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策略论文

2024-06-18

语文课堂导入策略论文(精选12篇)

语文课堂导入策略论文 第1篇

一、图片、视频导入法

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不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 产生美的感受,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视频, 会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从而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笔者在教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上课前收集了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 有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上课时笔者通过班班通多媒体系统投影到屏幕上, 当学生欣赏到这些精美绝伦的“桥”时, 纷纷赞不绝口, 饶有兴趣, 笔者抓住这有利时机, 因势利导, 引入本课的学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古代诗歌《赤壁》时, 笔者花了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了电影《赤壁》的精彩片段, 然后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赏析这首古诗, 这位同学分析得十分精准到位, 与台下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接着笔者准备用2 分钟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背诵这首古诗, 没等笔者说完, 居然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右手并高呼“老师, 1 分钟就可以了”。1 分钟过后, 学生们能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前后加起来才10 分钟,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圆满达成。

二、音乐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 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 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 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用音乐导入, 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能发挥独到的作用。如上何为先生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闭上双眼, 开始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然后要求学生边听边想, 从这首音乐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听完音乐后, 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以及从这首曲子中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学生的回答中, 有的说听出了贝多芬顽强、有的说听出了贝多芬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有的同学说听出了作曲者旺盛的生命力……至此, 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又如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导入《孔雀东南飞》, 效果也是很好的。

三、反常导入法

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时, 可以这样导入:“在酷暑难熬的夏天, 谁不盼望着凉风习习的天气呢?但是很久很久以前, 在炙热烤地的盛夏时节有一群农民, 却希望酷热天气能够更持久些,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观刈麦》就描述了这一特殊群体, 这些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常的心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 走进这群农民的内心世界去一探究竟。”这样的导入肯定能引人深思。

四、背景导入法

上课时如能恰当地使用背景导入, 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快速地进入本课的学习。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家乡关东原野, 当时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了十年之久, 对作者来说, 他失去了美好的家园;对国人来说, 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 因此, 眷念乡土就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正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介绍到这里, 学生就大致了解了本课所要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所在。

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甚多, 除此之外, 还有故事导入、题目解析导入、设置疑问导入、实物展示导入、练习导入、板书导入、情景导入等诸多方法, 在此不一一赘述。在实际教学中,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综合使用。总之, 语文课的导入要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需不断学习, 开阔视野, 做到兼收并蓄,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风格, 只有这样, 在教学上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策略 第2篇

马山县林圩镇第三初级中学 潘丽娜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便是走进这一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是开启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金钥匙,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门外汉,还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里的行家,笔者认为应该从重视和研究课堂导入设计做起。本文围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从回顾复习、作者介绍、故事引入、悬念设置、情景创设、图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摸索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设计策略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也俗称“开讲”,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课堂教学导入,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回顾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回顾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春》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就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得出描绘春天的诗句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个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

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想到了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演上绎成故事讲坛。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然后再导入新课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于老师在设计这则导语时,紧扣人物特征,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然后再通过三个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布下一连串的迷阵,并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成功地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最好的悬念应该来自于课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淘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是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后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戏剧的方法来表演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结合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角色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互动导入法常见于低年级的课堂,其实在高年级也可以运用,因游戏不分年龄。无论年龄大小,要成功运用游戏互动导入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表演的度。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短、过轻,只是蜻蜓点水,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长,过重,又会主次颠倒,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游戏表演。

除了笔者以上列举的七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好的课文教学导入犹如一个“锤子”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最终完成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教学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始。无论采用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都应以学生为主,因人而变,因势利导,因文而生,切实把课堂教学导入变成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也只有这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 [2] 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文教资料

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63-01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效果如何对整节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导入环节不够重视,有的教师甚至采用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一上课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往往还沉浸在课下的松散状态,很难在新知的学习中集中精力与注意力,基本上就是教师讲得很投入,而学生的心根本就没在学习上,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导入环节,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知道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导入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以新颖有趣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谈话方式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谈话导入法,这也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紧扣课题进行谈话,提问题,创设悬念或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出探索新知识的目标,借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想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这种导入法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平实,但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可依靠教材紧扣学生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展开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这种导入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及脉络,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不断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去品读文章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要下雨了》,我们看到了乌云,闪电、雷鸣、知道就要下雨来了,可是我们的朋友——小动物们,它们不根据这些,也可以知道天要下雨来了,它们是怎样知道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虽然这段引入看起来很平实,但对于学生来说,听完引入谈话后,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要去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创设激情氛围导入

导入新课像一部音乐序曲一样,教师要为整堂课教学作情感铺垫,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激情。比如教学四年级《草原》一课,教师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有富饶的西沙群岛,有雄伟的赵州桥,还有环境优美的颐和园和美丽的日月潭……祖国山河美景数不胜数,请同学们用‘有……有……还有句式,以祖国美丽风光说话。”同学们说: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水平如镜的西湖,还有风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教师接着提示:草原呢?还有怎样的草原?“还有一碧千里的草原!”学生回答道。“对!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多壮观美丽啊!让教师带着你们乘上汽车到祖国北方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大草原去看看吧!”教师说完,开始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样的导入既训练了语言,巩固了旧知识,又烘托了气氛,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巧妙设置悬念导入

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如讲《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在课堂初始扮演说书人,来了一段说书: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当时,曹操刚刚把刘备打败,又要进攻孙权。这时的孙权、刘备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惟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于是这两家就商议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先下手为强。刘备就派遣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协助作战。孙权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字叫周瑜。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他就暗地里盘算,企图整治和加害诸葛亮。他假借商议军事为名,叫诸葛亮三天之内必须造十万支箭。在这仅仅三天的时间里,周瑜又设置了种种障碍,不但不给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而且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天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就会被就地正法。欲知诸葛亮如何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他的“高招”如何,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草船借箭》。

四、通过寓言故事导

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总之,课文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实践证明,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因此导语的设计不能流于形式,陷入机械呆板的地步,在教语文时,我们应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 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第4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 进行直接描绘, 或运用电教用具, 通过欣赏音乐, 观看电视、录像、电影、课件等方式, 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 《云南的歌会》一课, 可先简单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让学生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这是一首极具云南民族风情的民乐, 随着葫芦丝悠扬时而深沉, 时而激扬旋律的变化, 倾吐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爱情的憧憬与希望, 但又交织着思念和淡淡的忧伤。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由此而让学生探究云南歌会的风貌。

二、设置疑问导入

教师一上课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 提出疑问,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 教师可提前找个景泰蓝花瓶, 一上讲台便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花瓶。它貌似普通, 但至少值几百元!因为它出身于‘景泰蓝’这一名门贵族!‘景泰蓝’是什么?为何如此昂贵呢?同学们要想弄清这些问题, 就请阅读课文吧!”

三、引用名言导入

学习《伤仲永》时, 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劝学》时, 用“少而好学, 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秉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缜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名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介绍作者导入

教师在讲解名家作品前, 可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本课。由作者到作品, 顺理成章, 引入自然。如, 《社戏》可以这样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 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他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社戏》是他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散文,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 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讲故事导入

故事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课堂教学中, 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进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教师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 特别强调其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 个人际遇在国家沦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学生听得为之动容, 感同身受, 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 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六、猜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谜语, 让学生来竞猜, 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 《回声》一文, 可以这样设谜语:“住在深山坳, 谁也捉不到, 你喊他也喊, 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见, 远听有分晓。”学生马上猜出是回声。猜谜符合学生童真的心理, 能轻松自如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来。

七、激发想象导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导入课文,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 《天上的街市》可以这样导入:“在夏天的夜晚, 我们常见天上有一条银河。大家知道, 那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 假如这些星星都是盏盏电灯, 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繁华的街道了。现在同学们开始想象, 假如你走在这条街上, 你将会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牛郎织女吗?你能看到高楼大厦吗……”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 他们会以兴趣的心情来阅读课文, 很快学生对课文就能背诵了。

读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心得 第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师范生的实际特点编写的。它是一本富有特色的教材,读后能使读者更好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本书共设计了十章内容,并围绕理念层次、教学设计层次、教学实施层次和教学评价层次四个层次展开。将有关的概念、策略与具体的实例分析相结合,充分体了现平等参与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一种参与式的学习场景。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从目前来看的实施效果来看,我认为并不理想,现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我认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根本改变现代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大众数学”所倡导的现代数学课程观。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适应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数学,以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还要考虑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要求我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以后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能被每一名学生所掌握。它意味着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是最基本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地区的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下都能掌握的数学。(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种职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共同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甚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数学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设计优化策略 第6篇

优秀的语文课堂导入设计应该符合以下特点:

第一,视野开阔,高屋建瓴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谙一个道理:语文教师只有深度熟悉文本,深度熟悉自己的学生,语文导入才能接地气,才能蜿蜒伸展精神路径。一位老师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前言设计中采用最能体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绝人寰的图片和一组组数字构成了一个个溃烂的嘲笑,反讽着那个深陷诡异悖论漩涡的焦虑世界。浓重的黑白色照片和黑白文字资料弥漫着否定和追问,如死亡时代的黑白默片,留给人心灵的震撼却获得了永生的艺术感染力。这样就把文本要表达的情志浸入学生的血液,嵌入他们的人格结构,文本的思想张力就凸显出来了。

当众多的导入模式一并涌来,我们语文的“华山”之路在哪里?我们借助语文要传达的心理平衡、社会平衡、国家平衡、人类平衡和宇宙平衡,怎样转化为一种深层的人类整体使命感?史怀泽说:“由于感受到对文化信念所负的责任,我们的目光就超越了民族和国家而达到了全人类……仅仅基于对精神力量的依赖,我们为未来的文化人类开辟着道路,这实在是我们这个艰难的时代所能有的慰藉。”当代语文的回归,越来越倚重各式精神表达。蕴涵人类精神标尺的导入将为学生树立起一种向上的尺度。学生心灵的萃升,理当成为语文灵魂的回声!

语文教师曾经一度成为了语文知识日益专业化的传播者,凭借学科文凭敲开了以教养公众为目的的语文大门,荟萃了各色文化去取悦学生。语文需要传的道,即天地之道、社会良心、社会公平和世界和平等,却被日渐趋利化。高中语文教师的“道义良心”作用正在逐渐减弱,而“娱乐消遣”的味道则愈益明显。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拥有自由精神的终身‘牛虻’”。

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体现民族文化之道。“华夏”至少从先秦思想家孟子开始,就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西方近现代民族国家的血缘概念。它比以血缘为基础的民族更具有包容性,这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能吸收、同化很多狭义上的民族的基础,通过这种柔性的文化扩张来达到大同。带有深度民族文化参照的导入将脱离那种忘了祖宗又食洋不化的尴尬境地,自信地回到我们语文文化的根上。王蒙说,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儒家、道家都认为人本性是善良的。如果“这个‘善’好好发展,会成为好的道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核世界上很多地方说法不一样的地方。”他还说,像欧美国家重视竞争,主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提倡冒险精神,但“中国诸子百家却都主张控制竞争,倡导谦虚谨慎。”

第二,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诗意特点 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国民人格养成而言,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事功而言,本民族的诗意文化渗透至关重要。我校李红梅老师代表重庆七中为上海建平中学上了一堂优质的展示课《声声慢》。她采用了这段诗意的语言导入:“沈园又是清秋,曾记否,酥手醉握,泪洒红袖,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平添几多愁;沈园又是清秋,曾记否,执子之手,笑吟春秋,皆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又难再回首;沈园又是清秋,曾记否,独倚斜阳,望水东流,惟愿‘春丛认取双栖蝶’,不辞频登楼。同学们,七中亦在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铺就的校园,旖旎如喀拉斯湖畔迷人的风景,相信你揉进眼里藏在心里的关于秋的呢喃一定很多,站在秋天的田野里,让我们走进清照的世界和她一同呼吸那段无泪书愁的时光。”语文学科突出的特点就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李老师的诗意导入必然对学生的文化感染有渐侵的效果。

第三,应该纳入人间烟火,即能和学生的实际感受接轨 我们熟知的贾宝玉的原形是一块石头,通灵之后来到人间。这块玉在充满污泥浊水的人间,经历一番沧桑,有两种可能:一是被浊水同化而变成泥,落入泥浊世界;二是被泪水净化而再度通灵提升为“心”。基于此,就需要进行一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背景铺垫,让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和感悟。某位老师上的作文案例课《缘事析理见微知著》前言导入采用三张图片,一张展示的是动物皮纹的部分,一张展示的一片秋天里渐红的枫叶,一张是字迹娟秀的手书,分别让学生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哪个季节,书写者的性别。这样很自然就通过三个词语“窥斑见豹”、“一叶知秋”和“字如其人”过渡到可以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思维的方法来写作。这种前言设计有很强的科学指导意义。这种开场白在学生叽叽喳喳地发表意见的同时,也为学生为课堂营造了科学氛围。“科学是寓于文化语境中的,科学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它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呼吸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的前言导入避免了直接植入的陌生和痛苦,保护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勇气,让他们在探寻未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第四,应该体现培养学生的伦理自觉 某位老师在新课改展示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前言设计采用车祸中父母舍弃自己的生命保全孩子的真实动人故事和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片段,推动了文本朝着现实完成潜意识的位移,而不仅是自我角色的镜像化。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体现现实干预的强烈诉求。她深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增强了“打通现实、勾连自我”的自我确认认识,而不只是文本的“浅唱低吟”。在文本解读前对学生的伦理自觉进行了教育。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培养策略研究 第7篇

课堂导入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尤为重要, 许多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和学生互动, 用积极的思维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不解决这些问题, 课堂导入将难以正确培养和发展。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视“入”而忽视“导”

有些教师认为导入是浪费时间, 教学中往往直奔主题。结果势必造成蓄势不够, 学生学习没有劲头也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但是实际上,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缺少导入 (尤其是“导”) 的课是不完整的, 它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相反, 一个恰当的导入会点燃一堂课的激情。

2. 自说自话, 忽视学生

语言在课堂导入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是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语言的清晰、生动、精彩, 却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境地。

3. 素材陈旧, 远离学生实际, 说教意味浓

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些陈旧的、远离自己实际的或者板起脸说教的素材, 学生不会喜欢, 所以, 课堂导入的选材应当避免这样的素材。不能只顾素材与教材的切合, 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而不是一味地说教。

二、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培养策略

1. 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作用, 把导入看作课堂教学不可少的环节, 备课时, 教师钻研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关联点, 寻找切入点。只要重视了“导”, 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 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学习内容, 并非浪费时间。

2. 关注学生状态, 引导学生参与

(1) 关注学生思维状态, 点燃思维火花

知识、方法、思维是学习的三大要素, 其中思维最为重要。因为学生一旦思维活跃起来, 就会自动探求方法, 获取知识。所以, 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 而点燃思维火花的正是导入环节。魏书生开始上课时让学生七嘴八舌说作文, 虽然与教学内容不一定相关, 但却极好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2) 关注学生情感状态, 创设情感氛围

感情 (如爱憎) 、情绪和意志都属于情感。情感一旦被点燃, 就会产生极大的作用, 因此,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营造必要的情感氛围, 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除了采取音乐、挂图等手段, 还要重视学生的相互感染和教师对学生的感染, 以心唤心, 以情唤情。

(3)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进行必要的调适

所有的教学设计针对的都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消除了一切杂念, 拥有十足的精神, 迎接这节课。但实际上, 这样的状态是不存在的。因此, 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调适。

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并适时调整, 并非一味迁就学生, 而是通过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 使之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比如, 大型公开课, 学生紧张可以让学生猜几个谜语;学生的情绪不能稳定, 用语言暗示让他平静等等。

3. 切合学生实际, 合理选择素材

一方面教师可以积累更加新颖、更加丰富的素材, 丰富自己的课堂。这里的新颖并非全指新潮, 只要是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能引发他们思考和感受的素材都是学生喜欢的。另一方面教师要仔细研究素材、教材和学生的切合点, 在这个“点”上下功夫, 就可以设计出较为成功的导入了。

但是素材的选用不能只以“吸引学生”为目的, 要考虑到与教材内容的适应性。有位老师讲《核舟记》, 用《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导入, 显然不能和《核舟记》的内容和情感相一致。

以上从思想认识、学生状态和素材方面探讨了当前语文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总的来说, 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背景下, 讲求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 操作时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并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阅历, 在课堂导入中提供既能抓住学生又能抓住教材的导入素材。

摘要: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探讨了当前课堂导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课堂导入的培养策略, 力求使课堂导入贴近教材, 贴近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山东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0 (3) .

语文课堂导入策略论文 第8篇

一、导语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短:就是教师在引入时的语言要做到简短、明白、易懂,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新:引入新课的导语要求有新意、形式新颖, 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不能千篇一律。

3. 精:就是精心设计开讲导语, 做到内容精炼, 讲解精彩, 抓住关键, 画龙点睛。

4.平:就是教师在引入时的知识坡度不宜过大,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的知识点要讲准, 最好先在一个水平面上, 这样学生很容易由旧知识向新知转移, 然后通过对新知的理解逐步加大难度, 达到进一步深化的目的。

5.快:无论是那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倡向课内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新课引入, 一般以3分钟为宜, 要把重点放在释疑、解疑上。

6. 奇:就是在简单的导语中要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奇怪的悬念, 以吸引学生,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弄懂奇怪的原因。

7. 巧:就是简短的导语必须设计巧妙, 从而达到直接导入新课的目的。

8. 准:就是简短的导语新旧衔接的知识点要找准, 语言要用准, 不能漫无边际,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导入新课的艺术策略

教有教法, 但无定法。语文课堂的导入也是一样, 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 即使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教师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授课时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导入新课。在这里归纳出几种典型的导课艺术策略。

1. 温故导课策略

巴普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 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新旧联系, 温故知新, 既能巩固旧知识, 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 去学习新知。

如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 可以这样导入:“一到春天, 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 绿满天下, 鸟语花香, 万象更新。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 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 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 (生背)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 (生背) 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生背) 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 但是我们往往知春, 而不会写春, 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 无形之中, 学生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绚丽多彩, 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 学生必然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2. 创境导课策略

学生情感的触发, 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采用口头描述、听录音、配乐朗诵、多媒体计算机等方法,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步入其中的导入。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 学生目看文字, 耳听音乐, 驰骋想象, 心游四方, 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 受到熏陶和感染。

2.悬念导课策略

运用悬念开讲, 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如讲《荔枝蜜》时, 开讲时就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作者赞美蜜蜂, 为什么先写自己不喜欢蜜蜂?接着引导学生从教材本身去思考和寻找答案。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 背景导入策略

背景导入策略就是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 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方法。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 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 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 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威力消除这些障碍, 就会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 让学生理解文意, 与作品产生共鸣。

4. 警策式导入策略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 富有哲理。用它开头, 颇有启人心扉, 振奋精神之妙。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可引用文中警句导入:同学们,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的精神, 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就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5. 歌曲导入策略

歌曲导入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歌曲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是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 可先让学生听《父亲》, 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 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 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浪。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又如上《愚公移山》时, 让学生听或者唱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如上《最后一次讲演》时, 则放歌曲《七子之歌》等。

小学语文导入常用策略 第9篇

一、图片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 比起静止枯燥的文字来, 优美生动的图片更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 更能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思维, 使学生对图片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实现学生思维与兴趣点的顺利转移。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或从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图片, 将丰富的教学信息寓于生动形象的图片中,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亲身去过草原, 对草原没有太深的印象和太多的了解, 自然无法领会作者所描写的草原的美与蒙汉情。我在课前从互联网上收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 在课上运用多媒体轮番展示给学生, 学生很快被优美的草原风光所吸引, 如同置身于壮丽辽阔的大草原中, 在吮吸草原的气息。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来谈谈对草原的印象与了解等。然后, 我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 和作者一起走入蒙古大草原, 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问题导入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动力,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他们喜欢问为什么, 喜欢探究。通过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与探究欲望, 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饱满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梅花魂》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思考:“题目梅花魂中的魂是什么意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进入了求知的愤悱状态, 并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动机与行为, 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门艺术, 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小学生爱跳爱唱, 每个学生都会唱许多歌曲。采用音乐来导入新课, 无疑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以特殊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情感, 通过旋律、节奏、语气与语调的变化能让没有生命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 给予人们强烈的精神震撼与艺术感染, 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使学生如临其境, 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类表现亲情的课文时, 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真的爱你》《母亲》等表达父母亲情的歌曲, 在悠扬的旋律中可以将学生带入表现父母亲情的特定氛围中, 从而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学习这类文章, 为教学打下感情基调, 更利于学生了解文中所表现的父母亲情。

四、视频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 具有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止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 同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现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再现于学生面前,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 我从网上收集影视剧片断, 在课上播放给学生, 让那段屈辱的历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 让学生为视频中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自豪, 为它的毁灭而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 真切地感受中国曾经蒙受的屈辱。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并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五、故事导入

小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 这是他们的天性。当大人讲完一个故事, 许多小学生都可以复述下来, 究其原因就在于故事是他们所最喜爱的一个活动。对于他们所喜爱的事物, 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注意力, 会激起强烈的兴趣与参与欲望, 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收集与创编一些故事来导入新知, 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实现注意力与兴趣点的顺利迁移。如在学习《猴王出世》时, 我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图文并茂地讲述猴王的故事, 但只是这个故事的开端。由于图文并茂的故事开端已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足了学生的胃口, 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想要听到完整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教学, 自然水到渠成。

六、联系生活导入

语文学科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提出一个重要理念。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既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可以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同时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 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如在学习《窃读记》时, 我以学生购买书籍前后的心情来导入, 让学生忆起自己买到心仪的书籍阅读时的喜悦, 享受阅读的乐趣。“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窃读记》同样也是阅读的乐趣, 但却是‘窃读’的乐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 来体会小女孩窃读的乐趣。”

七、比较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因此, 在教学时教师就不能把各章节、各篇文章割裂开来进行讲述, 而是要实现各种知识的整合。如现行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在导入时,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等来导入新知,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 顺利地进入到新知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 在学习时我们要善于将所学新知与前面所学结合起来, 通过比较, 在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来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 还有直接导入、情境导入、背景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等。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顺利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就是成功的导入。因此, 在设计导入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 因此, 在设计导入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等。这样, 导入才能符合学生特点,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激情。二是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导入时, 我们不要片面求新、求异, 而是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 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 我们要进行不断实践与探索, 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践中总结, 以让导入更精彩, 让导入直击学生心灵, 直叩学生心扉, 使教学更高效。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第10篇

一、说唱导入

课堂导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趣味性, 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学习任务中, 才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有很多选择, 笔者认为利用英语说唱 (chant) 进行课堂导入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策略。所谓的“chant”其实也就是歌谣或韵律诗, 也就是说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用简短的旋律和着同一种调子, 把英语语言用节奏感很强的说唱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 笔者在教有关“颜色”的内容时, 就用“chant”来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并作为第二课时的课堂导入。首先, 在上课前先播放事先选择好的一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chant”, 然后让学生边听边跟着节奏一起说唱:

Colours, colours, calm colours,

Blue is harmony, white is purity.

Colours, colours, warm colours,

Orange is joy, yellow is wisdom.

Colours, colours, energetic and strong colours,

Green is energy, red is power.

Colours, colours,

Let’s enjoy our life.

Let’s enjoy the colourful world.

等课堂氛围形成之后, 再导入教学内容。

利用“chant”进行课堂导入,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 同时, 也能够拉近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当然, 在选择这种导入方法的同时, 教师一定要认真挑选好与课时内容相关的“chant”, 避免“为chant而chant”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视听导入

采用“视听导入”的小策略, 可以让导入更加明确、直观、鲜活, 同时, 也会使学生容易融入课堂的学习气氛中。我们所谓的“视听导入”主要是指在课堂上,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与课时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然后就视频材料内容进行讨论, 最后再导入目标话题。

例如, 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西方节日文化, 就以“节日”为切入点, 在教学中, 导入“Thanksgiving Day”的视频材料, 主要内容是一个家庭欢庆感恩节的情景。在学生观看之后, 提问:“What we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They were having aparty to celebrate a festival.”

接着提问:“What did they do at the party?”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纷纷依据视频材料内容给出不同的答案, 课堂学习气氛很热烈。

最后笔者依据讨论内容导入本课话题:“It is a new festival for the US and we don’t have it in China.It is called Thanksgiving Day.And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anksgiving Day.”

实践证明,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全身心专注于课堂, 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从心理学角度上看,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体现。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 就会对这一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持久的记忆。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导入的选择上, 必须选择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 能够激发认知需要, 形成学习期待, 促进课堂参与的导入方法和手段。

“视听导入”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的优点。在上述的案例教学中, 笔者就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能够巧妙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当然, 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 教学需要注意控制好视频材料的长度, 不宜过长, 一般1分钟左右为宜。

总而言之,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是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对课堂氛围的形成, 对课堂教学的走向,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主旨,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进行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1]万文君.例说英语写作活动课的创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4)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策略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研究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艺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导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设置悬念,存疑导入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我根据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课始就给学生设置悬念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要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人物、结果等产生新的疑问,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桥》这一篇课文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老人与那个年轻人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读课文,这样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主动去读书、去思考。

二、媒体激趣,联想导入

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引发积极联想?综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长城》时,多媒体播放了建筑长城的一段视频,介绍了建筑长城和世界遗产的背景知识,这样就会自然导入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門,从而进一步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与之共鸣。再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利用动画演示小壁虎的尾巴,可以通过控制随时摘掉并复位。学生看了动画演示,对此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它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并且很快地找到了答案。

三、利用实境,时事导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实境,结合时事和现实中的场景、画面或穿插进与现实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用“汶川大地震”来进行导入,由于学生对发生在自己国家的地震比较了解,就会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情感体验。

总之,导入有法,贵在得法。有效的导入明显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浅析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第12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因此, 只有打开这扇天窗, 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在一节课的开始, 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 笔者针对中职生的特点, 结合实例, 介绍几种有效的导入策略。

一、笑话幽默导入法

在讲授中职英语一册 (高教版) Unit1《Nice to meet you!》时, 笔者采用了幽默小故事来导入新课:某国有个人在去美国前, 有人教了他几句简单的英语对话, 叫他见了美国人时说“Howare you?”, 美国人一定会说“I am fine, and you?”, 他回一句“Me too!”就OK了。但这个人见到美国人时第一句却说:“Who are you?”美国人吃了一惊, 他想:“没想到这个人这么幽默啊!”于是他幽默地回答:“I’m Jones’s Husband.” (我是琼斯的丈夫) 这时, 这个人微笑着看了美国人一眼, 然后冲他点了点头, 无比坚定地说:“Me too!”……使用幽默笑话导入新课,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二、实物导入法

在学习Unit3《Howmuch is it?》Dialogue B What can I do for you?时, 由于这是一个购物的对话, 并且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单词sauce、dictionary、cell phone, 再加上对话中出现的水果类单词orange、banana, 因此我们可把果酱、词典、手机、橘子、香蕉、苹果这些常见的物品带进课堂。这样, 既复习了新单词, 又有利于学生模拟购物情景, 从而使学生轻松且饶有兴致地掌握了What can I do for you?I’d like to buy How much is?I’ll take 5kilos.

三、图片导入法

如何导入语法课, 恐怕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 笔者建议大家可以巧妙利用图片导入法。色彩鲜艳的图片表现力强, 有助于给课堂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氛, 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例如, 在学习Unit 2《I can do it》单元语法can&can’t的用法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机器人的图片, 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教师介绍can&can’t的用法, 再让学生设计和描述他们想象中的机器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四、联系实际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I am really sorry!》一课时, 笔者利用学生身边刚发生的打架事件作为导入, 简要分析打架原因, 得出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发生矛盾, 那么我们应及时道歉, 说明及时道歉的好处与坏处, 顺势引出使用英语如何道歉。

五、励志宣言导入法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 学习动机不强, 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 极少提问题, 害怕犯错误, 所以在上课伊始, 让学生们大声朗读一些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的小短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笔者将《李阳疯狂英语——脱口而出》中我的宣言 (My pledge) 修改了一下, 请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声朗读, 让学生建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决心。

Our P le dge

We can't speak!We can't understand!

We feel bad!We feel hopeless!

That's crazy!Cheer up!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Speaking English is a piece of cake.

We're never afraid of asking questions.

We're never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Enjoy losing face.

The more mistakes we make,

the more progress we make.

Don't give up.Just try your best.

R elax!Be patient and enjoy ourselves.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希望以上的课堂导入策略, 能给中职英语教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是有规律的:课堂中前5分钟, 学生仍保持课间休息兴奋, 之后, 在教师的调控下, 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教学内容上, 大约持续30分钟的时间, 下课前10分钟, 学生的兴奋中心由课内向课外转移。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 对英语学习有抵触情绪, 所以, 中职英语教师必须下大力气精心设计导入, 提起学生的精气神, 乐意学习英语。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参考文献

[1]杰里米.哈默.朗文如何教英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公务员报考热下一篇:初中化学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