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2024-06-01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精选11篇)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游戏,价值,健康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幼儿期是儿童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事物的关键时期, 而游戏活动的开展, 可让幼儿不断地了解新事物, 获取更多的知识, 进而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见教师需挖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幼儿游戏的自由操作中, 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幼儿游戏在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具有怎样的价值呢?其内容如下:

一游戏可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游戏教学可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记忆、感知, 满足幼儿对新鲜知识和事物的渴求。在游戏开展过程中, 幼儿思维始终处于极度活跃状态, 会不断地创造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例如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 教师可通过“猜一猜、数一数”的游戏, 先投掷一个球, 让幼儿数;再连续投掷4个球, 让幼儿数数一共投掷了多少个球。或者通过分组的游戏, 让幼儿4个或者5个人一组, 看谁先完成组合, 对于完成的可给予奖励, 在此活动中, 不仅可测试幼儿智力, 也让幼儿从游戏的开展中获得更多乐趣。

二游戏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

在游戏的开展中, 幼儿可学习到更多的音乐艺术、美术艺术, 进而逐渐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陶冶幼儿的情操。例如, 教师可让幼儿用泥巴捏各种物体的形状, 比如圆形、花朵、人等, 通过图形艺术来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此外, 教师也可让幼儿用沙子堆积各种图形, 例如, 我们吃的苹果、香蕉、西瓜, 天上的月牙、太阳等, 最后再比较谁堆积得更好看, 不仅可让幼儿感受到参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还可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三游戏可增强幼儿体质

胎儿分娩出生后, 幼儿便开始手舞足蹈, 证明了婴幼儿都是好动的, 而正是幼儿的运动才促进了幼儿的生长发育, 也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此外, 幼儿期孩子自身机体的疾病抵抗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均较差, 易患病, 自身动作不协调, 可以通过运动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而游戏是增强幼儿体质的主要手段。幼儿教师可设计以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为主的动作类游戏, 来达到促进幼儿骨骼发育、身体脏器发育的目的。例如, 游戏“小乌龟运粮食”, 幼儿爬过拼接好的海绵垫, 绕障碍走过花丛 (自制) , 到指定处取一个粮食沿两边直线返回。又例如, 游戏“狼堡探险”, 让幼儿从用平衡木搭好的独木桥上走, 接着跳过大泡沫垫, 走过小泡沫垫上的灰太狼手印、脚印, 遇到脚印的地方用脚走过, 遇到手印用手拍, 采用跨走、蹦跳的方式, 走过地上的栅栏 (自制栅栏) , 最后拿起锤子敲打灰太狼。可见, 通过游戏的开展, 可满足幼儿好娱乐的心理, 使得幼儿身体各机能都得到充分锻炼, 强化幼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加速新陈代谢, 促进骨骼发展, 使得幼儿生理、心理均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情感的社会化

在竞争激励的21世纪, 社会上的每一位成员都应具备社会化的情感。现今,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意识的变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幼儿在家中享受到极高待遇, 且长期生活在娇纵、溺爱环境中, 心高气傲、自以为是、好胜心强、不懂得谦让, 更不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而游戏的开展可让幼儿从小就开始学习、了解、接触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可促进其情感的社会化。此外, 游戏是幼儿的社交活动方式之一,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接触更多小朋友, 并与其他朋友一起玩耍, 找到属于自己的好朋友, 有自己的小秘密。幼儿教师就可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 来让幼儿情感社会化。例如, “好娃娃”可让幼儿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尊老爱幼等;“找朋友”可让幼儿有自己的朋友圈, 找到知心朋友;“拉拉钩”可让幼儿懂得承诺重千金, 若是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小小蚂蚁”可让幼儿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在活动过程中, 还可为幼儿讲述《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来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人生知识, 有助于其情感的社会化。

总之,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 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而游戏是唯一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的活动交流手段, 因而幼儿教师还应正视游戏在幼儿生命中的价值, 通过科学的游戏教学方案, 来让幼儿学会更多知识, 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幼儿游戏开展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1) :71~73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第2篇

——牟平区育博学堂云海香都幼儿园论游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并且在幼儿园的《规程》和《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到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幼儿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例如,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点开展的一些区域自主性学习活动,其实也是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同时,《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要求,要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幼儿园我们大多数的户外活动时间,都是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度过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抱团游戏中幼儿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7”等等。而在游戏两人三足中,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相互合作,增进了他们的团结能力。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玩这些集体户外游戏,在教室内,我们也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室内游戏,如一个打四个、变脸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等等……

我们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些传统游戏,我们在小时候玩的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跳房子等游戏,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而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童年却是在各种游乐场中度过。我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而他们的童年是如此的单一。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宝贝度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游戏。

总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或者说家长,我们都不能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贯彻让幼儿玩中学、学中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游戏时间,让我们的幼儿通过游戏,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幼儿!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游戏经验;分享;价值;作用

游戏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游戏分享中,幼儿围绕自己的“游戏故事”展开讲述、讨论,比如,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遇到了什么困难,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等等。教师则通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新感受、新发现、新经验等,并经过适当的点拨、纠正和引导,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幼儿来说,游戏分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游戏分享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强调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获得新经验和新发展。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以观察,而通过游戏分享,让幼儿围绕自己的“游戏故事”进行讲述、讨论,则能很好地弥补教师观察不足的缺憾。游戏分享常常会再现游戏情景,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幼儿的游戏状况,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其中包括: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如何,游戏材料和游戏主题的适宜性如何,接下来需要在哪方面作出调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游戏中幼儿有什么新的需求,幼儿哪方面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等等。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游戏分享中,扮演箱包店售货员的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用“推销”方式卖包的经验,教师意识到大部分幼儿对于“推销”这个概念不甚理解,于是有意识地和“箱包店”的“售货员”现场演示“推销”的过程,以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推销,从而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提升为全班幼儿的经验。

二、游戏分享是评估幼儿发展状况的有效方式

游戏分享体现的是过程性评价,它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前书写意识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而不是评判游戏中哪个幼儿表现好,哪个幼儿不懂得谦让、违反纪律等。

在游戏分享过程中,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能力、经验和需要,教师可以据此真实地了解幼儿“在哪儿”,还可以“往哪儿去”,即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如何,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还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如何;幼儿哪些常规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幼儿比较活跃,哪些幼儿不太爱参与,等等。基于这些观察作出的评估是自然的、综合性的、过程性的、关注个体差异的、发展性的,是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倡导的评估原则相契合的。

三、游戏分享是蕴含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

游戏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故事分享本身即是符合幼儿兴趣、立足于解决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幼儿经验水平且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性课程。如果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到幼儿游戏分享中有价值的内容,就能生成符合幼儿需要且蕴含教师教育意图的课程。比如,针对幼儿讨论时七嘴八舌的状况,教师可通过“你听到刚刚小朋友说的什么了吗”等提问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针对幼儿游戏中“小银行”人多太乱的问题,教师可生成公共场所如何排队的讨论,等等。这些在游戏分享中生成的活动既是对幼儿游戏情况的回顾、总结,也是幼儿新的学习的开始。

四、游戏分享是幼儿发展的良好契机

维果茨基说过,“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作为游戏有机组成部分的分享环节同样创造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分享中,幼儿自由演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游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用“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开心”这样的师幼对白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需要幼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徐徐展开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表达自己,也学习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及建议;学习分工与合作,也学习妥协与让步。在讨论中,幼儿可真实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只有一种,当语言表达不清楚时,他们自然会萌发绘画、书写的欲望。

同时,对幼儿来说,游戏分享也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幼儿选择的游戏区域不同,经历的“游戏故事”不同,因此所获得的具体经验也是有差异的,如玩“娃娃家”的幼儿获得了如何照顾宝宝的经验,玩“小商店”的幼儿对如何摆放和收拾物品有更深的体会,而“医生”则对如何预防感冒讲得头头是道……即使是玩同一个游戏主题的幼儿,他们获得的经验也是不同的。然而,通过游戏分享,幼儿的个别经验可以很好地转变为幼儿集体的经验,他们可以共同发展和成长。

需要强调的是,游戏分享虽然蕴含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但是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很容易失去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在游戏分享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享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在于“穿针引线”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讲述的主体,是经验分享的“专家”,也是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应以儿童为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并给予幼儿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为”。教师在游戏分享中更多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个别的、未经筛选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筛选和取舍,必要时还需要教师调动幼儿园、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撑,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鹰架”。

2.分享的内容来自幼儿,切忌“贪多嚼不烂”

游戏分享的内容只有来自幼儿,幼儿才会有更切身的体会,在分享中才会更有话可说、更有兴趣进行讨论、更有动力去探究……也就是说,分享的内容应该是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所“生成的”,而非教师“预成的”。当然,对于游戏中存在的幼儿并未觉察到的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教师也有必要提出来和幼儿讨论。

另外,一次游戏分享一般宜选择一至两个主题,因为分享时间有限,幼儿的精力、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有限,如果分享时间过长、内容过多,反而事倍功半。虽然一次只分享一两个主题,但贵在坚持,经过日积月累,幼儿的经验、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

3.分享的形式灵活多样,避免“始终如一”

浅谈幼儿园中游戏孩子成长的作用 第4篇

一、游戏可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 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 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 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通过“玩滑梯”、“搭积木”等游戏, 在嘻笑中体验着高低变换, 在摆弄中感受着球体与圆的区别。再如,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 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医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苍老, 在稚童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孩子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游戏行为, 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发展了智力。

二、游戏可满足孩子生理发展需要, 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游戏中, 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 为完成这一任务, 他的动作要求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 使身体的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孩子们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姿势。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变换姿势, 开心地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 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在自由、开心的游戏中,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了最佳水平, 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 使躯体感到舒适和愉快。比如:通过“猫咪睡觉我不吵”、“老鹰抓小鸡”、“捞鱼”等游戏, 发展了孩子们爬、慢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和技能, 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 促进了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游戏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游戏是孩子人际发展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 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 孩子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 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过家家”则完全是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角色游戏, 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的感觉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 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通过游戏使孩子们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 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游戏可满足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在游戏中,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好玩, 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 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或人产生影响时, 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如孩子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 会产生自豪感, 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 在游戏中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 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可以重玩。因此, 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 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增强自信心。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的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反映着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形象, 使用艺术语言, 从事着音乐与美术的活动, 这些都是增进幼儿美感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还时常依据自己的意愿去美化游戏的环境, 并用语言、动作歌舞等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这都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 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 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发动了游戏, 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 需要的满足带又来了快乐, 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孩子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 相互补充, 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儿童去游戏, 从这个意义上讲,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总之, 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 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身体发育状态决定了他们不能进入到正规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 所以要求幼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使游戏能发挥最大教育作用。

摘要: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 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 所以要求幼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使游戏能发挥最大教育作用。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5篇

祖国的未来靠的是及儿童,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儿童抓起, 从幼儿素质教育抓起。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孩子们非常喜爱。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身体发展很快, 求知欲越来越强, 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好问、喜爱模仿的特点。幼儿舞蹈就是利用幼儿语言以及肢体表演,使幼儿身体动作和音乐融合到一起的综合手段, 反映幼儿生活习惯, 表达幼儿兴趣、情趣的幼儿歌舞。”因此,让孩子们适宜的进行各种舞蹈教育, 在舞蹈的学习、表演过程中, 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组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一种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康美利的身体形态,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还可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美化生活,加强交往,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幼儿舞蹈的解释

幼儿舞蹈就是用幼儿语言、身体动作、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表达幼儿情趣,反映幼儿生活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动,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幼儿期往往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非常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培养幼儿的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借助身体动作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舞蹈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非常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节奏、动作、娱乐中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幼儿们通常常依靠心灵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去表现这些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启迪、激发他们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当然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孩子一段组合或一个技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片空间让孩子去打开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雪花》,导师让孩子们自己去编排自己去表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更让人欣喜,孩子们大胆想象跳出了对雪的不同的感受,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喜爱有的是强调其寒冷„„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仅给孩子们留下了一段空间去想象、思考、创造,而且帮助孩子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转变。这样能培养害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感知、想象、联想、幻想等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可以通过对舞蹈的观摩、学习和表演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例如:让幼儿学习“马跑”动作,从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到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幼儿必须观察,思考,记忆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自己所见过或想象中的马跑形象,然后经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了马跑的基本动作,之后再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再创造更丰富马跑动作。因此,通过以上过程幼儿的智力得到一定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体质的发展

人体动态造型美德计划就是舞蹈,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孩子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和是孩子们的骨骼得到充分的发育,可以增进食量,增强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孩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完善。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过“抠胸”、“端肩”、“驼背”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学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各种不良习惯都得到有效地改善甚至一些习惯被纠正过来,上过舞蹈课的孩子大都具有仪表端正举止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乐观充满自信,为他们以后举止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个动作不协调、笨拙的阶段。然而当孩子进入了一种缤纷音乐天地时,并在这种有节奏有韵律的环境里进行游戏、活动、舞蹈时,他们的动作就像受过教化一样,又是你都感觉是奇迹,他们的都做那么的自然、协调、得体优美。孩子们在舞蹈中能深刻的体味到音乐的节奏,他们会不自觉的跟上节奏,随着节拍尽情的舞蹈,从中体味到了音乐的美、大自然的美。所以说音乐游戏、舞蹈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心理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如果幼儿们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体质,促进幼儿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还可以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

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少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下来时性格就像一张白纸,一个人的性格是经过后天的塑造和历练才形成的。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性格要受到受理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人的性格主要受后天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现在社会上开了很多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他们开展的舞蹈教育,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用身体去体味音乐的形象,沐浴在联想中,可爱的思想有时把自己比拟成一只可爱的蝴蝶,陶醉其中。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去表 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中教育的熏陶下易使孩子们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

(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幼儿舞蹈教学对其形成良好的品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茶舞》中,通过舞蹈对采茶小姑娘早晨去采茶,与小伙子碰面后一起劳作,然后在欢快的气氛下跳棋了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果实和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通过对孩子们《采茶舞》的教学,然孩子们懂得要珍爱友谊、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认识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是舞蹈所构建的三种空间结构的精髓所在。使幼儿向城良好品德的重要过程,幼儿舞蹈往往在公开场合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惊醒排练和演出。整齐的队和一致的动作,体现出协作精神更展现出整体美感。如果有孩子不够认真他就会很大的步调不一致,他的不协调的动作就会破坏队伍的整体美感,那样他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小朋友的指责,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通过这种长期的步调一致的训练,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义团体协作、学会包容他人、主动鼓励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在现在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跟是娇生惯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对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家人对他们百依百顺,当走出家门来到公共场合,他们大多都表现出内向羞涩、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当众表演的舞蹈,就是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活动。同龄人的相互交流会使彼此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从而使他们渐渐地不再内向羞涩,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使他们知道与人交往要平等相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舞蹈这种当众表演,是一种具有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的艺术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孩子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逐渐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同时舞蹈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舞蹈训练中,有很多比较难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成功,所以要想完成一个完美的动作必须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这就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和吃苦精神。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五)、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为孩子们提供和构建了富有童心色彩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空间。这种想象使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真、善、美的什么是假、恶、丑的。使孩子们具有了对事物的判别力,是他们热爱一切的真、善、美的事物,厌恶一切假、恶、丑的事物。通过舞蹈的具体形态幼儿们开始认识这个缤纷的世界,在认识真善美的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强调孩子们“乖”、“听话”、“静”,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造型美。因此,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幼儿舞蹈在培养新一代外形与气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在舞蹈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模仿,观察模仿的运用可以使孩子们集中主力,使整套动作完整表现。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孩子们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另外,通常幼儿们的舞蹈具有丰富的主题形式和创新新颖的表演内容,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 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悦耳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绚丽的景色、歌声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使得孩子们好奇好动的情趣得到满足,而且让孩子们沐浴在美好的情趣中,在视觉与听觉之间加以一条桥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熏陶,从事审美能得以发展与完善。

四、小结

幼儿期的教育越来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幼儿期是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课程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使孩子们的智力得以开发,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性格、品德以及审美观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重视让孩子们参加各式各样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锻炼过程中,使他们的骨骼肌肉得以发展,是他们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得以成熟,而且有利于神经性统的发育。同时舞蹈教育对孩子们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舞蹈教学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致谢:

游戏情境对小班幼儿的促进作用 第6篇

一、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用书习惯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运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书习惯。

1、用“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阅读图书。

幼儿用书的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内容,开始孩子们因为看不懂,拿到书之后随便翻翻就不看了,把书扔在一旁,自己就玩起了别的。于是我就和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他们看明白书里的内容。例如在阅读活动中,我就先给幼儿简单的讲讲书中某一页的内容,并且利用视频仪把画面展示出来,让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内容,我和孩子们说:“你们看看书里都有些什么啊?”孩子们就认真的观察起来,边看边告诉我他们看到的东西。然后,我又对他们说:“在你们的书里还有一个和它们长的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它特别调皮的藏起来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把那些图画找出来好不好。”孩子们都高兴的说“好”。接着我就请孩子们到自己的书里去找。当孩子们在书中找到后都高兴的拍起了手,还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2、用“小图书要回家”的游戏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收放图书。

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小图书要回家了,它们的妈妈都想它们了。”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顺手把书递给了我,我都拿不过来了。见机我对他们说:“哎哟,你们看,小图书的漂亮衣服都被你们弄坏了,它们心疼的要哭了。”这时就有孩子说:“应该把它们放放好。”我接着说:“对啊,那我们让小图书排着队回家吧。”于是,我就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他们让小图书排队的时候要让封面朝上,这回孩子们让小图书排着队整整齐齐的回家了。

二、借助游戏延伸扩展书中的内容,促进幼儿发展

1、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让其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在主题活动《彩色的世界》中,阅读活动《变色蜗牛》之后,孩子们都想到蜗牛吃了其他的许多东西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为了让幼儿的想象得到兑现,在区域活动中,我就让幼儿给蜗牛涂颜色。我以小蜗牛的语气对他们说:“其他的蜗牛朋友都穿上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新衣服,我也想穿,你们愿意帮我做一件颜色漂亮的新衣服吗?我穿了你们做的衣服肯定会很漂亮的。”孩子们都高兴的说愿意。然后,我就引导他们如何给小蜗牛做新衣服。孩子们在帮助蜗牛做衣服的过程中都特别高兴。有的涂上了粉红颜色,有的涂上了紫色的,还有的按不同的颜色分块涂。总之,孩子们给蜗牛做的衣服都不同,都说蜗牛穿上自己做的衣服后是最漂亮的。

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蜗牛进行涂色装饰。如果让幼儿直接根据书中的原画进行涂色装饰,他们的兴趣就不会很高。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语言,用小蜗牛也想穿新衣服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愿望,使他们很乐意的为蜗牛做衣服,而且做的还很高兴。这样一来,就达到活动的目的。

2、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

在《生日快乐》的活动中,我利用玩具小熊来吸引孩子,我用小熊的语气和孩子们说:“今天我过生日,好朋友们给我送来了礼物。可是我不知道都是些什么礼物,你们和我一起拆,好吗?”孩子们都高兴的说好。于是,孩子们和小熊一起拆生日礼物。最后,小熊还请孩子们和它一起玩玩具,孩子们都高兴的为小熊唱起了生日歌。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发展口语和认识颜色。用小熊过生日这个游戏情境,让孩子们能很快的融入到其中,让他们感觉到是真的在帮助小熊拆生日礼物,真的在给小熊过生日。而不是生硬的看图讲述。这样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得孩子们不仅乐于融入其中,而且还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书中的教育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促进幼儿发展

1、用游戏情境感染幼儿,鼓励幼儿进餐。

有一天中午的蔬菜是青菜,对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吃完饭剩下的全是青菜。这时我就借助小兔子来帮忙。我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小兔子最喜欢吃青菜了,小朋友吃了青菜就会身体好,不生病,而且会变可爱,变聪明,和小兔子一样。小兔子想和我们做朋友,所以就带来了青菜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小朋友吃。小朋友你们能吃完吗?”这下,孩子们可来劲了,都吃起了青菜,吃的可香了。所以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除了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外,还需要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多吃饭,多吃菜。

2、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我班的孩子绝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如不会脱衣服,脱下来的衣服随处一扔,等要穿了就拿着衣服长长的排队等候老师的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创设了游戏情境。比如当幼儿脱下衣服不知如何是好时,我就教幼儿念顺口溜:“小衣服,站站好,伸伸臂,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做完操,要休息。小鞋柜里去睡觉。”边念边示范叠衣服。小朋友们听了觉得很有趣,就也跟着学念起顺口溜来,还学着叠衣服。这样,幼儿的衣服叠好了,又学了一项本领,衣服放进鞋柜里看起来也是整整齐齐的。在幼儿起床时,总会穿反裤子。因此,我就让幼儿把裤子上有花纹的那一面朝上,然后两只小脚开火车钻山洞,一只钻一个,小脚伸出来,火车也开出山洞了。幼儿也就很少会穿错裤子了。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趣味游戏让孩子轻松的又学到一种生活技能。

总之,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游戏化,幼儿真正体验了快乐,并在快乐中有了发展。

谈情感关爱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7篇

一、平等中奉献的爱, 使幼儿充满自信

俗话说: “爱自己的孩子容易, 爱别人的孩子难; 爱漂亮的孩子容易, 爱丑陋的孩子难; 爱聪明的孩子容易, 爱愚笨的孩子难。”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平等施爱, 确非易事, 但要达到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 我们必须做到奉献自己的爱。我班有位男孩叫张笑天, 他又矮又瘦并且性格内向、胆子甚小、从来不愿与他人交往, 小朋友也经常抢他的玩教具, 他总是躲在一边默默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寻找着什么! 开始我悄悄的关注他, 慢慢的我有意地接近他, 与他说话时总是搂着他或拉着他的手, 挑一些他喜欢的话题。开始他静静的看着我很少说话, 我握着他的小手教他怎样正确握笔, 小朋友好像也看出了什么似的, 也趴在我们的旁边你一句我一句一起鼓励他。这样的日过了一阵子。当有一天我教小朋友画蘑菇房子时候, 张笑天拿起笔竟然有模有样的画起来了, 平时绘画课上他通常拿着笔一动不动, 笔尖把白纸戳一个大洞……看到这个场景, 我既感动又高兴! 我拿起他那不怎么成功的作品让小朋友们看, 在我的带领下, 班级顿时响起一片掌声。从这以后我经常创设让他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唱歌, 大声朗读、说儿歌等。虽然他的声音还是很小, 但是他变得比以前活泼了, 能主动与他人交往, 站队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跑在最前面拉着我的手, 对我也产生了特别的依恋……我想这便是师爱的力量———使他更自信。

二、团体中温暖的爱, 使幼儿感到温心

初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 来到陌生的环境, 对一切充满恐惧。只能用哭声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来试探眼前这个陌生人的作为。那我们要用耐心、细心、爱心来感化幼儿, 让孩子们逐渐消除恐惧感, 感觉到幼儿园的温暖, 逐渐喜欢幼儿园, 逐渐喜欢老师, 逐渐的学会学习、逐渐的成长。

灵萱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宝宝, 小嘴很甜, 唯一缺点是爱哭, 每天入园时要哭, 中午午休时还哭, 每到中午当大家刚要睡着的时候, 就会听见她细弱的哭声, 当我轻轻走近她拍拍她的小手, 她会泪眼婆娑的向我点点头, 闭上小眼睛睡觉了, 不到十分钟, 哭声就会再次响起, 每天中午如此, 当我们把这一现象和家长沟通时, 才得知, 灵萱在家睡觉时总要抱着一条毛毯才能入睡, 借此我和家长洽谈是否把毛毯换成毛绒玩具带到幼儿园来, 家长很配合第二天就带了毛绒玩具, 灵萱搂着毛绒玩具果然睡的很香甜, 好事不过三, 第三天她又开始间断的哭泣, 我起来向她挥挥手, 示意她和我一起睡, 她很乖巧的走近我和我睡在一起, 而且睡得安静、香甜, 此后的每天她都和我睡在一起, 没有在哭泣, 还会悄悄的说: 刘老师, 我不哭啦! 我会摸摸她的头说: 灵萱最棒了。明天是不是可以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呢? 如果你做到了, 老师就抱抱你并奖励你一个小粘贴好吗? 她使劲的点着头, 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班级, 接待其他入园的孩子并等待温灵萱的到来, 当她刚要裂开小嘴巴哭时, 我马上抱着她说: 灵萱今天真棒都没有眼泪, 我们拥抱一下吧! 在小班的孩子看来, 老师的拥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拥抱证明老师喜欢她, 随即我又拿出粘贴, 你看这么多小粘贴你喜欢哪个就奖你哪个好吗? 老师我要大苹果, 好, 我们把它粘好, 灵萱真漂亮, 乖乖的回到座位上好吗? 她点点头马上就坐好了。渐渐的在我的鼓励与表扬下, 她每天能高兴地上幼儿园, 中午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安静的入睡了。冰心老师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这是因为老师的爱, 让她消除了对幼儿园的恐惧, 老师的爱, 让她感觉到了温心, 感觉到了“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像妈妈”, 她才会逐渐地进步, 逐渐喜欢幼儿园!

三、语言中真情的爱, 使幼儿成长进步

哲人说: 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诗人说: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千百年来, 爱一直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人们歌颂它、赞美它、追求它。可我要说: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我是孩子们的老师, 也是他们的朋友, 我给予了他们老师的挚爱、朋友的真情。班上有个孩子叫张映冬, 经常把衣服上的钮扣扣错了。有一次, 我又看见他钮扣扣错了, 衣服一面长一面短, 便悄悄走过去, 告诉他: “老师刚才听到哭声了, 你知道谁在哭呀?”他侧着耳朵听了听: “没有呀。”我笑了笑说: “老师的耳朵特别灵, 老师听出了是你衣服上的钮扣在哭呢! ”张映冬奇怪的问:“它为什么要哭呢?”我说: “钮扣说它被主人送错了家, 回不了家了, 它很难过, 所以就哭了。”他听了连忙低下头看了看认真地说:“哦! 真的呀! 我马上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它就不哭了吧。”我肯定地点了点头。我看他自己将钮扣一颗颗扣好, 赞许地对他笑了笑, 并说: “这样做, 多好啊! 我们喜欢自己的家, 小纽扣也一样啊”。此后, 他的衣服就穿的整整齐齐的。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8篇

案例一:有一次,在与孩子们进行“木头人”的游戏时,我让孩子们跟着我说:“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大部分孩子都说得不错,并且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游戏中。但是,我却听到了孩子们中那不和谐的声音。那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显得不是那么认真,似乎想着什么。等到孩子们玩区域游戏的时候,我便找到那个孩子。我说:“毛文轩,今天为什么和老师玩木头人的时候不开心呀? ”“因为其他小朋友觉得我说话不好听,我不开心。”“那你说给我听听,好吗? ”“嗯……好的吧 。三 ,三 ,三……”我想 ,这就是所谓的其他小朋友说的“不好听”。

案例二:一次,在与孩子们玩“搭房子”的游戏时,有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知道在一座山上藏(cháng)着许多宝藏(zhàng)! ”我觉得有点不对劲,看着那个孩子,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他又把那句话复述了一边。我诧异地看着他,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害羞地说:“老师,我有点口齿不清楚。”他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就跑开了。

这是我遇到的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孩子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在某些字音的发音咬字上不是很清晰。张明红曾写道:“语音学习对幼儿的口头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良好语音意识和语音辨别能力对幼儿学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发音上存在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些孩子平时和老师同伴交流的时候就这么说话,并且很多老师不会特意对这个或者几个幼儿进行矫正。期间我还询问了一些家长,有些家长也说孩子在家里说话就是这个样子,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说话没有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孩子这么说话了。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教师应当在这个时期内教会并且完善幼儿的语言。既能让幼儿学习语言,又能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听说游戏就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一、愉快的游戏是促进幼儿倾听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我认为要先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幼儿喜欢玩游戏,愿意玩游戏,我们可以从这个方面切入,投其所好,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听说游戏。例如:游戏《谁来了》,准备好很多小动物的卡片,然后随便抽 一张 ,如抽到了 小鸟的卡 片 ,我就说“小 鸟飞飞”,请孩子们跟着我一起说,“飞飞”。抽到了其他动物,也可以学它们的叫声。这样,在教师正确示范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倾听能力, 而且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二、轻松的环境有助于幼儿产生想说话的欲望

《纲要》指出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这可以让幼儿自主自愿参与到活动中。

(一)听说游戏有助于创造轻松活跃的环境

听说游戏采取的座位方式比较多样,有圆形、方形、半圆形等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增进幼儿与教师的感情,缓解幼儿紧张的心情。

(二)听说游戏有助于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的关系

在听说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而且是这个活动的参与人。《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因为教师在这样活动中的身份 转变 ,使得教师 可以融入 幼儿游戏 中 ,成为游戏 的人物、 动物、事物等。如可以成为《小小邮递员》中的邮递员,《白鹅下河》中 的白鹅 ,《炒黄豆》中 的炒锅 ,让幼儿在 玩游戏的 过程中 ,不仅进行 语音语调 的学习矫 正 ,而且理解 游戏内容 。在听说游戏结束时, 可以让幼儿回忆一下, 再让幼儿说一说。在幼儿回答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提醒,让幼儿感受说完整的快乐和自豪。同时,教师应及时给幼儿表扬和赞赏,让幼儿感受成功。

三、学习语言也是学习规则,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听说游戏虽然注重语言,但游戏也是有一定规则的。但是语音、词语甚至句子的掌握,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幼儿不喜欢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地重复叙述,这样幼儿容易分心, 渐渐不想参与游戏。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游戏规则中,让幼儿比一比,看看谁先能把游戏规则说出来,说得既完整又准确。如《猜猜他是谁》,这是一个大班的游戏,要求幼儿选择班里的一个小朋友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 想一想这个人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背对全班,把这些都说出来,让全班小朋友一起猜一猜,第一个猜对的就是赢的人。这个游戏需要观察的小朋友观察时全神贯注,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在说的时候脱离被观察的小朋友,且不能有任何名字上面的提示。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幼儿不仅要说,还要想。不仅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幼儿记忆力提高。幼儿都想要表现自己,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若有幼儿胜利了, 幼儿还能体验到听说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游戏便能很愉快地进行下去。如果说语言是幼儿向往的快乐城堡的大门的话,那么听说游戏就是那扇大门的钥匙,金光闪闪的,让幼儿想要去触碰,吸引幼儿不断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去描述、创造,使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自由选择,多说多练

在游戏过程中,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练程度提高,幼儿已经具备自主游戏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由选择游戏。幼儿一旦学会自主游戏,就达成了语言学习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换,能充分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这种活动方式会给幼儿营造非常舒适、自由、相对更加宽松的环境,进而让幼儿产生“我要参加,我想参加”的想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在潜意识中有“我要说,我想说”的想法。教师在边上对幼儿进行观察,同时对幼儿进行表扬、赞赏和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说的练习,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听说游戏有着较为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包含幼儿语言学习的个体要求。在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将具体的带有练习性质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幼儿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并且,听说游戏的出发点是游戏,幼儿不仅在自主自愿参与活动中得到快乐,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会有相应提高。要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摘要:听说游戏指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幼儿自愿参与并且采用游戏方式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时下,许多幼儿园都流行玩“听说游戏”,如“送牛奶”、“捉蜻蜓”、“顶锅盖”等。由于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可以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可以说,听说游戏的意义在于可以高效率地帮助幼儿提高倾听能力,提高幼儿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语言与游戏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绘画

很多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做做、玩玩, 他们往往通过形状、色彩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 所以, 我园注重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实验研究, 着重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以下是我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认真制定学习计划, 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命题

5—6岁幼儿的绘画是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 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 多层次、多角度精心设计活动命题, 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1. 按季节制定有趣的命题:

如“春天的游戏”“春天来了”“大家来植树”“美丽的夏装”“看彩虹”“雨中的花伞”“秋天的果园”“落叶”“过年了”“美丽的灯会”等。

2. 选择有一定动作要求、表现人物、动物不同动态的命题:

如“看表演”“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爱美的小猫”“快乐的小鸭”等。

3. 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在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纸形上进行装饰的命题:

“雨中的花伞”、“美丽的夏装”、“可爱的花瓶”等, 贴近幼儿生活的命题活动,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

二、教给幼儿绘画技能, 提高绘画水平

1. 教幼儿学会观察。

艺术来源于社会与自然。教师要吸引、引导幼儿日常观察, 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如, 天上出彩虹了, 季节变化了, 下雨的时候马路上的花伞等。幼儿会很自然地从一般性的观察过渡到专题性观察, 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 幼儿在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色彩等。当后期绘画时, 他们自然会在画面上留住看过的物象, 再加上自己的情趣与联想, 画面就会生动起来。

2. 启发幼儿巧妙的构思。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知的事物来进行构思。如最近电视上水灾的新闻很多, 教师便引导幼儿:“洪水可怕吗?”“洪水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李元构思了一幅画面“洪水来了我不怕”, 画面上洪水围住了鸡舍, 而乌龟搭成一座桥, 帮助小鸡一家离开了鸡舍;飞飞画“我们的家”, 鹅妈妈在背上驮着几只小鹅、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在水中, 他们都有一个不怕水的家;刘思思的“小羊的家”则是羊妈妈领着羊宝宝远离洪水, 来到一片草地, 画中有蓝天、白云, 一片安详, 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愿望。

3. 教师还注重对幼儿进行色彩的训练。

大班幼儿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能力, 所以,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调色原理, 通过调和形成更多的颜色, 认识不同量、色的变化的调配。

先教幼儿明白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经常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观察彩色+白的多少, 使幼儿了解混合色, 明白颜色深浅的变化, 体会色彩的冷暖, 对比明暗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如, 通过画苹果、七色花、落叶等体会不同色系的色彩推移。

在“小小运动员”“秋天的果园”中进行对比色练习。进行二种尝试, 一种是对比色中加入少量的相对色彩, 以达到协调性, 另一种是大面积的绿与小面积红色果子产生的对比效果。

同类色练习则比较自然, 如:“美丽的花瓶”“可爱的长颈鹿”等许多都有同类色练习的内容。在“高高的楼房”这幅作业中, 用深色的楼房点缀暖暖的灯光, 通过这种冷与暖, 深与亮的对比练习, 使幼儿体会“家”的温暖。

同时, 教师还启发幼儿感受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 红色背景像夏天, 火辣辣的热;橘黄色背景有叶子落下的秋意;草绿色像刚发芽的枝芽, 代表春天, 而银灰色背景则很冷, 像冬天等。

三、因材施教, 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同一个活动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难易结合的绘画内容, 让幼儿自由选择。同时, 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 大胆尝试, 不断丰富画面内容, 增加难度, 满足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需要, 从而敢于发现自己, 超越自己, 从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合作机会

与幼儿多沟通, 多听听幼儿的设想。如, 进行装饰画时, 是先打底色还是先涂花纹, 教师没做规定,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去比较和尝试, 发现好的方法, 从而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鼓励幼儿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标新立异的创新, 体现个性特征。

在作画时, 有的幼儿的色彩调得太多了, 用不了, 教师就及时启发他们主动将多余的色彩给其他幼儿。谁的材料不够需要借时, 别的幼儿都主动去帮助他, 使幼儿之间有了合作的机会, 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另外, 教师还安排一些幼儿集体创作的绘画内容。如, “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民族大团结”等主题的全体幼儿共同创作的绘画, 使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将审美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随机进行美术欣赏, 提高鉴赏能力

认识色彩美和形态美是启迪幼儿发现自然美的钥匙。而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为了能对幼儿进行较深入的审美教育, 教师将鉴赏活动随机进行。每次创作后, 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会觉得粗糙、模糊, 不够完善, 而幼儿却能讲述得生动合理。

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第10篇

●调查情况简介

1. 调查范围

南京市四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其中, 省级示范幼儿园一所, 市级示范幼儿园两所, 民办幼儿园一所。

2. 调查对象

4~6岁幼儿及其家长, 其中幼儿年龄分布为:4岁38.9%, 5岁28%, 6岁33.1%;性别分布为:男孩48.6%, 女孩51.4%。

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分布为:初中1.3%, 高中8.2%, 大专25.3%, 本科50%, 硕士13.3%, 博士1.9%。家长职业分布很广泛。

3.调查方法

采用取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330份, 回收248份, 回收率为75.2%。设计的自编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和幼儿玩计算机游戏的状况以及家长对待计算机游戏的相关态度部分。

●基于调查的分析

1.多于85%的城市家庭有计算机, 而且高学历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学历家庭。

现代社会, 大多数的家庭已有购买计算机的经济承受能力, 所以家庭是否购买计算机, 取决于人们的消费意识以及价值意识, 也取决于家长有无信息化教育观念。高学历的家长明显比低学历的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要强。

2.绝大多数家长了解计算机游戏, 但只有一半左右的家长购买或下载计算机游戏, 并且游戏类型多为综合类。

当问及购买或下载计算机游戏的状况时, 经常购买的占0.8%, 买过少量的为9.2%, 偶尔买的为8%, 没买过但下载过的为36.8%, 从没买过也没下载过的为46.4%。另外, 在家长购买或下载的游戏中, 选择综合类游戏给孩子来玩的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然后分别为文化知识类、动作类、艺术类, 选择语言类的数量是最少的。由家长对游戏类型的选择, 可以看出家长对计算机游戏所寄予的不同期望。大多数的家长选择的是综合类, 意味着家长更希望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文化知识类仅次于综合类, 排在第二位, 意味着家长希望计算机游戏不仅仅只是提供给孩子休闲娱乐, 如果有知识蕴含其中, 会更受欢迎。

3.大多数幼儿对计算机游戏都有兴趣, 且只是偶尔和家长在家中玩, 玩的时间也控制在一定范围 (见下表) 。

由表格可以看出, 幼儿对计算机游戏有兴趣的比重达到了90%;在玩游戏的频率上, 将近80%的幼儿玩计算机游戏, 其中偶尔玩的几率更多一些;几乎90%的幼儿玩游戏的时间是控制在30分钟之内的;90%幼儿玩游戏的地点是在家中;一半以上的家长是与孩子一起玩计算机游戏的。

4.家长希望计算机游戏可以恰当地应用于幼儿教学, 虽然多于一半的家长不支持幼儿玩游戏, 但有口碑好的游戏出现时, 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做尝试。当问及是否支持幼儿玩计算机游戏时, 家长的态度为:非常支持的仅为3.3%, 不干涉的占35.1%, 不支持的为58.6%, 抱有强烈反对态度的为2.9%。可见, 家长对计算机游戏的认可度不高。

当继续问到对计算机游戏用于教学的态度时, 认为很有必要的是4.9%, 认为适度应用于教学的为62.6%, 认为无所谓的为12.3%, 认为没必要的占20.2%。可见, 家长更希望的是计算机游戏能恰当地被运用于教学中。

家长对计算机游戏应用于教学的态度, 让我们看到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游戏还不能尽如人意。

5.家长认为计算机游戏吸引幼儿发展的地方更多的在于里面的角色, 并认为计算机游戏更能在实践能力上使幼儿获得提高, 但最担心的是游戏给幼儿视力带来不良影响。

(1) 下图是计算机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有利因素。可见, 家长认为计算机游戏最能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其次是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家长认为计算机游戏对幼儿道德水平的影响是最小的, 与认为是仅仅提供给孩子娱乐的比重相接近, 都在5%左右。

计算机游戏激发孩子各种兴趣的比重分布为:音乐23.3%, 动画31%, 角色32.5%, 交互13.2%, 成就感8.3%, 获得表扬8.7%。可见, 家长认为在游戏中可以扮演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角色最为吸引幼儿, 其次为活泼的动画、动听的音乐, 三者比例均在20%以上。

计算机游戏中的角色扮演, 是幼儿学习社会角色的最好实践机会之一。幼儿对社会角色的学习过程, 即是一个动作模仿的过程。每个幼儿都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理解角色关系, 学习和模仿角色行为, 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现实人际关系。

(2) 计算机游戏对幼儿发展有不利影响。在问卷提供的选项中, 担心计算机游戏给幼儿视力造成不良影响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暴力内容, 家长更希望游戏可以提供给幼儿的是一个纯净与健康的环境。

●总结与思考

此次问卷调查, 对参与调查的幼儿园的水平进行了区分, 针对的是不同水平的幼儿园。另外, 幼儿的年龄分布为4~6岁, 且每个年龄的比重基本接近, 同时, 幼儿的性别比例也接近1∶1。这些因素都为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与使其具有普遍意义打下基础, 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看出, 接近九成的幼儿家庭都有计算机设备, 硬件的普及还是广泛的, 所以计算机游戏的发展空间与潜在的市场很大。社会特别是家长、教师对于计算机游戏呈现的教育性过分关注, 普遍认为, 如果游戏软件不具备足够的教育性与知识性或者游戏性过强将不乐意幼儿进行使用。因此, 一些设计者为了投其所好, 仅为迎合市场需要, 过多注重了游戏软件教育性的设计, 而对游戏的趣味有所忽略。而开发优秀的幼儿计算机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发展 促进作用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它具有简便、易行、经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增强幼儿体质、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良好的作用。民间游戏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民间游戏对材料的要求较低,“一根绳”“一个沙包”等随处可寻的东西使游戏简便易行。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我认为,应该对传统民间游戏加以开发和利用,将他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将民间游戏贯穿于教育中,不但增加了游戏的种类,促进幼儿的发展,还使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下面由笔者来谈一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促进作用: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又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例如:“跳绳”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有双脚跳、单脚跳、旋风、跑跳、蹲跳等,“贴人”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羊顶角”训练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耐久性,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有时候民间游戏更多的是以比赛的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踢毽子游戏,虽然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锻炼幼儿的耐力和毅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由于好胜心,不由自主地就坚持了下来。在幼儿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晨间活动中幼儿独自踢毽子时往往不能有这样的毅力,踢几个就厌倦了,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就不同了,幼儿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耐力也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在无形中就得到了锻炼。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也是以跳绳的例子来阐述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在跳绳子的过程中,幼儿要不断地数出跳的个数,从而不断地数数,这样就不要在幼儿逼迫的状态下数数了,幼儿就自然而然地会:“1、2、3、4、5……”毫不费力地数下去。这样的游戏带给幼儿的结果是幼儿很顺利地就能数出这些“天文数字”,而且增加了幼儿学习数数的乐趣。

有些游戏则可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不仅需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而且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丢手绢”的游戏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警觉,反应快。另外,有的幼儿游戏还配有顺口溜、说唱等,如:“一一一,什么一?一是小猫钓大鱼;二二二,什么二?二是小猫梳小辫;三三三,什么三?三是小猫爬雪山;四四四,什么四?四是小猫写大字……”这种从一数到九的《数字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

三、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包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很主动地与周围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心得”。不管是输还是赢,幼儿都会很高兴的接受,而且对和自己玩游戏的小伙伴很友好,生怕下次没人玩,所以就算幼儿赢了,他也不会骄傲,因为他怕自己的同伴下次不和自己玩,所以有的时候他还会故意输给自己的小伙伴,以示自己很弱,想留下自己的伙伴。现在独生子女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小朋友在家根本就没有小伙伴可以玩,所以他会和现在的小伙伴相处得很好。

在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有老鹰、母鸡、小鸡三个角色,就需要“母鸡”和“小鸡们”的配合,这样才不会被老鹰吃掉。在游戏的过程中,鸡妈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鸡宝宝,用眼神或者语言交流,然而鸡妈妈和老鹰之间的交流就是肢体语言的交流,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宝宝和老鹰搏斗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无形的语言。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房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房子并在房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在玩陀螺时幼儿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用鞭子一抽陀螺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陀螺转得越快呢?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蒋彦玲.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徐州幼教, 2006(7).

上一篇:中小型民企下一篇:老年心绞痛患者