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形态范文

2024-08-19

动态形态范文(精选5篇)

动态形态 第1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计6000人, 其中各学校每个年度抽取200人 (分别在大一至大三年级中随机抽取) , 三个年度每校共抽取男生600人, 女生600人。

(抽取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等五所本科高校2009、2008和2007年度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 收集到的样本中剔除无效数据, 采用以年度和年级分层, 随机抽样构成样本的办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8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 对比分析法

分别对广西五所本科高校的2009年、2008年和2007年三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同一指标不同年度水平间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分析进行两两间比较[1]。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中与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有关的指标为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派生的身体质量指数, 肺活量身高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综合体现了大学生各年度的身体形态机能的发展水平。

2.1 身体形态发展状况

2.1.1 身高

身高是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 男生身高总体逐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但2007年至2009年前后的身高增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女生身高逐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广西民族大学女生身高均值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中医学院女生2009年和2008年身高的均值水平都低于2007年的均值水平。女生总体2007年至2009年前后的身高增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1.2 体重

体重是一个综合反映人体围度、宽度和厚度发育状况的整体指标, 也是衡量健康和体力好坏的重要指标。

从表1可知, 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与2008、2007年比较, 男生体重均值水平逐年增长, 且呈显著上升 (P<0.05) , 而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两校男生体重均值出现了负增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女生体重均值与2008、2007年比较均值水平上升,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广西师范大学女生2007年至2009年体重均值水平呈逐年增长, 2009年、2008年体重均值水平与2007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广西中医学院女生2009年、2008年体重均值水平与2007年比较呈负增长, 广西民族大学女生2009年体重均值水平与2008年比较呈负增长, 广西大学女生2007年至2009年体重均值水平呈逐年增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1.3 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 (BMI) 是结合体重和身高来衡量人体脂肪相对水平的指标, 还可以间接地反映人的营养状况, 且不受性别和身材的影响, 可从总体上反映人体充实度。

表1 显示:2007~2009 年, 广西五高校男大学生总体身体质量指数 (BMI) 逐年增长,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其间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与2008、2007年比较, 男生BMI均值水平上升,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而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女生的身体质量指数增长趋势差于男生, 2009年与2008年比较, 只有广西医科大学BMI均值水平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表1表明广西高校大学生体形总体上比较匀称, 并且男女生身体质量指数 (BMI) 都随年代的递增而递增, 但是身体质量指数 (BMI) 接近正常范围的下限, 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BMI等级为营养不良。表2统计数据表明, 总体上正常体重的男女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营养不良的男女生所占的比例虽然都在逐年减少, 但是, 到2009年男生营养不良所占比例为14.1%;女生与男生相比, 营养不良状况则更为明显, 到2009年仍有24.9%的女生为营养不良, 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表1、表2结果表明, 广西五所高校在2009、2008、2007年度大学生身体形态方面, 2009年与2007、2008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值有所上升。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身高发展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而男生比女生提高得较为明显;其次, 体重发展也呈现男生稳中有升女生侧偏轻的状况。三次测量结果都显示, 男生体重处于一个较稳定的发育时期, 随着他们身高的提升, 他们的体重均值和BMI指数水平提升也较为显著, 身体形态表现得更为充实。相比较而言, 除广西医科大学女生体重均值有所上升外, 其余的四所院校的女生体重却有所下降之势, 到2009年女生总体上仍有四分之一为营养不良, 这与当前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注重高质量营养摄入等生活状况有悖, 这种现象在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调研中也有所反映。资料显示[3], 女生普遍体重不足受到病态“苗条”、保持身材与肥胖症等因素的超前宣传影响, 从而混淆了健美与瘦弱的概念, 使她们错误的认为体瘦就是美、就是健康。因此, 大学生中不少女生为追求“体型美”而有意控制饮食, 不敢多吃, 不敢吃肉, 长此以往, 造成营养摄入量不均衡, 使身体营养的需要出现供不应求, 而产生营养不良。所以出现了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反倒营养不良, 体重不达标等现象。

(注:*P<0.05; 其中差值1是2009年均值数据与2008年均值数据的差异, 差值2是2009年均值数据与2007年均值数据的差异, 差值3是2008年均值数据与2007年均值数据的差异。表3相同)

2.2 身体机能发展状况

2.2.1 肺活量

肺活量是人体生长发育水平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其正常范围值一般为:成年男子3500~4500ml, 成年女子2500~3500ml[4]。从表3可知, 男生肺活量均值水平总体逐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广西医科大学男生肺活量均值水平逐年增长, 2009年与2008、2007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男生肺活量均值水平逐年增长, 2009年与2008年比较, 2008年与2007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女生肺活量均值水平除广西大学逐年下降外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 其余各校基本逐年上升, 且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上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2.2 肺活量/身高指数[5]

肺活量/身高指数, 是以人体每厘米身高拥有的肺活量的相对值来反映肺活量与身高的相关程度, 是重要的人体呼吸机能指数。

从表3可知, 我区五所大学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身高指数总体均值水平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9年均值水平与2007年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男生则更加明显。

2.2.3 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体重指数, 是反映相对体重下的肺活量, 从而反映心肺功能状况, 是衡量一个人的体质状况的重要生理机能指标[6]。

从表3可知, 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水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呈逐年上升, 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与2008、2007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水平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呈逐年上升, 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与2008、2007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表3说明, 我区五所高校的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提高, 心肺功能得到加强, 生理机能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综上所述, 广西五所高校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统计分析表明, 目前广西大学生身体形态与机能状况良好, 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是因为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普遍注重生活质量, 以及气候环境得以改善等内外因素影响有关, 同时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发育, 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提高均有一定空间。另一方面, 从2007年11月开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7号文件精神, 积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标准》的测试工作, 高校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 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组织和指导, 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得以体现, 同时深入开展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 以开展“阳光冬季长跑活动”为重要手段, 结合“两课一操一活动”等多样体育锻炼活动为基础, 连续四年推进“冬季长跑活动”, 每天累计长跑2000m, 强调有氧锻炼为主题目标, 是最终提高大学生身体形态与机能状况的有效途径。

同时,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还看到, 各校的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发展并不平衡, 有些学校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或身体机能方面相对较弱, 这提示我们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 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活动组织宣传与技术指导, 为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充分保障, 切实使每个学生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健康。

3 小结

3.1 民强则国兴, 民弱则国衰。增强大学生体质,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要迅速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与体质健康, 不但要各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职能部门紧密团结协调配合, 更加要体育教学部门的有效组织与技术指导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

3.2 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大学这一平台, 发挥高校体委、学工、团委、体育部、各学生团体积极宣传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健立健全的作息制度, 保证合理的膳食营养。

3.3 在保持个人体育锻炼爱好特长的同时, 建议广大学生经常参加有氧耐力性体育锻炼, 如中长跑, 500m以上的游泳, 持续爬楼梯 (往返) , 以增强呼吸深度, 提高心肺负荷、改善心肺功能的能力。

摘要:对广西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009、2008和2007年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抽取共6000人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不同年度水平广西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发展状况, 研究表明, 广西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有些学校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或身体机能方面相对较弱, 建议要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宣传与技术指导, 为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充分保障, 增强体质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机能,方差分析

参考文献

[1]冯成志, 贾凤芹.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8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163-216

[3]黄玉清等.某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动态研究[J].中国校医, 2001, 15 (5) :380

[4]谭平平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98-199

[5]姜建华, 陈志强等.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方法与运动保健处方[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7

[6]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63

浅谈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的研究 第2篇

关 键 词:虚拟形态 感性 理性 感受 宣泄

第一章 虚拟形态的定义

本篇论文所要讨论的是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在研究这个之前,得先从几个关键概念入手;这些概念的厘清,是本文论述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定义

虚拟是标志人类超越性和自由度的哲学范畴。

在新华字典中的基本意思是:1.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2.凭想像编造的;3.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操作系统中所谓的“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的,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是用户感觉上的东西。相应的,用于实现虚拟的技术,成为虚拟技术。在OS中利用了多种虚拟技术,分别用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内存、虚拟外部设备和虚拟信道等。

现在的网络世界正在向虚拟化发展,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估计有60%的电脑桌面会实现虚拟化,也就是会越来越多的人用到虚拟操作系统。

其实虚拟就是设想;虚构的意思。《红楼梦》第九四回:“独有那些无赖之徒,听得贾府发出二十四个女孩子来,那个不想?究竟那些人能够回家不能,未知着落,亦难虚拟。”叶圣陶《病夫》:“随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不应心的话原是很难虚拟的。”

形态在中国在线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冯绍正,开元中任少府监,八年为户部侍郎。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 巴金《家》二十:“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中:“过去的宗派现在已经没有了。目前剩下的,只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形态的残余。

3.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format)有时候被称为程式(convention),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大致形成了如下观点:(1)虚拟是同“真实”相对的“假设”、“虚构”甚至“虚假”、“虚幻”;(2)虚拟特指用0-1数字方式去表达和构成事物及其关系,是数字化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它构成了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3)虚拟即是符号化,而符号化则是人创造意义生存的活动;(4)广义的虚拟是指规则文明或符号文明,是人类对各种规则的合成、选择及其演化;(5)虚拟主要是指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6)虚拟是对现实实在性的超越,是通过理性具体建构成的不具有如现实的生活世界中那样的外在可感知的客观实在性;(7)虚拟作为哲学术语,意为“似是而非”。

应该说,上述观点都各有其理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作了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更进一步的虚拟问题研究无疑是有益的。综合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的各种理解,我认为,从构成的表现形式上来分析虚拟形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多种表现形式

从根本上说,“虚拟”是标志人的超越性和自由度的折学范畴。就当代虚拟活动和虚拟问题与计算机、虚拟技术密不可分来说,只是在计算机性能较为完善、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比较成熟的20世纪后期,当代意义的虚拟活动和虚拟现实才有可能实现。就此而言,说虚拟现象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现象,虚拟问题是个崭新的问题,是有逍理的。不过,在计算机出现以前,人类并非没有进行任何虚拟活动。实际上,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超越现实限制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人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进行超越现实的活动。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虚拟进而创造理想世界,是人区别于和优越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囚此,对于虚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种意义上加以界定。在狭义上,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当代的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是我们时代的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创造方式。而在广义上,虚拟指的是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

从广义来看,虚拟是人的活动的普遍特性,它渗透在人超越现实性的限制、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无论是人认识世界的观念活动,还是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无不含有某种虚拟性。虚拟,是人超越限制、观念地或实践地掌握世界的重要机制,它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而从人超越现实的途径、方式来看,虚拟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思维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思维”)和实践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实践”)。

而从形态本身表现方式和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看,我觉得可以分成静态表现形式和动态表现形式。

第二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构成的表现形式)

个人觉得,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一般形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前人已经总结好的,我想结合前人对构成的表现形式的这些研究对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做一下探讨。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

就其动态表现形态最根本的就是运动,他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运动的,针对其运动规律我总结了五点,他们分别是:

(1)重复(简要,有规则) 1.特征:a.同一基本形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运动

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变化的反复运动

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2.形式: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c.近似基本型的重复运动

第三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受

(1)感受性形态(感官器官:人的五感);所谓的感受性也就是通过人的五感来表现其审美价值,直接通过知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虚拟形态的节奏的快慢,以及形态的渐变、特异、重复和密集,从基本的形态美讲诉整体美感。审美活动是有主体观照性的,人即使主体又是客体。而视觉的直接图像和声音的传达都能直观的影响人的感受。我们平时所看的电影就是一种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以及现在的3D电影,甚至是4D电影都是这样,都是让我们在感官上享受的体验。

(2)宣泄性形态(心理情感:暴力,战争··);宣泄性的形态是一种否定性的艺术,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主体。而否定性的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暴力的因素。就在这时,电子暴力美学诞生了。而这种暴力形式也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罢了。目前,针对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变大,另一种功效无可厚非的产生了,像CS这样的游戏将暴力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暴力不仅被当作一种刺激感官的方式,更是当作一种精神来大肆渲染,尽管“真实”,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满足玩家的“成就感”。玩家可以通过 RPG 的练级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用赛车游戏的速度来体验美妙的瞬间。

(3)沉浸性形态(可控,可操作,体验,无限想象);在交互的状态下,虚拟的环境中,参与者的感官“移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而这种形态更是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的系统思想。我们现在用的触屏手机以及ipad,还有现在当下流行的全息影像和增强现实,不仅可以进行感官上的交流和体验,还可以跨越空间,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穿越”,达成思想的互动。最近周杰伦在演唱会上不是还和已故的邓丽君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经典对唱,让人意犹未尽。

第四章 总结

虚拟形态是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完美结合。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的前途: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我,情感与理智,是自然与人类,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和谐的结合和表现。

在当今时代,虚拟形态正在对现在人类的认识社会和周围的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口常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虚拟形态促发了人类社会的二重化,在它的推动下,虚拟社会正在崛起为社会存在的新形态,“虚一实相生”正成为人类新型的进化发展方式。走向虚拟形态的实践,无疑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人类超越现实性的活动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迈克尔·海姆,金吾伦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视觉游戏》,艾尔·塞科尔,洪芳泽译,海南出版社,2004.

[3]《数码图形艺术》,斯蒂夫·开普林,亚当·班克斯,曹田泉译,上海美术人民出版社,2004.

[4]《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0.

[5]《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来自科学杂志,2004.6.11.

[6]《动画与交互的形式表达研究》,来自北京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7]《立体构成及应用》,张佳宁,易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视觉设计构成》,袁少华,郭玉良,何萍,江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陈志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57.

[10]《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刘友红,来自《哲学动态》,2000.1.14.

[11]《“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殷正坤,来自《哲学动态》,2000.8.25.

动态形态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85年以来各次学生体质调研监测点校, 随机整群抽取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 (父母均为壮族) , 分为城男、城女、乡男、乡女4个群体共48个年龄组, 每个年龄组100人左右, 最后获合格样本1985年4 780人, 1995年4 735人, 2005年4 805人。

1.2 方法

以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为指标。由专人专项按国家体质调研组下发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进行。测试前对相关人员严格培训, 现场逐日复测, 质量控制达到要求。

2 结果

2.1 身高增长状况

1985-2005年的20 a间, 7~18岁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值为3.93 cm, 后10 a平均增幅 (2.28 cm) 高于前10 a (1.65 cm) 。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幅分别为4.14 cm, 3.47 cm, 4.03 cm, 4.07 cm, 其中前10 a城男、城女大多数年龄组都有明显增长 (P<0.05或P<0.01) , 且增幅较大;而乡男、乡女仅有少数年龄组有明显变化, 且增幅较小, 后10 a城男、城女在生长突增高峰期增长不明显, 有的年龄组甚至出现负增长;乡男、乡女除个别年龄组外, 其余年龄组均有显著增长, 且增幅高于城男、城女, 导致前10 a城男、城女身高平均增幅高于乡男、乡女。后10 a则相反, 为乡男、乡女高于城男、城女。提示城市壮族学生增长速度减缓, 增幅减小;乡村则加快, 城乡平均身高差值在缩小。见表1, 2。

2.2 体重增长状况

1985-2005年的20 a间, 百色市壮族学生体重平均增长值为2.82 kg, 后10 a平均增幅 (2.22 kg) 高于前10 a (0.60 kg) 。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长值分别为3.56 kg, 2.51 kg, 3.09 kg, 2.12 kg。其中前10 a城男、城女高年龄组和乡女除个别组外, 均为负增长, 乡男所有年龄组增长不明显 (P值均>0.05) ;后10 a为城男、城女和乡男、乡女各年龄组增长状况与身高增长相似。城男、城女前10 a体重平均增幅高于乡男、乡女, 后10 a则相反。提示壮族学生体重差距在缩小。见表1, 2。

2.3 胸围增长状况

1985-2005年的20 a间, 壮族学生胸围平均增长值为1.20 cm。与身高、体重的增长趋势相反, 前10 a平均增幅 (1.67 cm) 高于后10 a (-0.47 cm) 。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20 cm, 1.89 cm, 0.11 cm, 2.58 cm, 女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平均增幅都高于男生。其中前10 a壮族学生除城男18岁组外, 其余各年龄组未出现负增长;而后10 a城男、城女、乡男、乡女部分或大部分年龄组均出现负增长。城女、乡女胸围平均增长值小于前10 a;城男、乡男表现为下降, 胸围平均增长值为负值。见表1, 2。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2.4 身体充实程度的变化

由表3可见, 身高体重指数 (体重/身高×100) 的变化呈增长趋势。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平均增长值均为后10 a高于前10 a, 乡村高于城市, 女生高于男生。

3 讨论

1985-2005年的20 a间, 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后10 a平均增幅高于前10 a, 提示壮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仍在继续;胸围却呈现下降趋势, 说明壮族学生各形态指标的平均增长速度不平衡。

前、后10 a对比发现, 城乡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差值在缩小, 说明城乡学生的体格发育差距在减小。这可能与过去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 生活水平低, 致使过去的乡村壮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较低。但近年来,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营养的改善, 使乡村壮族中小学生的体格发育得以较快的增长, 呈现“赶上生长”趋势。随着体格水平的提高, 壮族尤其乡村学生身体的充实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豆芽”体型明显减少。

胸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功能的发育状况, 反映体育锻炼效果[1]。百色市壮族学生后10 a的胸围指标总体上呈现负增长。这主要与学生学习负担重, 学习时间长, 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其次, 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 致使体育活动开展较差;再者,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 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 在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等因素, 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使儿童少年的心肺功能下降, 胸围的增幅受到影响。1991-2000年的2次同类体质调研资料统计结果也表明, 10 a间百色地区壮族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2]。

为使壮族学生形态指标的增长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除合理地供给学生充足的营养、改善膳食结构、保证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外, 各有关部门还应密切配合,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并为中小学生提供适合的锻炼场所,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提高身体素质, 更好地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

摘要:目的了解壮族学生形态发育长期变化趋势, 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百色市718岁壮族学生,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 对身高、体重、胸围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985-2005年百色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了3.93cm, 2.82kg, 1.20cm。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后10a平均增幅高于前10a, 乡村高于城市;胸围则为前10a高于后10a。结论百色市壮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仍在继续;乡村壮族学生呈现“赶上生长”现象, 城乡体格发育差距在缩小;“豆芽”体型明显减少, 乡村优于城市。

关键词:身体测量,生长和发育,动态,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广俊, 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40.

动态形态 第4篇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其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 还将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使命, 对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0年,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 笔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了测试, 并与2005年测试的相关指标进行动态分析, 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制定体育卫生方面的政策, 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根据南宁市参加中国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有关要求, 笔者分别选择了2005年、2010年南宁市城乡汉族7~12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为, 2005年城市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乡镇男生300人、女生299人;2010年城市男生299人、女生297人, 乡镇男生298人、女生299人, 共计2392人。

(二) 研究方法

采用南宁市参加中国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的要求统一测试的有效数据, 对城乡男、女学生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使用查阅文献资料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 (男) 、仰卧起坐 (女) 、50米×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握力。相关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分析

1. 身高

身高是人体的纵向发育指标, 也是最明显、最直接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之一。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身高2010年与2005年比较, 除城市11岁男生、乡镇10岁男生和乡镇8岁女生三个指标略有下降外, 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总体城市女生和乡镇男生平均提高的幅度较大;城市7岁、9岁、10岁男生和7岁、9岁、11岁女生, 以及乡镇7岁、8岁、12岁男生和乡镇11岁女生身高的增长水平较大, 且呈显著性差异 (P<0.01) , 增长幅度最大的前三位是城市11岁、9岁女生和乡镇12岁男生, 其增长值分别为6.76厘米、5.10厘米、5.07厘米 (P<0.01) 。具体见表1。

(单位:厘米)

注:*P<0.05, **P<0.01, 下同。

2. 体重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体重总体呈上升增长趋势, 城市7岁、9岁、12岁男生和7岁、9岁、10岁、11岁女生, 以及乡镇7岁、8岁、12岁男生和12岁女生体重增长增幅较大, 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其中平均增幅最大的是城市女生, 均增值为4.19千克, 城市9岁、11岁女生增幅明显, 分别增长了7.95千克和6.80千克;增幅靠后的是乡镇8岁女生、9岁男生和城市12岁女生, 增长值分别为0.26千克、0.44千克、0.74千克。具体见表2。

(单位:千克)

3. 胸围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胸围总体呈增长上升趋势, 城市7岁、9岁、11岁女生和9岁男生, 乡镇7岁、8岁、12岁男生和7岁、9岁、11岁、12岁女生胸围增长增幅较大, 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城市9岁和11岁女生胸围增长值较为显著, 均增值分别为6.49厘米和5.99厘米。增幅靠后的是乡镇8岁女生和城市8岁男生, 增长值分别为0.21厘米和0.63厘米。具体见表3。

(单位:厘米)

4. 维尔维克指数

维尔维克指数反映的是学生身体形态匀称和发展均衡状况,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维尔维克指数除乡镇9岁男生下降外, 其余所有组别学生的维尔维克指数表现为增长上升状态。增幅较大的分别是城市9岁、12岁男生和7岁、9岁、11岁女生, 以及乡镇7岁、8岁、12岁男生和7岁、9岁、11岁、12岁女生,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城市9岁女生, 维尔维克指数差值为7.78。具体见表4。

(二) 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分析

1.50米跑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50米跑均值, 城市男女学生50米跑速度下降, 其均差值分别为0.05秒和0.14秒, 乡镇学生呈上升趋势, 男生增幅较大, 均差值为-0.32秒。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大的有9岁和12岁女生, 均值分别为0.45秒、0.49秒,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增幅较大的是乡镇7岁、8岁、12岁男生, 均值差分别为-0.64秒、-0.43秒和-0.43秒,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具体见表5。

(单位:秒)

2. 立定跳远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立定跳远均值比较, 城市学生水平整体下降, 乡镇学生水平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城市女生立定跳远下降幅度较大, 均差为-7.26厘米, 其中8岁、9岁、10岁女生下降值分别为-8.68厘米、-10.40厘米、-14.11厘米,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城市男生10岁、女生11岁, 乡镇男生9岁、11岁和女生8岁下降的幅度较大, 分别为-9.62厘米、-8.78厘米、-7.52厘米、-7.30厘米、-6.52厘米,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具体见表6。

(单位:厘米)

3. 斜身引体 (男) 、仰卧起坐 (女)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斜身引体 (男) 、仰卧起坐 (女) 比较, 城市学生均值呈下降趋势, 乡镇学生均值呈上升趋势, 男生表现明显。城市学生均值下降幅度较大的有8岁、9岁男生和9岁、10岁、12岁女生, 均值分别为-4.21次、-5.99次和-4.70次、-4.54次、-4.01次,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乡镇学生均值上升幅度较大的有10岁、12岁男生, 均值分别为6.96次、6.28次,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具体见表7。

(单位:次)

4.50米×8往返跑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50米×8往返跑均值城市女生、乡镇学生呈上升趋势, 增幅最大的是乡镇女生, 均差为-36.63秒。城市男生均值呈下降趋势, 均差为5.09秒, 10岁男生差值较大, 为12.51秒,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城市9岁、11岁女生和乡镇7~12岁女生以及10岁、11岁男生提高的幅度较大,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然而, 虽然乡镇男生总体均差有所提高, 但是各年龄组的水平差异较大, 7岁、8岁、12岁学生的耐力情况处于下降状态, 其差值分别是23.95秒、18.90秒和13.61秒,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具体见表8。

(单位:秒)

5. 坐位体前屈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坐位体前屈均差总体呈下降趋势。除城市7岁、11岁男生和10岁、11岁女生以及乡镇8岁男生坐位体前屈差值略有提高外, 其他各组别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状况, 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乡镇7岁男生和11岁女生, 下降值分别为-2.86厘米和-3.51厘米,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具体见表9。

(单位:厘米)

6. 握力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2010年与2005年握力均值总体呈增长上升趋势, 其中城市11岁女生和乡镇7岁、12岁男生握力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城市7岁、11岁男生和7岁、12岁女生以及乡镇8岁女生握力均值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明显。说明南宁市汉族小学生的握力水平总体情况略有提高。具体见表10。

(单位:千克)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其中身高提高幅度较大的是城市女生和乡镇男生, 提高幅度最大的为城市11岁女生;城市男女学生的体重提高的幅度较大;城市女生胸围均值增长明显;反映身体形态匀称度的维尔维克指数城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的下肢暴发力和柔软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

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水平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 立定跳远均差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城市女生, 坐位体前屈下降幅度较大是乡镇7岁男生和11岁女生。

3.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水平发展不一

城市男女小学生50米跑成绩总体有所下降, 乡镇男女小学生有所提高, 但提升的幅度不大;反映学生速度耐力素质水平50米×8往返跑的指标差别较大, 城市男生整体下降, 城乡女生全面提高, 乡镇女生提高的幅度非常明显。

4. 南宁市城乡汉族小学生上肢力量水平发展不一

斜身引体 (男) 、仰卧起坐 (女) 指标, 城市男女学生下降, 乡镇男女学生有所提高, 城市女生下降的幅度较大, 乡镇男生提高的幅度较大;小学生握力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

(二) 建议

1. 进一步加强研究

要进一步加强对南宁市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不断改进体育教育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充分发掘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和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柔软素质方面的教材内容, 同时可以把这些内容作为“课课练”安排在每一次的体育课中, 不断增加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量。

2.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要建立健全南宁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与反馈机制, 加大对南宁市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的研究力度, 深入学校基层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表现突出或异常的项目, 如乡镇女生50米×8往返跑、城市女生立定跳远等, 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加强科学指导。

3.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

动态形态 第5篇

有研究表明,水分和肥料之间存在耦合效应,合适的灌水量和灌水方式可以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而适度施肥同样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局部根区灌溉作为一种节水、高产的灌溉方式,要与合适的施肥措施相配合才能分别提高水和肥的利用率。植物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营养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和铵态氮。Schortemeyer等发现两种氮肥等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10]。曹琦等发现,硝态氮和铵态氮混施的小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单独使用某一种氮肥[17]。两种形态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周毅等[18]发现在局部根区灌溉下,铵态氮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近年来,关于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徐飞等发现在番茄的幼苗期,铵态氮对光合和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硝态氮[19]。王海红等[20]发现玉米局部根区水分胁迫的初期,铵态氮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和短期抗旱性高于硝态氮处理;在胁迫后期,硝态氮和混合氮处理表现出较高的抗逆性。周秀杰等[21]发现铵态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水氮利用效率。而这些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在不同发育期内对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的响应,但是对一个交替周期内番茄的生理变化缺乏研究。本试验以盆栽苗期的番茄为试验材料,测定局部根区灌溉时不同氮形态下番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在一个交替周期内(交替周期指从一次灌水后开始到下一次灌水前为止的时间,本试验的交替周期是7d)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局部根区灌溉下水氮耦合对苗期番茄生长的调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中研988,由北京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土壤理化性质:pH 7.25,铵态氮5.80mg·kg-1,硝态氮16.24mg·kg-1,全氮460.89 mg·kg-1,全磷512.36 mg·kg-1,全钾376.32 mg·kg-1,容重1.29 g·cm-3,有机质12.54g·kg-1,田间持水量22.09%。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栽培容器是灰色小桶,规格为长22cm、宽14cm、高26cm,底部用钻头打4个孔。栽培容器的正中间用塑料薄膜隔成两个完全相等的根室,阻止两侧进行水分交换。然后在两个根室中各加入3.5kg风干土壤。每盆定植1株生长健壮的番茄幼苗,并使幼苗的根系平均分布在两个根室中。

1.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氮形态和灌溉方式两个因素。向供试土壤中(以土壤含氮量200mg·kg-1的标准)分别加入(NH4)2SO4和Ca(NO3)2·4H2O形成两种氮形态处理。铵态氮处理的土壤中加入氯化钙以平衡钙离子。同时为了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同时也向土壤中加入常规养分,以保证番茄正常生长。番茄幼苗(苗龄约60d)定植后,进行为期7d的缓苗期,缓苗期间正常灌水。14d过后进入水分处理期。共有3个水分处理方式:①正常灌溉(Z):两个根室都灌水到田间持水量(θf)的90%;②交替根区灌溉(J):一个根室灌水到90%θf,另外一个根室干燥处理,每7d干燥区和湿润区交换;③固定根区灌溉(G):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对一个根室灌水到90%θf,另一根室始终干燥。所以共形成铵态氮正常灌溉(AZ)、铵态氮交替根区灌溉(AJ)、铵态氮固定根区灌溉(AG)、硝态氮正常灌溉(XZ)、硝态氮交替根区灌溉(XJ)和硝态氮固定根区灌溉(XG)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8次。培养期间,白天温度约为25℃,夜间温度约为15℃。因是室内试验,所以白天用高压镝灯补光(光强约为180μmol·m-2),控制补光时间12h·d-1,7∶00-19∶00。交替水分处理14d后,在第3个交替周期内进行测定。在此交替周期内交替水分处理第1天、交替水分处理第4天、交替水分处理第7天上午进行测定,测定的指标有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选取第3~5叶位的完全展开叶,用Li-cor6400(Li-cor,USA)测定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

直接采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Japan)来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

收取番茄植株,在烘箱中烘干后称重,以单株计重。

水分利用效率=单株生物量(g)/单株灌水量(kg)

1.2.3 数据处理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不断降低,第4天下降约10.70%,第7天下降约11.59%。灌溉方式相同时,三次测定铵态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比硝态氮分别提高了12.42%、12.36%和11.65%。氮形态相同时,正常灌溉与交替根区灌溉不差异不显著,而固定根区灌溉比正常和交替根区灌溉分别低23.96%和23.83%(第1天)、31.60%和30.30%(第4天)、32.66%和32.23%(第7天)。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Different lowercase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among treatments.The same below.

2.2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气孔导度的影响

从表2可知,灌溉方式相同时,三次测定铵态氮处理的气孔导度比硝态氮处理平均高约28.77%、29.88%和38.95%。氮形态相同时,正常灌溉最高,交替灌溉根区比正常灌溉下降8.10%,固定根区灌溉比正常灌溉下降39.74%。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番茄的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一致,都是不断降低(见表2)。

2.3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灌溉方式相同时,氮形态对番茄植株胞间CO2浓度的影响表现为铵态氮高于硝态氮。当氮形态相同时,灌溉方式对胞间CO2浓度的影响表现为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固定根区灌溉(见表3)。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番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逐渐降低。

2.4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植株蒸腾速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灌溉方式相同时,铵态氮处理蒸腾速率比硝态氮处理高约11.81%。氮形态相同时,蒸腾速率变化规律是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固定根区灌溉,交替根区灌溉比正常灌溉降低约6.63%,而固定根区灌溉比正常灌溉降低约34.12%。在一个交替周期内,各处理组的蒸腾速率不断降低:交替水分处理第4天时各处理组普遍降低约16.84%,第7天继续降低约4.42%。

2.5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灌溉方式相同时,铵态氮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硝态氮处理高约2.59%(第1天)、2.07%(第4天)和1.57%(第7天);氮形态相同时,正常灌溉和交替根区灌溉差异不显著,固定根区灌溉显著低于正常和交替根区灌溉:平均比正常低10.23%,比交替根区灌溉低8.08%(第1天)。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第4天时,叶绿素含量小幅度降低,约2.37%;第7天时,出现大幅度降低,约7.09%(见表5)。

2.6 局部根区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植株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氮形态对番茄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灌溉方式相同时,铵态氮处理生物量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平均比硝态氮处理高约26.74%。氮形态相同时,灌溉方式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交替根区灌溉下的生物量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著,而固定根区灌溉比正常灌溉平均下降约41.44%,比交替根区灌溉下降约34.52%(见表6)。

铵态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硝态氮,并比硝态氮分别高约17.82%(Z)、14.06%(J)和13.54%(G);氮形态相同时,交替根区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灌溉升高约24.71%,固定根区灌溉比正常灌溉下降约6.68%(见表6)。

3 讨论与结论

3.1 氮形态对番茄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植物细胞对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同化的原理差异很大,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活动产生影响不同[22,23]。

周毅等研究水稻分根交替水分胁迫时发现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施硝态氮和混合氮处理[18]。本试验同样发现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比硝态氮分别增加了26.74%。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硝态氮可能与植物同化不同形态氮素时所消耗的能量不同有关[22]。植物根系吸收铵态氮后可直接利用,而吸收硝态氮后需首先在叶绿体内被还原成铵态氮,还原反应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植物每吸收、同化1mol的铵态氮要比吸收、同化1mol的硝态氮节约15~16个ATP[24],节约的这部分能量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高于硝态氮处理。还有研究认为,增施铵态氮时,细胞中的细胞分裂素积累,植物叶面积扩展,提高生物量[25]。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密切相关。灌溉方式相同时,3次测定铵态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比硝态氮分别提高12.42%、12.36%和11.65%。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关键酶,提高Rubisco的含量和活性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立即进入叶绿体,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催化下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进一步在谷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a-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26]。在植物体内,谷氨酸通过氨基交换作用合成其它种类的氨基酸和酰胺,促进叶绿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合成[27]。在C3植物体内,Rubisco的含量占可溶性蛋白总量的30%~50%,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Rubisco的数量和活性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显著升高。而硝态氮在叶绿体中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也要消耗ATP和NADPH,两者相互竞争会抑制植物光合速率。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王正瑞等人发现铵态氮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28]。灌溉方式相同时,一个交替周期内3次测定铵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硝态氮处理高约2.59%(第1天)、2.07%(第4天)和1.57%(第7天)。谷氨酸和a-酮戊二酸是高等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铵态氮被吸收后几乎全部被迅速同化为氨基酸和酰胺,然后向地上部分运输,提高谷氨酸和a-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叶绿素的合成。白亚君等认为叶绿素的含量与活性铁的含量与活性密切相关[29]。张攀伟等发现铵态氮可提高活性铁的含量,促进叶绿素的合成[25]。叶绿素在细胞内都是与蛋白质结合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的[30],单施铵态氮能明显促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31]。本试验发现,铵态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硝态氮,并比硝态氮分别高约17.82%(Z)、14.06%(J)和13.54%(G)。王海红等[20]发现,铵态氮处理的植株叶片木质部汁液和根系中的ABA均有升高的趋势。ABA浓度升高迅速对气孔开度进行调节,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铵态氮处理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还可能与铵态氮提高植物木质部汁液pH有关[32]。木质部汁液和ABA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进一步测定结果表明,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第4天时,叶绿素含量小幅度降低,约2.37%;第7天时,出现大幅度降低,约7.09%。植物响应土壤干旱,随着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均显著下降[33],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植物所遭受的胁迫程度升高,细胞内新陈代谢紊乱,活性氧积累导致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而叶绿素降解加快[34]。

3.2 局部根区灌溉对番茄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作为一种节水高产的灌溉方式,交替根区灌溉可以在不显著影响生物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发现交替根区灌溉的总生物量只平均比正常灌溉降低约10.60%。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制造养料的基本生命活动,是植物生物量增加的主要来源。赵志成等发现与正常灌溉相比,交替灌溉时仍能保持相对适宜的CO2固定能力和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同时可减小叶片气孔导度,降低蒸腾耗水[35]。本试验发现,氮形态相同时,交替根区灌溉的Pn与正常灌溉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是Tr和Gs分别下降6.63%和8.10%。因此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小可能与交替灌溉对Pn的影响较小,而对Gs影响显著有关。Gs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这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都产生影响。交替根区灌溉时,植物根系响应土壤干旱,产生大量脱落酸(ABA)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分,降低气孔开度。植物体也可以通过升高木质部汁液的pH来降低气孔开度[20]。植物的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下降而下降的速率缓慢,而蒸腾速率随气孔开度的降低直线下降。因此,气孔开度的适度降低,可使蒸腾速率显著下降,而对光合速率影响不明显。有研究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36]。交替灌溉的叶绿素含量与正常灌溉的差异不显著,所以交替根区灌溉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灌溉升高约24.71%。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交替根区灌溉总灌水量减少,地表土壤蒸发和往土壤深层渗漏的水分较少,更多的水分被保持在根系周围有效范围内,提高灌溉水分的有效性[20]。

固定根区灌溉与正常灌溉相比生物量下降41.44%,水分利用效率下降6.68%。这可能是因为固定根区灌溉灌水量少,且干燥侧根系长期处于干旱环境导致根系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总根量减少,对干旱的敏感性减弱,根系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37,38],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以及生物量降低。固定根区灌溉的各光合指标与正常灌溉相比均显著降低。可能是固定根区灌溉引起细胞内的可溶性蛋白大量水解,使Rubisco的含量和活性显著下降,光合速率受到抑制。还因为水分胁迫严重,叶肉细胞水势进一步下降,气孔开度显著降低,从而抑制光合作用。还可能与固定根区灌溉时水分胁迫严重,导致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有关[39]。

固定灌溉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可能是因为固定灌溉时一侧根系持续干旱,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阻碍叶绿素的合成。在一个交替周期内,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不断降低,第4天下降约10.70%,可能是因为土壤干旱引起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原料CO2供应减少;第7天下降约11.59%(见表1),可能与干旱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有关。

3.3 结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动态形态】相关文章:

培养形态意识,探寻形态转换的多元性09-10

动态管理预算动态管理06-30

新闻形态05-16

媒介形态05-16

文本形态05-18

形态生态05-29

形态发生05-31

实践形态06-06

造型形态06-21

经济形态06-21

上一篇: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下一篇:控制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