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强化管理

2024-06-29

综合性强化管理(精选12篇)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1篇

实施“三定”、“二考”、“一核算”。即是: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定岗、定编、定工作量;在管理上进行综合目标考核和病人 (或家属) 满意度考核;在经济上实行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模式。

2 目的

切实贯彻医疗卫生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坚决保证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 将科室各项工作分类量化, 通过质量考核, 增强医院总体实力, 促进医、教、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求医需求。

3 考核标准

参照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为标准, 自订10大项, 并分解为40条, 经医院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4 考核内容

4.1 科室管理:

制度落实情况;团队协作情况;三级查房实施情况;医疗差错或事故;便民为民措施;被投诉情况;员工违纪、违法或犯罪情况;计划生育。

4.2 医疗质量:

病历及其它医护文书书写;医、护“三基”及技能操作考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用药适应及调整情况;病程及病情控制;整体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危、急、难、重病人救治情况;新技术、新疗法应用情况;病人院外追踪情况。

4.3 文明服务:

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员工仪表、仪容概况;员工精神状态及风貌。

4.4 政治学习:任务达标情况;主动性及计划性。

4.5 劳动纪律及医德医风:

上下班交接制度;劳动考勤;工作态度;收受“红包”或“回扣”情况;其它以医谋私情况。

4.6 设备及物资管理:

仪器常规维护情况及设备故障率;物资供应情况;耗材节约情况。

4.7 安全生产及卫生: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卫生状况。

4.8 科研:

科研立项及实施情况;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专著或专科专病建设情况;科研创造的经济效益情况。

4.9 教学:

科内互教互学情况;受邀外出讲学或会诊情况;培养或培训学生情况。

4.1 0 以成本核算方式评估各科室的业务量, 但不以此结果决定工资奖金的发放。

对于欠款实行递进比率扣除业务收入总量, 欠款越少, 扣除越少, 反之则越多, 充分调动科室及医生清欠追缴的积极性。具体方案另定, 由医院与科室签订责任状。

4.1 1 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具有一票否决效力, 凸显服务对象的评价是最终评价。

5 实施办法

5.1 成立医院综合考核小组, 下设专项办公室, 人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负责制定细则。

5.2 由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细则对每一个岗位逐月进行考核和病人家属满意度测定。

5.3 逐项量化打分, 以此作为评优评先、晋升、核发报酬的依据。

6 效果

6.1 综合目标管理是将医院的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任务, 落实

到科室和个人的岗位责任制, 使医院总体目标及职工的具体职责挂钩, 通过考核, 检验科室达标量度, 推动科室达标的力度, 促使科室和职工为实现医院的总体目标而共同努力。

6.2 将考核的结果与个人的报酬发放挂钩, 运用经济杠杆的作

用, 奖优罚劣, 使科室和职工的利益与医院的利益捆在一起,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实行综合目标管理的积极性, 对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医、教、研质量起极大推动作用。

6.3 测定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是检验科室、职工个人服务质量

的客观有力的依据, 将考核满意度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并一票否决, 将逐步形成职工人人关心满意度的良好氛围, 促进医院的文明建设, 有利于社会对医院服务及技术的认可, 在诸如“万众评公务”等活动中脱颖而出, 真正实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的工作目标。

6.4 将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政治学习等纳入综合考核, 有利于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2篇

----建阳海螺召开2012年生产品质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及浙江区域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生产品质各项工作,明确好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措施, 理清2012年管理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2月5日下午,建阳海螺召开2012年生产品质工作会议,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生技处和质控处全体人员共5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技处副处长龚峰同志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首先传达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及区域会议精神。并就公司2011生产经营情况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生产品质各专业通报了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并对2012年工作思路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通报。

最后公司副总经理周旻同志肯定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开得非常充实,总结了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克服困难,全面完成产、销、效,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综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20-01

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存空间一再受到破坏,往往在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问题,海洋生态坏境也不例外,为此,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迫在眉睫,解决好海洋生态问题必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本文从海洋生态面临的现状和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作用。

1 海洋生态面临的现状

1.1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

海洋渔业资源一直在衰退,因为人们的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鱼类生物明显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鱼类生物的多样性不断的减少,普遍从3.5下降到2.4,游泳动物种类也由4.5﹪下滑到2.2﹪,例如:我国的辽东湾渔场,有些鱼类已经开始一步步灭绝,特别是凤尾鱼、鱼虾蟹等基本上都面临着死亡,我国的海洋渔场也步入了危机的行列。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全球渔业资源中过度捕捞一直在20﹪左右,渔业资源必须得到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1.2 海洋生物不断减少

海洋生物不断减少,其一是因为珍稀的生物受到污染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其二是因为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大规模的水工建筑以及围湖造田等导致海洋生物多样化下降,我国海洋生物调查表明,生物多样化持续减少,特别是遗传多样性,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我们必须明确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在陆源排污中,对领近海域进行统计,55﹪的海洋水域受到污染,严重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海洋生物种类趋向单一化,海洋生物也随之不断减少,已经成为事实。

1.3 海洋生态污染严重

海洋生态一直都受到严重的破坏,主要是工厂所排放的废气物以及大量的垃圾,造成海洋生态污染,超出了海洋本身所能承受的净化能力,特别是从陆地排入的污染资源,污染水体达到298亿吨,海入口污染为1?378万吨,污染物一般是无机物质、石油、活性磷、有机物质等,而且海洋污染一直都在蔓延。我国到目前为止,设置了200多个排污口,切实处理了养殖区环境的退化问题,有利于海洋近海养殖的发展,但是往往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损害了海洋生物的繁殖。

1.4 赤潮对海洋生态的威胁

赤潮是大海对人类排污入海的回报,根据海洋相关部门的调查,1985年以后,我国海洋的赤潮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赤潮次数相当频繁,覆盖面积也逐步扩大。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增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2005年发生在我国海域90次赤潮,面积达到25?520平方公里,发生在长江口的外滩海域6?859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时,海面必然会有臭水等,严重导致海洋内的鱼大面积死亡,破坏生物生存的环境,造成海洋养殖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明确海洋管理的宗旨

明确海洋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与技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海洋区域管理和统筹协调的海洋综合管理的实施,必然从不同的方向、侧面转变并丰富海洋管理的组织方式、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与技术制度和支持保障工作体系。比如海洋区划必须进行海域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功能的区划,并制定出各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健康指标和其他标准、规范类的技术制度。可以作出如下认识结论:任何一个管理新理念的采用和实施,其影响都是系统整体及其组成部分,这必然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

2.2 构建海洋管理规划

构建海洋管理规划,保护海洋管理的有序进行。近几年,我国的沿海城市,制定了海洋管理规划,主要涉及到海洋功能,提高海洋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促进海洋综合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健全海洋法律规定,例如:《厦门市海洋综合管理条例》,有利于使海洋管理列入依法治理的轨道。针对于海洋管理的规划,必须从海域开发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我国海洋管理相关部门必须灵活的运用地理信息,提高对海洋的污染等问题的管理。

2.3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生态文明,可以促进海洋的生态平衡。它是一种和谐的发展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不断地索取海洋资源,而是在海洋领域,必须有效地把握海洋的发展规律,主动地发挥海洋的利用价值,改造海洋,同时进行产业调整,改变海洋生态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地深化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的解决海洋生态中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污染问题,促进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减轻海洋事业发展中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3 结束语

海洋生态,可以说是海洋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包括渔业资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一直都受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人为行为,从而使海洋表面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们也不断意识到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提出了强化海洋综合管理,达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净化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君.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看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之完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02.

[2]哲伦.反思美国的海洋管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01.

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 第4篇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公司)“十一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强化公司整体运营功效,公司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公司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是公司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综合计划管理

综合计划管理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流程再造,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1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首先提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普遍运用。该理论结合公司组织目标、部门及个人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流程。供电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流程来实现企业业绩,同时检验企业运行状态,从而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经营绩效,为供电企业或部门的数字化管理及人力资源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目标管理一般通过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与目标相比较3个阶段来实施[1],经过3个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1.2 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2]。业务流程改进或再造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生产经营流程,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小化,从而使组织获得绩效改善,甚至是质的飞跃

通过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的综合计划管理,增强了综合计划管理的预见性、准确性,提升了综合计划管理的调控力、执行力,确保了综合计划执行的可控、能控、在控。

2 综合计划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2.1 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

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经营层面的龙头。

2.2 综合计划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精细化协作需要加强

在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各专业层面没有系统地将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两分离的现状,在综合计划安排上集团化意识、自我加压意识仍显薄弱,造成供电企业年度综合计划缺乏可供实施的专业措施和目标。

2.3 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

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工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4 综合计划管理的数据信息需要进一步整合

由于综合计划管理涉及供电企业经营层面和发展层面所有投资项目,涵盖了电网新扩建工程、电源新扩建工程、小型基建、技改、大修、科技、教育培训等,各专业计划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都有其具体实施方案。但是由于各专业在制定投资计划、实施过程监控、评价工作质量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存在数据信息不对称的孤立现象,不利于综合计划管理的动态监控与分析,因此,有必要对综合计划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3 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对供电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环境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计划必须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必须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运行,确保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1.1 必须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

在综合计划实施过程中,供电企业必须敏锐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供电企业的经营形势和对其客户的影响,做好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在综合计划的战略部署、资金投入和内部经营营销方面做出及时调整,确保供电企业战略决策尤其是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适应。

3.1.2 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

在综合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重视市场运行机制对供电企业的影响,注重市场运行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供电企业和其客户传递的信息,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管控。在创新观念、方法的基础上对综合计划管理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其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3.2 加强对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研究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3.2.1 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控机制

根据供电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1)将指标计划和主要工作任务尽可能分解细化到各专业部门,制定各专业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对重点工作任务建立月度跟踪计划卡,实施全面监督和考核。2)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3)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3.2.2 建立综合计划管理与内部管理的协调机制

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营销与电网建设、生产运行进行统一协调运作,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同时加强各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内控管理协调机制。综合计划管理对于强化生产、经营和电网建设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对目前供电企业“两转”(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其他部门围绕客户中心转)营销机制中的“其他部门围绕客户中心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两转”营销机制(见图1),在营销部门提供市场信息后,营销工作步入“其他部门围绕客户中心转”的工作环节,通过综合计划管理进行协调,确保在营销部门提供市场与负荷情况后电网规划与前期工作立即展开;电网前期工作完成后电网工程开始施工;电网工程建设完工后生产运行部门立即进行生产准备和验收工作。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对供电企业内部管理各环节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形成市场营销、电网前期、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各环节相互协调的一体化运作机制。

3.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为提高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控制能力,基于综合计划管理建立了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见图2),加强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工作,建立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数据库和数据模型,确保供电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到位、预测准确,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1)市场开发数据模块。该模块主要涵盖了有关市场开拓项目的客户资料、建设情况、用电负荷、投运年限以及对供电企业电网建设的需求等,有助于供电企业厘清所有客户资料,便于供电企业开展电网规划与前期工作。

(2)电量电价电费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采集客户历年电量情况,按照行业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分类情况,分析、预测客户的电量与电价情况,统计客户电费缴纳情况,为供电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3)综合计划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根据供电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制定年度重点投资项目的里程碑计划,确定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建设、验收等一系列内控目标,监督各环节各节点完成预期计划。同时,分析综合计划各年度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年度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4 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供电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目前,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还处于完善阶段,本文从4个方面分析了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综合计划管理的3点建议,以期对公司系统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健临.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专题强化 蕴含综合 精讲精练 第5篇

——关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崔荣凡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现在我把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二轮复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在座的各位作一下简单的汇报,供交流参考。

我们的二轮复习安排二个月8周时间,理科64课时,文科72课时,两次月考用时6课时,理科58课时,文科66课时(不考虑考前可能的停课时间)。二轮复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尤其重要。

因此,我们的总的复习策略是:专题强化

蕴含综合精练精讲。

一、钻研《说明》,明确导向。

《考试说明》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信息”。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及题型。准确抓住《考试说明》的前后变化,从中可以悟出命题趋向。因此,我们们在每一个复习强化点前面,均将相关的考试说明要求放在教学案的前面作为复习目标强调。

另外,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越来越关注《新课标》,究其原因,《新课标》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某些本质规律,与新形势下的高考命题不谋而合。2008年又恰恰是高考与《新课标》正式接轨的第一年,想必《新课标》的理念将会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分值的变化,古诗文阅读增了3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增了3分,这就是信号,说明新高考非常注重考查真语文、纯语文的东西,那就是素养。因此,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研究“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试题中体现。

二、追求高效,严格要求。

二轮复习总的要求是在高效率,严要求上做文章。

1.制定完善、科学的复习计划,突出重点,不重炒“冷饭”。2.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将知识成网——熟知,方法成型——熟用。

3.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学生练,学生思,教师作恰当的讲评、引导。4.精选题目,并把最好的题目留到课堂上讲、课堂上练。5.有的放矢,做到及时收集有效信息。

6.及时精心批阅练习,反馈练习,强调学生的自我订正。

三、稳定基础,突出重点。

(1)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历史选科考生加断句、简答):

一要重视 “读文”(平时复习时应诵读,以强化语感;利用第三题先行梳理文意);二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实词、虚词不同意义用法及句式等);三要重视翻译。我们知道,文言句子翻译的得分率不高,必须下功夫突破。一要反复强调高考《说明》的要求(简括地说是三点:直译为主,字字落实;译句力求通顺;译对句式和语气),二要在答案的文字表述上做足文章,尽量做到“板演”答案,共同推敲。(2)古诗词阅读鉴赏:

正像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一样,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二轮复习我们将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思妇闺情诗、赠友送别诗、和闲适隐逸诗等十类来具体分析。同时注重强调答题的完整和规范。这样就与一轮以题型为主的复习方式形成一种互补,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3)文学作品阅读解题(历史选科考生加名著阅读):

各类文本阅读中,文学类最薄弱,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需要切实的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就是解决三个问题:①写什么—塑造什么形象,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反映出什 么主题;② 怎么写—用什么手段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③ 读出了什么—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实际就是对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为此,我们用典型题领路(高考题,包括《考试说明·示例》),然后选与江苏高考“等值”的文本、题目进行训练(等值,即文本字数,散文800字左右,小说1000字左右。再者就是题目的分值分配,要符合江苏的标准);在评讲之后还须通过再练(即“二次练习”)予以巩固。(4)作文的强化基本要求与升格训练

1.作文复习的基本要求,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立意宽泛、浅显、雷同。一调作文题“承受”,很多考生写过去的08年中国承受的各种考验,一段一个考验;或者谈地球承受不了环境恶化等,泛泛而谈,主题显得大而虚。有些立意肤浅,比如:承受使我成长,使我快乐,使我幸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在“南通联考”改卷时下猛药,评了一批低分作文,在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这次作文题为“留白”,有的同学简单地照搬提示中的内容,而忽视了“人生亦如此”,仍然是立意宽泛、浅显,雷同的多,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他们对作文立意方面的误解,扭转那种看到题目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不良习惯。

②材料贫乏。篇篇、人人言必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清照„„

③记叙文出彩的太少。材料不鲜活,缺少生动的细节、人物描写,情节缺少波澜,小儿科等。④议论文不会拟分论点,例子不典型,不会析例,往往是观点加例子。

2.明确升格的专题:如语言的文采、材料的鲜活、立意的新颖、描写的生动、议论的哲理、体裁的别致、构思的独特等。

3.作文复习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首先解决作文“无米之炊”、“‘陈米’之炊”的问题:①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素材,抽出一定时间在班上交流。②每周印发一定数量的作文素材、优秀作文,给学生充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活水”,材料陈旧的问题才有可能根除。③教师目前主要是根据学生时间紧的实际,力求把素材加工成成品直至精品,并按一定的主题分类提供给学生。

②为了解决扣题不紧的问题,我们进行专项审题训练,拟写提纲。同时也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题目文章的训练。

③每一次月考或周练后,我们都要搞优秀作文专题,用同学的佳作来树立典范,用精要的点评来引导文风,用独到的技巧指导来提升能力。同时刊发《星光文学》高三专刊,推荐佳作到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以激发同学们写好作文的兴趣。

④让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深入了解我省的作文评分办法(如何分等,如何赋分),做到有的放矢。⑤保证作文训练的量,确保每周一篇,提高训练的密度;改进评改方法,着眼于快速反馈,提高效率; 另外有一些知识点不宜划分,必须正常训练:(1)语言基础知识应用、名句默写;(2)综合训练(套题)的主要功能在于检测——用于周练、月考。周练、月考目的是检查阶段性复习效果,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四、精选试题,着眼素养。

1.现代文阅读,仍以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为主,不盲目求新,力求通过这些典范试题的训练、讲解,重点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答题区域和方法技巧。

2.语言运用题历来被人们称为改革的试验田,所以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检索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精彩新颖且关注生活、人文性强、能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题,加强预测训练。其实,语文学科有很多考查形式并不是高考独创,而是在借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基础上的调整、创新。

3.精心拟制“抓分必做题”,比如字音、成语、语病辨析、背诵默写等,天天做,天天讲。以上是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的粗浅想法和做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强化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第6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通常表现在综合性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综合性学习,就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培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综合性知识的涉猎领域和层面,增强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初中语文综合性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性学习还注重语文知识和外界之间的关联,因为语文在未来社会中的应用也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够单纯的灌输,而要将语文知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对于初中生来说,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更可以通过实践将课堂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从教材中衍生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是内容十分充实和广泛的,因为教材内容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时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初中语文教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成为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基础,这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综合性学习语文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材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增加学生综合知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探索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将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整合,合理的进行规划和利用,通过这些方式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综合性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实用的学习语文综合性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对教育方向的改变,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 的弊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设置新活动,让学生通过愉快的氛围来学习,因此教师要选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互相讨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能力,通过搜集的各种资料拓宽知识面,增加视野。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计划

1.计划阶段

计划是一个成功目标的前提,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确定主题和制定学习目标,规划教学内容等计划来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做铺垫,教师在计划中要将分成几个小组讨论,那几个学生在一组都分好,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分配。

2.实施阶段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监督学生按照教师的计划逐步实施,循序渐进,以免出现问题打乱学习计划,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课外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对所学知识更加了解,也更能够通过一些指导方式优化语文综合性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应用更加广泛。

3.展示阶段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效果的展示时,要通过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表扬,并且深入分析应用效果带来的优点和不足,这个结果的展示,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展示,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从而使学生明白自身不足和自身优点,取长补短。

4.评价阶段

学生通过对自身语文水平的了解,通过客观的分析,了解自身不足,从而使学生明白综合考虑问题才能准确回答问题,教师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今后的努力方向,并且能够在精神领域对综合性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明白其重要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稳步提高。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性强化管理,改善,各项代谢指标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微生物感染以及神经因素等造成胰岛功能出现减退和胰岛素抵抗以及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慢性并发症, 患者自身的控制性较差, 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加重了经济负担。因此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性管理, 糖尿病综合性强化管理指的是由专职护师和医师以及运动、饮食教练组成, 集跟踪随访、诊疗和教育, 并应用在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中, 能够为患者建立一个定期随访的计划以及个人档案, 给予强化管理的方法。本文探讨糖尿病综合性强化管理对改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控制状况的影响, 为今后的实际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电子病历库中坚持随访患者1377例和失访患者291例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的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801例, 女867例, 年龄21~75 (平均62.5) 岁, 病程平均7.3年。所有患者均除外怀孕妇女、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患者、曾经或正在服用影响糖尿病控制的药物、有其他影响糖尿病控制的疾病等。通过电脑检索系统,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访记录, 分别获得随访组和失访组, 失访组指的是连续半年以上没能就诊的患者;随访组指的是坚持随访1年以上, 每个月来院就诊的次数至少为1次,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的患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就诊的血脂、血糖等化验指标等基本资料和随访组患者最近一次就诊的检查资料通过电脑检索进行收集。通过电话联系对失访组的患者进行召回, 测量失访组患者的血压、体重、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两组患者首次就诊时各项代谢指标达标率及当前状态下达标率, 应用相关控制标准进行计算, 患者失访的可能原因应用问卷调查进行了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及血压的控制情况

通过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的对比, 随访组明显比失访组低, 两组间在各项指标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相比较,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与首次就诊时相比较, 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访组患者在血脂和血压以及体重指数上均提高了达标率, 失访组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其中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的达标率甚至有所下降。两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2。

2.2 失访组问卷调查

在失访组患者中, 选择二级医院或地段医院作为日常就诊医院的患者占43%左右, 47%左右的患者选择其他三级医院作为日常就诊医院, 10%左右的患者没有再就诊。而患者未按计划进行随访的原因主要为就医条件限制者约56%, 其限制条件有等待时间长、交通不便等, 原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者约21%, 原因为对随访重要性认识不足者约15%, 余为其它原因造成失访。

3 讨论

对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进行严格控制, 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大血管等并发症的危险性, 降低了各种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关研究报道, 由糖尿病护师、医师、行为学家以及营养学家组织参与对糖尿病管理进行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监测次数, 改善对血糖等指标控制的满意度, 降低再次住院率以及相关卫生费用。在以往的研究中, 发现强化治疗结构性教育计划, 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状况, 而并未增加其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造成失访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条件和对相关治疗了解程度不够, 最重要的原因是就诊条件的限制, 三级医院就诊等待时间长, 因此缺乏专科医师的地段医院是很多患者选择就诊的医院, 严重影响了治疗疗效。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 随访组明显比失访组低, 两组间在各项指标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相比较, 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与首次就诊时相比较, 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通过这种管理模式, 从对医师的简单盲从逐渐转变为理性的主动配合, 对治疗效果的改善极为有利, 患者比较认同这种不同角色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集诊疗和教育于一体的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 只有加强集培训、教育、诊疗、咨询于一体的糖尿病综合管理, 才能更好地引导患者按照科学的方式随访对病情进行监测, 并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对各种代谢紊乱状况进行更理想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刘伟, 贾芸, 等.糖尿病强化管理对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状态的作用及意义[J].上海医学, 2009, 4 (2) :214-215.

[2]胡悒萍.张积家.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6 (3) :221-222.

[3]曾兆良, 马梁红, 唐柳云, 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4 (1) :452.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8篇

现如今, 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 农产品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材料, 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提高农业综合管理水平。因此, 对农业综合管理措施进行详细探究十分必要。

2 农业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意识模糊

在农业综合执法过程中,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逐渐加大力度对农产品予以安全、有效且合理的保护。但是, 执法工作人员意识观念模糊的现象较为常见, 他们经常将自我主观意识带进工作中, 因此常出现执法人员与农民发生争执的情况, 这是由于执法人员对自身任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将综合执法的概念理解错误, 最终导致矛盾的发生。综合执法主旨是帮助农民对农业生产安全进行合理保障, 但是一些执法人员对农业安全问题有所疏忽, 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 为农民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

2.2 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低, 农村传统特色较为突出且很难改变, 轻视法律法规、重视人情世故的观点非常严重, 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农村地区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最大阻碍。目前农村农业执法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执法人员和执法机构思想观念不正确, 一些执法人员对农业执法的流程不甚了解, 依法行政很难实现;由于农村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执法机构和很多执法人员都犯了不作为的错误, 农业执法形式化, 没有真正落实, 以罚代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执法机构的形象。

2.3 农资市场监管难度大

(1) 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还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不具备主体资格而挂靠经营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兜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 (2) 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农药和劣质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兽药经营中还有兽药、医药同时经营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 加大了农业综合执法的难度。

3 农业综合管理对策

3.1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

3.1.1 加快新型农业生产主体转变

农业生产者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 工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均为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商品化。因此, 在农业综合管理中, 应该由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的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新时期,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主体的逐渐出现, 农业标准化生产可行性逐渐提升, 这些农业生产能够促进区域开展农业综合管理, 提高农业发展集约化水平。

3.1.2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产业化发展中, 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至关重要, 结合当前农业建设实际需要, 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技术标准。产业技术标准的单元为产品, 以过程为链条, 集合投入品使用、产技术规范、产后加工处理、产地环境控制、产品品质规格、种子种苗繁育等等, 只有建立健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相衔接的标准体系, 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重要平台, 以期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另外, 对于不合理标准, 还应该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 从而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农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保证农业发展有标可依、农业产品有标可检。

3.1.3 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了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 还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当地农业生产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为农户生产提供示范, 采用政府推动的形式, 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除此以外, 还应该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以社会关注程度高、劳动密集的和风险隐患较大的“菜篮子”产品为重点, 扩大农产品生产和发展领域, 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3.2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没有农业标准化, 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也就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因此, 农业部门应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 加快地方标准的制定。在已认证的生产基地, 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制度、生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等。针对不同基地和不同农产品, 制定不同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南召县农产品品牌的公信力, 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提高农民增收的同时, 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

3.3 加强农药管理

对于种植业, 重点查处在农产品用药中非法添加的问题, 加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力度。对于渔业, 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映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和整治。另外, 农资打假要突出秋播等重点农时, 突出种子、农药、肥料、食用菌菌种等重点产品,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3.4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3.4.1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 也是监管执法的科学依据和主要手段。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人、财、物方面的投入, 尽量充实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进一步完善乡镇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验检测体系, 从而形成县、乡、村三级检验检测网络, 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4.2 进销台账及监测日志全面建立

重点在批发市场、超市及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进销台账, 在批发市场部分经营户, 也应该积极推行进销台账制度, 在超市及农贸市场推行经销台账及检测日志制度, 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好基础, 同时还应该随时对市场的自律性监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3.5 推进全面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各类传媒平台, 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将全面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借助媒体平台, 大力宣传农产品生产安全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内容, 坚实公开检查为重点工作内容, 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对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综合管理力度,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加强农药管理和农产品监管, 同时还需要全面推进监督管理,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执法工作质量。

摘要:现如今,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必须加强农业综合管理。对此, 本文首先对农业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 以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经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执法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启平.低碳农业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3) :145~150.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9篇

学会基本职责之一, 是集中交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 为政府出谋划策, 为改善城市交通作出贡献。2011年学会围绕交通难点、热点问题, 每季度组织一次专家恳谈会, 所形成的科技建言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年, 学会组织科技沙龙, 旨在让专家、学者更宽松、更自在地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提倡不同意见争鸣, 相互吸纳补充。本期科技沙龙主题是“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合理组织城市交通”, 另有4个具体议题。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密集, 交通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束缚,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供应能力有限, 就要求调节需求, 加强需求管理。这实际上是一条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何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控制中心城机动车过快过量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先请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李鸣处长作重点发言。

李鸣 (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高级经济师) :

我想谈4个问题。第一, 概念。市民习惯称“牌照拍卖”, 把车牌称为“世界上最贵的铁皮”。比较科学的称法是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 实质是中标者取得了外环内中心城区的机动车通行权。上海中心城交通拥堵, 不对机动车增量进行抑制, 会引发“交通灾难”, 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当斯定律”揭示了新建交通设施、扩大道路容量, 总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 且往往诱增交通量。所以, 上海对中心城机动车实行“近期控制拥有, 远期控制使用”的政策。“牌照拍卖”就是对中心城机动车增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宏观调控。

第二, 额度拍卖办法。上海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分私人、私企和公车拍卖两种。前一种拍卖每月第3个周六举行, 后一种每两个月一次, 在双月倒数第一周的周一举行。私人、私企额度拍卖无底价, 公车有底价, 以当月私人、私企额度拍卖价或前3个月均价为基价。

上海于1994年9月开始私车“Z”专用字段牌照竞价拍卖试点, 2000年改为无底价拍卖, 曾一度实行限本市生产车型、房车组合等措施。2003年3月试行网上拍卖, 并在安亭设立现场竞拍, 但投标人不多。2008年1月取消现场竞拍, 改为网上和电话相结合的办法参加竞拍。拍卖时间由原来的9:00~15:00改为10:00~11:30, 其中10:00~11:00为出价阶段, 11:00~11:30为修改出价阶段。只有成功出价, 才能进行第二阶段修改出价。2011年, 通过拍卖新增机动车额度11万个, 郊区沪C牌照车辆增加9万辆, 全市合计增加机动车20万辆 (未计公车拍卖和领事馆等不参加拍卖的车辆) 。另外, 估计外地牌照车辆在上海行驶的约有50万辆。据有关部门统计, 高峰时段外地牌照车辆占比超过1/5。

北京已实行限购措施。上海和北京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具体办法上有区别。北京将新增机动车额度即增量, 与在用车额度即存量刚性归并, 如不通过“摇号”方式取得“指标”, 在二手车市场也无法购车;上海可以在二手车市场连车带牌过户购置。北京“摇号”未取得“指标”可不退出, 继续参加“摇号”, 据悉已累积五六十万人;上海购买标书后半年有效, 可投标3次。北京每月新增额度2万个, 含公交、出租汽车等;上海不含经营性车辆, 但对经营性车辆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北京购车“指标”无偿取得;上海通过竞拍有偿取得新增机动车额度, 给真正有购车需求的人以机会。

第三, 额度拍卖原则。上海额度拍卖基本原则是“控量为主, 兼顾控价”。2005年, 上海汽车产业研究所立项研究新增机动车额度的“量控”问题。他们采集历年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公交发展水平及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车速等数据, 建立数字模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 建议上海中心城区每年新增机动车额度10万个, 为机动车总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额度拍卖的另一原则是“价格优先, 时间优先”。截止的一刹那, 出价高者中标;同一价位, 计算机操作熟练的, 先进入者、排序在前的中标。根据这一规则, 第一阶段自由出价很重要, 要根据上个月的额度拍卖价、二手车市场成交价确定自己的心理价位。修改出价类似于“秒杀”, 取决于判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正在酝酿, 在购买标书时免费赠送一张光盘, 供投标者在计算机上模拟出价、修改出价的操作, 提高熟练程度, 以减少“代拍”现象。

第四, 社会议论的若干问题。现在社会议论的不是要不要额度拍卖问题, 而是比较关注拍卖价格以及由价格上升引起的其他问题。就目前交通状况而言, 取消额度拍卖尚无时间表。同时, 只要投放量小于需求量, 要求控制住拍卖价格上升是有难度的。至于凭购车发票购买标书, 新增额度中标后只能购买新车上牌, 增量额度与存量额度合并、建立统一平台与渠道, 额度拍卖与停车车位捆绑, 拍卖中标以平均价为基准线, 额度使用实行有期限制度等, 都需要深入研究。如凭购车发票买标书, 购车后申请临时移动证,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限领3次, 每次使用2周。随着临时移动证使用期限将至, 额度拍卖价格会越出越高, 无意中抬升了中标价。先进国家旧车市场交易量与新车交易量之比甚至高达4~5∶1, 如果平台合并, 对旧车交易恐怕冲击很大。

杨东援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

上海交通发展模式远期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确定远期目标后, 现在一切措施都必须结合远期目标, 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上海道路资源还有多少?停车资源还有多少?上海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办法经过10多年的完善是比较严密、有效的。没有这一措施, 上海滩可能就是“上海瘫”。但我们要作更深层面的考虑, 有没有办法控制第二辆机动车进入家庭?有限的道路、停车资源, 不能让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过度享用。沪C牌照要不要控制?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如果达到3 000万人, 主城一半, 新城一半, 新城公共交通相对薄弱, 沪C机动车成为必需品, 到时再控制?国外先进国家交通模式有“公共交通+汽车共享”的发展趋势。汽车共享是汽车使用权替代汽车拥有权, 效率更高。如果这种模式是远期目标, 公共交通就要与发展汽车共享配合起来。

王济民 (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 交投公司顾问、高级工程师) :

以美国福特T型汽车为代表, 当汽车进入批量生产后, 就对道路提出了宽度、线形、承重及平整度等要求, 而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大量土地和资金。除各级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外, 向使用者收取费用也成为道路维护和建设的来源之一。收费形式最初按车辆载重吨位、载客人数、发动机功率等确定收费多少;后改为燃油税, 用油多、使用道路多, 收费就多。但它的缺陷是不能反映使用了什么道路。不同的道路其建造和维护成本有高有低, 不同地区的土地价格差异很大, 道路占用的资源 (价值) 是不同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 应按行驶道路的种类、行驶道路的地区, 以及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间考虑不同的收费标准, 使收费更公平、更合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这种收费方法成为可能。而且, 收费标准还可以与限制、刺激等调节交通需求目标相结合。总之,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和交通流量, 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支撑, 加强监管是可行的。

葛明明 (上海市停车行业协会会长, 市交港局原副局长, 高级经济师) :

城市管理理念、政策应目标一致、方向一致, 保持一贯、永续。上海交通白皮书提出, 停车泊位配置是控制机动车使用的手段之一。中心城适度从紧, 中心城外围适度控制, 郊区、新城供求平衡, 实行差别化政策。在中心城, 去商圈购物, 停车泊位难找, 就会改用公共交通, 减少机动车出行。然而, 现在强调中心城停车泊位缺口多少, 需要弥补缺口。施政方针、战略措施不能轻易说变就变。

朱建忠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综合交通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

上海正在编制新一轮的交通白皮书。感谢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有些对敏感话题的独特见解、初步设想会作为政策和管理的储备措施进行研究论证。中心城区要减少排放, 控制环境质量, 建设宜居城市, 机动车进入收取排放费, 对此接受程度会慢慢提高的。前提是所有车辆一视同仁,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晏克非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

上海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使机动车增长得到有序控制。但每月投放0.8万~0.9万个额度, 10年就要增加100万辆, 相应增加基本停车位面积30平方公里, 接近于内环浦西面积的1/3, 将对道路交通与停车供给形成严峻的挑战。香港不限购也不限行, 2012年6月私家车只有44.3万辆, 10年间年均仅增加1万辆。香港采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新购车辆首次购置登记税按车型和价格累进计税, 15万港元以下税率40%, 高于50万港元税率达115%;目前油价每升16港元, 每升汽油纳税6港元多;中环地区月停车费4 000港元以上, 市区计时车位每小时收费20港元。因此, 价高成为影响市民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的重要调节因素。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思考。

其次,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是强化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推手。道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具有排他性。政府的作用是将占用道路资源高的私家车流量降下来, 手段之一是要开车的人付出更高的成本, 平抑消费, 让使用轨交和公交的人得到实惠。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 购置费、燃油费、停车费及路桥费等费用支出直接影响机动车是否需要拥有与使用。有了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形成公共交通优势, 人们出行选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产生都市交通的“蓄水池效应”, 而政府的角色和责任就是如何推进和实施好政策调节。

朱惠君:

感谢专家、学者针对科技沙龙的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我个人认为, 今天是学会组织专家恳谈会、科技沙龙以来很有质量的一次科技建言会议。我们会将会议的成果让政府管理部门、学会会员及《交通与运输》杂志读者共享。

综合性强化管理 第10篇

检测人员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主体,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它不但依赖先进的仪器设备, 而且需要文化素质高、技术精、作风硬的检测工作人员。在检测人员的管理上, 必须解决一个“精”字, 在提高检测水平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依据《机动车检测诊断与检测规范》、《青海省机动车检测标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规则、岗位职责和执行情况的考核办法, 严格管理, 建立检测现场监督和奖惩制度, 维护检测工作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实行检测人员技术考核末位淘汰制度, 实行技术岗位奖优罚劣, 不断激励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填补专业技术空缺, 以适应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2 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强化设备动态管理

检测设备是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硬件基础, 决定着监测站的检测能力, 影响监测站的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因此, 要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强化设备动态管理。

2.1 完善硬件设施, 减少对检测工作的影响。

2.2 制定检测设备、仪器定期维修、标准制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2.3 加强检测设备、仪器的更新。依据计量法的规定, 必须周期鉴定检测设备、仪器的认定。在坚持“设备可靠准确、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基础上, 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适应汽车新技术的需要。

2.4 完善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要制定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程序;二要建立设备、仪器管理目录;三要完善设备、仪器档案;四要加强管理记录;五要做到档案专人管理。

2.5 强化设备的动态管理。各司其责、责任到人。严格控制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 保证量值按国家标准进行管理。

3 加强检测过程和质量的管理, 规范检测行为

检测过程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检测站声誉的关键。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规程, 把人为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标准、项目、规范、检好每一辆车, 严格实施谁检查、谁检测、谁负责的责任制, 应当建立监督电话和举报箱, 并接受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杜绝假检测、假签证行为。在日常质量管理上, 加强与用户的联系, 健全质量跟踪、质量申诉处理、检测报告审验、质量分析等制度, 认真做好受理、检测、调度、人员、设备、签证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 加强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的管理, 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调控运力的科学依据

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能有效反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 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调控运力的科学依据。因此, 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等级评定资料装入档案非常必要。

一方面, 运管部门可根据车辆技术等级确定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经营范围和营运路线;另一方面, 可以使经营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车辆技术状况, 促使他们正确使用、及时维修车辆, 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

5 充分利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对维修车辆实行行业管理统检制度

对强制维护和竣工车辆实施二级维护检测, 对总成以上修理的竣工车辆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抽检, 并作为一项统一的、使用维修与检测有机结合的制度来贯彻落实。

6 充分发挥综合检测站的功能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完善提高自身功能、素质的基础上, 完成交通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监督任务, 这只是发挥其功能的一部分, 更多的应该开拓面向广大车主及运输、维修等企业的服务功能。随着汽车数量的逐渐增长、车辆技术水平和档次提高、高等级公路的迅猛增长和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检测站应该走科技兴业发展之路, 提高质量水平, 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7 树立品牌意识, 加强内外协作, 展示企业良好形象

要求职工树立各尽其责、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做到工作分工不分家。每个职工对自己份内的工作认真负责, 精益求精,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认真解决, 不扯皮、不推诿。建立起全站一盘棋的思想, 团结协作。与此同时, 要求职工做到服务热情周到, 检测方便快捷、准确。

摘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主要任务是对公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对汽车维修行业维修的车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测, 通过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噪音、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和评价, 为汽车维修质量监督和汽车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节或仲裁提供检测依据, 为接受委托的有关车辆和有关部门提供检测结果。我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作为专门的技术服务机构, 经过多年的运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技术方面的原因, 有人员素质的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因此, 应该强化汽车检测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监测站功能, 使之规范运作。

抓核心主干知识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第11篇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最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II卷理综物理试题全卷总分一直为110分,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其中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即力学与电学内容(不含振动与波和动量),共占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理3-3、3-4、3-5的内容,即热学、振动与波和光学,原子核物理和动量,共占15分。在结构上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中全是必考题,共有8道选择题;第Ⅱ卷既有必考题也有选考题,必考题有2道实验题和2道计算题,选考题有3个选考模块,考生可以从中任意选做1个模块。

(一)选择题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共48分,所占分值比较大。考查内容为力学和电磁学,题目数量2013年各4个,2014年和2015年则是力学5个(其中一题涉及万有引力或卫星问题)、电磁学3个(其中一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对基础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突出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尤其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联系社会焦点,比如物体的动态平衡、静摩擦力的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与能、点电荷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理想变压器等,并且不避陈题,甚至直接将往年的高考原题翻新。从考查方式看,2013、2014年选择题中明确指出“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都是5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而2015年却改为“第14—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有4个单选题、4个双选题,似乎多选题的比例在提高,但可以说明单选与多选的数目不是固定的,是可微调的。与前两年的新课标卷相比,在题型编排上,今年把电磁场的内容放在前面考,把力学题放后面,整体难度比去年大,尤其是前3道选择题。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场中的平衡与匀加速问题,因为有情景的变化,考生容易因紧张而丢分。通常来说,回答第一道题时,考生不易进入状态,容易出错,建议今后做完第一道题后一定要做简单的检查。第15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线框匀速旋转切割磁感线在两条边上产生对顶电动势的问题,对考生要求较高,加上平时训练得少一些,虽然尖子生做起来不难,但基础较弱的考生不易拿分。第16题为同步卫星发射问题,实为速度的合成问题,需要用余弦定理来运算,有一定的运算量,答题时需进行两种运动轨道的转换以及情景想象,这跟平时训练的角度不同,不需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规律求解。很多考生连题图都看不懂,不容易拿分。本题最快做法是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速度矢量图,可准确量出附加速度的大小,不需要计算。第21题是连结体问题,平时许多教师认为难,讲得少,学生练得也少,所以这道题得分率也比较低。

结合以上情况预测,2016年高考选择题分布情况仍将不变。力学可能考查物体平衡(与摩擦力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功、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与天体、圆周运动等;电磁学可能考查几种常见的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切割生电并受安培力与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

(二)实验题

物理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地位突出,不仅重视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更重视考查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1)。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新的物理情境,赋分较高(占15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又往往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今年的实验题中规中矩,例如,第22题考查的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测斜面动摩擦因数,但是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计算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和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因计算量大且许多考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理解不透,所以考生整体得分不高,全区平均分只有2.21分。又如第23题是利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要求考生写出实验步骤,要动笔写的内容比较多。往年,考生只需依据物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数据运算,要动笔写的内容少,所以今年考生会感觉做理综题一直在写字。而且教材中没有半偏法这个内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说明(理科·物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也没有这个知识点的要求,平时训练也比较少,考生较难适应,所以这道题得分极低,全区平均分才1.87分。

(三)计算题

高考计算题命题选材广泛,一个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该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物理主干核心知识,试题情景有的来源于新的科研、实验、生活,有的则是旧题改编、推陈出新。该题型经常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2)。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都是两道计算题,一道动力学题,一道电磁学题,且各有两个小问。其中:第24题为中等难度以上考题;第25题为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多个研究对象,需要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但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多项能力。今年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与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相似,第24题都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用功与能关系解决的问题,需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这道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79分,难度值为0.23。第25题压轴题都是滑块滑板的模型题,需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速度时间图像来求解,都是滑板先停下来,不同在于2013年考的是叠放的物块和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物块和木板最终都停下来,今年改成在粗糙的斜面上运动,第2s末板上表面突然变光滑,滑板停下以后,滑块还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更大一些。该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25分,难度值为0.11,属于难题。

根据以上内容推测,2016年高考计算题仍将有两道题,每题两小问,不是力学题就是电磁学题,而且第24题略简单,一般以单一物体为对象且过程单一,可简单使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第25题比较难,往往涉及两个研究对象以及2—3个物理过程,需多次运用运动学方程、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较难的数学知识求解。

(四)选考题

新课标卷的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一般有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占5分)和1道计算题组成(占10分),共15分,要求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选择题通常有5个选项,选对分项给分,选错分项扣分;填空题一般有2个空。从近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针对选修3-3,小题多考分子动理论、内能、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气体图像或实验定律微观解释等基础知识,例如今年考扩散现象就比较简单;大题着重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常涉及两部分气体,结合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如今年考U型管中一段空气柱发生的等温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开关K放出部分水银,考查的便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我区考生第33题平均得分仅1.98分,所以不建议大家选做第33题。针对选修3-4,小题重点考查振动与波的图像、几何光学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等,2013年考水平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2014年考简谐波的图像和某质点振动图像,今年考半圆玻璃砖的色散;大题着重考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计算或简谐波的计算问题,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内容较少涉及,2013年考的是直角三棱镜,2014年考的是平板玻璃,今年考的是简谐波上两点间距和波源的振动路程。今年第34题我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92分,所以建议考生主要选做第34题。针对选修3-5,小题多考查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如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大题重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且多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结合,综合性较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相对第33题、第34题来说,第35题最难,特别是今年该题的小题就考了电子衍射、电子显微镜这个考生关注不够的内容,虽然全区平均得分5.68分,但主要是尖子生选做,建议中等及以下水平的考生尽量不要选做这一模块。

二、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情况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物理)》(以下简称物理考纲)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建议:第一轮夯实基础,照章节复习,从知识入手,构建知识结构,强调技能训练,做到单元过关;第二轮提升能力,按专题复习,从题型入手,构建能力结构,强调综合应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习物理考纲,注重主干知识复习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识复习的广度

对于主干知识,要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总结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充分重视,不留盲点。

(二)注重学科内综合训练

注意对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练习还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将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的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三)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各知识板块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提高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链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四)强化题型训练,提高应试针对性

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和中档题,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抓落实率、注重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要动手、动脑、联想和设计,要求学生重新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归纳整理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习题。论述计算题训练首先要注意选题的针对性,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在实处为重,适量而精,能举一反三;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不断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重视应用型知识,突破新情境问题,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此外,复习训练应讲究规范,要求学生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自然会上升到新的层次;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陷阱,因此,做题时务必要完整答题,而不是只抓住解题方向。完整的解答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单位处理和数字运算等,确保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

(五)珍惜每一次演练,提高应试技巧

强化城市综合承载支撑能力 第12篇

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呈现出技术更先进、方式更多样、布局更合理、相关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更突出等特征, 进入了一体化、信息化的综合交通时代。人们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关注点逐步从某种运输方式拓展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从单纯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转向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与土地开发、环境保护、城市空间结构等。

当前, 城市综合交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综合交通还未能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未能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未能为城市功能定位提供有效支撑。二是交通内部发展问题。一体化服务水平较低, 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各种交通设施还未实现有效衔接。在城镇化建设中, 要围绕大都市区布局和形态,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 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加强区域间交通联系, 促进都市区内部交通一体化建设。

一是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加快铁路建设, 推进建设货运专线通道。积极推动城际轨道网络, 加强高速通道建设。强化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薄弱环节建设, 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 以普通国省道为补充, 与民航、水路和管道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二是加快构建城际快速通道网络。构筑中心城区与县 (市) “半小时”交通圈, 加快建立对外连接快速和内部运行畅通的立体交通快速通道, 构建主城区和新城区的现代化复合交通系统。建设疏港道路, 实现港口区域与高速网络的快速联通, 畅通城市进出口通道, 加强枢纽建设, 促进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客货运输无缝对接。加快城市地铁和绕城高速建设, 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三是改善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提高县 (市) 城关和乡镇之间及乡镇密集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密度, 加强乡镇与交通干线、县 (市) 城关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推进农村路网工程, 启动新规划国省干线公路和“镇镇有干线”公路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

二、提高城镇空间利用效率

新城新区是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城新区要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新区规划是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部署, 要统筹安排城市新区的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 以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 科学规划新区主体功能, 协调“三生”空间发展与布局, 强化宜居新区、宜业新区、生态新区的理念, 构建分工明晰、联系紧密、人地关系和谐空间结构, 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新区功能片区。强化新区与老城区的快捷联系, 增强承载能力, 主动承接老城区功能溢出和人口疏解, 实现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 旧城改造以设施完善、功能提升为主, 坚持保护修复与改造更新并重。

二是合理开发建设城市新区。城市新区作为成片建设的城市地区, 应实行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一要提高土地资源运用效率。要严格控制新城建设用地规模,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用地原则, 合理安排新区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引导各功能区用地结构和布局, 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对建设用地进行高强度开发、紧凑式布局, 适度提高居住用地、高端服务业用地比重, 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适度提高工业用地比重。二要合理利用岸线资源。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有序推进港口岸线开发, 保有适当规模的预留港口发展岸段。统筹推进沿海港口建设, 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衔接互动。三要建设高效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建立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以多层次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样化公共交通体系。大力推广拥有轻轨交通、电车、新能源汽车等多种绿色交通工具,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建设慢行交通基础设施, 构建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升级改造“一卡通”。强化交通综合管理, 实现公交智能调度和全程监控,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三是整治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一要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乡接合部地区延伸覆盖, 加强环境整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增强容纳外来人口能力。二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 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 推动主城区、县 (市) 城关面貌更新提升、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完善。盘活城中村土地资源,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赋予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参与城镇开发的权利, 让村民分享城镇化的合理利益。配套完善城中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 改善城中村生产、生活居住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社区, 提升城市形象。适当保留特色城中村, 留住城市根的记忆。三要积极推进城中村村改居。适应城市化管理和社区服务需要, 加快推进城中村村改居。把城中村村民纳入统一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中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积极探索城中村引入物管模式。

三、加快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基础设施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城镇化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要强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镇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实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六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全面提高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及运行效率, 提升新区品位。

一是推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统筹电力、通讯、给排水、供气等各类管网建设改造, 加快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 力争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规划建设, 提2高0城15市年防汛第排9涝期能力中, 旬推进刊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时。

(总二第是加60强0水期电) 气等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T与i建m设e和s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实施直饮水工程试点建设, 全面覆盖新区公共场所;强化节水措施, 建设节水型城市;城镇建设和改造优先采用分布式能源, 因地制宜发展大中型沼气、生物质燃气。

上一篇:基因疫苗下一篇:园林道路的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