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2024-08-08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精选10篇)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第1篇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要应用于生活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 训练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克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自己称出一只铅笔、一个直尺、一个本子的重量, 边称边用手掂一掂他们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克的重量。随后, 让他们谈谈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用克作单位。学生说出了一袋盐、一袋酱油、一盒牛奶、一枚戒指、一块香皂等, 再一次加深并扩展了对克的认识, 丰富了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 有好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方法去解决, 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问, 当学完一个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比如, 算一算家庭的收入, 或上街购物等。对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 对他们提出要求, 让他们多观察, 勤思考, 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分析, 去解决。通过自己亲自实践, 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融入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测量圆的周长”时, 我让学生找出常见的圆形物体设法测算。有的学生就说:“把圆的东西滚一圈, 然后用尺子量就可以了。”还举出例子, 如自行车轮, 吃饭用的碗等;还有的学生说:“拿绳子在圆物体上绕一圈就知道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 “要这样的话, 量量地球的周长需要多少绳子啊?”这时, 我让他们计算常见物体的周长, 量出这个物体的直径, 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使他们自己探索, 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三、应用题的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应用题教学中, 要侧重应用, 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懂得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先理解生活中的道理, 再去理解应用题中的问题, 如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境, 在讲进水管和排水管同时开放, 几个小时可将水池注满时, 就有学生提出, 干嘛费那劲, 把排水管关掉多好。这时, 联系生活实际, 给他们讲明白, 水塔放水时, 有些用户在放水。难道我们要把进水管关了, 等水塔没水了, 再往水塔中注满水, 再让大家放吗?这样他们就理解了应用题的应用价值, 他们理解了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关系, 就可以学得透彻, 理解得到位, 也就能很好地应用。例如, 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 我就借助家庭人口数来分配。再如, 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青青草地上, 灰太狼躲在大树后看喜羊羊和他的同学做游戏, 远处几只小白兔向他们跑过来, 灰太狼怎么数也数不清。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个?这个场面使学生很乐意去动手做一做, 想一想, 他们就会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 印象就特别深刻, 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就会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更懂得了学数学是为自己而学的, 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的。

四、在生活中强化应用意识, 培养应用技能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数形随处可见, 无处不有。例如, 元角分的认识和购物计算, 时分秒的知识和日常作息, 行程问题与生活中车辆人员运动计算;长度、面积和容器的测定等。教材中许许多多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所以, 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尽量创造条件,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是提高数学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设计一些综合题、发展题, 采用竞赛、游戏等方式, 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五、让数学回归生活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初中化学教学 第2篇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初中化学教学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旭波

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开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注重情景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应,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生活中的一种蔬菜洋葱的分层联系在一起;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二、充分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还比如为了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我在课后布置了作业,先让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想办法达到实验目的,然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检验它。有学生想到把一块桔子皮封在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里,过一段时间观察桔子皮的变化情况。

三、充分利用课本知识,重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尽量举出既容易理解,又新颖贴切的实例。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可这样引入“火是什么现象,怎样使火燃烧起来,又怎样使它熄灭?爆炸和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等问题,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揭开谜底的心理。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讲盐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热水瓶底的水垢如何去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含碳酸钙,而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被去除,在家里用什么来代替盐酸?不少学生回去问家长取水垢做实验,这样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有时只有片言只语,但作用却不可小视,只要把握分寸,就会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技术和开阔眼界。

四、充分利用课后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原理学生是无法解释的,这时我们应充分挖掘课后资源,比如上图书馆去查,到实验室去验证。而现在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他们不仅知道了为什么,而且还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化学。而且网络上的资源更多的是学生易看懂且感兴趣的资源,例如在讲完农药波尔多液时,可联系实际问,该液体能否用铁制容器来盛放?讲完盐以后,可问用那些方法可以检验家中的白色粉末是食盐还是碱面,选药品时也用家中常见的。并始终追问为什么,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再比如有些微观领域的粒子凭肉眼根本无法看到,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去想象呢?光老师讲往往不容易讲清楚,如果到网上下载一些微观粒子内部的flash动画放给学生看,那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课外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作业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时,要讲清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产生重要的作用,又要强调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地壤退化及水、大气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然后布置课外作业,“调查自己家的土地经常施什么化肥,本村农药化肥主要污染那条河流,污染程度怎样?本地的水土污染还有那些因素造成?针对污染情况,当地政府部门都采取了那些治理措施?”。再例如,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有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联系生活进行政治哲学原理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政治;哲学原理;生活;联系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学习,是很多学生都头疼的一件事。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他们很难弄明白这些哲学原理,经常是听的时候稀里糊涂、背的时候死记硬背,这样

的结果就是考试遇到关于哲学原理的题时总不知道如何下笔,甚至乱答一气,将沾边或不沾边的原理都答到题上。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对此也很头疼,觉得自己明明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可是学生们还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些原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哲学原理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在讲授哲学原理的时候想办法将它们具体化,想办法把这些哲学原理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原理,在理解之后再记忆或做题就会容易多了。其实,让学生学习哲学原理的目的,本来也是让他们用这些原理及方法论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且在讲授时联系实际,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哲学原理、方法论与生活是有关系的,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将哲学原理、方法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笔者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政治哲学原理,尽量联系学生熟悉的事情进行讲解

有很多人觉得哲学原理就是抽象的,将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是很容易。其实只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研究这些哲学原理,就一定能够发现它们与生活的联系之处,因为这些哲学原理本就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内容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在讲授这一原理时,教师可以首先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这是一个典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例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向解放道路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曲折和困难,但是他们依然在曲折中向前进,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学习中国历史的学生们更是知道。这样联系熟悉事物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再比如发展观点的原理,内容是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在讲解这一原理时,教师可以直接举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为例:人类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原理的例子,每个学生又都知道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所以在这样讲解后,他们就可以理解这个原理的内容,然后举一反三地将它们运用于我国和外国的发展史中,甚至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二、在讲述哲学原理时要尽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

人是社会中的人,哲学原理又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它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这当然也就包括学生。因此,在讲授哲学原理时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讲解上述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时,除了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让学生对这一原理进行理解外,还要把它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做可以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我在讲这一原理时就把它同学生自身的发展联系了起来,我告诉学生们其实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过程: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甚至打击,这就是曲折性;但是他们仍然健康地、一步步地成长着,并且每天都有新的发展,这就是前进性。再如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在讲这个原理时,正好遇上校际篮球比赛,我就以此为例告诉学生,整个篮球队就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都是整体里的部分,在进行比赛时,尽管个人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整个队的士气都不高,大家也不相互配合、鼓劲,那么他们肯定就无法胜利,这就是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而在大家配合很好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表现特别出色,连连拿分,就可以促进球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这就是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三、在讲述原理时要联系方法论指导学生的学习

高中英语课堂如何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第4篇

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依然存在问题:单纯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 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等。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 教学课堂一片沉闷, 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更新与完善。

以下是笔者的心得, 仅供参考。

一、联系生活, 兴趣引导

高中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必然需要生活元素的融入, 教师只有选择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善于联系生活, 引入现实生活, 将生活元素同课上教学联系起来, 才能为整个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

同时, 教师也要注重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比如fare、fee、price、expense几个词都有“费用、金额”的意思, 然而彼此间却存在微妙的区别, 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 通过列举与学生生活最直接、最相关的实例来识别、辨认这几个词汇。

fare:早上乘坐公交车、打出租车的费用。

fee:专业服务的费用, 如律师服务、医生服务等的酬金, 考试报名费。

price:价格, 商品出售价格。

expense:花销、支出, 如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家庭一个月的开销等。

教师将所教内容和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关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就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感受到英语语法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表达, 诠释生活

高中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牢固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 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用自己的英语去描述、诠释生活,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 让学生自觉展示自我, 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例如, 高中英语教材开篇的第一个模块“School Life”。学生一接触这个题目, 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画面, 因为学生每天就是在这种生活、氛围与环境中成长的。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 从而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课前不妨设计一个课件, 围绕“School Life”提供几个关键词, 让学生围绕这些关键词, 再结合自己实际的校园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了观点;一些学生也坦白地说出了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面临的学习压力、挑战、考试的紧张情绪等, 教师由此了解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 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列举实例, 生活化引导

简单来说, 英语语言教学就是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力量, 必须明确语言来源于现实生活, 同时又运用于现实生活, 只有将语言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为学生列举一些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 才能把学生带入到真正的学习情境, 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列举现实生活实例时, 要注重趣味化引导、兴趣性教学, 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现实条件, 培养学生积极的语言学习热情。

例如, 在学习“The Environment”这一单元模块时, 整个模块的主旨大意就是向人类发出号召——积极保护环境, 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日常生活做起。讲到此处, 教师不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用简单的一两个英语句子、短语、单词等表达如何保护好环境。

同时, 教师在进行本单元内单词、词组解析教学时, 还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实例, 让学生围绕这些生活实例来造句。

例如, wipe out这一短语意思很多, 主要有“消灭、吞噬、擦拭”等, 教师不妨引入生活实例, 让学生围绕这一生活实例来造句,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用“wipe out”一词造句:“你能擦拭一下咖啡杯吗?”学生脑海中组成造句:Can you wipe out the coffee pot?

教师要尽量列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句, 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够将英语语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联系生活激活化学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化学;生活;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61-01

教学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则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一、化学从生活中走来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引入化学问题要尽可能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导入。不要过多纠结学习化学是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否则就会偏离学生的实际,就会走老路。学生所学的东西就在时间流淌中而流失。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用醋可以除水瓶里的水垢;用鸡蛋或牛奶可以解重金属中毒;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合使用,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醋酸、蛋白质、胶体和氮气的性质。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虽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因为知识和技术在更新,而教材却在滞后。如水的净化,教材中自来水厂的净水剂说的是明矾,而现实中,明矾这种落后的净水剂很少使用,多年前就被聚合铝盐和铁盐所取代。在生活中感悟化学,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有用,才会用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就愿学、乐学、善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永远是化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化学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若将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这一节课将会干巴巴,学生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启示。如果找几个因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则环境保护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了。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历史上曾出现75%的人患红眼病;广东省有一个小山寨有一段时间出生的婴儿都是女孩,变成“女儿国”,后来调查才知道是因为采矿队在采矿时破坏了当地的水质,水源被铍元素所污染等。有了实际的数据和现实的例子,学生听课的热情高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

家里的液化石油气是烃类,绝大多数的烃类虽是稍有气味的,但为什么“煤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这是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气味而不是烃类气体的气味。向学生提及,他们对硫化氢就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要在石油气中加入硫化氢?是因为这种特殊气味容易被人们闻到,从而可以及早发现石油气漏气,以达到及时查漏处理,防止石油气中毒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使学生增加生活常识。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很难用理论知识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简单了。

三、让化学在实践中回归生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如: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通过高中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小实验,学生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回家动手做一下。讲焰色反应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炉上洒少量的食盐,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在讲葡萄糖的性质时,教学生自制甜酒;或者自制葡萄酒;教学生巧用一些化学知识: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用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油迹即可消除。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第6篇

教学中, 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 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 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 要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 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 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 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计算方面:可根据班级数, 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亲手去摸一摸, 比画比画, 并给它们归类。其他还有像空间位置、统计方面均可找到合适的数学素材。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指导学生观察教室, 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这时, 学生刘继鑫恍然大悟大声喊道:“老师我知道了。咱们班有7排桌子, 每排正好7张, 这不正好用到7的乘法口诀吗?”学生的思路都打开了:“有7排, 每排7把椅子, 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每人1个书包, 有7排, 每排7个”。这样, 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加深了理解, 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

二、设置真实的数学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知识是情境化的, 它是被应用于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认知结构过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 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 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教学“比例应用题”中, 一上课我就端出两杯饮料给两位学生喝, 两位学生喝得直摇头, 一个说饮料泡得太浓了, 另一个说饮料泡得太淡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问道。学生各抒己见, 都想上来配制一杯可口的饮料, 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有一杯200克的水, 应加多少橙汁粉才合适?”有的学生已高高地举起了手, 有的在自己嘀咕, 有的则在动笔思考, 整个班都沉浸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先用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 (新的一天开始了, 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 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同时我配以儿歌, “太阳当头照, 花儿对我小。小朋友起得早, 正在校园做早操。”) 同桌互相说说, 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静态的图片配以欢快的儿歌, 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我在实物基础上展示出角, 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三、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巩固数学学习成果

学习数学, 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而必须学会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里的“有价值的数学”应该理解为学生学习课堂数学后能在实践中或真正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运用, 并提炼出有效的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因此, 可以走出课堂, 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如在教学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 可以让学生用这两种记时法记录一下自己双休日作息。在反馈中, 学生不但巩固了两种记时法的联系, 而且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

四、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逐渐练就学生敏锐的数学慧眼, 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并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图形拍摄下来或下载、收集、整理出来。学生纷纷把自己找到的轴对称图形展示在大家面前:翩翩起舞的蝴蝶, 校园里的绿叶, 充满喜气的窗花等, 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美, 在欣赏的同时有的学生喊着有对称的, 学生说的很多, 我便问他们“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这就很自然地引到对称的特征讨论中。这样的观察、查找,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 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美。

笔者坚信:只要教师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衔接和交互, 把生活数学提炼成文本数学, 使封闭的文本文化和学习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自我发展过程。那么, 我们的数学教学, 就更加具有生活的味道, 就定能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富有生命活力的整体。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明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 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第7篇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 我们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责任。如何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让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地生根, 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融合, 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实用价值,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动力,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化学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化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好化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挖掘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充分挖掘化学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结合初中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已成为所有初中化学教师的共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内容,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情境, 用这些情境给学生展示熟悉的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这种实用价值可以说一举多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会使学生对化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化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把初中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 这种抽象性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为了使他们比较轻松地掌握化学规律, 课堂教学中, 我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在教学情境中参与生活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培养初中生应用化学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 老师们通常对一些化学题的教学感到力不从心。往往老师在教学中讲了又讲的内容,学了又学的知识,学生在自己运用时还是免不了出错。究其原因,我想因为教师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化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应用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过于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化学能力培养。

所以, 我建议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化学应用能力。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学生生活,及时发现和提炼化学素材,把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场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让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长时间及时训练,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化学知识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锻炼, 更是一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对初中生来说,既学会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摘要:如何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让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地生根,成为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融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此,教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实用价值,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注重化学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第8篇

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为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课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室内把香水喷洒在衣服上,整个屋内都充满香水味;洗的衣服在阴凉处干得慢,而在太阳底下干得非常快;放学回家能闻到饭菜香味;在教学燃烧与燃料的内容时可播放相关视频:商场着火,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还有出租车上标有CNG是什么意思 ;教学气体溶解度时 ,可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碳酸饮料摇一摇会产生大量泡沫;在教学《盐》时,情景引入,人每天为什么要吃加碘盐? 因为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可介绍生活中的有些食物不可多吃,如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同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等,多食对人体健康不利。

二、从生活中寻找代用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可取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化学仪器的代用品,将化学仪器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实验时,用到的仪器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代用品。用青霉素瓶代替集气瓶、输液管代替导气管、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让学生用这些代用品连接成微型仪器,以制取收集氧气。这样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将生活中的废物再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美育教育。如在《水的净化》实验中可用生活中的代用品自制净水装置。取一个空软塑料品,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由上到下分别放着棉花,小卵石、细纱布,药用炭等,就可得到一简易净水器,其中细纱布、棉花可起到代替滤纸的作用等。此外,可用筷子代替玻璃棒搅拌、果冻盒代替小量杯、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白醋代替稀盐酸等。生活中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正确合理地使用代用品,不仅可节约药品,减少仪器的耗损,更重要的是可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并不是孤立的科学。

三、开展家庭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布置家庭小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

例如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铁锁, 这是利用铅笔芯中有石墨,而石墨具有润滑性,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对石墨的润滑性有感性认识,而且学会运用;在教学完酸与碱的性质后,让学生回家自制指示剂,并验证酸与指示剂的作用。可取月季花或胡萝卜或紫甘蓝做原料,研碎、滴几滴酒精浸泡一会,在用纱布过滤到玻璃杯中滴加两滴白醋,观察颜色的变化;教完《酸、碱、盐的性质》后 ,可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自制碳酸饮料》,在饮料瓶中加入约适量白糖和果汁,再加入少量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一些柠檬汁,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开展家庭小实验能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夯实基础,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素材, 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把大自然社会生活搬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农村、商店等地参观、访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例如在教 学《水的净 化》之前 ,布置学生 提前参观 我区( 惠农区 ) 的自来水厂 , 并写调查报告 , 上课时汇报个人的调查情况并评选出较好的报告进行传阅学习。又如教学《爱护水资源》时,让学生参观惠农区的黄河水的污染状况,并采集样本课堂展示;同时可拍摄公园的一些水池被污染的照片,分析这些水被污染的原因和源头,并写调查心得体会,理解如何做到爱护水资源。介绍课本131页有关灭火器的内容时,让学生查阅有关灭火器的资料, 认识我校使用的灭火器型号及使用方法。调查宁夏惠农区恒享百货商场所用灭火器型号,与我校灭火器的区别,利用周末时间调查郊区土壤状况,采集样本测定酸碱性,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 跟当地农民伯伯种植的植物种类是否一致。

五、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 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学习气体的溶解度后,让学生解释夏天喝完冰镇的饮料,为什么会打嗝? 又如新房装修后,在屋内放一些药用炭起什么作用? 学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解释在夏天被蚊虫叮咬后,在家中最简单又安全的止痒方法是什么? (涂抹肥皂水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臭豆腐, 为什么很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 在填写档案时或中考答卷时为何要求用碳素笔填写或作答等? 把化学知识尽可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书本知识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 第9篇

一、联系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还能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化学现象,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使其快速地投入到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达到解决实际化学教学困难的目的。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何选择。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让学生分析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同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巩固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化学的存在,从而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趣味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大部分化学概念和规律都离不开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在上课前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并准备实验,实验开始前准备好95%的乙醇,实验前把它与水按照1:1的比例调匀,把手帕浸透在调匀的溶液中,然后用手慢慢地挤压手帕,并手帕的两角用夹子固定,在火苗的上方点燃,待火苗变小时,快速摇动手帕,熄灭火苗。这时,学生会发现燃烧后的手帕并没有任何损坏。

主要原理是:液体乙醇受燃后会成为蒸汽,而不是直接燃烧,火苗是蒸汽燃烧而产生的。因为手帕上的温度低于乙醇火焰的外焰温度,所以,受热蒸发的是吸附在棉纤维空隙里的乙醇,手帕棉纤维的着火点较高,还未达到燃烧的温度所以不会烧坏手帕。

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产生影响,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揭开科学知识的奥秘。

三、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性质》中,主要让学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不同的概念和主要的表现。

案例:碱的化学性质

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你知道哪些碱?常见的碱有哪些?你了解它们的性质吗?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手接触石灰浆时间久了会怎么样?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你见过氨水吗?它有些什么性质?

设置探究实验一:观察固体烧碱、消石灰的颜色、状态,在表面器皿中放一些固体烧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小组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如表1所示)。

设置探究实验二:在试管中加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加入水,振荡,观察它的溶解过程,并摸一摸试管,感觉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组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详见表2)。

通过设置情境课堂探究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设置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学实践也证明,情境教学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对于初中化学课堂也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等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摘要: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而教学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维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下去。本文就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日常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论初中化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好初中化学课程的关键,许多教学方法,如视频演示、分组进行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等手段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能够始终坚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学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初中化学学习应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在日常现象中教学生学习化学

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出发,引发出课堂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可以通过讲解为什么一些重要的档案文件必须用碳素笔来书写的问题,进而引入碳的性质;从生活中打开啤酒瓶和易拉罐时饮料会涌出的现象,来引入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的问题;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净化水的多种方法逐渐引入水的净化等化学知识。这样做以后,不仅仅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和生动,而且也培养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的普遍特点,可以把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农村的实际生产劳动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保管方法,市场上出售的农药和化肥的配制浓度以及配制方法。把化学肥料的化学式和计算常用的氮、磷、钾化肥有效成分的百分比含量等这些课本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去学习,使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同时也培养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使学生们更加的热爱学习化学。

二、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

将实际生活因素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就会使学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在讲解酸碱度时,很多教师是分组让学生测试硫酸溶液、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这时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化学毫无意思,相反,如果在实验中让学生测试唾液、学生收集的工厂废水、果汁、洁厕灵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就很可能会兴趣浓厚,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到,测出来的结果完全是学生们自己的功劳,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在讲解“酸和碱”这一章节时,可以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例如,碱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洗碗等,因为在清洁剂的成分中也常常含有部分氢氧化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人们用草木灰洗碗是同样的道理。讲解氯化钠的性质时,可以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些妙用,例如,每次洗头时,可以在温水中加入一些食盐,用食盐水来洗头,可以防止头发的脱落,同时也能使你的头洗得更加干净。不小心划破皮肤时,用盐水及时处理伤口,可以防止伤口发炎和感染,盐水漱口能够健齿等等,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时对生活现象和一些常见的物质也会产生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邊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充分认识化学问题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将学生手脚束缚,只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绝对是不科学的。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实践,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明白其所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如:在讲解氢氧化钙的时候,找雪饼中的干燥剂小包让学生亲手展开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非常的高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不但认识了氧化钙同时还感到氢氧化钙离自己很近,并从中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服务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让它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的课外生活中,我们应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实验并解释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生活中利用燃烧法鉴别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对花卉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检测;对某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成分进行分析并了解它们对自然界污染情况,以及如何进行防治;自制冰箱去味剂;建筑与合成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的了解;对不同种类的钢铁制品进行防锈防蚀处理。通过这些实验与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逐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能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在人的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因此,化学的教学要贴近生活,找化学并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学化学和会学化学的目的。

五、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能够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化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与问题各种各样。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并让其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与用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激发其热爱化学的情感与努力学习动机。例如:为什么发面于做面包需要用小苏打?为什么衣物上的油渍能够用汽油洗掉?还可以在课堂上联系教学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不能用工业酒精做饮料酒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2]李学敏.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3]李建坡.初中化学教学镇南关的探究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上一篇:法律监管问题刍议下一篇:门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