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思路论文范文

2024-08-22

升级思路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升级思路论文 第1篇

了解芬兰的人都知道, 成立于1865年的诺基亚公司原来是一家造纸公司, 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进军, 最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自1996年起, 诺基亚曾连续14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从这一点上看, 诺基亚是我们造纸界最早跨界成功的前辈。

无独有偶, 面临新形势, 国内的造纸企业也纷纷跨界经营。上市公司美利纸业宣布要融资20亿元做互联网存储业务。近年来, 由于经营不善, 美利纸业多次尝试突围, 曾经要改行挖煤, 未果, 现在又高调进军互联网业。有人调侃说, 一家挖煤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认真地做着造纸, 让人感动啊。

海尔张瑞敏在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颁奖盛典上演讲时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 你抓住了互联网机遇, 你就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如果你抓不住互联网机遇, 你就是赶上了最坏的时代。

实际上, 并非只有互联网是机遇, 每个时代都有重大机遇,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拿造纸业来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靠近原始森林资源的佳木斯纸业雄居行业榜首;在新闻纸还被列为国家战略物资的九十年代, 吉林纸业等九大新闻纸厂最为风光, 多家国有造纸企业就是在九十年代扶持国企脱困的政策导向下成为上市公司;而在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 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包装纸生产商玖龙纸业成为最大的领军企业。

面对一波又一波席卷产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浪潮, 没有哪个行业、哪家企业可以一成不变, 必须要积极去适应。对于造纸企业来说, 要跨出传统造纸思维界线, 借用先进技术和思维理念, 采取新举措, 巩固造纸主业, 拓展企业的发展疆域。

要直面产能过剩, 从传统的硬件扩张向软件挖潜要效益。从上设备、拼规模、抢地盘到通过富有经验的专家队伍的技术诊断, 不投资或少投资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新增效益。

要抓住互联网机遇, 实现从业务管理到网络协同制造。目前互联网经济正从电子商务向产业互联网化发展。造纸工业是现代化大生产, 适合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提升。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传统制造业, 衍生出协同研发、协同设计、协调制造、协同商务的生产型互联网服务, 德国提出的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的4.0战略应该是造纸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要创新商业模式, 实现从生产导向到价值导向的模式重构。要通过外包、协作等形式把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 降低经营和财务风险。要从传统大工业化时代的恐龙型企业组织形态转变为能够适应新的商业环境、更具灵活性的新型企业组织形态。

要树立行业新形象, 从孤独造纸到融入社会主流视界。近年来玖龙纸业等一批企业大力捐助公益事业,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太阳纸业作为山东纸业代表, 在中央电视台反映南水北调成就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中, 展示了污水治理与环境保护的成果, 为行业带来巨大荣誉。这些中国好企业形象为行业赢得优良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新常态, 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率先垂范, 通过产品转型、技改挖潜、管理增效、跨界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等举措, 走出了一条市场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的新路径———华泰纸业公司开启了新闻纸转型之路;太阳纸业公司通过设备改造挖潜增效益;世纪阳光纸业公司跨界包装产业拓展新天地……

QQ半自动升级刷分思路大公开 第2篇

今天和朋友打升级,牌太烂了,积分都负了好几十,我们突然想起刷分来,于是

说做就做。

首先,打上QQ游戏大厅多开补丁。

然后,我们准备了2个不要的QQ号,我和朋友做一家,2个废号做一家,我和朋

是手动打,另外的2个废号是拖机自动打。哈哈,打拖机就太简单了,拖机只会顺着

小牌打,太菜了,速度还很快,

我们没半小时就刷了好几十分。呵呵……

如果是要自己刷,那就准备3个废号咯,方法一样的啦。

告诉大家个经验,用这种方法打就不能用和真人打的那种思路来了,作庄扑牌时,

只用扑小牌扑掉就行啦。

QQ游戏大厅多开补丁到处都能下的,8月2号的QQ动画里斗地主刷分的教程里就带

着了,我这里就不重复了,希望大家刷的愉快啊。。其实这也不是纯粹的刷分,同样

也是在打牌,只是对手变弱了。

我实在太嫩了,想找个师傅学学,哪个大侠肯收小徒我啊!!

中国经改“升级版”的思路逻辑 第3篇

首先,要关注思考两个问题:(一)中国经改到了习李时代,为什么要升级?(二)如何升级?

为什么要升级?是因为从1978年开始迄今为止,3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还没有摸得很清楚。在邓小平引领的思想解放下,1992年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这个“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新、旧搭配,如何相辅相成,摸了20年,显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因为许多老的问题尚难解决,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至。所以,改革不但要持续深化,而且还要升级。

于是,第二个问题,如何升级?这就要从理论上梳理了。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平,实现这个目标,更多地要靠政府职能;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效率,实现这个目标,更多地要靠市场机能。政府职能跟市场机能各有定位,而且两者形成互补,相辅相成。然而,二三十年摸索下来,政府与市场的角色磨合并不理想,常见的问题是,政府在市场运作中,经常出现缺位(该管的不管)、越位(管了不该管的)和错位(该管而没有管好,或是乱管)。这三个问题的症结,或由于是思想解放不开,或由于是固有权利不愿松手,有所抗拒。后者涉及的是权利结构调整,暂不置论;前者,更多地是与理论认识有关,有必要梳理梳理,才有利于改革的升级。

首先,作为第一步,先要明白,想要市场完善地运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具备三个要领或条件:(1)放开对“价格”与“数量”的管制,让所有价格尽可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数量管制指的是限购、限售、限贷等,也应避免;(2)要让所有的商品资源或要素能自由流动或移动,这就包括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及土地的流转与人口的迁徙;(3)再一个就是产权问题,这不仅是因为要确保微观(个别企业)效率的问题,也是因为要确保宏观(整体经济)效率的问题。

其次,第二步,再来谈政府职能。其实,政府职能的第一部分就是要确保前述市场机能完善的三个要领或条件,以实现效率极大化。与此同时,政府职能的第二部分则是要认知到市场机能的缺陷,并谋求矫正,这主要是通过金融、租税、财政(公共支出)等手段来改善收入分配,来降低“外部不经济”(如环境生态破坏、侵犯知识产权),来创造“外部经济”(如研发与创新)。第三,则是要确保政府本身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使用者的资源配置效率,与此相关的是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与有效监督,当然,这也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的合理划分及相关体制的改革。

了解了这样的市场机能与政府职能的角色定位,并据此进行必要的改革之后,就能真正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了。至于宏调,它应该是在体制改革完善后,在经济运行遭遇到体系内外巨大意外冲击时的缓冲调剂手段,是辅助性的,不宜过于强调或依赖。

覆按上次提及的七大领域改革,包括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户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收入分配及简化行政审批,似乎约略可见前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逻辑了。果真如此,中国经改的“习李版”就应该是真正的“升级版”了,“摸着石头过河”,看来真快要摸到康庄大道了。

硬盘收录系统升级改造思路及实施 第4篇

1 硬盘收录系统的发展

2010年5月, 总台体育频道将其加盟的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 (CSPN) 卫星信号的接收传输等技术工作委托监测传送部收录科来完成, 作为体育频道主要节目信号源进行播出。由于体育频道没有独立灵活的节目编排权, 广告经营无法实现突破。

为了确保总台经营创收目标顺利完成, 2011年, 体育频道向CSPN争取到部分自主节目编排权和广告经营权, 但同时仍需转播CSPN平台的节目, 因此特向总台申请并由技术中心具体实施购置一套大容量的硬盘收录系统, 可以将CSPN平台提供的节目通过先收录再编排播出的方式来统筹安排播出内容。

技术中心于2006年建立了硬盘收录系统, 现由监测传送部收录科负责管理, 其初衷是为中心媒资系统提供节目资源存储, 为频道提供各类节目资源及制作素材。由于该系统建成年份较早, 是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建设起来的收录系统, 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广电技术要求,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系统由十台独立的硬盘收录工作站组成, 每台工作站仅有70GB的存储容量, 既没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也没有与台内制作部门联网, 收录的信息格式极为单一, 与台内网络非编制作部门信息格式无法兼容, 以上诸多弊端使得该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 资产闲置浪费比较严重。

2 硬盘收录系统的改造

2.1 硬盘收录系统的改造思路

(1) 将现有硬盘收录工作站进行组网, 实现统一管理。

(2) 改造升级收录软件, 使其收录信息格式可以充分满足台内各非编网络的需要。

(3) 建立大容量信息存储设备, 可对节目收录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存储和备份。

(4) 改造后的硬盘收录系统直接与中心网络非编机房进行联网, 节目制作人员在非编网上可直接对收录资源进行调用和编排, 避免了节目上载、下载带来的信号损失, 节省了制作时间。

(5) 安装病毒隔离设备, 可完全阻止收录系统病毒对非编网络的干扰破坏, 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1]。

2.2 硬盘收录系统的改造方案

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 联系设计厂家制定详细的升级改造方案:主要围绕收录系统的信号接收调度子系统、卫星收录子系统、预处理子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子系统四大功能模块展开。

2.2.1 设计概述

本系统是将外来卫星信号、内部复用信号进行统一数字化接收存储并处理为可供编辑、播出的视音频文件, 收录系统可直接服务于播出系统也可服务于节目制作系统、声像数据库系统等, 根据需要可方便扩展服务于新的应用系统。

可支持对基于ASI信号的TS流收录, 可实现单一TS流中多路AV信号的数字化编码, 输出和存储可编辑的MPEG-II ES流[2]。

采用信号数字化整合和集中化收录设计, 可以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 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 避免了整个系统的重复建设;通过共享收录系统, 可以做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 系统可独立运行, 也可以与其他系统协调工作, 更加稳定可靠, 完全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基于功能模块化、统一管理化的管理流程更加顺畅灵活, 提供完善的系统管理监控, 方便管理, 利于维护。

2.2.2 系统架构和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媒体服务器、数字矩阵、监控工作站、多通道信号监控设备、TS流收录工作站、磁盘阵列、编辑工作站等软件和硬件模块构成,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1。ISCSI网络和以太网作为共享平台的基础网络架构, 为信号接收调度、节目收录、节目预处理、节目快编等系统服务。

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IPSAN网络平台:完成视音频数据、元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

数据缓存平台:存储收录下来的各种视音频文件;

数据库平台:存储元数据、收录任务单、网络管理、工作流管理信息;

任务编单模块:负责根据需要编写提交收录任务单;

任务调度模块:负责根据任务单合成、优化和分配任务;

收录模块:具体执行收录任务, 将TS流信号收录为符合要求的文件格式;

编辑工作站模块:采用非编工作站, 负责收录后码流的快速剪辑和编辑, 为其它系统提供快速节目资源;

网络管理模块:配置收录系统基础信息, 包括各种参数设置、用户管理、统计管理等功能, 并且实现与其他系统用户数据的同步。

如图1所示, 系统包含了收录系统中所必须的各种设备, 下面分别描述各个主要设备的功能,

数字矩阵:采用高质量的大连捷成ASI切换矩阵实现路由调度。满足用户目前多路卫星节目的输入, 该矩阵可以随着收录规模的扩大而扩展。为矩阵配备1个控制面板, 既可以通过控制接口由计算机程控切换, 也可以本地面板控制, 实现自动和手动功能。

24口交换机:采用24口千兆交换机, 提供24个RJ45的千兆端口, 并做链路Trunking聚合, 实现负载均衡及链路备份。以太网完全能满足本系统的以太网接口和带宽需要, 并考虑了适量的扩展余地。

TS流收录工作站:完成将ASI信号收录为数字资料素材的任务, 可定时自动收录, 也可手动收录, 可单机独立工作或紧急收录, 也可由总控服务器控制进行集群收录。各自带有本地素材硬盘。

总控服务器:为整个卫星收录系统提供服务, 控制其工作状态。实现系统配置、用户管理、收录任务编排和发放、矩阵切换、路由优化调度、收录监控等功能。采用机架式服务器, 工作稳定可靠, 可上标准19”机柜, 留有对数字接收机和录像机的控制接口, 满足需求所提出的对控制工作站的要求。

MDC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为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提供数据库服务。系统设计中采用机架式服务器, 工作稳定可靠, 可上标准19”机柜, 配备大容量数据硬盘, 做RAID5冗余设置, 确保收录数据库安全。元数据服务器 (或MDC服务器) , 在SAN技术中, 所有的存储设备由以前单独的存储设备变为可以被所有服务器共享的存储体, 配合SAN环境下的数据共享管理软件, 可使同一份数据被多个同一平台或异种平台的服务器同时高速共享, 在实现共享的同时, 并不占用LAN的带宽资源, 也不需存放多个拷贝。因此, 在SAN环境中, 数据共享的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2.3 卫星信号收录模块设计

TS流节目的录制, 是信号预处理后的重要环节, 在本项目中是获取节目素材、进行节目交流的重要手段[3]。中映TS卫星收录系统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 针对本项目TS流收录的需求而设计, 可通过DVB-ASI/SPI接口接收数字卫星广播信号, 并按用户要求打包成可供直接编辑的视音频文件, 由于采用纯数字方式接收节目数据, 直接保存原始码流, 不重新编码, 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收录节目的质量。

中映TS卫星收录工作站是建立在DVB-ASI接收卡的硬件平台上, 完成DVB-C/DVB-T数字信号的直接接收并实时转换成为可供编辑的ES码流, 不仅为编辑系统提供强大的节目来源, 避免了磁带上、下载等冗余环节, 有效地减少了信号损失, 还避免了过去的对卫星节目收录后A/D和D/A转换的信息丢失, 如图2:

如图2所示, 对模块系统进行以下简介:

(1) 实时视频预监:对TS码流中的所有节目进行预监;

(2) 码流分析:对卫星天线当前接收的信号进行实时分析, 详细列出当前码流中各个节目包含的PSI信息以及各个节目的PID等信息, 为收录工作提供了方便;

(3) 实时收录:可实时将用户需要收录的节目从当前接收的TS码流中分离并收录为可供编辑的ES码流;

(4) 多套节目同时收录:能同时收录同一码流下的多套节目, 解决了同时收录多个频道节目的难点。节省了必须用多套设备才能接收多套节目的设备费用;

(5) 定时批采集:系统提供了采集表, 可将需要采集的多个任务列成采集表, 从而实现定时的批采集功能。

TS流文件的分析处理:对于离线的TS流文件, 可对其进行分析也可将其转为ES流[4]。

2.4 技术参数与功能特点

技术参数:ASI接口输入:BNC;码率:0-214Mbps;分组长度:188或204字节;阻抗:75Ω;SPI接口输入:D25 (可选) ;码率:0-216Mbps;分组长度:188或204字节;指标:LVDS (EIA/TIA SP 3357) 。

功能特点:

可采集MPEG2、DVB、ATSC传输流;支持188、204字节包采集, 接收码率统计;异步串行口 (ASI) 和同步并行口 (SPI) 选择接收;ASI接口支持突发和连续两种模式, 最高输入码率可达214Mbps;高稳定度时钟对传输数据包打时间标签 (time stamp) , 精确记录每个包到达时间。

支持48路节目处理;支持单/多频点 (最多为4个频点) 多个节目原始TS流同时收录;提供定时、定点、定长、手动收录功能;提供节目检索、节目选择、节目定点、节目时长等收录设置功能;提供节目选台、预监功能, 可对码流信号各信号中各节目进行预览;支持对已收录素材的浏览功能;支持已收录的多频点或单频点原始TS流的回放;支持接口DVB-ASI/SPI。具备码流分析功能, 针对每一节目, 可提供节目的详细信息, 包括节目号、提供者、视音频信息等。具备统计功能, 详细记录采集状态和情况

提供实时收录功能:支持批量定时收录, 通过编排节目收录单, 可提供节目收录表时间自动更新功能, 可完全实现定点无人值守自动收录功能

3 结束语

本方案优点是:因收录软件升级, 所以素材无需转码, 可直接拷贝到制作部非编网使用, 改造后的硬盘收录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体育频道CSPN节目的收录需求, 同时可以为总台各频道提供卫星及其它节目资源的收录需求, 是对节目收录及制作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韶红.自动收录系统的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 (05) .

[2]高虎.天津电视台全台收录系统设计与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 2012 (08) .

[3]林雨声.新闻网收录采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J].现代电视技术, 2012 (09) .

升级思路论文 第5篇

“一般”“较差”的基础党组织晋位升级工作思路及措施

财政局党总支按照中央组织部“五个进一步提升的要求,经前期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工作。为使被评为”一般“较差”的党支部实现活动阵地有线面貌,支部书记有新提高、党员队伍有新活力、党员和群众有新实惠的四有目标,力争开展全面后进当支部全部达到较好级标准,局总支着力对后进党支部进行“整改提高,晋位升级”。

一、向后进党支部派党建指导员。分二个层次进行,在5月10日前完成。一是对被评为等级为“一般”的党支部,由局分管的副局长负责指导。分管副局长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该支部再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被评为“一般”的当支部的基本情况,指导该支部书记对“一般”的当支部进行整改。写出整改措施及下步工作思路,分管副局长针对该党支部情况,做好转化工作。二是对被评为等级为“较差”的党支部,由局党总支书记何卫民负责指导,帮助该支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问题不解决责任不脱钩。

二、对办公环境进行整治。此项工作在5月20日前完成。按照《xxx党建示范点阵地建设标准要求》,规范办公场所,完善党员活动室,即使清理、更新、规范各类规章制度,配齐会议座椅,文件柜等办公设备,规范党务公开专栏,绿化美化办公场所周边环境。

升级思路论文 第6篇

上证指数上周末收于2168.64点,本周末收于2128.76点,下跌1.84%;股市动态30指数上周末报收于737.88点,本周末收于717.15点,下跌2.81%;其中股票组合下跌3.69%。

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下跌28.29%,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9.54%。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股票组合均跑输大盘。

本周末伦敦奥运会开幕,A股在五届奥运会期间四大跌一小涨,被奥运魔咒笼罩,从概率来讲,本次也承受同样的压力。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将力挺欧元,美国QE3推出可能再度升温,欧元指数反弹,受此影响,欧美股指大幅反弹,尤其是债务危机严重的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的股市涨幅较大。本周重心不断下移,热点降温,早周期板块受到资金关照程度低,控制风险控制仓位非常必要,特别是出现多杀多恐慌盘时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市场技术性反弹可能随时出现,目前技术面的准备充足,只需一个助推器就能引爆。全周中小板指数下跌1.51%,创业板指数下跌0.38%,中小盘股指数表现好于大盘股指数。

华侨城(000069)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下降4.24%。由于少数股东损益较上年同期增加及深圳地区所得税率提高等因素影响,净利润略有下降。

宝钛股份(600456)发布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下降80%以上。上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7766.25万元。利润下降原因是报告期内钛行业市场仍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公司主导产品销售价格仍在低位徘徊,产品盈利空间缩小。

二、股市动态30指数

本周成份股无调整内容。

三、最新评论

国内来看,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的时代结束了,那么中国过去基于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外来看,欧美寅吃卯粮导致的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使他们不得不从以虚拟经济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空心经济重回制造业的实心经济,并省吃俭用。欧美省吃俭用,将导致低附加值制造业需求下降,欧美重回制造业,将直接与我们在原材料能源市场正面竞争。欧美提出的从“产业空心化”到“再工业化”是建立其强大的创新制造能力之上的,那么中国传统的模仿为主的山寨模式将风光不再。

中国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欧美为刺激经济发行大量货币,推动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增加了中国的输入式通胀压力。在保增长保就业和控制通胀保稳定之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回旋余地有限,货币政策取向多半会从紧,对实体经济及制造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以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突变前夕,但中国在这些方面底子薄,面对欧美牢牢把握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我们竞争优势不明显,而一旦被低端锁定,则很难翻身。

中国制造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存在机遇,中国目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增加创新投入,降低能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是生存的需要。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也是一张王牌,在欧美出现危机之际,优质资产缩水,实业缺乏资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汇进行海外的并购。同时欧美目前忙于应对危机,无暇顾及新兴产业的控制,给了中国发展的宝贵机会,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构建产业优势,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将重新调整,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将萎缩,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应对危机、提振经济、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投资和扶持政策将改变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格局,改善我们与欧美的技术、经济力量乃至综合实力的差距。中国多年的快速增长,不仅科技研发和整体产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还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以及有为新技术产业化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在少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而且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因此,与历史上其他几次技术革命相比,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小的一次。所以抓住机会,就很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在制造业某些领域与其并驾齐驱,甚至赢得领先地位,实现赶超发展。

升级思路论文 第7篇

关键词: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设计思路

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基本上做完了软交换网络的部署工作, 可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研究对前期网络发展方向认识不清, 虽然已经建立起来软交换网络, 其中的软交换技术也不是十分成熟, 使得当前因为客户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加, 必须要对当前的软交换网络实施科学必要的升级, 来应对当前的技术、硬件、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此首先要知道软交换网络业务和承载分离的技术特征, 在此要想能够符合新时期时代发展规律软交换和谐网络以其业务部署的核心部分, 进行核心网络的升级改造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软交换核心网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上的成熟, 软交换核心网已基本部署完成, 可是当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为了验证软交换网络的许多相应的技术指标,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户群的增加, 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开始变多, 必须要对其实施相应的升级改造, 但是其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制约了软交换核心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1.1 网络风险高

软交换核心网在之前建设的时候因为没有规划好和出于成本的考虑, 建设的都是单一软交换平台, 不能够真正进行双归属功能, 如果一旦发生死机就会发生软交换核心网崩溃的现象。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 使得我国的移动客户量在持续增长, 而且业务种类开始逐渐增多, 使得单软交换局的网络运行形成了无限大的压力, 造成了在网络运行过程承受巨大的风险。尤其是为了达到和满足每一年用户增长而带来的软交换终端压力, 要求在短时期内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软交换局, 来实施正常化的分摊业务与运载负荷, 能够达成双归属功能的目标, 进而可以提升核心网的安全系数。

1.2 IP地址规划不合理

因为软交换网络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一些软交换网的技术指标而进行部署的, 所以在其实施兴建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些公网IP地址, 这就让一些承载网设备与很多的软交换设备都是使用的公网IP地址, 不能够顺利接入到之后最新部署的CN2网络, 因为使用了很多IP地址资源, 导致在之后网络兴建和改造过程中使得网络安全性受到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实现大规模互联的需要, 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软交换设备与承载网设备可以顺利的融入到CN2网络之中, 最大可能的将省内外长途话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流, 进而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公网IP资源, 我们需要想办法一定要将软交换核心网中一些设备的公网IP地质变成私网IP地址。

1.3 端汇合一的改造需求

在实施新软交换局不断完善和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要注意软交换核心网络的升级改造的要求和方向, 需要把旧软交换局中的一些必要的部分终端尽量的要融入到新的软交换局中, 进而可以实施新旧软交换局的端汇合一的改造, 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智能业务承载的目标。在完成新旧软交换网的改造之后就能够实施新的功能和开展新的业务, 例如可以实施SHLR查询和SCP触发功能, 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网络负载特别巨大的情况, 进而可以给客户提供最优的网络服务, 使得网络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轻载运行。

2 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设计思路

2.1 新建软交换局的定位

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设计思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明确新建软交换局的定位, 而新建软交换局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和完成双归属功能和端汇合一功能的目的。而要完成双归属功能的目标也不是特别困难, 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两套软交换设备的全部配置保证一样, 最终就基本可以实现, 可是如果想要达成端汇合一的功能就想的不是那么简单。根据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定位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首先, 必须要保证两套交换设施中的SG、TG、MRS能够进行很好的配合, 可以依据双归属功能的实现要求来设置和规定相应设施的软硬件版本以及版位等必须要保持一致。其次, 双归属使用业务能够方便切换到备用软交换承载业务中, 能够真正达到业务的容灾恢复, 完成相应的功能, 此时的切换方法主要有部件之间的相互切换和软交换间进行的相互切换。最后需要检测当前网络SSP功能和业务究竟是经过哪些网元来具体进行的, 在完成SSP功能的过程中媒体侧以及信令侧是否有一定的区别。要能够将不能通过软交换实现的智能业务单独列举出来, 来研究其通过什么方式能够让现网实现对上面业务进行保留。

2.2 处理网络瓶颈

在对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网络结构的变化以及话务结构的变化, 虽然进行核心网络的升级改造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可是新的网络结构中也出存在网络瓶颈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在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设计的时候研究有可能带来的网络瓶颈问题, 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假如带来的问题仅仅涉及到带宽少和中继不足的问题, 通常我们能够采用增加带宽、中继等方法来将问题解决。但是假如出现的问题是网络瓶颈特别的复杂, 此时就需要应用别的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例如适当增加网元设备等措施。

2.3 计费、网管等后台系统的改造

在进行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之后就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对计费以及网管等后台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实施核心网络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留意网管对双归属软交换数据下发形式的改变, 因为所有的数据下发都必须要通过两套交换设备, 经过网管实施统一的数据检查。在进行升级改造设计的时候必须能够充分考虑到后台系统改造的时候会不会生成新的计费采集点。

3 结束语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人们的购买力也开始增长, 使得网络用户急速增多, 很多区域当前的软交换核心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增长的需求, 因此一定要对软交换核心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软交换核心网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对上面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据此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的设计思路, 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设计重点。

参考文献

[1]卢福林.软交换核心网络升级改造设计思路刍议[J].中国新通信.2014 (09) .

升级思路论文 第8篇

一、苦练内功, 促进房企内部升级

巴菲特有句名言:“潮退了, 才知道谁在裸泳。”此话用在房地产行业再恰当不过。以往在房价上涨阶段, 房企基本都能获得较大投资收益, 但当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趋势时, 标杆房企与普通房企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变得更加明显。行业内部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标杆房企在销售金额、净利润、土地储备等方面都扩大优势, 并已具备新一轮的发展条件;另一面是不少房企仍处水深火热之中, 产品难以被市场接受, 在销售困难、债务偿还的双重压力下为现金流苦苦挣扎。

标杆房企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其深厚的内功, 精湛的业务能力;而大部分处境困难的房企较大原因在于自身综合实力不济。标杆房企在人才储备、土地储备、产品标准化、工程成本控制、工程建设、营销、税务筹划、费用管控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而大部分普通房企在这些方面都具有随意性, 业务环节处处落后于标杆房企。以土地获取时点至达到可预售时点的跨度来看, 标杆房企节点控制能力远远领先于普通房企。标杆房企一般都有关键节点管理制度, 以保证土地获取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可售节点从而达到减少资金成本的目的, 也可以保证项目及时交付, 达到项目利润结算的目的等。而大部分普通房企在开发中没有计划性, 不重视这些关键节点的意义, 或有普通房企已意识到关键节点管控的必要性, 但又迫于自身各流程的业务内功不足无法达成。以标杆房企在土地获取时点至达到可售时点平均比普通房企节省半年以上时间计算, 按一般规律, 项目的融资成本可能导致项目销售净利率下降约两三个点。类似上述方面的涉及房企自身内功因素的情况不在少数, 大部分房企需要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着力解决企业内功问题。

二、调整产品、业态和布局, 顺应调控目的和市场趋势

我国政府在房地产开发各阶段均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 房企对已通过报批的产品进行调整的难度较大, 近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对不同的物业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一定程度导致了房企业绩分化。从房地产政策现状及未来发展来看, 刚需产品受调控影响较小, 对于那些在产品定位上仍有余地的项目, 可以通过重新定位等进行调整, 以顺应房地产市场调控, 满足市场需求、规避调控风险。例如, 嘉凯城名城公馆定位时加大了小户型比例, 目前销售情况良好, 已进入尾盘销售;已动工的嘉凯城名城博园项目亦是刚性产品为主。此外, 绿城已加大对中小户型的研究, 并且在西溪诚园、兰园等项目配置了比之前更多的小户型住宅, 金都高尔夫艺墅2010年便开始加大了小户型的比例, 事实证明这些及时调整产品的做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业态选择来看, 纯住宅开发受调控政策影响相对较大, 从市场表现来看, 那些以综合开发为主的房企抗风险能力更强。全国排名靠前的房企无一例外是综合性开发。房企转型中可以通过调整业态组合来实现顺应调控, 以综合性开发替代纯住宅开发。嘉凯城集团将新设嘉凯城商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嘉凯城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凯城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以整合公司商业资产、贸易和物业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嘉凯城商业成立后, 将迎合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需求, 着手调整公司现有自持商业物业形态结构, 搭建消费性城镇商业的投资、兼并收购与运营平台, 未来集合整个商业运营体系于一身。除了对集团旗下现有商业资产进行管理与优化外, 嘉凯城商业的核心业务是向消费性城镇商业探索, 培育公司新的业务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个转型过程给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嘉凯城积极筹划探索的消费性城镇商业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从区域布局来讲, 房企也可以顺势而为。限购、限贷政策主要存在于一、二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项目布局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受影响较大, 而三、四线城市及一、二线城市郊区受影响较小。随着十八大我国城镇化建设概念的提出, 三、四线城市及一、二线城市的郊区等都具有较好的发展机遇。龙湖的产品大部分布局于二、三线城市的近郊区, 极少数位于市中心, 万科也是一、二线城市郊区及三、四线城市的优秀操盘手。顺应政府调控目的及城镇化方向有利于房企的自身发展。

三、延伸产业链, 弥补房企自身短板

房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建筑业、咨询业等相关产业。以金融业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为例, 房企的自有资金往往占总投资的比例范围在20%~50%之间, 其余的投资大部分依赖于融资和预收款, 从一定程度讲, 房企的融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房企的发展和盈利。本轮宏观调控加强了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的控制和监管, 加上近两年贷款利率居高不下, 房企开发贷融资规模得到压缩、融资成本也比以往增加, 不少房企只能转向信托或者基金, 而这两者的融资成本更高, 加大了房企资金成本。对房企来说更危险的是变幻莫测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影响了房企的资金计划, 不少房企由于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变化导致计划内的融资无法实现, 陷于被动。

为此, 不少房企通过进入房产基金行业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保障。据清科研究中心有关资料显示, 2006年度, 房地产行业共有31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2010年全国共有房地产基金公司100余家, 而2011年, 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都纷纷设立房地产基金, 截至目前, 国内房地产基金有近500家。嘉凯城集团已由房地产基金探索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目前其全资子公司凯思达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合伙成立的宁波嘉凯融晟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公司) 已募集8亿~10亿元投资湖州龙溪翡翠项目。未来宁波嘉凯融晟投资合伙企业还将募集总额约40亿元的房地产基金用于嘉凯城项目或其它项目的开发。此外、金地、滨江集团、复地等房企已进入房地产基金行业。房企通过进入这些对自身开发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链, 增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弥补了自身短板, 也拓展了自身盈利点。

四、择机进入其他产业, 拓展盈利点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 做过房地产行业的对其他行业再也不感兴趣。且不论该观点是否正确, 在当前形势下,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回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 以往房地产行业回报高的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杠杆高。在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的情况下, 房企的回报已出现大幅度下滑, 大部分项目销售净利率不足10%, 按照平均三年的开发周期, 年均销售净利率不足4%。这证明房地产行业并非暴利行业, 部分房企总利润较高, 主要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一般大于其他行业。

在行业回报下降的情况下, 不少房企选择了开拓新型产业, 寻求新的盈利点, 进入那些回报更高的产业, 例如白酒业、矿产业、商业运作等。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 2012年房地产行业的净利润前三季度净利润仅有352.28亿元, 白酒行业净利润295亿元, 两者仅相差57亿元, 而房企数量及房企总资产远高于白酒行业。嘉凯城集团也早已进入红酒贸易业, 星河湾已进军白酒业, 据传武汉白云边也已被一家浙江房企控股。绿城、保利也早涉足葡萄酒行业。除了白酒、红酒行业外, 像一些农业、养殖业等也是房地产行业进军的目标。

升级思路论文 第9篇

解红娥:甘薯在山西的种植主要分布在晋南和晋中的部分地区, 南部属于春夏薯交界区域, 晋中以北属于春薯区。随着种植效益的提高, 已由过去分散的瘠薄地、沟坡地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数十亩、上百亩甚至数千亩的规模化种植, 种植模式也逐步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山西的旱地面积占70%之多, 而甘薯是个抗旱、耐瘠薄的作物, 整个生育期需水只是小麦的1/3, 因此旱垣地区种植甘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自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甘薯研究室加入国家甘薯产业体系以来, 科研和推广力量得以不断加强, 全省的甘薯研究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近年来我们着力实施甘薯垄膜覆盖栽培技术和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研究的垄膜一体机 (单垄、双垄) 和薯苗移栽机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 目前全省的甘薯生产从起垄、栽插、切蔓到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处于全国甘薯轻简化生产先进行列。在起草制定了《山西省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同时, 一直致力于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研究, 选择的加工型、食用型、营养保健型等优良株系、品系多达1 000余份。这些工作的开展, 将有力地推动山西甘薯朝着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多样化的产业方向发展。

记者: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解红娥:虽然山西的甘薯产业发展较快, 但是目前在生产上及加工上还存在较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病毒危害严重。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 易受病毒的浸染, 引起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严重时产量降低40%左右, 全国每年因甘薯病毒病危害损失达40亿元以上。山西发现的甘薯病毒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 还有近年来新发现的甘薯spvd病毒, 给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般产量降低30%左右, 危害严重者甚至可达80%以上, 应引起甘薯种植户的高度警惕。另外, 甘薯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及根腐病等病害对甘薯的产量、品质及储藏性也有较大影响。

二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滞后。甘薯的用途越来越广, 对甘薯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细, 因而要针对不同需求, 开发相应的优质专用型甘薯品种, 如适合淀粉生产的高淀粉、低多酚氧化酶型的品种, 适宜食品加工的高糖型品种, 适合鲜食的水果型品种等。而在生产上, 由于目前部分地区种植的品种有数十年, 甚至有些农户随意留种或在集市上购买杂乱品种, 这些品种退化严重、淀粉含量偏低、产量不高, 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发展甘薯产业, 必须选育和推广优质专用型品种。

三是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甘薯的消费方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在少数发展中国家将其作为主要食物外, 一些发达国家食用甘薯主要是看中它的保健作用, 因而发展趋势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甘薯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物、生物能源燃料乙醇、天然色素的利用以及方便食品等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多, 效益也非常可观。但目前山西甘薯的加工还主要停留在淀粉的提取, 粉条、粉丝的制作等简单的加工, 而且很多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加工, 机械化程度低, 产品质量差, 污染严重, 经济效益低, 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记者:要大力发展甘薯产业, 山西应加强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武宗信:一是加强甘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及宣传力度。甘薯病毒病是目前制约甘薯产业良性发展的首要问题, 但对于病毒病目前仍无特效的药剂防治, 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脱去病毒是防治甘薯病毒病的唯一途径。

推广应用脱毒甘薯的种植还具有好多优点:一是脱毒薯萌芽性好, 成苗早、苗多、苗壮, 质量好。二是脱毒薯地上部长势较强, 薯块膨大早。三是脱毒薯块产量高, 结薯质量好。甘薯脱毒后单株结薯较对照明显增多, 薯块集中、整齐, 平均单个薯重增加, 薯块光滑无裂痕, 商品率高, 鲜薯增产幅度在20%~30%。但由于这一整套技术要求较高, 一般的原种场和种植户难以胜任此项工作, 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原原种种植基地和原种繁殖基地, 实施统一供种和育苗。

二是加强甘薯的轻简化机械研制及配套农业措施研究。甘薯是个劳动强度较大的作物, 目前甘薯生产用工量的75%以上的育苗、移栽等环节要靠人工完成, 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先进国家的甘薯生产已实现机械化,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众所周知,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 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严重缺乏, 一定程度制约了甘薯的发展。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研究农机农艺结合, 品种、栽培、农机具有高效配套的栽培技术, 采用先平原后丘陵、先大户后散户的步骤实施, 是我们目前甘薯轻简化栽培的发展思路。

三是加强甘薯的育种工作和新品种的引进及适应性研究。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工业原料、药用原料和饲料作物, 已受到各国重视, 因此对甘薯品种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和高标准。也就是说在保证甘薯产量的前提下, 甘薯品质的改良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如食用和食品加工用品种应着重提高其各种品质和营养价值等, 即淀粉原料用品种不但要求淀粉含量高, 而且要求满足淀粉洁白、淀粉粒度大等要求。当然各种专用型品种的研究都应以抗病虫害为基础。虽然经过30年的努力, 我们山西省甘薯的品种选育及各项技术研究取得长足发展, 但是育种研究方面与江苏、山东、河南等还存在差距, 今后我们在选育适宜当地新品种的同时, 应广泛引进各地的优良品种并进行适应性研究, 从中选优进行推广。

记者:对于山西甘薯产业您有哪些期许?

升级思路论文 第10篇

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 标志着我国企业开始风险管理的研究。集团公司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从风险评估, 控制监督力度, 信息与沟通和风险控制执行情况, 测试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控制点风险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等专项重大风险监控, 开展风险预警预防, 以达到预防、规避、转移管理风险的目的。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评估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的财务风险, 实行识别风险报告制度, 制定风险改进策略, 保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

设置管理组织构架

组织构架或组织结构设置处于集团管理的基础地位, 主要是合理设置控制机构。在集团公司董事会和高层领导的指导下, 以集团公司各类管理目标为核心, 设置各类业务管理中心, 执行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执行董事会经营决策权。增设投资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成本控制中心、税务管理中心等专业化的分支机构, 以适应集团财务公司化发展的需要。拥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 自负盈亏, 自控成本, 较好地发挥核算主体的积极性。成立结算管理中心, 将权力和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中心, 正确行使各中心职权, 形成集团管理拳头优势。按照财务职责的管理分工, 根据垂直管理的要求, 结合集团公司各业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和业务对接, 合理设置和规划各财务岗位 (见下图) 。

集中资金管理模式

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国有集团型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基本规范》中规定“实行集团公司体制的大型集团公司, 应该通过法律方式强化对全资、控参股公司资金链监督和控制, 健全完善标准的资金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 对内部各部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集中资金管理模式, 体现在企业集团主要财务负责领导下, 实现对集团资金集中使用和统一管理。探讨成立集中资金模式———虚拟现金池, 可以变外源融资为内源融资, 减少利息支出;加强资金控制, 提高现金透明度;避免实际资金多次划转, 减少系统风险;积极为集团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支持, 拓展金融融资服务。

增强财务监督权

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要求在有条件的集团公司大力推行财务控制监督权, 引导大中型企业过渡执行。财务监督权由集团公司的监事会会同审计部门, 对其经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和方案的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的有关国家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集团公司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项目投资与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和盘查力度, 充分共享财务网络化信息, 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及时对经营活动分析和召开专题会议, 摆事实, 重对标, 认真整改, 制定措施。对所属公司遵守守法情况、各项各类目标的执行情况、关键经济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与经营目标对接, 为年终考核提供依据, 确保公司财务监督权有效执行。

加强财务信息共享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是实行集中财务管理模式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母公司进行财务控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信息共享, 将各子公司的财务运行纳入母公司“局域网”。母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 及时沟通信息, 做出经营决策。无论时间上、空间上、效率上, 财务信息的产生还是在财务信息的传递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集团总部可以完全动态掌握和控制各子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 从而能够对他们进行动态远程管理。这也会为集权制财务权力配置模式的选择提供技术和信息的支持, 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 将会计工作职能真正实现了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科学培育会计人才队伍

对于集团型公司转型升级来说, 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的作用。在集团公司中建立一支具有知识化、全能性、双面性、创新性财会人员队伍, 尤其是培养适合现代财务管理水准的复合型人才, 是当下财务管理的新问题。集团公司要适应集成化发展的要求,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培育会计人才队伍, 倡导财务协作意识, 重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营造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加强集团财务控制能力, 落实会计委派制度, 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来实现日常的财务监控, 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 控制公司重大财务会计活动, 保证集团公司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

实行总审计师制度

审计制度是保证财务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 实行总审计师制度, 发挥监事会和审计监督职能, 整合一般监督与重点监督, 结合业务监督与日常监督, 形成上下连接、环环紧扣、权力制衡的监督机制。设计集团公司总审计师制度, 有效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监督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审计规章制度建设, 引导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保驾护航”。全面实施企业预算管理和定期审计制度, 重点是从管理角度进行全员控制, 各负其责, 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构建财务公司管理模式

在我国, 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公司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理念, 更是一种尝试成果, 已经成为现代集团企业加强财务监控的必然选择, 主要是在我国大型及特大型集团公司建立的。建立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机构, 是盘活国家资金, 增强企业活力, 发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需求。集团财务公司以加强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公司资金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率为目的, 为公司提供财务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 设立财务公司, 发挥集中管理职能, 增强公司融资能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大大提升了集团公司财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成员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资金融通的桥梁, 通过辅之一定的金融基础, 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提供一个稳定、安全、成本低的融资渠道。

开展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只要设计出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形成科学的考评体系, 才能调动各管理层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成立集团化考核管理委员会, 建立绩效综合评价指标, 是维持制度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资本管理效益、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考核分析, 并做出综合评价报告。完善考核体系, 由绩效考核委员会对各个子公司的董事、监事与股权代表考核与平衡, 建立利润目标与经营目标、绩效考核与战略规划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升级思路论文 第11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对广大院士“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好建功立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形式和集聚高端智力服务创新的重要平台,应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国家强的通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形式与重要力量

从2003年沈阳黎明航发集团率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以来,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开展了此项工作,累计建站2680多家。10年来,工作站建设从无到有、从简单的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到全面的协同创新,经历了数量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过程,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集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展示了一批院士专家决策咨询成果,提高了企业集聚高端智力和创新的能力,也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科协特色的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创新的新路子。工作站是以需求为导向、互利共赢为动力、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核心,利用院士及其团队的人脉关系、背后的资源和集聚能力建立的无缝对接富有成效的协同创新平台。可以说,这是科协系统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一种探索。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肯定其“是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好创意、好形式”。中央书记处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肯定工作站的协同创新作用,并要求“以取得实效为根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也明确工作站“是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现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陈希在浙江调研工作站时肯定了工作站在吸才聚才、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还提出了依站培养专业类研究生的要求,希望浙江能先试先行。

在实践中,人们把工作站形象地比喻为“聚宝盆”、“航向标”、“核动力”,更直观地反映了工作站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直接作用。由于院士专家是我国科技工程领域最高端的领军人物,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极高的权威性,工作站能够汇集一流的专家和富有潜力的科技后备力量,并使相关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建站企业集聚,所以能够起到“聚宝盆”的作用。工作站依托院士团队还可以搭建高水平综合性的学术研讨、技术预见与战略决策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前瞻性信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事实上,工作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把科技社团所联系的科技工作者中的最高端智力—科技领军人才引导到企业,实现供需双向内生驱动,从而有效地打通了智力与资本、科技与经济的转化、转移通道,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捷的方式获取更高端的创新资源,也让院士团队能直接感受到市场的需求、更能面向经济建设的一线开展研发,有助于促进更有效的转化与应用,最终提高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工作站建设针对产学研用合作中存在的高校、院所与企业创新主体各自发展定位不清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差、创新导向各异使合作缺乏共同利益与基础等问题,引导推动院士专家及所在的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组建研发技术联盟,从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转变。

二、正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作用发挥上,对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与高端前沿特性重视不够。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某一领域的领军人才,是高端智力,这是工作站独特的资源,也是优势所在。应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完整产品及成套技术集成、技术创新路线的多元复杂技术创新和面向产业链技术链的共性技术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开展合作,包括战略决策咨询、重大专项联合承接、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等。但目前不少建站主体目光短浅,只重视成果转化,解决“短、平、快”和单元技术问题。

二是组织形式上,不能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实质性深度合作不够。面向产业化的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重大技术创新往往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需要多家企业、院所和院士团队集成,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创新网络和基于内生动力、合作选择、协作协调、责权利保障与利益分配的长效运行机制。这就需要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模式。但目前大多数工作站仍停留在点对点的交流沟通、项目合作和技术转移、委托研究的层次上,一体化、网络化、共建研发基地与研发实体的不多,依站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还处在探索阶段。

三是引导扶持上,工作推动、政策措施与保障也不够。由于建站工作主要是科协推动的,手段单一、资源有限、力度不大,又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跨部门的合力协作也难以形成。与其它创新平台和人才项目比,工作站的补助经费也少得可怜。加上一些地方推动目标不明确而盲目开展,结果徒有虚名,建站效果不明显。有的地方只顾“拉郎配”,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站轻规范、重形式轻实效,缺乏长效机制。有的企业对工作站的性质、内涵要求认识不到位,条件也不具备,或是主动性不够,合作意识、服务水平、研发能力存在很大差距,致使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合作。部分省份还发生了科协与其他部门各自为阵开展建站工作,使院士和企业处于尴尬境地,也给这项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是院士资源上,不仅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联系方式也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的两院院士共计1658人(含外籍院士),其中80岁以上的资深院士占35.17%,70~79岁占41.59%,60~69岁占9.84%,60岁以下仅占13.4%。目前除海南、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以及部分全国科技社团开展了此项工作,争抢院士资源和一个院士在多地建立多个站点的情况已经存在。一个院士建站过多无疑会影响作用发挥。因此,如何创新、拓展联络联谊方式和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吸引、集聚更多的院士资源和海内外优秀科技专家为我所用,是值得各地关注并设法解决的问题。

三、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升级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作用的对策

一要从“面上量的拓展”向“内涵质的提升”转变。从面上向重点、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就要突出重点、抓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是要把有限的资源集聚到需要且能发挥独特作用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重大部署上来,使工作站建设既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能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典型示范就是各地要集中力量扶持培育若干示范工作站,特别是模式创新的工作站,以便积累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推动工作站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要从“合作协作”向“集成裂变”转变。用什么方式和载体把院士及其团队“粘牢”并发挥作用取得成效,需要探索与实践。浙江省已经提出了依托工作站平台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并与“浙商回归工程”相衔接,把海内外的院士专家和科技社团的智力资源柔性引进到浙江,为浙江服务,在浙江发挥作用。为此我们要研究院士专家的成长成才脉络、学术谱系、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地理与人文分布与演化,以及他们与本地创新发展的关联度,为集聚更多的“天下院士专家为我所用”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搭建院士智力创新创业服务高端平台,如依托高新区、科技城等创设院士科研孵化园区,推动工作站产业化,使院士专家高端智力能够发挥知识溢出、创新互动、引领发展等集成裂变效应。还要推动院士专家与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对,或依托工作站与院士所在大院名所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更好地发挥高端智力裂变作用。

三要从“多层次多主体合作推动”向“点线面结合系统推进”转变。10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工作站建设“大联合大协作”机制,但政策、资源的利用挖掘不够,特别是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与政策,相关法规也是空白,对不同层次、主体和有关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责权利关系也不够明确。为此,我们要按照加强顶层设计、资源系统整合的要求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已从成果转化向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从线性模式向全创新链关注转变的新趋势,逐步构建以工作站为点、以全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联盟为线、以建立区域协同创新基地和战略决策咨询制度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系统推进机制。“点”上的合作包括项目、人才和单个企业、院所、高校与院士团队的对接,重在突破一些关键技术。“线”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产业技术联盟,沿着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通过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与开放创新,构建高效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平台,主动为行业共性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服务。“面”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站地协同创新基地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等解决区域发展战略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由分散式、短期性合作创新向实体化、团队化和长效化转变,形成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动态系统机制。

四要从“完善考核管理”向“主动引导创新模式”转变。加强考核、完善评定和规范管理,在建站初期是必要的,但带有“计划”思维。工作站建设与发展如何发挥好市场与党政部门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自组织功能,最终形成企业主导、市场决定、多方有效协同的产学研集成创新模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新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作站建设也要更新理念。此外我们还要主动引导工作站基于企业创新能力与合作模式的协同演化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内生耦合的创新模式,特别是基于产业链技术创新要求的产业技术联盟,以及共建研发基地、组建研发实体进行机制创新。可以说,工作站的生命力就在于模式创新。能够基于企业主体和市场需求,推动创新周期引发、催化机制的相互配合以形成螺旋式互动协调机制,使工作站自发调整其研发方向与合作模式,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协调机构。从浙江实践看,党政有关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将企业“自下而上”需求驱动型自发建站模式,逐步丰富发展并提升为与“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相结合的系统化推动建站模式,是工作站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许多创新平台建设的通行做法。建议构建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两院、财政部、人力社保部等组成的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协调小组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中国科协,或在全国四部委“讲、比”活动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工作站建设的内容,并由中国科协承担工作站建设协调管理机构办公室的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重大事项,组织研究院士专家及团队引进、培养、选拔、使用以及工作站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创新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模式。一要开展国家级工作站建设试点或在已有基础上的评估认定。加强对全国范围工作站进行分类研究,重点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里选择一批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好、急需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跨越的企业,作为试点和典型,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重点支持,明确由院士专家领衔、企业主导联合创新的全过程,提出各创新主体的重点任务和职责要求,为推动和指导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要引导构建工作站战略联盟。围绕国家振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工作站高端、前沿、跨界、集聚和战略引导独特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取得突出实效的同行业建站企业和上下游建站企业组建产业工作站战略联盟,进行联合攻关,共享知识产权,促进国家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指导和鼓励地方立足本地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构建支撑本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工作站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科技社团等,依托本行业院士专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战略咨询、科技评价等作用,推动本行业工作站战略联盟的发展。三要搭建工作站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建站前、中、后期配套保障、评价服务以及为院士专家、企业和工作站长效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建立工作站资源开放、共享、合作、交流的机制。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产业行企业行恳谈会、圆桌会等活动,促进院士专家及研发团队与企业创新团队的深度交流,帮助院士专家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互信机制。定期组织实施院士专家高层论坛,促进高校、院所、企业、政府和科技社团的交流,摸清区域发展优势和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帮助区域制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领域。支持院士创新团队与企业科研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互访、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资源和信息共享。

三是突破现有人才政策限制,专项研究制定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引进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我们要将工作站作为国家“聚智”的重要平台和实践基地之一,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紧密衔接,如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要突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政策限制,在依托工作站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高端人才上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如依托工作站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开辟工程类硕士、博士培养渠道等。要在依托院士专家为企业培养跨学科跨区域跨产业创新团队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合作开展未来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工作站人才引进培养专项资金。要构建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中央和地方有关部委办局以及建站企业都要有具体的支持和发挥工作站作用的具体方案,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做好工作站的规范化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要按照习总书记“在政治上关怀院士、工作上支持院士、生活上关心院士,当好‘后勤部长’”的要求,加强相关政策保障,“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四是加大支持、强化保障,构建面向企业协同创新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体系。工作站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站主体与合作方、合作项目与技术、利益需求与权责以及协同创新的多方面、多种要素,对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还要有效指导、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更要从观念、体制、机制、氛围以及资金、信息、项目、政策等方面着手提升、拓展和丰富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方法。首先要加强对工作站协同创新需求的调研,针对各地发展战略布局、高新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重点,引导建站企业在基于内生需求的前提下优选院士专家和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定向性的引进院士团队,为建站企业和院士团队提供机会识别,提升工作站运行的有效性,为使双方合作的交易成本最低成效最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其次要建立健全工作站合作信息平台,完善信息传导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发挥科技评价、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作用,在完善院士专家信息库、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库和成果专利库的基础上拓展其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还要加强与海内外院士、科研机构、高校和科技社团、学术机构的联络联系,创新联络联谊方式,拓展联络联谊渠道,优化联络联谊措施。要发挥行业协会和科技社团的优势,对本行业、本学科领域的工作站建设加强指导与协调,推动行业协会、科技社团与企业联合开展工作站建设。

五要完善机制,进一步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品牌效应。工作站是科协服务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载体,已对科协整体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科协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品牌,已经引起党委政府和各界的关注。为使这项工作做得实、打得响、守得住,必须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站的品牌效应。首先要完善对接与融合机制,推进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体系的融合,发挥其核心和驱动力作用,引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行为主体;其次要完善互动与互利机制,推动工作站与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其他创新平台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多种形式适合创新驱动发展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此外,完善评价与协调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在对已建工作站考核的基础上,以评优晋级为抓手,推动工作站不断上新台阶。还要减少部门分割、相对封闭、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为工作站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责编/张勤

升级思路论文 第12篇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从入世以后,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世界各国市场,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源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也帮助我国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过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以及2011年世界经济环境的再次跌宕起伏, 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 我国必须面对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能否保持国际竞争力;依赖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产业升级路在何方?本文尝试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视角来回答我国产业升级这一现实问题。

1 产业升级的文献回顾

1.1 产业升级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高度化, 即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动态演进过程。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以下特征: (1) 从三次产业角度看, 产业结构顺着一、二、三产业的优势地位顺向推进; (2) 从生产要素看,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方向演进; (3) 从产品价值看, 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提升; (4) 从工艺手段看, 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结构演进 (苏东水, 2005) 。

关于产业升级的主要模式, 有学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 (倪外和曾刚, 2009) : (1) 自主创新型产业升级, 是指以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进行商业化推广应用来带动产业升级。该模式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发达的教育科研体系和良好的体制环境, 它强调产业的完备性、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企业的合作氛围、资金的可获得性、创新型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美国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 美国已经完成了包括电子通讯、航天科技、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汽车、半导体等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 以及高端服务业扩张等的新一轮产业升级, 并奠定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2) 跟进创新型产业升级, 是指通过跟踪发达国家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研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性拓展创新, 并逐步过渡到进行自主基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强调政府和企业要有较强的赶超意识、以及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日本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日本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主要是跟踪世界产业发展方向, 在世界产业向高新技术主导产业转型的同时, 日本也确立了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大规模系统技术等创造性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3) 引进利用型产业升级, 是指通过引进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推动经济、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只关注吸收利用国外成熟的技术, 不强调进行自主基础性研究, 虽然能够在初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过分依赖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容易导致国内的研发系统创新动力不足。就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情况而言, 基本属于此阶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国资本的输入和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植入, 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从第二产业的内部构成来看, 制造业主导产业从纺织服装、食品等低端消费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工行业、机械制造业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但是, 我们必须注意到, 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分解的国际产业转移, 使得我国承担零部件生成、组装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 这是造成我国产业陷入低水平循环的直接原因。部分行业由于在技术和资金上严重对外依赖, 已经出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外资经济“横向挤压”和“纵向挤压”现象;长期的低价格竞争, 不仅以扭曲资源、环境成本和一定程度上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 而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由此看来, 仅仅靠引进利用型产业升级不可行, 今后我国产业升级的模式必须是跟进创新与自主创新并行。对于缺乏良好基础、不具备自主创新条件的产业, 在发展初期通过跨国公司的资本输入、技术外溢来改变要素结构, 待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后, 从“引进生成”向“引进创新”飞跃;而对于具备自主创新条件的产业, 必须坚持自主研发, 在关键技术环节实现突破,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争取站在产业链的高端参与全球竞争。

1.2 我国产业升级方向的主流思路

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问题, 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OEM的方式进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参与国际分工。OEM模式最先起源于传统的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扩展到家电、机械设备制造、IT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领域,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运作模式。但是, 随着OEM模式的技术水平低、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低、恶性竞争、高消耗、高污染等内在劣势的显现, 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当前OEM制造业的升级问题。国内对OEM模式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企业层面, 如:胡军、陶锋和陈建林 (2005) 、王建成和毛蕴诗 (2007) 、张帆和张维 (2010) 等等。综合他们的研究来看, 国内学者对OEM企业升级的主流路径是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从生产组装环节 (OEM) 向产品研发设计 (ODM) 与品牌营销 (OBM) 两个方向延伸李江帆、毕斗斗, 2004) 。其中, 生产性服务业由于是服务业中的最大组成部分, 也是增长最快的部分, 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生产性服务业, 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 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 而非用于直接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 (李江帆、毕斗斗, 2004)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李江帆, 2009) 。学者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随着制造业部门的扩大, 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会迅速增加,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增加为前提和基础;反过来, 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也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我国产业升级的主流思路就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 来促进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转型升级, 同时带动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由此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能够大大提高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3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我国产业升级关系之辨析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先进制造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的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仅表现为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和信息流动等形式, 更重要的是, 它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更为紧密的技术创新和相关的专业化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建立了转型升级所必需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进入通道, 随着分工的深化形成了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节约了交易成本 (任旺兵, 2008) 。李江帆 (2009) 更是明确指出, 生产性服务业是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传送体, 是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以及企业或产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功能, 根本原因在于其融入了大量的知识和人力资本, 因此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

然而, 生产性服务业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也存在一定区别。前者是从服务对象来划分, 强调其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而后者是从产业资本特征来划分, 强调人力资本是产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性资源。而且本文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思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 按照服务对象来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政府公共服务的分类方法与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统计口径难以一致, 因为有些行业不仅为企业服务, 也为居民和政府服务, 例如银行、保险、法律、信息传输服务等, 将这些产业纳入生产服务业则有片面之嫌;另一方面, 这种发展思路容易导致只关心生产、忽略消费的结构性失衡。产业升级的方向应更加强调产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来源——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因此, 本文提出从关键性资源的角度出发, 划分出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两大类。这样既可以突显人力资本的战略性地位, 而且只需要根据产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性资源以及其密集程度就能够在现有的统计口径基础上将某个行业进行归类。此外, 更能摒弃重生产、轻消费的狭隘思想。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技术和知识内化于人, 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在推动产业创新以及升级的作用将会更加显著, 未来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典型的人力资本决定的经济增长阶段, 而作为创新能力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培育的承载体——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发展将会是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尤其对于我国现阶段产业升级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只有以先进技术、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来代替传统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密集型和技术进口依赖的发展道路, 才能够更好地克服和不断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 本文提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思路, 以此来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有利于实现产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产业升级的创新机制: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2.1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

本文根据关键性资源理论, 提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概念。所谓“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是指关键性资源由人力资本构成的新兴产业形态, 产业的核心价值与利润主要由人力资本所创造 (陈和、隋广军, 20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从国际经验看,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2.1.1 主要集中于服务业, 既为生产者服务, 也为消费者服务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给生产者的中间性服务主要包括几大类型:资本服务类 (银行、信托、担保、保险、融资、租赁、拍卖等) 、会计服务类 (会计代理、审计、资产管理、信用管理等) 、信息服务类 (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 、经营管理类 (咨询、广告、人才培训、人力资本配置、代理经纪等) 、研发技术类 (产品开发、技术转让、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 、法律服务类 (律师事务、涉讼代理、公证、调解等) 。除此之外,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为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 例如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个人理财、房地产、法律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2.1.2 信息、知识、技术、资金与专业化人力资本紧密相结合

本文根据人力资本密集程度及其结合的要素, 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划分为3种类型:①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例如:教育、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商务服务业 (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等)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②人力资本与资金并重型产业, 例如: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房地产等;③人力资本与高科技并重性产业, 例如: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现代农林牧渔服务业等。

2.1.3 重视技术创新与知识、人才的培养

发达国家一般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和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来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尤其是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 例如美国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有力的推动了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些国家均十分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 推行多项人力发展计划和职业培训服务, 协助企业训练员工获取新技能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2.1.4 高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的趋势

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来看, 它本身就是高度社会化分工的结果, 有利于推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例如, 产品研发设计、技术转让、人才培训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直接决定作用;资本服务和其他专业化配套服务是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条件。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为生产者搭建了广泛的信息——知识——技术平台, 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服务, 有利于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2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

现代工业生产的投入要素逐渐由物质资本、体力劳动向高级人力资本转移升级,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升级和产业融合3个角度对二者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

2.2.1 基于社会分工的互动机制

从亚当·斯密以来, 经济学家就认为专业化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始点, 他们用分工水平来比较和解释不同生产模式的效率, 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能够极大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是报酬递增的源泉。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专业化和分工也在不断深化, 现代工业生成过程已经逐渐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 专业化人力资本作为中间投入要素, 制造业对知识、专业化人力资本需求的扩大成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推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出现生产性服务的蓬勃发展。那些原来附属于制造业生产内部的活动, 例如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管理咨询、会计、人力资本管理、市场营销、广告等逐渐被分包出去, 其中以知识、技术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更为突出。依据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服务外包是社会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升的表现,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分工主要通过服务外包的组织形式来体现。人力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与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分工是一种“内部化”向“外部化”发展的趋势, 必然导致生产分工逐步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上升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为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 从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和资源上的协调配置, 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推动了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持续增长;而随着生产性企业面临着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这也促使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变得更加专业、细化, 创新的频率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于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2.2.2 基于价值链升级的互动机制

自从波特 (2004) 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 (Value Chain) 理论以后, 越来越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深入拓展, 而将价值链与全球产业组织联系起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 产业价值链的分割和价值环节的外包实际上是产业成长边界的变化过程, 产业的成长能力取决于其所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价值链的“微笑曲线”表明, 加工、组装制造环节处于曲线的最底端、附加值最低, 越往两边延伸——要么向上游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专利标准、核心技术等环节延伸, 要么向下游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品牌运营等环节延伸, 产业的附加值就越高。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目标, 但具体应该如何嵌入目前国内学者尚处于争论之中。从关键性资源的角度看来, 知识、技术和专业化人力资本都是上游和下游环节的核心要素, 这两个环节的发展都表现出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可以看出, 积极培育本土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分工看来, 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是属于OEM型企业——即典型的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类型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端, 缺乏自身的产品研发部门和核心技术、更不用说拥有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 它们往往由于资金和技术、人才条件的不足而难以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延伸。因此, 本文提出将全球产业链引入国内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割的想法, 积极培育本国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以承接制造部门高端环节的服务外包, 构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双方通过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促进我国产业不断升级。

2.2.3 基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产业融合成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为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逐渐向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渗透, 两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出现了融合互动的趋势, 其中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核心技术等人力资本密集型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

内生增长理论从技术、知识的外溢效应来解释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 而外溢效应的主要创造和传导部门恰恰是由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来承担。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方面是知识与技术创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主体, 另一方面它也是创新外溢的主要媒介,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把物质资源、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紧密连接起来, 扩张了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以及市场的网络功能。

3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条件与产业升级

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其发展也离不开一定条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 教育、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是促使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最为重要的条件。因此, 要研究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必须深入探讨这些条件的作用机理。

3.1 教育:产业升级的创新基础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 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而知识和技术又内化于人, 因此, 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产业升级的创新基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面。正如舒尔茨 (1990) 所言, “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开发途径”, 改变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结构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改善社会人力资本结构和促进知识创新, 教育投入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即教育投入越多, 就越能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 进而提高产业系统的创新能力。因此, 通过对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来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 有利于促进以人力资本作为关键性资源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并为我国产业升级积累后备力量。

3.2 知识产权制度:产业升级的创新保障

对于产业升级来说, 技术创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激励不具备产权特性的人力资本参与到技术创新中, 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可以理解为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收益保障机制, 它通过改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回报预期, 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并且更加努力地生产出智力产品, 技术创新在这样的一种制度氛围下会不断强化, 使得产业内部的创新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良性互动。

3.3 资本市场:产业升级的创新实现

资本市场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由资本市场推动的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其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适当的资本结构应该能够随着实体经济的变化不断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对不同规模大小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大型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 其作为现代技术创新革命的主导力量, 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 大型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例如, 上市融资、并购、国际化战略等) ;而对于中小型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 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风险投资恰恰与其高风险、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相适应, 风险投资者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还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 因此, 风险投资在促进中小型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优化内部治理、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 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高速成长, 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参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经济资源在产业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 其本质之处就在于存量资本的重组和增量资本向新的产业注入 (陈宝明, 2008) 。因此, 通过资本市场创新来帮助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 使得资金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配置达到合适比例, 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以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良性互动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专业化人才培育的承载体, 它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其发展将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注入高端技术、先进理念、高素质人才等创新性要素, 两者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升级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能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见图3) 。在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离不开一些基本条件, 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教育是产业升级的创新基础, 知识产权制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创新保障, 产业升级的创新实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②。

4 结 语

本文对国内关于产业升级的模式和主流思路做了介绍, 同时对现有研究的一些误区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培育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良性互动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思路, 基于此, 本文对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条件, 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做了深入探讨。

有关产业升级的讨论由来已久, 但当下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又赋予这一老话题新的意义, 产业升级的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 还将影响我国得之不易的就业局面。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来推动产业升级这一新思路, 为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政策借鉴, 也希望借此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吸引更多学者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视角共同探讨产业升级的现实问题。

摘要:国际经济环境的突变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 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现有主流思路。分析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 讨论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 并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条件, 提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与英语教学下一篇:幼儿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