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心理调节

2024-05-25

声乐学习心理调节(精选3篇)

声乐学习心理调节 第1篇

一、影响声乐表演者心理控制的因素

(一)生理问题

声乐表演注重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表演者可以在心理支撑的作用下充分的展示生理动作,从而更好的表演作品。对此可见两者间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身体放松不要紧张,但是基于生理的角度来说,在相对于放松身体自然的情况下,是不能很好的进行歌唱的;开口唱歌也是一个动作,需要力量的结合,但是力度的把握,直接受到表演者心理的关系。当前很多的表演者在进行唱歌时,音调不准是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作品高音时,力度的把握直接影响着高音是否唱好,主要原因在于表演者在唱歌时,遇到高音时,常会出现担心、恐惧的心理,此时生理上也会受到反映,导致不能自然的进行唱歌,对此可见唱歌并不容易,要想更好的表达作品,就需要心理、生理的有效结合。

(二)个人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但是情绪也会带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紧张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产生的,尤其是在表演过程中,紧张情绪可直接影响着表演者的思绪,关乎到现场的发挥。除此之外,人们具备的喜怒哀乐情绪等,都是影响着表演者表演者护着专业水平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有专家表明,表演者在表演时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会使演唱单板乏味,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生动活波的情绪会使得演唱效果显得更加的动听,对此加强心理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思维意识

人的思维意识,主要包括潜意识以及有意识,两者的区别在于潜意识属于个人习惯,而有意识的控制是带有目的性的。两者虽然不同,但是都能够影响歌唱表演者的歌唱质量。例如歌者在演唱高音部分时,往往很难进行表达,但是将这个高音部分单拿出来,就会演唱的非常容易,这就是指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差别,而表演者要想是两者达到平衡,就少不了对于两种意识的控制。

二、心理调控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目标

表演者制定了合理的目标,直接决定着演唱中的精神面貌,才会具备表演中自动调控的能力,对此可见制定目标对于声乐表演者的重要性。实际上当前很多的声乐表演者大多数并不对于该项职业感兴趣,导致心理出现偏差,使其不能真正的投入到歌唱表演中,感受不到声乐表演的魅力,导致目标不明确,心理调节能力不到位,针对于此类歌者,更要积极地提倡制定合理目标的重要性,要想取得成功的舞台表演,就需要不断的努力。

(二)注重声乐技能的培养

心理状态调节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取得不错的成绩,还是需要是扎实的声乐技巧进行支撑,对此可见加强声乐技巧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提高声乐演唱中的自信心。但是声乐技巧的养并不容易,需要歌者不断的进行纠正、磨练,在增加自己听觉、敏感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反思与创新,保证舞台表演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情绪的控制

加强心理活动、情绪的自我有效控制,避免紧张情绪对于心理控制效果的影响。其次紧张的情绪,还会直接影响着演唱技巧的发挥,增加了歌者的演唱压力,扰乱其唱歌表演的思绪,对此表演者在上台前可以深呼吸,在舞台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置于作者的作品创作思绪中,将自己置身于舞台上。对作品理解的不够渗透,会让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不到作品意境当中去,从而形成心理的紧张;对此歌者在演唱之前,首先要对所演唱的作品,在旋律、体裁、题材等有个深入的了解。当表演者在舞台上,遇到更换曲目、话筒失声等情况,会增加表演者的紧张情绪,对此在平时的锻炼中,就要加强对于歌者舞台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心理控制与调节,从而更好的提高歌者抗干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分析,发现表演者心理调控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作为声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在日常的锻炼中,注重自身的演唱问题的调整,增加自己的演唱技巧、心理调控能力、舞台经验以及特殊问题处理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表演者,保证舞台表演保质保量,感受到学习声乐表演艺术、培养心理调控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声乐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声乐表演事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声乐表演的质量逐渐重视,尤其是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教学,人们都只注重声乐演唱的技巧,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于声乐表演者的影响。对此本文就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控制,调节

参考文献

[1]王晓棠.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北方音乐,2010,12.

[2]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声乐学习心理调节 第2篇

(一) 掌握声乐技能程度对声乐表演中的心理影响。地方高校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的设施, 以及对于招生情况的不可选择性。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在进校前接受一段时间的考前培训, 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出于考学的多方面原因而进入地方本科院校。他们对于歌唱中的呼吸、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的运用还不成熟, 演唱时身体各个器官的也缺乏协调性, 也就相应的导致了他们在歌唱中的心理紧张。

(二) 舞台经验对声乐表演心理的影响。声乐表演是一门表演艺术, 它是要通过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呈现。表演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 而且要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表演者在舞台中常出现的状况, 如放错伴奏, 跑调, 破音, 歌唱前喉咙不适, 灯光, 观众的视线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会使表演者惊慌失措或者心有余悸。表演者由于缺少舞台经验, 无法应对舞台当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在舞台下以及练习过程中都展现出自然和积极的状态, 可是一上了舞台就极会出现脑袋一片空白, 心跳加快气息浅薄, 特别是到了高音部分表现得相当吃力, 还伴随着习惯性的不良的动作和表情, 致使表演失去美感, 缺乏表现力, 而失去了观赏价值, 失去听众。舞台中技能的良好掌握及其运用得好, 也需要建立在具备良好的舞台心理调节能力的基础上的。

(三) 情绪性格对声乐表演的影响。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每首声乐作品都有自身的情绪特征, 比如作品《我爱你中国》不仅需要大气磅薄的英雄气概, 同时也要有细腻的柔情感情色彩。演唱时学生的性格也是影响声乐表演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人多接触世界, 性情开朗、自信利于歌唱, 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性格比较孤僻、害羞, 不利于声乐表演。

二、声乐表演中心理调节能力

(一) 注重声乐技能协调运用。常言到“艺高人胆大”, 地方院校的学生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训练, 提高自身应用技巧的能力。演唱时, 要保持正确、优雅的站姿, 歌唱时要把共鸣腔打开, 嘴形自然, 不要紧张、僵硬, 保持常态心平气和, 既要紧张又要相对松弛, 才能控制好共鸣腔, 得到想要的音色和音量。歌唱的吐字是很重要的, 如果咬字含糊不清, 将无法表达歌曲意义, 平时要注重朗诵练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能力并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刻苦训练培养好演唱中的各种适应心理, 为下次的演唱做好心理准备。

(二) 增加舞台经验对表演心理的作用。缺乏舞台经验使表演者因不适应舞台而产生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 影响歌唱发挥。所以表演者增加舞台经验是有必要的。对出现的紧张, 冒冷汗, 心跳加速等, 有些人解决的办法有, 深呼吸, 原地踢腿或者做扩胸运动等, 压腿运动等, 达到放松缓解局部肌肉和韧带的作用。深呼吸也可以使呼吸肌肉相对方放松。可以利用注意转移法将注意转移, 消除部分紧张。王晶一《论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与调节》中说到, “转移紧张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中, 仔细体会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 切忌这个时候不要背歌词, 拼命的回忆歌词会感到越来越紧张。”[1]那么除了回忆歌词不能做外,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旋律上和情感抒发内容上。歌唱表演是一项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 所以在表演中应尽量避免陋习的出现。在情绪稳定之后, 表演者应该理性的控制好歌唱的行为举止, 理性的认识和控制好容易出现在舞台中的不良习惯, 例如, 用身体、脚或者头来打拍子, 伸下巴站姿随意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 所以在平时技能训练中, 应该以认真、正确的心理状态去对待, 只有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和歌唱的行为习惯才能在舞台中展现出个性的美, 才能使自己对舞台充满自信。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增长见识, 加强实战经验。

(三) 声乐表演中情绪性格的调节。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声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他们演唱积极性, 引导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声乐表演不仅需要演唱功底, 同时歌者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会为歌唱家演唱的歌曲中的情感而感动, 比如刘和刚在歌手大奖赛演唱的《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声乐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改变害羞的情绪, 多上台表演, 增加他们演出实践活动。

三、结语

声乐表演少不了心理的调配, 也只有了解和掌握舞台中的心理, 多去实践、练习, 才能够在逐步提高声乐表演中的心理。声乐表演是心理感受的集中体现, 是人文素养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在外表露的形式之一。对于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演唱心理的提高和应用, 笔者认为还要编写适合地方院校学生发展的声乐心理教材, 让学生提高声乐心理方面的知识, 增强他们战胜心理问题的信心。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吸收声乐表演心理方面的教师, 努力提高在校声乐教师对于声乐表演心理方面的研究, 加大投入力度, 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一.论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调控与调节[J].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07, 1.

老年病人的心理调节 第3篇

比如,有的老人性格急躁、情绪容易激动、缺乏忍耐性,这样的人一旦患上冠心病或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会耐不住病痛的折磨,情绪可能会更为反常,必然对病况不利。

也有些老人,性格内向,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逆来顺受,人际关系淡漠,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因而容易发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消化能力下降,导致缺乏营养,进而加重心理反常,形成恶性循环。

上一篇:大学军事理论教育方法下一篇:网络影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