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曲霉菌病范文

2024-09-17

鸭曲霉菌病范文(精选8篇)

鸭曲霉菌病 第1篇

1 发病情况

6月中旬, 该鸭场饲养的9日龄2500只雏鸭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食欲减退或不食、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扎堆、粪便成黄白绿色稀便, 垫草潮湿、发霉。发病率30%, 死亡率22%。

2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独处、闭目昏睡、羽毛松乱、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呼吸困难。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头领不随意屈曲、共济失调、两腿麻痹。严重病鸭眼睛失明、下痢。

3 病理解剖

剖检病死鸭, 可见肺部呈米粒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 结节的硬度似橡皮样, 切开为有层次的结构, 中心为干酪样坏死, 气管和气囊内也能看到结节, 胸腔、腹腔等处眼观看不到心包积液。

4 实验室诊断

4.1 直接镜检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肺部结节置于载玻片上, 加生理盐水1~2滴, 用无菌针拉碎, 加盖玻片镜检, 可见菌丝体和孢子。

4.2 垫料培养

取少许垫料, 放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可见白色稍凸起绒毛状菌落。取饲喂病鸭的饲料检查未发现霉变, 黄曲霉素符合标准。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

6 防治措施

彻底更换发霉垫料, 保持舍内清洁, 通风干燥, 用具、饮水槽, 料盆、料车等用0.4%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带鸭消毒1次/3d, 每2周更换一种消毒药。

用1:3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 连用3~5d。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拌入100万U, 2次/d, 连用5~6d;为了防止其它细菌感染, 用禽菌灵拌料, 连用3~6d。

7 小结

鸭曲霉菌病 第2篇

1 发病情况

伊春市某林业局一林业经营所王某,于2012年5月25日,饲养的1000只20日龄雏鸭开始发病。于早晨6时饲喂时发现死亡11只,另见有26只雏鸭不食,呆立于舍的一角,排白绿色稀便,随后又死亡18只。自行采取氟哌酸饮水,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均不见效,在一周内共死亡雏鸭153只,死亡率15.3%。据了解和实地考查,王某喂雏鸭用的玉米是放置多年的陈化粮,表面看只是发暗,其实脐部已变黑发霉。经诊治,一周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缩颈呆立,闭眼似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发出“呼噜呼噜”声。有少数病雏鸭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排出白绿色稀便。运动失调,步态不稳,严重者卧地,抽搐,口吐白沫,呈游泳状。皮肤呈暗紫色,并很快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雏鸭尸体消瘦,皮下发紫;肺脏有大量黄色、粟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气囊增厚,混浊,气管、气囊膜也有淡黄色小结节;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脾、肾肿大,剖开肾脏有黄色液体流出;整个肠道严重出血、瘀血,皮肤呈暗紫色,肌肉呈紫红色,血液凝固不良。

4 实验室检查

4.1 曲霉菌检查

4.1.1 曲霉菌紫外线检查 分别取饲料玉米、麦麸、豆饼,置于紫外线灯下幅射,在玉米上发出黄绿色莹光,可认定玉米含有曲霉菌。

4.1.2 压片镜检 取病死雏鸭肺部与气囊上的结节于载玻片上,压碎滴加10%氢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菌丝和分生孢子。

4.1.3 霉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用剪刀剪下少量肺脏、肝脏及气囊上的结节,置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3d后长出浓密的霉菌。菌落最初为白色绒毛状,后变为黑色、棕色,2~3d后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孢子和菌丝。

4.1.4 饲料霉菌检查 取玉米、麦麸、豆饼各1g样品,置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而后进行曲霉菌菌落和菌丝检验,玉米呈阳性,而麦麸、豆饼则呈阴性,说明玉米被曲霉菌污染。

4.2 李氏杆菌检测

4.2.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的肝、脾、血液、脑脊髓液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多单个,有的排列成V字形,还有的排列呈栅栏状或平行排列,肝、脑组织中含量较高。

4.2.2 细菌培养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肝、脾、脑脊髓液病料划线接种于0.5%葡萄糖羊血清琼脂平板上,置于37℃含5%~10%二氧化碳低氧环境中观察18~24h,可见圆形、湿润、光滑的小菌落,反光观察菌落呈淡蓝色,培养48h后,菌落增大,其色灰暗,在菌落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形成后再次进行纯培养,得到纯培养物,并挑取单个存在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与上述一致的小杆菌。

4.2.3 生化试验 该菌能使葡萄糖、鼠李糖、杨苷在24h内产酸,不产气。能发酵单乳糖、棉实糖、山梨醇及木糖。不产硫化氢和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石蕊牛乳在24h内微酸变色,但不凝固牛乳。M.R.试验(+)、V-P试验(+)。

4.2.4 动物实验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的肝、脾、肾组织小块,放入乳钵中研碎,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并过滤,取上清液滴入被试鸭眼内,经24h后出现结膜炎,不久很快死亡。剖检病死雏鸭,其肝、脾有小坏死灶,用病料涂片、细菌分离培养均与上述病例中病原体特征相同。

4.3 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高敏,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中敏,对氟哌酸、青霉素低敏。

5 防治措施

5.1 停喂现有的饲料,立即更换新鲜饲料;清除舍内垫料、粪便和垃圾,运到远离鸭舍的地方堆积发酵,做无害化处理。

5.2 饲槽、饮水器用2%的火碱彻底刷洗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

5.3 用强力霉素拌料,按300mg/kg饲料,每天2次,连用3~5d;制霉菌素拌料,每公斤饲料100万IU,一天2次,连用3~5d。鸭群一天喂4次,前两次拌入强力霉素,后两次拌制霉菌素。

5.4 用1:3000的硫酸铜饮水,一天2次,其它时间饮水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含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等)25g兑水100L,每天2次,连饮3~5d。同时加入电解多维227g加水150L和0.1%的VC作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和康复后,于饲料中添加3%的红酒酵母多糖(含黄芪多糖、菊花多糖、木聚糖、果寡糖、OPC、UGF等),可增强雏鸭的抵抗力,使其早日康复。

经上述综合治疗,发病雏鸭明显减少,除淘汰26只没有治疗价值的雏鸭外,不再出现雏鸭死亡,一周后基本康复。

6 讨论与小结

6.1 曲霉菌病是雏禽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以3~10日龄为流行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本病中雏鸭,主要是饲喂发霉玉米,发病时正是夏季,天气炎热,舍内潮湿,饲养密度大,营养不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发病的。

6.2 李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造成很大危害,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李氏杆菌的传染源很多,病原体随带菌动物(鼠类)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皮肤而感染,加之环境条件的不利因素,是暴发此次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使其发病快、死亡率高。

6.3 养鸭场要加强饲料、饮水、用具及设备的卫生管理,坚持常年监测饲料的质量,发霉及质量差的饲料坚决不能用;并且要开展经常性的灭鼠工作,坚持日常的饮水消毒、带鸭消毒、鸭舍和环境消毒。加强雏鸭的营养,注意鸭舍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坚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为雏鸭提供一个安静、卫生、干燥的环境,及时挑选病鸭,做到隔离、严格消毒和及时治疗。

雏鸭曲霉菌病的诊治 第3篇

1 临诊症状

病鸭多精神不振、卧伏、拒食、呼吸困难、伸颈张口, 有的甩头, 迅速消瘦, 后期下痢, 个别病鸭眼睛肿胀, 眼睑下有干酪样凝块。检查自配饲料及垫料, 见垫料结块, 有明显霉味, 饲料未见异常。

2 剖检变化

剖检20只病死雏鸭, 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 肺、气囊、胸、腹膜上, 有小米粒至玉米粒大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小结节, 有的结节呈同心轮状, 较坚实;有5只重病鸭在气囊上有霉菌斑块, 斑块的边缘白色, 中心绿色, 表面呈绒球状。

3 诊断

根据剖检典型病理变化及垫料明显霉变, 诊断鸭群为曲霉菌感染。

4 治疗

立即更换垫料, 全群投服真菌净 (广东广牧动物保健品厂生产) 200g/100kg饲料, 杆浆定灵150g/150kg饮水, 连喂5d。3d后鸭群停止死亡, 5d后康复。

5 小结

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常污染垫草和饲料, 其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另外在种蛋孵化过程中, 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 要防止曲霉菌病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加强饲养管理。此病一旦发生极易造成较高死亡率, 所以重在预防, 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

⑵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鸭粪, 更换垫料, 不垫发霉的垫料。

⑶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 不喂已霉变的饲料。

⑷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

⑸喂料时要少喂勤添, 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

鸭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4篇

1 发病情况

2008年9月月份, 某养殖户购进鸭苗1500只, 进雏后, 前几天鸭群一切正常。由于连日降雨、气温较低, 为保持室内温度, 鸭舍很少通风, 部分垫料结块, 有霉味。雏鸭10日龄时开始发病, 主要表现为伸颈、张口喘气等呼吸症状。从13日龄起, 雏鸭开始有陆续死亡的现象发生, 15日龄前来诊治时已有50~60只雏鸭死亡。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鸭多呈急性经过, 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废绝, 伸颈张口, 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 有的有眼炎, 有时有浆液性分泌物, 严重时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物质, 使眼睑凸出、角膜中央形成溃疡, 最后窒息而死。个别鸭死前有神经症状。多在发病后1~3d内死亡, 有的延长至5~7d。

3 流行病学分析

各种禽类均对本病易感。鸭以20日龄内雏鸭易感性高;其中4~12日龄的雏鸭发病率最高, 病死率可达50%以上;成年鸭发病较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被霉菌污染的垫料和发霉的饲料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此外被污染的孵化器也可能传播本病。因此, 饲养管理不善、饲料霉变、卫生条件不良及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均是本病暴发的诱因。

4 病理变化

死鸭僵硬。血液呈乌黑色, 不易凝固。气囊浑浊, 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有的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 稍小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所包围, 呈灰黄色或黄色, 或融合形成大片水煮样的肉芽组织。肺组织硬变, 弹性消失, 纤维化坏死, 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结节内容物呈豆腐渣样或黄白色液体。有一只鸭腹腔浆膜下有一蚕豆大小的结节, 切开有蛋黄样浓稠的液体, 消化道后段充满水样稀薄液体, 肝、脾基本正常。

5 实验室诊断

5.1 直接镜检

采用无菌操作剪取病死雏鸭肺、脾组织进行触片, 染色后镜检, 未发现有致病菌。取病死鸭肺和气囊中的灰黄色结节, 剪碎, 置于清洁载玻片上, 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 加盖玻片,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视野中看到分枝的菌丝。

5.2 分离培养

取几小块肺组织典型病变接种在萨布罗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在37℃环境中培养, 经过2~3天形成灰白色绒毛状菌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则可变为暗烟绿色。基质背面的菌丝无色至淡黄色。

5.3 动物试验

取培养物用生理盐水制成含有孢子的悬液, 每毫升含200万个孢子, 经鼻腔接种, 给每只健康鸭接种2滴, 共10只;另一组10只鸭不接种作为对照。实验组在接种后46h开始出现发病死亡, 6d后被接种鸭全部死亡, 对照组均健在。雏鸭的症状和剖检变化与自然感染的病例完全相同, 并回收到了烟曲霉菌。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及饲料发霉, 确诊为曲霉菌病。

6 防治措施

及时将病鸭隔离, 停止饲喂该批饲料, 改喂刚出厂的饲料。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及饲料防潮, 用1:3000百毒杀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全群投药。在饲料中拌入制霉菌素, 按80只雏鸭一次用50万单位, 每天2次, 连用3天, 进行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 同时用恩诺沙星按0.01%拌料, 饲喂天4天。另外, 用1:3000硫酸铜溶液饮水, 连用三天。

用鱼腥草、水灯芯、金银花、薄荷叶、批杷叶、桑皮、甘草各90克, 并配明矾30克, 煎水拌在饲料内, 给100只鸭连续服用, 至治愈为止。

经过上述措施综合治疗3d后, 鸭群中不再有新发病例和死亡,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7 预防措施与小结

烟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禽类常因接触发霉的饲料或垫草, 吸入大量孢子而感染。各种禽类都易感, 以1~3周龄的幼雏易感性最强, 常为群发并呈急性经过。孵化时霉菌能穿过蛋壳而使胚胎感染, 孵出的雏鸭即可表现症状。育雏时阴雨连绵, 以及雏鸭拥挤、通风不良、气温偏低、维生素补充不足等, 都能促使该病的发生。

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就是不使用发霉的垫料, 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换气, 保持清洁干燥和做好卫生消毒, 长期被烟曲霉菌污染的育雏室、土壤、尘埃中含有大量孢子, 雏鸭进入之前, 应彻底清扫消毒。

一例鸭曲霉菌病的诊治 第5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1.1 基本情况

该鸭场前后从仙居县引进青年鸭8000羽, 其中5000羽已开产, 另有3000羽是3月龄, 平均体重1.6kg。11月上旬, 3月龄鸭不明原因死亡, 5日内死亡36羽, 发病率约20%。发病后曾用过土霉素、恩诺沙星治疗, 效果不明显。

1.2 临床症状

病鸭减食或不食, 精神不振, 双翅下垂, 羽毛松乱, 缩颈呆立, 两眼半闭, 嗜睡, 呼吸困难, 喘气, 头颈伸直, 张口呼吸, 排出绿色糊状粪便, 行走困难, 跛行, 不能站立, 还有的头肿大、角膜混浊, 个别失明。

2 病理变化

死鸭僵硬。血液呈乌黑色, 不易凝固。气囊浑浊, 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有的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 稍小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所包围, 呈灰黄色或黄色, 或融合形成大片水煮样的肉芽组织。肺组织硬变, 弹性消失, 纤维化坏死, 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结节内容物呈豆腐渣样或黄白色液体。有一羽鸭腹腔浆膜下有一蚕豆大小的结节, 切开有蛋黄样浓稠的液体, 消化道后段充满水样稀薄液体, 肝、脾基本正常。

3 实验室检查

我们对病料进行采样, 并送临海市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查, 结果如下:

3.1 直接镜检

取气囊、肺组织上黄色结节内容物滴加20%氧化钾浸泡, 压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3.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 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 长成绒毛样菌丝, 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h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h菌落呈纽扣状, 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 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4 诊断

从以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该鸭场发生鸭曲霉菌病。

5 治疗

(1) 立即更换垫料, 冲洗、消毒鸭舍及周边环境。

樱桃谷鸭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6篇

1 病原特点

曲霉菌病是一种樱桃谷鸭养殖中常发生的疾病。研究发现, 樱桃谷鸭曲霉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半知菌纲曲霉菌属中烟曲霉菌, 此外还包括黄曲霉、构巢曲霉、黑曲霉、青曲霉、土曲霉和白曲霉等, 这些霉菌中烟曲霉菌的致病力最强。曲霉菌为需氧型菌, 在常温和37~45℃条件下, 普通培养基上均可培养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中, 初期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 24~30小时后开始形成许多类球形的分生孢子, 串珠样排列, 孢子梗较短, 头顶部似烧瓶状。曲霉菌孢子的抵抗力很强, 煮沸5分钟或者120℃干热灭菌60分钟才能将其杀灭, 一般的消毒药难以杀灭。烟曲霉菌的培养物中含有破坏动物神经系统的毒素, 能引发痉挛与麻痹等神经症状。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存在于土壤、空气、植物、野生或家禽动物及飞鸟的皮毛, 为条件致病菌。鸭舍内阴暗潮湿、空气污浊和用具不洁等都能促进曲霉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

2 发病情况

养某殖户新购进的6000只樱桃谷鸭苗饲养12天后, 于2013年6月有110只陆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42只死亡。笔者接诊后迅速前往养殖场了解情况, 并将12只病死鸭带回县农业局兽医实验室诊断和剖检, 初步诊断为曲霉菌病感染。

3 临床症状

曲霉菌病在樱桃谷鸭身上的潜伏期为3~10天, 多发生于不满1月龄的雏鸭。发病初期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 喘气, 呼吸次数增加, 胸、腹部明显扇动, 张口呼吸, 颈部气囊明显胀大, 鼻腔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有时呼吸发出特殊的沙哑声。体温升高, 精神萎顿, 常缩头闭眼, 食欲减退, 口渴增加, 迅速消瘦。发病后期症状为呼吸极度困难, 腹泻, 一些病鸭出现抽搐与肢体麻痹, 最后陷于窒息, 两腿伸直死亡。

4 病理解剖

经实验室剖检, 发现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在肺组织和气囊内发现数量不等、粟粒至绿豆大、灰黄色霉菌性结节, 接触富有弹性, 肺充血、出血、水肿与坏死。胸腹部气囊处可见淡绿色成团霉菌斑, 气囊壁增厚;在另外几只病死鸭的心、肝、肾等组织中发现了霉菌病灶, 心包腔中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 心包囊扩张, 心外膜和心包膜增厚, 腹腔积液, 肝脏肿大呈黄褐色, 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樱桃谷鸭曲霉菌病的发生主要和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鸭舍通风不畅、卫生条件不良有关, 所以防治此病的关键在预防。

(1)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和干燥, 定期对鸭舍及器具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或用0.5%新洁尔灭和0.5%~1.0%甲醛喷雾消毒。及时清理鸭粪, 更换垫料, 不垫发霉的垫料。

(2) 加强饲养管理。务必抓好饲料的保存工作, 经常检查库房的温、湿度, 保证饲料的新鲜度, 决不能用发霉的饲料喂鸭。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 减少细菌滋生。

5.2 治疗措施

如果鸭群已经感染病菌, 应及时治疗。

(1) 发现鸭群感染, 应尽快隔离, 替换发霉垫草和饲料, 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及时对鸭舍消毒处理, 灭绝污染源。

徐州地区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治 第7篇

1 种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与病变

一旦种鸭霉发生菌毒素中毒病中毒后往往多呈慢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产蛋率下降, 精神沉郁, 羽毛凌乱, 呼吸障碍, 食欲减少, 口渴、腹泻并逐渐消瘦, 排白色或绿色稀粪。有的出现脚趾变形、肿胀, 胸部皮肤溃疡、出血。种鸭有零星死亡, 部分鸭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 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对病死鸭剖检发现, 其肝脏肿大, 质地变硬, 有出血斑点, 苍白或呈土黄色, 部分呈古铜色;肺脏、气囊上散在分布灰白色或黄白色米粒大小的结节, 坚硬易剥离;心脏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心包腔和腹腔常有积水;脾脏肿大, 胆囊扩张充盈;卵巢萎缩甚至坏死, 输卵管膨大部出血水肿。另外还常伴有葡萄球菌病症状, 表现为脚蹼肿胀、溃烂。

1.2 实验诊断

为了确诊, 临床上可选取荧光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对可疑的饲料进行霉菌毒素检测, 发现其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是否超标。同时, 刮取病死鸭气囊、肺组织上结节的内容物, 滴加15%氧氧化钠浸泡、压片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要强调的是雏鸭发生霉菌中毒时的症状与病毒性肝炎颇为相似, 故而需要借助病理剖检、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予以排除。霉菌中毒可致肝脏表面出现弥漫性出血点并呈网格状, 鸭肝可致肝脏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连片的出血斑;取病鸭10%的肝匀浆上清液皮下注射0.2 m L/羽, 24 h后死亡率80%以上者可判为鸭病毒性肝炎。

2 种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防治

2.1 防治原则

家禽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 而相比较鸡, 鸭对霉菌毒素要敏感的多。在养殖管理中, 需要高度重视霉菌毒素有可能对种鸭生产造成的严重后果, 坚持一贯的防重于治的原则, 切勿等鸭群已出现霉菌毒素中毒后再采取措施, 而应在饲喂之前就重视饲料品质。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控制可划分为防霉与脱毒两个阶段, 其中防霉就是要阻止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 包括防止农作物在田间生长、收获期间的霉变, 避免饲料原料贮存阶段以及饲料加工过程中霉菌的滋生, 储藏饲料的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和低温, 等等。

2.2 药物治疗及后续处理

霉菌毒素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霉菌毒素中毒的治疗与处理, 应首先寻找原因, 切断毒素来源, 立即更换饲料并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种鸭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 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复合多维, 以缓解中毒效应;对霉菌感染的重症病例用制霉菌素治疗, 每羽口服2万IU/d, 连用3 d, 也可选用真菌速治 (主要成分为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大蒜素等) 进行治疗;最后还要对中毒死鸭进行深埋或烧毁, 病鸭的粪便也含有毒素, 也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 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对并发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等病例, 还要同时使用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但应尽量不用对种鸭的肝、肾、免疫器官和神经组织有损伤的药物。

2.3 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2.3.1 吸附剂的使用:

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控制的第二个阶段为脱毒, 即去除饲料中存在的霉菌毒素, 当前最经济、最有效地脱毒处理措施是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在饲料或谷物中添加各种吸附剂可以降低霉菌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 比较适合家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有经修饰的葡甘露聚糖, 也可使用无机水合硅铝酸钠钙、斜发沸石等。

2.3.2 营养手段的防治:

根据对霉菌毒素中毒与解毒机理的研究, 霉菌毒素被动物吸收以后主要在肝脏通过包含胱氨酸 (蛋氨酸的衍生物) 的谷胱甘肽系统进行解毒, 所以, 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蛋氨酸、硒 (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 , 可以有效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鸭群霉菌毒素中毒后, 适当补加硒、氨基酸 (如蛋氨酸、γ-氨基酪酸、琥珀酸) , 可以增加畜禽肝脏对霉菌毒素的解毒能力, 减轻其危害。其外, 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烟酰胺) 、植物与草药提取物 (如叶绿素衍生物、阿斯巴甜) 等, 也是防治霉菌毒素中毒常用的营养手段。

2.3.3 加强环境管理:

饲养管理不善, 比如高密度饲养、热应激等因素均会导致鸭对霉菌毒素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在种鸭的日常饲养管理中, 需注意对温度、湿度、密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 做好防暑降温, 加强通风并保持垫料干燥, 选择适中的饲养密度与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1]段留德.家禽霉菌毒素中毒机理及防治.家禽科学, 2009 (5) :24-26.

[2]G.Devegowda, T.N.K.Murthy.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有效的控制措施.中国家禽, 2008 (16) :38-39.

鸭曲霉菌病 第8篇

河失镇常周李某, 6月中旬从市种禽有限公司进雏鸭200只。6月28日前长势一般, 6月29日出现打堆、呼吸困难、气喘、排白色粪便等现象。畜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碇等口服, 效果不佳, 死亡只数逐日增加, 1周内近10只死亡。7月5日, 李某带部分死鸭来本站就诊。

2 剖检变化

共剖检8只: (1) 8只死鸭气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白色混浊。 (2) 有4只鸭心包炎、心包积液。 (3) 有5只肝表面包囊黄白色包膜, 形成肝周炎。 (4) 8只肺部有粟粒大的黄色结节。 (5) 小肠轻度卡他性炎症。

3 试验室诊断

3.1 曲霉菌检查

取肺部淡黄色结节少许, 加自来水数滴做成压片, 在显微镜下以10×40观察, 看到菌丝和孢子。

3.2 微生物培养

无菌采取肝、脾接种血培养基, 37℃24h培养, 见灰白色菌落生长。转接种麦康凯培养基, 37℃24h培养, 小菌落呈红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 产酸产气。靛基质、M·R试验呈阳性, 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 硝酸盐试验阴性, 确定为大肠杆菌。

3.3 药敏试验

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复方敌菌净高敏;氯霉素, 环丙沙星, 恩诺沙星中敏;庆大霉素, 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低敏。

4 防治

(1) 立即将病鸭隔离治疗, 并对被污染的塑料大棚进行彻底清扫、换土、消毒, 待干燥后再铺上干净蛰草。顶棚可用百毒杀喷洒。 (2) 制霉菌素, 一般每千克饲料内加入50~100万IU位制霉菌素, 连用3~5d;以1:3000的硫酸铜液饮水, 连用4d。 (3) 恩诺沙星, 以100mg/kg饮水, 连用4d。 (4) 同时用中草药调理, 处方:鱼腥草62.5g、蒲公英31.3g、筋骨草15.6g、桔梗15.6g、山海螺31.3g, 煎汁代替饮水, 供50只雏鸭1d饮用, 连续服药3周。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 病情逐步好转, 2周后基本稳定。

5 预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鸭曲霉菌病】相关文章:

禽类曲霉菌病防治09-08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07-16

口腔霉菌感染05-23

霉菌性肺炎08-20

案例分析曲霉菌感染08-20

小麦赤霉菌06-18

霉菌阴道炎08-15

毛霉菌感染范文05-23

霉菌性食管炎07-16

霉菌的基因工程技术07-18

上一篇: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下一篇:自动检测实验室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