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传送技术范文

2024-07-16

IP传送技术范文(精选4篇)

IP传送技术 第1篇

近年来,Internet的迅猛发展,促使IP技术获得以往通信和信息技术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IP技术无论从网络结构上,传输能力上还是业务开拓上都取得巨大的进展。TCP/IP是70年代作为网间互联协议提出来的,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除了在美国局域网互联中起到作用外,一直没引起外部世界的重视。ITU-T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没有接纳这个标准。直到90年代初Web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IP网获得了急速的发展,相应的IP技术也获得了急速的发展。

IP是网络层协议,SDH、WDM是物理层传送技术,在两层之间需要一个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把物理层提供的信号转换成网络层所需要的信号。目前最流行的IP传送技术有三种,即IP over ATM、IP over SDH和IP over WDM。

传统的扩容方法是采用TDM(时分复用)方式,即对电信号进行时间分隔复用。无论是PDH的34 Mbit/s-140Mbit/s-565 Mbit/s,还是SDH的155 Mbit/s-622Mbit/s-2 488 Mbit/s-9 952 Mbit/s,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据统计,当系统速率低于2.5 Gbit/s(含2.5Gbit/s),系统每升级一次,每比特的传输成本下降30%左右。因此,在过去的系统升级中,人们首先想到并采用的是TDM技术。采用时分复用(TDM)方式是数字通信提高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成本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现代电信网对传输容量要求的急剧提高,利用TDM方式已日益接近硅和镓砷技术的极限。例如对于现在的10 Gbit/s,TDM已没有太多的潜力可挖,并且传输设备的价格也很高,光纤色度色散和极化模色散的影响也日益加重。人们正越来越多地把兴趣从电复用转移到光复用,即从光域上用各种复用方式来改进传输效率,提高复用速率。

从1996年起,最具代表性的波分复用(WDM)系统出现了。所谓WDM技术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合并起来并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由一波分复用器(分波器)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的复用方式。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可以看作互相独立(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时),因而双向传输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需将两个方向的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波长传输即可。根据波分复用器的不同,可以复用的波长数也不同,从两个至几十个不等,这取决于所允许的光载波波长的间隔大小。

1 波分复用技术的特点

波分复用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现在人们所利用的只是光纤低损耗频谱(1 310 nm~1 550 nm)极少的一部分。即使全部利用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放大区域带宽(1 530 nm~1 565 nm),也只是占用它带宽1/6左右。WDM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巨大带宽(约25 THz)。

(2)使N个波长复用起来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

(3)由于同一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波长彼此独立,因而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完成各种电信业务信号的综合和分离,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及PDH信号和SDH信号的综合与分离。

(4)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的方便手段。

利用WDM技术选路来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从而可能实现未来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网络。

IP与ATM的结合是面向连接的ATM与无连接IP的统一,也是选路与交换的优化组合,但其网络结构复杂,开销损失达25%以上。IP与SDH的结合则是将IP分组通过点到点协议直接映射到SDH帧,省掉了中间的ATM层,从而保留了因特网的无连接特征,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传输效率,但无优先级业务质量。IP over WDM的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带宽潜力,可以满足IP业务巨大的带宽要求,并解决IP业务的不对称性问题。WDM系统的业务透明性可以兼容不同协议的业务,实现业务会聚。依*WDM的高带宽和简单的优先级方案,还可以基本解决人们所关心的服务质量(QoS)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IP over WDM和IP over SDH将成为大型IP高速骨干网的主要技术,以疏导高速率数据流。IP over SDH和IP over WDM的区别在于承载业务量的大小和适应不对称业务的灵活性上。IP over SDH传送的颗粒“小”,更适合我国当前的需要,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标准化程度高。而IP over WDM则与“光网络”相结合,适用于“透明”城域网内IP的互联或未来大型IP骨干网的核心汇接。从发展来看,IP over WDM无疑代表着网络发展的方向,它将“光网络”的发展和IP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光网络”的“透明传输”优越性和光纤的巨大带宽。但是目前它的颗粒“太大”,没有低于2.5 Gbit/s的接口,随着低速WDM接口的出现,它在城域网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2 IP over WDM的解决思路

IP over WDM的思路是:不仅省掉了ATM层,也省掉了中间的SDH层,将IP直接放在光路上传输。显然,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体系结构,省掉了中间的ATM层和SDH层,简化了层次,减少了网络设备和功能重叠,减轻了网管复杂性,特别是网络配置的复杂性。额外的开销最低,传输速率最高。通过业务量工程设计,可以与IP的不对称业务量特性相匹配,还可利用光纤环路的保护光纤吸收突发业务,尽量避免缓存,减少延时。由于省掉了昂贵的ATM交换机和大量普通SDH复用设备,简化了网管,又采用了波分复用,其成本可比传统电路交换网降低一到两个数量级。

如何实现IP直接映射到光网络层,有一种正在研究的新方案———波长分组方案。该方案直接将分组映射到WDM光链路上,将分组定界和物理层结合起来,采用一种新的称之为高速同步帧(HSSF)的结构。

HSSF采用SDH125-μs帧结构,为链路故障和性能管路提供链路状态标识。HSSF简化了前向纠错(FEC)功能的实现,FEC提高了在WDM系统中的性噪比。简而言之,HSSF实现了基于IP over SDH的帧结构,但去除了不必要的SDH功能和开销(如净负荷指针技术)。IP over WDM的最大优势在于巨大的带宽潜力,目前商用化的WDM系统的容量已达到了400GB/S。显然,只有这样的高速率才有可能与未来的巨大的IP业务量相匹配,其他任何技术都不可能与其相比。WDM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多达数十上百个可用波道,各个波道信号间可以彼此隔离,因而很容易地兼容不同性质和协议的业务,起到业务汇集作用。网络管理者不再需要在同一电路上设法混合各种业务,从而有可能不再需要采用复杂的ATM来汇集种业务,简化了体系结构。至于服务质量问题,IP over WDM的解决思路是:WDM的高带宽和简单的优先级方案。按排队理论,只有网络利用率超过75%时才需要QoS。当网络利用率低于70%时队列很短或根本不存在排队,常常只需要简单的优先级方案即可,于是将高质量实时业务放在队列前面即可保证QoS。实际业务预测表明,未来业务量中真正高质量的实时业务是少数,因而采用简单的优先级方案和高带宽WDM来处理QoS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解决方案多种多样,三种IP传送技术都将在电信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网络的不同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三者将会共存互补。但从面向未来的视角来看,IP over WDM将是最具生命力的技术。其巨大的带宽潜力和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是相当匹配的,这种对IP业务最理想的传送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特别是骨干网的主导传送技术。

摘要:目前最流行的IP传送技术有三种,即IP over ATM、IP over SDH和IP over WDM。三种IP传送技术都将在电信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网络的不同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三者将会共存互补。但从面向未来的视角来看,IP over WDM将是最具生命力的技术,其巨大的带宽潜力和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是相当匹配的,这种对IP业务最理想的传送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特别是骨干网的主导传送技术。

关键词:网络技术,IP传送技术,IP over WDM

参考文献

[1]Louis D.Rossi Louis R.Rossi.WDM与IP寻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

基于IP的分组传送网发展设计 第2篇

一、IP化对传送网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相关科技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所打破了LTE的格局,走向4G时代,大量的通信业务都是通过宽带数据来进行传送,如视频通讯、手机电视等。当代无线数据通讯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非常快速的适应数据分组,且能够更加节约成本的往IP RAN方向发展,最终整体呈现出一种IP化分组传送网的变化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分组业务涌现,无线通讯系统的IP化发展已经占据了无可取代的地位,然而当前所存在的能够小规模数据输送TDM业务所覆盖的城域网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这种数据传送规模不论是在接收业务上还是流量带宽上都已经以时代脱轨不在适用。当前,因许多业务都呈现出IP化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业务模式彻底的发生改变。然而,必须是的传送网与其相结合,才能够完成根本蜕变。当前业务仍是以LTE的电路为主要传输途径的3G网络,而这也在一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业务所占比例减小,通讯企业越来越重视IP化分组的传送网方向发展。然而这一转变势必会联通传送网的构造与其相关功能随之改变。输送网中所包含的SDH技术所设计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具有高效松松TDM数据业务,而对于传送耗时、IP化的流量突变、传送慢等许多不足,当前如何能够解决传送网对IP分组业务的更变是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业务需求对网络带宽越来越高,接受速度逐渐提高,必须提高相关传输速度。当前,GSM的BTS基站入口大多是2.0Mbit/s的E1接口,BSC为E1或170Mbit/s的STM-1入口;当代3G的Node B基站所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可达100Mbit/s的FE接口或STM-1接口,EZNC通常会出现GE甚至l OGE接口。当前3G网络的基站甚至可达2000Mbit/s的GE接口。而且随着4G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接入速度的提高会同时让网带宽得以提升。带宽压力会造成必须加强本身的输送能力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分组传送网的发展设计

相较于MPLS-TP或PBT技术的PTN,前者所使用的基站更具分组化业务,另外其所固定业务的所具成本有其使用价值比例更高,应当作为往后重点所使用方法。PTN所具备的特点主要以下几点:首先,其所具有的基站所能够接受的业务更多、种类更为繁多。而在对于需要较高的传输数据能力时,PTN能够使用光纤的收敛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其次,PTN所使用基站所构造的网络数据接受能力更为稳定,具有较强的规划性,能够更为方便额通过PTN等其他相关输送技术所承载。以上两大PTN的特点均是当前通讯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最后PTN自身能够较的适用于分组化业务和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除此之外,在针对于成本较低的数据业务时,采用PTN相关技术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能够起到透传作用的MSTP也可以很好的最为以太网分组业务的传送工具,以符合入口IP化的需要。以往的MSTP与VC两种双层交换,因较难实现与成本过高而被掘弃。所以,挡在在传送网的IP化转变过程中,应先通过使用具有较好透传功能的Ms TP相关技术,从而达到过度作用,当前MSTP能够较好的满足与其建设需要。在IP RAN的相关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将来会逐渐向PBT技术的PTN为发展核心,从而达到传送网的IP化。往后MSTP往PTN的进行转变的方法有两种,应结合实际需要与地域地区等其他因素而采用合适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由上到下依次的加入PTN,在PTN的聚集地区依次接入MSTP,而后在逐渐用PTN取代MSTP。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于以TDM E1业务为主的地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保障MSTP设备安全,还能够实现网络的IP化的逐步转变。第二种法师是按照不同的基站种类选择适用的相关技术。在新建的IP化基站采用PTN技术实现接入和汇聚;现有基站则仍由MSTP提供接入和汇聚,并逐渐在汇聚层引入PTN,最终在接入层引入PTN.实现全网平滑演进。

结语: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业务的出现网络IP化的发展成了普遍现象。传送网在一定范围内与业务模式与其相关功能失去关联,输送网将从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分组交换为内核的分组传送网演进。文章主要对IP化对传送网的影响与分组传送网的发展设计作出研究,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允博.光传送网(OTN)技术发展和网络应用[J].中国电信建设,2012,12(24):54-56

[2]刘洁,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BT和T-MPLS的分析和比较[J],电信科学,2011,12(23):24-29

IP微波在城域传送网内的应用 第3篇

微波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很多过程的演变。首先, 微波最初的时候有三种常见的形态, 分别是IP微波, Hybrid微波, TDM微波, 这三种微波各不相同, 各有各的功能, 各有各的特色。早期的时候, 2G和3G网络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网络。随着3G网络的快速发展, TDM的弊端渐渐地显露出来。随着近几年数据业务流量的增加, 我国公民对本地网传送宽带的需求也大大提升, TDM微波系统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当移动业务从语音业务转到数据业务时, Hybrid微波设备也随之发展起来, 改善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运营商的投资本钱。但到了ALLIP的迅猛发展时期, 数据业务又大大的增长起来, 这时, 可想而知, Hybrid也会渐渐的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随后, 便迎来了IP微波的发展时代, 将人们彻底的带入了网络的世界。IP微波实际上是将IP数据先插入到微波帧中,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数字信号转换处理后, 由微波传播到远处, 最后还原成IP的新技术, 这种数字微波有很多的优势, 譬如, 微波高效稳定, 十分可靠, 非常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二、IP微波在中国移动网络中的应用

2.1在对重要链路备份的应用

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传输站点, 其中, 我们需要在最主要的两个传输站点之间采取一些措施, 为了确保即使在光缆断裂了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的对信息进行传输, 将影响率降到最低, 因此, 这时可以将微波传输派上用场, 将其作为光传输过程中对重要链路的一种备份。

2.2在大客户接入的应用

IP微波应用范围很广。有时候对于集团客户来说, 在业务的接入和承载等工作方面也是需要用到IP微波来进行工作的。此外, 对于基站周边的大多数一般的集团客户、或者是家庭客户的业务等, 如果刚开始的时候, 接入的总带宽比较小, 以至于满足不了需求, 这时, 可以利用基站内的PTN设备进行接入。再者就是, 对于那些在光缆接入方面有困难, 而且又比较着急的想要开通的集客业务,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IP微波进行接入, 进而较好的实现业务的快速接入。

2.3在WLAN热点接入的应用

随着WLAN时代的到来, 公民对WLAN的需求更是大大的提高。在WLAN网络的最初建设时, 每每总是要在每个楼宇都设置光纤, 在此过程中, 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管道所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到WLAN的升级问题, 以及升级时的具体要求, 这时候如果使用IP设备绝对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众所周知, IP微波具有十分大的容量, 既可以满足WLAN热点的高速率要求, 也可以因此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 减少了WLAN热点由于在传输方面无法开通而带来的困扰问题, 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2.4在紧急通讯中的应用

IP微波在紧急的通讯工作中, 也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经常出现的一些自然地或者人为的紧急突发情况时, IP微波会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某个重要的法定节假日, 或者是在某个重要的会议等过程中, 如果通信需求突然加剧增长, IP微波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种难题, 为大家创建一个临时的且仅限于当下情况下使用的通信备份, 操作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 同时组网的接口种类十分的多, 各式各样, 相关的配置也十分的灵活。

三、IP微波在中国移动网络中的定位

由于IP微波所占有的绝对优势, 也因此为它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所和发展空间, 例如, 2GTDM/IP基站或者是3GATM/IP基站等应用十分广泛, 深受人们的青睐。IP微波在网络中的定位也有很种, 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来自四面八方的微波链汇聚到一起。

通俗的说就是, 将来自不同方向的微波业务都集中在一起, 然后先通过MPLS进行上行的交换, 之后, 把微波传送到PTN网络。

2、从设备的末端介入。也是微波传输的一种方式, 就是利用IP微波, 通过直接的方式传到环上的PTN光端机上。

3、PTN接入层组环。在PTN网络建设中, 有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设置光缆, 因此采用IP微波进行传输。

四、结论

经过不断地研究我们发现, IP微波的身上具有着很多的优势, 譬如体积很小, 安装简单, 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通信等, 这些优势为它的发展道路开阔了更大的空间。IP微波的优点不仅如此, 它甚至可以对地面的通信进行保护, 只是需要通过与SDH设备先进行相互连通, 进而起到热备保护的功能。微波技术还可以和有线通信方式之间形成互补关系, 在有些光缆到达不了的地方, 微波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抗灾能力更是IP微波的一个绝对优势。同时, IP微波传输带十分宽大并且性能稳定, 更有利于提高通信渠道的利用率。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IP微波在我国快速的发展起来, 这与它体积小, 工作快速的优点密不可分。就我国目前的形式而言, IP微波在城域传送网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IP微波,城域传送网,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笑, 朱武增.IP微波在传送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2) :120-121

IP传送技术 第4篇

随着公司四网协同发展的全业务经营策略, 贵州移动传送网建设面临如何有效解决城区、广大农村地区基站覆盖及宽带业务接入问题, 在业务发展需求和投资收益比的双重压力下, 传送网接入层网络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1) 管线铺设成本高昂:

当前城区管线铺设越来越困难, 直接导致城区接入层传送网络成环率较低, 大量末端基站链状或星形组网, 网络安全性差。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对土地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挖沟/埋杆成本逐年增高甚至无法实施。加上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等因素, 直接导致农村地区接入层传送网络十分脆弱;

(2) 投资收益比差:

贵州大部均为高寒山区, 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话务量/实装率低、资费低等特点, 大量线路及设备直至投资生命周期结束仍无法收回有效成本。但为承接国家“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政治务, 却又不得不持续保持高投入;

(3) 维护成本高:

需常驻人员维护线路及设备。特别线路出现故障时, 需现场定位, 山区交通条件恶劣, 故障点排查难, 单位维护效率低下, 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4)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历年自然灾害, 接入层传送网络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仅2010年洪灾对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州分公司传送网络造成的损失就上亿元。同时通信网络的中断直接影响抗洪抢险及救灾工作的进行, 急需提供安全可靠的应急通信备用网络。

2 IP微波介绍

传统的点对点PDH/SDH微波由于传输效率低、业务种类单一、设备管理复杂等缺点, 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综合宽带通信业务应急保障需求。新型IP微波凭借面向IP的丰富空口业务类型、灵活高效的自适应调制特性、G比特级的大带宽传输、多方向网络化及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管理等优势, 成为新一代地面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的新宠。具体特性介绍如下:

(1) 丰富的空口业务类型支持多种应急业务高效传送

IP微波在业务接入、处理和空口帧结构方面全面支持IP分组化业务, 同时对PDH、SDH等传统TDM业务也进行了很好的兼容。IP微波中频系统内置了完善的TDM交叉矩阵和IP分组交换单元, 提供E1、STM-1、STM-4、ATM、FE、GE等多种业务接口, 支持对TDM和以太业务的原生处理, 也支持对所有业务的伪线封装和MPLS传输管理。IP微波还提供了完善的端到端QoS保障机制, 以适应宽带业务对业务质量精细化保证的需求。

(2) 灵活的自适应调制提升多变环境下的传送效率

新型IP微波应用了空口自适应调制技术 (Adaptive Modulation) , 能够根据天气导致的空口环境的变化, 无损地自动调整调制级别。配合多级QoS管理机制, 在天气条件许可时使用最高调制模式, 满足更多更高带宽业务的传输需要;一旦天气条件恶劣, 调制级别自动下调, 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如语音、重要数据等的传输链路不被中断, 待天气转好后再恢复回高调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微波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应用范围, 降低了链路规划和设计难度。

(3) G比特级大带宽满足大容量应急通信需求

微波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IP分组业务传输, 为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和调制模式, 尽可能多提高系统吞吐率, 业界领先的IP微波厂家均提供了高效的二层/三层以太帧头压缩技术, 特别是对分组业务流中大量存在的短包业务, 经过深度帧头压缩能够显著提升吞吐效率, 单载频的最大吞吐量可从400Mbps提高到1Gbps, 可充分满足各类应急指挥平台和无线基站的的应急大宽带业务传输需求。

(4) 多方向、网络化简化现场部署和管理

由于应急通信保障和抢险指挥现场的特殊性, 应急通信系统投入使用时往往涉及多点多方向的部署和管理需求, IP微波在增大带宽、支持多种业务的基础上, 更融合了丰富的网络特性。网络化的IP微波盒式设备集成度高 (5U以下) , 单台节点支持多达十几个方向的宽带微波链路。同时, 设备内置有大容量的交叉/交换矩阵, 能够支持多种类、海量业务的无阻塞上下和交叉/交换。除此之外, IP微波还能与光设备无缝融合, 支持任意组网的保护拓扑, 配合统一的网管平台进行端到端业务分发、管理和保护, 使微波实现“无线光网”的功能, 极大地提高了应急通信系统的易部署性和易管理性。

(5) 贵州移动IP微波+光传输接入层建设方案

近两年国内多个省市移动分公司均进行了IP微波实验局建设, 验证IP微波作为应急通信备份电路、接入层光网成环补网等解决方案。贵州地形特征为喀斯特地貌, 复杂多样, 村庄间距离虽近但常有大山遮挡, 每村宽带需求量不大, 布放的光纤易被自然灾害损坏, 部署IP微波也存在视通条件和铁塔建设问题,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建网模式。

2011年6月6日, 黔西南分公司望谟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县城城区进水最深达3米, 王母桥、宁波桥过水水深0.8米, 城内多处路段及沿河两岸低洼地带受淹严重。复兴、打易、桑郎、纳夜、大观、麻山、蔗香、乐元、石屯、打尖等乡镇出现山体滑坡及泥石流, 沿线直埋光缆及架空光缆受损, 致使望谟县84个移动基站中断。为了增强黔西南望谟本地传送网络防灾抗灾能力, 进一步提高应对重特大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确保重特大灾害发生时通信网络基本畅通, 急需提供有效应急通信网络, 应对其常年受灾情况。2012年4月, 黔西南望谟采用华为IP微波设备, 搭建本地传输应急通信网, 根据具体地理条件, 在视通条件优良的地区, 采用全IP微波组网。下图为贵州黔西南传输本地网望谟IP微波组网图:

同时, 若在视通受阻碍的山村, 可利用IP微波与光传送网无缝集成的特性, 采用微波和光混合组网, 这样不仅能收到最佳的投资收益比 (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减少了后期的长链光缆维护成本) , 还能利用IP微波安装调测周期短的特点来快速提升基站成环率。

IP微波提供SDH开销透传功能, 可以与现有MSTP光网络组成光+微波的复用段保护环;IP微波同时也支持ITU-T G.841的SNCP协议, 可与现有光网络组成SNCP业务环实现子网连接保护。

当前接入层传送网IP微波和光纤的比较如下:

同时, IP微波具备了光传送网设备的几乎所有特性, 能够与光设备在业务配置、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无缝融合, 实现任意拓扑的统一组网和网管, 极大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 使光网补网的建设和管理更加集中高效。

图二微波与光设备网管管理示意图

结束语

鉴于当前自然灾害逐年有上升的趋势, 传送网在网络安全和应急通信建设中应加大利用IP微波等新设备新技术完善网络结构, 满足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通信保障响应需求。

参考文献

[1]殷一平, IP微波推进农村宽带网的建设, 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1.1-13

[2]IP微波:现代应急通信的新利器, C114中国通信网, 2011.7-28

[3]李兵,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电力系统通信》, 2011第12期

上一篇:软件规模下一篇:PL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