敌人

理智和情感是一对矛盾, 理智常常和情感进行着斗争。自我既有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也有可能失控, 被情感占了上风。人总是用理智去把握自己的情感, 可又常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失败。在表达情感的时候, 我们常常会用到seize、possess、struggle、grip、overcome、subdue、conquer这样的词语, 其背后预设着的隐喻便是“情感是对手、敌人。”如:

1. People were seizedwith apanicwhentheepidemic broke out.瘟疫爆发之初, 人们陷入了恐慌。

2. Thevillagerswereseizedwithterrorwhenthey sawthebombershovering overhead.村民们看到头顶盘旋的轰炸机, 非常害怕。

3. Hisinfatuationwith thatbeautifulsingerpossesses him.他对那位美丽的歌手非常迷恋, 不能自拔。

4.Hewasstruggling with hissleepiness.他努力保持清醒而不睡过去。

5.I was gripped by nervousness.我非常紧张。

6.Shewasovercomewith grief.她不胜悲伤。

7.Hissoothingwords subduedherfears.他安慰的话语使她不再恐惧。

8.You must conquer your fear of height.你必须克服恐高症。

情感有时就像一匹难驯的野马, 总想挣脱理智的缰绳。所以, “Emotionisananimal”。情感努力摆脱理智的控制, 就像野兽挣脱牢笼。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和他的情感是对立的。

9.Don’tletyourfeelings run away with you.不要感情用事。

10.Shekeptherlove for him in check.她抑制着自己对他的爱。

11.Hecouldn’thold back his anger.他怒不可遏。

12.Herfeelingsofjoy brokeloose.她的快乐迸发出来。

Keep…incheck和hold back通常用来表示把动物关起来, 这里则用来比喻控制感情;runaway和breakloose通常表示动物逃跑或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 这里则比喻取消对感情的控制。用了隐喻修辞, 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三.情感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 可以是社会力量, 也可以是自然力量。情感既可以像社会中地位高的人支配地位低的人一样控制人类, 如:

1.He is ruled by anger.他非常生气。

2.Picasso’swholelife was governedby passion.毕加索的一生充满激情。

3.His actions are dictated by pursuit of money.对金钱的追求支配着他的所作所为。

4. Sorrowoverwhelmedthe family.悲伤笼罩着一家人。

情感也能像洪水、风暴这些自然力影响客观世界一样来影响人类。如:

5. Iwassweptoffmy feet.我被情感支配, 身不由己。

6. They were carriedaway withjoy.他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7. WhenI found out the truth, it hit me hard.发现真相使我遭受巨大打击。

8. Thatwasaterrible blow to me.那对我是个极大的打击。

情感是重力:

9. Theygravitatedtoward eachotherimmediately.他们马上彼此有了好感。

情感是电力:

1 0. Itwasanelectrifying experience.那是让人兴奋的体验。

情感也可以是磁力, 或吸引, 或排斥:

11.Iwasmagnetically drawnto her.我被她吸引住了。

12.Iamattractedto her.她吸引了我。

13.Shefoundhimirresistible.他对她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14.Thatrepelsme.那使我反感。

四.情感是魔术师, 是骗子

情感经常给我们一种幻象, 愚弄我们, 甚至欺骗我们。通常, “魔术师”这种情感隐喻是指那种罗曼蒂克的爱情;而“骗子”式的隐喻则应用的更广泛, 可以指各种情感。比如:

1.Ouremotionsoftenfool us.感情经常愚弄我们。

2.Hisemotionsdeceived him.他的感情欺骗了他。

3.Shewasmisledby heremotions.她被感情所误导。

俗话说, “Love is blind” (爱情是盲目的) 。恋爱中的人常常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Love is without reason” (爱情无理智) 。所以, 在英语中人们常用下面这句蕴涵着隐喻修辞的句子来形容这种情形:

4.Hisemotionsclouded his judgment.感情使他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情感是疯子

这类比喻用来描写人的理智完全被快乐、愤怒或欲望等强烈的情感所控制。强烈的感情让人失去理智, 变得疯狂, 忘乎所以:

1.Theywerecrazywith happiness.他们非常幸福。

2.Shewasmadwith joy.她欣喜若狂。

3.Iwasbesidemyself with excitement.我兴奋的不得了。

4.He is mad with desire for success.他渴望成功。

5.Thefanswerewild with joy.球迷们欣喜若狂。

六.情感是火, 是热

人们常把强烈的爱、愤怒或欲望比喻成熊熊燃烧的火焰。感情越强烈, 火燃烧的越旺盛, 温度越高。感情越平淡, 火变得越微弱, 温度也随之下降。请看下面的例子:

1.Theywerehotwith passion.他们激情似火。

2.Behindhissoft-spoken manner, the fires of ambition burned.他举止温和, 心中却燃烧着理想的火焰。

3.Danburnedtoknow whatthereasoncouldbe.丹心急如焚, 想知道原因。

4.Hegavehisdaughter a burning look of anger.他狠狠地、愤怒地瞪了女儿一眼。

5.AsachildIhada realhottemper.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我的脾气就很暴躁。

6.Bettywasmyold flame.贝蒂是我的老情人。

感情增强, 火也燃烧的更旺:

7.Hegottohisfeet andhisdarkeyeswere blazing with rage.他站起身, 眼中燃烧着怒火。

8.She’shotwithrage.她气得发火。

9.Hewasburningwith love for her.他心中燃烧着对她的爱情之火。

感情微弱, 火焰也随之变作火苗, 从熊熊燃烧到摇曳不定, 直到熄灭:

1 0. Thoughweknewour armyhadbeendefeated, hopestillflickeredinour hearts.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 希望之火仍然在我们心中闪烁。

1 1. Forthefirsttime shefeltatinysparkof hope.她头一次感觉到一点点希望。

1 2. The fire betweenthem finally wentout.他们的爱情之火最终熄灭了。

感情强度下降, 继而温度降低:

1 3. Whentempershave cooleddownwewilldecide what to do.到大家的火气消了, 我们再决定怎么办。

1 4. Youshouldeachmakeyourownlives, and whenemotionshavecooled, seeifthere’sapossibility offriendship.你们各奔东西吧, 等感情冷却下来之后, 看看是否还可能作朋友。

七.情感是饥渴

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歌唱道:“I’mhungeringfor yourtouch.” (我渴望你的抚摸) , 人类对爱情的渴望生生不息, “Lovemakestheworld go around”。人在饥饿的时候对食物的渴求和人类对爱的渴望是相对应的。饥饿的人有一副空空的肚肠, 而渴望爱的人们则有一颗饥渴的心。如:

1.I’m starved for affection.我渴望爱。

2.She’slove-starved.她渴盼着爱情。

而爱就像心灵的营养品, 滋养着干涸的心, 使心灵的百花园鲜花盛开, 生机无限:

3.Hethrivesonlove.爱让他生机勃勃。

4.Iwasgivennew strength by her love.她的爱给了我新的力量。

5.Sheissustainedby love.爱支持着她。

本文所列举的英语中的情感隐喻表达仅仅是英语中情感表达方法中的一部分, 远非全部, 它们是人类隐喻机制在情感表达上的部分体现。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 英语中关于人类情感的表达必将获得新的隐喻含义。掌握英语中这些情感隐喻概念对于进行跨文化交际、推进英语的教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Albert azzi, Liliana.Meaning andCognit ion[M].Amst erdam:JohnBenj 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Kovecses, Zolt an.Met aphor[M].New York:Oxford Press, 2002.

李开荣.《汉英分类词典》, 译林出版社, 199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 第2篇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下面,试以20全国及分省命题的多份高考试卷为例,就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作些初步探讨。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如年全国Ⅰ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在依题回答“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就得抓住“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意象)。因为作者选择的这些意象,体现了其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无法排遣而又极力想暂时排遣”的主旨相契合。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解读 第3篇

从20世纪2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隐喻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认知学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影响着人的思维与行为的认知方式, 隐喻“处于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的中心部分, 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 (Fauconnier1997:1) University Press.大量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都以不同的方式, 支持了这种说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Lakoff&Johnson, 他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1980:3-4) 中提到, 我们生活中充满隐喻, 隐喻是思维和推理的基础工具, 人的概念体系和深层次思维架构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无处不在, 诗歌本身就具有隐喻性, 尤其情感隐喻在诗歌中的表述十分丰富, 因此情感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所译诗歌的表现力。该文主要以认知语用学为理论框架, 利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研究诗歌中的情感隐喻的翻译, 并提出可以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间最佳关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2 诗歌中的情感隐喻

隐喻存在于多种文学表达方式中, 谜语、俗语、谚语、民谣, 小说, 尤其是诗歌中。C.Lewis认为,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 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G.Bachelard提出, 诗人的大脑完全是一套隐喻的句法;E.Fenellosa也强调, 隐喻是自然的揭示者, 是诗歌的实质; (以上全部引自Rogers, 1973:6) 由此可见诗歌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隐喻的特性。诗歌又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中常常是蕴藉悠远, 含而不露的, 即言在此而义在彼, 隐喻自然而然成为了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语言媒介, 诗人的喜悦与欢快、伤感与忧愁、恬淡与闲适、以及洒脱与坚守, 都通过情感隐喻表现在字里行间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说情感隐喻在诗歌中无处不在, 诗人隐喻性的推理与思维方式决定了在诗歌中情感表达也必定具有隐喻的特性。

诗歌中的情感隐喻是从情感概念域到其它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这种概念映射具有不可逆的顺序性, 主要是通过隐喻用我们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和体验来表现模糊的、抽象的情感知识领域, 例如:She is boiling with anger.愤怒与开水之间的概念映射, 愤怒是抽象的情感概念, 开水则是为人的经验所熟悉又可感知的具体事物, 但是如果反过来Boiling water is anger.却是错误的表达方式。此外, 心灵的精神形式是情感而情感产生感觉, 情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人体的物理表现, 因此情感隐喻是从由情感而生的感觉与感受到人体的体验与经验;情感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定义了世界和我们经验之间主题性的关系。比如:看恐怖片时, 如果你感到害怕, 全身就会起鸡皮疙瘩, 所以当听到“I get goose bumps”, 首先会联想到的情感就有可能是恐惧或害怕。基于诗歌情感隐喻的概念映射与情感体验两个特性, 以诗歌中“爱”表达方式为例, Without you by my side, /I'm just a flame without the heat. (Elle Kimberly Schmick) 诗中情感隐喻的两个概念域分别是爱与火焰, 火焰的热度则是人身体产生的情感体验, 你对我的爱就像热度对于火焰一样不可或缺, 没有你在我身边;我只是一束没有热量的火焰。

3 认知语用翻译理论

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1995) , 尝试性的探讨了认知科学理论在语用学方向的应用, 从认知角度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 提出了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 开创了语用学研究的认知新方向, 在西方被称为“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 交际双方通过认知语境的互明, 最终达到最佳关联。在关联理论框架下, 为使听话人能花费最小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说话人必须通过明示交际意图以达到双方交际语境的互明;而听话人在话语理解中则需要通过认知推理去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以达到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目的。由此可见, 关联理论可以很有效地阐释隐喻性话语, 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求文化最大关联的过程。

关联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独创性理论, 它重新审视了语用因素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及其在明示与推理过程中与认知心理学的诸多联系, 可以用于探讨与认知和交际相关的诸多学科。翻译实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行为, 与关联理论有一定兼容性, 翻译的过程可以看作双向的言语交际, 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同样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许多学者都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Gutt (1991) 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他强调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把翻译看成不断依据语境进行动态推理以达到认知互明的交际行为, 并指出最佳关联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 即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原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是否能达到最佳关联, 换句话说,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原作者的明示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 再通过双方认知语境的互明把认知效果传递给读者, 也就是译者让读者花费最小的努力就能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从而实现翻译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目的。认知语用翻译观认为,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就是在情感互通的基础上,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 通过译者的推理, 实现原作者与读者之间认知语境中文化内涵的关联, 达到两者喻体的共知性, 实现原作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减轻读者阅读译文时所付出的努力。

4 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跨文化交际过程, 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 并忠实地体现原作者的意图, 译者翻译的译文与原作者所要实现的原文语义的最大关联性就是翻译目的的实现, 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达到与原作者的认知语境的共享, 从而花费最小的努力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然而, 尽管情感具有相通性, 但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诗歌中的情感翻译要实现原文与译文的语境假设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宋词, 鹊桥仙, 秦观) 其中金风玉露和鹊桥的隐喻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很难准确的用英语传递。而“关联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文化意象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紧密关联, 趋向吻合。 (刘法公, 1997:106) ”翻译过程中应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关联性, 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诗歌中情感隐喻的可译与不可译问题, 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或者意译的方法, 直译可以保持隐喻文化特征, 但必须在喻体具有文化相通的前提条件下, 接通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较大, 中英诗歌中情感隐喻直译的情况较少, 一般意译则通过转换喻体、补出寓意、增加释义等方法意译, 根据目的语的认知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 通过实现喻体文化翻译的对等。意译虽然有时会有损审美原则, 从认知语用翻译观来看, 达到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才是情感隐喻翻译的最终目的。

例如:十五始展眉, 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乐府, 李白, 长干行)

1、At fifteen I stopped frowning.I wanted to be with you, asdust with its ashes.I often thought you were the faithful man whoclung to the bridge-post, /That I should never be obliged to ascendto the Looking-for-Husband Ledge.洛威尔 (Lowell) 译

2、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 /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Why should Iclimb the lookout?庞德 (Pound) 译

3、At fifteen my brows started to ease, /And fell for you tilldeath do us part;/You vowed to keep your promises to me, /So whywould I find myself on the lookout for your homecoming?曾培慈译

《长干行》描写了商妇对在外经商丈夫的思念之情, 情感隐喻包括:展眉、抱信柱和望夫台, 其中“展眉”属于中西文化相通的内容, 翻译时译者可以通过双方共享的认知语境花费较少的努力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从而实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从译文来看洛威尔、庞德和曾培慈都采用了对文化喻体直译的方法, 保留了隐喻表达, 只是在选词时有所不同, 传递原文意图。而对“抱信柱”和“望夫台”的翻译就比较复杂, 因为二者都是古代的传说。“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 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 忽然河水暴涨, 他不肯失信, 便紧抱桥柱, 结果淹死。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 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两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 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 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对“抱信柱”“望夫台”的翻译, 洛威尔采用了直译加释义, 既保留了隐喻意象又传递了原文的交际意图;庞德使用三个“forever”强调感情的永恒不变, 对二者进行意译, 弥补了文化喻体的缺失;曾培慈采取了补出喻意的译法, 增加了对诗歌中蕴含的文化意象的解译。

由此可见, 关联理论在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在翻译与中西文化和语境关联密切的情感诗句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译者就是通过推理原作者诗歌中隐喻所蕴含的交际意图, 努力使隐喻的翻译能够在读者的认知语境中达到原文的语境效果, 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达到原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隐喻意象关联。

摘要:从认知语用理论出发, 结合隐喻认知观和关联翻译理论, 对诗歌中情感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实例性的分析和阐述, 提出译者翻译过程中译文与原文认知效果的最佳关联就是翻译力求达到的原则。

关键词:诗歌,情感隐喻,关联理论,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Faue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 1997.

[2]Lakoff G, Johnson M.Metathors We Live by[M].Chicago Press, 1980.

[3]Lakoff G, Turner, Mark.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ld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 Press, 1989.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束定芳, 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11) .

[6]Rogers R.Metaphor, A Psychoanalytic View, Californi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7]Sperber D, Wilson, Deir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86/1995.

[8]李占喜, 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

[9]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土地税收制度论文下一篇:集团财务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