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2024-07-13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精选7篇)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1篇

关键词: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特从我院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 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24例, 男16例, 女8例;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 (39.56±1.47) 岁;对照组24例, 男15例, 女9例;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 (40.35±1.21) 岁。对48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 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 在采用手术治疗前, 实施硬膜外麻醉措施, 并对患者创面进行清创, 清除失活或疑为失活的组织, 对粉碎骨片进行尽量保留, 并使开放性骨折转变为闭合性骨折, 之后在C臂机透视下采用交锁髓内钉对患者实施固定, 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避免出现感染现象。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 患者每日口服2次自拟骨愈生肌汤, 200ml/次, 1剂/d。该药剂的主要成分为:桃仁15g、当归15g、红花12g、川芎12g、牛膝12g、黄芪45g、续断15g和甘草9g。对于早期患者, 应加金银花、大青叶、紫花地丁和蒲公英成分;对于中期患者, 应加骨碎补、土鳖虫、补骨脂和苏木成分;对于后期患者, 应加党参、杜仲、白术和桂枝成分。

1.3 疗效判定[1]

优: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膝关节和踝关节均恢复正常, 愈合时间不超过12周, 且没有出现感染现象;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基本恢复正常, 愈合时间不超过15周;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膝关节和踝关节受限;差: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膝关节和踝关节受限, 愈合时间超过20周, 且出现感染现象。临床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 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 说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1.67%,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仅为66.67%。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 (0/24) , 没有患者出现术后感染、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6.67% (4/24) , 其中, 2例术后感染、1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P<0.05。

3 讨论

基于胫骨肌肉覆盖较少, 因此其一旦受到外力撞击极易穿破皮肤出现开放性骨折, 下段血供变少, 给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交锁髓内钉手术为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主要方法, 其主要是对创面进行清除, 避免感染和将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等措施进行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对患者骨折后出现的血不循环、淤阻经络、筋脉失养、肌不生和骨不接等不良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疾病中西医结合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本文选取的48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中, 治疗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存在一定差异性, P<0.05, 该结果同白刚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值得在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疾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继松.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4, 20 (5) :152-153.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 男性32例, 女性18例, 平均年龄 (41.65±9.15) 岁;骨折部位:右下肢骨折27例, 左下肢骨折22例, 双侧骨折1例;致伤原因:压砸伤10例, 摔伤13例, 车祸伤21例, 其它伤6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34例, 开放性骨折16例。按照AO分型标准:C型11例、B型23例、A型16例。本研究中的观察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并且已知情同意者; (2) 受试者自身无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者; (3) 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并涉及关节面者。标准排除: (1)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 不能耐受全麻者; (3) 存在其他疾病引起胫骨骨折者。

1.4 手术方案

嘱患者仰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常规止血, 取胫骨前侧手术入口, 做纵行切口, 充分暴露骨折下端。切开时应避开神经、血管, 最大程度保留对侧和两侧的骨膜。粉碎性小骨折块可对碎片在原位进行压迫固定, 对大骨折块可先用螺钉进行临时固定, 必要时可行植骨。依据患者骨折部位X线和术中骨折线情况, 选用合适的解剖型钢板固定, 多置于外侧, 应用C臂X线透视机观察复位情况, 复位满意, 则在两侧各以3~4枚螺钉固定, 放置引流管引流, 逐层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24~48h后拔引流, 48~72h疼痛缓解即可行主动锻炼和CPM锻炼, 术后4周可行非负重行走, 术后12周可渐行负重行走, 以逐步恢复行走功能。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 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切口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Jonher-wruh评分[4]标准, 优:术后无疼痛, 恢复情况好, 无血管神经障碍及患肢畸形, 步态正常;良:术后轻度疼痛, 有轻度血管神经障碍, 步态基本正常;可:术后中度疼痛, 中度血管神经障碍, 跛行, 但不明显;差:术后疼痛剧烈, 出现各项并发症, 跛行明显。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

本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120min, 平均手术时间75.5min;术中出血量55~275mL, 平均出血量140mL。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 时间为7~14个月, 平均随访9.5个月, 无脱落随访病例 (随访病例100%)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20周, 平均时间为10.3周。术后负重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平均值为7.6周, 完全负重时间平均值为17.5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伤口感染、骨骼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等情况。

2.2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 所有患者疗效优32例, 良12例, 可4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8.0%。

3 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常累及踝关节, 因此髓内固定术往往达不到有效的固定效果, 且对髓内血管网破坏较大;而外固定术术后钉道感染及骨不连的风险较高, 亦不利于踝关节愈合及功能恢复[5]。解剖型钢板的设计符合胫骨远端解剖结构, 优点突出: (1) 手术所用钢板较薄, 对胫骨远端软组织损伤较髓内固定小, 更有利于术后切口的愈合; (2) 该钢板与骨骼外形匹配充分, 不必对钢板进行二次塑形, 并降低了骨骼复位后内固定操作时再次移位的风险, 对于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及愈合十分有利; (3) 钢板的固定除了依靠本身的外形外, 其靠近干骺末端部分钉孔可使松质骨螺钉从不同的角度拧入, 同时可有30°的调整空间, 最后用克氏针钢板在末端固定;用于固定的松质骨螺钉增加了内固定的牢固性; (4) 该钢板分为外、内侧两种类型, 可以适应不同胫骨远端内、外侧不同的软组织情况、不稳定的骨折如类似于冠状面或矢状面的骨折。该手术应注意选择手术时机, 判断手术时机的关键是软组织损伤的程度[6]。若软组织损伤较轻, 一般应在受伤后6~8h内进行手术;若合并腓骨骨折, 应注意腓骨的内固定复位;此外, 应尽量减少或不对骨膜和软组织进行剥离, 避免影响血供[7]。

以上优点使得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不受影响, 并促进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本研究中, 所有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好, 术中出血少, 手术耗费时间短, 无感染、不愈合、愈合不良和骨不连发生, 亦未出现内固定折断或松动的现象。

综上所述,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简化了手术流程, 骨折固定牢靠, 具有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较短等缺陷, 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加样本量、延长临床观察时间等, 完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赵英.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8) :2347-2349.

[2]KOFOED H.Comparison of ankle arthroplasty and arthrodesis prospec-tive series with long term follow up[J].Foot, 1994, 4 (11) :6-9.

[3]陈义明, 汪剩勇, 邹鹏飞.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当代医学, 2013, 19 (12) :104-105.

[4]李建中.锁定钢板经皮治疗胫骨远端骨折64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 :53-54.

[5]方汉民, 马少云, 曹建斌, 等.Pilon骨折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2) :65-67.

[6]杨耿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8) :123.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例胫骨下段骨折病例, 男23例, 女6例;年龄20~71岁, 平均47.7岁。车祸伤9例, 重物砸伤7例, 扭伤12例, 其他原因1例。闭合性骨折19例, 开放性骨折10例;单纯胫骨骨折7例, 合并腓骨上段骨折10例, 合并腓骨下段骨折1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 42-A型7例, 42-B型15例, 42-C型1例, 43-A2型2例, 43-A3型3例, 43-C1型1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外科手术的最好时机取决于软组织的状态, 应能允许2~3h的手术时间。对于简单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的病例, 可在最初的6~8h内得到确实的固定[1,2]。本组病例, 除3例多发伤患者外, 经外固定退肿等治疗, 病情稳定, 骨折1周后手术。另26例身体状况良好, 无其他合并伤的患者, 在伤后当天急诊手术。

患者平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对开放骨折, 先行清创处理。对于合并相近平面的腓骨骨折, 先复位固定腓骨, 以恢复肢体长度, 对下一步的胫骨复位固定有很大帮助。Nork等[3]报道钢板固定腓骨后有92%的胫骨下段骨折可获得满意对线。C型臂透视, 明确胫骨骨折移位情况, 通过牵引及旋转复位骨折, 并选用适合长度的胫骨内侧锁定加压钢板。于内踝上作2~3cm纵切口, 打开筋膜层, 注意保护大隐静脉, 经骨膜外建立皮下隧道, 插入LCP于胫骨前内侧, 不暴露骨折区, 更不剥离骨折处的骨膜, 通过牵引维持复位。近端作小切口, 通过钢板上的小孔于远近端分别置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透视下骨折位置满意, 分别于远近端各置入1枚锁定螺钉固定。如有侧方移位, 可通过滑动孔以拉力螺钉将骨折块加压固定在解剖位置上。再次确认骨折位置及钢板位置良好, 取同样长度的钢板体外比较, 准确定位钉孔, 作小切口, 拧入锁定螺钉。术毕需再次C型臂透视确认。若闭合复位困难, 可于骨折端有限切开, 复位并临时固定, 再置入LCP。

1.2.2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开始即行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4~12周复查X线后, 逐步负重, 定期摄X线片, 至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且患者自觉无疼痛后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2 结果

29例患者中26例获得随访, 时间12~24个月, 平均14个月。术中出血20~100mL, 平均50mL;手术时间45~90min, 平均70min;切口长度3~5cm, 平均4cm;骨折全部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4.2个月。有2例骨折延迟愈合, 时间6个月左右, 均为开放骨折病例, 考虑与开放骨折骨膜破坏有关。无内植物松动断裂。有2例术后出现钢板顶于皮肤引起皮肤红肿疼痛, 考虑为钢板位置放置不佳, 经退肿治疗1周左右症状缓解, 2周左右红肿消退。有1例术后4个月、8个月两次出现小腿内侧软组织感染, 分别经住院抗炎输液治疗1周后好转。术后1年取内固定后继续随访1年未发生再次感染。末次随访按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4], 该评分包括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度、对抗力量、步态、疼痛及畸形等方面。评定结果为:优23例, 良2 例, 可1例, 优良率96.2%。

典型病例为一60岁男性患者, 车祸致左胫腓骨下段骨折, AO分型为43-A2型。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论

胫骨按照Carr-Sobba-Bear胫骨分区法, 被分为6个区, 包括:胫骨头区、胫骨结节区、近侧中段骨干区、中段骨干区、远侧中段骨干区、踝上区。临床上胫骨下段常指Ⅴ、Ⅵ区。胫骨下段有皮下组织少、血供差等解剖特点, 而且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 骨折同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故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高, 若处理不当, 还易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胫骨下段骨折治疗方法较多。石膏固定仅适用于胫骨下段无移位骨折, 对于移位骨折不易达到良好复位, 致畸形愈合, 且固定时间长, 不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外固定支架适用于软组织条件差的开放骨折, 但缺点多, 易发生钉道感染、穿钉松动;对日常生活妨碍较大;稳定性不强, 对于靠近踝关节面的骨折固定困难。普通的加压钢板曾经使用较多, 缺点是要求与骨帖服性好, 否则置入螺钉固定时易发生骨折复位丢失, 且钢板下面的骨坏死仍然存在, 也不能阻止钢板下可能的感染播撒。唐少龙等[5]对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骨折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多方面比较, 结果显示, 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有明显的优势。髓内钉容易引起不稳和成角, 不适合距踝关节面较近的胫骨远端骨折。

近年来很多学者主张使用MIPPO技术治疗取代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6]。

LCP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特点:a) 解剖型设计, 接骨板扭曲20°并稍弯曲, 与胫骨远端内侧骨面相贴合。b) 远端锁定螺孔角度与关节面相平行。c) 体部有一加大设计的螺孔, 称滑动孔, 有利于接骨板的安放[7]。

微创接骨板技术是随着锁定钢板的发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术中不暴露骨折区, 更不剥离骨折处的骨膜。经过间接的闭合复位后, LCP可通过小切口在定位器的引导下插至骨膜外。每个锁定钉可借助精确的螺钉孔轴心定位经皮拧入。手术过程中只需借助定位器和小切口即可完成。不必大范围暴露骨折部位, 不需植骨, 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原则。LCP可起到内固定支架的作用, 不仅可起到坚强固定的作用, 而且对骨折部位及附近的软组织影响小。MIPPO技术特点:a) 既能迅速固定骨折, 又不扰乱骨折部位, 有效保护其血液供应, 有利于骨折愈合;b) 固定后骨骼应力分散在长长的接骨板上, 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接骨板疲劳折断;c) 骨折区域内无螺钉拧入[8]。

对于术中螺钉安置及分布的问题, Stoffel[9]建议下肢骨折于骨折远近端置入2~3枚锁定螺钉固定即可, 对于简单骨折在临近骨折断端两侧各应空出1~2孔, 不要锁入螺钉, 以保证骨折断端弹性固定, 利于骨痂形成;但对于粉碎骨折应尽可能靠近骨折端处放置锁定螺钉以提高固定可靠性。生物力学实验证实, 当骨折端每侧超过3~4枚锁定螺钉固定后, LCP的轴向强度增加就不明显了;当骨折端每侧超过4枚锁定螺钉固定后, LCP的扭转刚度同样增加不明显[10]。

复位过程中, 如断端移位较大, 闭合复位困难, 应作小切口切开复位。若强求闭合复位, 骨折端不切开, 以致盲目操作, 只会加重损伤或造成误伤, 反而不符合微创理念。另外因闭合复位不佳或软组织嵌顿, 术后出现骨不连, 需再次手术, 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对于胫距关节面不平整、需切开整复骨缺损植骨的胫骨下段骨折病例, 更不能一味追求闭合复位, 而需显露关节面, 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

由于胫骨下段前内侧软组织包容有限, 术中不仅需要注意骨折复位情况, 同时需注意钢板位置, 如出现钢板位置偏前或偏后, 需及时调整。否则, 术后易出现钢板顶于皮肤, 患者肿痛不适, 严重时皮肤坏死, 钢板外露。本组病例中, 有2例术后出现钢板顶于皮肤引起皮肤红肿、患者疼痛, 考虑为钢板位置放置不佳, 经消肿治疗1周左右, 症状缓解, 两周左右红肿消退。

对于内侧软组织条件差的病例, 不建议使用内侧锁定板。本组病例中, 有1例术后4个月、8个月两次出现小腿内侧软组织感染, 分别经住院抗炎输液治疗1周后好转。术后1年取内固定后继续随访1年, 未发生再次感染。分析原因考虑为:a) 受伤时软组织损伤较重, 抵御感染能力差;b) 软组织对钢板的排异反应。故使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应重视小腿内侧软组织条件, 重视预防软组织并发症。对于GustiloⅡ-Ⅲ度的开放骨折病例及Tscherne分级Ⅱ级及Ⅲ级的闭合性损伤病例, 不建议使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内侧接骨板具有操作更简单、手术入路更安全的优点, 适合多数胫骨下段骨折。对于内侧皮肤软组织条件差的病例, 则可优先考虑腓侧接骨板固定或超远端胫骨髓内钉固定[11]。

对于合并腓骨骨折的处理,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如合并腓骨小头、腓骨颈骨折, 可不处理。如合并与胫骨相同、相近水平腓骨骨折, 若腓骨骨折不复杂, 粉碎不严重, 先通过小腿外侧切口复位腓骨骨折, 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如腓骨粉碎严重, 估计无法维持正常长度、正确复位, 可先固定胫骨后再处理腓骨。

LCP虽有费用较贵、取出相对困难等缺点。但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术中创伤小, 固定可靠, 术后功能恢复好, 骨折愈合率高, 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方法。同时为避免软组织并发症, 应注意:a) 需重视小腿内侧软组织条件, 严格掌握适应证, 避免软组织并发症;b) 同时需注意钢板位置, 如出现钢板位置偏前或偏后, 需及时调整;c) 若闭合复位困难, 应作小切口切开复位, 避免盲目操作, 加重损伤或造成误伤。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固定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技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9例胫骨下段骨折病例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治疗, 其中男23例, 女6例;年龄20~71岁, 平均47.7岁。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26例获得随访, 时间12~24个月, 平均14个月。1例软组织感染, 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4.2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其中优23例, 良2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6.2%。结论 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功能好的优点, 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但需重视小腿内侧软组织条件, 严格掌握适应证, 避免软组织并发症。

关键词: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锁定加压钢板,胫骨下段骨折

参考文献

[1]Mast J.Pilon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A test of surgical judgment.[M]//Tscherne H, Schatzker.Major Fractures of the Pilon, the Talu, and the Calcaneus.New York:Springer Verlag, 1993:7-27.

[2]Bonar SK, Marsh JL.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severe pilon fracture[J].Foot Ankle, 1993, 14 (2) :57-64.

[3]Nork SE, Schwartz AK, Agel J, et al.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distal metephyseal tibial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5, 87 (6) :1213-1221.

[4]Johner R, Wru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3 (178) :7-25.

[5]唐少龙, 张文斌, 颜海波, 等.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2) :200-202.

[6]Frigg R, Appenzeker A, Christensen R,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tal femur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system (LISS) [J].Injury, 2001, 32 (3suppl) :24-31.

[7]张长青, 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9.

[8]张长青, 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5.

[9]Stoffel K, Dieter U, Stachowiak G, et al.Bio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LCP-how can stability in locked internal fixators be controlled[J].Injury, 2003, 34 (1) :11-19.

[10]Ahmal M, Nanda D, Bajwa AS, et al.Bio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hen does the distance between bone and implant significantly reduce construct stability[J].Injury, 2007, 3:358-364.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胫骨骨折31例, 其中男16例, 女13例, 其中有2例为双侧胫骨骨折, 均为男性; 年龄19 ~ 65岁, 平均年龄47岁。合并腓骨骨折20例; 左侧胫骨19例, 右侧12例。本组31例病例中有4例属开放性胫骨骨折, 均行Ⅰ期清创缝合、跟骨骨牵引术, Ⅱ期待伤口愈合后行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手术治疗。

1. 2手术方法a) 若存在腓骨骨折, 先用1 /3管型或重建钢板固定腓骨, 以建立小腿外侧支撑结构。b) 选择合适长度锁定钢板 ( 一般为骨折线长度的3倍以上) , 要求骨折两端至少3枚锁定螺钉固定。自内踝下后方弧形切开5 cm切口, 将皮瓣向上翻起, 显露内踝, 同时注意保护踝管, 同样在骨折近端做5 cm切口, 切至骨膜。用骨膜剥离器沿内踝向骨折近端潜行剥离, 在骨膜和皮下组织间形成隧道。于钢板远端安装锁钉套筒, 手持锁钉套筒将锁定钢板于内踝处伤口向近端插入。在钢板近端安装锁定套筒, 手持2端端锁定套筒调整钢板位置。同时助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 如果透视满意, 在锁定套筒中钻入钻头, 并将钻头留在骨质中临时固定骨折。如果骨折无法达到满意位置, 可于骨折部位切小切口辅助复位。在骨折远、近端各用1枚普通螺钉固定, 使得钢板与胫骨贴合良好。C型臂透视证实骨折及钢板位置良好后, 在骨折远、近端各锁入3枚以上锁定螺钉。

1. 3术后治疗本组病例术后均抬高患肢, 行脱水、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 未行石膏外固定。术后第2天起行踝、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 术后6 ~ 8周根据具体复查情况考虑扶拐行部分负重练习。术后12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弃拐负重活动 ( 一切均以患者个人情况, 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 。

2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9 ~ 21个月, 平均16个月。31例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11. 7个月。术后无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由于术后未行石膏外固定, 早期行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 患侧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按照Mazur方法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 优14例, 良13例, 可4例。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骨折近段伤口渗出, 经过Ⅱ期清创后伤口甲级愈合。

总体疗效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伤口愈合好, 患肢功能恢复好, 手术操作对骨膜破坏小, 31例患者随访后均骨性愈合。

3讨论

胫骨下段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 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 血运欠佳, 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要求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以保证骨折绝对稳定, 从而使骨折一期愈合。由于忽视了生物学的重要性, 手术中骨膜剥离范围广泛, 进一步造成了骨折断端血运障碍, 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发生, 甚至出现内固定去除后再骨折的情况[1]。随着BO观点的进一步被接受和认可, 通过间接复位技术, 尽量减少骨折部位血供的破坏和对骨本身的影响, 达到骨折尽快、 牢靠愈合, 同时早期经行患肢功能锻炼, 明显的减少了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本组31例病例术后均骨性愈合, 由于早期活动, 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传统的钢板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使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刺激降低, 导致钢板下骨皮质吸收、骨质疏松, 造成了部分骨折不愈合, 内固定断裂。而且很多实验证明, 与钢板直接接触区域骨皮质的血运破坏与内固定物有关, 加压的接骨板严重影响了板下骨皮质的血运。本组病例均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因为锁定加压接骨板具有普通接骨板和内支架两种功能, 既可作动力加压使用, 也可使用内支架的桥接作用。锁定的螺钉与板可以作为一个整体, 转移钉与接骨板之间的力矩, 纵向的应力可以通过钉颈部直接传导至骨折的两端。接骨板不需要与骨膜接触就能为骨折提供稳定的固定[2]。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 锁定内固定可较好的对抗弯曲和旋转力, 从而避免骨内螺纹滑脱, 减少锁定被拔出的可能性。 锁定方向的分散有助于钉孔对抗锁定螺钉的拔出。稳定的角装置使锁定螺钉免受非锁定螺钉所受的应力, 可改善对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固定效果[3]。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松动或螺钉拔出。

本组病例中胫骨下段骨折均采用内侧切口, 因为胫骨的张力侧在内侧, 在此植入接骨板符合张力带原则且操作方便。如果遇到Pilon等一些骨折, 骨折或关节面复位不满意时, 可于骨折部位切小切口辅助复位。这样既符合微创手术对骨折周围血运破坏较小的理念, 又符合涉及关节面等骨折解剖复位的要求。考虑到内踝尖纵行切口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我们一开始就选用踝下后方弧形切口, 将伤口选在不易磨损的部位, 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内踝处伤口愈合不良或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 但因伤口选在内踝后下方, 造成术中内固定时操作不便。对于这一问题, 我们选用将同一型号的锁定接骨板放置于皮外, 与皮下放置的锁定接骨板完全重叠, 在需要拧入螺钉的位置标记并切开1 cm切口进行内固定。

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 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血运破坏小、符合BO原则、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但我们必须正确掌握其操作的手术技巧,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

摘要:目的 讨论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1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情况。男16例, 女13例, 其中有2例为双侧胫骨骨折, 均为男性;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7岁。结果 本组31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921个月, 平均16个月。31例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11.7个月。术后无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按照Mazur方法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 优14例, 良13例, 可4例。结论 选择性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手术是治疗胫骨下段闭合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关键词:锁定钢板,经皮微创,胫腓骨骨折

参考文献

[1]孙月华, 龚伟华, 朱振安, 等.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4, 7 (1) :9-11.

[2]张长青, 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5.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7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37.1±2.4) 岁。其中闭合性骨折41例, 开放性骨折26例;骨折分型:A型23例, B型29例, C型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33例) 和B组 (34例)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对属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先给予及时的清创、抗感染治疗, 并将骨折部位失活的组织彻底清除;对于闭合性骨折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外固定、牵引等措施, 同时进行脱水、消肿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 以便了解骨折情况方便制定手术措施。

1.2.2 手术方法

A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于患者胫骨外侧做手术切口, 以充分暴露患者骨折部位, 彻底清除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对患者骨髓腔进行疏通, 疏通后进行复位, 待复位成功后实施钢板内固定。B组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 嘱患者仰卧位于手术台上, 麻醉方式选取硬膜外麻醉, 并与患者大腿根部放置止血气囊带。于患者的内踝处建立长度约为3 cm、深度达骨膜外的手术切口, 并在骨膜与深筋膜间进行钝性分离后建立通道, 隧道建立后将钢板插入。利用C型臂X线机以基本恢复对位线为基础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 经皮在钢板两端的钉孔置入1~2枚临时克氏针以固定骨折断端, 之后与皮肤对应位做小切口, 并应用3~4枚螺钉固定。

1.2.3 术后处理

A、B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其患肢实施弹力绷带包扎, 并固定膝踝关节, 同时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脱水治疗。此外在术后2 d可进行适当的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练习。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患者总体优良率为66.67%, 其中优12例, 良10例, 可6例, 差5例;B组患者总体优良率为88.24%, 其中优18例, 良12例, 可3例, 差1例, B组总体优良率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临床指标

B组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胫骨下段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 且该种骨折多数为高能量损伤所致, 会导致骨折患者的局部软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损伤。此外胫骨下段靠近皮下, 使得该段血运较差, 因此也会造成手术后骨折愈合延迟[3]。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常会出现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等情况, 因此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4]。此外, 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钢板外漏, 使得患者术后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此外该种手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剥离, 这样也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从而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5]。

由于微创理念的日益深入, 内固定器材也越来越多样、科学, 骨折固定方式选择的余地增多。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是目前较常用的内固定方法, 解剖钢板是根据胫骨下段的解剖形状设计的, 有足够弹性和强度, 同时厚度和宽度合适, 符合胫骨下端的解剖形态, 能使钢板与骨面良好贴服, 可使胫骨远端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可满足大部分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需要[3]。

近年来, 伴随着临床骨科治疗模式的转变, 学者们发现, 血供的支持、有效的生理固定对于改善骨折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6,7]。本次临床观察分析中对B组患者使用的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微创技术与骨折内固定技术相结合的手术方式, 该种手术是通过在患者皮肤的小切口来分离深筋膜与骨膜, 并建立软组织的隧道,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骨膜, 从而有效的维持了患者骨折断端的血供, 利于骨折的愈合。此外, 该种术式的实施, 可以在稳定固定及保护组织两者之间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这样既保障了患者骨折愈合时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还可以很好的稳定骨折的固定, 这对患者骨折的愈合、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8]。胫骨骨折的治疗, 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 应保障骨折断端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 加之胫骨骨折多为高能量的粉碎性骨折, 这就容易影响患者的骨折愈合[9]。因此为使骨折可以良好的愈合, 术者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及骨膜的损伤。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学重建, 以免造成软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前, 也应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前准备, 如对骨折处肿胀明显的患者, 应给予其实施脱水消肿处理[10], 这样可以有效的营造一个利于钢板经皮插入时的条件及术后的缝合的条件, 同时也利于患者术后创口的愈合以及骨折断端的愈合。另外术后的康复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及早的进行功能锻炼, 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软骨再生以及恢复受损的肌肉功能[11], 从而保证了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B组患者的术后总体优良率为88.24%, 高于A组的66.67%, 此外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10.2±1.9) 周、 (34.9±4.7) ml也均低于A组。这一结果与国内学者的同期研究极为相似[12]。

综上所述,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术式, 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7例近期内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33例) 和B组 (34例) 。A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B组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优良率分别为66.67%、88.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临床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13~68 (平均41) 岁。其中42例为交通伤, 10例为摔伤, 其余8例为其他原因导致;骨折按AO分类:A型38例, B型14例, C型8例;其中12例为开放性骨折, 7例为GustiloⅠ型, 5例为Ⅱ型, 20例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后到进行手术的时间方面, 开放性骨折患者为5~8 (平均7) h, 闭合性骨折患者为3~8 (平均5)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钢板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1.2 方法

用腰麻、局部加辅助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 成功麻醉后, 在患者颈前外侧下端企切开弧形切口, 将胫骨远端骨折上下两端显露出来, 复位骨膜和骨片, 成功复位之后保持牵引下治疗时使用钢板固定,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钢板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术后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 为有效防止感染, 可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治疗6w后让患者尝试进行部分负重锻炼, 治疗3个月后依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让患者进行完全负重锻炼, 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定期复查[1]。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 用χ2检验统计学数据, 如果P<0.05, 则说明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2]。

2 结果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和定期随访, 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 观察组患者为10.9±0.5w, 对照组患者为17.5±0.5w, 经χ2检验, 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石膏制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相对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较优。见附表。

3 讨论

3.1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优势

胫骨下段具有较差的血供和菲薄的软组织, 血运及保护不能得到良好的供应。当髓内营养动脉中断, 如果在从骨干剥离骨膜, 就会引发整个骨干皮质坏死。因此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就具有极高的发生率, 这也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运用锁定钢板对胫骨下段骨折进行治疗时, 在切口设计和手术操作上, 剥离软组织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同时在维持锁定钢板的内支架固定模式的稳定性时不需要通过钢板和骨的加压摩擦力, 因此不会明显破坏骨质血液循环, 使骨折端的血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从而促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3.2 胫骨下段骨质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3.2.1 骨折手术的时机的选择

软组织的条件状态决定着骨折手术的时机。如果患者只是简单的骨折和较小的软组织损伤, 那么就有可能在最初6~8h内给予确定的内固定治疗, 而如果患者具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或是粉碎性骨折, 那么在选择手术时机时就应该: (1) 稳定软组织, 将患肢抬高, 让静脉血和淋巴液能够顺利回流, 同时在进行外固定时可以使用石膏托或外固定支架或根骨牵引, 对肢体的长度进行有效的维持, 将软组织挛缩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并可以用七叶皂苷等对患肢进行消肿; (2) 进行内固定的时间应选择在肿胀减轻、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为5d~3w。

3.2.2 摄片和复位的操作

手术之前在摄片时放大的比例应该是1:1, 将钢板的长度和安放的位置事先计划好, 并在C型臂X线监视下进行复位。

总之, 通过对本组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得知, 锁定钢板治疗的手术时间, 石膏制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解剖钢板, 所以临床对胫骨下段骨折进行治疗时,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 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 其中观察组10.9±0.5w, 对照组17.5±0.5w, 观察组手术时间47.5±6.4min。石膏制动时间16±4d,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1.5±3.5min, 石膏制动时间为25±5d。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得知, 锁定钢板治疗的手术时间, 石膏制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解剖钢板。

关键词:解剖钢板,锁定钢板,胫骨骨折,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烨平, 程毅.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 2012, 18 (9) :189-190.

[2]Zjowodzki M, Williamson S, Cole P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ss in 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angled blaue plate, and retrog-vade intram natl for the fixation of distal femuv fracture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04, 11 (107) :1107-1108.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第7篇

关键词:胫骨下段骨折,内侧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疗效

胫骨骨折临床上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同的方法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我科自2012年5月—10月采用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经皮微创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取得良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9岁~56岁;致伤原因:车祸、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扭跌伤等;其中合并腓骨骨折20例;骨折类型:斜形、粉碎形、螺旋形。有随访资料的35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术前支具固定或跟骨牵引,待患肢局部消肿后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在患肢大腿绑扎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抬高患肢,止血带充气止血;在牵引下进行整复骨折,取患肢内踝前下方弧形切口,约5 cm,逐层分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内踝,用骨膜剥离器紧贴胫骨剥离,将长度适宜的锁定钢板由切口处插入,先打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再旋入1枚长度适宜的螺钉,沿胫骨骨折上方取4 cm的直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钢板及钢板孔,沿钢板孔钻孔,先旋入1枚长度适宜的螺钉,然后术中透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钢板两端再各旋入2枚长度适宜的螺钉,退出克氏针;合并有腓骨骨折的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腓骨,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胫骨骨折达到一定复位效果。术后处理,加压包扎。

1.2.2中药治疗骨折及术后初期内服我院协定处方消肿活血方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1包/次,冲服,Tid。术后当天开始肌肉等长收缩锻炼,第2天即可进行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伤口拆线后予本院成方下肢洗伤方行局部熏洗患肢以舒筋活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用法:水加热后先熏洗,待水温合适后再浸洗,Bid,2天1剂,3周后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X线显示骨痂生长后开始逐渐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2结果

本组35例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6个月~27个月不等。平均住院14 d,术后复查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未出现骨折迟缓愈合或骨不愈合病例,患肢功能良好。X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周。

3讨论

胫骨下段骨折一般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是传统手术方法为了保证骨折的精确对位和绝对稳定的AO原则,常需较长的切口及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且手术时间一般要在损伤后1周左右,待局部皮肤组织肿胀消退后,皮肤张力减少后方可实行;因为胫骨的营养血管由胫骨上1/3的后方进入,在密致骨内下行一段距离,然后进入髓腔,而下1/3又缺乏肌肉附着,故胫骨干中、下段发生骨折后,往往因局部血液供应不良,而导致切口感染、不愈合,骨愈合迟缓、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1]。锁定钢板作为内固定支架,可以微创经皮置入,对骨折部位骨质的血供破坏和局部软组织的干扰与损伤降到最低,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原则和微创手术的特点,骨折愈合更快,小切口操作使得感染概率降低,可达到皮肤组织早愈合,减少手术瘢痕的效果[2]。

传统的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在固定原理和适应证上有一定的区别,两种钢板设计的理念和固定原理不同,同时,锁定钢板在处理粉碎性的干骺端骨折上优于传统钢板,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更有优势[3]。解剖塑钢板治疗靠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时,需通过调整进钉角度使得骨折断段尽量加压,如果骨折块间没有紧密的贴合加压,就可能产生延迟愈合;且钢板安放后应反复检验骨骼生理轴线;锁定钢板的设计是将螺钉与钢板之间相互锁定避免螺钉的滑动,固定骨折不再依靠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生物力学上形成一种固定角度的单横梁构造[4],钢板与螺钉之间相互锁定,内固定在承受剪切力时,可以转换为螺钉与骨之间的压应力,这种力学转换有利于骨折的固定[5]。

若合并腓骨中下段骨折时,腓骨骨折较多见于简单骨折,一般情况都是先复位固定腓骨骨折,恢复小腿长度,纠正下肢的力线。在胫骨安放钢板前,不需要大量剥离软组织及骨膜,不要求绝对的对位对线,但若骨折线经过关节面时,要求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以防止出现晚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总之,微创经皮置入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符合骨折固定的生物学原则:骨折局部的血运破坏少,骨折端周围软组织干扰少,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可以达到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术后瘢痕小及内固定钢板螺钉断裂少的目的。

本院协定处方消肿活血汤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止痛的功能,骨折后及术后早期使用可使瘀血尽早消散,促进肿胀消退。熏洗法古称“淋拓”、“淋洗”、“淋浴”,具有舒筋活络、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关节损伤的治疗,适用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兼夹风湿者。本院协定方下肢洗伤方,由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伸筋草、透骨草、防风、千年健、威灵仙等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熏洗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局部熏洗和浸泡,药物有效成份通过皮肤深入皮下、关节等部位,以发挥其药效作用。另外热力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缓解无菌性炎症及肌肉组织的粘连,滑利关节,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渗出物的吸收,恢复关节功能。本组病例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患肢功能佳,与辩证使用中药内服外用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李爱国,陈鸿辉.胫骨下段解剖钢板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3):3-6.

[2]苏振刚,王筱林,杨金华,等.经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92-2393.

[3]高展军,阚世廉,丁尔勤,等.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Pilon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7):3111-3115.

[4]刘涛,肖俊,张毅,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关节端复杂性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65-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相关文章: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09-12

胫骨下段骨折论文07-15

胫骨骨折08-15

胫骨髁骨折05-08

胫骨股骨骨折05-19

胫骨骨干骨折06-22

胫骨中段骨折06-23

胫骨干闭合骨折06-07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08-08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08-22

上一篇:园林绿地的规划下一篇:采茶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