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寻找绿洲

2024-05-06

沙漠中寻找绿洲(精选7篇)

沙漠中寻找绿洲 第1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国家——阿联酋,游览那儿的窗口城市——迪拜。大家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快乐出发!(播放一组迪拜美景)。

2.当这样一个如画卷一般美丽,令世人无限向往的人间天堂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最想说什么?

3.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位于沙漠中的阿联酋,能如此美丽,真是太不简单,太不容易了!所以阿联酋的城市被人们誉为“沙漠中的绿洲”。(板书:沙漠中的绿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绿洲,领略它的迷人风光吧。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迪拜的美景图,同时配上合适的乐曲,创设这样的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由此课堂学习会更生动活泼。)

二、初读课文,感受迪拜美

1.请你们把书打开,轻轻地读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②找一找描写迪拜美的句子,用“~~~~~”画出。)

2.交流读书情况,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按“阅读提示”自主学习。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初读感知的目的。)

3.谁来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迪拜美的?(出示句子: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4.(显示课文插图投影)你们看,这就是迪拜的街景,你看到了什么?

5.轻声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无须作多余的分析和讲解,应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感受、体验和理解。)

6.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

1.过渡:你们可能无法想象,这美丽的风光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阿联酋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就在几十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

2.(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情景?

3.谁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出示词语:不毛之地白茫茫恶劣)

4.大家再仔细看图,想想“不毛之地”是怎样的情景,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词语。

6.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这片不毛之地上建成如此美轮美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繁华都市的呢?(出示对比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是空泛的,在引导情感体验中,学生自然会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对比图的出示,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阿联酋人民付出的心血,会对他们产生无比的敬意。)

7.让我们一起重温当时他们改造沙漠的情景。(播放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的视频。)

8.老师发现大家看得非常专注,我想你们一定被阿联酋人民的举动深深地吸引了,现在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悟,体会沙漠中的绿洲来之不易。)

9.经过阿联酋人民的努力,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轻声读读第3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边做圈点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

10.谁来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特别是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环境非常恶劣?(写当地环境恶劣:“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不毛之地这个词特别让人感觉当地环境恶劣。)

11.但是,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词语:买来、挖去、填上、埋下)

12.自由读第3自然段第5~8句,说说你从这里了解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品读,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理解感悟了课文。)

13.在沙漠中建设绿洲不仅艰巨、复杂,而且代价巨大,听听阿拉伯朋友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出示句子: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14.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教与学互动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5.你们算过爸爸妈妈培养你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吗?老师粗略地算了一下,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大约要花5万元,城市一定花费更多。那么,培植一棵树也就相当于需要至少5万元。同学们,听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呀?

16.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阿联酋人民建设家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最好的办法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知识相联系,这样学生的真实感受就被唤起,融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的读也不再空洞,而饱含了感情。)

17.(引读)阿联酋人民之所以付出巨大代价建设家园,是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学生接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所以他们才不惜代价,努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空间,这是每一个阿联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

四、感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的精心

1.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呢?快速浏览第4~7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2.现在,我就是园林工人,你们就是那些更绿的小树,更翠的小草,更艳的小花……说说此时你想对我说些什么?(采访大家。)

(设计意图: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语言。)

五、加深印象,提高能力

1.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几十年的辛勤培育和艰苦建设,让世人看到了现在这座独具魅力的、在沙漠中崛起的绿洲。(播放视频。)

沙漠中的“绿洲” 第2篇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城市最年轻……”

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在历史上它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后来,又有全国各界60万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了边远西部,建设这座比共和国只小一岁的新城市,著名诗人艾青当年也是其中之一。正因为这个城市的年轻、这座城市从无到有,正因为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在浓郁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造就了独一无二拥有自身特色的军垦文化。于是诗人艾青才会这样写道:“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当你来到这座城市,这座美丽、庄严的大学时,你就能体会到这里多元文化的氛围。记得刚进大学,老师就组织大家参观军垦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来之不易,让我们铭记那段振奋人心的岁月,更希望我們每一位石河子大学的学子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兵团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或者当你觉得心情低沉的时候,可以坐上一辆公共汽车(全程不到半小时),沿玛纳斯河西岸前行不到5分钟,你就能进行一次精神和心灵上的洗礼,因为迎接你的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森林,这就是红柳森林公园,在春夏交替时节,这里红柳花层层叠叠次第开放,鸟语花香,来到这里你还能有什么烦心事呢?

在仲夏之时,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走在从宿舍去教学楼的路上,两旁绿树成荫、绿草油油,是不时还会出现一些可爱的小昆虫挡在你的路中,好像是要伴随你一起前行。校园里有很多同学们口耳相传、私下评出最喜欢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午后拿上一本喜爱的书,坐在北区的小树林里木椅上,看着行人来往,阳光透过身边个个高耸的白杨树的树叶空隙,照在书上,要是累了还能躺在椅子上闭上眼听着歌,阵阵微风吹过,一片花香……

在新疆的秋天,最值得享受的应该就是那些品种繁多、口味香甜的水果,这里足够的日照以及在夏末的昼夜温差,使得这里的水果含糖量很高。从6月份左右,就开始了每一年的幸福生活,草莓、苹果、西瓜、甜瓜、葡萄……品种多得数不清,价格特别便宜,西瓜每斤才4毛钱,草莓每斤1.5元钱左右,所以我相信在石河子大学的金秋,你的生活将会充满滋味。当冬天来临,这里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都是那么洁白,再加上石河子市空气清新、污染少,所以这种视觉感会非常的强烈,尤其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的第一场雪。有时候它就在半夜这样悄悄来临了,不去打扰你的梦乡。

在这里求学,更在这里体味成长

想起我的大学,现在还是充满无限的,怀念和遐想。虽然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回过石河子大学,但是我经常梦见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在石河子大学的四年,是忙碌的四年,学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回首在这里的本科四年,我可以微笑着说,感谢她给我带来这段经历,感谢她将我一步步引向这如此丰富多彩生活中的每一位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

还记得在大一刚进校那段时间,我是异常兴奋,因为冲过了高考这一门槛,终于盼来了为此奋斗十几年的大学生活,而石河子大学的一切又是让我拥有了一种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心情。那时,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我忙着参与活动、听各种讲座。记得第一次参加全校的“百团纳新”,面对着如此纷繁的社团,让我有一点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热情向我介绍社团的师哥师姐我更是无所适从。身边参与的同学不断和自己擦肩而过,现在回想起感觉那就是人的海洋。这时候,我不知不觉走到了咱们学院的社团招新地点,一个很温柔的声音打动了我:“同学,你好,欢迎加入我们华彩艺术团。”是我的一位师姐静,她微笑着向我介绍着社团的情况,一边询问我的专业、特长、爱好,就这样,可以说意外,也可以说是缘分,我被分到了播音主持部。面对一个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心里是很忐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非常没有底气。但是静师姐对我不断鼓励,而且还给了我这样一个新人一次学院迎新生晚会主持的机会,我经常会想起那一次晚会。因为那是我真正大学生活的开始……

学院老师在学习领域帮助我之外,也给了我一些专业实践的机会。记得在大二的暑假,一位老师带领学院的艺术团去周围社区进行文艺慰问演出。那天,我们进行了三次的慰问演出,虽然说最后回到宿舍都已经凌晨一点多,疲惫得倒头就睡,但是我知道,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很快乐,因为我给他人带来了快乐。用我自己的方式为那些最可爱的人们带去了我们的礼物,即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沙漠中寻找绿洲 第3篇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在课文中, 作者写了自己在迪拜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我对这篇课文的解读如下:

1.主题鲜明

作者去阿联酋的“贸易之都”迪拜, 没有写七星级酒店, 也没有写购物中心, 而是开篇就这样写道:“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 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接着写道:“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更不见有人攀树枝, 摘鲜花, 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样就将读者的视角引入到了鲜明的主题———迪拜的人民是如此爱护花草树木。紧接着, 作者水到渠成的所闻所感, 无一不凸显主题, “在这里, 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 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 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 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作者将“善待环境, 环境就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主题贯穿全文始终, 主题十分鲜明。

再读文本, 作者在凸显主题的时候, 是循序渐进地进行铺垫的, 开头就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 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这绿洲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 迪拜街头的美景, 更是让读者产生了疑惑, 不禁要问问为什么。然后通过阿拉伯朋友的叙述, 读者知道了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原因, 知道了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花草根部, 感受到人类有了花草树木, 生活才更加美丽, 到这里应该说主题已经凸显, 此时收笔也能点明主题, 但是在此基础上, 作者又看到园林工人给花草浇水, 写出了这样的语句“:眨眼功夫, 树叶更绿, 小草更翠, 鲜花更艳。”这样就深化了主题———人们善待了环境, 环境也会回报人类。

2.思路清晰

在第一自然段中, 作者用所见、所闻、所感来组织写作材料, 开篇点题, 引出了沙漠里的绿洲。接着, 在第二自然段中, 作者用眼睛发现迪拜城市的与众不同之处, 围绕“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这样的沙漠绿洲景观, 引发寻根问底的访问诉求。在第三自然段中, 作者听阿拉伯朋友叙述后, 了解了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 种植花草, 建成了绿洲。在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中, 作者用自己的双眼去观看, 感受到了园林工人精心管理花草树木, 看似多此一举的浇水, 其实是为了让花草更艳丽, 看出阿联酋人民是用心对待花草树木的。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作者水到渠成地发出感慨, 这就是作者此行访问的最大收获。作者循着“发现与众不同之处———探寻原因 (耳闻目睹) ———得出结论 (感慨收获) ”这样清晰的思路, 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的缜密与严谨。

3.语言流畅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 语言流畅, 富有节奏感。在第二自然段中, 作者用“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更不见……”等词句, 给读者展现出了画面感, 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自然段中, 作者采用间接叙述和直接语言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自己的所闻,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 买来淡水, 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 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买来、买来、买来、挖去、填上、埋下”一系列的动词, 让间接叙述完全口语化, 简洁流畅, 富有节奏感。像这样富有节奏感的流畅句子在第六自然段也有, “眨眼功夫, 树叶更绿, 小草更翠, 鲜花更艳”, 这样的句子更让人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此外“, 星罗棋布的绿洲”“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等形象化的语句, 读来不仅让人感到流畅, 更能让人想象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

4.对比鲜明

从题目开始, 沙漠和绿洲, 白茫茫的沙漠和星罗棋布的绿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培育一棵树和培养一个孩子,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阿联酋人民的艰辛劳动, 浇水前的园林和浇水后的园林, 这都是文中直接呈现出的几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 我们不仅体会到了阿联酋人民用心对待环境, 而且感受到了迪拜的环境优美。在第二自然段中, 作者虽然描写的是迪拜这座城市的优美景色, 其实也暗含着对比, 作者访问这座城市时, 为什么对“不见有人攀树枝, 摘鲜花, 或是在草地上行走”特别关注, 因为, 作者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将迪拜与作者平时生活的地方作了比较。可以想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攀树枝, 摘鲜花, 在草地上行走的现象。通过对比, 我们知道了阿联酋人民的优美环境来之不易, 也了解了阿联酋人民对环境的爱护。

二、教学建议

作为学生, 掌握《沙漠中的绿洲》作为客体存在的教材原生价值, 并不是阅读的目的, 学生阅读的目的, 是通过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 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 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 也就是言语智慧。作为教师, 应该在教学中走向言语智慧的选择, 让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为教学价值铺路搭桥, 让学生在文本的言语行为中构建自己的理解, 生成自己的言语经验。我的教学建议如下:

1.不可忽视的文体特点

“访问”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访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交谈获取信息。纵观苏教版小学十二册教材, 本课是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一篇访问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首先,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访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梳理出阿联酋人民不惜代价“培植树木, 善待树木”这样的写作顺序。其次, 作者与阿拉伯朋友的交流不可忽视, 在第三自然段中, 作者在写阿拉伯朋友说的话语时, 采用了间接语言叙述与直接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让我们感受到了阿联酋人民对环境的付出。在阅读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换位等方法, 感悟间接语言描写表达更指向了课文重点, 倘若全段落都直接写阿拉伯朋友的叙述, 将是多么乏味。再则, 在课文的第四到六自然段中, 作者用自己的疑问引出园林工人的工作和话语。这样的文体特点, 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2.不可或缺的对比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感悟。对比既是一种写作方法, 更是学生感悟文本的一种方法。在《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 作者一边写沙漠, 一边写绿洲, 采用对比感悟的方法, 让我们对沙漠里的绿洲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另外,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与课前搜集的关于沙漠和绿洲的资料, 引导学生先从感性上进行认知, 然后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对比, 加深学生的感悟, 最后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积累语言, 感受阿联酋人民付出的代价和善待环境的举措。

3.不可忽略的文本主题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 第4篇

第二课时

合肥市杏林小学 王曼曼

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图文并茂,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使学生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好实例。学情分析:

阿联酋是个离我们很遥远的国家,学生对阿联酋的了解很少,因此我设计本篇教案以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阿联酋,理解文章意思。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报听写。

漂亮

挖去

侍弄

恶劣

不毛之地

代价巨大

星罗棋布

相机指导书写姿势。

2、反馈。投影出示写得好的学生字,师生评议。

二、走进文本,感受沙漠和绿洲。

1、设置情景,走进阿联酋。播放阿联酋的视频,师配乐旁白:瞧,高高的椰树像一把把大伞,倒映在碧水之中;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块绿绒地毯,五彩的鲜花竞相开放,组成了绚丽的花海;飞溅的喷泉,整洁的街道,这里简直就是绿意盎然的人间天堂。

2、请大家打开课本,找一找,这里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星罗棋布,体会绿洲的

多;指导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体会绿洲的美)

4、指导朗读,读出绿洲的多和美。

5、过渡,大家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勾画下来,想一想,沙漠给你什么感觉。

6、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哪个句子?(生说)出示: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曾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7、引导学生谈体会。(指导学生理解:盐碱、不毛之地,体会这里的环境恶劣。)

8、相机补充资料:盐碱地: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9、小结:了解了盐碱地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这里的环境十分恶劣)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深切的体会的这里环境的恶劣?大家先练一练。(练读。指名读)

10、质疑: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这里的沙漠是怎么变成绿洲的?)

三、品读文字,感受代价巨大、精心侍弄。

(一)感受“代价巨大”

1、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把相应的句子勾画下来,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合作学习)

2、分组交流学习收获。

出示句子: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跟部。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买来——买来——买来——挖去——填上——埋下----从横交错---源源不断)(如果学生只说了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就追问:你们具体的说说.你是怎么从这些词体会到的吗? 让学生把词一个一个说完)

4、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纵横交错。

补充资料:阿联酋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是阳光普照,烈日是阿联酋的主要特征,全年降水稀少,每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对比我们当地的降水量,体会阿联酋雨水稀少。

你们怎么体会“纵横交错”?在地下埋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有什么好处?(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体会工程量大以及节约用水。)

5、大家找到这几句话,再读一读,从中你能读懂什么?(阿联酋人民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

6、联系实际说一说,在我们合肥种树需要怎么做呢?指名说。

7、相比之下,在阿联酋种树简直太难了!在来读一读。

6、小结: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深深的感到了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为了改造他们的国家花了多么大的代价。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7、是啊,阿联酋人民为了改造国家的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引读)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8、理解近义词:培植、培育、培养。设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选词填空题:(1)、老师非常重视()我们爱读书的好习惯。(2)、我们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

(3)、植物园里的园丁又在()新品种。(4)、在这里,()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

9、从这几句话中体会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指名说。

10、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齐读。

11、我们来算一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大概要多少钱.读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0万元,如果一个中心公园有5000棵树,那么需要10万×5000=5亿元,更别说有小草和鲜花,那培育一个绿洲呢?培育星罗棋布的绿洲呢?又要多少?简直是多得惊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震撼!

(二)感悟“精心侍弄”

1.在阿联酋,人们为了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付出的仅仅是金钱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阿联酋人民还为这些花草树木做了什么?

2、指名读。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理解:侍弄。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程度之深。

3、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生找)

第2自然段: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你是怎么从这里感受到的?(每个人都很爱护花草树木,可见大家的爱护之心)第6自然段:你是怎么从这里感受到的?(给他们淋水,是为了让它们更漂亮)

相机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4、想象体验: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公园里的小树,小草,小花,请闭上眼,“呼呼呼——”一阵狂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沙子迷住了你的眼睛,弄脏了你的脸和头发,你们觉得怎么样 ?想干什么?

好,老师就是园林工人,拉出大皮管,打开水龙头,“沙沙沙——”一阵雨雾洒下来,把你们淋得干干净净,感觉怎么样? 这么一洒,树叶更绿了,小草更翠了,鲜花更艳了。你们就更漂亮了,你们想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

5、那么我们就带着舒服、愉快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对园林工人的感谢。

6、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这样精心的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呢? 指名说。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7、对,正是因为这种热爱生活,对美丽生活的追求才让阿联酋人民这

样下定决心花这么大代价去改造自己的家园。

三、拓展训练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发现我们身边不文明行为,指导写环保标语。出示环保标语: 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3、同桌合作创作一条环保标语。

4、全班交流。

5、请大家课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块环保标牌,挂在小花园的小树上,放在小草旁。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不毛之地

代价巨大

绿树成阴

环境恶劣

精心侍弄

香港巴塞尔,沙漠中的绿洲? 第5篇

今年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245个画廊齐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Hall 1和Hall 3两大展厅,其中48家画廊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在巴塞尔的管理下,入选画廊有着比以往更严格的门槛,主办方有意地将参展西方和亚洲画廊的数量控制在各为50%的比例,以此强调香港巴塞尔的亚洲特色。展场分别被划分为“画廊荟萃”(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和“艺聚空间”(Encounters)四个展区。“亚洲视野”区域呈现亚太地区画廊展览;“艺术探新”聚焦于年轻画廊代理的新晋艺术家的创作;“艺聚空间”由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馆长、首席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策划,在展厅周围展示艺术家的大型雕塑或装置作品。参加“艺术探新”的年轻画廊需要承担1.4万美元的展位费用,而“画廊荟萃”版块的展位费用需要近10万美元,昂贵的开支使得画廊家们对展会上的任何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与巴塞尔的欧美展场不同,22日VIP预展当天的销售并没有预期地热烈,反而一种温和、慢热地节奏主导着预展现场的气氛,一些资深的画廊家也认为这是亚洲艺博会的一个特点,整个销售环节会贯穿展会的始终。而预展的人群中,看到了更多国际艺术精英,比如收藏家Dasha Zhukova和她的男友俄罗斯商人Roman Abramovich, 迈阿密的Debra与Dennis Scholl夫妇,伦敦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家尤仑斯、乌利·希克、印尼华裔藏家余德耀如期出现在了展会上。预展的4小时里几乎无法把参展画廊的作品一一看尽,收藏家和专业人士都需要耐心、有针对地挑选画廊和艺术项目进行浏览。如有幸在这个过程中多半会遇到许多老朋友并寒暄交谈,若偶遇在场的某位大牌艺术家(村上隆、费尔南多·博特罗、张晓刚等)或某位影视明星(古天乐、吴君如、黎姿等)又不免兴奋地想与之攀谈几句。因此把握观展节奏和主次是一大关键,许多亚洲藏家也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一些相对陌生的欧美艺术家的作品。

不出所料,本届香港巴塞尔带来了众多顶级艺术家的作品,由于这些艺术家在合作关系上的国际化,参展画廊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变得显著许多。比如,英国的Lisson画廊和韩国的Kujie画廊就分别带来了Anish Kapoor(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美国纽约的Marian Goodman画廊和日本Wako Works of Art同时带来了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的最新创作; 瑞士Hauser & Wirth画廊和中国上海的香格纳画廊也都带来了张恩利的近期作品。“艺术探新”版块的年轻画廊呈现出了颇为亮眼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最终由柏林GaleriaPlan B的Navid Nuur和Adrian Ghenie获得了25000美元的“艺术探新大奖”,两位艺术家的合作项目"The Possibility of Purple",他们对探索色彩现象学非常感兴趣,并且以红色和蓝色作为用色出发点,通过形象和抽象之间的对话对绘画的非物质化提出疑问。长谷川佑子策划的“艺聚空间”版块在展示比重上倾向于亚洲画廊,17件作品中有13件来自于亚洲画廊的艺术家。

长征空间推出的没顶公司作品“Play201301” 被澳大利亚白兔当代艺术收藏(White Rabbit Collection)以32.5万美金购得;韩国的One and J画廊带来的艺术家Seung Yul Oh交互式装置作品在颜色和体量上与海港城边上的“小黄鸭”不谋而合地应景了一下,成了现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件大型装置。Hall 3展厅中的一些欧美老牌画廊不约而同地带来了许多现代主义及战后艺术的大师级作品,Giorgio Morandi(乔治·莫兰迪)、Alexander Calder(亚历山大·考尔德)、Lucio Fontana(卢齐欧·封塔纳)、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Lucian Freud(卢西安·弗洛伊德)等艺术家的价值不菲的作品均有丰富的呈现。一些画廊家也表示,除了必要的销售环节外,这些作品的展示对于中国大陆藏家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传播和培育意义。

从销售方面来看,为期5天的展会整体成绩也是颇为喜人的,不断听闻有西方藏家购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有亚洲和中国藏家收得欧美著名艺术家的创作。瑞士Galerie Gmurzynska以130万美元的价格将Fernando Botero(费尔南多·博特罗)一幅2012年的画作卖给了一位马来西亚藏家;伦敦的Victoria Miro和来自东京的Ota Fine Arts联合推出了草间弥生的个展,预展当晚就有一位亚洲藏家用200万美元买走一件草间弥生1988年的创作;北京的空白空间以2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了一件刘文涛的作品给一位美国藏家;据悉包括Aye、James Cohan、ShuogoArts、Rossia & Rossia在内十多家画廊都表示今年在展会现场确实遇到不少欧美藏家;上海艾可画廊在“艺术探新”版块带来独具实验性的李然个展项目的视频和绘画也都悉数销售。针对亚洲市场,如佩斯这样在北京早已扎根落户的画廊来说,更清楚了解亚洲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作品,佩斯的展位里始终不缺少对张晓刚、张洹、毛焰、李松松等艺术家作品青睐有加的观众。洛杉矶Blum & Poe画廊东京分部总监Ashley Rawlings说:“买家有很大兴趣。对我们而言,我们和来自香港、台湾和印度尼西亚的亚洲客户有了更多的联系。”

nlc202309030317

当然香港巴塞尔期间不只有艺博会这一个看点,周边也上演着多达150项的外围展览活动,展览后的各种派对也紧锣密鼓的开展。在艺博会开幕的前一天(5月21日),香港的各大画廊联合打造了一场展览开幕日。中环毕打行集中呈现了:Lehmann Maupin画廊(“文字无疆界”群展),Simon Lee画廊(Angela Bulloch个展),Ben Brown Fine Arts(山水——诺特 · 诺维塔个展”和肖像——弗兰克 · 奥尔巴赫个展),艺术门(朱金石个展),汉雅轩(邱志杰个展),高古轩(巴斯奎特个展)。同时在干诺道中50号可以看到:白立方画廊(查普曼兄弟个展),艾曼纽 · 贝浩登(村上隆和夏维尔 · 威尔汉个展)。在西九龙滨海长廊那里,M+博物馆的户外公共项目“充气!”展(Inflation!)正在进行,展出七个奇特巨大的充气雕塑,相比这些天来受到市民和游客广泛追捧的“小黄鸭”来说,这七件同样巨大的充气作品就显得并不那么可爱,不过这却是当代艺术富有挑战和趣味的地方。会议展览中心另一侧富丽堂皇的展厅中,香港佳士得春拍预展也同步开幕。在精品众多的展厅中,让人完全可以在一幅为之倾心的作品前沉浸良久,也不会像在艺博会的场馆里受到进出人群的干扰。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中国古代书画区域见到了明代周臣《长江万里图》的原作,长达20米绢本设色的卷轴上细致入微、格外传神地描摹了长江沿岸山水和人文风情。驻足观看的一瞬间让人似乎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反复体会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为作品中的每一处细节深深触动。展览过后,每天晚餐后各界人士又陆续齐聚各种主题派对。值得一提的是,Art Review Asia的派对在香港艺术家王浩然打造的“混沌装置艺术酒吧”中别出心裁地进行着,尽情享受美酒和音乐时刻的艺术圈人士也不会忘了在此结实一下新的同行,并与老朋友一起交流当下的各种话题。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亚太地区一个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规划中的西九文化区耗资28亿美元的M+美术馆在博览会期间也宣布了获得最新藏品捐赠的消息,与此同时,M+美术馆也从Sean Kelly画廊购得了一批台湾行为艺术家谢德庆(Tehching Hsieh)的作品。经过巴塞尔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洗礼”,我们可以看到所谓“艺术沙漠”的戏称也不免有些言过其实,即使是荒芜之地,以艺术的活动力还是能延续一片生机。

沙漠中寻找绿洲 第6篇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主要讲了“我”去阿联酋访问, 了解到阿联酋人民花了巨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 并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让“我”由衷感叹:只有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篇文章, 很多老师会着力引导学生感受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决心和毅力,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 保护环境, 从而上成思想品德课, 忽视对课文语言的品析。要知道语言是文本得以存在的形式, 是文本的生命符号, 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营养液。这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章, 细细咀嚼, 却能发现许多有特色的、需要学生品味积累的语言。如何将语言的品味落到实处?这需要辅之以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中, 我们不妨试着这样做———

一、朗读中追问:探寻语言表达的奥秘

语文知识, 只有真正理解了, 才能有助于记忆与运用。朗读, 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意义, 感受语言表达的奥秘。

课文第3自然段转述了阿拉伯朋友的话, 主要写了“阿联酋人民花了巨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这一内容。同一个意思, 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分层朗读。在学生朗读时, 教师逐步追问:“老师觉得你念的这一句在这一段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代价到底有多大呢?不知道。念了这一句, 现在知道了吧?”“你念的这两句似乎和培植树木代价之大没有关系啊?”“你念的这四句在这一部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是为什么?”在朗读中追问, 在追问后交流, 学生明白了同一个意思的表达, 作者用了“概括写”、“比较写”、“侧面写”、“具体写”的方法, 使“花很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这一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读中追问, 使得朗读就像一根丝线, 追问就如一颗颗珍珠。如此串联而成的教学, 形散而神不散, 有助于学生一气呵成探寻到言语表达的奥秘。

二、比较中辨析:体悟语言表达的韵味

比较, 是语言品味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 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会心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 产生对语言的敏感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水平。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 买来淡水, 买来树苗和花草。”教学时, 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句话: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请学生比较辨别它们的不同之处。比较中, 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三个“买来”, 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有着深层韵味的表达:强调什么都要买, 更能表明阿联酋人民培植花草树木花的代价之大。至此, 教学还不可戛然而止, 应再出示一句:“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 买来树苗和花草, 买来淡水。”通过与原句的再次比较, 学生体悟到文中的表达短句在前, 长句在后, 更有节奏的韵味, 读起来更顺口。

朱熹说:举一而反三, 闻一而知十。两次比较, 两次辨析,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使文本语言表达的韵味, 深深植入了学生心中。

三、联系中品评:感悟语言表达的魅力

联系生活, 往往能把离学生实际较远的东西一下子拉近到学生跟前, 这样, 学生的情感就立即被调动起来, 理解和感悟重点词语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且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力强的学生甚至能直接超越下个“仿写”的阶段成文。

课文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苗的代价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请学生读这句话, 告诉学生, 在生活中, 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起, 到学业有成, 培养费至少得10万元;一棵树是十万元, 五棵树呢?五十棵树呢?五百棵树呢?交流中, 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在阿联酋培育树苗的代价之大。接着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想想自己是否曾经用过这样比较的方法向别人介绍过某一个事物。交流时, 有的学生说:“我家的香樟树很高, 足有四层楼那么高呢!”有的学生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爸爸的腰比水桶还要粗。”

联系生活, 理解文本语言, 品评文本语言, 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将我们不熟悉的事物与熟知的事物比较, 更能增强读者的直观感知, 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

四、仿写中提升:感知语言表达的深意

仿写要求有一定的句式, 是开放与制约的和谐统一;仿写既训练写作, 又复习了语文基础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里, 土是咸的, 水也是咸的。”教学时, 请学生读读这个句子, 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言语表达的特别之处:“是……也是……”句式的运用, 以及“咸的”一词的重复使用, 更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接着, 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语句, 强调此处的美。于是一句句鲜活的语言从学生的笔下汩汩而出:“这里, 天是蓝的, 水也是蓝的。”“这里, 山是绿的, 水也是绿的。”“这里, 景是美的, 人也是美的。”

朱光潜说:“文艺必止于创造, 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 习惯就成了自然。”在仿写中实践语言, 不仅能更好地体悟语言表达的深意, 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沙漠中寻找绿洲 第7篇

对于孙晓晨来说,北京服装学院周边一带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最初学习艺术就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在报考的时候北京的学校他只选了北服。北京成了他志在必得的城市,因为有人给他这样的建议:选学校是一个方面,选城市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觉得城市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你在一个城市里面,它带给你的东西可能比学校还要多。第一是它的包容性,第二是它的信息量。”孙晓晨是一个特别讲求第一印象的人,北京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庄严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时,他的回答很坚定,“上海当然也不错,相比之下,肯定是选北京,北京整个城市的气质、文化积淀更能触动我的情感!”

在学校求学期间孙晓晨就非常明确将来自己要走艺术这条路,他将自己大学期间的作品视为实验性的,即对材料的实验。“材料这种东西,需要不断地试验,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理解过程,不仅仅是‘用’这个材料,而是要对材料有一个深入的认知,直至最终自然的将观念与材料契合,抑或是材料自身的纯粹语言派生延展出的创见性观念。”或许因为是江西人,陶瓷成了孙晓晨最常用的材料,毕业后怀揣要做好自己艺术的信念,他前往景德镇待了近两年时间,一边进一步研究陶瓷的烧制工艺及发掘材料的人文属性,一边将所得归纳用于创作。

俗话说,一方顶三圆,方形的器物特别难烧制,而孙晓晨的作品大多数是老相机这种方形器物,同时还要呈现出相机的金属质感,工艺是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经过反复试验,孙晓晨成功的烧制出自己第一批成熟的作品“咔嚓”系列,通过老相机为视觉载体将机械美学糅合岁月遗痕提取,进而引发了人们对看与被看、记录与被记录的思考。这批作品的展览于2010年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千年时间画廊举办,也是其首次个展,即“超空间”,此时他才24岁。这个展览是其艺术创作上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一方面在创作上捋清了思路,同时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走的艺术之路的可能性。

由于创作材料制作上的特殊性,孙晓晨的作品并不是都在北京完成,通常陶瓷烧制部分是在景德镇操作,“我必须得选择一个我创作起来更便捷的一个地方”,但是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待在北京,“艺术要讲究土壤性。”虽然孙晓晨觉得整个中国的艺术生态不容乐观,但是“整体来讲,北京起码是文化艺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他看来,北京还算得上是一个适合艺术家生存与发展的城市,这里有众多艺术院校及相关行业,总体来说艺术生态比较完备且集中,文化思潮相对活跃。这里能够提供给他许多其他城市难以给予的东西,比如密集的学术展览以及碰撞交流的机会,“在这里能够对话的人相对比较多”。

有些城市的文化、艺术与北京不是一个感觉,它们或许更注重体制,艺术家们更希望能够在体制中博得一席之地,这显然与孙晓晨所期望的不在一个方向上,艺术家的学术视角和艺术诉求在作品上的体现往往是被忽视的,有意或无意的被消解掉了,更多的是那些有目的性的、注重宣传功能性的东西。

如今,孙晓晨每天过着标准艺术家式的规律的生活:“我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上午绝对是在睡觉,下午开始行动,要么做作品,或者有其他事务,通常回到家就是两三点以后了,那个时候想问题可能更专注,大家都在睡覺,没人打扰。”

虽然北京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种种优势,但是在这里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生活成本还是相当的高,他的作品销售相对理想,这个现在已经不用过多顾虑。但在刚毕业第一年时,作品难以满意的销售,自己要承担做作品的高额投入,在那个时期孙晓晨也曾经迷茫过,但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不符合我办事的套路。”“做什么都辛苦,做艺术也挺累的,但是很多时候对艺术的思索让我很兴奋、很冲动,真的很享受,人生就在于多经历、多体悟,这也是我人生修行的一种方式”。作为职业艺术家,孙晓晨并没有把艺术当作职业,而是当作生活,“生活的时候我也会想艺术问题,做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并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看。”

从小在江西长大的孙晓晨,或许是由于生活背景的原因,他对老东西比较有感情,老相机就是他的收藏之一,他的作品中的许多机型都是他曾经收藏过的,或者现在还拥有的,“以老相机为视觉载体阐释一些我对观、看这个行为的一些悟与思”,他热衷于在这个方向的探究。从最初的“咔嚓”系列到前段时间在今日美术馆个展上的新作“洞鉴”系列,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作品发展的线性脉络,“比如我这批新作品,从一个单体到群组群像化的出现以及重新构建的荒诞现场,它会有更深层的艺文属性是原来所不具备的,我喜欢把一件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不断深挖,让我们感受其中熟悉的陌生。”随着在北京的创作和生活,孙晓晨深有感触道,“我们都生活在当下,文化上的影响是构成你艺术基因、艺术血液的一个部分,慢慢地在你血液中流淌,而不是在你皮肤的表征。”这大概就是他说的“土壤性”。

上一篇:学业考试管理下一篇:创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