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灌溉范文

2024-06-25

水库灌溉范文(精选5篇)

水库灌溉 第1篇

1 嵌套式灌溉规则的基本原理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公共池塘资源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的公共资源。在这种资源环境中, 理性的个人可能导致资源使用拥挤或者资源退化的问题。”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途径不是令人悲观的“利维坦”方案或彻底的私有化, 而是在于通过资源占用者的自组织行为来解决。而要有效实现资源占用者的自组织行动, 首先需要解决“新制度的供给问题”。这些新制度“可以界定为工作规则的组合, 它通常用来决定谁有资格在某个领域制度决策, 应该允许或限制何种行动, 应该使用何种综合规则, 遵循何种程序, 必须提供或不提供何种信息, 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行动给予回报”。这些规则是为使人们不再单独行动而通过协调达到一个均衡的结局, 并且是众所周知的, 即“每一个参与者都知道这些规则, 知道其他人知道这些规则, 知道其他知道他知道这些规则”。奥斯特罗姆并于2000年发展出一套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在这一框架下, 又提出了具有具体的分层分类操作规则:操作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和宪法选择规则, 且每一层的规则受上一层规则的制约, 不同层次之间的规则具有“嵌套性”, 所有的层次一起构成了“嵌套性规则系统”。

灌溉系统属于公共池塘资源。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中央政府、水利部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政府及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农民用水户协会 (WUA) 、供水机构、灌溉专管机构和用水户等不同层次的相关利益者, 而激励这些不同层次的相关利益者在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保证灌溉系统硬件的持续性和软件的有效性, 就需要不同层次的规则制约。其中, 宪法选择规则是由政府部门和政府主管水利行政部门制定, 包括制定与灌溉系统有关的政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如: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田水利法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运行办法等等;集体选择规则是由灌溉专管机构或农民组织如“参与灌溉管理”中的农民用水户协会 (WUA) 制定或协商而达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 如灌溉系统的维护管理、灌溉用水的分配方式、水事纠纷的解决办法等等, 但是, 集体选择规则不能与宪法选择规则相抵触, 否则视为无效规则;操作规则则是在集体选择规则的框架内由灌溉专管机构或农民组织制定并由用水户普遍遵守的用水规则。在上述三个层次的规则中, 宪法规则制约集体规则层面的决策者的行动和集体选择规则, 同样, 集体选择规则制约操作规则层面的行动和操作规则。但是, 起核心作用的是集体选择规则, 因为宪法选择规则只是针对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制定的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性意见, 内容一般比较抽象, 不涉及具体事项;集体选择规则则是机构或农民组织在宪法选择规则的范围内结合所在灌溉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该灌溉系统灌溉需要的具体行动规则,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农民遵守的操作规则其实就是集体选择规则的进一步细化, 其效果如何完全由集体选择规则决定。其实, 在宪法规则一定的情况下, 正确的灌溉系统的集体选择规则既可以直接激发机构或农民组织的积极性, 提高灌溉设施维管和水资源供给的效率, 又能够间接增强操作规则的实效性, 提高用水户的用水效率。

2 嵌套式灌溉规则的管理模式

前面分析提出, 集体选择规则是“嵌套性规则系统”的核心。根据灌溉系统集体选择规则决策主体的不同, 可以把嵌套式灌溉规则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以农民组织为决策主体的自治型管理模式、以灌溉专管机构作为决策主体的机构型管理模式和以灌溉专管机构和农民组织联合作为决策主体的联合型管理模式。

2.1 自治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就是由农民在宪法规则限度内自行组织管理和运行灌溉系统的模式, 其典型代表是尼泊尔。在尼泊尔, 70%的灌溉系统是农民自主管理的。在宪法层次规则方面, 实行土地私有化制度, 归农民个人所有, 水资源是集体所有, 政府没有任何资助, 灌溉系统的人、财、物全部由农民自己承担。在集体选择规则方面, 组织上, 农民自己成立一个非正式组织, 其管理人员是由农民选择和雇佣的, 他们熟悉该灌溉系统, 能够密切与农民合作, 运行和维护灌溉系统;在规则制定上, 农民能够一直参与规则的起草活动, 且能照顾各方面关系, 比如水分配, 为确保公平公正, 水分配规则的制定必须要有渠首和渠尾的农民代表参与, 如果农民组织的主席是渠首农民担任, 则秘书必须由渠尾农民担任, 反之亦然。规则制定出来后就具有约束力, 灌区全体农民都必须遵守;在灌溉设施的维护上, 平时由农民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用工的数量, 到用水高峰期, 则制定一个轮流维护的制度;在水事纠纷上制定了支付罚金等措施惩罚规则。在操作规则方面, 尼泊尔农民通常采取按固定顺序、固定时间段取水和固定比例三种方式免费用水。尼泊尔自治型管理模式一方面因农民的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和监督, 有利于激发农民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因规则的制定的公平公正和灵活变动, 有利于增强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 这样的治理模式既保障了灌溉系统硬件持续性和软件系统的高效运行, 大大提高灌溉系统的用水效率。

2.2 机构型管理模式

机构型管理模式就是灌溉系统全部由灌区专管机构负责运行管理的模式, 常用于大中型水库的灌溉系统。灌区专管机构是事业单位, 受命于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所有经费包括灌溉系统的硬件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都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付。宪法层次规则一般是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出台大量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承担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所有经费开支, 预设灌溉系统的管理基调;政府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 如当政府财力不足时, 灌溉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 同时, 管理人员容易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在集体选择规则一方面因没有农民参与的决策主体制定的集体规则具有统一性, 没有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 缺乏灵活性, 不能满足农民的用水需求, 导致农民特别是渠尾农民不会去遵守决策主体制定的集体规则;另一方面, 灌区专管机构与农民的地位不对等, 一切由灌区专管机构说了算, 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 既打击农民之间合作积极性, 又导致农民与专管机构在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上互相推卸责任, 都不愿把精力放在灌溉系统的治理中, 出于瘫痪状态的灌溉系统不可能有较高的用水效率;集体规则的失控必然会在操作规则上导致农民不遵循用水规则。

2.3 联合型管理模式

联合型管理模式是一种由灌区专管机构和农民一起管理灌溉系统的模式, 也称为农民参与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同样存在很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一是为降低还贷风险而强制推行的模式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而无法激发农民参与管理的主体性;二是用水户协会 (WUA) 只是一种形式存在, 主动权还掌握在灌溉专管机构中。这种模式在一些南亚国家呈现失败迹象。

3 自治型管理模式对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启示

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效率低下的“两难”困境, 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源在于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借鉴尼泊尔成功的自治型管理模式, 重新审视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现状, 设计出与适合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和周边环境相适应的的嵌套参与式治理模式, 无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1 宪法选择规则层面

一是改变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实行灌溉治理变革的做法, 各级政府要明确对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财政支持不会减少甚至逐年增加;二是明确各层次决策主体权责, 一般而言, 政府只负责创造制度环境和提供经费支持, 灌溉专管机构负责渠首工程和主渠道的维护管理和水分配 (小型水库因规模较小, 甚至可以取消灌溉专管机构, 直接由用水户协会承担) , 支渠和斗渠的维护管理和水分配由用水户协会 (WUA) 负责, 而农民负责末渠和田间渠道的维护和用水权责;三是政府制定和完善灌溉系统相关的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政策上, 连续12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聚焦三农, 特别是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直指水利;国家法律方面, 政府颁布了以《水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规, 为灌溉系统治理提供了政策和法律制度支撑。随着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推广, 笔者认为亟须制定农户用水法和用水户协会 (WUA) 相关法。

3.2 集体选择规则层面

一是提高用水户协会 (WUA) 的地位。政府可以把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的所有全力移交给自主建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 (WUA) , WUA一方面其成员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另一方面应具有与机构同等的法人地位并承担全部治理责任, 政府只负责对WUA进行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激发WUA的主体性;二是提高农民在WUA的参与度。农民加入WUA不仅仅是WUA的成员, 更重要的是在WUA的运行过程中从决策到评价的整个进程中全面主动参与, 比如水费收取方案、水事纠纷的处理措施、渠道的维护计划等等, WUA成员的主动参与保证了WUA的可持续性, 有利于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 便于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工作;三是改革灌溉专管机构。因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 灌溉专管机构的相关灌溉管理职能完全可以交由WUA来完成。灌溉专管机构借助政府力量可以将身份转变为企业单位性质的供水公司, 只负责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分配、水费计收和续建配套等工作, 对WUA只进行协调和指导, WUA与供水公司之间是相互合作和相互监督的平等关系;四是在规则制定上, 由WUA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农民一起参与灌溉设施维护、水分配、水事纠纷等规则的起草活动, 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能充分考虑各用水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用水农民也都愿意遵守。

3.3 操作规则层面

在农民用水方面, 可根据水资源和用水淡旺季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水资源丰富且是用水淡季, 农民在征求WUA的同意后可实行按需取水, 如果是用水高峰期, 则需WUA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用水规则, 如可采取分时间分区域供水;在水费收取方面, 改变传统的按亩收费的方法, 可采取按方收费;在毛渠的维护方面, 可由相关用水户自行协商并与WUA签订合同并由WUA承担全部费用。

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2]柴盈, 何自力.中国农村灌溉系统治理与制度创新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07 (05) .

[3]林维峰.小规模灌溉系统的绩效改善[A].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对水库灌溉工程初步设计的探讨 第2篇

关键词:水库灌溉,初步设计,全面了解

概述

水库灌溉工程是一项由起草, 立项, 设计, 立项, 实施, 使用等过程组成的工程, 每一项工程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而在这些组成部分, 我认为设计占有最重要的作用, 水库灌溉工程的初步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宏观的大方面问题, 只有多方位的考虑了问题才能制作出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设计方案, 而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要找准关键, 对关键要素要重点把握, 同时对敏感因素要谨慎小心处理, 在设计时要兼并现在利益和未来利益。水库管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将意味着工程能否实施也意味着工程将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所以在水库灌溉工程设计时我们应要重点把握它的初步设计。

1 在水库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前应做全面的了解- (以石堡川水库灌区为例)

1.1 自然、社会状况。

有关资料表明, 水库集水区的森林砍伐扰乱地表超过总面积的5%~10%, 则洪峰流量会增加;砍伐到15%, 洪峰流量增加1.2倍;砍伐到60%, 则会增加7.6倍。而长期形成的未受人类扰动的自然植被则具有“海绵效应”, 植被在雨季可以拦截降雨, 保持植物表面上以及枯枝落叶层中、土壤里及生命组织中的大部分水分, 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与此同时, 森林和草原可以增加地下水流, 延长河川水流在干燥季节的持续时间。因此, 森林和草原通过调节水流能够降低洪水水位, 保存水分。而集水区被人类破坏后, 洪峰波动增大, 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库淤积则导致了水利设施有效利用年限缩短;同时, 水库和河道受泥沙的淤塞, 减小了库容, 增加了发生洪水的危险, 因此在水库灌溉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水库边区的植被覆盖率, 并且要根据实际是否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保护生态。

石堡川水库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与渭北黄土高塬接缘地带, 地理位置北纬36°, 东经110°, 属典型的干旱缺水区, 惠及渭南市白水、澄城两县及延安市洛川县17个乡镇, 180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76万亩, 工程控制面积52万亩, 目前实际设施灌溉面积40万亩。

灌区地形沿黄龙山前台塬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程在650-950m之间, 黄土覆盖层较厚, 塬面较平坦。土壤以黄绵土为主, 夹少量褐色卢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0.883%, 酸碱度适中, 质地、结构良好, 空隙率为50%, 蓄水保墒能力强, 适种性广泛。灌区属石堡川灌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常年多风, 平均气温12.2℃, 多年平均降雨量549.2mm, 平均蒸发量1192mm, 年日照时数2547h, 光照充足, 无霜期202d。

灌区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果树为主, 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优生区。

1.2 水利设施现状。石堡川水库灌溉工程由枢纽、干渠、支渠、抽水站及田间工程五部分组成。

枢纽工程由均质土坝、放水洞、泄洪洞、泄洪底洞和溢洪道五部分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 坝高58m, 总库容6375万m3, 兴利库容4585万m3。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保安作用, 设计灌溉保证率50%。灌区工程有输水干渠一条, 长38.708km, 设计引水流量9m3/s, 有各类建筑物148座。灌区有支渠8条, 分支渠12条, 总长214.3 km, 各类建筑物1929座, 设计流量1.0-4.5m3/s。灌区抽水站9座, 总装机1350kw, 扬水能力1.65 m3/s。田间工程有斗渠349条, 总长486.5km, 建筑物2940座;分引渠2229条, 长2213.5km, 各类建筑物24500座。

石堡川灌区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苹果优生区。灌溉工程的修建, 从根本上改变了旱源缺水状况,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灌区粮经比例已达5∶5, 目前复种指数为1.35, 灌区产业结构前调整迅速, 并愈趋合理, 优质优生的苹果产业已成为灌区的主导产业。

1.3 灌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堡川灌区地处陕西渭北旱塬, 属资源性缺水灌区, 由于水资源供水不足, 工程水毁老化失修和管理落后等原因, 渠道和建筑物毁坏严重, 灌溉期间跑、冒、滴、漏等浪费水量的现象较严重, 致使灌溉水浪费严重, 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项目工程实施后, 虽然解决了部分骨干渠道“卡脖子”及险工段工程等问题, 但剩余量较大, 仍直接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 灌区田间工程配套不全, 斗渠衬砌完好率仅28%, 田面宽畦, 灌水不均匀, 亩均耗水定额高, 直接制约着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灌区农业一方面干旱缺水, 一方面水量浪费又十分严重。加之09年库区由于夏秋两季没有较大降水, 属典型的枯水年份, 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 工农业生产之需, 社会文明、进步、发展之需, 对水资源的供需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石堡川灌区而言, 若不走节水改造之路, 灌区的维持与发展将难以为继。

所以不管是任何一种水库灌溉工程的设计, 都要在设计之前了解库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以便在设计时扬长避短, 只有充分的“知己”了才能做到项目的胜利。

2 水库灌溉初步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前瞻性问题

2.1 要把保护与发展协调起来。

对水库进行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对集水区限制和封育, 而是要把对集水区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发展和治理协同进行, 互相促进。

2.2 注意保护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物种资源。

在水库灌溉初步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 尤其是涉及到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资源, 要特别加以注意, 保证对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方案。

2.3 注意保护当地特有的水文化。

任何区域都具有一些特有的水文化, 如特色建筑、独特景观、民风民俗、历史遗迹等, 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注意加以保护, 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探索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 推动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

2.4 要开拓创新。

设计工程师要敢于在实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使水库灌溉精密化, 科技化, 能更好地按人类的一是发挥作用。

2.5 完善水利发展思路。

坚持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为前提, , 做一切有利于当地人民群众利益的规划, 在短期利益的基础上兼顾未来的利益。

2.6 对水库工程要做利和弊的权衡。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在对水库灌溉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时要充分的衡量工程的利弊, 我们不能够避免所有的弊端, 但至少在总体的利益中利是大于弊的, 所以水库工程的设计要多方位多角度思考, 并经过反复论证才能最后定格。

3 水库灌溉工程初步设计的重大意义

水库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是水库灌溉工程的基石, 只有在初步设计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开展下面的实施工作, 若一个工程设计做得好, 不仅对现在产生福音对未来子孙也是一种成果的延续使用的, 京杭大运河就是一个实例。

工程的初步设计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知识, 经济和思想的凝积, 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水库灌溉是国家对农民农业发展的重视, 从大的方面来说, 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关心和维护农民的利益, 工程设计真正的为民全面考虑创造福利是其设计的主要意义。

结束语

灌溉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其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因此, 发展灌溉农业是必须而且重要的。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在核心区和敏感区限制其发展并加以正确引导, 在缓冲区及其以外的地区仍可进行正常发展。对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在中国这样的地形地势和水资源的分布形态上的基本国情下, 它的发展与水库灌溉有着巨大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实际和事实说明, 水库灌溉工程的初步设计在灌溉农业中将会发生重大作用, 所以水库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将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京恩.刘冬梅.韩元元.水库群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与调节[J], 长江文学, 2009, 17.

[2]代俊峰.陈家宙.崔远来等.不同林草系统对集水区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J].水科学进展, 2006, 17 (4) :435-443.

[3]本刊记者.乌兰县夏湾水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J], 青海经济研究, 2008, 6.

[4]马庆国.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精诚团结搞好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在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J].水利天地, 2006, 9.

[5]邹远.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 2009, (19) .

[6]薛惠霞.泾惠渠西郊水库调蓄运用实践及思考[J].陕西水利, 2009, (3) .

水库灌溉 第3篇

关键词: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现状,原因,对策,湖南省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1]。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贯彻执行, 预计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 还有将近1/2的水消失在从水库到农田的灌溉系统过程中, 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基于此, 立足湖南省实际, 全面了解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现状, 分析其产生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灌溉系统的用水效率, 减少输水过程中损失的有效应对措施, 对于缓解湖南省水短缺, 保障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现状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也是一个水利大省, 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湖南省境内地形复杂, 以山地丘陵为主, 山地占了51.2%, 丘陵为15.4%, 导致很多地区不具备建设大中型水库的条件, 只能通过小型水库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截至2013年底, 湖南省共建成水库14 089座, 其中小一型水库1 985座, 小二型水库11 708座, 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占了整个湖南省水库的97.18%。这众多的小型水库决定湖南省很大一部分农业灌溉用水是由小型水库的灌溉系统来完成, 这些灌溉系统对于广大农村依靠口粮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生命线”。然而, 笔者对湖南省多个小型水库的灌溉用水情况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形式了解到, 绝大部分小型水库普遍存在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

1.1 病险水库多, 灌溉系统老化, 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低

在小型水库方面, 湖南省的小型水库大约90%是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水库整体质量不高, 又经过几十年的风淘雨刷, 自然老化非常明显, 漏水现象严重。初步统计, 在全省现有的小型水库中, 有1/4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 特别是衡邵干旱走廊和湘西、湘南地区, 下雨水库就有水, 不下雨便没水的现象严重存在。在小型水库的灌溉系统方面, 小型水库的灌溉渠道基本上是沿地形开挖而成, 一方面灌溉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 渠道渗水漏水的量非常大, 另一方面灌溉渠道长期没有修复, 使边坡塌方沉陷较多, 渠道淤塞严重, 水流不畅, 最终导致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2]。

1.2 灌溉系统管理机制严重滞后,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库灌溉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水从水库进入渠道, 通过各级渠道的分送, 最后分送到各田地, 需要建立一个将用水户和灌溉管理部门联系起来的新型用水关系, 而目前的小型水库的灌溉管理仍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管理办法, 农民是用水受益者但不是管理者, 政府是灌溉系统的管理者但不参与管理。在调研中发现, 小型水库的灌溉系统平时无人管理, 只是到了用水高峰期, 政府部门临时委派1名没有任何水利工作经验的农民充当管理者, 目的是防止农民因水事纠纷而引发血案。管理主体混乱一方面必然导致投资主体缺位, 引发灌溉系统不能及时维护, 导致灌溉系统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灌溉系统管理机制失灵, 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 进而引发管理者积极性不高、农民用水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1.3 灌溉方式落后, 农民缺乏节水意识

在灌溉方式上, 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模式在湖南省农业灌溉中根深蒂固, 沿用至今。在调研中发现, 小型水库的农业灌溉中, 串灌串排, 农田大水灌溉, 放“跑马水”现象非常普遍, 水资源浪费严重;笔者对邵阳市隆回县的近100户基层农民进行了节水意识的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受访农户中只有极少数具有较强节水意识。节水意识缺乏, 再加上小型水库没有合理的用水制度, 造成小型水库灌溉用水秩序混乱, 尤其是到灌溉用水高峰期, 渠首农民取水容易, 而渠尾农民因得不到灌溉用水而导致抢水, 水事纠纷时有发生。

2 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低下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现象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原因, 只有找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当前现状。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建设主体缺位, 投资资金缺失

湖南的小型水库使用寿命大多达到了40年以上, 且设计和修建的质量不高, 导致小型水库病险水库多, 灌溉系统老化, 用水效率低, 亟须进行病险水库加固和灌溉系统修复。小型水库及灌溉系统的维护是公益性工程, 过去通常是以政府投入、农民投工的方式进行。但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 小型水库及灌溉系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建设主体缺位。农民本应是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 但自从免除农业税, 取消义务工后, 农民的劳动力都以金钱来衡量, 由于缺乏资金致使冬季的水利建设流于形式;二是投资资金缺失。水库及灌溉系统的维护需要资金, 而事实上县财政无钱投入, 而省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 资金缺失导致水库该加固的不能加固, 灌溉渠道该维护的不能维护。

2.2 管理主体缺位, 运行机制缺失

一是管理主体缺位。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 水利站机构撤销, 旧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 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农村小型水库基本处于“农民用, 无人管”的状态, 以前的水库管理所也不复存在, 用水高峰期仅安排1个临时工维持秩序。由于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关系, 政府、集体和受益农民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划分, 导致小型水库责任主体不明, 维护经费无着落, 管理人员未落实, 水库安全无保障。二是运行机制缺失。小型水库管理主体缺失必然导致运行机制缺失。具体表现为:维管经费无来源, 维管人员无专业, 维管制度无落实。维护、管理和用水相互脱节, 结果是造成“三不管”局面, 种的是“责任田”, 用的却是“大锅水”, 水资源浪费严重。

2.3 灌溉用水价格偏低, 农民节水意识淡薄

小型水库灌溉用水收费过去是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纳入农业税中收取, 取消农业税后, 有些地方实行无偿供水, 其余地方由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分散用水的生产特点和供水计量设施落后的现状, 一般实行按亩收取农业水费的办法[3]。也就是说, 水费与实际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导致农民和水管单位都没有节水积极性。对于农民来说, “浇水越多越增产”的错误观念和生产习惯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 于是普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节水意识淡薄, 造成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而对水管单位而言, 水费是固定收取的, 管与不管都一样, 在管理上大多流于形式。

3 提高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的对策

要解决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水资源浪费严重和用水效率低下的难题, 需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笔者认为, 提高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前提是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是管理, 核心是激励, 出路是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灌溉治理模式。

3.1 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硬件建设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要提高灌溉系统有效利用系数, 就必须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 而这有赖于水库及灌溉系统的硬件设施完善。2011年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提出要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并将重点转向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和加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上, 同时设置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指出“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据初步统计, 最近3年湖南省下拨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近400亿元, 几乎涉及全省所有的小型水库及其灌溉系统。现在全省的小型水库都在有条不紊的提质改造中。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为小型水库及灌溉系统的建设资金来源提供了保障。

3.2 发挥制度效应, 明确责任主体

要解决目前小型水库运行中的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 关键在于完善制度,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责任主体。在管理体制上, 小型水库可以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按受益范围实行分级管理,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实行国家管理、集体管理和个人管理等形式;在灌溉运行机制上, 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小型灌溉系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或者完整产权从集体向私有的转变;在管理制度上, 制定并落实水库灌溉管理各项制度, 特别是人员机构, 配备专管人员, 做到用水有计划、放水有节制;在责任主体上, 积极推进灌溉体制改革, 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建设、维护和管理的主体及职责。同时, 需加强相关水法的宣传, 为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提供法律支撑。

3.3 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农民主体意识

灌溉系统硬件设施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物质基础条件, 先进的灌溉硬件设施并不必然带来灌溉效率的提高,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提高用水农民尤其是渠尾用水户的主体意识, 并积极参与管理和节水行动。政府及水管部门或集体组织可根据相关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发挥用水户参与管理和节水的作用。一是价格激励。建立小型水库灌溉用水科学的水价体系, 实行渠首用水户和渠尾用水户水价不同的地区差价, 淡季和旺季水价不同的季节差价以及超量用水加价制度, 但水价不能太高, 不能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二是组织激励。转变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模式, 如参与式、承包制和股份合作制等, 把灌溉系统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直接转让给用水户, 从而激发用水户自觉参与灌溉系统工程的维护和管理的积极性;此外, 还可明确灌溉系统的管理权, 提高用水户自主管理积极性, 完善灌溉系统管理体制, 增强用水户的信心和责任。

3.4 构建新型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是灌溉系统的软件, 灌溉系统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很多的利益相关者, 只有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 改变灌溉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不良激励, 才能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并实现灌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新型治理模式是一种用水户、集体和国家相互制衡的治理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有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框架, 在这一框架下, 又具有具体的分层分类操作规则, 且每一层的规则受上一层规则的制约, 从而形成相互嵌套的完整的规则体系, 彼此约束相关利益者的行为。在规则体系的约束下,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可实现制度化的集权和分权, 同时可将外部效应转化为基于不同规模经济的嵌套分层的内部标准, 同样受规则体系的制约, 从而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主体之间形成互补、竞争和制约的关系, 最大程度地遏制不良激励, 实现灌溉系统的可持续[4]。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主导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2 (2) :2-4.

[2]陈永良, 王胜华.湖南农业灌溉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 2005 (4) :9-11.

[3]丁平, 李崇光.我国灌溉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4) :21-23.

水库灌溉 第4篇

1 自组织治理是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

纵观湖南省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历程, 可以看出, 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1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从建成到改革开放前

此阶段的灌溉系统治理模式基本上是政府负责的治理模式。建设、维护和使用主体是集体, 即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 各主体权责明确。每个小型水库都设立管理所, 全权负责该水库灌溉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生产队灌溉用水。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至2003年

这一阶段, 作为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建设、维护和使用主体的集体因解散而导致灌溉系统各建设和维护主体缺位, 使用主体由集体变为个体农民, 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用水效率明显低下。基于此, 1990 年, 国务院出台“两工”政策, 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政府据此可以有效组织农民进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此阶段的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模式采用的是“专群结合”的治理模式, 即农村小型水库只保留1~2 个工作人员, 平时负责安排“两工”进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在用水旺季负责灌溉用水的调度, 防止用水纠纷的发生。

1.3 2003 年至今

2003 年, 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 “两工”后, 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陷入“瘫痪”状态, 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一是建设主体缺位, 投资资金缺失。自从免除农业税、取消“两工”后, 金钱成为衡量农民劳动力的唯一标准。农民认为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建设应该由政府来办, 农民投工应按劳取酬, 而地方政府则认为灌溉系统建设和维护是生产性投入, 应该由农民来办;同时, 水库及灌溉系统的维护所需资金, 农民不愿意出, 地方财政无钱投入, 而省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 资金缺失导致灌溉系统难以维护。二是管理主体缺位, 运行机制缺失。一方面,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 旧的管理体制被打破, 水库管理所撤销, 新的管理体制尚未产生, 农村小型水库基本上是处于“农民用, 无人管”的状态, 维护经费无着落, 管理人员不落实, 水库安全无保障, 小型水库管理主体缺失必然导致运行机制缺失, 维护、管理和用水相互脱节, 结果是造成“三不管”局面, 种的是“责任田”, 用的却是“大锅水”, 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灌溉方式落后, 节水观念全无。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模式在湖南农业灌溉中根深蒂固。在调研中发现, 小型水库的农业灌溉中串灌串排、农田大水灌溉、放“跑马水”现象非常普遍, 水资源浪费严重。

2 自组织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所面临的灌溉治理问题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灌溉难题。只有加强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软件”建设, 寻求适合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的治理模式, 才能实现小型水库灌溉的可持续性。目前在全国推广的通过农民自己组建用水户协会 (WUA) 方式, 为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小型水库灌溉系统自组织治理就是以一个小型水库灌溉系统为单位, 该系统内的所有用水户在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框架内, 共同参与组成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非正式组织, 即用水户协会 (WUA) , 接管从政府机构移交过来的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责任。自组织治理完全是由农民自己来组织管理灌溉系统, 用水户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由农民选举、管理、决策, 是灌溉系统用水户的代理人, 其职能是为灌溉系统的所有用水户提供灌溉服务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体现了用水户在灌溉管理中的话语权。同时, WUA也必须接受政府水管部门提供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并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参与灌溉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用水分配, 确保灌溉系统良性运行。

2.1 自组织灌溉治理的必要性

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具有公共池塘属性。公共池塘具有2 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可减少性[1]。非排他性是指小型水库的水资源不是某一个人和某一部分人使用, 而是该灌溉系统内所有用水户不论是否参与过灌溉系统的维护管理、支付过水费, 都可以获得灌溉所需取水。可减少性是指小型水库水资源是有限的, 一部分人用完之后则其他人就不能再用了。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水资源的非排他性和可减少性决定了在自然状态下各用水户必须要组建一个由优秀农民构成的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组织即用水户协会 (WUA) 来保证各用水户能满足其正常灌溉用水需要。因为一方面水资源是非排他性的, 所有用水户都可以用, 那么位于灌溉系统上游的理性农民因具有地理优势可以在没有任何付出的情况下毫不费劲地获取灌溉用水, 而下游农民尽管付出很多也无法满足正常灌溉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可减少性, 狭隘自私的上游农民为满足自身农田不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根本不会去考虑其行动是否引起下游农民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 进一步加剧了上下游用水户之间的矛盾。

2.2 自组织灌溉治理的可能性

小型水库灌溉系统采用自组织灌溉治理模式不仅必要, 而且还能因有效阻止部分用水户的“搭便车”行为而具有实现的可能。用水户协会 (WUA) 其实就是用水农户的代理人, 其成员是由灌溉系统中所有用水户推选出来的农民代表组成,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首先, 制度能够得到用水户认可。用水户协会 (WUA) 在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制度、用水分配制度、水事纠纷处理制度等事项的决策时, 必须要各方代表进行充分谈判并取得一致意见时, 制度才能生效, 也只有这样的制度, 才能得到所有用水户的认同, 才能得以实施并具有约束力。其次, 承诺能得到用水户的信任。对于具有浓厚的保守和小农意识的农民用水户来说, 外部强制只能是适得其反, 而用水户协会 (WUA) 成员全部是灌溉系统的利益相关者, 能够充分代表广大用水户的心声, 能照顾各方面利益, 因而WUA所作出的各项承诺, 会得到所有用水户的信任。三是能有效实现相互监督。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大部分的农民用水户只关心自己的田, 不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举报那些违反制度的用水户, 而用水户协会 (WUA) 是代表灌溉系统中的所有用水户, 没有任何私利, 因而所制定的各项灌溉治理制度规则能增强其成员相互监督的积极性[2,3,4]。

3自组织治理模式在湖南省小型水库灌溉系统中的实施

3.1协会成立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宣传发动。利用横幅、板报等方式向灌溉系统所有用水户宣传自组织灌溉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组织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用水户协会的性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以及优势等。三是成立协会筹备小组。召开村小组会议, 征求农民用水户意见, 推选用水户代表等。四是确定并布置办公场所[5]。

3.2 用水户协会 (WUA) 的成立

首先, 以灌溉系统中的村小组为单位设立若干用水小组, 各用水小组推选1 名组长和3~5 名代表, 代表该村小组所有用水户参加作为灌溉系统用水户协会最高决策机构的用水户代表大会, 主要讨论并制定该协会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然后, 从所有用水户代表大会的代表中选举5 人组成用水户协会执行委员会, 设主席和副主席各1 名, 主席为法定代表人, 下设3 个业务部门:工程管理部、灌溉用水管理部以及财务部, 执委会的职责就是贯彻落实用水户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年度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计划、灌溉用水量的分配计划以及水价的制定, 并将具体任务分配至各用水小组长, 再落实到每个用水户。为保证执委会公平公正开展工作, 在执委会成员组成方面应统筹考虑, 主席和副主席应分别由灌溉系统下游用水户和上游用水户担任, 另外3 名成员也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 还需成立监督机构, 全面监督执委会的工作。此外, 各用水户可以对用水户协会的管理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汇总分类后交农民用水者代表大会或协会执委会的例会审议。

3.3 用水户协会 (WUA) 的运行管理

用水协会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财务管理三大类。工程管理是指小型水库及其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用水户协会执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制定一个工程管理计划并提交用水户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然后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对灌溉系统进行清淤和整修加固, 同时加强对灌溉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用水管理主要是指与各用水小组一起确定有效灌溉面积, 然后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并合理安排灌溉系统内各用水户的灌溉时间和顺序。在水费收取方式上, 根据湖南农村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实际情况, 在保证所有农田能够得到有效灌溉的前提下实行“按亩收费”的原则, 按照用水户代表大会确定的年度水价核定各用水户的实际水费收缴并存入专用账户;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水费收支情况以及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制定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 定期公布并接受用水户代表大会的审计和所有用水户的监督。

3.4 政府和农民在自组织灌溉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小型水库用水户协会 (WUA) 是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对于政府来说, 一是在用水户协会正常运行情况下, 不应干预用水户协会的内部治理以打消农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二是为用水户协会提供财政支持。国家财政下拨的小型水库及其灌溉系统续建配套经费应落实到位, 同时给予协会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为用水户协会提供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文件, 确立用水户协会的地位, 保障用水户的合法权益;制定相关的用水户协会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四是为用水户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 尽管没有直接进入用水户协会, 但可以全程参与用水户协会及灌溉系统的灌溉事务, 比如:推选用水户代表、检查灌溉系统的工程质量、参与制定用水计划和当年实际水价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督协会的财务收支等。

摘要:湖南省小型灌溉系统因传统的“专群结合”的治理模式丧失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组织环境而陷入困境, 自组织治理是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型水库水资源的非排他性和可减少性决定了必须要组建用水户协会 (WUA) 来保证各用水户能满足其正常灌溉用水需要, 并且用水户协会的制度、承诺因能得到用水户的信任和监督而具有实现的可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做好协会成立前的准备工作、成立用水户协会、加强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并对政府和农民在自组织灌溉治理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关键词:小型水库,灌溉系统,自组织灌溉治理,用水户协会,湖南省

参考文献

[1]李凌.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对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发育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6.

[2]刘河元.嵌套式灌溉原理对湖南小型水库灌溉系统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4) :97-98.

[3]胡雯.转型期中国农业灌溉系统可持续治理研究:一个嵌套分层的多中心治理视角[D].南昌:西南财经大学, 2008:57.

[4]汪小兵.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 2009 (5) :21.

水库灌溉 第5篇

关键词:灌溉型小水库,鳙鱼种,养殖效益,增产增效

灌溉型小水库大多因为农田灌溉的需要, 蓄水量变化大。每年4—9月, 由于来水量的变化和灌溉需要大量的水, 极易造成水库水面积的急剧变化, 对于水库养鱼非常不利。但在每年10月至第2年4月初, 由于灌溉用水量的减少, 水面积只增不减, 此时是用于养鱼的稳定时期, 但这段时间由于气温下降, 光照不足, 成鱼养殖时间短, 不易养成达到商品规格的食用鱼, 故此类型的水库养鱼效益较低。为了探索在此类型水库中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方法, 笔者于2010—2012年在此类型水库中进行了主养鳙鱼种增产增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域条件

试验在广西宾阳县西北部的六斤塘水库进行, 六斤塘水库三面环山, 无污染, 集雨面积较大, 灌溉的稻田面积约53.36 hm2;水库正常水位时水面积8 hm2, 水深约7 m;水位最低时水面积约0.8 hm2, 水深0.7 m;每年的3月底开始放水灌溉, 9月后灌溉用水逐渐减少, 一般到10月中旬前后, 水库就能拥有20 010~26 680 m2的水面, 到12月水面面积就可以达到66 700 m2、水深6 m的蓄水量。

1.2 养殖模式

1.2.1 成鱼养殖。

3—9月, 以较低的养殖密度, 投放少量的大规格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青鱼、鲫鱼。饵料来源是以施放大草和发酵猪粪为主, 通过繁殖浮游生物解决。经过一个夏季的养殖, 9月下旬即起捕上市[1,2]。

1.2.2 大规格鳙鱼种养殖。

10月中旬至次年4月, 以放养鳙鱼种为主, 搭配少量的青鱼以清除水库中的螺类。在水库中饲养肉鸭, 以鸭饲料残渣和鸭粪为饵料基础培育大规格鳙鱼种, 养至4月初出塘销售[3]。

1.3 拦鱼设施

在水库的排水口, 用钢丝网为材料做成拦网, 防止逃鱼。钢丝网网目为1 cm, 拦网底部埋于混凝土中, 高度高于最高水位1.5 m左右。

1.4 施放基肥

9月, 在蓄水水位线上, 堆积猪粪约20 t, 用黑色薄膜覆盖发酵, 随着水位的上升, 每隔5 d左右施放1次猪粪。

1.5 消毒

成鱼捕捞结束后, 施用生石灰1 125 kg/hm2进行消毒。

1.6 鱼种放养

放养的鳙鱼种, 首先要在水库附近的池塘中培育一段时间, 经过过筛、分类, 选取规格一致、体长8 cm左右的优质鱼种, 在水库用生石灰清塘后10 d左右, 水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投放。鱼种投放前必须对所投放的鱼种进行拉网锻炼, 目的在于增强鱼种的体质, 提高鱼类入库后的成活率[4,5,6]。

1.7 肉鸭的饲养

饲养肉鸭是一个综合经营的养殖工程。水库的水面、岸边为鸭子提供运动场地和优良的生活环境, 是生产优质肉鸭产品的基础。肉鸭的饲养是提供场地给他人进行经营, 饲养者自负盈亏。水库按出栏每羽肉鸭给予一定的补贴。从9月开始养肉鸭, 第1批放养5 000羽,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又进一批鸭苗饲养, 不同批次的鸭分开饲养。至4月底前后, 出栏肉鸭总量达到3万羽。

1.8 日常管理

1.8.1 鱼病防治与水质调控。

水库养殖水面较大, 放养鱼种数量多, 一旦发生鱼病则治疗困难, 为此鱼病预防尤为重要。主要做法是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疾病防治, 每隔15 d对鸭活动的水面泼洒生石灰消毒1次, 用量约为225 kg/hm2, 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5 cm, 水质达到“肥、活、爽、嫩”。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 鱼病基本没有发生, 水中浮游生物丰富, 鱼类生长正常[7,8]。

1.8.2 巡塘。

饲养员固定1名巡守水库, 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巡逻水库, 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类活动, 在灌溉用水量减少后, 及时控制出水量, 确保水库正常蓄水, 使水库养殖水面不断增加。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种的投放、收获情况

由表1可知,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 分别投放鳙鱼、青鱼20万、500尾, 重量分别为2 220、25 kg。收获时, 捕获鳙鱼16.4万尾、16 520 kg, 成活率82%;捕获青鱼480尾、485 kg, 成活率96%。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 分别投放鳙鱼、青鱼23万、500尾, 重量分别为2 560、25 kg。收获时, 捕获鳙鱼19.7万尾、19 810 kg, 成活率86%;捕获青鱼490尾、496 kg, 成活率98%。

2.2 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 主养鳙鱼种毛利润为102 487元;2011年10月到2012年4月, 主养鳙鱼种毛利润为130 746元,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 结论与讨论

(1) 目前, 大规格的商品鳙鱼 (2 kg/尾以上) 十分受欢迎, 要较快地养成大规格商品鳙鱼就必须放养大规格的鳙鱼种, 因此大规格鳙鱼种很受养殖场欢迎。同时, 由于大中型水库养鱼业的发展, 也同样需要投放大规格的鱼种, 所以利用小水库培育出来的大规格鳙鱼种很畅销, 本水库培育出来的大规格鳙鱼种在每年的4月底前都基本销售完。

(2) 宾阳县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 夏长冬短, 在正常年景, 低温时间很短, 气候适宜鱼类生长, 饲养鱼类几乎全年都不停摄食生长。所养殖的水库, 秋冬季节还常常下雨, 有来水补充, 水位不断上升, 同时有充足的肥料和经常施用生石灰改善水质, 因此尽管处于秋、冬、春季节, 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仍能大量繁殖, 饵料生物丰富, 水质良好, 适宜鳙鱼种的生长。

(3) 采用鱼鸭混养方式进行养殖, 保证了水库有充足的肥源, 保障了水库浮游生物的繁殖需要, 为鳙鱼种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降低了养鱼成本。鱼种放养与饲养肉鸭时间基本同步, 同时饲养肉鸭的部分碎屑和鸭粪能被鳙鱼所利用。因此, 鱼种养殖过程不需要再投喂人工饲料[9,10]。

(4) 鱼种放养前施足基肥。基肥是用猪粪堆积于水库的消落区, 在鱼种放养前分期分批施放, 培养浮游生物, 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不断繁殖, 确保鱼类饵料的正常供应。

(5) 水库养殖期间水位稳定, 饵料充足, 因此鳙鱼种长得肥壮, 体表黏液丰富, 不耐低氧, 不适于运输。采用鱼鸭混养方式养殖的鳙鱼种, 如果不进行拉网锻炼, 运输成活率就低。因此, 在鱼种出售时, 需提前2~3 d对鱼种进行拉网锻炼2~3次, 使鱼种肌肉结实、健壮, 确保鱼种适应运输, 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6) 鳙鱼和青鱼都是比较容易捕捞的鱼类, 可以随时根据销售订单进行捕捞, 在灌溉大量用水前很快捕完, 不影响农田灌溉用水, 避免损失和用水纠纷。

(7) 水库养鱼, 防偷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以培育大规格鳙鱼种为主, 达到食用规格的成鱼极少, 2年的经营期间, 所养殖鳙鱼种均没有被偷, 减轻了水库养殖管理的压力, 降低了人工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陈志援.小型水库精养高效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 2007 (9) :22-23.

[2]魏建平.小型水库亩产鱼400公斤的综合技术[J].科学养鱼, 1998 (10) :15.

[3]张厚贤.小型水库平均亩产鱼300斤措施小结[J].淡水渔业, 1986 (1) :16-19.

[4]陈福荣.小型水库养鱼高产技术总结[J].淡水渔业, 2001 (5) :32-33.

[5]陈守本, 赵库.小型水库半精养高产试验报告[J].水库渔业, 1985 (1) :7-11.

[6]尹学斌, 敦敦伦.小型水库白鲫试养初见成效[J].水库渔业, 1983 (4) :37.

[7]胡仁明.以草鱼带鲢、鳙提高小型水库产量[J].水利渔业, 1986 (3) :19-21.

[8]蒋锡常.小型水库精养情况介绍[J].水利渔业, 1987 (6) :11-13.

[9]曹光辉, 匡保芬, 崔凤兰, 等.小型水库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报告[J].水利渔业, 1986 (6) :15-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库灌溉】相关文章:

灌溉水库07-22

水库淤积水库测量08-18

灌溉质量06-13

灌溉监控06-17

灌溉设施07-01

工程灌溉08-27

灌溉试验09-09

土壤灌溉系统05-14

灌溉排水泵站05-23

农业灌溉泵站05-27

上一篇:灌输教育的启示下一篇:泵站机电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