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异的推理范文

2024-07-01

对变异的推理范文(精选12篇)

对变异的推理 第1篇

关键词:高原,心率变异,24h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水平的无创性技术。心率变异是指逐次心跳间RR间期的微小涨落,HRV的评估对于研究交感迷走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间接模式,它的度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健康人体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的可靠工具[1]。HRV分析主要可分为时域(time domain)和频域(frequency domain)两种,实际上多数都是对心动周期(heart period)进行统计分析,极少用心率。HRV分析的心电信号长短不一,短期的只有5min,最长的1h;长期的可达到24h,甚至几天。记录可以用规定的时间、体位(如仰卧、直立位、倾斜位等)和动作(如平静呼吸、深呼吸动作、Valsalva动作、运动等),也可作动态心电记录。近年来国外文献以24h动态心电记录最为普遍。记录由电脑自动分析加人工校正编辑或用人机对话方式,剔除全部异位搏动(房性、结性及室性,早搏、逸搏及心速)和伪装,对窦性搏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6月在本院体格检查的在岗工作人员共668例,心率在45~55次/min,除外临床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佩戴Holier,共338例,年龄在22~55岁(平均38.5岁),男性182例,女性156例。对照组为平常Holier检查各项指标正常人群。所有研究对象居住地海拔2 700~3 800m。

1.2 方法

Holter采用的是美国DMS公司生产的7.2版本分析软件系统并附加人机对话方式,记录盒采用电子硬盘式CM1、CMF、CM5三通道或12导联Holter记录盒,患者于第一天早上08:00佩戴记录盒至第二天早上08:00摘取记录盒。嘱患者按日常活动不受限。并记录不适症状发生时间。记录盒信息传入计算机,通过软件自动分析(软件可自动剔除早搏及干扰)和人工校正,确保数据结果的可靠。电脑直接报告HRV时域、 频域各参数。时域: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NN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NN间期的标准差(RMSSD)均采用ms单位。频域法HRV参数:总的变异性(TV,即各个RR1值与平均RR1值差的平方和);低频成分(LF)0.04~0.15Hz;高频成分(HF)0.15~0.40Hz;以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对照组以2003~2008年佩戴Holter各项指标结果正常的人群。诊断依据欧美HRV诊断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对各组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见表1、2。

从表1、2可见:实验组的SDANNRMSSDL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DNN 稍高于对照组,TP(TV) 、HF明显高于对照组。LH/HF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HRV的分析是测定正常心搏间期变化大小及快慢,反映窦房结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目前认为HRV是无创评估自主神经活动的新手段和独立评价指标。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可使心率变异性增高[3]。HRV时域参数中,SDNN主要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总的张力大小,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总的调控情况。RMSSD是评估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参数,反映副交感神经张力大小,与心率的快速变化成分相关,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其值降低。SDA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大小,与心率的缓慢变化成分相关,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其值降低[3]。HRV频域参数中,LF是交感和迷走神经双重介导的结果,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而HF只受迷走神经系统的影响,故LF/HF是反映交感与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的敏感指标,其比值越大,交感神经张力越高。HRV的分析是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及平衡的非侵入性指标,具有相当广泛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AMI、 心力衰竭、 糖尿病已有肯定的预测价值[2]。对于高原缺氧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发现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稍高于对照组,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频(LF)、NN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NN间期的标准差(RMSSD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由于缺氧使呼吸加速,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且由于长期缺氧引起的窦性激动形成或传出障碍常以缓慢的心律失常为基础[4]。心率变异性(HRV)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用于评价健康者和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的无创性心电监测指标之一。所以,心率变异性(HRV)的研究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蒂波顿的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的改变是心动过缓的原因,根据他们试验的结果,不是迷走张力增高,而是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增加才使心动过缓,这说明较高的敏感性和迷走影响加强可能是互相补充[3]。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时域SDNN稍增加,频域TPHF有明显增加,而LFSDANNRMSSD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高原缺氧对HRV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反应迷走神经活性的高频(HF)明显增加。HRV谱仅只测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制程度,而非紧张度水平;即测量的只是自主神经对心脏窦房结输入的波动变化,而非平均水平[3,5]。关于HRV反映的自主神经紧张度水平还是反映自主神经波动变化的程度,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还有待于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验证。

HRV研究刚刚起步,研究的方法、分析的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统一,再加上影响HRV的因素很多,诸如昼夜节律、年龄、性格、情绪、体位、日常活动、呼吸、体温、药物、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漏检都可影响结果,所以极需要改进和统一研究方法。对大样本人群进行正常HRV指标参考值,以及有关疾病诊断,分级界限值的建立。另外对HRV正常与异常变化的机理也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目前在HRV的应用与评价时必须持严谨的态度。 HRV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无创检查手段,随着人们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有望在临床上获得更有价值的应用,对于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在正常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所起的作用HRV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手段。通过HRV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一些生理现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以及药物作用的了解。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在基础医学专家和生物学工程专家的帮助下提高对HRV的认识水平,规范使用仪器和分析软件,统一选用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中心协作促使HRV的临床研究正常、健康发展[2]。本文通过HRV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从不同角度显示,HRV分析可敏感地、定量地、直观地反映高原缺氧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燕,虞芬,刘丽敏,等.正常人体的心率变异性RRI频谱密度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4):415-417.

[2]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22.

[3]李莉,朱经武,曹银祥,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不同活动状态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生理学报,1998,50(5):519-524.

[4]李天麟.高原与健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0-226.

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 第2篇

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

选取3个具体内容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以小四、初一、高一、大三的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机制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对同一年级而言,不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相同推理(MP、MT、DA、AC)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不同年级而言,相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四种推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2)青少年的条件推理过程似乎是一种基于对事件发生概率估计的直觉判断,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主体认知水平的提高,而用形式逻辑的标准来衡量个体条件推理能力的高低似乎并不妥当.

作 者:邱江 吴玉亭 张庆林 QIU Jiang WU Yu-Ting ZHANG Qing-lin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刊 名:心理发展与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年,卷(期):21(3)分类号:B844.2关键词:条件推理 条件概率 模型理论 规则理论

对变异的推理 第3篇

一、培养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改革正在实施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已经被列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初中数学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解答中等难度推理题目的准确率在20%以下。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归纳推理认识模糊,一些教师对归纳推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常常忽视归纳推理方法的教学。显然,全面提高归纳思维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归纳推理的相关理论

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特征推出全部特征的推理,或根据个别事实推出一般性结论。初中数学涉及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方法。其中,完全归纳推理是对单个对象(子类)的研究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其常见的形式为如果A1具有B属性,A2具有B属性,A3具有B属性…… An具有B属性,则可以推导出全部A均具有B属性。例如在三角形的高(延长线)共点教学中,可分别证明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共点,推理出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延长线)共点的结论。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较严格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范围不能出现遗漏,同时要做到前提判断真实准确。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对部分对象进行考查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其常见的形式为如果A1具有B属性,A2具有B属性,A3具有B属性, An具有B属性,则A类对象均具有B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考查对象为事物中的一部分,前提与结论间不一定存在必然关联,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性有一定疑问,但对数学思维影响很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三、归纳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1.提供归纳目标的引导

归纳式数学教学的前提是鼓励学生敢想,让学生凭感受和直觉进行猜想。敢想是前提,会想是手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归纳推理方向,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预想,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做出多种不同结论的假设。

2.归纳展示基本的素材

在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引导学生思考的素材。在归纳前为学生提供丰富详实的基本资料。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资料间的联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初步归纳。

3.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在学生充分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观察和思考,认真分析资料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大胆猜想。可采取小组制,让每位学生讲自己的归纳结论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指出归纳的依据,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为了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再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归纳结果。

4.对归纳成果进行检验

经过讨论后各小组均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基础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结论进行解释,该阶段重点要注意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得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结论。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角度差异性大,同一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结论,要通过检验环节指导学生对归纳结论进行验证,并提高学生数学表达的规范性。

5.强化归纳训练,重视思维过程

对变异的推理 第4篇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各种形式的数学类比.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考虑问题是数学类比的思维特征,逻辑类比和直觉类比是数学类比的基本形式.类比和推理是中介思维的主要形式.在数学定理的发现和数学学习中,类比(思维)常常需要同归纳、联想一起协同作战.而学生自身处理问题能力的大小,也是影响类比推理的主观因素,而且类比推理也是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对对口单招数学教学有何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类比法能有效沟通新旧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时,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感可以有力地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现的机会.同时,应用类比法,可以促使学生回顾旧知,尝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结论、构建新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旧知识在新内容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类比法可以实现学生经历和体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类比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任何学习过程本身都可看成是一个迁移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对口单招数学虽不像普通高中数学那么难,但是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理念.运用类比思想,学生必然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对应部分,并明确其具有的某些一般特征,即发现可类比的对象,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类比,清楚类比对象中结论的来源,然后对想要得到的结论进行猜测,推测证明的思路,最后证明或推测猜测.以加强新旧知识联系,促进迁移能力演绎法在中职数学中用得较多,也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三、应用类比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解题指导时,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知识点和题目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视一些本质特征,忽视知识点、相关题目之间的联系,这容易造成学生经常出现解题盲点,无法将所学知识、掌握的解题方法、技巧顺利地应用到独立解题中.类比迁移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形成概念体系.

(一)定义定理的归纳总结

在数学学习中,要想让学生直接总结出一些定理定义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如果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对知识进行迁移就显得容易得多,对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定理定义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圆的定义与椭圆的定义都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体会两者的差异,实现几何对象概念的类比迁移.

(二)法则的归纳概括

法则的概括归纳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题目的计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通过实例总结出这些法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这些知识,这样复杂的数学问题就简单化了.学生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比较困难,但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指数运算法则,类比引入对数的运算,学生的学习会相对轻松.

(三)公式的归纳总结概括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从生活实际和实际例题概括总结出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借助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特点发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育学生进行类比迁移掌握等差和等比两种数列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方法的归纳概括

方法的归纳概括是对宏观和微观的数学方法在不同场合下的适用性进行概括.例如,三角函数中涉及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想找突破口就要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公式中寻找,找出问题与定义及公式之间的关系,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同时可以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

四、用类比法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突系统化

加强基本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学生掌握一般的定义定理是为普通的迁移打基础.因为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不仅构成认知结构的框架,而且对新的学习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在进行知识复习时,若将各知识点分散复习,学生不易掌握,且层次不清,而如果能引导学生应用类比法进行知识点归纳整理、方法总结,就可以将有关知识进行类比,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这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专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是以章节为单元的,小的章节只代表了某些知识点.在教学构成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学会比较和归纳,使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寻求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对变异的推理 第5篇

Sampling and testing are conducted on groundwater depth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670 km2 of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and semi-variance function analysis is made afterwards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geo-statis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nce curve of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displays an exponential model. Analysis of sampling data in 2003 indicates that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similarly in space in this area.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is composed of upper oasis, middle ecotone and lower sand dune. In oasis and ecotone, influenced by irrigation of the adjoining oasis, groundwater level has been raised and soil water content also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sand dune nearby, vegetation developed well. Bu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because of descending of groundwater level,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ed and vegetation degenerated. From oasis to abandoned land and desert grassl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d great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pectively in spatial variation. Distinct but similar spatial variability exists among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study area, namely,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ing (increasing) as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creases (decreases). This illustrates the great dependenc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on groundwater depth in arid regions and further implies that among the great number of factors affecting vegetation coverage in arid regions, groundwater depth tums out to be the most determinant one.

作 者:苏里坦 宋郁东 玛丽娜 SULTAN Danyar SONG Yudong MARINA Jumakeld  作者单位:苏里坦,SULTAN Danyar(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Urumqi 830011, China)

宋郁东,SONG Yudong(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AS, Urumqi 830011, China)

玛丽娜,MARINA Jumakeld(Xinjiang Institute of Land Resource Planning, Urumqi 830011, China)

刊 名:地理学报(英文版)  ISTIC 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14(3) 分类号:P9 关键词:geo-statistics   groundwater level   groundwater depth   arid regions   vegetation coverage   semi-variance function   spatial variation   Kriging  

★ 不同培肥技术对玉米生理特征的影响

★ 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

★ 高寒草甸退化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

★ 地基设备布站对空间碎片观测能力的影响分析

★ 大豆甙元磺酸钠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对变异的推理 第6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二语习得 社会因素 迁移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13-01

语言是变异的,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同样会因为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体,习得者在语言行为上也必然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运用Labov变异学派的理论来讨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从而把研究的重点从一开始的对错误进行分析转向对二语习得的动态过程的认识上来。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二语习得变异研究的分析,探究性别、社会阶层、习得者母语水平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二语习得中变异的影响。

一、对二语习得中的变异现象的研究

二语习得中的变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习得过程和语言行为中所出现的变异。对二语习得中的变异现象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说到变异就不得不提到语言迁移的作用。Odlin 把二语习得者与母语者在语言行为上的差异归因于源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和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影响”,它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母语向第二语言的借用。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母语与习得语之间的相同之处能够促进第二语言习得;而负迁移指母语与习得语之间的相异之处会对习得者产生一定的干扰,导致错误出现。许多研究表明,母语干扰普遍存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

Labov是语言变异研究的开拓者,以他为首的学派把变异作为语言的首要研究对象,侧重强调语言的社会性。他提出的定量分析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语音变异的制约性因素,这些因素既包含语言内部本身,也包含语言外部的一些条件,外部社会因素也同样会引起二语习得者语言行为和语言过程的变异。社会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如果仅从语言内部去研究语言,而不从语言外部的社会因素去考量,那么就无法真正揭示出语言的心理属性及其社会构建。

二、影响二语习得中变异的各种社会因素

1、性别

性别是影响二语习得中变异的重要社会因素。性别不同,说话人在选择用词上就会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变体。Labov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高威信的变式,她们通常领导自上而下的语言变化。这是因为女性普遍对语调、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她们比男子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性。

中国女性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语言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她们的英语表达往往要比男性习得者更接近书面语体;第二,她们会更多地使用礼貌的、委婉的短句来表达感情,如“please”、“thanks”、“Will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等;第三,女性英语习得者的语言还常常像西方女性那样带有丰富的感叹词、颜色词等,如gorgeous、adorable、terrible、sweet、disgusting等。而男性英語习得者就会更接近西方男性,在表达上更为直接,句式上也更为复杂。大量的研究证明,女性的二语习得与男性相差甚远。早在1922年,语言学家Jespersen就注意到语言的词汇和风格因性别而异。性别差异之所以会出现,与社会历史以及文化观念等因素是不可分割的。

2、社会阶层

Labov关于纽约英语的变异研究开拓了语言变体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对纽约市百货大楼里职员的语音进行调查,他发现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r发音,这种结果说明了社会阶层对于描述社会语言学中的变异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职业、收入等内容成为了划分社会阶层的决定性因素。例如(-t,d) 的发音或省略取决于紧跟其后的那个单词的第一个音素是元音还是辅音,或者取决于辅音丛中的辅音是否为过去式词素。其次,外部或者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变异的产生,比如说话者的社会阶层、语体、年龄等。例如相对于社会阶层较低的说话者,社会阶层比较高的说话者省略(-t, d)的情况要少(转引自徐大明,2007)。

Burstall (1975) 在对英国中小学生的法语学习情况做调查时发现,习得者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习得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来自中产阶层的儿童通常比来自低层社会儿童的法语成绩要好。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孩子要比家庭经济条件教差、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孩子在语言习得上更成功。因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赋予人们不同的受教育的机会、环境、不同的二语习得态度。而来自中产阶层儿童所拥有的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会促进语言间的正迁移;反之,较差的二语习得环境则使学习者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它们都形成了二语习得中的变异。

3、母语水平

母语水平也会使二语习得的过程充满变异,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知识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其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的思维和规则。Ellis(1994)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学生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所以母语水平较高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要快得多。较高的母语水平能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如果具有良好的母语知识和扎实的母语写作功底,在二语写作方面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在中国学生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不同的方言会对英语的发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普通话水平较高的人英语发音也会较为标准,例如广东普通话中“r”音和“l”音容易混淆,所以习得英语的部分广东人在发音语音时就容易把“room”读成“loom”,这样的变异要尽量避免,所以习得第二语言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母语水平,促进正迁移以提高习得效率、减少变异的出现。

4、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对语言的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随时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年轻的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后,会不自觉地使用起流行的英汉语码混合的新语言变体,在交谈中会不经意地蹦出一些带有英文单词的句子,例如:“希望考试能pass!”、“我们去shopping吧!”这些在校园中广泛流行的句子既能使他人更快地注意到自己,又能够被同龄人所接收,这些变体也体现了一种迎合、适应社会的心理。

习得动机也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变异,如果习得者积极地学习一门外国语和其承载的文化,那么积极性越高、动机越单一,出现母语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出现变异的可能性也会越大;而有的习得者习得另一种语言只是为了经商、应付考试甚至炫耀等原因,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那么这两种习得者的语言就会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的变异进行分析,探究性别、社会阶层、习得者母语水平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语言的变异现象既受到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因素来分析二语习得的过程,不但能够更深层次地解释语言变异,推动语言变异和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课题,从而扩大了语言研究的范围。把语言现象同社会相结合,能够使语言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由于研究的条件不够完善,研究结果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有待于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Burstall, C. 1975. French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e British experiment [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31)

[2]Chambers, J. K., 1992a. Dialect Acquisition, language 68(3)

[3]Odlin,T.1989,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对变异的推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择期手术的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5例, 男51例, 女44例;年龄63~80岁;体质量58~74kg。术前ECG、电解质、血生化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且无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患。

1.2 方法

术前30 min所有患者肌注咪唑安定5mg, 阿托品0.5 mg, 芬太尼4μg/kg, 氟呱定0.08mg/kg, 维库溴胺0.1mg/kg, 异内酚2mg/kg。快速气管内插管, 入室后均输入复方林格氏液。监测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低频 (LF) 、高频 (HF) 、低频高频比值 (LF/HF) , 以上所有数据均由计算机收集并保留存盘以备统计处理。同时观察插管时有无呛咳等反应。

1.3 观察时间点

入室平卧10 min, 诱导前测基础值 (T1) 、气管插管前1 min (T2) 、气管插管后3 min (T3)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组间相同时点的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诱导插管前后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 组内比较, 插管前 (T2) LF、HF、LF/HF比基础值 (T1) 显著降低 (P<0.05) , 插管后 (T3) LF、HF、LF/HF比插管前 (T2) 显著升高 (P<0.01或P<0.05) 。不同时间段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LF、HF、LF/HF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291、19.872、15.980, P<0.01或P<0.05) 。HRV在不同时间段变化不大 (P>0.05) 。见表1。

注:与T2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异内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1,2], 主要通过增强y-氨基丁酸 (GABA) 的作用来发挥其镇静催眠, 半衰期较短, 输注浓度和血药浓度呈正性相关, 麻醉效果较好。但异内酚的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通常认为, 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及毒瘾史对异内酚的药效有较大影响, 尤其是年老体弱及有其他系统合并症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3,4,5], 不同时间段LF、HF、LF/HF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291、19.872、15.980, P<0.01或P<0.05) 。究其原因可能与异内酚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效应作用有关[6]。机体对异内酚耐受性低, 长时间连续输注不易蓄积, 因此连续输注易于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连续用药比间断用药对血糖的影响小。有研究显示, 异内酚可以抑制外周血管神经末梢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 从而使血管平滑肌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减弱, 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使的HRV增快明显[7]。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异内酚的作用下, 患者HRV变化不明显, 另外本研究还观察到, 异内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与病人的年龄和注药速度密切相关, 注药速度越快, 血压下降幅度便越大;年龄越大则血压的波动越剧烈, 老年患者因高灌注组织比例下降, 中心室容积减少,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 同样剂量的异内酚在老年人可能发生严重程度的低血压, 须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叶振海, 孟尽海.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血压、心率及血糖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2, 24 (2) :127-129.

[2]刘华瑞.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10, 30 (8) :13-15.

[3]韩新生, 吕建瑞, 李有才, 等.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用于全麻诱导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02, 31 (6) :510-512.

[4]敦社林, 李伟, 张风仪.4种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循环及血糖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09, 31 (13) :1601-1602.

[5]陈学新, 蔡萍, 涂继善, 等.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 2003, 19 (3) :258-259.

[6]成黎明.李超.异内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唇腭裂患儿血清淀粉酶及三酰甘油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 (11) :836-838.

血压变异系数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从2008年8月-2011年10月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 男64例, 女56例, 年龄60~75岁, 平均66.5岁。冠心病12例, 肾病5例, 脑卒中4例, 视网膜病变10例。

1.2 分组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血压监测, 并计算各自血压变异系数。将患者按血压变异系数的值递增排列, 平均分为两组, A组为变异较小组, B组为变异较大组, 均为男32例, 女28例。再根据年龄和性别因素做一定调整, 使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其他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的血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1.3 24 h血压测量方法

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来记录早上8:00到次日早8:00的血压情况。白天6:00~22:00;间隔30 min, 夜间22:00~6:00, 间隔60 min, 通过自动充气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并按时记录测量值。

1.4 并发症的判定

1.4.1 心血管损伤检测

冠心病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重要指针[3]。通过左室肥厚的测定, 用超声心动仪测得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 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男性左室质量指数>125 g/m2, 女性左室质量指数>120 g/m2, 为有左室肥厚。

1.4.2 肾功能测定

患者禁食12 h后, 晨间抽静脉血, 测血清尿素氮、血肌酐。留24 h尿测24 h微量白蛋白。根据相应标准判断有无肾脏损伤。

1.4.3 脑卒中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 做颅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来显示是否有颅内病变。有无脑出血, 脑血管狭窄或闭锁及是否有梗死灶等。

1.4.4 视网膜病变

根据患者病情病史, 检测患者视力并请眼科协助进行眼底镜检查, 看视网膜是否有淤血点及其他病理和形态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四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 A组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肾病及脑卒中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见表2。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对于血压变异性是否对靶器官有损害, 结论尚不明确。在健康的成年人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有25%的波动幅度, 此为生理性波动。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胶原弹性蛋白减少、脂质和钙堆积, 动脉内膜和中层增厚, 致使动脉弹性减退, 从而其顺应性下降, 使舒张压明显升高。而舒张期却不能保持管腔内的压力, 使舒张压减低, 脉压差增大。脉压差增大使左心室的后负荷增加, 致使左心室肥厚, 进一步导致左心功能不全, 此时患者易发生脑卒中和肾功能不全。说明脉压差的增大对心、脑、肾均有损害[4]。肾脏是高血压患者重要的靶器官, 在早期即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所以高血压的肾功能损伤和脑血管损伤与血压变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本次实验中由于样本量的局限, 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此项差异。视网膜病变与肾损伤一样属于微血管病变, 血压的变异性越大, 则对视网膜的损伤越大。

综上所述, 血压的变异性及血压变异系数的测定可用于临床, 对于监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它可以独立地反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是高血压并发症, 特别是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强力预测因素, 有希望成为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新靶点。

摘要:目的:研究血压变异系数对高血压的并发症 (包括冠心病、肾病、脑卒中及视网膜病变) 是否有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10月期间, 选取120例患者参加研究。并在考虑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 将患者按血压变异系数分为变异性较小组A组, 变异性较大组B组, 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肾病及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中, 血压变异性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特别是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

关键词:血压变异系数,高血压,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7-250.

[2]徐月丽.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859-8860.

[3]王湘娟, 商惠萍, 朱桂香, 等.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 2006, 23 (9) :620-622.

对变异的推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临床研究的两组患儿均符合我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2]:①慢性咳嗽, 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观察组59例CVA患儿中, 其中男34例, 女25例, 年龄1岁~10岁, 反复或持续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 最长1年, 平均病程3.4个月。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42例, 轻度升高17例, 分类均正常。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者23例 (38.98%) , PPD试验全部阴性。胸部X线摄片仅肺纹理增粗者24例 (40.67%) , 合并肺炎者8例 (13.56%) , 正常者27例 (45.76%) 。59例病例中, 确诊前被误诊者45例, 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8例, 误诊为支气管炎8例, 误诊为支原体肺炎10例, 误诊为慢性咽喉炎6例, 误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冷空气刺激诱发者23例 (38.98%) 呼吸道感染诱发者36例 (61.01%) , 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者46例 (77.9%) 。59例患儿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 无喘息症状。其中夜间咳嗽为主者40例 (67.79%) , 晨起咳嗽为主者9例 (15.25%) , 昼夜咳嗽均明显者10例 (16.95%) 。活动后咳嗽加重者31例 (52.54%) ;刺激性干咳43例 (72.88%) , 有少许痰者9例 (15.25%) ;体温正常51例 (86.44%) , 轻微发热者8例 (13.56%) ;听诊肺部无任何阳性体征者41例 (69.49%) , 呼吸音粗糙者13例 (22.03%) , 偶可闻及干罗音者4例 (6.78%) , 闻及不典型哮鸣音1例 (1.69%) ;伴胸闷者10例 (16.9%) 。选择同期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对比,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炎, 抗病毒, 止咳, 化痰等治疗。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尽可能脱离致敏环境。因患儿不配合等多种客观原因, 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 暂时不给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确诊后全部停用抗生素, 选用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压缩泵雾化, 沙丁胺醇雾化液≤3岁用0.25 ml/次, >3岁用0.5 ml/次, 1~3次/d, 布地奈德雾化液≤3岁用1 ml, >3岁用2 ml/次, 1-2次/d, 雾化同时给予口服酮替芬, 小于3岁每次0.5 mg, 大于3岁每次1.0 mg, 2次/d。3天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3天内咳嗽明显减少, 气促缓解。有效:治疗3天咳嗽减少, 气促减轻。无效:治疗3天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59例患儿用药3 d症状明显减轻, 2~3周症状缓解。缓解后选用必可酮或辅舒酮吸入治疗, 定期复查, 调整药量, 6个月后如无复发逐渐减量至停药。随访后, 其中2例复发, 2例转变成典型哮喘, 其余均无复发。两组患儿治疗3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患儿治疗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临床症状与典型哮喘不同, 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 但是有气道高反应性 (AHR) 。其临床表现常为慢性咳嗽,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4]。因其缺乏哮喘典型症状, 故临床常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而应用较多抗菌素, 收效甚微, 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一定困扰。CVA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典型哮喘相同, 但CVA病变发生在中央气道且致喘阈值较高, 而大气道受损黏膜下迷走神经更易受激惹, 咳嗽症状更加明显;而典型哮喘则周边气道病变重于大气道, 故临床表现为喘息明显。如果CVA得不到合理治疗, 可以产生气道重塑, 甚至形成慢性气道狭窄, 发展为典型哮喘[5]。年龄是转变成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多数患儿有过敏体质或家族过敏史, 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1周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痰液细胞分析显示嗜酸粒细胞增高或脱落上皮细胞增加[6]。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与性别年龄无关, 刺激性干咳为主, 活动后加重, 多在清晨和 (或) 夜间明显, 抗菌素及常规止咳治疗无效。肺部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 肺通气功能检查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和判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的重要指标, 当客观检查有限, 可诊断性治疗。随着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深入, 发现吸入疗法起效快, 不良反应少, 吸入用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是气溶胶的形式输出, 直经在1~5 um, 而且是不规则的药物颗粒, 更易吸入下呼吸道其直接作用[7]。本组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 2例复发, 复发率3.38%, 2例转化为典型哮喘, 疗效较好。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说明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的确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临床医生首先要对本病有充分认识, 询问病史应全面, 对抗菌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患儿, 如有明确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 胸片正常, 应考虑到CVA。必要时过敏原试验及肺功能检查, 高度怀疑本病应及时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诊断性治疗[8]。同时给予PPD皮试、抗结核抗体、鼻窦摄片等以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临床一旦临床确诊CVA, 应尽早给予抗哮喘治疗, 治疗原则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相同, 所有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9], 选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 必要时加用抗变态反应及稳定肥大细胞膜的药物, 疗程要足够。临床医生还应注重做好宣教工作, 让家长及患儿了解病因及治疗疗程, 对防止发生典型哮喘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吸入用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感染后咳嗽, 缓解咳嗽喘息症状有显著改善并减少副作用,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可使治疗事半功倍,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给予常规抗炎, 抗病毒, 止咳, 化痰等治疗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加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好, 恢复快,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雾化,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6) :738-74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0) :745.

[3]张晓波, 农光明.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中外医疗, 2010, 29 (3) :58-59

[4]祝珠妹.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9) :1286.

[5]蔡柏蔷, 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6]线铁军.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的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3) :3054.

[7]罗炎姣.小儿慢性咳嗽176例病因的临床诊断与分析.医学临床工程, 2009, 16 (2) :30.

[8]陈燕芬, 罗雁青, 梁爽.哮喘患儿家长的哮喘相关知识调查.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1) :38-39.

对变异的推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分布性休克的患者4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其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25~65 (35.6±5.6)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容量负荷试验, 时间为30min, 由临床医生判断容量负荷试验后, 决定输液量, 同时为本组患者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股动脉导管, 连接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监测仪,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及脉搏轮廓分析法, 进行SVV、全心舒张末期容量 (GEDV) 、中心静脉压 (CVP) 、每搏指数 (SI) 等参数监测, 在容量复苏的过程中实行全程的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 每搏输出指数SVI≥10%为有反应组, SVI<10%为无反应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负荷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分析SVV与△SI的相关性, CVP与△SI的相关性, GEDV与△SI的相关性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数据以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容量负荷试验有无反应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本组40例患者中18例 (45.00%) 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 22例 (55.00%) 容量负荷试验无反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2.2 容量负荷试验有无反应者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见表2。

由表2可知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容量负荷反应前后MAP、CVP、GEDV均无显著差异, 而反应组与无反应组SVV负荷反应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2.3 相关性分析

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与△SVV有明显相关性 (r=1.125, P<0.05) , 与△SI明显相关 (r=1.208, P<0.05) , CVP与△SI有一定相关性 (r=0.432, P<0.05) , GEDV与△SI有一定相关性 (r=0.325, P<0.05) , SVV与△SI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者。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 分布性休克患者早期有效的容量复苏是其治疗成功的关键[3], 但目前分布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较高, 提示目前常用监测容量治疗指标存在严重不足, 仍有改进的需要, 人们一直在寻找能更好指导容量治疗的方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40例患者中仅18例患者对容量复苏有反应, 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 仅有一半左右的危重患者对容量复苏有反应。因此, 对于分布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复苏时, 应重视对心室前负何状况及容量反应性进行预测, 以防止无效的液体治疗[4], 避免不恰当的容量复苏加重患者病情。研究结果显示, 对容量无反应的患者, 增加容量负荷不会引起心排血量的增加, 只会加重组织水肿及缺氧, 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长期以来, CVP、肺动脉楔压 (PCWP) 、GEDV等心脏充盈指标一直作为判断容量情况的参数, 临床上主要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变化用于指导补液,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这些指标均通过压力代容积的方法反映心脏前负荷, 其受到多种因素如心室顺应性, 胸腔压力及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 因此, 目前根据其判断容量情况尚存在局限性, 无法对容量反应性作出准确判断。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容量负荷前及负荷后△CVP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CVP不能做为判断容量是否有反应的可靠指标。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在扩容前GEDV无显著差异, 因此, GEDV也不是判断分布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指标。

目前, SVV作为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 反映正压通气期间心室搏出量的周期性变化程度, 理论上能更好预测患者对容量治疗的反应性。有学者研究报道指出, 监测SVV对分布性休克的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优于CVP、GEDV。但目前相关报道甚少。本组研究结果有反应组SVV在负荷试验前后均显著高于无反应组, 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SVV与△SI的相关性明显优于CVP与△SI的相关性, GEDV与△SI的相关性, 即SVV能更好的预测容量反应性, 指导分布性休克患者的容量治疗。而且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与△SVV有明显相关性, 这一结果说明SVV基础值越高, 扩容后下降更明显。文献报道表明, SVV基础值与△SVI无明显相关性, 因此, SVV不能作为扩容有效的量化指标, 且SVV只有在充分镇静、无自主呼吸及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上运用, 受气道压力及呼吸频率等因素的影响[6]。

总之, SVV对分布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明显优于传统的CVP、PCWP、GEDV等心脏充盈指标, 但在临床上应用时需注意其影响因素, 以免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 (SVV) 在分布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确诊为分布性休克的患者均进行容量负荷试验, 并同时为本组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股动脉导管, 连接PICCO监测仪,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及脉搏轮廓分析法, 进行SVV、GEDV、CVP、SI等参数监测, 观察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 及SVV、GEDV、CVP与△SI的相关性。结果40例患者中18例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 22例无反应,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II、呼气末正压及氧合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容量负荷前后MAP、CVP及GEDV无显著差异, 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V分别为17.4±6.8%, 12.3±4.8%, 无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V分别为9.7±3.8%, 8.7±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与△SVV有明显相关性 (r=1.125) , SVV与△SI明显相关 (r=1.208) , CVP与△SI有一定相关性 (r=0.432) , GEDV与△SI有一定相关性 (r=0.325) , SVV与△SI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者。结论 通过PICCO技术监测分布性休克患者的SVV对分布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可作为指导病人容量治疗的依据。

关键词:每搏量变异,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宏民, 刘大为, 王小亭, 等.每搏量变异评价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J].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 (7) :610-613.

[2]黄磊, 张卫星, 蔡文训, 等.每搏量变异度预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 (9) :916-920.

[3]刘宁, 顾勤.伞心舒张末期容积预测脓毒性休克液体反应性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 (2) :137-140.

[4]龚仕金, 陈进, 李莉, 等.连续右心容量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 (11) :1207.1210.

[5]王翔锋, 冯艺, 杨拔贤, 等.每搏变异度监测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9) :1133-1135.

对变异的推理 第11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咳嗽变异型哮喘;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35-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咳嗽型哮喘,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型哮喘。本病好发于儿童,成年人群中其发病率较典型哮喘高,发作一般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秋季节多发,常于夜间或凌晨加剧。其病理生理改变是持续性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该病发病率较高,患病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很多学者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病的前驱表现[1]。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国内逐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本研究共收集148例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CVA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已经取得确切肺功能疗效的辅舒酮气雾剂治疗,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148例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VA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06年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以下简称06版GINA指南)及《中医内科学》(第6版)[2]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CVA。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顽固性咳嗽等。排除标准:(1)已经确诊为典型哮喘的患者;(2)患有其他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年龄8~52岁,平均(18.6±4.8)岁,其中男性80例,女68例;病程3~12周,平均(7.1±1.3)周。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病程(7.2±1.4)周;对照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平均病程(7.0±1.4)周。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3]

1.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已经取得确切疗效的西医治疗:辅舒酮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重庆葛兰素威康制药有限公司)。用法:每次 250~500 μg,每日2次。

1.2.2 研究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以下中医治疗,加用止咳颗粒(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成分:麻黄、北杏、百部、黄芩等。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适用于外感引起的干咳、少痰、胸闷、气促之症。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包,每日3次,或遵医嘱。

2~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EV1、FVC及PEF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VC及PEF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FVC、FEV1及PEF的比较()

组别nFVC(%)FEV1(L)PEF(%)

研究组803.64±0.882.88±0.716.76±1.26

对照组683.52±0.712.34±0.636.36±1.34

t1.083.591.24

P>0.05<0.05>0.05

2.2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类以持续性、慢性、顽固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诱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因复杂多样,其中尘螨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变应原,应注意避免与尘螨的接触。大量研究表明,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哮喘病的前驱症状,其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病相同,表现为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4],如患者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发展为哮喘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学习质量。

患者一旦确诊为CVA,目前临床上的治疗原则为,停止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加强哮喘病初级预防,旨在促进和加强Th1的细胞反应。具体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气道炎症控制后,其咳嗽等临床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近年来,临床上多使用辅舒酮气雾剂进行治疗,通过抑制气道收缩物质的合成及释放,改善肺部功能,疗效明确[5]。随着对本病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笔者所在医院配制的中药治疗后,患者的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VC及PEF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在辅舒酮气雾剂治疗CVA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平,黄龙,郑玉琼,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尘螨过敏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及1年复发率的影响[J]. 新中医,2011,43(8):10-11.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6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7.

[3] 郑玉琼,黄龙,黄建果,等.中西医联合方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评估[J].四川中医,2010,28(9):58-59.

[4] 林勇,陶玉坚.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4):306-311.

[5] Wissam A,Melvin R,Pratter TB.Cough and asthma[J].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2007,13(4):44-48.

对变异的推理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8例因肘关节外伤来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5~71岁。临床表现:新近肘关节外伤病史前来就诊,既往无外伤史。

1.2 螺旋CT检查及薄层重建

8例均为常规摄片后不能明确诊断,后应用东芝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肱骨中下段至尺骨及桡骨中上段。电压120Kv,电流200~300mA,层厚5mm。全部图像传至随机配置工作站。

1.3 图像后处理

每例全部容积数据分别进行三维重组: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成像(MPR)。

2 结果

8例共发现2种肘关节先天变异,1例为SSD显示肱骨髁上骨突;另1例为MPR显示冠状突尖部副小骨。其余6例中3例为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另3例为正常。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肘关节外伤很常见,肘关节骨折也在创伤中多见,但是有些先天变异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与疾病及骨折相鉴别。对人体疾病的认知首先是对"正常"的全面认识。变异本身不可分离地与正常解剖相关联。诊断的错误可导致错误甚至有害的治疗[1]。以往肘关节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2]。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肘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为临床医生对肘关节外伤是否存在骨折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也为法医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防止医疗差错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1 肱骨髁上骨突(图1)

肱骨髁上骨突多起于肱骨骨干下1/3前内侧,如钩状突起;轴心指向远端向关节方向生长;在病理组织学肱骨髁上骨突是单纯的骨性突起没有软骨及纤维组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本病需要与外生性骨疣相鉴别。外生性骨疣患者就诊时有疼痛感,生长是沿肌肉走行方向背向关节生长,病理组织学上有骨质、软骨、及纤维组织所构成,因此可以见到软骨成分的钙化。

3.2 冠状突尖部副小骨(图2)

冠状突尖部副小骨需要与尺骨冠状突骨折相鉴别,尺骨冠状突骨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锐利且局部软组织肿胀。尺骨冠状突陈旧性撕脱骨折与冠状突尖部副小骨影像表现相似,但本例病人既往无肘关节外伤史,所以可确诊为冠状突尖部副小骨。

以往X线检查是肘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X线平片检查受投照体位、部位重叠、以及密度分辨率较差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对隐匿性病变容易漏诊[3]。 普通CT检查比平片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但CT平扫和冠扫不能立体地显示肘关节病变的确切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扫描信息不连续,不能进行三维重建。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应用,特别是高效率的工作站及先进的三维软件系统的研发,通过多种方法产生的三维立体图像,可准确、清晰、立体、全面地显示肘关节周围细致结构的正常解剖关系及其它病变的部位、类型和周围骨质情况,弥补了X线平片和普通CT扫描在这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多平面重建(MPR)与表面遮盖显示(SSD)结合使用确保了细小结构的清晰显示。综上所述,螺旋CT三维重建能完整地、多方位地显示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提供真实的解剖模型,有利于肘关节变异的诊断,避免了错误甚至有害治疗的发生。

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肘关节先天变异中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因肘关节外伤来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8例均为常规摄片后不能明确诊断,后采用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及多平面成像(MPR)等重组技术进行观察,同时由两位资深医师进行阅片。结果 8例共发现2种肘关节先天变异,1例为SSD显示肱骨髁上骨突;另1例为MPR显示冠状突尖部副小骨。其余6例中3例为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另3例为正常。结论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肘关节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明显,避免了错误甚至有害治疗的发生。

关键词: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肘关节,先天变异

参考文献

[1]基茨,安德森,主编.正常X线变异图谱[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97-901.

[2]王军,潘阿善,黄贤华,等.骨折的CT检查与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26-28.

上一篇:IPSecVPN技术下一篇:上海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