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音乐课

2024-07-01

幼儿园的音乐课(精选12篇)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1篇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

1.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

音乐欣赏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和相关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来领悟音乐的真谛, 同时使欣赏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虽然每个人赏析音乐的方式不同,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 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对音乐美的探索和感悟。

2.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人们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 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 人类通过听觉表象的想象以及对音乐含义的想象自行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或情感上的慰藉。

3. 音乐欣赏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欣赏活动, 高水平的欣赏环境, 往往能造就杰出的作曲家;相反, 一个水平低下的欣赏环境, 则往往容易埋没音乐天才。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

1. 审美性

审美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赏析, 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音乐的审美, 亲身感受音乐的感染力,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 游戏性

幼师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 通过做游戏让幼儿从中直接获得快乐与知识。因而, 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教学, 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

3. 综合性

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 幼儿园音乐教学往往将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等形式综合在一起, 帮助幼儿快速进入音乐天地, 实现学习、娱乐两不误,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 对音乐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欣赏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采用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方式, 使幼儿在愉悦的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音乐欣赏对于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

幼儿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靠听觉、视觉获取音乐的基本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从而获得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同时产生作用, 既有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 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还较欠缺, 这使幼儿难以通过交际认识自身世界和外部世界, 而只能依靠想象, 即自身的再创造, 来认识世界。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对听到风格不同的音乐通过自身的再创造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 使之成为能够被自己理解与接受的东西。如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时, 教师先播放歌曲, 让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小伙伴们交流, 或让幼儿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乐手的动作, 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幼师往往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后, 鼓励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领悟表达出来, 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新年好》时, 教师先自弹自唱一遍, 让幼儿欣赏, 然后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并用最响亮、最自然的声音演唱出来, 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兴趣

音乐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对音乐则天生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优美动听的音乐往往能很快调动幼儿的情绪, 使幼儿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快乐, 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往往使他们情绪高昂、心情愉悦, 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深厚的兴趣, 从而引发其对世间一切美的事物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妹妹抱着洋娃娃》时, 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幼儿听,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对该歌曲的兴趣, 然后老师抱着洋娃娃演唱歌曲, 让幼儿欣赏, 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最后鼓励小朋友跟着音乐的节拍分组抱着洋娃娃进行歌曲的表演。

四结束语

音乐是幼儿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让幼儿在音乐赏析中获得愉悦的感官享受、广泛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审美创造力,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音乐欣赏则是幼儿把握音乐真谛并从中体验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具体音乐的赏析, 幼儿可以从中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 并在无形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能力。

摘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其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和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来领悟音乐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本文从音乐欣赏的本质出发, 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 探讨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幼儿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马金玉.音乐欣赏的方式与本质[J].艺海, 2013 (5)

小班音乐课我爱我的幼儿园教案 第2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习用自然声音愉快的歌唱。

2、尝试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自由做动作。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歌唱的欢乐。

活动准备:

幼儿在园内的生活照片四张、幼儿园主建筑照片一张、小朋友做游戏的照片一张、小朋友拍手唱歌的照片一张、小朋友跳舞的照片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共同分享照片的内容,启发幼儿说说:照片上是什么?

——教师边指照片,边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以愉快的情绪边做动作边示范唱歌曲两遍。

2、学唱歌曲。

——教师用留白的方式提问歌词,引导幼儿有重点的学唱。教师:我爱我的……,幼儿园里……多,好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呢?又……又……,大家一起真快乐。

——引导幼儿跟唱,并尽可能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每唱到“大家一起真快乐“,引导幼儿和周围的好朋友搂一搂、抱一抱。

4、和朋友一起,分享幼儿园里哪些好玩的玩具呢?现在,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玩,好吗? 在准备工作中看照片部分我改成:课前带领孩子参观校园环境,让孩子熟悉幼儿园,感受幼儿园优美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小班上学期的第一次音乐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主要以让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为主,幼儿通过动作的参与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快。活动中对幼儿的动作表现和演奏技巧没有提出一定的要求,目的是给幼儿宽松的集体生活的氛围,减轻幼儿活动紧张程度,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接纳新生活。这里也体现和渗透了社会适应性的话题。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3篇

关键词:培养;幼儿;节奏感;音乐;主要策略

音乐学上的节奏感是指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组合,借助人的听觉形成的对人的心理上的感受,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因素构成。它包括对音乐进行中的拍子、重音、小节、拍子中的音符组合、小节中的拍子组合、乐句中的小节组合等诸多综合感应。对幼儿来说,音乐节奏感主要体现在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直接伴随着这种或那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节奏的运动反应。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索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主要策略。

一、设置整合性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设置整合性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各要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密切联系。在整合性音乐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多样化,防止仅仅以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目标的局面的出现,而必须重视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具体来说,对于采用不同的音乐教学的两个班级,应该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单一性音乐教学重在让幼儿理解各种音乐节奏类型。相对来说,对于实验班,一方面应该引导幼儿充分掌握所有的音乐节奏类型,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如何培养幼儿的情感,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的良好的生活情趣,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上好音乐课,让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的节奏,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教学,保证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确保音乐节奏的类型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掌握音乐节奏。具体来说,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所接触到的节奏类型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简单的二拍子节奏类型的强弱程度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够非常轻松地学习和理解的。

但是,在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节奏类型的教学过程中,三拍子的强弱程度为强、弱、弱,一般都是在较为悠扬、富有旋律感的乐曲中出现,这时候必须逐步地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其适应,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对于这种节奏类型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四拍子的节奏类型。

三、合理创设幼儿音乐教学情境

只有合理创设幼儿音乐教学情境,才能够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够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节奏。具体来说,在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于真实的“下雨”的情境来进行节奏的教学,带领幼儿观察下雨的节奏,幼儿就可以看到雨滴落在地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并且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钢琴来演奏关于下雨场景的旋律,在这种旋律中有缓有急,有音较强的部分也有较弱的部分,幼儿能够结合所看到的真实的下雨情境来欣赏旋律。与此同时,幼儿在对节奏进行欣赏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讲讲各自的感想。

比如,教师问:“你们从这段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幼儿的感受是各种各样的,所想象的情景也存在差别。有的说:“在下毛毛雨。”有的说:“在打雷。”有的说:“一群人在敲鼓。”有的还想象是“小河在流水”。不过说下雨的幼儿还是比较多的,教师针对下雨的主题进行提问:“你感觉雨下得大?还是下得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然后,教师再分段弹奏一遍,让幼儿分段欣赏。每段结束之后,让幼儿用语言来形容一下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幼儿A回答说:“刚刚下的是毛毛大的小小雨。”幼儿B说:“刚才是特别大的雨,哗啦啦!”幼儿C说:“我听到了雷声,雨下得哗哗的。”等等不同的语言,形容他想象的场景。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通过合理创设幼儿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体验到真实的下雨情境,这样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来形容音乐并且能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音乐节奏,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的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深入了解该年龄段幼儿的音乐节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切实提升幼儿的音乐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参考文献:

[1]杨桦.论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王军.谈音乐教学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0(03).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4篇

当前, 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只是自己一味地唱“独角戏”, 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幼儿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模仿, 使幼儿对音乐反应迟钝。所以在教学时, 更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 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音乐技能。工作以来, 我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反面进行了一些摸索。

1 在音乐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 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主要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 如果说音乐是人们生活的天然组成部分, 那么节奏就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音乐的骨架, 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 就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 这就是节奏的练习。

节奏的练习是比较乏味的, 如果让幼儿跟着老师一遍一遍用手来拍击节奏, 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趣, 并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效果, 可以让幼儿多用动作来表现节奏。如在训练一首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 可以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 用脚踏八分音符;也可以拍肩、拍腿等身体部位, 来实现曲调中的节奏练习;还可以用响指和嘴发出声音来练习节奏。如歌曲《有礼貌》:

在这首歌曲中, 四分音符可以拍手, 八分音符可以跺脚;也可以变成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四分音符拍肩, 八分音符拍腿,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的四分音符拍手, 八分音符跺脚。这样做, 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也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活动效果特别明显。

另外,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无论是自然界, 还是社会生活, 都充满着各种节奏。比如:汽车的喇叭声、火车的隆隆声、虫鸟的叫声、马奔跑的蹄声、下雨时发出的嘀嗒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其中汽车的喇叭声采用的是切分形式的节奏, 即:××·︳××·︳火车采用的是延长音×—︳‖‖‖×—︳和四分音符向十六分音符过渡的由慢到快的节奏形式即:××︳××︳××××︳××××︳××××××××︳××××××××‖;马奔跑的蹄声采用的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形式, 即:这几种常见的节奏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得, 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这些声音, 然后再模仿这些声音;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 请幼儿扮演汽车、火车司机和牧马人,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掌握节奏。

2 在音乐活动中,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 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并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 她美丽又缤纷, 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孩子来说, 音乐欣赏比歌唱、舞蹈、器乐等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 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 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 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 三是从音乐的理论面来听。这三个阶段很难截然分开, 它们必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既互相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发展过程。

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 下面笔者谈几点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有效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一些做法。

2.1 感受音乐, 融会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首先要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 为幼儿留意音乐、发现音乐的独特美提供机会。通过欣赏, 可使幼儿了解音乐不同的情绪类型, 有的安静柔和;有的欢快活泼;有的雄壮有力;有的诙谐风趣, 使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从音乐的变化多端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听音乐的愿望, 通过与音乐一致的情感体验去发现音乐的美妙。幼儿园的一些欣赏乐曲有时是由老师演唱弹奏的, 当音乐从老师的口中、手中流出时, 孩子们会将对老师的那份喜爱注入到对音乐的喜爱中, 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 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会选择一些短小、有趣、幼儿熟悉的内容, 使幼儿在倾听音乐时产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感受和表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了。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听辨、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幼儿不仅满足于音乐的好听, 而是将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形象及作品表达的喜、怒、哀、乐情感中去, 从而将幼儿从随意听音乐带入了试图听懂音乐的阶段, 在欣赏音乐时听听、唱唱、跳跳、演演, 让幼儿情感得以宣泄, 自然就提高了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2.2 多种感官参与, 提高音乐表现力

欣赏乐曲《拨弦》时, 将这段音乐编成一个关于小动物跟着老狼悄悄走进黑森林的故事, 并配合背景图。在故事的引导下, 孩子们很自然地带着他们关心的问题仔细听音乐。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在感受的基础上辅以动作来表现音乐, 孩子们扮演老狼和小动物, 完全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通过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通道, 引导孩子们对音乐的综合体验, 对乐曲的理解也随之更深刻、生动和形象了。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段低沉笨重、速度缓慢的音乐, 不一定能吸引幼儿, 但让他们观察动画中的笨狗熊随乐走路的录像或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时, 他们就来劲了, 并很快就记住了这段音乐。这说明, 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和欣赏音乐, 就能使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更全面、深刻。这意味着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 仅用听觉是不够的, 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并发挥听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作用, 共同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2.3 多种途径, 给予施展个性机会

音乐欣赏活动给予幼儿一个极为自由宽松的表现音乐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时幼儿可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时幼儿可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想象大胆设计肢体语言, 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 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儿童天性。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图谱、用线条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 可用图画、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总之, 在幼儿阶段, 进行音乐教育, 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你会发现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可以得到陶冶, 使幼儿对生活无限热爱, 并能建立起健康的审美特点, 使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 合奏中声部的安排, 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 音乐游戏规则等等, 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 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 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 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 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5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三拍子有初步的了解,体验三拍子舒缓、优美的旋律。

2、让幼儿初步学会唱儿歌《小小的船》。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琴一台、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基本音阶练习:小兔跳、大象走。(模仿)

3、幼儿练声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旧歌曲《小雨沙沙》

2、引出主题

3、看图说话,引导思考: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4、新歌教学:

A、让幼儿视听,熟悉音乐。(老师示范演奏)

B、老师示范演唱。

C、老师演奏生试唱(要求幼儿音准、咬字清晰)

5、分组活动:各小组跟着老师唱,鼓励幼儿大胆唱、大声唱,进一步达到教师的要求。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会唱的唱给大家听,唱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课教案《小小的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410字。

相关文章

《小班律动教案《小手爬》》:小班律动教案《小手爬》适用于小班的律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理解歌词内容,较合拍地做律动《小手爬》,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律动《小手爬》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第6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7篇

幼儿园的早操比起中、小学, 没有相对完善的工整操节, 在实施早操教学之前, 给老师们带来了有关早操的特殊工作。有早操前的设想与寻材, 有早操教学过程中的摸索与调整, 也有创意编操后的体会。幼儿园老师多才多艺、思维灵活, 每学年甚至每学期, 根据各方面相关经验、相关元素, 为该年龄段幼儿编排相对适宜的早操。据历年来呈现出的幼儿园早操来看, 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一开始选择经典儿童歌曲为早操音乐和题材, 逐步有选择动画片乐、儿童节目片头片尾曲为题材, 后来, 也有以网络中一些节奏明快、适合运动的口令操组合、节奏乐组合为题材, 近年来, 随着电视、媒体、网络大步走入人心, 那么教师首先踩着时代的流行音乐, 在自我感染之余, 也将一些与儿童有关或者儿童十分喜欢的流行乐深入孩子心间, 让孩子们也喜欢上流行乐并受其感染, 从而让适合孩子的流行音乐也逐渐走进幼儿园, 于是, 流行乐便悄悄走进幼儿园早操的音乐素材, 使得流行元素在幼小的心间萌动开来, 再通过听觉转换为动觉, 相信孩子们会紧随流行、与时俱进地生活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不断摸索和经验总结中的幼儿园早操

(一) 经典儿童歌曲走进早操音乐 (90年代)

那会儿90年代初期, 刚走向工作岗位, 就被幼儿园操场上大型早操深深震撼了, 让我耳濡目染的是幼儿园广播里传出的嘹亮童歌和孩子们精神饱满的表现动作。记忆中印象较深的几首经典童歌——《种太阳》、《大鹿歌》、《红星闪闪》、《小小针线包》等, 这些经典传唱的歌曲有着它独到的音乐魅力, 可以激发感染幼儿的做操热情, 教师从行动意识上选择这类歌曲作为早操音乐, 目的就是散发歌曲所表现的积极态度。如孩子们在《种太阳》的一套操里, 动作形象, 充满童真的幻想, 手位和脚步的交替动作, 让心灵得以对比。再如《小小针线包》的一套操里, 是音乐的势气将孩子们立即带入革命时代, 随着稳固的节奏, 幼儿自然伴有稳健的步伐, 利用歌曲间奏部分, 教师编排了幼儿手持针线, 两两绣衣的动作模拟, 此环节情景逼真, 赋予怀旧的时代感和特殊心情。

(二) 动画片乐、儿童节目栏目乐也成为幼儿园早操题材 (90年代随后)

随着动画片逐步走进童心时, 也有老师爱屋及乌地将动画片音乐带进了幼儿园早操当中。记得早些时候曾有幼儿园选择过《聪明的一休》为题材音乐, 整个操场颠头晃脑的节奏不约而同, 老师没有过多的整齐来教, 我想, 该场面应该缘于动画片音乐的魅力吧。随后, 《花仙子》、《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黑猫警长》、《喜洋洋与灰太郎》、《圣斗士》等, 教师往往追随孩子的喜欢, 觉得动画动作也形象易学, 便一度时期的疯狂使用, 来作为幼儿园早操音乐的丰富题材。后来老师们有发现, 原先文静典雅的孩子也有时变地张牙舞爪, 甚至都有暴力和危险倾向, 逐步至今有新闻媒体都在质疑一些动画片的情节。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 我们在选择音乐时, 一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喜好, 但更主要方面应从安全教育意义角度出发, 让动画片的早操音乐发挥它的童真童趣魅力, 如动画片中“守护甜心”、“祈祷友好”等意识形态就应推广, 而什么“会长与女仆”、“吸血鬼”、“战斗士高空坠跳”等就切勿模拟, 将负面因素降低到最小, 如本动画片内较为刺激, 尽管孩子喜欢, 但老师应懂得理性取舍, 否则发生不安全事项, 让动画片音乐早操适得其反。

(三) 网络中的运动节奏乐以及操令乐组合也相继走进幼儿早操 (00年后)

随着网络时代的资源丰富, 年轻的老师们充满活力, 网络当中一旦出现较为适合幼儿园孩子的运动节奏, 老师们发挥着网络资源公享的权利, 很快将一些新鲜元素音乐吸取到了幼儿早操当中, 如:《Super健康操》。

(四) 流行乐的元素渗透进幼儿园早操题材 (近年以来)

2012年春晚之后, 那曲《爱我你就亲亲我》唱响在了全国幼儿园的大江南北, 我个人也是特别的喜欢, 那年我带小班, 2012除夕的那个晚上, 自我听了两位可爱的孩子们唱完后, 我就萌发了将此首曲子作为今年我们小班年级组的早操乐, 通过和老师们商量, 双手赞成, 在早操编排中, 无论是乐曲歌词情境, 还是具体夸张的形象动作, 都深受小班幼儿喜欢, 早操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在我与小班幼儿教操过程与他们随意聊天时候, 我惊喜地听说, “黄老师, 我听过这首歌, 在春晚, 我早就会唱了,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看来, 我将这首适合幼儿的流行乐渗透进幼儿园早操题材, 实在是对极了!

三、选择什么音乐进行创意编操给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体会

幼儿园没有固定不变的操节定式, 现在想来虽是每学期开学前一项复杂的创意工作, 但历经多年后发现, 我们也积累了一笔财富, 对我们幼儿园老师多才多艺、能工巧匠的特点也有了强有力的挑战和说服。经验中发现, 选择好了适合该年龄段的音乐作为操节乐, 便先奠定了成功创意编操的基础, 在适宜音乐中, 选择适宜的器械, 用适宜的动作和队形指导孩子, 一定会实现老师的预期效果和愿望。作为一名70后一直漫步在一线的老师, 我希望幼儿园早操音乐不忘经典、追逐流行, 选择积极向上、节奏明朗的乐曲走进幼儿早操, 使得幼儿园早操永远充满活力和渗透教育意义。当然, 创意遍操时, 老师们首应参阅指要, 以锻炼幼儿身体为本, 富有模仿性和表现力, 突出动作的形象性, 但不能太成人化、舞蹈化等。在编操过程中应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体能活动环节十还需要注重各年龄阶段的操节动静放松、整套操的时长等等。

摘要:每当幼儿园老师在学期初忙于编操时, 总有老师为之付出很多心血, 怎样为所教的该年龄段幼儿编出一套适宜的早操呢, 老师们开始了思考和工作。一套成功或者有缺陷的创意编操过后, 老师们或是欣赏着自我的作品, 或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引发着对幼儿园早操适宜性的思考。幼儿园的早操没有固定不变的操节形式, 一般通过年级组老师群策群力, 根据幼儿年龄阶段, 选择适宜音乐, 在动感强度、各部关节活动和肢体放松等方面进行编操。

幼儿园的音乐课 第8篇

游戏强调顺应幼儿的发展, 教学强调将幼儿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游戏没有功利性, 它强调过程、幼儿表现和幼儿的自主性。而教学,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 为让幼儿在教学中学到某些知识技能, 具有传承音乐知识的任务, 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

综合教学实践来看, 音乐教育活动中, 游戏和教学不是简单的并列和综合关系, 游戏不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更应是教学的内容, 只有当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有效统一, 音乐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2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从形式上分,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

分离式结合方式是,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一段时间为纯游戏活动, 另一段时间为纯教学活动。

插入式的结合形式, 是将游戏加入到教学, 或将教学加入游戏。游戏可作为教学的先导, 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教学所需的知识, 进而在教学中将知识加以巩固;游戏也可作为教学的后续, 幼儿在教学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进而在后续的游戏进行运用。当幼儿游戏时, 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幼儿, 将合适的教学活动加入其中, 使幼儿在玩的基础上学到知识,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游戏和教学的结合, 都是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需要来决定的, 优化的结合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下选择出游戏和教学的最合适比例。

3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应用实例

3.1 游戏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优化结合。

理想状态下幼儿园歌唱活动是能发展幼儿歌唱能力的活动。能使幼儿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 舒适的、有感情的进行歌唱的活动。以《拔萝卜》为例。

《拔萝卜》由于其歌曲内容的操作性强, 情节有趣, 容易展开,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向度图上偏向于纯游戏活动, 更注重幼儿自然发展。因此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中游戏所占的比重应大一些。

3.2 游戏与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优化结合。

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能发展幼儿的器乐操作能力、合乐性、合作性及创造性等能力的活动。使幼儿能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方法以及与和谐的与音乐、他人协调的能力。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操作性强, 但一定形式上还是有游戏性与教学性的区分。以《大雨和小雨》为例。

《大雨和小雨》是伴有歌词内容的音乐, 其歌曲内容简单, 节奏型简单, 以它为内容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时, 过程的体验就更为重要, 由此其在向度图上偏向于幼儿的自然发展。

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播放多媒体“打雷”的声音, 将幼儿带入要下雨的情境的当中, 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出一个简短的故事, 播放“大雨”“小雨”的声音, 使其衔接上过渡自然, 让幼儿分辨哪个是大雨, 哪个是小雨。之后通过播放一次《大雨小雨》, 得出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认知。其后, 根据乐曲内容, 让幼儿跟随做身体动作表演, 为之后乐器的抓握及使用方式奠定初步的基础, 之后, 由家长朋友配合教学, 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 使幼儿面朝家长坐于其腿上, 随着乐曲, ‘大雨哗啦啦’时大幅度抖腿, ‘小雨淅沥沥’时小幅度抖腿, 两者要有明显区别。‘哗啦啦’时大幅度抖腿, ‘淅沥沥’时小幅度抖腿, ‘大雨小雨快快下’时边摇晃幼儿边使其躺平在腿上。使幼儿感受大、小力度的不同, 为打击乐器演奏时, 力度使用大小奠定了基础。其后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使用了奥尔夫乐器沙锤, 根据游戏时手的方位及动作、力度, 进行沙锤的演奏。此时打击乐器演奏要领及配合度就会大大增高, 使得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

3.3 游戏与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优化结合。

幼儿园韵律活动, 是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利用身体做出某些动作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以及利用音乐和身体进行交流的能力。韵律活动是一种运用身体去表现的活动, 本身吸引幼儿。以《朋友舞》为例。

《朋友舞》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邀请舞, 它有与他人的互动, 中途会交换舞伴, 具有的游戏性较强。朋友舞的开展是以集体的形式, 两人跟随音乐, 牵手向前走四拍, 然后面对面后退四步, 原地换脚跳三次, 立定拍手三次, 然后二人手臂想环做正反的转圈, 后自由交换舞伴, 在整个朋友舞的教学当中, 基本以游戏为主, 教学部分仅为动作、规则学习时, 其教学可在游戏活动中渗入。

3.4 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优化结合。

《欢乐满山谷》的音乐欢快, 整首几乎以“ta ta ti ti ta”的节奏型为音乐背景。课程旨在让幼儿了解节奏型, 熟知出现的动物, 还有体验歌曲欢快的情感。这些都是和游戏分不开的, 因此, 在向度图上, 其游戏与教学几乎参半。

首先教师播放多媒体, 现出森林的图片, 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是哪?然后“请出”幼儿认知中知道的森林动物 (例:小松鼠) , 使其带领大家进行“森林郊游”。去“郊游”前, 由小松鼠为大家演奏一曲, 请大家仔细聆听欣赏, 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感受进行提问, 分析乐曲的情感, 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后, 让幼儿根据音色猜测小松鼠的其他动物朋友, 幼儿猜到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之后教师插入游戏, 再次播放音乐, 使幼儿对所听出的动物进行排序, 并将教师提前预备的动物头像按照先后顺序从上到下的顺序贴于“森林”上。之后教师组织“猜猜谁来了”的游戏, 做出动物头饰,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播放音乐, 每组幼儿听到音乐后自行安排出场顺序, 扮演相应动物的同时, 还要做出具有该动物特征的动作和声音。

摘要: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促使幼儿能顺应自然发展。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使幼儿的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轨道。本文从我国音乐教育中, 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关系进行分析, 合理分配游戏与教学的比例进行结合, 使得游戏与教学达成最优化结合, 使幼儿教育活动更易展开和有效性更高。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策略 第9篇

一、选择游戏内容, 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前提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形式多样, 种类很多, 有易有难, 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 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 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挑选或改编。

1. 游戏音乐的选择。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 因此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 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游戏。如中班音乐游戏《库乞乞》中, 欢快的音乐节奏加上特殊的念词库—库—库乞乞, 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不由自主的就跟着音乐一起喊了起来。如小班的音乐游戏《小鸟和大象》时, 就选择了对比鲜明的乐曲, 第一段速度较慢, 第二段速度较快, 第三段节奏更加欢快。三段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可以让幼儿从音乐的变化中猜测音乐中可能出现的角色, 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孩子们有了兴趣才能细细的品赏音乐, 从而衍生出各种游戏情节。

2. 游戏情节的理解。

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 游戏情节也应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 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其次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能调动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 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同时游戏的情节是幼儿所理解和贴近生活的。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 感情才能逼真。如小班主题“汽车叭叭叭”活动, 我们紧扣主题选择“红灯停、绿灯行”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小手拿着一个呼啦圈, 学着爸爸、妈妈开车的样子, 有板有眼跟着音乐快乐地游戏。孩子喜欢玩汽车游戏, 生活经验告诉了幼儿:红灯停、绿灯行、有人过马路时按喇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知识、生活经验基础, 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内容, 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游戏环境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保障

1. 创设合理、有效的游戏情境。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形象直观, 在游戏时准备直观道具, 创设真实情境, 他们就会真正进入到情境中, 把自己当作游戏的主角。如:小班的音乐游戏《魔法汤》, 老师就为每一个孩子们准备了魔术师穿的黑色衣服和瓶盖上抹有颜料的“汤”, 孩子们就会在老师的组织下扮成魔法师, 随着音乐用小棒搅“汤”、上下摇“汤”, 让汤变成五颜六色的。在游戏中孩子看到“汤”变了颜色, 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 觉得自己就是魔术师, 在游戏中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而中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 所以在游戏之前, 将活动室进行布置, 放上一些树, 表示森林, 撒上一些绿色的纸屑, 表示草地, 挂上一些音符, 表示音乐小屋等等。营造相应的游戏环境, 孩子们才会更好地进入游戏情节, 跟着音乐游戏。

2.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幼儿在游戏中能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 大胆尝试, 勇于表现, 享受游戏乐趣。游戏中幼儿是主体, 老师在组织中充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在过程中允许个体差异, 如当幼儿大胆做出第一个动作, 拍出第一个节奏时, 老师赞许的目光, 鼓励的微笑, 肯定的口吻, 如“你的动作真棒”、“我喜欢你这个节奏”、“你肯定能行”“真不错”之类积极评价都令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三、指导游戏玩法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关键

1. 游戏规则简单明确。

音乐游戏是有规则和玩法的, 游戏的规则可以由老师和幼儿共同制定, 也可以根据游戏的深入不断完善。在新授一个新的音乐游戏时, 由于幼儿年龄差异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法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也为幼儿积累了游戏的经验, 为幼儿参加游戏做好铺垫。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 需要正确的规则示范, 供幼儿模仿, 但在游戏过程中不能单纯机械地模仿, 需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大班幼儿, 老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游戏, 大胆创新, 才会让游戏更有挑战性。如音乐游戏:《小老鼠与老猫》中老师只能示范猫捉老鼠的有趣情节, 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兴趣。至于游戏的其余部分, 应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创编游戏内容和相应的动作体现。

2. 游戏形式多种多样。

在新授音乐游戏时, 我们通常采用以故事情境引入, 也可以根据选择的游戏, 采用歌曲、图片、音乐、教具引入;还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等等。但是再好的教学方法、形式如果天天用, 孩子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音乐游戏教学中, 一定要根据选择的游戏内容, 找准适合本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让幼儿在“玩中学”教给幼儿一些音乐知识, 如强弱、休止、间奏等等。如小班的音乐游戏练习小鸟飞, 机械地练习飞的动作时间长就失去了兴趣。如果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小鸟跟着鸟妈妈出去捉虫, 再给他配上音乐, 练习一会儿飞的动作捉几下虫, 再练, 孩子们练得更好更开心, 趣味性也更强了, 对于技能的掌握也更快更好了, 更有利于游戏的进一步开展。

3. 教师角色随机应变。

音乐游戏一开始需要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游戏, 逐渐退出游戏把游戏权交给幼儿。教师在参与游戏时应该选择一些对孩子来说还有难度的角色, 这样不仅融入了游戏情境,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模仿的机会。如:音乐游戏《快乐的旅行团》的游戏中, 老师就可以扮演导游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去旅行, 在幼儿比较熟练游戏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做导游, 教师可以扮演旅行团成员, 在游戏中还可以提示幼儿在音乐变化的时候做相应的动作, 等幼儿在音乐中轮流做导游时教师则可以扮演摄影师帮助幼儿拍照片, 让幼儿能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动作。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游戏, 游戏中可以进行动作的提示, 逐渐的退出游戏, 让孩子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实践创新 第10篇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自《纲要》颁布以来, 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又一度掀起激越的浪潮, 各类综合性、整合性、渗透性的主题式课程不断涌现, 为各类幼儿园的课程构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基础。这其中, 对主题式课程大背景下幼儿园音乐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也不断向纵深推进, 现行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 融于主题的课程

这是当前广大幼儿园使用的最普遍的幼儿园音乐课程形式。《纲要》颁布后, 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众多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 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凤凰小康轩主题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各幼儿园一般在有关教育指导部门的建议下、根据本地区资源背景、自身发展实际, 重点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课程作为幼儿园的基础课程, 其它各种主题式课程以及之前使用的领域式课程则作为参考资料备选使用。

各大主题式课程的共同特征是突出地强调活动的综合性, 也就是整合性, 将综合 (整合) 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 从而使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各主题内容则通过五大领域的各类活动得以反映, 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领域内容, 通过各类活动, 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1]例如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上册第一主题是“我是大班哥哥姐姐啦”, 主题计划历时2周, 共安排了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16个, 其中音乐活动有2个, 另提供音乐备选活动1个;第二主题是“中国娃”, 主题计划历时3周, 共安排了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24个, 其中音乐活动有5个, 另提供音乐备选活动2个。

2. 相对独立式的课程

这种形式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一般为具有音乐教育特色的幼儿园选用, 或者被幼儿园音乐骨干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兴趣较浓厚的教师自主选择在班级中使用。这类课程到目前为止国内出版的比较少, 最典型的代表是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从头到脚玩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是为学前儿童和幼儿教师编写的幼儿音乐教学课程, 它以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 根据上海市和我国沿海其他一些省市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常见主题为背景, 融合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音乐游戏、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音乐创造等元素, 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民歌民谣、世界名曲、新创作歌曲等音乐素材, 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的幼儿园音乐教学。[2]

两类幼儿园音乐课程在课程理念、内容、方法、实施等方面各有特色, 比较分析如下。

融于主题式还是相对独立式, 各具有优势, 也存在不足。因此, 我们出于对现行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的需要, 整合上述两类课程, 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幼儿园音乐课程模式。

二、创新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园本模式的探索

笔者近十多年来, 不断关注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内的实施情况, 近五年来师从上海音乐学院陈蓉老师较系统地学习了奥尔夫教学法, 并在幼儿园跟踪实施, 对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进行细化调整和创新, 有效完善了该课程的易操作性。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 逐步明朗确立了创新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园本模式。

1. 重组课程目标, 完善内容体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基础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 在现行融于主题式幼儿园音乐课程基础上, 有效结合相对独立式幼儿园音乐课程, 进行合理的渗透、拓展、创新, 构建形成音乐园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音乐园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注重音乐性、儿童性以及综合性, 幼儿对世界的整体感知特点和幼儿自身的整体发展特点, 要求幼儿园音乐课程能同时具备音乐性和综合性这双重特点, 音乐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逻辑性、正确性, 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例:幼儿园小班音乐园本课程目标。

构建音乐园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根据音乐园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将融于主题式和相对独立式两类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 构建完善的音乐园本课程内容体系。对融于主题式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创新, 保留与教育主题适切并具有良好音乐性的教学内容, 删除欠缺音乐性的教学内容, 转换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逻辑性、序列化和正确性。对相对独立式课程的内容则要进行必要的细化、调整和创新, 细化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分析, 对难以领会的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创新设计某些教学内容, 使音乐元素明朗化、深入浅出, 以符合“元素性音乐”也就是“原本性音乐”的特点, 使得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为教师们易理解易接受, 增强课程的易操作性, 从而构建完整的音乐园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例如, 《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主题“我们居住的地方”中, 有一则音乐活动, 要求边唱歌曲《夸家乡》边做游戏。这首歌曲的歌词很明显是根据主题的要求创编的, 教材上没有注明词作者, 但从语言特点可以看出词作者应是南京人, 歌曲的曲调套用河南民歌《编花篮》。歌曲《编花篮》结尾的衬词“哪嗬依呀嗨”带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点, 歌曲《夸家乡》结尾的衬词改成了南京方言“乖乖龙地冬”。我们通过反复地歌唱《夸家乡》, 会很明显地体验到歌词与曲调的配合很不协调, 河南的民歌曲调, 填上南京的方言歌词, 怎么唱着都觉得不是味儿, 这样的选材很显然就是音乐凑合主题, 忽略了民歌曲调与歌词创作的音乐性。在课程实施中一线教师也很可能会跟着依样画葫芦, 简单地更换地方名称, 那就更糟糕了, 比如江南苏锡常一带, 如何表达“乖乖龙地冬”的意思呢?所以我们不建议采用这首歌曲教学。民歌的地方曲调与方言化的歌词所表达的风格与意蕴是浑然天成的, 《夸家乡》带有方言特点的歌词还是比较容易创编的, 曲调则最好配上本地小曲, 这样让孩子们幼时吟唱一些地方小调则显得更加自然亲切。

2. 整合变通调整, 创新教法学法

我们对幼儿园音乐传统教法与学法进行反思, 传承汲取其精华, 调整改良其不当, 以幼儿的音乐活动为主体, 增强幼儿音乐实践环节;积极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际先进的音乐教学法, 细化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对难以领会的教学方法作必要的调整变化;根据本园幼儿特点, 选择最适合孩子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 适时创新, 使得教法学法为教师们易实施易变通, 完善音乐教法和学法的易操作性。

一是整合运用多元教学法:如在听辨音的高低活动中, 为了避免音的高低与音的强弱相混淆, 运用讲授法, 加进了形象化的解释与类比, 对乐器的高低音作这样的类比:“兔妈妈唱歌尖尖的、高高的, 代表高音区的演奏, 大灰狼唱歌粗粗的、低低的, 代表低音区的演奏”。而且“尖尖的”与“高高的”固定对应, “粗粗的”与“低低的”固定对应, 还增强了儿童化特点, 使得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音的高低因素上, 淡化音的强弱等因素的干扰, 这样对音的高低的感受、体验与表现这个看似模糊混沌的问题就浅出明朗起来。再如在器乐活动中, 教师跳小燕子的舞蹈作为动作指挥, 幼儿从三个声部轮流演奏到二部合奏再到三部合奏;接着我们加进节奏的要求, 用青蛙跳动作指挥演奏四分音符, 用小猴踏步动作指挥演奏八分音符, 用大象走路动作指挥演奏二分音符, 孩子们兴致盎然地重复练习了一遍又一遍, 很好达成了活动目标。

二是有效设计情景教学法:艺术源于生活, 因此几乎每一个音乐元素都可以用生活来解释, 而对儿童的解释还可以结合童话故事等艺术形式。我们惯常运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必要的教学具衬托, 使幼儿仿佛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 如临其境, 许多音乐元素教学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幼儿学习音乐就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如《从头到脚玩音乐》的大肌肉活动《几肢着地》, 教材中的设计很清楚明了, 附图也很真实生动, 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很难实施, 孩子们在玩几肢着地时过于兴奋失去控制是不奇怪的。我们运用情景教学法, 仅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春天到了, 兔妈妈带领兔乖乖们到绿茵茵的草地上去拍照!兔妈妈喊口令, 兔乖乖们根据几肢着地的要求赶紧摆出一个姿势 (造型) , 然后妈妈嘴里发出“咔嚓”声作摄影状。情景教学法的恰当运用, 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际使用中更易实施更易变通。

3. 整合多元策略, 拓展实施途径

综合本身就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音乐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既能促进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又能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其它领域的学习。如在欣赏音乐时适当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辅助性欣赏, 能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安静的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倾听、再倾听?就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 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可以是在图画中用图画与音乐打交道 (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象, 接受所听的音乐形象化的联想, 用图画将音乐的结构和元素表现出来) , 在身体律动中用身体律动与音乐打交道 (律动游戏、情节表演、哑剧表演、舞蹈等) , 在语言中用语言与音乐打交道 (讨论音乐、将音乐转化为语言) 等。但是在渗透与整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不小心就会将一个音乐活动上成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或是美术活动等, 因此在渗透和整合中, 要抓住“音乐”这一本体, 渗透相关领域, 重视突出听、唱、看、舞、做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 要给幼儿留有充分的听赏、感悟、体验音乐的过程, 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表现, 使得聆听音乐变得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 引导幼儿在参与体验中学习音乐。

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将音乐有机地融入晨间点名、韵律和早操、户外活动、餐前准备、入睡安抚、午睡起床等一日生活环节, 一日生活的常规竟然演变得如此神奇有趣。如融入晨间点名活动, 将每天单调、呆板的点名加入旋律、声势、节奏等音乐元素, 当被点到名的孩子会有节奏地应答“今天我呀很开心”, 其他孩子则会一起用手势做微笑动作伴随发出“咦”声来应和;当被点名的孩子说“今天我呀不舒服”, 其他孩子则会一起耷拉嘴巴发出“呜”声表示难过。融入韵律和早操, 利用孩子们喜欢玩的音乐游戏或集体舞蹈, 加入捻指、拍手等声势动作, 再加上孩子们的动作创编,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

进一步丰富音乐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课程管理机制上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 常规教学与专题活动相结合, 音乐与一日生活各环节相融合, 在时间、资源和设施等方面保证音乐课程落实到位。有效开发和利用幼儿园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 重视家长和社区的宣传工作, 通过“六一”大舞台、家长汇报会、向周边姊妹园研讨推广会、家庭亲子音乐活动、社区儿童“开心一刻”音乐活动等活动形式开放展示系列音乐课例和游戏, 调动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高品质的乐器与自制简易乐器相结合。高质量的打击乐器能够让孩子从小接受纯正音色的熏陶, 如日本铃木公司生产的乐器, 价值不菲, 可以通过逐步投入订购, 不断丰富乐器的种类和数量。自制简易乐器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将各种盒子、罐头、瓶子制作成鼓、沙球等, 创设让孩子自由表现的乐器区域环境, 丰富孩子们的音乐活动。

创新幼儿园音乐课程, 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借鉴国外的先进音乐教育理念, 根据幼儿成长需求,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对幼儿园音乐课程进行系统策划, 整体建构, 精心开发, 使之成为适合孩子学习、便于教师有效实施、具有园本特色的音乐课程, 从而着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富于个性的发展。在实践与探索中, 我们还体悟到了许多相关的重要问题,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解决, 如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的有机整合需要行政力量的坚定推进与研究者恒久的坚持;怎样较快地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 使得全体教师在花费较少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 这也需要计划行事;尽可能充实质量上乘的音乐设备, 积极创造一个曼妙纯正的音乐陶冶环境,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2011年7月第2版:导言.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之我见 第11篇

关键字: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在幼儿教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娱乐,还具有指导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方面使儿童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首先,音乐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快乐,萌发兴趣。幼儿与生俱来地对声音有兴趣并能够敏锐地感觉,很小的幼儿就能对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产生兴趣,这是幼儿对音乐的一种本能反应。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健康自信地成长,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自由舒畅的情感中体验和学习,对幼儿性格、人格的养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现根据部分《幼儿园课程标准》,分别阐述音乐教学目标如下。

(一)满足唱歌的欲望。爱好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婴儿听见各种声音,便自动的注意,有时停止一切动作,侧耳静听。他们在没有说话之前,便咿呀作声,表示愉快或要求,当他们游戏的时候,也常常吟唱着;他们喜欢学鸟鸣,或其他动物的叫声以取乐。这些都足以表示儿童有唱歌的欲望,音乐教学中,正可以满足这种欲望。

(二)启发并增进欣赏音乐的机能。儿童唱歌的能力,彼此大相悬殊,有的唱得很好,有的不会唱,可是欣赏音乐的兴趣,个个都有的。这种兴趣,我们应使儿童们得到满足,并且要增进他们的欣赏能力。

(三)发达发声的官能节奏的感觉和训练节奏的动作。通常儿童都具有发声的官能,教儿童唱歌,是要使他们发声的官能格外发达,儿童对于节奏,感觉愉快,我们要训练他们做各种节奏动作。

(四)发展亲爱协同快乐等的情感。幼儿园里可以利用合唱团体表演、团体演奏等,以发展亲爱协同等情感。

(五)引起对于事物的兴趣。幼稚园的音乐,是以儿童习见的事物为题材的,我们可用音乐引起儿童对于动物、工作、游戏、故事、儿歌等的兴趣。

二、调动、激发对音乐的情感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和欣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习惯采用“范唱—教唱—跟唱”的教学模式,幼儿只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茫然地在跟着老师的感觉走,根本谈不上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严重干预和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更是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收到的效果则是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近年来,通过重新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认真研究了目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与时俱进,很快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主动地、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并达到调动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的目的。

三、 注重音乐的情境创设

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单调的传授,根本就调动不起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创设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事物、环境和情境等,就会激发幼儿认真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的探索和理解,来掌握情景中所隐含的内容,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课程实施是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最重要、最系统的途径,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实施课程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分析整理相关研究后发现,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资料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育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音乐课程实施而言,就是教师在理解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音乐课程进行思考和加工,并将之转化为实践状态的过程。面对具体的课程情境,教师需要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决策行为。笔者在了解中发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问题,也会产生一些教改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及学科知识,无法将新的想法进行实验探索。因此,从教师层面对幼儿园音乐课程实施进行研究显得更为必要。

四、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

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难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好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童趣,才可以落实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例如《迷路的小花鸭》,通过我精心设计的挂图,小朋友很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内涵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小朋友学唱歌曲的环节了,那么怎样让小朋友既学会了歌曲,又要摆脱以往的单调的教唱方式呢?这时我就把这首歌曲创编成了一个小游戏:《郊游》——老师扮鸭妈妈,让全体小朋友头戴小鸭子的头饰扮小鸭子,把小朋友坐的小凳子摆成一个大池塘,同时播放《迷路的小花鸭》,师友一边摇摇摆摆地学着鸭子走路的姿势,一边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反复几遍之后,鸭妈妈说:“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回家吧,记住了都要跟着妈妈,不要走丢了迷了路就找不到了家哦(以后迷路而找不到家的小花鸭埋下伏笔)。”等所有的小鸭子都回到家(回到自己的小凳子上),却听见了哭声,反复几次游戏之后,小朋友已经大部分都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了。就这样我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了音乐,还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促进幼儿音乐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顺利地完成了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关注幼儿园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一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2]戴维嗾里奥特著,齐雪、赖达富译.关注音乐教育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2

[3][美]杜威著,姜文闵译.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教育出版社,2005

[4]龔文嘉,浅析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0(19)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幼儿园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第12篇

幼儿园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幼儿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 做好这项工作。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 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有的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讲解地过于简单, “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 面向全体幼儿.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 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 以教师动情的演唱, 生动有趣的讲解, 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幼儿细细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幼儿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幼儿园幼儿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 审美趣味是狭窄的, 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 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幼儿园幼儿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 因而倍感兴趣。幼儿园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幼儿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幼儿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 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熟悉。

幼儿园幼儿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 因而感到兴趣。然而,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 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 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

当然, 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吸取精神养料, 扩展音乐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 一方面它很抽象, 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 (乐曲) 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 使思想得到升华, 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日“浸润心灵”, 或日“净化灵魂”, 或日“改进德行”。但是, 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 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 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 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严重地危害了孩子们的身心, 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 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 让幼儿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 引导幼儿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幼儿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孩子的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幼儿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幼儿从那雄壮的旋律, 那有力的节奏, 那铿锵的“起来, 起来, 起来”歌声呼唤中, 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 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 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小朋友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 轻轻“敲门”, 主人“开门”, 互相同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 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 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 提高幼儿审美品位, 培养幼儿高尚情操, 对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 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幼儿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权成、夏之放、接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1]刘权成、夏之放、接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

上一篇:订单农业决策下一篇:生物教学中情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