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沟通范文

2024-08-17

平等沟通范文(精选5篇)

平等沟通 第1篇

一、把握尊重的内涵

尊重也称为接受或认可。罗杰斯认为,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 认可每个学生都是作为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重视学生的情感, 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 同时也宽容其缺点, 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 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尊重从改变言语习惯开始

用“建议”, 而不用下“命令”。建议不但能维持学生的自尊, 而且能使学生乐于改正错误, 并与教师合作。

三、尊重学生———保护好学生的面子

对于如何保存学生的面子, 林慧珊老师在她的《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面子》一文中总结得很精辟, 对于有成绩的学生要舍得给面子;对有过错的学生要适当给面子;在放手使用中要让学生长面子;在日常小事上不让学生丢面子。

四、用积极暗示赋予学生自尊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 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 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 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 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又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 那些受到教师忽视、歧视的学生, 久而久之则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 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自己的学习, 不理会或拒绝听从教师的要求, 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 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五、赞美与鼓励———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认可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纳以他的试验证明, 在学习方面, 一只有良好行为就得到奖励的动物, 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 而且更能够记住它所学的东西。

我们极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 同样地, 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席莱) 。批评所引起的愤恨, 常常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情感。

因此, 我们要向鲁迅笔下的聪明“母亲”, 对正在“蹒跚学步”的学生用赞美来鼓励, 引导他们大胆往前走。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谁掌握了这把钥匙, 谁将获得教育上的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与下属沟通要平等且真诚 第2篇

与下属沟通也是管理者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沟通,则是一门艺术,掌握不好,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作为管理者,你不妨站在外交的角度上看待与下属的沟通,你们除了职位不同其他都是相同的。此时,平等的心态很重要,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下属的信赖。

(1)选择谈话的最佳时机

人对于他人意见的接受程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一样的。人的认知、情绪的特定状态,直接影响着对他人的意见的接受态度。同样的意见,可以因人的认知、情绪的状态的差异,而产生顺畅或阻滞这样大相径庭的接受态度。

选择适当的时机应根据下属心态的具体征候而定。譬如,当下属对自己的见解颇为自信,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省察的时候,领导一般不宜急于促其明辨是非,而应静观待变。一旦当他这种偏执的炽热褪去而萌生了反思的冷静时,管理者方可介人寻求话题。特别是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性能力,焦渴地企盼着翼到他人点拨的时候,谈话的最佳机会便到来了。这时管理者亮出的看法会使下级感觉到久旱逢甘霖般的愉悦。

(2)在工作之外进行双向和谐的交流

在非工作场合与下级谈话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补充工作场合中管理者威仪之外的色彩,有力地印证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人格平等,使下级认识到他应是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就是说,管理者在非工作场合与下级的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和谐的,洋溢着相互信任的气氛。

要知道,下级由于特殊的经历、深入的实践而产生的某些思想、见解往往闪着独特的智慧火花。这是因为,在真理面前管理者与下属原本就是平等的。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向下级学习,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当他倾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人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这种富有诗意的美好境界应该为每一个管理者心神向往巧管理者敢手、乐于随时向下属敞开心扉,才具有领导的气度;管理者得以站在下属心灵的入口,下属才能真正体味到领导的力量和信心所在。而在非工作场合中彼此谈话还心怀戒备,这对于双方都是较大的悲哀。

(3)要有求同存异的雅量

在非工作场合谈话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多方面的争论问题。由于是私下交谈,下级常常会直陈己见、袒露心曲、无所顾忌,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非态度方面与上级发生争论在所难免。这时管理者不应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而应当仔细品味其见解的合理性。即便是对其中的明显悖谬也不要奢望通过自己的一番点拨而药到病除,而要采取循循善诱的疏导办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管理者对表面上看来似乎离经叛道,而实际并非如此的见解,不应表示惊诧,视为异端。一时拿不准便可存而不论。爱因斯坦说过:“这个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

义上说就是对‘惊诧’的摆脱。”

大量事实表明,管理者的雅量不仅仅关系到管理者的凝聚力、亲和力,而且直接制约着决策的科学性。所以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人类的美德,对于管理更应如此。

(4)应善解人意,多说体恤的话

下属的苦楚和困境,往往自己难以排解。管理者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苦衷,用温馨的话浯、令人信服的道理安慰他们的心灵,搀挟着他们走上解脱的彼岸。

管理者在谈话中要有足够的理解力,对下属的遭际要表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解和同情,而绝不可流露些许揶揄、嗔怪、不屑的意味。要把自己摆进去,想想“假如我是他该如何办”,帮助其拓宽视野,觅出新路。

管理者面对着下属的感情世界,应怀有真诚感,少用或不用“你应该”、“你必须”、“你怎能”的命令式。

平等沟通,使初中生心理更健康 第3篇

伴随社会经济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流方式,进而也影响了初中生的成长,信息获取的便利、是非辨别能力的强弱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都对初中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初中生处于心理成长的发展期,在思想和情感上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做好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至关重要,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自我情绪管控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首先对初中生对心理沟通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初中生班级管理心理沟通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心理沟通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初中生对心理沟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个性差异等方面的沟通。学习态度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学生的学习特点未被教师掌握,教学方案制定与学生学习规律不符,师生之间的沟通欠缺导致课堂教学成效不高。学习情绪主要是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情绪比较重,总是出现违背教师意愿的现象,加之家庭环境的影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以及生活,出现个别极端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急需教师从心理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个性差异则是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沟通方法对学生实施管理,管理成效不高,主要是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家庭背景、心理成长、价值观等的不同都决定着学生心理沟通方式的不同,采用“一刀切”的心理沟通注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二、班级管理中心理沟通的措施

(一)以生为本,平等沟通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秉承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下教师的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阐述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师生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为教师实施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例如,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方法反馈情况的沟通中,听听学生对教师课堂组织教学策略的反馈,并通过调查表与抽查座谈的方式来讨论最佳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教学模式,或者让学生畅想最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从学生的标准中探寻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措施,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态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和班级管理成效。

(二)开设活动,保障学生心理安全

初中生对于自身心理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并不是很清楚,有时候自己的情绪波动也是处于模糊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教师组织班级开展有关心理讲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加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当学生遇到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科学的途径解决,减少初中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初中生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的活动,主题是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的话题展开,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的选择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书写自己的感悟,从自身的角度讨论心理成长的经验。并在演讲中通过评比选出获奖者。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学生对心理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有助于学生在演讲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的发展。

(三)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内动力

学习是初中生的首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教师的责任,但是那种命令式的学习模式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点,顺势利导,通过教学策略的激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内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的方式,实现优等生对差生的帮扶,帮助差等生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上有所改善,打造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或者教师选择“一帮一”的学习模式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重新发现自己的优势,转变学习态度。这些结果都是离不开有效的心理沟通,教师采用单独的沟通,和学生的交流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轻松而又愉快,而不是让气氛紧张,让学生惧怕,采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语句,那样只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不利于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心理沟通是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心理沟通,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粘合度,还能建立情感纽带,使得学生配合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风。这就需要教师在心理沟通中秉承真情实感、真心、耐心、爱心的原则,与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

平等沟通 第4篇

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年龄小, 知识少, 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 可塑性大, 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 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 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数学, 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那么, 在小学阶段,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怎样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善意沟通, 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放下教师架子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个人认为, 首先应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 真诚、坦荡地面对我们的学生, 从而求得相互信任和理解。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教学, 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 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 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学生上课开小差, 兴致勃勃地玩玩具,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适当地给出对学的恰当的、不过分的、善意的批评, 学生这个时候是有面子观的, 而不是盲目的, 下次他就会改正并且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应该是高高在上, 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知晓天文地理、文学琐事的人, 在课堂上能言善辩, 不乏幽默风趣, 反应机灵、敏捷, 说话抑扬顿挫, 能有机地予以引导和点拨, 严肃而不失活泼, 他们喜欢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课余时间, 希望和老师打成一片, 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闲聊, 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师而乐于交流、沟通。这就是当前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看来, 现在的老师, 除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进行充电外, 还得多花时间了解课堂之外的许多东西。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想法简单以及如何与教师相处。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 我平时在上课时, 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 认真研究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对电脑、玩耍的兴趣转移到数学上来,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达到和他们平等的目的。

3使学生在没有压抑的环境下学习

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 课余是朋友、兄弟姊妹关系, 正因为长期地磨合与实践, 师生关系显得比较平等、融洽, 不紧张。长期地平等交流和沟通, 学生不仅崇拜的是教师的职业, 更崇拜的是老师为人的正直, 坦荡的胸怀, 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阅历, 办事的果断, 处事的公平。我想, 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让学生做到既敬又畏应是一种最佳状态、最高境界,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此外, 称呼的改变、语气语调的调适、肢体语言的应用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这里顺便提一下称呼的改变, 当我们老师在叫学生时, 把学生姓名的最后一个字重叠, 省去前面的字即可, 如“王君”——“君君”, “朱苗”——“苗苗”, 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不显得那么苍白、生硬, 而更多的是情感交流, 显示的是老师的亲切与关爱, 更容易使师生在一个平台上开展交流活动。因此, 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 而应当视之为一种事业, 一种充满着梦想和朝气的事业, 一种孕育着伟大力量的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4善意沟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等沟通 第5篇

尊重学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魏书生先生说得好,“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的双翼,它能载着我们从 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总结魏书生的话,它是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然而,今天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摆着教师的“架子”,唯我独尊,课堂以我说了算,这已经与新课改背道而驰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平等与沟通”。

一、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

课堂气氛是否宽松、和谐,教师的观念与作为是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我们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以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给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把“面子”留给学生,这才叫新课程新理念。

我在课堂教学中,时刻都不忘记一个“请”字。需要学生注意某个问题时,我用“请”;抽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用“请”;让学生坐下时,我用“请”。就一个简单的“请”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品味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人文精神的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

二、教师要乐于当听众

课堂提倡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在互动和交流中实现信息的沟通、汇聚、融合。要做好这一点,我认为教师要乐于当“听众”。教师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欣赏孩子们的真情告白。只有孩子们真正地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最为优美的和声。

我在教学中,总以和蔼可亲的眼神正视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听我所言,这样不但给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被关爱的尊重和满足。

三、教师要允许学生插嘴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演“独角戏”,或者专一的提问式教学,这体现了权利,却忽略了民主。教师往往把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情不自禁地回答叫做“插嘴”。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这些“插嘴”的学生总是被教师以“破坏课堂纪律”或“不尊重老师”的罪名加以否定。事实上,绝大部分爱插嘴的学生是听讲认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表现。如果我们对之加以限制,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有问不敢提,有话不敢说,闪亮的思维火花就会因此而熄灭。所以,在师生

平等对话中要允许学生“插嘴”,这虽然少了一点“纪律”,但给课堂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

四、教师要善于赞赏学生

赞赏是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接纳、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教师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以平等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每一个长处。在赞赏声中,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增加了自豪感,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积极健康地向上成长。

我在教学中,经常这样与学生对话:“你真会读书”;“你读书真仔细”;“你是越来越会听,越来越会评价了”;“你的思维很活跃,想像很丰富”;“你的表达富有创造性”;“你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有一次,一名不常举手的后进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我说:“很不错,你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智慧,而是说话的勇气。”从此,这名学生上课格外的专心,发言也变得积极了。在这些饱含深情,没有矫揉造作,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赞语中,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夸奖,从而使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地学习。

上一篇:进攻组织下一篇:监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