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探讨范文

2024-07-26

临床探讨范文(精选12篇)

临床探讨 第1篇

1用药现状分析

为了推行合理用药, 必须了解临床用药现状, 探究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而后寻求解决的办法。

1.1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用药的不合理性给患者造成了损失, 给社会造成了浪费, 严重的酿成医疗事故, 其主要表现在:①用药指征不明确:患者有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但使用的药物却不相关, 其结果是导致误治甚至危及生命。②违反配伍禁忌、用药禁忌:中药违反“十八反、十九畏”, 西药不遵循配伍原则, 人为的产生不良反应。③用药剂量不当, 疗程不宜: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 疗程过长或过短, 造成治疗效果不明显, 产生毒副作用或过多的药物浪费。④给药途径不适宜:对疾病轻重缓急及预后认识不足, 未能选择最佳发挥药效的给药方法。⑤选择药物不当:尤其以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最为严重, 遇到感染症状, 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 也不考虑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对药物敏感性, 动辄选用强效、广谱的抗生素。⑥合并用药过多:不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和给药方案, 无必要或不适当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或重复用药。⑦盲目选用贵重药物:医生受不当利益的引诱, 给患者开大处方, 贵重药。

1.2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1.2.1 医师因素

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 致使医师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表现为诊断不准确或错误诊断, 或单凭经验盲目用药。②缺乏药物和治疗学知识, 对药物组成部分, 药物动力学性质,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③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 对药品新的研究报告及不良反应等不能及时掌握。④工作责任心不强, 表现为开处方时书写错误, 遗漏, 忽视患者的个体因素, 用药禁忌等。⑤医德医风不正, 少数医生受个人利益引诱, 开方收受回扣。

1.2.2 药师因素

药师是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 其工作失误, 也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①处方审查不严, 对处方中的配伍禁忌, 特殊药品的用量, 用法等未能审查出, 对有疑问的处方未能提醒医生修改。②处方调配错误, 未能按处方所示药物, 剂量, 剂型, 浓度等正确调配发药, 其责任心不强或药学技术水平不高均可造成差错。③药学服务不到位, 未能指导患者用药。④科室交流不够, 未能积极主动地介绍合理用药知识, 提供药品信息不及时。

1.2.3 护师因素

护理人员是临床用药的操作者和患者监护者, 其失当也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①未能正确执行医嘱, 给患者发错药品或剂量, 未按要求的途径, 时间和间隔给药。②使用不合格药品, 病区药品保管不善, 导致药品失效或变质。③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 未发现或未及时报告用药后不良反应。④给药操作不当, 忽视配伍禁忌, 或不按操作规程配药, 导致药品失效或降效。

1.2.4 患者因素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患者及其家属各方面的配合, 按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2合理用药应遵循的原则

2.1 严格掌握适应症, 禁忌症, 正确选择药物。临床医师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用药, 并要求医师对药物性质要有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2 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 能一种药物治愈的疾病不加用另外的药物, 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 不适当地合并、重复用药必然导致更多毒副作用的发生。

2.3 充分考虑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根据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及患者机体因素, 确定最佳用药方案, 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3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

3.1 制定基本用药目录, 严格按用药目录选择和使用药物。

3.2 进行处方分析, 开展药物信息咨询, 定期分析处方, 指出不合理用药情况, 出版药讯, 介绍药物知识。

3.3 开展药物利用研究指导合理用药, 如对给药方式, 药物剂量, 使用频度, 使用成本, 治疗进程的研究, 确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

3.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3.5 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3.6 医务人员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专业素养。

ICU对临床护生临床带教的探讨. 第2篇

【摘要】目的通过制定带教方案探讨ICU在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探讨我科的带教模式是否值得推广。方法采用我科自制的护生带教计划大纲,按照护理部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并结合护生及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设计可行的实施方案,有针对的的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结果通过调查表显示有95.3%的护生认为达到了目标的计划,96.15%的护生对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满意,97.9%的护生认为对带教教师方式表式满意。结论我科的临床带教方法,护生易于接受,得到了护生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是值得推广的。【关键词】ICU临床护生临床带教探讨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必须而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制定合理实用的教学目标,我科根椐护生学历及实习要求,结合我科室的专科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习目标与计划,并组织实施,得到了护生的认同,并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现将我科带教经验总结如下:1带教对象我科2006年5月—2007年5月带教护生110名,其中中等专业学生60名,专科学生50名,实习时间均为4周。2带教老师必备的条件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带教质量和实习效果,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临床带教老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还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关心体贴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师生感情,帮助护生熟悉环境,把护生介绍给每位带教老师,让护生有一种被尊重被接纳的感觉,如果每个护生都能感受到带教老师热情、信任的态度,她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从而从内心深处信赖和爱戴带教老师。3带教方法3.1带教评估首先评估护生的学习价值观及知识层面,由于我科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而且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护生进入此科实习可能心理上会有些不太适应。根椐我科的工作特点与专科知识,应及时了解护生的心理,评估护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护生的实习大纲内容,制定实习目标计划。3.2制定实习目标大纲根据护生的学历及知识层面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习目标大纲,由于每周实习内容不同且难易程度不同,应及时了解护生的接受情况,并将实习大纲制定后分发给护生,要求护生将每周内容及时完成,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3.3临床实习计划实施采取一对一带教,由于护生接受能力不一样,带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带教方案来完成实习大纲计划。3.3.1岗前培训由教学组长对全体护生进行岗前培训,了解ICU相关制度及对ICU特殊环境的要求、隔离制度及实习大纲要求,要在岗前培训中使护生先对ICU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其对这样的环境不会产生恐惧感,使其以后的实习过程中更容易融入到科室中。3.3.2带教方法采用介绍式、讲授式、示范式、引导式、提问式、讨论式、指导式等各种带教方式,根据每周安排的内容不同采取的带教方式也不同,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带教,如通过讲授式带教可以更好的接受的那就要采用讲授式,技能操作的那就是要采用示范式等等这些主要是通过选用更好的带教方式能来使护生更好的接收知识,在实习中学习到更多,且是让护生将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让她们收集到更好的工作经验。3.3.4出科考核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以及完成一份完整的危重病人护理病历。将考核成绩保留科室带教本上,并将护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进行小结及阶段性评语,记录于带教本上,以便实习结束后发现人才,为医院留下好苗子。3.3.5带教效果反馈我科采用自制的教学反馈表及实习生意见簿,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对实习结束的护生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对实习目标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满意度进行统计,通过调查表的统计,有95.3%的护生认为达到了实习目标的计划,96.15%的护生对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满意,97.9%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能力及带教方式表示满意,总体认为我科的实习带教计划大纲实用且易于接受。4讨论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护生提供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显得更为重要,ICU是培养高技能护生的场所之一,所以在带教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表浅的知识,要使她们有目标地学习,特别在专科实习中更应制定实习计划,选择专科特点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理师资队伍,实习计划由老师制定目标是能使同学更好的接受与掌握,合格的带教老师是对达到预期的带教计划起了很大的作用。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临床实习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护生不断获得专业技能,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有效环节,也是完成临床护理实习计划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沟通技术的因素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81.曾桂珍.情感因素与护理临床教学.现代护理2005.11(15):1245.

针灸临床教学问题探讨 第3篇

关键词:针灸专业;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1-01

针灸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采取以“记忆,灌注”为特点的输送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1],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脱钩的弊端,探索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针灸临床课教学模式是当今针灸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针灸临床带教实践经验,具体就针灸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综合和重组教学内容

1.针灸、中医、现代医学综合体。针灸教学内容是学生下临床前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既要掌握针灸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又要熟练中医的理、法、方、药及相应的现代医学知识,使其在临床工作中既能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论治,同时具备针灸、推拿专业的特长,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来进行治疗。但是在临床带教中常常发现学生虽然具备针灸基础知识,但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无法从课本知识运用到患者本身,遇到患者无法熟练应用望、闻、问、切,分析病因病机,不能明确诊断及给予治疗方案,或者治疗操作手法不到位,不能有效结合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等一系列问题,例如:中医讲腰痛病,临床上常见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结核等多种病因,单纯腰痛治腰的针灸治疗并不见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还需要结合病情运用现代的治疗手法,才能有效治疗及评估预后。

2.及时补充新技术、新方法。针灸临床技能不只是单纯的针灸手法操作,它应是临床诊治过程中所需的理、法、药、穴、术的运用,在掌握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与临床诊治密切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国内外研究进展、学术发展动态及有关新技术、新方法。如近年兴起的穴位埋线技术,是在特定的穴位埋入羊肠线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而创建的。再如平衡针、切脉针灸,穴位注射等等。又如传统的针灸疗法,无非是使用针灸器具一类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概念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凡是应用特定的器具在人体经络和腧穴上加以适当的刺激进行治疗的方法都归入到针灸治疗的范围,如冲击波、激光、电、磁、红外线、蜂疗、蜡疗法等等,均被作为针灸方法之一而被认同[2]。要做好临床医生,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充实自己,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跟进最新的相关技术,扩展知识面,增加临床应用的治疗手段。

3.医患沟通技巧。当今社会,医患纠纷问题严重,学生在临床上的自我防患意识薄弱,没有以主管医生自居,常常马虎了事,造成一定的医疗隐患。因此,在临床带教中必须要时刻提醒学生,处处做到有法可依,有凭有据,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进行,遇到问题要如何与患者沟通,保护自己和患者。例如针刺患者,很多患者怕痛,医从性低,必须要耐心加上一定的沟通技巧,降低患者紧张情绪,才能开展后继工作。

二、改进教学方法

1.真实临床情境,体验式教学。临床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必须实战演练,带教老师选好真实病例,创设就诊环境,由“实习医生”向“病人”提出各种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通过采集病史,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提出检查手段,鉴别诊断分析和治疗措施,教师及其他学生在旁观摩。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临床实际病人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思考、表达、沟通和归纳。通过具体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开展交流,将讨论引入教学[3],分享体验,提高认知层次,完成教学目标。这对培养和强化医学生的早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加强互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与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教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旨在调动学生主动、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法以教师“教授式”为核心,学生被动地听及记笔记,不仅缺少教与学的沟通,更使学生思维僵化固定,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自然无法在学生身上体现。PBL教学法通过在设计问题、做准备、查资料、找答案等环节中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通过互相提问、互相总结,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思路,让针灸临床学习广度和角度得以充分展开,并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生在给患者作出出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再由教师给出分析与指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具体化。

3.临床带教老师需提高自身素质。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针灸教学亦要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力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改变教育理念,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从头到尾“喋喋不休”。更多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并从旁给予指导、纠正。

针灸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从2015年起,中医也进入规范化医师培训阶段,这就更需要我们结合针灸临床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规范诊疗,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的针灸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针灸人才。

参考文献

[1]卞镝.针灸教学改革创新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243-244.

[2]何金森.关于新世纪针灸临床教学的几点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3):40- 41.

[3]项平,何崇.近年来针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8(2):19- 23.

子宫变位的临床探讨 第4篇

1 子宫变位的类型

一般正常成年女子子宫姿势是轻度前倾前屈位。“正常前倾”即宫体长轴与阴道长轴形成向前开放、近似直角的角度, “正常前屈”。即宫体长轴与宫颈长轴形成向前开放约170的钝角。但因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导致子宫“倾”和/或“屈”角度及方位改变, 构成了子宫变位的各种不同类型, 包括:前变位 (前倾、前屈、前倾前屈) 、后变位 (后倾、后屈、后倾后屈) 、水平位和侧变位 (侧倾、侧屈、侧倾侧屈) 等。子宫前倾指子官屈角基本正常, 但倾角<90°, 宫颈外口朝向阴道后壁或后穹窿[1]。子宫前屈指子宫屈角<170°, 但子宫倾角接近正常, 宫颈位置仪轻度改变, 宫颈外口在阴道居中。

2 子宫变位对孕育的影响

子宫变位不一定对孕育都有影响, 有影响的类型主要包括过度后倾位、后屈位、后倾后厢位和过度前倾前屈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 机械性的阻碍精卵相遇; (2) 影响孕卵着床, 故早产、流产率高[3]。宫颈是精于进入宫腔的主要通道, 宫颈异常将影响精子的活动、上游与储存。官颈外口是精子通向子宫及输卵管的首要门户, 它的方位决定宫颈外口是否浸浴在精液池中, 精子能否顺利进入宫颈。过倾过屈的子宫本身就可能存在先天发育不良、宫颈管细长、狭窄或闭锁[4], 影响宫腔与宫颈管的通畅。宫领管发育不良, 直接影响精子进入宫颈后的储仔及释放。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不良、可使孕卵着床不利或流产、早产。另外, 炎症、内膜异位、盆腔肿块可使子宫明显移位, 此时应注意原发病因对孕育的影响[2]。

3 子宫变位的纠正

子宫变位的纠正, 在明确变位类型后, 只要子宫发育条件尚可, 则采用有利于精子进入宫颈的体位性交。对子宫位置相对固定、宫颈外口朝向阴道后壁的变位子宫如过度前倾、过度后屈、严重后倾后屈位等, 女方可采用仰卧屈膝、性交后垫高臀部, 使呈头低臀高屈膝位, 可使精液积聚在阴道后穹窿, 以防止精液过早外流, 相对地使精液水平面增高, 使宫颈外口浸泡在精液池中, 保持20~30min[5]。此法也适用于阴道过短或阴道后穹窿较浅的患者。对子宫位置正常者也有益, 可增加受孕机会, 对官颈外口朝向阴道前壁的变位子宫如过度前屈、过度后倾、以后倾为主的后倾后屈位等, 女方可用俯卧位性交, 腹部垫一枕头, 射精后以同样的姿势保持30min以上。男方也不要急于拔出阴茎, 让其在阴道内疲软后自然缓缓退出, 以增加受孕机会[5]。对宫颈外口朝向阴道侧壁的变位子宫, 可采用同侧侧位、面对面或后进路性交, 性交后保持侧位屈膝位, 还可视情况用枕头适当垫高侧臀部, 维持20min以上。对活动度较大的子宫后变位者, 平时可行胸膝卧位操练习, 每日早晚各1次, 每次20min。练习后, 睡眠取侧卧位。治疗期间, 适当节制房事, 纠正便秘。难以纠正时, 还可采用手法复位加子宫托固定纠正;仍不能纠正时, 可行圆韧带紧缩术纠正。

对子宫发育不良尚不具备孕育条件者, 可先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 催子宫发育、增大, 一般用药3~6个月经周期。有的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刺激宫体增长。对宫颈管阻塞或狭窄者, 可行宫颈扩张器扩张治疗, 连续3个月经周期, 将宫颈扩大到4~5号扩张器即可。若宫体小、宫颈细长, 宫颈扩张器易扩张时, 可先服倍美力或乙烯雌酚, 促使子宫增大变软后再行宫颈扩张术和诊刮。对盆腔肿瘤或粘连所致的子宫变位, 应行手术治疗, 切除肿瘤或分离粘连。对因阔韧带裂伤所致者, 可行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子宫周围韧带松弛者可行圆韧带缩短术或骶韧带缩短术等。对久治不孕的变位子宫或患者急于受孕者, 如具备孕育基本条件, 可选用人工助孕技术。

综上所述, 子宫变位虽然多见, 但只有少数类型才对孕育构成影响, 错误的认识和医疗误导不利于患者纠正。临床纠正子宫变位的原则有3个: (1) 明确诊断, 定准类型; (2) 纠正方法因人而异; (3) 重视治疗原发病, 标本兼治, 综合措施并举。

参考文献

[1]高上濂, 于频.人体解刮图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l989:152.

[2]鲁树坤.现代超声诊断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6:533.

[3]杨宗孟, 张海莹.女性不孕症诊疔问答[M].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4:36.

[4]陈如钧, 江鱼.不孕不育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12~13.

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档案管理探讨 第5篇

由于近年国家高等 教育 事业迅猛 发展,高校招生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平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0%左右。教学档案的门类也随之不断增多,如承担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学 医院,无论在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改变,临床教学档案的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临床教学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财富,对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并逐步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 科学 化,以更好地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服务。1 临床教学档案的含义

临床教学档案是医院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实践和教学 研究 中所形成和积累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1(。它真实地记录了临床教与学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反映了医院临床教学的主要职能和 历史 面貌,对医院的教学与研究,包括教学手段和 方法 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临床教学的条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教学导师遴选工作的文件、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各种教学实习大纲、任课安排、带教培训讲义、使用教材目录、科室轮转安排、实习计划、报告、护士继续教育名册、学分登记表、考试 成绩统计、试卷 分析 报告、教学检查材料、带教老师业务档案等,它们都是临床教学活动的产物,具有现实性、动态性、集中性的特点。完整而有序地收集、保管、利用好临床教学档案,能够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医院教学工作的全貌。2 临床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和其他档案一样,具有凭证和 参考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临床教学档案能规范教学管理,为教学 规律 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档案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必须做到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分配、上报评审材料、教师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素材,只有依据可靠的教学档案作为研究依据,才能起到科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档案的反馈信息,可以得到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如医院科教科对临床轮转医生在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 内容 包括“轮转期间带教导师能否详细解答诊断与 治疗 上的决定与原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能否在不同时间通过在病人床边与病人直接接触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等等。科教科通过对此调查表的汇总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带教导师存在的共性 问题 及同一带教导师存在的不同问题。又比如,医院护理教育部在护理实习生临近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详细的提问式答卷,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医院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及护理教学管理的真实状况。通过对这些临床教学档案的分析,可以找出不同教学阶段,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同状况,对教学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能够挖掘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2 从临床教学档案中能够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案

在教学档案中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学生实习中的 学习、奖惩、特长、健康等状况,是各用人部门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培养教育和合理使用的建议,做到因材施教、量才录用,从而为各用人单位、部门推荐适合的优秀人才,并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因材施教的新兴教学方式,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认同,充分地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种类型的人才在新型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同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思想 政治 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德、智、体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2.3 临床教学档案能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及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临床教学活动、教研成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完整、准确的教学档案能成为教学管理部门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改进招生计划等活动的参考依据。例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历年教学检查、评估、考核资料、课件评比、教学信息反馈材料等,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修改实习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探讨教学特点,研究教学对象,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人员应配合教学改革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档案信息,以文摘、简讯、档案信息通讯等形式,向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者输送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和教改经验,为他们选择档案信息提供参考。

2.4 临床教学档案能为医院领导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记载了医院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既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又可以通过学生向 社会 宣传医院,扩大医院 影响,从而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 效益;临床教学档案也记载了医院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失误和不足以及一些特殊的反面典型,可以帮助医院领导顺利、完善地处理好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决策水平。3 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1 强化档案意识是重中之重

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 第6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治

异位妊娠是一种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的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治疗,对改善病人状况有重要作用。现将本院1999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异位妊娠27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9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271例。常规手术(剖腹检查)101例;腹腔镜手术140例;保守治疗30例。平均为30.17岁(21~44岁),初次妊娠31例;未产妇70例;经产妇170例, 孕次0~8次,产次0~4次,最多人工流产次数为7次,其中未婚人流史1~3次有36例。

本组有停经史243例(89.67%),阴道流血258例(95.20%);9例有休克和晕厥史(3.32%),有腹痛251例(92.62%),无腹痛20例,经连续检测HCG水平最终通过腔内超声而确诊。

1.2 辅助检查检测尿HCG268例,阳性254例,弱阳性11例,阴性3例。查血β-HCG115例, 范围27~4461?mol/L。全部行腔内超声检测,行后穹窿穿刺137例,131例抽不凝血,3例可疑阳性, 阴性3例。行诊断性刮宫39例。

2 结果

剖腹探查术101例中,行宫角楔形切除术4例,输卵管线形切开造口术17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61例。同时对伴随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畸胎瘤)剥出术11例,子宫肌瘤挖除术1例,对侧输卵管结扎术9例。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121例, 对侧输卵管通液9例,卵巢囊肿( 畸胎瘤) 剥出术7例,盆腔粘连分解术25例。

保守治疗30例中,腹腔镜下孕囊注入甲氨蝶呤10mg17例;B超定位穿刺孕囊注入甲氨蝶呤10mg6例,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mg7例,联合服用米非司酮100mg/d共2d13例:保守治疗成功27例,总成功率90%。保守治疗患者在注(服)药后,行血β-HCG随访, 复查血常规。超过12d血β-HCG不下降或下降<10%者为持续性异位妊娠。本组失败2例均为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B超定位注(服)、药者为宫角妊娠行宫角楔形切除术;1例单次肌注(服)药者孕囊破裂致腹腔内出血于腹腔镜下行单输卵管切除术。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占妇科急腹症首要地位,近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20年里,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在美国增加6倍,在英国增加4倍。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厌氧菌和需氧菌并存或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致受精卵不能如期进入子宫腔,而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随着近年HCG水平的测定及腹腔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80%的异位妊娠可以在未破裂前得到诊断和治疗。对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更为重要。本组有20例无腹痛,将异常阴道流血误认为月经者24例,定期复查血β-HCG升高情况和腔内超声监测,如血β-HCG升高慢或不升高,或呈倍数增长达1500IU/L,结合B超未见孕囊,基本上可确定为异位妊娠。

对异位妊娠与宫内妊娠流产难以鉴别时,行诊断性刮宫术予以排除39例。本研究中该类患者经以上手段监测随访,最后经手术证实。

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给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为保留生育要求患者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MTX应用已得到广泛的承认。该药是一种叶酸拮抗剂,抑制蝶呤和解磷啶的合成,最终可抑制滋养叶的DNA合成,细胞复制和生长。本组有30例使用MTX,腹腔镜下注药17例全部成功,B超定位下孕囊注药, 单次肌内注前并联合服用米非司酮13例有2例失败, 究其原因, 与未能严格掌握保守治疗适应证有关。该类患者应具备:①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②输卵管妊娠包块≦3.5~5cm;③血β-HCG水平呈上升趋势;④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B超定位下孕囊注(服)药1例系宫角妊娠,已见胎心搏动, 血β-HCG>6000IU/L,属保守治疗相对禁忌证。另1例肌内注(服)药过程中,孕囊破裂于腹腔镜下行单例输卵管切除术。

国内报道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本文中因病例太少,有待今后累积样本加以证实。

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方法数种,以输卵管线形切開术(开窗造口术)为最合适。尤其是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线形切开术, 则比腹腔镜下注药(MTX)更及时,准确,安全易行,且术中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盆腔粘连少。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同时治疗。本文中有17例行该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值得推荐。但对于因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致休克者, 或输卵管妊娠囊直径>6cm者不宜。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现伴随疾病,为避免第2次手术,只要病情允许,可给予相应手术治疗。本组有63例,只是腹腔镜下与剖腹手术的构成稍有不同,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逐渐有替代传统手术的趋势。

异位妊娠是急腹症之一, 治疗及时患者可能恢复健康,如果治疗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死亡。对异位妊娠, 妇产科医生对育龄妇女的急腹症须提高警惕, 高度负责, 提高诊断技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姚宝钗, 陈端.少见异位妊娠27例临床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1):33

[2]胡红波,祝文峰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过程中手术时机选择.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 (1):47

[3]常秀丽异位妊娠早期诊断(附115例分析)《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2期

高龄胃癌临床处理探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42例, 女23例。年龄70~88岁, 平均74岁, 其中80岁以上5例.肿瘤发生部位:胃窦部40例, 贲门、胃底7例, 胃体8例, 弥漫型10例。分期:Ⅰ期3例, Ⅱ期6例, Ⅲ期40例, Ⅳ期16例。

1.2 合并症

本组有55例。术前合并其他脏器的疾病, 其中慢性支气管炎9例, 阻塞性肺气肿2例, 高血压病14例, 心律失常7例, 心肌损害5例, 糖尿病10例, 水, 电解质紊乱10例, 血红蛋白<100g/L5例, 血浆白蛋白<30g/L3例。

1.3 手术方法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25例, 全胃切除1例, 胃大部切除+大网膜切除16例, 胃大部切除2例, 胃癌扩大根治术5例, 手术切除率75.4%, 捷径手术9例, 剖腹探查7例。

1.4 并发症

切口感染4例, 切口裂开2例, 肺部感染3例, 胸腔积液3例, 膈下积液2例, 腹腔内感染2例, 腹水3例, 吻合口出血1例, 吻合口漏1例, 心力衰竭1例, ARDS1例, MOF2例, 共有并发症25例, 其中14例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 死亡3例, 死亡原因为ARDS和全身衰竭 (其中为2例胃癌扩大根治术者) 。

2 讨论

高龄胃癌的特点: (1) 多属Ⅲ、Ⅳ期, 术前合并症多; (2) 手术后并发症多, 手术死亡率高, 所以其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极其重要。

2.1 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 并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术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我们的具体方法是: (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常规术前2~3d给予抗生素、化痰药处理; (2) 高血压病人, 尽量将血压控制至理想值, 将收缩压>200mm Hg和/或舒张压>110mm Hg列为手术禁忌;对收缩压<190mm Hg和/或舒张压<110mm Hg者, 只要病人没有症状即视为安全; (3)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损害者常规术前1周GIK治疗, 冠心病者另予扩冠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增加心脏储备能力, 尤其重视处理室性心律失常; (4) 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在10mmol/L以下, 同时没有酮症; (5) 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将血红蛋白维持至90g/L以上, 血浆白蛋白30g/L以上, 纠正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同时正确的估计癌肿的临床分期、对腹腔脏器的侵犯程度等以决定手术方式。

营养支持途径, 应首选EN, 因为其有方便、价廉, 并可防止肠粘膜萎缩和肠道菌群失调之优点, 如EN能量不够, 可加用PN, 如有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者予TPN。

2.2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局限性癌未侵及浆膜面的侵润型癌或癌肿范围不超过胃的分区

无第三站淋巴结转移者, 尽可能行根治术, 对病变范围较大、超过胃分区的胃体癌作全胃切除, 胃底贲门癌实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而对Ⅳ期、有腹膜转移、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者, 尽可能切除原发病变 (胃大部切除) 减轻机体的免疫负荷, 改变机体与肿瘤的比例, 为以后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改变病人的生存质量, 对有幽门梗阻而病变又不能切除者, 可行胃肠吻合。我们认为,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和肯定的方法, 和其他癌肿一样手术应遵循根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3项顺序的原则, 落实治疗方法要个体化, 一方面要估计病人能耐受大手术时, 尽可能作根治性手术, 相当多病人入院时情况较差, 但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营养支持仍有可能行根治性手术;另一方面, 不要过分强调根治术或扩根术, 对手术耐受差、合并症多、病期晚的病人, 充分考虑负荷和耐力, 强调手术方式的个体化。

参考文献

[1]陈双, 吴一冲.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

[2]刘敦贵.营养支持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5, 15:327.

[3]韩希望, 高建武, 张涛.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 2:123.

[4]苗瑞政, 姜言明, 张敏.高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 2003, 10:32.

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探讨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喉炎患儿共150例, 并将这些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中男40例, 女35例, 年龄7个月~4岁;对照组中男49例, 女26例, 年龄6个月~3岁。两组患儿都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状。在年龄和性别及病情程度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正常的治疗 (包括抗感染、吸氧、镇静等治疗) ,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法进行治疗, 每次注入2ml, 2次/d, 连续注射3d;同样, 对照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应用甲强龙静脉滴注, 2mg/次, 2次/d, 连续使用3d, 除了这些治疗外, 所有患儿均给予血压、呼吸、心率等的观察。

1.3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是否正常、声音是否正常、咳嗽症状是否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0进行数据处理, 疗效等级的检测采用Ridit分析, 同时用U检测, 最后结果是P<0.05, 有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对:治疗组共有70例康复, 有效5例, 治愈率为93%, 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共有49例康复, 有效23例, 无效的有3例, 治愈率为65%, 总的有效率为96%。经过U检测后得出U=2.05, P<0.05, 差异明显, 在统计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中, 小儿患上急性喉炎是非常常见的病症, 在春季和冬季小儿患病率比较高, 经常表现出声音嘶哑、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患儿在白天的时候会感觉到病症较轻, 在夜晚的时候就会加重病情, 而且还会影响到患儿的睡眠质量, 如果病情越来越严重, 还会导致患儿出现窒息。患上这种病症主要是和患儿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患儿的喉腔太小, 喉软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 很可能会导致患儿的喉部出现血肿和发炎的症状, 所以, 保证患儿喉部舒适, 使其喉道能够轻松, 才能使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 医生经常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 这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缓慢, 药物进入患儿喉部的时间较漫长, 所发挥得作用也很慢, 很难达到患儿及患儿家属所期待的治疗效果, 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加大患儿喉部的感染。

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患儿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避免患儿的喉部遭到感染, 其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快, 因为这种方法是直接作用于患儿喉部, 其药物的浓度是非常高的, 而且所起的作用也很明显, 同时这种方法不会对患儿的身体有副作用。

小儿患有此病症会感觉到很痛苦, 作为小儿家长, 应该时刻观察患儿病情, 当家长发现小儿喉部出现异常时, 必须带患儿去医院及时进行治疗, 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 患儿家属要及时将自己观察的情况反映给医生, 这样医生就可以及时根据儿患儿的呼吸、脉搏等身体的体征变化, 及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小儿喉部出现发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 同时也不会将小儿的病情加重, 也不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 做好及时的防范工作对于小儿家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目的:对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150例小儿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75例, 对照组75例, 分别对治疗组的患儿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患儿使用静脉滴注甲强龙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的康复率占93%, 治疗总效率可达到100%;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康复率占65%, 治疗总效率可达到94%。两组患儿的治疗效率进行相互对比,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喉炎患儿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德方法, 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在治疗期间患儿身体没有出现不良的不适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是临床中应该广泛宣传和推广的。

关键词: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探讨,治疗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洪杰.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护理探讨[J].工企医刊, 2012, 25 (2) :79-80.

[2]马桂云.小儿急性喉炎护理措施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4) :364.

水中分娩的临床探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2月分娩的单胎头位、孕足月、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年龄18~32岁、孕37~41周、估计胎儿体质量2500~3500g水中分娩50例为观察组, 同期传统分娩50例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经主治医师检查水中分娩的适应证[1]后进行产前宣教, 待宫口开大3cm进入产房行人工破膜, 了解羊水及胎位情况。助产士再次进行产前宣教与孕妇及家属沟通, 满足孕妇的知情、同意、选择权并签字, 行淋浴、解大小便后进入分娩池 (丹麦进口) 。分娩池所在房间温度为26~28℃、分娩池水温35~37℃。由家属及助产士陪伴, 主动与孕妇交流、沟通。孕妇在水中可采取自由体位。每10~15分钟听一次胎心, 待宫口开全, 指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 此时一名产科医生、一名新生儿科医生、两名助产士均在场, 并换水, 待胎儿娩出轻轻托出水面放于产妇腹部清理呼吸道断脐交另一位助产士做常规处理。产妇出水上产床注射缩宫素, 胎盘娩出, 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若有裂伤给予缝合[2]。测量出血量。观察产妇产后及新生儿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产妇

水中分娩组减痛效果显著, 而对照组有5例因不能耐受宫缩痛要求剖宫产, 经助产士反复劝说并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才得以顺利分娩;水中分娩组比对照组平均产程缩短了85分钟;水中分娩组会阴完整13例, Ⅰ度裂伤28例, Ⅱ度裂伤9例, 无Ⅲ度裂伤。而对照组会阴完整8例, Ⅰ度裂伤20例, Ⅱ度裂伤12例, 会阴侧切10例, 两组均无产褥感染及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两组出血量均在150~400ml, 无显著差异。

2.2 新生儿

Apgar评分均在8~10分两组无显著差异。无1例水吸入及水中毒。

3 讨论

水中分娩是目前最科学自然分娩方法之一。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分娩, 可以减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楚。由于分娩池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 因此胎儿在离开母体以后会很适应这一新的外部环境。胎儿的“本能”会使他们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 不会呛水, 在水中分娩适宜的水温能使产妇感到镇静, 促使腿部肌肉放松, 宫颈扩张。而水的浮力则有助于身体发挥自然节律, 便于翻身和休息;会阴破损程度也较常规顺产要轻, 无需会阴侧切;不需要麻醉药物、减低剖宫产率;产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其他分娩形式等。产妇满意度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金皖玲, 董淑君, 包桂霞, 等.水中分娩5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3) :178.

医学生临床实习探讨 第10篇

1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相关因素

1.1 医学生自身思想问题

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到较为复杂的医院, 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1], 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能尽快地进入实习医生的角色。现在学生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 且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2]。他们对繁杂的临床实习兴趣缺乏, 不积极主动学习、思考。部分医学生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心理准备及应对策略, 与病人的交往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 不能妥善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检查时病人不合作。并且, 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广泛接触患者, 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医学生本身在校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动手能力较差, 对于复杂的医疗环境不知所措, 产生畏惧、顾虑心理, 更怕承担医疗风险而缺乏信心, 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看多做少的现象。如果医学生不进行实际操作, 难以掌握临床基本技能, 病史采集、查体、病例书写等。这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形成了阻碍。

1.2 临床实习带教教师问题

教学实习医院的教师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虽然临床经验丰富, 但没有教学经验, 不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仅以教师个人的习惯随意带教;而且临床带教教师工作繁忙, 临床责任重大, 投入带教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实习带教酬劳少、麻烦多, 导致部分带教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 甚至把实习带教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无法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轮转较快, 临床带教教师更换频繁, 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严重影响了实习带教的质量[2]。另外, 医疗是一个风险行业, 随时可能遇到技术上或能力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紧密相连, 带教老师怕学生处置不当引起医疗纠纷, 所以一味地让学生开单子, 跑腿, 让学生误以为实习就是打杂, 学不到东西,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1.3 考研、就业等问题

目前, 很多医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不乐观或者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就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出路。很多同学晚上熬夜复习英语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白天虽然在病房, 但心不在焉, 不积极主动实习;一部分学生甚至为了考研基本上放弃了临床实习, 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看书, 从而影响了临床实习。目前, 我国5年制本科医学专业, 大多数学校安排48周临床实习。每年的6月中旬到下年的6月中旬结束, 一般"双选会"安排在毕业当年的3月到四月, 有些甚至更早, 学生为参加"双选会", 到处打听就业信息, 隔三差五就请假联系接收单位, 分散了精力。一旦签约, 思想放松, 应付实习, 从而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

1.4 实习管理方面的问题

临床实习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 涉及到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就业指导等方面。虽然各个实习队都有带习老师, 但带习老师忙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 到实习点上检查、考核工作, 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受到影响。临床实习医院虽有相对健全的临床带教管理体制, 但临床带教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临床带教评价系统;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系统, 导致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教学意识淡薄、得过且过, 从而影响了学生临床实习的质量。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有些带教老师顾及学生的毕业, 对学生的临床实习考核开绿灯。

2 相应的对策

2.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 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临床见习以及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有信心进入临床实习。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之女, 缺乏吃苦的精神, 在实习生岗前培训中, 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在实习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座谈, 用卫生行业中的先锋模范事迹和实习医院身边的先进人物及好人好事感染他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增强他们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奉献的精神。加强学生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流沟通的技巧, 妥善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与患者拉家常, 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背景, 生活环境以及心理, 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才有机会更好地实践操作。同时, 在实践中主动学习, 善于提出问题, 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意识地培养临床思维。

2.2 加强带教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 就需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医院要选聘临床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有教学经验的临床专业人员带教, 尽量不安排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和进修生带教。要重视师资培训, 医院可定期开展师资培训、观摩教学、讲课比赛;学院派教师到基地医院举行讲座、教学查房和学术指导活动, 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另外, 医院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开展医学科研、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 鼓励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推动临床教学工作的发展。强化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一是临床操作能力, 也就是动手能力, 如病例书写、动手术等, 另一方面是临床思维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看、多做;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多学、多想。为此, 临床带教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深入临床,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另一方面, 教师带领学生病房教学深入病历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病历来模拟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提出依据和诊治原则。同时, 带教老师让学生多动手、细体会。各教学医院要加强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 并将承担教学任务与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挂钩、调动教师带教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保证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

2.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习和考研、就业的关系

学生临床实习阶段, 面临着就业和考研, 针对怎样处理实习、考研与就业的关系, 可以请教师结合自身的成功经验给学生进行就业和考研指导, 给学生讲明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让他们知道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 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 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关键阶段, 多接触临床实践有利于专业的巩固和加深, 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从而确立临床实习教学的主导地位, 把考研, 找工作对实习的影响降到最低。学校可请专家对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就业形势做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招生就业处应及时收集毕业生的需求信息, 发布在就业指导网站上, 供学生参考;学校自己主办"双选会"给学生提供供需见面洽谈会, 帮助学生有效择业;还可以积极向招聘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必要时可对考研的同学放宽政策, 给予考研的同学一定的假期复习考研, 但是考研结束后把缺席的实习补上。

2.4 加强实习管理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做好此项工作, 需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机构, 形成学院、实习基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层层监控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合理安排临床各专业实习科目和时间安排, 制定严格的实习纪律和管理制度, 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通过量化指标考核, 在临床教学管理工作中强化对各实习医院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对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历分析、出科考试等相应提出了具体要求, 并与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挂钩。同时, 指派带习老师在实习点上专程跟踪管理实习学生, 保证临床实习质量。各实习医院应对教学工作、师资培养进行总体规划,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各实习医院科教科或医务科积极组织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教学过程的监控, 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考核评比指标及奖励机制并与晋升相结合,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教、学、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 确保临床实习质量。另外, 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要加大考核力度, 注重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 在实践技术操作、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病例及辅助诊断、资料分析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考评, 对不合格者限期补考或延长实习时间, 缓期毕业, 真正做到学校、医院、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3]。另外, 管理部门要定期收集, 检查、追踪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反馈的信息, 认真、详细分析这些信息, 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各级部门都要积极思考, 认真总结, 探索更加完善的医学教学办法和措施, 抓好实习教学质量, 调高医学生的素质, 只有通过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保证医学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侯敏敏, 吕莎, 张健.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17) :2717~2714.

[2]彭侃夫.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 2009, 38 (2) :227~228.

前置胎盘58例临床治疗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 前置胎盘;病因;诊断及治疗

前置胎盘常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是妊娠晚期出血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多孕多产,多次流产等引起子宫内膜受损的因素,使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现对我院收治的5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58例临床资料(单胎52例,双胎6例)。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26.3岁。孕龄28~41周,至分娩时孕<36周44例(75.9%),≥36周14例(24.1%)。经产妇40例(69%),初产妇18例(31%),其中30例为第2胎,9例为第3胎,1例为第4胎。既往有人工流产史17(29.3%),剖宫产史6例(10.3%)。依据第6版《妇产科学》前置胎盘分类标准:本组完全性27例(46.6%),部分性12例(20.7%),边缘性19例(32.7%)。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组病例中孕期反复无痛性阴道出血者44例(75.9%),初次出血28~41 周,平均(31±2.5)周,产前出血量多少不等,因产前出血多发生于入院前,患者无法清楚表述出血量,故未准确统计。产前失血性休克4例。先露头高浮者26例(44.8%),异常胎位7例(10.3%),其中臀位3例,横位2例。本组病例均行B超检查,B超确诊53例(91.4%),5 例产前均未诊断,于剖宫产时发现。

1.3 处理及结果

主要根据孕周,前置胎盘类型,是否临产、产次、胎位、胎儿是否存活、阴道出血量以及有无休克等综合分析,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组病例中,孕周<36周者,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1次/d,1~3d。16例经阴道分娩(包括顺产、侧切、胎儿头皮牵引),占27.6%,均为边缘性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不多,胎位正常,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剖宫产42例(72.4%),其中急诊剖宫产26例,为阴道多量出血,期待疗法不能再进行而急诊行剖宫产者;择期剖宫产16例,为孕龄达34周以上,期待疗法不再进行,而择期剖宫产者。结果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2例(3.4%),分别为胎死宫内1例;胎盘植入1例(行次全子宫切切除术)。发生产后出血(24h内>500ml)18例(31%),其中出血量500~1000ml者13例(72.2%),1000~2000 ml者4例(22.2%),2000 ml以上者1例(5.6%)。

2 讨论

前置胎盘是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状态。目前多认为宫体部子宫内膜病变与前置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反复多次人工流产使宫体部子宫内膜炎症及疤痕形成,局部血供不良,底蜕膜发育不健全,当受精卵植入时血液供应不足,为得到足够的营养,胎盘面积扩大向下延伸至子宫下段甚至宫颈内口,形成前置胎盘。本组资料也证明了有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及多胎的经产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初产妇,说明多次妊娠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降低人流、刮宫等子宫内膜损伤,预防感染,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前置胎盘起病急,进展快,分娩时易发生产后出血,严重时危及母儿生命,因此尽早识别及正确处理至关系重要。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所覆盖,是诊断完全前置胎盘最确切的依据。对前置胎盘的处理,目前多倾向采用及时终止妊娠的方式,包括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两种,但在选择终止妊娠方式时应结合孕周、产次、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胎方位、胎盘前置类型,宫口开大程度、胎儿存活能力等情况。由于剖宫产可迅速结束分娩,达到止血目的,并能及时发现植入胎盘,及时处理。是目前处理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边缘性前置胎盘临产后出血增多而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者,或并有胎位不正,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均应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治疗体会:对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成熟与否,为了母亲安全,尽快终止妊娠,或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成熟者亦应尽快終止妊娠。在选择终止妊娠方式时,为提高新生儿生存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应首选剖宫产术,尽量放宽剖宫产指征。术前应及时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做好防止和抢救出血的一切准备,手术要既快又稳,并根据前置胎盘的类型、胎儿情况选择子宫切口,尽可能避开胎盘位置。本组病例经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效果良好,除1例因胎盘植入面积大及出血多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外,其余病例均保留了子宫。

参考文献

[1]朱姝,前置胎盘6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08) 。

[2]敬竹筠,前置胎盘145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4)。

[3]孙金玲,前置胎盘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2)。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探讨 第12篇

1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副作用反应

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多种, 但是我们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药理作用进行治疗, 而其他不使用的药理作用可能产生非疗效的作用。例如:《福建中医药》里面记载了一位患者, 女 62岁, 确诊为冠心病, 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加丹参注射液8mL 静滴, 每日1次;并口服丹参片2片, 及消心痛10mg, 平均每日3次;再加上桃红四物汤加丹参15g, 每日1剂;上述药物连用3天, 症状不减, 且心悸加重, 自汗不断, 肢体瘫痪乏力[4]。

1.2 毒性反应

药物可能产生一些毒性作用, 对机体造成不良效果, 严重的可以导致人的死亡。例如:患儿6岁, 发病40h前采食苍耳子30~40粒, 以至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住院。患者进院后突然尖叫一声, 继之昏迷、惊厥、抽风时两眼上翻、口唇发抖、呼吸停止、手足抽动, 每次历时15~20min。0.5~1h惊厥发作1次。呕吐物为草绿色胃内容物, 呈喷射性, 共4~5次, 大小便失禁。入院按苍耳子中毒给予治疗。4h后惊厥发作, 神志依旧呈现深度昏迷状态。次日上午10点突然呼吸停止, 继之心跳停止, 抢救无效死亡[4]。

1.3 过敏反应

机体在用药后产生与药理作用以及毒性反应完全无关的反应。例如:患者, 男, 65岁。因两下肢被蚊虫叮咬感觉痒, 而外搓风油精于痒处。少许搓药局部即见红肿, 且瘙痒更甚, 随之全身瘙痒如患疹子。为止痒, 再次涂抹风油精, 两下肢红肿更甚, 并炽热, 呈现丹毒状。体表其他部位, 凡涂过药液处均呈现风团样红晕, 有奇痒炽热感, 经过给服扑尔敏、陪他米松抗过敏, 2h后症状渐减, 事后又搓风油精1次, 上述症状重复出现[4]。

1.4 其它不良反应

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不良效果, 比如对药物的依赖性、习惯性等。例如:患者因为“慢性扁桃体炎”口服牛黄解毒片, 4片/d, 分2次服, 当连续用药1年后停药时, 咽痛加重11周, 鼻翼起疱疹, 全身不适, 兴奋失眠, 食欲降低, 大便秘结。再服牛黄解毒片后, 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至今已连续服药30年, 试图停药3次, 均因出现第一次停药时症状而被迫连续服药[1]。

2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

2.1剂量过大

某些药物剂量的使用超过了药物最大剂量的要求, 从而造成了剂量过大的不良反应。例如:治疗量的马钱子常用于治疗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中毒量的马钱子, 可导致病人呼吸中枢麻痹而窒息死亡。

2.2用药不当

中医用药要遵循“辨证施治”, 如果药不对症, 往往不仅不能治疗疾病, 还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2.3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单用没有任何不良作用, 如果和其他药物联用, 便会产生不良效果。配伍有很多禁忌, 到了金元时期, 我们可以把他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及攻乌, 藻戟遂芜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 狠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2.4炮制和煎煮不当

中药炮制是为了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果炮制方法不正确, 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乌头, 含有乌头碱可导致中枢麻痹, 引起心脏骤停, 乌头类药物煎煮时间达到一个小时后可以破坏大部分有毒成分[2], 因此临床使用时应先煎、久煎。

2.5剂型选择错误

有些药物要用特定的剂型, 如果剂型不对, 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砒石不可制成酒剂, 因为酒精能加速磷化锌的吸收, 从而导致中毒反应。

2.6盲目用药

有些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 应该不像西药是化学制品会有毒性, 加上一些商家宣称中药“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健体”, 于是有很多人都喜欢大量服用中药补品。例如人参是名贵的补品, 许多人就喜欢有病没病都去服用人参, 结果有些人经过人参大补后容易出血或引发更加强烈的不良反应。很多人都相信一些所谓的偏方、秘方、土方等, 中医讲究辨证论,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 用法用量也不尽相同, 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3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预防

3.1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从事中医中药的人员应注重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从思想上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严肃性, 提高责任感。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当必须使用含有毒性中药材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3.2规范中药炮制

临床上所用很多中药, 尤其是一些峻烈性中药, 更需要经炮制以制毒、去毒或改变与缓和药性, 只有按处方上炮制要求, “当煎则煎”, “当煮则煮”, 以方炮制, 以法炮制, 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3.3监测不良反应

当有任何一例不良反应发生时, 我们都要及时上报, 及时让社会各界知道, 让其他的医生或者医疗工作者知道这个不良反应是怎么发生的。让社会研究部门去研究这个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使我们知道发病机制可以避免今后继续犯类似的错误。

3.4加强中药质量监测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 在生长各个阶段中不同部分如根、茎、叶、果实、种子等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同, 药性强弱也随之有很大差异, 中药材素来讲究“道地”, “凡诸本草、昆虫, 各有相异产地, 气味功力, 自异寻常”。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中药市场的管理力度, 严防假、伪、劣质中药在市场中存在, 对中药饮片严格规定时间、地点、部位采集, 以保证中药所含成分稳定, 质量得以保证。

3.5加强有毒药物的管理

有毒中药做到单独存放, 在使用时也要做到严格查对剂量, 双人核对。并且及时告知病人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等。

4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4.1涌吐法

用物体刺激使人呕吐;或用胡椒等吹入鼻中, 使人呕吐;服药使人呕吐。如鹅毛探喉或用手指探喉, 引起呕吐[3]。

4.2泻下法

服用泻药或巴豆等使人排泄, 利于将人体的肠胃排泄干净, 用于解救中毒者。解毒药泻下方, 甘草30g, 芒硝20g, 甘草煎汁一大碗, 将芒硝溶化后服下[3]。

4.3回阳救逆法

可以用于中毒后, 表面脸色苍白, 精神淡漠, 虚脱, 休克。治疗用:独参汤, 回阳救逆汤, 参附汤[3]。

4.4其它

有些中药中毒后可以立即服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后再对症治疗。例如:乌头类、洋地黄类、含蟾蜍类中药、朱砂等。

5结语

由于有些中药的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接近, 或者我们在炮制和煎煮使用的过程中有不当的地方以及一些不法分子不负责的做法, 使中药的临床使用存在着不良反应。所以我们要研究含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并且要做到及时预防。希望大家可以更多了解中医药, 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可以更加合理使用中药, 国家积极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督。争取在各个方面的配合下, 能够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让患者能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蒋庆雨.中药不良反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

[2]张辉.中药毒副作用之我见[J].中国保健-医学导刊, 2006, 8 (11) :113-114.

[3]庄国康, 刘瓦利.中药中毒与解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校园微信平台下一篇:德意志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