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建议

2024-06-05

高三数学复习建议(精选12篇)

高三数学复习建议 第1篇

1. 重视审题环节———解题要“一快一慢”。

审题是在找思路, 要慢些, 尤其是题设的隐含条件, 要充分挖掘, 思路清楚;书写过程动作要快, 不要一步三回头, 瞻前顾后, 以免浪费时间。

2. 强化基础试题, 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的练习, 也是备考的首要突破点。

要人人过关、题题过关, 一定要坚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 选择题要注重方法, 填空题要注重技巧。自我检测方法 (平均在2—3分钟内准确完成) 。基础的内容多, 创新的内容少, 常规试题占有80%的比例, 选择题一般有2个难一些, 填空题有1道难一些。数学的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间接法与直接法。直接法包括计算法、判定法、赋值法、验证法、图像法、分析法、极限法、估算法、特例法 (包括非凡点、非凡值、非凡图形、非凡方程、非凡模型等) , 此外, 分析法、观察法、反证法、猜测法等, 都可用来解选择题, 应根据题目, 综合运用。不少选择题的解法绝不是单一的, 因而可择优而用。填空题题小, 跨度大, 覆盖面广, 形式灵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和谐地综合一些问题, 突出练习。学生要具备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除应多进行直接推理计算外, 还要讲究一些解题策略技巧, 如:整体代入法、图像法、分类法、顺推巧算、建立模型法、特例法 (包括非凡点、非凡值、非凡图形、非凡方程、非凡模型等) 等。我们应根据题的需要, 选准思维策略, 灵活选择方法, 推演步步为营, 迅速准确无误, 最终提高填空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 强化综合练习, 做一些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模拟试

题, 保证定时定量 (120分钟的标准试卷) , 积累实战经验, 新的试卷积累到5月20日为宜。

4. 解答题要注重过程, 在复习时对可能出现的单元知识

及习题强化练习, 加强题型研究, 形成规律, 不是要会, 而是力求全对。前四道试题是得分的关键, 重点是三角函数部分、概率部分、立体几何部分、函数导数部分、数列综合题 (主要是递推形式) 、解析几何自我检测的评价方法 (在10—12分钟有明确的思路, 比较完整地书写过程) 。最佳的备考方法是通过研究命题趋势, 有预见性地总结各种题型, 尤其是常考应会的试题。通过研究, 总结题型设计特点、思维方法、常见的解题规律, 书写要求, 盲目追求数量不是取胜的关键。体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的思想, 逐渐加大综合性是大势所趋。要注重综合性试题方向性的研究, 在复习中不断积累与探索, 像两个以上单元知识的综合, 是考查学生处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的方面, 把握“函数+数列;函数+方程;函数+导数;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向量;三角+向量;三角+数列;数列+解析”等试题的结合方式, 基本解决思维方法与解决的办法问题, 在总结中探索规律, 提高解题能力。但是要注重的是:只有很好地把握了单元内的综合问题才有能力解决综合间的问题, 故在复习时要循序渐进, 逐渐深入。

5. 注重归纳总结, 反思不足。

5月20日以后, 建议少做新的试卷, 侧重复习旧题, 把握解题规律, 提高成功率。复习顺序:重要的部分要优先复习, 如学校组织的模拟试题, 2009年试题18套、38套题, 单元题等。复习要求:主要解决当时的错题、思维上的难题, 也可以按照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按照单元、按照题号复习等, 认真反思, 加强归纳、总结, 把握解题规律, 提高成功率, 解决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问题, 把马虎的分数捡回来就足够增加提高的幅度了。

6. 研究标准答案, 意义十分重大。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思想方法, 看得分点、看书面表达要求, 学习领会解题思路、学会书写、启迪思维, 提炼观点。学生应养成用相当于考试的一半的时间长度研究标准答案的习惯。

7. 要学会给知识点“过电影”, 要回归教材, 形成知识的完

整体系, 要学会“把书读薄”, 能做到知识系统化, 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学习系统中。强调学科思想方法的把握。复习教材要有针对性, 不是泛泛翻书了解, 具体可以通过“看目录—想内容—再翻书—做练习”的方法, 主动记忆, 对在综合练习中把握不好的章节可以重点复习。

8. 查漏补缺就是针对自己的弱项做一些练习, 把以前做

过的错题再做一遍, 并尽力举一反三, 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熟练与敏感。

9. 体会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它们是数学知识在更高

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中。它是数学的精髓, 学生应在复习中结合实际例、练题认真加以体会。

第一, 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

第二, 逻辑推理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

第三, 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参数思想等。

1 0. 学会科学估分。

做到心平气和、实事求是, 相信第一次的估分成绩。

1 1. 互帮互学。

集体力量大, 在学习上提倡“礼尚往来”, 通过交流提高复习的效率。

1 2. 锤炼心理, 适应考试的压力。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方法建议 第2篇

数学解题能力体现在 知识合理联想与正确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正确、有序、简洁的运算,有效的空间想象和准确表现,自然的数学应用和灵巧的创新意识。 《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要求是 图形题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步步到位、强化训练、渐次提升。如何做呢?面对一个数学题,我们要思考:(1.本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哪个方法更好?(一题多解,发散思维;(2.本题用到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升华思维,提高境界;(3.通过比较书本或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自己的解答有何优点和缺点?

2及时进行自我检测,优化思维品质

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组织单元小综合检测,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复习完成后作单科小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所复习过的知识,训练一般由本年级教师自己命题,并控制其难度,着眼于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考查,是一种过关性的训练。此外,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做好以下工作:①默写本章主要概念、定理、公式,阐述其内容、本质;②复述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③回忆本单元的主要题型、解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对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要认真体会,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应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提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建议 第3篇

一、当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知识讲授轻思想挖掘

在一轮复习课上,多数老师都认为应该侧重知识点的回顾,所以也被戏称为“地毯式轰炸”.由于学生对不少知识已经淡忘,所以老师们一般就把它定位为“恢复期”,于是课堂上总是把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特别是考点的罗列上,顺便举一些例子分析这些知识点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由于教师忽视了从旧知中生成新知识,从旧知中提炼新思想,所以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不少已经模糊不清,但仍会觉得课堂显得了无新意,枯燥乏味.而且一轮复习常常要经过半年以上时间,被搞得头昏脑胀的学生大有人在.

2.重例题模仿轻自我探究

一轮复习中,许多教师喜欢通过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恢复解题技能,熟悉基本思路,掌握基本解法,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许多老师把例题的分析讲解任务大包大揽,题目投影后,教师分析思路,头头是道,解题过程板书或投影,漂亮规范,特别是解题的注意点和规律总结一条一条清楚明白.学生呢?学生主要是听讲和记笔记,来不及思考的等到课后去反刍.例题讲完后,则给出类似的几道题让学生按例题模仿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整个课堂学生难得有时间自己探究思考,难得有时间追问几个为什么,难得有时间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3.重做题数量轻思维溯源

无论哪家编写的一轮复习资料,除了教本外,还有课堂配套作业、课外小练习、单元与综合测试卷,再加上老师们自己编制的测试卷,一轮复习结束每个学生至少也要做完几千道数学题.而最后高考只有区区二十几道题,真可谓百里挑一.问题是那二十几道题还不是从学生做过的题海里挑出来的,所以从应试角度评价,做那么多题的效率其实很低.然而问题还不在于此,很多题虽然重复做过多次,但换了一副新面孔时不少学生却不能实现思维方法的迁移.正如陶伟林老师说的,“解题训练不等于思维训练”[1].数学思维训练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题目做得再多,也基本上属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4.重进度安排轻实际效果

尽管一轮复习时间拉得很长,但是由于内容的繁多,所有老师都会感到时间很紧.半年时间复习两年的课程,必须用新授课四倍的速度前进,所以进度不能有丝毫拖延,否则在大市统一的模拟考试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可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新授课时就糊里糊涂,这么长时间过去,又忘掉一部分,自然更加难以跟上这么快的速度.于是这种所谓打基础的一轮复习课,对特别需要打基础的同学却如同“走马灯”,疲于应付又收获甚微.结果进度赶完了,效果却难以保证.

5.重整体热闹轻个体差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其中数学基础的差异尤其突出.但在一轮复习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这种基础的差异,采取一刀切教学模式与要求.结果只能是基础好的学生做了许多重复劳动,学不到新东西而浪费许多时间,基础差的学生虽累得要死还跟不上步伐.从整体上看,所有学生都不敢怠慢数学,都在忙碌,都花很多时间学数学,但是这样的复习造成的结果就是,基础好的学生提高不多,基础差的学生依然如故.

总的来说,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着不少做法上的偏差,导致复习的目标难以达成,效果打很大折扣.由于许多都是习惯和传统做法,所以需要引起注意并努力加以改进,从而使一轮复习教学更加有效.

二、提高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四点建议

陶伟林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具有几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为高三复习要有效就是八个字“练习练习,总结总结”,听起来有点朴素,但是确实道出了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真味.不过陶老师并没有就如何练习、如何总结进行详细的阐述,所以也给所有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留下更多研究和思考的空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复习课也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改变教师拼命讲的老习惯,把讲台让出来,把思考的方法传下去,把思考的时空腾出来,把更多总结反思的话语权留给学生.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学案引领,先学后练

有些老师喜欢先练,搞一些陷阱让学生出错,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纠错[3].这种方法在二轮复习中可以用,在一轮复习中尽量少用.一轮复习应该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先学后练.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原则?因为人的一生中不会的东西永远大于会的东西,而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事情都只能是用会的东西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是高考,学生也只能考出他自己会的东西.所以,我们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要天天盯着学生不会的地方,而应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他们不断积累信心和力量,不能时刻提醒学生自己很无知,时刻品味失败和沮丧的感觉.

先学当然也有许多学法.这里给出的建议是用“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4].学案可以是专家们编写好的一轮复习学生用书,也可以是老师自己编写的学案,因为自己编的学案会更符合本学校、本班级的特点,针对性更强,所以提倡老师们自己编写学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和完善,就可以形成很好的校本资料.

“学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解读考纲及考点要求.这是一轮复习的特点.在新授课时,学生不必太关注高考的要求.但是在进入一轮复习后,学生必须关注考纲、考点要求,保证自己的学习在应试中更有效.(2)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教材.一轮复习不能抛开课本[5],要引导学生不断重温课本,并且深度阅读课本.为什么强调深度阅读?因为对学生来说,课本并不陌生,但在复习阶段,需要从应试的角度重新解读课本中的概念、命题及典型例题与方法.(3)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很多复习资料把知识网络结构图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做法除了节省时间外,对学生的复习没有更多的益处.因为知识结构框图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才能成为可用的活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知识.(4)引导学生关注典型问题与方法.一轮复习少不了要进行典型问题的研究和典型方法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由教师提供、教师讲授,学生听和记录,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典型问题,总结典型方法.老师可以给学生方法的示范,也可以提供一些素材,但尽量不要越俎代庖,至少要留有空间.

nlc202309031055

2.引导思考,鼓励质疑

一轮复习由于内容很多,容易泛泛而过,或掉进题海,失去方向.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以少胜多,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上多花时间,多下工夫.所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在分析典型问题的解决思路时,尽可能暴露思维的过程.一是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个问题的原型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思路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意义何在?”“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为什么选择或放弃这个方法?”“为什么发生这个错误?”“为什么要讨论?”等等.二是多设想几个“假如”.“假如去掉某条件会怎样?”“假如增加一个条件会怎样?”“假如没有想到这个方法怎么办?”“假如让你改编这个题会怎么改?”这样的引导一定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跌宕起伏.

除此而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很重要途径.很多有经验有建树的老师都认为,解题不在数量,更在质量,不在乎解哪道题,而在于从解题中悟出了什么,是否获得了在其他情境下可以迁移的活的知识和方法.一道题解出答案远没有结束,而仅仅是新的开始.反思、质疑、评价的过程更有价值,是更深度的学习.教学中要引导解题者自我反思,参与者大胆质疑,欣赏审视者做出点评,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吃透本质.

3.尊重差异,保持弹性

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共同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大班授课等体制问题,加之各种具体因素,真正能做到的人确实不多.这里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就是按照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采取措施.

第一阶段是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布置的任务相同,但因为学生原有基础不同,他们将通过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多少弥补差异,从而达到进课堂前的基本一致.这也是课前自主学习的意义之一.

第二阶段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阶段.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尽管许多是独立思考,但基本属于合作学习.因为当遇到困难时,都会有同伴的帮助或老师的引导.课堂上如何体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主要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帮扶和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体现.首先,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能够独立解决,有的同学需要同伴帮助提示,有的同学需要老师特别辅导,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组织好这种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其次,在分析解决某个综合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配给他们解决,这样他们都能在解决问题中有所贡献,而不总是优秀者包揽任务,能力欠缺的同学永远做观众和听众,也不总让力所不及的同学挂黑板,每堂课都品尝失败的滋味.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给予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以鼓励,他们尽管做的可能不如优秀生那么好,但是给予的评价可以与优秀生一样高,这正是尊重差异和因材施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具体体现.

第三阶段是课后完成作业阶段.普遍的做法是分层布置、分层要求.但是实际上要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统一的复习资料,老师明确提出“谁、谁、谁可以不做哪些题”是不合适的,甚至会被学生理解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适得其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设置作业底线要求.即教师只布置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允许范围适当增加题量和难度.

4.打破顺序,纵横发散

关于一轮复习,从资料编写者到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模块的意识往往比较强,基本上还是按照必修、选修的章节进行归类复习.但是因为这些知识毕竟已经学习过,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像新授课那样,过分拘泥于一章一节选题、解题,而应该有打破顺序的意识,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在方法的多元选择中分析思考与解题[6].

比如复习函数的模块时,完全可以将导函数的思想方法结合进来,而不必等到复习导数模块时才运用它.再比如,在讨论实数范围内的问题时,偶尔可以拓展到复数范围,进行一些对比,既可以复习到复数的一些知识方法,又能够提醒学生关注题目中的一些实数的条件限制.另外在理科复习中,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不必截然分开,立体几何则可以将空间向量的方法结合进来.解析几何的复习还可以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联系中运用知识方法,使得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达到融会贯通.

以上的四点建议,主要是针对当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的做法而提出的.其核心观念在于凸显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的主体性,并把数学思维的训练始终作为复习的核心目标,同时希望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达到既尊重差异又全面推进,既重温旧知更提升能力,既有紧张感又能享受探究的乐趣,达到有效教学,保证一轮复习的“时有所值,光未虚度”.

关于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建议 第4篇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上要有所创新, 关键是找另一条线索把旧东西贯穿起来.比如, 可以以新的逻辑顺序、思想方法为线索把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案例1《等差、等比数列》复习课.

(1) 创设情境, 引导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

(2)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可以先一起复习等差数列, 让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自行得出等比的相关概念.通过这一回顾, 学生体会到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概念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3) 运用类比推理进行探究.在认识了运用类比推理进行探究的方法之后, 教师可以设置若干性质探究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这样的教学设计, 使得类比的思想始终贯穿在等差、等比数列的复习中, 知识重现的逻辑顺序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以前的先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 再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

二、注重例题的选择

1.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的例题要针对重点内容与概念, 巩固“双基”, 提高能力.

证法一: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

证法二:运用向量的坐标表示, 证数量积为0.

通过此例分析, 既使学生体验到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性, 又能使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关系.

2.例题的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例题的挖掘.课本例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高三复习课中, 我们应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例题,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选修2-2的导数部分就有关于导数的几何及应用的一类问题, 上课前可以将教材上的问题先归纳整理如下, 以供学生当堂训练.

三、学生笔头一定要认真落实

由于高三学生的时间紧, 题量大, 课上重点讲方法. 参考书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做题, 所以, 非常容易让学生养成只思考, 只注重思路, 而忽视了正规书写过程的习惯.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思维不严谨, 书写不规范, 从而在考试中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在真正书写的过程中实际上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 同时也会暴露出学生存在的很多问题.所以, 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落实到笔头,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规范的书写, 向细致学习要分数.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高三, 学生忙碌, 教师也忙碌.所以很容易出现考完试后, 教师给学生发答案, 让学生自己订正, 打个分就完了.这种做法的效果非常不好, 没有了分数的刺激, 会使学生失去对考试的重视, 从而影响考试效果, 对错了的题目也不够重视.同时, 教师不经历阅卷过程, 无法了解学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 不能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所以, 每次考试后, 我们都应该及时地阅卷, 打上分数, 再及时讲评, 让学生及时改正.真正做到有考必批、有批必讲、有讲必改,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考试的目的.那么如何很好地去讲评试卷呢?

1.有的放矢, 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投入精力.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着重讲评;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

2.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 集中讲评

高三数学复习建议 第5篇

一、时间的安排

根据放假的天数,大家要把时间安排好。这个假期不同于以往的假期,绝对应该以学习为主,放假应该看成是在家中上课,建议大家就按照课表上的时间标准,按时上、下课,全天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数学还是安排在上午。但每门课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不要超过1.5小时。春节假期中三天可以放松一下,但不宜长距离的旅行,可在住所周围活动,主要是放松一下心情。

二、计划的安排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计划,这也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一部分,寒假很短暂,如果没有计划,可能会在忙碌中很快过去,同样建议大家把高三的课表整合一下,对各科进行重新的排列,这里应该突出安排自己的薄弱科目。不要指望某一学科,希望用这门课的成绩来弥补“瘸腿”的科目,这是不可能的。数学科还是要每天至少安排一节课,自己对数学各个知识块儿——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等的掌握也应有充分的认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复习和练习。对于感觉困难的知识块儿,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安排多一些的时间,力争在假期中克服它。

三、总结的安排

如何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这就要通过很好的总结,总结课上老师讲的例题、课后做的作业、统练中的考题,看看自己在哪个知识上老出错,这就应该是薄弱环节。对于薄弱环节,首先还是要解决基本知识的问题,然后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向老师(学校会安排答疑时间、网校也有老师值班)请教一下。同时,做完一个题目也应该有一个反思(总结),即:这个题目考察了几个知识点,易错点是什么,与以往做的题目有哪些类似点,变换条件与结论题目还能做吗等等,不一定每道题都反思,但每天反思一道还是必要的,这个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错误的积累

数学中积累错题是提高成绩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实际上,我们就是靠减少错误(少丢分)来取得一个好成绩。这里所说的错题,应该是会做而做错了的题目,积累题目的同时也要把错误的原因(概念上、审题上、计算上、书写上等等)写上,隔段时间就看看错题,看看能不能一次就做对了,每次考试前,再看看错题,考试中不要再错同样的题目,如果能够做到错过的题目不再犯错,那么就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这就需要大家把做过、考过的试卷认真

加以整理,尤其是错误的原因,这又回到总结了。

五、作业的安排

假期中老师肯定会留一些作业的,这些作业不要突击,更不能不管它。作业可用来检验自己总结、复习的效果,每天都要做点。如果作业太多,你可以先解决基础题目(选、填题),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可后做。假期中每周应做一套完整的试卷(老师会布置、历年的高考题也行),利用这些题目,保持自己的状态——做题的状态。

六、身体的安排

以前有句话叫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对做任何事情都是很重要的,在高考这件事上也是一样。因此,在你计划安排的课表中,应该有体育课的时间,尤其是这个假期,天气非常寒冷,更是锻炼意志的时候,意志品质上的培养,也能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做题时也是需要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取得胜利的。

这个假期很关键,大家应该充分利用假期,力争改变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也行),保持住已经复习过的成果,为后面复习打下基础。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的建议 第6篇

高三复习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情况整个高三阶段都是复习时间。高三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为单元复习,时间:为上年9月至次年3月中旬,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时间为次年  3月下旬至4月底,第三轮复习为综合复习,时间为次年5月。高三后期复习通常指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该阶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的查漏补缺的重要过程,因即将面临高考,学生普遍感觉时间紧任务重,且刚完成第一轮复习,学生身心较为疲惫,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体策略

激励斗志,坚定信心;回归教材,夯实双基;考点同顾,防止遗漏;错题重温,避免再犯;强化重点,关注热点;定时训练,提高能力;规范解题,减少失分;自丰复习,强化落实。

二、复习建议

l、激发学生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心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学生均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对于知识的熟练应用以及较难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做综合训练时感觉时间紧且准确率不够理想。因而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第一轮的复习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动摇学生后期复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第一轮的复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以及对后期的复习方向进行准确把握,树立学生自信心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及时指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短期内能取得明显成效)并协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另外,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督促也尤为重要。学生到后期身心疲惫,体能已到达极限,难免会出现懈怠等状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督促非常重要,课堂和学生的作业必须强化督促,学生作业最好全批全改,随时提醒学生。

2、指导学生制定后期自主复习计划

后期复习的主体在于学生,而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应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制订后期自主复习计划,重点在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和能力的提升,强化重点、难点、热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的解题和得分能力,同时学生应结合高考考点,以便在制定复习计划时遗漏考点,另外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短期内效果要好,避免得不偿失。这些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要加强督促落实。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应统一安排课堂或自习时问让学生回归教材,可将高考考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考点阅读、理解教材,形成知识网络,犹其是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注重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注意结合考点回顾典型、重点题型。强化知识的记忆,比如记忆内容较多的章节,如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分子动理论、气体性质、电场、磁场、光学、原子物理等。同时不可忽视实验和阅读材料。

4、巧设专题,分类强化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强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因此教师在专题的选择上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不需要面面俱到,且难度一定要适中,切忌一味拔高难度,同时要注意控制专题个数和时间,讲、练、评有效结合,注重让学生动手,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和点拨。例如可设置以下专题:选择题专题、实验专题(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动力学问题专题、天体运动专题、动量、功和能专题、电磁感应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

5、适度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教师应精选习题,切忌题海战术,练习题应以常规题型、典型题型、重点题型、知识的综合应用等为主;可充分涉及信息题,如与奥运体育项目相关的问题。(如接力、跳水、滑板等),新能源问题(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核能的安全利用等),航天科技问题(如神舟飞船、登月工程等);注重一题多变,陈题翻新等。教师应视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适度评讲,评讲时应侧重解题思路的形成、解题方法的归纳,题型的类比和延伸、解题技巧的把握,规范解题的示范等。

6、规范解题,强化技巧,巧抓得分点

后期复习一定要强化学生规范解题能力,强化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能力,强化解题技巧、巧抓得分点的能力,强化审题能力,运算准确度的能力,规避低级失误能力。如解选择题应先通读题干和所有选项,充分运用分析法,临界分析法、假设法、图像法、优选法、逆向思维法、赋值法、排除法、相生相克选项法。论述题应强化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关系式建立,不确定时可采用模糊答题技巧。版面设计最好一分为二。强化过程量的准确计算,避免因计算失误而功亏一篑,浪费时间。培养审题能力应注重关键条件的梳理,排除干扰因素。同时记忆性知识拿捏不准时应相信第一印象,尽量避免仓促更改答案。

7、强化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得分

高考实验题分值为17分,约占物理总分值的六分之一,因此提高实验题得分非常重要。对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学生实验均要强化复习。学生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务必过手,如打点计时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机械秒表。力学重点实验,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和瞬时速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尤其是伏安法测电阻)、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表的改装等。在实验复习中强化实验原理的设计和理解,强化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最好能让学生到实验室进一步熟悉。

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7篇

关键词:教材,过程,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内容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运用,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又遵循大纲所倡导的“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并且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综合复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对综合复习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如何做好复习

(一)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教材。教材是教学知识和教学思想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许多试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延伸与拓展,很多题目貌似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考查。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所以注重教材是基础知识复习的关键。同时要多阅读教材,又可避免一些知识盲点。2.注重复习的全面性。高考试题涉及知识面有一定的广度,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六大主干知识仍是试卷的主体内容。所以要注重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可随意划定不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的综合复习。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中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方法按思维水平程度可分三个层次:(1)数学基本方法:如消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公式法、归纳法、反证法等,它们与知识并行同生,是数学中能通法。(2)数学思想方法:如代换类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3)数学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归纳思想、符号思想、极限思想。4.注重新增内容的教学。近几年高考数学对新增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复习中一定要把这些知识向传统的知识渗透融合,相互贯通,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如算法与框图、三视图、常用逻辑用语在高考试卷中的出现,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5.注重方法,突出能力。倡导通性通法,淡化技巧,以知识为依托,如2014年理5、9、12、16、17、20、21题,就以考查能力为目的。6.要选好资料。资料要与教材和考纲一致,能反映出最新的高考动态,例题和训练题要有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7.注重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课标倡导的目标一直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向,2013年选择题第10题考查二项式定理,与以往的直接性不同,综合考查了对定义与通项的理解与掌握,选择题第12题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过程方法的考查,难度不大,选择题15题考查辅助角公式,但有别以往,重点考查了辅助角本身的理解,这些题目都很好的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且难度不大,容易上手,关注了考生的学习过程,在考试方向上不但关注了结论,更关注过程,这也是复习的方向。

(二)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加强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突出主干知识,加强薄弱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在二轮复习中,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及新增加内容中的向量、概率统计、导数进行强化复习。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第二轮复习时,要求学生针对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还要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本的典型习题、甚至是第一轮中做过的题,集中强化训练,提高一个档次。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客观题(选择与填空)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客观题目的随意性大,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对客观题的关键思路或简便方法给予必要点拨,以便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2.规范解答题答题步骤。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重视每次测试,通过严格训练让学生做题过程中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所以务必让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3.适当选做近三年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4.加强针对性训练。训练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关键是思考总结,通过试题把知识串在一起,使知识系列化、网络化。5.搞好讲评后的订正、练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对卷面上发现的问题讲评后,必须强调学生进行认真订正,防止以后遗忘而再次出现类似错误。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组织好学生再练习,练习时有意识地将异错点暴露到问题中,循环反复的做,多思考、比较、才能真正掌握,从而达到训练目的。6.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注重对数字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考查,要求学生从阅读数字语言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数字语言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

二、冲刺备考阶段

(一)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

(二)抓思维易错点,查看错题本,注重典型题型。

(三)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纠错工作。

三、高考复习中的几个注意点

(一)复习资料要精,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而且会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二)不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找出错误的真正的原因并及时改正。

(三)千万不要钻难题、偏题、怪题。

总之,在高三复习工作中,要抓好课本,过后基础关,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知识块间的纵横联系,理清框架,构建知识网络,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上下功夫,锻炼能力,培养习惯,训练数学思想等是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小农.就重庆高考浅谈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数学教学通讯.2005年8期.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第8篇

一、紧扣双基、划分专题、网络构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 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 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 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 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 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

“双基”教学要回归课本, 对照考试说明和考纲要求, 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地理原理规律的分析。基本的地理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但不一定要一字不漏背下来。可采用对比、比较方法来区分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的前提下, 采用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地理原理、规律, 理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抓好主干知识, 构成知识网络, 使基础知识系统化、专题化、网络化,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 同时找出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如我们把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共划成十四个专题, 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 分成三个专题: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3.2主要工业地域和我国的工业发展。以第一个专题“人口、城市、交通”为例, 可以形成以下网络构建:

二、科学选题、导练为线、训练反思

在二轮复习中, 专题复习过程中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 要符合考纲要求和训练思想, 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与导向性, 有助于梳理、归纳训练。

由于现有高考模式的限制, 也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训练, 所以在训练量方面, 应该注意“度”的把握和质的提高, 要求我们给学生做的题必须是经典题, 检查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点, 培养其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 训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答题的规范、严谨等应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每周的综合训练外,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时段的不同需要, 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各省区的部分模拟试题进行必要的选择变形, 较好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 力求在变化中求深化、细化, 把这些题目有效地结合到课堂训练, 做到做题必有目的, 做题必有“收获”的做题意识。

三、培养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 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图知识的讲授, 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 掌握了地理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 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建立空间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建议学生和指导学生多看地图, 做到图不离手, 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从而提高学生析图和用图的能力, 同时也能解决区域定位不准的问题。除了区域图外, 还要重视对坐标图、经纬网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模式图等的判读, 在复习中必须加强技能型题目的训练, 逐个落实各种图表的判读方法。对部分原理性图表要能够默写出来, 如洋流模式图就是解决洋流相关题目的关键, 画出洋流模式图题目也就会做了。

四、注重细节、应试技巧训练

1.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准确审题、确当提炼、学会解题

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考纲的要求。为了达到考试的能力目标, 首先, 在平时练习中要做到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 考试时有意识地对重要关键词作出记号, 以提醒自己, 能对每一个错误选项做出正确的修改, 选什么要有合理的解释, 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学生试卷做完了, 卷面上还什么也没有留下。其次, 读题时要能对关键词做相应的延伸, 即使对本题没有帮助, 时间长了也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2. 要善于建立知识联系, 确定答题的思考范围

如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资源问题解决措施 (开源、节流)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节能、减排)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地理现象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 等。总之, 答题要有根有据, 切不可意识流, 想到什么答什么。

五、渗透热点、看清本质

新课程下高三物理复习建议 第9篇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备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 是复习的“总纲”, 不仅要读, 而且要深入研究, 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 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 不断地增强目的性, 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高考的资料, 知晓和理解2009年高考新考纲中对学生学习物理五大能力要求的新变化以及新考纲与原考纲相比所新增和删除的知识内容, 这样才能做到目标明确, 增加备考的针对性, 少做无用功,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要认真研究省第一轮单科质检试卷和省第二轮理科综合质检试卷, 特别是要潜心研究2009年的高考《样题》, 并从中明确和把握2009年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 这既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有的老师不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凭老经验, 不管大纲、说明的变化, 超纲的内容还一直讲, (如示波器删除了, 平抛实验不要求了, 电势线的描绘删除了) , 要求不高的又讲得太深, (多普勒只要定性了解) , 多年一贯制, 出力不讨好。

二、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认真抓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 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同时, 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复习, 引导学生针对高中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及对高考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易错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复习不能是以往教学的简单再现, 对于关键的概念和规律, 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 而且还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 可通过简单问题解决或专题归类等方式, 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三、重视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提高学科能力

1. 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做好基本概念、规律复习的基础上,

(上接27页) 让学生关注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常这些内容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挖掘实际问题的物理本质, 发挥想象和创新的潜能, 注意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应用。

2. 重视物理思维方法, 培养建模能力

应将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中, 可通过具体物理问题的习题教学, 教给学生如何提取有用信息, 将问题转换成熟悉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形成有效的、良好的解题思路习惯。

四、重视实验探究, 培养创新意识

1. 提高基本实验能力

要重视物理基本实验能力, 如“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新课标新增加的, 要求必做的探究实验。对该实验在复习时应注重探究过程, 让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 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能控制实验条件, 会使用相关仪器, 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学会分析实验中系统的误差并得出结论。电学实验复习中应重视原理的理解、器材的选择、方法的应用、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处理等能力的提升,

2. 关注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题能力要求提高, 实验的数量与以往相比有所减少, 但要求明显提高——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实验探究能力”, 并对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即:“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制定解决方案”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近年考得较多的电学设计性实验, 主要有电表的量程选择, 电流表、电压表的内外接法的选择,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接法的选择, 电表的另用 (作待测电阻, 电流表作电压表使用、电压表作电流表使用) 等。

3. 实验教学中的建议

可以开放实验室, 利用下午第三、四节, 一个实验室排3、4个实验, 各班轮流去做。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不要求计算实验的误差, 最好由备课组的老师齐心协力, 分工合作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五、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精选练习

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收集、整理、编制适合校情、学情的练习题。精选体现综合性、时代性的练习、典型案例及高考经典题。在专题复习时, 每位老师负责一些专题, 把好的题目放在一份试卷上, 学生对这类题目就更清晰.考试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才能创造性地设计好实验方案。

六、精讲习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由于总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因此, 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 还是在上习题课, 都要做到有目标的精讲。做到讲一题一归纳, 评一题授一法, 解一题晓一类, 懂一类能贯通, 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教学生会学, 比教学生学会有价值。练习后, 教师一定要批改, 这是保证讲评的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可以重点复习。

七.注重解题规范

1. 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但文字说明不要太多。写出跟题目相符合的必要的公式,

2. 有的公式要写出原始依据, 不能直接给出公式.如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要写出, 再得到。

3. 符号和数字不要定在同一个式子里。

我曾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工作, 发现学生把几个式子写在同一式子上, 有一处发生错误导致全错而被扣十几分的, 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最好分开写式子。

4. 学生出现“看题”不“读题”, “读题”

不“动笔”, “动笔”不“画图”, “画图”不“运算”, 算后不检验、反省、归纳、总结。注重引导学生画图及考试后的反思。

八、回归教材, 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 以教材为主体, 通过复习, 使中学物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 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 决不能本末倒置。

高考题有不少题目组合型试题, 所谓组合题就是将课本中难度不大、要求不高, 但属于重点内容的不同知识块的知识点、例题或习题进行拼接, 组合成新的题型, 从而针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组能力、创新能力来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这种题型有别于难度较大、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试题, 其特点是面貌全新, 似曾相识又未见过, 无法从“题海”中找到原样, 而且比往年从课本例题或习题中改造而成的题又更高了一个层次, 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题型。

临考前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信心。高考题目的阅读量较大, 题目较长, 情景新颖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 认真对待, 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高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第10篇

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这个版块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对于基本概念, 可用树状分类梳理知识, 引出各个概念, 然后通过“抓主干, 加定语”的方法理解记忆基本概念, 然后再挖掘概念中的隐含条件达到进一步复习的效果。比如电解质的定义: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这个概念大多数同学都已记住, 我们再来抓一下主干: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 且与单质是并列关系, 从而得出单质和混合物都不是电解质。根据这个定义还可以进一步提问: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导电?通过思—疑—思这个循环过程, 最终理解记忆该定义。对于基本理论, 可以采用多比记忆。比如电化学原理中的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内容可总结为“四字诀”:对于原电池———负氧正还 (电极反应) 、负失正得 (电极得失电子) 、阴负阳正 (阴阳离子运动方向) , 对于电解池———阳氧阴还、阳失阴得、异性相吸。还比如说: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等。还比如说对于平衡常数Ka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b (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Kw (水的离子积常数) 、Ksp (沉淀的溶度积常数) , 这四个常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可以总结记忆。有时也可以利用谐音、顺口溜来加强记忆。比如对于盐类水解可记忆为:有弱才水解, 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 谁强显谁性。总而言之, 对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记忆不能靠死记硬背, 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主要涉及到两大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采用“点, 线, 面”的复习方法来建立网络, 理清思路。比如:钠 (点) ———钠的化合物 (氧化物, 氢氧化物, 硫化物) 。分别分析, 记忆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同族的碱金属又可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对比复习。点, 线, 面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 在刚开始的阶段,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总结, 归纳, 慢慢地过渡到让学生去总结。对于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一步一步完成这三步, 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个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可让学生在此验证这些现象。虽然高三学习时间紧张, 但这些实验也比较简单, 并不会耽误太长时间。学生亲自实验能调动学生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课堂, 直观的表现复杂的、易混的概念, 加上教师及时讲解, 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哪怕是高三的学习, 也不应该吝啬给学生思考、实验的时间。

三、有机物

有机物相对无机物来说, 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要少些。主要是记忆常见官能团的常见反应的条件或通过反应条件反推某有机物含有哪些官能团。但有些有机物反应机理较抽象, 通过实验不好判断断键位置, 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围观演练, 强化学生的记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到苯酚和甲醛缩聚生成酚醛树脂时, 口述断键原理和用动画演示该反应原理相比, 后者效果显著。

四、化学实验

对于化学实验的复习, 仍然强调直观性, 可将学生分组后, 带进实验室拿着相应的实验仪器进行讲解。在实验仪器使用的讲解中, 先让各实验小组介绍1~2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纠正等形式完成实验仪器的复习。对于设计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二意识: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三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四过程:气体发生过程、净化过程、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总之, 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尽量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每一堂课都应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条件和途径。教师应将主动权和发言权交给学生, 教师提出运用旧知识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 按认识规律, 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讨论、探索的过程, 帮助他们解惑释疑, 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并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判断等方法, 对每一章节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知识规律化、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纳入知识结构的体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知识多而繁且很分散, 虽有一定的规律, 但又经常出现一些特殊性质, 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因此, 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建议, 以供高三师生参考、分享。

高三实验复习的三点建议 第11篇

一、活化经典试题,深刻理解原理

高考题有时是对陈题的再翻新,将考查内容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教师高三实验复习时不需避讳经典考题,甚至应更为重视,将经典考题中的实验原理挖深、讲透,但是必须将呈现方式进行改良、翻新,让学生在做题时既似曾相识又不厌倦腻味,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1工业上生产的纯碱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杂质(NaCl),你能够设计出几种实验方案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呢?其中哪些方案比较合理?

解析(1)方案一用稀酸将CO2-3转化为CO2,测定CO2的量。其中涉及测定CO2的质量还是CO2体积;实验体系中CO2如何充分吸收、空气中CO2对实验的影响等问题,分析综合得出相关实验装置如图1。

(2)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后,加试剂使CO2-3沉淀,测定沉淀的质量。其中涉及采用BaCl2溶液还是CaCl2溶液; BaCl2溶液是否过量;洗涤是否干净;干燥是否恒重等问题。

(3)取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后,0.100 mol/L盐酸滴定。涉及指示剂选择;相应指示剂变色时反应原理;滴定过程中误差分析等问题。

点评本题中将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具体测定方法转化为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综合性。

二、优化实验设计,精细实验步骤

依托新课程的精神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与分析、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探究性实验题中的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采集相关数据和证据、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评价和反思是符合科学研究的逻辑流程的。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实验试题所具有的条件的不完全性,结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注重探究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提取和运用已有的信息和知识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监控实验过程、运用化学原理解释实验现象或数据。同时要求学生对典型实验的操作步骤了然于心,经常反思:

(1)采用什么操作?

(2)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3)如果不这样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

(4)是否还有其他操作方法?

例2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1)甲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氢化钙样品的纯度。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样品称量

②加入溶液(填化学式),搅拌、过滤

③(填操作名称)

④(填操作名称)

⑤称量碳酸钙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第12篇

一、合理计划, 科学地运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到3月初 (底) , 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让基础能力过关。

第一轮复习, 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 重点是梳理知识, 紧跟思维训练, 打牢基础, 切忌脱离教材而重视资料, 搞大量的“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考纲考点, 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上单元训练,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 (底) 到5月中旬, 主要目的是“突破三点”, 让综合能力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要明确“三点” (重、难、疑点) , 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即讲即练, 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专题训练, 以提升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中, 关键是引导学生做好“专题考点解读”和“专题考点拓展”, 然后针对不同的专题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根据高考“考点覆盖率很低, 题量少, 各题分值大”的特点, 复习中要大胆地做适当的取舍, 对于高考大方向的考点, 如宇宙、气候、工农业和区域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等内容, 要不厌其烦地细化和重复, 对于大量繁杂纷乱的知识点则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 以节省时间, 迅速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第三轮复习, 从5月中到5月底, 冲刺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拓展能力”, 提高应试技能。

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 用各种类型的地图 (政区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 , 进行地图辨识与区域位置的认定, 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及各种能力 (如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各种信息的挖掘以及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变式图的识别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冲刺复习阶段, 在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要强化高考应试技巧训练, 提高应试技巧能力。

二、立足双基,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文综地理试题, 主要选取“能反映地理学科面貌特征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 立足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此, 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重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及时巩固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 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的基本原理及规律, 占比重最大, 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 复习中可对必修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面对八本书的考试内容, 我们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全面整合, 突出主干知识, 在抓好基础复习的过程中, 强调知识联系, 形成复习线索。

三、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文综考试中,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 都是通过地理图表来体现的。因此, 地理图形图像语言系统的分析, 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 放在各类图形图像中去理解和掌握。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 寻找规律, 探究原理。

具体而言, 要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 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要能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设置新情境, 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判能力是目前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师生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 (特别是图像信息) , 培养学生对图像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综合,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训练解题思路, 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命题通过设置试题情景, 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 展现考生解题思维过程,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地下水勘察水文地质下一篇:有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