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概念分析

2024-07-26

第三方物流概念分析(精选4篇)

第三方物流概念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概述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是指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 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 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各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和激励, 以取得良好效益的各项活动的总称。下面分别从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项目管理要素、项目生命周期三方面简述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基本过程包括:启动工作过程、计划工作过程、执行工作过程、控制工作过程、收尾工作过程。

2. 从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下面几个项目管理要素:物流项目计划管理、物流项目成本管理、物流项目质量管理、物流项目采购管理、物流项目合同管理、物流项目信息管理、物流项目进度管理、物流项目沟通管理、物流项目范围管理、物流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项目风险管理。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需求识别阶段、制定解决方案阶段、执行方案阶段、项目收尾阶段。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的结构框架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维度是模型的空间构架, 本文以P M I开发的O P M 3模型的三维形式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的结构框架。

维度Ⅰ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等级。本文参考OPM3模型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和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特点来确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等级。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等级分成五个等级, 分别是: (1) 初步阶段; (2) 成长阶段; (3) 提高阶段; (4) 成熟阶段; (5) 持续改进阶段。

维度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十一大要素:物流项目计划管理、物流项目成本管理、物流项目质量管理、物流项目采购管理、物流项目合同管理、物流项目信息管理、物流项目进度管理、物流项目沟通管理、物流项目范围管理、物流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项目风险管理。

维度Ⅲ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四个生命周期阶段:需求识别阶段, 制定解决方案阶段, 执行方案阶段, 项目收尾阶段。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等级

本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分成一到五个项目成熟度阶级, 这个五等级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逐一提升。不同等级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特征如下:

初级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项目管理水平的初级阶段, 项目管理不统一。企业的项目管理不正规, 个别的管理过程是混乱的, 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协调、不规则。

成长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项目管理水平成长阶段, 项目管理达到了基础化的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基本有序, 但是项目管理过程能力较差。成长阶段的企业项目管理过程对于单个项目计划是有效的, 但对处理投资项目组合则能力受到限制。

提高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阶段, 项目管理达到了标准化的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已经健全。收集整个组织与项目相关的数据, 从而进行计划编制和控制项目。

成熟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项目管理水平成熟阶段, 项目管理达到了可控制的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已经正式形成, 具备一定的集成能力, 收集相关信息和管理过程并形成文档。企业对不同项目之间有协调能力, 各种项目管理要素可控制。

持续改进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项目管理水平持续改进阶段, 项目管理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管理。这个阶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不断改进项目管理过程的理念, 主动收集项目管理数据, 进行分析和评估, 会定期评审、改进项目管理过程。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的内部结构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不同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组成。在每个成熟度级别都有关键过程域, 用来判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达到某成熟度级别。本文根据C M M模型、O P M 3模型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的特点, 来确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每个等级的关键过程域 (参见表) 。

每个等级由几个关键过程域组成, 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项目管理等级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完成成熟度级别所规定的关键活动, 企业才能达到该成熟度级别。

五、结语

本文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借助这个概念模型,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识别出其项目管理能力所处的阶段, 根据每个成熟度阶段的关键过程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引导图。同时, 本文仅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模型, 还需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项目管理成熟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以及项目管理改进具体策略方面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 辉 梁工谦 肖 茂: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5, (119) :67~72

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第2篇

2011-12-16 14:03:27【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收藏关闭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据估计,从2004年.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8%: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效率的提高和供应链管理的改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从20%降至15%.物流费用年均增长3%。但是由于改善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增加,第三方物流的年均增长将高达33%,从2004年的400亿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2 3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国际物流巨头的参与、外资物流企业的购并、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推进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本地化与专业化似的物流市场的竞争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考验。好的物流需求分析是物流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必有之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提供者的物流企业就必须对现在和将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所把握,才能通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抓住机遇。求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

一.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董建军指出,200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2004年增长约30%。其市场规模已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仍将以年均约

7.5%的速度增长。物流总量将从2005年的48万亿元达到2010年的约90万亿元,届时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将比肩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场的日本。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 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 000多亿元扩张到11 000亿元。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人WTO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

流总量将会超过lO%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目前需求主体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但未来会缩小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主体主要是境内的。三资”企业、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和一部分锐意进取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存在着地区分布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格局。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山东半岛为中心的渤海物流: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这其实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不平衡是一致的。1999年,东部9省市GDP为44 570.5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4.4%.西部12省市GDP为15 354.02亿元.仅占全国GDP的18.7%(如图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我国是一个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对象存在较大差别。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产力永平却较低,主要是能源型的重工业,如煤炭、冶金、矿产、电力等,其原材料及产成品多是大进大出型的,对物流要求不高。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却较高,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很大部分生产资料需从中西部地区调集,丽产品往往要销往各地,物流效率对产品的影响较大。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大陆的国际通道,对外贸易的货物大都从东部沿海通道进出,商品流通较活跃,使这些地区物流量大,物品流动频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就多(见图1)。但是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的经济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内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西部的资源被东部企业使用。东部的消费品也会被西部民众接受的过程中。将带动西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的出现和增展,促使第三方物流圈的扩大和融合。

图1 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来源的第五分布

三、不同企业物流需求量和侧重点不同,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向纵深化发展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器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31%全部是第三方.比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它们越来越趋向于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见图2),而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有较大下降,原因是考虑物流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见图3)。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与第五次调查数据相比,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中干线运输比例较

市内配送比例有较大上升(见图4)。在2005年国家中重点企业的运输业务调查中货主企业完成的货运呈只有9 900万吨,占总量30 054万吨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到20 153万吨。占67.1%。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业务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生产经营各有特点.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和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汽车行业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食品行业对能够快速响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大,医药行业重视库存管理和控制.家电行业和电子、产业需要相应的国际物流服务支持等。

图2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选择

图4 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丽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力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偏低。要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提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对第五次调查均有所下降。但不完全满意度却较大比例上升。这说明,虽然第三方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不满意度下降,但是这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见图5)。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其次是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和作业差错率高,可以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深化。成本不再是企业对物流服务最不满意的因素。因此。有74%左右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相对于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商贸企业只有46%的企业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它们更愿意自理物流服务,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难以满足其需求(见图

6、图7)。在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时。生产制造企业首先关注其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而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见表1)。但是在2003年的第四次调查中,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首先考虑的都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说明现在的工商企业已经在重视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对物流运作的经济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既要提供新的服务。又要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更要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稳定老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

五、基本的物流服务内容仍是主流,新的物流服务内容日益被重视我们对比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生产制造企业期望物

流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物流管理与咨询、物流系统改造、仓储保管。说明生产制造企业还是以基本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主,但是已经对物流改善的管理咨询服务和物流系统改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商贸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以市内配送、仓储保管为主。对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需求、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仓储保管需求的企业比例也保持在3l%。对干线运输、包装加工、条码服务的需求比例有较大上升。说明这些服务也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呈现出基本服务需求是主流。同时新的物流服务需求上升迅速的发展趋势。面对目前和未来的这种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稳固和夯实基本服务。进一步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充实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品种。尤其是要在像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等一些增值服务品种上下功夫。研究需求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而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尽管可能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但我国应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市场化的进一步提高,随着WTO的进入,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如果没有准备,便会失去市场的先机。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绩效;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现代物流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适时地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有助于物流企业及时发现自身所处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物流企业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物流企业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企业的绩效,已成为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陈志祥(2004)建立了敏捷供需协调绩效评价指标体第;陈畴镛等(2003)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了供应链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胡晓燕(2003)提出了基于成本指数的物流评价体系;刘源(2001)应该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周涛等(2002)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了量化评判和分析。在物流绩效评价方面不同学者侧重点各有不同,关于评价指标也没有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含义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欧美国家提出,在我国其发展的历程更短,社会各界都对第三方物流给予了热切关注,这种关注,形成了一股第三方物流热。至今对第三方物流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传统的组织内履行的物流职能交由外部物流企业承担,这种外部承担物流职能的企业称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定义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多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物流企业,传统企业只限于一项或一些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等。第三方物流虽然也包括单项服务,更多的是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整合一个或几个以上的物流功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依照国际惯例,服务提供者在合同期内按提供的物流成本加上需求方毛利额的15%~20%收费。

2.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类型、服务业务流程和服务时间,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准时制配送,订单合成等。这也体现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的现代物流理念。

3.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能实现功能整合、实现实时跟踪、实现快速反应、实现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把原来由自己完成的物流作业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4.第三方物流与企业之间是长期合作的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同货主企业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的、长期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常常深入到货主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有助于促进货主企业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合理化。

三、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原则

1.注重经济效益原则。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要注重经济效益,使得费用最小化和评估收益最大化,评估要符合现行企业法的规定,应该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对市场经济建设要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2.科学性原则。绩效评价要能够科学地评价与估量出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存在问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时效性原则。物流企业绩效评估要突出时效性,评估要简、明、快,迅速指出物流环节的缺点和不足,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

4.系统性和可行性原则。绩效评价要能够完整地反映现代物流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尽量使评估过程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应尽量与我国公司法、税法等现行标准相一致。评估方法应该简洁明晰,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5.层次性和重点性原则。绩效评价要注意分清主次,要有层次性,在每一个层次中应选取评估重点,能够准确、科学地评估现代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估算出企业所处的优劣,能够为评价企业整体运营状况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

四、评价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传统的绩效评价分析技术通常以财务分析为重,不能适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的需要。但如果结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大卫.P.诺顿教授(David P.Nortan)1992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平衡计分卡”(BSC)的思想,则可以提高绩效分析的技术含量。这一指标体系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全面系统地考评企业的经营业绩,克服了单一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有利于战略性竞争优势的正确评价和正确决策。

战略平衡计分卡是一整套用于衡量与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相关的要素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包括财务业绩指标,顾客业绩指标、内部经营流程业绩指标和学习与创新业绩指标四个方面。这一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还直接表明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宗旨;有利于管理者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有利于企业全体职员对其战略计划和目标的理解。

在BSC的最新发展——第三代BSC体系中,目的陈述、战略地图、指标体系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了平衡计分卡体系。为使这三部分能够组成有机整体,在BSC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贯穿一致的理念,需要高效的团队和周密的工作计划。具体来讲,执行平衡计分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组织战略,做出目的陈述。企业管理层对组织战略决策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并澄清有关组织定位的具体内容,最终在组织中对组织战略选择达成共识,明确组织战略的定位,形成对组织未来愿景的清晰描述,产生初步的目的陈述。该步骤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展组织战略,使较为抽象的战略愿景具体化。

2.确定战略地图,初步界定测量指标。继续深入研讨,完成对战略地图的确认,并形成初步的测量目标表格,开始考虑对战略地图中各个目标如何测量。

3.筛选指标并形成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从收效、可控性、可度量等角度,对备选指标筛选、排序。把产生的若干备选指标进行分类,如按照市场客户、企业价值、经营优势、信息系统、员工等五个方面分类,再将每个部分的指标,从效果、可控性、可度量性等角度进行权衡,可采用评分法,每个部分的各项指标按加权分值从高到低排列,筛选出与客户、财务、内部运营、信息系统、员工等五个方面的各个部分密切相关的驱动指标。

对第三物流企业来讲,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细分如下:

(1) “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这是公司的首要任务。平衡计分卡要求管理者把为顾客服务的声明转化为具体的测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反映真正与顾客相关的因素。顾客所关心的四类事物包括:时间、质量、性能和服务、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此时要关注的指标包括送货准时率、客户满意度、产品退货率、合同取消数等(如表1)。

(2)内部流程方面。这一方面的目标是解决“我们必须擅长什么”这一类问题。以顾客为基础的指标十分重要,优异的顾客绩效来自组织中所发生的流程、决策和行为。物流企业的内部业务能力,包括产品特性、业务流程、软硬资源等。这一部分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最能反映其行业和企业特色,需要结合物流企业特点和客户需求共同确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指标(如表2)。

(3)学习和创新方面。其目标是解决“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这一类问题。以顾客为基础的测评指标和内部业务程序测评指标,确定了公司认为对竞争取胜最重要的参数。环境和竞争要求公司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和流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公司才能够发展壮大,增加股东价值(见表3)。

(4)财务方面。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怎样满足股东”这一类问题。告诉企业管理者他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常见的财务指标包括利润率、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如表4)。

五、小结

在系统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衡量,其重点是根据物流企业本身的特点和物流客户需求的特点,设定恰当的评价指标,提出一个全面衡量物流企业绩效的方法体系。采用这种全方位的分析方法,就在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其竞争优势的识别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必将有利于企业的战略成长。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需求状况分析 第4篇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例如,零售供应链的“快速反应”(QR)压力导致了运送的频率增加和订单规模减小,这迫使供应商必须加大利用外部物流供应商的力度,以分享服务的形式减少成本。在某些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行业,对第三方集运服务的需求也类似,这些行业原材料“零库存”供应已广泛使用。

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类似的物流服务外部化趋势。制造商的国际运输与产品配送对合同物流供应商的依赖性很大。荷兰国际配送协会(HIDC)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日本、韩国等欧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也面临相似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见表1)。另一项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8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

2需求内容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商企业目前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图1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出了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现代管理意识还不是太强,而且企业很多时候也受到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即使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看,需求最多的也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只不过这两项服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服务内容已经扩展,不再是单纯的储存保管和运输,但都是从基本的物流功能中延伸出来的。增值性高的服务如订单处理、库存补充、物流系统规划等也没有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普遍采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基本的常规服务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协作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层次的增值服务需求是合作双方长期互动协作才形成的,在确立第三方物流联盟关系之前往往要经过必要的磨合期。而且企业的物流运作优化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分阶段实施的。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3需求标准

我国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还比较谨慎,短期内还不会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第三次调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选择新型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考虑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据快步公司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生产企业的调查,受访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主要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的。企业大都想把自己的物流外包出去,而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更换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条件包括:允许企业保留足够的控制权,根据不同需求(包括质量和准时性)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所提供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此外,从表2也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了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选择的代理企业的数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显示,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主要为2-10家,商业企业则为10家以上。这表明,我国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主要是“分包”,即将不同的物流业务或同样的物流业务分割开来,交给不同的物流企业来承担,采取总代理的方式外包物流业务的还比较少,在这种现状下,物流运作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尤其是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难以实现。

4需求趋势

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已经开始需求新型的物流服务。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期望的新型服务内容如图2所示:

生产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物流总代理、市内配送、干线运输、仓储保管为主;商业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为物流系统设计、条码采集和仓储保管服务。可见,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受地域跨距和管理幅度的影响,更强调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商业企业对物流的信息服务要求更强烈,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增值信息服务越来越受企业重视。这也表明,我国企业对增值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多,需求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今后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增值服务的物流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

①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

②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③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

④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5结束语

上一篇:调度运行体系下一篇:剪纸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