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室

2024-06-23

儿科门诊输液室(精选12篇)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输液患儿, 共1000例, 随机将上述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0例。其中对照组有女性268例, 男性患儿232例, 平均年龄 (2.5±0.9) 岁, 观察组有女性患儿301例, 男性患儿199例, 平均年龄 (2.9±0.8) 岁, 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护理, 观察组进行流程优化护理, 具体步骤如下: (1) 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输液环境, 确保输液室通风、照明条件良好, 室内空气要新鲜洁净, 防止患儿吹风受凉。 (2) 不断优化输液服务程序, 省去不必要的繁琐步骤, 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整个操作环节, 并做如下合理分工:收药护士仔细核对患儿信息输液卡、病历本和药物三者是否一致, 准确无误后交由配药护士, 配药护士按规定比例配制, 静脉输液护士对患儿穿刺时实施三查八对方式, 完成后做好记录, 巡回护士要按时给患儿换瓶与拔针, 并进行监督与检查。 (3) 在管理上采取灵活的排班轮岗制度, 并实行责任制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1.3 评价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等待时间, 医院自制满意程度打分表, 采用0~100分制, 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同时记录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静脉炎、加错药、输错液等不良护理事件例数, 组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各类观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采用t或χ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 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液等待时间与家属满意程度比较

优化输液流程后患儿等待时间减少, 护理效率提高, 故家属满意程度也较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输液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当输液的流程不断得到优化后, 护理人员的出错率也明显降低, 患儿的依从性也有了很大改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点内容, 由于就诊患儿年龄偏小、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工作难度偏大, 因此为了给患儿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护理效率, 我科实行输液流程改革, 明确了护士之间的不同分工, 增强了各工作环节的紧密性, 提高了护理效率及满意度。本研究中, 采用优化流程的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输液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误差非常小, 这都得益于流程的科学化、合理化实践。

综上所述,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采用优化输液流程的管理方式, 能够为患儿创造更加优良的输液环境, 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几率, 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大为提升, 也为医院赢得了较好口碑, 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优化输液流程后,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0例患儿,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流程,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输液流程, 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效果及其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输液等待时间平均为 (30.92±5.97) 分钟, 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 (60±7) 分, 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为 (11.9±4.17) 分钟和 (92±6) 分, 后者更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儿输液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2.00% (110/500) , 观察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8.00% (40/500) ,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进行优化改革后, 护理效率明显提升, 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输液流程,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云霞, 林晓莉, 王瑛琳, 等.改良查对方法在儿科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1) :983-985.

[2]冉琼, 张成贵, 唐佳玉, 等.护士、医生与临床药师合作处理静脉输液相关药患纠纷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03) :228-230.

[3]沈洁, 程金焱.输液泵输液巡视卡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09) :821-822.

[4]李晓华, 李玲娇.输液室绩效薪酬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1) :1106-1107.

门诊输液室优秀护士 第2篇

门诊输液室的一分子,这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医院和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为一名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的护士,我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操守,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做为称呼。这期间通过大家的信任我做了输液室带教老师,经常参与一些科室重要事情决定。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普普通通的护士,但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用心善对待我所能接触的每一个病人!穷尽我全部的热情和所有的能量,真正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每一次精心的治疗,每一个微笑,无不饱含我的心意。

输液大厅的工作,看似单纯,其实有很多学问。门诊病人流动性、不确定性大,病种复杂多变,而且是医院的窗口单位,这不仅对三查七对的要求甚为严格,而且对一针见血率也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在给病人输液时,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排序,我们常用的左氧氟沙星和其他抗生素不同,其他抗生素间隔时间长,必须分开输,而左氧氟沙星则必须连在一块输,以保证其药效。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必须现输现配,过早配制会让其失效,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在核对病人液体时,我们对所用药物的剂量、浓度、用法、不良反应必须心中有数。如皮肤科的阿昔洛韦必须严格控制滴数,保障疗效。对腹痛病人先输解痉止痛的药物,对发烧病人先给予退烧药。输液时,有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告之每个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所输药物的一些反应,让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老人、孩子、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尽早尽快进行治疗,尽量安排他们在床上输液,增加他们的舒适,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并重点观察和巡视,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还有许许多多,一点一滴,无不包含我对他们真心实意的付出,无不演绎我对他们任劳任怨的忙碌。

做为输液室比较年长的护士,我以自己丰富的护理阅历和经验,精湛过硬的护理技术,从无懈怠,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从不计较工作的轻重苦累,只要是自己看到的能做的,无论份内份外,都会主动去完成。积极协调配合医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医护关系,积极为病人治疗。这不仅让病人能有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治疗,更为防止医疗纠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为输液室的一分子,做为一名老同志,我象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团结年轻的同事,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总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和帮助。和同事十分融洽友好。对所带实习生,真正尽到了带教老师的职责。不仅毫无保留、耐心、严格教导她们各项护理技能,也十分注重培养她们对病人发自内心的爱。在生活上也尽量多给她们一些照顾。

输液室工作虽然琐碎虽然平常虽然平淡,但有时我真的很为自己骄傲。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我的努力我的辛勤我的认真我的热情我的奉献,解除了病痛的折磨。我的双手我的微笑我的善待让这个世界温暖!虽然他们不能记忆我的名字,虽然他们不知道我的付出,虽然他们不了解我的辛苦,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是那样的天使!人总是在不断成熟与长大,如果说昨天的自己还有那么些浮躁那么些飘摇,那今天的自己则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对护理工作也有了崭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婴儿输注静脉内门诊医疗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现介绍如下。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药物剂量与患儿的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发现医生对药物的规格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

穿刺过程中忽略了病情观查:小儿静脉细,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特别对1岁以内的婴儿,护士为了力求达到“一针见血”,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儿科输液室病人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音同字较多,由于环境嘈杂,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加上家长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注射的孩儿身上,确认名字时不够专心,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

巡视不及时: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一旦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

不重视健康教育:1—3岁的幼儿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区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会尊从孩子的意愿带到户外活动或逗留。但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下降;由此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及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讨论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①认真执行医嘱:护士收取输液治疗单后,首先将门诊病历医嘱与电脑医嘱单核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体重是否有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病历上签名,执行人签字。这样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②实行发号对号系统:收药护士按秩序将排好队的门诊病历,逐本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天数,确认无误后发号给家长拿着在输液区等候,一式2份,1份给家长、1份贴病历内。当轮到该患儿注射时,护士先叫患儿姓名叫号,家长拿号与护士对号相符,护士在注射前不仅和家长共同核对患儿的姓名,并再次核对输液单与病历医嘱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天数相符,防止错用药物,从而也使输液室秩序大为改观。实行发号对号系统以来,没有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造成错用药物。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①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繁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护士长经常对护士不定期进行口头提问,并遇到实际患儿进行操作演示,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对于1岁以内且病情较重的患儿最好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穿刺,此处静脉不仅易固定,便于家长看护,更重要的是护士静脉穿刺时有利于观察患儿病情。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静脉,穿刺此处不仅容易造成药物的渗漏,而且穿刺时不利于病情的观察。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使用特殊药物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巡视记录。此外,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需排除因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所致的不适。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注射前口头简单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将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家长阅读,主要内容是输液过程中家长需配合的事项。例如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等。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媒体的形式滚动播出,中途穿插孩子爱看的动画片或喜欢听的音乐,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同时口头、书面、电视宣讲教三者相结合,使患儿在气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儿科门诊收治的150例输液治疗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全部患儿均来自2014年2月—2014年8月期间, 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150例患儿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75例患儿中, 有男46例, 女29例, 最小年龄1.5岁, 最大年龄10岁, 平均年龄 (6.2±2.3) 岁;观察组75例患儿中, 有男45例, 女30例, 最小年龄1.3岁, 最大年龄11岁, 平均年龄 (6.1±2.2) 岁。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输液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 (1) 根据处方充分做好输液药物的准备工作, 随后进行配比。 (2) 通过患儿年龄的了解, 为其建立静脉通道, 在穿刺时应最大程度的安抚患儿的情绪。 (3) 对患儿与家长存在疑虑与问题予以充分解答。 (4) 对药物的注射情况认真观察, 注射完成后将针管拔除, 对穿刺口予以常规处理。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沟通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入院沟通:护理人员对入院患儿与家长热情的接待, 同时, 将患儿的病情、发病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充分的告知家长, 通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 使患儿与家长内心的焦虑与紧张充分消除[3]。 (2) 技术沟通:医护人员应将由于年龄不同, 患儿的输液部位也存在差异的情况充分告知患儿家长。另外, 护士必须对穿刺技术充分的掌握, 确保每次的穿刺都能一次性成功。 (3) 语言沟通:首先, 在和患儿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采用安慰性的语言, 安慰性的语言能够促使患儿与家长对护理人员的关系更和谐, 进而使其可以在治疗与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的配合[4]。其次, 在与患儿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利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除了可以使患儿心花怒放以外, 还可以使家长心情感到愉悦, 进而促使其对治疗与护理依从性的不断提高。 (4) 非语言沟通:一方面, 非语言沟通包括肢体语言, 其在整个输液护理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 医护人员的表情、服饰以及姿势等除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表现以外, 还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因此, 护士在护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自己的仪表以及姿态充分的重视, 同时, 也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切实的去关心与呵护患儿, 使其感受到温暖[5]。另一方面, 非语言性沟通还包括换位思考, 其能够使护士站在患儿与家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话语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 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可以自比, 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与自己小时候进行比较, 进而产生共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以及护理配合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 选择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由下表1可知: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都没有产生护患纠纷事件。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73例, 满意度97.33%;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41例, 满意度54.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检验与分析表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0.05) 。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的对比

由下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依从70例, 依从性93.33%;对照组患儿依从34例, 依从性45.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检验与分析表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0.05) 。

2.3 两组患儿护理配合度的对比

由下表3可知:观察组患儿护理配合72例, 配合度96%;对照组患儿护理配合45例, 配合度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检验与分析表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0.05) 。

3 讨论

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使护患关系更进一步, 所以, 在保证患儿心情愉悦的基础上, 护患沟通的护理效果与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并且医护人员通过鼓励与赞美等语言, 可以使患儿与家长对注射的恐惧与紧张感明显消除, 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也有效消除, 所以, 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较好的依从性, 在患者的心情有效平复以后, 家长的心情也会明显舒缓些, 所以, 医患纠纷事件也不会出现[6,7,8]。在护理时, 对于哭闹的孩子可以采用抚摸头部的方式, 使其应激反应有效降低, 对其不良情绪充分安抚。有效的沟通能够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对护士的专业性操作会使恐惧感有效消除, 采取的治疗方式应预先告知家长, 防止产生误会, 导致不良事件的出现[9]。

该研究对150例患儿分别采用常规输液护理与常规输液护理加沟通护理, 并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 都没有出现医疗纠纷事件,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97.33%VS 54.67%) , (P=0.023<0.05)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93.33%VS 45.33%) , (P=0.036<0.05) ;观察组患儿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96%VS 60%) (P=0.036<0.05) 。表明与单独采用常规输液护理相比, 加用沟通护理能够促使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依从性以及配合度的明显提高, 与梁卫波[10]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沟通护理, 能够促使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海微.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 31 (1) :86.

[2]冼丽冰.小儿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2) :16.

[3]吴银萍.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4) :156-157.

[4]薛娜.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中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 (9中旬刊) :546-546.

[5]刘明珠, 陈芳菊, 王永贵.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技巧浅议[J].新疆中医药, 2014, 32 (3) :85-86.

[6]张瑞枝, 冯娟.护患沟通在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与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 (12) :220-220.

[7]武丽.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沟通技巧效果研究[J].今日健康, 2015, 14 (8) :190.

[8]闫艳芳.在门诊输液护理中使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9) :63.

[9]沈丹蕊.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 (1) :412-413.

急诊科与门诊输液室 第5篇

尊敬的医院领导:

自2009年门诊部大楼改造完成,门诊输液观察病人也日益增多。从门诊部改造前的日输液量30人次左右,骤增至80人次/日,最高峰可达150多人次/日,其中儿科输液占40%以上。门诊输液病人的增加,足以证明门诊已逐渐发展壮大,我院正在摆脱“小门诊,大住院”的束缚。同时也凸显了现如今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的矛盾与隐患,特别是在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力争“三甲”的今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护理存在安全隐患。

1、目前急诊科护士只能满足院内、外急诊工作,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急诊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车率、接诊人次大大增加。现每日急诊出车在10多次左右,特别是经常有省内、外的长途接诊任务,造成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的局面。

2、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存在病人多,用药种类多,病种繁杂的特点。由于这些原因,工作琐碎重复,要求护士有很强的准确性和责任心。急诊护士往往在匆忙出诊后,不能对输液病人的病情做连续性的观察和准确判断,也不可能对未做完的治疗进行再次核对,更来不及做好床旁交接班,大大提高了出现差错、事故的几率。现存在的口头交接、电话交接缺乏规范和依据,完全不符合“三甲”医院创建标准。

3、由于门诊输液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急诊人力,抢救室有危重病人时,护士无法抽身协助,仅有一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抢救措施不能迅速到位,抢救力量缺乏,存在引发纠纷的风险。

4、急诊科没有儿科专科医生,儿科门诊又与输液大厅距离较远,门诊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没有专科医生立即参加抢救,导致医患纠纷的隐患一触即发。

5、急诊科做为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迅速出诊,快速反应是基本原则,由于出诊护士忙于门诊输液病人,延迟出诊时间,极有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增加出车风险,极易引发纠纷。

二、急诊科兼管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服务存在安全隐患。

1、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形成,患者和家属既要求生理上的治疗,又要心理上的愉悦,医院面临严峻挑战。门诊无专门护士负责输液室,将导致病人等待时间过长,病人怨言增多,医疗服务满意度下降;急诊护士兼管门诊输液,参加抢救的护士少,将影响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急诊病人满意度降低,且不符合“三甲”医院的创建标准。

2、尤其是儿科输液,患儿年龄偏小,家长要求高,穿刺难度大,患儿配合意识差,导致护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投诉大量上升,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给医院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高强度的运作,在加上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使急诊护士持续呈紧张状态,心理、生理上均未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出诊工作的高风险性,出诊环境的复杂性,急救病人的病情多变性,抢救工作的紧张繁重性,都给急诊护士带来严峻考验。门诊输液工作和急诊出诊工作让护士身体无法得到休息,而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又让护士心理压力很大,负面情绪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无法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三、急诊科与儿科输液室分设的优点

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

2、门诊儿科输液室可以分流一部分患儿,缓解儿科住院部压力;还可以对患儿进行系统化的、规范化管理,留住病源。

3、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有利于院感控制与预防。

4、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成人输液分设给成人输液室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5、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使年资高的儿科专科护士能给得到用武之地。小儿静脉穿刺的高成功率将为医院增添美誉。

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 第6篇

关键词:优质服务输液室护士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5-01

1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每月组织学习《优质服务质量标准》,学习医院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区的先进经验,让每位护士深刻理解优质服务的内涵。提高优质服务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及时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细节优质服务。使护士思想上认识到此活动。

2内练业务素质,精湛服务技术

穿刺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一步,我们加强了年轻护士的技术培训,每月由小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新人的实践能力,同时定期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学习,排班上也做到新老搭配,做好传帮带。

3外塑职业形象,延伸服务内涵

加强护士的礼仪,规范服务用语,强调爱心服务,定期开展礼仪学习班,学习礼仪相关知识,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质量为本的原则,为老弱、急诊患者开辟优先服务通道。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会换位思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视患者如亲人,并以礼相待。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不满和要求,应积极主动地予以解决,而不能生硬地回绝,让患者和家属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遇到蛮横无礼的家属及时回避,不要与家属发生正面冲突。

4注意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在为患者注射时以端庄大方的仪表、诚挚的笑容、温和亲切的语言及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可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感,主动配合,这样接受注射后痛觉明显降低。和蔼可亲,微笑待人给患者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

5尊重患者

严禁刺激性语言: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尤其是患者,要尊重患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称呼,在呼叫患者输液时切忌态度生硬、不正确呼叫患者姓名,否则让患者对护士产生反感的心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由此产生。应选择合适的称呼如姓名或尊称,使患者愉快地接受,多使用安慰、鼓励性语言。

6输液室整体环境布局的细节管理

6.1首先,我们在输液室入口处将所有工作人员的相片上墙,并写上每人的服务感言,让病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6.2在原有输液室规模基础上,增加了小儿输液室一间,里面安放电视机全天候播放动画片,沙发及墙面均为卡通的布局,并为宝宝准备了小婴儿车,特设了一角方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得到了宝宝和家长的赞许。

6.3减少流程,我们对原有的输液流程进行了改革,将病人代保管药物进行编号单独放置,大大缩小次日注射病人的等待时间。

6.4大的输液区我们专门接待成年人进行治疗,安放两台大电视机,以便帮助病人打发输液过程的时间,座位我们专门定做了舒适的沙发,输液架使用滑轨,可以升降便于病人活动。在输液室各墙面贴满各种温馨提示语,输液流程等,方便病人了解我们的工作已取得更好的合作。

6.5专门设置一个健康板报,定期更换内容,为病人提供健康知识,同时我们还专门制作了宣全小手册,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了解。

6.6輸液室还为患者准备了一台饮水机,免费提供纸杯,同时我们还为患者准备了针线,雨伞,碗等等,以方便患者。

7预防交叉感染

输液室病人体质强弱不一,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在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湿拖地两次,座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输液区域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输液大厅卫生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7篇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部分质量标准已经达到三甲医院标准, 全国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过程中, 本院积极响应号召, 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以优质护理服务态度确保医疗安全, 为患者提供完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回顾分析本院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度明显提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2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并随机抽取2011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2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 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编制实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 对护理过程进行评分。调查包括:护士服务态度30分, 护士主动交流沟通及输液环境各20分, 护士护理技术、护理是否规范、是否主动巡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各10分。满分为100分, 调查结果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评价级别[1]。

1.2.2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由护士长将问卷发放给患者及患者家属, 并讲明调查意义、目的, 请患者或家属依据接受护理服务的主观感受逐项填写, 填写过程中护士不在旁边, 可确保填写调查的真实性及保密性。调查评分标准[2]:很满意:≥95分, 满意:85-94分, 一般:75-84分, 不满意:65-74分, 很不满意:<65分。很满意与满意人数的总和/参与调查总人数×100%是患者及家属的总满意率。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情况, 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情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2.1 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1) 外在形象

①护士均淡妆上岗, 确保衣装整洁, 挂牌服务。为护士提供淡蓝、粉红色的护士服, 以减少患儿对白大褂的恐惧心理[3,4]。②微笑服务能够消除患者的生疏紧张感, 让患儿产生亲切感及安全感, 能容易配合输液工作, 还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心情。

(2) 内在素质

①过硬的技术水平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 护士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护理服务品质[5,6]。我院积极邀请专家进行座谈授课, 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 增强专科知识, 提升应用技能, 不断强化护士业务水平。②静脉穿刺是一项关键技术, 实施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难度较大, 护士应加强练习, 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少患儿恐惧心理及疼痛, 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2.2 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我科在输液大厅设置了较舒适的输液椅设备, 在输液病房内设病床, 并配置了电视, 以便在输液的时候提供一些看点或通过电视播放一些医学常识, 鉴于儿童喜欢动画的特性, 还可播放一些动画片, 吸引患儿注意力。冬天输液时配置了加热器和饮水机等, 营造了良好的输液环境。

2.3 主动沟通

与患儿主动交流, 了解他们的病情及需求, 还应积极表扬、鼓励患儿, 减轻其陌生、紧张心理, 争取获得患儿信赖。主动对患者家属介绍相关病情的健康指导知识, 让家属了解疾病特征、预防护理、治疗用药等。介绍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以便更好为患儿实施输液工作。对表现勇敢的患儿及时表扬或奖励卡通贴纸、糖果及人体需要的带甜味的钙片等。对待患者家属的疑问应耐心做好解释, 告知患儿家属药物作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等, 以便出现不良反应, 家属能及早发现通知护士及时处理。

2.4 主动巡视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儿输液情况, 续接输液用药应及时;主动询问患儿有无输液不良感受, 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皮疹、输液过快过慢、针头移位等现象, 做到及早发现尽快处理[7,8]。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联系医师, 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3 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90%, 对照组满意度则为62.5%。比较两组情况,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4 讨论

优质护理目的是为了让患儿在心理、生理及精神上处于舒适、满足状态。对照组满意度只有62.5%, 是因为输液室的环境及护理人员不足未能巡视, 患儿家属需要来回跑找护士换药;静脉输液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少, 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 提供舒适整洁的输液环境及各种娱乐物件吸引患儿注意力, 转移其恐惧、紧张心理;培养并增强护士的操作技能及沟通技巧, 使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促进护患关系更融洽[9,10]。观察组满意度为90%, 比对照组差异显著。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提高, 提升了复诊率, 带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阮晓玲, 邱瑜, 黄建平.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2;18 (15) :122~124

[2] 沈莉芬.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7 (28) :112~113

[3] 牛倩, 张玉莲.儿科门诊输液间优质护理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 2012;26 (18) :1692~1693

[4] 徐婷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 (14) :25~26

[5] 韩淑华.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与实践[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24 (10) :6448~6449

[6] 刘爱明.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 (21) :2856

[7] 谭春华.儿科门诊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4) :369

[8] 张宏玲, 张彦.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8;12 (9) :212~214

[9] 陈国英.温馨输液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 2012;19 (4) :79~80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8篇

1 临床资料

36例护患纠纷中, 医院管理方面的原因有7例, 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有15例, 其中护理差错引起的6例, 均为一般差错, 因护理技术引起的6例, 因服务态度引起的3例, 因病人方面原因引起的8例, 因门诊相关科室协调不当引起的6例。36例护患纠纷中5例投诉到医院及门诊部, 由院方及门诊办公室出面协调解决, 其它3 1例均在科室得到妥善解决。

2 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2.1 医院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门诊相关科室协调不当, 诊疗过程不合理, 造成病人就诊过程困难, 加之患儿生病的焦急情绪, 等候时间长, 手续繁锁, 及医药费用的高消费, 极易引发纠纷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1)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未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而造成护理失误或差错, 如检查液体不认真, 药液中存在微粒如胶塞, 让病人或家属发现引发纠纷。 (2) 态度生冷硬, 在工作中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语言简短, 表情冷漠, 与病人沟通不够, 工作中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 最终导致纠纷的发生。 (3) 技术操作不熟练, 增加了患儿穿刺的痛苦。近年来, 成批的新护士进入临床, 由于缺乏经验, 技术不熟练, 加之心理因素的不成熟, 导致穿刺多次失败, 又没有很好的安抚患儿。 (4) 病人增多时, 护理人员不足, 让病人等候时间长。护理人员不足, 造成护理人员休息欠佳, 长期疲劳, 加之工作压力大, 致情绪不稳定, 发生护理过失或差错, 引发护理纠纷。

2.3 病人及家属方面的原因

由于我院是第一家综合性的大医院, 病人及家属对我院医疗护理工作期望过高, 一旦未能如愿, 就开始指责, 投诉, 少数人没有文化修养, 对病情不理解, 情绪暴躁, 最终也发泄到护士身上, 导致纠纷发生。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医院管理, 协调门诊工作

(1) 提倡优质服务, 改善服务态度。利用计算机网络, 将批价收费融合到一个窗口, 减少病人多次排队现象。 (2) 根据病人就诊人次, 随时调整护理人员, 尽量减少病人等候时间,

3.2 转变护理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

全体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微笑服务, 站立服务, 床旁服务, 健康教育, 争取做到零投诉。

3.3 减少医药费用

我院成立了检查小组, 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定期检查, 避免了开大处方现象, 同时还出台了相关规定, 限定抗生素使用。

3.4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落实到每一个人, 重点强化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查对制度, 由护士长随时抽查, 这样大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3.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队员素质

护理部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理论, 社会, 心理, 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并对新进护士进行规范化, 系统化的培训, 定期进行理论知识,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6 关爱护士, 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压力

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实行弹力排班, 在病人就诊高峰时间, 尽量调整人力搭配, 随时调整上下班时间, 人力集中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3.7 对那些失去理智的家属的处理

我们要做好安抚工作, 让他们适度发泄后, 再询问原因, 耐心解释, 以取得理解。对于他们的一些要求, 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

4 结果

通过对3 6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制定出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并加以落实,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改变了护理观念, 提高了护理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讨论

面对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 要减少纠纷, 投诉, 医务人员必须“以病人为中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及时消除病人的痛苦和不满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防止纠纷的发生。而高尚的医德, 高度的责任心, 巧妙的构思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较高的法律责任, 业务素质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根本, 制度化, 规范化, 科学化的护理管理是防范护患纠纷的保障。

摘要:目的找出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我科2004~2007年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36例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 如与医院管理, 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素养等息息相关, 但只要我们医务人员处处以病人为中心, 主动热情为他们服务, 许多护患矛盾, 纠纷都是可以防范的。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

参考文献

[1]潘春娟.护患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2, 6 (9) :544.

[2]钟仕萍, 黎雪梅.对护理服务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8) :507.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9篇

1原有的输液流程

患者挂号到分诊室测体温后就诊→缴费→药房取药→输液室登记→护士核对药品→护士配液→配好的液体交家属→到穿刺处穿刺→到观察室至输液完。

2原有输液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配液室与注射室两室相连, 房间处于开放状态, 达不到控感要求。

2.2 患者多, 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 陪护家属多, 环境吵闹, 导致护士精神不集中并影响患者的舒适度[1]。

2.3 患者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优先输液, 互相插队秩序混乱, 而护士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个体化基本要求, 导致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烦躁、不满等情绪, 而且容易将不良情绪转移到护士身上而产生护患纠纷。

2.4 护士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

3规划设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发现问题, 找原因, 再通过参观学习, 规划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制室与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三者集成建设并联合应用。

3.1 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在穿刺室与配液室成品间设计一“L”形中间直径为95cm、两头为360°圆弧形轨道 (传送挂钩共有300个) 。本系统由铝合金轨道、滚轮滑座、弧形挂钩、不锈钢钓竿组成。

3.2 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

患者家长挂号后, 导医系统后台程序自动将该患者的信息传输到各坐诊医师的电脑中, 医师点击“顺呼”将患者就诊信息显示到门诊候诊室的电子显示屏上, 语音叫号系统会通知患者家长带孩子到指定的诊室就诊。患者看完病, 缴费, 交处方取穿刺排队号后直接到穿刺室外等候语音呼叫输液。

3.3 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

设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配置操作间、生物安全柜、成品间。净化消毒要求:根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净化消毒要求相关规定标准严格执行。配置净化空调设施、静脉药物配置间为1万级, 净化台局部为100级, 排药间、成品间为30万级;一更衣区10万级, 二更衣区1万级。我院门诊静脉药物配置室与药品针剂室、静脉药物穿刺室仅一墙之隔, 药师在审方间审方、在排药间排药, 排完药后通过传递窗口传至静脉药物配制室配液。

4优化后的输液流程

患者就诊→缴费→药房交处方 (取穿刺排队号) →药师审方→排药→传入配置室→护士核对后在生物安全柜内配液→再次核对出舱→成品室护士核对后连接输液器挂在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上→传送到静脉穿刺室→穿刺室护士按物理呼叫器呼叫患者穿刺号 (并显示在穿刺室显示屏上) →病人听到语音叫号或看显示屏→有序到静脉穿刺室输液→到观察室至输液完。

5优化后输液流程的组成及作用

5.1 优化后输液流程

由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置室、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组成。

5.2 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

智能分诊排队系统的建设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分诊、候诊、取药模式, 切实解决了门诊“排长队”的问题, 使患者就诊更加舒适、快捷、方便。

5.3 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

根据医师用药医嘱, 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师或护士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药物用药进行集中调配, 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药物注射的药液[2], 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5.4 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从静脉药物配置室配制好的液体经传递窗传送到成品间, 护士再次核对后连接好输液器, 挂在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挂钩上, 直接传送到静脉穿刺室的穿刺台上方, 护士按物理呼叫器, 患者听到呼叫直接到穿刺室输液,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6效果

三者联合应用以来,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因为流程设计科学规范、简化、人性化,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排队环节, 患者不需经过取药环节, 在就诊、缴费、等候输液环节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杜绝了插队现象, 消除不满情绪, 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静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 保证了静脉用药安全, 减少护理差错, 降低投诉率, 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体现了我院的现代化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7讨论

7.1 流程设计科学规范, 布局合理, 人性化

药品针剂库→静脉药物配制室→静脉输液穿刺室三间房屋按顺序相连, 符合简化流程的要求。患者就诊后缴费, 交处方取穿刺排队号后直接到穿刺室外等候呼叫输液, 取消了患者取药、交药、取配好的针水、提着针水找护士打静脉繁琐的流程, 减少了排队环节, 缩短了患者站立等待时间, 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7.2 输液信息网络化

信息化系统建立后, 患者及家属只需坐在候诊区等待呼叫, 无需不停的探望和询问, 给医院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 也给医务人员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做到忙而不乱。患儿家长在等候穿刺时, 有的带着孩子玩耍或休息;观看我院通过视频给家长播放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儿童保健知识, 再也不必为反复排队而烦恼, 大大提高了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7.3 输液配置安全化

配液发放过程中由药师、护士多次核对把关, 特别是药师在审方过程中, 利用其专业优势, 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护士规范使用药物, 保证了药品配置的质量和输液安全[3]。

7.4 输液用药合理化

静脉药物配置室配液增加了药师审方、核对环节, 让药师对药物剂量、疗程、配伍禁忌把关, 参与制定用药方案,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指导医师用药, 有效的减少了差错, 确保用药合理化, 保证了输液安全。本项目运行以来, 临床因配制引起的输液反应发生率降至零。

7.5 人力资源运用高效化

合理的输液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护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节约了护理人员, 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综上所述, 循环式输液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制室与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三者联合应用, 是三项非常实用的新技术的集成化完美组合,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优化服务流程, 为患儿提供优质、方便、安全的优质服务。方法:采用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儿科门诊专用静脉药物配制室、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实施集中静脉穿刺) 三者联合应用, 取消患者反复排队、取药的环节。结果:优化就诊及治疗流程, 减少排队环节, 缩短等待时间, 杜绝插队现象, 消除不满情绪,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三者联合应用, 可提高护理质量, 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提高门诊窗口服务的工作效能, 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待时间, 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 保证输液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位琼, 黄艺仪, 刘向群.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危重患者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2) :44-46.

[2]刘新春, 高海青, 主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以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2014年1 - 12 月收治的1 641 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 全体入选研究对象连续输液时间不少于3 d。将其中192 例经血常规、C - 反应蛋白、胸片、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后确诊的医院感染患儿设为观察组, 剩余1 449 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834 例, 女615 例; 年龄3 个月~ 11 岁, 平均年龄 ( 5. 5 ± 3. 2) 岁。观察组男103 例, 女89 例; 年龄1 个月~ 12 岁, 平均年龄 ( 6. 0 ± 4. 2) 岁。两组患儿均已排除家庭成员中有感染病原, 无外出游玩史,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 P > 0. 05) 。

1. 2 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 对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2014 年1 - 12 月收治的1 641 例输液患儿病案资料进行统计, 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医院感染部位, 并对患儿家属、门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患儿输液时长、持续输液天数、输液时段、是否使用过抗生素、输液期间开窗通风情况。

1. 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 0 软件对研究数据作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 ( % ) 进行 χ2检验, P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 结果

2. 1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现状本组研究中共有192 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占11. 7% 。其中呼吸道感染108 例, 占56. 3% ; 消化道感染67 例, 占34. 9% ; 其他部位感染17 例, 占8. 9% 。

2. 2 两组患儿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年龄< 3岁、连续输液时间> 6 h、连续输液天数> 7 d、较少开窗通气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详见表1。

2. 3 儿科输液室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4 个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 发现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 2. 083、1. 449、1. 201 及1. 021。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条件有限、病床相邻且病种混杂、人员流动性大、室内空气质量差、门窗紧闭空气无法自然流通、病床周转快, 而患儿家属缺乏防感染意识, 患儿本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 因此极易在输液期间发生医院感染〔2〕。另外, 诊室门窗、座椅等室内物品, 患儿与家属频繁接触, 会沾染各种病原菌, 从而成为传染媒介, 间接加大医院感染风险〔3〕。医院感染是各大医院无法回避的问题, 站在科学的角度正确认识医院感染, 深刻意识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至关重要〔4〕。

本组通过回顾性研究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现状, 发现2014 年1 - 12 月期间,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发生率达11. 7% , 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 占56. 3% , 初步认为与室内空气污染, 较少开窗通风、消毒空气有关。同时, 感染组内年龄< 3 岁、连续输液时间> 6 h、连续输液天数> 7 d、较少开窗通气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提示, 患儿年龄越小, 连续输液时间、治疗时间越长, 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 该研究结论与陈迎春〔5〕报道内容基本一致。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故认为医院以此作为切入点, 通过加强对低龄患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 按病种与年龄进行分层管理, 定期开窗通风消毒空气,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缩短输液时间及患儿及家属在输液室内停留的时间,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6〕。

综上, 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较高, 患儿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输液期间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危险因素, 医院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加强管理, 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结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现状, 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为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2014年1-12月收治的1 641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19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 剩余1 449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持续输液时间、持续输液天数、输液期间开窗通风情况。结果 本组研究中儿科输液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 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 占比56.3%。观察组年龄<3岁、连续输液时间>6h、连续输液天数>7 d、较少开窗通气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 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持续输液天数多、较少开窗通风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2.083、1.449、1.201及1.021。结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高, 患儿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输液期间较少开窗通风均易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临床务必加强防范。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郦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4) :90-91.

[2]卢桂存, 卢宝珍, 孟瑞芳, 等.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5) 1122-1131.

[3]周伟.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 :67.

[4]何玲, 施丽斌, 符宗敏, 等.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6) :1534-1538.

[5]陈迎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4) :331-332.

儿科门诊输液室 第11篇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 弹性上班 护士调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5-02

1 工作实践

1.1 征求护士及病人意见。通过召开全体护理人员会议,征求护士意见,结合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梳理分析,对输液室现有的班次做出优化处理,根据季节变化更改排班时间,取消不合理的班次,对工作量大的班次加强护士力量。

1.2 改进输液流程。拟定了新的工作流程及每班工作质量标准,由以前一人完成接诊、登记、健康教育、配药、穿刺的工作流程,改变为流程式的作业流程,这样既节约了人员和时间,工作效率也比以前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做到了环环查对,杜绝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输液安全。

1.3 更改各班职责。护办1人负责接收输液病人,简单的入院选教,病房定位,查对药物,转抄输液条,全面负责病房管理;主班1人护士负责三室(治疗室、扎针室、护办室)及病房消毒隔离工作,查对,配液;治疗;2、3、4班负责扎针,治疗1负责各种注射,连班2人负责病人的健康教育,续加液体,观察病情。

1.4 调整各班次时间。冬、春病人来的迟,秋夏病人来的早,根据实际对上班时间也做了相应的调整。5月1日到10月1日,连续输液的病人来的早,8点就已经到输液室门口等候,即8∶00-13∶00时间段为患者高峰期,10月1日-次年5月1日病人一般9点以后才来,8-9点为患者少的阶段;安排3人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即可,(即护办、主班、治疗1)。9点30分-14点是患者高峰期。高峰期必须由2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较好、责任心强的护师带1名低年资护士全面负责扎针;护办、主班、治疗1为正常上班时间(早上8∶00-12∶00,下午2∶30-5∶30),连班9∶00到2∶30。另外,护士长还根据科室具体情况,依不同季节的工作量,加减班次及人员,在保证工作量的前提下,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

1.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门诊病人下午输液少,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业务学习,由穿刺技术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讲经验。在患者少时,由新护士或技术较差的护士在高年级护师指导下完成穿刺,这样,新护士的进步提高快。

1.6 贯穿健康教育。从患者进输液室开始,就开始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首先,由护办护士为患者发放输液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输液室的布局、输液过程中请不要随意更换座位;不要自行调整滴速等注意事项;在穿刺过程中,简要向患者说明所用为何种药物,主要的作用等;穿刺好后交予巡回护士详细讲解整个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用药期间饮食和生活上的注意事项等。同时,在输液室的书架上还放有各种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知识,预防保健等宣传手册,可供患者随时取阅[1]

2 实施效果

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门诊输液人数为12345人,护患纠纷为15例,病人满意度90.2%。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门诊输液人数为19345人,护患纠纷为2例,病人满意度98.4%,两年同期相比,护患纠纷明显下降,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这就充分说明弹性排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结果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医院的形象,而门诊输液室是大多数门诊患者就诊的最后一站,也是停留时间较长的一站,所以输液室具有病人多、病种杂,静脉输液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一个程序,是一组连贯性的措施,是面对多元理论和整体性进行综合护理的专科技术[1]。为使优质护理服务在我科顺利开展,我科护士长利用现有的人力资对护士实行弹性排班,结果我科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弹性排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弹性排班后,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行弹性排班后,低年资护士进步很大,现在我科护士一针穿刺率都在85%以上,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社会效应,门诊输液人数逐年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仰明莉.人性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2010年03月15日

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用药分析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科药房处方, 每天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的儿科门诊处方各100张, 合计3100张, 了解给药途径情况, 对其中1428张输液处方中疾病谱, 药物品种、数量、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3100张处方中, 给药途径中以口服、口服加静脉输液居多, 分别占37.94%与42.29%;输液处方1428张占总数的46.06%;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为阿奇霉素, 其次为头孢唑肟, 分别占32.84%与27.87%;使用激素处方669张占46.85%;使用抗病毒药物处方680张占47.62%;≥2种药物联合配伍用药输液处方1213张占84.94%。详见表1~6。

2.1 3100张处方给药途径情况

见表1。

2.2 输液处方疾病谱分类

见表2。

2.3 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布情况

见表3。

2.4 输液处方中激素使用情况

见表4。

2.5 输液处方中抗病毒药使用情况

见表5。

注:其他用药频次少的抗菌用药忽略不计

2.6 输液处方中联合用药情况

见表6。

3 讨论

3.1 选择给药途径不恰当, 静脉输液给药过多

抽查3100张处方中输液处方为1428张, 占处方量46.06%, 每张输液处方开具2~3d用量。经统计, 输液总人次达2622次, 输液所占比重与儿科门诊收治疾病的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符, 选择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有存在过度输液、过度治疗问题, 静脉输液临床使用指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失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液循环量减少、代谢性酸或碱中毒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也包括不能经口摄取食物或服用药物的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的患儿等。为严格掌握输液的指征, 在儿科门诊出现大量输液治疗的原因主要是非医疗因素导致, 有三方面原因: (1) 医师在严峻的医疗环境下, 只得注重了静脉输液确实比口服和肌内注射给药效果更快的特点, 习惯首选; (2) 患儿家属急切心情, 缺乏医学常识, 主动要求输液; (3) 存在不当追求经济效益的可能。但儿科静脉输液存在较大风险, 静脉输液不仅疼痛, 而且还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 特别是静脉输液致微粒进入体内, 可引起 (1) 静脉炎或堵塞毛细血管形成小栓塞; (2) 进入肺微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而形成肉芽肿; (3) 作用于红细胞导致血液凝结; (4) 引起变态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后, 会给人带来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它们不能在体内代谢, 可一直潜伏在血管里, 可使人几年或几十年后才出现卒中、栓塞等疾病, 输液微粒对机体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严重的[1], 同时输液给药与其他途径给药相比医疗成本高得多[2]。输液量、输液速度都存在引起患儿不适的风险, 建议医师根据适应症,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考虑静脉输液的潜在风险, 原则上尽量避免使用静脉给药。

3.2 抗菌药使用率偏高

在1428张输液处方中, 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包括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都使用了抗菌药, 仅输液治疗的抗菌药使用率就达到46.06%。计入口服等应用的抗菌药物, 远高于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方案中儿科门诊抗菌药物比列≤25%的规定, 其中特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比重占全部输液的首位, 存在无指征用药情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90%的病原为病毒 (3) , 仅少数为细菌继发感染, 而抗菌药对病毒感染的疗效是不确切的, 这是由病毒生物特性和抗菌药作用机理所决定的[4]。只有当病毒感染损伤了局部黏膜, 致病菌入侵引起细菌感染, 才需使用抗菌药物, 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门诊儿科患儿感染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性感染, 混合性感染近年来增多, 应结合病史、体检, 依据病原学检查、血象、C反应蛋白、PCT等客观数据结合病情作出适当的抗感染诊疗方案。

3.3 抗菌药选择不当

由于儿科门诊患儿疾病的特点和门诊病原学诊断的不足, 经验用药是主要方式, 表3中抗菌药使用率占首位是阿奇霉素, 其次是头孢唑肟, 高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阿奇霉素抗菌谱广, 半衰期长, 每天只需给药一次, 并且有抗生素后效应, 尤其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已成为儿科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但现行的阿奇霉素注射剂型的药品说明书中并没有关于儿童的适应症和用法, 说明书明确标示注射用阿奇霉素在16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证实, 阿奇霉素为15环含氮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与红霉素同类, 但与红霉素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对酸稳定, 口服不受胃酸破坏, 且组织分布广, 组织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长, 使得其在多数组织中作用持久, 疗效显著, 建议除重症患儿需收治入院外, 门诊患儿应选择口服给药。有报导指出[5], 随着阿奇霉素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其不良反应日趋增多。除一般的胃肠不适和皮肤过敏外, 有报道阿奇儿科应用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致死、肝脏和肾脏毒性等多样化不良反应, 2岁以下婴幼儿静脉给药时潜在危险较大, 应谨慎使用,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警示, 儿科医师应引起足够重视, 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头孢唑肟属三代头孢, 具广谱抗菌作用, 对酶稳定, 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用于门诊患儿的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 不符合常见致病菌治疗的首选原则, 超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的用药范畴, 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米诺在儿科常见致病菌抗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不具有优势, 建议首选阿莫西林或一、二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必要时三代头孢应选用头孢曲松。

3.4 激素药的使用

表4中, 激素输液处方669张, 占输液处方数的46.85%, 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高, 存在滥用现象, 地塞米松排首位, 主要用于退热。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从表面看, 激素的确具有良好退热作用, 但激素并不是退热药, 将其作为常规退热应用时极其错误的, 病毒感染引起感冒, 滥用激素会激发或加重感染, 可能会因暂时退热而掩盖病情, 贻误诊断, 从而错失治疗机会, 还会降低抵抗力, 虽见效快, 但下次再感冒时, 往往更难治疗[6]。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在诊断未明时忌用。

3.5 输液处方中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用

表5显示1428张处方中抗病毒处方680张, 占47.62%, 结合表6, 抗病毒药全部与抗菌药物联用, 反映医师对是否病毒感染把握不大, 诊断不明, 有大包围使用药物现象。应明确各种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的应用指证和用药目的。炎琥宁使用率高, 中药炎琥宁不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 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但炎琥宁的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炎琥宁可致消化、呼吸、皮肤等系统不良反应[7], 2009年9月第23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关注炎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临床应加强炎琥宁不良反应监测。儿童慎用。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病毒药, 对至少12种DNA和10种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8]。2006年9月第11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值得关注。利巴韦林说明书也明确提示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

3.6 输液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且半衰期较短, 每天需多次给药 (2~4次) , 这就使其在使用时较麻烦, 处方上医嘱开具头孢菌素每天2次, 但输液诸多条件限制, 护士在执行时, 中间只间隔输一袋输液时间, 有时仅隔1~2h, 类似1d量一次给药, 这种不恰当的给药方式, 药物浓度短期内会很高,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疗效不会增加。还使细菌长期处于亚致死状态, 容易产生耐药性。但1d多次给药, 对于低龄幼儿患者及家属普遍不能接受, 这也是不易规范使用药物原因。患者需进行多次穿刺, 建议儿科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不但可避免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 而且也为随时用药提供方便[9]。儿科输液必须依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的特点, 考虑患儿的依从性, 规范给药频次、间隔时间, 提高疗效,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7 输液疗程偏长

头孢类一般平均输液6d左右, 而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使用则长达10d左右, 输液次数多, 时间长, 耐药菌株液增多, 有增加患儿痛苦, 建议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10], 即选用同类抗生素或与抗生素相仿的不同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时, 先静脉给药2~3d, 控制症状, 稳定后再转为口服给药, 序贯疗法即融合了静脉输液起效快的优点, 又继承了口服给药方便无痛苦的长处, 抗生素序贯疗法 (SAT) 除了药物经济学优势外, 更贴近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可使患儿早日出院, 减少院感机会, 减少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也降低输液治疗危险性。

3.8 联合用药不适宜

头孢菌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用阿奇霉素, 头孢类或青霉素类都属β-内酰胺类, 是繁殖期杀菌剂, 而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是快速抑菌剂, 它使繁殖正旺盛的细菌转为静止状态, 二者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达不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反而增加耐药性。联用时宜先用杀菌剂, 间隔一定时间, 再使用抑菌剂。

我院儿科门诊仍需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 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 开展相关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 使医务人员、患者高度重视输液的风险, 落实相关指南, 规范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激素的应用, 医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门诊儿科处方的处方点评,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儿科输液处方用药情况, 评价用药合理性,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儿科药房31d的处方3100张, 对输液处方进行用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处方1428张 (46.06%) , 其中抗菌药使用率最高的是阿奇霉素, 头孢唑肟使用率次之。≥2种药物联合或配伍用药的输液处方占被查处方的84.94%;输液中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间隔时间太短, 疗程偏长的不合理现象。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欠合理, 应当制定相应措施,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输液处方,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鲍仕慧, 朱光辉, 郑映.儿童输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药导报, 2007, 26 (4) :445-446.

[2] 江宏, 刘燕, 张添桥.24486张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2) :28-29.

[3]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67-1170.

[4] 张江兰, 徐楚鸿, 黄璞, 等.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2, 11 (4) :193-195.

[5] 张琬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2008, 8 (9) :703-706.

[6] 阚周密.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 2006, 13 (5) :60-61.

[7] 吴斌.98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杂志, 2007, 11 (5) :473-474.

[8] 王艳玲, 赵高平, 王军.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 15 (22) :4558-4559.

[9] 吴香琴.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头皮留置针的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 2004, 4 (4) :30-31.

上一篇:学有优教下一篇:不确定性与私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