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评估范文

2024-07-03

会计评估范文(精选12篇)

会计评估 第1篇

众家热议国际板

王建军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 :一年来, 我们在规则论证和起草、技术准备及监管安排方面取得非常大的进展。社会各方面对推出国际板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正在逐步形成共识。总的来看, 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国际板好似“快要成熟的婴儿”, “希望它能够顺产”, 而不是“剖腹产”。国际板能够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连启华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来说, 场外市场建设非常重要。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 包括金融市场体制建设、资本市场体制建设在内的市场体制建设是短板。因此, 国际板的推出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

李超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外汇局已经就国际板前期费用的自由兑换、发行前后兑换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类别, 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估。结果显示, 与世界各国的情况相比, 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还不算差。因此, 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 国际板的推出在外汇管理上不存在太大的制度障碍。

贺强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建议要明确国际板定位, 国际板应当以吸收国外业绩优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为主。同时, 要加快解决建设国际板所面临的法律障碍, 加强两岸三地资本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未来国际板若要蓬勃发展, 仍有赖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 只体现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这个市场需求方面,

市场供给方的国际性仍是空白, 推出国际板无疑会增加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色彩。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的数量会比较少, 发行规模也会很小, 市场“养料”不足, 只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板才能蓬勃发展。

【本刊视点】

会计08资产评估试卷 第2篇

学院:经管学院专业班级:会计08()学号:姓名: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一、简答题(共10分)

1.简述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分类、价值和价值类型的关系。

2.资产评估三种基本方法主要特点是什么 ? 选择评估方法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

二、计算题(共40分)

1.甲企业许可乙企业使用其生产可视对讲电话的专利技术,已知条件如下:甲企业与乙企业共同享用可视对讲电话专利,甲乙企业设计能力分别为150万部和50万部:该专利为甲企业外购,胀面价值100万元,已使用4年,尚可使用6年,假设前4年技术类资产累计价格上涨率为15%;该专利对外许可使用对甲企业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由于失去垄断地位,市场竞争会加剧,预计在以后6年,甲企业减少收益按折现值计算为50万元,增加研发费用以提高技术含量、保住市场份额的追加成本按现值计算为10万元。请评估该项专利许可使用的最低收费额(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评估机构于2002年1月对某公司进行评估,该公司拥有甲企量发行的非上市普通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经调查,由于甲企业产品老化,评估基准日以前的几年内,该股票的收益率每年都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下降2%,2001的收益率为10%,如果甲企业没有新产品投放市场,预计该股票的收益率仍将保持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下降2%。已知甲企业正在开发研制一个新产品,预计2年后新产品即可投放市场,并从投产当年起可使收益率提高并保持在15%左右,而且从投产后第3年起,甲企业将以净利润的75%发放股利,其余的25%用作企业的追加投资,净资产利润率将保持在20%的水平。若折现率为15%,求被评估公司所持甲企业股票2002年1月1日的评估值。

3、1993年购入一套设备,账面原值100万元,1996年花费4万元更新,1999年又用5万元改进其功能,预计尚可使用10年。该设备正常运作需要10人,年均工资6000元/人,材料消耗折合人民币100万元,能耗折合人民币10万元。目前的新式设备仅需7人,且料耗和能耗,均可节约10%。另外,从1993年至2001年间年物价上涨率10%,规模指数0.7,适用折现率8%,所得税率33%。(P/A,8%,10)=6.71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估算该设备2001年的价格

4.评估人员对某一企业进行整体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史经营状况的分析及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收集到下列数据资料:

(1)预计该企业第一年的收益额为 200 万元,以后每年的收益额比上年增长 10%,自第 6年企业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收益额将保持在 300 万元的水平上;

(2)社会平均收益率为 12%,国库券利率为 8%,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风险系数为

1.5 ;

(3)该企业各单项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之和为 1600 万元。

要求:(1)确定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

(2)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的差额如何处理 ?

对评估价值进入会计计量属性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会计计量;资产评估方法;评估价值

整个会计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诚如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鉴于会计计量的重要地位本文展开了对他的思考。

一.会计计量概述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计量定义为: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而确定金额的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每种会计计量属性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历史成本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或者资产发生贬值的时候其价值就会出现偏差;重置成本将价格变动和发生贬值的情况考虑进去,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他们的影响,但是重置成本的估计较为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可以有人为调节的空间,其可靠性较差;可变现净值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使用范围有限,一般适用于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相关性较强,但是真正对未来现金流预测较少,他是针对分期付款条件下,将未来要付的现金折算成现值,或者是对资产减值时的估计,更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成本的调整。公允价值的争议就更加多,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现实价值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强,但是其波动性也比较大,而且适用范围也有一定局限。

二.从总体上看会计计量存在的缺陷

每种计量属性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系统,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整一个会计计量的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从反映的时间角度考虑,5大会计计量属性大多都反映的是历史信息和现在的信息,对未来的信息反映很少,其中现值这一计量属性虽然考虑了未来现金流,但也是为了弥补历史成本的不足。同时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对未来的处理和预测也是较为粗略和简单。会计计量的属性决定了最终报表上能反映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仅仅是企业过去的和现在的情况,但实际上,企业就是为了获得未来利益流入而存在的。未来的信息对企业对投资者来说更为重要。从持有资产来说,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增值,而且还要补偿由于投资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损失,如相应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风险成本等。我国至今尚未公布与会计计量属性相关的会计指南,尤其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估价技术。

2.从会计计量的客体考虑,现有的计量的内容是很有限,也无法在报表中反映。因为要满足能够可靠的货币计量的要求,所以很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但是对企业很重要的会计要素被排除在外了,例如企业的品牌价值,人力资源,而往往是这些无法很好的用货币计量的要素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很多企业的目标导向出现了偏差,企业利润最大化成了终极目标,出现短期追逐利益行为,而这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 3.从会计计量的主体上考虑,企业会计计量的工作都是由该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着手的,从会计确认到最后报表的编制,都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现在很多会计报表作假的案例屡见不鲜,因为既然是企业的员工,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可能要求会计人员要非常的大公无私,坚决杜绝会计作假,“不做假账”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现在有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但毕竟也是对第二手资料的审计,是第二个工作环节,没有进入“第一现场”。

三.评估价值进入会计计量属性系统的思考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我觉得可以将专门机构对某些会计要素的评估价值也纳入会计计量中,进入会计系统,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理由如下:

1.评估价值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现在和将来的情况。资产评估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有现在情况的考虑和对未来的估计。而且收益法中对未来价值的预期考虑要远多于现行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现值”主要是弥补了历史成本的不足,而收益法能够体现和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获利能力等,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将来。市场法下也有重置成本的应用,但是他还考虑了各种贬值,而且是由专门的评估人员来测算,从专业性角度来说比由会计人员测算出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2.资产评估的范围很广,现在很多机构也有在做对品牌价值,人力资源等各种方面的评估,特别是当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的时候,企业都会请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品牌价值进行估价。但是这范围使用的很小,仅仅是在发生兼并收购时才用到,一般企业报表中并未显示,如果企业的品牌价值或者人力资源这些要素能够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话,企业会为了使自己报表更有吸引力,会考虑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人员素质,引入高新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投资者等报表阅读者也可以对企业的价值有个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当兼并收购发生时,不需要再找评估机构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在收购之前让收购方很好的看清这个企业是否值得收购。再者品牌价值或者人力资源的价值稳定性较强,不像公允价值,波动性很大。就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股价下跌很厉害的时候,企业资产价值也就相应大幅度缩水,报表的变化就会很大,使得投资者信心减少。而品牌价值,人力资源这类在市场波动时,变化不会很大,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3.评估机构是独立于企业的,和企业没有从属关系。在这个评估机构是公平独立的前题下,由他来提供企业报表信息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操作有所减少,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做假账的机会。报表的可信度就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可以将专业的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一种,能够使报表反映更多的信息,同时还能提高报表的质量,对企业个体的发展有利,对投资者更好的判断有利,同时对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本文更多考虑的是从理论角度出发,现实可操作性如评估价值入账具体的操作方法,具体的会计信息记录没有给出严格说明,所以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 会计研究, 2006,(09) .

会计视角下的资产评估 第4篇

公允价值是评估和会计对接的基本结合点。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是评估和会计内在结合、互为需求的制度性基础。但在实践中, 资产评估准则与会计准则应紧密联系, 互相完善补充。

(一) 资产评估准则应当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进行专门说明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中广泛运用后,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范围加大, 但是, 资产评估准则中没有专门针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的说明, 这样会给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以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会增加不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评估结论的差异, 降低评估价值的公允性。

(二) 应当制定独立的会计计量具体准则

会计准则应当加强与资产评估准则的衔接, 制定独立的会计计量具体准则, 应包含 (但不仅限于) 下列内容:会计计量属于一项专业判断, 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可以借助专家工作成果;采用同类或类似资产调整确定公允价值时, 调整系数可以借鉴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定;运用估值技术获得公允价值的方法, 可以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估值应当由具有专业资产评估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完成;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运用应以资产评估专业协会制定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准。

二、资产评估的主要会计依据

(一) 资产评估中常会利用和参考会计数据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充分有效完善的资产交易市场, 对资产未来收益额的预测还存在条件上的限制, 目前国内评估中使用最多的是重置成本法。而重置成本法是把资产现时状况、价格变动和技术变革对历史成本的影响加以量化, 在账面历史成本基础上修正得到的, 如运用价格指数法测算重置成本时将被估资产的历史成本 (账面价值) 调整为重置成本。因此, 大部分资产的评估要以会计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料。即使采用收益现值法和市价法进行评估, 某些账面记录也可作为最主要的依据, 因为现金入账是以票面金额计价;应收账款在报表上列示的净值是估计的可变现净值;短期有价证券也可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这几项资产评估的结果只需在账面记录的基础上稍加修正即可。特别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 广泛地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有关财务指标以及财务预测数据等, 这些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

(二) 资产评估中大量运用现代会计计量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其中, 历史成本法是传统计价法, 其他方法简称现代计价法。资产评估中对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通常有: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类比法、重置核算法 (直接计价法) 、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现代计价法成为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如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类比法、重置核算法 (直接计价法) 、统计分析法是重置成本法的运用和发展;市场法、预期收益法由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法而来;现行市价法也来源于会计中的市价法。

三、对失真会计信息的资产评估处理

出于某种现实原因, 企业有可能通过虚构收入、关联交易、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收入、转移费用、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或者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以及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等手段, 虚饰资产和利润, 故意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此外, 虽非企业故意, 但会计信息没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也大量存在。资产评估时, 如果对失真会计信息不加注意, 处理不当, 评估结果不实则在所难免, 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看, 评估资产价值应了解企业情况, 充分利用会计数据, 合理选择评估方法、评估基准日与评估的范围, 并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明确会计信息的性质, 合理界定会计信息调整的范围和合理选择调整的方法。

对失真会计信息去伪存真, 及时跟踪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收政策。虚假会计信息的辨别要求评估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甄别真伪的慧眼。评估人员需要跟踪各项新会计规范和新的税收政策, 并对有关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而且还需要关注所评估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四、评估结果与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一) 收益现值与现值的比较

在资产评估中, 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评估价值结果称为收益现值。该方法认为, 任何一个理智的购买者在购置或投资于某一项资产时, 所愿意支付或投资的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收益法对价值的评估, 是从购买者 (需求者) 角度来进行的。在新会计准则中, 现值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在现值计量下,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得出:评估中的“收益现值”与会计计量属性中的“现值”在估价上具有相同的思想, 即资产的价值是由其预期的未来收益决定的,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资产评估中的未来收益具有更为宽泛的概念, 在具体的评估操作中, 该未来收益会由于评估对象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形式, 如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而会计计量属性中的现值对未来收益明确界定为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相比较而言, 净现金流量比净利润更为科学、合理, 其不会受到会计政策不同的影响。采用现值的计量属性, 从会计对资产概念界定的角度来说, 使得资产在概念上和计量上获得了统一, 即资产是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价值衡量在于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多少。

(二) 重置成本的比较

资产评估中的重置成本是通过成本法获得的评估价值结果, 成本法是指从现在重置同样全新资产的价值中 (即同样全新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 扣除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所体现的思想是: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资产的成本, 即劳动中的消耗 (成本) 是形成资产价值的基础, 同时这些消耗应体现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 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时,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资产评估中得到的“重置成本”与会计计量属性中采用的“重置成本”, 在各自含义的表述上具有一些差别, 但两者具有相同的估价思想, 即都是从再取得资产的角度反映资产的价值, 两者在最终的表现结果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区别在于成本法中获取的重置成本是从同样全新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中做一些贬值因素的扣除之后取得, 而会计中的重置成本则是直接地获取同样状态的资产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6.

会计评估 第5篇

风险评估是指在处理某件事之前或在期间,对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进行评估,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及生活安全。风险评估后要与安全生产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最终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程度,从而能够为事情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安全的措施。风险评估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环境风险评估中,要根据会计提供的数据,结合相关的环境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决策。在对本企业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客观的分析后,获得管理人员一致认同后,给予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

1.1对环境风险信息源的识别

企业对环境风险的识别政策不够完善,导致环境风险就像一颗隐形炸弹,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加强环境管理,同时还不能减轻企业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环境评价应该要立足于企业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细致地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失败的环境风险评估也会使得企业在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失败,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危害。尽管环境信息有一定的政策可依,但是在对其管理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识别时,仍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现象,依旧很难保证评论结论的公平。

1.2对环境控制要素的判断

环境控制的三要素是方法、信息和对象,对环境要素的判断可以规范和约束来管理环境因素的的,在对环境分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对环境效果进行评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来对对象进行控制,保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事故进行预警和防范,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环境管理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建立了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且参照制度开展相关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环境风险的发生率,及时地对一些错误工作操作进行纠正。当取得的信息可靠时,企业会计帐表就能反映出真实和全面的环境信息。

1.3环境风险控制主体的评价

企业、政府及相关的人员的评价对环境风险控制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要重视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及规划重点,这些决定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环境风险者评价者有着共同的评价目标,那就是用最有效的预测水平了解会计信息将会造成的环境风险,及时发挥决策,控制风险的发生。

2.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

2.1环境风险控制政策

加强环境分险控制政策可以从企业和政府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应该自觉地建立完整的系统对环境进行管理,企业对于所有的管理项目都要制定标准,并且对于这些标准都应该要求所有人员进行严格执行。例如,企业可以从事前的风险评估上入手来进行风险评估,甚至可以成立一个这样的专门的机构,企业还应该建立环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考虑到社会可以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达到减少环境风险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通过搭建公平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市场平台,比如在市场中允许环境信息中介组织和相关政府环境政策的公布市场,这样对于企业就可以对社会各界的信息得到及时的了解,方便为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2.2环境风险控制方法

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对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环境风险进行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可行的政策采取有用的办法,所以要制定可行的政策对风险源要进行评价,采取有效地控制手段解决这些环境风险问题。企业对环境目标成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例如,我们在实际中可以建立环境分险管理的一些中间服务机构,对环境管理起到调节作用。对于环境税制要不断进行完善,调节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使我国税制绿化得到有效推行。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环境责任保险,通过对保险业的机制进行创新,可以在已经有的责任险中增加一些其他的险种办法,或者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险组织,可以收集大量的责任保险基金,这样在应对一些环境事故的时候就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赔付。

3.结语

会计评估 第6篇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完整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局限性

现行会计制度淡化了无形资产核算的完整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按照会计核算重要性原则的要求,理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规范的核算,如实反映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但现行会计制度突出稳健性原则,忽视完整性原则,在对无形资产核算时,一是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仅限于产权变动时进行,自创自用的无形资产不确认其价值;二是对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开支等无形资产主体成本,在当期损益中列支,只将注册费、律师费等无形资产象征性成本列作无形资产成本,这就使得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被歪曲。忽视了这一因素,就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创利能力,因此评估时必须进行有关调整或说明,作出客观的评价和评估结论。

会计核算的货币计量性不能反映非定量信息。会计信息只能反映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具有定量性特点,对不能用货币计量的非定量性经济事项,难以通过会计信息反应,如质量信息、市场信息等,只能通过统计信息反应,所以会计信息的局限性要求评估时不能仅仅依据会计信息,而应从不同渠道获取更广泛的信息作为评估的依据,以增加评估结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现行会计信息核算忽视现金流动信息。现行会计信息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企业的收益,这样的收益与现金流动相脱节,由于制度规定或人为作假,会导致获利能力与支付能力的脱节,因此对企业价值评估时必须结合现金流动信息来评估损益数据,通过现金流动分析来检验会计损益的可靠性,而进行必要的说明,以得出正确的评估结论。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弹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现行会计制度从多方面规定了可供选择的弹性会计政策,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等。企业之间由于采用的方法或年限不同,会使同样的经营成果得出不同的会计指标,失去可比性。因此评估时必须关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加以调整或说明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情况,以免影响评估结论。

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历史成本计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货币紧缩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会使会计核算所反映的盈利发生虚增或虚减,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打折扣,依据这种会计信息进行评估,就会得出不客观的评估结论,因此在评估时必须关注物价变动情况,说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及变动幅度,以免发生风险。

四、会计核算稳健性原则的运用使会计信息带有倾向性

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在核算中高估负债或损失,低估资产或收益,这就使会计核算增强了人为因素,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在评估中必须关注企业对稳健性原则的使用,对以稳健为名,肆意歪曲收入或支出、资产或负债的行为予以充分披露,以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性,防范风险。

浅析商誉的评估计量及会计处理 第7篇

一、企业合并与商誉理论概述

关于商誉, 当前主流观点中有三种研究理论, 具体包括:第一, 以早期法庭认识为依据, 对有利于企业的所有条件都纳入商誉范畴中, 其也直接衍生出协同效应观、好感价值论、无形资源观等。第二, 以直接计量角度出发, 对于能够获取超额盈利的根源被作为构成商誉的主要要素, 其衍生的观点包括超额盈利能力资源观、超额盈利现值观等。第三, 以间接计量角度出发, 将其各构成要素价值作为商业价值源, 有剩余价值观观点产生。而在合并理论上, 包括:第一, 母公司理论, 其特点表现为对于子公司, 要求以公允价值为依据进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计价编制, 以原账面价值为依据对部分股东资产、负债计价。第二, 实体理论, 其认为子公司资产与负债、少数股东权益等都需以公允价值为依据进行计量, 且在合并商誉方面要求计算子公司所有价值。合并后, 少数股东与多数股东保持一致地位, 需采取同样会计处理方式。第三, 所有权理论, 该理论所描述的并非为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控制关系, 而注重合并报表编制中母公司的影响力, 需以企业集团实际股权比例情况为依据, 进行资产负债、损益的计算[2]。从新准则具体规定看, 对于无形资产, 认为其是无实物形态但能够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而商誉有自身不可辨认性特征, 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

二、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分析

(一) 合并成本确认问题

计量合并商誉, 其优势在于可保证企业价值相关数据被获取, 做好合并成本确认工作, 但实际在商誉确认、初始计量以及核算等方面仍有一定弊病。从合并成本确认方面看, 具体表现为:首先, 多次收购达到控制。若企业收购在短期内实现, 无论从自身控制或监管层监管等角度都较为容易, 但若在多次并购下, 由于间隔时间较长, 在判断收购方是否达到控制方面难以实现。如涉及合并报表编制、合并商誉摊销计算等, 若购买方股权接近50%, 很可能拒绝承认与被并方的关系。其次, 多次并购、一次并购下实现吸收合并。这种方式实质与一次吸收合并无明显差异, 可能在整个合并中有会计处理规范过于模糊等情况。最后, 不可预计事项。假若将交易成本作为不可预计事项, 如交易成本为购买方净利润的10%, 此时根据准则文件中相关要求, 将难以确定合并成本[3]。此外, 中评协2007年发布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 (试行) 》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测试不适用成本法”。

(二) 合并商誉初始计量问题

初始计量问题是当前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方面的主要问题, 其具体表现为:第一, 被并方资产公允价值。以FASB观点角度出发, 可发现对于被并方资产公允价值, 难以被确定, 缺少相关的成交并购交易作为参考, 这就对估值手法的应用提出较多要求。如联想并购案例为例, 若直接按照取现金流分析法, 结合IBM的PC部门评估结果, 将会在评估价值方面出现极大的差异。事实上, 无论采用商誉减值测试或评估师商誉减值评估的方法, 以不同评估方法进行计算, 都会使最终估价结果有一定差异, 其直接导致合并商誉受到影响。

第二, 合并成本公允价值。其中合并成本主要指双方就所有有形、无形因素分析后所得到的结果, 所以合并成本很可能受到双方博弈谈判结果所影响。假若再从合并支付对价情况看, 由于有较多存货、固定资产、股票以及非现金类资产, 这些都将使合并成本作为不确定变量。如公司将换股吸收合并合约公布后, 在交割完成前, 双方股票价格出现上涨情况, 此时按照合约规定进行合并成本确认, 将有失公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此出现。同时, 中介评估问题也极为明显, 非现金资产估价方面, 通常需借助资产评估师或中介机构会计师, 若评估人员素质较低或公允价值差别较大, 合并成本的评估便会受到影响。

第三, 负商誉计量问题, 通常在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合并成本都被确认后, 正差价便为合并商誉。假若有负差价情况, 便作为负商誉, 负商誉计量中, 若按当前准则处理, 计入营业外收入中, 很可能出现购买方在合并时对被并方价值进行高估, 以达到虚增自身资产的目标,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产生[4]。

三、完善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建议

对于当前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 实际解决中, 首先应从新准则下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的方面着手。与企业合并方式不同, 若存在控股合并情况, 假定合并下获取的可辨认净资产小于合并成本, 之间的差额将被认为商誉, 或者将其理解为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间的差额作为商誉。若出现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合并成本情况, 其中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中, 所以该情况下无需进行合并利润表的编制, 仅需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差额体现出来即可。同时初始计量方面也应注意其他问题, 具体包括: (1)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 受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等带来的所得税差异影响, 应做好商誉价值调整工作; (2) 确认商誉后, 因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差额的存在, 导致应纳税方面有暂时性差异出现, 其不应纳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范畴中。

其次, 应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准则中规定, 计量方面应采用的方式主要以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为主。具体应用该方法时, 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 (1) 吸收合并账面问题, 商誉减值测试中, 应注意对商誉以外的减值损失进行计算, 完整该计算过程后再对商誉减值损失计算, 将两次计算结果差值作为最终的减值损失; (2) 控股合并商誉, 其主要指为合并报表下的商誉, 如合并报表处理、所得税都可纳入该范畴中, 确认过程中应根据账面价值、可回收金额对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减值损失进行确认, 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允价值, 进行合并商誉的计算, 最后利用计算结果除以持股比例, 便为整体商誉。损失=计算的完全商誉减值损失-按比例进行分摊的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减值损失。

最后, 应考虑到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确定问题。实际确定中, 常采用的方式多以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被并企业资产方式为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公司更倾向于由自身进行资产评估, 在许多参数如现金流、收入增长以及计算方法上都难以准确把握, 加上外接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不准确。所以在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确定中, 建议借助资产评估机构的专业优势[5]。

四、结论

商誉的评估计量与会计处理是当企业发展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进行商誉计量与会计处理中, 应对商誉与企业合并相关理论给予足够重视, 立足于当前商誉评估计量存在的问题, 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此确保各方利益。

参考文献

[1]秦素娟.企业合并商誉会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2]李娜.基于企业价值的合并商誉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3]曾闽.反向购买的会计确认及其负商誉的计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4.

[4]张欢欢.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评估和合并商誉问题的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 2014.

浅谈资产评估和会计的关系 第8篇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的与资产评估建立了联系, 同时会计领域对资产评估的依赖性也在不断的增强。资产评估是会计发展之后形成的行业, 许多概念都是源于会计, 两行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两者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明晰两行业的联系和区别, 对两行业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资产评估与会计之间有紧密的衔接, 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1.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发展历程不同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产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直接推动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 相较于会计而言, 起步较晚, 发展还不够成熟, 目前的资产评估行业还主要依附于会计行业, 甚至很多地区将资产评估作为会计的分支行业来对待。相对而言, 资产评估是一个多学科兼容的现代经济的边缘性学科, 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会计已经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 并逐渐开设较细的分支, 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理论体系。

2.资产评估与会计的理论概念不同

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以及资产评估准则, 根据特定目的, 遵循评估原则, 依照相关程序, 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 运用科学方法, 对资产价值类型, 运用科学方法, 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资产评估侧重的是对资产价值的估算, 评估对象主要侧重于资产。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是一个比较宽泛和复合的范畴, 并不是说所有的物品都可以作为资产, 甚至有些物品在会计实务中被当做资产进行财务处理, 但是在资产评估中并不一定会确认为资产, 这也反映出了会计和评估本质性的区别, 资产评估中确认资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该物品是否具有价值, 更深层次的来说, 是看物品是否具有交换价值, 这是资产评估的研究对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主要侧重于价值的计量和记录。会计中的资产计价主要是侧重于历史成本的角度, 会计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奠定一定的基础。

综上可知, 资产评估和会计理论概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首先, 资产评估和会计的侧重点不同;其次, 评估结果和会计计量结果是不一样的, 资产评估结果更具有多样性;最后, 资产评估要比会计更强调资产的整体效益, 主要体现资产的整体效用价值, 而会计力求的是各项资产价值和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一致性, 侧重于资产的简单计量和核算。

3.资产评估和会计的职能不同

资产评估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和评值, 估算资产的价值, 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咨询, 无强制执行的效力, 其评估的结果具有多样性, 同一资产的评估结果由于不同的评估方法、不同的评估地点和评估人员, 是不一样的。资产评估是为交易而服务的, 即只有发生资产的产权变动或资产进行交易等事项时才会产生对资产评估的需求。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主要是从历史成本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 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核算和监督资金的运动形式和方向。会计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职位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提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而服务的。

二、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资产评估和会计行业是相互区别, 但又是互为联系的, 共同的目的都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共同协作, 资产评估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会计计价提供依据;另外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可以为资产评估活动提供服务。

1.资产评估活动的理论依据部分来源于会计类学科

目前, 资产评估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评估活动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学科中与资产评估活动相关的理论, 如收益法应用广泛的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资产价值理论等。

资产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成本法, 应用成本法评估资产首要的工作是核算资产的重置成本, 在评估实务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重置核算法、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类比法和统计分析法, 基本思路都是在账面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对时间、技术变革等差异进行修正得到。因此, 资产评估的工作进行大多数都是以会计资料作为基本依据, 特别的, 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 评估师需要充分的利用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财务分析数据。在资产评估实务中, 资产评估广泛的采用会计的计价方法。

2.资产评估结论是资产会计计价和财务报表数据的重要来源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规定了国有资产转让、国有企业兼并、出售和联营等经济活动发生时需要提供资产评估报告;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出资时, 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评估作价, 核实财产, 为会计计价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也规定了申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时, 要提供资产评估报告给国务院相关授权部门;另必要时, 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状况、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这也表明了资产评估活动为债券和资产的价值计量提供了依据和数据来源, 表明了资产评估和会计的紧密联系性。

2007年9月,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颁布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 (试行) 》, 使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作为了资产评估业务中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具有紧密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是专门为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服务的一项专项评估活动, 注册资产评估师利用评估技术, 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 发表专业性的意见。这项业务反映了资产评估在企业会计财务报告方面的具体的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资产评估理论和技术与会计规范有机结合的产物。

三、资产评估与会计的有效衔接

综上, 通过分析资产评估和会计的关系, 了解到资产评估与会计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性, 资产评估既依赖于会计, 又独立于会计。资产评估估算出资产的价值,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作为会计计价和财务报表数据的重要来源。会计核算和计量资产的价值运动, 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 为资产评估活动提供数据资料。由此可知资产评估和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两者的协同合作必将促进市场经济更快的发展。

明晰了资产评估和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以便我们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 互相借鉴, 共同发展, 也为资产评估业的发展提供帮助。目前,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相对于会计行业还不够成熟, 因此要实现资产评估和会计的有效衔接, 并促进两行业的共同发展,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资产评估的理论体系、教育和法律法规体系。2014年取消注册资产评估考试, 更改为水平资格考试, 就是一项大的改革, 必将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未来的资产评估行业也可以设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来吸纳多层次的专业性人才, 如初级、中级, 以及评估师等职业水平测试。另外还要不断地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也为会计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1]姜楠.资产评估学 (第二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资产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3]刘淑琴, 李瑶.论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7.

[4]刘萍.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协调和合作[J].财务与会计, 2006.

[5]孙鑫.会计与资产评估融合互动的实证研究[D].2013.

[6]姜楠.对资产评估基本目标再认识-兼论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3.

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关系研究 第9篇

(一)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二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财务会计的某些计量属性是以资产评估的结论为基础的, 只有得到了资产评估的评估的数据, 财务会计中某些资产的计量才可以进行。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有些资产的计量数据, 无法获得。这是只能依赖资产评估才能获得资产的价值。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有公允价值, 当资产本身具有市场交易价格时, 以该交易价格作为其价值;如果该资产是新产品, 目前在市场是没有交易价格可供参考, 我们可以以具有相似功能的资产的交易价格作为计量依据;如果连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也无法获得, 这是我们就可以进行资产评估, 对该资产进行评估, 以获得其价值的大小, 这时资产评估的必要性就得到了体现。

第二:资产评估在进行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了解所评估的对象, 就必须利用该资产的历史会计记录资料。

比如在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 就需要利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财务预测等信息资料。资产资产评估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资料的准确程度。

(二)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要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成果。会计的利用主体是企业、政府和社会等相关利益者。它所反映的信息资料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比如可靠性, 真实性, 及时性。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的职能。资产评估是一种评估资产价值的判断活动。它要求资产评估公开、公正和公平地估测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会计的基本职能不同, 公正客观地评估和咨询是资产评估的基本职能。

2. 会计中的资产确认和计价主要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 而在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主要是以市场价值和效用为根据。

3.资产评估与会计在理论依据、计量标准依据、制度依据不一样。会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主要采用核算方法, 方法比较单一。而资产评估中的价值评估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可以采用核算的方法, 还广泛应用市场售价类比方法、预期收益折现方法等多种技术方法。

二、资产评估与审计的联系

(一)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联系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第一, 二者在技术方法的存在相互利用的情况

审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 而资产评估机构经常会采用与审计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进行评估作价;在资产评估法规的要求中, 有时需要对流动资产及企业负债进行价值评估, 而它们的评估有时候会借鉴审计的方法进行。所以评估与审计具有密切联系的。

第二, 审计运用评估技术

审计审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会计资产计价。审计会计资产计价的过程中, 会运用资产评估技术和方法, 审计需要借鉴评估技术的评估结论进行工作使得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不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 二者的性质不同。

审计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是一项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而资产评估则是指由评估人员, 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 对资产进行某一时点的价值估算。

2. 资产评估和审计的基本的构成要素不同。

资产评估包括的基本评估要素有:资产评估的主体、资产评估的客体、资产评估的目的、资产评估的标准、资产评估的程序、资产评估的方法、评估的基准日、评估的价值类型等六个基本要素。而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二者在基本的构成要素上是明显不同的。

3. 资产评估和审计的对象不同。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一些的经济活动, 而这些经济活动是有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而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主要是资产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合法权益。

4. 资产评估和审计的职能不同。

审计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监督、评价和公证。审计具有审核稽查计算之意, 是一种独立于财会部门的监督检查, 主要工作是检查会计账目。资产评估的基本职能是评估和咨询、理和公证。

三、结束语

总之, 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只有明确它们在资产业务中因专业分工而产生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因工作性质、专业知识和执业标准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 才能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参考文献

[1]汪海粟.资产评估[M].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

[2]张华.谈资产评估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山西财税, 2008 (2) .

小议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的关系 第10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其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 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它是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背景下产生的, 旨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作出事实判断。

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应该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专业服务活动。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明确它们在资产业务中, 因专业分工而产生的内在联系。会计和审计提供以事实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而资产评估则提供以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性服务行业;二是要明确它们之间因工作性质、专业知识和执业标准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的联系

(一)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特定条件下资产会计计价和财务报告利用资产评估结论, 以及资产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两个方面。

按照《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投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并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 确定投资数额。在财务处理上, 资产评估结果是公司会计入账的重要依据。另外, 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产权变动过程中, 资产评估结果可能是产权变动后企业重新建账、调账的重要依据。从这些方面来看, 在特定条件下会计计价有利用资产评估结论的要求。

在《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的会计制度中, 提倡或允许同时使用历史成本和现行公允价值对有关资产进行记账和披露。2006年2月15日, 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在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产减值等具体准则中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的发育程度, 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采取了有限度地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价属性的做法, 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规定了一些条件: (1) 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2) 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 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 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 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巨大变化更加强化了会计资产计价与资产评估的联系,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已经或正在被提到议事日程。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会计与资产评估的联系更加紧密, 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局面。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 会计行业需要研究资产评估, 特别是评估技术, 并且寻求资产评估的技术支持;另外, 会计准则的变化也给资产评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 同时也是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一种挑战, 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学习并掌握会计准则, 特别是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要求, 掌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的具体规范和技术要领。可以说, 资产评估与会计资产计价之间的联系是空前的。

另外, 资产评估利用和参考会计数据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 特别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 需要广泛地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有关财务指标以及财务预测数据等, 同时, 这些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

不管是特定条件下会计计价利用资产评估结果, 还是企业价值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 都说明资产评估与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这种联系会随着投资者对企业披露资产现值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更加广泛。

(二)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联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清查阶段, 就其工作方法而言, 包括对委托方申报的评估对象进行核实和界定, 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采用了与审计类似的方法, 具有“事实判断”的性质;

2. 根据我国现行资产评估法规要求, 流动资产及企业负债也被纳入企业价值评估范围之内, 而流动资产和负债的评估有相当部分可借鉴审计的方法进行;

3.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 经审计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数据;

4. 由于会计资产计价是审计审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会计资产计价与资产评估有着紧密的联系, 审计审核会计资产计价也要大量运用资产评估技术和方法, 审计运用评估技术进行工作使得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更加紧密。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二、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的区别

(一)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 以及相互利用的情况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发生或成立, 在大多数情况下, 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1. 会计是一项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基本手段, 连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及其成果的一种社会活动。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评估和咨询是资产评估的基本职能;

2. 会计记账和算账中的资产确认和计价有相当的一部分仍然以可以可靠计量的历史成本为依据。资产评估中的资产确认和评价主要是以资产效用和市场价值为依据;

3. 会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大量采用核算方法。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价值评估除了可以利用核算方法之外, 还广泛地运用预期收益折现、市场售价类比等多种技术方法;

4. 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服务。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是为资产交易和产权变动服务。

(二) 资产评估与审计的区别

资产评估与审计虽同为专业中介服务性质的活动, 但双方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它们的区别主要为:

1. 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背景下产生的, 旨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作出事实判断;资产评估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前提下, 适应资产交易、产权变动的需要, 旨在为委托人与有关当事人的被评估资产作出价值判断;

2. 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公正、防护和建设三大专业原则;而资产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则必须遵循供求、替代、贡献、预期等基本经济原则;

3. 审计工作是以会计学、税法及其他经济法规等知识为专业知识基础;而资产评估的专业知识基础除了由经济学、法律、会计学等知识组成之外, 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建筑工程技术、机电设备技术;

4. 审计主要是对会计报告的审计, 审计对业务的处理标准与会计同一, 而与资产评估却是大相径庭, 例如市场价值与历史成本等。

三、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 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职业岗位

1. 资产评估行业的职业岗位

(1) 基层评估人员:国家尚未要求基层评估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 可以无证上岗, 但无出报告资格, 仅能承担助理业务;

(2) 专业技术人员:评估行业已经建立了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珠宝估价师、机动车估价师的职业资格, 高职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校期间, 完成各类注册评估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 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实践, 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注册评估师, 从事评估专业技术服务。

2. 会计行业的职业岗位

(1) 基层会计人员:国家明确要求基层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 必须持证上岗即必须拥有会计从业资格;

(2) 会计专业职务岗位或专业技术人员:会计专业职务岗位或专业技术资格, 都是我国用于考核和评价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制度, 毕业后, 会计人员通过考核,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初级、中级晋升到高级, 3—5年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

3. 审计行业的职业岗位

(1) 基层审计人员;

(2) 专业技术人员:审计行业已经建立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 高职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校期间, 完成各类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 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实践, 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 从事审计专业技术服务。

(二) 资产评估与会计和审计专业的工作范围

1. 资产评估专业的工作范围:毕业生主要面向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土地估价机构、机动车评估机构、珠宝玉器评估机构等的评估岗位;

2. 会计专业的工作范围是毕业生可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

3. 审计专业的工作范围是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社会审计机构, 即各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岗位。

会计评估 第11篇

正如吴水澎教授所言,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将推动会计学及财务信息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即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做出了基本的计量标准规范,但是对于通过何种途径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却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对资产评估学与会计学中公允价值理论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分析通过资产评估途径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的可行性。

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定义与会计公允价值概念的相关性

资产评估学中关于价值类型的分类,以评估时所依据的市场条件、被评估资产的使用状态,以及资产评估使用范围分为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根据国际资产评估标准,资产评估概念定义为:“资产在评估基准日时的交换价值。资产的交换是在一个适当的市场上的公开的交易,在自愿的购买者和出售者之间进行的,而且买卖双方都是精明、谨慎、没有人强迫的。”《国际评估准则》指出,“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压制的情况下,对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中某项资产应当进行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中评协价值类型评估准则项目负责人姜楠教授认为,“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是指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公开市场上最佳使用或最有可能使用条件下,资产可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估计值。”

在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其中对公允价值概念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其《手册》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通过以上对两个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到资产评估学中市场价值定义和会计学中公允价值揭示的价值内涵具有相似性,都明确了价值的前提为交易的自主性、非胁迫性,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交易双方对特定交易对象的知晓程度的一致性,体现了资产评估对资产价值的估算与会计学对资产会计计量价值确定的相近性。

二、资产评估目的与经济业务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

资产评估实务中,资产评估行为所对应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资产转让、企业兼并、企业出售、债务重组、股份改制等,资产评估行为为特定的经济行为出具公允的价值参考依据,而会计活动要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做出相应的记录,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不同的资产、不同的经济行为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其正与资产评估的评估目的相吻合。

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具体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18项具体会计准则,而其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与资产评估目的直接相关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中以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符合商业性质的经济行为、债务重组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等。在国际资产评估领域中,早就有一类资产评估业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其特为会计期末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参考依据。虽然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使用资产评估师的结果作为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但专业而独立的资产评估师出具的价值意见无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关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理、资产减值关于期末资产减值的测算、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以及公用型企业来说公允价值的计量采用评估结果更具有公信力。

资产评估目的与会计资产价值计量与处理都同企业经济行为密不可分,两者之间也有极强的相关关系,资产评估可以为会计计量提供专业的价值参考依据,会计信息采用评估结果可以更好地体现资产的价值。

三、资产评估评估方法与会计公允价值确认方法的相关性

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包括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对三种方法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与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是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中有关购买方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充分体现了评估方法与会计方法的一致性,如有活跃市场的投资性资产以活跃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长期应收款项以适当利率折现后确定公允价值、产成品以其估计售价减去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等确定公允价值,这正是资产评估三种方法在会计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

通过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与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简要比较,可见资产评估方法已经初步在会计计量中得到了应用,而对于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的计量同样可以借鉴资产评估方法,为财务报告使用者确信结果(信息)的合理性提供支持。

四、资产评估准则为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保障

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以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公允价值英文表述为“fair value”,如果从人文角度考虑其含义,公允价值有公正、公平之含义,资产的价值如果以公允价值计量,那应该体现公正的价值表述,结果为公众所认同,尤其现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计量如果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那如何保证其结果为广大股东所认可就成为会计计量中的难点。

而资产评估行业作为提供价值估值建议的专业服务行业,从其建立初始至今始终保持独立的、专业的、客观的行业执业标准,并将这一标准贯穿于执业过程中,体现于评估规范和评估结果中。

在资产评估报告序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根据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对为××××(评估目的)而涉及的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评估工作。本所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和负债实施了实地查勘、市场调查与询证,对委估评估对象在××××年××月××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做出了公允反映。”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评估结论的合理性承担责任”,“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提供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中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独立进行分析、估算并形成专业意见,不受委托方或相关当事方的影响,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提供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出具含有虚假、不实、有偏见或具有误导性的分析或结论的评估报告”。《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疏漏和错误,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获取充分信息,并进行审慎分析,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保证了资产评估工作能够为会计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确保评估结果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所理解与认同,更好地体现资产的价值,更好地配合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工作。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与会计关于公允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资产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依据,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会计计量工作服务,资产评估行业仍然需要保持和加强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保持工作的独立性,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公正性;

2.继续加强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完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指导资产评估工作。

资产评估行业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执业的专业水平,为更好的服务于会计计量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姜楠.资产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萍,等.“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讲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峰.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6.

(作者单位:北京中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估框架的思考 第12篇

二十世纪90年代,“四大”在面临大量诉讼的威胁下,提出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营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在“四大”日臻完善。针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评估,“四大”先后提出了审计证据“三方印证”的理论和包括战略分析、经营过程分析、风险评估、经营计量和持续改进等五个要素的经营风险计量程序,以此提高审计风险评估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涉及“四大”的审计失败案及法律诉讼来看,其审计风险评估的成果不尽如人意。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只注重审计风险评估形式上的程序,而忽视评估的结果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影响,导致不能运用适当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针对“四大”审计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其基础上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估的框架进行了重构,将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力从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遭受损失或不利的风险转移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上来,使风险评估程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风险评估目标更加明确。

二、审计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

(一)审计风险评估范围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从广义审计风险概念视角来看,它能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风险评估时,不仅对能够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具体风险予以关注,而且还要对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遭受巨大损失或承担赔偿的可能性予以评估。其中被审单位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即错误风险和舞弊风险。舞弊风险又根据被审单位发生舞弊的情况区分为:内外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四种风险。在这四种风险中,审计人员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是经营风险,原因在于:一是被审计单位的四种审计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并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特别是其他三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被审单位经营风险的发生;二是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会直接导致审计人员审计风险的发生,即审计的业务风险;三是经营风险会直接导致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进而带来直接的审计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风险评估时,应将其重点放在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评估上,而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评估的重心应落在被审计单位经营战略以及经营流程的分析上。

在经营战略分析中,注册会计师要分析被审单位经营所在的行业,分析被审单位在其行业内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分析可能对战略成功实施造成威胁的经营风险以及被审单位对这些经营风险的应对反应。通过对被审单位的战略分析,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被审单位竞争行业的关系,了解其对被审单位现有地位的威胁,进而对被审单位所选择的市场部门所面临的风险、被审单位与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总体竞争能力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对被审单位管理层的具体战略和计划实施予以合理评估。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要考虑被审单位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流程对其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财务报表的披露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同时被审单位在相关业务处理上的会计估计是否反映其重要的经营风险、以及被审单位的战略风险是否在经营流程或交易层面上导致审计人员额外审计工作的追加等问题也是审计人员事先予以关注的问题。

在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分析中,审计人员需要采用价值链的观点来分析被审单位经营流程中相互关联的业务,从而便于发现重要的业务流程目标,进而界定与这些目标相关的经营风险,然后评估管理当局对那些经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程度,最终评价它们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二)审计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风险评估主要存在于审计计划阶段,因此审计计划在审计人员整个审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之前,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指定详细周密的审计计划,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而为了进一步明确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审计范围,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计划制定过程中运用大量相关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来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而在具体评估风险时,审计人员可以将风险评估划分为三个具体层面: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大交易业务类别和账户余额层面以及内在认定层面,并引入重大缺陷风险(RMW)概念,同时借鉴国际审计准则“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规定审计人员必须在三个层面下分别对重大缺陷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将经营风险分为战略经营风险和流程经营风险;将企业整体层次内部控制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流程控制。

1.经营风险评估。经营风险评估体现于经营战略分析和经营流程分析中。首先,审计人员要了解管理当局关于经营风险的理解、假设、判断,用于识别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程序,考虑管理当局所识别的风险的充分性,现有的控制能否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会计的选择和财务披露是否反应为控制风险。接下来审计人员便可以形成关于被审单位经营风险的轮廓,识别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的风险评估程序可概括为:战略分析———战略经营风险评估———战略相关控制了解及评价———剩余战略经营风险评估———流程分析———流程经营风险评估———流程相关控制了解及评价———剩余流程经营风险评估———剩余经营风险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重大缺陷风险(RMW)、重大错报风险(RMM)评估。

除了行业状况、企业的目标、战略、企业财务业绩计量方法、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状况和舞弊可能性,注册会计师也应重视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解。企业整体层次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它们遍布整个企业,不仅仅只和某些特定的交易业务类别和账户余额或者其他具体认定事项相关。通过分别了解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次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了解,继而重点评价内部控制对经营风险,特别是舞弊风险预防和侦察的有效性,从而对剩余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2.固有风险评估。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战略分析和流程分析的同时,注册会计师要对重要账户、重大交易类别及相关重大认定进行识别,并在重大交易业务类别和账户余额层次以及内在认定层次两个层次下分别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

重要账户的识别标准包括账户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相关交易的数量和复杂性、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及所需判断的程度等。在低层次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除考虑如账户性质和组成、交易复杂程度、关联方等传统方法下所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重点考虑剩余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即考虑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风险对相关账户、交易类别和认定产生的影响,因为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样可能会在此层次继续存在。特别是当已经识别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舞弊情形时,审计人员尤其要关注舞弊风险对财务报表重要账户、重大交易类别及相关重大认定的影响。

3.控制风险评估。由于被审单位低层次具体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各个交易业务类别来设计的,因此在了解低层次内部控制时是通过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划分为若干业务循环,再按每一业务循环去了解内部控制。

由于对风险评估层次的划分,审计人员需要识别和了解重大交易业务类别和账户余额层次以及内在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关键控制,并对这两个层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别进行评价。具体的步骤如下:识别并了解重大交易类别及账户余额层次以及内在认定层次关键控制———结合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内部控制的了解对两个层次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两个层次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决定两个层次的审计策略———分别执行控制测试。

4.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联合评估。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由于被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并且都受来自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将它们单独区分开来是及其困难的。且根据审计准则“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在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须对两者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估,即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联合评估,进而判别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较低层面上所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根据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得出相应的检查风险初步水平,并依据检查风险初步水平来进一步计划相应层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

在进行综合评估时,要注意需要将重大交易类别及账户余额层次以及内在认定层次各自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进行联合评估,从而来初步评估各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分别计算两个层次各自的检查风险水平。

(三)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分析性程序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同时,大量的分析性工具和现代管理方法也被运用到分析性程序当中。

在进行经营风险评估中的战略分析时我们可以运用PEST方法通过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要素的分析了解被审单位所处的宏观环境;在流程分析时运用价值链理论,通过对被审单位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评估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流程风险;运用波士顿矩阵在评价被审单位产品销售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了解被审单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绩效分析时运用标杆管理技术,寻找行业中的一流公司,并以此为基准与被审计单位比较。

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应用的主要是控制测试方法,如询问有关的工作人员;查阅有关内部控制的文件;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凭证和记录;选取一些典型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运用流程图法描绘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重新执行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程序等。

三、结论

本文从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入手,在“四大”目前有关审计风险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要素,从审计风险评估范围、审计风险评估程序以及审计风险评估方法等方面构建了会计师事务所通用的审计风险评估框架,总结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的重点和特点,以期提高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易活动的日趋复杂以及信息技术影响的日益加深,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与日俱增。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通过以现代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审计风险评估为主要对象,从审计风险评估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三个方面系统的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总结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的重点,以期提高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风险评估,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邹雪梅.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D].2008(7)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10,26(5)

[3]陈祥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的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财会月刊,2009,6(8)

[4]赵玉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相关问题研究[D].2007(12)

[5]谭先华.新准则下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J].经济研究,2012,30(12)

[6]Chris E.Hogan.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

上一篇:国际物流发展下一篇:城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