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口语范文

2024-07-24

高校口语范文(精选12篇)

高校口语 第1篇

一、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枯燥生硬

英语口语的练习本来就带着“枯燥”的成分,再加上传统的教学“粉笔加黑板”和“读三遍”模式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弊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信息量小,学生学习的节奏缓慢而且效率比较底下。英语口语的教学无非就是老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模仿,这样循环往复。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所学内容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用心,使得学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提高较慢。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灌输,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练习,这样做只会事倍功半,没有太大的成效。因为英语口语这门课程有其特殊性,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与其他课程或多或少有不同。显然,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阻碍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导致教学的实践性没有很好体现,学生口语水平得不到实际性的提高。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

2. 应试教育对口语不重视

现在对于英语方面的考察大部分都是书面性的,书面性的考察结果对于学校、学生以及家长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说,学校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对学生的书面性的成绩有要求,学生为了达到学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就重视书面性的知识,家长在这种模式下也只看分数。这样的教学环境,就导致了英语教学环节中,口语教学的地位下降,并且越来越被忽视。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答题的能力,很少对其口语做出具体的要求。而且很多高校的口语课比较漫无目标。教师是外教,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口语没有明显的改善,因为外教对学生的口语水平没有提出要求,只是上了口语课,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

现在对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主要以四六级为主,但是四六级的考察范围不包括口语,所以整个大学课堂对学生的口语水平是没有硬性要求的,因而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甚至很多学生都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口语练习。英语口语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流产。

3. 缺乏口语学习锻炼的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英语口语的学习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毕竟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都是中国人,都说中文,母语也就是汉语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然而英语与汉语的差别是有目共睹的,汉语的一些固有的内在因素阻碍着学生对英语的接受效果。此外,学生学习英语也就是每周的那几节固定的英语课,除了这些有限的学习时间外,学生在课余和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不会用到英语的。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接收”知识,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部分的时间都是听老师灌输。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练习英语口语,没有机会去校正自己的发音,没有进行英语对话的伙伴,使得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4.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充足

现在的大部分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英语教材在口语的要求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不具有连贯性。在内容设置上比较简单、形式较为单一。口语交流的章节设置不合理,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英语口语课程的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轻视了英语口语的实践,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还有,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学生无法接受较好的英语口语教学,制约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在英语口语方面的教学投入增加,学生对于口语的需求增大,使得英语口语方面的师资力量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而且很多英语老师不是全面型人才,有些教师只是在应试教育方面的能力较强,在英语口语的教学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各种缺陷,无法胜任英语口语的教学工作。使得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教育,英语口语的提高成为一个比较难实现的课题。

二、促进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 更新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与创新相结合

想要提高高校英语口语的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高校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理念,也就是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重视应试教育,轻视口语教学的状况。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创新因素相结合,这样会有利于调动的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教师的讲解转化为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使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在进行多媒体展示课件的同时,学生获取的就不仅是老师口头的东西,而是结合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效果的视觉盛宴。

比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做一些PPT的展示,让多媒体的教学工具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一些书本上的需要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内容,通知一些图片的展示将其呈现。一些本来是需要教师进行口头朗诵,学生进行模仿的片段,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器放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 改善考试机制,加强口语考核

前面已经提到如今“考试成为高校的指挥棒”这一现状,考试对口语方面的要求几乎为零。要想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必须对考试机制进行适当调整,加大对学校口语的考核力度。比如,在国家规定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十到二十分的口试题。比分不要过高,但是考核一定要是多方面的,不能形式过于单一了,要不然就达不到考察的目的。

3. 营造口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语言培养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说,要想学好英语口语,要多创造进行英语口语练习的环境,才能把将口语练习落到实处。语言的学习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对于英语口语练习更是这样。学生在口语练习时要坚持,要多创设口语练习的情境,长期锻炼才能出效果。比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一段英语对话,要求人人参与,表达流畅。然后在几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子在课余时间也为学生创造了口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4. 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设置

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需要进行安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要突出英语口语课程的重点。在课堂设置上不仅要重视常用语的练习,还要将其与口语学习的技能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将脑子中存储的内容转化为日常可以用来交流的实际的东西。

5. 加大师资投入,引进硬性设备

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传授,教师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能否学好英语口语十分重要。所以,各高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聘请一些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人才,特别是在口语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对于口语教师的考核要多方面进行,语音的技能这部分的要求要格外严格。在这基础上,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提高图书馆的藏书量,提升图书馆在提高英语口语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这些问题有其存在的根源,而且可以得到解决。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面的努力去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教师配合,多加练习,争取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使得英语口语水平有个质的提高。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现如今的全球化问题,中国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市场氛围中,使得大家意识到在教育方面也需要跟国际接轨,培养在国际交流方面比较有实力的专门人才。但现在高校学生存在着口语比较差的普遍问题,因此本文对高校英语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焉琨伟.高校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策略探析[J].才智,2014,01:41-42.

[2]谢欣欣.促进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案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5:366+372.

[3]李思颖,赵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和优化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71-72.

[4]何敏.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英语广场,2015,04:124-125.

高校口语 第2篇

摘要:本论文是在Bialystock的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分类的基础上,同时参照Faerch,Kasper(1984)对交际策略的分类。另外,考虑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母语策略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众多策略分类中,本论文根据研究对象进行了取舍,在课堂上着重强调了其中4 种策略,即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交际策略和母语策略。

一、理论论据

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但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Ellis(1994)从众多有关语言学习的策略的定义中抽取出几个典型的概念(Stern1983,Weinstein&Mayerl986,Chamot1987,Rubinl987,Oxford1989),并归纳出关于语言学习策略诸多定义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即学习策略既是行为也是意识,作为语言学习的总体特征或趋势对语言学习产生间接影响,作为具体策略则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乔母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出现,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的问题上来。学习策略作为学习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Ellis(1994)的理论框架中明确指出,学习策略起一个中介作用,它将个体差异(包括信念、动机、性格、认知风格、语言潜能等)、环境因素(包括所学的目的语、学习形式、教学性质、学习任务)跟学习结果连接起来。换言之,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决定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而学习策略的运用影响学习效果,即语言习得的速度和语言习得达到的最高水平。因此加强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于推进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外语教学改革和改进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现状

(一)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是基本乐观的,绝大多数大学生(99.21%)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中,最偏爱使用的是形式操练策略,占总人数的48.75%,其次是功能操练策略,占总人数的37.30%,再次是交际策略占总人数的30.96%,最不常使用的策略则是母语策略,仅占总人数的18.26%。

(二)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在母语策略的使用频率上,男大学生则高于女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在语音、语法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内容和得体性,流利性最差。

(四)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语音、语法、流利程度,各项得分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上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得体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的对策建议

(一)形式操练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及其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形式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在语音、语法的准确性上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和得体性水平的提高。就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而言,形式操练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提高,但过度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提高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功能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及得体性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在语音、语法上的准确性水平的提高。就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而言,功能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但过度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提高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交际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内容的提高。交际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内容、流利性上的得分及其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交际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流利性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适当使用交际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提高,但过度使用则会抑制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母语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及交际策略均对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二)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努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习得语言,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性。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交际策略。鼓励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适当使用交际策略。交际策略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促进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提高交际效果,克服焦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其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

四、结论

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浅析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英语口语 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随着语言知识的扩展,出现分化现象。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注重语法、阅读、词汇的教学,而口语这一环节往往比较薄弱。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关键。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群体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都只会一点点常用的交际用语,遇到复杂的情况就无所适从,笔者发现造成高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完全得到广泛运用。教师主宰课堂,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进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思想误区,仍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扮演着单一的“传授者”的角色,而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及参与实践的人数都少得可怜。

第二,口语课上的活动与人物设计及操练是为了强调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形式的反复操练。课堂教学的重心是以形式为中心的口头操练,这是一种语言准确性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语言流利的目的。但这种口语课堂上的“说”忽略了对学生个体有现实意义的真实经历及内容的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会不断减少,并不能够促使学生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口头交际的渴望,导致难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三,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体现出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课重视不够。学校一般设置一周4-6节英语课,而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信息量之大使得教师往往难以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两节听说课原则上是一节听力课、一节口语课,但如果听力内容较多,口语课就无法得到保障。

第四,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课程设定的学习目标就是拿到四六级证书,为就业做好准备。而这种学习动机是缺乏生命力和持久性的。

二、口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淡化教师角色

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应从以往的“课堂中心”这一位置上退出来,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如同导演指挥全局,学生则是演员,是戏剧的直接参与者、完成者,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和动力所在。教师要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指挥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帮助他们排除母语干扰,掌握地道的英语口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教师来说,应重视那些妨碍交际的结构与时态错误,个别单词发音不准等现象则不必太在意,特别是学生在自由表达时不宜过多纠正、打断学生的表达,不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路,破坏其语速,甚至会使一些学生害怕出错而羞怯,从此不敢再用英语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讲,口语课上很少张嘴甚至不敢张嘴,才是学生需要纠正的错误。

2.循序渐进,分级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学。

在初级阶段,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初级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话语,对能编制出创造性的言语、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以及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

中级阶段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爱情友谊、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等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等。

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青年人的思想情绪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等。

3.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提问、句型操练、朗读、背诵等,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口语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英语的“聋哑症”。

因此,口语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堂发言、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看图说话、话题讨论、主题辩论、讲故事、编故事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如讲故事和编故事就是两种很好的课堂口语训练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讲故事可以采用接力的形式,把全班分成几排,由第一个同学开始讲一个故事或者读一个故事,然后往后传,到最后一个同学后,又由他传给第一个同学。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又能让学生相互听懂对方的话,真正达到语言操练的目的。编故事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组,由某个同学开个头,如,Last Sunday,I went to the zoo with my family...然后由同学们接着往下编故事,每个学生加一句他愿意说的话,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作记录并加以整理,最后每组派一个同学在全班陈述故事。尽管故事用了统一的开头,但各组编的故事内容不同。结果不仅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并唤起其强烈的口语学习动机。

4.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像运用母语一样,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Cook曾说过,“人们都是通过听来学会说。正是通过听及与人交流使得我们能最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课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师的选题和由此展开的口语活动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引入到真正的交际当中去。在口语教学中,学生的热情越高,参与越多,教学效果就越佳,自然习得的效果就越好。比如,除了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讲述少量目的语文化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相关选修课的学习,鼓励他们参加英语角,多与“老外”、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沟通,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处处留心挖掘那些丰富多彩、激发兴趣的话题,引入新颖而有趣的知识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才能使创造自然语言习得和环境成为可能并获得成功。

高校英语口语现状调查研究 第4篇

高校英语口语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来适应全球化和社会的变革。今日中国, 是世界的中国, 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化浪潮当中, 从经济交流到学术交流, 从个人交流到单位交流, 英语口语交流已经成为个人联系社会的关键纽带。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 都要参与到全球分工协作中来, 都需要与外界产生联系,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 高校学生口语训练不可或缺。

本文的问卷调查是采用《应用型本科英语口语教学法研究》一文中的数据, 数据是根据作者实地调研得到的结果, 这些数据是利用权重统计方法来进行数据整理和分类的, 通过数据分析, 能够得到高校英语学生口语学习状况, 这些状况能够反映高校在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数据模型是以权重1为标准, 分为七项, 这七项分别为学生入学时基本学习能力 (入学总成绩) 、学生入学时基本学习能力 (入学英语总成绩) 、学生评价教师口语水平、学生对英语口语教材的评价、学生对自我学习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对英语口语教学设施和手段的评价、学生学习口语的机会。分为ABCD四登记, 每个等级的分数是从100分开始递减, 而比重系数与分数对应。如图1

图1:学生入学时基本学习能力 (1) 入学总成绩学生

该项权重系数0.05

得分: (0.014×100+0.151×80+0.604×60+0.230×40) ×0.05=2.946

根据这个权重系数模型, 各项最后合计分数为77.241, 在七项指标中, 权重系数最高的是学生评价教师口语水平, 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 口语老师的引导作用最大, 优秀的口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能刻领悟英语口语的要义,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 并系统性帮助学生训练听说。权重系数最小的是学生入学时基本学习能力, 也就是图1中所示的0.05, 之所以, 入学基本学习能力并不是考察的重点, 关键因素在于高中英语口语学习与高校英语口语学习重视不一样, 高中英语口语学习基本处于空白, 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主要真是高考, 高考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 并未考察英语的口语, 因此, 大学阶段英语口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基本从口语零阶段开始学习。

根据调查情况, 高校学生对英语口语教材不太满意。英语口语教材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的辅助教材, 这些教材也偏重英语听写, 在英语口语系统性学习过程中弊端显现, 高校英语教材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 根据国际国内英语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去设计。英语口语教材不能墨守成规, 几十年教材的内容都未有变化。高校英语口语教材要抓住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点,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教材探索。

高校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对英语口语学习环境评估过程中都很满意, 高校英语口语需要学校在硬件上给予帮助。高校英语口语学习首先要保障学生有语音室, 语音室是英语口语学习的基础设备, 学生和老师在语音室通过听说训练能够实现口语水平的提升。学生要想开口说英语就必须要有英语口语环境, 很多时候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并不在教师里提升, 而是通过实践来提高的, 高校除了在硬件上不断完善的同时, 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口语训练的氛围。学生自我学习在调研中, 普遍得到了认可。学生为了迎接毕业后的激烈就业竞争, 都在增加自己的技能, 这些技能就包括英语口语水平。很多学生毕业后想出国或者去外企, 英语成为他们打开大门的关键钥匙, 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很多高校学生自发的组成英语角, 在英语角中学生都用英语交谈,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总体来看, 我国高校英语口语环境是良好的, 英语口语教学在高校得到重视, 学生自我认识也比价高,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高校、教师、学生都在努力提升英语口语水平。高校在重视程度上, 硬件建设上, 师资培养上都做出了努力, 这些努力让高校英语口语水平不断提升, 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培养, 很多高校定期会送英语教师出国深造, 甚至有条件的高校会定期送学生出国深造, 一方面接受国外大学的教育, 另外一方面就是提升高校的英语水平。

通过这次调研, 可以肯定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高于预期。在高校重视、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推动下, 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一些专业英语院校的英语口语水平更是进步神速。可以预期, 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日益紧密, 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水平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摘要: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是高校英语水平建设的重要领域, 也是高校英语学习不同于初高中的关键之处。高校英语口语调查情况超过预期, 在硬件、师资、学生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高校英语口语现状调查研究是研究高校口语教学的基础性课题, 能够给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英语口语,现状,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森著.基于多用户虚拟环境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高校口语 第5篇

代写英语论文本文来自http// 口语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和鼓励学生通过留学、短期访问、科技合作、旅行等多种方式出国,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教育部将大学英语列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中明确提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社会之所需,时代之所趋,大纲之所求。目前,虽然广大英语教师及学生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此的教学投入,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能力却依然相对滞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尽管我国各个地区、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总的来说可以归结如下:

1.观念方面: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观念普遍较为陈旧。长期以来中考和高考不考口语,英语教学只重视听力和笔试能力的培养。中学阶段对于英语口语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口语基础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大学生为过级而学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四、六级考试还是注重听、读和写,对口语几乎不做要求。许多学生在考试指挥棒作用下忽略了口语的训练。

2.课堂教学方面:口语教学效率低,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极少数高校开设了专门英语口语课外,基本上只有精读课和听说课。在传统的英语精读课上,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文的整体理解和语言点的讲解,并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口语。而在听说课堂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只注重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班级容量上,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都是大班制授课,平均每个学生能说话的时间只有几十秒,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没能达到真正的多样化。目前,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课堂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型教学活动为主。在部分高校中,语音设备相对匮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口语课堂的灵活性。

3.教材方面:口语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一种随机性,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不利于口语教学。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口语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其中,绝大多数涉及的话题较广,编写也较为系统、规范。但是,从总体上讲,大学英语口语教材还是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有的教材偏理论化,其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不大,有的话题太过简单或太难,学生感觉说起来没意思或说不出来。

4.教师方面:目前高校连续的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远远超出了现有教师的承受能力。同时,许多教师在发音、语法、文化等方面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上也还需进一步完善。相较于中国教师,外教的英语发音更纯正,也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可他们(外教)不及中国的英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他们对中国的国情也不甚了解,教起书来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很难上去。”(林美婵2005:8)此外,由于外籍教师流动性较大、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等客观原因的存在,目前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聘请了外教,但还不能全部面向公共外语教学。

5.学生方面: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卓然,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滞后: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较为薄弱,学生们薄弱的语言能力严重影响了其语用能力。

二、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对策探究

在实际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上述的种种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才能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状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上述问题,以下列出相关对策研究,供广大英语口语教师参考。

1.改革英语教学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设置。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是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习一种语言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缺一不可。依照《课程要求》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把口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系列的组成部分,适量减少基础知识型课时,增加技能型、文化知识型、运用型选修课系列。

2.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于一体,能够提供更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从而为语言输出作必要的准备。此外,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提示、纠错、总结,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3.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在使用一本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教科书的同时,再辅以一些真实的素材,教材与课外材料同时使用。教材可以提供系统的、情景式的训练,帮助学生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而补充材料则比较灵活,与时俱进,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更加贴近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有助于解决学生“说什么”的问题。

4.注重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合格的英语口语教师应具备包括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功在内的过硬的专业知识;了解并能够自由驾驭各种教育理论;了解学生心理及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了解中西方文化,能够将文化内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能力,随时了解并应用新的语言学理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此外,外籍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5.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的保证,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其次,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校韩语培训班口语教学研究 第6篇

【摘要】高校韩语培训班是为非韩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的韩语基础薄弱,多是对韩语感兴趣或为赴韩前的语言准备而学。与韩语专业教学相比,韩语培训班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听说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会话水平。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韩语培训班的特点,针对学生口语水平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培训班学员韩语口语水平的多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韩语;韩语培训班;口语教学;学生

用语言进行口头交流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韩语学习中更要注重对口语的练习,口语学习是韩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标准。任何语言都需要用口语来沟通,流利的口语是与韩国人进行正常交流的必要条件。韩语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韩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能力[1]。韩语培训班作为一种语言培训机构,与普通高校的韩语教学相比,更加注重于提高学员的韩语实用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

1.韩语培训班教学特点分析

近几年“韩流”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和赴韩留学生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被疏落的韩语瞬间热门起来。相应地各种韩语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通过对大量的韩语培训班的调查,发现高校韩国培训班与普通高校韩语专业教学比较起来,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培训对象来源广泛。参加韩语培训班的学员多为在校大学生,或是打算赴韩留学的准留学生、公司职员和其他社会人员等。他们有的是对韩语感兴趣而学,有的是作为第二外语而学,有的是来充电,有的是赴韩留学前的语言强化,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与韩语专业在校生相比,他们没有考试和做相关论文的压力,因此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其次是以实际应用为教学目标。对于“零起点”的韩语培训班的学生来说,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用韩语进行日常交流上。这就要求在培训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能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最后是培训时间灵活。韩语培训班的授课多选择利用晚上或周末进行,避开了上班和上课的冲突,因此上课时间更加灵活方便。

通常说语言是活的,它源于生活并不断变化。韩语是源于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是韩国文化的体现,也是与韩国人进行交流的必备工具。如何让这门“大语种里的小语种”“小语种里的大语种”不再令人生畏,怎样提高韩语培训班学员的口语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造成学生口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造成学员“哑巴韩语”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韩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韩语口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口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韩语培训班的教学中更应当着重强调对学员口语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教师和学员都在口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在日常应用时,很多学员又不知如何开口,造成“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哑巴”韩语,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母语的影响

韩语是一种粘着语,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单词后添加语尾完成语法功能。与汉语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结构不同。韩语的句子构造是“主语+谓语”或“主语+宾语+谓语”。多年的母语习惯让中国学生刚接触韩语时容易逻辑混乱,产生畏难情绪。还有,韩国语的词汇里有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中国学生习惯将汉语词汇直接译成韩语,但实际上翻译的韩语在韩国并不存在或不常使用[1]。如“合作”直译为“합작”,而韩语习惯说“협력”,“计算机”翻译成“계산기”但韩语习惯说”컴퓨터”。这种对母语的依赖导致一系列口语意思的难以理解。

2.2 心理因素

中国学生从小只习惯于使用和接触自己的语言系统,而不习惯于使用和接触其他语言系统。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就是不能产生移情作用。口头交流的一大心理障碍就是不敢开口,害怕出错,久而久之会导致“哑巴”韩语。不少学生对开口讲韩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取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常会导致学生在用口语表达情感时显得焦虑和紧张[2]。故恐惧心理是影响口头表达的主要心理因素。

2.3 中韩文化差异

中国和韩国都是东方国家,文化和习俗比较相近。因此,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相比,中韩文化差异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中韩毕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异”还是多于“同”。例如:“厕所”这个词,中国人习惯叫“卫生间”,但在韩语里叫“化妆室(화장실)”,所以就有学生疑惑,以为是专门化妆的地方。另外,韩国人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体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带着这种想法看到有人在单独用餐时,韩国人就会觉得这个人是被孤立的人。所以韩语里流行“왕따”这个词。但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韩语口语的内容涉及韩国社会、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如果缺乏这些背景知识,单凭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来理解韩国,很容易出现误会。

2.4 缺少语言使用的环境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如果缺乏相关的学习环境,都是难以学好的,尤其是口语的学习。韩语在中国属于小语种范畴,与英语相比学习的人不多,会讲韩语的人也不多,这就导致韩语口语的练习缺少使用的环境,而这又是学生韩语口语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

3.提高韩语培训班口语水平的方法

3.1 从语音练习开始,加强口语训练

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应当记住单词的正确发音和其在句子里的变音,通过朗读与模仿,一旦在脑里形成了正确的记忆,则以后就不会出错了。语音的练习要花上一段时间,不可贪图快速入门,而要求“准”。学习完语音后,可以开始学习最简单的日常用语,起初,口语会话的难度不应太大,太难的东西,学生说不出,会降低学习兴趣,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焦虑,抑制语言的发挥。还有就是应注意日常交流内容的新颖、生动、有趣。选择口语交流的内容应标准、真实、自然、地道,符合韩国人使用的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3.2 扩大学生的韩语词汇量

由于词汇量不足,很多学生对想表达的意思却不知该用何种韩语单词来表示而苦恼,有时可能会出现误用的现象,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词汇,可以多采用联想记忆法。例如:在学习“学生”这个词后,可以联系到老师、教授、大学校长等与之相关的词汇。甚至还可以辐射其他的职业词汇,如公务员,演员,医生,司机等。还可以对正反义词进行归纳,例如크다/작다,좋다/나쁘다,많다/적다,싸다/비싸다,춥다/덥다等. 类似的还有同义词的归纳等。作为教师,可以将这类词总结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词汇。学生平时也要多看一些韩文书籍,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词汇,这样长久积累,就可以有效的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了。

3.3 多了解韩国文化,减少文化差异

学生对韩国文化知识背景的缺乏,会影响理解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常交流的内容涉及到韩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对话反应的场合、身份、相互关系等社会因素。如果对韩国的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可能误解对方说话的真实含义,引起误解。一些韩国的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等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계란으로 바위치기”即以卵击石,中文有“拿鸡蛋砸石头”的说法,这是两者相似的情况。“소 잃고 외양간 고치다”直译为 “亡牛补厩”,和成语“亡羊补牢”相似,但中文成语“亡羊补牢”有“未为迟也”之意,而韩语“亡牛补厩”有“为时晚矣”之意,意义相反。中韩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介绍韩国的文化、风俗、历史、韩国民族的个性等,多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克服文化差异给日常交流造成的障碍,以提高学生对韩语全面的综合理解能力[3]。

3.4 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开口。刚开始时,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让学生听得懂的问题,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入手,学生觉得有能力回答后,自信心增强敢于开口说了。许多参加韩语培训班的学员以前很少接受过正规的韩语口语训练,所以在初始阶段不敢说,也说不出来,于是会产生紧张、急躁的心理和畏难情绪,容易对说韩语失去信心。所以,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口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口语学习的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口语训练的内容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去练习,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在韩语口语方面有进步,从而建立自信心[4]。

3.5 发挥教师作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堂有效果的口语课,教师应是课堂的幕后策划者,主角是学生。教师只需在学生有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同时还要调节课堂气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学习,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接受的信息也更快了。

4.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员的口语水平,能让学员说一口流利的韩语,用韩语进行沟通是韩语培训班的基本任务。本着培养应用型韩语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在短期培训后能让学员达到“听的懂,说的出”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引导学员学习韩语的兴趣,倡导愉快的教学氛围。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学员们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苗春梅.韩国语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赵胜兰.高职院校韩国语口语教学策略实践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63-65.

[3]朴荣顺.文化韩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高校口语 第7篇

口语流利程度指的是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是自然和正确地控制口语语言节奏的能力。它与其他因素 (如准确性、恰当性、语音语调、词汇等级、句法结构难度等) 共同列为口语熟练程度的要素, 如果谈论口语流利程度时较多地注意语言的数量, 那么, 探讨口语的准确性时则主要注意口语的质量。更确切地说, 准确性指表达语言内容与运用语言知识的正确程度。流利程度与准确性是使用语言的两个方面, 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 目前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着准确性与流利性的矛盾, 有的学生过于追求准确性, 只管语言内容, 思路断断续续, 从而影响口语的流利性;而有的学生则为了强调流利性, 对口语表达中的任何错误不重视和不指正, 语句破碎, 从而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更有甚者会产生错误的语言习惯。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这一问题, 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认识自我, 要根据实际来确定目标。如果自己基础较差, 就应该注重强调自己口语表达的准确无误性;相反, 我们若是基础较好, 就要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 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流利性。

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不够得体

言语得体是口语交际的方向, 也是培养口语交际的基准。其实, 在适当的时候, 适当的空间 (场合) , 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 这就是言语得体。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对英语文化、习俗等知识的缺乏, 往往会导致口语背离语境, 谈话时不够得体恰当, 更有甚者会造成文化冲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的习惯。

例如一个英语专业学生在同外国人交谈的时候, 说了一句“Denis himself does not work hard, however, he is always red-eyed of other people’s achievements.”这位外国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到很奇怪, 不懂得这个学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一个人嫉妒别人的时候往往用“眼红”来形容, 但英美人却是用“眼绿”来形容。

2. 往往以书面形式表达代替口语表达。

英语专业的学生, 口语基础比较好的利用自己英语知识掌握多的优势有意识地使用他们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 但是却使用得不够得体, 反而弄巧成拙, 比如有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口语交流中使用了书面语:Last week, I went to the city in an attempt to purchase a sweater which will help me to protect me from the terrible cold weather but I was so disappointed and my efforts in vain…这位学生叙述的是进城买衣服那么一件小事, 而且是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自由发言, 他竟连续使用了很多个庄重的书面语词语来表达, 显得很不得体, 很可笑。

3. 受中文习惯的影响, 在英语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常常加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语, 造成语义重复。

比如一些生活细节, 在用英语表达“玛丽的病情好转多了”这一汉语句子时, 中国学生往往说成, MARRY’s sick condition is much better.在英语口语的实际表达中condition本身就表示’疾病’ (sickness, illness) , 所以句中的sick也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准确的表达方法是MARRY’s condition is much better.或者更简单地说MARRY is much better.

针对用语不得体的现象, 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多看一些介绍英语国家的书籍或报刊等;同时多参加校园的英语活动, 加强同外教的交流。

三、结语

学好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口头交际能力, 使自己在现代社会的交际中沟通无障碍。然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增强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要正确处理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 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 把握英语口语的用语得体, 从而促进和增强自己英语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口语实践能力的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与国际间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口语作为语言文化的交际工具, 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是,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却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 笔者结合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做到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 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表达,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玮.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7) :40-41.

[2]陈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 2002.

[3]毛云.浅议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4]李群英, 赵彦荣.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技能的多元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7, (3) .

[5]刘文红.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与提高途径思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列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提高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措施商榷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口语,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对外交流的现象也日益频繁, 社会各行业亟需各类口译人员, 英语口语也深入到各种场合, 比如说外商谈判、口译文件、外出访问等等都离不开英语口语。但是关于英语口语的教学, 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更广泛存在于整个教育界, 所以只有顺利解决好这个问题, 才能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口语水平, 为社会需求做好人才储备。

一、 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目前,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口语能力薄弱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对英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不错, 经常是看的懂英文, 但说不出英文, 甚至在某些大城市的街道上巧遇老外后, 无法通过英语和老外进行一些基本沟通与交流, 这种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对此问题, 我国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教学手段进行改善, 并且加强了口语教学方面的培养, 但经过实在数据分析后, 发现只有极小一部分大学生的口语水平有所提高, 但大部分学生口语水平提高效果还是不明显, 这种“口语盲”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 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然而处于21世纪这个全球化、经济化、信息化的大时代, 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涌入这个时代, 但是教育情况恰恰与需求情况有较大出入, 针对此问题, 作为提供人才的源头——高校, 就要做出百倍的努力, 投身到人才培养的潮流中, 培育各种优秀人才, 特别是英语人才, 好为这个大时代提供大量的人才服务。

二、 影响高校口语教学的因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

(1) 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普遍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欠缺且比较单一, 英语语法使用混乱、错误频繁, 把握不当英语中的时态、语态, 英语口语的语调、语音不标准等等各种基础知识问题, 这些问题的积累并非一时一日, 而是多年英语学习的方法不当所呈现出来的, 所以哪怕现在大学生愿意去认真学习英语, 但是被这些问题搅和后的英语也是漏洞百出、不伦不类, 难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这种所谓的心理障碍, 这是由于以上各种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所导致的, 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惧怕心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学生害怕说英语由于学生的语调、语音不标准, 所以说出来的英语大多比较奇怪, 不是正宗的美音或英音, 怕被同学嘲笑而拒绝说英语。2) 传统交流方法的影响中国人的交流, 大多含蓄、谦逊, 学生受此原因的影响, 因而不喜欢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表达思想, 面对热情如火的英语倒显得不知所措。所以, 学生越不敢开口, 就越无法提高口语水平, 导致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往复。

(3) 对汉语和英语的特点把握不当。汉语和英语虽然同属于语言体系, 但是两者在语法特征、思维方式上大有不同。而今, 大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时, 常常出现中英混杂、汉化英语的现象, 改变了英语本身的交流习惯, 这种改变后的英语可能在学生之中可以发挥作用, 但在真正的口语范畴内, 外国人是无法听懂的, 老师也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 应该注意观察英语的语法特征和说话思维方式, 彻底区分英语交流与汉语交流的不同之处, 这样才可以避免闹出笑话。

2.英语教学本身因素

(1) 教学模式缺陷。自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 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现今各高校的录取率也在逐年上升, 大学生现在真的是遍地都是,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此形势之下, 高校英语老师的教学压力升高, 由原来的小课堂变成如今几百人的大课堂, 面对的学生多、英语课时不变, 老师自然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粗略广泛的教学, 没有时间精细教学内容, 甚至都无法口授英语, 更谈不上进行口语培训了。

(2) 考试模式的局限。大学的英语考试, 虽然不像高中那般完全进行笔试, 但是笔试的成绩还是占英语总成绩的一大部分, 学生自然更加注重英语听力、英语翻译、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的学习, 忽视了英语口语的锻炼。并且许多同学会反映说, 学了那么多的语法、单词, 最后还是用不了, 更无法进行口语交流等英语实际运用, 可见学生对此情况也是非常无奈, 但也只能说学生真的把英语学死了, 没有学到英语这门语言的精髓。

(3) 口语教材非专业。学生私下想要对口语进行锻炼, 只能去买教材学习, 但是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教材, 虽说大多都是关于英语学习内容的, 但要找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也是比较困难的, 而实实在在有关于英语口语的教材真的是少之又少;再者, 学生想要去听新东方、李阳英语各种精品教学课, 却被高额的费用所限制, 也被学生排除在外, 最终大多学生还是无奈之下选择了“无用”教材, 可能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4) 英语教师水平有限。现今, 大学英语老师教学任务繁忙, 大多也已经成家, 因此有限的精力不仅要用于教学, 还要分配到家庭生活, 所以老师们很难分配出时间去进修和接受培训, 因此老师个人可能都未到过国外, 没有感受过真正英语国家的氛围,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对某些国外风情只能进行想象, 所以说出的语言可能就比较空洞, 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一种客观限制。

三、提高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商榷出最实用高效的应对口语教学措施, 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寻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修订英语教学纲要。从现今的英语教学情况来说, 口语教学几乎被放置到了一个无人问津的位置, 致使学生口语水平难以提高。对此, 教育部应该修订大学生英语教学纲要, 重拾口语, 并对它的位置进行一个推崇, 或者把口语也作为大学英语考试内容的一项, 引领学生和老师注重英语口语, 从而为口语人才的培养做好积淀。

2.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应该合理分配每一位英语老师的教学任务, 给老师留出足够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时间, 并且多多提供一些出国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 让老师可以亲身体会到外国风情, 便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同时, 老师必须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教学, 虽然刚开始起步时学生会难以理解, 但是时间久了, 学生也会跟随老师的脚步, 在课堂上学会英语交流, 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3.注重情感教育。大学生的自尊心, 相对于中学生可能会更加强烈, 他们会因为自身的口语缺陷, 基本不会开口与老师进行英语交流, 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 可能还会产生一种抗拒、害怕心理。针对这个问题, 英语老师却不可对学生表现出厌恶之感, 而应该动之以情, 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多多在课堂上运用英语, 哪怕说的不好也没关系, 同时, 还应该对学生抱有极大的信心, 这种信心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

4.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老师可以在授课之前, 运用现代化媒体设备反映一些正宗的美剧片段;在授课之中, 老师要进行全英化的语言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找英语的感觉;授课结束之后,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英语任务, 帮助学生巩固。同时, 老师也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舞台等活动, 让学生在英语角之中用英语进行好的交流, 选取某些电影片段, 让学生进行全英式的演绎, 这样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5.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课堂模式,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去整合教材内容, 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 做成精美PPT课件, 在课堂上尽力用英语讲学, 展现自己的成果。同时, 老师适当的减少自己的讲说, 让学生去参与英语对话练习, 让他们学会开口讲英语;除此之外, 老师还应该对“中国式英语”进行一个预防手段, 让学生真实把握英语语法、口语规则, 严防此类情况的发生。

综观全文, 笔者主要结合了现今高校英语现状, 并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措施, 希望对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也希望我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尽快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开设口语课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2]王鹏娟, 张筱婷.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浅析[J].成功 (教育) .2009 (05) .

[3]潘俊峰.以“听说为主, 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4]武颖.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和优化策略[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6) .

[5]宋阳.高校英语口语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营销.2012 (11) .

“英语角”高校学生的口语演兵场 第9篇

大学的英语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要突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也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原则。而要达到基本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高校校园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正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将英语学习带出了课堂,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也等于为学生在校园内提供了英语口语训练的“实训基地”,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

1“英语角”活动情况[3]

笔者以所在的西安理工大学为个例进行介绍。学校高度重视英语角活动,把它作为每学期的重点课外活动,安排校研究生会总体规划,外籍教师或者英语辅导机构共同负责,具体组织则由校研究生会英语部实施,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地点固定在教6号教213多媒体阶梯教室。本学年共组织活动11次,参加人次达2000人次。每次活动讨论2到3个话题,共讨论话题32个。话题涉及面广,包括就业、理想、友谊、爱情、时尚、环保、校园生活、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中西文化、人生态度等等。前期宣传采取海报形式,每次活动提前三天将本周英语角话题告知学生,学生提前搜集和准备与本周话题相关的资料,在知识和资料方面做一些准备,做到有备而来。

2 英语角的组织形式

英语角模式不一,灵活多样,且校与校之间也有很大差别,本文所讨论的,笔者在原校所指导的主要的两种模式。

1)以授课班为主的形式[4]

笔者多次参与组织英语角,联系学校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老师,并且和老师们一同在课堂上给予指导。话题往往是课堂上没有时间解决的口语练习活动,旨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保持良好英语学习氛围。参与人员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在老师的宣传和带动下,不少外校学生也积极参加。

2)与外教或者英语辅导机构合作的英语角形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以授课班为主的形式的缺点也慢慢显现。因为这本质是校研究生会做的一个课外口语训练班而已。正当笔者为此烦恼之际,学校来了几名乐意协助的外教和“新东方”、“实效口语”等英语辅导机构。由于他们的参与,英语角突破了以班为单位的束缚,许多青年老师及学生参加,形成了规模,英语角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各院轮流承办并张贴海报,自主确定话题。这样一来,整个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参与核心的英语角就在西安理工大学兴起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角活动中,不仅广大学生受益,青年老师也增加了口语练习的机会。由于权威英语辅导机构的指导,专业英语讲座的开展,中国式英语得到纠正,口语问题解决有了突破。笔者认为,在口语练习上,并没有学生和老师之分。大家都是要练习的,而且,作为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其最好的口语老师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或者极其专业的辅导机构的名师[4]。

3 英语角的要求和意义

1)养成学英语的好习惯[5]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英语角的就是自由会话。自由会话要不定长短、不定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随意性、灵活性。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好的习惯,渐渐地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发展有特色的英语角

创设英语角,组织策划机构应有一个共识,即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突破课堂教学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其次,创造一个学生直接参与的语言实践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凡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只准讲英语,遇到的生词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尝试用同义词句替换或者语言描绘。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要积极运用这种方法以克服表达中的障碍。

除了群体交流活动之外,校研究生会英语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更换新的形式来增强其吸引力。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故事会和看英语电影等,也可让学生举办英语晚会,表演英语节目,如英语歌曲、小短剧、诗歌朗诵、英语笑话或一些小游戏来调动气氛,从而吸引学生,使英语角保持新鲜的活力[1]。

3)英语角是英语学习标准化

教室里使用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英语。为了让学生多听到地道的英语,英语角的外籍教师和英语辅导机构的名师每周跟学生进行一次英语交流。随着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应增强了,还增长了见识,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实际交流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口语中一些规则。英语角的确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听、说语言学习环境,它能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自信心,当然最终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而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学英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英语角。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尽管英语角的开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起到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但在其举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以所在西安理工大学为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1)学生的积极性问题

在英语角的组织过程中,往往学期初人潮涌动,活动现场激情荡漾;而越往学期末,参加人数越少,活动现场也越来越冷清[1]。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面不够广,常到英语角的都是些固定的学生群体,形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其一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缺乏自信,平时不善改口,害怕出错,与人交际的兴趣不高;其二是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活动对专业学习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激励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必须对学生作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不得少于10次,各班必须对学生参加情况做考勤登记,把参加情况列入学期综合评分的成绩评定。通过这个要求和规定来激励学生参与,使英语角活动达到其目的,让每一个同学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渐渐培养自信,学会与人交际,从感性上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英语角活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通过经常的交际和运用,最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3]。

2)英语老师的参与问题

英语角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如果英语教师都主动参与,能够更好地发挥英语角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补益作用。可是英语角作为一项课外活动,原则上不属于英语教师的工作范畴,英语教师从主观上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这种活动。所以在英语角活动场所很难看到英语教师的身影,而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角色的局限,往往会使活动缺少目的性和导向性[1]。实践证明,英语教师参加“英语角”活动不但可以合理利用校内资源,而且可逐步实现这种转变。“英语角”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及教师自我的“心理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6]。

3)“英语角”组织筹划的主力军问题[3]

英语角多为社团组织,活动自愿参与,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活动主力军。要办好英语角活动,必须培养一批骨干和积极分子,这批骨干和积极分子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英语基础较好、热心组织集体活动、具有查阅和组织资料的能力。活动前,要求骨干和积极分子认真查阅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做好知识和资料方面的准备,在活动中,起到火车头或旗帜的作用,既是组织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在交谈中才会言之有物,才成为真正有意义的交流。才最终达到组织英语角的宗旨。

5 结论

英语学习强调技能训练,实践性强,课堂知识的传授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课后如果缺乏训练,技能必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校园英语角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作为英语口语训练的第二课堂,英语角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更为自由、轻松和贴近生活的语言综合运用的交际环境,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得从英语角活动中受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措施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校园英语角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地从英语角活动中受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就参加英语角活动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英语角,交际,口语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利伟.谈高职院校校园英语角[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220-236.

[2]翦洁.如何轻松参加英语角训练口语[J].陕西教育,2009(2):51.

[3]张云达.办好“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保山师专学报,2008,27(4):87-88.

[4]方伟,史登.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角中的作用浅析[J].黄冈师范学学报,2006,26(3):168-169.

[5]王冰,刘舒展.校园英语角:促进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J].科教文汇,2008(6):92.

[6]吴心平.“英语角”一种重要的英语课程资[J].新课程,2008(3):36.

高校英语口语交际的文化教学研究 第10篇

文化是无形、多层面、普遍的,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界定不同。1871年Edward首次从人类社会学层面定义文化:文化包括社会成员的知识、艺术、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Samovar定义文化是社会成员在本群体内用来交流生活并传承下一代的相同的信仰、价值观、风俗等。[1]

文化语言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客观事实、事情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等;同时文化影响甚至改变语言, 因为语言作为一定文化背景下社会成员交流的工具必然受到社会发展和文化变化的影响。语言不能分开文化独立存在, 语言的学习必须融合文化的学习。

文化教学最初是在中世纪提出, 当时罗马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习俗传入上流社会阶级[2], 最近20年国内才陆续展开关于文化教学的研究和理论测试, 但文化教学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 短时间难以取得明显效果等多种因素导致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脱节, 最终制约其语言在应用能力, 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提高。

2 文化教学对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受其影响, 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不可分割, Byram (1989) 指出, 外语教育应该包括语言学习、理解、文化理解与体验等4个部分,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体验英美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3各方面:

首先, 加强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虽然大学生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英语, 但普遍听说能力差, 即使程度较好的学生也不能玩好理解交流中的语言表达, 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比如:Sam’s effort was in vain, like carry coal to Newcastle.此句独立的单词很简单, 貌似没有理解障碍, 但若教师没有介绍Newcastle是英国一个以产煤闻名的城市, 学生就不能理解后半句的隐含意思, 推理不出讲话者对Sam努力的态度看法, 不知该如何回答无法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其次, 加强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民族优越感, 强化文化差异意识。通过学习英语国家文化, 学生们能了解其民族风俗、传统、思维方式, 对比本民族文化, 体会2种文化的博大优秀, 将自己的体会逐渐融入到口语交际中。

最后, 英语习得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动力, 文化教学借助大学生对一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动机, 进而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展示思想和课外英语交际中。

3 高校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内容

3.1 文化词汇

词汇作为语义表达的基本单位, 因各种文化因素形成和改变, 比如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 从此角度看, 词汇是文化的载体而英语中的文化词汇主要包括单词、短语、谚语和隐喻。胡文仲 (2002) 强调跨文化交际应重视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含义, 但第二语言习得者倾向词语的语法含义而忽视文化寓意, 阻碍跨文化交际[3]。以下案例“The dean goes downhill since Watergate.”中若不了解讲话者用“Watergate”代指“丑闻事件”这样的历史事件内涵, 便不能理解全句意思。

3.2 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 文化知识对于二语习得者多是屏障, 大学英语口语交际中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事倍功半。比如正常情况下, 中国人在听到对方赞美自己年轻会很开心, 但在一定语境下若英美人士若听到对方这样说“You look so young.”时可能不解甚至不满, 觉得暗含意思是“太嫩, 没有经验”, 这样的语言失误必然影响交际。

再如对方说“She is really annoying, like a dragon.”有些学生会迷惘不解, 联想着dragon在本民族文化中象征着权利和威严和美好愿望 (“望子成龙”) , 认为此句前后矛盾不知所谓。相反,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罪恶和暴力, 指人时表示此人很讨厌、脾气暴躁或者霸道。基于以上的案例分析, 大学生只有在掌握西方文化知识, 意识到差异时才能减少交际障碍。

3.3 中西礼节差异

社会礼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客观表现形式, 若在英语口语学习中不够了解中西礼节的差异便很难跨域障碍而有效沟通。比如下列对话中“意思”的含义让外国人一头雾水, “这点东西请笑纳, 不成意思。”“你这什么意思啊?”“没什么意思, 小意思啦。”“你这让我怎么好意思啊?”“是吗?不好意思啊。”与英美人士交流中, 英语学习者应该根据汉语核心含义选择合适的英文表达, 而不是找对应的英语翻译。又如中西餐桌文化中, 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喜欢劝吃、劝酒, 若外宾已经拒绝好意当事人就不应再劝, 否则对方会感觉不受尊重甚至受侵犯, 最终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交际。

3.4 价值观体系

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 强调与群体的和谐相处, 人们在表达个人想法时很谨慎、委婉, 典型的就是谦虚自贬来抬高对方的价值和地位。相反, 西方文化崇尚个性、独立、直接, 因此英语口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谨记这些文化价值体系的差异。比如一位外籍上司称赞员工时说:“You really did brilliantly.”该员工听到内心很欢喜但还是谦虚道:“Oh, it is just my duty,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mention it.”在此案例中, 该中国员工的字面回答和实际含义完全相悖, 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谦虚为上”价值观的影响, 反观上司的心理反应, 他可能不解为何出色的工作不应该称赞, 甚至觉得自己的赞扬对于员工没有意义, 不同价值体系的影响使这样的交际失败。

3.5 非语言交际

人类语言学家研究发现语言交际在整个交际行为中占30%左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非语言交际, 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 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很少运用非语言交际方式, 为帮助大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减少误解和文化冲突, 英语教师有必要在口语教学中加入一些英美文化的非语言行为代表的含义。“V”手势有2种含义:手心朝内向自己表示“胜利和希望等积极意味”, 相反若手心朝外向对方则有“侮辱、轻视”之意。

4 对高校英语口语文化教学的意见

4.1 强化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我国高校的文化教学与国外相比刚刚起步, 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常常与课堂教学脱节, 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实质性指导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 英语教师应将国外的文化研究理论和教学法与自己的教学现状结合, 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对学生英语口语特点的观察研究, 灵活运用到口语课堂教学中。

4.2 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材内容

大学生直接与英美人士交流的机会有限甚至匮乏, 不能通过此途径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所以教育部应不断完善教学大纲, 教材编写者应切实优化教材内容。制定全面系统的文化教学大纲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 制定时必须解决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授相结合的问题;编写教材时应确保课本内容深入全面、有代表性, 设计科学安排合理, 充分利用网络更新快速和存储量大的特点, 融入动态教学内容, 体现教材的现代感和持久吸引力。

4.3 加强教师培训

大学英语教师传播本民族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桥梁, 是学生英语习得的指引者, 必须具备双重文化领悟和阐释能力, 懂得第二外语习得者的认知心理和情感特征。因此必须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有条件时高校应送其出国学习, 提高中西文化差异感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丰富文化教学经验, 以便应用于口语课堂教学中。

4.4 丰富文化教学技巧和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课堂中向学生传授英美文化知识, 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途径主要有:1) 利用多媒体手段, 解析图片、英文歌曲和电影营造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英文歌曲能提升学生对一民族文化和风格的把握, 而电影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内容, 学生可以将电影中的谚语、俚语、隐喻和非语言交际方式等应用到日后的口语交际中。比如电影《飘》以美国内战为主线, 赏析者可以感受那一时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与南方奴隶制的特点和冲突, 了解当时政党、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等;2) 定期组织学生融入角色表演, 围绕一定主题创造口语交流的语境, 学生通过表达情感、见解和感想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力。

4.5 大学生强化自主能动意识与能力

英语口语课堂练习对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远远不够, 大学生需要提高领悟英美文化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De Bot, Kee (2005) 等人指出第二语言习得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 涉及习得者正确的心理认知、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 因此, 大学生应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复杂的规律, 在课外口语交流时要增强信心, 形成正确学习动机并总结自身的习得规律调整学习方法;其次, 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兴趣;再次, 参加中西文化主题的讲座, 多与英美人士接触, 阅读文化书籍和材料来感悟文化差异, 不断提高文化的批评性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束语

英语口语作为听、说、读、写中最重要的语言技巧, 在跨文化交际中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 但却是第二外语习得者最薄弱的环节。本研究以高校英语口语交际为主要对象, 发现大学生 (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 认为当前的英语口语教学缺乏系统和理论的指导, 很难帮助自己排除文化障碍成功交际。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们超越简单的词句和语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授文化知识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迫在眉睫。

摘要:该研究基于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分析了文化教学对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探讨了高校英语口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内容, 如文化背景知识、礼节等提出关于文化教学的一些建议, 如教师培训, 文化教学方式的丰富, 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等等。该研究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教学,高校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Samovar L A, 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lemont:Wadsworth, 1995.

[2]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高校口语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对策

一、当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由于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当中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主要受到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影响,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当前的英语口语教学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是素质教育推行这么多年,依然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的印象。教师在教学当中如果对于自身优势地位过分的注重,这样就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在课堂上学生开口的机会和互动的机会比较少,就会显得过于沉闷,使得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明显制约效果,这对教师开展口语教学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高校学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就业压力,在对英语考试来看,绝大多数的并没有将英语口语列入考试大纲当中,让学生没有明显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惯性使得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并不重视管理口语教学,而学生就对英语口语教学所具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忽略,而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而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所被动的学习,其实际效果不容乐观。

三是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由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在不同的心理素质状态下所显示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对英语口语教学当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焦虑不安和不自信。立足学生角度,对学生的口语水平造成阻碍作用的关键就是不自信,部分学生特别要面子和维护自尊心,总是生怕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同学,这样就会形成自我压抑,这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主动性匮乏,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在当前社会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对学生英语口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广大的英语教师面前的重点问题就是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以上口语教学当中的问题,特别是立足于实际工作经验,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是要树立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有着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英语有着畏惧情绪,不愿意开口,觉得如果自己说的不准确或者是不流利的话则会遭来同学的耻笑。特别是学生走入大学之后,随着课程的急剧增加,使得学生的难度也逐渐的增强,再加上学生走入高校普遍存在的强烈懈怠心理,这都给学生对英语学习造成障碍。针对学生自信心比较弱的情况较少情况则应该鼓励学生做到放开自己,大胆表述英语,绝对不怕错误的发生,通过各种手段的使用来鼓励学生使用口语,从而做到对压抑和焦虑情绪的摆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成功喜悦的体验,并且对自己进行肯定,使得学生对英语学生有着充分饱满的热情。要想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则必须要让学生冲动的安慰、肯定和鼓励学生。

其次是做到师生互动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复述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做到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当中,以便让学生口语交流机会做到有效增加,使得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的热情和兴趣的有效激发,做到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积极的思考,从而做到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

再次是对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渠道进行拓宽。由于学生受到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这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储备显得有限,这对学生的客观需要不能做到有效满足,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英文影视角色配音、玩英语游戏、唱英语歌曲等各种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当中设置恰当的鼓励措施。

最后是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从实际来看,对于口语在生活当中重要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这在英语学习中显得不重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树立起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要充分的意识到只会写不会说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偏才,而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是应试,而是对知识学会而且在实际当中运用。只有具备比较高的口语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英语总额运用能力的反映,从而做到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英语口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口语能力亟待提高,已经成为交际交流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困难,为学生铺设一条教学之路,带动学生共同努力解决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行鼓励和奖励同时进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赵园.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2] 季瑞红.基于听说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8)

[3] 尤广杰.浅谈提高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途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高校口语 第12篇

“交际能力”一词最早是由Dell Hymes《论交际能力》 (1970) 中依照知识所能够回答的四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 即 (1) 某种说法在形式上是否可能 (或在什么程度上是可能的) ? (2) 某种说法根据现有实施办法是否可行 (或在什么程度上是可行的) ? (3) 某种说法和使用它的和评估它的相关语境是否恰当 (适宜、愉快、或成功) 或在什么程度上是这样子的? (4) 某种说法在事实已经完成或在实际上在执行 (或在什么程度上完成实施的?) 或完成它需要什么前提? (Johnson, K.&Helen Johnson.1998:62) 在此基础上, Canale和Swain (1980, 1983) 又提出了三项更为细致的能力组成划分, 即交际能力可以分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 (其中可再细分为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 和策略能力。与其他语言运用一般规律相近, 口语“突然性”本质同样是由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综合运用于某特定场合或语境时产生的实时传播、交流进而引发信息或情感的难以事先预料、难以准备妥当的听说读写译外在行为和内在过程。因此, 外语交际能力理论应该涵盖Hymes (1970, 1972) , Canale&Swain (1980) 和Canale (1983) 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组成成分以及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作为其认识核心及定性要素。因此, 交际能力概念应该提“四种能力 (Hymes) ”和一个“突然性”的根本属性, 完全把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区别开来, 强调交际能力的根本特性“突然性”, 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在无准备情况下, 进行实时应答或交流信息情感时显现出的言语能力的标志性独特性质 (柳安娜, 2013) 。换句话说, 人们若能够应对各种突如其来、毫无准备的外部口语交际环境, 就是具备实时口语交际能力, 否则就是缺乏真实外语交际能力。

二、基于“突然性”本质的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纲要

由此“突然性”本质, 我们不难看出在高校基础英语课程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应清晰明确地定位为基于“突然性”本质的外语交际能力。而若将“突然性”本质紧紧抓住并以此为判定标准, 定性依据和检验规范就势必能够培养出各个层次、高低有别的实时外语交际能力。

(一) 大纲要求

由此可见, 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中, 对以“突然性”本质为核心特征的实时外语交际能力培养, 就应作为旗帜鲜明的理论依据和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 更应专门介绍、详注以“突然性”本质为特征的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阐述, 明确指出在新的交际理论支撑下的新的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以及新理论下的新的教学方法的选取, 教学形式的更迭, 教材、教辅材料的使用和对口语能力测试的改革新方向。即要站在“突然性”本质的理论高度, 重新审视、判定及预见实时、真正的口语能力的界定标准和教学讲授工作, 时刻秉持要以突然的非准备能力应对一切无准备的外在环境的实时考验。这里还需特别强调指出的是, 在实施以“突然性”本质为核心的交际能力培养方案的整个环节中, 包括教师的授课、对学生的考核检验、学生自我学习或检测等, 都要始终明确并树立“突然性”本质的能力意识, 自始至终明确树立交际的终极目标任务是要应付未来各种难以预料的语境, 无论是对理论的学习还是对实践的操练都是为了现在亦或未来的综合繁复的使用, 尤其是对未来各种难以充分准备, 根本没有时间准备的复杂语言交际场合的理解和表达。

既然人类语言交际就是为了实践运用, 就应坚决果断地始终强化“突然性”本质意识, 而这种意识强化也构成了基于“突然性”本质特征的新交际能力理论的又一特色表征。而它也是“突然性”交际能力培养新方案中的一项心理语言学要素。它与我们曾反复强调的需要提供某某认识有诸多近似之处。到底能否强化“突然性”意识同时提高对“突然性”理论的更高层认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了教师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及训练的结果。Sharwood Smith曾说过, “不论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持何种观点..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不容置疑地说, 大多数自然语言运用能力是靠实践之力得来的。在实际运用目标语的过程中, 学习者取得了对该语言结构的控制力, 从而可以迅速而且不用多想地使用它们” (1981:166) 。这是因为正规的课堂教学可以借助让学生提高意识的方式进而讲清语法结构, 后再有意识地强化练习直至最终形成自动化。反之, 若没有注意到提高意识的重要性, 对语言运用的实际交际能力培养就会放缓, 学生的自我学习也就会随之放任自流, 最终遗憾得以失败告终。其实国外很多著名学者早已提出“提高意识”和“积极注意”等思想在外语教学中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Ellis 1985:235;Sharwood Smith, 1981:166;Schmidt1990;Fotos 1993) 。

(二) 测试要求

与此同时, 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测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对基于“突然性”本质特征的实时外语交际非准备能力培养的检验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意味着对口语能力的检验或考核必须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基本的变革雏形可以是将原本以检验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为主的单项测试革新为以检验“突然性”存在与否、强弱与否的新型交际能力测试, 即以主要考核非准备应用能力的新型测试。只要学生能够即席实施难以准备或预料的依特定环境场合而引发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 或完成以“突然性”为本质特征的听说读写译中某个项目、任务或要求, 都可以被视为具备“突然性”本质的交际能力。在体现“突然性”强弱有别的基础上, 可以按照学生完成情况的质量高低判定语言交际能力的水平或分数。“突然性”的强弱是评判交际能力大小的根本准则, 但也绝不是唯一的界定标准, 诸如我们一直强调的词汇、语法、语音以及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仍然是评价考核的方面, 只是其比重明显小过对“突然性”能力的检测。强调“突然性”正是为强调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规律, 而基于“突然性”本质的外语交际新理论正是外语交际实践本质的反映。在一整套评价体系中, 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交际任务即可被认为定为及格;在此基础之上, 若能达到对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正确, 则可计为中等;如若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 又有一定的流利程度, 则为良好;若流利性程度很高, 即为优秀。这是评价方案之一, 也可以另辟蹊径, 以“突然性”本质的能力程度为第一考量要据, 不记录具体的分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详细记录下每个被测试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优点或缺点, 并根据每名学生反馈回来的优点、缺点, 对学生进行专门有针对性的辅导答疑, 一方面, 为培养非准备能力的“突然性”本质的口语交际能力做铺垫;而另一方面, 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将视角转向对真实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上来, 也将几十年来高等教育的应试思想弊端降低到最小。

结语

本文以口语“突然性”本质为切入点, 在言简意赅地点明它的深邃意涵后, 将其拓展运用至高校基础英语口语教学中, 并就大纲和测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树立以“突然性”本质为核心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将其运用于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但寥寥数笔, 不足以概括“突然性”本质的全部内容精华, 有待今后更系统的详实研究。

参考文献

[1]柳安娜.口语交际“突然性”本质的纵贯内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 .

上一篇:审计分析下一篇:专利制度与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