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尝试论文范文

2024-06-16

模式尝试论文范文(精选12篇)

模式尝试论文 第1篇

一、关注“金字塔底层的学生”,树立“免于学困的自由”的责任意识

罗斯福新政树立了现代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意识。政府关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让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自由”。我们的教育同样蕴涵着这样的道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就如同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学生成绩良莠不齐,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班级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把目光聚焦到那些“学习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的学生”身上。让他们拥有“免于学困的自由”,克服自由学习产生的马太效应,使班级里学生层次也像美国社会那样具有“橄榄型”的良好结构,这样班级就会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

对于学困生的帮扶,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督促之外,我们可以仿效罗斯福新政中的“炉边谈话”,多找学生谈谈心。教师以亲民的态度进行思想交流,找对谈话的时机、场合、注意语言运用艺术,学生基本上都乐于说出自己学习上和思想上的疑难困惑,乐于听取老师的合理意见,因此,帮扶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

二、协调运用“两只手”,让“看得见的手”大显智慧

在新政中,罗斯福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成功实现了“两只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协调配合。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自由运作。“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就是用国家干预来规范自由市场经济的无序状态,用“看得见的手”使“看不见的手”重获新生。如果我们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比作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话,教师的组织指导就是“看得见的手”。没有教师指导组织下的学生完全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就会放任无序,失去意义。但是一堂课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余地。教师要善用组织教学这只“看得见的手”,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生机和活力。思路引导和方法指导是灵魂,它为学生提供了历史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的武器。我们可以传授一些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原理如矛盾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和普遍联系观点等;基本方法如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的归纳方法,以史料佐证观点的演绎方法,用全球史观进行历史比较的方法等;再比如,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一个如何面对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敌人分别是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共成立(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政党领导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动摇北洋军阀统治)—十年内战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八年抗战(国共再次合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三、创新教学方法,获得教学相长的不竭动力

罗斯福新政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新政”的“新”在于它开创了国家大胆干预经济的先例,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样,我们的历史教学也应该实施教学创新。青少年喜欢赶潮流、尝新鲜,教师要进行有创意的教学,因为创新教学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1)学生考老师。每过一个学习阶段,让学生做回老师,可以写纸条向老师发问,学生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会去翻书找资料,会反复思考并追求问题的成熟,从而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认识到知识的不足。学生考老师,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业务水平,真可谓教学相长。

(2)“闭卷+开卷式”默写。教师可以尝试以闭卷为主,加2分钟开卷的默写方式。优秀学生在闭卷默写过程中可能有个别不会的地方,给其2分钟的机会找答案,学生会有离成功只有一两步的成功紧迫感。这种“偷来”的知识可能更加忘不了。后进生在这短短的2分钟内是无法找到满意的答案的,这2分钟使其压力特别大,因而产生的危机感特别强,学生会学得比平时多努力一些,以后在2分钟内找答案会从容一些。给学生一些补救的机会,说不定他们会加倍给你一个惊喜!

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 第2篇

金银湖小学张俊夫

华东师范大学邱学华教授提出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观点,结合我校“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 联系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不是较强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我校科学课采用了“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一、“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主义的基本观点,“引导·尝试”课堂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根据儿童认知过程的特殊性,实践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中逐步完成的,“导入——引导——尝试——拓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客观性。

“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发现;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引导、尝试”教学具有客观可能性,在于迁移规律在发生作用,这是引导、尝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迁移是已经学得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头脑里并不是空的,他们已经储存许多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新课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新知识。

二、“引导·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导入——引导----尝试——拓展。

第一环节: 导入: 1.激趣导入2.明确学习目标(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 引导(时间:8分钟)

第三环节: 尝试(时间:22分钟)

第四环节: 拓展:1.学习清单与课堂小结2.应用练习(时间:5分钟)1.导入:

(1)激趣导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科学课激趣的方法手段很多,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对待。

(2)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将学习什么,具有为学习导航的性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知道自己这节课做什么,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应该知道自己一节课要做什么,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让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2.引导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尝试、探究、合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尝试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适时指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3、尝试:

尝试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集体研讨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逐步理解,逐步内化,并能运用。

尝试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教学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学课本或互相讨

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初步解决问题。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4.拓展:

拓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1)完成学习清单:学习清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总结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总结学习清单不仅是帮助学生回顾、巩固学习的内容,更是通过清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积累学习能力。它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实践方式,即从“学会”到“会学”的训练。学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小结学习清单: ● 我们把食盐、砂放入水中搅拌; ● 发现食盐看不见了,砂沉到水底;

●用过滤的方法不能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砂可以分离出来; ● 通过实验得出了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砂在手中没有溶解的结论。

(2)应用或练习:科学课练习要进行有益、有效的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练习。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趣味型练习学生是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一般当堂完成,完成95%的学生正确率达到95%的目标。

三、恰当处理教学四个环节的关系。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通过引导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尝试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拓展的“学习清单”环节检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通过应用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最终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引导和尝试”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处理好“引导”与“尝

试”的关系和尺度很重要。学生的尝试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的,在两环节运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有时是先引导再尝试,有时是先尝试再引导,有时在一节课中交互运用。如五年级《摩擦力》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过“拉人”游戏,在让学生重温游戏的基础上,根据体验,初步得出物体重,拉力大,地面光滑,拉力小的结论。再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他们提出的结论。整个学习以学生的尝试为主,教师只是稍加引导。而四年级《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在提出研究课题后,由于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少,实验中需要考虑的细节较多,需要教师一个一个的引导出来,罗列出来,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后,再根据计划来试验。另外,存在着低段教学教师的引导比中高段教学教师的引导较为细致,中高段教学给学生尝试的时间较多的现象。引导与尝试环节的交互活动,更能体现出师生积极的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环节。

“尝试”是灵魂,“引导”是基础。根据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教学思想,站在“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教学效益,以整体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路上,我们的教学要加强、突出“尝试”环节。精心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保证学生足够尝试时间。

四、课堂教学评价

愉快尝试“一化三式”模式 第3篇

——当你拨通供电服务热线95598后,就会听到电话里传来这样的声音。

“你用电,我用心”是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员工坚持的服务理念,而在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关爱工作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你用心,我护心”的关爱宗旨。

95598供电服务热线,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集约化运营,实现了中国供电服务的全新跨越。早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就作出了“在总部层面建设客户服务中心”的重大决策,将全网27个省级电力公司的95598热线集中由客服中心统一建设和运营。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下设北方、南方两个分中心,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分中心(以下简称“北方分中心”)位于天津市,目前拥有客服人员2 000余人,平均年龄25.6岁。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北方分中心处在业务链条最前端,面临着工作压力巨大、工作事务繁多、客户诉求多元等现实难题。受工作特性和员工特质的影响,员工心理层面不同程度地蕴藏着冲撞潜因,如:持续性焦虑、负面情绪、挫折应对、客户投诉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等,已经成为影响国网客服中心员工自我成长和工作效能发挥的潜在软性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分中心自2014年正式启动EAP项目以来,通过全面深入地进行前期调研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宣传、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团体沙龙等大规模EAP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起到了舒缓员工工作与生活压力、提升员工心理资本与幸福感、提升管理者积极领导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他们成立的内部EAP专员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化三式”的EAP实践模式。

“一化三式”EAP实践模式是指以“联动式、下沉式、渗透式”为EAP三大辐射路径,从硬件资源到软件资源两方面进行建设,从而构建出EAP立体化的运行模式。

立体化运行模式:专业场室建设、专业老师呵护——“在工作场所,我们竟然有如此温馨的休憩空间!”

呼叫行业的客服人员每天需要接听上百个客户电话。客户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客服人员的心情。遇到极端客户,很有可能会影响客服人员一天的心情。如果没有一个及时平复情绪的空间,员工很容易出现工作情绪、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倦怠等问题。为此,北方分中心在园区内建设了EAP活动室、心理疏导室,并在每个客服部分别配备了情绪宣泄室。

EAP活动室内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自助区、身体放松区、团体辅导区、沙盘区、体感互动区、心灵氧吧六个区域。员工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来到EAP活动室休息,也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当下面临的负面情绪,利用活动室内的设备进行调整和宣泄,及时改善工作状态。心理疏导室是专门为员工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的场室。员工每周都有机会预约心理疏导,通过专业老师的悉心倾听和疏导,获得心理上的情感支持,同时也在认知层面能够更成熟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困扰。为了更方便地满足客服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情绪的需求,在每个客服部内还建立了宣泄室,宣泄室内的墙壁、地板均是软质的,并配备充气人、充气棒、沙袋、减压球等。当员工接听极端客户电话,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此时通过动作表达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员工宣泄后,通过专业老师的安抚,重新回到坐席上工作,这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但它起到的作用确是事半功倍的。

联动式EAP建设:EAP专员“选学留用”体系——“EAP专员就在我身边。心情不好时,可以去找他!”

成熟且有效的EAP模式,不仅需要外部EAP机构服务内容的支撑,更需要企业内部不断储备EAP内部人才,逐步建立一支内部EAP人才队伍。在企业内各部门配备EAP专员,这样能够促进外部EAP资源更切实更有针对性地得到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自下而上反映各部门对EAP需求的渠道。

北方分中心目前已有EAP专员60余人,分布在各个部门之中,覆盖部门接近百分之百;其核心成员有20余人,并创新性地成立了“心学会”组织。这些EAP专员通过开展各种EAP宣传活动,促进并加深员工对EAP的认知;同时也通过活动在班组、在部门,甚至在北方分中心展现出自己出众的各方面能力。北方分中心的客服专员普遍年轻化,他们需要在工作环境中有更多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尤其对90后员工而言,相对薪酬、工作内容等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我在这里工作开不开心”“我在这有没有一群气场合拍的同事”。因此,EAP内部组织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相对活跃、轻松而富有意义的施展平台。

下沉式EAP建设:创新性构建网格化EAP管理模式——“我们对EAP的需求和反馈,传达很通畅。”

对于类似北方分中心这样拥有员工2 200多名的中大规模的企业来说,EAP工作的辐射广度和深度是员工关爱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在几千名员工中,如何顺畅地将EAP活动传递到基层员工层面;如何迅速收集基层员工EAP需求,进而有效进行资源分配和及时响应……这些仅仅依靠外部服务方是远远无法实现的,必须建立一套EAP管理模式,形成部门内部、各层级部门之间、各层领导之间以及与项目组的无缝连接。基于此,北方分中心构建了“网格化EAP管理模式”。通过明确沟通层级、沟通部门、沟通对象以及沟通渠道、频次,细化网格化EAP管理模式,更顺畅地实现跟踪反馈效果,促进EAP工作有效运转。

渗透式EAP建设:行走的EAP——“咨询老师来我们部门了,这样就可以随时去找老师咨询啦!”

每年夏季和冬季是北方分中心客服专员最忙的时候——迎风度夏,在这两个工作节点,话务量猛增,客服专员每天几乎都是超负荷工作。在这段时间,员工是最需要心理疏导和情绪减压的,但繁重的工作量让他们无法抽身来参与EAP活动。其实,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需求大,没时间”的尴尬境遇。

为了更直接地帮助员工,北方分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行走的EAP”活动,打破原本固定场地的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的限制,辅导老师、咨询老师走到各个部门中去,以部门专场的形式开展。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EAP需求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更好地将EAP理念渗透到部门内部,起到影响周围人的作用。

优质服务永无止境。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分中心员工正在用自己的热情和过硬的服务本领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服务。他们服务,也需要得到服务;他们用心,更需要为他们护心。EAP将为他们撑起心理上的一片蓝天,不断提升心理资本,增强工作幸福感,从而更好、更高效地为电力客户服务。

自主尝试“三环节”教学模式 第4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将抽象的数学融入一定的情境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步入互动生成的课堂做好铺垫和准备。教材的每一个信息窗或情境图都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利用教材情境。

可以采用三种主要的呈现方式:直接性呈现、故事化呈现、生活化呈现。

(2)现实生活素材。

现实生活素材也是创设情境的好资源,教师要有“素材开发”意识,在深入研究教材,灵活把握教材,大力挖掘教材,有效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回归生活,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2.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创设了问题情境之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从丰富情境中综合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后经过师生、生生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加工,并引导学生提出涉及本节课知识点且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自主尝试。同时,提出问题的过程也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其间教师要不断地引导、组织,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进而体会问题的含义,做到“师生互动”。

二、自主尝试,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问题的价值又决定了自主尝试探究的有效度,所以围绕本节课知识点且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去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寻求探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尝试能力的着眼点。

1. 自学例题,分析问题

自学例题,是学生自主尝试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认真自学例题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开始,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学例题时,主要依据的就是文本和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纲,导学提纲要关注学什么、怎样学、学后有哪些思考等方面的学法导引,所以导学提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学效果,甚至是整节课的成败。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注意知识的层次,注意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注意知识的趣味性,注意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根据学情的变化,对少数自学例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巡视指导,把握学生动向,对导学提纲加以修订,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自学例题要教给学生“一看、二划、三批注”的方法,重点看例题的有关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书写的格式,有插图的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考,领会了再读下去,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对有的内容要开展讨论,重视实际操作,防止学生盲目阅读、走过场。

2. 展示交流,理解问题

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在学生个体自主尝试自学例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过程。在这一平台上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评价、纠正等措施来调控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数学化的过程理解问题,适时引领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1)展示。

学生在自学例题的前提下,借助例题的解题思路,经过内化,自我展示,或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和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为交流获得丰富的资源。

(2)交流。

全班学生可以针对展示者所展示的成果提出质疑,进行辩解,本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修正,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从而使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通过人人参与,个个交流,营造学习氛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知识构建,解决自身存在的疑难,获取知识和技能。师生对话,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点拨。

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评价,教师点拨指导、例题讲解来进一步理解问题、提升问题、梳理新知,将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的初步结论在交流、评议、点拨过程中补充、完善,使结论系统化、条理化。还可从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升问题,达到“师生共学”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努力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方法、规律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还要对所学内容进行纵向或横向拓展,做到当堂反馈,及时订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 基础训练。

教师设计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或难度较小的基础习题,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结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主尝试成功之乐”,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练习。

2. 综合训练。

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设置有一定梯度的变式题、综合题等。教师在疑惑处和堵塞处巧作点拨,并让学生在基础训练中得到的方法、规律和结论再次在变式训练中加以运用。这次训练要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计,分层达标,提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时间和机会,提供加强训练、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平台,提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拓展中都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3. 反馈评价。

让每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合作、尝试学习,使知识迁移成问题,使问题迁移成能力,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要悦纳和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科学而理性地给予认真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评价中树立学生自信,张扬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生命成长。使学生“问题”、文本“问题”、教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和谐、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师生同乐”。

模式尝试论文 第5篇

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的尝试

江苏 扬州 ●任 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小学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机房机位有限(达不到一人一机的配置),学生大多数以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打游戏,再加上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导致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编委会在编教材的同时,开发了电子光盘和网站课程资源,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了三位立体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等因素,课本外的两类课程资源教师很少使用到,学生更是接触不到。如何将专家们精心编写的纸质文本、开发的`电子光盘、网站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使得这一现象得以改观。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The 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把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中一直提倡先学后教,但是由于学生的依赖心理,觉得教师肯定会在课堂上讲解,大多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效果极差,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预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把原本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时间提前到学生课前时间去完成,而原来在家的训练检测被放到了课堂中。就小学信息技术课而言,原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操作技能的学习转移到家中、课外,让学生来完成,而原先回家后的知识运用搬进了课堂,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除了巩固练习外,教师还可帮助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环境,它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只有图片、文字和声音,不出现教师的形象,学生观看分步演示,聆听教师的讲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所提供的配套光盘和网站已经提供了完整的教学视频和资源,教师无需再去开发相应资源。三年级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年级,学生对网络还不熟悉,主要采用自学光盘,课前教师可将配套光盘发给学生,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给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参考光盘自主进行“翻转”学习,同时将自学要求通过学校家校通平台发送给每位家长,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监督下开展探究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网络部分关于论坛的知识,四年级的“翻转”学习,除了光盘这一载体,还可登录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http://www.jsitl.com)。在同步课程中,每一课都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翻转课堂,利用电子光盘、多媒体网站,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家中看教材内容的讲解,完全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紧张,时刻担心遗漏什么。学生学习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没懂的后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思考。特别是网站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更丰富了学生学习交流的方式,学生随时可以将“翻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社区论坛上与全省小朋友交流讨论,也可将问题记录在个人空间里,带到课堂上,与本班老师、同学交流。

四、尝试后的反思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教师了,或者说教师就没什么事可做了,其实恰恰相反,学生的主要的学习过程迁移到了课外或家中。书本知识是不变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更多需考虑课堂内如何实施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其所学的内容。所以,教师更多的功夫花在了“备”上:一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在“翻转”后的课堂中解决;二备就是在设计众多层次的、针对性强的拓展练习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对所自学的知识有一个检验,又能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有一个提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与教师的距离。原先的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翻转课堂后,家长其实也是孩子学习任务的指导者,充当了一半的老师,并且他们随时伴随孩子学习。“翻转课堂后”,现在家长能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上和教师一起商量如何把孩子带到一个新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618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 第6篇

我校的“618合作教学模式”便是一种将0.618黄金分割原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该模式中的6、1、8分别指6个教学环节、1个数字化教学平台、8个教学策略。

一、6个教学环节

我校的6个教学环节有“易课”导学、预习交流、展示互动、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总结提升。

具体来说,“易课”导学是教师通过“易课”平台将导学案和“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课前据此自学;预习交流即在课堂的前5分钟各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和学习策略,并做初步的探究学习,为展示互动做准备;展示互动即小组代表展示本组预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其他小组互动交流;精讲点拨是教师对学习的重难点、疑惑点、关键点、易混易错点,或一些导向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原则性错误等进行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是教师通过口头、书面、板书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提升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对知识重点、关键点进行强化和提炼,对易混易错点进行整理鉴别,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二、1个数字化教学平台

我校使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易课”平台,包含有家长端、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主要有孩子动态、智能课表、课外实践、认星争章、学校通讯、学习分享等模块;教师端有工作动态、学生详情、智能课表、课外实践、教育资讯、学习分享等模块。

为了充分利用该平台,我们配备了“三板一网”——教学平板、教师操控平板、学生小组学习平板和教室局域网。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各学段、各学科、各版本的教材和微课、导学案等相关的学习辅助资料;另一方面是方便教师在网上发布学习任务、课后作业,以及提供导学案、辅导资料、学习参考资料,进行在线辅导答疑,与区内外名师进行实时互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简而言之,我校的“易课”平台使“师—生—机”实现了多向的学习和互动。

三、8个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程序、方法和规则。合作课堂教学的8个策略包括4个通用教学策略和4个学科学习策略。4个通用教学策略分别是学习金字塔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数字化学习策略,4个学科学习策略分别是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一)学习金字塔策略。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是“马上应用”,我校的“兵教兵”“当堂测评”就是这种理论的具体实践。

(二)自主学习策略。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导学案和微课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导学、任务驱动进行自主探索。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控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设计导学案时,突出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和自评互评的策略指导,让学生会自学、会探索、会创新、会评价。我校的做法是以创新小贴士、任务小纸条等形式提示学习策略。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探究时,我们要求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较大的课题或较复杂的任务可组内分解,即小组成员各领任务,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合作探究。另外,我们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奖励面向小组而非个人,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四)数字化学习策略。数字化学习是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易课”平台,搜索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进行实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操控平板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平板上传预习成果、分享学习方法。在校外,学生、家长也可通过QQ、微信等通讯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五)复述策略。合作教学需要复述,预习交流是一种复述,展示互动也是一种复述。复述是对发现的问题、遇到的疑难、探究的结果进行强调,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会学,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课文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条理地把问题和结论复述出来。

(六)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层加工策略。我们为学生提供了重点划记、要点提炼、表格归纳、图形描述等实操技巧,以及概括、分类、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对学习成果作进一步的加工、提炼。

(七)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一种策略。如串联知识发展线、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思维导图整理记忆、图形表格归纳比较等,都是我们要求学生逐步学会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八)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策略。在合作课堂教学中,资源管理策略对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效益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育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有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成功。我校的“618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了0.618黄金分割原理、优选法与统筹法,从而形成了本校和谐的合作课堂改革格局。

医疗结算模式革新的成功尝试 第7篇

1 改造前患者就诊流程

如图1所示,一次基本的门诊就诊过程需要排队6次,而其中有一半(第(1)(3)(5)环节)是与治疗无关的,如果需要反复多次检查化验,排队次数将更多。可以看出,患者在挂号收费窗口的环节最多,排队时间最长,如果能够取消这三个环节,病人就诊的时间将大大缩减,门诊秩序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医院还可以减少众多的收费窗口,并将腾出来的空间用于改善候诊环境。

2 改造后的就诊流程

因图1中第(1)(3)(5)环节均为收费环节,可以根据先诊疗后收费的服务要求,在就诊治疗环节充分利用市民卡的医保支付功能和账户支付功能来实现付费,具体实现方案如图2所示:

流程再造后,患者就诊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诊间实时结算都必须以市民卡内现金余额足以满足医保结算现金支付为前提,市民卡现金支付余额不足,则必需到窗口结算。

2.1 挂号流程

刷市民卡->选择科室或专家->扣取医保挂号费和诊疗费->市民开通医疗支付功能->从市民卡账户(不采用电子钱包付费)扣取自费部分费用。

同时保留该市民卡是否开通标志,免除本次就诊时再判断。

2.2 就诊流程

2.2.1 完成挂号后,病人听到排队叫号机呼叫自己时进入相应诊室就诊,如有其它情况,按医院现有排队就诊流程进行。

2.2.2 病人进入相应科室进行就诊,如需做检查化验,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上开具检查单/化验单,病人可选择前往相应的医技科室检查/化验,如不需检查化验,直接配药的,可转至药房。

2.3 付费流程

2.3.1 患者在诊间完成治疗过程后,由医保系统进行医保部分的预结算,提示医保所需支付金额,再判断市民卡账户(不采用电子钱包付费)中余额是否足够支付自费部分,如账户余额充足,则通过市民卡上的医保支付功能及账户支付功能扣取相应的检查/化验费,然后患者即可到医技科室做相应的检查/化验。如账户余额不够,病人可到付费窗口使用现金支付检验/化验费用。

2.3.2 患者开通市民卡医疗支付功能时,不需要进行密码验证即可支付。

2.3.3 医保结算和现金支付时采用两次单边交易,并以医保结算为先。先做自负金额的交易(即市民卡账户交易),然后再做医保结算,这样即使医保结算失败,市民卡账户的撤消交易比较简单,而如果先医保结算的话,如果市民卡帐户结算失败,医保的撤消交易是相当复杂的。

2.4 充值流程

市民卡的账户充值方式有3种:现金、自助机和银行卡绑定。

2.4.1 现金充值。可在市民卡各人工服务网点柜面用现金向市民卡的账户充值。

2.4.2 自助机。可使用市民卡自助终端机、合作银行的自助终端为市民卡的账户充值。

2.4.3 银行卡绑定。

可以通过与市民卡合作的银行卡进行绑定,当市民卡余额低于一定金额时,银行卡向市民卡自动充值。(此项功能需到市民卡网点或合作银行开通)

2.5 取药流程

如需配药,则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上开具处方并且完成结算后,病人凭处方单或告知单前往药房取药。

2.6 发票打印流程

如病人需要打印发票可前往窗口打印。由窗口收费人员帮助患者打印发票。

2.7 退款流程

2.7.1 退药(取消检查)及退款:如病人需退药(取消检查),可先向就诊医生开具退药单,后将退药单和所退药品到药房退药,退药后持相关凭证去结算窗口进行退费。

2.7.2 退款:如只需退款,可持相关凭证去结算窗口进行退费。

2.7.3 由于病人的退款涉及市民卡与医院之间的结算对账问题,可由医院开具退款单,包含病人市民卡卡号、交易流水号、交易日期、退货名称及价格、原始金额、退货金额等项目,并加盖财务公章,用于对账更正。

2.8 告知单模版

包含以下内容:(1)检查,检验到X楼X室X科室检查。(2)结算信息:包括账户扣费金额,余额及医保主要结算信息。(3)处方单上打印出取药窗口。

3 优化方案优点

3.1 优化了门诊就诊流程

一次基本的就诊过程,流程从目前的6个减少为4个,如果不需要打印发票的话,甚至可以减少到3个,大大减化了门诊就诊流程,改善了就诊环境,医院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提高就诊服务以缓和医患矛盾。

3.2 患者就诊更加方便

患者只需要带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完成整个诊疗过程,而且病人在整个就诊过程中不再接触现金,减少了病菌传播机会,实现了“不带现金也看病”。患者市民卡里只要医保自负比例的金额就可以了。

3.3 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

患者排队现象减少,腾出来的空间可以改造更好的咨询、分诊、候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服务。

3.4 市民卡整合银行账户,真正实现支付一卡通

市民卡账户与患者银行账户绑定,同时拥有医保卡和银行卡的功能,可实现医保和自费的同步结算,自费部分由卡内金额支付,真正实现了就诊“一卡通”。

4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4.1 医生诊间结算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市民卡的智慧医疗功能主要是将病人传统的收费挂号压缩到医生诊间进行结算,而医生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为病人看病,所以要改变医生的诊疗行为习惯,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方面,诊间结算需要一些时间,哪怕是几十秒,排队就诊的病人又很多,所以医生心理上不愿意承担原来由收费人员担任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市民卡诊间结算工程量的加大,市民卡网络也出现拥堵现象,导致医生诊间网络瘫痪,间接影响到市民卡结算的畅通。

网络的技术故障,可以通过软件开发去完善,而医生的积极性目前只有通过经济杠杆来驱动。杭州的几家试行诊间结算的医院普遍通过每笔诊间结算奖励医生2~3元的措施来鼓励医生。

4.2 市民开通及开通后充值结算的积极性不高

原以为这样好的惠民工程推出以后,市民肯定非常积极踊跃的进行开通结算。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三种情况:

4.2.1 不愿开通,嫌麻烦。在市民卡原有基础上再开通智慧医疗结算功能,需要到门诊服务台填写资料,网上开通,预设密码。对部分老人来说,由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低,所以还是相信传统的挂号、付费。另一方面,市民卡的智慧医疗结算功能,主要是可以为病人节省排队时间。但相对于年轻人的忙碌,退休以后的老人时间比较充裕,所以他们还是喜欢等一会。

4.2.2 开通以后只充很少的资金(据统计,初次开通并充值在100元以内的病人占30%)。因为在全民医保的情况下,一般的就诊个人只需付很少的资金即可。

4.2.3 少儿医保、住院结算目前还未开通市民卡智慧医疗功能,这也限制了部分人群。

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我们又组织门诊收费人员及职能科室在现场进行政策讲解。这些措施都很好的推动了市民卡结算工程的普及。

4.3 市民卡账户资金安全问题

由于充值以后,市民卡具有了交易支付功能,等同于电子货币,所以如果出现丢失情况,被他人捡到就可以直接消费,这也是阻碍患者进行市民卡充值的原因。

针对此类问题,一方面医生就诊时需要核对身份信息;另一方面,市民卡公司也在推出短信提醒功能,密码消费功能等来提高市民卡的安全程度。

5 新流程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5.1 收费人员的分流问题

将自主挂号与收费流程进行改善,减少了收费人员的工作量,意味着收费员职位的调整。财务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员的精简问题。我们目前的应对策略是将收费功能前移,将部分收费人员的工作岗位前移到导医台。例如,我们在重点科室的护士叫号台设立市民卡结算窗口,方便该科室病人及时进行诊间结算,减少了专家们的工作量,方便了病人,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5.2 需要完善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

新门诊流程的运行要依赖于先进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融收费于诊疗全过程各个环节,彻底改造流程,简化流程,以极大的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这对医院的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HIS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很大,软件公司的收费也比较高。目前有省级医院想上该系统,软件公司的报价200万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

5.3 如何保障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

由于患者付费时,资金是先划到市民卡公司的,再由市民卡公司隔日退费到医院账户上。所以需要医院财务科、门诊收费科、市民卡公司三方积极协商,及时核对账目,以减少差错。

目前杭州市民卡公司的各项功能比较完善成熟,可以为商户提供便捷、畅通的网上对账功能,极大的保证了实行市民卡结算以后,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避免了由于对账不及时而产生的收入不完整等问题。另外,在和市民卡公司签订合同时,也要注意对方付款的及时性问题,如果以月结形式,就容易出现部分资金未达账的问题。

笔者作为医院财务负责人,在系统调试及正式上线时,先后用市民卡功能经历过三次就医过程,真正感受到了流程再造带来的便捷。传统的挂号排队时间,快的需要10分钟左右,慢的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就诊完付费又需要10~30分钟。使用市民卡支付功能以后,先在自助挂号机上,插入市民卡,不到1分钟就可以挂到号。根据预约的时间到医生诊间看病,看完病后直接在诊间扣掉费用(此过程只用了10~30秒),最后直接到药房拿药。此举不仅使病人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也使我们收费人员从繁重的传统手工收费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2012年10月18日新流程正式上线,截至2013年1月18日,3个月来市民卡签约12858人,充值230万元,实时结算150万元,占全院门诊总量的6.58%。从卫生局聘请的第三方病人民意测评情况得知,大部分病人主要还是由于不了解才未开通智慧医疗功能。如果病人知道此项惠民工程,80%的病人还是愿意开通智慧医疗功能的,其中67%的病人愿意充值进行医生诊间结算。

“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尝试 第8篇

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比较多, 如“目标教学模式”“训练教学模式”“情知对称模式”等。“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受到很多教师的推崇。所谓“三三六”教学模式, 概括来说就是“三特点”“三模块”“六环节”。“三特点”即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所谓“立体式”, 是指既有教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的讨论;既有课前的预习, 又有课后的练习;既有学生抒发个人意见, 又有教师的总结和概括;既有物理概念的发散与拓展, 又有规律方法的归纳与掌握。所谓“快节奏”, 是指由于“三三六”教学模式有三模块、六环节, 因此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模块与模块之间、环节与环节之间就必须自然过渡、环环相扣, 不允许出现“脱节”“脱轨”现象。所谓“大容量”, 是指教学环节的大容量, 也是指教学内容的大容量。

“三模块”指预习、展示、反馈。“预习”即学生通过课前或课上几分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从而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 预习要有目的, 应该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展示”即让学生就自己对在预习、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对某一观点、概念、现象、规律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此环节既可以使学生深化对概念、规律等的理解, 又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抒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增强学习的兴趣。“反馈”即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般通过学生发言、课堂检测反映出来, 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

“六环节”是指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这是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的六个小过程。

“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活泼, 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强, 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体会深, 学习效果好。当然,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很好地实现各个环节的目标,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课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历史进程; (2)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明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 (3) 掌握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 (1) 知识与技能: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检测与反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规律的得出要经历艰辛的过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经历协作和碰撞, 最终收获成功的愉悦。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见附表)

三、总结与反思

1.“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 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 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给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课堂上, 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其中, 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 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记得牢, 理解得透, 知识和技能很自然地转化成了学生的能力, 是一种高效、积极的教学模式。

2.“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课堂容量大, 学生参与多, 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长, 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 在学生展示研讨成果的过程中, 可能会提出各式各样的观点和结论。因此, 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思维、心理诱导能力, 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保证课堂不“跑偏”。

3.“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容量大, 课堂活, 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多, 学生千奇百怪的想法多。因此, 对教师课前备课要求较高。教师要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知识, 以及学生可能提及的各种问题都考虑到, 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摘要:“三三六”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总结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学生的“学”去索取知识, 及时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三三六”教学模式使学生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模式尝试论文 第9篇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 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编委会在编教材的同时, 开发了电子光盘和网站课程资源, 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了三位立体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等因素, 课本外的两类课程资源教师很少使用到, 学生更是接触不到。如何将专家们精心编写的纸质文本、开发的电子光盘、网站课程资源充分利用, 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就可以使得这一现象得以改观。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The 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 也被称为“把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简称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中一直提倡先学后教, 但是由于学生的依赖心理, 觉得教师肯定会在课堂上讲解, 大多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效果极差, 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预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把原本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时间提前到学生课前时间去完成, 而原来在家的训练检测被放到了课堂中。就小学信息技术课而言, 原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操作技能的学习转移到家中、课外, 让学生来完成, 而原先回家后的知识运用搬进了课堂, 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除了巩固练习外, 教师还可帮助答疑解惑,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环境, 它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 只有图片、文字和声音, 不出现教师的形象, 学生观看分步演示, 聆听教师的讲解, 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所提供的配套光盘和网站已经提供了完整的教学视频和资源, 教师无需再去开发相应资源。三年级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年级, 学生对网络还不熟悉, 主要采用自学光盘, 课前教师可将配套光盘发给学生,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给出自学提纲, 让学生参考光盘自主进行“翻转”学习, 同时将自学要求通过学校家校通平台发送给每位家长, 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监督下开展探究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网络部分关于论坛的知识, 四年级的“翻转”学习, 除了光盘这一载体, 还可登录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 (http://www.jsitl.com) 。在同步课程中, 每一课都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翻转课堂, 利用电子光盘、多媒体网站, 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家中看教材内容的讲解, 完全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紧张, 时刻担心遗漏什么。学生学习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 懂了的快进, 没懂的后退反复观看, 也可停下来思考。特别是网站资源的开发利用,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 更丰富了学生学习交流的方式, 学生随时可以将“翻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社区论坛上与全省小朋友交流讨论, 也可将问题记录在个人空间里, 带到课堂上, 与本班老师、同学交流。

四、尝试后的反思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 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教师了, 或者说教师就没什么事可做了, 其实恰恰相反, 学生的主要的学习过程迁移到了课外或家中。书本知识是不变的, 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更多需考虑课堂内如何实施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其所学的内容。所以, 教师更多的功夫花在了“备”上:一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何帮助他们在“翻转”后的课堂中解决;二备就是在设计众多层次的、针对性强的拓展练习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对所自学的知识有一个检验, 又能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有一个提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与教师的距离。原先的家长会上, 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在翻转课堂后, 家长其实也是孩子学习任务的指导者, 充当了一半的老师, 并且他们随时伴随孩子学习。“翻转课堂后”, 现在家长能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上和教师一起商量如何把孩子带到一个新环境, 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第10篇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赞可夫说:“好的课堂教学, 要有幽默, 要有笑声。”在步入课堂时, 面带微笑, 多一些轻松和幽默, 为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敲响前奏。关爱每个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更重要的是, 在课堂上, 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 使学生耳濡目染, 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 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 创设积极协作与竞争的课外环境。外部环境对任何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的去思考和探索, 就要师生共同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创造宽松、友好而又协作、竞争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又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推荐学生阅读有趣的课外书,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数学游戏、举办数学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突然就会产生的, 它需要我们为之不懈的努力。一切思维活动最终都来源于实践,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教学中认真的体会和梳理教材, 精心的选择典型材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收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组织学生去收集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 能使他们懂得运用数学可以获得对实际问题比较准确的认识, 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广阔, 更活跃。

三、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在学习态度上, 激励学生成为创新学习者, 树立创新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学习内容上, 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范畴和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 不满足于对教师教学内容或问题的记忆或解答。教师可在课后延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增加一些开放题、探索题。合理设置课后思考题,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让学生打破常规, 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开展素质教育, 重视和加强解题能力更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需, 挖掘潜能。激励学生增加数学课外书籍的阅读, 深入社会,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 引导学生收集素材, 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开放式训练, 拓展思维空间

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容忽视, 学生必须正确理解并掌握好基础知识, 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质的升华, 才能有所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回答问题,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只是让学生验证真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寻找真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 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 而提出问题却远比回答问题重要。李政道教授说得好, “学问”就是学习提问, 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把学生置于学习数学的主人地位,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氛围, 尊重学生的好奇、好发现的心理, 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索, 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通过加强对试题的开放式训练, 可以使学生们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 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可以得到提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体现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 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 要训练学生的思维, 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 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激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思路, 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认识事物, 使其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 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 数形结合,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 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 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直观、形象、便捷。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 有效进行对比、类比、联想, 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改革传统作业布置模式的尝试 第11篇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我个人认为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使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刻认识到作业不一定非要老师布置,也不一定非要白纸黑字落实到书面,更不应该不顾学生的整体差异“一刀切”,而应该多元化,多层次,更好的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经过长期探索,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改革传统作业布置模式的内容和措施:

一、取得学生的同意

无论布置什么形式的作业,我首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全班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了,我才会布置下去。因为我深知,无论什么事情,只有得民心,顺民意,才会有生命力。如果我布置的作业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他们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他们慑于老师的威力勉强做了,那也是用应付的态度来对待,那么我布置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专家的理论再次证实了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如巩固生字新词的练习,如果统一要求抄写遍数,结果就会有的学生已熟练掌握,再反复抄写,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而有的学生却仍然掌握不了。于是,我每次布置巩固生字词的作业,都是不限定遍数,以熟练记忆为目的,这样就增大了自主空间,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这样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作业内容丰富多彩

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多局限于课内学习的内容之中,拘泥于课本知识。虽然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语文教学的触角更要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鉴于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既考虑到了基础知识的练习,也注重了延伸发展的训练,尽可能做到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的语文作业内容变得丰富了。学完一篇课文后,我经常引导学生或把所学内容画下来,或把所得知识用一用,或把今天的收获说一说。而在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作业更是赋予了更高使命,不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还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好,既供课堂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又张贴到教室宣传栏里供同学们欣赏增长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完成方式机动灵活

以往的家庭作业,我们更多注重的是片面强调独立思考,而忽视了“合作”这一必要素质的培养。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仅靠自己思考往往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这势必会打击学生的作业热情和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因此,我在对待一些形式灵活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时,就不断强调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五、评价具有激励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作业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分外注重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并把作业与做人协同起来。我告诉学生,老师布置作业给你,是对你的信任,是觉得你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孩子,可是你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呢,等我检查作业时就知道了。在进行语言诱导的同时,我在班里设了信任榜,以“人人上榜,榜上有名,上榜的都是好榜样”为宗旨,鼓励学生每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一次,得信任星一颗,学期末比比谁的信任度高,谁就是值得信任的人。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认为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在信任星的激励下,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做作业了,他们对每一次作业都充满了期待。偶尔一次作业整体完成状况不好了,他们就会主动提出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这时候我也会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并送个人情给他们,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一个个摩拳擦掌,一副不得此星誓不罢休的架势。想一想,这样的作业怎么会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自从我在班级内改革作业布置模式以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尽自己所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标准的作业,学生们的课业负担普遍减轻了,使一些优秀学生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且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以我班孙嘉唯为例,分层布置作业以后,她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特长——绘画越来越优秀,所负责的班级宣传栏越办越有特色,尤其可贵的是她的语文素养越来越高,历次考试成绩都居年级榜首。

模式尝试论文 第12篇

清香传得天心在——对尝试教学的不懈探寻

漓渚镇中心小学对“尝试·探究”课堂模式的研究, 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学校曾是全国语文尝试教育发祥地, 一度在省内外小有名气。早在1984年春, 漓渚镇中心小学在全国首创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语文教学尝试法系列实验》。在特级教师周一贯 (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 倡导下, 为突破以“满堂灌”“注入式”为特征的陈腐教法的束缚, 把邱学华先生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移植到了语文学科中来, 从而开始了“语文尝试法教学系列实验”的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1985年8月, 《教学月刊·小学版》刊载了学校《语文尝试法教学系列实验》一组5位教师的文章, 当时已总结出识字、阅读、作文教学运用尝试法的16种模式。同年11月, 三省十三市、县的150名代表, 参加了漓渚镇中心小学举行的“语文尝试教学汇报会”, 在省内外引起极大的关注。

“尝试教学”是基于儿童身心成长节律与学习的原生状态, 而开展的新的开拓与建构, 重在尊重与激发儿童内在的生命天性。它重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勇于探究, 这正是农村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尝试探究”课堂既继承了漓渚镇中心小学的尝试教学传统, 又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改理念。为此, 学校继往开来, 提出以“尝试精神”推进学校课改, 并与花木之乡相呼应的“田园教育”, 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方略, 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跨越。

“尝试·探究”课堂模式是以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为核心, 以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 “先练后讲”“先学后导”“以学为主”, 把课堂变成“学堂”, 把课本变成“学本”, 培养学生在充分的尝试中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着二十余年“语文尝试教育”的体验, 学校曾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尝试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今把“尝试·探究”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 首先着眼于开展“语文尝试教育”实验20年的成果提炼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学校编撰了《尝试探究资料汇编》, 每个教师人手一册, 利用周六组织全镇教师集中讨论, 领悟其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 结合学校“阅读经典名著, 做智慧达人”的活动, 组织教师先后阅读了《尝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尝试教学设计》《尝试教学论》等有关尝试教学专著。同时, 两次组织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参加研修的教师有幸领略到了尝试教育的本色所在, 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及400多位致力于尝试教育的骨干教师, 一起揣摩教法, 一起研究学生, 一起展望未来。返校后, 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感悟文章, 部分教师还在教研组活动中作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探索、讨论等一系列活动, 教师们初步领会了“尝试·探索”教学模式的真谛, 真如孙江勇老师在反思中所写:“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留给学生, 学生能做的尽量由他自己做, 学生一时做不了的老师才出手相帮。尝试教学说简单也简单, 就是老师该放手时就放手, 让学生在挣扎中成长!”

当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后, 意味着不再是在教学方法或技术上作些小修小补, 而必须有结构性的改革。这种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保障就是要在课堂的基本结构形态上动刀。我们确定的“基本式”是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实行“以学为主”;变传统的“先讲后用 (运用) ”为“先用后讲”, 实行“以用为主”。一切先让学生大胆尝试, 尔后才是教师的相机诱导。“变通式”是因学科、教材、学生之异, 作灵活变通智慧应对, 更多的在于教师的实践创造。但万变不离其宗, 都要体现“基本式”的精神。

2013年底, 学校举行“尝试·探究”课堂改革现场会, 全国尝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先生亲临指导, 对两堂数学研究课给予精彩点评, 对学校数学学科“尝试·探究”课堂模式“两抓” (抓尝试自学, 抓练习达标) “三看” (看参与面, 看练习面, 看开口面)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寸心原不大, 容得许多香。尝试探究课不仅仅在语文、数学中安家落户, 还渗透到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其他学科。例如英语学科高段读写课型教学模式:问题自读—研讨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尝试性写作;又如科学学科“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看 (观察) , 二问 (质疑) , 三猜 (推理) , 四动 (实验) , 五说 (交流) ……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后, 教师们对“尝试探究”课堂有了实践体验, 课题组汇集了《邱学华尝试教育报告集》, 下发给每位教师自学, 并撰写心得体会, 为课题后期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理事会副会长周一贯先生多次来校实地听课、诊课, 为“尝试·探究”课堂模式的改革推进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学校自编刊物《兰渚山》已编辑两期, 汇集展示了两年来的探索和收获, 突显“尝试·探究”课堂改革成果。

折得疏梅香满袖——对教师成长的多元催化

“田园文化, 尝试教学”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提倡, 要付诸在实践中实现, 就必须在教师中开展多元研修, 强化指导。为此, 学校采用了以下一些可行的策略。

每月一次主题研训——“名师引领”。“名师工作室”以学校名优教师领衔, 组织青年骨干参加, 打破原有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组织形态, 自愿结合组合成的攻坚团队。通过团队内教师的磨课研课、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合作论文、论坛研讨等丰富的专业引领方式, 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互助提高, 目前已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围绕“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一月一次主题研训。如“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尝试作文”研讨, “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尝试作业研讨, “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对话教学在尝试课堂中的运用”, “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我与兰花同成长”撰写科学小论文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富有创意又有实效,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每周一次的教学反思——“春兰论坛”。学校周前会开辟“春兰论坛”, 每月一主题, 每周一开讲, 针对学校在开展“田园文化、尝试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由几位老师主讲, 这一论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使校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流动起来,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如提供“尝试教学, 我们在路上”“阅读, 收获魅力人生”等主题, 供老师们自选。老师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畅谈了自己对专业、课堂的理解和经验, 在不断地反思中加深了认识, 提升了教学的智慧。

每人一次案例改进——“一师一课”。自2013学年起, 学校开展“一师一课”, 即备课组内每位老师一学期上好一节尝试教学研究课, 并安排到每周教研行事历中, 备课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观察、评课、诊断, 促进老师对自己的课堂个案反思, 同时也促进了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研究。

每学期多次沙龙活动——“集体备课”。期初各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 设计出尝试探究预案, 备课组成员人手一份, 然后每位老师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二度三度备课, 逐步完善教学设计。每月最后一周举行一次教学沙龙, 时间不少于一节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轮流主持, 每次活动由一名成员作5~7分钟的主题交流, 其他成员根据一个月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接下来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展开讨论 (活动前根据提供表格准备好内容) 。组员轮流作活动记录,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

桃花嫣然出篱笑——对尝试习作的着力推进

“田园文化、尝试教学”内涵丰富, 着力点多。为了取得优效, 还必须具有重点意识, 实现以点带面, 四方开花。为此, 学校把“尝试习作”作为推进尝试教学的抓手。这是因为作文是最应该由学生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 但传统教育中的作文是最不自由的“应命”之作, “应试”之作。经过不断地学习、尝试、研讨、总结, 以及专家的论证, 我们提炼出“尝试习作”的基本理念、实施原则、操作模式和基本策略。

尝试习作基本理念:个性写真, 放胆表达, 先作后导, 小心修改。

尝试习作五个原则:1.改变写作观念, 变复制为写真;2.改变写作动力, 变听命为自主;3.改变写作程序, 变先导为后导;4.改变写作习惯, 变他改为自改;5.改变写作形式, 变“成文”为表达。

尝试习作“六步式”写作模式:1.找。找自己最想写的题材;2.比。为什么这个题材最想写, 还有更想写的吗?3.写。把想写的写生动;4.导。教师巡回观察, 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随机记录, 汇总学情, 反馈指导;5.改。自己修改;6.评。自评互评。这是基本式, 不是“定式”。在“基本式”的引导下, 鼓励有自己的创造, 逐步引导到自由掌握和运用规律的状态。

在全体教师的探索下, 大家认为尝试习作可以有十大运作策略:1.尝试归纳写作方法。指在阅读课文中让学生分析体验写作方法;2.尝试列作文提纲;3.在习作定题前先出尝试题促启发;4.尝试自改习作;5.尝试给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写评语;6.尝试自己命题;7.尝试写放胆文;8.尝试先写习作主要内容;9.尝试写随笔式习作;10.尝试在组织“书信交际”中习作。

上学期“新体系作文进校园”主题活动在学校举行, 来自省内外100多位专家、老师聚在一起, 领略了“尝试写作”的丰富内涵, 完成了一趟关于儿童文学的浪漫之旅。上午分别展示三年级写作课《棠棣之花》, 五年级的写作课《两地书》。两堂课充分彰显“个性写真, 放胆表达, 先作后导, 小心修改”的尝试写作基本理念。两位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精湛的教学设计、睿智的教学方法, 展现“尝试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魅力。下午学校向与会专家介绍“尝试写作”的基本理念、实施原则、运作策略等。接着, 在专家的主持下, 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辩课活动。主持人就“习作教学中, 如何处理好真实写作和教学写作这对矛盾”的中心发言拉开了辩课活动的序幕。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部范信子主任阐述了“尝试写作”的价值、意义和实施中的突破点。绍兴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莫国夫老师首先点赞了“尝试写作”的课题, 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打磨更多课例, 积累更多经验。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一语揭示了“尝试写作”的本质:回归生命自由表达的原点, 让孩子放胆尝试, 个性表达。他还恰如其分地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 并肯定了开展“尝试写作”的有效性。这次活动, 把“尝试写作”引向不断前行的方向。同时也让老师们有机会与名师、专家面对面地交流, 零距离地对话, 在激烈的交锋和理性的思辨中加深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思考与理解。这对每一位在场的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专业提升的饕餮盛餐。

上一篇:高额外汇储备下一篇:森林景观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